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2377A - 自动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82377A
CN101082377A CNA200710103458XA CN200710103458A CN101082377A CN 101082377 A CN101082377 A CN 101082377A CN A200710103458X A CNA200710103458X A CN A200710103458XA CN 200710103458 A CN200710103458 A CN 200710103458A CN 101082377 A CN101082377 A CN 1010823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ed change
speed
shift mode
engine braking
clu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345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82377B (zh
Inventor
佐藤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JAT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T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TCO Ltd filed Critical JAT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82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2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823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23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4Smoothing ratio shift
    • F16H61/0437Smoothing ratio shift by using electrical sign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4Smoothing ratio shi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2Locking of the control input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52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six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07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wo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68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 F16H61/684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without interruption of drive
    • F16H61/686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without interruption of drive with orbital ge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装置,在不使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联接的变速模式时,不增加液压数据,使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释放。在手动变速模式时向作为发动机制动动作的低档&倒档制动器成为联接状态的1档的变速过渡时,在有向使发动机制动不动作的自动变速模式的模式切换指令,而向释放低档&倒档制动器的其他变速级进行变速的情况下,在向手动变速模式1档的变速完成后,使用手动变速模式时参照的手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从1档向其他变速级进行变速。由此,低档&倒档制动逐渐被释放,可以防止发动机制动的间歇感或变速冲击。在自动变速模式时参照的控制数据上无需追加用于释放低档&倒档制动器的数据,可以抑制数据容量的增加。

Description

自动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特别是涉及发动机制动用的摩擦元件的控制。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有如下的自动变速器:通过联接或释放离合器或制动器而得到所希望的变速级,并且能够切换成发动机制动动作模式(例如驾驶员可由手动切换变速级的手动变速模式)和发动机制动非动作模式(通常的自动变速模式)。
在这样的自动变速器中,在发动机制动动作模式的变速过渡中,切换成发动机制动非动作模式,并且在有向与变速过渡中的目标变速级不同的变速级变速的指令的情况下,当发动机制动动作模式的联接过渡中的发动机制动用离合器立刻成为释放状态时,产生发动机制动的间歇,有不舒适感。
作为该对策,考虑:在发动机制动动作模式的变速完成之后,切换成不使发动机制动动作的发动机非动作模式,进行下面的变速。
但是,由于发动机制动非动作模式原本就是不使发动机制动动作的控制,所以,不具有用于控制发动机制动用离合器的液压的液压数据。
因此,当切换成发动机制动非动作模式时,供给发动机制动用离合器的液压同时降低,发动机制动感突然失去,下一个变速和发动机制动用离合器的液压降低重合在一起,产生预料之外的变速冲击。
于是,作为防止与上述类似的行使条件的变速冲击的技术,例如有记载在专利文献1、2中的技术方案。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的结构:在从第一变速级(发动机制动用离合器动作)向第二变速级(发动机制动用离合器不动作)的变速中,当根据开关操作发出发动机制动用离合器释放指令和向第三变速级(发动机制动用离合器动作)的变速指令的情况下,禁止发动机制动用离合器的解除,维持动作状态,并且按照从第一变速级向第二变速级,从第二变速级向第三变速级的顺序进行变速。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从低档L2(发动机制动用离合器动作)向低档L1(发动机制动用离合器动作)的变速过渡中,当有从低档L1向低档L2多重变速指令时,联接中的1档发动机制动用离合器(B-4制动器)慢慢地释放(sweep down),该离合器释放完成之后,从低档L1向低档L2进行变速,并且,2档发动机制动用离合器(B-2制动器)慢慢地联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89092号公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14677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控制装置具有以下列举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液压控制装置中,虽然对在变速前后的变速级的发动机制动用离合器共通时有效,但是在变速前后的变速级的发动机制动用离合器不同时或变速前后的变速级的仅仅一个变速级使发动机制动用离合器作用时,不能控制发动机制动用离合器继续联接。
于是,在这样的变速前后,由于进行使发动机制动用离合器释放的控制,因此,当将发动机制动用离合器慢慢地释放的液压数据追加到发动机制动用离合器非动作模式的液压数据中时,就会使液压数据的容量增加。
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液压控制装置中,与专利文献1不同,可以适用于具有各变速级不同的发动机制动用离合器的自动变速器,但是,需要在发动机制动用离合器的释放用时具有多次变速用的液压坡度(sweepdown)、时间数据,避免不了与专利文献1相同的液压数据的容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上述问题点,提供一种能够在使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不联接的变速模式时释放发动机制动用摩擦用元件的情况下、不使液压数据增加就能释放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的自动变速器。
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实现通过使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联接或释放而可在发动机制动的动作或非动作之间进行切换的第一变速级和将所述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释放的第二变速级,并且具有变速控制部,该变速控制部控制所述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的联接或释放的切换及所述第一变速级与第二变速级的切换,该自动变速器可以进行第一变速模式和第二变速模式的切换,所述第一变速模式参照具有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的液压数据的第一动作液压数据,在使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联接的第一变速级和第二变速级之间进行变速控制,所述第二变速模式参照不具有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的液压数据的第二动作液压数据,在使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释放的第一变速级和第二变速级之间进行变速控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变速模式下从第二变速级向第一变速级变速过渡中,当需要从第一变速模式向第二变速模式进行变速模式变更、规定条件成立进而向第二变速级变速的情况下,变速控制部在向第一变速级变速完成后,对于第二变速模式中的变速,参照第一动作液压数据进行从第一变速级向第二变速级的变速控制。
根据本发明,从第一变速模式向第二变速模式切换时,在使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从联接状态释放的情况下,即使变速控制部通过变速模式切换而产生变速,不管是否是第二变速模式选择中的变速,都参照具有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的液压数据的第一动作液压数据进行变速控制,因此,在从第一变速级向释放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的变速级变速时,可以慢慢地释放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
因此,在第一变速级的变速完成之后,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不会被急剧释放,可以防止发动机制动感突然失去或产生变速冲击。
另外,在释放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时,由于参照具有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的液压数据的第一动作液压数据进行变速控制,因此,在第二动作液压数据上无需具有用于新的使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慢慢地释放的控制数据,可以抑制数据容量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现前进6档、后退1档的自动变速器结构的概要图;
图2是表示自动变速器的各个变速级的各个摩擦元件的动作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自动变速器的液压回路及电子变速控制系统的图;
图4是表示A/T控制单元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在手动变速模式中、有向自动变速模式切换指令情况下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2-6制动器(2-6/B)和低档&倒档制动器(L&R/B)的液压特性的时间图。
附图标记
1:自动变速器;2:发动机;3:扭矩转换器;4:双行星轮型行星齿轮机构;5、16、22:行星齿轮架;7、19:太阳齿轮;8:内径侧行星齿轮;9:外径侧行星齿轮;10、15、21:齿环;11:单行星轮型行星齿轮机构;12:第一太阳齿轮;13、20:行星齿轮;14:第二太阳齿轮;17:输出齿轮;18:单行星轮型行星齿轮机构;40:A/T控制单元;41:车速传感器;42:节气门传感器;43:发动机旋转传感器;44:涡轮旋转传感器;45a:断路开关;45b:手动变速模式开关:46:油温传感器;101~105:联接活塞室;106~110:液压控制阀;106a~110a:负荷电磁线圈;106b~110b:调压阀;111~115:压力开关;132:主压力控制阀;132a:线形电磁线圈;132b:主压力调压阀;400:变速控制阀;401:自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2:手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S1~S6:旋转轴;LOW/C:低档离合器;H/C:高档离合器;2-6/B:2-6制动器;3-5R/C:3-5倒档离合器;L&R/B:低档&倒档制动器;LOW/OWC:低档单向离合器;O/P:油泵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控制装置的前进6档、后退1档的自动变速器1的构成的概要图。
输入到扭矩转换器3的发动机2的动力经由旋转轴S1输入到双行星轮型行星齿轮机构4的行星齿轮架5上。
在此,双行星轮型行星齿轮机构4由固定在变速箱6的太阳齿轮7、与太阳齿轮7啮合的内径侧行星齿轮8、与内径侧行星齿轮8啮合的外径侧行星齿轮9、与外径侧行星齿轮9啮合并且与太阳轮7同轴地配置的齿环10、轴支承内径侧行星齿轮8及外径侧行星齿轮9的行星齿轮架5组成。
齿环10覆盖旋转轴S1的外周,通过后述的输出齿轮17的内径侧连接在向发动机2侧延伸的旋转轴S2上。
另外,行星齿轮架5经由高档离合器H/C,覆盖旋转轴S2的外周,连接在向发动机2侧延伸的旋转轴S3上。
与旋转轴S3的连接高档离合器H/C的一侧相反侧的端部与支承单行星轮型行星齿轮机构11的行星齿轮13的行星齿轮架16连接。行星齿轮架16经由并列配置的低档&倒档制动器L&R/B(本发明的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及低档单向离合器LOW/OWC与变速箱6连接。
由此,行星齿轮架16相对变速箱6可向一方向旋转地被支承,并且,可以限制(固定)旋转及解除限制。
单行星型行星齿轮机构11的行星齿轮13与配置在发动机2侧的第二太阳齿轮14和配置在与发动机2侧相反侧的第一太阳齿轮12啮合,并且与齿环15啮合。
第一太阳齿轮12向发动机2的相反侧方向延伸,与覆盖旋转轴S3外周的旋转轴S4连接,旋转轴S4经由2-6制动器2-6/B与变速箱6连接。
由此,旋转轴S4经由2-6制动器2-6/B相对变速箱6可以固定及解除固定。
第二太阳齿轮14通过输出齿轮17的内径侧向发动机2侧延伸,并且,与覆盖旋转轴S2外周的旋转轴S5连接,旋转轴S5经由3-5倒档离合器3-5R/C与旋转轴S2连接,并且,经由低速离合器LOW/C与单行星轮型行星齿轮机构18的齿环21连接。
在此,在旋转轴S5的外周侧,单行星轮型行星齿轮机构18配设在输出齿轮17与3-5倒档离合器3-5R/C之间。
另外,单行星轮型行星齿轮机构18由与旋转轴S5连接的太阳齿轮19、配置在太阳齿轮19外径侧的齿环21、与太阳齿轮19及齿环21啮合且支承在行星齿轮架22上的行星齿轮20构成。
行星齿轮架22覆盖旋转轴S5的外周,并且经由通过输出齿轮17内径侧的旋转轴S6与单行星型行星齿轮机构11的齿环15连接。
另外,在单行星型行星齿轮机构11和单行星型行星齿轮机构18之间配设有轴承支架部30。轴承支架部30是隔壁状的部件,与变速箱6形成为一体,并且,具有沿着旋转轴S6延伸的圆筒形状的轴承支承部31。
轴承32嵌入在轴承支承部31的外周,与齿环15连接的输出齿轮17抵接在轴承32的外周部(外圈)上。轴承支承部31的内径侧为旋转轴S1、S2、S5及S6重合且配置成同轴状的多层结构。
并且,在自动变速器1中,在D档位置基于从车速及节气门开度决定的运行点和变速程序(移动图)进行前进6档的自动变速控制,通过从D档位置向R档位置的选档操作进行后退1档的变速控制。
这时,通过高档离合器H/C、2-6制动器2-6/B、低档&倒档制动器L&R/B(低档单向离合器LOW/OWC)、低档离合器LOW/C及3-5倒档离合器3-5R/C的联接或释放的组合,发动机2的输出转速变换成所希望的转速,从输出齿轮17经由中间轴23及差速器齿轮24传递到未图示的车辆的驱动轮。
在图2中表示该变速控制的各个摩擦元件的动作状态。其中,在图2中,○标记表示联接,无标记表示释放,在○中带剖面线的标记表示发动机驱动车轮时机械的联接动作(旋转限制)。
另外,在○中带×的标记表示虽然联接但在发动机制动时动作,详细内容后述,在驾驶员可以指示变速级的手动变速时动作,在通常的变速模式时不动作。
另外,第一档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变速级,第二~第六档及后退构成本发明的第二变速级。
第一档(1ST)由低档离合器LOW/C的联接、低档&倒档制动器L&R/B或低档单向离合器LOW/OWC的联接而实现。在D档位置时,从输入轴(旋转轴S1)经由双行星型行星齿轮机构4被减速的旋转,从旋转轴S2经由低档离合器LOW/C及单行星轮型行星齿轮机构18的齿环21输入到行星齿轮架22。输入到行星齿轮架22的旋转经由旋转轴S6传递到单行星轮型行星齿轮机构11的齿环15,但通过利用低档单向离合器LOW/OWC的联接固定在变速箱6上的行星齿轮架16而受到反作用力,因此,齿环15减速旋转,根据最大减速比从输出齿轮17输出减速旋转。
另外,发动机制动时,代替空转的低档单向离合器LOW/OWC,低档&倒档制动器L&R/B受到反作用力。
第二档(2ND)通过联接低档离合器LOW/C和2-6制动器2-6/B而得到。在该第二档中,从输入轴(旋转轴S1)经由双行星轮型行星齿轮机构4被减速的旋转从旋转轴S2经由低档离合器LOW/C及单行星轮型行星齿轮机构18的齿环21输入到行星齿轮架22上。
另一方面,通过联接2-6制动器2-6/B,第一太阳齿轮12及行星齿轮13相对变速箱6固定。另外,通过行星齿轮13和第二太阳轮14的啮合,与第二太阳齿轮14联接的旋转轴S5相对变速箱6固定。
第三档(3RD)通过联接3-5倒档离合器3-5R/C和低档离合器LOW/C而得到,第四档(4TH)通过联接高档离合器H/C和低档离合器LOW/C而得到。第五档(5TH)通过联接高档离合器H/C和3-5倒档离合器3-5R/C而得到。
第六档(6TH)通过联接高档离合器H/C和2-6制动器2-6/B而得到。
另外,在第六档中,与第二档相同,通过联接2-6制动器2-6B,旋转轴S5固定。
另外,后退(REV)通过联接3-5倒档离合器3-5R/C和低档&倒档制动器L&R/B而得到。
接着,利用图3对实现上述变速控制的液压回路及电子变速控制系统进行说明。
在图3中,低档离合器LOW/C具有联接活塞室101,同样地,高档离合器H/C具有联接活塞室102,2-6制动器2-6/B具有联接活塞室103,3-5倒档离合器3-5R/C具有联接活塞室104,低档&倒档制动器L&R/B具有联接活塞室105。
低档离合器LOW/C、高档离合器H/C、2-6制动器2-6/B、3-5倒档离合器3-5R/C及低档&倒档制动器L&R/B通过将主压力PL、D档压(D压)或R档压(R压)供给各自的联接活塞室101~105而联接,另外,通过放掉这些联接压而被释放。
另外,D档压是经由手动阀116的主压力PL,只在选择D档时产生。
R档压是经由手动阀116的主压力PL,只在选择D档时产生,在R档以外,与排出口连接,不产生R档压。
在图3中,具有控制低档离合器LOW/C的联接压(低档离合器压)的第一液压控制阀106、控制高档离合器H/C的联接压(高档离合器压)的第二液压控制阀107、控制2-6制动器2-6/B的联接压(2-6/B制动压)的第三液压控制阀108、控制3-5倒档离合器3-5R/C的联接压(3-5R/C倒档离合器压)的第四液压控制阀109、控制低档&倒档制动器L&R/B的联接压(低档&倒档制动压)的第五液压控制阀110和控制主压力PL的主压力控制阀132。
第一液压控制阀106由以先导压为原压、产生电磁压的第一负荷电磁线圈106a和以来自第一负荷电磁线圈106a的电磁压作为动作信号压,将D档压调整成低档离合器压、且将该低档离合压器作为反馈压作用的第一调压阀106b构成。
另外,第一负荷电磁线圈106a对应负载比而被控制,具体地,电磁线圈OFF时低档离合器压为零,电磁线圈ON时ON负载比越增大,低档离合器压越增大。
第二液压控制阀107由以先导压为原压、产生电磁压的第二负荷电磁线圈107a和以来自第二负荷电磁线圈107a的电磁压作为动作信号压将D档压调整成高档离合器压、且将该高档离合器压作为反馈压作用的第二调压阀107b构成。
另外,第二负荷电磁线圈107a在电磁线圈ON时(100%ON负载比),高档离合器压为零,ON负载比越减少,高档离合器压越高,电磁线圈OFF时高档离合器压为最大压。
第三液压控制阀108由以先导压为原压、产生电磁压的第三负荷电磁线圈108a和以来自第三负荷电磁线圈108a的电磁压作为动作信号压将D档压调整成2-6制动器压、且将该2-6制动器压作为反馈压作用的第三调压阀108b构成。
另外,第三负荷电磁线圈108a在电磁线圈OFF时2-6制动器压为零,在电磁线圈ON时ON负载比越增大2-6制动器压越高。
第四液压控制阀109由以先导阀为原压、产生电磁压的第四负荷电磁线圈109a和第四调压阀109b构成。
第四调压阀109b在选择D档时,以来自第四负荷电磁线圈109a的电磁压作为动作信号压将D档压调整成3-5倒档离合器压,而且作为反馈压接受该3-5倒档离合器压的作用。
另外,在选择R档时,将R档压调整为3-5倒档离合器压。
另外,第四负荷电磁线圈109a在电磁线圈ON时(100%ON负载比)3-5倒档离合器压为零,ON负载比越减少3-5倒档离合器压越高,电磁线圈OFF时3-5倒档离合器压为最大压。
即,在供给第四液压控制阀109的液压回路上设置有两方向切换用球阀即往复球109c。该往复球109c只将D档压或R档压的一方切换成输出到第四液压控制阀109。
第五液压控制阀110由以先导压为原压、产生电磁压的第五负荷电磁线圈110a和以来自第五负荷电磁线圈110a的电磁压作为动作信号压将主压力PL调整成低档&倒档制动器压、且将该低档&倒档制动器压作为反馈压作用的第五调压阀110b构成。
另外,第五负荷电磁线圈110a在电磁线圈OFF时,低档&倒档制动器压为零,电磁线圈ON时,ON负载比越减少低档&倒档制动器压越高。
主压力控制阀132由以先导压为原压、产生电磁压的三通比例电磁阀的线性电磁线圈(线性SOL)132a和管路调压阀132b构成,该管路调压阀132b以来自线性电磁线圈132a的电磁压作为动作信号压,通过将油泵O/P的排出压排出而调整成主压力PL、且将该主压力PL作为反馈压作用。
另外,线性电磁线圈132a在电流OFF时主压力PL为最大,电流越增大使主压力越减小。
从主压力调压阀132排出的油的第一排泄路向扭矩转换器3作为转换压被输出,第二排泄路返回到油泵O/P的进入口。
在图3中,低档离合器压油路124与低档离合器LOW/C的联接活塞室101连接,高档离合器压油路125与高档离合器H/C的联接活塞室102连接,2-6制动器压油路126与2-6制动器2-6/B的联接活塞室103连接,3-5倒档离合器压油路127与3-5倒档离合器3-5R/C的联接活塞室104连接,低档&倒档制动器压油路128与低档&倒档制动器L&R/B的联接活塞室105连接。
在与各个联接活塞室连接的油路124~128上分别设置有由开关信号(有联接压时为ON,无联接压时为OFF)检测联接压的有无的第一~第五压力开关(Psw)111~115。
手动阀116使从油泵O/P通过主压力油路119供给的主压力产生D档压和R档压,经由各自D档压油路121、R档压油路122供给各液压控制阀106~109。
另外,在主压力油路119上具有先导阀117,由主压力生成的先导压经由先导压油路120供给各油路控制阀106~109或线性电磁线圈132a。
在图3中,由以下部件构成电子变速控制系统:A/T控制单元40、车速传感器41、检测发动机的节气门开度的节气门传感器42、发动机旋转传感器43、检测扭矩转换器3的涡轮转速的涡轮旋转传感器44、检测驾驶员的变速杆位置的控制开关45a、设置在变速杆的通路上、在选择手动变速模式时为ON的手动变速模式开关45b、检测变速器内的油的温度的油温传感器46。
在A/T控制单元40中,来自各压力开关111~115的开关信号及来自各传感器、开关类41~46的信号被输入,基于这些输入信息和预先设定的变速控制规则或失效保护控制规则进行演算处理,根据演算处理结果,相对第一负荷电磁线圈106a、第二负荷电磁线圈107a、第三负荷电磁线圈108a、第四负荷电磁线圈109a、第五负荷电磁线圈110a、线性电磁线圈132a输出电磁线圈驱动信号。
接着,对变速控制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A/T控制单元的构成的控制方框图。
在A/T控制单元40的输入侧连接有各种传感器、开关类41~46、111~115,在输出侧连接有各负荷电磁线圈106a~110a及线性电磁线圈132a。
在A/T控制单元40内,具有:进行各种演算处理的变速控制的变速控制部400、自动变速模式时(本发明的第二变速模式)变速控制部400参照的自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1(本发明的第二动作液压数据)、手动变速模式时(本发明的第一变速模式)变速控制部400参照的手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2(本发明的第一动作液压数据)。
在此,驾驶员通过操作变速杆,可以切换成通常的自动变速模式和驾驶员可以指示变速级的手动变速模式。
该变速模式的切换信号通过手动变速模式开关45b输入到A/T控制单元40。
另外,如图2所示,手动变速模式时只有1档使发动机制动动作,因此,使低档&倒档制动器L&R/B联接。
在自动变速模式时,变速控制部400基于驾驶员的油门的踏下量或车速等、来自各种传感器、开关类的车辆驾驶信息、参照自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1决定目标变速级,而且,为了能实现目标变速级而使摩擦元件联接或释放,相对负荷电磁线圈106a~110a及线性电磁线圈132a输出电磁线圈驱动信号。
另外,自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1包括用于决定目标变速级的变速图,而且,还包括显示各个变速级的摩擦元件的联接、释放时间等的控制数据,不具备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的低档&倒档制动器L&R/B的液压数据。
在手动变速模式时,为了能实现驾驶员指示的变速级,参照手动变速时的控制数据402,进一步加入来自各种传感器、开关类42~46、111~115的输入信息,同时,相对各负荷电磁线圈106a~110a及线性电磁线圈132a输出电磁线圈驱动信号。
这样,变速控制部400通过切换在自动变速模式时和手动变速模式时参照的数据(自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1、手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2),进行两个模式的变速控制。
另外,手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2包括显示各个变速级的摩擦元件的联接、释放时间等的控制数据,具备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的低档&倒档制动器L&R/B的液压数据。
接着,对当现在的变速模式为手动变速模式时、在有向自动变速模式切换指示的情况下的控制顺序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在手动变速模式中指示向自动变速模式切换的情况下、变速控制部400进行控制顺序的流程。
在步骤200,变速控制部400进行从手动变速模式向自动变速模式的切换,而且进行是否需要变速的变速判断。
是否有从手动变速模式向自动变速模式的切换可以通过来自手动变速模式开关45b的信号进行判断,另外,向自动变速模式切换时是否需要变速,通过将基于自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1使用驾驶员的油门踏下量或车速等的车辆信息计算出目标变速级(下一步变速级)与现在的变速级进行比较而可以判断。
在从手动变速模式(例如手动变速模式的1档或3档等)向自动变速模式的切换、且需要变速的情况下,进入步骤201,不是这种情况下,维持现在的变速级的同时进行重复本处理。
在步骤201,判断现在是否是再变速禁止状态。
该在变速禁止状态是指自动变速器的齿轮比变化途中的情况。
另外,即使现在是变速控制中,变速控制刚刚开始后等、齿轮比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判断为不是再变速禁止状态。
其中,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在再变速禁止状态的情况下,在现在进行的变速完成之前不开始下一步的变速控制。
当判断现在为再变速禁止状态时,进入步骤202。
另一方面,当判断再变速不禁止状态时,进行通常的自动变速模式时的变速控制。
另外,在判断不是再变速禁止状态,现在是变速控制途中的情况下,中止该变速控制,进行通常的自动变速控制的下一步的变速。
接着,在步骤202,变速控制部400判断当前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是否是联接中。
在此,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动机摩擦元件是指低档&倒档制动器L&R/B。另外,低档&倒档制动器L&R/B为联接状态(动作状态)只能是手动变速模式的1档,在此,判断现在的变速级是否是手动变速模式的1档。
在现在的变速级是手动变速模式的1档的情况下,步骤203的M模式变速状态标记为ON。
另一方面,在现在的变速级不是手动变速模式的1档的情况下(例如是手动变速模式的2档或3档等),进入步骤204。
在步骤204,变速控制部400基于现在的手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2继续进行变速控制,在步骤205,判断现在的变速是否完成。
在变速没有完成的情况下,重复步骤204、205的处理,使现在的变速完成。
在现在的变速完成之后,为了在步骤206进行下一步的变速控制,进行变速信息的重写。
具体地,变速控制部400重写现在的变速级(CurGP)和下一步的变速级(NxtGP)。
另外,下一步的变速级是在步骤200计算出的下一步变速级。
变速控制部400基于该重写的变速信息,使现在的变速级变为下一步的变速级而进行变速控制。
接着,在步骤207,变速控制部400判断M模式变速状态标记是否为ON。
在M模式变速状态标记为ON的情况下,进入步骤208,不是这种情况下进入步骤211。
在步骤208,变速控制部400使用手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2进行变速控制,使变速级成为在步骤200时判断的自动变速模式的下一步变速级。
在此,在步骤208,由于M模式变速状态标记为ON,因此,当前的变速级为手动变速模式的1档,低档&倒档制动器L&R/B为联接的状态。
在手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2中,预先就有相关从1档向2档或3档等升档的控制数据。即,具有在从1档向其他的变速级升档时被执行、用于使低档&倒档制动器L&R/B释放的液压数据。
因此,当从手动变速模式的1档向其他变速级升档时,通过使用手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2的数据、使低档&倒档制动器L&R/B释放,可以不产生变速冲击、缓慢地使低档&倒档制动器L&R/B释放。
另一方面,M模式变速状态标记不为ON的情况下,在步骤211,变速控制部400使用自动变速模式控制数据401,使变速级为在步骤200判断的下一步变速级而进行变速控制,进入步骤209。
在步骤209,判断变速控制是否完成,在完成的情况下,进入步骤210,在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在变速控制完成之前重复本处理。
在步骤210,变速控制部400的M模式变速状态标记为OFF。
由于在完成上述的处理后根据驾驶员的操作选择自动变速模式,变速控制部400使用自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1执行通常的自动变速模式时的变速控制。
接着,使用具体例对使低档&倒档制动器L&R/B释放的顺序进行说明。
在此,对当从图5的步骤200中从手动变速控制的2档(M2)向1档(M1)变速过渡时判断有向自动变速模式切换的指示、且作为下一步变速级计算出为2档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2-6制动器2-6/B和低档&倒档制动器L&R/B的液压特性的时间图。
在图6中的时刻t3,通过驾驶员操作变速杆从手动变速模式的1档(M档)向自动变速模式(D档)进行档位切换,指示从手动变速模式向自动变速模式进行切换。
在t1时刻以前,为手动变速模式的2档。
另外,在图6中,在时刻t1,当根据驾驶员的操作有向手动变速模式的1档切换指示时,变速控制部400将下一个变速级(NxtGP)从2重写成1。
于此同时,变速控制部400使用手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2将2-6制动器2-6/B压逐渐地降低并释放,为了使低档&倒档制动器L&R/B联接,而使低档&倒档制动器L&R/B压逐渐上升。
在此,在低档&倒档制动器L&R/B上,当摩擦板非结合时,具有将活塞推回到所定位置的复位弹簧,从时刻t1到t2,填满该复位弹簧的行程,从时刻t2到时刻t4以所定的坡度使液压上升使低档&倒档制动器(L&R/B)联接。
在此,在以所定的坡度使低档&倒档制动器(L&R/B)压上升的控制中,在时刻t3根据变速杆的操作指示变速模式切换,虽然判断在图5的步骤200中有变速判断,但在当前的变速完成之前继续进行(图5的步骤204、205的控制)从手动变速模式的2档向1档的变速。
因此,变速控制部400在以所定的坡度使液压上升控制之后,在时刻t4以后,使低档&倒档制动器L&R/B压少许上升的同时(也可以维持所定的液压值),变速成目标的齿轮比(1档)
当齿轮比为1档,变速完成时,在时刻t5使低档&倒档制动器(L&R/B)压上升到最大值,使低档&倒档制动器(L&R/B)完全联接,并防止滑动。
另外,由于变速完成,现在的变速级(CurGP)从2重写为1,进一步,下一个变速级(NxtGP)从1重写为2(图5的步骤206的处理)。
在时刻t5从手动变速模式向自动变速模式切换,低档&倒档制动器(L&R/B)为联接状态,由于在图5的步骤207判断M模式变速状态标记为ON,因此,在时刻t6之后,使用手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2进行从1档(M1)向2档(M2)的变速(图5的步骤208的处理)。
由此,在时刻t6之后,当2-6制动器2-6/B压逐渐上升、使2-6制动器2-6/B联接的同时,低档&倒档制动器L&R/B压逐渐下降,低档&倒档制动器L&R/B可以缓慢地释放。
另外,在时刻t6,变速控制部400进行如下的控制:将供给用于使低档&倒档制动器L&R/B完成联接的液压一下子泄掉,然后,使液压逐渐降低。
在时刻t7完成变速,在图5的步骤209当判断变速完成时,在时刻t7之后,变速控制部400使用自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1进行通常的自动变速控制。
在此,可以考虑在时刻t5以后,不使用手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2而使用自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1的数据来释放低档&倒档制动器L&R/B。
在原来的自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1中,由于没有设想低档&倒档制动器L&R/B的联接或释放,因此,不可以将低档&倒档制动器L&R/B逐渐地释放。
因此,在使低档&倒档制动器L&R/B联接的情况下,手动变速模式的变速完成而切换成自动变速模式的瞬间,低档&倒档制动器L&R/B压一下子泄掉(在图6中,时刻t6以后用虚线表示低档&倒档制动器L&R/B压),低档&倒档制动器L&R/B急速地释放,产生变速冲击或发动机制动的间歇感。
在本实施例中,刚切换成自动变速模式之后,在需要释放低档&倒档制动器L&R/B的情况下,由于参照手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2而进行使低档&倒档制动器L&R/B缓慢地释放的控制,因此,不产生变速冲击或发动机制动的间歇感。
另外,在图6中,为了使低档&倒档制动器L&R/B逐渐地释放,虽然参照手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2的从1档向2档切换的控制数据,但也可以参照为了使低档&倒档制动器L&R/B释放的手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2的从1档向其他档切换的控制数据。
本实施例如上所述而构成,向手动变速模式时作为发动机制动的动作的低档&倒档制动器L&R/B联接的1档变速过渡时,有向自动变速模式的模式切换指示,进而在进行向释放低档&倒档制动器L&R/B的变速级的变速的情况下,变速控制部400在完成向手动变速模式的1档的变速后,参照手动变速模式时参照的手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2,进行从1档向其他变速级的变速,因此,变速控制部400例如对应扭矩以所定的坡度使低档&倒档制动器L&R/B压降低,使低档&倒档制动器L&R/B释放等,可以进行使低档&倒档制动器L&R/B逐渐地释放的控制。
因此,低档&倒档制动器L&R/B从手动变速模式向自动变速模式切换时不会急剧释放,可以防止发动机制动感的突然失去、产生变速冲击。
另外,原来自动变速模式时变速控制部400参照的自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1,由于没有假定使发动机制动动作,因此,不具有用于使低档&倒档制动器L&R/B联接或释放的控制数据。于是,在从手动变速模式向自动变速模式切换时,即使通过选择自动变速模式产生变速,为了使低档&倒档制动器L&R/B释放,由于使用手动变速模式时的控制数据402所具有的数据,因此,没有必要在自动变速时的控制数据401上新追加用于使低档&倒档制动器L&R/B逐渐地释放的控制数据,可以抑制数据容量的增加。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例如,在本实施例对从2档向1档变速过渡中、从手动变速模式切换成自动变速模式、进而发生向2档变速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从3档向1档变速过渡中、发生向2档变速的情况显然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Claims (1)

1.一种自动变速器,实现通过使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联接或释放而可在发动机制动的动作或非动作之间进行切换的第一变速级和将所述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释放的第二变速级,并且具有变速控制部,该变速控制部控制所述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的联接或释放的切换及所述第一变速级与第二变速级的切换,该自动变速器可以进行第一变速模式和第二变速模式的切换,所述第一变速模式参照具有所述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的液压数据的第一动作液压数据,在使所述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联接的所述第一变速级和第二变速级之间进行变速控制,所述第二变速模式参照不具有所述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的液压数据的第二动作液压数据,在使所述发动机制动用摩擦元件释放的所述第一变速级和第二变速级之间进行变速控制,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变速模式下从所述第二变速级向所述第一变速级变速过渡中,当需要从所述第一变速模式向所述第二变速模式进行变速模式变更、规定条件成立进而向所述第二变速级变速的情况下,所述变速控制部在向所述第一变速级变速完成后,在所述第二变速模式的变速中,参照所述第一动作液压数据进行从所述第一变速级向所述第二变速级的变速控制。
CN200710103458XA 2006-05-30 2007-05-18 自动变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823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49674/06 2006-05-30
JP2006149674A JP4231513B2 (ja) 2006-05-30 2006-05-30 自動変速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2377A true CN101082377A (zh) 2007-12-05
CN101082377B CN101082377B (zh) 2012-08-29

Family

ID=38212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345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82377B (zh) 2006-05-30 2007-05-18 自动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678006B2 (zh)
EP (1) EP1862708B1 (zh)
JP (1) JP4231513B2 (zh)
KR (1) KR101319230B1 (zh)
CN (1) CN101082377B (zh)
DE (1) DE602007000341D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8685A (zh) * 2008-06-16 2009-12-23 加特可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2141146A (zh) * 2011-01-30 2011-08-0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可防止倒挡冲击的自动变速器油压控制系统
CN102563037A (zh) * 2010-12-06 2012-07-11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变速控制装置
CN105221729A (zh) * 2014-06-25 2016-01-06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控制自动换挡变速器的设备
CN105221722A (zh) * 2014-06-25 2016-01-06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控制自动换挡变速器的设备
CN105822755A (zh) * 2015-01-26 2016-08-03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车辆和控制滚动接合的方法
CN106062431A (zh) * 2014-03-04 2016-10-26 加特可株式会社 车辆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06641B2 (ja) * 2008-12-25 2013-06-12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する車両
US9046175B2 (en) 2012-07-09 2015-06-02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Acceleration based mode switch
US8694218B2 (en) * 2009-03-24 2014-04-08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Acceleration based mode switch
JP5407979B2 (ja) * 2010-03-26 2014-02-0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CN104020680B (zh) * 2014-06-18 2017-01-18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硬件在环系统的软件自动测试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84039A (ja) * 1987-05-14 1988-11-21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の走行制御装置
US5069085A (en) * 1990-02-15 1991-12-03 Jatco Corporation Shift control system for automatic power transmission with enhanced shifting transition characteristics
JP3092234B2 (ja) 1991-08-16 2000-09-25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JP2947544B2 (ja) 1993-03-03 1999-09-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3687151B2 (ja) 1995-09-25 2005-08-2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3230515B2 (ja) * 1998-04-14 2001-11-1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手動変速可能な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JP3620999B2 (ja) * 1999-06-25 2005-02-16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US6398691B1 (en) * 1999-09-30 2002-06-04 Nissan Motor Co., Ltd. Speed ratio control device
JP3688250B2 (ja) * 2002-04-17 2005-08-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DE10248398A1 (de) * 2002-10-17 2004-06-03 Zf Friedrichshafen Ag Automatgetriebesteuerung und Verfahren zum Erzeugen und Speichern von Steuerdatensätzen für diese Steuerung
CN1651801A (zh) * 2005-02-01 2005-08-10 王玉鸿 自动调整变速比的钢球无级变速器
JP4188360B2 (ja) * 2005-10-31 2008-11-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8685A (zh) * 2008-06-16 2009-12-23 加特可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1608685B (zh) * 2008-06-16 2013-11-27 加特可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2563037A (zh) * 2010-12-06 2012-07-11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变速控制装置
CN102563037B (zh) * 2010-12-06 2015-06-03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变速控制装置
CN102141146A (zh) * 2011-01-30 2011-08-0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可防止倒挡冲击的自动变速器油压控制系统
CN102141146B (zh) * 2011-01-30 2013-12-1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可防止倒挡冲击的自动变速器油压控制系统
CN106062431A (zh) * 2014-03-04 2016-10-26 加特可株式会社 车辆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062431B (zh) * 2014-03-04 2018-01-16 加特可株式会社 车辆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21722A (zh) * 2014-06-25 2016-01-06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控制自动换挡变速器的设备
CN105221729A (zh) * 2014-06-25 2016-01-06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控制自动换挡变速器的设备
CN105221722B (zh) * 2014-06-25 2019-05-14 宝马股份公司 包括用于控制自动换挡变速器的设备的机动车
CN105221729B (zh) * 2014-06-25 2019-05-14 宝马股份公司 包括用于控制自动换挡变速器的设备的机动车
CN105822755A (zh) * 2015-01-26 2016-08-03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车辆和控制滚动接合的方法
CN105822755B (zh) * 2015-01-26 2019-08-23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车辆和控制滚动接合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321796A (ja) 2007-12-13
CN101082377B (zh) 2012-08-29
EP1862708B1 (en) 2008-12-10
JP4231513B2 (ja) 2009-03-04
US20070281817A1 (en) 2007-12-06
KR101319230B1 (ko) 2013-10-16
KR20070115663A (ko) 2007-12-06
EP1862708A1 (en) 2007-12-05
US7678006B2 (en) 2010-03-16
DE602007000341D1 (de) 2009-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82377B (zh) 自动变速器
JP3648690B2 (ja) アップシフト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1372229B (zh) 车辆的加速冲击减轻装置
CN100567774C (zh)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101765730A (zh)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KR20020093137A (ko) 자동차 브레이크의 자동작동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4858390B2 (ja) 車両の制御装置
US4765201A (en) Control method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automobiles with exhaust brake
EP2132461A1 (en)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KR20050120671A (ko) 가동 차량용 구동 트레인 및 상기 구동 트레인의 제어 방법
JP3876126B2 (ja) 自動変速機のプリチャージ制御装置
CN102221070A (zh) 自动变速器及其油压控制方法
CN100538123C (zh) 实现大油门空档到换档区域的换档方法
CN100384670C (zh) X-y位置传感器的自适应校准
CN100546853C (zh) 车辆减速控制装置
CN103249972A (zh)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100480554C (zh) 电控-气动换档单元
JP4232832B2 (ja) 車両用回生制動装置
JP4395718B2 (ja) 車両の発進制御装置
JP5840104B2 (ja) 作業車両の走行制御装置
JP3314482B2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JP5834966B2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の制御装置
JPS636259A (ja) 電子制御自動変速機
GB2395533A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with hydraulic motor.
JP3214759B2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SSAN MOTOR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1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108

Address after: Shizuoka

Patentee after: JATCO Ltd.

Patentee after: NISSAN MO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Shizuoka

Patentee before: JAT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9

Termination date: 201805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