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6156A - 记录装置及搬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及搬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6156A
CN101096156A CNA2007101121304A CN200710112130A CN101096156A CN 101096156 A CN101096156 A CN 101096156A CN A2007101121304 A CNA2007101121304 A CN A2007101121304A CN 200710112130 A CN200710112130 A CN 200710112130A CN 101096156 A CN101096156 A CN 1010961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ance
correction value
carrier amount
computed carrier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121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6156B (zh
Inventor
吉田昌彦
中野龙也
布川博一
石本文治
宫本彻
掛桥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96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61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961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61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记录装置,具备:头;根据成为目标的目标搬送量,相对所述头沿搬送方向搬送所述介质的搬送机构;对与所述头和所述介质的相对位置相关联的多个修正值进行存储的存储器;和根据与目标搬送量的大小对应的数量的修正值,并且这些修正值包括与以所述目标搬送量进行搬送时的所述相对位置对应的修正值,由此来修正目标搬送量,并根据修正后的目标搬送量控制所述搬送机构的控制器。由此,能够在制约少的状态下修正搬送量。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及搬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装置及搬送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沿搬送方向搬送介质(例如纸或布等),并利用头(head)对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公知有一种喷墨打印机。在这种记录装置中,如果在搬送介质时产生了搬送误差,则头无法对介质上正确的位置进行记录。尤其在喷墨打印机中,如果墨滴没有弹落到介质上的正确位置,则会在所印刷的图像上产生白条纹与黑条纹,存在着画质劣化的可能。
鉴于此,提出了一种对介质的搬送量进行修正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通过印刷测试图案,并读取该测试图案,根据读取结果算出修正值,在记录图像之际根据修正值对搬送量进行修正的方案。
专利文献1:特开平5-96796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是以一定的搬送量进行记录为前提的。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各修正值分别与特定的搬送动作对应,在进行某一搬送动作时,直接利用与该搬送动作对应的修正值。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无法变更搬送量,且制约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以制约少的状态修正搬送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的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具备:头;根据成为目标的目标搬送量,相对所述头沿搬送方向搬送介质的搬送机构;对与所述头和所述介质的相对位置相关联的多个修正值进行存储的存储器;和控制器,根据与目标搬送量的大小对应的数量的修正值,并且这些修正值包括与以所述目标搬送量进行搬送时的所述相对位置对应的修正值,由此来修正目标搬送量,并根据修正后的目标搬送量控制所述搬送机构。
对于本发明其他的特征,通过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可以明了。
根据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至少可以明白以下事项。
一种记录装置,具备:头;根据成为目标的目标搬送量,相对所述头沿搬送方向搬送介质的搬送机构;对与所述头和所述介质的相对位置相关联的多个修正值进行存储的存储器;和控制器,根据与目标搬送量的大小对应的数量的修正值,并且这些修正值包括与以所述目标搬送量进行搬送时的所述相对位置对应的修正值,由此来修正目标搬送量,并根据修正后的目标搬送量控制所述搬送机构。
根据这样的记录装置,可以根据搬送量可靠地修正与头和介质的相对位置对应变化的搬送误差。
而且,各个所述修正值与应该应用该修正值的所述相对位置的范围相关联,当在以所述目标搬送量进行搬送时超过与搬送前的所述相对位置对应的所述修正值的所述范围时,所述控制器根据与搬送前的所述相对位置对应的所述修正值、和与搬送后的所述相对位置对应的所述修正值,修正所述目标搬送量。另外,各个所述修正值与应该应用该修正值的所述相对位置的范围相关联,所述控制器根据以所述目标搬送量进行搬送时的所述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范围、和应该应用所述修正值的所述相对位置的所述范围的比率,对所述修正值进行加权,来修正所述目标搬送量。根据这样的记录装置,可以根据搬送量可靠地修正与头和介质的相对位置对应变化的搬送误差。
并且,所述搬送机构具有搬送辊,通过使所述搬送辊旋转而沿着搬送方向搬送所述介质,各个所述修正值根据使所述搬送辊旋转一周搬送所述介质时的搬送误差而决定,应该应用所述修正值的所述相对位置的范围,相当于以不足一周旋转的旋转量使所述搬送辊旋转来搬送所述介质时的搬送量。由此,可以细致地修正根据相对位置而变化的搬送误差。
另外,所述搬送机构具有搬送辊,通过使所述搬送辊旋转而沿着搬送方向搬送所述介质,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所述修正值之前,所述控制器在介质上印刷第一图案,在从所述第一图案印刷时的搬送辊的旋转位置以不足一周旋转的旋转量使所述搬送辊旋转,对所述介质进行了搬送之后印刷第二图案,在从所述第一图案印刷时的搬送辊的旋转位置以一周旋转的旋转量使所述搬送辊旋转而搬送了所述介质之后,印刷所述第三图案,在从所述第二图案印刷时的搬送辊的旋转位置以一周旋转的旋转量使所述搬送辊旋转而搬送了所述介质之后,印刷所述第四图案,所述存储器对根据所述第一图案及所述第三图案而决定的第一修正值、和根据所述第二图案及所述第四图案而决定的第二修正值进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了所述修正值之后,当介质相对所述搬送辊的相对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图案印刷时的所述相对位置与所述第三图案印刷时的所述相对位置之间的规定范围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修正值修正所述目标搬送量,并搬送介质,在从介质相对所述搬送辊的相对位置位于所述规定范围时开始以不足一周旋转的旋转量使所述搬送辊旋转的状态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修正值修正所述目标搬送量,搬送介质。由此,可取得更多的修正值,从而能够细致地修正搬送误差。
此外,优选所述第一图案~所述第四图案利用沿移动方向移动的多个喷嘴中的相同喷嘴进行印刷。由此,能够可靠地修正DC成分的搬送误差。
一种搬送方法,根据修正值修正成为目标的目标搬送量来搬送介质,具有:与所述头和所述介质的相对位置相关联地将多个修正值预先存储于存储器的步骤;根据目标搬送量的大小所对应的数量的修正值,并且这些修正值包括与以所述目标搬送量进行搬送时的所述相对位置对应的修正值,由此来修正目标搬送量的步骤;和根据修正后的目标搬送量搬送所述介质的步骤。
根据这种搬送方法,可根据搬送量准确地修正与头和介质的相对位置对应变化的搬送误差。
一种搬送方法,根据修正值修正成为目标的目标搬送量来搬送介质,具有:与所述头和所述介质的相对位置相关联地算出多个修正值的步骤;针对预先设定的多个目标搬送量的各个目标搬送量,根据该目标搬送量的大小所对应的数量的修正值,并且这些修正值包括与以所述目标搬送量进行搬送时的所述相对位置对应的修正值,由此来算出修正值,使修正值相对各个目标搬送量对应地存储于存储器的步骤;在以目标搬送量进行搬送时,根据与该目标搬送量对应的修正值修正目标搬送量的步骤;和根据修正后的目标搬送量搬送所述介质的步骤。
根据这种搬送方法,可根据搬送量准确地修正与头和介质的相对位置对应变化的搬送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印机1的整体构成的框图。
图2A是打印机1的整体构成的概略图。另外,图2B是打印机1的整体构成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喷嘴的排列的说明图。
图4是搬送单元20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5是AC成分的搬送误差的说明用曲线。
图6是搬送纸时所产生的搬送误差的曲线(概念图)。
图7是对用于修正搬送量的修正值进行决定为止的流程图。
图8A~图8C是到决定修正值为止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9是测定用图案的印刷样子的说明图。
图10A是扫描仪150的纵剖面图。图10B是除去了上盖151的状态的扫描仪150的俯视图。
图11是扫描仪的读取位置的误差的图表。
图12A是基准板SS的说明图。图12B是在原稿台玻璃152设置了测试板TS和基准板SS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13是S103中的修正值算出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图像的分割(S131)的说明图。
图15A是对测定用图案的图像倾斜进行检测的样子的说明图。图15B是被取出的像素的灰度值的图表。
图16是测定用图案印刷时的倾斜检测样子的说明图。
图17是空白量X的说明图。
图18A是在计算线的位置时所使用的图像的范围的说明图。图18B是算出线的位置的说明图。
图19是被算出的线的位置的说明图。
图20是算出测定用图案的第i条线的绝对位置的说明图。
图21是修正值C(i)所对应的范围的说明图。
图22是测定用图案的线和修正值Ca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23是在存储器63中存储的表(table)的说明图。
图24A是第一实例下的修正值的说明图。图24B是第二实例下的修正值的说明图。图24C是第三实例下的修正值的说明图。图24D是第四实例下的修正值的说明图。
图25A是其他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剖面图。图25B是用于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搬送处理和点(dot)形成处理的立体图。
图26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头下面的喷嘴配置的说明图。
图中:1-打印机,110-计算机,20-搬送单元,21-给纸辊,22-搬送马达,23-搬送辊,24-压印部件(platen),25-排纸辊,26-从动辊,27-从动辊,30-载物单元,31-载物台(carriage),32-载物马达,40-头单元,41-头,50-检测器组,51-线性编码器,52-旋转式编码器,521-标尺,522-检测部,53-纸检测传感器,54-光学传感器,60-控制器,61-接口部,62-CPU,63-存储器,64-单元控制电路,150-扫描仪,151-上盖,152-原稿台玻璃,153-读取载物台,154-导向部,155-移动机构,157-曝光灯,158-线传感器,159-光学系统,TS-测试板,SS-标准板。
具体实施方式
===打印机的构成===
<喷墨打印机的构成>
图1是打印机1的整体构成的框图。另外,图2A是打印机1的整体构成的概略图。图2B是打印机1的整体构成的剖面图。下面,针对打印机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
打印机1具有:搬送单元20、载物单元30、头单元40、检测器组50以及控制器60。从作为外部装置的计算机110接收了印刷数据的打印机1,通过控制器60控制各单元(搬送单元20、载物单元30、头单元40)。控制器60根据从计算机110接收的印刷数据控制各单元,在纸上印刷图像。打印机1内的状况由检测器组50监视,检测器组50将检测结果输出给控制器60。控制器60根据从检测器组50输出的检测结果对各单元进行控制。
搬送单元20是用于沿规定方向(以下称作搬送方向)搬送介质(例如纸S等)的设备。该搬送单元20具有:给纸辊21、搬送马达22(也称作PF马达)、搬送辊23、压印部件24和排纸辊25。给纸辊21是用于将插入于纸插入口的纸向打印机内进行给纸的辊子。搬送辊23是将被给纸辊21供给的纸S搬送到能够印刷的区域的辊子,其被搬送马达22驱动。压印部件24支承印刷中的纸S。排纸辊25是将纸S排出到打印机外部的辊子,相对可印刷区域设置在搬送方向下游侧。该排纸辊25与搬送辊23同步旋转。
另外,在搬送辊23搬送纸S时,纸S被夹持在搬送辊23与从动辊26之间。由此,使得纸S的姿势稳定。另一方面,在排纸辊25搬送纸S时,纸S被夹持在排纸辊25与从动辊27之间。由于排纸辊25被设置在比印刷区域靠向搬送方向下游侧,所以,从动辊27构成为与纸S的接触面小(参照图4)。因此,在纸S的下端通过搬送辊23,纸S仅被排纸辊25搬送时,纸S的姿势容易变得不稳定,搬送特性也易于变化。
载物单元30是用于使头向规定方向(下面称作移动方向)移动(也称作“扫描”)的设备。载物单元30具有载物台31、和载物马达32(也称作CR马达)。载物台31能够沿移动方向往复移动,其被载物马达32驱动。而且,载物台31对收容墨水的墨水容器可拆装地进行保持。
头单元40是用于向纸喷出墨水的设备。头单元40具备具有多个喷嘴的头41。由于该头41被设置于载物台31,所以,如果载物台向移动方向移动,则头41也向移动方向移动。而且,通过在头41向移动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断续地喷出墨水,可在纸上形成沿着移动方向的点线(扫描线:rasterline)。
检测器组50中包括:线性编码器51、旋转式编码器52、纸检测传感器53、及光学传感器54等。线性编码器51检测载物台31的移动方向的位置。旋转式编码器52检测出搬送辊23的旋转量。纸检测传感器53检测出给纸过程中纸的前端位置。光学传感器54利用安装于载物台31的发光部和受光部,检测纸的有无。而且,光学传感器54可以一边基于载物台31而移动,一边检测纸的端部位置,检测出纸的宽度。另外,光学传感器54还能够根据状况,检测出纸的前端(搬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也称作上端)、后端(搬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也称作下端)。
控制器60是用于进行打印机控制的控制单元(控制部)。控制器60具有:接口部61、CPU62、存储器63、单元控制电路64。接口部61在作为外部装置的计算机110与打印机1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CPU62是用于进行打印机整体的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63是用于确保对存储CPU62的程序的区域和作业区域等的器件,具有RAM、EEPROM等存储元件。CPU62根据在存储器63中存储的程序,经由单元控制电路64控制各单元。
<喷嘴>
图3是表示头41下面的喷嘴排列的说明图。在头41的下面形成有黑色墨水喷嘴组K、蓝绿色墨水喷嘴组C、品红色墨水喷嘴组M和黄色墨水喷嘴组Y。各喷嘴组具备90个作为用于喷出各色墨水的喷出口的喷嘴。
各喷嘴组的多个喷嘴分别沿着搬送方向以一定的间隔(喷嘴间距:k·D)排列。这里,D是搬送方向上的最小点间距(即,形成于纸S的点在最高分辨率下的间隔)。另外,k是1以上的整数。例如,当喷嘴间距为90dpi(1/90英寸),搬送方向的点间距为720dpi(1/720英寸)时,k=8。
对于各喷嘴组的喷嘴而言,越靠近下游侧的喷嘴被赋予越小的数字编码(#1~#90)。即,与喷嘴#90相比,喷嘴1#位于搬送方向的下游侧。另外,对于纸搬送方向的位置而言,所述光学传感器54的位置与位于最上游侧的喷嘴#90大致相同。
各喷嘴中分别设置有墨水容器(未图示)、和压电元件。通过基于压电元件的驱动使得墨水容器伸缩、膨胀,可以从喷嘴喷出墨滴。
===搬送误差===
<纸的搬送>
图4是搬送单元20的构成的说明图。
搬送单元20根据来自控制器60的搬送指令,以规定的驱动量驱动搬送马达22。搬送马达22根据指令的驱动量产生旋转方向的驱动力。搬送马达22利用该驱动力使搬送辊23旋转。即,如果搬送马达22产生了规定的驱动量,则搬送马达23以规定的旋转量进行旋转。如果搬送辊23以规定的旋转量旋转,则纸会以规定的搬送量被搬送。
纸的搬送量根据搬送辊23的旋转量而确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搬送辊23旋转一周,则纸被搬送一英寸(即,搬送辊23的周长为一英寸)。因此,如果搬送辊23旋转1/4周,则纸被搬送1/4英寸。
从而,如果能够检测出搬送辊23的旋转量,则可以检测出纸的搬送量。鉴于此,为了检测搬送辊23的旋转量,设置有旋转式编码器52。
旋转式编码器52具有标尺521和检测部522。标尺521具有按规定间隔设置的多个微缝(slit)。该标尺521被设置于搬送辊23。即,如果搬送辊23旋转,则标尺521一同旋转。而且,若搬送辊23旋转,则标尺521的各微缝顺次通过检测部522。检测部522与标尺521对置设置,被固定在打印机主体侧。每当设置于标尺521的微缝通过检测部522时,旋转式编码器52都输出脉冲信号。由于设置于标尺521的微缝根据搬送辊23的旋转量顺次通过检测部522,所以,根据旋转式编码器52的输出,可以检测出搬送辊23的旋转量。
而且,例如在以一英寸的搬送量对纸进行搬送时,控制器60对搬送马达22进行驱动,直到旋转式编码器检测到搬送辊23旋转了一周。这样,控制器60一直驱动搬送马达22,以目标搬送量对纸进行搬送,直到旋转式编码器52检测出达到与作为目标的搬送量(目标搬送量)对应的旋转量为止。
<搬送误差>
可是,旋转式编码器52是直接检测出搬送辊23的旋转量的,严格而言,未检测出纸S的搬送量。因此,在搬送辊23的旋转量与纸S的搬送量不一致的情况下,旋转式编码器52无法正确检测出纸S的搬送量,将会产生搬送误差(检测误差)。搬送误差有DC成分的搬送误差及AC成分的搬送误差两种。
DC成分的搬送误差是指,搬送辊旋转了一周时所产生的规定量的搬送误差。可以认为该DC成分的搬送误差的原因是:因制造误差等导致搬送辊23的周长在每个打印机中不同。即,DC成分的搬送误差是因设计上的搬送辊23的周长与实际的搬送辊23的周长不同而产生的搬送误差。该DC成分的搬送误差与搬送辊23旋转时的开始位置无关,为恒定。但是,实际上DC成分的搬送误差因纸的摩擦等影响,根据纸的总搬送量而成为不同的值(后述)。换言之,实际的DC成分搬送误差根据纸S与搬送辊23(或者纸S与头41)的相对位置关系而成为不同的值。
AC成分的搬送误差是指与搬送时所使用的搬送辊的周面位置对应的搬送误差。AC成分的搬送误差根据搬送时所采用的搬送辊的周面位置而成为不同的量。即,AC成分的搬送误差根据搬送开始时搬送辊的旋转位置和搬送量,成为不同的量。
图5是AC成分的搬送误差的说明用曲线。横轴表示搬送辊23从基准的旋转位置开始的旋转量。纵轴表示搬送误差。如果对该曲线进行微分,则可以导出搬送辊在其旋转位置进行搬送时所产生的搬送误差。这里,设基准位置的累积搬送误差为零,DC成分的搬送误差也为零。
当搬送辊23从基准位置开始旋转1/4周时,会产生δ_90的搬送误差,纸被搬送1/4英寸+δ_90。但是,当搬送辊23进一步旋转1/4周时,会产生-δ_90的搬送误差,纸被搬送1/4英寸-δ_90。
作为AC成分的搬送误差产生的原因,例如可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第一可考虑因搬送辊的形状带来的影响。例如,在搬送辊为椭圆形状或鸡蛋型的情况下,对应搬送辊的周面的位置,到旋转中心为止的距离不同。而且,在基于距离旋转中心的距离长的部分搬送介质时,搬送量相对搬送辊的旋转量多。另一方面,当在距离旋转中心的距离短的部分搬送介质时,搬送量相对搬送辊的旋转量少。
第二,可以考虑搬送辊的旋转轴的偏心。该情况下,到旋转中心的长度也对应于搬送辊的周面的位置而不同。因此,即使搬送辊的旋转量相同,搬送量也根据搬送辊周面的位置而不同。
第三,可以认为搬送辊的旋转轴与旋转式编码器52的标尺521的中心不一致。该情况下,标尺521偏心旋转。结果,对应于检测部522检测的标尺521的位置,搬送辊23的旋转量相对所检测到的脉冲信号不同。例如,在检测出的标尺521的位置距离搬送辊23的旋转轴远时,由于搬送辊23的旋转量相对检测到的脉冲信号小,因此搬送量减少。另一方面,在检测到的标尺521的位置距离搬送辊23的旋转轴近时,由于搬送辊23的旋转量相对检测到的脉冲信号多,所以搬送量增多。
因为上述的原因,AC成分的搬送误差如图5所示,大致成为正弦曲线。
<本实施方式中进行补正的搬送误差>
图6是搬送101.6mm×152.4mm(4英寸×6英寸)大小的纸时所产生的搬送误差的曲线(概念图)。曲线的横轴表示纸的总搬送量。曲线的纵轴表示搬送误差。图中的虚线是DC成分搬送误差的曲线。如果从图中实线的值(总的搬送误差)减去图中虚线的值(DC成分的搬送误差),则可求出AC成分的搬送误差。AC成分的搬送误差与纸的总搬送量无关,大致成为正弦曲线。另一方面,由虚线表示的DC成分的搬送误差因纸的摩擦等影响,对应于纸的总搬送量成为不同的值。
如已说明那样,AC成分的搬送误差根据搬送辊23周面的位置而不同。因此,即使在搬送相同纸的情况下,如果搬送开始时搬送辊23的旋转位置不同,则AC的搬送误差不同,所以,总的搬送误差(由曲线的实线表示的搬送误差)不同。与之相对,由于DC成分的搬送误差不同于AC成分的搬送误差,与搬送辊周面的位置无关,所以,即使搬送开始时搬送辊23的旋转位置不同,搬送辊23旋转一周时所产生的搬送误差(DC成分的搬送误差)也相同。
另外,当要对AC成分的搬送误差进行修正时,需要控制器60检测出搬送辊23的旋转位置。但是,为了检测出搬送辊23的旋转位置,需要在旋转式编码器52中进一步准备原点传感器,从而导致成本增高。
鉴于此,在以下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搬送量修正中,对DC成分的搬送误差进行修正。
另一方面,DC成分的搬送误差根据纸的总搬送量(换言之为纸S与搬送辊23的相对位置关系)而成为不同的值(参照图6的虚线)。因此,如果可以对应搬送方向的位置准备更多的修正值,则能够更细致地修正搬送误差。鉴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按1/4英寸的范围而不是与搬送辊23的一周旋转量相当的一英寸范围,准备用于修正DC成分的搬送误差的修正值。
===概略说明===
图7是对用于修正搬送量的修正值进行决定的流程图。图8A~图8C是到决定修正值为止的样子的说明图。这些处理在打印机制造工厂的检查工序中进行。在这些处理之前,检查者将组装完毕后的打印机1与工厂内的计算机110连接。工厂内的计算机110还连接着扫描仪150,预先安装了打印机驱动、扫描仪驱动及修正值取得程序。
首先,打印机驱动器向打印机1发送印刷数据,打印机1将测定用图案印刷到测试板TS(S101、图8A)。接着,检查者将测试板TS设置于扫描仪150,扫描驱动器使扫描仪150读取测定用图案,取得图像数据(S102、图8B)。另外,基准板与测试板TS一同被设置于扫描仪150,描画于基准板的基准图案也被一同读取。
然后,修正值取得程序对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解析,计算出修正值(S103)。接着,修正值取得程序向打印机1发送修正数据,使修正值存储于打印机1的存储器63(图8C)。在打印机中存储的修正值反映了每个打印机的搬送特性。
存储了修正值的打印机被包装发送给用户。当用户通过打印机印刷图像时,打印机根据修正值搬送纸,将图像印刷到纸上。
===测定图案的印刷(S101)===
首先,针对测定用图案的印刷进行说明。与通常的印刷同样,打印机1通过交替重复从移动中的喷嘴喷出墨水来形成点的点形成处理、和沿搬送方向搬送纸的搬送动作,将测定用图案印刷到纸上。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点形成处理称作“进程”(pass),将第n次点形成处理称为“进程n”。
图9是测定用图案的印刷状态的说明图。被印刷测定用图案的测试板TS的大小为101.6mm×152.4mm(4英寸×6英寸)。
在图中的右侧,显示有被印刷于测试板TS的测定用图案。图中左侧的长方形表示了各进程的头41的位置(与测试板TS对应的相对位置)。为了说明的方便,按照头41相对测试板TS移动的方式进行了描绘,但该图表示头与测试板TS的相对位置关系,实际上测试板TS沿搬送方向被间歇性搬送。
如果连续搬送测试板TS,则测试板TS的下端通过搬送辊23。在测试板TS的下端通过搬送辊23时,与最上游喷嘴#90对置的测试板TS的位置在图中由虚线表示为“NIP线”。即,图中在喷头41位于比NIP线靠上的进程中,以搬送辊23与从动辊26之间夹持测试板TS的状态(也称作“NIP状态”)进行印刷。另外,图中在头41位于比NIP线靠下的进程中,以搬送辊23与从动辊26之间没有测试板TS的状态(仅由排纸辊23和从动辊27搬送测试板TS的状态,也称作“非NIP状态”)进行印刷。
测定用图案由识别码和多条线构成。
识别码是用于分别识别每个打印机1的个体识别用的符号。在S102中读取测定用囱案时该识别码被一起读取,通过基于OCR的文字识别,在计算机110识别。
各条线都沿着移动方向形成。在比NIP线靠上的上端侧形成有多条线。对于比NIP线靠向上端侧的线而言,将从上端侧开始顺次第i条线称作“Li”。而且,在比NIP靠下的下端侧形成有两条线。比NIP线靠向下端侧的两条线中,上端侧的线被称作Lb1,下端侧的线(最下侧的线)被称作Lb2。特定的线形成得比其他线长。例如,与其他线相比,线L1、线L13及线Lb2形成得长。这些线按照如下方式形成。
首先,当测试板TS被搬送到规定的印刷开始位置之后,在进程1中仅从喷嘴#90喷出墨滴,形成线L1。在进程1之后,控制器60使搬送辊23旋转1/4周,将测试板TS搬送大约1/4英寸。搬送之后在进程2中,仅从喷嘴#90喷出墨滴形成线L2。以下反复进行同样的动作,以大约1/4英寸的间隔形成线L1~线L20。这样,位于比NIP线靠向上端侧的线L1~线L20,由喷嘴#1~喷嘴#90中的最上游喷嘴#90形成。由此,在NIP状态下可以在测试板TS上形成尽可能多的线。另外,虽然线L1~线L20仅由喷嘴#90形成,但是当在印刷识别码的进程中印刷识别码时,也可以采用喷嘴#90以外的喷嘴。
当测试板TS的下端通过了搬送辊23之后,在进程n中仅从喷嘴#90喷出墨滴,形成线Lb1。在进程n之后,控制器60使搬送辊23旋转一周,将测试板TS搬送大约1英寸。搬送之后在进程n+1中仅从喷嘴#3喷出墨滴,形成线Lb2。假设若使用喷嘴#1,则线Lb1与线Lb2的间隔变得非常窄(大约1/90英寸),后来对线Lb1与线Lb2的间隔进行测定之际难以进行测定。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比喷嘴#1位于搬送方向上游侧的喷嘴#3来形成线Lb2,可扩大线Lb1与线Lb2的间隔,容易进行测定。
然而,在理想的状态下进行了测试板TS的搬送时,线L1~线L20的线之间的间隔应该正好成为1/4英寸。但是,当存在搬送误差时,线的间隔不会成为1/4英寸。假设测试板TS被搬送了比理想的搬送量多的量,则线的间隔变宽。相反,若测试板TS被搬送比理想的搬送量少的量,则线的间隔变窄。即,某两条线的间隔反映了在形成一个的线的进程与形成另一个的线的进程之间进行的搬送处理中的搬送误差。因此,如果对两条线的间隔进行测定,则能够测定在形成一个的线的进程与形成另一个的线的进程之间进行的搬送处理中的搬送误差。
同样,线Lb1与线Lb2的间隔在理想的状况下进行了测试板TS的搬送时(正确而言是喷嘴#90与喷嘴#3的墨水喷出相同的情况下)应该正好成为3/90英寸。但是,若存在搬送误差,则线的间隔不会成为3/90英寸。因此,可以认为线Lb1与线Lb2的间隔反映了非NIP状态的搬送处理中的搬送误差。因此,如果测定线Lb1与线Lb2的间隔,则能够测定非NIP状态下的搬送处理中的搬送误差。
===图案的读取(S102)===
<扫描仪的构成>
首先,针对测定图案的读取所采用的扫描仪150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10A是扫描仪150的纵剖面图。图10B是摘除了上盖151的状态的扫描仪150的俯视图。
扫描仪150具备:上盖151;搁置原稿5的原稿台玻璃152;经由该原稿台玻璃152与原稿5对置,并沿副扫描方向移动的读取载物台153;沿副扫描方向对读取载物台153进行导向的导向部154;用于使读取载物台153移动的移动机构155;和对扫描仪150内的各部进行控制的扫描仪控制器(未图示)。在读取载物台153中设置有:对原稿5照射光的曝光灯157、检测出主扫描方向(图10A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的线的像的线传感器158、和用于将来自原稿5的反射光导向线传感器158的光学系统159。图中读取载物台153内部的虚线表示光的轨迹。
在读取原稿5的图像时,操作者打开上盖151将原稿5放置于原稿台玻璃152,关闭上盖151。然后,扫描仪控制器在使曝光灯157发光的状态下使读取载物台153沿着副扫描方向移动,通过线传感器158读取原稿5的表面的图像。扫描仪控制器将读取的图像数据发送给计算机110的扫描仪驱动器,由此,计算机110取得原稿5的图像数据。
<读取位置精度>
如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扫描仪150以720dpi(主扫描方向)×720dpi(副扫描方向)的分辨率读取测试板TS的测定用图案和基准板的基准图案。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基于720×720dpi的分辨率读取图像为前提进行说明。
图11是扫描仪读取位置的误差的曲线。曲线的横轴表示读取位置(理论值)  (即,曲线的横轴表示读取载物台153的位置(理论值))。曲线的纵轴表示读取位置的误差(读取位置的理论值与实际读取位置之差)。例如,如果使读取载物台153移动1英寸(=25.4mm),则会产生大约60μm的误差。
假设如果读取位置的理论值与实际的读取位置一致,则从表示基准位置(读取位置为零的位置)的像素沿副扫描方向远离720像素的像素,应该表示从基准位置正好偏离1英寸的位置的图像。但是,在产生了如曲线所示的读取位置误差时,从表示基准位置的像素开始沿副扫描方向远离了720像素的像素,表示比从基准位置远离1英寸的位置进一步远离了60μm的位置的图像。
另外,如果假设曲线的倾斜为零,则应该按每1/720英寸以等间隔读取图像。但是,在曲线的倾斜为正的位置,以比1/720英寸长的间隔读取图像。另外,在曲线的倾斜为负的位置,以比1/720英寸短的间隔读取图像。
结果,即使假设测定用图案的线以等间隔形成,在存在读取位置的误差的状态下,图像数据上的线的图像也不会成为等间隔。这样,在存在读取位置的误差的状态下,仅通过读取测定用图案无法正确地计测线的位置。
鉴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设定测试板TS使扫描仪读取测定用图案时,设定基准板并且还读取基准图案。
<测定用图案与基准图案的读取>
图12A是基准板SS的说明图。图12B是将测试板TS和基准板SS设置于原稿台玻璃152的样子的说明图。
基准板SS的大小为10mm×300mm,基准板SS呈细长的形状。在基准板SS以36dpi间隔形成有多条线作为基准图案。为了基准板SS可反复使用,其由PET薄膜构成而不是由纸构成。另外,基准图案通过激光加工以高精度形成。
通过使用未图示的工卡模具,测试板TS及基准板SS被设置于原稿台玻璃152上的规定位置。基准板SS按照长边与扫描仪150的副扫描方向平行的方式,即按照基准板SS的各条线与扫描仪150的主扫描方向平行的方式被设置在原稿台玻璃152上。测试板TS被设置在该基准板SS的侧面。测试板TS按照长边与扫描仪150的副扫描方向平行的方式,即按照测定用图案的各条线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方式,被设置在原稿台玻璃152上。
在如此设置了测试板TS和基准板SS的状态下,扫描仪150读取测定用图案和基准图案。此时,由于读取位置误差的影响,所以,读取结果中的测定用图案的图像与实际的测定用图案相比,成为歪斜的图像。同样,基准图案的图像也成为比实际的基准图案歪斜的图像。
另外,读取结果中的测定用图案的图像不仅受读取位置偏差的影响,还受到打印机1的搬送误差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基准图案与打印机的搬送误差没有任何关系而以等间隔形成,所以,虽然基准图案的图像受到扫描仪150的读取位置误差的影响,但不受打印机1的搬送误差的影响。
因此,当修正值取得程序根据测定用图案的图像计算出修正值时,根据基准图案的图像,取消测定用图案的图像中的读取位置误差的影响。
===修正值的计算(S103)===
在对修正值的计算进行说明之前,对于从扫描仪150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说明。图像数据由多个像素数据构成。各像素数据表示对应的像素的灰度值。如果忽视扫描仪的读取误差,则各像素相当于1/720英寸×1/720英寸的大小。将这样的像素作为最小构成单位构成了图像(数字图像),图像数据成为表示这样的图像的数据。
图13是S103中的修正值计算处理的流程图。计算机110根据修正值取得程序执行各处理。即,修正值取得程序具有用于使计算机110执行各处理的编码。
<图像的分割(S131)>
首先,计算机110将从扫描仪150取得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2分割为两个(S131)。
图14是图像分割(S131)的说明图。在图中的左侧,描绘有从扫描仪取得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在图中的右侧描绘有分割后的图像。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中的左右方向(水平方向)称作x方向,将图中的上下方向(垂直方向)称作y方向。基准图案的图像的各条线与x方向大致平行,测定用图案的图像的各条线也与x方向大致平行。
计算机110通过从读取结果的图像取出规定范围的图像而将图像分割为两个。基于读取结果的图像被分割为两个,一方的图像表示基准图案的图像,另一方的图像表示测定用图案的图像。如此进行分割的理由在于,由于基准板SS与测试板TS可能各自分别倾斜地设置于扫描仪150,所以,各自分别进行倾斜修正(S133)。
<各图像的斜率检测(S132)>
接着,计算机110检测图像的倾斜(S132)。
图15A是对测定用图案的图像的倾斜进行检测的样子的说明图。计算机110从图像数据之中取出从左数第KX2个像素且从上数第KY1个开始取出JY个像素。同样,计算机110从图像数据中取出左数第KX3个像素且从上数第KY1个开始JY个像素。其中,在所取出的像素之中按照包含表示线L1的像素的方式,设定有参数KX2、KX3、KY1及JY。
图15B是所取出的像素的灰度值的曲线。横轴表示像素的位置(Y坐标)。纵轴表示像素的灰度值。计算机110根据所取出的JY个像素的像素数据,分别求出重心位置KY2、KY3。
然后,计算机110根据下述公式计算出线L1的斜率θ。
θ=tan-1{(KY2-KY3)/(KX2-KX3)}
另外,计算机110不仅检测出测定用图案的图像的斜率,还检测出基准图案的图像的斜率。基准图案的图像的斜率检测方法与上述方法大致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各图像的斜率修正(S133)>
接着,计算机110根据S132中检测出的斜率θ对图像进行旋转处理,修正图像的斜率(S133)。测定用图案的图像根据测定用图案的图像的斜率结果而被旋转修正,基准图案的图像根据基准图案的图像的斜率结果而被旋转修正。
在图像的旋转处理的算法中可采用双线性法。由于该算法众所周知,因此省略其说明。
<印刷时的倾斜检测(S134)>
接着,计算机110对测定用图案的印刷时倾斜(skew)进行检测(S134)。如果在印刷测定用图案时测试板的下端通过搬送辊,则测试板的下端与头41接触,测试板发生移动。如果引起这种情况,则根据该测定用图案而算出的修正值不恰当。因此,检测出因对测定用图案的印刷时的倾斜,进行检测是否测试板的下端与头41接触,在接触了的情况下设定为错误。
图16是测定用图案印刷时的倾斜检测的样子的说明图。首先,计算机110检测出线L1(最上面的线)与线Lb2(最下面的线、下端通过了搬送辊之后而形成的线)左侧间隔YL和右侧间隔YR。然后,计算机110计算出间隔YL与间隔YR之差,如果该差在规定范围内则进入接下来的处理(S135),如果该差在规定范围之外则判断为错误。
<空白量的计算(S135)>
接着,计算机110计算出空白量(S135)。
图17是空白量X的说明图。图中的实线四边形(外侧的四边形)表示S133的旋转修正后的图像。图中的虚线四边形(内侧的倾斜四边形)表示旋转修正前的图像。由于将旋转修正后的图像设为长方形,所以,在进行S133的旋转修正处理之际,在旋转后的图像的四个角被附加直角三角形的空白。
假设如果基准板SS的倾斜与测试板TS的倾斜不同,则被附加的空白量不同,在旋转修正(S133)的前后,测定用图案的线相对基准图案的位置相对偏移。因此,计算机110根据下式求取空白量X,通过从S136中计算出的线位置减去空白量X,防止测定用图案的线相对基准图案的位置偏移。
X=(wcosθ-W’/2)×tanθ
<扫描坐标系中的线位置的计算(S136)>
接着,计算机110分别计算出扫描坐标系中的基准图案的线位置及测定用图案的线位置(S136)。
扫描坐标系是指,将一个像素的大小设为1/720×1/720英寸时的坐标系。如果扫描仪150中存在读取位置的误差、并考虑读取位置的误差,则各像素数据所对应的实际区域严密而言不会成为1/720×1/720英寸,但在扫描坐标系中,将各像素数据所对应的区域(像素)的大小设为1/720×1/720英寸。而且,将各像素中的左上的像素位置设为扫描坐标系的原点。
图18A是计算线位置之际所采用的图像范围的说明图。图中由虚线表示的范围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在计算线位置时使用。图18B是线位置的计算的说明图。横轴表示像素的y方向的位置(扫描坐标系)。纵轴表示图像的灰度值(沿x方向排列的像素的灰度值的平均值)。
计算机110求取灰度值的峰值的位置,将以该位置为中心的规定范围设为运算范围。然后,根据该运算范围的像素的像素数据计算出灰度值的重心位置,将该重心位置设为线的位置。
图19是计算出的线的位置的说明图(其中,图中所示的位置被实施规定的运算而使其无量纲)。与基准图案由等间隔的线构成无关,若着眼于基准图案的各条线的重心位置,则算出的各条线的位置不等间隔。这可以认为是扫描仪150的读取位置的偏差影响。
<测定用图案的各条线的绝对位置的计算(S137)>
接着,计算机110分别算出测定用图案的线的绝对位置(S137)。
图20是测定用图案的第i条线的绝对位置的计算说明图。这里,测定用图案的第i条线位于基准图案的第j-1条线与基准图案的第j条线之间。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测定用图案的第i条线的位置(扫描坐标系)称为“S(i)”,将基准图案的第j条线的位置(扫描坐标系)称为“K(j)”。另外,将基准图案的第j-1条线与第j条线的间隔(y方向的间隔)称为“L”,将基准图案的第j-1条线与测定用图案的第i条线的间隔(y方向的间隔)称为“L(i)”。
首先,计算机110根据下式计算出间隔L(i)相对间隔L的比例H。
H=L(i)/L
={S(i)-K(j-1)}/{K(j)-K(j-1)}
然而,由于实际的基准板SS上的基准图案为等间隔,所以,如果设基准图案的第一条线的绝对位置为零,则可以算出基准图案的任意线的位置。例如,基准图案的第二条线的绝对位置为1/36英寸。因此,在将基准图案的第j条线的绝对位置设为“J(j)”,将测定用图案的第i条线的绝对位置设为“R(i)”时,可以如下式那样算出R(i)。
R(i)={J(j)-J(j-1)}×H+J(j-1)
这里,对于图19中测定用图案的第一条线的绝对位置的计算具体顺序进行说明。首先,计算机110根据S(1)的值(373.768667)检测出测定用图案的第一条线位于基准图案的第二条线与第三条线之间。然后,计算机110计算出比率H为0.40143008(=(373.7686667-309.613250)/(469.430413-309.613250))。接着,计算机110计算出测定用图案的第一条线的绝对位置R(1)为0.98878678毫米(=0.038928613英寸=[1/36英寸]×0.40143008+1/36英寸)。
这样,计算机110计算出测定用图案的各条线的绝对位置。
<修正值的计算(S138)>
接着,计算机110分别算出与形成测定图案之际进行的多次搬送动作对应的修正值(S138)。各修正值根据理论上的线间隔和实际的线间隔之差算出。
在进程i与进程i+1之间进行的搬送动作的修正值C(i)成为从“6.35mm”(1/4英寸,即线Li与线Li+1的理论上的间隔)减去“R(i+1)-R(i)”(线Li+1的绝对位置与线Li的实际间隔)的值。例如,进程1与进程2之间进行的搬送动作的修正值C(1)成为6.35mm-{R(2)-R(1)}。计算机110如此计算出修正值C(1)~修正值C(19)。
其中,在利用比NIP线位于下方(搬送方向上游侧)的线Lb1及Lb2计算修正值时,线Lb1与线Lb2理论上的间隔作为“0.847mm”(=3/90英寸)而算出。计算机110如此算出非NIP状态下的修正值Cb。
图21是修正值C(i)所对应的范围的说明图。如果假设当印刷测定用图案时在进程1与进程2之间进行搬送动作之际,将由最初的目标搬送量减去修正值C(1)后的值设为目标,则实际的搬送量应该正好为1/4英寸(=6.35mm)。同样,如果假设当印刷测定用图案时在进程n与进程n+1之间进行搬送动作之际,将由最初的目标搬送量减去修正值Cb后的值设为目标,则实际的搬送量应该正好为1英寸。
<修正值的平均比(S139)>
可是,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旋转时编码器52具备原点传感器,所以,控制器60可以检测出搬送辊23的旋转量,但无法检测出搬送辊23的旋转位置。因此,打印机1不保证搬送开始时搬送辊23的旋转位置。即,在每次印刷时,都存在着搬送开始时的搬送辊23的旋转位置不同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测定用图案中邻接的两条划线的间隔除了以1/4英寸进行搬送时DC成分的搬送误差影响,还受到AC成分的搬送误差的影响。
因此,在修正目标搬送量时,如果原样地应用根据测定用图案中邻接的两条划线的间隔而算出的修正值C,则由于AC成分的搬送误差的影响,所以有可能使得搬送量未被正确修正。例如,在与测定用图案的印刷时同样地在进程1与进程2之间进行1/4英寸搬送量的搬送动作时,如果搬送开始时的搬送辊23的旋转位置与测定用图案的印刷时不同,则即使通过修正值C(1)修正目标搬送量,搬送量也不会被正确修正。如果搬送开始时的搬送辊23的旋转位置与测定用图案印刷时相比相差180度,则由于AC成分的搬送误差的影响,不仅搬送量不会被正确修正,反而搬送误差会恶化。
因此,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仅修正DC成分的搬送误差,所以,通过如下式那样对四个修正值C进行平均化,算出了用于修正DC成分的搬送误差的修正量Ca。
Ca(i)={C(i-1)+C(i)+C(i+1)+C(i+2)}/4
这里,对于通过上式可以算出用于修正DC成分的搬送误差的修正值Ca的理由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进程i与进程i+1之间进行的搬送动作的修正值C(i),成为从“6.35mm”(1/4英寸,即线Li与线Li+1的理论上的间隔)减去“R(i+1)-R(i)”(线Li+1的绝对位置与线Li的实际的间隔)后的值。于是,用于算出修正值Ca的上式成为下式的意思。
Ca(i)=[25.4mm-{R(i+1)-R(i-1)}]/4
即,修正值Ca(i)是将理论上应该远离1英寸的两条线(线Li+3和线Li-1)的间隔与1英寸(搬送辊23的一周旋转量的搬送量)之差除以4的值。因此,修正值Ca(i)成为对以1英寸(搬送辊23一周旋转量的搬送量)搬送纸S时所产生的搬送误差的1/4进行修正的值。而且,以1英寸搬送纸S时所产生的搬送误差是DC成分的搬送误差,在该搬送误差之中不含有AC成分的搬送误差。
因此,将4个修正值C平均化而算出的修正值Ca(i)不受AC成分的搬送误差的影响,成为反映了DC成分搬送误差的值。
图22是测定用图案的线与修正值Ca的关系的说明图。如图所示,修正值Ca(i)成为与线Li+3和线L-1的间隔对应的值。例如,修正值Ca(2)成为与线L5和线L1的间隔对应的值。另外,由于测定用图案的线按大致1/4英寸而形成,所以,修正值Ca可以按每1/4英寸而算出。因此,各修正值Ca(i)与成为理论上应该远离1英寸的两条线的间隔所对应的值无关,可以将各修正值Ca的使用范围设定为1/4英寸。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用于修正DC成分的搬送误差的修正值按1/4英寸的范围设定,而不按与搬送辊23的一周旋转量相当的1英寸的范围进行设定。由此,可以对根据总搬送量而变化的DC成分的搬送误差(参照图6的虚线)细致地进行修正。
另外,在进程2与进程3之间进行的搬送动作的修正值Ca(2)作为将修正值C(1)~C(4)的总和除以4的值(修正值C(1)~C(4)的平均值)而算出。换言之,修正值Ca(2)成为与在进程1中形成的线L1、和形成线L1并搬送了1英寸后的在进程5中形成的线L5的间隔对应的值。
而且,在算出修正值Ca(i)时i-1成为零以下的情况下,修正值C(i-1)采用C(1)。例如,在进程1与进程2之间进行的搬送动作的修正值Ca(1)作为{C(1)+C(1)+C(2)+C(3)}/4而被算出。并且,在算出修正值Ca(i)时i+1成为20以上的情况下,用于算出修正值Ca的C(i+1)采用C(19)。同样,在i+2成为20以上的情况下,C(i+2)采用C(19)。例如,在进程19与进程20之间进行的搬送动作的修正量Ca(19)作为{C(18)+C(19)+C(19)+C(19)}/4而算出。
计算机110如此计算出修正值Ca(1)~修正值Ca(19)。由此,用于修正DC成分的搬送误差的修正值按每个1/4英寸的范围而被求出。
===修正值的存储(S104)===
接着,计算机110将修正值存储到打印机1的存储器63(S104)。
图23是在存储器63中存储的表的说明图。在存储器63中存储的修正值是NIP状态下的修正值Ca(1)~Ca(19)、和非NIP状态下的修正值Cb。而且,用于表示适用各修正值的范围的边界位置信息也与各修正值相关联地存储于存储器63。
与修正值Ca(i)相关联的边界位置信息是表示与测定用图案的线Li+1相当的位置(理论上的位置)的信息,该边界位置信息表示适用修正值Ca(i)的范围的下端侧边界。另外,上端侧边界可以根据与修正值Ca(i-1)相关的边界位置信息求出。因此,例如修正值Ca(2)的适用范围相对纸S成为(喷嘴#90位于)线L2的位置与线L3的位置之间的范围。其中,由于处于非Nip状态的范围已知,所以,边界位置信息不与修正值Cb相关也可。
在打印机制造工厂中,每台被制造的打印机都在存储器63中存储反映了各打印机个体特征的表。然后,存储了该表的打印机被包装出厂。
===用户控制下的印刷时搬送动作===
当购入打印机后在用户的控制下进行印刷时,控制器60从存储器63读出表,根据修正量修正目标搬送量,并根据修正后的目标搬送量进行搬送动作。下面,针对用户控制下印刷时的搬送动作的样子进行说明。
图24A是第一实例的修正值的说明图。在第一实例中,搬送动作前的喷嘴#90的位置(相对纸的位置)与修正值Ca(i)的适用范围上端侧的边界位置一致,搬送动作后的喷嘴#90的位置与修正值Ca(i)的适用范围下端侧边界位置一致。在该情况下,控制器60将修正值设为Ca(i),以从当初的目标搬送量F增加了修正值Ca(i)的值为目标驱动搬送马达22,对纸进行搬送。
图24B是第二实例的修正值的说明图。在第二实例中,搬送动作前后的喷嘴#90的位置都位于修正值Ca(i)的适用范围内。该情况下,控制器60将当初的目标搬送量F与适用范围的搬送方向长度L之比F/L乘以Ca(i)的值作为修正值。然后,控制器60将当初的目标搬送量F加上了修正值Ca(i)×(F/L)的值作为目标驱动搬送马达22,对纸进行搬送。
图24C是第三实例的修正值的说明图。在第三实例中,搬送动作前的喷嘴#90的位置位于修正值Ca(i)的适用范围内,搬送动作后的喷嘴#90的位置位于修正值Ca(i+1)的适用范围内。这里,将目标搬送量F中的修正值Ca(i)的适用范围内的搬送量设为F1,将修正值Ca(i+1)的适用范围内的搬送量设为F2。该情况下,控制器60将Ca(i)乘以F1/L的值与Ca(i+1)乘以F2/L的值之和设为修正值。然后,控制器60以当初的目标搬送量F加上修正值后的值为目标驱动搬送马达22,对纸进行搬送。
图24D是第四实例的修正值的说明图。在第四实例中,按照通过修正值Ca(i+1)的适用范围的方式搬送纸。该情况下,控制器60将Ca(i)乘以F1/L的值、Ca(i+1)、与Ca(i+2)乘以F2/L的值之和作为修正值。然后,控制器60以当初的目标搬送量F加上了修正值的值为目标驱动搬送马达22,对纸进行搬送。
这样,如果控制器修正当初的目标搬送量F,根据修正后的目标搬送量控制搬送单元,则按照实际的搬送量成为当初的目标搬送量F的方式被修正,从而DC成分的搬送误差被修正。
可是,如果如上所述计算修正值,则在目标搬送量F小时,修正值也成为小的值。如果目标搬送量F小,则由于可认为进行该搬送之际产生的搬送误差也小,所以,如果如上所述计算修正值,则可以算出与搬送时所产生的搬送误差匹配的修正值。另外,由于针对各修正值Ca按每1/4英寸设定了适用范围,所以,可对根据纸S与头41的相对位置而变化的DC成分的搬送误差可靠地进行修正。
另外,在非NIP状态下进行搬送时,根据修正值Cb修正了目标搬送量。在非NIP状态下的搬送量为F的情况下,控制器60将修正值Cb乘以F/L的值设为修正值。但是,该情况下L与非NIP状态的范围无关,被设定为1英寸。而且,控制器60以当初的目标搬送量F加上了修正值(Cb×F/L)的值为目标驱动搬送马达22,对纸进行搬送。
===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头设置于载物台,头沿移动方向可移动。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头沿移动方向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断续地喷出墨水,在纸上形成沿移动方向的点线(扫描线)。但是,头的构成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而且,点线的形成方法也不限定于此。下面,针对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构成>
图25A是其他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剖面图。图25B是用于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打印机搬送处理与点形成处理的立体图。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省略其说明。
搬送单元120用于沿规定的方向(以下称搬送方向)搬送介质(例如纸S等)。该搬送单元120具有上游侧搬送辊123A及下游侧搬送辊123B、和传送带124。当未图示的搬送马达旋转时,上游侧搬送辊123A及下游侧搬送辊123B旋转,使得传送带124旋转。基于给纸辊21供给的纸S通过传送带124被搬送至可印刷的区域(与头对置的区域)。通过传送带124搬送纸S,使得纸S相对头单元140而沿搬送方向移动。通过可印刷区域后的纸S通过传送带124被向外部排出。另外,搬送中的纸S被静电吸附或真空吸附于传送带124。
头单元140用于向纸S喷出墨水。通过头单元140对搬送中的纸S喷出墨水,在纸S上形成点,将图像印刷于纸S。
图26是本实施方式的头下面的喷嘴配置的说明图。这里,为了简化说明,针对单色打印机(仅喷出黑色墨水的打印机)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90个喷嘴#1~喷嘴#90沿搬送方向排列构成了喷嘴列。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这90个喷嘴构成的喷嘴列沿着纸的宽度方向(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方向)以A4尺寸的纸宽度排列有多个。即,多个喷嘴沿着搬送方向及纸宽度方向形成为矩阵状。
搬送方向的喷嘴间距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喷嘴间距相同。纸宽度方向的喷嘴间距被设计成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扫描线的点的点间隔相同。因此,如果在本实施方式的头中从各喷嘴同时喷出墨水,则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移动中的头可喷出墨水的范围,能够形成点。
<修正值的确定>
到决定用于修正搬送量的修正值为止的处理,与上述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参照图7)。这里,针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测定用图案的印刷进行说明。与通常的印刷、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测定用图案的印刷同样,打印机通过反复进行从喷嘴喷出墨水形成点的点形成处理、和沿搬送方向搬送纸的搬送处理,进行印刷。
其中,点形成处理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一个喷嘴一边移动一边断续地喷出墨水,形成了各条线。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从沿纸的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同时喷出墨水,形成各条线。
首先,当测试板TS被搬送到规定的印刷开始位置后,在进程1中从沿纸的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90同时喷出墨滴,形成线L1。在进程1之后,控制器60使上游侧搬送辊123A旋转1/4,将测试板TS搬送大约1/4英寸。搬送之后,在进程2中从多个喷嘴#90同时喷出墨滴,形成线L2。以下反复执行同样的动作,以大约1/4英寸间隔形成线L1~线L20。这样,比NIP线靠向上端侧的线L1~线L20通过喷嘴#1~喷嘴#90中的最上游喷嘴#90而形成。由此,在NIP状态下可以在测试板TS上形成尽可能多的线。另外,虽然线L1~线L20仅由喷嘴#90形成,但当在印刷识别码的进程中印刷识别码时,也可以采用喷嘴#90以外的喷嘴。
当测试板TS的下端通过了搬送辊123A与从动辊26之间后,在进程n中从沿着纸的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90同时喷出墨滴,形成线Lb1。在进程n之后,控制器60使上游侧搬送辊123A旋转一周,将测试板TS搬送大约1英寸。搬送之后在进程n+1中从沿纸的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3同时喷出墨滴,形成线Lb2。假设若使用喷嘴#1,则线Lb1与线Lb2的间隔非常窄(大约1/90英寸),在后来测定线Lb1与线Lb2的间隔时难以进行测定。因此,通过利用比喷嘴#1靠向搬送方向上游侧的喷嘴#3形成线Lb2,扩大了线Lb1与线Lb2的间隔,从而易于测定。
如果打印机如上所述印刷各条线,则可以印刷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图9同样的测定用图案。由于印刷了测定用图案后的处理(图案的读取处理、修正值的计算处理、修正值的存储处理)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侧控制器也将线L1印刷于测试板,在从线L1印刷时的搬送辊的旋转位置以不足一周旋转的旋转量使上游侧搬送辊123A旋转,将测试板搬送了1/4英寸之后印刷线L2,在从线L1印刷时的搬送辊的旋转位置以一周旋转的旋转量使上游侧搬送辊123A旋转,将测试板搬送了1英寸之后印刷线L5,在从线L2印刷时的搬送辊的旋转位置以一周旋转的旋转量使上游侧搬送辊123A旋转,将测试板搬送了1英寸之后印刷线L6。然后,根据线L1与线L5的间隔算出修正值Ca(2)、根据线L2与线L6的间隔算出修正值Ca(3)。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在存储器63中存储有多个与头和纸S的相对位置(详细而言是喷嘴#90与纸S相对的位置)对应的修正值。
<用户控制下的印刷时搬送动作>
当购入了打印机后在用户的控制下进行印刷时,打印机通过反复执行从喷嘴喷出墨水形成点的点形成处理、和沿搬送方向搬送纸的搬送处理,进行印刷。其中,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搬送处理与搬送处理之间从头的各喷嘴同时喷出墨水,能够在上述实施方式移动中的头可喷出墨水的范围内形成点。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控制器60也从存储器63读出表,根据修正值修正目标搬送量,并根据修正后的目标搬送量进行搬送动作。由于这一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修正值Ca(2)的适用范围成为喷嘴#90相对纸S位于线L2的位置与线L3的位置之间的范围。即,纸S与搬送辊123A的位置关系,处于和线L2印刷时的测试板Ts与搬送辊123A的位置关系、线L3印刷时的测试板TS与搬送辊123A的位置关系之间相当的位置关系的时候,是修正值Ca(2)的适用范围。另外,修正值Ca(3)的适用范围成为喷嘴#90相对纸S位于线L3的位置与线L4的位置之间的范围。即,纸S与搬送辊123A的位置关系,处于和线L3印刷时的测试板TS与搬送辊123A的位置关系、线L4印刷时的测试板TS与搬送辊123A的位置关系之间相当的位置关系的时候,是修正值Ca(3)的适用范围。即,修正值Ca(3)的适用范围是从修正值Ca(2)的适用范围以1/4旋转的旋转量使搬送辊123A旋转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实施方式的图24A~图24D所示,控制器60根据与目标搬送量的大小对应数量的修正值,并且这些修正值包括与搬送前的喷嘴#90的相对位置对应的修正值,由此对目标搬送量进行修正。例如,如图24B所示,在目标搬送量小的情况下,控制器60根据与搬送前的喷嘴#90的相对位置对应的修正值Ca(i),对目标搬送量进行修正。另外,如图24D所示,在目标搬送量为超过了多个修正值的适用范围程度的大小时,控制器60根据包括与搬送前的喷嘴#90的相对位置对应的修正值Ca(i)的三个修正值(Ca(i)、Ca(i+1)、Ca(i+2)),对目标搬送量进行修正。
在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其他的实施方式===
上述的实施方式主要针对打印机进行了记载,其中,当然包括:印刷装置、记录装置、液体的喷出装置、搬送方法、印刷方法、记录方法、液体的喷出方法、印刷系统、记录系统、计算机系统、程序、记录了程序的记录介质、显示画面、画面显示方法、印刷物的制造方法等的公开。
而且,对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等进行了说明,不过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方便理解本发明,不是用于解释、限定本发明的。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基础上可进行变更、改良,并且,本发明当然包括其等同物。尤其是下面叙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
<存储于存储器的修正值>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图23所示的表存储于存储器63。而且,当在用户的控制下进行印刷时,从存储器63读出表,如图24A~图24D那样算出针对目标搬送量的修正值,并对目标搬送量进行修正。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
例如,由于进行印刷时的多次搬送动作各自的目标搬送量被预先确定,所以,对各自的目标搬送量如图24A~图24D所示预先算出针对目标搬送量的修正值,将如图24A~图24D所示计算出的修正值与各自的目标搬送量对应,存储于存储器63即可。如此一来,当在用户的控制下进行印刷时,不必如图24A~图24D那样算出针对目标搬送量的修正值,通过仅从存储器读取与目标搬送量对应的修正值,可以修正目标搬送量。
<修正>
通常根据纸的种类(普通纸/光泽纸)或印刷画质(印刷分辨率)选择印刷模式。而且,根据印刷模式,有时也不拘泥于画质。例如,如果纸的种类为普通纸,则可选择画质比光泽纸的情况差的印刷模式(而选择了印刷速度快的印刷模式)。另外,在比较于印刷画质用户更注重印刷速度的情况下,也可选择画质不佳的印刷模式。这样,在选择了画质不佳的印刷模式时,即使进行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目标搬送量的修正,也认为画质不会怎么提高。
因此,控制器60可以根据所选择的印刷模式对是否进行上述实施方式的目标搬送量修正实施切换。例如,在对光泽纸进行印刷时所选择的印刷模式、或以高的印刷分辨率进行印刷时所选择的印刷模式中,进行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目标搬送量修正。另一方面,在对普通纸进行印刷时所选择的印刷模式、或以低的印刷分辨率进行印刷时所选择的印刷模式中,不进行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目标搬送量修正。其中,在不进行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目标搬送量修正时,控制器60可以基于一定的修正值修正目标搬送量,并进行搬送动作,也可以不修正目标搬送量而进行搬送动作。
<打印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打印机,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彩色滤光器制造装置、染色装置、微细加工装置、半导体制造装置、表面加工装置、三维造型机、液体气化装置、有机EL制造装置(尤其是高分子EL制造装置)、显示器制造装置、成膜装置、DNA芯片制造装置等应用了喷墨技术的各种记录装置中,也可以采用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技术。
另外,不限定于利用压电元件,例如也可以应用于感热式打印机等。而且,不限定于喷出液体,也可以应用于线点打印机等。
===总结===
(1)上述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具备:头41、搬送单元20、存储器63和控制器60。搬送单元20根据目标搬送量相对头41沿搬送方向搬送纸S。
控制器根据目标搬送量控制搬送单元20,但在存在搬送误差的情况下,目标搬送量与实际的搬送量不一致。因此,控制器60修正目标搬送量并根据修正后的目标搬送量控制搬送单元,由此,按照使目标搬送量与实际的搬送量一致的方式修正搬送误差。
这里,DC成分的搬送误差因纸的摩擦等影响,根据纸的总搬送量成为不同的值(参照图6的虚线)。换言之,DC成分的搬送误差根据纸S与头41的相对位置关系成为不同的值。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存储器63中存储有多个与头和纸S的相对位置(详细而言是喷嘴#90与纸S相对的位置)相关联的修正值(参照图23)。而且,如图24A~图24D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60根据与目标搬送量的大小对应的数量的修正值,并且这些修正值包括与搬送前的喷嘴#90的相对位置对应的修正值,由此对目标搬送量进行修正。例如如图24B所示,在目标搬送量小的情况下,控制器60根据与搬送前的喷嘴#90的相对位置对应的修正值Ca(i)修正目标搬送量。另外,例如如图24D所示,在目标搬送量超过了多个修正值的适用范围程度的大小时,控制器60根据包括与搬送前的喷嘴#90的相对位置对应的修正值C(i)的三个修正值(Ca(i)、Ca(i+1)、Ca(i+2)),修正目标搬送量。
由此,可以根据搬送量可靠地修正与纸S和头41的相对位置对应变化的DC成分的搬送误差。
(2)使各修正值与应该应用该修正值的相对位置的范围对应。例如,上述修正值Ca(i),按照将与测定用图案的线Li相当的位置(理论上的位置)设为适用范围上端侧的边界位置,将与测定用图案的线Li+1相当的位置(理论上的位置)设为适用范围下端侧的边界位置的方式,与范围对应。
而且,在超过与搬送前的相对位置对应的修正值的适用范围进行搬送时,控制器60根据与搬送前的相对位置对应的修正值、与搬送后的相对位置对应的修正值,对目标搬送量进行修正。例如,如图24C所示,在超过与搬送前的相对位置对应的修正值Ca(i)的适用范围进行搬送时,控制器根据与修正前的相对位置对应的修正值Ca(i)、与修正后的相对位置对应的修正值Ca(i+1),对目标搬送量进行修正。
由此,可根据搬送量可靠地修正与纸S和头41的相对位置对应变化的DC成分的搬送误差。
(3)上述控制器60根据搬送中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范围与修正值的适用范围的比率,对修正值进行加权,从而修正目标搬送量。例如如图24B所示的情况,控制器60根据搬送中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范围F与修正值的适用范围L的比率F/L,对修正值Ca(i)进行加权,从而修正了目标搬送量。另外,例如如图24C所示的情况,控制器60根据搬送中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范围F1与修正值的适用范围L的比率F1/L,对修正值Ca(i)进行加权,而且,根据搬送中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范围F2与修正值的适用范围L的比率F2/L,对修正值Ca(i+1)进行加权,修正了目标搬送量。
由此,可根据搬送量可靠地修正与纸S和头41的相对位置对应变化的DC成分的搬送误差。
(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对4个修正值C进行平均化,计算出用于修正DC成分的搬送误差的修正量Ca(图13的S139)。该修正值Ca成为与某一条线、和形成该线后搬送了1英寸之后而形成的线的间隔对应的值。因此,各修正值Ca成为使搬送辊旋转一周来搬送纸S时修正搬送误差(DC成分的搬送误差)的修正值。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修正值Ca分别按1/4英寸的范围求出。换言之,各修正值Ca的适用范围相当于以1/4旋转使搬送辊23旋转来搬送纸S时的搬送量。因此,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可以细致地修正DC成分的搬送误差。如果假设修正值Ca的适用范围为1英寸,则无法对与总搬送量对应变化的DC成分的搬送误差(参照图6的虚线)细致地修正。
(5)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修正值Ca存储于存储器63之前,控制器60印刷测定用图案。该测定用图案中例如包括:线L1(第一图案的一个例子)、线L2(第二图案的一个例子)、线L5(第三图案的一个例子)以及线L6(第四图案)。这样,在用于求出对DC成分的搬送误差进行修正用的修正值的测定用图案中,以小于1英寸(搬送辊23的一周旋转量)的间隔形成有多条线。
而且,存储器63中存储有根据线L1及线L5而决定的修正值Ca(2)、和基于线L2及线L6而决定的修正值Ca(3)。并且,控制器60在某一适用范围中根据修正值Ca(2)修正目标搬送量,搬送纸S,在从修正值Ca(2)的适用范围远离了1/4英寸的适用范围中,根据修正值Ca(3)修正目标搬送量,搬送纸S。
根据这样的上述实施方式,可取得更多的修正值,能够细致地修正DC成分的搬送误差。如果假设以1英寸间隔形成了测定用图案的线,则可取得的修正值数量减少,无法细致地进行修正。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印刷于测试板的测定用图案具有由喷嘴#90形成的线(划线),但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以利用其他的喷嘴形成成为测定用图案的线。但是,由于喷嘴#90是搬送方向最上游侧的喷嘴,所以,如果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由喷嘴#90形成线,则可在NIP状态下形成的测定用图案的线数增多,能够取得更多的修正值,从而可细致地修正DC成分的搬送误差。
而且,除了线状的图案之外,也可以利用多个喷嘴将测定用图案形成为块状的图案。总之,只要能够检测出搬送1英寸前形成的图案与搬送1英寸后形成的图案的间隔即可。
(6)然而,喷嘴#1~#90其墨水的喷出特性或喷出方向分别不同。因此,假设由分别不同的喷嘴形成两条线时,该两条线的间隔除了在形成两条线的期间进行的搬送动作的搬送误差之外,还反映了两个喷嘴的特性差。如果根据这样的两条线间隔算出修正值Ca,则无法正确修正搬送误差。
因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测定用图案的线L1~L20由相同的喷嘴(喷嘴#90)形成。
但是,如果可以忽视各喷嘴的特性差,则也可以由不同的喷嘴形成两条线。
(7)如果具备上述实施方式的所有构成要素,则可以得到所有的效果,因此优选。但没有必要一定具备上述实施方式的所有构成要素。例如,假设即使不算出S135(参照图13)的空白量,虽然修正的精度降低,但也能够修正DC成分的搬送误差。
(8)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除了对作为记录装置的喷墨打印机进行了说明之外,还包括用于搬送纸S等介质的搬送方法的说明。而且,根据上述搬送方法,能够根据搬送量可靠地修正与纸S和头41的相对位置对应变化的DC成分的搬送误差。

Claims (8)

1、一种记录装置,具备:
头;
搬送机构,根据成为目标的目标搬送量,相对所述头沿搬送方向搬送介质;
存储器,对与所述头和所述介质的相对位置相关联的多个修正值进行存储;和
控制器,根据与目标搬送量的大小对应的数量的修正值,并且这些修正值包括与以所述目标搬送量进行搬送时的所述相对位置对应的修正值,由此来修正目标搬送量,并根据修正后的目标搬送量控制所述搬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修正值与应该应用该修正值的所述相对位置的范围相关联,当在以所述目标搬送量进行搬送时超过与搬送前的所述相对位置对应的所述修正值的所述范围时,所述控制器根据与搬送前的所述相对位置对应的所述修正值、和与搬送后的所述相对位置对应的所述修正值,修正所述目标搬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修正值与应该应用该修正值的所述相对位置的范围相关联,所述控制器根据以所述目标搬送量进行搬送时的所述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范围、和应该应用所述修正值的所述相对位置的所述范围的比率,对所述修正值进行加权,来修正所述目标搬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送机构具有搬送辊,通过使所述搬送辊旋转而沿着搬送方向搬送所述介质,
各个所述修正值根据使所述搬送辊旋转一周搬送所述介质时的搬送误差而决定,
应该应用所述修正值的所述相对位置的范围,相当于以不足一周旋转的旋转量使所述搬送辊旋转来搬送所述介质时的搬送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送机构具有搬送辊,通过使所述搬送辊旋转而沿着搬送方向搬送所述介质,
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所述修正值之前,所述控制器在介质上印刷第一图案,
在从所述第一图案印刷时的搬送辊的旋转位置以不足一周旋转的旋转量使所述搬送辊旋转而搬送了所述介质之后,印刷第二图案,
在从所述第一图案印刷时的搬送辊的旋转位置以一周旋转的旋转量使所述搬送辊旋转而搬送了所述介质之后,印刷所述第三图案,
在从所述第二图案印刷时的搬送辊的旋转位置以一周旋转的旋转量使所述搬送辊旋转而搬送了所述介质之后,印刷所述第四图案,
所述存储器对根据所述第一图案及所述第三图案而决定的第一修正值、和根据所述第二图案及所述第四图案而决定的第二修正值进行存储,
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了所述修正值之后,当介质相对所述搬送辊的相对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图案印刷时的所述相对位置与所述第三图案印刷时的所述相对位置之间的规定范围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修正值修正所述目标搬送量,来搬送介质,
在从介质相对所述搬送辊的相对位置位于所述规定范围时开始以不足一周旋转的旋转量使所述搬送辊旋转的状态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修正值修正所述目标搬送量,来搬送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图案~所述第四图案利用沿移动方向移动的多个喷嘴中的相同喷嘴而形成。
7、一种搬送方法,根据修正值修正成为目标的目标搬送量来搬送介质,具有:
与所述头和所述介质的相对位置相关联地将多个修正值预先存储于存储器的步骤;
根据与目标搬送量的大小对应的数量的修正值,并且这些修正值包括与以所述目标搬送量进行搬送时的所述相对位置对应的修正值,由此来修正目标搬送量的步骤;和
根据修正后的目标搬送量搬送所述介质的步骤。
8、一种搬送方法,根据修正值修正成为目标的目标搬送量来搬送介质,具有:
与所述头和所述介质的相对位置相关联地算出多个修正值的步骤;
针对预先设定的多个目标搬送量的各个目标搬送量,根据与该目标搬送量的大小对应的数量的修正值,并且这些修正值包括与以所述目标搬送量进行搬送时的所述相对位置对应的修正值,由此来算出修正值,使修正值相对各个目标搬送量对应地存储于存储器的步骤;
在以目标搬送量进行搬送时,根据与该目标搬送量对应的修正值修正目标搬送量的步骤;和
根据修正后的目标搬送量搬送所述介质的步骤。
CN2007101121304A 2006-06-20 2007-06-19 记录装置及搬送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961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70161 2006-06-20
JP2006170161 2006-06-20
JP2006-170161 2006-06-20
JP2007-139347 2007-05-25
JP2007139347A JP5067017B2 (ja) 2006-06-20 2007-05-25 システム、プリンター、及びプリンターにおいて実行される方法。
JP2007139347 2007-05-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6156A true CN101096156A (zh) 2008-01-02
CN101096156B CN101096156B (zh) 2011-08-17

Family

ID=38918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1213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96156B (zh) 2006-06-20 2007-06-19 记录装置及搬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7744186B2 (zh)
JP (1) JP5067017B2 (zh)
KR (1) KR20070120902A (zh)
CN (1) CN10109615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4689A (zh) * 2009-03-25 2010-09-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具有该装置的记录装置及片材输送方法
CN103660623A (zh) * 2012-09-14 2014-03-26 佳能株式会社 输送设备和计算输送校正值的方法
CN103660627A (zh) * 2012-09-14 2014-03-26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输送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3660626A (zh) * 2012-09-14 2014-03-26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和控制方法
CN105856886A (zh) * 2016-03-25 2016-08-17 北京博源恒芯科技有限公司 扫描式喷墨打印方法及喷墨打印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39872B2 (ja) * 2005-08-02 2010-09-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被記録材搬送量制御方法、被記録材搬送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4967816B2 (ja) * 2006-06-20 2012-07-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搬送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5067017B2 (ja) * 2006-06-20 2012-11-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プリンター、及びプリンターにおいて実行される方法。
JP4162022B2 (ja) * 2006-08-21 2008-10-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搬送量補正装置、搬送量補正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137136A (ja) * 2007-12-05 2009-06-25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搬送量補正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371322B2 (ja) * 2008-08-25 2013-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搬送制御方法
US8246137B2 (en) * 2010-07-30 2012-08-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thereof
US8894174B2 (en) * 2011-02-23 2014-11-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wath height adjustments
DE102011075386A1 (de) * 2011-05-06 2012-11-08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Bedrucken von zumindest einem Trägerelement
EP3031610A1 (en) * 2014-12-08 2016-06-15 Agfa Graphics Nv A reliable calibration method for industrial inkjet systems
JP2017019624A (ja) * 2015-07-10 2017-01-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651889B2 (ja) * 2016-02-16 2020-02-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誤差算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3899293A4 (en) 2018-12-21 2022-11-16 Consolidated Metco, Inc. LOCK NU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96796A (ja) * 1991-10-09 1993-04-20 Canon Inc 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JP3122314B2 (ja) * 1994-09-20 2001-0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1149399A (ja) * 1997-07-29 1999-02-23 Brother Ind Ltd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シート搬送装置におけるシート搬送量の補正方法
JP3758322B2 (ja) * 1997-07-29 2006-03-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およびシート搬送装置におけるシート搬送量の補正方法
JP2002273956A (ja) * 2001-03-16 2002-09-2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3951877B2 (ja) * 2002-09-27 2007-08-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印刷装置、搬送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US6827421B2 (en) * 2002-05-09 2004-12-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rying device, printing apparatus, carrying method, and printing method
US7480081B2 (en) * 2002-08-21 2009-01-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computer system
JP2004224005A (ja) * 2003-01-27 2004-08-12 Seiko Epson Corp 搬送装置、搬送方法、印刷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JP4235503B2 (ja) * 2003-07-23 2009-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JP4285487B2 (ja) * 2006-02-13 2009-06-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位置補正装置、記録装置及び記録位置補正方法
JP5067017B2 (ja) * 2006-06-20 2012-11-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プリンター、及びプリンターにおいて実行される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4689A (zh) * 2009-03-25 2010-09-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具有该装置的记录装置及片材输送方法
US8328320B2 (en) 2009-03-25 2012-12-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heet transport device, recor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and sheet transport method
CN101844689B (zh) * 2009-03-25 2012-12-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及片材输送方法
CN103660623A (zh) * 2012-09-14 2014-03-26 佳能株式会社 输送设备和计算输送校正值的方法
CN103660627A (zh) * 2012-09-14 2014-03-26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输送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3660626A (zh) * 2012-09-14 2014-03-26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和控制方法
CN103660623B (zh) * 2012-09-14 2016-01-06 佳能株式会社 输送设备和计算输送校正值的方法
CN103660626B (zh) * 2012-09-14 2016-02-10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和控制方法
US9327527B2 (en) 2012-09-14 2016-05-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CN103660627B (zh) * 2012-09-14 2016-06-22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输送设备及控制方法
US9375955B2 (en) 2012-09-14 2016-06-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CN105856886A (zh) * 2016-03-25 2016-08-17 北京博源恒芯科技有限公司 扫描式喷墨打印方法及喷墨打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92393B2 (en) 2012-10-23
US20080007586A1 (en) 2008-01-10
US20100220140A1 (en) 2010-09-02
US7744186B2 (en) 2010-06-29
JP5067017B2 (ja) 2012-11-07
JP2008023983A (ja) 2008-02-07
CN101096156B (zh) 2011-08-17
KR20070120902A (ko) 2007-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6156B (zh) 记录装置及搬送方法
JP4432943B2 (ja) ライン位置算出方法及び補正値取得方法
CN101450556A (zh) 记录装置、输送量修正方法、以及程序
CN101396929A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搬送方法
JP4341658B2 (ja) 補正値決定方法、及び、補正値決定装置
JP4193894B2 (ja) 補正値決定方法、補正値決定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044325A (ja) 搬送量補正装置、搬送量補正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931347B2 (en) Transport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4458076B2 (ja) ライン位置算出方法、補正値取得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900042B2 (ja) 記録方法
JP2008049610A (ja) 記録装置、搬送量補正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137137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評価用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4192978B2 (ja) 記録装置、搬送量補正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143136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補正用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2008100404A (ja) 媒体上におけるラインの形成位置の算出方法
JP2008023899A (ja) ライン位置算出方法、補正値取得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023787A (ja) 印刷方法
JP2009119786A (ja) 液体吐出装置、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及び、回転量設定方法
JP2008012696A (ja) 記録方法
JP2008055727A (ja) 補正値決定方法、補正値決定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044324A (ja) 印刷方法
JP2008055729A (ja) 修正量算出方法、修正量算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100372A (ja) 媒体上におけるラインの形成位置の算出方法
JP2008100472A (ja) 媒体の傾き評価方法、媒体の傾き評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096123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