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4757A - 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 - Google Patents

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24757A
CN101024757A CNA2007100841011A CN200710084101A CN101024757A CN 101024757 A CN101024757 A CN 101024757A CN A2007100841011 A CNA2007100841011 A CN A2007100841011A CN 200710084101 A CN200710084101 A CN 200710084101A CN 101024757 A CN101024757 A CN 1010247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tive adhesive
bubble
isolation
pressure sensitiv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841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田正臣
牟田茂树
西山直幸
田中和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24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47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5/00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relating to primers
    • C09J5/08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relating to primers using foamed adhes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4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 C09J7/401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ease coating com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rier, e.g.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4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 C09J2301/408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additives as essential feature of the adhesive lay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83/00Presence of polysiloxane
    • C09J2483/005Presence of polysiloxane in the release co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4Layer or component removable to expose adhesiv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4Layer or component removable to expose adhesive
    • Y10T428/1405Capsule or particulate matter containing [e.g., sphere, flake, microballoon,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4Layer or component removable to expose adhesive
    • Y10T428/1452Polymer derived only from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monom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4Layer or component removable to expose adhesive
    • Y10T428/1452Polymer derived only from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monomer
    • Y10T428/1457Silic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4Layer or component removable to expose adhesive
    • Y10T428/1476Release lay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含有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和保护该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压敏粘着剂面的隔离衬里,所述隔离衬里至少包括由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形成的隔离处理层,其中由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形成的隔离处理层在重质隔离侧上的压敏粘着剂面上被采用。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可采用通过其中气体组分混合在压敏粘着剂组合物中的形式的含气泡压敏粘着剂组合物形成的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

Description

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
背景技术
至少具有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也称作“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已经投入使用,并且,作为其例子,已知具有含气泡丙烯酸系压敏粘着剂层的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所谓的“丙烯酸泡沫(acryl foam)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由于在压敏粘着剂层中所含的气泡,可表现出与常用的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双面粘着带或片)不同的特征(参见专利文献1)。
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的一般构造包括两种构造,即单隔离层(separator)型和双隔离层型,其中所述的单隔离层型在基材的两个面上都使用经历隔离处理的单一隔离衬里并且其中两个压敏粘着剂面通过卷成筒状的所述单隔离衬里被保护起来,所述的双隔离层型在基材的一侧上使用两个隔离衬里(每个隔离衬里经历隔离处理)并且其中压敏粘着剂面分别通过两个隔离衬里被保护起来。在任一种构造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中,为了防止所谓的“早期分离”现象,必需选择用于形成保护压敏粘着剂面的经过隔离处理的隔离衬里层的隔离处理剂(隔离剂),使得在各自压敏粘着剂面上的剥离强度之间有区别。
在双面压敏粘着带中,“早期分离”现象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其中保护压敏粘着剂面的隔离衬里在预期界面不剥离,但是在要粘接(附着)于压敏粘着剂面的界面处引起剥离。更具体地,该现象是指,在双面压敏粘着带中并且在剥落隔离衬里或从卷成筒状的双面压敏粘着带倒卷需要量的双面压敏粘着带的情况下,双面压敏粘着带在隔离衬里和压敏粘着剂面之间的要保持粘接的界面处剥离。
具体地,在与压敏粘着剂面具有更大剥离强度的一侧的隔离处理层(还称作“重质隔离侧隔离处理层”)具有的剥离强度需要比在与压敏粘着剂面具有更小剥离强度的一侧的隔离处理层(还称作“轻质隔离侧隔离处理层”)具有的剥离强度大,不要求具有不必要的高的剥离强度。当重质隔离侧隔离处理层从压敏粘着剂层剥离的剥离强度接近轻质隔离侧隔离处理层从压敏粘着剂层剥离的剥离强度时,易于产生所谓的“早期分离”现象。因此,当将隔离衬里从双面压敏粘着带剥离时,粘着带自身引起诸如褶皱或缠结等损坏并且变得不实用。另一方面,当重质隔离侧隔离处理层从压敏粘着剂层剥离的剥离强度变大时,很难将隔离衬里从双面压敏粘着带上剥离下来,或者,在剥离隔离衬里时,通过其它压敏粘着剂面与其它制品粘接的双面压敏粘着带自身可能从该制品上剥离,从而导致在加工性质或工作效率方面变差。
在通常的双面压敏粘着带中,试图应付这种由使用硅氧烷型隔离剂特别是热固性硅氧烷隔离剂作为用于在隔离衬里中形成重质隔离侧隔离处理层的隔离处理剂所导致的破坏。
专利文献1:JP-A-2005-179561。
发明内容
然而,在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中,当在通常的双面压敏粘着带中使用热固性硅氧烷型隔离剂作为构成隔离衬里的重质隔离侧隔离处理层的隔离处理剂时,可导致隔离衬里从压敏粘着剂面被剥离的不必要的高剥离强度,从而在使用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中破坏工作性质和工作效率。
考虑到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压敏粘着剂面被隔离衬里保护的双面压敏粘着带,该粘着带即使在包括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时也能够保持重质隔离侧隔离处理层与压敏粘着剂面的剥离强度在适当幅度,从而能够容易剥离。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压敏粘着剂面被隔离衬里保护的双面压敏粘着带,该粘着带具有显著的剥离强度差异,从而能够在预定界面处剥离。
通过本发明人的锐意研究,已经发现,在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中,使用特定的隔离处理剂作为形成隔离衬里中重质隔离侧隔离处理层的隔离处理剂,能够保持重质隔离侧隔离处理层与压敏粘着剂面的剥离强度在适当幅度,从而能容易剥离,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其包括:
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和
保护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压敏粘着剂面的隔离衬里,所述隔离衬里至少包括由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形成的隔离处理层,
其中由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形成的隔离处理层在重质隔离侧上的压敏粘着剂面上被使用。
在本发明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中,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优选通过含气泡压敏粘着剂组合物形成,该含气泡压敏粘着剂组合物为气体组分与压敏粘着剂组合物混合的形式。
在本发明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中,优选隔离衬里包括:基材;在所述基材至少一侧上由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形成的隔离处理层,该隔离处理层在重质隔离侧上的压敏粘着剂面上被使用;和在基材另一侧上通过热固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形成的隔离处理层,其在轻质隔离侧上的压敏粘着剂面上被使用。另外,可有利地使用包括基材和在所述基材两侧上由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形成的隔离处理层的隔离衬里。
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优选是紫外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
在上述的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中,隔离衬里重质隔离侧上的剥离强度(剥离角度:180°,拉伸速度:300mm/min,温度23℃,湿度:50RH%)优选为0.1-1.5N/50mm范围内。
在本发明中,在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的两个压敏粘着剂面中,与重质隔离侧隔离处理层(与压敏粘着剂面具有较大剥离强度的隔离处理层)接触的压敏粘着剂面被称作“重质隔离面”,与轻质隔离侧隔离处理层(与压敏粘着剂面具有较小剥离强度的隔离处理层)接触的压敏粘着剂面被称作“轻质隔离面”。
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发明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即使含有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也能够保持重质隔离面与压敏粘着剂面的剥离强度在适当的幅度从而能容易剥离。另外,隔离衬里的隔离处理层表现显著的剥离强度差异,实现在预定界面的剥离。
本发明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至少含有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其压敏粘着剂面通过隔离衬里被保护,同时隔离衬里至少包括由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形成的隔离处理层,并且该由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形成的隔离处理层在重质隔离侧上的压敏粘着剂面上被使用。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可以是例如具有单独由压敏粘着剂层(该压敏粘着剂层至少含有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形成的构造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还称作“含气泡无基材(baseless)双面压敏粘着带”),和具有以下构造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在该构造中,在基材的至少一侧上具有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还称作“含气泡含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
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的例子包括:具有其中压敏粘着剂层单独由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形成的构造的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和具有其中压敏粘着剂层由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和不含气泡的压敏粘着剂层(还称作“无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层压件(laminatemember)形成的构造的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另外,含气泡含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的例子包括:具有其中在基材两侧上形成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构造的含气泡含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和具有其中在基材一侧上形成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和在基材另一侧上形成无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构造的含气泡含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
本发明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可具有这样的构造,在该构造中,压敏粘着剂面单独通过在隔离衬里的基材的两侧上都经历了隔离处理的单隔离衬里被保护(单隔离层型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或者可具有这样的构造,在该构造中,压敏粘着剂面通过在隔离衬里的基材的至少一侧上各自经历隔离处理的两个隔离衬里被保护(双隔离层型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
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
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是含有气泡的压敏粘着剂层。因此,含气泡的压敏粘着剂层可表现出与曲面或不规则面具有令人满意的粘着性,并且可表现出满意的抗推斥性。
基本上,在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中含有的气泡优选是独立气泡类型的气泡,但是独立气泡类型的气泡和连续气泡类型的气泡可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
这些气泡通常具有球状(特别是真实球状),但是还可具有变形的球状。不特别限制气泡的平均气泡尺寸(直径),其可选自1-1000μm范围内(优选10-500μm,更优选为30-300μm)。
不特别限制气泡中含有的气体组分(形成气泡的气体组分:还称作“气泡形成气体”),其可以是惰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或氩气,或各种其它气体组分如空气。重要的是,当诸如在含有气泡形成气体状态下进行聚合反应时气泡形成气体不妨碍所述反应。气泡形成气体优选是氮气,这是基于不妨碍反应或从成本角度考虑的。
不特别限制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中气泡的量,可根据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的应用适当地选择,例如,相对于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总体积为10%或更高(优选11%或更高,更优选12%或更高)。不特别限制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中气泡量的上限,其可选择是50%或更低(优选40%或更低,更优选30%或更低)。
在上述的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中,不特别限制气泡形成的方式。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例子包括(1)其中使用预先与形成气泡的气体组分(气泡形成气体)混合的压敏粘着剂组合物形成气泡的形式的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和(2)其中使用含有发泡剂的压敏粘着剂组合物形成气泡的形式的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在本发明中,有利地使用其中利用含气泡压敏粘着剂组合物形成气泡的形式的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含气泡压敏粘着剂组合物中的气泡量可适当地在相当于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中的气泡量的范围内选择。
不特别限制构成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中的压敏粘着剂,其可适当地选自常规的压敏粘着剂,如丙烯酸系压敏粘着剂、橡胶压敏粘着剂、乙烯基烷基醚压敏粘着剂、硅氧烷压敏粘着剂、聚酯压敏粘着剂、聚酰胺压敏粘着剂、聚氨酯压敏粘着剂、氟化压敏粘着剂和环氧压敏粘着剂。压敏粘着剂可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在本发明中,可有利地使用丙烯酸系压敏粘着剂作为构成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压敏粘着剂。丙烯酸系压敏粘着剂通常含有采用(甲基)丙烯酸酯作为主要单体组分的丙烯酸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可有利地使用(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所述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例子包括(甲基)丙烯酸的C1-20烷基酯,如(甲基)丙烯酸甲基酯、(甲基)丙烯酸乙基酯、(甲基)丙烯酸丙基酯、(甲基)丙烯酸异丙基酯、(甲基)丙烯酸丁基酯、(甲基)丙烯酸异丁基酯、(甲基)丙烯酸仲丁基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酯、(甲基)丙烯酸戊基酯、(甲基)丙烯酸异戊基酯、(甲基)丙烯酸己基酯、(甲基)丙烯酸庚基酯、(甲基)丙烯酸辛基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甲基)丙烯酸异辛基酯、(甲基)丙烯酸壬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壬基酯、(甲基)丙烯酸癸基酯、(甲基)丙烯酸异癸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优选(甲基)丙烯酸的C2-14烷基酯,更优选(甲基)丙烯酸的C2-10烷基酯。
除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外的(甲基)丙烯酸酯的例子包括具有脂环族烃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如(甲基)丙烯酸环戊基酯、(甲基)丙烯酸环己基酯或(甲基)丙烯酸异冰片基酯,以及具有芳香族烃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如(甲基)丙烯酸苯基酯。
这些(甲基)丙烯酸酯可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因为(甲基)丙烯酸酯用作丙烯酸系聚合物的主要单体组分,重要的是(甲基)丙烯酸酯(特别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在制备丙烯酸系聚合物所用的全部单体组分中占60%或更高的比(优选80%或更高)。
丙烯酸系聚合物可使用各种可共聚单体作为单体组分,如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或多官能单体。用作单体组分的可共聚单体可以改善例如压敏粘着剂的粘着性和内聚强度。可共聚单体可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的例子包括含有羧基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和异巴豆酸,及其酸酐(如马来酸酐);含羟基的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如(甲基)丙烯酸羟乙基酯、(甲基)丙烯酸羟丙基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丁基酯;含酰胺基团的单体,如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和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含氨基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酸氨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基酯和(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基酯;含缩水甘油基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基酯和(甲基)丙烯酸甲基缩水甘油基酯;含氰基的单体,如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N-乙烯基-2-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酰基吗啉;和含杂环基的单体,如N-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哌啶酮、N-乙烯基嘧啶、N-乙烯基哌嗪、N-乙烯基吡嗪、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咪唑和N-乙烯基唑。作为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优选含羧基的单体如丙烯酸或其酸酐。
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量相对于制备丙烯酸系压敏粘着剂所用的单体的总量为30重量%或更低(例如1-30重量%),优选为3-20重量%。当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量相对于制备丙烯酸系压敏粘着剂所用的单体的总量高于30重量%时,可获得过高的丙烯酸系压敏粘着剂的内聚强度,从而使压敏粘着剂的压敏粘着性变差。另外,当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量过低(例如相对于制备丙烯酸系压敏粘着剂所用的单体的总量低于1重量%)时,可降低丙烯酸系压敏粘着剂的内聚强度,从而不能获得高的剪切力。
多官能单体的例子包括二(甲基)丙烯酸己二酯、聚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聚二(甲基)丙烯酸丙二醇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甲基)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丁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和己基二(甲基)丙烯酸酯。
多官能单体的量相对于制备丙烯酸系压敏粘着剂所用的单体的总量为2重量%或更低(例如0.01-2重量%),优选0.02-1重量%。当多官能单体的量相对于制备丙烯酸系压敏粘着剂所用的单体的总量高于2重量%时,可获得过高的丙烯酸系压敏粘着剂的内聚强度,从而使压敏粘着剂的压敏粘着性变差。另外,当多官能基团的单体的量过低(例如相对于制备丙烯酸系压敏粘着剂所用的单体的总量低于0.01重量%时),可降低丙烯酸系压敏粘着剂的内聚强度。
除了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和多官能单体之外的可共聚单体的例子包括乙烯基酯如乙酸乙烯酯和丙酸乙烯酯;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如苯乙烯和乙烯基甲苯;烯烃和二烯烃如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和异丁烯;乙烯基醚如乙烯基烷基醚;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如(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基酯和(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基酯;含砜基的单体如乙烯基磺酸钠;含磷酸的单体如2-羟基乙基丙烯酰基磷酸酯;含酰亚胺基团的单体如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和异丙基马来酰亚胺;含异氰酸酯基团的单体如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含氟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含硅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
根据本发明,在制备丙烯酸系聚合物中,可使用通过光化能射线或加热、使用聚合引发剂如热聚合引发剂或光聚合引发剂(光引发剂)进行硬化反应。因此,丙烯酸系压敏粘着剂组合物可含有聚合引发剂如热聚合引发剂或光聚合引发剂。因此,丙烯酸系压敏粘着剂组合物可通过加热或光化能射线进行硬化。这种聚合引发剂(热聚合引发剂或光聚合引发剂)的存在使得能够通过加热或通过光化能射线进行硬化。因此,通过在含气泡的状态下硬化形成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该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具有稳定地含有可容易形成的气泡的构造。
作为聚合引发剂,可有利地使用光聚合引发剂,例如,从减少聚合时间的益处考虑。因此优选使用光化能射线的聚合反应,以形成具有稳定气泡构造的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聚合引发剂可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不特别限制光聚合引发剂,其可为例如苯偶姻醚型光聚合引发剂,苯乙酮型光聚合引发剂,α-乙酮醇型光聚合引发剂,芳香族磺酰氯型光聚合引发剂,光活性肟型光聚合引发剂,苯偶姻型光聚合引发剂,苄基型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型光聚合引发剂,缩酮型光聚合引发剂或噻吨酮型光聚合引发剂。
更具体地,苯偶姻醚型光聚合引发剂的例子包括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苯偶姻丙醚、苯偶姻异丙醚和苯偶姻异丁基醚、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1-酮,和苯甲醚甲基醚。苯乙酮光聚合引发剂的例子如2,2-二乙氧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4-苯氧基二氯苯乙酮、和4-叔丁基二氯苯乙酮。α-乙酮醇型光聚合引发剂的例子包括2-甲基-2-羟基苯乙酮。芳香族磺酰氯光聚合物引发剂的例子包括2-萘磺酰氯。光活性肟型光聚合引发剂的例子包括1-苯基-1,1-丙二酮-2-(O-乙氧基羰基)肟。
苯偶酰型光聚合引发剂的例子包括苯偶酰。苄基型光聚合引发剂的例子包括苄基。二苯甲酮型光聚合引发剂的例子包括二苯甲酮、苯甲酰基苯甲酸、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聚乙烯基二苯甲酮、和α-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缩酮型光聚合引发剂的例子包括苄基二甲基缩酮。噻吨酮型光聚合引发剂的例子包括噻吨酮、2-氯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2,4-二氯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和2,4-二异丙基噻吨酮和十二烷基噻吨酮。
不特别限制光聚合引发剂的量,其相对于100重量份的制备丙烯酸系聚合物所有的所有单体组分可以是例如0.01-5重量份(优选0.05-3重量份)。
为了活化光聚合引发剂,重要的是用光化能射线照射丙烯酸系压敏粘着剂组合物。所述的光化能射线的例子包括离子化放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束或电子束,以及紫外线,其中特别优选紫外线。不特别限制光化能射线的照射能量、照射时间和照射方法,只要光聚合引发剂可被激活以诱导单体组分的反应即可。
热光聚合物引发剂的例子包括偶氮型光聚合引发剂如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2-甲基丁腈、2,2’-偶氮二-(2-甲基丙酸)二甲酯、4,4’-偶氮二-4-氰基戊酸、偶氮二异戊腈、2,2’-偶氮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二[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二(2-甲基丙脒)二硫酸盐、2,2’-偶氮二(N,N’-二甲基异丁基脒)二盐酸盐;过氧化物型光聚合引发剂如过氧化二苯甲酰和过马来酸叔丁基酯;和氧化还原型光聚合引发剂。不特别限制光聚合引发剂的量,其可在现有技术的热光聚合引发剂的常用范围内进行选择。
构成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压敏粘着剂(例如丙烯酸系压敏粘着剂)可含有空心微球。空心微球的使用可改善例如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中的压敏粘着剂剪切力和操作性质。空心微球可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不特别限制空心微球的粒径(平均粒径),其可选择为例如1-500μm(优选5-200μm,更优选为10-100μm)。
空心微球可以是无机空心微球或有机空心微球。在空心微球中,无机空心微球的例子包括由玻璃制成的空心微球,如空心玻璃球;由金属化合物制成的空心微球,如空心铝球;和由陶瓷材料制成的空心微球,如空心陶瓷球。另外,有机空心微球的例子包括由树脂制成的空心微球,如偏二氯乙烯球。
不特别限制空心微球的比重,其可选择为例如0.1-0.8g/cm3(优选0.12-0.5g/cm3)。低于0.1g/cm3的比重增强在形成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压敏粘着剂中混合空心微球时空心微球的浮动性,从而变得难以均一分散空心微球。另一方面,超过0.8g/cm3的比重使空心微球变得昂贵,从而增加成本。
空心微球可经历各种表面处理,如通过硅氧烷化合物或含氟化合物进行的降低表面张力的处理。
不特别限制空心微球的量,例如,其可选择为相对于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总体积为10-50体积%,优选15-40体积%。相对于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总体积低于10体积%的空心微球的量降低了空心微球的添加效果,而超过50体积%的空心微球的量降低了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粘着力。
构成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压敏粘着剂根据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的应用可含有适当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的例子包括表面活性剂,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硅氧烷型表面活性剂,或氟化表面活性剂;交联剂,如聚异氰酸酯型交联剂、硅氧烷型交联剂、环氧交联剂或烷基醚化三聚氰胺交联剂;提供压敏粘着性的材料,如在通常温度下由松香衍生物树脂、聚萜树脂、石油烃树脂或油溶性酚醛树脂形成的固体、半固体或液体材料;增塑剂;填充剂;抗老化剂;抗氧化剂;和着色剂如颜料或染料。
例如,在通过使用光聚合引发剂形成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中,可以不妨碍光聚合反应的程度使用颜料(着色颜料),从而对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着色。当希望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为黑色时,可使用碳黑作为着色颜料。考虑到着色水平并且为了不妨碍光聚合反应,碳黑的量优选选择为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用于形成构成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压敏粘着剂的基础聚合物所用的全部单体组分(特别是形成含有(甲基)丙烯酸酯作为主要单体组分的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所有单体组分)为0.15重量份或更低(例如,为0.001-0.15重量份),优选0.02-0.1重量份。
在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为其中通过使用含发泡剂的压敏粘着剂组合物形成气泡的形式的情况下,不特别限制发泡剂,其可选择常规的发泡剂。所述的发泡剂可以是例如热膨胀性微球。
在本发明中,在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是其中通过采用含气泡压敏粘着剂组合物形成气泡的形式的情况下,为了在含气泡压敏粘着剂组合物稳定地混合气泡,优选掺混和混合待混气泡(作为最终组分)在含气泡压敏粘着剂组合物中,特别优选在混合气泡前增加构成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压敏粘着剂(这种粘着剂还称作“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前体”)的粘性。不特别限制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前体的粘性,只要该粘性可稳定地保持混合的气泡,并且在5号转子、10rpm转速和30℃的测量温度条件下使用BH粘度计测量的粘度希望为5-50Pa·s(优选10-40Pa·s)。当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前体的粘性(在5号转子、10rpm转速和30℃测量温度条件下使用BH粘度计测量得到的)小于5Pa·s时,因为粘性过低,混合的气泡可能不久后形成集合并且可从体系逃逸。另一方面,当粘性超过50Pa·s时,因为过高粘性,很难形成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
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前体的粘性可通过例如以下的方法进行调节:混合各种聚合物组分如丙烯酸系橡胶或粘性调节添加剂的方法,或部分聚合用于形成压敏粘着剂的基础聚合的单体组分(例如,用于形成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组分)。例如,具有能够稳定地含有气泡的适当粘性的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前体可通过将用于形成压敏粘着剂的基础聚合物的单体组分(例如用于形成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组分)和聚合引发剂如光聚合引发剂混合以制备单体混合物,然后根据聚合引发剂的类型对单体混合物进行聚合反应从而获得组合物(糊浆),其中只有一部分的单体组分被聚合,并根据必要向该糊浆中掺混空心微球和各种添加剂。稳定地含有气泡的含气泡压敏粘着剂组合物可以通过向所述的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前体中引入或混合气泡获得。在糊浆制备过程中,根据必要使用的空心微球和各种添加剂可在前体混合物之前被适当地添加。
不特别限制气泡混合方法,可使用常规的气泡混合方法。例如,可使用装备有在盘(所述盘在中心具有穿孔)上具有多个齿的定子的设备,并且所述转子与带齿的定子是相对的并且在盘上具有类似的齿。其中在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前体中细分散和混合气泡形成气体的含气泡压敏粘着剂组合物可通过在上述设备的定子的齿和转子的齿之间引入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前体,并且在转子高速旋转下,通过穿孔向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前体中引入用于形成气泡的气体组分(气泡形成气体)获得。
为了抑制或防止气泡集合,优选进行从气泡混合到形成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步骤作为连续步骤。更具体地,优选在如上所述通过混合气泡制备含气泡压敏粘着剂组合物之后连续地使用该含气泡压敏粘着剂组合物并使用常规的用于形成压敏粘着剂层的方法制备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更具体地,例如,可通过在预定面上涂覆含气泡压敏粘着剂组合物、然后通过任选的干燥或硬化制备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在形成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中,如上所述,优选通过加热或通过光化能射线照射进行硬化。更具体地,可通过使用含有聚合引发剂如热聚合引发剂或光聚合引发剂的含气泡压敏粘着剂组合物在预定面上涂覆含气泡压敏粘着剂组合物、进行加热或使用光化能射线照射以在稳定地保持气泡的状态下实现硬化,从而有利地制备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
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可以是单层构造或多层构造。另外,不特别限制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厚度,该厚度可选择为200-5000μm(优选300-4000μm,更优选为400-3000μm)。当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厚度低于200μm时,缓冲性降低,从而与曲面或不规则面的粘着性降低。另一方面,当厚度超过5000μm时,很难获得具有均一厚度的层。
在本发明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中,在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中的发泡度(%),其通过下式(1)定义,为例如10%或更高(优选11%或更高,更优选为12%或更高)。不特别限制发泡度的上限,该上限可选择为例如50%或更低(优选40%或更低,更优选30%或更低)。
发泡度(%)=(1-B/A)×100    (1)
在式(1)中,A表示不含气泡的压敏粘着剂层(无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比重,该不含气泡的压敏粘着剂层通过硬化不含气泡的压敏粘着剂制备,B表示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比重,该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通过硬化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制备。与A和B有关的压敏粘着剂组合物除了有无气泡之外具有相同组成。
基材
在本发明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是含气泡含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的情况下,不特别限制基材,其可以是适当薄的片状件,例如,纸型基材如纸张;纤维基材如布、无纺布或料片(net)(它们的原料不特别被限制并且可适当地进行选择,例如选自马尼拉麻、人造丝、聚酯和浆粕纤维);金属基材,如金属箔或金属板;塑料基材如塑料膜或塑料片;橡胶基材如橡胶片;泡沫材料如泡沫片;或它们的层压体,如塑料基材和其它基材的层压体,或塑料膜(或片)的层压体。作为基材,可有利地使用塑料基材如塑料膜或塑料片。用于所述塑料膜或片的材料的例子包括使用α-烯烃作为单体组分的烯烃树脂,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乙烯-丙烯共聚物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聚酯树脂,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氯乙烯(PVC);乙酸乙烯酯树脂;聚苯硫醚(PPS);酰胺树脂如聚酰胺(尼龙)和全聚芳族酰胺(聚芳酰胺);聚酰亚胺树脂;和聚醚醚酮(PEEK)。这些材料可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在使用塑料基材作为基材的情况下,可控制诸如拉长的可变形性,例如,通过拉伸处理进行控制。另外,在通过使用光化能射线硬化的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情况下,优选使用不妨碍光化能射线的透过的基材。
为了增加与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粘着,基材表面可经历常规的表面处理,例如,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的氧化处理如电晕放电处理,铬酸处理,臭氧暴露处理,火焰暴露处理,高压电击暴露处理或离子化放射线处理,以及使用底层涂覆剂或隔离剂的涂层处理。
可根据强度、挠性和使用目的适当地选择基材的厚度,该厚度通常为例如1000μm或更低(诸如1-1000μm),优选1-500μm,更优选3-300μm,但是不限制上述范围。基材可为单层构造或多层构造。
无气泡压敏粘着剂层
在本发明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具有无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情况下(例如,在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是在基材一侧上形成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且在基材另一侧上形成无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的情况下),该无气泡压敏粘着剂层可通过使用常规的压敏粘着剂(如丙烯酸系压敏粘着剂、橡胶压敏粘着剂、乙烯基烷基醚压敏粘着剂、硅氧烷压敏粘着剂、聚酯压敏粘着剂、聚酰胺压敏粘着剂、聚氨酯压敏粘着剂、氟化压敏粘着剂或环氧压敏粘着剂)并使用用于形成压敏粘着剂层的常规方法制备。不特别限制该无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厚度,该厚度可根据用途和使用方法适当地选择。
本发明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可另外包括其它层,如中间体或底涂层,其程度为不妨碍本发明的效果。
隔离衬里
本发明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如上所述至少使用隔离衬里,该隔离衬里至少包括通过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剂)形成的隔离处理层。因此,在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是单隔离层型的情况下,隔离衬里可以是例如(1a)在基材两侧上具有由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形成的隔离处理层(该层还称作“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的隔离衬里,或(1b)在基材的一侧上具有由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形成的隔离处理层以及在基材的另一侧上通过除了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之外的隔离剂形成的隔离处理层(该隔离处理层还称作“其它的隔离处理层”并且所述的隔离剂还称作“其它的隔离剂”)的隔离衬里。另外,在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是双隔离层型的情况下,两个隔离衬里的组合可以是例如(2a)两个隔离衬里的组合,每个隔离衬里在基材的至少一侧上具有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或(2b)在基材的至少一侧上具有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的隔离衬里和在基材的另一侧上具有其它隔离处理层的隔离衬里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中,重要的是使用的隔离衬里的形式是重质隔离侧压敏粘着剂面与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接触。因此,在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是单隔离层型的情况下,重要的是使用的隔离衬里的形式是在基材至少一侧上形成的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与重质隔离侧压敏粘着剂面接触。另一方面,在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是双隔离层型的情况下,重要的是在基材至少一侧上具有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的隔离衬里的使用形式是在基材至少一侧上形成的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与重质隔离侧压敏粘着剂面接触。
在本发明中,优选单隔离层型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另外,要在单隔离层型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中使用的单一隔离衬里优选是在基材两侧上都具有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的隔离衬里。
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
不特别限制用于形成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衬里层的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只要其是可通过离子化放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束、电子束或紫外线硬化的硅氧烷隔离剂即可,但是,有利地使用紫外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其通过紫外线照射交联(硬化反应)硬化,从而形成隔离膜。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可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不特别限制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只要其是可通过紫外线照射硬化的硅氧烷型隔离剂即可,并且可使用各种硬化类型(硬化机制)的这些隔离剂。这些硬化类型的例子包括通过阳离子聚合硬化的阳离子聚合类型,通过自由基聚合硬化的自由基聚合类型,通过自由基加聚硬化的自由基加成类型,和通过氢化硅烷化反应硬化的氢化硅烷化反应类型。对于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的硬化类型,特别有利的是阳离子聚合型。因此,作为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可有利地使用阳离子聚合性紫外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
在阳离子聚合性紫外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中,使用环氧官能团硅氧烷聚合物组分,在该组分的主链中使用其中引入一个或多个环氧官能团有机基团的聚硅氧烷组分。所述的环氧官能团硅氧烷聚合物组分可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环氧官能团有机基团可直接结合于或通过二价基(例如诸如亚烷基或亚烷氧基的二价有机基)结合于聚硅氧烷组分的主链或侧链中的硅原子。重要的是至少两个环氧官能团有机基团被引入主链的聚硅氧烷组分中。
在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中,环氧官能团有机基团的具体例子包括缩水甘油基、缩水甘油基氧基、3,4-环氧环己基和2,3-环氧环戊基。
例如,可通过在构成基础聚合物的聚甲基氰硅氧烷上使用诸如铂化合物作为催化剂进行烯烃环氧单体诸如4-乙烯基环己烯氧化物、烯丙基缩水甘油基醚或7-环氧基-1-辛烯的加成反应获得环氧官能团有机基团。环氧官能团硅氧烷聚合物组分可为直链或支链形式,或它们的混合物。
另外,阳离子聚合性紫外线硬化性硅氧烷隔离剂可使用作为紫外线裂解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的盐型紫外线裂解引发剂。盐型紫外线裂解引发剂可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盐型紫外线裂解引发剂的例子包括在JP-A-6-32873中所述的盐型光引发剂,在JP-A-2000-281965中所述的盐型光引发剂,在JP-A-11-228702中所述的盐型光引发剂,和在JP-B-8-26120中所述的盐型光引发剂。这些盐型紫外线裂解引发剂的例子包括二芳基碘盐、三芳基硫盐、三芳基硒盐、四芳基磷盐和芳基二偶氮盐。作为盐紫外线裂解引发剂,可有利地使用二芳基碘盐。
更具体地,二芳基碘盐的例子包括有Y2I+X-表示的化合物,其中Y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基;X-表示非亲核性和非碱性的阴离子。由X-表示的非亲核性和非碱性的阴离子的例子包括SbF6 -、SbCl6 -、BF4 -、[B(C6H5)4]-、[B(C6H5)4]-、[B(C6H4CF3)4]-、[(C6H5)2BF2]-、[(C6H5BF3]-、[B(C6H3F2)4]-、AsF6 -、PF6 -、HSO4 -和ClO4 -。对于这些阴离子,有利地使用锑基阴离子或硼基阴离子。
另外,三芳基硫盐、三芳基硒盐、四芳基磷盐和芳基二偶氮盐的例子包括对应于二芳基碘盐的化合物。更具体地,作为三芳基硫盐、三芳基硒盐、四芳基磷盐和芳基二偶氮盐,可使用分别由Y3S+X-、Y3Se+X-、Y4P+X-、和YN2 +X-表示的化合物,其中Y和X-具有上述相同含义。
作为盐型紫外线裂解引发剂,可有利地使用含有锑原子的紫外线裂解引发剂(锑型紫外线裂解引发剂)和含有硼原子的紫外线裂解引发剂(硼型紫外线裂解引发剂),并且,特别地,可有利地使用含有锑原子的二芳基碘盐型紫外线裂解引发剂和含有硼原子的二芳基碘盐型紫外线裂解引发剂。
因此,阳离子聚合性紫外线硬化性硅氧烷隔离剂的例子包括至少含有聚硅氧烷组分和盐型紫外线裂解引发剂的所述隔离剂,所述聚硅氧烷组分在分子内含有至少两个环氧官能团有机基团(环氧官能团硅氧烷聚合物组分)。在阳离子聚合性紫外线硬化性硅氧烷隔离剂中,不特别限制盐型紫外线裂解引发剂的比例,只有其是催化量即可,并且例如可选择为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环氧官能团硅氧烷聚合物组分为0.1-8重量份(优选0.3-5重量份,更优选为0.5-3重量份)。
阳离子聚合性紫外线硬化性硅氧烷隔离剂可通过将前述构成(环氧官能团硅氧烷聚合物组分和任选的盐型紫外线裂解引发剂和各种添加剂)混合制备,根据需要使用有机溶剂。阳离子聚合性紫外线硬化性硅氧烷隔离剂的使用状态是诸如环氧官能团硅氧烷聚合物组分的聚合物组分溶解在诸如有机溶剂的溶剂中。在阳离子聚合性紫外线硬化性硅氧烷隔离剂中,可适当地掺混常规或常用的添加剂,包括填料、抗静电剂、抗氧化剂、增塑剂、着色剂如染料或颜料。
上述的阳离子聚合性紫外线硬化性硅氧烷隔离剂还可是商购的,例如,购自商品名为X-62-7622(由Shin-etsu Chemical Co.生产),X-62-7629(由Shin-etsu Chemical Co.生产),X-62-7655(由Shin-etsuChemical Co.生产),X-62-7634(由Shin-etsu Chemical Co.生产),和X-62-7658(由Shin-etsu Chemical Co.生产)下的商品。
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可使用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并使用形成隔离处理层的常规方法形成。更具体地,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可例如通过在基材(隔离衬里的基材)的预定面上涂覆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涂覆量为在干燥或硬化后获得预定厚度),然后通过使用离子化放射线照射进行硬化形成。
不特别限制离子化放射线的照射方法,其可适当地选自常规的离子化放射线的照射方法(例如,使用常规紫外灯诸如具有电极的高压汞灯、无臭氧灯、金属卤素灯或无电极微波灯的紫外线照射方法)。
另外,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必需以适当涂覆量涂覆在隔离衬里用基材上。过低涂覆量的隔离剂增加超过所需剥离强度的剥离强度(剥离时所需的力),从而导致在实际使用中出现问题。而过高涂覆量增加成本,因此不经济。可根据待用压敏粘着剂的类型、隔离衬里的基材的类型和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的类型适当地选择隔离剂的适当涂覆量,但是其为例如0.01-10g/m2,优选0.05-5g/m2,更优选为0.1-3g/m2
在隔离衬里用基材上涂覆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中,可适当地选择和使用常规的涂覆设备,如直接槽辊涂布机、凹版涂布机、辊式涂布机、刮棒涂布机或模头涂布机。另外,在隔离衬里用基材上涂覆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中,其可以在溶剂(如有机溶剂)中被稀释的状态或以未在溶剂(如有机溶剂)中被稀释的无溶剂状态被涂覆。
隔离衬底用基材
在本发明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中使用的隔离衬里包括隔离衬里用基材。不特别限制隔离衬里用基材,可使用各种基材,如塑料型基材、纸型基材和纤维基材。隔离衬里用基材可具有单层结构或层压结构。在隔离衬里用基材中,可适当地从各种塑料基材中选择塑料型基材,其例子包括聚烯烃基材(如聚乙烯基材和聚丙烯基材)、聚酯基材(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基材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基材)、聚酰胺基材(所谓的“尼龙”型基材)和纤维素基材(所谓的“赛璐玢”型基材)。另外,可适当地从各种纸基材中选择纸型基材,其例子包括和纸、影印纸、证券纸、玻璃纸、工艺纸、牛皮纸(clupack pater)、绉纹纸、白土涂布纸、顶涂层纸和合成纸。
隔离衬里用基材可任选经历各种表面处理如电晕放电处理或各种表面加工如压纹处理。
不特别限制隔离衬里用基材的厚度,但是其可根据使用目的适当地选择,其通常选择2-200μm,优选25-150μm。
其它的隔离处理层
不特别限制形成其它隔离处理层的隔离剂(其它隔离剂),其可适当地选自常规的隔离剂。所述的其它隔离剂可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作为其它隔离剂,可有利地使用除了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之外的硅氧烷型隔离剂。这种硅氧烷型隔离剂可以是不通过加热或离子化放射线而硬化的类型,而是但是可有利地使用热固性硅氧烷型隔离剂。
热固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可以是任何的通过加热而硬化的硅氧烷型隔离剂,但是可有利地使用通过热加成反应的交联(硬化反应)硬化而形成隔离膜的热加成反应类型的硅氧烷隔离剂。热固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作为热加成反应类型的硅氧烷型隔离剂,可使用热加成反应类型的聚硅氧烷隔离剂,其含有聚硅氧烷聚合物(该聚合物在其分子内具有可与含Si-H键的基团有反应性的基团),和聚硅氧烷聚合物(该聚合物在其分子内具有与硅原子结合的氢原子)。“Si-H键”是指“在硅原子(Si)和氢原子(H)之间的键”。
在分子内具有与含Si-H键的基团有反应性的基团的聚硅氧烷聚合物中,与含Si-H键的基团有反应性的基团的例子包括烯基如乙烯基和己烯基。在分子内具有与含Si-H键的基团有反应性的基团的聚硅氧烷聚合物中,烯基优选以两个或多个单元存在。另外,在分子内具有与硅原子结合的氢原子的聚硅氧烷聚合物中,与硅原子结合的氢原子优选在所述分子内以两个或多个单元存在。因此,作为热加成反应类型的硅氧烷隔离剂,有利地使用在分子内含有具有两个或多个烯基的聚硅氧烷聚合物的聚硅氧烷隔离剂,和在分子内具有两个或多个与硅原子结合的氢原子的硅氧烷聚合物。
在分子内具有两个或多个烯基的聚硅氧烷聚合物中,烯基通常直接与构成主链或骨架的聚硅氧烷聚合物的硅原子结合(例如,在末端的硅原子或在主链中的硅原子)。因此,作为在分子内具有两个或多个烯基的聚硅氧烷聚合物,有利地使用具有两个或多个与硅原子直接连接的烯基的聚硅氧烷聚合物。构成主链或骨架的聚硅氧烷聚合物包括聚烷基烷基硅氧烷聚合物如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合物,聚二乙基硅氧烷聚合物和聚甲基乙基硅氧烷聚合物;聚烷基芳基硅氧烷聚合物;和使用多类型的含硅原子的单体组分如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基硅氧烷)的共聚物,其中,优选聚二甲基硅氧烷。
另一方面,在分子内具有两个或多个与硅原子结合的氢原子的硅氧烷聚合物中,与氢原子结合的硅原子可以是主链中的硅原子或侧链中的硅原子中的一种。作为在分子内具有两个或多个与硅原子结合的氢原子的硅氧烷聚合物,优选聚二甲基氢硅氧烷聚合物如聚(二甲基硅氧烷-甲基硅氧烷)。另外,在热加成反应类型的聚硅氧烷隔离剂中,在分子内具有两个或多个与硅原子结合的氢原子的聚硅氧烷聚合物起到交联剂的作用。
不特别限制在分子内具有两个或多个与硅原子结合的氢原子的聚硅氧烷聚合物,其可根据膜硬化性质和剥离强度适当地选择。更具体地,为了使膜有效硬化,在分子内具有两个或多个与硅原子结合的氢原子的聚硅氧烷聚合物以以下的比率使用:在分子内具有两个或多个与硅原子结合的氢原子的聚硅氧烷聚合物中的与氢原子结合的硅原子(即Si-H键中的硅原子)的摩尔量(称作“摩尔数(X)”)和在分子内具有两个或多个烯基的聚硅氧烷聚合物中的烯基的摩尔量(称作“摩尔数(Y)”)满足摩尔数(X)大于摩尔数(Y)的关系,并且通常使用摩尔数(X)/摩尔数(Y)的比为1.0-2.0,优选1.2-1.6之间的比。
在通过在分子内具有两个或多个与硅原子结合的氢原子的聚硅氧烷聚合物(交联剂)使在分子内具有两个或多个烯基的聚硅氧烷聚合物硬化的情况下,可使用催化剂。可有利地使用铂催化剂,如铂细粒、氯铂酸或得自它们的铂化合物。不特别限制催化剂的量,其可选择为相对于在分子内具有两个或多个烯基的聚硅氧烷聚合物为0.1-1000ppm(优选1-100ppm)。
可通过混合前述组分(如在分子内具有两个或多个烯基的聚硅氧烷聚合物;在分子内具有两个或多个与硅原子结合的氢原子的聚硅氧烷聚合物;和任选的催化剂和各种添加剂),并根据需要使用有机溶剂而制备热加成反应类型的聚硅氧烷隔离剂。热加成反应类型的聚硅氧烷隔离剂的使用状态可以是其中将聚合物组分如聚硅氧烷聚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在热加成反应类型的聚硅氧烷隔离剂中,可适当地掺混常规或常用的添加剂包括填料、抗静电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增塑剂、着色剂如染料或颜料。
这种热加成反应类型的聚硅氧烷隔离剂的例子包括LTC-1051L(商品名,由Toray-Dow-Coming Silicone Co.生产),X-62-1600A(商品名,由Shin-etsu Chemical Co.生产),X-62-1600B(商品名,由Shin-etsuChemical Co.生产),和SP-7268S(商品名,由Toray-Dow-ComingSilicone Co.生产)。
根据其它隔离剂的类型,使用其它隔离剂和使用常规的用于形成隔离处理层的方法形成其它隔离处理层。更具体地,可通过例如在隔离衬里用基材的预定面上涂覆其它隔离剂如热固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形成其它隔离处理层,所述涂覆量为在干燥或硬化后获得预定厚度,然后根据需要,通过加热进行干燥或硬化。
不特别限制在干燥或硬化热固性硅氧烷型隔离剂中的加热方法,其可适当地选择常规的加热方法,如使用电加热器加热的方法,和通过电磁波如红外线加热的方法。
其它隔离剂(特别是热固性硅氧烷隔离剂)必需以适当的涂覆量涂覆于基材上(隔离衬里用基材)。过低涂覆量的其它隔离剂增加了超过所需剥离强度的剥离强度(剥离所需的力),从而导致在实际使用中出现问题,而过高的涂覆量增加成本,从而是不经济的。根据待用压敏粘着剂的类型、隔离衬里用基材的类型和其它隔离剂(特别是热固性硅氧烷隔离剂)的类型适当地选择适当量的其它隔离剂(固体),但是涂覆量可以选择为约0.01-10g/m2,优选0.05-5g/m2,更预选为0.1-3g/m2
在隔离衬里用基材上涂覆其它隔离剂(特别是热固性硅氧烷隔离剂)中,可适当地选择和使用常规的涂覆设备,如直接槽辊涂布机、凹版涂布机、辊式涂布机、刮棒涂布机或模头涂布机。另外,在隔离衬里用衬底上涂覆其它隔离剂中,其可以在溶剂(如有机溶剂)中被稀释的状态或以未在溶剂(如有机溶剂)中被稀释的无溶剂状态被涂覆。
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的制备
在本发明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中,使用至少具有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的隔离衬里作为隔离衬里,在重质隔离侧压敏粘着剂面上使用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因此,在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中,至少具有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的隔离衬里的使用形式可以是,重质隔离侧上的压敏粘着剂面接触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
因此,在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是单隔离层类型的情况下,在基材一侧上具有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和在基材另一侧上具有其它隔离处理层的隔离衬里(例如上述的隔离衬里(1a)或(1b))可以使用的方式为,在一侧上的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接触重质隔离侧压敏粘着剂面,并且在另一侧上的隔离处理层(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或其它隔离处理层)接触轻质隔离侧压敏粘着剂面。因此,单隔离层型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具有筒状或层压片状形式。单隔离层型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当以筒状形成时,优选卷绕为使得轻质隔离侧压敏粘着剂面向内。
另外,在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是双隔离层型的情况下,例如,在基材至少一侧上具有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的隔离衬里,和在基材至少一侧上具有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或其它隔离处理层的隔离衬里(例如上述的隔离衬里(2a)或(2b))可以使用的方式为,在一个隔离衬里上的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接触隔离层接触重质隔离侧压敏粘着剂面,并且在其它隔离衬里上的隔离处理层(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或其它隔离处理层)接触轻质隔离侧压敏粘着剂面。在这种情况下,双隔离层型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可为筒状。
在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中,在重质隔离侧的压敏粘着剂面通常是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的面。因此,在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是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的情况下,重质隔离侧上的压敏粘着剂面变成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面中的一个,并且在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是含气泡含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的情况下,重质隔离侧上的压敏粘着剂面通常变成基材至少一侧上的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面。
生产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的方法
本发明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可以通过以下过程制备:至少形成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通过以在重质隔离侧的压敏粘着剂面接触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的方法保护压敏粘着剂面。例如,在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是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的情况下,其生产方法可以是,例如,在至少具有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的隔离衬里的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上涂覆含气泡压敏粘着剂组合物以形成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方法,或者是将预先制备的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转移到至少具有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的隔离衬里的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上。另外,在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是单隔离层型的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的情况下,其通过使用在一侧上具有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和在另一侧上具有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或其它隔离处理层的隔离衬里,然后在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上形成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剂层,然后将该粘着带卷成筒状或层压成片状生产。另外,在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是双隔离层型的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的情况下,其可通过使用在一侧上具有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和在另一侧上至少具有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或其它隔离处理层的隔离衬里,然后通过在隔离衬里的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上形成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然后向暴露的压敏粘着剂面附着其它隔离衬里而制备。
在本发明中,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优选通过预先制备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然后将该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转移到至少具有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的隔离衬里的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上制备。更具体地,在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是单隔离层型的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的情况下,使用涂布设备如辊式涂布机在加工隔离层(process separator)(例如在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基材的表面上具有隔离处理层的隔离层)的隔离处理面上涂布含气泡压敏粘着剂组合物,涂覆量为使得在于燥或硬化后获得预定厚度,然后在其上施加覆盖隔离层(例如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的表面上具有隔离衬里层的隔离层),施加方式为使得覆盖隔离层的隔离处理面被接触,并且进行任选的硬化处理(例如离子化放射线处理如紫外线照射或加热撤离)以获得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分别地,在隔离衬里用基材的一侧上,涂覆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涂覆量使得在干燥或硬化后获得预定厚度,然后根据需要通过加热干燥,并通过使用离子化放射线(如紫外线)照射硬化,以形成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并且在隔离衬里用基材的另一侧上,涂覆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或其它隔离剂(如热固性硅氧烷隔离剂),涂覆量使得在干燥或硬化后获得预定厚度,并通过加热或使用离子化放射线(如紫外线)照射干燥或硬化,以形成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或其它隔离处理层,从而获得隔离衬里。然后,剥离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上的覆盖隔离层,将隔离衬里附着到暴露的压敏粘着剂面上,附着方式是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与暴露的压敏粘着剂面接触,然后剥离加工隔离层,并将粘着剂层卷成筒状,卷绕方式为使得暴露的压敏粘着剂面向内并接触其它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或其它隔离处理层,从而提供单隔离层型的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
另一方面,在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是双隔离层型的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的情况下,以与单隔离层型的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的方式类似,在加工隔离层的隔离处理面上涂覆含气泡压敏粘着剂组合物,涂覆量使得在干燥或硬化后获得预定厚度,然后在其上施加覆盖隔离层,施加方式为使得其隔离处理面被接触,并且进行任选的硬化处理(例如离子化放射线处理如紫外线照射或加热处理),从而获得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分别地,在隔离衬里用基材的一侧上,涂覆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涂覆量使得在干燥或硬化后获得预定厚度,然后任选地通过加热进行干燥,并通过使用离子化放射线(如紫外线)照射进行固化,以形成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从而提供至少具有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的隔离衬里。另外,在隔离衬里用基材的一侧上,涂覆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或其它隔离剂(如热固性硅氧烷型隔离剂),涂覆量使得在干燥或硬化后获得预定厚度,并通过加热或通过使用离子化放射线(如紫外线)照射进行干燥或硬化,以形成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或其它隔离处理层,从而提供至少具有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或其它隔离层的隔离衬里。然后,剥离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覆盖隔离层,将至少具有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的隔离衬里附着到暴露的压敏粘着剂面上,附着方式为使得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接触暴露的压敏粘着剂面,然后剥离加工隔离层,将至少具有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或其它隔离处理层的隔离衬里附着到暴露的压敏粘着剂面上,附着方式为使得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或其它隔离处理层接触压敏粘着剂面,根据需要将粘着剂层卷成筒状,从而提供双隔离层型的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
剥离强度
在本发明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中,不特别限制隔离衬里的隔离处理层与压敏粘着剂面的剥离强度(剥离角度:180°,拉伸速度:300mm/min,温度23℃,湿度:50RH%),但是优选剥离强度为使得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可被有效用作重质隔离侧的隔离处理层。更具体地,隔离衬里的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与压敏粘着剂面的剥离强度(剥离角度:180°,拉伸速度:300mm/min,温度23℃,湿度:50RH%)可适当地选择为1.5N/50mm或更低(例如0.1-1.5N/50mm),优选1.2N/50mm或更低(例如0.15-1.2N/50mm),更优选为1.0N/50mm或更低(例如0.2-1.0N/50mm)。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的剥离强度超过1.5N/50mm时,将导致加工性和在使用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中的工作效率变差。另外,过低的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的剥离强度(例如0.1N/50mm)降低重质隔离侧的隔离处理层和轻质隔离侧的隔离处理层之间的剥离强度,因此可能导致“早期分离”现象。
重要的是,用作轻质隔离侧的隔离处理层的其它隔离处理层具有的剥离强度使得其可在轻质隔离侧的隔离处理层中被有效使用(即对于用作重质隔离侧的隔离处理层的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的剥离强度的剥离强度)。用作重质隔离侧的隔离处理层的其它隔离处理层与压敏粘着剂面的剥离强度(剥离角度:180°,拉伸速度:300mm/min,温度23℃,湿度:50RH%)可适当地选择为0.01-0.3N/50mm(优选0.03-0.2N/50mm,更优选为0.05-0.15N/50mm)。
隔离处理层与压敏粘着剂面的剥离强度可根据以下方式确定。处在其中要经历剥离强度测量的隔离处理层和压敏粘着剂面保持接触状态下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在室温(23℃)和50RH%湿度的环境中放置1小时。在放置1小时后,并且在室温(23℃)和50RH%湿度的环境中,使用拉伸试验机,当具有要经历剥离强度测量的隔离处理层的隔离衬里被剥离时测量应力,剥离方式为使得剥离在要经历剥离强度测量的隔离处理层和压敏粘着剂层(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或无气泡压敏粘着剂层)之间的界面处进行剥离,并且使用辅助板,在50mm距离内使用180°的剥离角度和300mm/min的拉伸速度进行,读取最大应力值并且将其作为隔离处理层与压敏粘着剂面的剥离强度(N/50mm)。
在本发明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中,即使含有含气泡的压敏粘着剂层,隔离衬里的使用方式为,重质隔离侧上的压敏粘着剂面与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处理层接触,使得在重质隔离层处的隔离处理层与压敏粘着剂面的剥离强度可在适当幅度下保持,所述幅度允许容易地剥离隔离衬里,在重质隔离侧上的隔离处理层和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之间的界面处具有重质隔离侧的隔离处理层。因此,即使在使用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中使用在重质隔离侧上的压敏粘着剂面的情况下,压敏粘着剂面可容易地暴露并且可以优异的加工性和加工效率使用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
在本发明的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中,由于上述的构造,隔离处理层可具有显著的剥离强度差异,使得在预定界面发生剥离。因此,在使用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中,有可能有效抑制或防止所谓的“早期分离”现象,从而在预定界面处引起剥离,而不引起破坏诸如褶皱或缠绕,从而有效使用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
因此,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可用作要附着于曲面或不规则面上的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或用作可用在需要耐推斥性应用中的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
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通过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其限制。
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剂层的制备
在作为单体组分的90重量份的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和10重量份的丙烯酸单体混合物中,混合0.05重量份的Irgacure 651(商品名,由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Ltd.生产)和0.05重量份的Irgacure 184(商品名,由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Ltd.生产),并进行紫外线(UV)照射直到粘性(BH粘度计,5号转子、10rpm转速和20℃)达到约15Pa·s以获得部分聚合的组合物(糊浆)。之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全部单体组分(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和丙烯酸)添加固体转化量为0.5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Unidyne TG-656(商品名,由Daikin Industries Ltd.生产;氟化表面活性剂:45,900)并混合,得到压敏粘着剂前体。
将压敏粘着剂前体置于烧杯中,并且在从底部向压敏粘着剂前体中引入氮气条件下向压敏粘着剂前体中引入并混入氮气气泡,使用高速搅拌机,获得含气泡压敏粘着剂组合物。
在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加工隔离层)的在其表面经历隔离处理的隔离处理面上,涂覆含气泡压敏粘着剂组合物,使得在干燥和硬化后获得1.0mm的厚度,然后将在其表面上经历隔离处理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覆盖隔离层)附着,附着方式为使得隔离处理表被接触,在照明强度为4.0mW/cm2下进行10分钟的紫外线(UV)照射以使含气泡压敏粘着剂组合物硬化,从而获得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
隔离剂的制备例1
在100重量份的X-62-7658(商品名;由Shin-etsu Chemical Co.生产;紫外线硬化性聚二甲基硅氧烷)中,混合1重量份的紫外线聚合引发剂(紫外线裂解引发剂)CAT7605(商品名;由Shin-etsu Chemical Co.生产)以获得紫外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还称作“隔离剂(A)”),作为紫外线硬化性硅氧烷隔离剂。
隔离剂的制备例2
将100重量份的LTC-1051L(商品名,由Toray-Dow-ComingSilicone Co.生产;热固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和10重量份的LTC-1100L(商品名,由Shin-stsu Chemical Co.生产;热固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以获得热固性硅氧烷型隔离剂(还称作“隔离剂(B)”)。
隔离剂的制备例3
将50重量份的X-62-1600A(商品名,由Shin-etsu Chemical Co.生产;热固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和50重量份的X-62-1600B(商品名,由Shin-etsu Chemical Co.生产;热固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以获得热固性硅氧烷隔离剂(还称作“隔离剂(C)”)。
实施例1
在纸基材LL80(商品名;由Lintec Corp.生产;两面都与聚乙烯基材层压的纸基材)的表面上,使用凹板式涂布机涂覆隔离剂(A),涂覆量为1.5g/m2,以获得紫外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膜,然后将紫外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膜暴露并通过Fusion H灯泡(照明强度:0.250J/cm2)在距焦长度为10mm和照射计量为2.0W/cm2下进行硬化,以形成隔离处理层,然后在50℃的环境温度下放置(老化)1天,选择的涂覆速度为70m/min。
然后,在LL80(商品名)的另一面上,通过凹板式涂布机涂覆隔离剂(B),涂覆量为1.5g/m2,并且以140m/min的速度引入到设为170℃的加热炉中(纵向长度(炉长度)为40m)用于硬化,从而形成隔离处理层,然后在50℃的环境温度下放置(老化)1天,从而制备具有或以下构造的隔离衬里:在一侧上具有紫外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隔离剂(A))的隔离处理层和在另一侧上具有热固性氧烷型隔离剂(隔离剂(B))的隔离处理层。
在上述的隔离衬里中,由隔离剂(A)形成的隔离处理层用作在重质隔离侧的隔离处理层,由隔离剂(B)形成的隔离处理层用作在轻质隔离侧的隔离处理层。
然后,从如此获得的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剥离覆盖隔离层,将隔离衬里附着到暴露的压敏粘着剂面上,附着方式为使得由隔离剂(A)形成的隔离处理层被接触。然后,剥离加工隔离层,并将粘着剂层卷成筒状,使暴露的压敏粘着剂面向内并接触由隔离剂(B)组成的隔离处理层,从而制备单隔离层型的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
比较例1
在LL80(商品名;双面层压聚乙烯纸)的另一面上,通过凹板式涂布机涂覆隔离剂(C),涂覆量为1.5g/m2,并且以140m/min的速度引入到设为170℃的加热炉中(纵向长度(炉长度)为40m)用于硬化,从而形成隔离处理层,然后在50℃的环境温度下放置(老化)1天。
然后,在LL80(商品名)的另一面上,通过凹板式涂布机涂覆隔离剂(B),涂覆量为1.5g/m2,并且以140m/min的速度引入到设为170℃的加热炉中(纵向长度(炉长度)为40m)用于硬化,从而形成隔离处理层,然后在50℃的环境温度下放置(老化)1天,从而制备具有以下构造的隔离衬里:在一侧上具有热固性硅氧烷型隔离剂(隔离剂(C))的隔离处理层和在另一侧上具有热固性氧烷型隔离剂(隔离剂(B))的隔离处理层。
在上述的隔离衬里中,由隔离剂(C)形成的隔离处理层用作在重质隔离侧的隔离处理层,由隔离剂(B)形成的隔离处理层用作在轻质隔离侧的隔离处理层。
然后,从如此制备的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剥离覆盖隔离层,并将隔离衬里附着到暴露的压敏粘着剂面上,附着方式为使得由隔离剂(C)形成的隔离处理层被接触。然后,剥离加工隔离层,并将粘着剂层卷成筒状,使得暴露的压敏粘着剂面向内并接触由隔离剂(B)形成的隔离处理层,从而生产单隔离膜型的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
评价
将实施例1和比较例1获得的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经历以下的测量方法,以测量隔离衬里的初始剥离强度和储存后的剥离强度。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初始剥离强度的测量方法
将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每个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宽度:50mm)倒卷150mm长度以暴露轻质隔离侧的压敏粘着剂面,将该压敏粘着剂面附着于不锈钢辅助板。在拉伸试验机上,在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和重质隔离侧的隔离处理层之间的界面处剥离隔离衬里,在室温(23℃)和50RH%湿度的环境中,在300mm/min拉伸速度和180°的剥离角度下进行,以测量剥离50mm后的应力,读取最大应力并作为初始剥离强度(N/50mm)。
储存后剥离强度的测量方法
将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宽度:50mm)贮存为筒状卷曲状态,在50℃环境下放置14天。在储存后,将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倒卷150mm长度以暴露轻质隔离侧的压敏粘着剂面,将该压敏粘着剂慢附着到不锈钢辅助板上。在拉伸试验机上,在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带和重质隔离侧的隔离处理层之间的界面处剥离隔离衬里,在室温(23℃)和50RH%湿度的环境中,在300mm/min拉伸速度和180°的剥离角度下进行,以测量剥离50mm后的应力,读取最大应力并作为储存后的剥离强度(N/50mm)。
通过在50℃环境下放置14天的储存相当于在室温下放置约1年的储存。
表1
    初始剥离强度(N/50mm)     储存后剥离强度(N/50mm)
    实施例1     0.63     0.70
    比较例1     2.00     0.93
实施例1的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在初始剥离强度和储存后剥离强度之间未表现出大的差异,并且两个强度都保持在适当幅度。因此,在实施例1的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中,在实际使用中,在含气泡双面压敏粘着剂层和重质隔离侧的隔离处理面之间的界面处可容易地剥离隔离衬里。
另一方面,比较例1的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具有2.00N/50mm的初始剥离强度,因此,在比较例1的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中,在生产之后立即地,隔离衬里处在在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和重质隔离侧的隔离处理面之间的界面处具有很难剥离的水平。另外,比较例1的含气泡无基材双面压敏粘着带具有的储存后的剥离强度比初始剥离强度小得多。因此,比较例1的双面压敏粘着带缺乏在隔离衬里与压敏粘着剂面的剥离强度的时间稳定性。
尽管已经详细参考其具体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基于2006年2月1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6-039346的优先权,其全文并入本文作为参考。
另外,本文所述的全部文献都作为参考并入本文。

Claims (6)

1.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其包括:
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和
保护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的压敏粘着剂面的隔离衬里,所述隔离衬里至少包括由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形成的隔离处理层,
其中由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形成的隔离处理层在重质隔离侧上的压敏粘着剂面上被采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其中含气泡压敏粘着剂层通过其中气体组分混合在压敏粘着剂组合物中的形式的含气泡压敏粘着剂组合物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其中隔离衬里包括:
基材;
在所述基材的一侧上由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形成的隔离处理层,该隔离处理层在重质隔离侧上的压敏粘着剂面上被采用;和
在所述基材的另一侧上由热固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形成的隔离处理层,该隔离处理层在轻质隔离侧上的压敏粘着剂面上被采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其中隔离衬里包括基材和在所述基材的两侧上由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形成的隔离处理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其中离子化放射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是紫外线硬化性硅氧烷型隔离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其中在隔离衬里的重质隔离侧上的剥离强度为0.1-1.5N/50mm,该剥离强度在剥离角度:180°,拉伸速度:300mm/min,温度23℃,湿度:50RH%的条件下测得。
CNA2007100841011A 2006-02-16 2007-02-16 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 Pending CN1010247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39346 2006-02-16
JP2006039346A JP5063008B2 (ja) 2006-02-16 2006-02-16 両面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4757A true CN101024757A (zh) 2007-08-29

Family

ID=37969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841011A Pending CN101024757A (zh) 2006-02-16 2007-02-16 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133563B2 (zh)
EP (1) EP1820833A3 (zh)
JP (1) JP5063008B2 (zh)
CN (1) CN10102475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9226A (zh) * 2008-12-03 2011-11-0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装饰板固定用双面粘合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11309A1 (en) * 2006-07-11 2008-01-17 Keith Wehrung Immobilization device
JP5186142B2 (ja) * 2007-07-04 2013-04-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アクリル系粘弾性組成物、及び感圧性接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JP5483835B2 (ja) * 2007-10-22 2014-05-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加熱発泡型再剥離性アクリル系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JP2009122219A (ja) * 2007-11-13 2009-06-04 Nitto Denko Corp シリコーンラベル
JP5260125B2 (ja) 2008-04-10 2013-08-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帯状物のつなぎ合わせ方法、継ぎ目構造および該つなぎ合わせ方法でつなぎ合わされてなる長尺状帯状物
US20110223394A1 (en) * 2008-12-04 2011-09-15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Double-face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for solar cell modules
JP5602397B2 (ja) * 2009-08-18 2014-10-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ハニカムコア切削加工時固定用粘着テープ
DE102009045812A1 (de) 2009-10-19 2011-04-28 Tesa S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Verklebungen
CN103097483B (zh) * 2010-08-27 2016-03-0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丙烯酸类粘合剂层以及丙烯酸类粘合带
US8679277B2 (en) * 2011-05-02 2014-03-25 Dennis F. Reese Napki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130005844A1 (en) * 2011-06-30 2013-01-03 Yeung K C Ricky Self-adhesive silicone rubber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comprising same
US20130005843A1 (en) * 2011-06-30 2013-01-03 Yeung K C Ricky Self-adhesive silicone rubber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comprising same
KR101934138B1 (ko) * 2011-08-30 2018-12-31 루미리즈 홀딩 비.브이. 기판을 반도체 발광 소자에 본딩하는 방법
JP2013181054A (ja) * 2012-02-29 2013-09-12 Nitto Denko Corp 粘着製品
US20130240400A1 (en) * 2012-03-16 2013-09-19 Judith Fiore Beverage Holder
JP6073081B2 (ja) * 2012-07-12 2017-02-01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透明粘着シート
JP5676798B1 (ja) * 2013-08-26 2015-02-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発泡シート
US10676651B2 (en) * 2016-03-09 2020-06-09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Adhesive film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18127582A (ja) * 2017-02-10 2018-08-16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貼着体の製造方法
US20180274701A1 (en) * 2017-03-23 2018-09-27 Aeroflex Usa, Inc. Rolled connecting systems for adjacent ends of insulation tubing
DE102018207149A1 (de) * 2018-05-08 2019-11-14 Tesa S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mit Mikroballons geschäumten Selbstklebemasseschicht
WO2022230159A1 (ja) * 2021-04-30 2022-11-03 株式会社テクノフローワン 高回復性アクリルフォー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65247A (en) * 1968-10-21 1971-02-23 Minnesota Mining & Mfg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product
GB2135903A (en) 1983-03-02 1984-09-12 Bostik Ltd Adhesive foams
JPH0522537A (ja) 1991-07-17 1993-01-29 Nec Eng Ltd フアクシミリ装置
US5360833A (en) * 1992-11-25 1994-11-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ntrolled release compositions for UV curable epoxysilicone release agents
AU688172B2 (en) * 1994-12-15 1998-03-05 New Oji Paper Company Limted Removable adhesive sheet
US6451398B1 (en) * 1998-11-24 2002-09-17 Michael S. Sylvester Double-sided self-adhesive reinforced foam tape
US7622159B2 (en) * 1999-01-28 2009-11-24 Loparex, Inc. Release liners and processes for making the same
US6521309B1 (en) * 1999-11-11 2003-02-18 Tyco Adhesives Lp Double-sided single-liner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US6780484B2 (en) * 2001-02-02 2004-08-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dhesive article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US6797333B2 (en) 2001-06-18 2004-09-28 Print-O-Tape, Inc. Post-cure treatment of silicone coating for liners in pressure-sensitive labels
CN1882670B (zh) * 2003-11-21 2011-05-11 3M创新有限公司 结构的纸剥离衬里,粘合剂背衬的制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JP4145783B2 (ja) * 2003-12-22 2008-09-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気泡含有粘弾性組成物、及び感圧性接着テープまたはシート
JP2005343073A (ja) * 2004-06-04 2005-12-15 Toyo Ink Mfg Co Ltd 剥離力の調節が可能な剥離層を有する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4986423B2 (ja) 2005-08-03 2012-07-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剥離処理基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9226A (zh) * 2008-12-03 2011-11-0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装饰板固定用双面粘合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133563B2 (en) 2012-03-13
JP2007217553A (ja) 2007-08-30
JP5063008B2 (ja) 2012-10-31
EP1820833A3 (en) 2010-10-06
US20070190280A1 (en) 2007-08-16
EP1820833A2 (en) 2007-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24757A (zh) 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
CN102046746B (zh) 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或胶粘片
CN104053734B (zh) 粘合带
CN102373022B (zh) 半导体背面用加热剥离片集成膜、半导体元件的收集方法和半导体器件的生产方法
TWI468485B (zh) 黏膠帶
CN101688089B (zh) 用于粘接车辆用涂膜面的粘合片
CN105307850B (zh) 用于制备结构化粘合剂制品的方法
CN107109155B (zh) 石墨片用粘合片
CN108285748A (zh) 粘合片
KR101884943B1 (ko) 양면 점착 테이프 및 터치패널 부착 표시장치
CN104039912A (zh) 粘合带
CN107001871A (zh) 粘合片
CN101121866A (zh) 用于晶片研磨的抑制翘曲的压敏粘合片
CN102140315A (zh) 粘合带和粘合带的使用方法
CN101270265A (zh) 带剥离衬里的粘合片和剥离衬里
CN102876248A (zh) 双面压敏胶粘片
JP2017133002A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利用
CN101586011A (zh) 压敏粘合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449440A (zh) 粘合片
CN101400739A (zh) 含微粒粘弹性层以及压敏性粘合带或粘合片
TW201402763A (zh) 黏膠帶
CN105264031A (zh) 导热性粘合片
CN101679814A (zh) 双面压敏胶带
CN104185665A (zh) 电子部件切断用加热剥离型粘合片及电子部件加工方法
CN103374305A (zh) 粘合片及粘合剂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