CN101174125A - 扫描光学装置以及安装了该扫描光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扫描光学装置以及安装了该扫描光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4125A
CN101174125A CNA2007101664141A CN200710166414A CN101174125A CN 101174125 A CN101174125 A CN 101174125A CN A2007101664141 A CNA2007101664141 A CN A2007101664141A CN 200710166414 A CN200710166414 A CN 200710166414A CN 101174125 A CN101174125 A CN 1011741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member
optical apparatus
cleaning part
scanning optical
peristo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664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74125B (zh
Inventor
正木彰洋
早野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M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Mit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M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74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41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741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41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09Cleaning arrangements or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contamination from dust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9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production of an electrostatic intermediate pi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oscillating or rotating mirrors
    • H04N1/1135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oscillating or rotating mirrors for the main-scan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扫描光学装置以及安装了该扫描光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扫描光学装置在由弹性清扫部件对光束通过的开口部的透光性部件表面进行清扫时,不会产生噪声等不良情况,从而实现有效的清扫并得到高质量的图像。本发明的扫描光学装置包括:框架;光学仪器,被设置在该框架内,使光束向被扫描面上照射;开口部,该光学仪器照射的光束射从该开口部通向被扫描面;透光性部件,被设置在开口部;弹性清扫部件,该弹性清扫部件压接在透光性部件的表面进行擦拭,其与所述透光性部件的接触部和不与透光性部件接触的部分相比,由硬度更高的材料构成。

Description

扫描光学装置以及安装了该扫描光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安装在复印机、打印机以及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上,用于由光束(例如激光)曝光扫描载像体的表面的扫描光学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安装了该扫描光学装置、由复印机或打印机代表的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或打印机等上使用的扫描光学装置一般一边扫描以感光鼓为代表的载像体的表面、即被扫描面,一边进行曝光,进而在感光鼓表面形成规定的静电潜像。在扫描光学装置中,由光源照射的、例如激光之类的光束由光偏转器向主扫描方向偏转,并由反射镜朝向被扫描面射出。
扫描光学装置包括框架(housing)以及在该框架内的光源、光偏转器、反射镜等之类的将光束向被扫描面照射的光学仪器。并且,在扫描光学装置上,设置了光学仪器照射的光束射向被扫描面时而通过的开口部。由于需要将光束向主扫描方向、即感光鼓的轴线方向偏转,因此设置在框架的所述开口部在感光鼓的轴线方向呈比较长的形状。
在这里,在对显影时、鼓旋转时、或者调色剂像转印后的鼓表面残留的调色剂进行清洁时,用于静电潜像的显影而供给至感光鼓表面的调色剂可能会向图像形成部的外侧飞散。因此,在扫描光学装置中,在光束射向被扫描面而通过的开口部上设置了如防尘玻璃之类的透光性部件,封闭开口部。特别是,在扫描光学装置设置在感光鼓的下方时,在开口部设置透光性部件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在扫描光学装置的光束通过的开口部设置透光性部件,可防止飞散调色剂等尘埃侵入到扫描光学装置内部。但是,飞散调色剂等的尘埃会粘附在透光性部件的表面。因此,可能产生如下问题:由于粘附的尘埃妨碍了光束的前进,从而不能在感光鼓的表面形成正确的静电潜像。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提出了具有清扫部件的光扫描装置,该清扫部件清扫用于封闭光束通过的开口部的透光性部件的表面,在日本专利公开2006-154228号公报(第6-7页、图2)公开了其一个示例。
在该日本专利公开2006-154228号公报中记载的扫描光学装置(光扫描单元)中,将设置在光束通过的开口部的作为透光性部件的防尘玻璃的表面由压接在该表面进行擦拭的弹性刮板(橡胶刮板(rubber blade))即弹性清扫部件来进行清扫,由此不会受到飞散调色剂等尘埃的不好的影响,从而可进行良好的光束照射。
但是,在如玻璃之类的透光性部件的表面压接如橡胶刮板的弹性清扫部件进行擦拭时,如果不慎重设计弹性清扫部件的结构,则有可能产生有时不能有效地清扫透光性部件表面,有时在清扫时会产生噪声等的不良情况。
即,例如,在由硬度相对较高的材料构成弹性清扫部件整体的情况下,有可能在长度方向即在主扫描方向的整个区域上不能均匀地紧贴透光性部件表面。因此,不能由弹性清扫部件进行透光性部件表面的有效的擦拭。其结果带来如下问题:产生清扫斑点,对光束照射带来不良影响,导致图像质量的将低。
另外,在由硬度相对较低的材料构成弹性清扫部件整体的情况下,可在主扫描方向的整个区域上均匀地紧贴在透光性部件表面,但是由于硬度低,可能无法在其接触部分相对于透光性部件表面进行较强的压接。因此,产生如下问题:对弹性清扫部件的透光性部件表面的擦拭不充分,残留飞散调色剂等的尘埃,对光束照射带来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图像质量的降低。另外,可能在清扫时产生振颤。因此,引起如下问题:产生大的噪声,并由于振动的缘故导致在其周边部件上产生位移、变形、以及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扫描光学装置,所述扫描光学装置在由弹性清扫部件对设置在光束通过的开口部的透光性部件表面进行清扫时,不会产生噪声等不良情况,可实施有效的清扫,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图像。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了该扫描光学装置的高性能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扫描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光学仪器,被设置在该框架内,使光束向被扫描面上照射;开口部,该光学仪器照射的光束从该开口部通向被扫描面;透光性部件,被设置在开口部;弹性清扫部件,该弹性清扫部件压接在透光性部件的表面进行擦拭,所述弹性清扫部件的与所述透光性部件的接触部和不与透光性部件接触的部分相比,由硬度更高的材料构成。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扫描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构成的扫描光学装置中,所述弹性清扫部件包括呈长方体形状的刮板,该刮板呈两层结构,其中与所述透光性部件接触的层由硬度比另外一层高的材料构成。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扫描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构成的扫描光学装置中,所述刮板的与所述透光性部件接触的层的厚度比另外一层的厚度小。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式的扫描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构成的扫描光学装置中,所述透光性部件在与所述弹性清扫部件的接触面上具有涂层膜,该涂层膜具有透光性、防水性、以及防油性,并且摩擦系数为0.5以下。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安装了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扫描光学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构成,提供了一种扫描光学装置,包括:开口部,该光学仪器照射的光束射向被扫描面而通过;透光性部件,被设置在该开口部;弹性清扫部件,压接在透光性部件的表面进行擦拭;弹性清扫部件,其与所述透光性部件的接触部由硬度比不与透光性部件接触的位置处高的材料构成,因此在弹性清扫部件和透光性部件的接触部可进行较强的压接,并且可在长度方向、即在主扫描方向的整个区域上均匀地紧贴在透光性部件的表面。由此,可防止产生清扫斑点,防止残留飞散调色剂等的尘埃,从而可有效地擦拭透光性部件表面。并且,也可防止清扫时的振颤,防止由振颤引起的各种的不良情况的发生。如上所述可提供这样一种扫描光学装置,在由弹性清扫部件清扫被设置在光束通过的开口部的透光性部件表面时,可不产生噪声等不良情况,实施有效的清扫,从而可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另外,由于弹性清扫部件包括呈长方体形状的刮板,并形成两层结构,其中从与所述透光性部件的接触面起的规定厚度的部分由硬度比其以外的部分高的材料构成,因此可在透光性部件的接触部进行较强的压接,并且,可比较容易地得到在主扫描方向的整个区域均匀地紧贴在透光性部件表面的弹性清扫部件。因此,在对透光性部件表面清扫时,可由更简单的结构实现预防噪声等不良情况发生、以及实现没有清扫斑点或残留尘埃的有效的清扫。
另外,透光性部件在与弹性清扫部件的接触面上具有涂层(coating)膜,该涂层膜具有透光性、防水性、以及防油性,并且摩擦系数为0.5以下,因此,除由如上所述的弹性清扫部件实现有效的清扫之外,还可实现防止透光性部件的表面结露。由此,可使透光性部件表面保持更加干净的状态,从而可提高图像的高质量化的效果。并且,即使设计了能得到该效果的涂层膜,也能抑制振颤(flutter),可使弹性清扫部件在透光性部件的表面顺畅地移动。因此,可防止噪声等的不良情况的发生,顺畅地实施清扫操作。
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将上述扫描光学装置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因此在由弹性清扫部件对设置在扫描光学装置的光束通过的开口部的透光性部件表面进行清扫时,不会产生噪声等不良情况,可实施有效的清扫,从而能得到实现高质量的图像的可能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扫描光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模型的垂直截面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扫描光学装置的示意性的垂直截面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扫描光学装置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4是扫描光学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防尘玻璃的清扫机构的弹性清扫部件周边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弹性清扫部件周边的垂直截面主视图;
图7为与图4相同的扫描光学装置的立体图,示出了使清扫机构工作的状态;
图8为表示与图6相同的弹性清扫部件周边的垂直截面主视图,示出了使清扫机构工作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使用图1说明安装了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扫描光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结构,并说明图像输出动作。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模型的垂直截面主视图。该图像形成装置是使用中间转印带将调色剂像转印在纸张上的彩色印刷型的装置。
如图1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2的内部下方设置有纸盒3。纸盒3在其内部积载容纳印刷前的裁剪纸等纸张P。并且,该纸张P在图1中朝向纸盒3的左上方一张张地被分离送出。纸盒3可从主体2的前面一侧水平地拉出。
在主体2的内部,在纸盒3的左方具有第一纸张运送部4。第一纸张运送部4沿着主体2的左侧面大致垂直地依势设计。并且,第一纸张运送部4接收从纸盒3送出的纸张P,并沿主体2的左侧面向垂直上方运送到二次转印部9。
在纸盒3的上方,在作为与依势设计了第一纸张运送部4的主体2的左侧面相反一侧的侧面、即右侧面的位置处配有手动供纸部5。在手动供纸部5载置了希望一张张地送入的诸如无法放入纸盒3的大小的纸张P、厚纸、OHP薄片等。
在手动供纸部5的左方具有第二纸张运送部6。第二纸张运送部6处于纸盒3的正上方,并从手动供纸部5大致水平地延伸到第一纸张运送部4,进而汇合到第一纸张运送部4。并且,第二纸张运送部6接收从手动供纸部5送出的纸张P,大致水平地运送到第一纸张运送部4。
另一方面,图像形成装置1从外部计算机(未图示)接收原稿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的信息被送到扫描光学装置20,所述扫描光学装置20为设置在第二纸张运送部6上方的曝光单元。通过扫描光学装置20,将根据图像数据而控制的激光L向图像形成部30(30Y、30M、30C、30B)照射。
在扫描光学装置20的上方共计4台图像形成部30还具有在其各个图像形成部30的上方将中间转印体以无端带的形状使用的中间转印带7。中间转印带7被多个辊卷挂支承,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在图1中绕顺时针方向旋转。
如图1所示,4台图像形成装置30是沿中间转印带7的旋转方向,从旋转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被设置为一列的所谓串列(tandem)方式。四台图像形成部30从上游侧起依次为黄色(yellow)用的图像形成部30Y、品红色(magenta)用的图像形成部30M、青色(cyan)用的图像形成部30C、以及黑色(black)用的图像形成部30B。在这些图像形成部30上由与各种颜色相对应的显影剂供给容器以及运送单元(未图示)补给显影剂(调色剂)。另外,在本说明书的说明中除需要特别限定的情况外,省略“Y”、“M”、“C”、“B”的标志符号。
在各个图像形成部30中,通过由作为曝光单元的扫描光学装置20照射的激光L形成原稿图像的静电潜像,并由该静电潜像显影调色剂像。调色剂像通过配置于各个图像形成部30的上方的一次转印部8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并且,通过伴随中间转印带7的旋转,各个图像形成部30的调色剂像以规定的定时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在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上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像重合的彩色调色剂像。
在中间转印带7与纸张运送路径相关的地方设置了二次转印部9。中间转印带7表面的彩色调色剂像在形成于二次转印部9的二次转印夹缝(nip)部上转印到由第一纸张运送部4同步送来的纸张P上。
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7表面的调色剂等的粘附物被中间转印带7用的清洁装置10清洁并回收,该清洁装置10相对于中间转印带7而设置在黄色用的图像形成部30Y的旋转方向上游侧。
在二次转印部9的上方具有定影部11。由二次转印部9将承载了未定影调色剂像的纸张P送入定影部11,并由加热辊和加压辊对调色剂像进行加热、加压从而定影。
在定影部的11的上方具有分岔部12。在不进行双面印刷时,从定影部11排出的纸张P从分岔部12排出到设计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部的纸张排出部13。
从分岔部12到纸张排出部13排出纸张P的该排出口部分起到作为开关反馈部14的作用。在进行双面印刷时,在该开关反馈部14切换从定影部11排出的纸张P的运送方向。并且,纸张P通过分岔部12、定影部11的左方以及二次转印部9的左方而被运到下方,并再次经过第一纸张运送部4送到二次转印部9。
接着,针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扫描光学装置20,使用图2~图4说明其简要结构。图2是扫描光学装置的示意性的垂直截面主视图,图3是扫描光学装置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4是扫描光学装置的立体图。另外,在图2以及图3中,省略了设置在图4中看到的扫描光学装置的上表面的盖的图画。
如前所述,该扫描光学装置20被设计为应该安装在具有与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四种颜色分别相对应的四个感光鼓的串列型图像形成装置1上。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扫描光学装置20上在被构成为箱形的框架21的内侧设置了包括光源22、光偏转器40、光学系统50、以及光传感器23的光学仪器。
如图3所示,在框架21内的一端具有光源22。扫描光学装置20是与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四种颜色相对应的,光源22也设计了独立的四个。光源22包括照射可视区域的光束、例如670mm左右的激光的这种规格的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
在光源22的附近配有光偏转器40。光偏转器40包括多角镜(polygonmirror)41、马达42。马达42以图2中的垂直方向的轴线A-A’为中心,驱动旋转呈正多边形的平面形状的多角镜41。在以该轴线A-A’为中心旋转的多角镜41的周围设计了多个反射光的反射面。
由四个光源22照射的激光LY、LM、LC、LB每一个以在副扫描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错开每个微小角度的状态入射到多角镜41四周的反射面。多角镜41一边旋转一边由其反射面反射各个激光,向主扫描方向(图3的左右方向)偏转,并同时导向框体21内的另一端。
在框架21内、在由光偏转器40反射的激光所前进的区域中配有光学系统50。光学系统50包括第一fθ透镜(F-theta lens)51、第二fθ透镜52(52Y、52M、52C、52B)、以及反射镜53(53Ya、53Yb、53Ma、53Mb、53Ca、53Cb、53Cc、53B)。
第一fθ透镜51设置在由光偏转器40反射的激光LY、LM、LC、LB前进的、其笔直前方的位置。第一fθ透镜51具有一个,相对于激光LY、LM、LC、LB是共用的。在该第一fθ透镜51中,各激光LY、LM、LC、LB在主扫描方向上被等速度地偏转。并且,第一fθ透镜51修正激光LY、LM、LC、LB对多角镜41的入射角或多角镜41的倒角等在扫描方面的不好影响,同时稍许扩展各个激光LY、LM、LC、LB的副扫描方向的角度。
通过了第一fθ透镜51的黄色用的激光LY由框架21的内底面附近的反射镜53Ya反射,并向第一fθ透镜51的方向折返。之后,激光LY通过第二fθ透镜52Y,并由框架21的上端附近的反射镜53Yb反射,到达并成像在作为被扫描面的黄色用的感光鼓31Y的表面。
通过了第一fθ透镜51的品红色用的激光LM也与黄色用的激光LY相同,由框架21的内底面附近的反射镜53Ma反射,向第一fθ透镜51的方向折返。之后,激光LM通过第二fθ透镜52M,由框架21的上端附近的反射镜53Mb反射,到达并成像在作为被扫描面的品红色用的感光鼓31M的表面。
通过了第一fθ透镜51的青色用的激光LC由框架21的内底面附近的反射镜53Ca向大致垂直上方反射,接着由框架21的上端附近的反射透镜53Cb向大致水平方向、第一fθ透镜51的方向折返。
之后,激光LC通过第二fθ透镜52C,由反射镜53Cc反射,到达并成像在作为被扫描面的青色用的感光鼓31C的表面。
通过第一fθ透镜51的黑色用的激光LB不通过反射镜而直接通过第二fθ透镜52B。之后,激光LB由反射透镜53B反射,到达并成像在作为被扫描面的黑色用的感光鼓31B的表面。
如图3所示,光传感器23设置在反射透镜53Ya以及第二fθ透镜52M的附近、在主扫描方向的靠外侧的位置。光传感器23接收由光偏转器40的多角镜41反射的激光中被扫描面的有效曝光区域外的光。光传感器23接收的激光由在第二fθ透镜52B附近具有的反射镜24反射向光传感器23。光传感器23是用于测量与四种颜色中的每一种相对应的透镜光LY、LM、LC、LB的扫描时刻的同步检测传感器,被称为BD传感器(BeamDetector Sensor,光束检测传感器)。
如图4所示,在容纳如上所述的光学仪器的框体21的上表面具有平板形状的盖25。在该盖25上设置了开口部26,用于供光学仪器照射的光束即激光LY、LM、LC、LB通向作为被扫描面的感光鼓表面。开口部26呈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状,并设计在与激光LY、LM、LC、LB相对应的四个位置。四个位置的开口部26按照与各个激光L相对应的四个感光鼓31的排列相同的方式被设置排列。
在四个位置的开口部26,具有作为透光性部件的防尘玻璃27。防尘玻璃27与开口部26相同,呈在主扫描方向延伸的长方体形状,被设计成封闭开口部26的形状,以避免飞散调色剂等的尘埃从开口部26侵入到框体21内(参照图6)。
并且,如图4所示,在盖25的上表面具有防尘玻璃27的清扫机构60。
接着,除图4之外,还使用图5~图8对该防尘玻璃27的清扫机构6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5是表示清扫机构的弹性清扫部件周边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弹性清扫部件周边的垂直截面主视图;图7为与图4相同的扫描光学装置的立体图,示出了使清扫机构工作的状态;图8为表示与图6相同的弹性清扫部件周边的垂直截面主视图,示出了使清扫机构工作的状态。
如图4所示,防尘玻璃27的清扫机构60包括滑动部件61、支承部件62、以及作为弹性清扫部件的清洁刮板63。
滑动部件61是长方体形状的呈棒状延伸的部件,沿着四个位置的防尘玻璃27排列的方向而设置在防尘玻璃27的外侧。滑动部件61在防尘玻璃27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外侧各设置一根,共设置了两根。在盖25上设置了滑动部件61正好适合容纳的形状的槽25a,滑动部件61可沿着该槽25a在四个位置的防尘玻璃27的排列方向上滑行移动。
支承部件62在两根滑动部件61之间与滑动部件61以呈直角的形状被连接起来。支承部件62与四个位置的防尘玻璃27相对应而被设置了四个。支承部件62相对于盖25的上表面设置了规定的间隙,并被设置在其上方(参照图6)。
作为弹性清扫部件的清洁刮板63一个个地被四个支承部件62分别支承起来,共具有四个。如图5以及图6所示,清洁刮板63呈沿着防尘玻璃27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长方体形状,由聚氨酯橡胶(polyurethanerubber)构成。并且,清洁刮板63以从支承部件62向斜下方延伸的形式进行安装,使其前端压接在防尘玻璃27上。清洁刮板63由于其前端压接在防尘玻璃27上,因此始终保持弯曲的状态。
如图7所示,当使滑动部件61沿盖25的槽25a滑行移动时,伴随于此清洁刮板63也移动。此时,如图8所示,清洁刮板63压接在防尘玻璃27的表面上而擦拭其清扫表面。
接着,对作为清扫机构60的弹性清扫部件的清洁刮板63的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前面所述,清洁刮板63呈沿着防尘玻璃27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长方体形状,并由聚氨酯橡胶构成(参照图5,图6)。并且,清洁刮板63和防尘玻璃27的接触部由硬度比不与防尘玻璃27接触的位置处高的材料构成。
即,如图6所示,清洁刮板63形成与防尘玻璃27的接触部一侧的高硬度部63a,以及作为其以外的部分的上部一侧的低硬度部63b的两层结构。相对于清洁刮板63的全体厚度1.8mm,高硬度部63a的厚度为0.3mm,低硬度部63b厚度为1.5mm。各个聚氨酯橡胶的硬度为:高硬度部63a为99Hs(JIS A),低硬度部63b为65Hs(JIS A)。将这样的两层聚氨酯橡胶粘结、形成为一体,以避免其剥落或者错位。
另一方面,在这样的清洁刮板63接触的作为透光性部件的防尘玻璃27的接触面上,具有涂层膜。该防尘玻璃27的表面的涂层膜由氟树脂等形成,具有透光性、防水性以及防油性,并且具有使与清洁刮板63的摩擦系数为0.5以下的作用。
防尘玻璃27的该涂层膜的、与清洁刮板63的摩擦系数如下进行确定。
在温度20℃、湿度65%的常温环境下,在防尘玻璃27上载置清洁刮板63,并且在其上载置200g的重物,使清洁刮板63由数字弹簧秤牵引。此时,确认在防尘玻璃27和清洁刮板63之间产生的振颤(flutter)是否不发出噪声。其结果是,在摩擦系数为0.65时发出噪声,在摩擦系数为0.6时基本上不发出噪声。因此为了形成更安全的规格,防尘玻璃27的涂层膜与清洁刮板63的摩擦系数为0.5以下。
如此,在包括供光束射向被扫描面而通过的开口部26、设置在该开口部26的作为透光性部件的防尘玻璃27、压接在该防尘玻璃27的表面并进行擦拭的作为弹性清扫部件的清洁刮板63的扫描光学装置20中,清洁刮板63与防尘玻璃27的接触部由硬度比不与防尘玻璃27接触的位置处高的材料构成,因此在清洁刮板63与防尘玻璃27的接触部可较强地进行压接,并且,可在长度方向、即在主扫描方向的整个区域上均匀地紧贴在防尘玻璃27的表面。由此,可防止产生清扫斑点,飞散调色剂等的残留,从而可有效地擦拭防尘玻璃27的表面。并且,也可预防清扫时的振颤,从而可防止由于振动引起的各种不良情况的发生。如上所述,可提供如下所述的扫描光学装置20,当由清洁刮板63清扫被设计在光通过的开口部26的防尘玻璃27的表面时,不会产生噪声等不良的情况,可实施有效的清扫,从而可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另外,弹性清扫部件是清洁刮板63,所述清洁刮板63包括呈长方体形状的刮板,并形成两层结构,从与防尘玻璃27的接触面起的规定厚度的部分由硬度比其以外的部分高的材料构成,因此,可在与防尘玻璃27的接触部进行较强的压接,并且,可比较容易地得到在主扫描方向的整个区域均匀地紧贴在防尘玻璃27表面的弹性清扫部件。因此,在对防尘玻璃27表面清扫时,可由更简单的结构实现预防噪声等不良情况发生、以及实现没有清扫斑点或残留尘埃的有效清扫。
并且,防尘玻璃27在与清洁刮板63的接触面具有涂层膜,该涂层膜具有透光性、防水性、以及防油性,并且摩擦系数为0.5以下,因此,除由如上所述的清洁刮板63实现有效的清扫之外,还可实现防止防尘玻璃27的表面结露。由此,可使防尘玻璃27表面保持更加干净的状态,从而可提高图像的高质量化。并且,即使设计了能得到该效果的涂层膜,也能抑制振颤,可使清洁刮板63在防尘玻璃27的表面顺畅(smooth)地移动。因此,可防止噪声等的不良情况的发生,顺畅地实施清扫操作。
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将上述扫描光学装置20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上,因此在由清洁刮板63对设置在扫描光学装置20的光束通过的开口部26的防尘玻璃27的表面进行清扫时,可不产生噪声等不良情况,实施有效的清扫,从而能得到可实现高质量的图像的高性能的图像形成装置1。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可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题的范围内的包括各种变形。
例如,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用例子揭示说明了安装在具有四个感光鼓的串列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扫描光学装置,但是作为对象的扫描光学装置并不限定于该方式,也可以是安装在其他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扫描光学装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透光性部件由玻璃构成,弹性清扫部件由聚氨酯橡胶构成,但是,材料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由其他的材料构成的透光性部件或弹性清扫部件。并且,确定清扫刮板63的形状的高硬度部63a的厚度和硬度以及低硬度部63b的厚度和硬度并不限定于上述数值,可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
本发明可使用在扫描光学装置上,所述扫描光学装置包括:供光束通向被扫描面的开口部;被设计在该开口部的透光性部件;压接在该透光性部件的表面上并进行擦拭的弹性清扫部件。

Claims (8)

1.一种扫描光学装置,包括:
框架;
光学仪器,被设置在该框架内,使光束向被扫描面上照射;
开口部,该光学仪器照射的光束从该开口部通向被扫描面;
透光性部件,被设置在开口部;
弹性清扫部件,该弹性清扫部件压接在透光性部件的表面进行擦拭,所述弹性清扫部件的与所述透光性部件的接触部和不与透光性部件接触的部分相比,由硬度更高的材料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描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清扫部件包括呈长方体形状的刮板,该刮板呈两层结构,其中与所述透光性部件接触的层由硬度比另外一层高的材料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描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的与所述透光性部件接触的层的厚度比另外一层的厚度小。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扫描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性部件在与所述弹性清扫部件的接触面上具有涂层膜,该涂层膜具有透光性、防水性、以及防油性,并且摩擦系数为0.5以下。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扫描光学装置,所述扫描光学装置包括:
框架;
光学仪器,被设置在该框架内,使光束向被扫描面上照射;
开口部,该光学仪器照射的光束从该开口部通向被扫描面;
透光性部件,被设置在该开口部;
弹性清扫部件,该弹性清扫部件压接在透光性部件的表面进行擦拭,该弹性清扫部件的与所述透光性部件的接触部和不与透光性部件接触的部分相比,由硬度更高的材料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清扫部件包括呈长方体形状的刮板,该刮板呈两层结构,其中与所述透光性部件接触的层由硬度比另外一层高的材料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的与所述透光性部件接触的层的厚度比另外一层的厚度小。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性部件在与所述弹性清扫部件的接触面上具有涂层膜,该涂层膜具有透光性、防水性、以及防油性,并且摩擦系数为0.5以下。
CN2007101664141A 2006-10-31 2007-10-31 扫描光学装置以及安装了该扫描光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41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95460 2006-10-31
JP2006295460A JP2008110553A (ja) 2006-10-31 2006-10-31 走査光学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95460 2006-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4125A true CN101174125A (zh) 2008-05-07
CN101174125B CN101174125B (zh) 2010-08-25

Family

ID=39417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641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4125B (zh) 2006-10-31 2007-10-31 扫描光学装置以及安装了该扫描光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18287A1 (zh)
JP (1) JP2008110553A (zh)
CN (1) CN10117412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2882A (zh) * 2017-04-13 2018-11-02 株式会社理光 检测构件、片材输送及供给装置、图像形成及读取装置
CN112015070A (zh) * 2019-05-30 2020-12-0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清洁装置以及具备该清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52555B2 (ja) * 2011-12-20 2016-07-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
JP6288995B2 (ja) * 2013-09-06 2018-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180030462A (ko) * 2015-07-15 2018-03-23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스캐닝 모듈 정화 장치
WO2018079322A1 (ja) * 2016-10-24 2018-05-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該光走査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42204B2 (ja) * 1986-12-23 1996-10-09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複写機のクリ―ニングブレ―ド
JP2005231311A (ja) * 2004-02-23 2005-09-02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414933B2 (ja) * 2004-06-30 2010-02-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書き込み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47938B2 (ja) * 2005-06-20 2012-06-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50473B2 (ja) * 2005-09-28 2012-10-17 Jnc株式会社 フッ素系重合体および樹脂組成物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2882A (zh) * 2017-04-13 2018-11-02 株式会社理光 检测构件、片材输送及供给装置、图像形成及读取装置
CN112015070A (zh) * 2019-05-30 2020-12-0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清洁装置以及具备该清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12015070B (zh) * 2019-05-30 2023-04-0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清洁装置以及具备该清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118287A1 (en) 2008-05-22
CN101174125B (zh) 2010-08-25
JP2008110553A (ja) 2008-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6022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optical writing device, and housing molding method providing simple structure
CN101174125B (zh) 扫描光学装置以及安装了该扫描光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4130917B2 (ja) 露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55782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130096B2 (en) Light beam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267398A (ja) 走査光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96269A (ja) 光書込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55056A (ja) 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光走査方法
JP2010039155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610143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389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走査ユニット
JP2007025307A (ja) 露光装置
JP2006270272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5580275B2 (ja) レンズアレイ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066224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93458B2 (ja) 光除電装置、像保持体ユニット、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69377B2 (ja) 検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21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79945B2 (ja) レンズアレイ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読取装置、露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02866A (ja) 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光量調整方法
JP2008112031A (ja) 走査光学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409213B2 (ja) 光ビーム走査装置および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85691A (ja) 走査光学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7571416B2 (ja) 操作パネル、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175611B2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having clean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25

Termination date: 2016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