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58364B - 用于能够同时提升两个集装箱的方法和联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能够同时提升两个集装箱的方法和联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58364B
CN101058364B CN200610108425XA CN200610108425A CN101058364B CN 101058364 B CN101058364 B CN 101058364B CN 200610108425X A CN200610108425X A CN 200610108425XA CN 200610108425 A CN200610108425 A CN 200610108425A CN 101058364 B CN101058364 B CN 1010583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device
junction surface
state
corner casting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0842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58364A (zh
Inventor
托布乔恩·卡尔森
汉斯·博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rgotec Finland Oy
Original Assignee
Cargotec Finland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860977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058364(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rgotec Finland Oy filed Critical Cargotec Finland Oy
Publication of CN101058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83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58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83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5/00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 B63B25/002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for goods other than bulk goods
    • B63B25/004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for goods other than bulk goods for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7/00Securing or covering of load on vehicles
    • B60P7/06Securing of load
    • B60P7/13Securing freight containers or forwarding containers on vehicles
    • B60P7/132Securing freight containers or forwarding containers on vehicles twist-locks for containers o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 B65D90/0006Coupling devices between containers, e.g. ISO-containers
    • B65D90/0013Twist loc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28Freight container to freight container fasten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 Supplying Of Containers To The Packaging St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接装置,用于能够同时提升与联接装置(1)互连的两集装箱(27,29),及其方法,其中联接装置(1)包括两个接合部(2,3),各接合部适于至少部分插入相应集装箱的角配件中。联接装置(1)设置有自动状态,在自动状态中,接合部(2,3)适于接合角配件(26,28),以将联接装置(1)保持在角配件(26,28)中,且其中联接装置(1)还适于在集装箱(26,28)之间规定的相互运动时允许至少接合部(2,3)之一从其相应的角配件中移出。该方法包括:借助联接装置互连集装箱(27,29),以及触发适于在自动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改变联接装置(1)的部件,在锁定状态中,集装箱将保持互连。

Description

用于能够同时提升两个集装箱的方法和联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可以同时提升与联接装置互连的两个集装箱的方法,其中所述联接装置包括两个接合部,各个接合部适于至少部分插入相应集装箱的角配件中,其中所述联接装置设置有自动状态,在所述自动状态中,所述接合部适于接合所述角配件,以将所述联接装置保持在所述角配件中,其中所述联接装置还适于在所述集装箱之间规定的相互运动时允许至少所述接合部之一从其相应的角配件中移出。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用于此类方法中的联接装置。
背景技术
当例如在货船、火车和卡车上运输货物时,不满载的、重载和保温集装箱(thermo-container)受到很大程度的应用。由于这些集装箱的标准化尺寸和坚固的结构允许多个集装箱一个叠一个地堆叠,从而很容易对其进行装载和卸载。在对集装箱中的货物进行保存时堆叠集装箱。集装箱的这种设计使所运输的货物在运输以及装载和卸载中受到良好的保护,这些集装箱通常称为ISO集装箱(国际标准化组织集装箱)。
上述类型的集装箱通常是矩形的,具有底部、顶部、两侧壁和两端壁。一个端壁通常由门部组成,该门部通常形成为一对门,这对门的各扇门铰接于相关端壁的相对边缘。具有椭圆孔的角配件通常设置于集装箱的拐角处和连接并系固集装箱的支撑件处。
为了连接并系固两个或者更多集装箱,使用了包括联接器的装置,该联接器可插入ISO集装箱的角配件上设置的开口中。此类联接器通常具有锁定机构,以将该联接装置紧固地锁定于集装箱的角配件中。
存在几种类型的联接装置。一种联接装置是所谓的“全自动”联接装置,这种联接装置设计成,其被插入第一角配件中,随后在无需手动锁定或解锁的情况下被插入和/或取出于集装箱的第二角配件。存在“全自动”联接装置的不同结构,例如,当将集装箱彼此移开时,必须轻微转动、旋转、切变(shear)或者倾斜所述集装箱,以释放“全自动”联接装置与彼此叠置的两个集装箱中至少一个的接合。全自动联接装置的优势在于,在装载和卸载集装箱的过程中对手动操作的需要降低了。与使用需要手动操作的联接装置相比,降低手动操作的需要导致对于装载集装箱工作强度降低和时间减少。这进而节省了成本。
全自动型的可锁定联接器例如可以设置有一个或两个锁定部,锁定部设计成弹性加载的螺旋锥体,其适于移动并旋转成与ISO集装箱的角配件进行锁定接合。两螺旋锥体通常借助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中的轴部进行连接。这种联接装置通常称为“扭锁(twist-lock)”并可以是“全自动的”。另一种上述类型的联接装置是这样一种联接装置,其中一个或两个接合部是非旋转元件。接合部可以成形为突出部,例如突出端或锁扣(catch),该突出部可以是固定的或者可移动的。在使用中,可以使突出部进入角配件中并抵靠角配件壁的内侧。同样,这种联接装置可以是“全自动的”。
有时,例如,当在诸如港口的装载地排列集装箱时,优选的是同时提升一个在一个上互连的两个集装箱。这对于降低在装载地排列集装箱所需时间是有利的,从而降低了装载所需成本。此类提升可以利用起重机装卸提升上集装箱而产生,然后,下集装箱也将通过固定这些集装箱的联接装置而得以提升。如果这些集装箱没有得以适当地固定,在提升过程中,这些集装箱可能会不经意地分开。这不仅是不期望的,而且对于装载地及其周围的人员来说是危险的。此外,集装箱、集装箱中的货物和/或联接装置可能受到损坏,这是很昂贵的,因为需要对它们进行修复和/或替换。这也可能导致延长的装载时间,而这与同时提升两互连的集装箱所追求的目的是相背的。
从而,需要这样一种“全自动”联接装置,在同时提升两互连堆叠的集装箱的过程中,该联接装置不会释放其与任一集装箱的接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紧固集装箱的联接装置,当两个互连的集装箱被同时提升时,该联接装置不会释放其接合。
从下面的说明变得明显的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可以通过根据所附权利要求的将连接至集装箱的角配件的联接装置而得以实现。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包括一种用于可以同时提升与联接装置互连的两个集装箱的方法,其中所述联接装置包括两个接合部,各个接合部适于至少部分插入相应集装箱的角配件中,其中所述联接装置设置有自动状态,在所述自动状态中,所述接合部适于接合所述角配件,以将所述联接装置保持在所述角配件中,并且其中所述联接装置还适于在所述集装箱之间规定的相互运动时允许至少所述接合部之一从其相应的角配件中移出,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借助所述联接装置互连所述集装箱;
-触发适于在所述自动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改变所述联接装置的部件,在所述锁定状态中,所述集装箱将保持互连。
按照上述方式系固两个集装箱实现了本发明的预期目标。使用具有自动状态的联接装置以将两个集装箱系固在一起提供了与用于装载和卸载的时间以及由此用于装载和卸载的成本相关的优点。通过使联接装置从自动状态进入锁定状态的触发部件,同时提升两个互连的集装箱变得可能。借此,当已经将联接装置改变到其锁定状态时,可以同时提升两个互连的集装箱,即使当联接装置处于其自动状态时进行用于分离集装箱的规定的运动。从而,本发明的方法降低了当同时提升没有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固定的两个互连的集装箱时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潜在的成本。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也可以从锁定状态改变至自动状态。此时,当不同时提供集装箱时,可以获得自动联接装置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触发适于改变所述联接装置的所述状态的所述部件是在已经将所述第二接合部插入所述第二角配件中时进行的。
有利的是,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执行该方法,即首先将联接装置的第二接合部插入角配件中,随后触发用于从自动向锁定(或者从锁定向自动)改变状态的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联接装置还包括操纵部件,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用于在所述联接装置的所述自动状态和所述锁定状态之间改变状态的手动操纵。
根据一个方面,操作者可以借助操纵部件改变联接装置的状态。优选地,操作者也可以首先将联接装置的第二接合部插入角配件中,随后操纵该操纵部件,以从自动状态向锁定状态(或者从锁定状态向自动状态)改变状态。
适当的是,至少所述联接装置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之一在所述接合部从所述角配件中移出的过程中旋转。
一类自动联接装置设计成至少第一和第二接合部之一在接合部从角配件中移出的过程中旋转。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使用此类联接装置时进行。
优选地,所述将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部之一从自动状态操纵至锁定状态可以包括在与该接合部从所述角配件中移出的过程中经受的旋转相反方向上旋转所述接合部。优选地,所述接合部在与该接合部从所述角配件中移出的过程中旋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所述旋转还可以将所述接合部定位成当外力施加在所述接合部上时防止在移出方向上旋转。
至少接合部之一在接合部从角配件中移出的过程中旋转的类型的联接装置通常具有几何形状,该几何形状使得可以进行为了系固而将联接紧固件(coupling secure)保持在角配件中的组合,并且也允许在联接装置所系固的集装箱之间进行规定相对运动时移出接合部。通过使用该方法,其中以在与联接装置受到移出时旋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强制旋转操纵联接装置,与其在自动状态中的位置相比,接合部的包括允许接合部移出的几何形状的部分将相对于角配件而得以不同地定位。此时,即使集装箱之间进行规定的相对运动,联接装置可能不能进行为了从角配件移出而必要的旋转,从而联接装置已经被操纵至锁定状态。
或者,所述联接装置设置有定向部件,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角配件中对所述联接装置进行定向,以获得所需自动状态或锁定状态。
根据另一方面,所述联接装置包括定向部件,其影响联接装置的状态,即自动状态或锁定状态。此时,当将联接装置插入角配件中时,操作者可以通过将联接装置定向至所需的方位而决定联接装置应当处于何种状态。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所述触发适于改变所述联接装置的自动和锁定之间的所述状态的部件是在所述联接装置的所述第一接合部插入所述角配件中时进行的。
更为普遍的是,首先将联接装置的第一接合部插入角配件中,随后将第二接合部插入另一角配件中。从而,优选地,例如当联接装置包括定向部件时,触发适于改变联接装置的状态的部件可以是在例如操作者将联接装置的第一接合部插入角配件中时进行的。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彼此竖直地设置所述两个集装箱,从而所述联接装置接合在上集装箱的下角配件和下集装箱的上角配件中。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借助起重机提升上集装箱,其中至少一个互连的下集装箱由于所述上下集装箱之间的互连而得以提升。
当用于系固彼此上下叠置的两个集装箱时,本发明的方法是有益的。以此方式设置并且通过上述公开的方法紧固的两个集装箱可被同时提升。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用于上述方法中的联接装置。所述联接装置包括:至少第一和第二接合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部适于分别插入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集装箱上的相应第一和第二角配件中,其中所述联接装置具有自动状态,其中在所述自动状态中,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部之一设置成接合角配件,以将所述联接装置保持在所述角配件中,并且其中至少所述接合部之一在所述集装箱之间的规定相对运动时可从其角配件中移出,其中设置用于在所述自动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改变所述联接装置的状态的部件,其中当设置在所述锁定状态时,至少所述联接装置的所述接合部之一将保持与所述角配件相接合。
具有自动状态的联接装置具有与用于装载和卸载的时间以及由此用于装载和卸载的成本相关的优点。通过提供用于从联接装置的自动状态向锁定状态改变状态的部件也提供了一些优点,即能够同时提升两个互连的集装箱,而不存在联接装置释放其与任一集装箱接合的风险。此时,当已经将联接装置改变到其锁定状态时,可以同时提升两个互连的集装箱,即使当联接装置处于其自动状态时进行用于分离集装箱的规定的运动。所述联接装置可以有利地用于上述用以紧固两个集装箱的方法中。
优选地,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部之一设置成在从角配件中移出时旋转,其中所述用于将所述联接装置设置在锁定状态的部件设置成防止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部之一的所述旋转运动。
一类自动联接装置设计成至少第一和第二接合部之一在接合部从角配件中移出的过程中旋转。通过防止这种旋转运动,将阻止接合部释放其与角配件的接合。
其中将旋转运动用于从角配件中分离接合部的联接装置的一种设计包括壳体,其中所述第二接合部借助延伸至壳体中的轴部相对于所述壳体可旋转地安装,其中所述第二接合部具有用于利用所述角配件引导接合部的引导部分,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具有用于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角配件引导接合部的平移引导路径,该平移引导路径相对于所述轴部的轴线非旋转对称,并且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具有用于旋转接合部的旋转引导路径。
优选地,操纵部件设置成在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自动状态之间改变所述联接装置,在所述锁定状态中防止所述第二接合部的所述旋转运动,在所述自动状态中允许所述第二接合部的所述旋转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优选地,联接装置可以包括操纵部件。也优选地,即使当联接装置分别紧固于两个集装箱的两个角配件中时,操纵部件可以由操作者操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操纵部件设置成用于旋转所述第二接合部,从而所述第二接合部的至少一基本上水平的表面朝向环绕所述角配件的接合开口的内表面定向,以达到所述锁定状态。
通过按照这种次序设置操纵部件,就可以从自动状态向锁定状态改变联接装置的状态。第二接合部的包括引导部分和路径的几何形状可以通过这种操纵定位成引导部分和路径将不能按照所需方式引导接合部以从角配件中移出第二接合部。即使当按照用于分离集装箱的预定方式将力作用在集装箱上时,第二接合部的基本上水平的表面也将不会使第二接合部旋转。
或者,所述联接装置包括锁定装置和接合部件,其中所述锁定装置相对于所述联接装置固定设置,其中所述接合部件相对于所述锁定装置可旋转地设置,其中当所述操纵部件防止所述接合部件旋转时,获得在所述联接装置的自动和锁定状态之间的所述状态改变。
优选地,可以使用锁定装置和接合部件以满足联接装置所需的功能,即可以将联接装置设置在锁定状态中并可以在自动和锁定之间改变状态,反之亦然。
所述接合部件还可以相对于轴的上部设置,以相对所述上部旋转,所述轴相对于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部之一设置,其中所述接合部件和所述轴部的相对角位置是可变的,其中所述接合部件设置成根据所述接合部件相对于所述轴部的角位置而接合所述锁定装置。优选地,所述操纵部件通过限制所述接合部件的旋转来影响所述接合部件相对于所述轴部的角位置。
当至少第一和第二接合部之一产生移动时,接合部件可以与联接接合部件和至少一个接合部的轴一起旋转。然而,如果操纵部件防止接合部件进行旋转,接合部件相对于该轴的角位置将发生变化。当接合部件的角位置得以改变时,它们将接合锁定装置并且将防止进一步运动,从而第二接合部将不能充分旋转以便从角配件中移出。从而,确定联接装置的锁定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联接装置设置有定向部件,其中所述定向部件可以根据所述联接装置在角配件中的定向而触发所述防止所述第二接合部的旋转。
优选地,可以为联接装置提供定向部件,该定向部件根据联接装置在角配件中的方位而触发或不触发用于改变所述联接装置状态的部件。由此,当将联接装置插入角配件中时,操作者可以通过将联接装置定向至所需的方位而决定联接装置应当处于何种状态。利用定向部件,操作者可以不必操纵用于改变联接装置状态的操纵部件。
也可以将本发明的思想应用于其他种类的自动联接装置中,例如钩子、倾斜表面等。例如,这可以作为可移动部分、表面或者整个钩子/接合部分的倾斜/旋转来进行。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联接装置,在锁定状态中可以防止联接装置的所有无意分离。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示例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更详细说明,其中:
图1a以透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联接装置,其中移去了壳体的一侧;
图1b以侧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联接装置的一部分,其中移去了壳体;
图2a示出彼此叠置的两集装箱和它们相应的角配件;
图2b以透视图示出与第一角配件接合的根据本发明的联接装置;
图3a以透视图示出在自动状态下设置于角配件中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联接装置;
图3b以透视图和侧视图示出在锁定状态下设置于角配件中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联接装置;
图4a以透视图示出在自动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联接装置;
图4b以透视图示出在锁定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联接装置;
图5a以侧视图示出在自动状态下设置于角配件中的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联接装置;
图5b以透视图并且部分以剖视图示出在自动状态下设置于角配件中的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联接装置;
图5c以侧视图示出在锁定状态下设置于角配件中的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联接装置;
图5d以透视图并部分以剖视图示出在锁定状态下设置于角配件中的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联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示范的目的,现在将通过示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说明。
图1a和1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联接装置1的实施例,其将连接于ISO集装箱的现有角配件。联接装置1包括壳体25和弹性加载的接合部件42。壳体25的上部和接合部件42构成第一接合部2,该第一接合部2至少可局部插入第一角配件26中。联接装置1还包括第二接合部3,其至少可局部插入第二角配件28中和可从中释放。第二接合部3通过延伸至壳体25中的轴部30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25中。
第二接合部3具有用于利用所述角配件引导接合部分的引导部分45,该引导部分45具有这样的形状,其中中心部46相对于轴5的轴线47偏心定位。此外,两螺旋形凸缘从中心部46径向突出,其具有第一上引导表面48、48’和第二下引导表面49、49’。凸缘周向倾斜并且在径向上向下变窄。倾斜旋转引导表面的角度需要足够大,以避免在第二接合部3的旋转过程中与孔的边缘发生自锁。
引导部分45可以设置有凸轮部50,相对于轴30的轴线47,凸轮50的偏心部分具有与引导部分45的偏心率基本相同的延伸方向。
引导部分45的螺旋形凸缘可以描述为双向作用扭锥(double acting twistcone),其相对于第二接合部3的旋转轴是非对称定向的。在自动状态下,在联接装置1和角配件的接合和释放过程中,双向作用扭锥驱动第二接合部3旋转,其中联接装置1的垂直移动部分地转变为接合部3的强制旋转。在卸载集装箱的过程中,偏心率与凸轮50配合,以迫使集装箱在侧向上移动。另一方面,在装载过程中,因为在相反方向上旋转,凸轮50和偏心扭锥按不同方式起作用。
联接装置1还包括设置在两接合部2、3之间的部段4。该部段4在使用中设置成定位在两个堆叠的集装箱27、29之间,从而产生两集装箱之间的间隙。
还存在斜面53,其设置在部段4的下部,以在自动状态下卸载的过程中允许联接装置1向上和侧向移动。
在将一个集装箱堆叠于另一集装箱顶部的过程中,如从图2a中可见,根据本发明的联接装置的第一接合部2通常安装在待装载的第一集装箱27的四个下角配件26的孔中。壳体25和接合部件42的设计使得可以将联接装置牢固地保持在角配件26中。起重机或者其他提升装置将第一集装箱27提升至第二集装箱29之上,并且将第一集装箱27笔直地降低至第二集装箱29上。在降低第一集装箱27的过程中,因为孔的边缘和第二接合部3的旋转引导路径之间的接触,联接装置1的第二接合部3将顺时针旋转(从下面观察)。引导部分45将进行旋转和纵向移动。这是因为引导部分45的中心部46是从轴30的旋转轴47偏心定位的。因为引导部分45通常在孔的长圆方向上(oblong direction)上移动,在第二接合部3和第二集装箱29的上角配件28的孔之间的接合过程中,第一集装箱可以垂直地降低到第二集装箱上。
当从该位置降低第一集装箱时,第二接合部3将由于引导表面的倾斜而开始旋转,其将被引导至孔中。
在两集装箱联接的最后阶段,当第二接合部3的引导部分45已经完全进入角配件时,弹簧31将使第二接合部3转回至中间位置,从而将第一和第二集装箱锁定在一起,这是因为引导部分45是偏心定位的,但是也因为引导部分45在水平横截面上是长圆形状(oblong shape),其不能直接通过角配件的椭圆孔。
从而,上述自动状态使得可以全自动进行两集装箱的装载和彼此连接。
可以使用凸轮50的表面和螺旋51的表面的结合处作为平移引导路径,以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角配件引导接合部分。
如果集装箱被不经意地拉开,这将通过凸轮50与孔的一个长侧边缘接触进而与旋转引导路径接触而得以防止。
在卸载过程中,在自动状态下,提升装置用于以规定的相对运动从第二集装箱29上提升第一集装箱27。在第一集装箱和四个联接装置1的提升过程中,引导部分45的第二引导表面49的倾斜将使得第二接合部3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从下面观察)。当第二接合部旋转时,凸轮50的平移路径将与孔的长侧相互作用并侧向推动壳体25。由于引导部分45的偏心定位的中心部46,在卸载过程中,将迫使壳体25和第一集装箱27在平行于集装箱短侧的方向上以水平分量移动。
联接装置1将跟随所提升的集装箱,因为它们借助第一接合部2联接在第一集装箱27的角配件26中。所有四个联接装置将同时向上和侧向移动,并且如果必要,它们将彼此等待。
在释放联接装置1的过程中,在自动状态下,引导部分45的引导表面49的倾斜将垂直提升运动转变为第二接合部3的驱动旋转,并且该驱动旋转通过引导部分45的几何形状而被用以在具有水平分量的方向上驱使壳体25,进而实现规定的相对运动。
当第一集装箱得以释放并且联接装置1的第二接合部3从角配件的孔中脱离时,弹簧31将使第二接合部转回中间位置。
中间旋转位置是通过作用于轴30上的弹簧31达到的,这使得第二接合部3从旋转的位置返回中间位置,该旋转的位置是从中间位置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而成的。
为了进行与上述类型或者全自动联接装置的任何其他类型的联接装置1互连的两个或更多集装箱的垂直串列提升,可能必要的是能够至少暂时消除联接装置1的全自动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3a和3b中所示,包括相对于第二接合部3设置的操纵部件16的联接装置1可以实现这种对全自动特性的暂时消除。如从图1、3a和3b中可见,根据该实施例的操纵部件16包括线材件7和端部把手9。该线材件7连接于轴30,该轴进而连接于第二接合部3。如从图3a和3b中也可见,壳体25的部段4包括两个互连开口36和37,线材件7可以通过所述开口延伸并且端部把手9位于壳体25之外。由于两开口36,37之间的互连,可以使操纵部件16处于两种不同状态。当线材件延伸通过第一开口36,如图3a中所示,联接装置1处于其全自动状态。操纵部件可以另行设计成按钮或者其他适当的机构。
然而,如果诸如搬运工的操纵者改变操纵部件16的位置,从而线材件7通过第二开口37延伸,如从图3b中可见,第二接合部3将被强制顺时针旋转(从下面观察)。这种强制旋转使联接装置1的两个基本上水平的表面38,38’朝向环绕第二集装箱29角配件28的椭圆孔的表面定向或者与所述表面接触。在锁定状态下,如果力作用在集装箱27,29或者联接装置1上,则引导路径不与角配件28接触,或者将与角配件28接触,联接装置1的全自动状态就失效。从而,联接装置1现在处于锁定状态,可以提升两互连的集装箱,即使存在用于脱离联接装置1的规定运动,第二接合部3也不会从角配件28中脱离。
为了将联接装置1的状态变回到自动状态,操作者必须将该操纵部件16操纵回第一开口16。
在本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操纵部件16包括线材件。然而,这并非是必须的,可以使用任何用于可使第二接合部3的状态改变的适当部件。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示于图4a至4b中。在该实施例中,联接装置1还包括设置在壳体25中的垫圈5。垫圈5相对于轴30的上部8可旋转地设置。垫圈5包括锁定齿或者接合部件22,对应的锁定装置6设置在壳体25中。
在该实施例中包括锁定突起23的锁定装置6相对于联接装置1的壳体25固定设置。在该实施例中,将锁定突起23制造成壳体25的一体部分。锁定突起23与垫圈5的锁定齿22定位在相同的中心面上,其中所述中心面在相对于轴部8的纵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该结构为可以使垫圈5的锁定齿22与锁定装置6的锁定突起23相接合。
当在俯视图中观察时,轴30的上部8具有类似于锁孔的形状,即基本上圆形部分13和细长部分18,其成形为圆形的一部分,在轴30的上部8的基本上相反侧延伸。垫圈5设置有孔或者通孔12,该孔或通孔具有对应于轴部8的圆形部分13的圆形部14。这意味着轴部8的钥匙状部分(13和18)可按照以下方式延伸至该孔中,即孔的圆形部14由轴部8的圆形部分13填充,为垫圈5提供旋转轴21,从而,为相对于轴30的轴线偏心的锁定齿22提供旋转轴21,并且从而为轴部8提供旋转轴21。轴部8的部分18以稍微细长的方式设计并且延伸至孔部15中,该孔部15从圆形部分13延伸。当从垫圈5的轴向上观察时,部分18仅填充孔12的部分15的大致一半并提供垫圈5的受限的角运动。
弹性部件10相对于垫圈5和轴30按照以下方式设置,即垫圈5和轴30将一起旋转,只要作用在轴30上的外力不是突然的或强大的从而克服将垫圈5和轴部8保持在它们初始相对位置上的弹力,或者只要没有外力阻止垫圈5旋转。
此外,操纵部件16’相对于壳体25设置,当对该操纵部件16’进行触发时,该操纵部件阻碍垫圈5的运动。操纵部件16’包括杠杆,该杠杆可得以与垫圈5上的凹陷39相接合。设置成由操作者操纵的操纵部件16’的一端部从壳体25(未示出)的部段4(未示出)延伸,在使用中,该端部位于两堆叠的集装箱27,29之间。
现在将从功能方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中间位置上,由于弹性部件10的影响,细长部分18抵靠孔15的侧壁19定位。在该状态下,锁定齿22和锁定突起23并不彼此接合。从而,当轴30旋转时,垫圈5自由旋转。如果以充分慢的方式(即,不超过朝向侧壁19固定细长部分18的弹力的运动)旋转轴30,或者垫圈5的运动并没有受到操纵部件16’的阻碍,垫圈5将与轴30一起旋转。从而,可实现轴30和第二接合部3的必要旋转,以将第二接合部3插入角配件28中和从中移出。
为了使操作者可以防止第二接合部3相对于第一接合部2的运动,设置了操纵部件16’或者手动锁定杠杆。当通过操纵部件16’实现手动锁定时,垫圈5与轴部8的共同旋转就受到限制。从而,当轴部8旋转时,垫圈5由杠杆保持,并且从而,弹性部件10得以扩张并且垫圈的旋转轴21相对于轴部8重新定位。当垫圈5随后旋转时,其将绕其轴线21旋转,由于轴30和上轴部8的旋转,所述垫圈5现在相对于轴30将处于新的相对位置。从而,垫圈5的锁定齿22将经过短的位移并与锁定突起23相接触,这导致立即锁定联接装置1的轴30并防止接合部2,3的进一步相对运动,例如,第二接合部3的进一步旋转。
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锁定装置6和接合部件22分别包括锁定突起和锁定齿。然而,可以为锁定装置6和接合部件22两者或者任一个设置多个锁定突起。
近来,例如在船只上运输集装箱的过程中已经发现称之为“拍击(slamming)”的现象。拍击表示例如波浪产生的突然作用力在趋于不经意地相对于彼此或者相对于运输工具而提升集装箱的方向上作用在集装箱上。理论上,该提升力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使一个或几个联接装置脱开。从而,集装箱不再按照所期望的方式固定,这对于在运输工具上工作的和集装箱的卸载过程中的人员来说是一种安全隐患。此外,如果集装箱得不到牢固地堆叠和系固,则集装箱中运输的货物也可能会遗失或损坏。集装箱和/或联接装置也可能受到损坏,这可能是非常昂贵的,因为它们可能需要得以修复和/或替换。
从而,也可以优选的是,为垫圈5提供一定重量,以给予其一定惯性,以防运动。如果联接装置受到造成第二接合部3的不经意旋转运动的突然作用力,轴30也将旋转。如果在运动的过程中超过了一定限度的旋转加速度,垫圈5将由于其惯性而相对于轴30被滞后一定旋转角度,并且弹性件10得以扩张。当垫圈5随后旋转时,其将绕其轴线21旋转,由于轴30和上轴部8的旋转,所述垫圈5现在相对于轴30将处于新的相对位置。从而,垫圈5的锁定齿22将经过短的旋转位移并与锁定突起23相接触,这导致立即锁定联接装置1的轴30并防止接合部2,3的进一步相对运动。轴部8的细长部分18处于这种锁定位置,其定位成抵靠孔12的侧壁20。此时,根据该实施例的联接装置1由于拍击现象而将脱开其接合的风险得以降低。
在图5a至5d中描述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壳体25设置有定向部件,在该实施例中,该定向部件包括突出前端34。该突出前端34连接于可移动单元24,在该实施例中,两者形成一体。可移动单元24可在壳体25内的基本线性的路径上移动。此外,轴30设置有邻接部11,其设置在联接装置的第二接合部3之上。可移动单元24包括凹陷32,当轴30由于第二接合部3插入角配件或从中移出而旋转时,该凹陷32允许轴30的邻接部11通过该可移动单元24。
普通ISO集装箱的角配件通常仅具有定位在相邻壁上的两个侧部开口40,40’,从而彼此垂直地定位这些侧部开口40,40’。由于壳体25的设计,可以以两个交替的方位将第一接合部2插入角配件中。联接装置1在两个交替方位之间旋转180°。在第一方位中,如图5a和5b中所示,前端34定位成抵靠角配件26的一个侧部开口40,从而前端34可以通过侧部开口40突出。当联接装置1设置在该位置上时,可移动单元24的凹陷32定位成轴30的邻接部11在插入和移出第二接合部3的过程中可以旋转,而不会邻接可移动单元24。从而,在联接装置1设置在该位置上的情况下,联接装置1的功能将是全自动的。
然而,如图5c和5d中所示,如果联接装置1与图5a和5b相比旋转180°,当将联接装置1插入第一角配件26时,没有侧部开口可供突出前端34突出,从而该前端将邻接角配件26的侧壁41。因为突出前端34邻接侧壁41,将强制可移动单元24进行线性位移。据此,突出前端34用作定向部件。线性位移使得可移动单元24的邻接部35邻接轴30定位。由于当第二接合部3从其角配件28移出时,当第二接合部3旋转时,轴30的邻接部11将邻接可移动单元24的邻接部35。从而,防止轴30的进一步旋转,进而防止第二接合部3的进一步旋转。
当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联接装置1已经定位在锁定状态中时,防止了第二接合部3实现所需的用于从角配件28中移出第二接合部3的旋转。为了使第二接合部3从角配件中移出,设置了操纵部件16”。在该实施例中,操纵部件16”包括连接于轴30的线材件7”和以操作者可以操纵该操纵部件16”的方式定位在壳体25的部段4外侧的端部9”。当受到操作时,操纵部件16”使第二接合部3顺时针旋转(从联接装置1下面观察)。第二接合部3的顺时针旋转使其处于完全开放状态,在该状态下,该第二接合部可从角配件中移出,而无需第二接合部3的进一步旋转。
已经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具有邻接部11,当将联接装置1设置在锁定状态中时,其在第二接合部3旋转时将邻接可移动单元24。然而,也可以改变轴30的结构,从而其包括至少一个非圆形的部分。这可以通过例如提供面对可移动单元24的轴30侧的切口来实现,该切口可以基本上是平的。该第四实施例中的可移动单元24包括类似于第三实施例中的前端34的突出前端34,但是可移动单元24在壳体25内的部分可以更短。当联接装置1按照前端34可以通过角配件的侧部开口40突出的方式插入角配件中时,可移动单元24不会干扰轴30的运动。然而,当联接装置1按照突出前端34邻接角配件的侧壁41的方式设置时,可移动单元24将被位移,从而邻近轴30的切口部定位。当第二接合部3上的力随后用以使轴30旋转时,将通过轴30的基本上平的表面与可移动单元24相邻接而防止该旋转。由于轴30的切口部和可移动单元24之间的邻接,第四实施例中的轴30无需设置邻接部11。
如第三实施例中,设置有操纵部件16”,其在由操作者操纵时使第二接合部3处于完全开放状态,从而,可以使第二接合部3脱离其与角配件的接合,而无需进一步旋转。
在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突出前端34可设置有弹性部件(未示出),其用于将前端34定位在其最突出的位置。此时,当不受诸如侧壁41的外力影响时,前端34将具有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中联接装置1定位于其自动状态下。
有时,当联接装置1位于角配件中时,角配件的侧部开口40,40’可用于将诸如螺旋扣、系固杆等的装置插入角配件中。在通过侧部开口40,40’插入后,螺旋扣、系固杆等可以围绕该侧部开口接合角配件侧壁。从而,该区域可以用作螺旋扣和系固杆的进入区域和接合区域。为了可以将该装置插入该区域中,可能需要清理该区域,从而至少在特定期间内,没有联接装置1的部分位于其中。为了能够如此,可以暂时(即,当联接装置1位于角配件中并将不被移出时)将可移动单元24定位在防止轴30旋转运动的位置上。这可以清理进入/接合区域。当期望从角配件中移出联接装置1时,可以首先移出系固杆和螺旋扣等,随后改变前端34的位置,从而其再次通过侧部开口突出,且随后轴30可以旋转,并且可以从角配件28取出第二接合部3。
因为普通角配件通常包括两个侧部开口,在上述的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可以将前端34设置成从所示状态旋转90°。在此情况下,当联接装置1在角配件中设置于其全自动状态时,前端34可以通过侧部开口40’突出。
虽然已经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变形和调整。
也可以组合不同的实施例,而不会超出本发明范围。例如,可以组合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以使得联接装置可以在自动和锁定状态之间交替并且也具有用于不会由于拍击而释放接合的部件。在该组合中,用于使得串列提升和防止拍击的部件可以设置为不同单元。也可能的另一示例是将第三和第四实施例的可移动单元与用于限制拍击的潜在破坏的部件结合。在此情况下,锁定突起23可以设置在可移动单元上,从而在拍击的情况下,锁定齿22接合可移动单元。在这样接合时,可移动单元可以线性位移,并且邻接部11可以邻接可移动单元的邻接部34。据此,轴30将不能由于拍击而旋转。第三种可能的示例是按照以下方式旋转第二接合部3,即基本上水平表面38,38’根据联接装置的定向而面对环绕角配件的接合开口的内表面。在此情况下,可能有利的是,使用突出前端34辨别联接装置的方位。当然,可以有其他可行的组合。
此外,第二实施例的上轴部8和垫圈5及其连接的接合部件22可以按照任何其他方式设置,这为接合部件绕偏心轴提供受限制的角运动。此外,接合部件无需具有可旋转运动。该运动也可以是线性轴向或径向位移运动,该运动在当发生第一和第二接合部的不经意相对运动时使接合部件与锁定装置相接合。
已经示出联接装置1具有壳体。然而,这并不是必须的设计,如果存在壳体,该壳体可以按照许多可选方式成形。甚至可以不需要壳体,因为第一接合部2可以具有与第二接合部3类似的形状。
操纵部件及其间的联系以及第二接合部或者轴可进一步按照任何适当的其他方式进行设计。

Claims (17)

1.一种用于能够同时提升与联接装置(1)互连的两个集装箱(27,29)的方法,其中所述联接装置(1)包括第一和第二接合部(2,3),各个接合部适于至少部分插入相应集装箱的第一和第二角配件中,其中所述联接装置(1)设置有自动状态,在所述自动状态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部(2,3)适于接合所述第一和第二角配件(26,28),以将所述联接装置(1)保持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角配件(26,28)中,并且其中所述联接装置(1)还适于在所述集装箱(26,28)之间垂直相对运动时允许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部(2,3)之一从其相应的角配件中移出,所述方法包括:
-借助所述联接装置互连所述集装箱(27,29)
-触发适于在所述自动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改变所述联接装置(1)的部件,在所述锁定状态中,所述集装箱将保持互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触发适于改变所述联接装置(1)的所述状态的所述部件是在已经将所述第二接合部(3)插入所述第二角配件(28)中时进行的。
3.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联接装置(1)还包括操纵部件(16,16’,16”),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用于在所述联接装置(1)的所述自动状态和所述锁定状态之间改变状态的手动操纵。
4.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所述联接装置(1)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部(2,3)之一在所述接合部从所述角配件中移出的过程中旋转。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部(2,3)之一从自动状态操纵至锁定状态包括在与该接合部从所述角配件中移出的过程中经受的旋转相反方向上旋转所述接合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合部在与该接合部从所述角配件中移出的过程中旋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所述旋转将所述接合部定位成当外力施加在所述接合部上时防止在移出方向上旋转。
7.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联接装置(1)设置有定向部件,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角配件中对所述联接装置(1)进行定向,以获得所需自动状态或锁定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触发适于改变所述联接装置(1)的自动和锁定之间的所述状态的所述部件是在所述联接装置(1)的所述第一接合部(2)插入所述角配件(26)中时进行的。
9.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彼此竖直地设置所述两个集装箱,从而所述联接装置(1)接合在上集装箱的下角配件和下集装箱的上角配件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借助起重机提升上集装箱,其中至少一个互连的下集装箱由于所述上下集装箱之间的互连而得以提升。
11.一种联接装置(1),包括:至少第一和第二接合部(2,3),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部(2,3)适于分别插入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集装箱(27,29)上的相应第一和第二角配件(26,28)中,其中所述联接装置(1)具有自动状态,其中在所述自动状态中,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部(2,3)之一设置成接合角配件,以将所述联接装置(1)保持在所述角配件中,并且其中至少所述接合部(2,3)之一在所述集装箱(27,29)之间垂直相对运动时可从其角配件中移出,其特征在于,设置用于在所述自动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改变所述联接装置(1)的状态的部件,其中当设置在锁定状态时,至少所述联接装置(1)的所述接合部(2,3)之一将保持与所述角配件相接合,
其中所述联接装置(1)包括壳体(25),其中所述第二接合部(3)借助延伸至壳体(25)中的轴(30)相对于所述壳体(25)可旋转地安装,其中所述第二接合部(3)具有用于利用所述角配件(28)引导接合部(3)的引导部分(45),其中所述引导部分(45)具有用于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角配件(28)引导接合部(3)的平移引导路径,该平移引导路径相对于所述轴(30)的轴线非旋转对称,并且其中所述引导部分(45)具有用于旋转接合部(3)的旋转引导路径,
其中操纵部件(16,16’,16”)设置成在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自动状态之间改变所述联接装置(1),在所述锁定状态中防止所述第二接合部(3)的旋转运动,在所述自动状态中允许所述第二接合部(3)的旋转运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联接装置(1),其中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部(2,3)之一设置成在从角配件中移出时旋转运动,其中用于将所述联接装置(1)设置在锁定状态的部件设置成防止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部(2,3)之一的所述旋转运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联接装置(1),其中所述操纵部件(16)设置成旋转所述第二接合部(3),从而所述第二接合部(3)的至少一个基本水平的表面(38,38’)朝向环绕所述角配件(28)的接合开口的内表面定向,以达到所述锁定状态。
14.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装置(1),其中所述联接装置(1)包括锁定装置(6)和接合部件(22),其中所述锁定装置(6)相对于所述联接装置固定设置,其中所述接合部件(22)相对于所述锁定装置(6)可旋转地设置,其中当所述操纵部件(16’)防止所述接合部件(22)旋转时,获得在所述联接装置(1)的自动和锁定状态之间的所述状态改变。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联接装置(1),其中所述接合部件(22)相对于轴(30)的上部(8)设置,以相对所述上部旋转,所述轴(30)相对于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部(2,3)之一设置,其中所述接合部件(22)和所述轴的上部(8)的相对角位置是可变的,其中所述接合部件(22)设置成根据所述接合部件(22)相对于所述轴的上部(8)的角位置而接合所述锁定装置(6)。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联接装置(1),其中所述操纵部件(16’)通过限制所述接合部件(22)的旋转来影响所述接合部件(22)相对于所述轴的上部(8)的角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装置(1),其中所述联接装置(1)设置有定向部件(34),其中所述定向部件(34)可以根据所述联接装置(1)在角配件中的定向而触发防止所述第二接合部(3)的旋转。
CN200610108425XA 2006-04-18 2006-08-02 用于能够同时提升两个集装箱的方法和联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83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E0600848-6 2006-04-18
SE06008486 2006-04-18
SE0600848 2006-04-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8364A CN101058364A (zh) 2007-10-24
CN101058364B true CN101058364B (zh) 2012-12-26

Family

ID=38609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0842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8364B (zh) 2006-04-18 2006-08-02 用于能够同时提升两个集装箱的方法和联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307877A1 (zh)
EP (1) EP2007656B1 (zh)
JP (1) JP2009534260A (zh)
CN (1) CN101058364B (zh)
AT (1) ATE542758T1 (zh)
DK (1) DK2007656T3 (zh)
TW (1) TWI461340B (zh)
WO (1) WO20071200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2101261U1 (de) * 2012-04-05 2012-05-11 Sec Ship's Equipment Centre Bremen Gmbh Kuppelstück zum miteinander Verbinden zweier übereinander gestapelter Container
US9809358B2 (en) * 2014-10-16 2017-11-07 Mi-Jack Products, Inc. Self-latching interbox connector for automatic securement of a top container to a bottom container
SE537887C2 (sv) * 2014-12-17 2015-11-10 Skf Ab Coupling arrangement for an idler roll line
US10336135B1 (en) 2016-05-13 2019-07-02 Selectrailers Llc Wheel adapter for a cargo container
CN106005780B (zh) * 2016-07-15 2018-07-10 郑州九冶三维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集装箱快速接头装置
NO20170922A1 (no) * 2017-06-06 2018-12-07 Jarle Tveiten Transp As Låssystem
CN107487647A (zh) * 2017-08-07 2017-12-19 吴惠民 海上集装箱从装船港cy(含中转港)至卸船港cy垂向组合运输
CN108757666B (zh) * 2018-07-19 2024-04-12 深圳威特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边锁、连接机构及显示屏
CN109110631B (zh) * 2018-09-18 2020-10-16 马鞍山市润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吊机专用锁紧装置
CN114919697B (zh) * 2022-04-26 2023-09-0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一种可锁止于圆形通孔系留座的底锁
CN115158909B (zh) * 2022-09-02 2023-01-03 江苏华恬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运输的聚氨酯原料储存罐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6155A (en) * 1986-01-13 1986-12-02 Maclean-Fogg Company Automatic container securement device with a spring biased, cam surfaced hea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73684A (en) * 1974-06-05 1976-08-10 Martino John M Di Vertical locking system for shipping containers
JPH0443507Y2 (zh) * 1987-04-15 1992-10-14
DE4307781C2 (de) * 1993-03-12 1998-08-27 Egon Van Freeden Vertikale Containerkuppelung
GB9508439D0 (en) * 1994-06-25 1995-06-14 Reynard Kenneth Container clamping device
DE19504633A1 (de) * 1994-08-19 1996-02-22 Macgregor Conver Gmbh Kuppelstück zur lösbaren Verbindung von Containern
WO1996015052A1 (en) * 1994-11-11 1996-05-23 A11 Set Marine Lashing Aktiebolag Container locking means
AUPN857796A0 (en) * 1996-03-11 1996-04-04 Nyholm, Ture A semi-automatic twistlock
US6164862A (en) * 1997-04-16 2000-12-26 Taiyo Seiki Iron Works Co., Ltd. Container coupling tool
JP3633749B2 (ja) * 1997-04-24 2005-03-30 大洋製器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テナ連結具
EP1063178B1 (en) * 1998-10-19 2004-08-04 Kabushiki Kaisha Marifit Container connector
DE19933424A1 (de) * 1999-07-12 2001-01-18 Macgregor Conver Gmbh Staustück zur Lagesicherung von Containern an Bord von Schiffen
JP2001171785A (ja) * 1999-12-14 2001-06-26 Koei Kinzoku Kogyo Kk コーンロック
US6460227B2 (en) * 1999-12-27 2002-10-08 Buffers Usa, Inc. Locking device for use with stackable shipping containers
KR100460465B1 (ko) * 2002-05-30 2004-12-14 (주)파크랜드 선박 적재용 컨테이너의 자동 록킹장치
DE10238895C5 (de) * 2002-08-24 2009-04-30 Sec Ship's Equipment Centre Bremen Gmbh Kuppelstück zum Verbinden zweier übereinander gestapelter Container, Anordnung übereinander gestapelter Container und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übereinander gestapelter Container mit solchen Kuppelstücken
DE10356989A1 (de) * 2003-12-03 2005-07-07 Macgregor-Conver Gmbh Kuppelstück und Verfahren zum Ver- und Entriegeln von Kuppelstücken zum lösbaren Verbinden von Containern
DE102004016275A1 (de) * 2004-03-31 2005-10-20 Macgregor Conver Gmbh Kuppelstück und Verfahren zum Ver- und Entriegeln von Kuppelstücken zum lösbaren Verbinden von Containern
JP4423144B2 (ja) * 2004-09-10 2010-03-03 大洋製器工業株式会社 ツイスト式コンテナ連結具
DK1893508T3 (da) * 2005-06-21 2009-07-06 Cargotec Finland Oy Fuldautomatisk vridelås
CN200954937Y (zh) * 2006-07-03 2007-10-03 昆山吉海实业公司 自动锁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6155A (en) * 1986-01-13 1986-12-02 Maclean-Fogg Company Automatic container securement device with a spring biased, cam surfaced hea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07656A4 (en) 2010-06-23
EP2007656B1 (en) 2012-01-25
ATE542758T1 (de) 2012-02-15
CN101058364A (zh) 2007-10-24
TW200744920A (en) 2007-12-16
US20090307877A1 (en) 2009-12-17
DK2007656T3 (da) 2012-04-10
EP2007656A1 (en) 2008-12-31
JP2009534260A (ja) 2009-09-24
WO2007120093A1 (en) 2007-10-25
TWI461340B (zh) 2014-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58364B (zh) 用于能够同时提升两个集装箱的方法和联接装置
CN100371184C (zh) 扭锁装置
TWI453153B (zh) 聯結貨櫃的聯結裝置
JP5027095B2 (ja) カプリング装置及びコンテナを解放する方法
JPH08502940A (ja) 旋回側壁を備えた容器
CN101058363A (zh) 用于联接装置的安全锁
US8348564B2 (en) Container coupling device
CN102149617B (zh) 通用集装箱锁定系统
US20060285949A1 (en) Container support for loading transport containers and loading assembly incorporating same
EP3045387A1 (en) An actuating system for an actuatable door and an actuatable door having such an actuating system
US20200248984A1 (en) Restroom stall firearm receptacle
US20150021317A1 (en) Latch and a collapsible container comprising the same
JPH11503705A (ja) 支柱持上げ式フレーム
US4905854A (en) Tank container
US20170129697A1 (en) Interconnect for freight containers
EP3369863B1 (en) Safety barrier element
CN102161394B (zh) 一种托盘箱
JP2518926Y2 (ja) コーンロック
KR102232573B1 (ko) 암롤 박스의 잠금 구조체
KR102210206B1 (ko) 운반 장치 및 운반 방법
JPH0353996Y2 (zh)
EP3419881B1 (en) Bunk locking arrangement for a vehicle
JP2008189403A (ja) 吊り具
TW202241778A (zh) 運輸集裝箱裝卸系統
CN112041236A (zh) 折叠运输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613

Address after: Gothenburg

Applicant after: Mcgregor (Sweden) Ltd.

Address before: Swedish Broma

Applicant before: All Set Marine Lashing AB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1436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REIGHT TECHNOLOGY FINLAND STOCK-JOINT CO.,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REIGHT TECHNOLOGY SWEDEN CO.,LTD.

Effective date: 200912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1204

Address after: Tampere

Applicant after: Cargotec Finland OY

Address before: Gothenburg

Applicant before: Trucking Technology Swede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1436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26

Termination date: 201808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