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9809B - Rfid标签发放设备 - Google Patents

Rfid标签发放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9809B
CN101149809B CN2007101535719A CN200710153571A CN101149809B CN 101149809 B CN101149809 B CN 101149809B CN 2007101535719 A CN2007101535719 A CN 2007101535719A CN 200710153571 A CN200710153571 A CN 200710153571A CN 101149809 B CN101149809 B CN 1011498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fid
data
print
label
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535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9809A (zh
Inventor
杉山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49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9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49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98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having dual functions or combined with, or coupled to, apparatus performing other fun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consisting of a wireless interrogation device in combination with a device for optically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Labeling Device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已经成功地与RFID读写器(12)进行了通信的RFID标记(7)的无线输出电平是否等于或高于参考电平被确定。打印单元(14、15)在具有无线输出电平等于或高于参考电平的RFID标记(7)的任何RFID标签(3)的打印表面上打印标签数据。打印单元(14、15)在具有无线输出电平低于参考电平的RFID标记(7)的任何RFID标签(3)的打印表面上打印规定的警告数据。

Description

RFID标签发放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发放射频识别标签(RFID标签(label))的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RFID标签已经得到了关注,每个RFID标签包括粘性标签(label sticker)以及嵌入粘性标签中并由IC芯片和天线组成的射频识别标记(RFID标记(tag))。数据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以非接触的方式写入RFID标记中和从RFID标记中读取。RFID标记因此很难受到污点或灰尘的影响。在实体分配领域,例如,有人提出将RFID标记安置在商品上以便可以管理商品的分配。
为了发放RFID标签,可采用RFID标签发放设备。任何RFID标签发放设备都使用RFID标签片,每个RFID标签片由带状基底和粘结到基底上并在基底上排列成行的多个RFID标签组成。RFID标签可从标签片的基底上剥去。
RFID标签发放设备具有打印头和RFID读写器。打印头位于RFID标签片的输送路径的远端。RFID读写器具有天线。天线相对于打印头安置在输送路径的上游。
RFID读写器经由天线与嵌入正被一个接一个地在输送路径中输送的RFID标签中的RFID标记通信,从而将数据写到RFID标记中。打印头在每个RFID标签的打印表面上打印可视数据。这样,RFID标签发放设备就可以发放用于管理商品的标签。
并非所有的RFID标签都能正确地运行。也就是,粘结到每个RFID标签片上的许多RFID标签中的一些具有低于正常值的无线输出电平。
用户可利用视觉确定打印在任何RFID标签上的数据是否正确。然而,用户不能利用视觉确定数据是否已经正确地写到嵌入RFID标签中的RFID标记中。
有鉴于此,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1-96814号中公开的RFID标签发放设备被设计成,如果RFID读写器未能将数据写入RFID标记中,则在RFID标签的打印表面上打印特殊图案。特殊图案不是普通类型的打印数据。看到该图案,用户可确定RFID标签是有缺陷的标签。
在任何这种类型的RFID标签发放设备中,RFID读写器的天线被安装得非常靠近输送路径的输送器表面。因为当天线与输送器表面相隔较远时,设备将不可避免地变得过大以致于无法投入实际使用。
RFID读写器的天线需要在RFID标签一个接一个地在天线正上方移动时,将数据写到嵌入每个RFID标签中的RFID标记中,而不接触RFID标签。这就是天线相对于位于天线正上方的输送器表面具有高方向性的原因。在具有该天线的情况下,RFID标签发放设备甚至可以将数据写到有缺陷的RFID标记中。因此,具有这种有缺陷的RFID标记的任何RFID标签将会作为正常标签被发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考虑到前述情况而做出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RFID标签发放设备,其能够容易地区分具有有缺陷的RFID标记的RFID标签和具有无缺陷的RFID标记的RFID标签。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RFID标签发放设备,其被设计成发放每个均具有RFID标记和数据打印表面的RFID标签。该设备包括RFID读写器、打印单元、电平确定单元和打印控制单元。RFID读写器执行与每个RFID标签的RFID标记的无线通信,从而将数据写到RFID标记中和从RFID标记读取数据。打印单元在RFID标签的数据打印表面上打印标签数据。电平确定单元确定已经成功地与RFID读写器进行了无线通信的任何RFID标签的无线输出电平是否等于或高于参考电平。打印控制单元控制打印单元,使得打印单元在具有无线输出电平已经被电平确定单元确定为等于或高于参考电平的RFID标记的任何RFID标签的数据打印表面上打印标签数据。
本发明另外的目的和优点将在下面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根据说明书将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发明来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可通过下文中特别指出的手段和组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包括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与上面给出的总体描述和下面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使用的RFID标签片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所示的线A-A截取的RFID标签片的放大的截面图;
图3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RFID标签发放设备的整体配置的框图;
图4是在实施例中设置的RFID读写器的主要组件的框图;
图5是说明在实施例中打印控制部执行的RFID标签发放序列的流程图;
图6是在实施例中发放的正常标签上所打印的数据的一个实例的示图;
图7是显示出在实施例中发放的标记警告标签上所打印的消息的一个实例的示图;
图8是显示出在实施例中发放的有缺陷的标签的一个实例的示图;并且
图9是显示出在实施例中发放的标记警告标签上所打印的警告记录的另一实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最优实施例中的一个。
首先,将参照图1和2描述在该实施例中使用的RFID标签片1。
如图1所示,RFID标签片1由带状基底2和粘结到基底2的一个表面上的多个RFID标签3组成。RFID标签3可沿着基底2的纵向方向排列成行并且可被剥去。
图2是沿图1中所示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从图2可以看出,每个RFID标签3由标签片4和RFID标记7组成。标签片4的上表面是数据打印表面。RFID标记7密封在基底2和标签片4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中。RFID标记7由膜状介质、IC芯片5和天线6组成。IC芯片5和天线6被安装在膜状介质上。标签片4采用粘合剂8被粘结到基底2上。
RFID标记7的IC芯片5包括功率发生单元、解调单元、调制单元、存储器单元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IC芯片5的其它组件单元。功率发生单元校正并稳定天线6已经以无线电波形式接收到的信号,从而产生电力。该电力被供应到IC芯片5的其它组件。解调单元解调提供到控制单元的信号。调制单元调制从控制单元输出的任何数据。经调制的数据被提供到发射数据的天线6。控制单元将解调单元所解调的数据写到存储器单元中。控制单元还从存储器单元读取数据并将该数据提供到调制单元。
存储器单元由设置区域和用户区域组成。ID代码已经被写到设置区域中。ID代码是分配给RFID标记7的特定代码,用于识别RFID标记7。ID代码不能被重写。任何数据可写到用户区域中。写到用户区域中的数据可被重写。
将参照图3至5来描述使用上述的RFID标签片1的RFID标签发放设备。该设备通过无线通信将标记数据写到正被一个接一个地输送的RFID标签3的RFID标记7中,而不接触RFID标签3。该设备还在每个RFID标签3上打印数据。更准确地,它将标签打印数据打印在RFID标签3的标签片4的打印表面上。
图3是显示出RFID标签发放设备的整体配置的框图。RFID标签片1以卷的形式设置在RFID标签发放设备中所设置的标签支架中。在RFID标签发放设备中,RFID标签片1的远端部分从标签支架被进给并沿着输送路径被导向剥离单元。在剥离单元处,RFID标签3从基底2上被一个接一个地剥去。这样被剥去的RFID标签3从设备的标签发放端口被排出。RFID标签3已经从其上被去除的基底2,由卷取辊卷取。输送路径、标签支架、标签发放端口和卷取辊没有在图3中示出。
标签传感器11、RFID读写器12的天线13、和打印头14被布置在输送路径上。这些组件从标签支架朝着剥离单元以所述顺序布置,其中标签支架和剥离单元相对于RFID标签片1的输送方向(图3中的箭头B)位于上游和下游。
标签传感器11和打印头14位于输送路径的上方。另一方面,天线13位于输送路径的下方。压印辊(platen roller)15与打印头14相对而设置在输送路径的另一侧。天线13可设置在输送路径的上方。
标签传感器11在RFID标签3移向它时,检测从标签支架进给的RFID标签片1上的每个RFID标签3。在通过使用例如光学传感器技术检测到RFID标签3的前沿时,标签传感器11输出指示RFID标签3已经被检测到的检测信号。该检测信号经由I/O端口16被提供到后面将要描述的打印控制单元22。
设置在距离输送路径的输送器表面短距离处的天线13,在RFID读写器12的控制下发射无线电波或电磁波。在接收到无线电波时,RFID标记7发射响应波。天线13接收该响应波。天线13相对于位于天线13正上方(或者在天线13位于输送路径上方的情况下,位于天线13正下方)的输送路径的输送器表面具有高方向性。
RFID读写器12可将标记数据写到位于从天线13发射的无线电波可以到达的区域中的任何RFID标记7中,并从位于该区域中的任何RFID标记7读取标记数据。后面将详细描述RFID读写器12。
当由头驱动单元17驱动时,打印头14在位于压印辊15上方的RFID标签3的表面上(更准确地,在标签片4的打印表面上)打印各种可视数据项。打印头14为例如热头(thermal head)。打印头14和头驱动单元17构成了RFID标签发放设备的标签打印单元。应注意,墨带可置于打印头14和RFID标签3之间。
RFID标签发放设备包括操作面板18、输送系统驱动单元19、通信接口20、存储器21和打印控制单元22。操作面板18具有多个键和显示单元。各个键用作用户接口。显示单元充当警报装置。
输送系统驱动单元19充当RFID标签片输送系统的驱动。RFID标签片输送系统由压印辊15、卷取辊等构成。输送系统驱动单元19沿着输送路径输送RFID标签片1。
通信接口20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诸如个人计算机的主设备。主设备发放RFID标签发放作业。RFID标签发放作业包括标记数据和标签打印数据。标记数据将被写到RFID标签3的RFID标记7中。标签打印数据是例如将被打印到RFID标签3的打印表面上的字符。从主设备发出的RFID标签发放作业被提供到通信接口20。这样,RFID标签发放设备获取RFID标签发放作业。
在RFID标签发放设备中,作业被存储到存储器21中。存储器21具有用于存储作业的区域,临时存储基于作业编辑的标记数据的区域,以及用于产生标签打印数据的图像的区域。
打印控制单元22主要由CPU组成。打印控制单元22具有配置成确定RFID标记7的无线输出电平是否等于或高于参考电平的电平确定单元23。
图4是显示出RFID读写器12的主要组件的框图。RFID读写器12由接口31、读写器控制单元32、发射处理单元33、接收处理单元34、环行器35、存储器36等组成。接口31连接于打印控制单元22。
发射处理单元33由调制器41和放大器42组成。调制器41采用从读写器控制单元32输出的模拟发送数据信号来调制规定的载波。放大器42对调制器41已经调制的信号进行放大。由放大器42放大的信号经由环行器35被提供到天线13。天线13以无线电波的形式辐射信号。
环行器35具有要执行的两个功能。一个功能是输出从发射处理单元33输入的信号到天线13。另一功能是输出从天线13输入的信号到接收处理单元34。天线13从位于由天线13覆盖的通信区域中的任何RFID标记7接收无线电波。天线13然后提供与无线电波相对应的信号到环行器35。
接收处理单元34由放大器43、解调器44、低通滤波器(LPF)45和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46组成。放大器43对经由环行器35输入的信号进行放大。解调器44滤出由放大器43放大的模拟数据信号的载波分量。然后,解调器44解调接收到的模拟数据信号。LPF 45允许由解调器44解调的数据信号中属于预定低频带的部分通过。AGC电路46可控制增益(放大因数)以使通过LPF 45接收的数据信号的强度电平。读写器控制单元32接收已经由AGC电路46调整到适当电平的接收到的数据信号。
读写器控制单元32具有三个要执行的功能。一个功能是生成发送数据。另一个功能是转换接收到的数据。再一个功能是改变AGC电路46的增益。也就是,读写器控制单元32响应于经由接口31从打印控制单元22提供的命令,而生成发送数据信号。发送数据信号被输出到发射处理单元33。
读写器控制单元32从接收处理单元34接收数据信号并将接收到的数据信号转换为打印控制单元22可识别的数据。该数据通过接口31被输出到打印控制单元22。
读写器控制单元32产生将把从ACG电路46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强度电平调整到适当电平的AGC参数p。AGC参数p被提供到AGC电路46。AGC电路46的增益根据AGC参数p而改变。通过使增益这样得到改变,AGC电路46调整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强度电平。
存储器36具有ROM区域和RAM区域。在ROM区域中,存储仅将被读出的数据。数据可被写到RAM区域中和从RAM区域中被读取。用于控制读写器控制单元32的程序和类似数据被存储在ROM区域中。在RAM区域中,设置有寄存器51和参考值存储器单元52。寄存器51具有先入先出功能。AGC参数p按照它们从读写器控制单元32被提供到AGC电路46的顺序,被写到寄存器51中。
图5是说明打印控制部22执行的RFID标签发放序列的流程图。RFID标签发放设备在打印控制部22执行该RFID标签发放序列时,发放RFID标签3。
在RFID标签发放作业被写入存储器21中时,打印控制部22激活该作业。当该作业被激活时,打印控制部22在步骤ST1确定标签传感器11是否已经检测到RFID标签3。如果RFID标签3没有被检测到,则打印控制部22控制输送系统驱动单元19。通过这样得到控制,输送系统驱动单元19以预定间距输送RFID标签片1。
如果已经检测到RFID标签3,则打印控制部22确定应该发放RFID标签3。在步骤ST2,打印控制部22保持等待状态,直到RFID标签3的RFID标记7被移动到天线13所覆盖的通信区域中。打印控制部22保持等待状态的时间,是根据标签传感器11和天线13之间的距离以及RFID标签片1被移动的速度确定的。在经过这段时间后,打印控制部22在步骤ST3中产生标记写命令并将该标记写命令输出到RFID读写器12。标记写命令指示应该写入基于正被执行的作业编辑的标记数据。
在接收到标记写命令时,RFID读写器12开始工作。首先,读写器控制单元32生成发送数据信号。发送数据信号在发射处理单元33中被调制并放大。发送数据信号经由环行器35被提供到天线13。天线13辐射与发送数据信号相对应的无线电波。
此时,待发放的RFID标签3已经被输送到天线13所覆盖的通信区域。密封在该标签3中的RFID标记7因此接收从天线13发射的无线电波。已经接收到无线电波的RFID标记7被激活,并且标记数据被写到RFID标记7的存储器单元中。RFID标记7发射指示标记数据已经被成功写入的响应无线电波。
天线13接收指示成功数据写入的响应无线电波,并输出与它已经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相对应的信号。信号被提供到RFID读写器12。在RFID读写器12中,接收处理单元34放大信号并解调该信号,从而生成指示成功数据写入的数据信号。从该数据信号中,提取预定低频带的分量。由此处理的数据信号通过AGC电路46被输出到读写器控制单元32。
读写器控制单元32产生将把从ACG电路46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强度电平调整成变得适当的AGC参数p。AGC参数p被写入寄存器51中并被提供到AGC电路46。这样,指示成功数据写入并且已经被AGC电路46调整到适当电平的数据信号,被输入到读写器控制单元32。该数据信号被转换成可在打印控制部22中识别的数据。由此转换的数据通过接口31被输出到打印控制部22。
在将标记写命令传送到RFID读写器12之后,打印控制部22开始在步骤ST4中等待来自RFID读写器12的响应数据。在接收到指示成功数据写入的数据时,打印控制部22在步骤ST5中从设置在RFID读写器12中的寄存器51读取第一AGC参数p。打印控制部22在步骤ST6中确定第一AGC参数p是否等于或大于预定值。
该AGC参数p已经响应于在步骤ST3中传送的标记写命令而被提供给AGC电路46。也就是,AGC参数p响应于该命令而被提供到AGC电路46,以便把从已经被写入标记数据的RFID标记7提供的响应数据信号的强度电平调整成适当的值。
在RFID标签发放设备中,RFID读写器12的天线13位于靠近输送RFID标签片1的输送路径的输送器表面的位置。天线13相对于输送路径的输送器表面具有高方向性。因此,从具有正常无线输出电平的任何RFID标记7接收到的任何信号,将很可能具有高强度电平并且将很容易发生畸变。
有鉴于此,将AGC电路46设置在RFID读写器12的接收处理单元34中。AGC电路46把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电平降低到适当电平。换言之,对于从具有正常无线输出电平的任何RFID标记7接收的信号而言,AGC参数p的值增加。然而,安装在RFID标签片1上的一些RFID标记7具有比正常值低的无线输出电平。对于从这种有缺陷的RFID标记7接收的信号而言,AGC参数p与无线输出电平的减小量成比例地减小。
这就是对于AGC参数p而言适当的值被存储在存储器21中作为阈值的原因。适当的值是可以把从具有正常无线输出电平的任何RFID标记7接收的信号的强度电平降低到适当的值的值。术语“正常无线输出电平”是任何RFID标记7可以具有的在实践中不会引起问题的最低无线输出电平。
打印控制部22构成了确定已经成功地与RFID读写器12进行了通信的RFID标记7的无线输出电平是否等于或高于参考电平的电平确定单元23。
在步骤ST6中,可能会发现AGC参数p等于或大于阈值。在这种情况下,打印控制部22在步骤ST7中产生用于正常标签的打印数据。也就是,打印控制部22根据正被执行的RFID标签发放作业,在存储器21中产生标签数据的图像。
此后,在步骤ST8中,打印控制部22保持等待状态,直到RFID标签3的打印表面到达打印单元的打印开始位置为止。打印控制部22保持等待状态的时间,是根据标签传感器11和天线13之间的距离以及RFID标签片1被输送的速度确定的。在经过该段时间后,打印控制部22在步骤ST9中控制头驱动单元17,从而控制驱动打印头14的驱动单元17。标签数据所表示的图像由此被打印在待发放的RFID标签3的打印表面上。
在步骤ST6中,可能会发现AGC参数p小于阈值。在这种情况下,打印控制部22在步骤ST10中产生用于标记警告标签的打印数据。也就是,打印控制部22在存储器21中,不仅根据正被执行的RFID标签发放作业在存储器21中产生标签数据所表示的图像,而且还产生预设的警告消息的图像。此外,在步骤ST11中,打印控制部22使操作面板18的显示单元显示警告消息,从而通知用户将要发放有缺陷的RFID标签。
随后,打印控制部22执行均已在上面描述过的步骤ST8和ST9。也就是,打印控制部22保持等待状态一段时间,该段时间为RFID标签3的打印表面到达打印开始位置所需的时间。在经过该段时间之后,打印控制部22控制驱动打印头14的头驱动单元17。警告标签打印数据所表示的图像由此被打印到待发放的RFID标签3的打印表面上。
如果在步骤ST3中不能写入用于RFID标记7的标记数据,则不能在步骤ST4中接收到指示成功数据写入的响应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打印控制部22在步骤ST12中产生用于有缺陷的标签的打印数据。也就是,打印控制部22在存储器21中产生预设的特殊图案的图像。在步骤ST13中,打印控制部22使操作面板18的显示单元显示通知用户将要发放有缺陷的RFID标签的警告。
然后,打印控制部22执行均已在上面描述过的步骤ST8和ST9。也就是,打印控制部22保持等待状态一段时间,该段时间为RFID标签3的打印表面到达打印开始位置所需的时间。在经过该段时间之后,打印控制部22控制驱动打印头14的头驱动单元17。警告标签打印数据所表示的图像由此被打印到待发放的RFID标签3的打印表面上。
因此,打印单元在RFID标签3的打印表面上打印正常标签打印数据、警告标签打印数据或有缺陷打印数据。打印有任何一种打印数据的RFID标签3被引导到剥离单元。剥离单元从基底2上剥去RFID标签3。由此剥去的RFID标签3从标签发放端口被排出。
此后,打印控制部22确定下一个RFID标签发放作业是否已经被写入存储器21中。如果下一个RFID标签发放作业还没有被写入,则打印控制部22控制输送系统驱动单元19,从而终止RFID标签片1的输送。
激活的RFID标签发放作业可指示应该发放多个标签。在这种情况下,打印控制部22重复RFID标签发放处理多次,其次数为与RFID标签应该被发放的次数相等的次数。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确定已经成功地与RFID读写器12进行了通信的任何REID标签的无线输出电平是否等于或高于参考电平。如果发现无线输出电平等于或高于参考电平,则在具有无线输出电平被发现等于或高于参考电平的RFID标记7的RFID标签3上打印正常标签打印数据。RFID标签3作为正常标签60被发放。图6显示出正常标签60的一个实例。
在具有无线输出电平被发现低于参考电平的RFID标记7的任何RFID标签3的打印表面上,除了打印正常标签数据之外,还打印警告消息71。该RFID标签3作为标记警告标签70被发放。图7显示出标记警告标签70的一个实例。如图7所示,“标记警告”作为警告消息71被打印。
在RFID标记7未能存储标记数据的任何RFID标签3的打印表面上,打印特殊图案81。这样的RFID标签3作为有缺陷的标签80被发放。图8显示出有缺陷的标签80的一个实例。该实例具有打印在标签80上的由若干行组成的特殊图案81。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正常标签60发放的任何RFID标签3具有无线输出电平等于或高于参考电平的RFID标记7。用户可因此容易地选择每个均具有无线输出电平在实践中足够的RFID标记7的RFID标签3。
已经成功地存储了标记数据但是具有比参考电平低的无线输出电平的任何RFID标签3,作为标记警告标签70被发放。如上所述,警告消息71被打印在标记警告标签70上。用户可因此利用视觉将正常标签60和标记警告标签70彼此区分开。
尽管标记警告标签70具有低于参考电平的无线输出电平,但是标记数据已经被正常地写到每个标签70中。因此,只要在RFID读写器将标记数据写到RFID标记7中时,标记警告标签70位于RFID读写器的天线附近,该标记警告标签70就不会引起任何实际问题。尽管标记警告标签70具有不足的无线输出电平,但是不需要丢弃它并且可以将它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可以节省成本。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组件可在将本发明转换到实践中时以各种方式进行更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
在上述实施例中,特定警告消息71被打印在每个标记警告标签70上。作为替换,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如同在有缺陷的标签80上那样,在标记警告标签70上打印特殊图案。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也可以利用视觉区分正常标签60和标记警告标签70。
在上述实施例中,将AGC参数与固定阈值进行比较。然而,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可以将AGC参数改变为期望的值。为了改变阈值,用户可操作主设备。可替换地,用户可以操作操作面板18,从而按需改变阈值。
每次当使用RFID标签3的条件改变时,用户可以将阈值改变成适于新条件的阈值。于是,设置在每个RFID标签3中的RFID标记7将可靠地获得适当的无线输出电平。
打印在标记警告标签70上的警告消息不限于图7中所示的警告消息71。作为替换,如图9中所示,在根据又一实施例的RFID标签发放设备中,可以将表示AGC参数的值的可视信息72打印在标记警告标签70上。AGC参数的值是显示RFID标记7的无线输出电平的参考值。看到打印的AGC参数,用户可容易地决定使用还是丢弃标记警告标签70。
此外,根据又一实施例的RFID标签发放设备在正常标签60上打印表示AGC参数的值的可视信息72。看到打印在正常标签60上的信息72,用户可容易地知道RFID标记7的性能。
用于任何标记警告标签70或有缺陷的标签80的警报不限于可视的警报。例如,蜂鸣器可在每次标记警告标签70或有缺陷的标签80被发放时产生警报。此外,用于标记警告标签70的警报可以不同于用于有缺陷的标签80的警报。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利用视觉或听觉将标记警告标签70和有缺陷的标签80彼此区分开。
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将会很容易发现另外的优点和改型。因此,本发明在其最宽的方面中不限于本文所示出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因此,可以做出各种改型而不会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定义的一般性发明概念的精神或范围。

Claims (8)

1.一种RFID标签发放设备,包括RFID读写器(12)和打印单元(14、15),所述RFID读写器(12)被配置成执行与RFID标签(3)的RFID标记(5)的无线通信,从而将数据写到所述RFID标记(5)中和从所述RFID标记(5)读取数据,所述打印单元(14、15)被配置成在RFID标签的数据打印表面上打印标签数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平确定单元(23),其被配置成确定已经成功地与所述RFID读写器(12)进行了通信的RFID标签的RFID标记(7)的无线输出电平是否等于或高于参考电平;和
打印控制单元(22),其被配置成控制所述打印单元(14、15),使所述打印单元(14、15)在具有无线输出电平已经被所述电平确定单元(23)确定为等于或高于参考电平的RFID标记(7)的任何RFID标签(3)的所述数据打印表面上打印标签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确定单元(23)基于自动增益控制参数确定已经成功地与所述RFID读写器(12)进行了通信的RFID标签的所述RFID标记(7)的所述无线输出电平,所述自动增益控制参数把从已经成功地与所述RFID读写器(12)进行了通信的RFID标签的所述RFID标记(7)接收的信号的强度自动地调整到适当的电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确定单元(23)所使用的所述参考电平能够被改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警报单元(18),所述警报单元(18)被配置成在所述电平确定单元(23)确定已经成功地与所述RFID读写器(12)进行了通信的RFID标签的所述RFID标记(7)的所述无线输出电平低于所述参考电平时产生警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警告打印控制单元(22),所述警告打印控制单元(22)被配置成控制所述打印控制单元(14、15),使所述打印单元(14、15)在具有无线输出电平已经被所述电平确定单元(23)确定为低于参考电平的RFID标记(7)的任何RFID标签(3)的所述数据打印表面上打印规定的警告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警告打印控制单元(22)使所述打印单元(14、15)在具有无线输出电平已经被所述电平确定单元(23)确定为低于参考电平的RFID标记(7)的所述RFID标签(3)的所述数据打印表面上打印警告数据,所述警告数据是所述标签数据和规定的警告消息的组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警告打印控制单元(22)使所述打印单元(14、15)在具有无线输出电平已经被所述电平确定单元(23)确定为低于参考电平的RFID标记(7)的所述RFID标签(3)的所述数据打印表面上打印警告数据,所述警告数据是不同于所述标签数据的特殊图案。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平确定单元(23)基于用于自动地调整从已经成功地与所述RFID读写器(12)进行了通信的RFID标签的所述RFID标记(7)接收的信号的强度的自动增益控制参数,来确定已经成功地与所述RFID读写器(12)进行了通信的RFID标签的所述RFID标记(7)的所述无线输出电平;并且
所述警告打印控制单元使所述打印单元(14、15)在具有无线输出电平已经被所述电平确定单元(23)确定为低于参考电平的RFID标记(7)的所述RFID标签(3)的所述数据打印表面上打印警告数据,所述警告数据是所述标签数据和所述自动增益控制参数的组合。
CN2007101535719A 2006-09-22 2007-09-21 Rfid标签发放设备 Active CN1011498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57530 2006-09-22
JP2006257530A JP4943103B2 (ja) 2006-09-22 2006-09-22 Rfidラベル発行装置
JP2006257530 2006-09-22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05911A Division CN101863168A (zh) 2006-09-22 2007-09-21 射频识别标签发放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9809A CN101149809A (zh) 2008-03-26
CN101149809B true CN101149809B (zh) 2010-06-02

Family

ID=3879223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535719A Active CN101149809B (zh) 2006-09-22 2007-09-21 Rfid标签发放设备
CN201010105911A Pending CN101863168A (zh) 2006-09-22 2007-09-21 射频识别标签发放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05911A Pending CN101863168A (zh) 2006-09-22 2007-09-21 射频识别标签发放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74267A1 (zh)
EP (1) EP1902847B1 (zh)
JP (1) JP4943103B2 (zh)
CN (2) CN101149809B (zh)
AT (1) ATE432828T1 (zh)
DE (1) DE602007001219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48384B1 (en) 2007-08-14 2011-05-24 Mpt, Inc. Placard having embedded RFID device for tracking objects
JP2009140254A (ja) 2007-12-06 2009-06-25 Toshiba Tec Corp 無線通信装置
DE102007061626B4 (de) * 2007-12-18 2019-06-06 Tesa Scribos Gmbh Verfahren zur Beschriftung von Etiketten in Abhängigkeit von andersartiger Kennzeichnung
JP5107876B2 (ja) * 2008-12-04 2012-12-26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811472B2 (ja) * 2009-02-18 2011-11-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CN102364493B (zh) * 2011-10-18 2015-11-25 山东华翼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高频通信协议侦听电路
EP2795540B1 (en) * 2011-12-21 2017-05-03 Hewlett-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Proper installation determination based on rfid
JP5538491B2 (ja) 2012-08-02 2014-07-02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Rfidラベルプリンタ及びrfidラベル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
JP5465286B2 (ja) * 2012-08-02 2014-04-09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Rfidラベルプリンタ及びrfidラベル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
US10204502B2 (en) * 2013-01-30 2019-02-12 Ncr Corporation Baggage delivery not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ITRM20130665A1 (it) * 2013-12-02 2015-06-03 Romualdo Cozza Dispositivo di stampa georeferenziata e metodo di stampa georeferenziata
CN103729664A (zh) * 2013-12-31 2014-04-16 北京德鑫泉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读写标记系统
JP2018097686A (ja) * 2016-12-14 2018-06-21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Rfidリーダライタ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321012B2 (en) * 2017-11-08 2019-06-11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 malfunctioning RFID tag on a media sheet using an imaging device
CN108256601B (zh) * 2018-01-15 2020-11-06 重庆品胜科技有限公司 标签打印机的rfid标签打印方法、打印方法、装置以及标签打印机
JP7108469B2 (ja) 2018-06-01 2022-07-28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書込装置、無線タグ書込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368095B2 (ja) * 2019-03-29 2023-10-24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2685A (zh) * 2004-04-02 2005-11-30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标记和rfid标签发放设备
CN1776719A (zh) * 2005-12-05 2006-05-24 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 基于无线射频的自动盘库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03315B2 (ja) * 1995-12-26 2004-03-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移動体識別装置
US6802659B2 (en) * 1996-08-07 2004-10-12 Mats Cremon Arrangement for automatic setting of programmable devices and materials therefor
JPH11161753A (ja) * 1997-11-28 1999-06-18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US6710701B2 (en) * 1998-04-22 2004-03-23 Gilbarco Inc. Rfid tag location using tag or host interaction record
DE19846295B4 (de) * 1998-10-07 2008-04-24 Kabushiki Kaisha Sato Drucker mit einer Einrichtung zum Ansteuern von Transponderchips
US6784789B2 (en) * 1999-07-08 2004-08-31 Intermec Ip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erifying RFID tags
JP3831581B2 (ja) * 2000-06-21 2006-10-11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Rf−id読み取り書き込み機能付きプリンタ
US20030061947A1 (en) * 2001-10-01 2003-04-03 Hohberger Clive 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ociating on demand certain selected media and value-adding elements
WO2005022445A2 (en) * 2003-08-29 2005-03-10 Zih Corp. Spatially selective uhf near field microstrip coupler device and rfid systems using device
US20050058483A1 (en) * 2003-09-12 2005-03-17 Chapman Theodore A. RFID tag and printer system
JP2005103891A (ja) * 2003-09-30 2005-04-21 Sato Corp 印字装置
JP2005117153A (ja) * 2003-10-03 2005-04-28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媒体
JP4507710B2 (ja) * 2004-06-15 2010-07-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質問器
JP4449625B2 (ja) * 2004-07-26 2010-04-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通信システムの質問器
JP4552123B2 (ja) * 2004-09-17 2010-09-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ラベル、タグテープ、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
AU2005311827A1 (en) * 2004-12-02 2006-06-08 Sensormatic Electronics, LLC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device programming system and method
JP4432774B2 (ja) * 2004-12-28 2010-03-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リーダライタ装置
US7583179B2 (en) * 2005-02-22 2009-09-01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protocol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ransceiv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2685A (zh) * 2004-04-02 2005-11-30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标记和rfid标签发放设备
CN1776719A (zh) * 2005-12-05 2006-05-24 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 基于无线射频的自动盘库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3168A (zh) 2010-10-20
EP1902847B1 (en) 2009-06-03
ATE432828T1 (de) 2009-06-15
DE602007001219D1 (de) 2009-07-16
JP2008077500A (ja) 2008-04-03
CN101149809A (zh) 2008-03-26
JP4943103B2 (ja) 2012-05-30
EP1902847A1 (en) 2008-03-26
US20080074267A1 (en) 2008-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9809B (zh) Rfid标签发放设备
JP4600742B2 (ja) 印字ヘッド及び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
US9483670B2 (en) RFID tag wri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writing RFID tag data
CN101452518B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5107876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085295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JPWO2006016607A1 (ja) ラベル作成装置
JP2009251897A (ja) 無線タグ発行装置
WO2006016638A1 (ja) ラベル作成装置
WO2007138977A1 (ja) 無線タグ回路素子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無線タグ情報通信装置
US9384377B2 (en) RFID tag writing sytem and method for writing data in RFID tag
JP2003168098A (ja) Rf−idの検査システムおよび検査対象のrf−idフォーム
JP5400086B2 (ja)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
JP4727558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JP2010140214A (ja)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及び印刷物作成システム
JP4676554B2 (ja) Rfidラベル発行装置
JP4648261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JP7225442B2 (ja) データ書込装置
JP4743653B2 (ja) 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及び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用カートリッジ
WO2008038633A1 (fr) Système de création et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pour la création d'étiquettes à balises, et bande de balises
JP2005326919A (ja) 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
JP4496466B2 (ja) 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
JP2005141098A (ja) Rfid印字用紙用プリンター
JP2008282140A (ja) 無線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