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0047A - 用于织机中的废边的开口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织机中的废边的开口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0047A
CN104420047A CN201410423339.2A CN201410423339A CN104420047A CN 104420047 A CN104420047 A CN 104420047A CN 201410423339 A CN201410423339 A CN 201410423339A CN 104420047 A CN104420047 A CN 1044200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nk
fork
open device
loom
slitter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233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0047B (zh
Inventor
岛崎春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20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0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0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00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5/00Cam or other direct-acting shedding mechanisms, i.e. operating heald frames without intervening power-supplying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11/00Selvedge shedding mechanisms not forming part of main shedding mechanism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7/00Leno or similar shedding mechan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J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 WEAVERS' TOOLS; SHUTTLES
    • D03J1/00Auxiliary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r associated with looms
    • D03J1/04Auxiliary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r associated with looms for treating wef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13/00Shedd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 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es, Weavers' Tools, And Shutt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织机中的废边的开口设备。一种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包括一对第一摆杆和一对第二摆杆,用于形成边纱的开放梭口。用于摆杆的驱动力由曲柄运动通过传动轴输送,该传动轴与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同轴。使用曲柄运动的曲柄机构包括曲柄,其第一端固定地连接于传动轴用于与其一起旋转、用于将旋转力输送至摆杆的传动杆,以及连接在曲柄的第二端与传动杆之间的连接柱。曲柄的偏心距离与传动杆的长度之间的比小于1。

Description

用于织机中的废边的开口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织机中的废边的开口设备。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织机中的废边的开口设备,该织机具有绞边形成设备,其从筒管拉出边纱,并且形成绞边。
背景技术
在具有用于形成绞边的绞边形成设备的一些流体喷射型织机中,绞边以织造织物形成在织机的导纬侧和与导纬侧相对的另一侧上,并且另外的废边形成在相应的绞边外侧的位置处。大体上,在绞边形成设备中,包括太阳齿轮和行星齿轮的行星齿轮机构用于引起一对导纱器回转,以便从相应的引导器拉出绞边纱。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告第2010-100974号公开了一种开口设备,其用于具有绞边形成设备的织机中的捕纬边经线(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其中使用了行星齿轮机构,作为诸如图9和图10中所示的相关技术。如图9和图10中所示,用于捕纬边经线的开口设备100设在行星织边设备200(绞边形成设备)附近,行星织边设备200设在与织机的导纬侧相对的一侧上。
在用于捕纬边经线的开口设备100中,梁204设在织机的相对侧框架(未示出)之间,并且轨道205固定在梁204的上表面上。行星织边设备200的框架203安装在轨道205的上表面上。具体而言,行星织边设备200的框架203利用螺栓(未示出)可分开地固定在轨道205上,以使行星织边设备200沿轨道205的位置可根据待织造的织物的织造宽度的变化而变化。传动轴206平行于其更接近织机的释放侧的一侧上的轨道205延伸。传动轴206通过传动设备连接于织机的马达,以使传动轴206连同织机的纺锤旋转。
在行星织边设备200中,用于支承行星齿轮208等的支承件210固定在旋转轴214上,旋转轴214由框架203可旋转地支承。支承件210由传动轴206通过驱动正时滑轮209、从动正时滑轮215和正时带216旋转。一对中间齿轮218在与彼此成角地间隔180度的位置处与太阳齿轮217接合。相应的行星齿轮208的齿数为太阳齿轮217的一半。各个行星齿轮208与其对应的中间齿轮218接合。
在用于捕纬边经线的开口设备100中,第一轴101和第二轴102由行星织边设备200的框架203支承。第一轴101经由第一摆杆架132支承第一摆杆111,112,而第二轴102经由第二摆杆架133支承第二摆杆113,114。其内圆周表面和外圆周表面具有不同轴向中心的偏心衬套127在相比于驱动正时滑轮209更接近经纱排的位置处配合在传动轴206上。偏心衬套127固定于传动轴206,以使偏心衬套127在其轴向方向上的位置和偏心衬套127在其周向方向上的位置(即,偏心衬套127的相位)可相对于传动轴206变化。
摆臂130在其第一端处可旋转地支承在偏心衬套127上,并且摆臂130的第二端和第一摆杆架132经由联结销134连接于彼此。第一摆杆架132和第二摆杆架133分别由第一轴101和第二轴102可摆动地支承。第一摆杆架132和第二摆杆架133经由连接连杆139连接于彼此。
当传动轴206旋转时,第一摆杆架132摆动穿过偏心衬套127和摆臂130,从而引起第二摆杆架133沿相反方向摆动穿过连接连杆139。
在日本未审查实用新型申请公告第63-106782号中公开了一种利用被动传动系统的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该被动传动系统使用弹簧或凸轮。
不同于以上日本未审查实用新型申请公告第63-106782号中公开的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告第2010-100974号中公开的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利用主动传动系统,该主动传动系统不需要弹簧或凸轮。利用被动传动系统(凸轮附接于绞边形成设备)的日本未审查实用新型申请公告第63-106782号中公开的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生成较大的惯性力矩,导致负载的较大增加。由被动传动系统中的弹簧引起的负载还大于主动传动系统的情况下形成的负载。因此,主动传动系统优于被动传动系统。
然而,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告第2010-100974号中公开的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中,用作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用于捕纬边经线的开口设备100)的驱动源的偏心衬套127和将驱动力输送至绞边形成设备的驱动正时滑轮209安装在传动轴206上,传动轴206与绞边形成设备(行星织边设备200)的太阳齿轮217的轴分开提供。因此,在改变织机的织造宽度时,用于驱动正时滑轮209和偏心衬套127的紧固件需要松开,以允许驱动正时滑轮209和偏心衬套127重新定位,并且接着在重新定位结束之后再张紧。此外,正时需要再次设定用于各个设备。因此,与改变织造宽度相关联的工作为麻烦且耗时的。
已经鉴于以上情形作出的本发明针对提供一种用于织机中的废边的开口设备,其减小了施加于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的驱动件的负载,并且对于与改变织机的织造宽度相关联的工作需要较少时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识别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织机中的废边的开口设备,该织机具有行星齿轮类型的绞边形成设备,其具有太阳齿轮和绕着太阳齿轮回转的一对行星齿轮。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包括用于形成边纱的开放梭口的一对摆杆,并且对摆杆的驱动力由曲柄机构通过支承行星齿轮的旋转支承件的中心轴线输送。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从经由实例示出本发明的原理的、连同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中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认为是新颖的本发明的特征具体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阐明。本发明连同其目的和优点可通过参照结合附图的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来最佳理解,在该附图中:
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绞边形成设备和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之间的关系的局部断面平面视图;
图2为图1的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为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的侧视图;
图4为处于展开状态的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的局部截面视图,示出了构件(诸如杆)的支承关系;
图5为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的侧视图,示出了其中传动轴从图3的位置逆时针旋转90度的状态;
图6为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的侧视图,其中传动轴从图5的位置逆时针旋转90度;
图7为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的侧视图,其中传动轴从图6的位置逆时针旋转90度;
图8为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的侧视图,示出了开放梭口由边纱形成的状态和接着摆杆的位置;
图9为作为背景技术的用于捕纬边经线的开口设备的侧视图;以及
图10为根据背景技术的用于捕纬边经线的开口设备的局部断面平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图1至8描述用于织机中的废边的开口设备的实施例,该织机具有绞边形成设备,其使用电动机,该电动机独立于用于驱动织机的马达。
参照图1,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由10标示,并且将仅称为开口设备10。开口设备10设置在绞边形成设备附近,该绞边形成设备由70标示,并且设在与导纬侧相对的织机的一侧上。绞边形成设备70具有固定于台的支架71,该台可分开地固定,以使其安装位置能够沿轨道调整,该轨道设在织机的右侧框架与左侧框架之间延伸的增强条上。在轨道从台松开的情况下,绞边形成设备70和开口设备10沿轨道的位置可变化。
绞边形成设备70具有与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告第2004-250816号中公开的大致相同的构造。绞边形成设备70具有圆筒形底座框架72,其固定于支架71,并且太阳齿轮73固定于底座框架72。整体的且与旋转支承件74同轴的传动轴74A通过轴承75可旋转地支承在太阳齿轮73的中空轴73A上。换言之,传动轴74A和太阳齿轮73同轴。
一对中间齿轮76可旋转地支承在旋转支承件74的后侧上的位置处,该位置与彼此成角地间隔180度。一对行星齿轮77,78也可旋转地支承在旋转支承件74的后侧上的位置处,该位置与彼此成角地间隔开180度。中间齿轮76与太阳齿轮73和行星齿轮77,78接合。
一对筒管架79A,79B设置在旋转支承件74的前侧上。筒管架79A,79B连接于相应的行星齿轮77,78用于与其一起旋转。
筒管架79A,79B中的各个具有可除去地固持支承销792的固持框架791。筒管(未示出)可旋转地支承在支承销792中的各个上。滑动引导件81固定于其一侧上的各个固持框架791,并且弹簧止挡件82安装于滑动引导件81。滑动引导件81和止挡件82协作来形成用于防止支承销792脱离固持框架791的机构。
引导件831固定在轴83上,并且张力板832可旋转地支承在轴83上。张力板832具有从其突出的张力臂833。张力弹簧84安装在固持框架791和其相关联的张力板832之间。从筒管卷开的边纱YA,YB被拉成与轴83、引导件831和张力臂833滑动接触来通过导孔85引出。张力弹簧84经由张力臂833施加张力于从导孔85引出的边纱YA,YB。
棘轮爪86可旋转地安装在轴83中的各个上。爪86被张力弹簧84压迫与安装在筒管中的棘轮87接合。当边纱YA,YB的张力增大到预定水平时,轴83克服张力弹簧84的压迫力旋转,并且爪86从棘轮87脱离,从而允许筒管旋转。结果,边纱YA,YB从筒管卷开,以通过旋转支承件74的旋转来形成纱罗。
电动机M安装在支架71上,以驱动开口设备10和绞边形成设备70。电动机M具有驱动齿轮90固定在其上的输出轴89。旋转支承件74具有从动齿轮91固定在其上的传动轴74A。驱动齿轮90与圆筒形底座框架72内的从动齿轮91接合,以使旋转支承件74由电动机M通过驱动齿轮90和从动齿轮91驱动来旋转。在织机的织造操作期间,旋转支承件74对于织机的一次完整旋转进行一半旋转,引起行星齿轮77,78围绕太阳齿轮73进行一半回转,同时在它们自身的轴线上相对于太阳齿轮73沿与旋转支承件74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因此,筒管架79A,79B中的筒管的边纱YA,YB通过导孔85拉出,并且纱罗织造。因此,开口设备具有绞边形成设备70,其包括太阳齿轮73和围绕太阳齿轮73回转的行星齿轮77,78。
参照图2、3和4,开口设备10包括用于形成边纱(用于废边的经纱)之间的梭口的一对第一摆杆11,13和一对第二摆杆12,14。第一摆杆11,13和第二摆杆12,14由旋转支承件74的传动轴74A通过曲柄机构驱动来摆动。具体而言,旋转支承件74的传动轴74A穿过支架71,以便从与绞边形成设备70相对的支架71的一侧延伸出,并且传动轴74A的驱动力由曲柄运动输送至第一摆杆11,13和第二摆杆12,14。第一摆杆11,13和第二摆杆12,14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并且在其一端中具有边纱穿过的孔眼11A,12A,13A,14A。第二摆杆12布置成以便能够经过第一摆杆11,13之间,并且第一摆杆13布置成以便能够经过第二摆杆12,14之间。
参照图4,第一旋转轴16和第二旋转轴17延伸穿过固定于支架71的圆筒形支承件15,并且被同心地支承,以便能够关于彼此旋转。第一旋转轴16由实心圆柱形部件形成,并且第二旋转轴17由松配合且因此在第一旋转轴16上可旋转的中空圆筒形部件形成。支承部件18固定地安装在第一旋转轴16上,用于与其一起旋转,并且第一摆杆11,13在其近端处平行于彼此固定于支承部件18。支承部件19固定地安装在第二旋转轴17上,第二旋转轴17与第一旋转轴16同心地提供,并且第二摆杆12,14在其近端处平行于彼此固定于支承部件19。第二旋转轴17通过插入穿过固定在支架71上的圆筒形支承件15来固定于支架71。
对第一摆杆11,14的驱动力(即,对第一旋转轴16的驱动力)从传动轴74A通过曲柄20、连接柱21、传动杆22、第一扇形齿轮24和第二扇形齿轮25输送。
具体而言,曲柄20在其第一端处利用螺栓26紧固于传动轴74A。曲柄20的第一端设有缺口,该缺口允许曲柄20在沿其径向方向的任何期望位置处固定于传动轴74A。连接柱21连接在曲柄20的第二端与传动杆22之间。连接柱21的第一端螺接于曲柄20,并且经由轴承28可旋转地连接于螺栓27,螺栓27也用作轴。连接柱21的第二端通过轴承29和也用作轴的螺栓29A可旋转地连接于传动杆22的第一端。如图7中所示,曲柄20的偏心距离R与传动杆22的长度L的比或比R/L应当优选小于1并且更优选小于三分之一或更小。曲柄20的偏心距离R是指传动轴74A的轴向中心与连接柱21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连接柱21的旋转中心连接于曲柄20,曲柄20连接于连接柱21。长度L是指连接于连接柱21的传动杆22的一端中的旋转中心与传动杆22的另一端中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
如图3和图4中所示,传动杆22的第二端利用螺栓30固定地连接于第一扇形齿轮24作为旋转杆。第一扇形齿轮24由支承轴23的一端可旋转地支承,该一端插入穿过固定于支架的圆筒形支承件31。支承轴23还用作传动杆22的第二端的旋转中心。与第一扇形齿轮24接合的第二扇形齿轮25在其近端处在第一旋转轴16上可旋转地集成地固定。
对旋转轴17的驱动力和因此用于第二摆杆12,14的驱动力从传动轴74A通过曲柄20、连接柱21、传动杆22、旋转杆32、连杆33和连接杆34输送。
具体而言,传动杆22的第二端利用螺栓30固定地连接于第一扇形齿轮24和旋转杆32。旋转杆32由螺栓35和轴承36可旋转地连接于连杆33的第一端。连杆33的第二端利用螺栓37通过轴承38可旋转地连接于连接杆34。连接杆34利用螺栓(未示出)紧固于第二旋转轴17,用于与第二旋转轴17一起旋转。
下文将描述上文所述的开口设备10的操作。
参照示出开口设备10的图3和图8,第一摆杆11,13和第二摆杆12,14的用于废边纱等的孔眼11A,12A定位在经线WL(仅在图8中示出)上,其中废边纱50的梭口闭合。闭合梭口的该位置在经纱的梭口闭合时出现。当传动轴74A由电动机M驱动来从图3的位置逆时针旋转90度时,曲柄20也与传动轴74A一起逆时针旋转90度。因此,连接柱21引起传动杆22绕着支承轴23逆时针旋转至图5的位置。
当传动杆22从图3的位置旋转至图5的位置时,第一扇形齿轮24和旋转杆32与传动杆22一起绕着支承轴23也从图3的位置逆时针旋转。当第一扇形齿轮24绕着支承轴23从图3的位置逆时针旋转时,与第一扇形齿轮24接合的第二扇形齿轮25与第一旋转轴16一起绕着第一旋转轴16从图3的位置顺时针旋转。如图5中所示,经由支承部件18固定地支承在第一旋转轴16上的第一摆杆11,13接着与第一旋转轴16一起绕着第一旋转轴16从图3的位置顺时针旋转,并且第一摆杆11,13定位成其末梢端在升高位置处。
当旋转杆32绕着支承轴23从图3的位置逆时针旋转时,经由连杆33连接于旋转杆32的连接杆34与第二旋转轴17一起绕着第一旋转轴16从图3的位置逆时针旋转。经由支承部件19固定地支承在第二旋转轴17上的第二摆杆12,14接着绕着第一旋转轴16从图3中的位置逆时针旋转,并且第二摆杆12,14的端部定位在降低位置处。结果,第一摆杆11,13和第二摆杆12,14定位成在边纱之间形成开放梭口。
当传动轴74A从图5的位置逆时针旋转90度时,曲柄20也与传动轴74A一起逆时针旋转90度。因此,连接柱21引起传动杆22绕着支承轴23顺时针旋转至图6的位置。当传动杆22从图5的位置旋转至图6的位置时,第一扇形齿轮24和旋转杆32与传动杆22一起绕着支承轴23从图5的位置顺时针旋转。当第一扇形齿轮24绕着支承轴23从图5的位置顺时针旋转时,与第一扇形齿轮24接合的第二扇形齿轮25与第一旋转轴16一起绕着第一旋转轴16从图5的位置逆时针旋转。经由支承部件18固定地支承在第一旋转轴16上的第一摆杆11,13接着与第一旋转轴16一起绕着第一旋转轴16从图5的位置逆时针旋转。
当旋转杆32绕着支承轴23从图5中的位置顺时针旋转时,经由连杆33连接于旋转杆32的连接杆34与第二旋转轴17一起绕着第一旋转轴16从图5的位置顺时针旋转。经由支承部件19可旋转地集成地支承在第二旋转轴17上的第二摆杆12,14接着绕着第一旋转轴16从图5的位置顺时针旋转。结果,在图6中所示的开口设备10中,第一摆杆11,13和第二摆杆12,14的用于废边纱等的孔眼11A,12A定位在经线WL上,即,在形成废边纱50的开放梭口的位置上。
随后,当传动轴74A从图6的位置逆时针旋转90度时,曲柄20也与传动轴74A一起逆时针旋转90度。因此,连接柱21引起传动杆22绕着支承轴23顺时针旋转至图7的位置。当传动杆22从图6的位置旋转至图7的位置时,第一扇形齿轮24和旋转杆32与传动杆22一起绕着支承轴23从图6的位置顺时针旋转。当第一扇形齿轮24绕着支承轴23从图6的位置顺时针旋转时,与第一扇形齿轮24接合的第二扇形齿轮25与第一旋转轴16一起绕着第一旋转轴16从图6的位置逆时针旋转。经由支承部件18固定地支承在第一旋转轴16上的第一摆杆11,13接着与第一旋转轴16一起绕着第一旋转轴16从图6的位置逆时针旋转。
当旋转杆32绕着支承轴23从图6的位置顺时针旋转时,经由连杆33连接于旋转杆32的连接杆34与第二旋转轴17一起绕着第一旋转轴16从图6的位置顺时针旋转。经由支承部件19固定地支承在第二旋转轴17上的第二摆杆12,14接着绕着第一旋转轴16从图6的位置顺时针旋转。结果,在图7中所示的开口设备10中,第一摆杆11,13的末梢端置于降低位置处,而第二摆杆12,14的末梢端定位在升高位置处,即,开放状态由废边纱形成的位置。
当传动轴74A从图7的位置逆时针旋转90度时,曲柄20也与传动轴74A一起逆时针旋转90度。因此,连接柱21引起传动杆22绕着支承轴23逆时针旋转至图3的位置。当传动杆22从图7的位置旋转至图3的位置时,第一扇形齿轮24和旋转杆32与传动杆22一起绕着支承轴25从图7的位置逆时针旋转。当第一扇形齿轮24绕着支承轴23从图7的位置逆时针旋转时,与第一扇形齿轮24接合的第二扇形齿轮25与第一旋转轴16一起绕着第一旋转轴16从图7的位置顺时针旋转。经由支承部件18固定地支承在第一旋转轴16上的第一摆杆11,13接着与第一旋转轴16一起绕着第一旋转轴从图7的位置顺时针旋转。
当旋转杆32绕着支承轴23从图7的位置逆时针旋转时,经由连杆33连接于旋转杆32的连接杆34与第二旋转轴17一起绕着第一旋转轴16从图7的位置逆时针旋转。经由支承部件19可旋转地集成地支承在第二旋转轴17上的第二摆杆12,14接着绕着第一旋转轴16从图7的位置逆时针旋转。结果,在开口设备10中,第一摆杆11,13和第二摆杆12,14的用于废边纱等的孔眼11A,12A定位在经线WL上,因此如图3中所示,第一摆杆11,13和第二摆杆12,14回到梭口闭合的位置。因此,如上文所述的梭口开启和闭合操作利用传动轴74A的旋转交替且重复地执行。
在开口设备10中,设定曲柄20的偏心距离R与传动杆22的长度L之间的适当比(杠杆比R/L)使得能够明显减小曲柄20的轴的转矩,即,由于围绕传动杆22的中心轴线作用的惯性力矩而引起的传动轴74A的转矩。具体而言,传动轴74A的转矩对应于或小于曲柄20的偏心距离R与传动杆22的长度L之间的比(杠杆比,R/L)的平方。因此,设定杠杆比小于1减小了传动轴74A的转矩。例如,如果杠杆比(R/L)为0.5,则传动轴74A的转矩为四分之一或小于杠杆比为1时的转矩,并且如果杠杆比为三分之一,则传动轴74A的转矩为九分之一或更小,这显著地减小了用于驱动绞边形成设备70的力。因此,具有降低能力的电动机可用作电动机M,用于驱动绞边形成设备70。尽管由该布置可用的空间限制,但合乎需要的杠杆比范围从三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在杠杆比(R/L)的设定中,为了实现转矩的最大减小,连接柱21的长度应当优选建立成使得连接传动轴74A的中心和螺栓29A的中心的线段X和连接螺栓29A的中心和支承轴23的中心的线段Y大致成直角与彼此相交。
在杠杆比(R/L)设定为六分之一的情况下,在电动机M连接于开口设备10时和在电动机M未连接于开口设备10时,测量电动机M的驱动转矩。在杠杆比为六分之一时计算出的转矩计算为0.1672=0.028或更小,这匹配经验值。
在电动绞边形成设备的惯性力矩为1时围绕传动杆22的轴作用的开口设备10的惯性力矩测得为1.05。因此,杠杆比设定为1将整个驱动转矩增大两倍或更多,这需要提高的马达能力。
当绞边形成设备70根据织机的织造宽度的变化移动时,作为开口设备10的驱动源的传动轴74A也一起移动。因此,不同于常规设备,开口设备10的驱动部分不需要重新定位用于改变织机的织造宽度,并且对于绞边形成设备70和开口设备10中的任一个都不需要调整正时。用于闭合开口设备10中的梭口的正时可通过改变绞边形成设备70的正时并且接着改变曲柄20的径向位置来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有利效果。
(1)实施例的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10在具有行星齿轮类型的绞边形成设备70的织机中使用,绞边形成设备70包括太阳齿轮73和围绕太阳齿轮73回转的行星齿轮77,78。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10包括用于由废边纱50形成开放梭口的一对摆杆(第一摆杆11,13和第二摆杆12,14),并且其构造成使得摆杆接收从传动轴74A输送的驱动力,传动轴74A通过曲柄机构与太阳齿轮73同轴。因此,当绞边形成设备70根据织机的织造宽度的变化移动时,作为开口设备10的驱动源的传动轴74A与绞边形成设备70一起移动。换言之,用于织造宽度的变化的绞边形成设备70的移动为简单的,并且绞边形成设备70可移动,而不改变开口设备10的操作正时。此外,传动轴74A与曲柄20之间的直角关系不受织造宽度的变化影响,不引起对绞边形成设备70的曲柄机构的扭曲破坏。
(2)实施例的曲柄机构包括连接柱21和传动杆22。连接柱21在其第一端处与传动轴74A偏心地可旋转地受支承。传动杆22在其第一端处可旋转地连接于连接柱21的第二端,并且在其第二端处集成地可旋转地连接于旋转杆(第一扇形齿轮24和旋转杆32),该旋转杆将旋转驱动力输送至摆杆。曲柄20的偏心距离与传动杆22的长度之间的比小于1。
根据该构造,由于围绕开口设备10的传动杆22的中心轴线作用的惯性力矩而引起的曲柄轴(传动轴74A)的转矩对应于或小于曲柄20的偏心距离和传动杆22的长度之间的比(杠杆比)的平方。因此,小于1的杠杆比减小曲柄轴(传动轴74A)的转矩。
(3)在实施例中,曲柄20的偏心距离与驱动杆22的长度之间的比为三分之一或更小。接着,曲柄轴的转矩对应于或小于曲柄20的偏心距离与传动杆22的长度之间的比的平方。当杠杆比为三分之一时,曲柄轴的转矩为在杠杆比为1时的转矩的九分之一或更小。因此,三分之一或更小的杠杆比使得能够显著减小驱动绞边形成设备70的力。
(4)在实施例中,驱动第一摆杆11,13的第一旋转轴16和驱动第二摆杆12,14的第二旋转轴17同心地提供。因此,实施例的开口设备10可相比于其中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平行于彼此设置的开口设备制作成更小。
(5)实施例的绞边形成设备70由独立于用于驱动织机的马达提供的电动机M驱动。因此,在实施例的绞边形成设备70中,与改变织机的织造宽度相关联的工作相比于由用于织机的马达通过任何传动设备驱动的设备较不麻烦。
(6)曲柄20在其第一端中具有缺口,并且利用螺栓26通过缺口紧固于传动轴74A。因此,实施例的开口设备100中的梭口闭合正时的调整可通过在改变绞边形成设备70的正时之后改变曲柄20的径向位置来实现。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可以以下文例示的各种方式实践。
代替使用独立于用于驱动织机的马达提供的电动机M,绞边形成设备70可由用于织机的马达通过任何适合的传动设备驱动。
尽管用于驱动第一摆杆11,13的第一旋转轴16和用于驱动第二摆杆12,14的第二旋转轴17在实施例中与彼此同心地提供,但第一旋转轴16和第二旋转轴17可平行于彼此提供。
在实施例中构造成使得旋转支承件74的旋转由驱动齿轮90驱动来旋转,驱动齿轮90固定地安装在电动机M的输出轴89上,并且与固定在用于旋转支承件74的传动轴74A上的从动齿轮91接合。然而,为了由电动机M驱动旋转支承件74,齿轮与电动机M的驱动齿轮90接合。在该情况下,中心轴线应当提供成以便从旋转支承件74的中心穿过支架71以突出至与绞边形成设备70相对的一侧用于连接于曲柄20。
第一摆杆11,13和第二摆杆12,14不一定需要具有相同长度。例如,构造可使得第一摆杆11和第二摆杆14具有相同长度,并且第一摆杆13和第二摆杆12具有相同长度,并且第一摆杆11比第一摆杆13更长。可构造成使得第一摆杆11的末梢端远离第一摆杆13弯曲,并且第二摆杆12的末梢端远离第二摆杆14弯曲。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曲柄20的偏心距离R与驱动杆22的长度L的比,或杠杆比R/L为小于1或三分之一或更小。然而,在具有提高的能力的马达的情况下,杠杆比R/L可为1或更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绞边形成设备70和开口设备10安装于支架71。然而,开口设备10可安装于不同支架。
绞边形成设备70和开口设备10可直接地安装于轨道,而不使用支架71。
支承台部件可作为备选用作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轨道,以便支承绞边形成设备70和开口设备10。

Claims (4)

1. 一种用于织机中的废边的开口设备(10),所述织机具有行星齿轮类型的绞边形成设备(70),其包括太阳齿轮(73)和围绕所述太阳齿轮(73)回转的一对行星齿轮(77,78),所述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10)包括用于形成边纱的开放梭口的一对摆杆(11, 12, 13, 14),其特征在于,
用于所述摆杆(11, 12, 13, 14)的驱动力由曲柄机构通过支承所述行星齿轮(77,78)的旋转支承件(74)的中心轴线输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柄机构包括:
曲柄(20),其第一端固定地连接于所述中心轴线用于与其一起旋转;
用于将旋转力输送至所述摆杆(11, 12, 13, 14)的传动杆(22);以及
连接在所述曲柄(20)的第二端与所述传动杆(22)之间的连接柱(21),并且
所述曲柄(20)的偏心距离与所述传动杆(22)的长度之间的比小于1。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20)的偏心距离与所述传动杆(22)的长度之间的所述比为三分之一或更小。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绞边形成设备(70)安装于支架(71),所述支架(71)能够沿在所述织机的相对侧框架之间延伸的轨道(205)调整,并且
所述用于废边的开口设备(10)也安装于所述支架(71)。
CN201410423339.2A 2013-08-27 2014-08-26 用于织机中的废边的开口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200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5701A JP5884792B2 (ja) 2013-08-27 2013-08-27 織機における捨耳用開口装置
JP2013-175701 2013-08-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0047A true CN104420047A (zh) 2015-03-18
CN104420047B CN104420047B (zh) 2016-08-24

Family

ID=52581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2333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20047B (zh) 2013-08-27 2014-08-26 用于织机中的废边的开口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59698B2 (zh)
JP (1) JP5884792B2 (zh)
CN (1) CN10442004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0620A (zh) * 2015-08-26 2018-07-31 必佳乐公司 具有传感器装置的用于驱动纺织机综框的驱动机构
CN108930083A (zh) * 2018-09-18 2018-12-04 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喷水织机的废边纱开口机构的动力传动装置
CN109402829A (zh) * 2018-11-12 2019-03-01 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电子绞边机构
CN109723763A (zh) * 2019-03-05 2019-05-07 杨新华 一种可变曲柄行程开口装置
CN110424083A (zh) * 2019-09-10 2019-11-08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提花机的绞边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08938B2 (ja) 2015-03-06 2018-10-1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の故障診断装置及び故障診断方法
WO2017134642A1 (en) * 2016-02-05 2017-08-10 Kurkute Sanjay Positive shedding device with " shaft-in-shaft" and discs arrangement
CN209555469U (zh) * 2017-04-28 2019-10-29 爱世伴公司 织机以及织机的综片系统和致动器系统
GB2571563B (en) * 2018-03-01 2023-01-04 Dewhurst James Ltd Woven textile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2022173636A (ja) * 2021-05-10 2022-11-22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の耳糸開口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10467A (en) * 1961-09-26 1965-11-17 Rueti Ag Maschf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looms
GB1065900A (en) * 1964-12-21 1967-04-19 Carl Freeman Libby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a loom for weaving
JPS5291956A (en) * 1976-01-27 1977-08-02 Enshu Seisaku Kk Planet wheel type twisting device for making selvage
US4103714A (en) * 1976-03-29 1978-08-01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flues from selvage yarn feeding device of weaving loom
JPS60189579U (ja) * 1984-05-23 1985-12-1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流体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捨耳用経糸開口装置
JPS63106782U (zh) * 1986-12-25 1988-07-09
JPH01174633A (ja) * 1987-12-26 1989-07-11 Nissan Motor Co Ltd 無杼織機の耳組装置
WO2004083506A2 (en) * 2003-03-18 2004-09-30 Picanol N.V., Naamloze Vennootschap Device for forming a selvedge on a fabric
CN101724954A (zh) * 2008-10-27 2010-06-09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织机的捕纬边的经线开口装置
JP2010156061A (ja) * 2008-12-26 2010-07-15 Tsudakoma Corp 流体噴射式織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81568A (en) * 1961-02-24 1965-05-04 Dewas Raymond Device for the formation of selvedges on looms
CH621158A5 (zh) * 1977-05-13 1981-01-15 Rueti Ag Maschf
US5392819A (en) * 1993-12-10 1995-02-28 Hunshin Enterprise Co., Ltd. Planetary gear type selvage forming and cord catching device for loom
JP2002302849A (ja) * 2001-04-05 2002-10-18 Tsudakoma Corp 織機の駆動方法及び装置
JP4718248B2 (ja) * 2005-06-06 2011-07-06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耳織成装置
JP2007107128A (ja) * 2005-10-13 2007-04-26 Toyota Industries Corp 織機における耳糸開口装置
US8137230B2 (en) * 2006-10-31 2012-03-20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Reduction gear
JP2010032035A (ja) * 2008-06-25 2010-02-12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変速電磁クラッチ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10467A (en) * 1961-09-26 1965-11-17 Rueti Ag Maschf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looms
GB1065900A (en) * 1964-12-21 1967-04-19 Carl Freeman Libby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a loom for weaving
JPS5291956A (en) * 1976-01-27 1977-08-02 Enshu Seisaku Kk Planet wheel type twisting device for making selvage
US4103714A (en) * 1976-03-29 1978-08-01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flues from selvage yarn feeding device of weaving loom
JPS60189579U (ja) * 1984-05-23 1985-12-1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流体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捨耳用経糸開口装置
JPS63106782U (zh) * 1986-12-25 1988-07-09
JPH01174633A (ja) * 1987-12-26 1989-07-11 Nissan Motor Co Ltd 無杼織機の耳組装置
WO2004083506A2 (en) * 2003-03-18 2004-09-30 Picanol N.V., Naamloze Vennootschap Device for forming a selvedge on a fabric
CN101724954A (zh) * 2008-10-27 2010-06-09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织机的捕纬边的经线开口装置
JP2010156061A (ja) * 2008-12-26 2010-07-15 Tsudakoma Corp 流体噴射式織機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0620A (zh) * 2015-08-26 2018-07-31 必佳乐公司 具有传感器装置的用于驱动纺织机综框的驱动机构
US10494745B2 (en) 2015-08-26 2019-12-03 Picanol Drive mechanism with a sensor device for driving a heald frame of a weaving machine
CN108930083A (zh) * 2018-09-18 2018-12-04 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喷水织机的废边纱开口机构的动力传动装置
CN109402829A (zh) * 2018-11-12 2019-03-01 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电子绞边机构
CN109723763A (zh) * 2019-03-05 2019-05-07 杨新华 一种可变曲柄行程开口装置
CN109723763B (zh) * 2019-03-05 2021-11-23 杨新华 一种可变曲柄行程开口装置
CN110424083A (zh) * 2019-09-10 2019-11-08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提花机的绞边装置
CN110424083B (zh) * 2019-09-10 2024-01-26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提花机的绞边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84792B2 (ja) 2016-03-15
JP2015045096A (ja) 2015-03-12
US9359698B2 (en) 2016-06-07
CN104420047B (zh) 2016-08-24
US20150059914A1 (en) 2015-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0047B (zh) 用于织机中的废边的开口设备
CN101736497A (zh) 利用积极松经机构的织机的送经装置
CN101724954B (zh) 织机的捕纬边的经线开口装置
CN102021718B (zh) 一种用于重磅织带机的锁边装置
US4353396A (en) Device for forming a selvedge in a loom
CN101768821B (zh) 流体喷射式织机
CN103243461B (zh) 一种织布机织边装置
CN2863828Y (zh) 织机织物起毛装置
CN203403209U (zh) 一种织布机织边装置
CN215478640U (zh) 一种圆织机断电停机防倒退虚卷装置
CN205974910U (zh) 一种剑杆毛巾织机的筘动起毛机构
CN205974945U (zh) 针织机经纱绑纱结构
CN105040245A (zh) 织机中松经辊的退避装置
CN201003112Y (zh) 浆纱机伸缩筘微动装置
CN103382614B (zh) 一种伺服电机驱动的折入边钩针转动机构
CS196342B2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fabric selvedge
US2640504A (en) Chain drive for loom shedding mechanism
CN202247236U (zh) 一种多梳拉舍尔经编机的送经机构
CN201125302Y (zh) 玻纤织机绞织踏盘开口机构
CN202369763U (zh) 一种多梳拉舍尔经编机的边纱小盘头电子送经机构
CN210856533U (zh) 一种经编机横移装置
CN209322175U (zh) 一种提花面料用纱线筒绕线装置
CN214938188U (zh) 一种纺织线定位装置
CN110318157B (zh) 无结网编织生产线
CN201835049U (zh) 织机开口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