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3090A - 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3090A
CN101133090A CNA2006800068667A CN200680006866A CN101133090A CN 101133090 A CN101133090 A CN 101133090A CN A2006800068667 A CNA2006800068667 A CN A2006800068667A CN 200680006866 A CN200680006866 A CN 200680006866A CN 101133090 A CN101133090 A CN 1011330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perbranched polymer
formula
molecular end
carbonatoms
dith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68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3090B (zh
Inventor
石津浩二
小泽雅昭
田中章博
竹本洋己
安井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Chemical Corp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UC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Chemical Corp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U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Chemical Corp,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UC filed Critical Nissan Chemic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33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30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330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30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2/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 C08F12/02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 C08F12/04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containing one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8/00Chemical modification by after-treatment
    • C08F8/04Reduction, e.g. hydrogen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2/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 C08F12/02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 C08F12/04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containing one ring
    • C08F12/06Hydrocarbons
    • C08F12/12Monomers containing a branched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or a ring substituted by an alkyl radic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2/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 C08F12/02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 C08F12/04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containing one ring
    • C08F12/14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containing one ring substituted by hetero atoms or groups containing hetero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2/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 C08F12/02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 C08F12/32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containing two or more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0/10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6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220/18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with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s
    • C08F220/1802C2-(meth)acrylate, e.g. e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bond to sulfur or by a heterocyclic ring containing sulfu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8/00Chemical modification by after-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8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2/00 - C08G81/00
    • C08G83/002Dendritic macromolecules
    • C08G83/005Hyperbranched macromolecules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光学、热学稳定的新型的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通过提供下述超支化聚合物而解决了上述课题,即,一种具有以式(1)所示的结构,分子末端具有氢原子、或硫醇基的超支化聚合物。该超支化聚合物,可以通过将具有乙烯基结构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化合物进行活性自由基聚合,将所得到的在分子末端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进行还原或与硫醇化剂进行反应而得到。

Description

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的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超支化聚合物具有光学、热学稳定这样的特点,可以适合作为涂料、油墨、粘合剂、树脂填料、各种成型材料、纳米尺寸的致孔剂、化学的机械的研磨剂、功能物质的载体材料、纳米囊、光子结晶、抗蚀材料、光学材料、电子材料、信息记录材料、印刷材料、电池材料、医用材料及磁性材料等被应用。
背景技术
超支化聚合物被分类为Dendrimer和Dendritic(树枝状)聚合物。相对于一般的具有纽状的形状的现有聚合物,由于这种树枝状聚合物可以积极地引入支链,所以可以期待显示独特的结构、纳米级的尺寸、能保持大量官能团的表面、与线状聚合物比较可以降低粘度、分子间的络合少的微粒子行为,形成非结晶性,能抑制溶剂溶解性等的各种应用。
特别是末端基团数目多是树枝状聚合物的最显著的特征,分子量如果增加,则支链的数目也增加,因此其末端基团的绝对数目如高分子量的树枝状聚合物那样增加。这种末端基团数目多的树枝状聚合物,其末端基团的种类可以大大影响分子间相互作用,大大改变玻璃化转变温度或溶解性、薄膜成型性等,因此具有一般的线状聚合物中所没有的特征。另外,当在末端基团上连接反应性官能团时,由于形成具有密度非常高的反应性官能团,因此有望可以用作例如功能物质的高灵敏度补充剂、高灵敏度的多官能交联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分散剂、或涂布剂。
超支化聚合物相对于树枝状聚合物的优点,包括其合成的简便,特别是有利于工业化生产。一般地树枝状聚合物是通过重复进行保护-脱保护来合成的,与此相对,超支化聚合物是通过在1分子中具有合计3个以上的两种取代基的所谓ABx型单体的1阶段聚合来进行合成。
已知通过具有光聚合引发能并具有乙烯基的化合物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来合成超支化聚合物的方法。例如,已知通过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苯乙烯化合物的光聚合来合成超支化聚合物的方法(参照非专利文献1、2、3)、或者通过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丙烯酸化合物的光聚合来合成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的方法(参照非专利文献4、5、6)。但是,由于这些超支化聚合物在分子内含有具备光聚引发能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因此仍处于对光具有活性的状态,热稳定性也不高。人们希望获得光学、热学稳定的不含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
人们已知酚衍生物的超支化聚合物(参照专利文献1),而另一方面还公开了将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转化为硫醇基的有机合成反应(参照非专利文献7),但是没有看到涉及分子内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的稳定化方面的报道。
专利文献1:特开2000-344836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Koji Ishizu,Akihide Mori,Macromol.Rapid Commun.21,665-668(2000)
非专利文献2:Koji Ishizu,Akihide Mori,Polymer International 50,906-910(2001)
非专利文献3:Koji Ishizu,Yoshihiro Ohta,Susumu Kawauchi,Macromolecules Vol.35,No.9,3781-3784(2002)
非专利文献4:Koji Ishizu,Takeshi Shibuya,Akihide Mori,PolymerInternational 51,424-428(2002)
非专利文献5:Koji Ishizu,Takeshi Shibuya,Susumu Kawauchi,Macromolecules Vol.36,No.10,3505-3510(2002)
非专利文献6:Koji Ishizu,Takeshi Shibuya,Jaebum Park,SatoshiUchida,Polymer International 53,259-265(2004)
非专利文献7:Bernhard F.Riefling,Tetrahedron Letters 26,2063-2064(198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热学稳定的新型的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进一步提供一种在分子末端具有硫醇基的新型的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中,作为第1观点是一种超支化聚合物,具有由式(1)表示的,并且在分子末端为氢原子或硫醇基的结构,
Figure A20068000686600071
式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A1表示式(2)或式(3),
式中,A2表示可以含有醚键或酯键的碳原子数为1~30的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的亚烷基,X1、X2、X3和X4分别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20的烷氧基、卤素基、硝基、羟基、氨基、羧基或氰基,n表示重复单元结构的数目,为2~100000的整数。
作为第2观点是如第1观点所述的超支化聚合物,上述A1是式(4)所示的结构,
Figure A20068000686600074
作为第3观点是如第1观点所述的超支化聚合物,上述A1是式(5)所示的结构,
Figure A20068000686600081
式中,m表示2~10的整数。
作为第4观点是如第1观点所述的超支化聚合物,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聚苯乙烯校准所测定出的重均分子量为500~5000000。
作为第5观点是制造第1观点所述的超支化聚合物的方法,通过将式(6)所示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化合物进行活性自由基聚合而得到的在分子末端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进行还原,来得到分子末端为氢原子的第1观点所述的超支化聚合物,
式中,R1和A1与上式(1)所述相同,R2和R3分别表示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5的羟烷基或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基,另外,R2与R3可以互相结合,与氮原子一起形成环。
作为第6观点是如第5观点所述的制造方法,上述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化合物是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酰甲基苯乙烯或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酰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第7观点是如第5观点所述的制造方法,上述还原是通过在三丁基氢化锡的存在下进行光照射而进行的。
作为第8观点是如第5观点所述的制造方法,上述还原是通过在含有分子末端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的有机溶剂溶液中,在三丁基氢化锡的存在下,进行光照射而进行的。
作为第9观点是一种制造如第1观点所述的超支化聚合物的方法,通过将上述式(6)所示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化合物进行活性自由基聚合而得到的在分子末端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与硫醇化剂进行反应,来得到分子末端为硫醇基的第1观点所述的超支化聚合物。
作为第10观点是如第9观点所述的制造方法,上述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化合物是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酰甲基苯乙烯或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酰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第11观点是如第9观点所述的超支化聚合物的制造方法,通过在含有分子末端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的有机溶剂溶液中,与硫醇化剂反应来进行。
作为第12观点是如第9观点所述的制造方法,作为上述硫醇化剂,使用选自肼、苄基肼、氨、金属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化锂铝、硼氢化钠、溴化氢、盐酸、三氟乙酸或二乙酰汞(diactyl hydrargyrum)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第13观点一种薄膜成型体,由第1观点所述的超支化聚合物形成。
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在分子末端具有氢原子的光学、热学稳定的超支化聚合物。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简便地、高效地得到光学、热学稳定的超支化聚合物。进一步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在分子末端具有硫醇基的超支化聚合物,有望用作例如高灵敏度的多官能交联剂、或金属的分散剂或涂布剂。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简便地、高效地得到分子末端具有硫醇基的超支化聚合物。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由超支化聚合物形成的良好的薄膜状成型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超支化聚合物具有如式(1)所示的结构,是在分子末端具有氢原子或硫醇基的超支化聚合物。式(1)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n表示重复单元结构的数目,为2~100000的整数。A1表示式(2)或式(3)所示的结构。
式(2)或式(3)中,A2表示可以含有醚键或酯键的碳原子数为1~30的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的亚烷基,X1、X2、X3和X4分别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20的烷氧基、卤素基、硝基、羟基、氨基、羧基或氰基。
作为亚烷基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出亚甲基、亚乙基、正亚丙基、正亚丁基、正亚己基等的直链状亚烷基,异亚丙基、异亚丁基、2-甲基亚丙基等的支链状亚烷基。另外作为环状亚烷基,可以列举出碳原子数为3~30的单环式、多环式、稠环式的环状结构的脂环式脂肪族基团。具体地说,可以列举出具有碳原子数4以上的单环、双环、三环、四环、五环结构等的基团。例如下面表示脂肪式脂肪族基团中的脂肪环式部分的结构例(a)~(s)。
Figure A20068000686600101
作为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可以列举出甲基、乙基、异丙基、环己基和正戊基等。作为碳原子数为1~20的烷氧基,可以列举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环己氧基和正戊氧基等。作为卤素基是氟基、氯基、溴基和碘基。作为X1、X2、X3和X4优选为氢原子或者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
另外,作为式(1)的A1优选为式(4)或者式(5)所示的结构。式(5)中,m表示2~10的整数,作为m优选为2或者3。
本发明的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超支化聚合物,具有在含有式(7)的乙烯基的起始点部分的结构上连接式(8)的重复单元结构的结构。
Figure A20068000686600111
Figure A20068000686600112
然后,当作为这种分子末端成为氢原子的例子的重复单元结构的数n为2时,作为其结构可以考虑式(9)和式(10):
Figure A20068000686600113
Figure A20068000686600114
本发明的超支化聚合物包括上述任一种结构。当重复单元结构的数n为3时,式(9)和式(10)的末端的氢原子的1个变为式(8),作为其结构可以考虑是式(11)~(15)。本发明的超支化聚合物包括上述任一种结构。
Figure A20068000686600121
Figure A20068000686600122
Figure A20068000686600123
Figure A20068000686600124
当重复单元结构的数n为4或其以上时,可以考虑是更多的结构。本发明的超支化聚合物也包括式(11)~(15)的任一种结构。即,本发明的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超支化聚合物,包括所有的在式(7)的起始点部分的结构上,含有2个以上的式(8)的重复单元结构的结构。包括重复单元结构有规则地进行3点结合而形成分支结构的情况,和2点结合而形成非分支的线状结构的情况,超支化聚合物包括以上任何一种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超支化聚合物,其重复单元结构的种类可以考虑单一的情况和2种以上的情况,可以是其中任何一种。另外,例如在重复单元结构为2种即为共聚物时,共聚物的排列方式可以是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嵌段共聚物中的任一种。
本发明的超支化聚合物,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聚苯乙烯校准所测定出的重均分子量Mw为500~5000000,或者1000~1000000,或者2000~500000,或者3000~100000。另外,作为分散度Mw(重均分子量)/Mn(数均分子量),为1.0~7.0,或者1.1~6.0,或者1.2~5.0。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超支化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超支化聚合物,是通过将式(6)所示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化合物进行活性自由基聚合而得到的在分子末端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进行还原而制造的分子末端为氢原子的超支化聚合物,以及与硫醇化剂(以下称作可以将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转化为硫醇基的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制造的分子末端为硫醇基的超支化聚合物。
式(6)中,R1和A1与上式相同。R2和R3分别表示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5的羟烷基或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基,另外,R2与R3可以互相结合,与氮原子一起形成环。
作为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可以列举出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环戊基和正戊基等。作为碳原子数为1~5的羟烷基,可以列举出羟甲基、羟乙基和羟丙基等。作为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基,可以列举出苄基和苯乙基。
作为R2与R3互相结合与氮原子一起形成的环,可以列举出4~8元环。另外,作为环可以列举出含有4~6个亚甲基的环。另外,作为环,可以列举出含有氧原子或硫原子与4~6个亚甲基的环。作为R2与R3互相结合与氮原子一起形成的环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出哌啶环、吡咯烷环、吗啉环、硫代吗啉环和高哌啶环等。
式(6)的化合物可以通过式(16)的化合物与式(17)的化合物的亲核取代反应而容易地得到。
Figure A20068000686600141
Figure A20068000686600142
式(16)中,Y表示离去基团。作为离去基团,有氟基、氯基、溴基、碘基、甲磺酰基和甲苯磺酰基。式(17)中,M表示锂、钠或钾。
该亲核取代反应通常优选在可以同时溶解上述2种化合物的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后,通过用水/非水系有机溶剂进行分液处理,或通过重结晶处理,可以得到高纯度的式(6)的化合物。另外,式(6)的化合物可以参照Macromol.Rapid Commun.21,665-668(2000)或PolymerInternational 51,424-428(2002)所述的方法进行制造。
作为式(6)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出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酰甲基苯乙烯和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酰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然后,通过将式(6)所示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化合物进行活性自由基聚合,可以得到分子末端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式(6)的化合物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可以通过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等的已知的聚合方式来进行。优选溶液聚合。
当为溶液聚合时,可以在能溶解式(6)的化合物的溶剂中,以任意浓度进行聚合反应。式(6)的化合物的浓度是任意的,例如为1~80质量%、或2~70质量%、或5~60质量%、或30~50质量%。作为溶剂,如果是能溶解(6)的化合物的溶剂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出例如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等的芳香族烃类,四氢呋喃和二乙醚等的醚类化合物,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和环己酮等的酮类化合物,正庚烷、正己烷和环己烷等的脂肪族烃类等。这些溶剂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式(6)的化合物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可以通过在溶剂中、加热或者紫外线等的光照射来进行。优选通过紫外线等的光照射来进行。活性自由基聚合中,在聚合开始前有必要充分除去反应体系内的氧,可以用氮、氩等的惰性气体来置换体系。作为聚合时间,例如为0.1~100小时、或1~50小时、或3~30小时。通常,单体(式(6)的化合物)的转化率随着聚合时间的经过而增高。对聚合温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为0~200℃、或10~150℃、或20~100℃。
另外,式(6)的化合物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可以参照MacromoleculesVol.35,No.9,3781-3784(2002)或Macromolecules Vol.36,No.10,3505-3510(2002)记载的方法来进行。
通过式(6)所示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可以得到分子末端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分子末端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可以考虑是按照如下步骤来生成。即,通过对式(6)的化合物的光照射,使A1-S键断裂产生自由基(式(18))。然后,式(18)的自由基与式(6)的化合物反应,生成式(19)的化合物。进而,式(19)中的C-S键或A1-S键断裂,产生自由基,通过其与式(6)的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式(20)或式(21)的化合物。另外,式(20)和式(21)中,DC表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SC(=S)N(R2)R3)。
另外,可以考虑通过由式(20)或式(21)的化合物重复进行同样的反应,生成分子末端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
Figure A20068000686600161
活性自由基聚合中,为了调整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可以使用硫醇类和亚硫酸盐类等的链转移剂、或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等的硫化物。进而根据要求,可以使用受阻酚类等的抗氧化剂,苯并三唑类等的紫外线吸收剂,4-叔丁基邻苯二酚、氢醌、硝基苯酚、硝基甲酚、苦味酸、吩噻嗪和二硫代苯甲酸二硫化物等的聚合抑制剂。
进而在活性自由基聚合中,为了调整支化度和聚合度,可以添加不含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已知的乙烯单体或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其可以按相对于式(6)的化合物为少于50摩尔%的比例来使用。作为其具体例,可以列举出苯乙烯类、乙烯基联苯类、乙烯基萘类、乙烯基蒽类、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酰胺类、甲基丙烯酰胺类、乙烯基吡咯烷酮类、丙烯腈类、马来酸类、马来酰亚胺类、二乙烯基化合物类和三乙烯基化合物类。
下面详细叙述分子末端具有氢原子的超支化聚合物。
通过将上述得到的分子末端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进行还原,即,将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转化为氢原子,可以得到本发明的作为具有(1)所示结构的超支化聚合物的分子末端具有氢原子的式(22)的超支化聚合物。
Figure A20068000686600171
对于还原方法,如果是可以将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转化为氢原子的方法,则没有特别限定。
可以使用氢、碘化氢、硫化氢、氢化锂铝、硼氢化钠、三丁基氢化锡、三(三甲基甲硅烷基)硅烷和巯基乙酸等的已知的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还原剂的使用量相对于超支化聚合物内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数,可以为1~20倍摩尔当量、或者1.5~15倍摩尔当量、或者2~10倍摩尔当量、或者3~5倍摩尔当量。作为还原反应的条件,可以从反应时间0.01~100小时,反应温度0~200℃中进行适当选择。优选反应时间为0.1~10小时,反应温度为20~100℃。
还原优选在水或有机溶剂中进行。使用的溶剂优选可以溶解上述的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和还原剂的溶剂。另外如果与制造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时使用的溶剂相同,则反应操作也变得简便,因此是优选的。
作为还原的方法,优选在有机溶剂溶液中,使用在三丁基氢化锡等的自由基反应条件下的还原中使用的化合物作为还原剂,通过光照射来进行的还原反应。作为有机溶剂,可以使用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等的芳香族烃类,四氢呋喃和乙醚等的醚类化合物,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和环己酮等的酮类化合物,正庚烷、正己烷和环己烷等的脂肪族烃类等。这些溶剂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光照射可以使用低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和氙灯等的紫外线照射灯,通过从反应体系的内部或外部照射来进行。该还原反应中,相对于超支化聚合物内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数,优选使用1~10倍摩尔当量、或者1.5~5倍摩尔当量、或者2~4倍摩尔当量的三丁基氢化锡等的还原剂。另外,相对于分子末端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的质量,优选使用0.2~1000倍质量、或者1~500倍质量、或者5~100倍质量、或者10~50倍质量的有机溶剂。另外,该还原反应中,在反应开始前有必要充分除去反应体系内的氧,可以用氮、氩等的惰性气体来置换体系。作为反应条件,可以从反应时间0.01~100小时、反应温度0~200℃中进行适当选择。优选反应时间为0.1~2小时,反应温度为20~60℃。
通过上述还原而得到的本发明的超支化聚合物,可以从反应溶液中蒸馏出溶剂或者通过固液分离来与溶剂进行分离。另外,也可以通过将反应溶液加入到不良溶剂中来沉淀出本发明的超支化聚合物,从而以粉末状进行回收。
另外,本发明的分子末端具有氢原子的超支化聚合物,分子末端的一部分也可以残留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
下面对于分子末端具有硫醇基的超支化聚合物进行详细描述。
将分子末端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通过硫醇化剂进行处理,即,将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转化为硫醇基,可以得到分子末端具有硫醇基的式(23)所示的超支化聚合物。
Figure A20068000686600181
对于反应方法,如果是可以将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转化为硫醇基的方法,则没有特别限定。
具体地说,可以使用肼、苄基肼、氨、金属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化锂铝、硼氢化钠、溴化氢、盐酸、三氟乙酸或二乙酰汞等的硫醇化剂来进行硫醇化反应。其使用量相对于超支化聚合物内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数,可以为1~200倍摩尔当量、或者2~100倍摩尔当量、或者2.5~80倍摩尔当量、或者3~50倍摩尔当量。作为硫醇化反应的条件,可以从反应时间0.01~100小时、反应温度0~200℃中进行适当选择。优选反应时间为1~80小时,反应温度为20~150℃。
硫醇化反应优选在水或有机溶剂中进行。使用的溶剂优选可以溶解上述的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和硫醇化剂的溶剂。另外优选与制造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时使用的溶剂相同,因为这样使反应操作也变得简便。
作为硫醇化反应的方法,优选在有机溶剂溶液中,使用肼等的化合物,通过加热回流来进行反应。作为有机溶剂,可以使用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等的芳香族烃类,四氢呋喃和1,4-二烷和乙醚等的醚类化合物,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和环己酮等的酮类化合物,正庚烷、正己烷和环己烷等的脂肪族烃类等。这些溶剂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混合使用两种以上。另外,优选使用相对于分子末端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的质量,为0.2~1000倍质量、或者1~500倍质量、或者5~100倍质量、或者10~50倍质量的有机溶剂。另外,该反应中,在反应开始前有必要充分除去反应体系内的氧,可以用氮、氩等的惰性气体来置换体系。
通过上述硫醇化反应而得到的本发明的超支化聚合物,可以通过从反应溶液中蒸馏出溶剂或者通过固液分离来与溶剂进行分离。另外,也可以通过将反应溶液加入到不良溶剂中来沉淀出本发明的超支化聚合物,从而以粉末的形式进行回收。
另外,本发明的分子末端具有硫醇基的超支化聚合物,分子末端的一部分也可以残留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
进而本发明中,可以得到由上述式(22)或式(23)形成的超支化聚合物的薄膜成型体。作为薄膜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可以列举出将以0.1~70质量%的浓度溶解在可以溶解超支化聚合物的溶剂中而形成的溶液,通过浸涂法、刷涂法、流延法、旋涂法等的通常的方法进行薄膜化的方法。特别是旋涂法由于可以简便、低成本地、以短时间制得大面积的薄膜状成型体,因此经济价值高。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
下面的实施例中,测定试样的物理性质时使用下述装置。
液相色谱
装置:Agilent制1100系列
柱:Inertsil ODS-2
柱温:40℃
溶剂:乙腈/水=60/40(体积比)
检测器:RI
凝胶渗透色谱
装置:(株)岛津制作所制SCL-10AVP
柱:Shodex KF-804L+KF-803L
柱温:40℃
溶剂:四氢呋喃
检测器:RI
1H-NMR光谱
装置:日本电子デ一タム(株)制JNM-LA400
溶剂:CDCl3
内标物:四甲基硅烷
元素分析(碳、氢、氮)
装置:パ一キンェルマ一制PE2400II
燃烧管温度:975℃
元素分析(硫)
装置:サ一モフィニガン制Flash EA1112
燃烧管温度:1000℃
热重量分析
装置:精工电子工业(株)制TG/DTA320
升温速度:10℃/分钟
空气量:300ml/分钟
AFM测定
装置:Veeco Instruments制Dimension 3100
探针材料:单结晶硅
测定方式:轻敲模式(Tapping mode)
参考例1
<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酰甲基苯乙烯>
向2L的反应烧瓶中,加入氯甲基苯乙烯[セィミケミカル(株)制、CMS-14(商品名)]120g、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3水合物[关东化学(株)制]181g、和丙酮1400g,一边搅拌,并在40℃下反应1小时。反应后,过滤除去析出的氯化钠,然后用蒸发器将丙酮从反应溶液中蒸馏出去,从而得到反应粗粉末。将该反应粗粉末在甲苯中再溶解,在甲苯/水系中进行分液后,在-20℃的冰箱内将目标物从甲苯相中重结晶出来。过滤重结晶物,并进行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的目标物206g(收率97%)。通过液相色谱测得的纯度(面积百分比)为100%。由DSC测定的熔点为56℃。
参考例2
<分子末端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苯乙烯系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
向300ml的反应烧瓶中,加入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酰甲基苯乙烯108g和甲苯72g,搅拌调制成淡黄色透明溶液后,将反应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从该溶液的正中打开100W的高压水银灯[セン特殊光源(株)制、HL-100],一边搅拌,一边在室温下通过内部照射进行12小时的光聚合反应。然后将该反应液添加到3000g的甲醇中,将聚合物在高粘度的块状状态下再次沉淀,然后倾析除去上清液。进而将该聚合物再次溶解在300g的四氢呋喃中,然后将该溶液添加到3000g的甲醇中,将该聚合物在浆体状态下再次沉淀。过滤该浆体,并进行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的目标物48g。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聚苯乙烯校准所测定出的重均分子量Mw为20,900,分散度Mw/Mn为4.9。元素分析的结果是碳为64.6%、氢为7.4%、氮为5.0%、硫为25.3%。通过热重量分析测得的重量减少5%时的温度为248℃。
另外,调制所得到目标物的2质量%的环己烷溶液,并使用孔径0.2μ m的聚四氟乙烯制的微滤器进行过滤。采用旋涂法将该溶液涂敷到硅晶片上,然后置于电热板上在温度150℃下加热3分钟,得到膜厚44nm的薄膜状成型体。采用AFM测定来观察该薄膜成型体的表面状态。在薄膜表面上观察到许多的粒径为10nm左右的粒子散布的形态,表面粗糙度为0.36nm。
实施例1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还原去除>
向300ml的反应烧瓶中,加入参考例2中得到的在分子末端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14g、三丁基氢化锡[ァルドリッチ社制]28g、和甲苯140g,搅拌调制成无色透明溶液,将反应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从该溶液的正中打开100W的高压水银灯[セン特殊光源(株)制、HL-100],一边搅拌,一边在室温下通过内部照射进行15分钟的反应。然后向该反应液中添加甲苯500g进行稀释,将该稀释液添加到3600g的甲醇中,将超支化聚合物在浆体状态下再次沉淀。过滤该浆体,并进行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被置换成氢的超支化聚合物5.3g。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聚苯乙烯校准所测定出的重均分子量Mw为38,900,分散度Mw/Mn为4.8。元素分析的结果是碳为89.4%、氢为8.8%、氮少于0.5%、硫少于0.5%。通过热重量分析测得的重量减少5%时的温度为338℃。1H-NMR谱的测定结果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那样,所得到的超支化聚合物具有式(24)所示结构。
另外,调制出所得到目标物的2质量%的环己烷溶液,并使用孔径0.2μm的聚四氟乙烯制的微滤器进行过滤。采用旋涂法将该溶液涂敷到硅晶片上,然后置于电热板上在温度150℃下加热3分钟,得到膜厚42nm的薄膜状成型体。采用AFM测定来观察该薄膜状成型体的表面状态。在薄膜表面上并不存在参考例2中所观察到的许多的粒径10nm左右的粒子,而观察到表面粗糙度为0.28nm的均匀的表面状态。
参考例3
<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酰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
向2L的反应烧瓶中,加入甲基丙烯酸氯乙基酯[ランカスタ一社制]100g、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3水合物[关东化学(株)制]178g、和丙酮1100g,一边搅拌,一边在40℃下反应14小时。反应后,过滤除去析出的氯化钠,然后用蒸发器将丙酮从反应溶液中蒸馏出去,从而得到反应粗粉末。将该反应粗粉末在1,2-二氯乙烷中再溶解,在1,2-二氯乙烷/水系中进行分液后,从1,2-二氯乙烷相中蒸馏出去1,2-二氯乙烷,得到黄色液体的目标物171g(收率97%)。通过液相色谱测得的纯度(面积百分比)为96%。
参考例4
<分子末端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丙烯酸系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
向300ml的反应烧瓶中,加入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酰乙基甲基丙烯酸酯90g和甲苯90g,搅拌调制成淡黄色透明溶液后,将反应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从该溶液的正中打开100W的高压水银灯[セン特殊光源(株)制、HL-100],一边搅拌,一边在室温下通过内部照射进行5小时的光聚合反应。然后将该反应液添加到3000g的甲醇中,将聚合物在高粘度的块状状态下再次沉淀,然后倾析除去上清液。进而将该聚合物再次溶解在400g的四氢呋喃中,将该溶液添加到5000g的甲醇中,将该聚合物在浆体状态下再次沉淀。过滤该浆体,并进行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的目标物44g。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聚苯乙烯校准所测定出的重均分子量Mw为43,200,分散度Mw/Mn为2.9。元素分析的结果是碳为50.8%、氢为7.6%、氮为5.2%、硫为25.6%。通过热重量分析测得的重量减少5%时的温度为186℃。
实施例2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还原去除>
向300ml的反应烧瓶中,加入参考例4中得到的在分子末端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15g、三丁基氢化锡[ァルドリッチ社制]30g、和四氢呋喃135g,搅拌调制成淡黄色透明溶液,将反应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从该溶液的正中打开100W的高压水银灯[セン特殊光源(株)制、HL-100],一边搅拌,一边在室温下通过内部照射进行1小时的反应。然后将该反应液添加到2000g的己烷中,将超支化聚合物在浆体状态下再次沉淀。过滤该浆体,并进行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的目标物5.7g。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聚苯乙烯校准所测定出的重均分子量Mw为36,100,分散度Mw/Mn为2.2。元素分析的结果是碳为61.3%、氢为9.0%、氮少于0.5%、硫少于0.5%。通过热重量分析测得的重量减少5%时的温度为308℃。1H-NMR谱的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如图1所示那样,所得到的超支化聚合物具有式(25)所示结构。
Figure A20068000686600251
实施例3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硫醇化>
向带有回流塔的100ml的反应烧瓶中,加入参考例2中得到的在分子末端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5g和1,4-二烷50g,搅拌调制成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肼一水合物[关东化学社制],将反应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将溶液回流3天后,冷却至室温。除去呈两相分离的溶液的下层,向其中加入饱和食盐水,洗净有机层,然后通过无水硫酸镁进行干燥。浓缩该溶液,并加入氯仿5g,通过将其滴至50g的正己烷中,进行再沉淀。将得到的无色粉末再次溶解在氯仿5g中,并滴加到50g的甲醇中,进行再沉淀。对得到的无色粉末进行干燥,得到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变为硫醇基的超支化聚合物2.5g。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聚苯乙烯校准所测定出的重均分子量Mw为16,900。元素分析的结果是碳为73.2%、氢为6.9%、硫为18.6%、氮少于1.0%。1H-NMR谱的测定结果如图3所示。如图3所示那样,所得到的超支化聚合物具有式(26)所示结构。
Figure A20068000686600252
从参考例2与实施例1、以及参考例4与实施例2的热重量分析的对比中可以明显看出,分子末端由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变为氢原子的超支化聚合物,其重量减少5%时的温度高,热学稳定。
另外,从参考例2与实施例1中实施的薄膜状成型体的对比中可以明显看出,通过将分子末端由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变为氢原子,使得薄膜表面不存在许多的粒子,均匀且薄膜特性优异。
工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超支化聚合物热学稳定,可以作为涂料材料、粘合剂材料、树脂填料、各种成型材料、纳米尺寸的致孔剂、抗蚀材料、电子材料、印刷材料、电池材料、和医用材料等来利用。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实施例1中所得到的超支化聚合物的1H-NMR谱。
[图2]图2是实施例2中所得到的超支化聚合物的1H-NMR谱。
[图3]图3是实施例3中所得到的超支化聚合物的1H-NMR谱。

Claims (13)

1.一种超支化聚合物,具有由式(1)表示的,并且在分子末端为氢原子或硫醇基的结构,
式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A1表示式(2)或式(3),
Figure A2006800068660002C2
式中,A2表示可以含有醚键或酯键的碳原子数为1~30的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的亚烷基,X1、X2、X3和X4分别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20的烷氧基、卤素基、硝基、羟基、氨基、羧基或氰基,n表示重复单元结构的数目,为2~100000的整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支化聚合物,上述A1是式(4)所示的结构,
Figure A2006800068660002C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支化聚合物,上述A1是式(5)所示的结构,
Figure A2006800068660003C1
式中,m表示2~10的整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支化聚合物,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聚苯乙烯校准所测定出的重均分子量为500~5000000。
5.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支化聚合物的方法,通过将式(6)所示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化合物进行活性自由基聚合而得到的在分子末端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进行还原,来得到分子末端为氢原子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支化聚合物,
Figure A2006800068660003C2
式中,R1和A1与上式(1)所述定义相同,R2和R3分别表示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5的羟烷基或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基,另外,R2与R3可以互相结合,与氮原子一起形成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上述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化合物是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酰甲基苯乙烯或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酰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上述还原是通过在三丁基氢化锡的存在下进行光照射而进行的。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上述还原是通过在含有分子末端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的有机溶剂溶液中,在三丁基氢化锡的存在下,进行光照射而进行的。
9.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支化聚合物的方法,通过将上述式(6)所示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化合物进行活性自由基聚合而得到的在分子末端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与硫醇化剂进行反应,来得到分子末端为硫醇基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支化聚合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上述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化合物是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酰甲基苯乙烯或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酰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通过在含有分子末端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的超支化聚合物的有机溶剂溶液中,与硫醇化剂反应来进行。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作为上述硫醇化剂,使用选自肼、苄基肼、氨、金属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化锂铝、硼氢化钠、溴化氢、盐酸、三氟乙酸或二乙酰汞中的至少一种。
13.一种薄膜成型体,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支化聚合物形成。
CN2006800068667A 2005-03-03 2006-02-24 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30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59184 2005-03-03
JP059184/2005 2005-03-03
PCT/JP2006/303434 WO2006093050A1 (ja) 2005-03-03 2006-02-24 ハイパーブランチポリマ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3349A Division CN101724113A (zh) 2005-03-03 2006-02-24 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3090A true CN101133090A (zh) 2008-02-27
CN101133090B CN101133090B (zh) 2011-01-26

Family

ID=3694108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686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3090B (zh) 2005-03-03 2006-02-24 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CN200910253349A Pending CN101724113A (zh) 2005-03-03 2006-02-24 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3349A Pending CN101724113A (zh) 2005-03-03 2006-02-24 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39692A1 (zh)
EP (1) EP1854814B1 (zh)
JP (1) JP5187825B2 (zh)
KR (1) KR20070108870A (zh)
CN (2) CN101133090B (zh)
DE (1) DE602006021154D1 (zh)
TW (1) TW200640949A (zh)
WO (1) WO200609305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7756B (zh) * 2006-09-01 2012-12-26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09308A (zh) * 2013-12-12 2014-04-09 苏州博纳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枝化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CN107976487A (zh) * 2017-12-21 2018-05-01 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制备型gpc分析uv预聚物的方法
CN108299562A (zh) * 2018-02-09 2018-07-2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一种超支化聚合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76146A1 (en) * 2005-03-18 2008-07-24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The University Of Electro-Communications Photosensitiv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Fine Particles
US20090163657A1 (en) * 2005-10-25 2009-06-25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olymer Structure Whose Surface and/or Interface Is Modified,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200811204A (en) * 2006-05-19 2008-03-01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Hyper-branched polym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20100240792A1 (en) * 2006-06-19 2010-09-23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yperbranched Polym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EP2065408B1 (en) * 2006-09-07 2012-07-04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Hyperbranched polym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JPWO2008117772A1 (ja) * 2007-03-26 2010-07-15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重合性高分子を含む硬化性材料および硬化物
WO2008133283A1 (ja) * 2007-04-25 2008-11-06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表面改質されたポリマー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US20100286323A1 (en) * 2007-09-03 2010-11-11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Metal fine particle-dispersing agent composed of polymer compound having dithiocarbamate group
WO2009031507A1 (ja) * 2007-09-03 2009-03-12 Kyushu University 有機スイッチング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362190B2 (en) * 2007-09-12 2013-01-29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hyperbranched polymer
JP5570220B2 (ja) * 2007-10-26 2014-08-13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ニトロキシル基を有するハイパーブランチポリマー
JP5139046B2 (ja) * 2007-12-03 2013-02-06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ハイパーブランチポリマーを用いたバイオ支持体及びバイオチップ
JP5345335B2 (ja) * 2007-12-03 2013-11-20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新規双性イオン型多分岐樹脂、並びに、蛋白質チップ表面調節剤
WO2009099055A1 (ja) * 2008-02-07 2009-08-13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抗菌性ハイパーブランチポリマー
US8722562B2 (en) * 2008-08-22 2014-05-13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Metal fine particle dispersant containing branched polymer compound having ammonium group
TWI393755B (zh) * 2008-11-28 2013-04-21 Ind Tech Res Inst 粉體塗裝之塗料及方法
US20110318554A1 (en) * 2009-01-27 2011-12-29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Hyperbranched polymer containing thioester groups
WO2010101252A1 (ja) * 2009-03-06 2010-09-10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パーブランチ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WO2010101254A1 (ja) * 2009-03-06 2010-09-10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パーブランチ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JP5558756B2 (ja) * 2009-08-06 2014-07-23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抗菌性ハイパーブランチポリマー
DE112011102260T5 (de) 2010-07-02 2013-08-08 Tokuyama Corp. Photohärtbare Zusammensetzung zum Prägedruck und Verfahren zum Bilden eines Musters mittels der Zusammensetzung
CN102010504B (zh) * 2010-11-02 2012-06-27 东南大学 一种超支化聚酯的制备方法
CN103347481A (zh) 2011-02-17 2013-10-09 德山齿科株式会社 齿科用固化性组合物
WO2012121165A1 (ja) * 2011-03-10 2012-09-13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塩素化ハイパーブランチ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JP2013148798A (ja) * 2012-01-23 2013-08-01 Konica Minolta Inc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WO2014010431A1 (ja) * 2012-07-10 2014-01-16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デンタル 歯科用接着性組成物、歯科用接着性プライマー、歯科用接着性ボンディング材、歯科用接着性コンポジットレジンおよび歯科用接着性レジンセメント
CN105628814B (zh) * 2015-12-30 2017-05-24 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威百亩的分析方法
CN114891222B (zh) * 2022-07-01 2023-09-2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分子量不连续的聚(n-取代)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2025B1 (en) * 1998-08-11 2001-06-26 Eastman Kodak Company Vinyl hyperbranched polymer with photographically useful end groups
TWI226339B (en) * 1999-03-26 2005-01-11 Shinetsu Chemical Co High molecular weight compound and the method to prepare the same
JP4067906B2 (ja) * 2001-07-31 2008-03-26 株式会社カネカ ビニルスルフィド基含有重合体、および硬化性組成物
FR2850659B1 (fr) * 2003-01-31 2006-06-23 Oreal Polymeres hyperbranches a faible temperature de transition vitreuse et leurs utilisations en cosmetique
JP2004256563A (ja) * 2003-02-24 2004-09-16 Shiseido Co Ltd スター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WO2005061566A1 (ja) * 2003-12-22 2005-07-07 Lion Corporation ハイパーブランチポリマ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ハイパーブランチポリマーを含有するレジスト組成物
SE0402187D0 (sv) * 2004-09-10 2004-09-10 Boerje Sellergren Imprinting using dendrimers as tomplates
EP1860504A1 (en) * 2005-03-18 2007-11-28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The University of Electro - Communications Photosensitiv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fine particles
US20080176146A1 (en) * 2005-03-18 2008-07-24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The University Of Electro-Communications Photosensitiv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Fine Particles
US20090163657A1 (en) * 2005-10-25 2009-06-25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olymer Structure Whose Surface and/or Interface Is Modified,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7756B (zh) * 2006-09-01 2012-12-26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09308A (zh) * 2013-12-12 2014-04-09 苏州博纳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枝化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CN103709308B (zh) * 2013-12-12 2015-12-30 苏州博纳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枝化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CN107976487A (zh) * 2017-12-21 2018-05-01 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制备型gpc分析uv预聚物的方法
CN108299562A (zh) * 2018-02-09 2018-07-2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一种超支化聚合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299562B (zh) * 2018-02-09 2021-05-28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一种超支化聚合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6093050A1 (ja) 2008-08-07
US20080139692A1 (en) 2008-06-12
TW200640949A (en) 2006-12-01
DE602006021154D1 (de) 2011-05-19
EP1854814A4 (en) 2009-11-11
WO2006093050A1 (ja) 2006-09-08
EP1854814B1 (en) 2011-04-06
JP5187825B2 (ja) 2013-04-24
EP1854814A1 (en) 2007-11-14
CN101133090B (zh) 2011-01-26
KR20070108870A (ko) 2007-11-13
CN101724113A (zh) 201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3090B (zh) 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06246B (zh) 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JP5268644B2 (ja) ハイパーブランチポリマ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95561B2 (ja) ハイパーブランチポリマ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30957B2 (ja) ハイパーブランチポリマ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114828A (ja) 光学活性メタクリル酸エステル重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243084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hlorinated hyperbranched polym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26

Termination date: 201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