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4933A - 玻璃制造方法以及玻璃成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玻璃制造方法以及玻璃成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4933A
CN101164933A CNA2007101627208A CN200710162720A CN101164933A CN 101164933 A CN101164933 A CN 101164933A CN A2007101627208 A CNA2007101627208 A CN A2007101627208A CN 200710162720 A CN200710162720 A CN 200710162720A CN 101164933 A CN101164933 A CN 1011649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forming mould
melten glass
heat preservation
preservation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627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后藤直雪
佐藤直人
岸孝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hara Inc
Original Assignee
Ohar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hara Inc filed Critical Ohar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164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49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9/00Other methods of shaping glass
    • C03B19/02Other methods of shaping glass by casting molten glass, e.g. injection moul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Glass Melting And Manufac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制造方法以及在此制造方法中使用的玻璃成型装置。所述玻璃制造方法是将成型模具的中心部分与侧壁侧之间的温度分布(在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成型模具中的熔融玻璃的中心部分附近与侧壁附近之间的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以制造大型玻璃。此方法可通过以下工序实现:使熔融炉中的熔融玻璃经过固定有用于防止熔融玻璃散热的保温部件的管道后,流入到由低导热性部件覆盖的成型模具内的保温部件的下部的工序;以及使保温部件的下部与流入到成型模具内的熔融玻璃的液面之间的间隔保持一定的工序。

Description

玻璃制造方法以及玻璃成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制造方法以及在此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成型装置,所述玻璃制造方法是从玻璃热成型时起至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将熔融玻璃的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液晶技术以及等离子显示器技术等的进步,开发出大型液晶面板等并在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对大型玻璃的需求急速增加。而且,因为天文望远镜等的镜坯(mirror substrate)重视图像质量和解析度,因此对品质等不受环境影响的具有热稳定性的大型玻璃的需求也急速增加。
然而,在这样的大型玻璃成型时,位于成型模具中的熔融玻璃中心部分附近与侧壁侧附近等的熔融玻璃的温度差变大,致使玻璃在成型模具中破裂,或者在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因受热历程(thermal history)的差异而产生非均相等问题。通常认为,如果不将成型模具中心部分附近与侧壁侧附近的熔融玻璃的温度差(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则玻璃会在成型过程中出现破裂等现象。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大型玻璃的成型方法,此方法是将玻璃熔体以至少50kg/min的速度浇铸到内部衬有陶瓷绝缘体的金属模具中,以成型大型玻璃。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117525号公报
利用专利文献1所述的大型玻璃成型方法,可以获得所需的大型玻璃的形状。然而,在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难以将熔融玻璃的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因此未能解决在玻璃成型体中易于产生非均相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制造方法以及在此制造方法中使用的玻璃成型装置,所述玻璃制造方法是将成型模具中心部分附近与底面侧附近以及侧壁侧附近等处的熔融玻璃的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以制造大型玻璃。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者进行了悉心研究。结果发现,使熔融玻璃经过具备保温部件的流出部后,流入到成型面被低导热性部件覆盖的成型模具内,由此,在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可以将成型模具的中心部分附近与侧壁侧附近等处的熔融玻璃的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进而完成了本发明。更具体而言,本发明如下所述。
(1):一种玻璃制造方法,使熔融炉中的熔融玻璃经过流出部而流入成型模具内,当在所述成型模具中使所述熔融玻璃成型时,在所述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使所述熔融玻璃的温度分布保持在±150℃以内。
根据(1)的发明中的玻璃制造方法,在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可以将成型模具中熔融玻璃的上表面的中心部分附近与侧壁附近之间的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
(2):如(1)所述的玻璃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熔融炉中的熔融玻璃经过流出部,在成型面被低导热性部件覆盖的成型模具内,使所述熔融玻璃流入到保温部件下部的空间内的工序。其中,保温部件可与所述流出部联动,或者固定在所述流出部上;以及使所述保温部件的下部与流入到所述成型模具内的所述熔融玻璃的液面之间的间隔保持一定的工序。
根据(2)的发明中的玻璃制造方法,利用保温部件,在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可以使成型模具中熔融玻璃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而且,利用低导热性部件来覆盖成型模具的成型面,可以进一步减小成型模具中的熔融玻璃的温度分布。由此,在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能够将成型模具中熔融玻璃的上表面的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
(3):如(1)或者(2)所述的玻璃制造方法,使所述成型模具在上下方向上升降,以使保温部件与所述熔融玻璃的液面之间的间隔保持一定。
根据(3)的发明中的玻璃制造方法,使保温部件与成型模具内熔融玻璃的液面之间的间隔保持一定,由此可以使熔融玻璃的散热与蓄热保持平衡,在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能够将成型模具中的熔融玻璃的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
(4):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制造方法,在冷却所述成型模具的下部的同时,使所述熔融玻璃流入所述成型模具内。
根据(4)的发明中的玻璃制造方法,可以使成型模具中的熔融玻璃冷却。由此,能够在成型模具中的熔融玻璃的厚度方向上进行温度调节。
(5):如(1)至(4)中所述的玻璃制造方法,所述保温部件的下部与流入到所述成型模具内的所述熔融玻璃的液面之间的间隔为50cm以下。
根据(5)的发明中的玻璃制造方法,流入到成型模具内的熔融玻璃的液面与保温部件之间的间隔是一定的。因此,不仅能够防止熔融玻璃散热,而且可以使之蓄热。在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可以将成型模具中的熔融玻璃中心部分附近与侧壁附近之间的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通过将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能够减少在成型时产生非均相部分(条纹)。
所谓“成型模具的中心部分附近与侧壁侧附近之间的温度分布”,是指使用成型模具被成型的熔融玻璃上表面的中心部分附近与侧壁附近之间的温度分布。
(6):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制造方法,所述低导热性部件的厚度不足5mm。
根据(6)的发明中的玻璃制造方法,可以防止玻璃在成型过程中或者冷却过程中失透。
(7):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制造方法,所述低导热性部件的室温热导率为2.0W/m·K以下。
根据(7)的发明中的玻璃制造方法,可以抑制成型模具中的熔融玻璃散热,在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可以将成型模具中熔融玻璃的中心部分附近与侧壁附近之间的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而且,通过熔融玻璃对成型模具的蓄热,可以防止成型模具的破损。
(8):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制造方法,所述低导热性部件是氧化铝或者氧化铝复合物。
(9):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制造方法,所述保温部件的室温热导率为2.0W/m·K以下。
根据(9)的发明中的玻璃制造方法,可以抑制熔融玻璃的热量朝成型模具的上部发散,在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可以将成型模具中熔融玻璃的中心部分附近与侧壁附近之间的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
(10):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制造方法,所述保温部件是氧化铝或者氧化铝复合物。
(11):一种玻璃成型装置,包括:熔融炉,使玻璃熔化;成型模具,内侧被低导热性部件覆盖,且使从所述熔融炉流入的熔融玻璃成型;保温部件,防止流入到所述成型模具内的所述熔融玻璃散热;以及流出部,使已熔化的所述玻璃从所述熔融炉流入所述成型模具内。
根据(11)的发明中的玻璃成型装置,利用保温部件,在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可以使成型模具中的熔融玻璃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而且,利用低导热性部件覆盖成型模具的成型面(内侧),能够使成型模具中的熔融玻璃内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由此,在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可以将成型模具中的熔融玻璃的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
(12):如(11)所述的玻璃成型装置,在所述成型模具的下部具有冷却器。
根据(12)的发明中的玻璃成型装置,可以使成型模具中的熔融玻璃冷却。由此,可以在成型模具中的熔融玻璃的厚度方向上进行温度调节。
(13):如(11)或者(12)所述的玻璃成型装置,使所述成型模具在上下方向上升降,以使所述保温部件的下部与流入到所述成型模具内的所述熔融玻璃的液面之间的间隔保持一定。
根据(13)的发明中的玻璃成型装置,流入到成型模具内的熔融玻璃的液面与保温部件之间的间隔是一定的。因此,在防止熔融玻璃散热的同时,还可以使之蓄热,在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可以将成型模具中的熔融玻璃中心部分附近与侧壁附近之间的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
(14):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成型装置,所述保温部件固定在所述流出部上。
根据(14)的发明中的玻璃成型装置,通过让流入到成型模具内的熔融玻璃与成型模具一起升降,可以使流入到成型模具内的熔融玻璃的液面与保温部件之间的间隔始终保持一定。
(15):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成型装置,所述保温部件的下部与流入到所述成型模具内的所述熔融玻璃的液面之间的间隔为50cm以下。
根据(15)的发明中的玻璃成型装置,流入到成型模具内的熔融玻璃的液面与保温部件之间的间隔是一定的。因此,在防止熔融玻璃散热的同时,还可以使之蓄热。在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可以将熔融玻璃的中心部分附近与侧壁侧附近之间的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而且,通过将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可减少成型时产生非均相部分(条纹)。
(16):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成型装置,所述低导热性部件的厚度不足5mm。
根据(16)的发明中的玻璃制造方法,可以防止玻璃在成型过程中或者冷却过程中产生失透。
(17):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成型装置,所述低导热性部件的室温热导率为2.0W/m·K以下。
根据(17)的发明中的玻璃成型装置,可以抑制成型模具中的熔融玻璃向成型模具的外侧散热,可以将成型模具中的熔融玻璃的中心部分附近与侧壁附近之间的温度分布保持在±150℃以内。而且,通过熔融玻璃对成型模具的蓄热,可以防止成型模具的破损等。
(18):如(1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成型装置,所述低导热性部件是氧化铝或者氧化铝复合物。
(19):如(1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成型装置,所述保温部件的室温热导率为2.0W/m·K以下。
根据(19)的发明中的玻璃成型装置,可以抑制熔融玻璃的热量向成型模具的上部发散,在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可以将成型模具中的熔融玻璃的中心部分附近与侧壁侧附近之间的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
(20):如(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成型装置,所述保温部件是氧化铝或者氧化铝复合物。
根据本发明,利用保温部件可以在防止熔融玻璃从成型模具上部散热的同时使之蓄热,可以在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使熔融玻璃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而且,通过利用低导热性部件来覆盖成型模具,可以防止成型模具中的熔融玻璃散热,能够使成型模具中的熔融玻璃内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因此,在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可以将熔融玻璃的中心部分附近与侧壁附近之间的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玻璃成型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玻璃成型装置的成型模具附近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玻璃成型装置的成型模具附近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    玻璃成型装置
2    熔融炉
3    熔融玻璃
4    流出部
5    成型模具
6  低导热性部件
7  保温部件
8  冷却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玻璃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使熔融炉中的熔融玻璃从具有防止熔融玻璃散热的保温部件的流出部流出,在被低导热性部件覆盖的成型模具内,流入到的保温部件的下部的工序;以及使保温部件的下部与流入到成型模具内的熔融玻璃的液面之间的间隔保持一定的工序。
此外,本发明的玻璃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部分:熔融炉,使玻璃熔化;成型模具,内侧被低导热性部件覆盖,且使从熔融炉流入的熔融玻璃成型;保温部件,防止流入到成型模具内的熔融玻璃散热;以及流出部,使已熔化的玻璃从熔融炉流入成型模具。
以下,对本发明的玻璃制造方法以及玻璃成型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以下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制,可以在本发明的目的范围内经适当变更后实施发明。此外,有适当省略说明重复的部分的情况,这并不是对发明要旨的限制。
(玻璃成型装置)
图1是本发明的玻璃成型装置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成型模具5周围样子的立体图,图3是成型模具5的周围的俯视图。玻璃成型装置1具有熔融炉2和流出部4。其中熔融炉2熔化玻璃原料,并制造和储存熔融玻璃3;流出部4连接在熔融炉2的下部,使熔融玻璃3流入到使其成型的成型模具5内。此外,在成型模具5的下部设置有冷却器8,用于冷却流入成型模具5内的熔融玻璃。
熔融炉2也可包括加热器(heating element)和搅拌器(均未图示),其中发热器在通电后发热,并向熔融炉2供应热量,所述搅拌器用于搅拌熔融炉3内部的熔融玻璃3。优选熔融炉2为可进行玻璃原料的投入、溶解、澄清以及搅拌处理的耐火坩埚。对于耐火坩埚,优选例如金、铂、铂合金、这些物质的合金或复合物材料、石英坩埚、以及电熔耐火砖等。
流出部4连接在熔融炉2的下部,以使熔融炉2中的熔融玻璃3流入到成型模具5内。熔融炉2与流出部4的连接位置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将流出部4连接在熔融炉2的底面、侧壁侧等处。此外,流出部4不一定是直线形状,根据需要,也可以具有适当的角度。此外,也可以使用直接加热或间接加热的方法,或者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来控制流出部4内的温度,其中直接加热是指通过流出部4自身通电进行加热,间接加热是指通过外部加热装置从外侧进行加热。
直接加热流出部4时,通过在流出部4中直接通电进行加热,流出部4的内部由可以通过温度调节将流动的熔融玻璃的粘度调节到规定值的铂或者铂合金等构成。此外,图1中所示的流出部4呈细长形,但并不仅限于此,流出部4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沿着熔融玻璃的流动方向上部敞开的类似水槽的形状。
此外,流出部4具有保温部件7,此保温部件7抑制成型模具5中的熔融玻璃3散热,并使之蓄热。保温部件7能够减小成型模具5中的熔融玻璃3的中心部分附近与侧壁附近之间的温度差。如图3所示,保温部件7的面积与成型模具5的开口面积大致相等。通过使保温部件7的面积与成型模具5的开口面积大致相等,可以抑制成型模具5中的熔融玻璃3散热。可以根据成型模具5和流出部4的大小等适当地改变保温部件7的固定位置。此外,保温部件7可以固定在流出部4上,也可以是与流出部联动的能够移动的样式。
优选保温部件7的室温热导率在2.0W/m·K以下。当室温热导率超过2.0W/m·K时,难以充分抑制成型模具5中的熔融玻璃3的液面散热,从而难以减小位于成型模具5的液面附近的熔融玻璃3与位于成型模具5的中心部分附近的熔融玻璃之间的温度差。也就是说,在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无法将成型模具中熔融玻璃的中心部分附近与侧壁附近之间的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此外,只要是室温热导率为2.0W/m·K以下,对保温部件7的材料则不作特别限定,例如,优选由氧化铝、氧化铝复合物组成的材料。此外,这些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个组合起来使用。
当流出部4上固定有保温部件7时,从流出部4流入成型模具5内的熔融玻璃3流入到保温部件7的下部与成型模具5的底面之间的空间。
如图1和图2所示,成型模具5可以呈立方体或者长方体的箱形等,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制。成型模具5的内壁面和成型模具5的内侧底面被低导热性部件6覆盖。通过将成型模具5的内壁面和成型模具5的内侧底面(以下称为“成型模具5的整个内侧”)以低导热性部件6覆盖,可以容易地抑制成型模具5的侧壁侧附近的熔融玻璃3向成型模具5的外侧散热。此外,通过熔融玻璃3的蓄热,可以容易地防止成型模具5的破损等。此外,通过使用低导热性部件6,可以延长成型模具5的使用寿命,并且可以减小其厚度,从而可以降低成本。
优选低导热性部件6的室温热导率在2.0W/m·K以下。当室温热导率超过2.0W/m·K时,难以抑制位于成型模具5的侧壁侧附近的熔融玻璃3向成型模具5的外侧散热,从而难以减小位于成型模具5的中心部分附近的熔融玻璃3与位于成型模具5的侧壁侧附近的熔融玻璃之间的温度差。也就是说,在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无法将成型模具中的熔融玻璃3的中心部分附近与侧壁侧附近之间的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此外,只要室温热导率在2.0W/m·K以下,则对低导热性部件6的材料不作特别限制,例如,优选由氧化铝、氧化铝复合物组成的材料。此外,这些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材料组合起来使用。
此外,优选低导热性部件6的厚度不足5mm,更优选不足3mm。当低导热性部件6的厚度在5mm以上时,在成型模具5中使熔融玻璃3成型的过程中,有时玻璃会产生失透。
如图1所示,成型模具5的结构为:当熔融玻璃3流入成型模具5内时,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升降。因此,可以使保温部件7与成型模具5内的熔融玻璃3的液面之间的间隔始终保持一定。通过将保温部件7与成型模具5内的熔融玻璃3的液面之间的间隔保持一定,可以使熔融玻璃3的散热与蓄热保持平衡,在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可以将成型模具中的熔融玻璃3的中心部分附近与侧壁侧附近之间的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此外可以减少成型时产生的条纹。此外,可以根据所要成型的玻璃的大小等,适当地改变使成型模具5在上下方向上升降的方法,例如,可以计量流入的熔融玻璃3的流量,对成型模具5的升降进行控制,使得成型模具5以一定速度下降。此外,也可以通过向熔融玻璃3照射激光而进行控制。
此外,可以根据所要成型的玻璃的大小等适当地改变保温部件7与成型模具5内的熔融玻璃3的液面之间的间隔,优选设定为50cm以下。当保温部件7与成型模具5内的熔融玻璃3的液面之间的间隔超过50cm时,则难以抑制成型模具5内的熔融玻璃3的液面散热,从而会出现因热处理和加工工序而导致玻璃破裂的情况。
在成型模具5的外侧的底部设置有冷却器8。位于成型模具5的底面侧附近的熔融玻璃3与上部的熔融玻璃3相比,难于散热而易于蓄热。因此,通过冷却成型模具5的底部,可以减小位于成型模具5的底面中心附近的熔融玻璃3与位于成型模具5的侧壁侧附近的熔融玻璃3以及位于熔融玻璃3的中心部分附近的熔融玻璃3之间的温度差。即,能够将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成型模具5的侧壁侧上设置冷却器8。
此外,优选成型模具中的熔融玻璃3的中心部分附近与侧壁附近之间的温度分布在±150℃以内,更优选在±100℃以内,最优选在±50℃以内。
(玻璃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玻璃制造方法可以通过使用上述的本发明的玻璃成型装置来制造。
首先,使熔融炉2中的熔融玻璃3经过固定有用于防止熔融玻璃3散热的保温部件7的流出部4,在被低导热性部件6覆盖的成型模具5内,流入到保温部件7的下部。
流出部4连接在熔融炉2的下部,以使熔融炉2中的熔融玻璃3流入成型模具5内。可以根据所要制造的玻璃的种类等,适当地改变熔融玻璃3流入成型模具5的速度,但此速度优选不足50kg/min。当熔融玻璃3的流入速度为50kg/min以上时,成型时产生的条纹容易增大,有时产生因热处理和加工工序而使玻璃破裂的问题。
优选保温部件7的室温热导率在2.0W/m·K以下。当室温热导率超过2.0W/m·K时,则难以充分抑制成型模具5中的熔融玻璃3的液面散热,从而难以减小位于成型模具5的液面附近的熔融玻璃3与位于成型模具5的中心部分附近的熔融玻璃之间的温度差。即,在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无法将成型模具中的熔融玻璃3的中心部分附近与侧壁附近之间的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此外,只要室温热导率为2.0W/m·K以下,.保温部件7的材料则并无特别限制,例如,优选为氧化铝、氧化铝复合物。
此外,因为保温部件7固定在流出部4,因此从流出部4流入到成型模具5内的熔融玻璃3流入到保温部件7的下部与成型模具5的底面之间的空间。
如图1和图2所示,成型模具5可以呈立方体或者长方体的箱形等,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制。成型模具5的内壁面和成型模具5的内侧底面被低导热性部件6覆盖。通过使成型模具5的内壁面和成型模具5的内侧底面(以下称为“成型模具5的整个内侧”)被低导热性部件6覆盖,可以容易地抑制成型模具5的侧壁侧附近的熔融玻璃3向成型模具5的外侧散热。此外,通过熔融玻璃3的蓄热,可以容易地防止成型模具5的破损等。此外,通过使用低导热性部件6,可以延长成型模具5的使用寿命且可以减小其厚度,从而可以降低成本。
优选低导热性部件6的室温热导率在2.0W/m·K以下。当室温热导率超过2.0W/m·K时,则难以抑制位于成型模具5的侧壁侧附近的熔融玻璃3向成型模具5的外侧散热,从而难以均匀地减小位于成型模具5的中心部分附近的熔融玻璃3与位于成型模具5的侧壁侧附近的熔融玻璃之间的温度分布。即,在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难以将成型模具中的熔融玻璃3的中心部分附近与侧壁侧附近之间的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此外,只要室温热导率为2.0W/m·K以下,则低导热性部件6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制,例如,优选为氧化铝、氧化铝复合物。
此外,优选低导热性部件6的厚度不足5mm,更优选在3mm以下。当低导热性部件6的厚度为5mm以上时,则在成型模具5中使熔融玻璃3成型过程中,玻璃容易产生失透。
在成型模具5的外侧的底部设置有冷却器8。位于成型模具5的底部附近的熔融玻璃3难于散热而易于蓄热。因此,通过对成型模具5的底部进行冷却,可以使位于成型模具5的底部附近的熔融玻璃3与成型模具5的侧壁侧附近的熔融玻璃3以及中心部分附近的熔融玻璃3之间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成型模具5的侧壁上设置冷却器8。
可以根据所要制造的玻璃的大小等,适当地改变冷却器8的冷却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喷雾冷却、空气冷却、水冷却等各种众所周知的冷却方法。此外,这些冷却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个组合起来使用。
此外,使成型模具5下降,以使保温部件7的下部与流入成型模具5内的熔融玻璃3的液面之间的间隔保持一定。
如图1所示,成型模具5的构造为:当熔融玻璃3流入成型模具5内时,在上下方向上升降。因此,可以使保温部件7与成型模具5内的熔融玻璃3的液面之间的间隔保持一定。通过将保温部件7与成型模具5内的熔融玻璃3的液面之间的间隔保持一定,使熔融玻璃3的散热与蓄热易于保持平衡,在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可以将成型模具中的熔融玻璃3的中心部分附近与侧壁附近之间的温度分布控制在±150℃以内,此外能够减少成型时产生的条纹。此外,可以根据所要形成的玻璃的大小等,适当地改变使成型模具5在上下方向上升降的方法。可以计量流入的熔融玻璃3的流量,对成型模具5的升降进行控制,以使成型模具5以一定的速度下降。此外,也可通过向熔融玻璃3照射激光而进行控制。
此外,可以根据所要形成的玻璃的尺寸等,适当地改变保温部件7与成型模具5内的熔融玻璃3的液面之间的间隔,但优选此间隔在50cm以下。当保温部件7与成型模具5内的熔融玻璃3的液面之间的间隔超过50cm时,则难以抑制成型模具5内的熔融玻璃3的液面散热,从而难以保持散热与蓄热的平衡。此外,成型时产生的条纹容易增大,从而会出现因热处理和加工工序而导致玻璃破裂的情况。
为使保温部件7的下部与流入成型模具5内的熔融玻璃3的液面之间的间隔保持一定,不断使成型模具5下降,当所需量的熔融玻璃3流入到成型模具5中之后,马上停止下降成型模具5,使熔融玻璃3成型。

Claims (20)

1.一种玻璃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熔融炉中的熔融玻璃经过流出部而流入成型模具内,当在所述成型模具中使所述熔融玻璃成型时,在所述熔融玻璃转变为玻璃的冷却过程中,使所述熔融玻璃的温度分布保持在±150℃以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使在熔融炉中的熔融玻璃经过流出部,在成型面被低导热性部件覆盖的成型模具内,使所述熔融玻璃流入保温部件下部的空间内的工序,所述保温部件可与所述流出部联动,或者固定在所述流出部;以及
使所述保温部件的下部与流入所述成型模具内的所述熔融玻璃的液面之间的间隔保持一定的工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成型模具在上下方向上升降,以使所述保温部件的下部与所述熔融玻璃的液面之间的间隔保持一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冷却所述成型模具的下部的同时,使所述熔融玻璃流入所述成型模具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部件的下部与流入所述成型模具内的所述熔融玻璃的液面之间的间隔为50cm以下。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导热性部件的厚度不足5mm。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导热性部件的室温热导率为2.0W/m·K以下。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导热性部件是氧化铝或者氧化铝复合物。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部件的室温热导率为2.0W/m·K以下。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部件是氧化铝或者氧化铝复合物。
11.一种玻璃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熔融炉,使玻璃熔化;
成型模具,内侧由低导热性部件所覆盖,且使从所述熔融炉流入的熔融玻璃成型;
保温部件,防止流入到所述成型模具内的所述熔融玻璃散热;以及
流出部,使已熔化的所述玻璃从所述熔融炉流入所述成型模具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玻璃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成型模具的下部具有冷却器。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玻璃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成型模具在上下方向上升降,以使所述保温部件的下部与流入到所述成型模具内的所述熔融玻璃的液面之间的间隔保持一定。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玻璃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部件固定在所述流出部上。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玻璃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部件的下部与流入到所述成型模具内的所述熔融玻璃的液面之间的间隔为50cm以下。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玻璃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导热性部件的厚度不足5mm。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玻璃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导热性部件的室温热导率为2.0W/m·K以下。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玻璃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导热性部件是氧化铝或者氧化铝复合物。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玻璃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部件的室温热导率为2.0W/m·K以下。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玻璃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部件是氧化铝或者氧化铝复合物。
CNA2007101627208A 2006-10-10 2007-10-08 玻璃制造方法以及玻璃成型装置 Pending CN1011649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76120 2006-10-10
JP2006276120A JP4976802B2 (ja) 2006-10-10 2006-10-10 ガラ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ガラス成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4933A true CN101164933A (zh) 2008-04-23

Family

ID=38859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627208A Pending CN101164933A (zh) 2006-10-10 2007-10-08 玻璃制造方法以及玻璃成型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83249A1 (zh)
EP (1) EP1911727A1 (zh)
JP (1) JP4976802B2 (zh)
CN (1) CN101164933A (zh)
RU (1) RU200713668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81326A (ja) 2007-04-11 2008-11-20 Calsonic Kansei Corp 冷凍装置及び該冷凍装置に用いる熱交換器
CN102849928B (zh) * 2012-06-28 2015-01-14 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玻璃条料成型厚度自动控制装置
JP7155834B2 (ja) * 2018-10-02 2022-10-19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の製造装置
CN118076565A (zh) * 2021-11-19 2024-05-24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6495A (en) * 1892-01-05 Schmidt
US2994161A (en) * 1954-02-03 1961-08-01 Corning Glass Works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casting glass
BE567040A (zh) * 1958-04-22
US3153822A (en) * 1958-10-07 1964-10-27 John N Mill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sting molten metal
US3197297A (en) * 1960-03-14 1965-07-27 Pittsburgh Plate Glass Co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sting glass
FR2158138B1 (zh) * 1971-11-05 1974-11-15 Onera (Off Nat Aerospatiale)
DE3226451C2 (de) * 1982-07-15 1984-09-27 Heraeus Quarzschmelze Gmbh, 6450 Hanau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chlierenfreien, blasenfreien und homogenen Quarzglasplatten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JP3192274B2 (ja) * 1992-06-04 2001-07-23 株式会社住田光学ガラス 光学素子成形用ガラス素材の製造方法
EP0573020B1 (en) * 1992-06-04 1998-01-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olded glass
US5762675A (en) * 1995-11-23 1998-06-09 Boliden Minerals Ab Method relating to the preparation of amorphous samples and means therefor
SG99350A1 (en) * 2000-02-17 2003-10-27 Hoya Corp Glass for cathode-ray tube, strengthened glass,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and use thereof
JP2002234745A (ja) * 2001-02-06 2002-08-23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ガラス固化体容器の保温装置
US6485404B1 (en) * 2002-04-04 2002-11-26 Radioactive Isolation Consortium, Llc Advanced vitrification system improvements
JP3827015B2 (ja) * 2003-02-04 2006-09-27 旭硝子株式会社 溶融ガラス用導管、溶融ガラス用接続導管および減圧脱泡装置
DE102004052514B4 (de) * 2004-10-21 2009-03-26 Schott Ag Verfahren und Form zum Gießen von Glasblöck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094644A (ja) 2008-04-24
JP4976802B2 (ja) 2012-07-18
EP1911727A1 (en) 2008-04-16
RU2007136689A (ru) 2009-04-10
US20080083249A1 (en) 2008-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53598B1 (en) Apparatus for reducing radiative heat loss from a forming body in a glass forming process
KR100861412B1 (ko) 다결정 실리콘 잉곳 제조장치
JP5294275B2 (ja) 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用フロート槽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冷却方法
CN101397183B (zh) 精密模压成形用预成形件、成形模具、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067801A1 (ja) ガラス製造装置及びガラス製造方法
KR101304730B1 (ko) 플로트 배스로 유리 용융물을 이송하기 위한 장치
CN101164933A (zh) 玻璃制造方法以及玻璃成型装置
CN104395250A (zh) 在玻璃制造过程中对成形体进行热去耦的设备
KR102540619B1 (ko) 유리 용해로, 및 유리 물품의 제조 방법
JP2007186357A (ja)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素子の製造装置
JP2002293526A (ja) 多結晶シリコンの製造装置
KR101225041B1 (ko) 유리용 연속식 용융로
KR100510196B1 (ko) 연속식 프릿 용융시스템
US20100209319A1 (en) Device for producing a crystallized silicon body for solar cells
KR20200084900A (ko) 열 차폐부를 포함하는 유리 제조 장치 및 방법들
JP2020063182A (ja) ガラス生産装置及びガラス製造方法
KR101644063B1 (ko) 반사판을 갖는 단결정 성장장치 및 성장방법
JP2007153713A (ja) ガラス製造用装置
JP2015063410A (ja) ガラス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材の製造装置
JP2002274857A (ja) ガラス溶融装置
RU2756636C1 (ru) Печь двухкамерная с раздельным управлением камер для непрерывного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го литья стекла и хрусталя
JP4078634B2 (ja) 高温ガラス成形体の冷却方法
TWI833713B (zh) 玻璃熔解爐、及玻璃物品之製造方法
JP2018095485A (ja) 溶解炉
JP2006117456A (ja) ガラスの溶融流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