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8275A - 图像扫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扫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8275A
CN101018275A CNA2007100063195A CN200710006319A CN101018275A CN 101018275 A CN101018275 A CN 101018275A CN A2007100063195 A CNA2007100063195 A CN A2007100063195A CN 200710006319 A CN200710006319 A CN 200710006319A CN 101018275 A CN101018275 A CN 1010182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er
image
main body
holding portion
fri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063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18275B (zh
Inventor
石田一仁
刑部吉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18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8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182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82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43Allowing easy access, e.g. for maintenance or in case of paper j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1Top cover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1Top covers or the like
    • H04N1/00554Latches or hing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9Mounting or support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Strip Materials And Filament Materials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扫描装置包括:主体,它具有带有正面和背面的箱形外观;平板扫描器单元,它安装在主体上,从而能够绕着轴线转动,该轴线沿着主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在背面附近;和止动件,它在打开状态下支撑平板扫描器单元。该止动件包括:基端,它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到主体的上部上;和前端,它以可滑动的方式连接到平板扫描器单元上。平板扫描器的外壳设有止动件容纳部分,该止动件容纳部分从外壳的底面凹入。在平板扫描器单元关闭的关闭状态下,止动件容纳部分将止动件容纳在该底面上方。

Description

图像扫描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6年2月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025102的优先权,其整个主题在这里被引用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方面涉及图像扫描装置,它设有主体和平板扫描器单元,该平板扫描器单元安装在主体中以相对于主体打开和关闭。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市场上可以买到一种装置,它可以用于进行打印、扫描、复印和传真的多个功能。具有多个功能的该装置通常被称为“多功能装置”。
该多功能装置设有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以便提供用于打印、复印和传真的功能。该多功能装置还设有用于扫描文件(原件)的图像的图像扫描部分,以便提供用于扫描和复印的功能。
图像扫描部分例如实施为平板扫描器。图像扫描部分还可以设有自动文件馈送器(下面被称为ADF),用于将文件自动馈送到平板扫描器。该平板扫描器设有扫描平台和盖,该扫描平台具有布置在上表面上的压板玻璃,该盖覆盖扫描平台的上表面。要经受扫描的文件放置在压板玻璃上。盖相对于扫描平台关闭,由此将文件压向压板玻璃。图像传感器按照沿着压板玻璃来回运动的方式设置在扫描平台内部。该图像传感器将从文件扫描出的图像转换成电信号。
在该多功能装置中,图像扫描部分通常布置在成像部分的上部处,以便让文件很容易放置在压板玻璃上以通过平板扫描器进行扫描。成像部分需要操作维护例如解决卡纸和更换墨盒。为了进入成像部分的内部来进行操作维护,需要部分打开成像部分的外壳。因此,采用了用于允许图像扫描部分相对于成像部分打开和关闭的机构。
在操作维护期间,期望的是应该将图像扫描部分相对于成像部分保持打开。因此,在图像扫描装置中设有止动件,用于支撑处于打开状态下的图像扫描部分。在日本实用新型登记No.3093658(JP-3093658-Y)中披露了这样构成的图像扫描装置的示例。在文献JP-3093658-Y中将止动件披露为“扫描器支座”。
如上所述,考虑到操作方便,图像扫描部分和成像部分沿垂直方向布置,其中图像扫描部分位于成像部分上方。在具有多个功能的多功能装置中,组合有多个功能单元例如图像扫描部分和成像部分,这可能容易导致装置的尺寸更大。为了节约办公空间并实现桌面空间的有效利用,期望将多功能装置构造得更小更薄。
在设有止动件的结构中,在将装置做得更小更薄中期望的是在图像扫描部分关闭时将止动件容纳到空白空间中。
假设扫描平台在底面处凹入以便提供用于将止动件容纳在图像扫描部分的扫描平台上的空间。为了形成该凹入部,在扫描平台内部形成有与该凹入部对应的凸出部。更具体地说,扫描平台的底板向内凹入。但是,在使用图像扫描部分时用户能够通过压板玻璃看到在扫描平台的底板内侧的表面。因此,具有凹入部和凸出部的底板将破坏图像扫描装置的外观。换句话说,用户将具有的印象是上述构成的装置缺乏成熟品质或设计考虑。
另外,在图像扫描部分相对于成像部分关闭时,图像扫描部分的重量加入到用户关闭图像扫描部分的力上,由此存在的危险是图像扫描部分可能突然转动运动。出于安全考虑不期望图像扫描部分突然转动运动。另外,在图像扫描部分的关闭时的冲击可能使构件脱开或损坏。另一方面,在使用减震器来对图像扫描部分的转动运动施加负载时,在相对于成像部分打开图像扫描部分中需要更大的力。安装空气减震器将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和装置尺寸加大。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扫描装置,它包括:主体,该主体具有带有正面和与正面相对的背面的箱形外观;平板扫描器单元,该平板扫描器单元安装在主体上,从而能够绕着轴线转动,该轴线沿着主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在背面附近,该平板扫描器单元设有外壳和图像传感器,该图像传感器沿着该宽度方向运动,以扫描放置在扫描区域上的文件的图像;和止动件,在平板扫描器单元通过绕着该轴线转动而相对于主体打开的打开状态下,该止动件支撑平板扫描器单元。该止动件具有:基端,该基端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到主体的上部上;和前端,该前端以可滑动的方式连接到平板扫描器单元上。该外壳设有止动件容纳部分,该止动件容纳部分从外壳的底面凹入,在平板扫描器单元相对于主体关闭的关闭状态下,止动件容纳部分将止动件容纳在该底面上方。
附图说明
在这些附图中:
图1为透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功能装置的外观;
图2为剖视图,示出该多功能装置的内部结构;
图3为平面图,示出设置在该多功能装置中的打印机单元的内部结构;
图4为透视图,示出在盖打开的状态下多功能装置的外观;
图5为剖视图,示出设置在多功能装置中的扫描平台的内部结构;
图6为剖视图,示出ADF的内部结构;
图7为透视图,示出在FBS单元打开的状态下多功能装置的外观;
图8为透视图,示出止动件的结构;
图9为透视图,示出外壳的底板;
图10为透视图,示出摩擦调节构件的结构;
图11为剖视图,示出止动件容纳部分的内部结构;
图12为剖视图,示出止动件容纳部分的内部结构;
图13为剖视图,示出止动件容纳部分的内部结构;
图14为剖视图,示出止动件容纳部分的内部结构;并且
图15为剖视图,示出止动件容纳部分的内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这些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扫描装置的示例的多功能装置1的外观。该多功能装置1为MFD(多功能装置),它具有位于下部处的打印机单元2和位于上部处的平板扫描器单元3(下面被称为FBS单元)。打印机单元2和FBS单元3提供了用于打印、扫描、复印和传真的多个功能。
在进行打印功能时,该多功能装置1主要连接到计算机(未示出),并且打印机单元2根据从计算机发送来的图像数据和文件数据在纸张上形成图像。打印机单元2将从连接到多功能装置1上的外设例如数码相机输出的图像数据形成在纸张上。打印机单元2将存储在插入到多功能装置1中的各种存储媒介例如存储卡中的图像数据形成在纸张上。
在进行扫描功能时,将FBS单元3所读取的文件(已扫描的原件)的图像数据发送给计算机。这些图像数据可以存储在各种存储装置例如存储卡中。在进行复印功能时,通过打印机单元2将FBS单元3读取的图像形成在纸张上。在进行传真功能时,通过与多功能装置1连接的通信线路将FBS单元3读取的图像传真。多功能装置1接收通过通信线路发送来的传真数据,并且通过打印机单元2将包括在所接收到的数据中的图像形成在纸张上。
下面将对打印机单元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为纵向剖视图,示出多功能装置1的内部结构。如图1和2所示,在多功能装置1的正面上形成有开口4。馈纸盘20和排纸盘21通过开口4安装到多功能装置1上。在图1中,排纸盘21没有示出,因为排纸盘21深入设置在开口4内侧,并且不能从外侧看到。
馈纸盘20容纳任意尺寸例如A4尺寸或B5尺寸的纸张(记录介质)。排纸盘21由馈纸盘20支撑,并且布置在馈纸盘20上方。在排纸盘21堆叠在馈纸盘20上方的状态下,馈纸盘20和排纸盘21安装到多功能装置1上。
倾斜分离器22深深地设置在馈纸盘20内侧。倾斜分离器22使从馈纸盘20馈出的纸张分离,并且将该纸张向上引导。
在倾斜分离器22上方形成有馈纸路径23。馈纸路径23从倾斜分离器22上方向多功能装置1的正面弯曲,之后从多功能装置1的背面延伸至其正面,从而穿过成像部分24的下部进一步引导至排纸盘21。从馈纸盘20馈出的纸张被馈纸路径23按照从下方到上方形成U形弯曲的方式引导,并被带至成像部分24。通过成像部分24将图像形成在纸张上,然后将该纸张排出到排纸盘21上。
在馈纸盘20上方设有馈纸辊25。馈纸辊25使装载在馈纸盘20上的纸张一张接一张地分离,由此将纸张馈送至馈纸路径23。馈纸辊25轴向支撑在馈纸臂26的前端处,该馈纸臂26按照接触或离开馈纸盘20的方式垂直运动。通过电机(未示出)使馈纸辊25转动。
馈纸臂25设置成按照沿着垂直方向摆动的方式运动,同时其基端部分用作摆动轴线。馈纸臂26下降,从而在将馈纸盘20安装到多功能装置1上的状态下允许馈纸辊25与馈纸盘20压力接触。在从多功能装置1将馈纸盘20拆除的情况下,通过推压构件例如弹簧的推压力使得馈纸臂26向上翻转。在馈纸臂26下降时,允许由前端轴向支撑的馈纸辊25与馈纸盘20上的纸张压力接触。在馈纸辊25在该状态下转动的情况下,通过在馈纸辊25的辊面和纸张之间的摩擦力将最上面的纸张馈出至倾斜分离器22。在前端保持与倾斜分离器22接触的情况下,纸张被向上引导,并被馈入到馈纸路径23中。即使在紧接在对象纸张(最上面纸张)下方的纸张(第二纸张)在例如摩擦或静电作用下与由馈纸辊25馈出的最上面纸张一起被馈出的情况中,该第二纸张也与倾斜分离器22接触,并且防止馈出该第二纸张。
馈纸路径23除了在设有成像部分24等的区域处之外由以预定的间隔彼此相对的外引导面和内引导面构成。例如,多功能装置1的背面上的馈纸路径23由固定在框架内的外引导构件27和内引导构件28构成。馈送辊29设置在馈纸路径23上的预定位置处,尤其是设置在馈纸路径23弯曲的位置处。馈送辊29被支撑到外引导构件27上以自由转动,其支撑方式使得辊面从外引导面暴露出,其中馈纸路径23的宽度方向沿轴向设置。馈送辊29平滑地馈送在馈纸路径23弯曲的区域处与外引导面接触的纸张。
图3为局部平面图,示出打印机单元2的内部结构。成像部分24设有头滑架31,该头滑架31具有记录头,并沿着主扫描方向来回运动。主扫描方向定义为与馈纸路径23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
从墨容器通过墨管33将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和黑色(Bk)各种颜色的墨供应给记录头。虽然在图3中未示出,但是记录头暴露于头滑架31的下表面,并且从喷嘴将各种颜色的墨作为细小墨颗粒喷射出。头滑架31按照往复运动的方式运动,由此使记录头相对于纸张扫描,从而在压盘34上馈送的纸张上形成图像。
如图3所示,一对导轨35、36设置在压盘34上方。导轨35、36沿着纸张的馈送方向隔开并且沿着馈纸路径23的宽度方向延伸。头滑架31按照沿着导轨35、36滑动的方式设置。设置在纸张馈送方向的上游的导轨35为平板,其中馈纸路径23的宽度方向比头滑架31的扫描宽度长。导轨35的上表面引导并支撑头滑架31的上游端以便自由地滑动。
设置在纸张馈送方向的下游的导轨36为平板,其中馈纸路径23的宽度方向在长度上与导轨35大致相同。导轨36的上表面引导并支撑头滑架31的上游端以便自由地滑动。导轨36在馈送方向上的上游端37大致成直角弯曲。头滑架31将导轨36的端部37保持在一对辊(未示出)之间。由此,头滑架31按照自由滑动的方式保持在导轨35、36上,并以导轨36的端部37为基准沿着馈纸路径23的宽度方向按照往复运动的方式运动。
皮带驱动机构38设置在导轨36的上表面上。皮带驱动机构38包括:环形同步皮带41,它在其内表面上形成有齿,并在驱动皮带轮39和从动皮带轮40之间伸展;驱动皮带轮39和从动皮带轮40分别设置在馈纸路径23的沿着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附近。通过电机(未示出)将驱动力施加到驱动皮带轮39的轴上。在使驱动皮带轮39转动时,同步皮带41圆周运动。
头滑架31紧固到同步皮带41上。同步皮带41圆周运动,由此头滑架31以端部37为基准按照往复运动的方式在导轨35、36上运动。安装在头滑架31上的记录头也与头滑架31一起按照往复运动的方式运动,其中馈纸路径23的宽度方向定义为主扫描方向。线性编码器的编码带42在导轨36上沿着端部37设置。线性编码器通过使用设置在头滑架31上的光遮断器43检测编码带42。基于线性编码器的检测信号输出来控制头滑架31的往复运动。
如图3所示,压盘34设置成在垂直方向上与头滑架31对置。压盘34在头滑架31的往复运动的范围内沿着纸张通过的中央部分设置。压盘34的宽度充分大于具有要馈送的最大尺寸的纸张的宽度,并且纸张的两个端部总是在压盘34上通过。
清洗机构43和废墨盘45设置在可用于由记录头形成图像的范围(图像可记录范围)外部,即在压盘34的两个端部上的纸张不通过的范围外部。清洗机构43用来抽吸并去除来自记录头的喷嘴的气泡和杂质粒子连同墨。清洗机构43设有覆盖记录头的喷嘴面的盖帽46。盖帽46连接到泵机构上。另外,通过运动机构使得盖帽46接触或离开记录头的喷嘴面。当抽吸并去除记录头上的气泡时,头滑架31以记录头位于盖帽46上的方式运动。在该状态下,盖帽46在上方运动,并牢固连接从而气密封闭记录头的喷嘴。然后使用与盖帽46连接的泵来从记录头的喷嘴抽吸墨。
废墨盘45设置在头滑架31的图像记录范围外部,并且设置在清洗机构43的相反侧上。废墨盘45用来接收记录头处的墨的空喷射。该空喷射被称为冲洗。清洗机构43和废墨盘45构成为维护单元,该维护单元进行操作维护例如去除记录头内部的气泡和混合颜色的墨。
虽然在图3中未示出,但是打印机单元2设有墨容器。墨从该墨容器通过墨管33供应给头滑架31的记录头。墨容器由四个独立的墨容器构成,每个墨容器含有青色(C)、品红色(M)、黄色(Y)或黑色(Bk)颜色的墨。
每根墨管33为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管,并具有柔性以便在进行扫描时随着头滑架31的运动变形。为对应的四种不同颜色的墨设置四根墨管33。每根墨管33在一个端部的开口处与每个墨容器连接。每根墨管33沿着多功能装置1的宽度方向在中央附近取出,并暂时固定到适当的构件例如装置框架上。于是,从固定部分到头滑架31的部分不是固定到装置框架上,而是随着头滑架31的往复运动而改变姿态。
更具体地说,随着头滑架31向往复运动的一个端部(向图3中的左边)的运动,每根墨管33挠曲成使得U形弯曲部分的弯曲半径更小,并向头滑架31的运动方向运动。另一方面,随着头滑架3向往复运动的另一个端部(向图3中的右边)的运动,每根墨管33挠曲成使得弯曲侧的弯曲半径更大,并向头滑架31的运动方向运动。
如图3所示,头滑架31连接到扁平电缆50上。该扁平电缆50连接到控制电路板(未示出)上。信号例如记录信号从该控制电路板经由扁平电缆50发送给记录头。扁平电缆50为通过用合成树脂薄膜例如聚酯薄膜覆盖电信号发送导体而制备出的薄带状绝缘体。扁平电缆50使该控制电路板与记录头的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扁平电缆50从头滑架31朝着往复运动方向取出,并呈大致U形垂直弯曲。该大致U形的部分不固定到其它构件上,并且该大致U形的部分随着头滑架31的往复运动改变姿态。
如图2所示,馈送辊47设置在成像部分24的上游。虽然未示出,但是在馈送辊47下方设置夹送辊,允许该夹送辊与馈送辊47压力接触。馈送辊47将纸张保持在夹送辊之间,并将纸张馈送到压盘34上。排纸辊49设置在成像部分24的下游。虽然未示出,但是在排纸辊49的上游设置夹送辊,允许该夹送辊与排纸辊49压力接触。
排纸辊49将已经记录的纸张保持在夹送辊之间,并将该纸张馈送到排纸盘21上。驱动力从电机传递给馈送辊47和排纸辊49,由此以预定的换行宽度进行间歇驱动。馈送辊47的转动与排纸辊49的转动同步。旋转编码器通过光遮断器检测设置在馈送辊47处的编码盘,并且基于由该旋转编码器检测到的信号来控制馈送辊47和排纸辊49转动。在图2中没有示出编码盘和光遮断器。
下面将对FBS单元3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4为透视图,示出在盖7相对于扫描平台5打开的状态下多功能装置1的外观。如图1和图4所示,FBS单元3设有盖7,该盖安装成通过位于背面上的铰链相对于用作FBS(平板扫描器)的扫描平台5自由地打开或关闭。盖7设有自动文件馈送器6(下面被称为ADF)。ADF6也与盖7相关地打开或关闭。
如图4所示,第一压板玻璃60和第二压板玻璃61设置在扫描平台5的上表面上。如图1所示,在盖7相对于扫描平台5关闭时,第一压板玻璃60和第二压板玻璃61被盖7覆盖。用于挤压放置在第一压板玻璃60上的文件的加压构件62设置在盖7的下表面上。
第一压板玻璃60提供用于当FBS单元3用作平板扫描器时扫描的扫描区域。第二压板玻璃61提供用于当设置在FBS单元3中的ADF6用于扫描时扫描的扫描区域。第一压板玻璃60和第二压板玻璃61例如由透明玻璃板或丙烯酸板制成。因此,能够通过第一压板玻璃60和第二压板玻璃61观察与扫描区域对应的外壳65的内部(底板)。
在第一压板玻璃60和第二压板玻璃61之间设有定位构件63。定位构件63用作当文件放置在第一压板玻璃60上时使用的定位基准。在定位构件63的上表面上设有标记,这些标记指示用于具有正规尺寸例如A4-尺寸和B5-尺寸的每个文件的适当放置位置。在使用ADF6的情况下,定位构件63也用作用于使在第二压板玻璃61上通过的文件返回到馈纸路径23的引导件。
图5为剖视图,示出扫描平台5的内部结构。图5示出在从多功能装置1的宽度方向(图4中从左下方到右上方的方向)观察时的垂直横截面,并省略示出一部分构件例如盖7。如图5所示,在扫描平台5内部设有图像扫描单元64。
在将FBS单元3用作平板扫描器的情况中,将盖7打开以将文件放置在第一压板玻璃60上。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多功能装置1中,第一压板玻璃60的尺寸构成为比具有A4尺寸的文件的尺寸稍大。矩形文件在其纵向方向设定为多功能装置1的宽度方向的情况下放置在第一压板玻璃60上。然后,将盖7关闭以将文件固定在第一压板玻璃60上,并且图像扫描单元64沿着第一压板玻璃60扫描。由此,进行使用FBS单元3作为平板扫描器的扫描。
扫描平台5设有具有薄箱形状的外壳65。图像扫描单元64布置在外壳65的内部空间处以便按照往复运动的方式水平运动。用于暴露出第一压板玻璃60和第二压板玻璃61的开口形成在外壳65的上表面上。这种外壳例如可以通过模制合成树脂材料来制成。
外壳65设有用于支撑第一压板玻璃60和第二压板玻璃61的肋条、用于拧入各种构件的凸出部、和用于电气布线的通孔,根据扫描平台5的设计而适当设计这些凸出部和通孔。因此,在这里将省略那些构件的详细说明。
图像扫描单元64具有接触式图像传感器(下面被称为CIS)66和传感器支架67。传感器支架67按照在其上承载和支撑CIS66的方式安装着CIS66。由此,CIS66与第一压板玻璃60及第二压板玻璃61的下表面对置。CIS66为所谓的接触式图像传感器,它具有:发射光以照射文件的光源、将从文件反射出的光引导至光电转换元件的透镜、以及根据反射光的强度输出电信号的光电转换元件。
CIS66安装在传感器支架67上,并在第一压板玻璃60下方来回运动。虽然在图5中未示出,但是沿着外壳65的宽度方向(图5中的横向方向)安装导轴,并且传感器支架67沿着该导轴平滑地滑动运动。沿着该导轴设置皮带驱动机构(未示出)。该皮带驱动机构具有同步皮带,该同步皮带按照与皮带驱动机构38相同的方式保持在皮带轮之间。传感器支架67固定到该皮带驱动机构的同步皮带上,并在该同步皮带的圆周运动作用下按照往复运动的方式运动。
在FBS单元3用作平板扫描器的情况中,传感器支架67沿着第一压板玻璃60在第一压板玻璃60下方运动,并且安装在传感器支架67上的CIS66扫描放置在第一压板玻璃60上的文件的图像。
如图1所示,盖7设有ADF6,ADF6连续地将文件从文件盘70通过文件馈送路径71(参照图6)馈送到排出盘72。在由ADF6馈送的过程中,将文件馈送到第二压板玻璃61上,并且通过位于第二压板玻璃61下方的图像扫描单元64扫描文件的图像。
如图5所示,在外壳65中靠近ADF6的位置(图5中的左侧)处设有止动件容纳部分68,该位置位于图像扫描单元64的往复运动范围外部。设置止动件容纳部分68的位置还构成为位于设置第一压板玻璃60和第二压板玻璃61的区域外部。更具体地说,止动件容纳部分68设置在位于第一压板玻璃60和第二压板玻璃61的扫描区域外部的位置处。稍后将对止动件容纳部分68关于该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6为剖视图,示出ADF6的内部结构。如图1和图6所示,文件盘70和排出盘72按照将排出盘72堆叠在文件盘70上的方式布置在盖7上。文件盘70与盖7的上表面一体地形成。要由ADF6扫描图像的文件在将多份文件层叠在一起的情况下放置在文件盘70上,其放置方式使得文件从前端沿着馈送方向插入到ADF6中。文件盘70设有与多功能装置1的深度方向分开的一对文件引导件73,其设置方式使得这对文件引导件73能够朝着深度方向滑动运动。文件引导件73从文件盘70升起,并调节放置在文件盘70上的文件的宽度方向的位置。
当任一个文件引导件73在已知的互锁机构的作用下滑动运动时,另一个文件引导件73也因此向相反方向滑动运动。在文件宽度较窄的情况下,多功能装置1的正面上的任一个文件引导件73滑动运动,由此因此使背面上的另一个文件引导件73向正面滑动运动。因此,能够基于深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使得由一对文件引导件73调节的文件宽度较窄。另一方面,在文件宽度较宽的情况下,多功能装置1的正面上的任一个文件引导件73向正面滑动运动,由此因此使背面上的另一个文件引导件73向背面滑动运动。因此,能够使得由一对文件引导件73调节的文件宽度较宽。
沿垂直方向与文件盘70分开的排出盘72一体形成在一对文件引导件73上。从ADF6排出的文件在两个端部上由排出盘72保持,并保持与文件盘70上的文件分离。由于排出盘72在排纸方向的长度上比文件短,所以文件的沿着排纸方向的前端部分按照从排出盘72垂下的方式保持在文件盘70上。因此,排出盘72上的文件的沿着排纸方向的前端部分叠置在文件盘70上的文件的沿着馈纸方向的后端部分上。但是,由于文件盘70上的文件的沿着馈纸方向的前端部分和排出盘72上的文件的沿着排纸方向的后端部分被排出盘72保持在两个层级(上和下)中,所以这些文件没有机会错误混合。另外,使得排出盘72较短,由此能够使得盖7上所需的空间较小,并且也能够使得多功能装置1较薄和较小。
如图1所示,文件止动件74在与设有ADF6的一侧相反的位置处设置在文件盘70上。文件止动件74其姿态改变为从文件盘70的上表面升起的上升姿态、和放下以与文件盘70的上表面形成大致一致表面的下放姿态。在图1中,文件止动件74处于下放姿态。在改变为上升姿态时,文件止动件74从文件盘70上升。在文件止动件74处于上升姿态、并且例如由此从ADF6将尺寸与文件盘70类似的文件排出时,文件被文件止动件74停止,并防止文件从文件盘70滑脱。
如上所述,排出的文件由文件止动件74接收,由此能够使得文件盘70面积较小,并且也能够使得与文件盘70形成为一体的盖7较小。另外,在不需要文件止动件74的情况下,它能够改变为下放姿态且不从盖7伸出,由此能够使得多功能装置1在包装或存放上紧凑。
如图6所示,使文件盘70与排出盘72连接的文件馈送路径71以大致横向面对的U形字母形状形成在ADF6内部。文件馈送路径71由ADF本体75和ADF盖76构成,该ADF本体75与盖7形成为一体,该ADF盖76设置成相对于ADF本体75打开和关闭。吸入滑道部分77形成为从文件盘70延续至文件馈送路径71。
ADF6的吸入滑道部分77构成为具有预定垂直宽度的通路,以便从文件盘70延伸出,其中与ADF本体75形成为一体的导板78、和设置在ADF盖76内部的分隔板79用作引导面。
文件馈送路径71呈从吸入滑道部分77经由弯曲部分80至文件排出滑道部分81的大致横向面对的U形字母形状。弯曲部分80和排纸滑道部分81通过ADF本体75、ADF盖76、分隔板79等连续形成为预定宽度的通路。设置在文件盘70上的文件被引导到吸入滑道部分77中,馈送到弯曲部分80,并从排纸滑道部分81排出到排出盘72。
用于馈送文件的馈送机构设置在文件馈送路径71上。该馈送机构设有吸入辊82、与吸入辊82压力接触的吸入夹压件83、分离辊84、与分离辊84压力接触的分离夹压件85、馈送辊86、和与馈送辊86压力接触的夹送辊87。
吸入辊82设置成在吸入滑道部分77的大致中央处转动,其中吸入辊82的辊面的一部分从导板78的上表面暴露出。分离辊84设置成在与吸入辊82分开的位置处向馈送方向转动,其中分离辊84的辊面的一部分从导板78的上表面暴露出。从待旋转驱动的电机将驱动力传递给吸入辊82和分离辊84。
吸入夹压件83按照沿着与吸入辊82接触或分离的方向垂直运动的方式设置在分隔板79的吸入辊82的对置位置处。吸入夹压件83为沿着吸入辊82的轴向方向比辊宽度稍窄的垫状物质,并与吸入辊82的辊面接触或分离。吸入夹压件83被弹簧构件(未示出)向下弹性推压,并且在不夹压文件的状态下稳定地与吸入辊82接触。
分离夹压件85按照沿着与分离辊84接触或分离的方向垂直运动的方式设置在分隔板79的分离辊84的对置位置处。分离夹压件85为沿着分离辊84的轴向方向比辊宽度稍窄的垫状物质,并与分离辊84的辊面接触或分离。分离夹压件85被弹簧构件(未示出)向下弹性推压,并且允许分离夹压件85在不夹压文件的状态下稳定地与分离辊84的辊面压力接触。
馈送辊86设置在文件馈送路径71的大致呈横向面对的U形字母形状的弯曲部分80上。馈送辊86具有的外径的程度使得馈送辊86的辊面构成弯曲部分80的一部分。与吸入辊82及分离辊84一样,由待旋转驱动的电机将驱动力传递给馈送辊86。
夹送辊87设置在馈送辊86周围的三个位置处。每个夹送辊87在轴线处由弹簧件弹性推压,并且按照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撑到ADF本体75或ADF盖76上。由此,允许每个夹送辊87与馈送辊86的辊面压力接触。在使馈送辊86转动时,夹送辊87也因此转动。通过夹送辊87让文件与馈送辊86压力接触,由此使馈送辊86的转动力传递给文件。
文件排出滑道部分81形成在馈送辊86的馈纸方向的下游。排纸滑道部分81形成在ADF盖76和分隔板79之间,从而延续至文件馈送路径71的弯曲部分80。从文件盘70馈送到文件馈送路径71的文件顺序通过吸入滑道部分77、弯曲部分80、和排纸滑道部分81,并且排出到排出盘72上。在这种运动过程中,在第二压板玻璃61上通过的文件和这些文件的图像被在第二压板玻璃61下方等待的图像扫描单元64读取。
如图1所示,操作面板8设置在多功能装置1的正面上。操作面板8设有各种类型的操作按钮和液晶显示部分。多功能装置1基于从操作面板8给出的指令操作。多功能装置1连接到计算机上,并且除了从操作面板8给出的指令之外还基于从计算机通过驱动器软件例如打印机驱动器和扫描器驱动器给出的指令操作。
能够装载各种类型小型存储卡(记录媒介)的插槽部分9设置在位于多功能装置1的正面上的左上部分处。将存储在装载到插槽部分9中的小型存储卡中的图像数据读出以在液晶显示部分上显示有关这些图像数据的信息,并且通过打印机部分3将任何给定的图像记录在纸张上。从与操作面板8或多功能装置1连接的计算机进行为此进行的输入。
下面,将对其中FBS单元3相对于打印机单元2打开或关闭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7为外观透视图,示出FBS单元3相对于打印机单元2打开的状态。如图7所示,扫描平台5的外壳65按照转动的方式支撑到打印机单元2上,其中多功能装置1的背面用作轴线。由此,扫描平台5相对于打印机单元2向上打开,其中多功能装置1的正面用作自由端。操作面板8固定到打印机单元2上,并且不与扫描平台5相关地打开或关闭。如上所述,打开FBS单元3以将打印机单元2的内部暴露出,由此进行操作维护例如卡纸处理。
止动件90设置在打印机单元2和FBS单元3之间。止动件90为平板,其长度比多功能装置1的深度稍短。止动件90的基端在多功能装置1的正面附近与打印机单元2的上部连接以便自由地转动。止动件90向多功能装置1的深度方向延伸。多功能装置1的在止动件90上的背面为旋转运动的前端,并按照自由滑动的方式连接到外壳65上。如图7所示,在FBS单元3相对于打印机单元2打开的状态下,止动件90作为支架支撑FBS单元3。
图8为透视图,示出止动件90的结构。止动件90为沿着多功能装置1的高度方向较宽的扁平状构件,并且能够通过例如模制合成树脂材料制成。
在止动件70的沿着厚度方向的基端处形成有销孔91。打印机单元2的销(未示出)插入到销孔91中,由此使止动件90的基端按照自由转动的方式连接到打印机单元2上。
向止动件90的厚度方向伸出的接合销92形成在止动件90的转动运动前端处。接合销92与稍后描述的摩擦调节构件100的导槽103接合。摩擦部分93(摩擦构件)形成在接合销92附近。摩擦部分93呈制作得朝着基端更宽的楔形。摩擦部分93的表面由摩擦橡胶94覆盖。摩擦橡胶94为用橡胶制成的弹性构件,并且设置用于产生所期望的滑动摩擦。摩擦橡胶94通过粘附到摩擦部分93上而固定到摩擦部分93上。
在止动件90的底面上设有肋条95。肋条95大致全部在止动件90的长度方向上从止动件90的底面向厚度方向伸出,由此止动件90的底面扩展。因此,增大了止动件90的刚度。
向厚度方向伸出的加强部分96形成在止动件90的正面和背面上。在图8所示的侧面上的每个加强部分96形成为三角形形状,其中给定止动件90的底面作为底边,并且给定上表面作为顶点。呈三角形的每个加强部分96在底边上连接,并且沿着止动件90的长度方向排列。虽然在图8中未示出,但是在与图8所示的表面(背面)相反的表面(正面)上也形成加强部分96(参照图7)。
分别形成在止动件90的正面和背面上的加强部分96从正面和背面沿着止动件90的厚度方向交替伸出。换句话说,如图8所示,从背面向厚度方向伸出的加强部分96与没有形成任何加强部分96的凹入部分97对应地形成在图8给出的止动件90的背面上。因此,如图7所示,背面上的加强部分96形成为三角形形状,其中给定止动件90的上表面作为底边,并且给定底面作为顶点。于是,在背面上没有形成任何加强部分96的凹入部分97与图8中给出的止动件90的正面上的加强部分96对应。如上所述,加强部分96以恒定的间隔形成在止动件90的正面和背面上,由此改善了止动件90的外观。
另外,形成在止动件90的正面和背面上的这些加强部分96在正面和背面上在与凹入部分97的边界区域上重叠。更具体地说,加强部分96在该边界区域上同时存在于止动件90的正面和背面上。由此,加强部分96的重叠部分形成为支架,它将止动件90的上表面与底面连接。因此,增大了止动件90的刚度。
止动件90的接合销92与设置在外壳65的止动件容纳部分68处的摩擦调节构件100接合,并且能够沿着止动件容纳部分68滑动。稍后将对接合销92与摩擦调节构件100的接合进行说明。
图9为透视图,示出外壳65的底面。在图9中,上侧为多功能装置1的背面,并且下侧为多功能装置1的正面。另外,图9中的右侧为布置有止动件90的那一侧。如图9所示,止动件容纳部分68在外壳65的底面上形成在侧面直线附近。外壳65的一对底板69凹入进外壳65中以形成止动件容纳部分68。止动件容纳部分68按照使得多功能装置1的深度方向更长的方式形成,从而与止动件90对应。止动件容纳部分68足够大以容纳沿着厚度方向布置的止动件90和摩擦调节构件100。
因此,如图1所示,在FBS单元3相对于打印机单元2关闭时,止动件90旋转运动以便落下到打印机单元2上,并容纳到止动件容纳部分68中。因此,如图5所示,所容纳的止动件90位于与图像扫描单元64近似相等的高度处。消除了在外壳65上设置用于将止动件90容纳在图像扫描单元64下方的高度区域的必要,由此能够使得FBS单元3较薄。
图10为前视图,示出容纳到止动件容纳部分68中以引导止动件90的旋转运动前端的摩擦调节构件100的结构。在图10中,左侧为多功能装置1的正面,并且右侧为多功能装置1的背面。摩擦调节构件100为沿着多功能装置1的高度方向较宽的扁平状构件,并且能够通过模制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第一接合凸起101形成在摩擦调节构件100的一个端部上,并且第二接合凸起102形成在另一个端部上。摩擦调节构件100通过第一接合凸起101和第二接合凸起102安装在止动件容纳部分68内部。
如图9所示,止动件容纳部分68设有沿着多功能装置1的深度方向分开的第一接合孔58和第二接合孔59。第一接合孔58与第二接合孔59分开与摩擦调节构件100的长度对应的距离。第一接合凸起101插入到第一接合孔58中。第一接合凸起101通过第一接合孔58固定在相对于多功能装置1的高度方向大致恒定的位置处。第二接合凸起102插入到第二接合孔59中。第二接合孔59为沿着多功能装置1的高度方向较长的孔。
由于该结构,第二接合凸起102在第二接合孔59的范围内垂直运动。如上所述,摩擦调节构件100安装到止动件容纳部分68上。摩擦调节构件100在第二接合凸起102上在第二接合孔59的范围内垂直运动,其中第一接合凸起101用作轴线。该垂直运动允许摩擦调节构件100将姿态改变为压力接触姿态(第一姿态)和非压力接触姿态(第二姿态)。
如图10所示,摩擦调节构件100设有沿着纵向方向的导槽103。止动件90的接合销92插入到导槽103中。接合销92能够沿着导槽103自由地滑动运动。由此,止动件90的旋转运动前端按照滑动方式与扫描平台5的打开和关闭相关地朝着多功能装置1的深度方向运动。锁紧沟槽104从导槽103延续,并且也在作为多功能装置1的正面的导槽103的一个端部处从导槽103向上延伸。接合销92从导槽103前进至锁紧沟槽104中,由此如图7所示将止动件90保持在用于支撑FBS单元3的姿态中。
可弹性变形的凸起105沿着使导槽103的沟槽宽度扩展的方向形成在位于导槽103和锁紧沟槽104之间的边界处。为了让一度前进到锁紧沟槽104中的接合销92返回到导槽103,凸起105必须经历弹性变形。由此,在FBS单元3相对于打印机单元2关闭时,从锁紧沟槽104前进至导槽103中的接合销92允许凸起105经历弹性变形,从而对操作施加了点击感。
在摩擦调节构件100上的正面和背面的一侧处即在布置有止动件90的一侧(图10中的前侧)处形成有压力接触部分106。压力接触部分106从摩擦调节构件100的中央沿着导槽103的下边缘朝着多功能装置1的背面形成。压力接触部分106向摩擦调节构件100的厚度方向从该中央伸出到多功能装置1的背面,并且凸起消失。更具体地说,压力接触部分106为脊形,其中在顶部107的两个端部上形成斜面。从顶部107到该中央形成有平缓的斜面108,同时从顶部107到端部形成陡峭的斜面108。在止动件90的接合销92沿着导槽103滑动时,允许摩擦部分93与压力接触部分106压力接触。
与压力接触部分106对应,沿着导槽103的上边缘形成朝着与压力接触部分106相同的方向伸出的凸缘110。凸缘110利用压力接触部分106,由此防止朝着脱离导槽103的方向运动的止动件90的接合销92脱离导槽103。
下面,将对在止动件容纳部分68的宽度W、摩擦部分93的最大厚度A1、压力接触部分106的厚度A2、以及除了压力接触部分106之外的摩擦调节构件100的厚度A3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图11和图12为剖视图,示出止动件容纳部分68的内部结构。要指出的是,图11和图12示出止动件容纳部分68的沿着多功能装置1的宽度方向的横截面。
如图11所示,除了压力接触部分106之外的摩擦调节构件100的厚度A3比通过从止动件容纳部分68的宽度W减去摩擦部分93的最大厚度而获得的长度薄。换句话说,获得了A3<W-A1的关系。
因此,在将摩擦调节构件100嵌入到止动件容纳部分68中的压力接触姿态中,沿着导槽103滑动运动的摩擦部分93不能与摩擦调节构件100的内壁或止动件容纳部分68的内壁压力接触,由此能够使摩擦部分93在不受到过大滑动阻力的情况下平滑地滑动运动。
如图12所示,包括压力接触部分106的摩擦调节构件100的厚度A2比通过从止动件容纳部分68的宽度W减去摩擦部分93的最大厚度A1而获得的长度厚。换句话说,获得了A2>W-A1的关系。
因此,在压力接触姿态的摩擦调节构件100中,沿着导槽103滑动运动的摩擦部分93能够与摩擦调节构件100的内壁及止动件容纳部分68的内壁压力接触。由此,在摩擦部分93通过压力接触部分106的区域时,摩擦部分93保持在压力接触部分106和止动件容纳部分68之间内部,并按照滑动方式在它们之间运动,因此能够产生滑动阻力。
下面,将对与FBS单元3的打开和关闭相关的止动件90和摩擦调节构件100的运动进行说明。图13为剖视图,示出其中摩擦调节构件100处于非压力接触姿态中的止动件容纳部分68的内部结构。图14~为剖视图,示出其中摩擦调节构件100处于压力接触姿态中的止动件容纳部分68的内部结构。图13和14示出止动件容纳部分68的沿着多功能装置1的深度方向的横截面。图15为剖视图,示出在非压力接触姿态中在摩擦部分93和压力接触部分106之间的关系。图15示出止动件容纳部分68的沿着多功能装置1的宽度方向的横截面。
与FBS单元3相对于打印机单元2的打开和关闭相关地,止动件90旋转运动,其中基端上的销孔91用作旋转运动轴线。止动件90的旋转运动前端上的接合销92沿着摩擦调节构件100的导槽103滑动运动。摩擦调节构件100容纳到FBS单元3中的外壳65的止动件容纳部分68中,并且与FBS单元3一起旋转运动,其中多功能装置1的背面用作旋转运动轴线。
如上所述,摩擦调节构件100在第二接合凸起102上在第二接合孔59的范围内垂直运动,其中第一接合凸起101用作轴线,并且摩擦调节构件100经历将其姿态改变为压力接触姿态和非压力接触姿态。如图13所示,如果不对摩擦调节构件100施加任何外力,则摩擦调节构件100在重力作用下在第二接合凸起102(装置的背面)处下降。由此,摩擦调节构件100的一部分从止动件容纳部分68伸出。从止动件容纳部分68伸出的部分包括压力接触部分106。
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如果将向上的外力施加到摩擦调节构件100上,则克服重力将摩擦调节构件100嵌入到止动件容纳部分68中。因此,也允许压力接触部分106设置在止动件容纳部分68内部。
在如图1所示FBS单元3相对于打印机单元2关闭的状态改变为如图7所示FBS单元3相对于打印机单元2打开的状态时,安装到外壳65的止动件容纳部分68上的摩擦调节构件100与FBS单元3一起向上旋转运动。
由于止动件90的接合销92与摩擦调节构件100的导槽103接合,所以在FBS单元3打开时通过摩擦调节构件100使接合销92向上。由此,使止动件90旋转运动从而上升,并且接合销92允许导槽103从装置背面向装置正面滑动运动。
向下的负载作为反作用力施加到摩擦调节构件100上,由此摩擦调节构件100使与导槽103接合的接合销92上升。由此,如图13所示,摩擦调节构件100在第二接合凸起102上下降到第二接合孔59下方,并且摩擦调节构件100的一部分即压力接触部分106从止动件容纳部分68伸出。更具体地说,摩擦调节构件100改变为非压力接触姿态。
如图15所示,摩擦调节构件100改变为非压力接触姿态,由此能够在摩擦部分93通过压力接触部分106的区域时使摩擦部分93朝着运动离开摩擦调节构件100的方向(向厚度方向)运动。因此,摩擦部分93沿着压力接触部分106的结构运动离开摩擦调节构件100,并且按照滑动方式沿着导槽103运动。由于没有对摩擦部分93施加任何过大的滑动摩擦,所以FBS单元3平滑地打开。
在FBS单元3完全打开时,止动件90的接合销92从摩擦调节构件100的导槽103前进到锁紧沟槽104中。由此,限制了锁紧销92向从摩擦调节构件100延伸出的方向(导槽103的方向)滑动运动,并且如图7所示使止动件90保持升起。止动件90用作支架支撑着相对于打印机单元2打开的FBS单元3。
在如图7所示FBS单元3相对于打印机单元2打开的状态改变为如图1所示FBS单元3相对于打印机单元2关闭的状态时,使FBS单元3一度向上以便使前进到锁紧沟槽104中的接合销92返回到导槽103。之后,使FBS单元3向下,由此锁紧销92允许凸起105经历弹性变形,并前进至导槽103中。
由于止动件90的接合销92与摩擦调节构件100的导槽103接合,所以在FBS单元3关闭时通过摩擦调节构件100使接合销92向下。由此,使止动件90旋转运动落下,并且接合销92允许导槽103从装置的正面向装置的背面滑动运动。
向上的负载作为反作用力施加到摩擦调节构件100上,由此摩擦调节构件100使与导槽103接合的接合销92向下。由此,如图14所示,摩擦调节构件100在第二接合凸起102上上升到第二接合孔上方,并且包括压力接触部分106的摩擦调节构件100的整个部分嵌入到止动件容纳部分68中。更具体地说,摩擦调节构件100改变为压力接触姿态。
如图11所示,即使摩擦调节构件100处于压力接触姿态中,摩擦调节构件100的内壁或止动件容纳部分68的内壁也不能在摩擦部分93通过除了压力接触部分106之外的区域时压力接触,由此不产生任何过大的滑动阻力。当在图7中给出的状态改变为FBS单元3开始关闭的状态时,FBS单元3能够平滑地关闭。
如图12所示,沿着导槽103滑动运动的摩擦部分93能够在摩擦部分93通过压力接触部分106的区域时与摩擦调节构件100的内壁及止动件容纳部分68的内壁压力接触,由此对摩擦部分93施加滑动阻力。由于压力接触部分106在朝着顶部107的部分处设有平缓的斜面108,所以滑动阻力逐渐增大。由此防止在FBS单元3半关闭的状态下以及之后的急剧旋转运动。然后,在摩擦部分93通过压力接触部分106的顶部107并在陡峭斜面109上进入的时刻,摩擦构件93上的滑动阻力消失。由此,FBS3相对于打印机单元2完全关闭。
如图1所示,在FBS单元3相对于打印机单元2完全关闭时,止动件90完全放下到打印机单元2的上部上,并沿着水平方向延伸。这样放置的止动件90容纳到形成在FBS单元3的外壳65上的止动件容纳部分8中。如图5所示,在该状态下,止动件90位于外壳65的底面上方。因此,不会在打印机单元2和FBS单元3之间产生与止动件90的厚度对应的任何间隙,由此能够使该装置更薄。
止动件容纳部分68为外壳65的底面,并形成在该装置的与第二压板玻璃61分开的端部处。更具体地说,止动件容纳部分68形成在FBS单元3的文件扫描区域外部。如图4所示,在盖7打开时,外壳65的内部通过压板玻璃60和61暴露出。止动件容纳部分68伸出到外壳65中,以便形成用于容纳止动件90和摩擦调节构件100的空间,并且伸出的止动件容纳部分68不暴露于扫描区域。由此,在使用FBS单元3时改善了外观。
另外,止动件90按照沿着装置深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布置,其中作为基端的销孔91给定为装置的正面,并且作为旋转运动前端的接合销92给定为装置的背面。在FBS单元3中,图像扫描单元64沿着装置宽度方向按照往复运动的方式运动。如图5所示,与ADF6的夹送辊87对应的区域57设置在往复运动范围外部。图像扫描单元64只要它在第二压板玻璃61下方运动就足够了,并且不需要运动到以上区域57。因此,将该区域57分配给止动件容纳部分68,由此能够在不使得FBS单元3更大的情况下在外壳65上形成止动件容纳部分68。
此外,由于止动件90为沿着装置高度方向较宽的扁平状构件,所以使得用于布置止动件90和止动件容纳部分68所需的装置宽度更小。因此,能够使得该装置更小。
另外,由于止动件90设有用于扩展底面的肋条95,所以能够增大止动件90的刚度。另外,即使当止动件90放下时用户将手夹在止动件90和打印机单元2之间,施加到用户手上的每单位面积的力也降低,由此不引起任何大的疼痛。
在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多功能装置1中,FBS单元3构成为相对于打印机单元2打开和关闭。但是,作为FBS单元3相对于其打开和关闭的装置主体,本发明不限于打印机单元2。因此,本发明可以设置为没有作为打印机的功能的图像扫描装置。

Claims (12)

1.一种图像扫描装置,它包括:
主体,该主体具有带有正面和与正面相对的背面的箱形外观;
平板扫描器单元,该平板扫描器单元安装在主体上,从而能够绕着轴线转动,该轴线沿着主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在背面附近,该平板扫描器单元设有外壳和图像传感器,该图像传感器沿着该宽度方向运动,以扫描放置在扫描区域上的文件的图像;和
止动件,在平板扫描器单元通过绕着该轴线转动而相对于主体打开的打开状态下,该止动件支撑平板扫描器单元,该止动件具有:
基端,该基端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到主体的上部上;和
前端,该前端以可滑动的方式连接到平板扫描器单元上,
其中该外壳设有止动件容纳部分,该止动件容纳部分从外壳的底面凹入,在平板扫描器单元相对于主体关闭的关闭状态下,止动件容纳部分将止动件容纳在该底面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扫描装置,其中所述止动件设置成沿着所述主体的深度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基端靠近所述正面设置,并且所述前端靠近所述背面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扫描装置,其中所述止动件容纳部分将所述止动件容纳在设有所述图像传感器的高度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扫描装置,其中所述止动件设有设置在所述前端处的摩擦构件,该摩擦构件构成为在所述止动件容纳部分内部沿着所述止动件容纳部分运动,并且
其中所述止动件容纳部分设有将姿态改变为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的摩擦调节构件,该第一姿态为与摩擦构件压力接触以对摩擦构件施加滑动摩擦,该第二姿态为与摩擦构件非压力接触以允许摩擦构件在没有滑动摩擦的情况下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扫描装置,其中在所述平板扫描器单元相对于所述主体打开时,所述摩擦调节构件改变为所述第二姿态,并且
其中在所述平板扫描器单元相对于所述主体关闭时,所述摩擦调节构件改变为所述第一姿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扫描装置,其中所述摩擦调节构件设有:
压力接触部分,该压力接触部分与所述摩擦构件压力接触,该压力接触部分设置在所述止动件容纳部分中,从而能够从所述止动件容纳部分伸出;和
导槽,该导槽沿着所述止动件滑动的方向形成,
其中所述止动件在所述前端处与该导槽接合,
其中在所述平板扫描器单元相对于所述主体打开时,所述止动件允许所述摩擦调节构件从所述止动件容纳部分伸出,并且
其中在所述平板扫描器单元相对于所述主体关闭时,所述止动件允许所述摩擦调节构件容纳到所述止动件容纳部分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扫描装置,其中所述止动件形成为沿着所述主体的高度方向较宽的扁平形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扫描装置,其中所述止动件设有通过使所述止动件的底面扩展而形成的肋条。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扫描装置,其中所述止动件设有沿着述止动件的厚度方向伸出的加强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扫描装置,其中所述加强部分设置在所述止动件的正面和背面上,从而沿着所述止动件的厚度方向从所述正面和背面交替地伸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扫描装置,其中所述加强部分在所述止动件的一部分的区域处从所述正面和所述背面伸出。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扫描装置,其中所述主体在其中设有用来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打印机单元。
CN2007100063195A 2006-02-01 2007-02-01 图像扫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182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25102A JP4321531B2 (ja) 2006-02-01 2006-02-01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6-025102 2006-02-01
JP2006025102 2006-02-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8275A true CN101018275A (zh) 2007-08-15
CN101018275B CN101018275B (zh) 2010-10-06

Family

ID=38015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631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18275B (zh) 2006-02-01 2007-02-01 图像扫描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120821B2 (zh)
EP (1) EP1816846B1 (zh)
JP (1) JP4321531B2 (zh)
CN (1) CN101018275B (zh)
AT (1) ATE426997T1 (zh)
DE (1) DE602007000736D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7216A (zh) * 2010-01-25 2011-07-27 株式会社Pfu 图像读取设备
CN105359036B (zh) * 2013-11-29 2016-12-2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1433485A (zh) * 2018-01-19 2020-07-17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具有自由端的可旋转阻尼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19019B2 (ja) * 2006-10-03 2012-04-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374657B (en) * 2007-12-20 2012-10-1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Duplex scanning apparatus
JP4572946B2 (ja) * 2008-03-31 2010-11-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293536B2 (ja) * 2009-09-28 2013-09-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858590B2 (ja) * 2009-09-30 2012-01-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TW201113438A (en) * 2009-10-13 2011-04-16 Avision Inc Cover-type apparatus with simplified locking structure
JP5471332B2 (ja) * 2009-11-16 2014-04-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212423B2 (ja) * 2010-05-26 2013-06-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56924B2 (ja) * 2010-08-30 2012-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699946B2 (ja) * 2012-01-18 2015-04-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送り装置
JP5939820B2 (ja) * 2012-01-31 2016-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
US9264561B2 (en) * 2012-04-27 2016-02-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er with link mechanism
JP6064395B2 (ja) 2012-07-06 2017-01-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003309B2 (ja) * 2012-07-06 2016-10-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KR102164239B1 (ko) * 2014-05-30 2020-10-12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스캐너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TWM593332U (zh) * 2018-11-27 2020-04-11 崴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掃描裝置及多功能列印機
TWM578288U (zh) * 2019-01-25 2019-05-21 正崴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送紙結構
JP7278835B2 (ja) * 2019-03-29 2023-05-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システム、読取装置、読取装置の保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34719A (en) * 1975-09-12 1977-03-16 Fuji Xerox Co Ltd Document take-out device
JP2921443B2 (ja) 1995-07-31 1999-07-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蓋体装置
JPH09244759A (ja) * 1996-03-11 1997-09-19 Minolta Co Ltd 開閉体のストッパ装置
US6510301B2 (en) * 2000-11-20 2003-01-21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lock unit for preventing a reading unit and a platen cover from being opened simultaneously
JP3768848B2 (ja) 2001-08-24 2006-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閉じ補助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を備えた原稿自動供給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4552370B2 (ja) * 2001-09-27 2010-09-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開閉機構
JP3093658U (ja) 2002-10-25 2003-05-16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スキャナプリンタ
TWI225532B (en) * 2003-11-20 2004-12-21 Avision Inc Duplex hinge device and a multi-function peripheral using the same
US7712891B2 (en) * 2003-12-26 2010-05-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device
JP4431961B2 (ja) * 2004-03-05 2010-03-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US7155777B2 (en) * 2004-06-30 2007-01-0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Closure mechanism for hinged devices
JP4548586B2 (ja) * 2004-08-04 2010-09-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7216A (zh) * 2010-01-25 2011-07-27 株式会社Pfu 图像读取设备
CN102137216B (zh) * 2010-01-25 2014-08-13 株式会社Pfu 图像读取设备
CN105359036B (zh) * 2013-11-29 2016-12-2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1433485A (zh) * 2018-01-19 2020-07-17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具有自由端的可旋转阻尼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16846B1 (en) 2009-03-25
EP1816846A3 (en) 2007-09-12
DE602007000736D1 (de) 2009-05-07
JP4321531B2 (ja) 2009-08-26
JP2007208660A (ja) 2007-08-16
US8120821B2 (en) 2012-02-21
CN101018275B (zh) 2010-10-06
US20070177226A1 (en) 2007-08-02
ATE426997T1 (de) 2009-04-15
EP1816846A2 (en) 2007-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8275B (zh) 图像扫描装置
CN101092862B (zh) 开闭组件以及包括该组件的多功能装置
US8514463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7717424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CN100536521C (zh) 扫描仪和铰链
US7811014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7527264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conveying device for conveying recording medium
US7591467B2 (en) Sheet detecting device for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0528586C (zh) 片材输送装置
US8472086B2 (en) Scanner
CN1974223A (zh) 墨盒装载装置
US7658382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that supports conveying roller via rolling bearing
US783740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309989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013125A1 (en) Sheet transport device
US7607663B2 (en) Recording medium transpor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036620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多機能装置
CN104943409A (zh) 输送装置
JP2006086698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9232481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7336450A (ja) 開閉型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