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4525A - 电梯轿厢和用于安装电梯轿厢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轿厢和用于安装电梯轿厢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4525A
CN101014525A CNA2005800304186A CN200580030418A CN101014525A CN 101014525 A CN101014525 A CN 101014525A CN A2005800304186 A CNA2005800304186 A CN A2005800304186A CN 200580030418 A CN200580030418 A CN 200580030418A CN 101014525 A CN101014525 A CN 101014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car
section bar
terrace part
terr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3041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尤丽恩·毛利
马尔科·赫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io AG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io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io AG filed Critical Inventio AG
Publication of CN101014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45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06C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轿厢,具有轿厢平台(1),所述轿厢平台(1)具有多个平台部分(2,3,4),其中为了对整个轿厢平台进行增强,将坚固的平台边缘型材(8)与所有平台部分的上侧面连接。此外,所述平台部分具有设置在平行的垂直面上的连接点(2.1,3.1,4.1),在所述连接点(2.1,3.1,4.1)上,所述平台部分通过连接件附加地相互连接。一种用于安装电梯的方法,其中在工厂以至少两个相互分开的平台部分(2,3,4)的形式准备所述轿厢平台(1;21),并与两个平台边缘型材一起提供至电梯的安装现场。在电梯安装现场利用连接件将所述轿厢平台(1;21)的相互分开的平台部分(2,3,4;22,23,24)和所述平台边缘型材连接成轿厢平台。

Description

电梯轿厢和用于安装电梯轿厢的方法
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电梯轿厢,具有轿厢平台,所述轿厢平台包括多个平台部分,以及一种用于安装这种电梯轿厢的方法。
轿厢平台构成电梯轿厢的承载基本结构。所述轿厢平台应被设计得充分坚固,以便可以承受由有效载荷和其余轿厢部件所产生的静应力和动应力。其中所述轿厢平台的可利用面积与设计电梯轿厢时的有效载荷成一定的关系。
DE3134764披露了一种电梯轿厢的平台,所述平台包括至少两块由较薄的钢板制成的平台部分。所述的两块平台部分在电梯轿厢的纵向上被相互排列在一起,并通过焊接相互连接在一起。为了确保轿厢平台必要的强度,即为了充分地对从轿厢架向前或向后突伸出的并受到由有效载荷加有弯曲应力的平台部分进行增强,所述平台部分的前侧端或后侧端通过拉杆与轿厢架的垂直支柱连接。这种结构方式的优点在于,便于制造,并与由轧制型材构成的轿厢平台相比减小了重量。
根据DE3134764的教导制成的轿厢平台具有一定的缺点。一方面所披露的用于增强轿厢平台所必需的在轿厢框架的垂直支柱和平台部分的前侧端以及后侧端之间的拉杆连接机构制造昂贵、需要较长的安装时间,并增多了所需电梯部件的数量。另一方面,在大部分现时的电梯中电梯轿厢为自承载结构,即根本不设有平台部分端与之连接的轿厢框架。
本发明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具有轿厢平台,所述轿厢平台包括多个平台部分,其中不必利用其它轿厢部件进行斜撑加固实现对平台部分的增强,但仍可采用较薄的钢板制成具有充分强度的轻型结构的轿厢平台。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出一种有利的并节省材料的用于安装本发明电梯轿厢的方法,所述电梯轿厢具有轿厢平台,所述轿厢平台包括多个平台部分。
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的方案在于:一种电梯轿厢,具有轿厢平台,所述轿厢平台包括多个平台部分,其特征在于,平台边缘型材安装在轿厢平台的上侧面上,所述平台边缘型材在所有平台部分的上侧面上延伸并与所述平台部分连接。
本发明的电梯轿厢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平台边缘型材保证了电梯运行时在轿厢纵向上的轿厢平台的强度,所以可以便于用较薄的钢板制作处非常轻型结构的轿厢平台的平台部分。同时平台边缘型材还起着连接件的作用,实现轿厢平台与电梯轿厢的侧壁的连接。通常所述平台边缘型材构成可从轿厢内侧观视的富有美感的轿厢地板与所述侧壁之间的过渡件。
实现本发明的第二目的的方案在于:
一种用于安装轿厢平台的方法,所述轿厢平台具有多个平台部分,其中采用如下步骤实现轿厢平台的安装:
-在工厂制成被分成多个平台部分的轿厢平台和两个平台边缘型材,
-将未安装的平台部分与所述平台边缘型材一起提供到电梯安装现场,
-在电梯安装现场进行安装时,利用连接件将所述轿厢平台的相互分开提供的平台部分与所述平台边缘型材连接成轿厢平台,其中利用平台边缘型材将所述平台部分相互精确地对准和增强。
术语“出厂前”过程系指任一种过程,该过程系在供货之前和在电梯的安装现场安装之前在工厂条件下,即例如在相宜的建筑物内并利用特别相宜的辅助器具和装置进行的。
本发明的安装电梯轿厢的方法的优点一方面在于,由于采用了坚固的平台边缘型材,因而使由多个平台部分构成的轿厢平台得到增强,从而可以用较薄的钢板制成重量轻的平台部分。由此大大便于将轿厢平台运输至安装现场和搬运至安装位置,例如搬运到建筑物的电梯竖井内。另一方面,在电梯的安装现场进行安装时可以不必花费太大力气即可以将重量轻的平台部分相互连接成轿厢平台,这是因为平台部分由于平台边缘型材的作用实际上可自动精确地实现相互对准的缘故。
下面对本发明的有益的实施方式和进一步设计加以说明。
平台边缘型材(8;28)最好安装在轿厢平台(1;21)的两个相对的侧边缘的范围内,由此电梯轿厢的可利用的有效面积不会由于平台边缘型材的存在而受到限制。选用的平台边缘型材的横截面和材料应使所述平台边缘型材不需要其它部件的参与即可以承受轿厢有效载荷加在突出于中间的平台部分的平台部分上的弯曲应力,并且其中产生的挠曲小于平台部分的长度的1%。
优选采用如下方式实现平台边缘型材的这种特性,所述平台边缘型材由钢或铝合金制成,并且平台边缘型材的截面以其水平重心轴为基准具有至少50cm4的平面惯性矩和/或其总高度至少为6cm。
根据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设计起着增强件作用的平台边缘型材还构成连接件,利用所述连接件电梯轿厢的侧壁与轿厢平台连接在一起。所述方案实现了电梯轿厢的侧壁与轿厢平台之间的牢固连接,其中平台边缘型材的连接件功能与增强件功能的组合大大简化了轿厢平台的结构并因此大大地节省了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轿厢的一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中间的平台部分上设有前侧的和后侧的平台部分。基于该方案,平台部分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而且还可以具有不同的设计结构,以便可以实现在电梯轿厢中存在的不同的功能,或便于实现所述功能。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主要优点在于,轿厢平台的平台部分具有设置在平行的垂直面上的连接点,在所述连接点上采用连接件,优选采用螺钉将所述平台部分相互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连接件的张紧使平台部分自动相互对准,尤其是当同时将平台边缘型材与平台部分连接在一起时,更是如此。另外,在设置所述连接点时,在垂直的连接点上的连接件受到拉力的加载,同时在平台部分与平台边缘型材之间的连接件受到推力的加载,和反之亦然,由此可以可靠地避免平台部分上在加载的情况下出现相对移动的情况。
由于前侧的和/或后侧的平台部分可以是一体的平台部分,或也可以包括多个分部分,所以就本发明的轿厢平台的制造而言可以实现显著的灵活性。
根据本发明的轿厢平台的费用特别低廉的实施方式,轿厢平台部分或轿厢平台的分部分是U形的弯边型材,所述弯边型材由唯一的一块钢板构成。
根据对本发明的方法的一种优选的设计,利用连接件在设置在平行的垂直面上的连接点上附加地将轿厢平台的平台部分相互连接在一起。此点的优点是,在将连接件张紧时平台部分自动地被相互对准。另外,在设置所述连接点时,在垂直的连接点上的连接件受到拉力的加载,同时在平台部分与平台边缘型材之间的连接件受到推力的加载,和反之亦然,由此可以可靠地避免平台部分上在加载的情况下出现相对移动的情况。
根据一种本发明的方法的进一步有益的设计,在电梯的安装现场进行的轿厢平台的组装包括如下步骤:
-在电梯轿厢的纵向上将平台部分相互排列在一起,使其相应的垂直的连接点相对,
-将平台边缘型材贴靠在所有平台部分的上侧面上,并利用连接件将所述平台边缘型材平台部分松弛地连接在一起,
-将连接件穿过垂直连接点范围内的开孔,和利用在垂直的连接点范围内的连接件无预应力地使所述平台部分相互贴靠在一起,
-交替地将平台边缘型材和垂直的连接点上的连接件逐渐张紧,其中平台部分自动地被相互对准。
如前所述,当将相关的连接点上的连接件交替地逐渐张紧时,基于平台边缘型材和垂直的连接点的组合连接,所以在将连接件张紧时可以以理想的方式自动地实现平台部分的相互对准。
下面对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两个实施例加以说明。
图中示出:
图1为本发明的电梯轿厢的轿厢平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根据图1的分解图的轿厢平台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梯轿厢的轿厢平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4为图3的轿厢平台的纵向视图和轿厢平台的剖视图。
图1为本发明的电梯轿厢的轿厢平台1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所有主要构件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的轿厢平台1在安装状态下的侧视图。轿厢平台1包括多个由钢板制成的平台部分2、3、4,其中分别有一前侧的和后侧的平台部分3、4设置在中间的平台部分2上。在平台部分的处于同一平面上的上侧面固定有轿厢地板9,所述轿厢地板9优选为夹层板。优选蜂房式夹层板适用于作为轿厢地板,所述蜂房式夹层板由具有金属复合层的由铝或塑料或木纤维板构成。
中间的平台部分2构成作为轿厢平台的组成部分的电梯轿厢下横梁。所述中间的平台部分2使所述轿厢平台具有必要的强度,其中节省了在通常的电梯轿厢中位于轿厢平台下面的不构成轿厢平台组成部分的横梁所占用的空间。
构成下横梁的中间的平台部分2还具有用于轿厢导向靴或安全制动装置的固定点2.5、2.6。而且也可以在所述横梁上设置安全缓冲器。另外承载和换向轮11也可以是构成横梁的中间平台部分2的一部分,通过所述承载和换向轮11柔韧的承载机构对电梯轿厢进行承载并对电梯轿厢进行移动。其中承载和换向轮11具有在圆周向上伸展的沟槽和肋,所述沟槽和肋与作为承载机构的楔形肋皮带的肋和沟槽配合。
另外保护空间安全装置12也可以是构成下横梁的中间的平台部分2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述保护空间安全装置12通过与固定安装在电梯竖井上的止挡件的栓锁杆12.1的侧向伸出保证例如在检修运行时不致超越轿厢顶部与竖井顶端和轿厢地板与电梯竖井井底的安全距离。
所有平台部分2、3、4都分别包括至少两个纵向梁2.2、3.2、4.2和至少一个横向梁2.3、3.3、4.3。横向梁2.3是中间平台部分2的组成部分,所述部分构成电梯轿厢的轿厢平台1的组成部分的下横梁。横向梁3.3起着门槛型材7(仅在图2中示出)以及安全挡板的支承件13的支架的作用,并且横向梁4.3的上部的设计结构应使轿厢后侧壁(图中未示出)可以固定在所述横向梁4.3的上部。
平台部分2、3、4具有位于平行垂直面上的连接点2.1、3.1、4.1,在所述连接点2.1、3.1、4.1上利用连接件10将两个平台部分分别相互连接在一起。优选采用诸如螺钉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件。但也可以采用诸如铆钉或卡接件等其它的连接件实现在所述垂直平面上的对平台部分的连接。在采用所述的连接方案对轿厢平台在电梯安装现场进行安装时首先将分别有待连接的平台部分大致相互对准。接着利用连接件将所述平台部分的垂直的连接点范围相互挤压贴靠在一起,从而自动实现平台部分的相互对准。其中通过同时设置平台边缘型材对精确的相互对准加以辅助,有关所述平台边缘型材将在下面加以说明。
附图标记8表示两个平台边缘型材,在电梯的安装现场进行安装时所述平台边缘型材在平台部分2、3、4的固定点2.4、3.4、4.4上与所述平台部分2、3、4连接,并在轿厢平台1的两个侧边缘的范围内在所有相互凸缘接合的平台部分的上侧面上延伸。所述固定点在轿厢平台1上的设置应使其在轿厢平台1处于安装状态时位于其侧边缘范围内并在一共同的水平平面上。优选采用诸如螺钉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件。但也可以采用诸如铆钉或型面配合接件等其它的连接件实现在所述垂直平面上的对平台部分的连接。例如可以采用平台边缘型材8与平台部分2,3,4之间的卡接实现型面配合连接。
其中平台边缘型材8的尺寸设计应使其大大有助于提高整个轿厢平台1的强度。最好选用的平台边缘型材的材料及其截面使平台边缘型材共同地并且不必其它部件的参与即可以承受轿厢有效载荷加在突出于中间平台部分2的平台部分3、4的弯曲应力,并使产生的挠曲的程度不得大于相应的平台部分的长度的1%。所述平台边缘型材8的该特性优选是采用如下方式实现的,所述平台边缘型材8由钢或铝合金制成,并且平台边缘型材8具有一个截面积,所述截面积以其水平重心轴为基准具有至少一个50cm4的平面惯性矩和/或其总高度至少为6cm。
平台边缘型材8一方面用于对整个轿厢平台1增强,从而可以相应地减小对平台部分2、3、4强度的要求。因此制成的所平台部分2、3、4的重量较小。其中平台部分3、4只由最大厚度为2.5mm的钢板制成。另一方面平台边缘型材8用于将轿厢侧壁(图中未示出)与轿厢平台1连接在一起并因此形成由轿厢内侧可以看到的富有美感的轿厢地板与所述的轿厢侧壁之间的过渡件。
在电梯的安装现场进行安装时,平台边缘型材8另外还用于利用在它们与平台部分之间的连接件14将带有凸缘的平台部分2、3、4的上侧面精确和齐平地相互对准。
在前侧或后侧平台部分3、4上和/或内可以设有诸如门槛型材7、在所述门槛型材7下方的安全挡板的支承件13、轿厢后壁的保持件4.3.1、终端开关、电气系统的接线盒、竖井照明灯等轿厢部件。为了使前侧的或后侧的平台部分3、4可以实现所述功能,它们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形状。
优选在出厂前已经预先安装好上述作为平台部分2、3、4的组成部分或安装在所述平台部分2、3、4上的部件和分系统(轿厢导向靴、安全制动装置、安全缓冲器、承载和换向轮、保护空间安全装置、安全挡板、终端开关、接线盒、灯等),而且优选已布好接线,以便使为在电梯安装现场进行的安装付出的代价保持在尽可能小的程度并实现最佳的安装质量。一方面由于甚至具有构成组成部分的分系统的有待运输的和有待搬运到安装位置的各个平台部分更易于操作,另一方面由于易于对仍处于分离状态的平台部分进行包装,因而可实现对所述部件和分系统充分的保护,所以本发明的由多个平台部分构成的轿厢平台是采取所述安装方案的理想的前提条件。
对决定相应的平台部分3、4的长度L3、L4的纵向梁3.2、4.2和决定平台部分2、3、4的宽度B的横向梁2.3、3.3、4.3分别单独制造和被储存在仓库里,其中可根据模块化的尺寸方案选择平台部分2、3和4的长度L3和L4以及宽度B。在收到具有确定的轿厢尺寸的具体订单时才对具有相应尺寸的纵向梁和横向梁进行组装,实现出厂前对平台部分的预安装。采取这种制造和仓储方案可以使轿厢平台的制造和仓储成本保持在非常低的程度,同时随时保证最佳的供货。
图3为本发明的电梯轿厢的轿厢平台21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4为在纵向A上所述轿厢平台21的视图和轿厢平台的在图3中沿II-II线的横剖视图。
本发明的轿厢平台21的这种实施方式同样也包括多个平台部分22、23、24,其中每个前侧和后侧平台部分23、24都设置在中间的平台部分22上。所述前侧和后侧平台部分23、24优选由多个分部分23a、23b、24a、24b构成。前侧和后侧平台部分23、24的分部分23a、23b、24a、24b是基本为U形的弯边型材并采用唯一一块钢板通过分别进行的平行弯边制成。其中U形弯边型材的垂直设置的翼缘一方面起着对轿厢平台的横向增强的作用,另一方面构成设置在垂直面上的连接点22.1、23.1、24.1,在所述连接点22.1、23.1、24.1上利用连接件30将所述分部分相互连接在一起,而且所述分部分还起着中间的平台部分2与前侧或后侧的平台部分23、24之间的连接点的作用。长度较短的前侧和后侧的平台部分也可以只包括唯一的一个U形弯边型材。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中间的平台部分22是作为轿厢平台21的组成部分的电梯轿厢的下横梁,并且只由钢板制成。与图1所示的下横梁相同,所述平台部分22同样也具有轿厢导向靴和安全制动装置的固定点。为了不致对平台部分的简单结构的表述造成不利的影响,图中并未示出所述固定点。为实现不同的功能和满足不同的要求和实现中间的平台部分在不同位置的设置,前侧的和后侧的平台部分23、24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例如所述前侧的和后侧的平台部分23、24的成形(弯边)应使其可以对门槛型材27进行固定,或者可以将用于固定轿厢后壁的固定件24b.1嵌入钢板体内。通过对与中间的平台部分22(横梁)凸缘接合的平台部分23、24或其分部分23a、23b、24a、24b的长度L24、L25的适配调整可以实现轿厢平台21的不同的尺寸。可以采用宽度不同的钢板制造平台部分22、23、24或22、23a、23b、24a、24b,从而可以实现平台部分22、23、24或22、23a、23b、24a、24b的不同的宽度B。
而且在所述轿厢平台21中,所有结合第一实施方式提及的分系统和部件同样也可以作为平台部分22、23、24的组成部分或安装在后者上面,其中在出厂前进行预安装时将分系统安装在相互分离的平台部分内或上。
如前所述,根据本轿厢平台实施方式,与中间的平台部分22凸缘接合的平台部分23、24或其分部分23a、23b、24a、24b分别由唯一的一块钢板制成,所述钢板的U形形状是通过简单的平行的弯边形生的。所有平台部分或分部分都具有垂直定向的桥接件,所述桥接件在轿厢平台21的横向伸展并使轿厢平台在横向上具有充分的强度。为了对垂直的桥接件的下面的自由端的位置进行附加固定,例如可以通过辅助型材31将所述下面的自由端相互连接在一起。在电梯的安装现场才进行所述辅助型材31的安装。
在图3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由较薄的并在横向上弯边的钢板型材构成的平台部分不具有充分满足轿厢平台要求的在纵向上的抗弯曲强度。因此,根据此处所述的轿厢平台21的实施方式也采用如下方式确保在电梯运行时所需的轿厢平台在纵向上的强度,在安装现场进行安装时在轿厢平台21的两个相对的侧边缘的范围内将两个充分坚固的平台边缘型材28与所有平台部分22、23、24的处于同一平面上的上侧面连接在一起。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平台边缘型材28还起着轿厢侧壁(图中未示出)和轿厢平台21之间的连接件的作用。为了使具有矩形截面的平台边缘型材28既可以与平台部分22、23、24连接又可以与所述侧壁连接,平台边缘型材28在其整个长度上具有多个T形槽32。在安装现场对轿厢平台21进行安装时,具有相应形状的螺钉头或螺母嵌入所述T形槽32内,并与平台部分和侧壁旋固在一起。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平台部分不具有横梁并因此不必单独制造横梁并在仓库中进行储存,除此以外所有结合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轿厢平台的特性和优点以及用于安装电梯的方法的特征和优点也适用于在此描述的第二实施方式。

Claims (12)

1.一种电梯轿厢,具有轿
厢平台(1,21),所述轿厢平台(1,21)包括多个平台部分(2,3,4;22,23,24),其特征在于,平台边缘型材(8,28)在所有平台部分(2,3,4;22,23,24)的上侧面上延伸,并与所述平台部分(2,3,4;22,23,24)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边缘型材(8,28)设置在轿厢平台(1;21)的两个相对的侧边缘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选用的平台边缘型材(8,28)的截面和材料应使平台边缘型材不必其它部件的参与即可以承受将轿厢有效载荷加在突出于中间的平台部分(2;22)的平台部分(3,4;23,24)上的弯曲应力,和其中所述平台边缘型材(8,28)产生的挠曲的程度小于所述平台部分长度的1%。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边缘型材(8;28)由钢或铝合金构成,和所述平台边缘型材(8;28)的横截面以其水平重心轴为基准具有至少一个50cm4的平面惯性矩和/或其总高度至少为6cm。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边缘型材(8;28)构成连接件,用于将所述电梯轿厢的侧壁固定在所述轿厢平台(1;21)上。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在中间的平台部分(2;22)上设置前侧的和后侧的平台部分(3,4;23,24),其中对所述前侧的和后侧的平台部分(3,4;23,24)可具有不同的设计结构,以便实现在电梯轿厢上存在的不同的功能。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部分(2,3,4;22,23,24)中的至少两个平台部分具有设置在平行的垂直面上的连接点(2.1,3.1,4.1;22.1,23.1,24.1),利用连接件(10;30)所述平台部分在连接点(2.1,3.1,4.1;22.1,23.1,24.1)被相互连接在一起。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的和/或后侧平台的部分(3,4;23,24)是一体的平台部分,或包括多个分部分(23a,23b,24a,24b)。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平台(21)的前侧的和后侧的平台部分(23,24)或其分部分(23a,23b,24a,24b)是U形的弯边型材,所述弯边型材分别由唯一的一块钢板构成。
10.一种用于安装电梯的方法,所述电梯具有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具有由多个平台部分(2,3,4;22,23,24)制成的轿厢平台(1;21),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工厂制成被分成多个平台部分(2,3,4;22,23,24)的轿厢平台(1;21)和两个平台边缘型材(8;28),
-将未安装的平台部分(2,3,4;22,23,24)与所述平台边缘型材(8;28)一起提供到电梯安装现场,
-在电梯安装现场进行安装时,利用连接件(10;30)将所述轿厢平台(1;21)的相互分开提供的平台部分(2,3,4;22,23,24)与所述平台边缘型材(8;28)连接成轿厢平台(1;21),其中利用平台边缘型材将所述平台部分相互精确地对准和增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外在设置在平行的垂直面上的连接点(2.1,3.1,4.1;22.1,23.1,24.1)上将轿厢平台(1;21)的平台部分(2,3,4;22,23,24)相互连接在一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轿厢平台(1;21)的组装包括如下步骤:
-在电梯轿厢的纵向上将平台部分(2,3,4;22,23,24)相互排列在一起,使其相应的垂直的连接点(2.1,3.1,4.1;22.1,23.1,24.1)相对,
-将平台边缘型材(8;28)贴靠在所有平台部分(2,3,4;22,23,24)的上侧面上,并利用连接件(10;30)将所述平台边缘型材(8;28)平台部分松弛地连接在一起,
-将连接件(10;30)穿过垂直连接点(2.1,3.1,4.1;22.1,23.1,24.1)范围内的开孔,和利用在垂直的连接点范围内的连接件无预应力地使所述平台部分(2,3,4;22,23,24)相互贴靠在一起,
-交替地将平台边缘型材(8;28)和垂直的连接点(2.1,3.1,4.1;22.1,23.1,24.1)上的连接件(14;34,10;30)逐渐张紧,其中平台部分(2,3,4;22,23,24)自动地被相互对准。
CNA2005800304186A 2004-09-09 2005-08-19 电梯轿厢和用于安装电梯轿厢的方法 Pending CN1010145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4405560.6 2004-09-09
EP04405560 2004-09-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4525A true CN101014525A (zh) 2007-08-08

Family

ID=34932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304186A Pending CN101014525A (zh) 2004-09-09 2005-08-19 电梯轿厢和用于安装电梯轿厢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EP (1) EP1802549A1 (zh)
JP (1) JP2008512325A (zh)
KR (1) KR20070088587A (zh)
CN (1) CN101014525A (zh)
AU (1) AU2005282177A1 (zh)
BR (1) BRPI0515112A (zh)
CA (1) CA2578578A1 (zh)
MX (1) MX2007002904A (zh)
NO (1) NO20071721L (zh)
WO (1) WO200602687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7613B (zh) * 2007-10-18 2011-09-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轿厢及其安装方法
CN111824905A (zh) * 2020-07-28 2020-10-27 康达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梯轿厢检修装置及其检修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8828A (zh) * 2011-09-30 2012-04-04 快意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小井道轿壁连接安装结构
KR101996595B1 (ko) * 2018-09-19 2019-07-04 주식회사 휴먼엔티 엘리베이터의 안전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96293A (ja) * 1986-02-21 1987-08-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タ乗かごの床構造
JP2513948B2 (ja) * 1991-08-07 1996-07-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かごの床構造
MY121825A (en) * 1998-11-24 2006-02-28 Inventio Ag Highly rigid elevator car floor
JP2001019319A (ja) * 1999-07-07 2001-01-23 Kobe Steel Ltd 床構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7613B (zh) * 2007-10-18 2011-09-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轿厢及其安装方法
CN111824905A (zh) * 2020-07-28 2020-10-27 康达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梯轿厢检修装置及其检修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515112A (pt) 2008-07-01
KR20070088587A (ko) 2007-08-29
WO2006026873A1 (de) 2006-03-16
CA2578578A1 (en) 2006-03-16
JP2008512325A (ja) 2008-04-24
EP1802549A1 (de) 2007-07-04
MX2007002904A (es) 2007-05-08
NO20071721L (no) 2007-06-07
AU2005282177A1 (en) 2006-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8730B (zh) 模块化的电梯轿厢
CN102083668B (zh) 轨道车厢底框架组件及轨道车辆用模块化车体
CN101588981B (zh) 自承重式轿厢
CN101005983B (zh) 车身构造
ITRM970319A1 (it) Struttura di montaggio per complesso di telaio di veicoli
CN102171096A (zh) 将地板组装到由飞机机身部段预先构造好的驾驶舱中的方法
CN101014525A (zh) 电梯轿厢和用于安装电梯轿厢的方法
HU222134B1 (hu) Sínen futó jármű szálerősítésű anyagból készített fejmodullal
CN205632659U (zh) 一种装配式半挂车车架以及半挂车
CN101804939B (zh) 乘客传送设备
CN105691458A (zh) 一种装配式半挂车车架、半挂车以及装配方法
CN210971078U (zh) 车辆底架形成件、车辆底架和轨道车辆
EA027653B1 (ru) Рама для кабины пассажирского или грузового лифта, кабина лифта и пассажирский или грузовой лифт
US6250662B1 (en) Boat trailer having aluminum adjustable bunks
CN208665331U (zh) 前舱电控模块安装支架总成及电动车
CN216403502U (zh) 一种乘客电梯轿顶多环境可调节矫正架
CN105730508A (zh) 一种货车的边梁以及货车
CN209305702U (zh) 一种货厢组装结构
HU225708B1 (en) Body particularly for bus made of fibre reinforced plastic
CZ284868B6 (cs) Upevnění sedadel
CN218909509U (zh) 一种电梯导轨的承载梁安装结构
CN101967894B (zh) 一种连接立体车库后立柱的底脚装置
CN210707067U (zh) 物流车车厢
RU204390U1 (ru) Универсальная платформа
CN217672824U (zh) 一种车身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