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6370A - 复合电子部件 - Google Patents

复合电子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26370A
CN101026370A CNA2007100788363A CN200710078836A CN101026370A CN 101026370 A CN101026370 A CN 101026370A CN A2007100788363 A CNA2007100788363 A CN A2007100788363A CN 200710078836 A CN200710078836 A CN 200710078836A CN 101026370 A CN101026370 A CN 1010263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zoelectric element
capacity cell
conductor terminal
electrode
maintain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788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26370B (zh
Inventor
武井克行
高桥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26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63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263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63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05Holders; Supports
    • H03H9/0538Constructional combinations of supports or holde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or other electronic elements
    • H03H9/0547Constructional combinations of supports or holde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or other electronic elements consisting of a vertical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05Holders; Supports
    • H03H9/0504Holders; Supports for bulk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03H9/0528Holders; Supports for bulk acoustic wave devices consisting of cli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Piezo-Electric Or Mechanical Vibrators, Or Delay Or Filter Circuits (AREA)
  • Ceramic Capacitors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保充分的耐冲击性的复合电子部件。在该谐振器(1)中,通过板状保持部(72、82)所含的承受部(73、83)支持压电元件(2),保持部(72、82)所含的边缘部(74a、84a)与电容元件(3)接触。由此,压电元件(2)和电容元件(3)的间隔保持一定。另外,即使谐振器(1)受到冲击该冲击也会被板状保持部(72、82)吸收。所以,可以提高谐振器(1)的耐冲击性。

Description

复合电子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谐振器等的具备压电元件以及电容元件的复合电子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上述技术领域的复合电子部件公知的是如下的复合电子部件,其具有:压电元件;电容元件;与它们在连接部电连接的导线端子组;以及,包覆压电元件、电容元件以及导线端子组的连接部的包覆部件(例如,参照日本实公平6-33704号)。
但是,如上所述的复合电子部件,由于在包覆部件中设有内含压电元件的振动空间,所以相对于包覆部件的电容元件的固定不充分,存在着耐冲击性低的问题。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冲击性高的复合电子部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复合电子部件的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振动区域的压电元件;在规定方向上在压电元件的一侧并列设置的电容元件;以及,与压电元件以及电容元件在连接部电连接的导电端子组,
导电端子组具有:第1导线端子,形成有保持在与规定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上的压电元件的一端部的板状第1保持部;第2导线端子,形成有保持在与规定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上的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的板状第2保持部,
第1保持部包括:与压电元件的一端部接触的第1承受部;从第1承受部向着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远离压电元件,并与电容元件接触的第1边缘部,
第2保持部包括:与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接触的第2承受部;从第2承受部向着压电元件的一端部远离压电元件,并与电容元件接触的第2边缘部。
在该复合端子部件中,通过板状的第1以及第2保持部所含的第1以及第2承受部支持压电元件,第1以及第2保持部所含的第1以及第2边缘部与电容元件接触。由此,压电元件和电容元件的间隔保持一定。而且,即使复合电子部件受到冲击,该冲击也被板状第1以及第2保持部所吸收。所以,可以提高复合电子部件的耐冲击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复合电子部件中,优选:
压电元件包括:含振动区域的压电体部;形成在压电体部的一个面上,并沿着规定方向与振动区域相向的第1压电元件电极;以及,形成在压电体部的另一个面上,并沿规定方向与振动区域相向的第2压电元件电极,
电容元件包括:电介质部;形成在电介质部的一个面上的第1电容元件电极;形成在电介质部的另一个面上的第2电容元件电极;形成在电介质部的另一个面上的第3电容元件电极,
导电端子组包括:与第1压电元件电极以及第2电容元件电极电连接的第1导线端子;与第2压电元件电极以及第3电容元件电极电连接的第2导线端子;与第1电容元件电极电连接的第3导线端子。
由这样的构成可以提供一种确保了充分的耐冲击性的谐振器。
另外,优选在本发明的复合电子部件中还具备:具有内含振动区域的振动空间,包覆压电元件、电容元件以及导线端子组的连接部的包覆部件。
根据这样的结构,不会妨碍压电元件的振动区域的振动,压电元件以及电容元件被包覆部件所固定,可以更进一步提高复合电子部件的耐冲击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复合电子部件中,优选第1承受部以夹着压电元件的一端部的方式弯曲,第2承受部以夹着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的方式弯曲。
根据这样的构成可以进一步提高第1以及第2保持部的缓冲效果。而且,由于第1以及第2承受部以夹着压电元件侧的两端部的方式弯曲,即使压电元件的厚度改变,也可以在规定的位置支持压电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复合电子部件的一实施方式的谐振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谐振器的压电元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谐振器的电容元件的立体图。
图4是沿图1所示的IV-IV线的截面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谐振器的正面图。
图6是图1所示的谐振器的侧面图。
图7是在涂蜡时从侧面看的压电元件以及电容元件的图,(a)表示现有技术的谐振器涂蜡时的样子,(b)表示图1所示的谐振器涂蜡时的样子。
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谐振器的谐振阻抗的偏差的特性图。
图9是变形例的谐振器中在涂蜡时从侧面看的压电元件以及电容元件的图,(a)表示在压电元件和电容元件设置突出部的样子,(b)表示只在电容元件的一侧设置突出部的样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复合电子部件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对各图中的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符号,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1所示,谐振器(复合电子部件)1包括:具有振动模式为厚薄切变振动(Thickness-shear vibration)的振动区域2a的长方形板状的压电元件2;在压电元件2的厚度方向(规定方向)(以下,简称为“厚度方向”)上压电元件2的一侧并列设置的长方形板状的电容元件3;以及与压电元件2和电容元件3在连接部4a电连接的导线端子组4。
谐振器1还具备包覆压电元件2、电容元件3以及导线端子组4的连接部4a的铸型树脂(包覆部件)5。在铸型树脂5中设有内含振动区域2a的振动空间5a。
如图2所示,压电元件2包括:含振动区域2a的长方形板状的压电体部21;形成在压电体部21的一个面21a上,并沿厚度方向与振动区域2a相向的电极(第1压电元件电极)22;形成在压电体部21的另一个面21b上,并沿厚度方向与振动区域2a相向的电极(第2压电元件电极)23。也就是说,压电体部2 1中的由电极22和电极23沿厚度方向夹着的区域成为振动区域2a。
如图3所示,电容元件3包括:长方形板状的电介质部31;形成在电介质部31的一个面31a上的电极(第1电容元件电极)32;在电介质部31的另一个面31b上,且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31c侧形成的电极(第2电容元件电极)33;以及,在电介质部31的另一个面31b上,且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31d侧形成的电极(第3电容元件电极)34。
如图1以及图4所示,导线端子组4包括:通过焊锡6与压电元件2的电极22以及电容元件3的电极33电连接且物理连接的导线端子(第1导线端子)7;通过焊锡6与压电元件2的电极23以及电容元件3的电极34电连接且物理连接的导线端子(第2导线端子)8;通过焊锡6与电容元件3的电极32电连接且物理连接的导线端子(第3导线端子)9。
如图4~图6所示,导线端子7具有:在与压电元件2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导线部71;形成在导线部71的连接部4a侧的端部,保持压电元件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21c的板状保持部(第1保持板)72;形成在导线部71和保持部72之间,载置压电元件2的一端部21c的载置部76;以及形成在导线部71的弯曲部77。
保持部72具有以夹着压电元件2的一端部21c的方式弯曲的承受部(第1承受部)73,承受部73在压电元件2的一端部21c的角部与电极22接触。而且,保持部72具有从承受部73向着压电元件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21d远离压电元件2的边缘部(第1边缘部)74a以及边缘部74b,边缘部74a与电容元件3的电极33接触。承受部73和电极22接触的部分,以及边缘部74a和电极33接触的部分,被焊锡6所固定。这样,导线端子7和电极22以及电极33电连接且物理连接。
载置部76决定在与压电元件2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压电元件2的位置。弯曲部77通过将导线部71向外侧略呈U字形地弯曲而形成。在将导线部71插入到电路基板的安装孔中时,弯曲部77成为止动部分,水平地保持压电元件2以及电容元件3。
导线端子8具有:在与压电元件2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导线部81;形成在导线部81的连接部4a侧的端部,保持压电元件2的另一端部21d的板状保持部(第2保持板)82;形成在导线部81和保持部82之间,载置压电元件2的另一端部21d的载置部86;以及形成在导线部81的弯曲部87。
保持部82具有以夹着压电元件2的另一端部21d的方式弯曲的承受部(第2承受部)83,承受部83在压电元件2的另一端部21d的角部与电极23接触。而且,保持部82具有从承受部83向着压电元件2的一端部21c远离压电元件2的边缘部(第2边缘部)84a以及边缘部84b,边缘部84a与电容元件3的电极34接触。承受部83和电极23接触的部分,以及边缘部84a和电极34接触的部分,被焊锡6所固定。这样,导线端子8和电极23以及电极34电连接且物理连接。
载置部86决定在与压电元件2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压电元件2的位置。弯曲部87通过将导线部81向外侧略呈U字形地弯曲而形成。在将导线部81插入到电路基板的安装孔中时,弯曲部87成为止动部分,水平地保持压电元件2以及电容元件3。
导线端子9具有:在与电容元件3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导线部91;形成在导线部91的连接部4a侧的端部的板状保持部92;形成在导线部91的弯曲部93。
保持板92与电容元件3的电极32接触,保持板92和电极32接触的部分被焊锡6所固定。这样,导线端子9和电极32电连接且物理连接。
弯曲部93通过将导线部91向外侧弯曲为曲柄状而形成。
如图5所示,电容元件3具有:从厚度方向看时,从电容元件3中的与压电元件2的振动区域2a重合的部分,比压电元件2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37。突出部37设置在与电容元件3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电容元件3的两侧。
对上述谐振器1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
将导线端子7~9的导线部71、81、91分别以等间隔用带缚住并固定。在用带缚住并固定的状态下,成型导线端子7的保持部72、载置部76以及弯曲部77、导线端子8的保持部82、载置部86以及弯曲部87、以及导线端子8的保持部92和弯曲部93。在保持部72、82、92上复制膏状焊料。
然后,在保持部72和保持部82之间插入压电元件2,载置在载置部76、86上。再将电容元件3插入到保持部72的边缘部74a以及保持部82的边缘部84a,和保持部92之间。此时,以在与电容元件3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在电容元件3的两侧设置突出部37的方式,相对于压电元件2配置电容元件3。然后,将复制在保持部72、82、92上的膏状焊料通过加热熔融。由此,压电元件2和导线端子7、8电连接且物理连接,电容元件3和导线端子7~9电连接且物理连接。另外,此时的谐振器1的中间体被设置成,压电元件2位于上侧,电容元件3位于下侧。
然后,用镘刀将用于形成振动空间5a的蜡W从上方涂布在压电端子2的振动区域2a的周边部分。在此,如图7(a)所示,在与压电元件2以及电容元件3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基本相同的压电元件2和电容元件3,以上下方向并列设置时,蜡W有时会蔓延到电容元件3的下侧面。另外,因为蜡W蔓延到电容元件3的下侧面,应涂布到振动区域2a周边部分的蜡W有时会不够。但是,如图7(b)所示,若在电容元件3设置突出部37,突出部37阻止蜡W,可以防止蜡W蔓延到电容元件3的下侧面,同时蜡W可以顺利地进入压电元件2和电容元件3之间。如上所述,由于确实地阻止了涂布的蜡W,还可以提高蜡涂布工序的作业效率。另外,还可以在突出部37的前端部不涂布蜡W。
然后,以包覆压电元件2、电容元件3以及导线端子组4的连接部4a的方式,涂布铸型树脂5。然后,通过加热此时的谐振器1,使涂布在振动区域2a周边部分的蜡W蒸发,在铸型树脂5中形成振动空间5a。另外,电容元件3中的没有涂布蜡W的突出部37的前端部陷入铸型树脂5中。
如图6所示,制作以压电元件2的尺寸A和电容元件3的尺寸B设置尺寸差的谐振频率4MHz的谐振器1,测定该谐振电阻的偏差。另外,在与电容元件3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在电容元件3的两侧设置的突出部37的突出量分别相等。
如图8所示,随着尺寸差(尺寸B-尺寸A)的增加谐振电阻的偏差变小。即,确认了:若充分确保突出部37的突出量,则可以稳定地涂布蜡,使得谐振器1的特性稳定。另外,尺寸差(尺寸B-尺寸A)优选在0.15mm以下。此时,压电元件2的尺寸为0.65mm(尺寸A)×6.5mm(尺寸C)×0.313mm(厚度),电容元件3的尺寸为0.8mm(尺寸B)×7.0mm(尺寸D)×0.35mm(厚度)。
下面对上述谐振器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该谐振器1中,由板状保持部72、82所含的承受部73、83支持压电元件2,保持部72、82所含的边缘部74a,84a与电容元件3接触。由此,压电元件2和电容元件3的间隔保持一定。另外,即使谐振器1受到冲击该冲击也被板状保持部72、82吸收。所以,可以提高谐振器1的耐冲击性。
另外,承受部73夹着压电元件2的一端部21c弯曲,而承受部83夹着压电元件2的另一端部21d弯曲,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保持部72、82的缓冲效果。而且,由于承受部73、83夹着压电元件2侧的两端部弯曲,所以即使压电元件2的厚度发生改变,也可以在规定的位置支持压电元件2。这样的效果即使将承受部73、83成形为V字形时也能得到,但通过弯曲承受部73、83,可以以更小的空间取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该谐振器1中,电容元件3具有:从电容元件3中的与振动区域2a重复的部分,比压电元件2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37。突出部37设置在与电容元件3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电容元件3的两侧。由此,电容元件3的突出部37陷入铸型树脂5中,所以即使内含压电元件2的振动区域2a的振动空间5a设在铸型树脂5中,也可以相对于铸型树脂5充分地固定电容元件3。所以,可以提高谐振器1的耐冲击性。
另外,如图9(a)所示,也可以通过将电容元件3相对于压电元件2与厚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偏向地配置,来设置突出部37。由此,可以扩大电容元件3的突出部37,并且可以容易地设置。而且,通过将电容元件3相对压电元件2偏向地配置,压电元件2会具有比电容元件3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25。在这种情况下,电容元件3的突出部37陷入铸型树脂5中的同时,压电元件2的突出部25也陷入铸型树脂5中,所以,电容元件3和压电元件2均被铸型树脂5充分固定,可以更进一步提高谐振器1的耐冲击性。如图(b)所示,也可以只在电容元件3的一侧设置突出部37。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高复合电子部件的耐冲击性。

Claims (4)

1.一种复合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
具有振动区域的压电元件;
在规定方向上在所述压电元件的一侧并列设置的电容元件;
与所述压电元件以及所述电容元件在连接部电连接的导线端子组,
所述导线端子组具有:第1导线端子,形成有保持在与所述规定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压电元件的一端部的板状第1保持部;第2导线端子,形成有保持在与所述规定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的板状第2保持部,
所述第1保持部包括:与所述压电元件的一端部接触的第1承受部;从所述第1承受部向所述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远离所述压电元件,并与所述电容元件接触的第1边缘部,
所述第2保持部包括:与所述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接触的第2承受部;从所述第2承受部向所述压电元件的一端部远离所述压电元件,并与所述电容元件接触的第2边缘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电元件包括:含所述振动区域的压电体部;形成在所述压电体部的一个面上,并沿着所述规定方向与所述振动区域相向的第1压电元件电极;以及,形成在所述压电体部的另一个面上,并沿所述规定方向与所述振动区域相向的第2压电元件电极,
所述电容元件包括:电介质部;形成在所述电介质部的一个面上的第1电容元件电极;形成在所述电介质部的另一个面上的第2电容元件电极;以及,形成在所述电介质部的另一个面上的第3电容元件电极,
所述导线端子组包括:与所述第1压电元件电极以及所述第2电容元件电极电连接的所述第1导线端子;与所述第2压电元件电极以及所述第3电容元件电极电连接的所述第2导线端子;与所述第1电容元件电极电连接的第3导线端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具有内含所述振动区域的振动空间,并包覆所述压电元件、所述电容元件以及所述导线端子组的所述连接部的包覆部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承受部以夹着所述压电元件的一端部的方式弯曲,所述第2承受部以夹着所述压电元件的另一端部的方式弯曲。
CN2007100788363A 2006-02-23 2007-02-16 复合电子部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263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47261 2006-02-23
JP2006047261A JP4650298B2 (ja) 2006-02-23 2006-02-23 複合電子部品
JP2006-047261 2006-02-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6370A true CN101026370A (zh) 2007-08-29
CN101026370B CN101026370B (zh) 2012-05-09

Family

ID=38427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7883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26370B (zh) 2006-02-23 2007-02-16 复合电子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615913B2 (zh)
JP (1) JP4650298B2 (zh)
CN (1) CN1010263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1871B2 (ja) * 2011-08-31 2015-12-0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77029A (en) 1987-06-29 1989-03-23 Seiko Epson Corp Active device
JPH087696Y2 (ja) * 1987-11-10 1996-03-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複合電子部品
JP2924909B2 (ja) * 1989-09-20 1999-07-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圧電発振子
JPH0559955U (ja) * 1992-01-09 1993-08-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圧電共振器
JPH05284716A (ja) 1992-03-27 1993-10-29 Tokin Corp ボイスコイルモータの組立方法
IT1263665B (it) 1992-05-29 1996-08-27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Procedimento per migliorare l'efficienza operativa di un impianto di generazione di energia elettrica a turbina a vapore durante variazionidella potenza d'uscita
US5839178A (en) * 1993-02-01 1998-11-24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hod of making a energy-trapped type piezoelectric resonator
KR0164660B1 (ko) * 1994-02-23 1999-03-30 무라타 야스타카 압전부품
JP3221253B2 (ja) * 1994-09-13 2001-10-2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複合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H08316776A (ja) 1996-03-29 1996-11-29 Murata Mfg Co Ltd 複合電子部品
KR100254891B1 (ko) * 1997-05-28 2000-05-01 이형도 압전소자 3 단자부품을 갖는 전자부품
JPH11140700A (ja) 1997-11-04 1999-05-25 Sumitomo Special Metals Co Ltd 永久磁石のめっき方法
TW427059B (en) * 1998-08-07 2001-03-21 Tdk Corp Resonator, piezoelectric resonator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000047400A (ko) * 1998-12-19 2000-07-25 이형도 고주파형 공진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1156573A (ja) * 1999-09-17 2001-06-08 Murata Mfg Co Ltd リード付圧電部品
JP2001102893A (ja) * 1999-09-27 2001-04-13 Murata Mfg Co Ltd チップ型電子部品及びチップ型電子部品の実装構造
JP3584887B2 (ja) * 2001-01-29 2004-11-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6370B (zh) 2012-05-09
JP2007227667A (ja) 2007-09-06
US7615913B2 (en) 2009-11-10
US20070194664A1 (en) 2007-08-23
JP4650298B2 (ja) 201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30117784A1 (en) Circuit board device and mounting method therefor
US1113960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CN101026369B (zh) 复合电子部件
US6452112B1 (en) Electronic circuit unit useful for portable telephone, etc.,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4128051A (zh) 用于电连接电路板的接触元件和用于装配电路板组件的方法
CN101026370B (zh) 复合电子部件
SE528326C2 (sv) Matningsklämma
US20060070768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JP3453631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実装方法
US6307305B1 (en) Piezoelectric component with leads
US7629872B2 (en) Chip type component and its manufacturing process
US8096464B2 (en) Solder-bearing articles and method of retaining a solder mass along a side edge thereof
US7135808B2 (en) Lead terminal, resonator and train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CN110914929A (zh) 具有焊接连接的电的结构元件
JP2015118872A (ja) 電子基板
CN109379837B (zh) 硬性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JP2012234736A (ja) 電子部品
JP3597043B2 (ja) チップ型サーミスタの製造方法
CN214254759U (zh) 一种超短弹片
WO2021145219A1 (ja) 基板構造体
JP4481757B2 (ja) 電子部品
JPS6242523Y2 (zh)
JP2858252B2 (ja) 表面実装用電子部品の電極構造
JPH0922761A (ja) プリント基板の取付・接続構造
JPH06252683A (ja) 電子部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

Termination date: 2016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