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94295C - 具备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具备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94295C
CN100594295C CN200610162439A CN200610162439A CN100594295C CN 100594295 C CN100594295 C CN 100594295C CN 200610162439 A CN200610162439 A CN 200610162439A CN 200610162439 A CN200610162439 A CN 200610162439A CN 100594295 C CN100594295 C CN 10059429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type
mentioned
motor
drive pulley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62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5127A (zh
Inventor
泷口亲司
小室广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75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5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9429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9429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限制发动机的外形尺寸增加的、具备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通过将V形皮带卷绕在主动皮带轮(101)和从动皮带轮(102)上构成的皮带式转换器(100)传递发动机本体(30)的曲轴(44)的旋转动力的发动机,将主动皮带轮轴(109)偏置配置在上述曲轴(44)的气缸(32)一侧。

Description

具备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皮带式变速器(皮带式转换器: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以往,上述发动机,有的是将皮带式变速器的主动皮带轮轴偏置配置在曲轴的后方(从动皮带轮轴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11-334393号
但是,上述现有的结构,由于从动皮带轮也与主动皮带轮一起向后方移动,所以,皮带式变速器的后端位置容易比发动机本体的后端位置还靠后,会使发动机的外形尺寸增加,降低向车架上搭载的易搭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限制发动机的外形尺寸的增加的具备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
作为上述课题的解决手段,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具有顺着车宽方向的曲轴,在支撑上述曲轴的曲轴箱的前端部使顺着稍稍向前下方的轴线的气缸突出到前方,通过在曲轴箱的侧方将V形皮带(例如实施例的V形皮带103)卷绕在主动皮带轮(例如实施例的主动皮带轮101)和从动皮带轮(例如实施例的从动皮带轮102)上而构成的皮带式无级变速器(例如实施例的皮带式转换器100)传递发动机本体(例如实施例的发动机本体30)的曲轴(例如实施例的曲轴44)的旋转动力的具备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例如实施例的发动机E),其特征是:将主动皮带轮轴(例如实施例的主动皮带轮轴109)偏置配置在上述曲轴的气缸(例如实施例的气缸32)侧,而且,该主动皮带轮轴被配置在曲轴的前方。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是:将上述皮带式无级变速器设置在上述发动机本体一侧,而且,在该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下方设置脚踏起动装置主轴(例如实施例的脚踏起动装置主轴36)。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是:在上述曲轴和主动皮带轮轴之间设置减速机构(例如实施例的第一减速机构60),用曲轴箱(例如实施例的曲轴箱31)和皮带式变速器箱体(例如实施例的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包围该减速机构。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是:在上述主动皮带轮轴上的上述减速机构和主动皮带轮之间设置油泵(例如实施例的油泵80)用的驱动齿轮(例如实施例的驱动齿轮81)。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是:从发动机的侧面看上述气缸和主动皮带轮重叠。
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是:在上述气缸和主动皮带轮的重叠部分的气缸和皮带式变速器箱体之间设有空间(例如实施例的空间K2)。
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通过将V形皮带(例如实施例的V形皮带103)卷绕在主动皮带轮(例如实施例的主动皮带轮101)和从动皮带轮(例如实施例的从动皮带轮102)上而构成的皮带式无级变速器(例如实施例的皮带式转换器100)传递发动机本体(例如实施例的发动机本体30)的曲轴(例如实施例的曲轴44)的旋转动力的具备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例如实施例的发动机E),其特征是:将上述曲轴配置在主动皮带轮轴(例如实施例的主动皮带轮轴109)和从动皮带轮轴(例如实施例的从动皮带轮轴110)之间。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由于避开曲轴的左右端配置主动皮带轮轴,所以,主动皮带轮难以向曲轴的侧面伸出,能限制发动机的左右宽度。另外,由于从动皮带轮与主动皮带轮一起向气缸一侧移动,所以,皮带式变速器的端部位置难以超出发动机本体的端部位置,能限制发动机的外形尺寸。而且,由于这样限制了发动机的外形尺寸,所以能提高向车架上搭载该发动机的易搭载性。
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脚踏起动装置主轴配置在骑在车体上的乘员容易起动的位置上,能提高脚踏起动装置的使用便利性。
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仅仅将皮带式变速器箱体从发动机本体上卸下来就能使减速机构露出到外部,能提高可维修性。另外,由于皮带式变速器箱体兼做减速机构的罩子,所以,减少了发动机E的部件个数,便于降低重量和成本。
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与在曲轴上设置油泵用的驱动齿轮的场合相比,能进一步限制发动机的左右宽度。
根据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能进一步限制发动机侧视图上的外形尺寸。
根据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由于确保了气缸周围的空气流通通道,所以能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性能。
根据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由于避开曲轴的左右端配置主动皮带轮轴,所以,主动皮带轮难以向曲轴的侧面伸出,能限制发动机的左右宽度。另外,由于中间隔着曲轴在两侧配置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所以,皮带式变速器的端部位置难以超出发动机本体的端部位置,能限制发动机的外形尺寸。而且,由于这样限制了发动机的外形尺寸,所以能提高向车架上搭载该发动机的易搭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左视图。
图2是上述摩托车的发动机周边的右视图。
图3是上述发动机的右视图。
图4是上述发动机的发动机本体的展开剖视图。
图5是上述发动机的皮带式转换器的展开剖视图。
图6是从上述发动机上卸下皮带式转换器时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说明中的前后左右等方向如果末对其作特别说明则与车辆上的方向相同。另外,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LH表示车辆左方,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
图1所示的摩托车(车辆)1,在位于车架10的前端部的头管11上通过轴杆12a铰支有能转向的支承前轮WF的左右一对前叉12。在轴杆12a的上部安装有转向用的操纵手柄13。
车架10为所谓低地板脊梁式车架,即:使一根主车架10a倾斜着从头管11向后下方延伸,将头管11和驾驶员用的座椅23之间作为低地板部,以提高易骑性。在主车架10a的后端部连接有枢轴板10b,支承后轮WR的摆臂15的前端部能摆动地铰支在该枢轴板10b上。
从车体侧面看呈向后上方的曲拐状的左右一对座椅架10c的前端部连接在主车架10a的后部上。在左右座椅架10c和摆臂15的左右臂之间配置有左右一对后减振器16。
在车架10的中央下部内侧(上述低地板部内侧)搭载有摩托车1的原动机-发动机E。
同时参照图2、3,发动机E一体地将皮带式转换器(皮带式无级变速器,以下有时简单地称为皮带式变速器)100设置在发动机本体30的右侧。发动机本体30是具有顺着车宽方向(左右方向)的曲轴的空冷单缸发动机,在其曲轴箱31的前端部,使顺着稍稍向前下方的轴线的气缸32突出到前方。在安装在气缸32的顶端(前端)的缸盖33的上方配置有节流阀体TH,在该节流阀体TH的上方配置有空气滤清器壳AC。从缸盖33的下部延伸的排气管EX,在向后方弯曲延伸到车体后部左侧之后,与位于后轮WR的左侧的消音器SL连接。
向车架10上搭载发动机E是这样完成的:曲轴箱31后端部的上下后安装件31a、31b支承在枢轴板10a上,曲轴箱31上端部的上安装件31c支承在从主车架10a延伸过来的吊挂板10d上。
发动机E的旋转动力,在通过上述皮带式变速器100等输出到发动机本体30后部左侧的主动链轮(发动机输出部)18之后,通过驱动链条17传递到后轮WR左侧的被动链轮19。
在后轮WR的上方配置有油箱20,在该油箱20的前方配置有杂物箱21。油箱20以及杂物箱21位于座椅23的下方,该座椅23通过其前端下部的铰链打开或关闭,因此可以向油箱20以及杂物箱21存入或取出。图中符号MS表示以直立状态支承车体的主支架,符号SS表示以向左侧倾斜的立起状态支承车体的侧支架,符号S1表示驾驶员用的脚托,符号S2表示后部同乘者用的脚托。
车架10的前部、发动机E的气缸32和缸盖33、以及节流阀体TH和空气滤清器壳AC等由合成树脂制的前部车体罩24所覆盖。前部车体罩24构成保护驾驶员的脚部免受来自前方的风吹袭等的脚护罩。
另外,车架10的后部、杂物箱21、和油箱20等,同样由合成树脂制的后部车体罩25所覆盖。该后部车体罩25与座椅架10c一起支承着座椅23。
如图3所示,皮带式转换器100是将V形皮带103卷绕在主动链轮101和被动链轮102上构成的,随着发动机本体30上的曲轴的旋转速度的变化,在规定的范围内无级地改变其相对旋转动力的减速比。该皮带式转换器100以收容在从发动机侧面看呈前后长的椭圆形的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内的状态安装在曲轴箱31右侧。
从动链轮102位于主动链轮101的后方稍稍向上的位置,且直径比主动链轮101稍稍大一点,配置成该从动链轮102的前端和主动链轮101的后端相互靠近。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的皮带轮收容部,其前后端部的侧视图形状呈沿两皮带轮101、102的外形稍稍向后上方且稍稍扩大后部的上下宽度的椭圆形。
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的皮带轮收容部上的稍稍向后上方的下缘部,位于曲轴箱31上的大致水平的下缘部的上方,在这两下缘部之间,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的下部右侧壁34朝向右侧。在该下部右侧壁34的后端部配置有发动机E的脚踏起动装置35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脚踏起动装置主轴36。脚踏起动装置主轴36配置在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的皮带轮收容部的侧视图为圆弧状的后端部的紧下方,即有效利用下部右侧壁34向后上方扩大的范围。
同时参照图2,脚踏起动装置主轴36在车体侧视图中,位于驾驶员用左脚托S1的后方稍稍向下的位置,而且,配置在下方远离座椅23的驾驶员用乘坐部。
脚踏起动装置主轴36的前端部从下部右侧壁34向右侧突出来,脚踏起动踏板37的基端部安装在该前端部上。折叠式的踏板本体37a安装在从脚踏起动踏板37上的基端部向斜后上方延伸的臂的前端部上。
踏板本体37a在车体侧视图中,在下方适当地离开座椅23的驾驶员用乘坐部,在骑在摩托车1上的驾驶员踏下该踏板本体37a时,该踏板本体37a沿以脚踏起动装置主轴36为中心的圆弧大致移动到下方。因此,骑在摩托车1上的驾驶员能自然地踏下脚踏起动踏板37。
发动机E还具备自起动器38,该自起动器38的起动马达39配置在曲轴箱31的上部前侧。另外,在曲轴箱31的下部右侧壁34的脚踏起动装置主轴36的紧前方设有发动机油用的检查窗34a。
如图4所示,在发动机本体30的气缸32内嵌装有沿其轴线滑动的活塞40。连杆42的小端部通过左右方向延伸的活塞销41能自如摆动地连接在活塞40上,该连杆42的大端部通过左右方向延伸的曲轴销43能自如旋转地连接在曲轴44上。曲轴44在支承曲轴销43的左右曲轴垂直壁45的紧外侧具有轴颈46,该两轴颈46通过球轴承47自如旋转地支承在曲轴箱31的左右前侧壁63a、64a上。曲轴44为通过曲轴销43将左右分离体结合成一体的组合式。
左轴颈46的外侧部向左侧延伸出的比较大,与气缸32外侧相比位于其左右外侧的发电机48的外转子48a同轴固定在其前端部上。在曲轴箱31的左前侧壁63a的外侧安装有向右侧敞口的杯状的发电机罩49,发电机48的定子线圈48b支承在该发电机罩49的内侧,该定子线圈48b配置在上述外转子48a内。而且,与上述起动马达39连接的起动器从动齿轮39a通过单向超越离合器安装在外转子48a的右侧。
支承在缸盖33上的气门传动机构50用的驱动链轮51同轴固定在左轴颈46的左侧,同时,直径比驱动链轮51大的被动链轮53同轴固定在气门传动机构50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凸轮轴52的左端,由于凸轮链条54卷绕在这两个链轮上,所以,由曲轴的旋转动力驱动气门传动机构50。在气缸32的左侧设有使凸轮链条54通过的凸轮链条室55。
同时参照图6,气门传动机构50由于凸轮轴52的旋转而使分别与该凸轮轴52上的吸排气用凸轮滑动连接的两个摇杆56a、56b摆动,它们分别使吸排气气门57a、57b动作,开关缸盖33的吸排气孔。
右轴颈46的外侧部向右侧伸出的比较小,一级主动齿轮58同轴固定在该伸出部上。一级主动齿轮58能输出曲轴44的旋转动力,而且,能将来自上述脚踏起动装置主轴36的旋转动力输入到曲轴44。一级主动齿轮58与后述的一级从动齿轮59一起构成第一减速机构60,曲轴44的旋转动力通过该第一减速机构60、皮带式转换器100、以及后述的第二减速机构66输出到上述主动链轮18。
曲轴箱31是用螺栓等将左右箱半体结合成一体构成的,这些左右箱半体分别形成支承左右轴颈46的上述左右前侧壁63a、64a、以及相对它们偏向左侧的左右后侧壁63b、64b。左前后侧壁63a、64a以及右前后侧壁64a、64b分别连成一体,它们形成箱体左壁63和箱体右壁64。在箱体右壁64的右侧配置有上述皮带式转换器100,箱体右壁64被收容该皮带式转换器100的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覆盖。
同时参照图5,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与曲轴箱31同样是用螺栓等将左右箱半体连接成一体构成的,其左箱体半体覆盖曲轴箱31的右侧部。具体地说,左箱体半体形成与右箱体半体上的侧视图为椭圆形状的箱体外壁108对置的箱体内壁107,而且,在该箱体内壁107的下方一体地形成上述下部右侧壁34,用该下部右侧壁34以及箱体内壁107封闭曲轴箱31的右侧开口。
另外,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的左箱体半体和曲轴箱31之间形成的空间K1与曲轴箱31连通、构成油室Y,在该油室Y内存有规定量的发动机油。即,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内是油室Y外部。
而且,在发动机本体30驱动时,由于后述的油泵80的作用,能将上述发动机油供给到上述油室Y内以及缸盖33内的各部。供给到缸盖33内的发动机油穿过上述凸轮链条室55以及发电机罩49内部返回到油室Y内。
在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内,在其前部配置有主动链轮101,在后部配置有从动链轮102,它们分别支承在从其中央部穿过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主动皮带轮轴109和从动皮带轮轴110上。
主动皮带轮轴109相对曲轴44(轴颈46)偏向前方(气缸32一侧)进行设置,从发动机侧面看,位于曲轴44和气缸32的基端(后端)之间。换句话说,从发动机侧面看,曲轴44位于主动皮带轮轴109和从动皮带轮轴110之间。再换句话说,主动皮带轮轴109中间隔着曲轴44偏向与从动皮带轮轴110相反的一侧。
而且,随着向主动皮带轮轴109的前方(气缸32一侧)的偏移,主动皮带轮101向前方移动,因此,能使从动皮带轮102向前方移动,因而能使整个皮带式变速器100向前方移动。因此,从发动机侧面看,能将皮带式转换器100(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的后端位置设定在与发动机本体30的后端大致相同的位置上(参照图3)。
另外,由于主动皮带轮101向前方移动,从发动机的侧面看,其前端部(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的前端部)与气缸32的基部(后部)重叠(参照图3)。在气缸32的外周(以及缸盖33外周的一部分)立设有多个冷却叶片32a,在上述重叠部分,气缸32的冷却叶片32a的前端侧被切下,因而,确保有气缸32和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之间的空气流通用空间K2。
主动皮带轮轴109的右端部通过外侧球轴承109a能自如旋转地支承在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的箱体外壁108的前部(以下有时称为外前侧壁108a)上。另外,主动皮带轮轴109的左侧部,贯通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的箱体内壁107的前部(以下有时称为内前侧壁107a),而且通过内侧球轴承109b能自如旋转地支承在该箱体内壁107上,而且,其左端部通过滚针轴承109c能自如旋转地支承在曲轴箱31的右前侧壁64a上。主动皮带轮轴109的左端部位于右前侧壁64a上的曲轴44支承用的右侧球轴承47的紧前方。
与曲轴44的一级主动齿轮58啮合的一级从动齿轮59同轴固定在主动皮带轮轴109的左端部的紧右侧。一级从动齿轮59直径比一级主动齿轮58的大,由这两齿轮58、59构成上述第一减速机构60,通过该第一减速机构60,曲轴44的旋转动力被减速且传递到主动皮带轮轴109。
另一方面,从动皮带轮轴110位于主动皮带轮轴109后侧且稍稍向上的位置上,其右端部通过外侧球轴承110a能自如旋转地支承在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的箱体外壁108的后部(以下有时称为外后侧壁108b)上。另外,从动皮带轮轴110的左侧部在贯通箱体内壁107的后部(以下有时称内后侧壁107b)之后,穿过曲轴箱31的右后侧壁64b,同时通过内侧球轴承110b能自如旋转地支承在该右后侧壁64b上,而且,其左端部通过左球轴承110c能自如旋转地支承在曲轴箱31的左后侧壁63b上。
主动皮带轮101设计成能与主动皮带轮轴109一体旋转,将相对主动皮带轮轴109固定的固定皮带轮半体101a配置在左侧,将能相对主动皮带轮109轴向移动的活动皮带轮半体101b配置在右侧。各皮带轮半体101a、101b呈杯状,配置成使它们的下端相互对置,因此,在两皮带轮半体101a、101b之间形成周向截面呈外周侧宽的“V”字形的V形槽101c。
另一方面,从动皮带轮102设计成通过插在从动皮带轮轴110上的套筒111能相对该从动皮带轮轴110相对旋转,将相对套筒111固定的固定皮带轮半体102a配置在右侧,将能相对套筒111轴向移动的活动皮带轮半体102b配置在左侧。各皮带轮半体102a、102b呈杯状,配置成使它们的下端相互对置,因此,在两皮带轮半体102a、102b之间形成周向截面呈外周侧宽的“V”字形的V形槽102c。
而且,与其倾斜面相适应的环状V形皮带103以规定的张力缠绕在这两皮带轮101、102的V形槽101c、102c内。
主动皮带轮101的活动皮带轮半体101b具有向右侧即向离开固定皮带轮半体101a一侧运动的趋势,而且,在该活动皮带轮半体101b的内侧(右侧)配设有多个弹子112,在该主动皮带轮轴101停止旋转时(曲轴44停止旋转时),活动皮带轮半体101b离开固定皮带轮半体101a,扩大V形槽101c的左右宽度,将V形皮带103卷绕在该V形槽101c的内周侧,而且,各弹子112顺着活动皮带轮半体101b的形状,被引导到内周侧。
而且,在主动皮带轮101旋转时(曲轴44旋转时),当其旋转速度达到规定值以上时,由于作用在各弹子112上的离心力的增加,它们渐渐地向外周侧移动,同时,活动皮带轮半体101b反抗赋势力,渐渐地向左侧移动,在缩小V形槽101c的左右宽度的同时,使V形皮带103的卷绕位置向主动皮带轮101的外周侧变化。如果主动皮带轮101的旋转速度减小,为了要返回到上述停止旋转时的位置,各弹子112渐渐向内周侧移动,同时,活动皮带轮半体101b渐渐向右侧移动,扩大V形槽101c的左右宽度,使V形皮带103的卷绕位置向内周侧变化。
另一方面,从动皮带轮102的活动皮带轮半体102b具有向右侧即向接近固定皮带轮半体102a一侧运动的趋势,在该从动皮带轮102停止旋转时(主动皮带轮101停止旋转时),活动皮带轮半体102b靠近固定皮带轮半体102a,缩小V形槽102c的左右宽度,同时,顺着两皮带轮半体102a、102b的形状被引导到外周侧的V形皮带103卷绕在V形槽102c的外周侧。
而且,在从动皮带轮102旋转时(主动皮带轮101旋转时),如以上所述,若主动皮带轮101上的V形皮带103的卷绕位置向外周侧变化,由于V形皮带103的长度是一定的,所以,该V形皮带103为了扩大从动皮带轮102的V形槽102c的左右宽度,反抗赋势力使活动皮带轮半体102b渐渐向左侧移动,而且,使其卷绕位置向内周侧变化。如果从动皮带轮102的旋转速度减小,为了要返回到上述停止旋转时的位置,活动皮带轮半体102b渐渐向右侧移动,缩小V形槽102c的左右宽度,使V形皮带103的卷绕位置向内周侧变化。
这样一来,由于随着曲轴44的旋转速度即随着发动机本体30的转速的增减,主动皮带轮101上的V形皮带103的卷绕半径与从动皮带轮102上的V形皮带103的卷绕半径成反比,并渐渐变化,所以,能自动且连续地改变相对曲轴44的旋转动力的减速比,能与发动机转速相对应地平稳地进行无级变速。
在主动皮带轮101的固定皮带轮半体101a的内侧形成有冷却叶片113,该冷却叶片113与主动皮带轮101一起旋转,因此,能从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前部上侧的吸气口113a(参照图3)将外气导入到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内,能强制冷却配置在该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内的皮带式转换器100等。
在从动皮带轮102的左侧设有断开或连接套筒111和从动皮带轮轴110之间的动力传递的离心离合器114。离心离合器114具有:与活动皮带轮半体102对置配置、同轴固定在从动皮带轮轴110上的杯状的离合器外环114a;配置在该离合器外环114a内的底部一侧(左侧)、同轴固定在套筒111上的圆板状的内板114b;安装在该内板114b的外周部右侧的、能做扩大直径动作的多个闸瓦(shoe)114c。
由于各闸瓦114c具有向缩小半径的方向运动的趋势,它们在从动皮带轮102的旋转速度小于规定值的场合,离开离合器外环114a,所以,使内板114b和离合器外环114a能相对旋转,切断套筒111和从动皮带轮轴110之间的动力传递。而且,在从动皮带轮102的旋转速度超过规定值的场合,由于作用在各闸瓦114c上的离心力的增加,它们做扩大半径运动,与离合器外环114a摩擦结合,使内板114b和离合器外环114a能一体旋转,使得能在套筒111和从动皮带轮轴110之间进行动力传递,驱动从动皮带轮轴110。
离开曲轴箱31的右前侧壁64a规定距离设置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的内前壁107a,是为了能在其左侧配置第一减速机构60以及后述的油泵80用的驱动齿轮81。在此,第一减速机构60以及油泵驱动齿轮81位于曲轴箱31的右前侧壁64a的外侧(左侧),不左右分割曲轴箱31,仅卸下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就能使其露出到外部。
另外,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的内后侧壁107b,为了能在其右侧配置离心离合器114,使其向左侧鼓出形成凸的杯状。内后侧壁107b的杯形状是与离心离合器114的离合器外环114a的底部形状相对应的。由于曲轴箱31的右后侧壁64b偏向左侧,因此,可以设计成该右后侧壁64b和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的内后侧壁107b离开规定量。
这样一来,由于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的箱体内壁107和曲轴箱31的箱体右壁64适当离开,所以能形成上述空间K1。
后方的外后侧壁108b制成大致是平的,与此相对应,为了确保主动皮带轮101上的活动皮带轮半体101b的移动量,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的外前侧壁108a制成向右侧鼓出成凸的半球状。
传递到从动皮带轮轴110的旋转动力在通过第二减速机构66再次减速之后,传递到发动机E的输出轴。
第二减速机构66由在两个轴上分布的多个减速齿轮组构成,它们分别贯通支承在从动皮带轮轴110的左侧部-主轴67、以及配置在该主轴67的斜后下方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中间轴68上。
中间轴68其两侧部贯通曲轴箱31的左右后侧壁63b、64b,而且,通过左右球轴承68a、68b能自如旋转地支承在该左右后侧壁63b、64b上。中间轴68的左端部突出到曲轴箱31的外部,构成上述输出轴,在该中间轴68的左端部安装有上述主动链轮18。
第二减速机构66由以下部分构成:同轴固定在主轴67(从动皮带轮轴110)上的左球轴承110c的紧右方的第一齿轮69;同轴且能相对自如旋转地支承在中间轴68上的左球轴承68a的紧右方的第二齿轮70;同轴且能相对自如旋转地支承在主轴67上的第一齿轮69和内球轴承110b之间的第三齿轮71;同轴固定在中间轴68上的第二齿轮70和右球轴承68b之间的第四齿轮72。
第二齿轮70为将直径比第一齿轮69的大且与其啮合的大直径第二齿轮70a和与其右侧邻接的直径比较小的小直径第二齿轮70b设计成一体的母子齿轮,另外,第三齿轮71为将直径比小直径第二齿轮70b的大且与其啮合的大直径第三齿轮71a和与其右侧邻接的直径比较小的小直径第三齿轮71b设计成一体的母子齿轮。小直径第三齿轮71b与直径比它大的第四齿轮72相啮合,传递到主轴67的旋转动力依次在各齿轮69~72之间减速且传递到中间轴68。即,体积比较小的第二减速机构66能设定较大的减速比。
在主动皮带轮轴109上的一级从动齿轮59和内球轴承109b之间同轴地固定有油泵80用的驱动齿轮81。
驱动齿轮81直径比一级从动齿轮59的小,与位于第一减速机构60的下方的油泵80的旋转轴上的被动齿轮82相啮合,随着主动皮带轮轴109的旋转,驱动油泵80。在驱动油泵80时,贮存在油室Y内的下部的发动机油通过过滤器被吸进来,而且,该发动机油穿过在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的内前侧壁107a上形成的油道以及与其连通的在曲轴44上形成的油道等,被压送到发动机本体30内,如以上所述,适宜地在发动机本体30内循环。
在曲轴箱31的下部右侧壁34的后端部形成有支承脚踏起动装置主轴36的右侧部的轴毂部36a。轴毂部36a大致在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的后端部的正下方沿左右方向延伸,上述脚踏起动踏板37的基端部安装在从该轴毂部36a突出到右方的脚踏起动装置主轴36的前端部(右端部)上。脚踏起动装置主轴36的左侧部,其中间部支承在曲轴箱31上的中支承壁36b上,而且,左端部支承在曲轴箱31上的左支承壁36c上。在中支承壁36b和轴毂部36a之间配置有使脚踏起动装置主轴36穿过的回位弹簧74,在中支承壁36b和左支承壁36c之间配置有与脚踏起动装置主轴36同轴的脚踏起动装置主动齿轮75以及啮合机构75a。
脚踏起动装置主动齿轮75仅在随着踏下脚踏起动踏板37、脚踏起动装置主轴36向一个方向相对旋转时,由于啮合机构75a的动作而不能相对旋转地与脚踏起动装置主轴36结合。另外,脚踏起动装置主动齿轮75在脚踏起动踏板37返回时或发动机起动后等、向与脚踏起动装置主轴36的上述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对旋转时,能相对脚踏起动装置主轴36自如旋转。脚踏起动装置主动齿轮75、啮合机构75a、以及回位弹簧74、各支承壁36b、36c以及轴毂部36a和脚踏起动装置主轴36的滑动部,面向曲轴箱31的油室Y的内部。
而且,由于踏下脚踏起动踏板37而在脚踏起动装置主轴36上产生的旋转动力,通过啮合机构75a以及脚踏起动装置主动齿轮75、脚踏起动装置中间齿轮76、脚踏起动装置从动齿轮77、以及一级主动齿轮58传递到曲轴44。
脚踏起动装置中间齿轮76制成直径比脚踏起动装置主动齿轮75的大,与其相啮合,在上述空间K1内与第二减速机构66的中间轴68同轴配置,能相对自如旋转地支承在该中间轴68上的从曲轴箱31的右后侧壁64b突出到右方的右端部上。
脚踏起动装置从动齿轮77为将直径比脚踏起动装置中间齿轮76的小且与其啮合的小直径从动齿轮77a和直径比该小直径从动齿轮77a的大且与一级主动齿轮58相啮合的大直径从动齿轮77b设计成一体的母子齿轮,在上述空间K1内与第二减速机构66的主轴67同轴配置,能相对自如旋转地由它支承着。小直径从动齿轮77a位于主轴67支承用的内球轴承110b的紧右侧,大直径从动齿轮77b与该小直径从动齿轮77a的右侧邻接,设置成一体。
大直径从动齿轮77b为了扩大与小直径从动齿轮77a的外径差,以较大的齿轮构成。这样的大直径从动齿轮77b呈顺着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的内后侧壁107b的杯状,高效地配置在上述空间K1内。
在各齿轮75、76、77、78之间,来自脚踏起动装置主轴36的旋转动力反复地进行加减速,且最终以加速的状态传递到曲轴44。
由脚踏起动装置主动齿轮75、啮合机构75a、脚踏起动装置中间齿轮76、脚踏起动装置从动齿轮77、以及一级主动齿轮58构成的脚踏起动装置传动机构78配置在曲轴箱31的油室Y内,所以,能用发动机油进行润滑,而且,与第一减速机构60同样,仅仅卸下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就能使其露出到外部。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上述实施例的发动机E是通过将V形皮带103卷绕在主动皮带轮101和从动皮带轮102上构成的皮带式转换器100传递发动机本体30的曲轴44的旋转动力的,是将主动皮带轮轴109偏置配置在上述曲轴44的前方(气缸32一侧)的,换句话说,是将曲轴44配置在主动皮带轮轴109和从动皮带轮轴110之间的。
根据该结构,由于避开曲轴44的左右端配置主动皮带轮轴109,所以,主动皮带轮轴101难以向曲轴44的侧面伸出,能限制发动机E的左右宽度。另外,由于从动皮带轮102与主动皮带轮101一起向前方(气缸32一侧)移动,所以,皮带式变速器100的后端位置难以从发动机本体30的后端位置向后方超出,能限制发动机E的前后长度。而且,由于这样限制了发动机E的外形尺寸,所以能提高向车架10上搭载该发动机E的易搭载性。
另外,上述发动机E,由于将上述皮带式转换器100设置在上述发动机本体30的右侧,而且,将脚踏起动装置主轴36设置在该皮带式转换器100的下方,因此,就成了脚踏起动装置主轴36配置在骑在车体上的乘员容易起动的位置上,能提高脚踏起动装置35的使用便利性。
再有,上述发动机E,由于在上述曲轴44和主动皮带轮轴109之间设置第一减速机构60,用曲轴箱31和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包围该第一减速机构60,所以,仅仅将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从发动机本体30上卸下来就能使第一减速机构60露出到外部,能提高可维修性。另外,由于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兼做第一减速机构60的罩子,所以,减少了发动机E的部件个数,便于降低重量和成本。
再有,上述发动机E,由于在上述主动皮带轮轴109上的上述第一减速机构60和主动皮带轮101之间设置油泵80用的驱动齿轮81,所以,与在曲轴44上设置油泵用的驱动齿轮的场合相比,能进一步限制发动机E的左右宽度。
另外,上述发动机E,由于从发动机的侧面看上述气缸32和主动皮带轮101重叠,所以,能进一步限制发动机侧视图中的外形尺寸。
而且,上述发动机E,由于在上述气缸32和主动皮带轮101的重叠部分的气缸32和皮带式变速器箱体104之间设置空间K2,确保了气缸32周围的空气流通通道,所以,能提高发动机E的冷却性能。

Claims (9)

1.一种具备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上述发动机具有顺着车宽方向的曲轴,在支撑上述曲轴的曲轴箱的前端部使顺着稍稍向前下方的轴线的气缸突出到前方,通过在上述曲轴箱的侧方将V形皮带卷绕在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上而构成的皮带式无级变速器传递发动机本体的曲轴的旋转动力,其特征是:
主动皮带轮轴被偏置配置在上述曲轴的气缸侧,而且,该主动皮带轮轴被配置在曲轴的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具备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其特征是:上述皮带式无级变速器被设置在上述发动机本体的一侧,而且,在该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下方设置脚踏起动装置主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具备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其特征是:在上述曲轴和主动皮带轮轴之间设置减速机构,用曲轴箱和皮带式变速器箱体包围该减速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具备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其特征是:上述曲轴被配置在主动皮带轮轴和从动皮带轮轴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具备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其特征是:在上述主动皮带轮轴上的上述减速机构和主动皮带轮之间设置油泵用的驱动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1、2和5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具备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其特征是:从发动机的侧面看上述气缸和主动皮带轮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具备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其特征是:从发动机的侧面看上述气缸和主动皮带轮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具备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其特征是:在上述气缸和主动皮带轮的重叠部分的气缸和皮带式变速器箱体之间设有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具备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其特征是:在上述气缸和主动皮带轮的重叠部分的气缸和皮带式变速器箱体之间设有空间。
CN200610162439A 2005-11-30 2006-11-22 具备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429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45236A JP4772479B2 (ja) 2005-11-30 2005-11-30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を備えたエンジン
JP2005345236 2005-1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5127A CN1975127A (zh) 2007-06-06
CN100594295C true CN100594295C (zh) 2010-03-17

Family

ID=38125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624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4295C (zh) 2005-11-30 2006-11-22 具备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772479B2 (zh)
CN (1) CN10059429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62400B2 (ja) * 2008-09-30 2013-03-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JP5303340B2 (ja) * 2009-03-31 2013-10-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キック式始動装置付き内燃機関
JP5417080B2 (ja) * 2009-08-03 2014-02-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の補器配置構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57062B2 (ja) * 1987-09-10 1997-09-2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三輪車の変速装置
CN1295188A (zh) * 1999-10-08 2001-05-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动力装置
CN1522931A (zh) * 2003-01-15 2004-08-25 ���\�й�ҵ��ʽ���� 自动二、三轮车用动力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86748A (ja) * 1982-11-10 1984-05-19 Honda Motor Co Ltd ベルト式動力伝達装置
JP2609525B2 (ja) * 1987-07-13 1997-05-1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4437564B2 (ja) * 1998-05-21 2010-03-2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Vベルト無段変速機を備えたエンジン
JP3788155B2 (ja) * 2000-01-11 2006-06-21 スズ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の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JP2002097917A (ja) * 2000-09-21 2002-04-05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用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JP2002266653A (ja) * 2001-03-09 2002-09-18 Yamaha Motor Co Ltd 雪上車
JP4055469B2 (ja) * 2002-05-20 2008-03-0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パワーユニットのケーシング構造
JP4420292B2 (ja) * 2003-07-16 2010-02-2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用エンジン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57062B2 (ja) * 1987-09-10 1997-09-2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三輪車の変速装置
CN1295188A (zh) * 1999-10-08 2001-05-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动力装置
CN1522931A (zh) * 2003-01-15 2004-08-25 ���\�й�ҵ��ʽ���� 自动二、三轮车用动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72479B2 (ja) 2011-09-14
CN1975127A (zh) 2007-06-06
JP2007146801A (ja) 2007-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02446B2 (ja) ハイブリッド型自動二輪車のパワーユニット配置構造
US5515940A (en) Power unit for saddle type vehicle
JP3933270B2 (ja) 自動二輪車
JPH10297294A (ja) エンジンの動力伝達装置
US6109383A (en) Power unit for motorcycle
JP4879156B2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CN1519142B (zh) 小型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CN100594295C (zh) 具备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
CN1975149B (zh) 具备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的脚踏起动装置
JP3850639B2 (ja)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JP2001277872A (ja) 小型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JP3946412B2 (ja)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JP2513407Y2 (ja) 自動二輪車の動力伝達装置
JP5303340B2 (ja) キック式始動装置付き内燃機関
JP4499871B2 (ja) 小型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JP3990854B2 (ja) 小型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JP3916014B2 (ja) 水冷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JPH11115517A (ja) エンジンの動力伝達装置
JP2001323994A (ja) 小型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JP2007170569A (ja) 歯車減速機
JPH1181964A (ja) エンジンのリフタ収納凹部構造
JP2012250644A (ja) 小型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317

Termination date: 201411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