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7473B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07473B
CN101007473B CN2007100029071A CN200710002907A CN101007473B CN 101007473 B CN101007473 B CN 101007473B CN 2007100029071 A CN2007100029071 A CN 2007100029071A CN 200710002907 A CN200710002907 A CN 200710002907A CN 101007473 B CN101007473 B CN 1010074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roller
rotation
row
work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029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07473A (zh
Inventor
五十岚人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07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7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07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74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41J13/002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printing section of automatic paper handling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71/00Games or sports accessories not covered in groups A63B1/00 - A63B69/00
    • A63B71/02Games or sports accessories not covered in groups A63B1/00 - A63B69/00 for large-room or outdoor sporting games
    • A63B71/023Supports, e.g. p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61/00Tennis nets or accessories for tennis or like games, e.g. volley-ball
    • A63B61/003Nets for tennis or like gam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5Detecting means for copy material, e.g. for detecting or sensing presence of copy material or its leading or trailing e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2Rollers
    • B41J13/03Rollers driven, e.g. feed rollers separate from plate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Abstract

打印头可工作以在打印区域处于打印媒介上进行打印。第一辊适于朝向所述打印区域在第一方向上传输所述打印媒介。第二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打印区域的下游侧,并适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传输所述打印媒介。第一编码器可工作以检测所述第一辊的转动,以产生第一检测信号。第二编码器可工作以检测所述第二辊的转动,以产生第二检测信号。控制器可工作以基于所述第一检测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检测信号来控制所述第一辊的所述转动以及所述第二辊的所述转动。

Description

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公开号2004-216615A(JP-A-2004-216615)揭示了一种打印机。在该打印机中,由齿轮将供纸电机的驱动力传递至供纸辊。此外,驱动力从附装至供纸辊的齿轮传递至附装有排纸辊的齿轮。
但是,如JP-A-2004-216615所述,当通过齿轮将传递至供纸辊(纸供应辊)的驱动力传递至排纸辊时,随着供纸辊的转动难以稳定排纸辊的转动。因此,排纸辊的转动位置或速度的精度趋于变得比供纸辊的转动的精度差。此外,当要打印纸张的后端部时,在纸张传输的方向上将纸张在供纸辊的下游侧上传输。因此,仅通过排纸辊来传输纸张。由此,当在排纸辊中的纸张的后端部的供应精度不如在供纸辊中稳定时,在纸张的后端部上将要打印的影像品质趋于变得比纸张的其他部分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可稳定排纸辊的转动的打印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机,包括:
打印头,其可工作以在打印区域处于打印媒介上进行打印;
第一辊,其适于朝向所述打印区域在第一方向上传输所述打印媒介;
第二辊,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打印区域的下游侧,并适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传输所述打印媒介;
第一编码器,其可工作以检测所述第一辊的转动,以产生第一检测信号;
第二编码器,其可工作以检测所述第二辊的转动,以产生第二检测信号;以及
控制器,其可工作以基于所述第一检测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检测信号来控制所述第一辊的所述转动以及所述第二辊的所述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机,包括:
打印头,其可工作以在打印区域处于打印媒介上进行打印;
第一辊,其适于朝向所述打印区域在第一方向上传输所述打印媒介;
第二辊,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打印区域的下游侧,并适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传输所述打印媒介;
编码器,其可工作以检测所述第二辊的转动,以产生检测信号;以及
控制器,其可工作以基于所述检测信号来控制所述第一辊的所述转动以及所述第二辊的所述转动。
通过以上结构,可以稳定第二辊的转动。
该打印机还可包括:电机;及带,所述带由所述电机、所述第一辊以及所述第二辊张紧。所述控制器可工作以控制所述电机的转动,由此控制所述第一辊的所述转动以及所述第二辊的所述转动。
通过该结构,电机的转动通过带直接传递至第一辊及第二辊。由电机的驱动力直接驱动第一辊及第二辊两者。类似于第一辊,第二辊根据电机的转动而转动。此外,因为电机的旋转驱动力直接传递至第一辊,故第一辊以与由齿轮来传递力的情况相同的精度转动。因此,并未劣化第一辊的旋转精度,且改进了第二辊的旋转精度。
所述电机可布置在所述第二辊附近。所述第二辊可于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辊之间的位置处抵靠所述带。
通过该结构,与第二辊相比,电机的旋转驱动力可更强力地传递至第一辊。当由第一辊及第二辊来传输打印媒介时,可以遵循第一辊的旋转量来设定打印媒介的传输量。因此,第一辊可起用于媒介传输的主辊的作用。
所述打印机还可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布置在所述第二辊附近,并可工作以使所述第一辊及所述第二辊转动。所述控制器可工作以控制所述电机的转动,由此控制所述第一辊的所述转动以及所述第二辊的所述转动。
因为相较于第一辊的附近区域,可在第二辊附近提供更充分的空间,故可以改进打印机的设计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示出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结构的框图。
图3是打印机中旋转编码器的标度的正视图。
图4是旋转编码器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将以喷墨打印机作为打印机的示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具有壳体1。壳体1形成为大致立方体形状,并包括供纸盘2及排纸盘3,该供纸盘2及排纸盘3布置为伸出壳体1。
供纸盘2形成为板状。供纸盘2布置在壳体1内,使得其一端位于壳体1内部而其另一端从壳体1向上伸出。在供纸盘2上,可以装载作为打印媒介的示例的成张的纸P(以下简称为“纸张”)。装载在供纸盘2上的纸张P以其下端抵靠在供纸盘2的下端部上的状态布置。
排纸盘3由可伸出三级构件形成,并被布置在壳体1内,使得其一端位于壳体1内部而其另一端在大致水平的方向上从壳体1伸出。
此外,喷墨打印机还具有纸张传输机构及喷墨机构,纸张传输机构将装载在供纸盘2上的纸张P在由箭头T所示的方向上传输至排纸盘3,而喷墨机构在从供纸盘2延伸至排纸盘3的纸张传输路径上将墨水喷射在纸张P上。
纸张传输机构主要包括载纸辊11、形成为大致板状的导纸器12、供纸辊13、承纸板(platen)14、以及排纸辊15。
载纸辊11布置在面对供纸盘2的下端部的位置处。载纸辊11包括辊轴21以及辊轴21穿过其的弹性构件22。辊轴21具有十字形横截面。载纸辊11可在辊轴21的周向方向上转动。如图1所示,形成弹性构件22以具有D形横截面,其中环形板的一侧形成槽口,且弹性构件22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在供纸盘2的下端部中,例如可布置储纸器以及分隔构件以面对载纸辊11。
供纸辊13包括大致圆柱形的辊轴24以及覆盖在辊轴24的外周表面上的氧化铝层25。氧化铝层25起防滑器的作用。在图1中的供纸辊13的上侧上,布置有形成为大致圆柱形的从动辊16。形成为圆柱形的从动辊16的外周部分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构件形成。此外,从动辊16抵靠在供纸辊13上。随着供纸辊13转动,从动辊16也转动。
承纸板14具有形成在其上的多个导肋(未示出)。该多个导肋形成为沿纸张传输方向T延伸。承纸板14可具有布置在其上的诸如海绵的墨水接收构件。在此情况下,优选地将墨水接收构件布置在比导肋更低的高度处。
排纸辊15具有大致圆柱形的辊轴27以及辊轴27穿过其的多个圆柱形构件28。圆柱形构件28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形成。在图1中排纸辊15的上侧,布置多个齿状构件(spur member)17以抵靠在多个圆柱形构件28上。每个齿状构件17都具有多个连续地形成在其外周部分上的齿。齿状构件17的齿的前端抵靠在圆柱形构件28上。随着排纸辊15转动,齿状构件17也转动。
导纸器12、供纸辊13、承纸板14、以及排纸辊15在沿纸张传输路径的路线上布置在供纸盘2与排纸盘3之间。此外,在纸张传输机构上布置有喷墨机构。喷墨机构主要包括托架轴31、托架32、墨水容器33、以及记录头34。
托架轴31形成为大致圆柱形。托架轴31布置在壳体1内供纸辊13的上侧上。
由托架轴31保持托架32以布置在承纸板14之上。托架32可沿托架轴31的轴向方向移动。
墨水容器33为用于容纳液体墨水的容器。墨水容器33可拆卸地附装在托架32上。在喷墨打印机中,通常使用四种到八种颜色的墨水。一个墨水容器33可在其中容纳一种颜色的墨水或多种颜色的墨水。在使用多种颜色的墨水的喷墨打印机中,每个墨水容器33都可仅容纳一种颜色的墨水。在此情况下,在托架32上布置对应于墨水颜色数量的墨水容器33。
记录头34具有多个喷墨嘴(未示出)。在每个喷墨嘴内部都布置有压电元件(未示出)。当施加规定的电压脉冲时,压电元件形变。通过压电元件的形变,从喷墨嘴压出填充在喷墨嘴内的墨水,由此喷墨。记录头34布置在托架32的下表面的大致中心部分中,由此多个喷墨嘴面对承纸板14。
如图2所示,喷墨打印机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通信接口41、存储器芯片42、微型计算机芯片43、以及ASIC(特殊用途集成电路)芯片44。存储器芯片42、微型计算机芯片43、以及ASIC芯片44通过系统总线(未示出)彼此互连。
通信接口41连接至ASIC芯片44。通信接口41具有USB(通用串行总线)电缆、喷墨打印机电缆、以及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电缆等可连接至其的连接器(未示出)。通信接口41从主计算机(未示出)通过连接器接收打印数据。通信接口41可通过蓝牙或无线LAN(局域网)以无线通信方式与主计算机连接。
存储器芯片42存储打印数据46。提供由诸如ESC(爱普生标准码)/页或附录的页描述语言描述的数据作为打印数据46。例如,当主计算机(未示出)指示将进行打印的打印机时,就产生由页描述语言描述的打印数据46。将由打印机接收的打印数据46以根据打印机的说明书的格式进行描述。例如,由页描述语言描述用于喷墨打印机的打印数据46大致具有其中交替描述打印媒介供应控制数据以及喷墨控制数据的格式。此外,存储器芯片42可存储JPEG(联合图象编码专家组)格式的影像数据作为打印数据46。
微型计算机芯片43执行喷墨打印机控制程序(未示出),由此实现驱动控制器51。驱动控制器51根据打印数据46进行打印控制。
ASIC芯片44具有输入端口61及输出端口62。此外,ASIC芯片44执行ASIC芯片程序(未示出),由此实现数据更新器63。数据更新器63采样输入至输入端口61的信号。数据更新器63通过使用采样的数据来更新采样数据组64。采样数据组64包括供纸辊13的检测速度Vpf、供纸辊13的旋转量Dpf、排纸辊15的检测速度Vpo、以及排纸辊15的旋转量Dpo等。采样数据组64例如存储在ASIC芯片44的RAM(未示出)中。
由微型计算机芯片43执行的喷墨打印机控制程序以及由ASIC芯片44执行的ASIC芯片程序例如可存储在存储器芯片42中。可在运输喷墨打印机之前或之后将那些程序存储在喷墨打印机中。可从诸如CD-ROM的记录媒介读取在喷墨打印机运输之后将存储在喷墨打印机中的程序,该程序可由计算机读取或可通过诸如电子通信线路的传输媒介来下载。此外,在喷墨打印机运输之后可仅更新并存储那些程序的一部分。
ASIC芯片44的输入端口61连接至供纸编码器71以及排纸编码器72。此外,如图2所示,ASIC芯片44的输入端口61连接至用于检测收回杆(retract lever)73的转动状态的供纸传感器74。当收回杆73被诸如纸张P的打印媒介向上推动从而转动时,供纸传感器74输出检测信号。
如图3及图4所示,作为供纸编码器71及排纸编码器72的旋转编码器具有圆板81以及传输型光学传感器84,其中布置光发射元件82及多个光接收元件83以彼此面对。
在旋转编码器的圆板81中形成有多个狭缝85。如图3所示,形成多个狭缝85使得狭缝85沿圆板81的外周彼此以规定距离间隔布置。如图4所示,旋转编码器的传输型光学传感器84为其中形成有槽的盒状体。在传输型光学传感器84中,光发射元件82以及多个光接收元件83布置为通过狭缝彼此面对。
布置传输型光学传感器84使得圆板81的外周部分进入光发射元件82与多个光接收元件83之间的槽。当狭缝85位于光发射元件82与光接收元件83之间时,光接收元件83接收来自光发射元件82的光,由此输出表示接收到光的状态的光接收信号。当圆板81的位于狭缝85与相邻狭缝85之间的部分位于光接收元件83与光发射元件82之间时,光被阻挡,从而光接收元件83输出表示光被阻挡的状态的光接收信号。当光发射元件82转动时,光接收元件83输出随接收的光量改变而以脉冲形式改变的光接收信号。
当相邻狭缝85之间的间隔对应于一个周期时,多个光接收元件83形成为以对应于周期的90度相位的各个间距布置。基于将由多个光接收元件83产生的多个光接收信号,旋转编码器为四个通道输出光接收信号,该四个通道的相位彼此位移90度。
返回图2继续描述。将用作供纸编码器71的旋转编码器的圆板81被构造为与供纸辊13一起运动。因此,圆板81与供纸辊13一起转动。此外,将用作供纸编码器71的旋转编码器将用于四个通道的光接收信号输出至ASIC芯片44的输入端口61。
将用作排纸编码器72的旋转编码器的圆板81被构造为与排纸辊15起运动。因此,圆板81与排纸辊15一起转动。此外,将用作排纸编码器72的旋转编码器将用于四个通道的光接收信号输出至ASIC芯片44的输入端口61。
ASIC芯片44的输出端口62连接至电机驱动电路91。此外,ASIC芯片44的输出端口62连接至记录头34的多个压电元件以及用于驱动托架32的电路(未示出)。
电机驱动电路91驱动供纸电机92。供纸电机92转动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至转子的转轴。供纸电机92的转轴与驱动带轮93配合。因此,驱动带轮93与供纸电机92的转轴一起转动。
供纸辊13与供纸带轮94配合,由此供纸带轮94与供纸辊13一起运动。因此,供纸带轮94与供纸辊13以及将用作供纸编码器71的旋转编码器的圆板81一起转动。此外,排纸辊15与排纸带轮95配合,由此排纸带轮95与排纸辊15一起运动。因此,排纸带轮95与排纸辊15以及将用作排纸编码器72的旋转编码器的圆板81一起转动。
驱动带96围绕驱动带轮93、供纸带轮94、以及排纸带轮95以拉力被张紧,其中驱动带96很难在驱动带轮93、供纸带轮94、以及排纸带轮95上滑动。驱动带96适于通过驱动带轮93、供纸带轮94以及排纸带轮95在方向C上循环。
如图1所示,供纸电机92布置在排纸辊15的下侧上,以比排纸辊15更接近排纸盘3布置。因此,如图2所示,排纸带轮95的旋转中心布置在驱动带轮93的旋转中心与供纸带轮94的旋转中心之间,并抵靠在围绕驱动带轮93及供纸带轮94张紧的驱动带96的中部上。供纸带轮94的旋转中心与排纸带轮95的旋转中心之间的间距A小于供纸带轮94的旋转中心与驱动带轮93的旋转中心之间的间距B。供纸带轮94与驱动带96进行接触的角度(面积)大于排纸带轮95与驱动带96进行接触的角度(面积)。因此,供纸带轮94比排纸带轮95对驱动带96有更大的抗滑动性。
此外,供纸电机92通过齿轮传动系或带轮来转动载纸辊11。
接下来将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喷墨打印机的操作。
通信接口41从主计算机(未示出)接收打印数据46。由通信接口41接收的打印数据46通过ASIC芯片44供应至存储器芯片42。存储器芯片42存储供应的打印数据46。
当打印数据46存储在存储器芯片42中时,以微型计算机芯片43实现的驱动控制器51开始供纸控制。
具体而言,驱动控制器51基于将在打印数据46头部中描述的处理数据来命令供纸电机92驱动起动。该驱动起动命令通过ASIC芯片44的输出端口62供应至电机驱动电路91。电机驱动电路91开始驱动供纸电机92。
当驱动供纸电机92时,载纸辊11转动。载纸辊11的具有大致D形横截面的外周表面抵靠在布置在供纸盘2上的最上面的纸张P上。根据载纸辊11的转动,抵靠在载纸辊11上的纸张P从供纸盘2供应至纸张传输路径。由载纸辊11的转动拉出的纸张P的前端被传输在导纸器12上。然后,可收回杆73被推起,由此在供纸辊13与从动辊16之间供应纸张P的前端。
当驱动供纸电机92时,驱动力通过驱动带轮93、驱动带96、以及供纸带轮94传递至供纸辊13。供纸辊13与从动辊16转动。纸张P的前端夹在供纸辊13与从动辊16之间。由供纸辊13与从动辊16夹置的纸张P根据供纸辊13的转动在托架32与承纸板14之间供应。随后,当其规定的360度转动完成时,载纸辊11停止转动。
供纸编码器71的圆板81与供纸辊13一起转动。基于多个光接收元件83的光接收状态,供纸编码器71产生用于四个通道的光接收信号,然后将该信号输出至ASIC芯片44的输入端口61。
当驱动供纸电机92时,驱动力通过驱动带轮93、驱动带96、以及排纸带轮95传递至排纸辊15。排纸辊15与多个齿状构件17转动。此外,排纸编码器72的圆板81与排纸辊15一起转动。基于多个光接收元件83的光接收状态,排纸编码器72产生用于四个通道的光接收信号,然后将该信号输出至ASIC芯片44的输入端口61。
由ASIC芯片44实现的数据更新器63周期性地对将输入至输入端口61的光接收信号进行采样。数据更新器63通过使用采样的数据来更新采样数据组64。此外,可在从数微秒至数百微妙的范围内设定数据更新器63的采样周期。
例如,数据更新器63基于每单位时间来自供纸编码器71的用于四个通道的光接收信号的脉冲数量来更新供纸辊13的检测速度Vpf。数据更新器63基于来自供纸编码器71的用于四个通道的光接收信号的积累脉冲数量来更新供纸辊13的旋转量Dpf。此外,数据更新器63基于每单位时间来自排纸编码器72的用于四个通道的光接收信号的脉冲数量来更新排纸辊15的检测速度Vpo。数据更新器63基于来自排纸编码器72的用于四个通道的光接收信号的积累脉冲数量来更新排纸辊15的旋转量Dpo。
驱动控制器51从ASIC芯片44获取采样数据组64。基于供纸传感器74的检测信号的采样数据,驱动控制器51检测纸张P的前端被供纸辊13抓住。当在检测之后传输纸张P经过规定距离时,驱动控制器51命令供纸终止。可基于供纸辊13的旋转量Dpf以及排纸辊15的旋转量Dpo的平均值来确定该规定距离。
当发出终止供纸的命令时,电机驱动电路91停止供纸电机92。供纸辊13、从动辊16、排纸辊15、以及多个齿状构件17停止转动。纸张P停止在其前端位于记录头34与承纸板14之间的位置处。
当终止供纸控制时,驱动控制器51开始从存储器芯片42读取打印数据46。基于所读取的打印数据46,驱动控制器51开始喷墨控制。此外,可在供纸控制开始之前、在供纸控制开始时的同时、或在进行供纸控制时进行对打印数据46的读取。
具体而言,驱动控制器51将用于驱动托架驱动电机(未示出)的命令输出至ASIC芯片44的输出端口62。此外,驱动控制器51基于从打印数据46读取的喷墨控制数据将喷墨控制的命令输出至记录头34。由此,托架32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而墨水从记录头34的多个喷墨嘴(未示出)喷出。从多个喷墨嘴喷出的墨水附着在纸张P的前端部上。
当基于读取的打印数据46的喷墨控制终止时,驱动控制器51从存储器芯片42读取剩余的打印数据46。驱动控制器51开始纸张传输控制。此外,不需要由驱动控制器51重新读取打印数据46,可以在首次就读取全部打印数据,由此进行连续控制。
具体而言,驱动控制器51将驱动供纸电机92的命令输出至ASIC芯片44的输出端口62。电机驱动电路91驱动供纸电机92。供纸电机92的旋转驱动力通过驱动带轮93、驱动带96、供纸带轮94以及排纸带轮95传递至供纸辊13及排纸辊15。供纸辊13与排纸辊15转动,由此纸张P在纸张传输方向T上朝向下游侧(排纸盘3一侧)传输。
当供纸辊13与排纸辊15转动时,供纸编码器71与排纸编码器72以脉冲输出光接收信号。数据更新器63基于来自供纸编码器71及排纸编码器72的光接收信号的脉冲来更新采样数据组64。当将纸张传输规定距离时,驱动控制器51命令终止供纸。例如,当供纸辊13的旋转量Dpf及排纸辊15的旋转量Dpo的平均值变为规定距离时,驱动控制器51命令终止供纸。
当发出终止供纸的命令时,电机驱动电路91停止供纸电机92。供纸辊13、从动辊16、排纸辊15、以及多个齿状构件17停止转动。此外,传输了规定距离的纸张P然后停止。
由此,驱动控制器51从打印数据46头部依次读取在打印数据46中描述的控制数据,或者共同地读取控制数据以交替地执行喷墨控制及纸张传输控制。例如,当检验到打印数据46被读取至其末尾或完全地执行了打印数据46时,驱动控制器51开始排纸控制。
具体而言,驱动控制器51输出驱动供纸电机92的命令至ASIC芯片44的输出端口62。电机驱动电路91驱动供纸电机92。供纸电机92的旋转驱动力通过驱动带轮93、驱动带96、供纸带轮94以及排纸带轮95传递至供纸辊13及排纸辊15。供纸辊13与排纸辊15转动。随着纸辊13与排纸辊15转动,纸张P在打印媒介传输方向上朝向下游侧传输。
随着供纸辊13与排纸辊15转动,供纸编码器71与排纸编码器72输出以脉冲形式改变的光接收信号。基于来自供纸编码器71及排纸编码器72的光接收信号的脉冲,数据更新器63更新采样数据组64。当将纸张传输规定距离时,驱动控制器51命令终止排纸。该规定距离可以是纸张P的后端从供纸辊13向排纸盘3移动的距离。当供纸辊13的旋转量Dpf及排纸辊15的旋转量Dpo的平均值变为规定距离时,驱动控制器51命令终止排纸。
当发出终止排纸的命令时,电机驱动电路91停止供纸电机92。供纸辊13、从动辊16、排纸辊15、以及多个齿状构件17停止转动。已经经过打印的纸张P被排出至排纸盘3。
驱动控制器51可在供纸、传输纸、或排纸期间进行速度控制,使得纸张P的传输速度变为规定传输值。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驱动控制器51进行控制,使得供纸辊13的检测速度Vpf以及排纸辊15的检测速度Vpo的平均值变为规定传输速度。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中,由驱动控制器51检测并控制供纸辊13的旋转量以及排纸辊15的旋转量。因此,稳定了排纸辊15的转动。
在第一实施例中,由驱动带96将供纸电机92的转动直接传递至供纸辊13及排纸辊15。由供纸电机92的驱动力直接驱动供纸辊13与排纸辊15两者。类似于供纸辊13,排纸辊15根据供纸电机92的转动而转动。此外,因为供纸电机92的旋转驱动力被直接传递至供纸辊13,故以与由齿轮来传递力的情况相同的精度转动供纸辊13。因此,并未劣化供纸辊13的旋转精度,且改进了排纸辊15的旋转精度。
此外,与排纸辊15相比,供纸电机92的旋转驱动力更强力地传递至供纸辊13。因此,当诸如纸张P的打印媒介由供纸辊13及排纸辊15传输时,打印媒介的传输量遵循供纸辊13的旋转量。供纸辊13可起用于纸张传输的主辊的作用。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用于转动供纸辊13及排纸辊15的供纸电机92布置在排纸辊15附近。供纸电机92布置在与供纸辊13分隔的位置处。在排纸辊15附近提供了比载供纸辊13附近更充分的空间。因此,改进了打印机的设计自由度。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驱动控制器51基于供纸辊13的检测旋转量以及排纸辊15的检测旋转量的平均值来进行控制操作。但是,驱动控制器51可通过仅使用供纸辊13及排纸辊15中一者的检测旋转量来控制供纸辊13的旋转以及排纸辊15的旋转。或者,驱动控制器51可通过以规定比率来使用供纸辊13的检测旋转量以及排纸辊15的检测旋转量来控制供纸辊13的旋转以及排纸辊15的旋转。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在该实施例中,省略了图2所示的供纸编码器。
数据更新器101通过使用采样的数据来更新由排纸辊15的检测速度Vpo、排纸辊15的旋转量Dpo等构成的采样数据组102。
基于由排纸编码器72检测的旋转,驱动控制器103控制供纸辊13的旋转以及排纸辊15的旋转。
除了上述元件外,组成元件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组成元件相同的功用。因此,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且将省略对其的重复描述。
接下来将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喷墨打印机的操作。
当从驱动控制器103发出供纸控制命令、纸张传输控制命令、以及排纸控制命令时,电机驱动电路91开始对供纸电机92的驱动。当驱动供纸电机92时,载纸辊11、驱动带轮93、驱动带96、供纸带轮94、供纸辊13、从动辊16、排纸带轮95、排纸辊15、以及多个齿状构件17转动。
当发出供纸控制命令时,供纸盘2上的纸张P被传输至面对记录头34的位置。当发出纸张传输控制命令时,位于面对记录头34的位置处的纸张P被传输规定量。当发出排纸控制命令时,位于面对记录头34的位置处的纸张P被传输至排纸盘3。
排纸编码器72的圆板81与排纸辊15一起转动。基于多个光接收元件83的光接收状态,排纸编码器72产生用于四个通道的光接收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输出至ASIC芯片44的输入端口61。
通过ASIC芯片44实现的数据更新器101周期性地对输入至输入端口61的那些光接收信号进行采样。数据更新器101通过使用采样的数据来更新采样数据组102。具体而言,基于每单位时间来自排纸编码器72的用于四个通道的光接收信号的脉冲数量,数据更新器101更新排纸辊15的检测速度Vpo。基于来自排纸编码器72的用于四个通道的光接收信号的积累脉冲数量,数据更新器101更新排纸辊15的旋转量Dpo。
驱动控制器103从ASIC芯片44获取采样数据组102。当排纸辊15的旋转量Dpo根据控制变为规定距离时,驱动控制器103命令终止。当发出终止的命令时,电机驱动电路91停止供纸电机92。纸张P根据控制被传输至规定位置。
此外,驱动控制器103进行速度控制,使得排纸辊15的检测速度Vpo变为规定值。当排纸辊15的检测速度Vpo大于规定值时,驱动控制器103将降低速度的命令供应至电机驱动电路91。当排纸辊15的检测速度Vpo小于规定值时,驱动控制器103将升高速度的命令供应至电机驱动电路91。由此控制纸张传输速度以接近规定值。
上述操作之外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这里省略对其的描述。
由此,在第二实施例中,驱动控制器103检测排纸辊15的旋转量并控制用于传输打印媒介的排纸辊15的旋转量以及供纸辊13的旋转量。因此,稳定了排纸辊15的转动。
在第二实施例中,供纸电机92的转动通过驱动带96等直接传递至供纸辊13以及排纸辊15。由供纸电机92的驱动力来直接驱动供纸辊13与排纸辊15两者。类似于供纸辊13,排纸辊15根据供纸电机92的转动而转动。此外,因为供纸电机92的旋转驱动力直接传递至供纸辊13,故供纸辊13以与由齿轮来传递力的情况相同的精度转动。因此,并未劣化供纸辊13的转动精度,且改进了排纸辊15的转动精度。
此外,与排纸辊15相比,供纸电机92的旋转驱动力更强力地传递至供纸辊13。因此,当诸如纸张P的打印媒介由供纸辊13及排纸辊15传输时,打印媒介的传输量遵循供纸辊13的旋转量。供纸辊13可起用于纸张传输的主辊的作用。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用于转动供纸辊13及排纸辊15的供纸电机92布置在排纸辊15附近。供纸电机92布置在与供纸辊13分隔的位置处。布置在排纸辊15附近提供了比布置在供纸辊13附近更充分的空间。因此,改进了打印机的设计自由度。
尽管以上仅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可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很多修改而实质上并不脱离本发明的新颖的教导及优点。因此,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包含全部这些修改。
例如,在各个实施例中,供纸电机92的转动通过驱动带96传递至供纸辊13以及排纸辊15。但是,供纸电机92的转动也可通过齿轮传递至供纸辊13以及排纸辊15。
在各个实施例中,以微计算机芯片43来实现用于控制供纸辊13的转动以及排纸辊15的转动的驱动控制器51及103。但是,也可以ASIC芯片44或以微计算机芯片43及ASIC芯片44两者来实现驱动控制器51及103。
在各个实施例中,用于检测供纸辊13的转动的供纸编码器71以及用于检测排纸辊15的转动的排纸编码器72具有相同的四通道输出功能。但是,供纸编码器71以及排纸编码器72也可具有二通道输出功能。或者,可以是两者中一者具有二通道输出功能而另一者具有四通道输出功能。
在各个实施例中,将纸张用作打印媒介。对于打印媒介,可以使用诸如OHP的薄膜片、诸如贴纸的可剥型片、以及诸如CD的记录媒介。
在各个实施例中,使用具有光发射元件以及光接收元件的光传输型编码器作为供纸编码器71或排纸编码器72。但是,也可使用光反射型编码器、磁性编码器等作为供纸编码器71或排纸编码器72。
在本说明书中,排纸辊15的附近区域指在纸张传输方向T上从承纸板14的中心向下游侧的区域。更优选地,排纸辊15的附近区域指在垂直方向上与排纸辊15重叠的位置。
在各个实施例中,以喷墨打印机作为示例。此外,上述结构也可应用至具有扫描功能、复印功能等的多功能打印机或激光打印机。
通过引用申请于2006年1月26日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06-17380的包括说明书、附图及权利要求的揭示内容,将其整体包含于本说明书中。

Claims (4)

1.一种打印机,包括:
电机;
打印头,其可工作以在打印区域处于打印媒介上进行打印;
第一辊,其适于朝向所述打印区域在第一方向上传输所述打印媒介;
第二辊,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打印区域的下游侧,并适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传输所述打印媒介;
供纸带轮,其可工作以向所述第一辊传递所述电机的驱动力;
排纸带轮,其可工作以向所述第二辊传递所述电机的驱动力;
驱动带轮,其与所述电机配合;
带,其连接所述供纸带轮、所述排纸带轮和所述驱动带轮;
供纸编码器,其可工作以根据所述第一辊的转动而转动;
排纸编码器,其可工作以根据所述第二辊的转动而转动;
第一检测器,其可工作以检测所述供纸编码器的转动;
第二检测器,其可工作以检测所述排纸编码器的转动;
发生器,其可工作以根据由所述第一检测器检测的结果而产生第一信号并根据由所述第二检测器检测的结果而产生第二信号;
控制器,其可工作以基于所述第二信号来控制所述电机;以及
固定的承纸板,其布置在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带由所述供纸带轮、所述排纸带轮以及所述驱动带轮张紧,
所述控制器可工作以控制所述电机,由此控制所述第一辊的转动以及所述第二辊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电机布置在所述第二辊附近;并且
所述第二辊于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辊之间的位置处抵靠所述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电机布置在所述第二辊附近,
所述控制器可工作以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控制所述电机,由此控制所述第一辊的转动以及所述第二辊的转动。
CN2007100029071A 2006-01-26 2007-01-26 打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074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17380 2006-01-26
JP2006017380A JP2007197148A (ja) 2006-01-26 2006-01-26 プリンタ
JP2006017380 2006-01-2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996985A Division CN102092191A (zh) 2006-01-26 2007-01-26 打印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7473A CN101007473A (zh) 2007-08-01
CN101007473B true CN101007473B (zh) 2011-02-09

Family

ID=3828572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290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07473B (zh) 2006-01-26 2007-01-26 打印机
CN2010105996985A Pending CN102092191A (zh) 2006-01-26 2007-01-26 打印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996985A Pending CN102092191A (zh) 2006-01-26 2007-01-26 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72296A1 (zh)
JP (1) JP2007197148A (zh)
KR (1) KR100912996B1 (zh)
CN (2) CN1010074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86426B2 (ja) 2006-08-23 2012-02-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搬送制御方法
JP4829717B2 (ja) * 2006-08-23 2011-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搬送制御方法
JP4883776B2 (ja) * 2006-08-23 2012-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7530256B2 (en) * 2007-04-19 2009-05-12 Xerox Corporation Calibration of sheet velocity measurement from encoded idler rolls
JP6361858B2 (ja) * 2014-02-28 2018-07-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US20180229497A1 (en) * 2017-02-15 2018-08-16 Kateeva, Inc. Precision position alignment, calibration and measurement in printing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s
JP6702254B2 (ja) * 2017-04-26 2020-05-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01892A1 (en) * 2003-04-28 2005-01-0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medium transfer apparatus
US20050163553A1 (en) * 2004-01-28 2005-07-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media driv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44469A (ja) 1985-12-19 1987-06-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H06122238A (ja) * 1992-08-28 1994-05-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3886462B2 (ja) 2003-02-19 2007-02-28 エヌイーシーコンピュータテクノ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の搬送制御方式およびプリンタの搬送制御方法
JP2005219407A (ja) * 2004-02-06 2005-08-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15658A (ja) * 2004-07-02 2006-01-1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濃度ムラ補正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タ
JP4391898B2 (ja) 2004-07-06 2009-1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駆動制御装置、ベルト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565073B1 (ko) * 2004-07-19 2006-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감열방식 프린터 및 인쇄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01892A1 (en) * 2003-04-28 2005-01-0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medium transfer apparatus
US20050163553A1 (en) * 2004-01-28 2005-07-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media driv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US 20050001892 A1,说明书第[0031]-[0058]、附图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078390A (ko) 2007-07-31
JP2007197148A (ja) 2007-08-09
CN101007473A (zh) 2007-08-01
KR100912996B1 (ko) 2009-08-20
CN102092191A (zh) 2011-06-15
US20070172296A1 (en) 2007-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07473B (zh) 打印机
JP4998533B2 (ja) 印刷装置
JP476040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7744297B2 (en) Sticky note prin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4829717B2 (ja) 記録装置及び搬送制御方法
EP1798042B1 (en) Printer
JP2003237063A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CN102285222A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02079180A (zh) 打印装置以及异常判定方法
CN101854455B (zh) 图像记录装置
WO2004091917A1 (ja)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吐出システム、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US10201992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first and second conveying rollers and first and second motors
WO2003070473A1 (fr) Imprimante, procede de determination du bord superieur d'un objet a imprimer, procede de determination du bord inferieur d'un objet a imprimer, programme informatique, et systeme informatique
CN102991125B (zh) 行式喷墨打印机
JP607499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856046B2 (ja)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する記憶媒体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US6572211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415576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415738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20082680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US2008011185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224413B2 (ja) 記録装置
JP2005059389A (ja) テープ送り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テープ印刷装置
JP3464594B2 (ja) 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JP4360185B2 (ja) シリアル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9

Termination date: 201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