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4976A - 织机滚筒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织机滚筒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4976A
CN101104976A CNA2007101045118A CN200710104511A CN101104976A CN 101104976 A CN101104976 A CN 101104976A CN A2007101045118 A CNA2007101045118 A CN A2007101045118A CN 200710104511 A CN200710104511 A CN 200710104511A CN 101104976 A CN101104976 A CN 1011049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bar
bearing
idler roller
war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45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04976B (zh
Inventor
名木启一
山崎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dakom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04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4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04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49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04Control of the tension in warp or cloth
    • D03D49/12Controlling warp tension by means other than let-off mechan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04Control of the tension in warp or cloth
    • D03D49/18Devices for indicating warp tension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04Control of the tension in warp or cloth
    • D03D49/22Back rests; Lease rods; Brest be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机滚筒支撑装置,在导引从送经轴引出的经纱的滚筒可转动地支撑在一对杆上的织机滚筒支撑装置中,当滚筒不能转动时,抑制支撑一对杆的轴承及嵌合于轴承中的轴的磨损。该滚筒,导引从送经轴引出的经纱,且滚筒的两轴部,通过嵌合于其轴部的第1轴承,分别支撑在一对杆的一端上;一对杆,通过第2轴承和嵌合于第2轴承的轴,分别支撑在综框上,连结滚筒端部和所述杆的安装臂,设置在滚筒的至少一个端部上,使滚筒不能转动。

Description

织机滚筒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引从送经轴引出的经纱的织机滚筒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导引从送经轴引出的经纱的滚筒支撑装置,有在一对杆的一端分别支撑滚筒两轴部的滚筒支撑装置,而且,通过设在轴部的第1轴承,可转动地予以支撑滚筒,并通过第2轴承在综框上分别支撑所述一对杆。该支撑装置,通过所述杆测出施加在滚筒上的负荷而测出经纱张力,或者沿前后方向予以摇动滚筒,以进行所谓的松经运动,由此缓和伴随经纱开口运动的经纱经路长度的变化,抑制经纱张力的变动。
专利文献1的公报中,滚筒支撑装置,进一步设有一对第2杆,所述一对杆通过第2轴承分别支撑在所述一对第2杆。另外,所述一对第2杆,通过第3轴承分别支撑在综框上,并且一个张力检测部件连结所述第2杆和综框。而且,所述一对杆与松经杆相连结,滚筒通过经纱边进行从动转动边伴随所述一对杆的摇动进行松经运动。
滚筒,通过经纱进行从动转动,而从送经轴引出的经纱,即使以相互交叉的状态到达滚筒,也能通过滚筒的转动,向解消其交叉状态方向被予以导引。由此,可抑制经纱彼此的强烈磨擦,也能够抑制断纱及起毛的发生。
但是,织造条件为较粗的经纱时,众所周知,滚筒不转动,即希望滚筒相对所述杆呈固定状态。若滚筒不转动,可通过经纱之间的摩擦力限制经纱前後的移动,并通过钢筘抑制打纬时向织造前侧的移动。由此,提高打纬性能而能够得到高质量的织布。
专利文献2中,根据织造条件,为了切换滚筒使之可转或不可转,通过设置在滚筒轴部的第1轴承,在从第1轴承向轴线方向离间的位置上,以分别具有半圆弧状面的两个部件,形成可转动地支撑滚筒的一对杆,并使半圆弧状面相互面对而围绕滚筒的轴部的同时,通过螺栓连结所述2个部件。通过拧紧螺栓,使半圆弧状面相互接近,并通过设在半圆弧状面的制动蹄,夹持滚筒轴部。由此,使滚筒相对2个部件即杆成为不可转动的状态,而适用于织造条件为较粗经纱时。另外,通过松开所述螺栓,使半圆弧状面相互离开而从滚筒轴部撤出制动蹄。由此,滚筒变为可转,而适用于织造条件为较细经纱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平5-51845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昭60-289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2所涉及的装置中,为抗衡经纱张力所产生的转动力并通过滚筒轴部和制动蹄之间的摩擦力使滚筒维持固定状态,有必要用2个半圆弧状面部件彼此来充分夹持滚筒的轴部。若所夹持力不够,则滚筒不能维持固定状态而随经纱张力的变动而转动,由此产生打纬不均匀,并反而影响织布质量。因此,以大的拧紧力拧紧螺栓,以坚固地一体化形成杆的2个部件和滚筒轴部。但是,滚筒,受经纱张力而弯曲、轴部倾斜。如上所述,杆,与滚筒轴部为一体,因此随滚筒轴部的倾斜而倾斜。杆中嵌合有第2轴承,在该第2轴承中插通有固定于综框上的轴,杆通过第2轴承和所述轴支撑在综框上。因此,所述第2轴承,随杆的倾斜而倾斜,且所述轴和轴线彼此交叉。由于杆不是沿一个方向旋转而进行摇动,因此,所述轴及所述第2轴承,不能在全周面供给润滑油,而只供给到局部,所以过早出现磨损不均匀,而不得不提前更换。
本发明鉴于以上的以往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织机滚筒支撑装置,该装置的滚筒,导引从送经轴引出的经纱,且可转动地支撑在一对杆上,而且,当滚筒不可转动时,抑制支撑一对杆的轴承以及嵌合于该轴承的轴的磨损。
本发明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提出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滚筒支撑装置,该装置的滚筒,导引从送经轴引出的经纱,而且滚筒的两轴部通过嵌合于其轴部的第1轴承分别支撑在一对杆的一端上,该一对杆,通过第2轴承和嵌合于该第2轴承的轴,分别支撑在综框上,连结所述滚筒端部和所述杆的安装臂,设置在滚筒的至少一方的端部上,以使滚筒不能转动(权利要求1)。
另外,中间部件连接在所述滚筒的端部上,而所述安装臂,通过所述中间部件,连结所述滚筒的端部和所述杆(权利要求2)。
并且,所述安装臂与所述滚筒侧的连接,以及所述安装臂与所述杆的连接中,可以解除其中任意一个连接(权利要求3)。
并且,连接所述安装臂与所述滚筒侧以及所述杆的各连接部分的直线的延长方向,与经纱施加给所述滚筒的负荷方向相交叉(权利要求4)。
并且,所述安装臂,通过轴承,与所述滚筒侧和所述杆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权利要求5)。
并且,所述安装臂,由柔性部件形成(权利要求6)。
并且,所述一对杆,通过所述第2轴承和嵌合于所述第2轴承的轴,分别支撑在综框上;同时,设置张力检测部件,并使所述杆的至少一侧,通过所述张力检测部件连结在综框上(权利要求7)。
并且,所述一对杆,以嵌合于所述第2轴承的轴为摇动中心,通过松经驱动装置予以摇动,而且,其中至少一方,通过所述第2轴承和嵌合于该第2轴承的轴,支撑在第2杆上;该第2杆,通过第3轴承和嵌合于该第3轴承的轴,支撑在综框上;同时,设置张力检测部件,使所述第2杆通过所述张力检测部件连结在综框上(权利要求8)。
根据权利要求1,由于安装臂连结滚筒的端部和杆,因此,滚筒相对杆不能转动,并可提高打纬性而获得高质量的织布。而且,滚筒由经纱张力而弯曲,据此滚筒轴部的轴线倾斜。由于滚筒端部和杆,通过安装臂相连结,因此,由经纱张力的滚筒轴线的倾斜,通过安装臂与滚筒端部之间的连接部分或安装臂与杆之间的连接部分的位移,或者通过安装臂的变形来吸收,以此抑制影响杆而杆倾斜。换言之,安装臂,通过连接部分位移,或变形,允许滚筒轴线的倾斜。因此,支撑杆的第2轴承和所述轴,与以未用安装臂连结滚筒端部和杆的状态,即滚筒可转动的状态相同,可维持其轴线的一致。由此,支撑杆的第2轴承和所述轴,其不均匀磨损可得到抑制,而且也能够避免过早地更换。
根据权利要求2,由于中间部件连接在滚筒端部上,而且安装臂通过中间部件连结滚筒端部和杆,即,在连接在滚筒端部且与滚筒一体化的中间部件上,设置与安装臂的连接部分,以形成对安装臂的滚筒侧连接部分,由此能够更自由地设置所述连接部分。例如,可将连接部分设置在沿半径方向的更外一侧,安装臂以更小的力来限制滚筒的转动,由此,可降低安装臂的刚性。另外,在滚筒两端设置安装臂时,安装臂和滚筒侧之间的连接部分的相位,即圆周方向的位置关系,有必要在滚筒的两端中使其一致,但可将滚筒视为足够长的物体,因此很难机械加工成使所述连接部分在两端部中的相位一致。但是,由于中间部件连接在滚筒端部,因此通过调整中间部件和滚筒之间的相位,可在滚筒两端部中使安装臂与滚筒侧之间连接部分的相位相一致。据此,从技术上可在滚筒两端设置安装臂,而可靠且未弯曲的状态限制滚筒转动的同时,因设有2个安装臂,由此可降低其刚性。作为在滚筒端部连接中间部件的方法,有将中间部件嵌合在滚筒端部的外周面,再以螺栓、拴销、楔子等来固定的方法,以及在滚筒的端面上用螺栓、拴销等来固定的方法。尤其是,在中间部件中设置一个以上沿半径方向从内周面至外周面贯通的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狭缝,并将中间部件嵌合在滚筒端部上,且通过螺栓以定位销固定方式固定在滚筒上,则可任意调整中间部件和滚筒之间的相位,因此,可使安装臂和滚筒侧之间连接部分的相位,在滚筒面端部正确地达到一致。
根据权利要求3,由于可解除滚筒端部和杆之间的连接,因此滚筒可以转动。据此,可根据织造条件进行切换以使滚筒转动或不可转动,从而能够织造出高质量的织布。当中间部件连接在滚筒端部上,而安装臂通过中间部件连结滚筒端部和杆时,若要解除安装臂和滚筒侧的连接,就解除中间部件和滚筒端部之间的连接,或解除中间部件和安装臂之间的连接中任意一个连接即可。
由于滚筒由经纱张力弯曲,因此滚筒轴部的轴线倾斜。安装臂与滚筒侧之间的连接部分,随轴线的倾斜而移动,且对与杆之间的连接部分相对位移。即,安装臂的两个连接部分相对位移。由于安装臂一方的连接部分,为与杆之间的连接部分,因此,滚筒,通过安装臂的刚性力,即反抗于安装臂外力的力,从杆接受解消所述相对位移的力而进行微小转动。根据权利要求4,由于连接与滚筒侧以及杆之间的各连接部分接続部分的直线的延伸方向,与经纱向滚筒的负荷方向相交叉,因此,通过滚筒的更为微小的转动可解消所述相对位移。即,即使所述相对位移量相同,所述延伸方向和所述负荷方向的交叉角度越大,通过滚筒的更为微小的转动,也可解消所述相对位移。因此,即使经纱张力变动而使滚筒轴線的倾斜程度有所变化,滚筒仍能维持静止状态,而且充分限制抵接的经纱的移动。对所述交叉角度最好为15°以上,这时经纱张力有了变动,滚筒也能可靠地维持静止状态。
根据权利要求5,由于将安装臂连接在所述滚筒侧和所述杆中至少一方的轴承,吸收由滚筒的弯曲的滚筒轴部的倾斜,并抑制对杆的影响,因此,可以抑制支撑杆的第2轴承和所述轴之间的不均匀磨损。轴承可使用球面轴承、自动调心轴承、滑动轴承,而球面轴承和自动调心轴承,通过改变轴心方向来吸收滚筒轴部的倾斜。另外,滑动轴承与被嵌合的轴之间有用于介入润滑油膜的微小间隙,而该微小间隙并不限制滑动轴承和轴的轴线彼此相对位移。据此,通过滑动轴承和轴的轴线彼此相对位移,吸收滚筒轴部的倾斜。
根据权利要求6,由于通过安装臂的变形,吸收由滚筒的弯曲的滚筒轴部的倾斜,并抑制对杆的影响,因此,可以抑制支撑杆的第2轴承和所述轴之间的不均匀磨损。作为柔性部件,最好使用板簧、螺旋弹簧、橡胶、合成树脂等弹性部件,并使这些部件弹性系数符合要求,吸收滚筒的弯曲而滚筒轴部的倾斜,同时可靠地限制滚筒的转动。
根据权利要求7,通过张力检测部件检测施加到所述杆的力,并从该检测值算出施加到滚筒的力即经纱张力。在通过安装臂使滚筒不能转动的状态下进行织造时,安装臂,通过连接部分的位移,或变形,允许滚筒轴线的倾斜。据此,滚筒和杆之间不能相对位移的状态,即不是刚体状态,与将滚筒可转动的状态进行织造时相同,滚筒轴部,成为自由端或近似自由端的状态,通过第1轴承支撑在杆上。因此,用张力检测部件的检测值运算经纱张力时,无须根据滚筒和杆之间刚体状态程度不正运算式,而可使用与可转动时所用的同一运算式,并正确地予以算出。另外,由于可抑制滚筒轴部的倾斜对杆的影响,因此可抑制杆的倾斜。若通过杆倾斜,则张力检测部件,受到来自检测方向以外的力而向检测方向以外弯曲,这样就测出不正确的检测值。但是,如上所述,由于在滚筒不可转动时,也能抑制杆的倾斜,因此,可抑制检测方向以外的力施加到张力检测部件的现象,而与滚筒可转动时相同,正确地检测经纱张力。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对杆,以嵌合于所述第2轴承的轴为摇动中心并通过松经驱动装置予以摇动,而施加于滚筒的力,即反应经纱张力的力,施加到成为摇动中心的轴上。施加到成为摇动中心的轴上的力,作为以嵌合于第3轴承的轴为中心的力矩,作用于第2杆,并通过张力检测部件被检测。在以滚筒不可转动的状态进行织造时,由于通过安装臂,滚筒端部和所述杆之间相连结而滚筒不能转动,因此,滚筒和所述杆未被一体化,即滚筒和所述杆不能成为刚体状态,与将滚筒可转动状态下进行织造时相同,滚筒轴部成为自由端或近似自由端,通过第1轴承支撑在所述杆上。据此,从张力检测部件的检测值运算的经纱张力,无须由滚筒和所述杆的刚体状态程度变化而补正运算式,而可使用与可转动时所用的同一运算式,并正确地予以算出。另外,可以抑制滚筒轴部的倾斜,对所述杆的影响,而且,也可抑制通过第2轴承和嵌合于第2轴承的轴,对第2杆的影响,而抑制第2杆的倾斜。由于在滚筒不可转动时,也可抑制第2杆的倾斜,因此,可抑制来自检测方向以外的力施加到张力检测部件,并且与滚筒可转动时相同,可正确地检测出经纱张力。松经驱动装置,通过连结在所述杆上的松经杆摇动所述杆,或在以用螺栓等使嵌合于所述第2轴承的轴和所述杆一体化的构成,摇动所述轴而摇动所述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具备张紧辊4的支撑装置65的送经装置60整体俯视图。
图2是送经装置60左侧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送经装置60左侧部分的侧视图。
图4是图2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5是图3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6是相对于图3,将张紧辊4切换为可转动时送经装置60左侧部分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张紧辊4的支撑装置75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张紧辊4的支撑装置85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张紧辊4的支撑装置95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具备张紧辊4的支撑装置105的送经装置100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的具备支撑装置115的送经装置110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第7实施例的具备支撑装置125的送经装置120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第8实施例的具备支撑装置135的送经装置130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图6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滚筒支撑装置65的送经装置60。图1是表示织机的送经装置60整体的俯视图,其一部分采用了剖视图。图2是从送经装置60的未图示的卷绕装置侧看时其左侧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送经装置60左侧部分的侧视图。图4、图5分别是图2、图3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表示由安装臂解除滚筒端部和杆之间连接,以使滚筒成可转动状态。
送经装置60,具有送经轴2、后滚筒3、构成本发明滚筒的张紧辊4,从送经轴2引出的经纱W,经过后滚筒3达到张紧辊4,且以该张紧辊4弯曲而送到开口装置并形成经纱开口。控制送经轴2的转速而控制经纱张力。即,送经轴2,若所检测出的经纱张力高于设定值,则提高其转速来加快经纱W的送经速度。若所检测出的经纱张力低于设定值,则降低其转速来放慢经纱W的送经速度。
另外,为抑织造机1转动中伴随开口动作时的经纱张力变动,设有松经机构,该松经机构,通过用凸轮机构等的(未图示)松经驱动装置来,使松经杆9向前后方向往返运动,并通过使分别支撑张紧辊4两轴部4b的一对张紧杆5与松经杆9相连结,向前后方向摇动张紧辊4,以此缓和伴随开口动作的经纱经路的长度变化而抑制经纱张力的变动。另外,在织机的左侧设置作为张力检测部件的负荷传感器27,以检测经纱张力。
轴8通过顶紧螺钉25固定于左右综框1上,配设于织机左侧、构成本发明第2杆的张力检测杆6的轮毂部6a和配设于右侧的保持杆30的轮毂部30a中,分别嵌合滚针轴承15,而各滚针轴承15中分别嵌合轴8。以此,张力检测杆6和保持杆30,通过滚针轴承15和轴8支撑在综框1上,而滚针轴承15和轴8,分别构成本发明的第3轴承和嵌合于该第3轴承的轴。张力检测杆6和保持杆30中,通过顶紧螺钉24分别固定有轴7。在配设于织机的左右且构成本发明的一对杆的各张紧杆5上,设有由滑动轴承所形成的轴承衬瓦14,该轴承衬瓦14上嵌合有轴7。轴承衬瓦14和轴7,分别构成本发明的第2轴承和嵌合于该第2轴承上的轴,各张紧杆5,分别可转动地支撑在张力检测杆6、保持杆30上。另外,各张紧杆5上设有构成本发明的第1轴承且由滑动轴承所形成的轴承衬瓦13。该轴承衬瓦13嵌合有张紧辊4的轴部4b,而各张紧杆5,支撑张紧辊4的各轴部4b。而且,张力检测杆6,通过其两端具有球面轴承16的负荷传感器27以螺栓2 1连结在综框1上,另外,保持杆30,通过其两端具有球面轴承16的连结部件31以螺栓21连结在综框1上。松经杆9,通过球面轴承17以螺栓22连结在各张紧杆5上。另外,由于张力检测杆6、保持杆30,分别通过负荷传感器27及连结部件31连结在综框1上而限制其位移,因此张紧杆5的摇动中心,即轴7无需位移而保持一定位置。因此,张紧辊4,通过松经杆9进行规定的摇动运动,即可进行松经运动,而当经纱W开口时向卷绕侧、闭口时向反卷绕侧分别进行移动,抑制伴随经纱开口的张力变动。
如图3所示,第1实施例的张紧辊4的支撑装置65,具有由板状部件而成的作为本发明安装臂的臂11和一对球面轴承12,该球面轴承12通过铆接等分别结合在臂11上。构成本发明中间部件的一对滚筒附加装置10,具有一个沿半径方向贯通从内周面至外周面的沿整个轴线方向延伸的狭缝,并且通过螺栓23以嵌合于张紧辊4轴部的外周面的状态相连结,以此以定位销固定方式分别连接在张紧辊4的两轴部上。另外,在滚筒附加装置10的侧面设有内螺纹10a,并且在张紧杆5中形成一座,在该座上设有内螺纹5a。一对球面轴承12,通过螺栓20安装在内螺纹5a、10a,而臂11通过螺栓相对张紧杆5及滚筒附加装置10可以装卸。
如图5主要部分放大图所示,经纱W的送经轴2侧的经纱张力T、卷绕侧的经纱张力T,作为张紧辊4的切线方向的力作用,而这些力的合力,对张紧辊4作为负荷P作用。张紧辊4其中央部分向负荷P方向弯曲,而位于端部的轴部4b的轴线向负荷P方向的反方向倾斜,因此,轴部4b的轴心位置从轴心A0至A1位移,其移动量e。为此,滚筒附加装置10的连结部分,也要从B0至B1位移相同移动量e。因此,通过螺栓20连接在张紧杆5内螺纹5a上的臂11受到压缩力,而臂11对来自滚筒附加装置10的压缩力,将其反作用力施加给滚筒附加装置10上。因此,滚筒附加装置10仅以转动角γ进行微小转动,而滚筒附加装置10的连接部分位于B2中,以定位销固定方式固定有滚筒附加装置10的张紧辊4,边维持弯曲状态边进行微小转动。伴随张紧辊4的弯曲而位移的滚筒附加装置10,施加给臂11的力,具体而言通过与滚筒附加装置10之间的连接部分B0施加给臂11的力,分成臂11和张紧杆5之间的连接部分C与连接部分B0相连方向的力、与该方向相正交方向的力,而连接部分C和连接部分B0相连方向的力,对臂11作为压缩力作用。连接各连接部分B0、C的直线B0-C的延伸方向和负荷P方向的交叉角度θ越大,所述压缩力越小,而且张紧辊4转动角变小,因此较为理想。即,即使由经纱张力的变动使张紧辊4的弯曲状况有了变动,但转动角γ的变化小,因此,张紧辊4能够保持静止状态,且充分限制将要抵接的经纱W移动。所述交叉角度θ最好是15°以上,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为30°。当交叉角度θ为90°时,张紧辊4的转动移动量,即转动角γ为最小。本实施例中,臂11和张紧杆5之间的连接部分C,设置在与张紧辊4的经纱W相接触的一侧,但也可以设置在相反侧。此时,通过张紧辊4的弯曲,臂11受到拉力。为了尽量抑制张紧辊4的弯曲,具有一定刚性,在图5中,为便于说明,张紧辊4的弯曲所产生的轴部4b轴心的移动量e,远大于实际尺寸。所以,张紧辊4的实际转动角γ远小于图5所示的大小。
滚筒附加装置10和张紧杆5,通过臂11和分别设置在臂11两端上的2个球面轴承12相连结。经纱张力所引起的张紧辊4端部4b的轴线倾斜,通过臂11连接部分的位移,即通过2个球面轴承12的轴线方向的变化可得到允许。据此,张紧辊4端部4b的轴线倾斜,通过臂11作用于张紧杆5,而抑制张紧杆5的倾斜。
臂11,最好设在张紧辊4的两端,而且使张紧辊4不发生扭曲地予以设置2个臂11,由此即使降低其刚性,也能不可转动地维持张紧辊4。此时,为了使张紧辊4不发生扭曲,有必要在张紧辊4的两轴部中,使连接部分的相位相一致。作为本发明的中间部件滚筒附加装置10,用螺栓23以定位销固定方式分别固定在张紧辊4的两轴部上,因此,与设在滚筒附加装置10上的臂11之间的连接部分B0相位,即相对张紧辊4的内螺纹10a的相位,可通过松开螺栓23,任意地无限制地进行调整,由此,在张紧辊4的两轴部中,能够正确地使连接部分的相位相一致。
如上所述,织造条件为粗经纱等时,最好是通过所述臂11连结张紧辊4和张紧杆5,并使张紧辊4不能转动,但是,织造条件为细经纱时,也存在使张紧辊4能够转动地状态较为理想的情况。若要可转动地切换张紧辊4,则解除臂11和张紧辊4侧的连接,以及臂11和张紧杆5的连接中至少一个连接。另外,若要解除臂11和张紧辊4侧的连接,则解除滚筒附加装置10和张紧辊4之间的连接、臂11和滚筒附加装置10之间的连接中至少一个连接。若要解除滚筒附加装置10和张紧辊4之间的连接,则松开螺栓23。若要解除臂11和滚筒附加装置10之间的连接,则从内螺纹10a取出螺栓20。若要解除臂11和张紧杆5之间的连接,则从内螺纹5a中取出螺栓20。在图6中,使用了解除臂11和滚筒附加装置10之间连接的方法,从滚筒附加装置10的内螺纹10a中取出螺栓20,并且将臂11的滚筒附加装置10侧的球面轴承12利用取出的螺栓20安装在张紧杆5的内螺纹5b中。在本实施例中,从织机未取出所述臂11,因此无需保管取出的部件,且能够迅速地切换以使张紧辊4不能转动。
张紧辊4,受经纱张力而弯曲,且其轴部分4b倾斜。嵌合于张紧杆5的轴承衬瓦13和轴部分4b之间,因形成有用于介入润滑油膜的微小间隙,所以能够抑制张紧辊4轴部分4b的倾斜,通过轴承衬瓦13影响张紧杆5的现象,同时张紧辊4的轴部分4b,通过轴承衬瓦13,以自由端支撑或近似自由端支撑状态支撑在张紧杆5上。当通过臂11使张紧辊4不能转动时,如上所述,张紧辊4轴部分4b的倾斜,被设在臂11上的2个球面轴承12所吸收,由此抑制通过臂11影响张紧杆5的现象。因此,即使张紧辊4能够转动,或通过臂11不能转动,也均可抑制张紧辊4轴部分4b的倾斜,通过轴承衬瓦13或通过轴承衬瓦13和臂11,影响张紧杆5而使其倾斜的现象。张紧杆5,其上连结有松经杆9,并沿前后方向摇动,由于不是只沿一个方向转动,因此,轴承衬瓦14和轴7,易于耗尽润滑油膜,从而,若轴线方向不相一致,则易出现不均匀磨损。但是,如上所述,由于可以抑制张紧杆5的倾斜,因此轴承衬瓦14和轴7,可保持轴线一致,并抑制不均匀磨损。
为检测经纱张力,送经装置60,只在其左侧部分设置了作为张力检测部件的负荷传感器27,张力检测杆6通过负荷传感器27和分别配设在该负荷传感器27两端的一对球面轴承16连结在综框1上。另外,送经装置60的右侧部分,代替负荷传感器27及张力检测杆6,设有连结部件31及保持杆30,而保持杆30通过连结部件31和分别配设在该连结部件31两端的一对球面轴承16连结在综框1上。
张紧辊4的左侧轴部4b的负荷,与松经杆9所产生的负荷一起,施加于左侧的张紧杆5的支点,即轴7上,而对张力检测杆6给予以轴8为中心的力矩,并对连结在综框1上的负荷传感器27附加负荷。负荷传感器27,检测所附加的负荷即拉力,并输出至未图示的张力运算装置中。经纱张力运算装置,使用预定的运算式,从负荷传感器27的检测值算出经纱张力。
由于张紧辊4的弯曲所产生的张紧杆5的倾斜,可得到抑制,因此可以抑制通过轴承衬瓦14和轴7使张力检测杆6倾斜。由此可以抑制从检测方向之外的力向负荷传感器24施加的力。以此,负荷传感器24,可正确地检测张力检测杆6所产生的拉力,并根据该检测值正确算出经纱张力。
织机中,如果安装的织造的织布被改变而其织幅改变,则可能出现经纱张力的负荷位置不是张紧辊4的中央而偏向一方侧的情况。当张紧辊4可转动时,如上所述,张紧辊4轴部4b,在与嵌合于杆5上的轴承衬瓦13之间,形成用于介入润滑油膜的间隙,即所谓的游隙,因此、以自由端或近似自由端的状态被支撑在轴承衬瓦13上。
若张紧辊4的轴部4b,以自由端或近似自由端的状态被支撑在轴承衬瓦13上,则张紧辊4的经纱张力所产生的负荷,根据经纱张力的负荷位置和轴部4b之间的距离分配到各轴部4b中,而与负荷位置较近的轴部4b上附加较大的负荷。因此,当张紧辊4可转动时,经纱张力的运算中使用考虑了经纱排列的织幅偏向的运算式。在本实施例中,只在一方侧设有负荷传感器27。经纱张力,使用考虑了经纱排列织幅偏向的运算式,也能从一方侧的负荷传感器27的检测值予以算出,因此无需在两侧均设负荷传感器27。
当张紧辊4受到限制而不能转动时,如以往技术,张紧辊4和张紧杆5,以接近刚体的状态被坚固的一体化,则添加在张紧辊4的各轴部4b上的负荷,除经纱排列织幅偏向所产生的负荷之外,还应考虑相应于张紧辊4和张紧杆5的刚体程度的负荷。即,若张紧辊4和张紧杆5以完整的刚体予以一体化时,各轴部4b受整个经纱张力1/2的负荷。但是,无法实现完整的刚体,因此,经纱张力所产生的负荷,根据经纱排列织幅偏向和张紧辊4与张紧杆5的刚体程度,分配至各轴部4b上。因此很难从轴部4b检测值正确地算出经纱张力,而有必要使用根据实验得出的运算式算出经纱张力。另外,每次从张紧辊4的可转动切换到不可转动,即,将张紧辊4的支撑,从通过张紧杆5的以自由端支撑或近似自由端状态的支撑切换到通过张紧杆5以一体化状态支撑,切换到前一次不能转动时,张紧辊4和张紧杆5的刚体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从而根据实验得出的运算式必然不正确。因此,不能稳定张力设定而给织布质量带来坏影响。在每次分别将张紧辊4从可转动切换到不可转动、从不可转动切换到可转动时,除需改变所用运算式而给工作人员带来负担之外,通过工作人员的错误,如忘记改变运算式或误解而错误地设定经纱张力,可能影响织布质量。
在本实施例的支撑装置65中,臂11,由于在限制张紧辊4不能转动的状态下,丝毫不限制张紧辊4轴部4b的倾斜,因此,与可转动时相同,以自由端或近似自由端状态支撑张紧辊4的轴部4b。因此,经纱张力,不管张紧辊4不能转动,也适用与张紧辊4可转动、即张紧杆5不相连结的状态时相同的运算式,来从负荷传感器27的检测值进行运算。
在本实施例中,臂11,通过设置在其两端的球面轴承12与张紧杆5及滚筒附加装置10相连接,以此连结张紧辊4和张紧杆5,但也可只在一方端部上设置球面轴承12,而另一方的端部通过螺栓或销与张紧杆5或滚筒附加装置10相连接。另外,臂11,由板状部件构成,而且一对球面轴承12以铆接分别结合在臂11的两端,并通过插通在球面轴承12的螺栓20,与张紧杆5及滚筒附加装置10相连接,但也可以使螺栓20的端部外周面呈球面,且设一个以铆接结合于臂11上的内周面为球面的部件,并通过嵌合该部件的内周面和螺栓20的端部外周面的球面彼此,在臂11的端部设置球面轴承。而且,还可以由圆棒材或六角棒材等棒材来形成臂11,并且将具有球面轴承12的杆端,以螺丝接合方式安装在臂11上。
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安装有张紧辊4的支撑装置75的送经装置70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支撑装置75,具有作为安装臂的由板状部件构成的臂35、一对球面轴承12,该球面轴承12以铆接方式分别结合在臂35的两端。一对滚筒附加装置36,通过螺栓23以定位销固定方式固定在张紧辊4的两轴端上。另外,形成于滚筒附加装置36外周面上的座中设有内螺纹36a,形成于张紧杆37上的座中设有内螺纹37a,并且各座中通过螺栓20分别安装有球面轴承12,而且,臂35,通过螺栓20可对张紧杆37及滚筒附加装置36进行装卸。
第2实施例的张紧辊4的支撑装置75,与第1实施例的支撑装置65相同,支撑张紧辊4,以使张紧辊4和张紧杆37相连结而使张紧辊4不能转动的同时,经纱张力引起的张紧辊4的弯曲所产生的轴部4b的倾斜,不至影响张紧杆37的倾斜。当将张紧辊4切换到可转动时,将安装在滚筒附加装置36上的球面轴承12,与螺栓20一同取出,并在设有张紧杆37的内螺纹的座(未图示)中,通过已取出的螺栓20予以安装。由此,张紧辊4,与张紧杆37之间的连结被解除,而能够转动。
图8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安装有张紧辊4的支撑装置85的送经装置80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支撑装置85,具备作为安装臂的由板状部件构成的臂40,该臂40两端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一对孔40a。在臂40的各孔40a中,嵌合有形成滑动轴承的轴承衬瓦41。在各轴承衬瓦41上分别嵌合拴销42,各拴销42,通过螺栓43,分别固定在滚筒附加装置10和张紧杆5上所形成的带台阶孔的内螺纹10b、5a中。拴销42的凸缘与滚筒附加装置10之间及与张紧杆5之间,均大于臂40的厚度,并允许臂40向拴销42的轴线方向略微移动。另外,轴承衬瓦41和拴销42之间,形成有用于介入润滑油膜的微小的间隙。据此,轴承衬瓦41的轴线可对拴销42的轴线倾斜。由此,滚筒附加装置10和张紧杆5,通过臂40相连结,而张紧辊4,以不能转动的状态支撑在张紧杆5,并通过臂40对销42倾斜,经纱张力所产生的张紧辊4轴部4b的倾斜,不影响张紧杆5,使张紧辊4,与可转动时相同,以自由端支撑或近似自由端支撑的状态,通过轴承衬瓦13支撑在张紧杆5。另外,臂40可采用板簧等柔性的弹性部件形成,这样就更能以自由端支撑状态来支撑张紧辊4。
图9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安装有张紧辊4的支撑装置95的送经装置90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支撑装置95,具备作为安装臂的臂38,其由板簧等柔性的弹性部件形成,该臂38的两端分别具有2个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孔38a。臂38的各孔38a中,插通有螺栓20,各螺栓20螺丝接合于设在滚筒附加装置10及张紧杆5上的内螺纹10a、5a中。由此,通过臂38连结滚筒附加装置10和张紧杆5,张紧辊4就以不可转动的状态支撑在张紧杆5。另外,由于臂38是柔性部件,因此易于变形,从而通过臂38变形,经纱张力引起的张紧辊4轴部4b的倾斜,不影响张紧杆5,而张紧辊4,与可转动时相同,以自由端支撑或近似自由端支撑的状态,通过轴承衬瓦13支撑在张紧杆5。
图10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安装有张紧辊4的支撑装置105的送经装置100,支撑装置105,以第1实施例的臂11作为安装臂来使用。
送经装置100,具备一对张紧杆45,其支撑张紧辊4的各端且构成本发明的杆。各张紧杆45中,嵌合有构成本发明第2轴承且由滑动轴承所形成的轴承衬瓦14,同时固定在综框1上的轴46嵌合于轴承衬瓦14中,并通过螺栓垫圈55固定在轴46上。由此,张紧杆45,通过轴承衬瓦14和,嵌合于该轴承衬瓦14中的轴46分别支撑在综框1上,并通过垫圈55限制沿轴46的轴线方向的移动。设有一对为压缩螺旋弹簧且作为弹性部件的松经弹簧47,而一对张紧杆45一端,分别与松经弹簧卡合。松经弹簧47中,其中一个通过松经杆48连结在作为张力检测部件的负荷传感器27上,而负荷传感器27通过球面轴承16连结在综框1上。一对松经弹簧47的另一个,连结在未图示的松经杆上,该松经杆通过球面轴承16连结在综框1上,而未通过张力检测部件连结在综框1上。
松经弹簧47,推压卡合的张紧杆45的一端,并使张紧杆45所支撑的张紧辊4向反卷绕侧进行压靠,缓和伴随经纱开口运动的经纱经路长度的变化,抑制经纱张力的变动。即,当开口而经纱经路变长,由此经纱张力增大,该经纱张力若大于松经弹簧47压靠张紧辊4而牵引经纱W的力,则张紧辊4向卷绕侧移动。以此经纱经路长度变短,并抑制经纱张力的增大。当闭口而经纱经路变短,由此经纱张力降低,该经纱张力若小于松经弹簧4压靠张紧辊4而牵引经纱W的力,则张紧辊4向反卷绕侧移动。以此经纱经路变长,并抑制经纱张力的降低。
张紧辊4的支撑装置105中,臂11连结滚筒附加装置10和张紧杆5,而且与第1实施例的张紧辊4的支撑装置65相同,张紧杆5以自由端支撑或近似自由端支撑状态支撑张紧辊4。因此,可以抑制张紧辊4的弯曲所引起的轴部4b的倾斜影响张紧杆5使轴承衬瓦14和嵌合于该轴承衬瓦14的轴46之间产生的不均匀磨损。
松经弹簧47压靠张紧杆45的力,是以基于轴46为中心的张紧杆45的杆比之力来作用于张紧辊4的轴部4b,而且张紧辊4以相应于经纱张力的力向反卷绕侧牵引经纱W。松经弹簧47作用于张紧辊4轴部4b的力,被负荷传感器27检测,与第1实施例的送经装置60相同,使用考虑了经纱排列织幅偏向的运算式,从施加到张紧辊4轴部4b的力算出经纱张力。因此,经纱张力,与第1实施例的送经装置60相同,不管张紧辊4能否转动均可使用同一运算式。
图11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的设有张紧辊4的支撑装置115的送经装置110,支撑装置115中,以第1实施例的臂11作为安装臂来使用。
送经装置110,具备一对张紧杆54,其支撑张紧辊4的各端且构成本发明的杆。各张紧杆54中,嵌合有构成本发明第2轴承且由滑动轴承所形成的轴承衬瓦14,同时,在轴承衬瓦14中嵌合有固定于综框1上的轴46,而且通过螺栓在轴46上固定有垫圈55。由此,张紧杆54,通过轴承衬瓦14和嵌合于该轴承衬瓦14的轴46分别支撑在综框1上,并通过垫圈55限制轴46的轴线方向的移动。一对张紧杆54的一端,分别连结在综框1上。即,一对张紧杆54,其中一方,连结在其两端各有一方球面轴承16的负荷传感器27的一端,而负荷传感器27另一端则通过球面轴承16连结在综框1上。一对张紧杆54的另一方,通过未图示的连结部件和设在该连结部件的两端的一对球面轴承16连结在综框1上。
相应于经纱张力的力,通过张紧辊4施加到张紧杆54,并将以轴46为中心的力矩作用于张紧杆54。在综框1上连结有张紧杆54的负荷传感器27,通过该力矩受到拉力的作用,而负荷传感器27检测该拉力。支撑装置115,与第1实施例的送经装置60相同,以自由端支撑或近似自由端支撑状态支撑张紧辊4的轴部4b,并使用考虑了经纱排列织幅偏向的运算式,从负荷传感器27的检测值运算经纱张力。因此,经纱张力,与第1实施例的送经装置60相同,不管张紧辊4能否转动均可使用同一运算式。
图12所示的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的设有张紧辊4的支撑装置125的送经装置120,支撑装置125,以第1实施例的臂11作为安装臂来使用。
送经装置120,在织机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张力检测杆50和保持杆51。在综框1左右的轴承收容孔中,分别嵌合有构成本发明第3轴承的滚针轴承52,在该滚针轴承52中嵌合有穿梭左右的轴49的两端。张力检测杆50和保持杆51,通过螺栓53,分别固定在轴49的两端,且通过轴49予以坚固地一体化张力检测杆50和保持杆51,并通过滚针轴承52和轴49,支撑在综框1上。张力检测杆50,与送经装置60的张力检测杆6相同,通过负荷传感器27连结在综框1上,但保持杆51,不同于送经装置60的保持杆30,未连结在综框1上。因此,图12中,张紧辊4右侧的轴部4b的负荷,也通过轴49以力矩形式附加到张力检测杆50,从而负荷传感器27的检测值为反映整个经纱张力的值,因此无需使用考虑了经纱排列织幅偏向的运算式而可测出经纱张力。
图13所示的是本发明的第8实施例的设有张紧辊4的支撑装置135的送经装置130,支撑装置135,以第1实施例的臂11作为安装臂来使用。送经装置130,设置在称为双经轴织机的织机上,装载有2个送经轴2。
张紧辊4的支撑装置135,左右均设有张力检测杆6,各张力检测杆6,通过在两端具有球面轴承16的负荷传感器27连结在综框1上。各负荷传感器27,与第1实施例相同,通过张力检测杆6分别检测施加到张紧杆5的张紧辊4各轴部4b的负荷。
如往常,为了使张紧辊4不能转动,用螺栓等以刚体状态一体化张紧辊4和一对张紧杆5时,设在左右的各负荷传感器27,分别检测整个经纱张力的1/2,而不能检测每个送经轴2的张力。因此,在双经轴织机中,不能控制每个送经轴2的经纱张力,从而在张紧辊4不能转动的状态下,无法进行织造。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张紧辊4,通过第1实施例的臂11连结在张紧杆5而不能转动,与张紧辊4可转动时相同,由张紧杆5以自由端支撑或近似自由端支撑。因此,与张紧辊4可转动时相同,从各送经轴2引出的经纱张力,使用考虑了经纱排列织幅偏向的预定的运算式,可从2个负荷传感器27的检测值分别进行运算。根据算出的该经纱张力,分别独立驱动各送经轴2,并可维持预定的经纱张力。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可以进行各种改变。

Claims (8)

1.一种织机滚筒支撑装置,是导引从送经轴引出的经纱的滚筒,且该滚筒的两轴部,通过嵌合于轴部的第1轴承,分别支撑在一对杆的一端上,该一对杆,通过第2轴承和嵌合于该第2轴承的轴,分别支撑在综框上,其特征在于;
连结所述滚筒的端部和所述杆的安装臂,设置在滚筒的至少一个端部上,而使滚筒不能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滚筒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中间部件连接在所述滚筒的端部上,所述安装臂,通过所述中间部件,连结所述滚筒的端部和所述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滚筒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成可以解除所述安装臂与所述滚筒侧的连接、以及所述安装臂与所述杆的连接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滚筒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接所述安装臂与所述滚筒侧以及所述杆的各连接部分的直线的延长方向,与经纱施加给所述滚筒的负荷方向相交叉。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织机滚筒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臂,通过轴承,与所述滚筒侧和所述杆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机滚筒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臂,由柔性部件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织机滚筒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杆,通过所述第2轴承和嵌合于该第2轴承的轴,分别支撑在综框上,同时,设置张力检测部件,所述杆的至少一方,通过所述张力检测部件连结在综框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织机滚筒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杆,以嵌合于所述第2轴承的轴为摇动中心,通过松经驱动装置予以摇动,而且,其至少一方,通过所述第2轴承和嵌合于该第2轴承的轴,支撑在第2杆上,该第2杆,通过第3轴承和嵌合于该第3轴承的轴,支撑在综框上,同时,设置张力检测部件,所述第2杆通过所述张力检测部件连结在综框上。
CN2007101045118A 2006-07-11 2007-05-25 织机滚筒支撑装置 Active CN1011049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89980A JP4955325B2 (ja) 2006-07-11 2006-07-11 織機のロールの支持装置
JP2006189980 2006-07-11
JP2006-189980 2006-07-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4976A true CN101104976A (zh) 2008-01-16
CN101104976B CN101104976B (zh) 2012-05-30

Family

ID=38171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45118A Active CN101104976B (zh) 2006-07-11 2007-05-25 织机滚筒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878821B1 (zh)
JP (1) JP4955325B2 (zh)
CN (1) CN101104976B (zh)
DE (1) DE602007013490D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6497B (zh) * 2008-11-10 2014-02-19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积极松经机构的织机的送经装置
CN108221237A (zh) * 2016-12-14 2018-06-29 宁波市东盛纺织有限公司 浆纱机
CN108950827A (zh) * 2018-07-13 2018-12-07 青岛天集团红旗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外置松经的后梁支撑装置
CN109943960A (zh) * 2019-04-12 2019-06-28 江门市泰林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钢筘装置
CN110172774A (zh) * 2019-06-12 2019-08-27 青岛天一红旗特种织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气绒布织机积极松绒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78544B2 (ja) 2011-10-19 2015-09-16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の張力検出装置
CN102978806A (zh) * 2012-11-27 2013-03-20 青岛铠硕纺机有限公司 用于喷气织机的后梁结构
KR101351770B1 (ko) 2012-11-29 2014-01-14 김점석 직기의 경사 장력 감지장치
CN103047231A (zh) * 2012-12-28 2013-04-17 苏州焕乾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防锈的织布机连接件
JP6347981B2 (ja) * 2014-04-24 2018-06-27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におけるイージングロールの退避装置
DE102016220546B3 (de) * 2016-10-20 2017-11-16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orrichtung zur Messung der Kettspannung in einer Webmaschine sowie Webmaschine mit einer derartigen 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765322A (en) * 1928-11-06 1930-06-17 Draper Corp Beam lock for looms
US1868152A (en) * 1931-03-30 1932-07-19 Draper Corp Beam lock for looms
CH635627A5 (de) * 1979-03-01 1983-04-15 Sulzer Ag Vorrichtung zur verstellung der spannung eines spannbaumes einer webmaschine.
JPH0551845A (ja) * 1991-08-12 1993-03-02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織機における経糸張力検出方法及び装置
JP2534202Y2 (ja) * 1991-12-13 1997-04-30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織機における経糸張力検出装置
SE9400248D0 (sv) * 1994-01-26 1994-01-26 Iro Ab Styrbar utgångsbroms för garnmatningsanordning till textilmaskiner, i synnerhet vävmaskiner av projektil eller gripar-typ
DE19932481A1 (de) * 1999-07-12 2001-01-18 Memminger Iro Gmbh Fadenliefergerät für Textilmaschinen
JP2004250817A (ja) * 2003-02-19 2004-09-09 Toyota Industries Corp 織機における経糸張力検出装置
JP3954554B2 (ja) * 2003-10-02 2007-08-08 有限会社スズキワーパー 直列ヤーンガイド機構付サンプル整経機及び整経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6497B (zh) * 2008-11-10 2014-02-19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积极松经机构的织机的送经装置
CN108221237A (zh) * 2016-12-14 2018-06-29 宁波市东盛纺织有限公司 浆纱机
CN108950827A (zh) * 2018-07-13 2018-12-07 青岛天集团红旗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外置松经的后梁支撑装置
CN108950827B (zh) * 2018-07-13 2023-09-29 青岛天一红旗纺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外置松经的后梁支撑装置
CN109943960A (zh) * 2019-04-12 2019-06-28 江门市泰林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钢筘装置
CN110172774A (zh) * 2019-06-12 2019-08-27 青岛天一红旗特种织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气绒布织机积极松绒装置
CN110172774B (zh) * 2019-06-12 2024-01-26 青岛天一红旗纺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喷气绒布织机积极松绒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4976B (zh) 2012-05-30
EP1878821B1 (en) 2011-03-30
DE602007013490D1 (de) 2011-05-12
JP4955325B2 (ja) 2012-06-20
JP2008019516A (ja) 2008-01-31
EP1878821A1 (en) 2008-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04976B (zh) 织机滚筒支撑装置
CN101736497B (zh) 具有积极松经机构的织机的送经装置
CN103061011B (zh) 织机的张力检测装置
CN104420047A (zh) 用于织机中的废边的开口设备
KR20050086363A (ko) 직기의 송출 장치
EP2937451B1 (en) Easing roller retracting device for loom
JP3552595B2 (ja) 布移動方式のパイル織機の地経糸送り出しテンション装置
CN101492853B (zh) 毛巾机活筘机构
CN206928005U (zh) 一种六连杆曲柄开口装置
CN102587013B (zh) 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送经筒子架
CN101597832B (zh) 织机的张力辊支撑机构
US20210148014A1 (en) Bearing for a shedding machine or mo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heald motion lever comprising such a bearing and shedding machine comprising such a lever or such a bearing
CN208949492U (zh) 一种单面大提花针织机用进线机构
JP4249036B2 (ja) 織機の送出装置
JP3386407B2 (ja) 布移動式パイル形成装置
CN101858009B (zh) 织机的织造相关装置用的驱动机构
US4722368A (en) Unwinding device for twin warp beams in weaving looms
JP4521757B2 (ja) 筬打ち装置
CS200516B2 (en) Weft thread conveying device for shuttleless weaving looms
CN216947375U (zh) 一种纱线的张紧装置
JP2003286632A (ja) 織機における経糸張力調整装置
JP2006037289A (ja) 布移動式パイル織機におけるテリーモーション部材の駆動機構
JPS6028941B2 (ja) 織機におけるバックロ−ラ等の取付装置
CN201386179Y (zh) 毛巾机活筘机构
JPH0210140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