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2343A - 具有同轴布置的轴流风扇的轴流风扇单元 - Google Patents

具有同轴布置的轴流风扇的轴流风扇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82343A
CN101082343A CNA2007101046820A CN200710104682A CN101082343A CN 101082343 A CN101082343 A CN 101082343A CN A2007101046820 A CNA2007101046820 A CN A2007101046820A CN 200710104682 A CN200710104682 A CN 200710104682A CN 101082343 A CN101082343 A CN 101082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al fan
lead
flange
group
housing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46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82343B (zh
Inventor
吉田裕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82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2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82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23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07Axial-flow pumps multistage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 F04D25/0613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of the inside-out type, i.e. the rotor is arranged radially outside a central stat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72Fan mounting or fan specif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同轴布置的轴流风扇的轴流风扇单元。第一和第二轴流风扇彼此同轴地连接。各轴流风扇包括:可关于中心轴线旋转的叶轮;使所述叶轮关于所述中心轴线旋转的电机;壳体部件,其环绕所述叶轮并具有中空的主体和在该主体的轴向端处的大致方形的凸缘;以及电连接到所述电机的一组导线。所述轴流风扇接合在一起,使它们的凸缘在沿所述中心轴线看时彼此一致。所述壳体部件在所述凸缘的外周的中心轴线侧在至少一个凸缘处设置有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所述轴流风扇的所述一组导线从那里拉出,并且朝向所述第一轴流风扇的与所述第二轴流风扇相反的一侧轴向延伸,分别穿过所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

Description

具有同轴布置的轴流风扇的轴流风扇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流风扇单元以及一种在该轴流风扇单元中使用的轴流风扇,在该轴流风扇单元中,两个或更多个轴流风扇彼此同轴地布置且相连。
背景技术
已使用轴流风扇来冷却诸如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的电子装置中的电子元件。各轴流风扇通常通过连接到轴流风扇的壳体中的电机且拉出至壳体外部的导线而连接到外部电源。
两个或更多个彼此同轴地布置且相连的轴流风扇形成轴流风扇单元。用于来自电源的电流的导线和接地的导线连接到各轴流风扇的电机。另外,用于例如PWM(脉宽调制)控制中所用的控制信号的导线和用于来自锁定传感器或旋转传感器的传感器信号的导线连接到所述电机。
这些导线沿着壳体的侧表面被轴向拉出从而不会从设置在壳体的轴向端处的凸缘的外部形状伸出,然后通过形成在其中一个凸缘中的导线出口端口被拉出。该结构防止了导线被电子装置中的某物卡住或者与其接触,并因而防止导线受损。
在通常的轴流风扇单元中,从各轴流风扇拉出许多导线。由此,供将导线拉出至轴流风扇单元外部的空气出口端口必须足够大。为了实现这一点,有两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增加凸缘和壳体的尺寸。第二种途径是减少形成在导线出口端口的中心轴线侧上的用于气流的路径的直径,即壳体的内径,而不改变凸缘的尺寸。减少壳体的内径使得难以提供所需的空气流速和所需的静压。另外,考虑到近来轴流风扇的电机的功耗增加,另一种途径,即为了防止导线出口端口的尺寸增加而减少各导线的直径是不可行的。
轴流风扇单元设计日益多样化增大了如下可能性:根据结合有轴流风扇单元的产品中所采用的布线技术来改变从轴流风扇单元拉出导线的位置。但是,传统的轴流风扇设计成在不变的位置从轴流风扇单元拉出导线。由此,难以改变从轴流风扇单元拉出导线的位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方面,一种轴流风扇单元包括彼此同轴并相连的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包括:第一叶轮,该第一叶轮具有关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的中心轴线布置的第一叶片;第一电机,该第一电机可操作以使所述第一叶轮关于所述中心轴线旋转,从而产生轴向气流;以及第一壳体部件,该第一壳体部件包括用于环绕所述第一叶轮的中空的大致筒形的第一主体、和设置在该第一主体的两轴向端处的大致方形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二轴流风扇包括:第二叶轮,该第二叶轮具有关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的中心轴线布置的第一叶片;第二电机,该第二电机可操作以使所述第二叶轮关于所述中心轴线旋转,从而产生沿与所述第一叶轮旋转所产生的轴向气流相同方向的轴向气流;以及第二壳体部件,该第二壳体部件包括用于环绕所述第二叶轮的中空的大致筒形的第二主体、和设置在该第二主体的两轴向端处的大致方形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第二凸缘在沿所述中心轴线看时具有大致相同的外形。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接合在一起,使得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周和所述第二凸缘的外周在沿所述中心轴线看时彼此基本上一致。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凸缘之一中并靠近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形的不同侧的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用于在其中接收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第一组导线和第二组导线,以允许该第一组导线和第二组导线分别大致轴向延伸而不会伸出超过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周。
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优选地包括分别设置成靠近所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的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所述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每一个的一部分由其中形成有该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的第一凸缘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以防止所述第一组导线和第二组导线中的相关的一组导线从该第一凸缘的外周伸出。更优选的是,各限制部是钩,所述钩均具有由所述第一凸缘的所述外周面的所述部分形成的外表面。
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在所述第一主体的外表面上在所述第一凸缘之间轴向延伸的肋。
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可以设置有在所述第一主体的外表面上在所述第一凸缘之间轴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相关的引导槽,用于朝向或者从与所述第一组导线和第二组导线中的一组导线相关的所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中的一个接收部、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引导所述一组导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轴流风扇单元包括彼此同轴并且相连的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叶轮,该叶轮可操作以关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的中心轴线旋转;电动机,该电动机可操作以使所述叶轮关于所述中心轴线旋转;壳体部件,该壳体部件环绕所述叶轮并且具有中空的主体和在该主体的两轴向端处的大致方形的凸缘,所述凸缘在沿所述中心轴线看时具有彼此大致相同的外形;以及电连接到所述电动机的一组导线。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接合在一起,使它们的凸缘的外周在沿所述中心轴线看时彼此一致。所述壳体部件包括在所述凸缘的外周的中心轴线侧的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用于分别在其中接收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的所述一组导线,并且所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通过所述凸缘中的同一个凸缘或者相应的凸缘设置。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的所述一组导线朝向所述第一轴流风扇的与所述第二轴流风扇相反的一侧轴向延伸,并分别穿过所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更明白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元件、优点和特性。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的立体图;
图1B示出了图1A的轴流风扇单元的示例性修改例;
图2是图1A的轴流风扇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A的轴流风扇单元的剖视图;
图4是图1A的轴流风扇单元中的第一轴流风扇的平面图;
图5是图1A的轴流风扇单元中的第二轴流风扇的平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中的第一轴流风扇的平面图;
图7是图6的轴流风扇单元中的第二轴流风扇的平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轴流风扇单元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的立体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五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轴流风扇单元中的第一轴流风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A至图12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说明中,当将不同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取向描述成上/下或左/右时,是指最终在附图中的位置关系和取向;而不是指一旦组装成实际装置时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取向。同时,在下面的描述中,轴向是指平行于中心轴线的方向,径向是指垂直于中心轴线的方向。
第一优选实施例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1的立体图。图2是轴流风扇单元1的分解立体图。轴流风扇单元1优选地例如用作用于冷却诸如服务器的电子装置的冷却风扇。如图1A所示,轴流风扇单元1包括第一轴流风扇2和第二轴流风扇3,它们沿着轴流风扇单元1的中心轴线J1彼此同轴地布置且串联连接。在该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轴流风扇2布置在第二轴流风扇3的轴向上方,如图1A所示。第一轴流风扇2和第二轴流风扇3例如通过螺接或者其它紧固装置或方法而彼此固定。在图2中,为了简便起见省略了从第一轴流风扇2和第二轴流风扇3拉出的导线。
轴流风扇单元1用作反转式风扇。也就是说,第一轴流风扇2和第二轴流风扇3的旋转方向彼此相反。当第一轴流风扇2的第一叶轮21和第二轴流风扇3的第二叶轮31沿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空气从第一轴流风扇2的上方被吸入,并沿着基本上平行于或平行于中心轴线J1的轴向向下(即,朝向第二轴流风扇3)输送,从而生成向下流动的轴向气流。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图1A中的吸入空气的上侧称为“吸气侧”,将图1A中的排放空气的下侧称为“排气侧”。通常,与第一叶轮21和第二叶轮31沿彼此相同的方向旋转的情况相比,通过使第一叶轮21和第二叶轮31沿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可以增加由同轴布置的轴流风扇形成的轴流风扇单元所提供的静压和空气流速。
图3是轴流风扇单元1沿包含中心轴线J1的平面剖的剖视图。图4是当从吸气侧看时第一轴流风扇2的平面图。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轴流风扇2包括具有多个第一叶片211的第一叶轮21、第一电机22、第一壳体部件23以及多个第一支撑肋24。在该优选实施例中,例如优选地设置有七个第一叶片211和三个第一支撑肋24。第一叶片211关于中心轴线J1以规则的间隔布置。第一电机22使第一叶轮21关于中心轴线J1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从而产生轴向气流。在所示示例中,第一旋转方向是图2和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由第一叶轮21旋转产生的气流沿图3中的轴向向下流动。第一壳体部件23包括中空的大致筒形的主体,在该大致筒形的主体中容纳有第一叶轮21和第一电机22。第一壳体部件23沿基本垂直于或垂直于轴向的径向布置在第一叶轮21的外侧,从而环绕第一叶轮21。第一支撑肋24关于中心轴线J1径向布置,从而将第一电机22连接到第一壳体部件23。以这种方式,第一支撑肋24支撑第一电机22。在第一轴流风扇2中,第一叶轮21、第一电机22和第一支撑肋24布置在第一壳体部件23内的路径230中。
参照图3,第一电机22包括作为静止组件的定子221和作为旋转组件的转子222。转子222以相对于定子221可关于中心轴线J1旋转的方式通过稍后将描述的轴承组件支撑。在下面的描述中,为简便起见,将沿轴向的转子侧和定子侧分别称为轴向上侧和下侧。但是,轴向不必与重力方向一致。
定子221包括基部2211。当沿轴向看时,基部2211具有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环形形状。基部2211通过第一支撑肋24而固定到第一壳体部件23的内侧表面231,如图3和图4所示,并且支撑定子221的其它构件。基部2211优选地由树脂制成,并优选地通过与也均优选地由树脂制成的第一支撑肋24和第一壳体部件23一起注射成型而形成。由此,基部2211、第一支撑肋24和第一壳体部件23形成了连续的构件。
基部2211在它的中心具有开口。参照图3,中空的大致筒形的轴承保持件2212固定到基部2211的限定了所述开口的部分。轴承保持件2212从基部2211向上(即,朝向转子222)延伸。在轴承保持件2212内部,分别在轴向上部和下部处布置有球轴承2213和2214。球轴承2213和2214限定了轴承组件的一部分。
定子221还包括布置在轴承保持件2212的径向外侧的电枢2215。在该优选实施例中,电枢2215附着于基部2211并在轴承保持件2212附近。在定子221中,优选呈大致环形板形式的电路板2216附着于电枢2215的轴向下方,并电连接到电枢2215。电路板2216上的电路(未示出)控制电枢2215。
从第一电机22拉出的第一组导线25连接到如图3所示的电路板2216。在图1A和图4所示的示例中,三个导线形成第一组导线25。第一组导线25通过限定在第一壳体部件23中的路径23而被拉出至外部,并连接到外部电源。
转子222包括由磁性金属制成的轭2221。轭2221是中空的且为大致筒形,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并且设置有用于关闭轭2221的轴向上端的盖。在转子222中,在轭2221的侧壁的内表面(即,轭2221的内侧表面)上固定有用于产生磁场的中空的大致筒形的磁体2222。磁体2222布置成面对电枢2215。
转子222还包括从轭2221的盖沿轴向向下延伸的轴2223。轴2223插入轴承保持件2212中并由球轴承2213和2214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第一轴流风扇2中,轴2223以及球轴承2213和2214形成了以相对于基部2211可关于中心轴线J1旋转的方式支撑轭2221的轴承组件。
第一叶轮21包括中空的大致筒形的毂212,该毂具有用于关闭其轴向上端的盖。毂212覆盖第一电机22的轭2221的外侧。第一叶轮21还包括多个从毂212的侧壁外侧(即,毂212的外侧表面)径向延伸的第一叶片211。第一叶片211关于中心轴线J1布置。毂212和第一叶片211优选地由树脂制成,并优选地通过一起注射成型而彼此形成一体。
在第一轴流风扇2中,通过连接到第一电机22的电路板2216的第一组导线25(参见图1A和图1B)向电枢2215供应驱动电流。控制该驱动电流,从而通过电枢2215与磁体2222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转矩。该转矩使转子222关于中心轴线J1旋转,从而使附着于转子222的叶轮21的第一叶片211沿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绕中心轴线J1转动。由此,从图3中的上侧(从第二轴流风扇侧)吸入空气,并向图3中的下侧(即,朝向第一支撑肋24)输送空气。
图5是当从吸气侧(即,从第二风扇侧)沿轴向看时,第二轴流风扇3的平面图。参照图3和图5,第二轴流风扇3包括布置成沿轴向靠近第一叶轮21的第二叶轮31。第二叶轮31具有多个关于中心轴线J1以规则的间隔径向布置的第二叶片311。在该优选实施例中,例如优选地设置有五个第二叶片311。
第二轴流风扇3还包括第二电机32、第二壳体部件33以及多个第二支撑肋34。在该优选实施例中,例如优选地设置有三个第二支撑肋34。第二电机32使第二叶轮31关于中心轴线J1沿着与第一叶轮21的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从而产生沿与第一叶轮21产生的气流相同的方向流动的气流。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二旋转方向是图2和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由第二叶轮31产生的气流沿图3中的轴向向下流动。第二壳体部件33沿径向布置在第二叶轮31的外侧以环绕第二叶轮31。第二壳体部件33具有限定了供容纳第二叶轮31和第二电机32的中空筒体的内侧表面331。第二支撑肋34布置在第一叶轮21和第二叶轮31之间,并从第二电机32径向延伸到第二壳体部件33。即,第二支撑肋34将第二电机32连接到第二壳体部件33。
在第二轴流风扇3中,第二叶轮31、第二电机32和第二支撑肋34以与第一轴流风扇2中相似的方式布置在第二壳体部件33内的路径330中。在该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支撑肋34的数量与第一支撑肋24(参见图4)的数量相同,并且第一壳体部件23和第二壳体部件33具有彼此基本相同的形状。
第二电机32优选地具有与第一电机22基本相同的结构。参照图3,第二电机32包括定子321和布置在定子321的轴向上方(即,在定子321的吸气侧)的转子322。第二电机32以相对于定子321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
定子321包括通过第二支撑肋34固定到第二壳体部件33的内侧表面331的基部3211。基部3211支撑定子321的其它构件。定子321还包括其中布置有球轴承3213和3214的中空的大致筒形的轴承保持件3212、布置在轴承保持件3212的外侧的电枢3215、以及优选地呈大致环形板形式并附着于电枢3215的轴向下方的电路板3216。电路板3216电连接到电枢3215。电路板3216上的电路(未示出)控制电枢3215。
基部3211优选地由树脂制成,并优选地通过与均由树脂制成的第二支撑肋34和第二壳体部件33一起注射成型而形成。由此,基部3211、第二支撑肋34和第二壳体部件33形成了连续的构件。
从第二电机32拉出的第二组导线35连接到图3所示的电路板3216。在该优选实施例中,三个导线形成了第二组导线35,如图1A和图5所示。第二组导线35通过限定在第二壳体部件33中的路径330而被拉出至外部,并连接到外部电源。
转子322包括金属轭3221、用于产生磁场并固定到轭3221内侧表面的磁体3222、以及从轭3221向下延伸的轴3223。轴3223通过球轴承3213和3214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轴承保持件3212中。在第二轴流风扇3中,轴3223以及球轴承3213和3214一起限定了用于以相对于基部3211关于中心轴线J1可旋转的方式支撑轭3221的轴承组件。
第二叶轮31包括具有盖的中空的大致筒形的毂312、以及多个从毂312的外侧表面径向延伸的第二叶片311。第二叶片311关于中心轴线J1布置。毂312覆盖第二电机32的轭3221的外侧。毂312和第二叶片311优选地由树脂制成,并优选地通过一起注射成型而形成。
当通过连接到第二壳体部件33中的第二电机32的电路板3216的第二组导线35(参见图1A)向第二电机32供应驱动电流时,第二叶轮31的第二叶片311关于中心轴线J1沿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空气从图3中的上侧(从第一轴流风扇侧)被吸入第二轴流风扇3中,并且沿轴向向下(即,朝向第二支撑肋34)排放。
在轴流风扇单元1中,第一壳体部件23包括中空的大致筒形的主体和设置在该主体的轴向端处的凸缘。参照图4,该主体的内表面231布置在第一叶轮21的径向外侧以环绕第一叶轮。在主体的轴向端处设置有吸气侧凸缘232和排气侧凸缘233,如图2和图4所示,这些凸缘沿轴向看时为大致方形并且均具有四个角部。在下面的描述中,将第一壳体部件23的吸气侧凸缘232和排气侧凸缘233分别称为第一吸气侧凸缘232和第一排气侧凸缘233。这些凸缘232和233在沿轴向看时具有大致相同的外形,并且布置成使它们的外周彼此一致。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当第一吸气侧凸缘232和第一排气侧凸缘233沿着中心轴线J1彼此连接时,形成假想四棱柱234,该假想四棱柱具有大致方形的轴向端以及平行于中心轴线J1的侧表面,如图1A和图2所示。在图1A和图2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侧表面。
在轴流风扇单元1中,第二壳体部件33包括中空的大致筒形的主体。参照图5,该主体的内表面331布置在第二叶轮31的径向外侧以环绕第二叶轮。在该主体的轴向端处设置有吸气侧凸缘332和排气侧凸缘333,如图2和图5所示,这些凸缘沿轴向看时为大致方形并且均具有四个角部。凸缘332和333布置成使它们的外周在沿轴向看时彼此一致。
第一壳体部件23和第二壳体部件33的形状彼此大致相同或相似。当沿轴向看时,第二壳体部件33的吸气侧凸缘332和排气侧凸缘333的外形分别与第一壳体部件23的吸气侧凸缘232和排气侧凸缘233相同。第二壳体部件33接合到第一壳体部件23,使得第二吸气侧凸缘332和第一排气侧凸缘233的外周彼此一致。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2所示,通过将第二吸气侧凸缘332和第二排气侧凸缘333沿轴向彼此连接,而形成具有大致方形轴向端以及平行于中心轴线J1的侧表面的假想四棱柱334。在图1A和图2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侧表面。
在轴流风扇单元1中,各第一轴流风扇2和第二轴流风扇3均设置有导线引导结构,该导线引导结构使得导线沿着轴流风扇的一个或多个侧表面延伸并且从轴流风扇单元1的一个轴向侧拉出到轴流风扇单元1的外部。接下来将描述该导线引导结构。
参照图1A和图4,第一壳体部件23设置有用于引导连接到第一轴流风扇2的第一电机22的第一组导线25的第一引导部235、以及用于引导连接到第二轴流风扇3的第二电机32的第二组导线35的第二引导部236。第一引导部235沿着中心轴线J1朝向第一壳体部件23的吸气侧引导自第一壳体部件23的排气侧(即,图1A中的下侧)从路径230拉出的第一组导线25。第二引导部236沿着中心轴线J1朝向第一壳体部件23的吸气侧引导自第二壳体部件33的排气侧从路径330拉出并引导至第一壳体部件23的第二组导线35。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壳体部件23的第一引导部235和第二引导部236设置成夹住第一壳体部件23的假想四棱柱234的四个角部2341中的一个,如图2所示。更具体地说,假想四棱柱234的四个角部2341沿着中心轴线J1延伸。在角部2341中的一个角部(为了使其区别于其它角部将其标为2341a)附近,第一引导部235和第二引导部236沿着中心轴线J1设置。第一引导部235和第二引导部236分别靠近角部2341a的两个不同表面。在图2中,角部2341a位于近侧。
如上所述,第二壳体部件33的形状与第一壳体部件23的形状大致相同或相似。第二壳体部件33还设置有第三引导部335和第四引导部336,它们分别具有与第一壳体部件23的第一引导部235和第二引导部236大致相同或相同的形状和功能。第三引导部335和第四引导部336靠近假想四棱柱334的形成角部3341a的两个不同表面,如图2所示。
在第一壳体部件23中,第一引导部235在第一吸气侧凸缘232和第一排气侧凸缘233之间轴向延伸。在第一引导部235的轴向端处分别形成有第一接收部2321和2331,每个第一接收部均可以接收一个或多个导线。在该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接收部2321和2331分别通过靠近相应凸缘232和233的外周的凹入部形成。凹入部2321通过吸气侧凸缘232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而局部关闭。类似地,凹入部2331通过第一壳体部件23的排气侧凸缘233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而局部关闭。吸气侧凸缘232和排气侧凸缘233的外周面的所述部分用作如权利要求所述且稍后将描述的限制部。
第二引导部236在第一吸气侧凸缘232和第一排气侧凸缘233之间轴向延伸。在第二引导部236的轴向端处分别形成有第二接收部2322和2332,每个第二接收部均可以在其中接收一个或多个导线。在该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接收部2322和2332也分别通过靠近凸缘232和233的外周的凹入部形成。凹入部2322通过吸气侧凸缘232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而局部关闭。凹入部2332通过排气侧凸缘233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而局部关闭。凸缘232和233的外周面的局部关闭凹入部2322和2332的所述部分还用作稍后将描述的如权利要求中所述的限制部。
在各第一或第二接收部附近设置有限制部,该限制部用于防止接收在靠近的接收部中的导线组伸出超过第一吸气侧凸缘232和第一排气侧凸缘233的外周。更具体地说,在凹入部2321附近设置有钩2323。钩2323具有由第一吸气侧凸缘232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的外表面,从而防止凹入部2321中的导线伸出超过第一吸气侧凸缘232的外周。请注意,该凸缘的外周面是平行于中心轴线J1的表面。类似地,在凹入部2331附近设置有钩2333,该钩具有由第一排气侧凸缘233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的外表面。分别在凹入部2322和2332附近以类似于钩2323和2333的方式设置有钩2324和2334。
如图1A和图2所示,在第一吸气侧凸缘232处的钩2323和2324靠近第一吸气侧凸缘232的外周的不同侧,并且在第一排气侧凸缘233处的钩2333和2334靠近第一排气侧凸缘233的外周的不同侧。
在形状与第一壳体部件23大致相同或类似的第二壳体部件33中,分别在轴向延伸的第三引导部335的轴向端处形成有凹入部3321和3331。类似地,分别在第四引导部336的轴向端处设置有凹入部3322和3332。第三引导部335的凹入部3321和3331分别在第二吸气侧凸缘332和第二排气侧凸缘333的外周上开口。分别在凹入部3321和3331附近设置有用作限制部的钩3323和3333,用于限制导线伸出超过凸缘332和333的外周。而且,第四引导部336的凹入部3322和3332分别在第二吸气侧凸缘332和第二排气侧凸缘333的外周上开口。分别在凹入部3322和3332附近设置有钩3324和3334。
在第一壳体部件23的大致筒形的中空的主体的外表面上,在第一壳体部件23的第一吸气侧凸缘232和第一排气侧凸缘23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轴向延伸的肋26。在该优选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肋26,如图1A和图2所示。但是,并不具体限制肋26的数量,只要设置有至少一个肋26即可。设置肋26的原因如下。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凹入部2321和2322形成在第一吸气侧凸缘232处。由此,与其它角部2341相比,在沿轴向看时第一吸气侧凸缘232的角部2341a与第一壳体部件23的中空主体的外表面之间的连接的截面积较小。这意味着,当向第一吸气侧凸缘232轴向施加负载时,第一吸气侧凸缘232可以容易地在该连接处断裂。为了防止该断裂,设置有至少一个肋26,其能增强抵抗轴向施加于第一吸气侧凸缘232的负载的强度。即,增加了强度可靠性。同时,通过设置至少一个肋26可以增强第一吸气侧凸缘232抵抗轴向施加于其上的负载的强度。
与第一壳体部件23中相同,第二壳体部件33也包括至少一个肋36,所述肋在第二壳体部件33的中空主体的外表面上在吸气侧凸缘332和排气侧凸缘333之间轴向延伸。尽管在该优选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肋36,但是并不具体限制肋36的数量。与肋26相似,肋36增强了第二吸气侧凸缘332和第二排气侧凸缘333抵抗轴向施加的负载的强度。
参照图1A,在轴流风扇单元1中,从第一壳体部件23的内部拉出第一组导线25,穿过形成在第一排气侧凸缘233中的凹入部2331,并且在第一壳体部件23的中空主体的外表面与假想四棱柱234的侧表面之间沿着第一引导部235朝向第一吸气侧凸缘232平行于中心轴线J1延伸。在第一吸气侧凸缘232处穿过凹入部2321之后,从第一壳体部件23的吸气侧(即,第一壳体部件23的与第二壳体部件33相反的一侧)将第一组导线25拉出至轴流风扇单元1的外部。即,凹入部2321用作供将第一组导线25拉出至轴流风扇单元1外部的导线出口端口。
邻近凹入部2331和2321的钩2333和2323分别将第一组导线25卡止在第一排气侧凸缘233和第一吸气侧凸缘232。
类似的是,从第二壳体部件33的内部拉出第二组导线35,穿过形成在第二排气侧凸缘333中的凹入部3332,并且在第二壳体部件33的中空主体的外表面与假想四棱柱334的侧表面之间沿着第四引导部336轴向延伸。在穿过第二吸气侧凸缘332处的凹入部3322之后,将第二组导线26拉出至第一壳体部件23。
然后,第二组导线35穿过第一排气侧凸缘233的凹入部2332。请注意,凹入部3322和2332接合在一起以形成单个连续孔。在穿过该单个连续孔之后,第二组导线26在第一壳体部件23的中空主体的外表面与假想四棱柱234的侧表面之间沿着第二引导部236在第一组导线25延伸所沿的并且平行于中心轴线J1的方向上延伸。第二组导线26然后穿过第一吸气侧凸缘232的凹入部2322以从第一壳体部件23的吸气侧拉出。即,形成在第一壳体部件23的第一吸气侧凸缘232中的凹入部2322用作用于第二组导线35的导线出口端口。
在第二壳体部件33的第四引导部336中,邻近凹入部3332和3322的钩3334和3324分别将第二组导线35卡止在第二排气侧凸缘333和第二吸气侧凸缘332。在第一壳体部件23的第二引导部236中,邻近凹入部2332和2322的钩2334和2324分别将第二组导线35卡止在第一排气侧凸缘233和第一吸气侧凸缘232。
如上所述,分别从形成在第一吸气侧凸缘232中的凹入部2321和2322拉出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然后通过在第一壳体部件23的在第二壳体部件33的相反侧上的捆绑部件5而被捆绑成一组。在所示示例中,如图1A所示,在第一壳体部件23的轴向上方将所有的导线捆绑成一组。捆绑部件5的示例是热收缩带、捆绑带和捆绑条。
如上所述,在该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1中,连接到第一电机22的第一组导线25和连接到第二电机32的第二组导线35在第一壳体部件23的中空主体的外表面与假想四棱柱234的侧表面之间平行于中心轴线J1被引导,然后从第一壳体部件23的吸气侧被引出至外部。
如果借助于单个引导部而不是第一引导部235和第二引导部236,在第一壳体部件23的中空主体的外表面与假想四棱柱234的侧表面之间一起引导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则为了接收这两组导线的所有导线(在该优选实施例中至少六个导线),所述单个引导部必须具有相对较大的尺寸。由此,有必要减少第一壳体部件23的中空主体的内径,或者增加假想四棱柱234沿径向的直径,或者减少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中各导线的直径。
相反的是,该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1中的第一壳体部件23设置有第一引导部235和第二引导部236,以允许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在假想四棱柱234的侧表面的中心轴线侧上沿着第一壳体部件23的中空主体的外表面轴向延伸。由此,可以允许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轴向延伸,而不用减少第一壳体部件23的中空主体的内径(即,第一壳体部件23内的路径230的直径),也不用增加假想四棱柱234沿径向的尺寸。另外,不必减少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中各导线的直径。因此,可以向第一电机22和第二电机32供应较大电流。由此,轴流风扇单元1可以高速旋转并且承受高静压。
在第一壳体部件23中,第一引导部235和第二引导部236设置在形成假想四棱柱234的角部2341a的两个不同侧面附近。各凸缘中的第一和第二接收部设置成靠近该凸缘的外周的两个不同侧。由此,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布置在单个角部2341a处或附近。这样简化了轴流风扇单元1的结构,并且可以减少在将轴流风扇单元1安装于电子装置时导线被其它构件卡住的可能性。因此,可以更容易地处理轴流风扇单元1。另外,通过该结构,可以抑制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与电子装置中的其它构件干涉。这样增加了轴流风扇单元1在电子装置中布置的自由度。
在轴流风扇单元1中,通过捆绑部件5将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捆绑成一组。这使得轴流风扇单元1的处理更加容易。而且,可以使得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在电子装置中的布置更容易。
在第一壳体部件23中,在第一吸气侧凸缘232处靠近第一接收部2321和第二接收部2322设置有钩2323和2324,从而分别防止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伸出超过第一吸气侧凸缘232的外周。由此,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可以可靠地卡止在第一吸气侧凸缘232的外周的中心轴线侧,即在第一壳体部件23的中空主体的外表面与假想四棱柱234的侧表面之间。另外,还在第一排气侧凸缘233处靠近第一接收部2331和第二接收部2332设置有钩2333和2334,以分别防止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伸出超过第一排气侧凸缘233的外周。钩2333和2334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卡止在所述凸缘的外周的中心轴线侧上的可靠性。
从第一吸气侧凸缘232将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拉出至第一壳体部件23外部。通过该结构,与其中从排气侧端233拉出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的情况相比,可以防止从轴流风扇单元1排放的气流的湍流。由此,可以防止不期望的风噪音。
当第一壳体部件23和第二壳体部件33彼此具有相同的形状时,可以通过使用单个模具来形成该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由此,可以容易地制造轴流风扇单元1并减少制造成本。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各壳体部件分别设置有用于两组导线的两个引导结构。这样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在电子装置中放置轴流风扇单元1的方式和位置等等,而改变轴流风扇单元1的供将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拉出至轴流风扇单元1外部的导线出口侧。即,在该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1中,可以使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自第一壳体部件23侧和第二壳体部件33侧中的期望一侧引出。
图1B是根据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的示例性修改例的立体图。如果各组导线25或35中的导线数量较小(例如,2或3)或者各导线的直径较小,则可以通过单个引导部来引导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除此之外,该修改示例的轴流风扇单元10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1基本相同。因此,在图1A和图1B中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因而这里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在该轴流风扇单元10中,从第一壳体部件23的第一排气侧凸缘233的凹入部2331拉出第一组导线25,该第一组导线在第一壳体部件23的中空主体的外表面与假想四棱柱234的侧表面之间沿着第一引导部235延伸。在穿过第一吸气侧凸缘232的凹入部2321之后,从第一壳体部件23的吸气侧(即,第二壳体部件33的相反侧)将第一组导线25拉出至轴流风扇单元10的外部。即,凹入部2321用作供将第一组导线25拉出至外部的导线出口端口。
靠近凹入部2331和2321分别设置有钩2333和2323。通过钩2333和2323,凹入部2331和2321可以将第一组导线25卡止在第一排气侧凸缘233和第一吸气侧凸缘232的外周的中心轴线侧。
从第二壳体部件33的第二排气侧333的凹入部3332拉出第二组导线35,并在第二壳体部件33(参见图5)的中空主体的外表面与假想四棱柱334的侧表面之间通过第四引导部336平行于中心轴线J1被引导。在穿过设置在第二吸气侧凸缘332处的凹入部3322之后,将第二组导线35引导至第一壳体部件23。
第二组导线35然后穿过设置在第一排气侧凸缘233处的凹入部2332,在沿轴向看时,该凹入部2332与设置在第二吸气侧凸缘332处的凹入部3322一致。在穿过凹入部2332之后,第二组导线35在第一壳体部件23的中空主体的外表面与假想四棱柱234的侧表面之间沿着第二引导部236暂时轴向延伸。即,沿着与第一组导线25相同的方向拉出第二组导线35。然后,在第一排气侧凸缘233的吸气侧(图1B中的轴向上侧),第二组导线35的拉出方向发生改变而后由第一引导部235引导第二组导线35。即,在第一壳体部件23的第一排气侧凸缘233的吸气侧将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接合在一起。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然后由彼此平行的第一引导部件25引导,穿过第一吸气侧凸缘232的凹入部2323,从第一壳体部件23的吸气侧(即,第二壳体部件33的相反侧)拉出至轴流风扇单元10的外部。在第一壳体部件23中,凹入部2323用作供将第二组导线35拉出至外部的端口。
在第二壳体部件33的第四引导部336中,凹入部3332和3322设置有钩3334和3324。钩3334和3324分别防止第二组导线35伸出超过第二排气侧凸缘333和第二吸气侧凸缘332的外周。在第一壳体部件23的第二引导部236中,凹入部2332设置有钩2334。钩2334防止第二组导线35伸出超过第一壳体部件23的第一排气侧凸缘233的外周。
如上所述,根据如何在电子装置中布置或使用轴流风扇单元而确定使用第一引导部235、第二引导部236、第三引导部335和第四引导部336中的哪一个来引导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可以彼此独立但非一起地拉出至轴流风扇单元的外部。可选的是,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可以在最终拉出至轴流风扇单元外部之前,在任何轴向位置处结合在一起。
第二优选实施例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除了用于引导第一和第二组导线的引导部的结构之外,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与图1A和图2至图5所示的轴流风扇单元相同。由此,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描述。
图6和图7是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所包括的第一轴流风扇2和第二轴流风扇3的平面图。
如图6所示,第一引导部235和第二引导部236分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引导槽2351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引导槽2361。各引导槽在第一吸气侧凸缘232和第一排气侧凸缘233之间沿着中心轴线J1形成在第一壳体部件23的中空主体的外表面237上。在第一壳体部件23的第一和第二接收部的每一个中,引导槽位于中心轴线侧表面上。类似的是,第三引导部335和第四引导部336分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三引导槽3351以及一个或多个第四引导槽3361。各引导槽形成在第二壳体部件33的中空主体的外表面337上,如图7所示,并且在第二吸气侧凸缘332与第二排气侧凸缘333之间平行于中心轴线J1延伸。在第二壳体部件33的第三和第四接收部的每一个中,引导槽位于中心轴线侧表面上。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在各引导部中设置有三个引导槽。但是,各引导部中引导槽的数量并不限于此。当在各引导部中形成有单个引导槽时,优选的是该单个引导槽相对较宽或者具有这样的尺寸,以使得穿过该引导部235的所有导线都可以接收在该单个引导槽中。
在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中,由第一引导部235中的第一引导槽2351平行于中心轴线J1引导第一组导线25。由第二壳体部件33的第四引导部336中的第四引导槽3361和第一壳体部件23的第二引导部236中的第二引导槽2361平行于中心轴线J1引导第二组导线35。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相似,第一壳体部件23在第一吸气侧凸缘232和第一排气侧凸缘233处设置有用于彼此独立地引导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的第一和第二接收部以及第一和第二限制部。由此,可以使得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沿着中心轴线J1延伸,而不用减少第一壳体部件23的中空主体的内径,也不用增加假想四棱柱234沿径向的尺寸。
在该优选实施例的第一壳体部件23中,由于第一引导槽2351和第二引导槽2361,可以更可靠地将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引导至吸气侧凸缘232。类似的是,在第二壳体部件33中,由于第三引导槽3351和第四引导槽3361,可以更可靠地将第二组导线35引导至第一壳体部件23。另外,由于这些引导槽2351、2361、3351和3361,可以更可靠地防止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伸出第一壳体部件23和第二壳体部件33的假想四棱柱234和334(参见图1A)之外。由此,可以更可靠地防止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与供安装该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的电子装置中的其它构件等接触。
第三优选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8和图9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图8是该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1a的立体图。图9是轴流风扇单元1a沿包括中心轴线J1的平面剖的剖视图。除了如下之外,轴流风扇单元1a具有与图1A和图2至图5所示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1相同的结构。在图8和图9中,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从图3与图9之间的对比可以看出,该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1a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1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二电机32的取向和第二叶轮31的毂312的取向。该优选实施例中的第二叶轮31的第二叶片311的取向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相同。
在轴流风扇单元1a中,第二电机32的电路板3216布置在第二轴流风扇3的吸气侧端附近。由此,如图8所示,通过设置在第二壳体部件33的第二吸气侧凸缘332处的凹入部3322拉出第二组导线35。第二组导线35在第一轴流风扇2的第一壳体部件23的中空主体的外表面与假想四棱柱234的侧表面之间由第二引导部236平行于中心轴线J1引导,最终从第一壳体部件23的吸气端侧拉出至轴流风扇单元1a的外部。
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相似,在轴流风扇单元1a中,第一壳体部件23设置有凹入部,用于使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能够彼此独立地在第一壳体部件23的中空主体的外表面与假想四棱柱234的侧表面之间轴向延伸。由此,可以平行于中心轴线J1引导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而不用减少第一壳体部件23的中空主体的内径,也不用使第一壳体部件23的假想四棱柱234的尺寸较大。另外,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部件23中也设置有作为第一和第二限制部的钩。由此,可以更可靠地拉出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而不会使它们伸出超过吸气侧凸缘232和排气侧凸缘233的外周。
第四优选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10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图10是该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1b的立体图。
如图10所示,轴流风扇单元1b包括图1A所示的第一轴流风扇2和第二轴流风扇3,并且还包括与第一轴流风扇2和第二轴流风扇3同轴地布置的第三轴流风扇4。第三轴流风扇4连接到第二轴流风扇3,并在图10中布置在第二轴流风扇的轴向下方。各轴流风扇2、3和4均具有两个能够彼此独立地引导两组导线的引导结构,这与在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一轴流风扇2和第二轴流风扇3中设置的相同。此外,至少第一轴流风扇1靠近假想四棱柱234的不同于设置第一和第二引导结构(包括凹入部2321、2322、2331和2332以及钩2323、2324、2333和2334)的角部2341a的角部2341设置有另一个能够引导另一组导线的引导结构。除此之外,轴流风扇单元1b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1相同。由此,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因而这里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第三轴流风扇4除了壳体结构之外,具有与图3所示的第一轴流风扇2和第二轴流风扇3基本相同的结构。在该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轴流风扇2、第二轴流风扇3和第三轴流风扇4沿着彼此相同的方向旋转。
在轴流风扇单元1b中,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相似,第一轴流风扇2的第一壳体部件23设置有凹入部2321和2331及靠近凹入部2321和2331的钩2323和2333、以及凹入部2322和2332及靠近凹入部2322和2332的钩2324和2334。凹入部2321、2322、2331和2332设置在凸缘232和233中并在凸缘232和233的外周的中心轴线侧。各钩2323、2324、2333和2334均具有由相应凸缘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的外表面。通过该结构,第一壳体部件23可以允许两组导线轴向延伸,并防止它们伸出超过凸缘232和233的外周。
另外,第一轴流风扇2的第一壳体部件23在吸气侧凸缘232和排气侧凸缘233处设置有其它凹入部以及靠近所述凹入部的其它钩。如图10所示,所述其它凹入部和与其相关联的所述其它钩设置成靠近假想四棱柱234的不同于角部2341a(在该角部附近设置有凹入部2321、2322、2331和2332以及钩2323、2324、2333和2334)的角部2341。即,第一壳体部件23具有三个引导结构,用于允许三组导线轴向延伸并防止它们伸出超过凸缘232和233的外周。
第二轴流风扇3和第三轴流风扇4的壳体部件的结构可以与第一轴流风扇2的第一壳体部件23的相同或不同。当第二轴流风扇3和第三轴流风扇4的壳体部件具有与第一壳体部件23相同的结构时,它们可以使用与第一壳体部件23相同的模具形成。由此,可以提高制造效率。
在轴流风扇单元1b中,第一轴流风扇2的第一壳体部件23的第一引导部235和第二引导部236分别用于引导连接到第二轴流风扇3的第二电机32(参见图3)的第二组导线35、和连接到第三轴流风扇4的电机的第三组导线45。从第一壳体部件23内部拉出的第一组导线25由其它引导部引导。
更具体地说,第二组导线35从第二轴流风扇3的壳体部件内部被拉出,并且在穿过凹入部的同时在图10中轴向向上延伸。从凹入部2321将第二组导线35拉出至轴流风扇单元1b的外部。通过第二轴流风扇3和第三轴流风扇4的壳体部件的凹入部2321和2331及相应的凹入部、以及钩2323和2333及相应的钩,防止了第二组导线35伸出超过轴流风扇2、3和4的凸缘的外周。类似的是,第三组导线45从第三轴流风扇4的壳体部件内部被拉出,在图10中轴向向上延伸,并从凹入部2322拉出至外部。第二轴流风扇3和第三轴流风扇4的壳体部件的凹入部2322和2332及相应的凹入部、以及钩2324和2334及相应的钩,防止了第三组导线45伸出超过轴流风扇2、3和4的凸缘的外周。
通过该结构,三组导线可以被拉出至轴流风扇单元的外部,而不会伸出超过凸缘的外周。该结构不需要减少各轴流风扇的壳体部件的中空主体的内径,也不需要增加各凸缘沿垂直于中心轴线J1的径向的尺寸。
第五优选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11和图12来描述根据第五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图11是该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1c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轴流风扇单元1c的第一轴流风扇2的立体图。
轴流风扇单元1c除了用于卡止导线的钩的布置之外,具有与图1A和图2至图5所示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1相同的结构。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因而这里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为简便起见,在图11中,省略了从第一轴流风扇2和第二轴流风扇3拉出的导线组。在图12中,仅示出了从第一轴流风扇2拉出的第一组导线25的一部分,但是省略了从第二轴流风扇3(参见图11)拉出的导线组。
如图11所示,在轴流风扇单元1c中,设置在第一壳体部件23的第一吸气侧凸缘232处的钩2323和2324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部件33的第二吸气侧凸缘332处的钩3323和3324布置在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1中不同的位置。
钩2323和2324布置成在图11中沿轴向向下远离第一壳体部件23的第一吸气侧凸缘232的吸气侧端。类似的是,第二壳体部件33的钩3323和3324布置成在图11中沿轴向向下远离第二吸气侧凸缘332的吸气侧端3320。尽管该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1c中的钩的布置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不同,但是以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描述相似的方式,将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拉出至轴流风扇单元1c的外部。
在轴流风扇单元1c中,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相似,第一引导部235和第二引导部236使得第一组导线25(参见图12)和第二组导线35(参见图1A)沿着中心轴线J1被引导,而不用减少第一壳体部件23的中空主体的内径,也不用较大地增加假想四棱柱234的尺寸。另外,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相似,钩2323、2333、2324和2334可以可靠地卡止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
如图12所示,第一引导部235的钩2323布置成远离第一壳体部件23的第一吸气侧凸缘232的吸气侧端2320。由此,可以在第一壳体部件23的吸气侧端2320的轴向下方的位置处,从第一壳体部件23将第一组导线25拉出至外部。而且,钩2324布置成远离第一壳体部件23的吸气侧端2320。由此,也可以在吸气侧端2320的轴向下方的位置处从第一壳体部件23拉出第二组导线35(参见图1A)。
因此,即使轴流风扇单元1c必须安装在电子装置中使得第一壳体部件23的吸气侧端2320与壳或另一构件接触,也可以容易地布置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而不用阻止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与壳或其它构件接触。
其它修改例
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而是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修改。
例如,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中,第一轴流风扇2的第一叶轮21和第二轴流风扇3的第二叶轮31可以沿着彼此相同的方向旋转。
在第四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1b中,可以彼此同轴地布置四个或更多个轴流风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导线组的数量(即,同轴布置的轴流风扇的数量)而增加引导结构的数量。
根据使导线引出到轴流风扇单元外部的方式来确定设置在各壳体部件中的引导结构的数量,并且该数量可以为任意数量,只要其等于或大于彼此分开布置的导线组的数量即可。例如,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中,第一壳体部件23必须至少具有两个用于彼此独立地引导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的引导结构,而对于第二壳体部件33,一个用于引导第二组导线35的引导结构就足够了。在第四优选实施例中,第三轴流风扇4的壳体部件仅需要具有单个引导结构。
另外,可以以如下方式修改每个轴流风扇单元:通过修改叶片形状、叶片布置和叶轮的旋转方向,使第一轴流风扇2位于轴流风扇单元的排气侧而非吸气侧。
在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1中,如沿着中心轴线J1看时,在第一吸气侧凸缘232与第一排气侧凸缘233之间的第一壳体部件23的中空主体限定了大致方形中空体。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壳体部件23的外侧表面上形成两个用于引导第一组导线25和第二组导线35的引导槽。即,当设计第一壳体部件23时,仅需要使第一壳体部件23至少在两轴向端处具有沿轴向看时的大致方形截面。这同样适用于第二壳体部件33。
第一壳体部件23的第一引导部235和第二引导部236可以设置成分别靠近假想四棱柱234的两个不同的角部2341。甚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沿着中心轴线J1引导两组导线,而不用减少第一壳体部件23的内径,也不用使假想四棱柱234的尺寸较大。
在上述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没有在各第一引导部235和第二引导部236的吸气侧和排气侧都设有用于卡止两组导线的第一壳体部件23的钩。即,钩可以设置在吸气侧凸缘和排气侧凸缘之一处,只要这样的钩可以可靠地卡止相关的导线组即可。另外,从卡止两组导线的角度考虑,各第一引导部235和第二引导部236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钩。这样的钩可以设置在吸气侧凸缘和排气侧凸缘之一处或者二者之间。只要凹入部自身可以防止导线组伸出超过凸缘的外周,则可以省略钩。
在上述优选实施例的轴流风扇单元中,各组导线中包含的数量并不限于三个。各组导线中可以包含有四个或更多个导线,或者可以包含有两个导线。
尽管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的变动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39)

1、一种轴流风扇单元,该轴流风扇单元包括彼此同轴并相连的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其中:
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包括:
第一叶轮,该第一叶轮具有关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的中心轴线布置的第一叶片;
第一电机,该第一电机可操作以使所述第一叶轮关于所述中心轴线旋转,从而产生轴向气流;以及
第一壳体部件,该第一壳体部件包括用于环绕所述第一叶轮的中空的大致筒形的第一主体、和设置在该第一主体的两轴向端处的大致方形的第一凸缘,
所述第二轴流风扇包括:
第二叶轮,该第二叶轮具有关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的中心轴线布置的第一叶片;
第二电机,该第二电机可操作以使所述第二叶轮关于所述中心轴线旋转,从而产生沿与所述第一叶轮旋转所产生的轴向气流相同方向的轴向气流;以及
第二壳体部件,该第二壳体部件包括用于环绕所述第二叶轮的中空的大致筒形的第二主体、和设置在该第二主体的两轴向端处的大致方形的第二凸缘,并且
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第二凸缘沿所述中心轴线看时具有大致相同的外形,
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接合在一起,使得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周和所述第二凸缘的外周在沿所述中心轴线看时彼此基本上一致,并且
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凸缘之一中并靠近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形的不同侧的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用于在其中接收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第一组导线和第二组导线,以允许该第一组导线和第二组导线分别大致轴向延伸而不会伸出超过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周的侧面彼此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周的侧面彼此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包括分别设置成靠近所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的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所述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每一个的一部分由其中形成有该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的第一凸缘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以防止所述第一组导线和第二组导线中的相关的一组导线从该第一凸缘的外周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流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是钩,所述钩均具有由所述第一凸缘的所述外周面的所述部分形成的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流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中的每一个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轴向端中的相关的一个轴向端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流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中的每一个均定位成远离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轴向端中的相关的一个轴向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在所述第一主体的外表面上在所述第一凸缘之间轴向延伸的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设置有在所述第一主体的外表面上在所述第一凸缘之间轴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相关的引导槽,用于朝向或者从与所述第一组导线和第二组导线中的一组导线相关的所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中的一个接收部、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引导所述一组导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包括在所述第一主体的外表面上在所述第一凸缘之间轴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相关的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用于朝向或者从所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引导所述第一组导线和第二组导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具有彼此大致相同的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轴向端中的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相反的轴向端拉出所述第一组导线和第二组导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轴流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供拉出所述第一组导线和第二组导线的所述轴向端是所述第一轴流风扇的吸气侧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轴流风扇的与所述第二轴流风扇相反的一侧上,在所述轴流风扇单元的外部通过一捆绑部件将所述第一组导线和第二组导线捆绑成一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沿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
16、一种轴流风扇单元,该轴流风扇单元包括彼此同轴并相连的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其中:
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包括:
第一叶轮,该第一叶轮具有关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的中心轴线布置的第一叶片;
第一电机,该第一电机可操作以使所述第一叶轮关于所述中心轴线旋转,从而产生轴向气流;以及
第一壳体部件,该第一壳体部件包括用于环绕所述第一叶轮的中空的大致筒形的第一主体、和设置在该第一主体的两轴向端处的大致方形的第一凸缘,
所述第二轴流风扇包括:
第二叶轮,该第二叶轮具有关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的中心轴线布置的第一叶片;
第二电机,该第二电机可操作以使所述第二叶轮关于所述中心轴线旋转,从而产生沿与所述第一叶轮旋转所产生的轴向气流相同方向的轴向气流;以及
第二壳体部件,该第二壳体部件包括用于环绕所述第二叶轮的中空的大致筒形的第二主体、和设置在该第二主体的两轴向端处的大致方形的第二凸缘,并且
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第二凸缘在沿所述中心轴线看时具有大致相同的外形,
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接合在一起,使得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周和所述第二凸缘的外周在沿所述中心轴线看时彼此基本上一致,并且
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包括形成在相应的第一凸缘中的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用于在其中接收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第一组导线和第二组导线,以允许该第一组导线和第二组导线大致轴向延伸而不会伸出超过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周,所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在沿所述中心轴线看时靠近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周的不同侧。
17、一种轴流风扇,该轴流风扇包括:
叶轮,该叶轮包括多个关于中心轴线布置的叶片;
电机,该电机可操作以使所述叶轮关于所述中心轴线旋转,从而产生轴向气流;以及
壳体部件,该壳体部件包括用于环绕所述叶轮的中空的大致筒形的主体、和在该主体的两轴向端处的大致方形的凸缘,所述凸缘在沿所述中心轴线看时具有彼此大致相同的外形,其中:
该壳体部件包括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用于分别接收连接到所述电机和外部的一轴流风扇的电机或者连接到外部的多个轴流风扇的电机的第一组导线和第二组导线,并且
所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凸缘之一中或者设置在相应的凸缘中,使得当从所述中心轴线看时,所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靠近所述凸缘的外形的不同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件包括设置成靠近所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的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所述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每一个的一部分由其中形成有所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的第一凸缘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以防止所述第一组导线和第二组导线中的相关的一组导线从该第一凸缘的外周伸出。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是钩,所述钩均具有由所述第一凸缘的所述外周面的所述部分形成的外表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中的每一个均位于所述壳体部件的轴向端中的相关的一个轴向端处。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中的每一个均定位成远离所述壳体部件的轴向端中的相关的一个轴向端。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上在所述凸缘之间轴向延伸的肋。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件设置有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上在所述凸缘之间轴向延伸的引导槽,用于朝向或者从与所述第一组导线和第二组导线中的一组导线相关的所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中的一个接收部、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引导所述一组导线。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件设置有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上在所述凸缘之间轴向延伸的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用于分别朝向或者从所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引导所述第一组导线和第二组导线。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部件的外部通过一捆绑部件将所述第一组导线和第二组导线捆绑成一组。
26、一种轴流风扇单元,该轴流风扇单元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轴流风扇,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轴流风扇彼此同轴并且相连。
27、一种轴流风扇单元,该轴流风扇单元包括彼此同轴并且相连的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其中:
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包括:
第一叶轮,该第一叶轮具有关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的中心轴线布置的第一叶片;
第一电机,该第一电机可操作以使所述第一叶轮关于所述中心轴线旋转,从而产生轴向气流;以及
第一壳体部件,该第一壳体部件包括用于环绕所述第一叶轮的中空主体、和设置在该中空主体的两轴向端处的大致方形的第一凸缘,并且
所述第二轴流风扇包括:
第二叶轮,该第二叶轮具有关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的中心轴线布置的第一叶片;
第二电机,该第二电机可操作以使所述第二叶轮关于所述中心轴线旋转,从而产生沿与所述第一叶轮旋转所产生的轴向气流相同方向的轴向气流;以及
第二壳体部件,该第二壳体部件包括用于环绕所述第二叶轮的中空主体、和设置在该中空主体的两轴向端处的大致方形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在沿所述中心轴线看时具有与所述第一凸缘大致相同的外形,并且
所述第一壳体部件还包括用于分别从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接收第一组导线和第二组导线的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所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之一处并在两个不同角部附近。
28、一种轴流风扇单元,该轴流风扇单元包括彼此同轴并且相连的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中的每一个均包括:
叶轮,该叶轮可操作以关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的中心轴线旋转;
电动机,该电动机可操作以使所述叶轮关于所述中心轴线旋转;
壳体部件,该壳体部件环绕所述叶轮并且具有中空的主体和在该主体的两轴向端处的大致方形的凸缘,所述凸缘在沿所述中心轴线看时具有彼此大致相同的外形;以及
电连接到所述电动机的一组导线,其中:
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接合在一起,使它们的凸缘的外周在沿所述中心轴线看时彼此一致,
所述壳体部件包括在所述凸缘的外周的中心轴线侧的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用于分别在其中接收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的所述一组导线,并且所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通过所述凸缘中的同一个凸缘或者相应的凸缘设置,
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的所述一组导线朝向所述第一轴流风扇的与所述第二轴流风扇相反的一侧轴向延伸,并分别穿过所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轴流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的壳体部件的各凸缘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两个所述凸缘的第一接收部在沿所述中心轴线看时彼此一致,两个所述凸缘的第二接收部在沿所述中心轴线看时彼此一致。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轴流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的所述一组导线穿过两个所述凸缘的第一接收部,并且所述第二轴流风扇的所述一组导线穿过两个所述凸缘的第二接收部。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轴流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的所述一组导线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扇的所述一组导线穿过在所述第一轴流风扇的所述凸缘中的与所述第二轴流风扇相反的一个凸缘处的所述第一接收部,并且最终从所述一个凸缘拉出至所述第一轴流风扇的外部。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轴流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轴流风扇的另一凸缘处,所述第一轴流风扇的所述一组导线穿过所述第一接收部,同时所述第二轴流风扇的所述一组导线穿过所述第二接收部。
33、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轴流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一捆绑部件将所述第一轴流风扇的所述一组导线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扇的所述一组导线捆绑成一组。
34、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轴流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件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并与它们相关联的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所述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中的每一个均能够防止接收在所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的相关的一个接收部中的所述一组导线伸出超过所述凸缘的外周。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轴流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中的每一个均是钩,所述钩具有由所述凸缘中的相关的一个凸缘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的外表面。
36、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轴流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凸缘之间在所述主体的侧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引导槽。
37、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轴流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通过所述凸缘中的一个凸缘设置并在所述一个凸缘的一个角部附近,并且所述壳体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在所述一个凸缘的所述角部与另一凸缘的相应角部之间在所述主体上轴向延伸的肋。
38、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轴流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的与所述第二轴流风扇相反的凸缘位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的供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吸入空气的一侧。
3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轴流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之间的接合处附近的部分处,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的壳体部件和第二轴流风扇的壳体部件拉出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的所述一组导线。
CN200710104682.0A 2006-05-29 2007-05-29 具有同轴布置的轴流风扇的轴流风扇单元 Active CN1010823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48149A JP4844877B2 (ja) 2006-05-29 2006-05-29 直列式軸流ファンおよび軸流ファン
JP2006-148149 2006-05-29
JP2006148149 2006-05-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2343A true CN101082343A (zh) 2007-12-05
CN101082343B CN101082343B (zh) 2011-09-14

Family

ID=38749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4682.0A Active CN101082343B (zh) 2006-05-29 2007-05-29 具有同轴布置的轴流风扇的轴流风扇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07234B2 (zh)
JP (1) JP4844877B2 (zh)
CN (1) CN101082343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0057B (zh) * 2008-02-26 2011-03-16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轴流风扇单元
CN102026523A (zh) * 2009-09-10 2011-04-2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风扇装置、电子设备及带风扇的框体
CN101457762B (zh) * 2007-12-11 2011-06-0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轴流风扇单元
CN102734189A (zh) * 2011-04-08 2012-10-17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组装设备及其风扇装置
CN105485063A (zh) * 2014-10-07 2016-04-1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风扇
CN108302052A (zh) * 2017-01-12 2018-07-2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直列式轴流风扇
CN109538504A (zh) * 2017-09-21 2019-03-2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串联式轴流风扇
CN112012965A (zh) * 2019-05-31 2020-12-0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
CN112096632A (zh) * 2019-06-17 2020-12-18 莱维特朗尼克斯有限责任公司 风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44569A (ja) * 2007-12-12 2009-07-02 Nippon Densan Corp 多重反転軸流ファン
JP5129667B2 (ja) 2008-06-26 2013-01-30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軸流送風機
JP2010138895A (ja) * 2008-11-11 2010-06-24 Nippon Densan Corp 直列式軸流ファン
DK200901119A (da) * 2009-10-13 2011-04-14 Novenco As System til opbygning af en aksialblæser
CN101696695B (zh) * 2009-10-23 2011-11-23 上海鼓风机厂有限公司 L形布置的多台单级轴流风机串联而成的轴流压缩机
CN102094836B (zh) * 2009-12-14 2014-11-05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双重反转式轴流鼓风机
TW201221775A (en) * 2010-11-18 2012-06-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an assembly
TWI498483B (zh) * 2010-12-31 2015-09-01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串接式風扇
US20130014842A1 (en) * 2011-07-11 2013-01-17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Symmetrical series fan structure
JP6062658B2 (ja) * 2012-05-11 2017-01-18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ファンフレーム
JP6620311B2 (ja) * 2016-03-01 2019-12-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動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送風機
US20230003233A1 (en) * 2016-12-05 2023-01-05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Series fan frame body structure
US10141803B2 (en) * 2017-01-11 2018-11-27 Infinitum Electric Inc.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axial field rotary energy device
US10837448B2 (en) * 2018-03-30 2020-11-17 Nidec Servo Corporation Counter-rotating axial flow fan
JP7119635B2 (ja) * 2018-06-22 2022-08-17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軸流ファン
JP7250609B2 (ja) * 2019-05-08 2023-04-03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ユニット及び触覚デバイス
USD938011S1 (en) 2019-12-10 2021-12-07 Regal Beloit America, Inc. Fan blade
USD952830S1 (en) 2019-12-10 2022-05-24 Regal Beloit America, Inc. Fan shroud
USD938010S1 (en) 2019-12-10 2021-12-07 Regal Beloit America, Inc. Fan hub
US11371517B2 (en) * 2019-12-10 2022-06-28 Regal Beloit America, Inc. Hub inlet surface for an electric motor assembly
US11859634B2 (en) 2019-12-10 2024-01-02 Regal Beloit America, Inc. Fan hub configuration for an electric motor assembly
US11555508B2 (en) 2019-12-10 2023-01-17 Regal Beloit America, Inc. Fan shroud for an electric motor assembly
USD938009S1 (en) 2019-12-10 2021-12-07 Regal Beloit America, Inc. Fan hub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64498A (ja) 1985-01-14 1986-07-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テツピングモ−タ励磁方法
JPH0759654B2 (ja) 1985-12-06 1995-06-28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組成物
JPH0391634U (zh) * 1989-12-28 1991-09-18
JPH04131162A (ja) 1990-09-19 1992-05-01 Kansai Paint Co Ltd 塗装方法
JPH1172098A (ja) * 1998-07-16 1999-03-16 Seiko Epson Corp 軸流送風機
JP3465104B2 (ja) * 1998-08-18 2003-11-10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軸流送風機
JP4131162B2 (ja) 2002-11-25 2008-08-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オイル検出装置
JP3993118B2 (ja) 2003-03-13 2007-10-17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二重反転式軸流送風機
EP2458223B1 (en) * 2003-03-13 2020-01-01 Sanyo Denki Co., Ltd. Axial-flow fan with double impellers
JP3959359B2 (ja) * 2003-03-13 2007-08-15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二重反転式軸流送風機
TW569663B (en) * 2003-05-16 2004-01-01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Serial-connected heat dissipating fan module
CN2695698Y (zh) * 2004-04-17 2005-04-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组合式风扇框
EP1679766A1 (en) * 2005-01-10 2006-07-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Wire guide plate and assembly as well as a telecommunications module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wire guide plate
JP4862287B2 (ja) * 2005-06-10 2012-01-2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ファンモータ装置
JP4128194B2 (ja) * 2005-09-14 2008-07-30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二重反転式軸流送風機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7762B (zh) * 2007-12-11 2011-06-0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轴流风扇单元
US8109743B2 (en) 2007-12-11 2012-02-07 Nidec Corporation Axial flow fan unit
CN101520057B (zh) * 2008-02-26 2011-03-16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轴流风扇单元
CN102026523A (zh) * 2009-09-10 2011-04-2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风扇装置、电子设备及带风扇的框体
CN102734189A (zh) * 2011-04-08 2012-10-17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组装设备及其风扇装置
CN105485063A (zh) * 2014-10-07 2016-04-1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风扇
CN108302052A (zh) * 2017-01-12 2018-07-2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直列式轴流风扇
CN108302052B (zh) * 2017-01-12 2020-10-2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直列式轴流风扇
CN109538504A (zh) * 2017-09-21 2019-03-2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串联式轴流风扇
CN112012965A (zh) * 2019-05-31 2020-12-0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
CN112012965B (zh) * 2019-05-31 2022-05-3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
CN112096632A (zh) * 2019-06-17 2020-12-18 莱维特朗尼克斯有限责任公司 风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315348A (ja) 2007-12-06
US20070274821A1 (en) 2007-11-29
US8007234B2 (en) 2011-08-30
CN101082343B (zh) 2011-09-14
JP4844877B2 (ja) 201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82343B (zh) 具有同轴布置的轴流风扇的轴流风扇单元
CN101529099B (zh) 串联配置轴流风扇
CN101363454B (zh) 风扇设备
US8360735B2 (en) Serial axial fan
CN100562667C (zh) 风扇单元
US7800263B2 (en) Heat dissipating fan
JPH0236756A (ja) 電子転流式電動機、送風機と一体の該電動機、ならびに該電動機の静止および回転可能なアセンブリ
TWI480468B (zh) 水平對流扇
CN101025165A (zh) 离心风扇
CN109642577A (zh) 簇组件以及包括该簇组件的电动压缩机
WO2008056624A1 (fr) Soufflerie axiale contra-rotative
US8366419B2 (en) Inner rotor type motor and heat dissipating fan including the inner rotor type motor
US20110103981A1 (en) Heat Dissipating Fan
JP6012034B2 (ja) 軸流ファン
JP2002070794A (ja) 軸流式送風機の羽根車
CN208128026U (zh) 基座单元、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KR102030783B1 (ko) 냉각 팬
US20070264123A1 (en) Counter-rotating fan
CN106208530B (zh) 马达
CN107342643A (zh) 用于空调的风扇电动机
KR20080105795A (ko) 팬 모터
US10655640B1 (en) Double inlet centrifugal blower with PCB center plate
EP4394187A1 (en) Fan and cleaning device
US20220294306A1 (en) Electric power unit
CN207691657U (zh) 一种超轻的轴向磁场轮毂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