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1071A - 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轴联接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轴联接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1071A
CN101091071A CNA2005800442453A CN200580044245A CN101091071A CN 101091071 A CN101091071 A CN 101091071A CN A2005800442453 A CNA2005800442453 A CN A2005800442453A CN 200580044245 A CN200580044245 A CN 200580044245A CN 101091071 A CN101091071 A CN 1010910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
protruding part
base portion
pai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442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1071B (zh
Inventor
久保田修市
堀口高志
齐藤胜纪
菊地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iles Industry Co Ltd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iles Industry Co Ltd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iles Industry Co Ltd,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Oiles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91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1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91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1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5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 F16D3/64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comprising elastic elements arranged between substantially-radial walls of both coupling parts
    • F16D3/68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comprising elastic elements arranged between substantially-radial walls of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elements being made of rubber or similar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一种轴联接机构(1),包括与旋转轴(2)联接的联接基体(3)、与转向轴(4)联接的联接基体(5)、穿过两联接基体(3)和(5)置于旋转轴(2)和转向轴(4)之间以将旋转轴(2)沿R方向的旋转传递到转向轴(4)的旋转传递件(6)和(7)、置于旋转传递件(6)和(7)之间的中间插入件(8)、以及用于将旋转传递件(6)和(7)彼此联接的联接装置(9)。

Description

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轴联接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将电动转向装置中诸如电动机之类的旋转源侧上的旋转轴与诸如汽车的转向轴之类的操作侧旋转轴联接的轴联接机构。
背景技术
专利文件1:JP-A-2002-518242
专利文件2:JP-A-2004-148990
专利文件3:JP-A-2004-149070
电动转向装置是通过将基于电动机的输出旋转轴的旋转的扭矩加到基于手动操作的转向轮的旋转的扭矩上而便于转向轮的手动转向。在这种电动转向装置中,转向轮侧的转向轴和电动机的输出旋转轴侧上的旋转轴通过轴联接机构(联轴器)联接。
在转向轴和旋转轴通过轴联接机构联接的情况下,有可能在电动机的输出旋转轴反转和电动机的电刷震动时的冲击通过轴联接机构和转向轴传递到转向轮,由此对驾驶员引起不愉悦的转向感觉。为了避免这样,业已提出由诸如橡胶或软树脂制成的间隔器用于轴联接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间隔件通过将重点放在降低冲击和震动而制得更软,但因为软的间隔件易于经受蠕变变形,由于间隔件上的重复负载引起的间隔件的永久变形,轴联接机构可能发生打滑。也能够使驾驶员的转向感觉不良。
另一方面,如果间隔件通过将重点放在耐用性上而制得很硬,因为没有打滑而与以上相反转向感觉得到改善。但是,如上所述,转向感觉会变得不舒适因为冲击和震动会传递到转向轮。
考虑到上述环境设计了本发明,且其目标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轴联接机构,其中在沿旋转方向的打滑很难在一个旋转轴,例如联接到电动机的输出旋转轴的旋转轴,和另一旋转轴,例如联接到转向轮的转向轴之间发生,这能够降低在电动机反转和电刷震动时传递到转向轮的冲击,且因此不仅耐用性优越还能防止转向感觉变得不舒服。
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轴联接机构,用于通过设置在两旋转轴之间而将两旋转轴联接以将一旋转轴的旋转传递到另一旋转轴,该机构包括:一对旋转传递件、设置在一对旋转传递件之间的中间插入件、和用于将一对旋转传递件彼此联接的联接装置,其中一对旋转传递件的每个具有彼此沿围绕轴线的方向间隔开并沿径向延伸的至少一对突起部分,中间插入件具有一对突起部分,每个突起部分置于一对旋转传递件每一个的一对突起部分沿轴线方向之间且在围绕轴线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一对突起部分中每一个的宽度,且中间插入件的一对突起部分的刚度小于一对旋转传递件中的每一个的一对突起部分的刚度,且可弹性变形。
根据与本发明一致的轴联接机构,置于一对旋转传递件之间的中间插入件具有一对突起部分,突起部分置于一对旋转传递件沿轴向的一对突起部分之间,且在围绕轴线方向的宽度大于一对突起部分每一个的宽度。中间插入件的一对突起部分刚度小于一对旋转传递件每一个的一对突起部分的刚度并可弹性变形。于是,由于一旋转轴到另一旋转轴的传递通过中间插入件的一对突起部分的弹性变形实现,因此通过中间插入件的一对突起部分的弹性变形可减小或防止一旋转轴到另一转向轴很小旋转的传递。此外,可实现一旋转轴相对于另一旋转轴的大的相对旋转到另一旋转轴的传递,因为这是通过一对旋转传递件进行的,且其刚度大于中间插入件的一对突起部分的刚度。此外,在中间插入件的一对突起部分在围绕轴线方向的弹性变形超过固定角度时,可通过具有较大刚度的一对旋转传递件防止中间插入件的一对突起部分的较大变形,使得即使中间插入件使用刚度小的柔性树脂材料,也可降低中间插入件由于蠕变而致的永久变形。此外,由于这对旋转传递件通过联接装置彼此联接,可改进组装效率,且由于中间插入件的弹性变形可消除这对旋转传递件之间轴向方向的相互分离,由此能够将这对旋转传递件沿轴向的距离增大抑制到固定角度。因此,能够降低电动机反转和电刷震动时传递到转向轮的冲击。此外,能够消除两旋转轴之间沿围绕轴线方向的打滑。因此,可防止转向感觉变得不舒服,且轴连接机构可耐用性优越并可具有稳定的性能。
在本发明中,一对旋转传递件中较佳地由诸如聚缩醛树脂、聚酰胺树脂等之类的硬树脂制成,可也可由其它具有刚性的硬树脂制成。中间插入件可由诸如聚氨酯橡胶、聚酯弹性体等之类的橡胶弹性体制成。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例中,一对旋转传递件中的每一个具有环形基部,一对旋转传递件中的每一个的一对突起部分一体设置在基部上,并从旋转传递件的相关一个的基部的外周界边缘径向延伸,且联接装置包括:一体设置在旋转传递件中的一个的基部上钩爪部分,所述钩爪部分一体设置在旋转传递件中的一个的基部上的方式是从一个旋转传递件的基部的内周界边缘朝向旋转传递件中的另一个的基部延伸,且在钩爪部分在其远端被另一个旋转传递件的基部的内周界边缘钩住;以及一体设置在另一个旋转传递件的基部上的钩爪部分,所述钩爪部分一体设置在另一个旋转传递件的基部上方式是从另一个旋转传递件的基部的内周界边缘朝向一个旋转传递件的基部延伸,且在钩爪部分在其远端被一个旋转传递件的基部的内周界边缘钩住。
较佳的是,中间插入件可包括环形基部和以从基部的内周界边缘径向延伸的方式与基部一体设置的保持突起,中间插入件的一对突起部分与中间插入件的基部一体设置的方式是从中间插入件的基部的外周界边缘径向延伸,且保持突起配合在由联接装置的两钩爪部分限定的空腔内。如果中间插入件相对于一对旋转传递件由穿过由联接装置的两钩爪部分限定的空腔的保持突起定位,从中间插入件得出的效果可均匀地相对于两旋转轴之间沿两方向的相对旋转得到。
在较佳实例中,沿轴向与中间插入件的突起部分相对的旋转传递件的突起部分的每一个在沿围绕轴线的方向中间升高,使得沿围绕轴线的方向的其中心部分与中间插入件的相对的突起部分接触,而其围绕轴线方向的边缘部分与中间插入件的相对的突起部分一起形成一空腔。如果形成这样的空腔,中间插入件的一对突起部分的每一个沿围绕轴线方向的边缘部分在弹性变形时的膨胀可由空腔吸收。于是,能够避免这对旋转传递件轴向彼此相对的突起部分的相互分离。此外,能够实现扭矩的稳定传递。
如果根据本发明的轴联接机构包括一对旋转传递件和沿轴向方向设置在两旋转轴之间作为间隔件的中间插入件的话,那它就够了。但是,在较佳实例中,轴连接机构还包括:与一旋转轴联接的一个联接基体,和与另一旋转轴联接的另一联接基体,其中一个联接基体具有基部和一体地从基部轴向突起的突起部分,且另一联接基体具有基部和一体地从基部轴向突起的突起部分,且其中一个联接基体的突起部分置于一对旋转传递件的每一个的一对突起部分之间沿围绕轴线方向的一突起部分间隙中和中间插入件的一对突起部分之间沿围绕轴线方向的一突起部分间隙中,且另一联接基体的突起部分置于一对旋转传递件的每一个的一对突起部分之间沿围绕轴线方向的另一突起部分间隙中和中间插入件的一对突起部分之间沿围绕轴线方向的另一突起部分间隙中。在该情况下,为了确保在一旋转轴相对于另一旋转轴相对初始旋转时不发生打滑,一个和另一个联接基体的突起部分的每一个在其围绕轴线方向的每个侧面适于在两旋转轴相对旋转固定角度或更少时,与中间插入件在围绕轴线方向与其相对的每个突起部分围绕轴线方向的侧表面接触,而一个或另一个联接基体的突起部分的每一个在其围绕轴线方向的每个侧面适于在两旋转轴相对旋转固定角度或更少时,不与一对旋转传递件在围绕轴线方向与其相对的每个突起部分围绕轴线方向的侧表面接触,并适于在两旋转轴相对旋转固定角度或更多时与侧表面接触。一个基部可通过直接与一旋转轴联接而固定,但也可通过诸如齿轮的其它旋转传递机构联接到一旋转轴上。另一联接基体也一样适用。
根据本发明的轴联接机构是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轴联接机构,且一旋转轴适于与电动机的输出旋转轴联接,而另一旋转轴适于与汽车的转向轴联接。
本发明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轴联接机构,其中在旋转方向的打滑很难在一个旋转轴,例如联接到电动机的输出旋转轴的旋转轴,和另一旋转轴,例如联接到转向轮的旋转轴之间发生,这能够降低在电动机反转和电刷震动时传递到转向轮的冲击,且因此其耐用性优越并可防止转向感觉变得不舒服。
接下来,根据图中所示优选实施例给出实施本发明的更详细说明。应当注意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局部剖开正视图;
图3是沿图1所示实施例的线III-III的箭头方向截取的截面图;
图4是沿图1所示实施例的线IV-IV的箭头方向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沿图1所示实施例的线V-V的箭头方向截取的截面图;
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旋转轴侧的联接基体的右侧视图;
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转向轴侧的联接基体的右侧视图;
图8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旋转轴侧的旋转传递件的说明图,其中部分(a)是右侧视图,而部分(b)是沿部分(a)的线b-b的箭头方向截取的截面图;
图9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转向轴侧的旋转传递件的说明图,其中部分(a)是左侧视图,而部分(b)是沿部分(a)的线b-b的箭头方向截取的截面图;
图10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中间插入件的说明图,其中部分(a)是左侧视图,而部分(b)是沿部分(a)的线b-b的箭头方向截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5中,根据该实施例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轴联接机构1由与旋转轴2联接的联接基体3、与用作旋转轴的转向轴4联接的联接基体5、穿过两个联接基体3和5设置在旋转轴2和转向轴4之间并将旋转轴2沿R方向的旋转传递到转向轴4的一对旋转传递件6和7、设置在一对旋转传递件6和7之间的中间插入件8、和用于将一对旋转传递件6和7彼此联接的联接装置9组成。
旋转轴2是电动转向装置的电动机侧的旋转轴。尤其如图6所示,刚性的联接基体3包括环形基部11、沿轴向方向(即沿A方向)从基部11的一环形表面12一体突出并沿围绕轴的方向,即R方向以90°的等角间距设置的两对突起部分13、和旋转轴2安装并固定在其中的通孔14。尤其如图7所示,刚性的联接基体5包括环形基部16、沿A方向从基部16的一环形表面17一体突出并沿R方向90°等角间距设置的两对突起部分18、和转向轴4安装并固定在其中的通孔19。
每个突起部分13在R方向具有一对侧表面21和22,用作旋转传递刚性表面,且每个突起部分18也在R方向具有一对侧表面23和24,用作旋转传递刚性表面。
尤其如图8所示,由聚缩醛树脂、聚酰胺树脂等一体制成且刚性的旋转传递件6包括环形基部31,与基部11同轴设置;四对突起部分33,与基部31一体设置,并从基部31的圆柱形外周界边缘32径向延伸且设置的方式是沿R方向以45°等角间隔彼此隔开;四个凹槽35,设置在基部31的圆柱形内周界边缘34沿A方向延伸并沿R方向以90°等角间距彼此间隔;以及四个保持凹槽37,每个连接到对应的一个凹槽35的一端并设置在基部31的内部周界边缘34上和与环形表面12相对的基部31的表面36中。
每个突起部分33在R方向具有一对用作旋转传递刚性表面的一对侧表面38和39,且与中间插入件8相对的每个突起部分33的表面40沿R方向在中间升高。
尤其如图9所示,与旋转传递件6同样,由聚缩醛树脂、聚酰胺树脂等一体制成且刚性的旋转传递件7包括环形基部51,与基部16同心设置;四对突起部分53,与基部51一体设置并从基部51的圆柱形外周界边缘52径向延伸并沿R方向以45°等角间隔彼此隔开;四个凹槽55,设置在基部51的圆柱形内周界边缘54,沿A方向延伸并沿R方向90°等角间距彼此间隔;以及四个保持凹槽57,每个连接到对应一个凹槽55的一端并设置在基部51的内部周界边缘54上和与环形表面17相对的基部51的表面56中。因此旋转传递件7与旋转传递件6的构造相同。
每个突起部分53在R方向具有一对用作旋转传递刚性表面的一对侧表面58和59,且与中间插入件8相对的每个突起部分53的表面60沿R方向在中间抬高。
旋转传递件6和旋转传递件7与插入其间的中间插入件8同心设置,使得基部31和基部51,以及每个突起部分33和每个突起部分53沿R方向分别彼此相对。
中间插入件8具有比旋转传递件6和7的刚度小的刚度,可弹性变形,并由诸如聚氨酯橡胶、聚酯弹性体等的橡胶弹性体一体形成。尤其如图10所示,中间插入件8包括环形基部71,与基部31和51同心设置;四对突起部分73,与基部71一体设置并从基部71的圆柱形外周界边缘72径向延伸且沿R方向以45°等角间隔彼此隔开;八个保持突起75,与基部71一体设置并从基部71的圆柱形内周界边缘74径向延伸且沿R方向以45°等角间隔彼此隔开。中间插入件8夹在一对旋转传递件6和7之间并与之接触。
中间插入件8的每个突起部分73具有比旋转传递件6和7的突起部分33和53刚度小的刚度,且可弹性变形。每个突起部分73沿A方向设置在旋转传递件3和4的突起部分33和53的对应两个之间,且沿R方向的宽度D2大于每个突起部分33和53的宽度D1。
中间插入件8在其面向旋转传递件6的表面76和其面向旋转传递件7的表面77是平坦,且每个突起部分73沿R方向具有侧表面78和79。
旋转传递件6和7与夹在旋转传递件6和7之间的中间插入件8同心设置使得基部31和51及基部71,以及每个突起部分33和53及每个突起部分73沿A方向分别彼此相对。
联接装置9包括四个钩爪部分81,钩爪部分81与基部31一体设置,并从旋转传递件6的内周界边缘34穿过沟槽55朝向旋转传递件7的基部51延伸,且它在其远端由旋转传递件7的基部51的内周界边缘54在保持凹槽57钩住;并包括钩爪部分82,钩爪部分82与基部51一体设置,并从旋转传递件7的内周界边缘54穿过沟槽35朝向旋转传递件6的基部31延伸,且它在其远端由旋转传递件6的基部31的内周界边缘34在保持凹槽37钩住。每个钩爪部分81和82在其远端具有钩子部分83,且在每个钩子部分83由在保持凹槽57内的内周界边缘54和由在保持凹槽37内的内周界边缘34卡住。旋转传递件6和7通过这种联接装置9彼此联接。中间插入件8的保持突起75分别安装在由联接装置9的钩爪部分81和82以及基部31和35两者限定的空腔84内。
相对于中间插入件8和通过联接装置9使中间插入件8插入在其间彼此联接的旋转传递件6和7,联接基体3的每个突起部分13沿R方向设置在旋转传递件6和7的相应一对突起部分33和53的两个突起部分33和53之间,即突起部分33和53的交替一对之间,以及中间插入件8的相应一对突起部分73的两个突起部分73之间,即突起部分73的交替两个之间。同时,联接基体5的每个突起部分18沿R方向设置在旋转传递件6和7的相应一对突起部分33和53的另两个突起部分33和53之间,即其余的另两个突起部分33和53之间,以及中间插入件8的相应一对突起部分73的另两个突起部分73之间,即突起部分73的其余交替两个之间。在旋转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相对旋转固定角度或更少时,沿R方向在其侧表面21和22的联接基体3的每个突起部分13与中间插入件8的每个突起部分73沿R方向的侧表面78和79接触,但不与沿R方向与它们相对的旋转传递件6和7的突起部分33和53的侧表面38和39以及58和59接触。同时,沿R方向在其侧表面23和24的联接基体5的每个突起部分18与中间插入件8的每个突起部分73沿R方向的侧表面78和79接触,但不与沿R方向与它们相对的旋转传递件6和7的突起部分33和53的侧表面38和39以及58和59接触。
沿R方向与中间插入件8的突起部分73相对且沿R方向中间升高的旋转传递件6和7的每个突起部分33和53在其沿R方向的中心部分与相对的中间插入件8的相应突起部分73的每个表面76和77接触,但在其沿R方向的边缘部分,在相对的中间插入件8中形成相对于相应突起部分73的每个表面76和77的空腔91。
用装备有上述轴联接机构1的电动转向装置用于使旋转轴2和转向轴4(这是两个旋转轴)相互联接,当驾驶员人工操作转向轮时,转向轴4沿R方向旋转,且转向轴4沿R方向的旋转通过未示出的诸如齿轮的传递机构传递到拉杆等作为往复运动,由此对转向轮(轮)赋予转向力。在由驾驶员进行的转向轮的人工操作中,当由来自用于探测施加到转向轮上扭矩的扭矩探测器的探测信号控制的电动机运行时,旋转轴2沿R方向旋转。然后基于突起部分73由突起部分13沿R方向变形后侧表面21与侧表面38和58的接触或侧表面22与侧表面39和59的接触,通过突起部分13沿R方向压抵突起部分33和53,联接基体3沿R方向的旋转传递到联接基体5的突起部分18。于是,旋转轴2沿R方向的扭矩附加到沿R方向转向轴4的扭矩上,由此有助于由驾驶员进行的转向轮的人工操作。
由于轴联接机构1在转向轮由驾驶员人工操作且转向轴4不沿R方向旋转和转向轮由驾驶员人工操作且转向轴4沿R方向旋转的两种状态中,在旋转轴2沿R方向相对于转向轴4的相对旋转很小,在宽度D2和宽度D1之间差的约一半范围内的情况下,突起部分73易于经受压缩变形。结果,旋转轴2沿R方向的这种非常小的相对旋转几乎不传递到转向轴4。因此,能够降低在电动机反转和电刷震动时通过轴联接机构1和转向轴4传递到转向轮的冲击,由此能够防止转向感觉变得不舒服。此外,在突起部分73压缩变形超过固定角度之后,会发生侧表面21与侧表面38和58的接触或侧表面22与侧表面39和59的接触,能够抑制突起部分73的任何进一步的压缩变形。结果,可防止由于蠕变引起每个突起部分73的永久变形,且突起部分13和18以及突起部分73沿R方向的每个侧面21和22及23和24以及侧面78和79的相互接触可维持很长时间,结果是转向轴4和旋转轴2之间沿R方向很难发生打滑。此外,当转向轮4通过驾驶员人工操作沿R方向旋转,且旋转轴2通过电动机的运行沿R方向旋转使得旋转轴2倾向于沿R方向相对旋转超过固定角度,即超过宽度D2和宽度D1之间差值的一半时,对于转向轴4,旋转传递件6和7基于侧表面21与侧表面38和58的接触或侧表面22与侧表面39和59的接触通过突起部分13沿R方向挤压突起部分33和53而将旋转轴2沿R方向的旋转传递到转向轴4,且对应于这种沿R方向超过固定角度的相对旋转,由此有助于转向轴4的旋转。
如上所述,根据轴联接机构1,置于旋转传递件6和7之间的中间插入件8具有突起部分73,每个突起部分73设置在旋转传递件6和7沿A方向的突起部分33和53的相应两个之间,且在R方向的宽度D2大于每个突起部分33和53的宽度D1。中间插入件8的每个突起部分73的刚度小于旋转传递件6和7的每个突起部分33和53的刚度。于是旋转轴2沿R方向的旋转通过中间插入件8的突起部分73的弹性变形实现到转向轴4的传递。因此,通过中间插入件8的突起部分73的弹性变形可减小或防止旋转轴2沿R方向的小量旋转到转向轴4的传递,同时可实现旋转轴2沿R方向相对于转向轴4的大的相对旋转到转向轴4的传递,因为这是通过刚度大于中间插入件8的突起部分73的旋转传递件6和7进行的。此外,在旋转轴2相对于转向轴4沿R方向相对旋转超过固定角度时,可通过具有较大刚度的旋转传递件6和7防止中间插入件8的突起部分73的较大弹性变形,使得即使中间插入件8使用刚度小的柔性树脂材料,可降低由于蠕变而致的中间插入件8的永久变形。此外,由于这对旋转传递件6和7通过联接装置9彼此联接,可改进组装效率,且由于中间插入件8的弹性变形可消除这对旋转传递件6和7之间沿A方向的相互分离,由此能够将这对旋转传递件6和7沿A方向的膨胀抑制到固定角度。因此,能够降低电动机反转和电刷震动时传递到转向轮的冲击。此外,能够消除旋转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的打滑。因此,可防止转向感觉变得不舒服,且轴连接机构可耐用性优越并可具有稳定的性能。
此外,根据轴联接机构1,因为中间插入件8在R方向相对于这对旋转传递件6和7由穿过由联接装置9的两钩爪部分81和82限定的空腔84的保持突起75定位,从中间插入件8得出的效果可相对于旋转轴2和转向轴4之间沿R方向的两相对旋转均匀地得到。
此外,根据轴联接机构1,因为形成空腔91,中间插入件8的相应突起部分73沿R方向的边缘部分的压缩变形和坍塌膨胀可由空腔91吸收。于是,能够避免这对旋转传递件6和7沿A方向彼此相对的突起部分33和53的相互分离。此外,可防止中间插入件8的压缩变形和坍塌的突起部分73由于伸展到突起部分33和53的侧表面38和39以及58和59而覆盖突起部分33和53的侧表面38和39以及58和59。结果,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由于蠕变所致的中间插入件8的突起部分73的永久变形。因此,能够保持这对旋转传递件6和7沿R方向的刚性,并实现扭矩的稳定传递。
尽管上述实施例中的轴联接机构1包括单个中间插入件8,但轴连接机构1也可包括两个或多个中间插入件8,且旋转传递件6和7每一种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更多。此外,联接基体3和5的突起部分13和18、旋转传递件6和7的突起部分33和53、中间插入件8的突起部分73、联接装置9的钩爪部分81、和中间插入件8的保持突起75的数量并不限于上述数量。

Claims (7)

1.一种轴联接机构,用于通过设置在两旋转轴之间而将所述两旋转轴联接以将一旋转轴的旋转传递到另一旋转轴,该机构包括:一对旋转传递件、设置在所述一对旋转传递件之间的中间插入件、和用于将所述一对旋转传递件彼此联接的联接装置,其中所述一对旋转传递件的每一个具有彼此沿围绕轴线的方向间隔开并沿径向延伸的至少一对突起部分,所述中间插入件具有一对突起部分,每个突起部分沿轴线方向置于所述一对旋转传递件的每一个的所述成对突起部分之间且在围绕轴线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成对突起部分中的每一个的宽度,且所述中间插入件的所述成对突起部分的刚度小于所述一对旋转传递件中的每一个的所述成对突起部分的刚度且可弹性变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旋转传递件中的每一个具有环形基部,所述一对旋转传递件中的每一个的所述成对突起部分一体设置在所述基部上的方式是从所述旋转传递件中的相关一个的基部的外周界边缘径向延伸,且所述联接装置包括:一体设置在所述旋转传递件中的一个的基部上钩爪部分,所述钩爪部分一体设置在所述旋转传递件中的一个的基部上的方式是从所述一个旋转传递件的基部的内周界边缘朝向所述旋转传递件中的另一个的基部延伸,且在所述钩爪部分在其远端被所述另一个旋转传递件的基部的内周界边缘钩住;以及一体设置在所述另一个旋转传递件的基部上的钩爪部分,所述钩爪部分一体设置在所述另一个旋转传递件的基部上方式是从所述另一个旋转传递件的基部的内周界边缘朝向所述一个旋转传递件的基部延伸,且在所述钩爪部分在其远端被所述一个旋转传递件的基部的内周界边缘钩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插入件包括环形基部和以从所述基部的内周界边缘径向延伸的方式与所述基部一体设置的保持突起,所述中间插入件的成对突起部分与所述中间插入件的基部一体设置的方式是从所述中间插入件的基部的外周界边缘径向延伸,且所述保持突起配合在由所述联接装置的所述两钩爪部分限定的空腔内。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轴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沿轴向与所述中间插入件的突起部分相对的所述旋转传递件的突起部分中的每一个在沿围绕轴线的方向中间升高,使得所述突起部分沿围绕轴线的方向的中心部分与所述中间插入件的相对的突起部分接触,而所述突起部分围绕轴线方向的边缘部分与所述中间插入件的相对的突起部分一起形成一空腔。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轴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一旋转轴联接的一个联接基体;和与另一旋转轴联接的另一联接基体,其中所述一个联接基体具有基部和一体地从所述基部轴向突起的突起部分,且所述另一联接基体具有基部和一体地从所述基部轴向突起的突起部分,且其中所述一个联接基体的突起部分置于所述一对旋转传递件中的每一个的所述成对突起部分之间沿围绕轴线方向的一突起部分间隙中和所述中间插入件的所述成对突起部分之间沿围绕轴线方向的一突起部分间隙中,且所述另一联接基体的所述突起部分置于所述一对旋转传递件中的每一个的所述成对突起部分之间沿围绕轴线方向的另一突起部分间隙中和所述中间插入件的所述成对突起部分之间沿围绕轴线方向的另一突起部分间隙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和所述另一个联接基体的突起部分中的每一个在其围绕轴线方向的每个侧面处适于在所述两旋转轴相对旋转固定角度或更少时,与所述中间插入件在围绕轴线方向与其相对的每个突起部分围绕轴线方向的侧表面接触,而所述一个和所述另一个联接基体的突起部分中的每一个在其围绕轴线方向的每个侧面处适于在所述两旋转轴相对旋转固定角度或更少时,不与所述一对旋转传递件在围绕轴线方向与其相对的每个突起部分围绕轴线方向的侧表面接触,并适于在所述两旋转轴相对旋转固定角度或更多时与所述侧表面接触。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轴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联接机构是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轴联接机构,且所述一旋转轴适于与电动机的输出旋转轴联接,而所述另一旋转轴适于与汽车的转向轴联接。
CN2005800442453A 2004-12-24 2005-12-15 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轴联接机构 Active CN1010910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74410/2004 2004-12-24
JP2004374410A JP4779358B2 (ja) 2004-12-24 2004-12-24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の軸連結機構
PCT/JP2005/023083 WO2006068033A1 (ja) 2004-12-24 2005-12-15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の軸連結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1071A true CN101091071A (zh) 2007-12-19
CN101091071B CN101091071B (zh) 2010-05-12

Family

ID=36601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442453A Active CN101091071B (zh) 2004-12-24 2005-12-15 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轴联接机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699709B2 (zh)
EP (1) EP1830090B1 (zh)
JP (1) JP4779358B2 (zh)
CN (1) CN101091071B (zh)
WO (1) WO200606803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46153A1 (en) * 2011-04-29 2012-11-01 Shenzhen Byd Auto R&D Company Limited Coupling device
CN103029562A (zh) * 2011-09-28 2013-04-1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轮内电动机驱动单元
CN103307125A (zh) * 2012-03-09 2013-09-18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扭矩传动组合及联轴器
CN103362974A (zh) * 2012-03-28 2013-10-23 梅西耶-布加蒂-道提公司 两个转动件之间的联接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29792B2 (ja) 2006-08-10 2009-09-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168972B2 (ja) * 2007-03-26 2013-03-27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の軸連結機構
JP5169042B2 (ja) * 2007-07-06 2013-03-27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の軸連結機構
JP4980173B2 (ja) * 2007-08-22 2012-07-1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軸継手
JP5003637B2 (ja) * 2008-09-03 2012-08-15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の軸連結機構
JP5407741B2 (ja) * 2009-10-20 2014-02-05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軸連結機構
JP5476935B2 (ja) 2009-11-10 2014-04-23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軸連結機構
JP5428852B2 (ja) * 2009-12-25 2014-02-26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軸連結機構
JP5048804B2 (ja) * 2010-03-31 2012-10-1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11143544A2 (en) 2010-05-14 2011-11-17 Trw Automotive U.S. Llc Torque senso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02537106A (zh) * 2012-02-22 2012-07-04 豫北转向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转向联轴器
JP5915355B2 (ja) * 2012-04-23 2016-05-11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軸連結機構
JP5915375B2 (ja) * 2012-05-23 2016-05-1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ルク伝達用継手及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549708B2 (ja) * 2012-06-25 2014-07-16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の軸連結機構
JP6057611B2 (ja) * 2012-08-22 2017-01-11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軸連結機構
JP6149381B2 (ja) 2012-11-01 2017-06-2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ルク伝達用継手及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EP2918862B1 (en) 2012-11-06 2018-04-25 NSK Ltd. Torque transmission joint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JP5733372B2 (ja) * 2013-11-14 2015-06-10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軸連結機構
JP6323132B2 (ja) * 2014-04-09 2018-05-1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ルク伝達用継手及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5217704A (ja) * 2014-05-14 2015-12-0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384134B2 (ja) * 2014-06-11 2018-09-05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の軸連結機構
JP6277895B2 (ja) * 2014-07-15 2018-02-14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ルク伝達部材及び駆動軸と被駆動軸との結合部
WO2016047643A1 (ja) * 2014-09-26 2016-03-3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ルク伝達用継手及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354860B2 (ja) * 2015-01-07 2018-07-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回転軸の支持構造
JP2017036767A (ja) 2015-08-07 2017-02-16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軸連結構造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6904214B (zh) * 2015-12-22 2019-05-03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机与蜗杆连接装置
JP6187608B2 (ja) * 2016-01-13 2017-08-3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ルク伝達用継手及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9563885B (zh) * 2016-08-08 2021-07-02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扭矩传递用联轴器和电动式助力转向装置
EP3453906B1 (en) * 2016-10-13 2020-12-09 NSK Ltd. Joint for torque transmission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KR102582282B1 (ko) * 2018-08-23 2023-09-26 에이치엘만도 주식회사 조향장치의 동력 전달부재
JP2021131138A (ja) * 2020-02-20 2021-09-0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軸継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79967A (en) * 1924-01-17 1926-04-06 Edward B Sweney Flexible shaft coupling
DE1208566B (de) * 1956-02-23 1966-01-05 Maria Reich Geb Hellbruegge Elastische Wellenkupplung
DE2247233C3 (de) * 1972-09-27 1980-06-12 A. Friedr. Flender Gmbh & Co, Kg, 4290 Bocholt Elastische Wellenkupplung
US4449956A (en) * 1980-06-17 1984-05-22 Yasuo Ueno Constant-velocity universal joint
US4557703A (en) * 1981-10-29 1985-12-10 Rivin Evgeny I Elastomeric spider coupling
JPS58211022A (ja) * 1982-05-24 1983-12-08 カツプリングステクニ−ク・ゲ−・エム・ベ−・ハ− かみあわせカツプリング
GB2126690B (en) * 1982-09-07 1986-01-08 Koppers Co Inc Flexible coupling
DE3545027A1 (de) * 1985-12-19 1987-06-25 Hackforth Gmbh & Co Kg Elastische wellenkupplung
DE3621187A1 (de) * 1986-06-25 1988-01-21 Hackforth Gmbh & Co Kg Elastische wellenkupplung
DE4307365A1 (de) * 1993-03-09 1994-10-13 Hackforth Gmbh & Co Kg Elastische Klauenkupplung
GB9812844D0 (en) * 1998-06-16 1998-08-12 Lucas Ind Plc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electrical power assisted steering
JP3729006B2 (ja) * 1999-11-01 2005-12-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系のギヤ機構
JP4007159B2 (ja) * 2002-10-30 2007-11-1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ジョイント
JP2004149070A (ja) 2002-10-31 2004-05-27 Koyo Seiko Co Ltd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ジョイント
JP4779356B2 (ja) * 2004-12-24 2011-09-28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の軸連結機構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46153A1 (en) * 2011-04-29 2012-11-01 Shenzhen Byd Auto R&D Company Limited Coupling device
CN103029562A (zh) * 2011-09-28 2013-04-1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轮内电动机驱动单元
CN103029562B (zh) * 2011-09-28 2015-10-2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轮内电动机驱动单元
CN103307125A (zh) * 2012-03-09 2013-09-18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扭矩传动组合及联轴器
CN103362974A (zh) * 2012-03-28 2013-10-23 梅西耶-布加蒂-道提公司 两个转动件之间的联接装置
CN103362974B (zh) * 2012-03-28 2016-08-03 梅西耶-布加蒂-道提公司 两个转动件之间的联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6068033A1 (ja) 2006-06-29
JP4779358B2 (ja) 2011-09-28
CN101091071B (zh) 2010-05-12
EP1830090B1 (en) 2014-03-05
US7699709B2 (en) 2010-04-20
EP1830090A4 (en) 2012-09-26
JP2006183676A (ja) 2006-07-13
US20080128195A1 (en) 2008-06-05
EP1830090A1 (en) 2007-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1071B (zh) 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轴联接机构
CN101128682B (zh) 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轴联接机构
CN102686898B (zh) 联轴机构
EP1752671B1 (en) Shaft connection mechanism for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CN102639892B (zh) 联轴机构
KR102207574B1 (ko) 전동식 조향장치
EP2128470B1 (en) Ring and rotor coupling assembly
JP5407741B2 (ja) 軸連結機構
CN117157470A (zh) 转向联轴器及其相关装置
JPH0587337U (ja) フレキシブルジョイン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