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84634C - 盒以及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盒以及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84634C
CN100584634C CN200780000709A CN200780000709A CN100584634C CN 100584634 C CN100584634 C CN 100584634C CN 200780000709 A CN200780000709 A CN 200780000709A CN 200780000709 A CN200780000709 A CN 200780000709A CN 100584634 C CN100584634 C CN 10058463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thermal printer
printer head
sheet material
bob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00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31027A (zh
Inventor
北村元
西谷仁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331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10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463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463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41J17/32Detachable carriers or holders f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8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supply of electric current or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magnetism to a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Abstract

墨带盒(7)沿热打印头(2)的纵向插入热转印打印机(1)以及从中移走。热打印头设有提升构件(9),而墨带盒设有接触元件(7a)。提升构件(9)和墨带盒的接触元件(7a)构造成在墨带盒的插入和移走过程中彼此接触,从而提升热打印头(2),以加宽用于墨片材通过的空间。

Description

盒以及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和盒,该打印机能够利用热打印头将墨从墨片材转印到记录片材,该盒能够插入所述打印机中以及从所述打印机中移走。
背景技术
图1是示出热转印打印机设备1的打印单元的示意图。
在打印过程中,热打印头2以及压板辊3彼此压靠,且记录片材4和墨片材5位于两者之间。沿热打印头2的长度直线布置的多个加热元件产生热,从而将墨片材5上的墨转印到记录片材4上,记录片材4又通过打印过程中位于运送方向下游的记录片材运送机构运送,墨片材5通过墨片材提取机构运送。与记录片材4和墨片材5的运送同步地,所述多个加热元件选择性地产生热以形成图像。在墨被转印之后,记录片材4和墨片材5通过它们相应的运送机构运送至其运送路径的下游,所述运送路径在中途分叉。记录片材4被导向至纸张弹出部,墨片材5通过分离构件6与记录片材4分离,并被提取线轴12提取。分离构件6位于运送路径分叉的分叉点附近。
图2为透视图,示出其中储存有墨片材5的墨带盒7插入打印机设备1的主体或从中移走的状态。
在例如打印机设备1的热转印打印机中,墨带盒7沿着热打印头2的长度通过设在打印机设备1的主体一侧上的开口1a插入打印机设备1或从中移走。在墨带盒7的插入和移走过程中,墨片材5经过热打印头2和压板辊3之间的空间。
图3示出了带有上述构造的典型常规打印机。当墨带盒7插入打印机设备1的主体以及从中移走时,热打印头2从压板辊3完全缩回,如图所示。鉴于这样做可以在热打印头2和压板辊3之间提供足够的间隙,防止了墨片材5发生与热打印头2或压板辊3的接触。因而防止墨片材5卡住。
图4示出了另一种常规打印机,例如日本专利特开No.08-112951所公开的打印机。图4中的打印机设备1被构造成使得热打印头2固定至打印机设备1的主体,并且当墨带盒7插入打印机设备1的主体或从中移走时使得压板辊3运动。鉴于压板辊3从热打印头2缩回,在热打印头2与压板辊3之间提供了足够的间隙。因此防止墨片材5卡住。
用于将热打印头固定至打印机主体的方法的例子包括这样一种方法,其中热打印头固定成悬臂。即,在这种方法中,热打印头在一端被支撑,而在另一端保持自由。图5是示出打印机设备1的打印机构的剖视图,其中热打印头2以悬臂的形式固定至打印机设备1的主体。参考图5,用于插入墨带盒(未示出)的开口1a设在打印机设备1的一侧。在墨带盒的插入和移走过程中,墨片材(未示出)经过热打印头2和开口1a之间的空间。在打印过程中,热打印头2的自由端固定至用于开口1a的盖(未示出)的表面,该表面邻近打印机设备1。用于开口1a的盖设有用于热打印头2的支撑构件2a要装配到其中的孔。支撑构件2a不仅能够精确地定位热打印头2,而且还支撑热打印头2的自由端。因此,热打印头2像简单的梁一样两端固定,并且在打印过程中能承受压板辊3的接触压力。
存在另一种打印机,其中热打印头和例如图1的分离构件6的分离构件被例如图5中附图标记8所指示的引导构件覆盖,使得墨片材发生与引导构件的接触并在不会引起卡住的情况下引入打印机。还存在另一种打印机,其中为了降低卡住的可能性,分离构件和引导构件由树脂材料整体地模制,使得这些构件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但是,如果打印机设备1被构造成使得热打印头2运动,如图3所示,则有必要允许用于热打印头2的空间缩回。而且,由于热打印头2在缩回位置和打印位置之间前后运动,当热打印头2处于打印位置时,有必要高精度地控制热打印头2的位置,以便不影响打印性能。因而需要确保定位精度。
如果打印机设备1被构造成使得压板辊3运动,如图4所示,则热打印头2不必缩回。因此,一旦热打印头2固定至打印机设备1的主体并且实现了所需的装配精度,则热打印头2的打印位置可以自动设定。
但是,其中热打印头2固定的上述构造可能引起其它问题。
在图1示出的典型热转印打印机设备1中,墨片材5沿运送路径运送,同时被拉向热打印头2。在如图3所示其中热打印头2缩回的打印机设备1中,热打印头2运动到缩回位置,这在热打印头2和墨片材5之间提供了足够的间隙。因此,当墨带盒7插入到打印机设备1的主体中时,可以防止墨片材5发生与热打印头2的接触。
但是,在如图4所示其中压板辊3缩回的打印机设备1中,热打印头2固定至打印机设备1的主体。因此,在墨带盒7的插入和移走过程中,墨片材5倾向于发生与热打印头2或分离构件6的端部的接触,因此造成卡位发生。
如图5所示,通过提供引导构件8可以防止墨片材卡住。但是,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墨片材发生与引导构件8的接触,可能会擦划墨片材的表面,并可能影响打印质量。
而且,由于图5的热打印头2固定成悬臂,在插入和移走过程中墨带盒发生与热打印头2的接触,并因而使热打印头2弯曲。这使得热打印头2与开口1a之间用于允许墨片材从中通过的间隙变窄,并阻止墨片材的平顺通过,从而造成卡住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打印机和一种盒,其能够减少盒插入和移走过程中墨片材卡住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盒能够插入一打印机中或从中移走,该打印机能够利用热打印头将墨从墨片材转印到记录片材。所述盒沿热打印头的纵向插入到打印机中。所述盒包括:墨片材卷绕在其上的第一线轴;第二线轴,用于提取从第一线轴退绕的墨片材;以及壳体,其构造成支撑第一线轴和第二线轴。所述壳体设有接触部,当所述盒插入到打印机时,该接触部发生与用于热打印头的接触构件的接触,从而使热打印头运动离开墨片材。
如上所述,当所述盒插入打印机时,盒的接触部发生与用于热打印头的接触构件的接触并从而使热打印头运动而与墨片材分离。因此,可以防止热打印头和墨片材彼此接触。因而,能够防止打印机被墨片材卡住,并且能够防止墨片材被擦划。
而且,由于当盒插入打印机时不必移动热打印头,因此能够将热打印头固定至打印机,从而确保打印过程中热打印头的位置精度。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从下面参考附图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公知打印机设备和墨带盒的总体构造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示出公知的墨带盒插入公知的打印机设备或从中移走的状态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是带有可缩回的热打印头的公知打印机设备并示出其中热打印头缩回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带有可缩回的压板辊的公知打印机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同时示出压板辊缩回的状态。
图5是示出公知的打印机设备的打印机构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热打印头固定成悬臂。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机设备和墨带盒的示例性总体构造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7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墨带盒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将墨带盒插入打印机设备或从中移走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9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机设备的打印机构和墨带盒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墨带盒还未插入打印机设备的状态。
图10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机设备的打印机构和墨带盒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刚开始将墨带盒插入打印机设备之后的状态。
图1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机设备的打印机构和墨带盒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墨带盒插入打印机设备结束之后的状态。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整体盒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整体盒插入打印机设备或从中移走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4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机设备的打印机构和整体盒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整体盒还未插入打印机设备的状态。
图15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机设备的打印机构和整体盒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盒插入刚开始之后、仅记录片材储存单元进入打印机设备的主体的状态。
图16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机设备的打印机构和整体盒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在盒插入中途、墨片材储存单元也进入打印机设备的主体的状态。
图17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机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墨带盒插入打印机设备的状态。
图18是打印过程中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机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9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机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墨带盒插入打印机设备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6为从墨片材宽度方向看到的打印机设备1的主体的示意性剖视图。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机设备1的主体中,热打印头2设作用于热转印打印的热源。热打印头2在其邻近压板辊3的表面上包括电路板。多个加热元件直线布置在热打印头2的电路板上。压板辊3可动地定位成与加热元件相对,以便被压靠到加热元件上。同时,压板辊3在其两端被可旋转地支撑。图6示出了压板辊3在打印过程中压靠着热打印头2的状态。
打印过程中,记录片材4和墨片材5在热打印头2和压板辊3之间彼此压靠。当热打印头2的加热元件产生热时,施加至墨片材5的墨转印到记录片材4。每次加热元件产生热,进行一行打印。记录片材4引入到包括夹持辊10和压紧辊11的辊对之间的辊隙。在打印过程中,记录片材4通过夹持辊10的旋转沿图6的方向X运送。同时,被拉出供给线轴16的墨片材5沿方向X运送并由提取线轴12提取,该提取线轴12具有借助于墨片材提取机构(未示出)旋转的轴。
与记录片材4和墨片材5沿方向X运送同步地,热打印头2的加热元件重复性地并选择性地产生热,从而允许线性图像布置在记录片材运送方向上,以在记录片材4上形成完整的图像。
在热转印进行之后,记录片材4通过辊对(即,夹持辊10和压紧辊11)朝向纸张弹出单元运送。墨片材5由提取线轴12提取并储存在邻近提取线轴12的墨带盒7的空间中。
当用于记录片材4的运送路径和用于墨片材5的运送路径在中途分叉时,粘附在一起的记录片材4和墨片材5分离。为了开始分离,邻近墨片材5设置分离构件6。用于墨片材5的运送路径在分离构件6处弯曲,以使其与用于记录片材4的运送路径分离。
提升构件9固定至热打印头2。作为提升构件9的部件的提升构件接触部9a形成为使得其轮廓与形成在墨带盒7上的盒接触部7a的轮廓重叠。在墨带盒7插入打印机设备1的主体完成(见图6)之后,盒接触部7a和提升构件接触部9a沿与图6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位于不同区域,并且彼此不相接触。
图7和图8的透视图更详细地显示了盒接触部7a和提升构件接触部9a的形状。如图7所示,盒接触部7a设在墨带盒7的壳体上。盒接触部7a位于供给线轴16和提取线轴12之间并位于从墨带盒7露出的墨片材5附近。如图8所示,提升构件接触部9a形成在热打印头2邻近开口1a的端部附近。换言之,提升构件接触部9a位于盒插入方向上热打印头2的后端附近,墨带盒7要插入到该后端中。
当处于图8的状态中的墨带盒7插入到打印机设备1时,在盒插入方向上,盒接触部7a的前端开始与提升构件接触部9a的后端接触,如图10所示。热打印头2以悬臂形式固定至打印机设备1。因此,当盒接触部7a发生与提升构件接触部9a的接触时,热打印头2邻近开口1a的端部被提升离开压板辊3。虽然墨片材5通过开口1a并在热打印头2邻近开口1a的端部的下方经过,但盒接触部7a和提升构件接触部9a保持彼此接触。由于这允许热打印头2保持在上部位置,可以减小墨片材5与引导构件8之间的滑动阻力。而且,由于在热打印头2与开口1a之间存在足够的距离,可以避免墨片材5卡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盒插入以及移走过程中盒接触部7a、提升构件接触部9a以及墨片材5在盒插入方向上的位置关系。
图9为沿盒插入方向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机设备1和墨带盒7。图9示出了墨带盒还未插入打印机设备1的状态。为了简化墨带盒7的图示,在图9、10和11的剖视图中仅显示了盒接触部7a和墨片材5。
参考图9,压板辊3在其两端固定至打印机设备1。同时,热打印头2以悬臂形式固定至打印机设备1。墨带盒7从热打印头2的自由端插入。一旦墨带盒7的插入完成,盖(未示出)闭合开口1a,从而允许支撑构件2a装配到设在盖中用于该支撑构件2a的孔中。支撑构件2a能够精确地定位热打印头2,并支撑热打印头2的自由端。因而,热打印头2像简单的梁一样两端固定,并能够承受打印过程中压板辊3的接触压力。而且,由于热打印头2邻近开口1a的端部设有引导构件8,墨片材5发生与引导构件8的接触,并能够被引导到打印机设备1中而不会导致卡住。
图10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机设备1和墨带盒7的剖视图,示出了墨带盒插入打印机设备1的状态。图17是从盒插入方向看到的、盒插入过程中打印机设备1的主体的示意性剖视图。
在墨带盒7刚进入打印机设备1之后,盒接触部7a发生与提升构件接触部9a的接触,导致热打印头2邻近开口1a的端部被提升。如图9和图10所示,在盒插入方向上,盒接触部7a的前端A位于墨片材5的前端B的前方。鉴于盒接触部7a比墨片材5更早地进入打印机设备1以提升热打印头2从而为墨片材5的插入提供间隙,可以防止墨片材5发生与打印机设备1的接触以及从而导致的卡住。在盒插入方向上,提升构件接触部9a的后端C位于热打印头2的后端D的前方。
满足关系La>Lb,其中La表示盒接触部7a的前端A与墨片材5的前端B之间的距离,Lb表示提升构件接触部9a的后端C与热打印头2的后端D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墨片材5的前端B发生与热打印头2的后端D的接触之前,盒接触部7a的前端A发生与提升构件接触部9a的后端C的接触,以提升热打印头2。这防止墨片材5的前端B发生与热打印头2的后端D的接触,从而防止所导致的卡住。
而且,由于盒接触部7a和提升构件接触部9a提升热打印头2,能够防止墨片材5在很大阻力的情况下在引导构件8上滑动以及从而导致的卡住。
在其中墨带盒7进一步插入到打印机设备1的盒插入过程中,盒接触部7a和提升构件接触部9a在彼此接触的同时相对于彼此滑动并相互干扰。因此,在盒插入过程中,热打印头2的后端保持在上部位置并与墨片材5分离。因而,在墨带盒7的插入过程中,防止墨片材5发生与开口1a的接触以及从而导致的卡住。
根据本实施例,热打印头2的后端D位于图9和图10所示的位置。但是,在盒插入方向上,热打印头2包括引导构件8和支撑构件2a的最后端,或换言之,支撑构件2a的末后端可以指定为“端部D”,于是打印机设备1构造成满足关系La>Lb。这样能够防止墨片材5发生与引导构件8和支撑构件2a的接触以及从而导致的卡住。
图1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设备1和墨带盒7的剖视图,示出了墨带盒7插入到打印机设备1完成的状态。
在墨带盒7的插入完成之后,在盒插入方向上,盒接触部7a的尾端F位于提升构件接触部9a的前端G的前方。换言之,盒接触部7a和提升构件接触部9a彼此并不接触并且不再相互干扰。由于热打印头2在固定至打印机设备1的一端设有弹性构件,所以热打印头2借助于其固有的弹性返回至能够进行打印的正确位置。
热打印头2在墨带盒7插入到打印机设备1完成之前返回至正确位置是必要的。因此,盒接触部7a和提升构件接触部9a定位成使得它们在墨带盒7插入到打印机设备1完成之前至少彼此脱开。
在盒插入方向上,盒接触部7a的尾端F位于墨片材5的尾端E的前方,而提升构件接触部9a的前端G位于热打印头2的后端D的前方。满足关系Lc<Ld,其中Lc表示盒接触部7a的尾端F与墨片材5的尾端E之间的距离,Ld表示提升构件接触部9a的前端G与热打印头2的后端D之间的距离。因此,在盒接触部7a和提升构件接触部9a的滑动结束之前,墨片材5在热打印头2的后端D上经过,热打印头2和引导构件8返回至正常位置,从而避免墨片材5卡住。
当处于图11的状态的墨带盒7要从打印机设备1移走时,盒接触部7a和提升构件接触部9a在墨片材5经过热打印头2邻近开口1a的端部之前发生接触并相互干扰。这导致热打印头2从墨片材5提升。热打印头2运动离开墨片材5的事实允许避免墨片材5卡住。在墨带盒7从打印机设备1移走过程中,盒接触部7a和提升构件接触部9a在彼此接触的同时继续滑动。因而在墨带盒7的移走过程中,热打印头2保持在与墨片材5间隔开的上部位置。热打印头2保持在墨片材5上方直到墨片材5经过热打印头2的上述端部的事实允许墨片材5避免发生与热打印头2的接触以及从而被擦划。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现在将描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盒为通过将墨带盒与记录片材盒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整体盒。
图12是根据该实施例、包括记录片材储存单元14c(见图14)的整体盒14的透视图。图13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打印机设备13以及用于该打印机设备13的整体盒14的透视图。
如图12所示,为了打印机设备13的记录片材运送机构的方便,储存在整体盒14中的记录片材4的方位与墨片材5的方位相差90度。因此,整体盒14的外部的尺寸设定成使得沿墨片材5的轴向记录片材储存单元14c(见图14)的长度大于墨片材储存单元的长度。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设备13和整体盒14中,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功能的部件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整体盒14设有盒接触部14a,如图14所示,其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盒接触部7a。如图18所示,附连至热打印头2的提升构件9设有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提升构件接触部9a的提升构件接触部9a。根据本实施例的提升构件接触部9a形成在开口13a附近,如图13所示。
参考图12,为了驱动记录片材4的弹出设置了开口20。包括图14中的纸张进给辊17的记录片材运送机构15驱动记录片材4通过开口20弹出。记录片材4因而从为了弹出记录片材4而设置的开口21中弹出。
如图13所示,打印机设备13的主体设有用于容纳整体盒14的开口13a。记录片材运送机构15位于热打印头2上。记录片材运送机构15包括纸张进给辊17,如图14所示,以用于在打印过程中当整体盒14布置在打印机设备13内时将记录片材4从整体盒14运送至打印机设备13的主体。热打印头2和记录片材运送机构15以悬臂形式固定至打印机设备13。
当整体盒14插入打印机设备13时,如图16所示,盒接触部14a发生与提升构件接触部9a的接触,并导致记录片材运送机构15邻近开口13a的端部被提升。当墨片材5经过开口13a以及热打印头2邻近开口13a的端部下方时,盒接触部14a保持与提升构件接触部9a的接触。因而,热打印头2保持在墨片材5上方,从而允许减小墨片材5与引导构件8之间的滑动阻力。在热打印头2与开口13a之间存在足够距离的事实允许避免卡住墨片材5。
在整体盒14插入到打印机设备13完成之后,盒接触部14a和提升构件接触部9a不再彼此接触。热打印头2借助于其自身固有弹性返回至打印位置。用于热打印头2的支撑构件2a经过整体盒14的开口22并装配到用于支撑构件2a的孔,该孔设在用于开口13a的盖(未示出)中,从而允许精确定位热打印头2,该热打印头像简单的梁一样在两端受到支撑,因而能够承受打印过程中压板辊3的接触压力,如图18所示。为了向记录片材4施加压力,设置了开口23。
在打印机设备13中,根据该实施例,记录片材4和墨片材5能够储存在单个盒,即整体盒14中,从而避免了将记录片材盒和墨带盒独立插入打印机设备13中的必要性,因此使得系统对于用户而言更加便利。记录片材运送机构15与热打印头2一体的事实允许减小打印机设备13的总体尺寸。
图18是打印过程中打印机设备13的剖视图。
参考图18,压板18沿朝向设在记录片材运送机构15中的纸张进给辊17的方向通过开口20将压力施加至记录片材4。记录片材4借助于纸张进给辊17通过开口21弹出到整体盒14外。从整体盒14弹出的记录片材4沿图18中所示的箭头的方向运动。然后图像通过热打印头2打印在记录片材4上。辊对(即,夹持辊10和压紧辊11)、供给线轴16、提取线轴12的操作在这里不再描述,原因是它们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操作相似。
图19是将整体盒14插入到打印机设备13中的过程中打印机设备13的示意性剖视图。
在将整体盒14插入到打印机设备13的过程中,压板18固定在预定位置并且不向记录片材4施加压力。同时,盒接触部14a发生与提升构件接触部9a的接触,从而使得热打印头2和纸张进给辊17通过为了纸张进给所设置的开口20而朝向记录片材储存单元14c提升,如图16所示。
在盒插入过程中,在整体盒14进一步插入打印机设备13的情况下,盒接触部14a和提升构件接触部9a持续相对于彼此滑动,热打印头2的端部保持在上部位置,从而在插入整体盒14的过程中通过防止墨片材5发生与开口13a和热打印头2的接触而避免卡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盒插入和移走过程中盒接触部14a、提升构件接触部9a以及墨片材5沿盒插入方向的位置关系。
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当处于图13的状态下的整体盒14插入到打印机设备13时,沿盒插入方向的盒接触部14a的前端发生与沿盒插入方向的提升构件接触部9a的后端的接触,如图16所示,从而使得热打印头2被提升离开压板辊3。根据本实施例,盒接触部14a使热打印头2向上运动。但是,热打印头2不是必须向上运动,而是能够沿允许热打印头2与墨片材5分离的任何方向运动。这同样也适用于第一实施例。
当墨片材5经过开口13a以及热打印头2邻近开口13a的端部下方时,盒接触部14a和提升构件接触部9a保持彼此接触,从而允许热打印头2保持在上部位置,有利于减小墨片材5与引导构件8之间的滑动阻力。因为在热打印头2和开口13a之间存在足够的距离,所以还能够避免墨片材5卡住。
下面将参考剖视图描述盒插入和移走过程中盒接触部14a、提升构件接触部9a以及记录片材运送机构15沿盒插入方向的位置关系。
图14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设备13和整体盒14的剖视图。图14显示了整体盒14还未插入到打印机设备13中的状态。为了简化整体盒14的图示,在图14、15和16的剖视图中仅示出了盒接触部14a、记录片材4和墨片材5。
图15是打印机设备13和整体盒14的剖视图,示出了刚开始将整体盒14插入打印机设备13的状态。
在整体盒14刚进入到打印机设备13之后,记录片材储存单元14c以及储存在其中的记录片材4被插入到记录片材运送机构15与打印机设备13的上部之间的空间。
当如图16所示整体盒14进一步插入打印机设备13时,盒接触部14a发生与提升构件接触部9a的接触,使热打印头2邻近开口13a的端部被提升。当热打印头2被提升时,装在其上的记录片材运送机构15也被提升,从而使用于记录片材储存单元14c和记录片材4的插入路径稍微变窄。
如图14所示,在盒插入方向上,盒接触部14a的前端A位于记录片材储存单元14c的前端H的后方。
满足Le>Lf的关系,其中Le表示前端A与前端H之间的距离,Lf表示沿盒插入方向的提升构件接触部9a的后端C与记录片材运送机构15的后端I之间的距离。
鉴于上述位置关系,当如图16所示记录片材运送机构15通过盒插入而被提升时,用于记录片材储存单元14c和记录片材4的插入路径稍微变窄。但是,此时,在盒插入方向上,记录片材储存单元14c的前端和记录片材4已经经过记录片材运送机构15的后端。因此,可以防止被提升的记录片材运送机构15的后端发生与记录片材储存单元14c的前端和记录片材4的接触以及因而造成的盒插入堵塞。
当整体盒14进一步插入时,墨片材5在热打印头2下方经过,并进一步运动到打印机设备13中。随后的其它操作与第一实施例的类似。
盒接触部7a(14a)和用于热打印头2的提升构件9的形状并不限于根据这些实施例。盒接触部7a(14a)和用于热打印头2的提升构件9可以具有在盒插入和移走过程中允许热打印头2运动离开墨片材5的任何形状。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随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广泛的解释,以包括所有变型、等效结构和功能。
本发明要求2006年3月1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071126的优先权,其全文通过引用包括在此。

Claims (10)

1.一种盒,其适于插入到能够利用热打印头将墨从墨片材转印到记录片材的打印机中以及从中移走,其中所述盒构造成沿热打印头的纵向插入到打印机中,所述盒包括:
墨片材卷绕在其上的第一线轴;
第二线轴,用于提取从第一线轴退绕的墨片材;以及
壳体,其构造成支撑第一线轴和第二线轴;
其中所述壳体设有接触部,当所述盒插入打印机时,该接触部发生与用于热打印头的接触构件的接触,从而使热打印头运动离开墨片材。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盒,其特征在于,接触部位于第一线轴和第二线轴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盒,其特征在于,接触部沿插入方向的前端位于墨片材沿插入方向的前端的前方,所述盒沿该插入方向插入打印机中。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盒,其特征在于,接触部以下述方式设置,即,墨片材沿插入方向的前端与接触部沿该插入方向的前端之间距离大于用于热打印头的接触构件沿插入方向的后端与热打印头沿插入方向的后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盒沿该插入方向插入打印机中。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盒,其特征在于,壳体还包括:
记录片材储存单元,其构造成支撑第一线轴和第二线轴并容纳记录片材;
其中记录片材储存单元沿插入方向的前端位于接触部沿插入方向的前端的前方,所述盒沿该插入方向插入打印机中。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盒,其特征在于,接触部设置成当盒插入打印机完成时不与用于热打印头的接触构件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盒,其特征在于,盒附连至打印机,使得热打印头位于第一线轴和第二线轴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的盒,其特征在于,壳体还包括:
记录片材储存单元,其构造成支撑第一线轴和第二线轴并容纳记录片材;
其中盒附连至打印机,使得热打印头位于从第一线轴退绕的墨片材和记录片材储存单元之间。
9.一种打印机,其适于接纳用于插入到该打印机中的墨盒,且该墨盒包括:墨片材卷绕在其上的第一线轴;第二线轴,用于提取从第一线轴退绕的墨片材;壳体,其构造成支撑第一线轴和第二线轴;以及盒接触部,所述打印机包括:
热打印头,其具有热打印头接触部件,该部件定位成当墨盒插入打印机时发生与所述盒接触部的接触,从而使热打印头的端部运动离开墨片材;
其中,所述打印机能够利用该热打印头将墨从墨片材转印到记录片材。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打印头固定成悬臂。
CN200780000709A 2006-03-15 2007-03-09 盒以及打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463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71126A JP4819536B2 (ja) 2006-03-15 2006-03-15 カセットおよびプリンタ
JP071126/2006 2006-03-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1027A CN101331027A (zh) 2008-12-24
CN100584634C true CN100584634C (zh) 2010-01-27

Family

ID=38255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07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4634C (zh) 2006-03-15 2007-03-09 盒以及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317419B2 (zh)
EP (1) EP1993844B1 (zh)
JP (1) JP4819536B2 (zh)
KR (1) KR100997317B1 (zh)
CN (1) CN100584634C (zh)
RU (1) RU2367578C1 (zh)
WO (1) WO20071193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88186B2 (ja) * 2008-01-10 2013-04-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リンタ装置
EP3095607B1 (en) * 2015-05-19 2017-09-13 APS Trading OOD Printer ready to print detection system for a thermal printing mechanism
CN109435503B (zh) * 2018-12-28 2024-04-05 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色带收放装置及包含其的热转印打印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0029A (en) * 1986-05-30 1989-08-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information apparatus
US5277502A (en) * 1990-02-24 1994-01-11 Goldstar Co., Ltd. Device for loading ink film and printing papers in color video printer
EP0904947A1 (en) * 1997-09-26 1999-03-31 Eastman Kodak Company Dye cartridge adapted to reduce an exterior envelope of a printer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same
EP1099561A2 (en) * 1999-11-02 2001-05-16 Sony Corporation Ink ribbon cassette
CN1669809A (zh) * 2000-03-31 2005-09-2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油墨纸盒和安装到该油墨纸盒上的可更换的油墨纸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2678A (ja) * 1983-08-03 1985-02-19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4779141A (en) * 1986-01-28 1988-10-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089897A (en) * 1990-02-08 1992-02-18 Smith Corona Corporation Facsimile paper supply cartridge system
JPH03264378A (ja) * 1990-03-15 1991-11-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リンタ装置
JP3444669B2 (ja) * 1994-10-18 2003-09-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熱転写プリンタ
GB2318094A (en) * 1996-10-14 1998-04-15 Esselte Nv Tape cassette with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JPH10278377A (ja) * 1997-04-04 1998-10-20 Shinko Electric Co Ltd プリンタのサーマルヘッドリリース機構
JP2005335292A (ja) * 2004-05-28 2005-12-08 Canon Inc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リンタ装置
JP2006062172A (ja) * 2004-08-26 2006-03-09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熱転写型プリンタ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0029A (en) * 1986-05-30 1989-08-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information apparatus
US5277502A (en) * 1990-02-24 1994-01-11 Goldstar Co., Ltd. Device for loading ink film and printing papers in color video printer
EP0904947A1 (en) * 1997-09-26 1999-03-31 Eastman Kodak Company Dye cartridge adapted to reduce an exterior envelope of a printer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same
EP1099561A2 (en) * 1999-11-02 2001-05-16 Sony Corporation Ink ribbon cassette
CN1669809A (zh) * 2000-03-31 2005-09-2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油墨纸盒和安装到该油墨纸盒上的可更换的油墨纸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997317B1 (ko) 2010-11-29
US20090074497A1 (en) 2009-03-19
RU2367578C1 (ru) 2009-09-20
EP1993844A1 (en) 2008-11-26
EP1993844B1 (en) 2015-06-24
CN101331027A (zh) 2008-12-24
KR20080104370A (ko) 2008-12-02
US8317419B2 (en) 2012-11-27
JP4819536B2 (ja) 2011-11-24
JP2007245487A (ja) 2007-09-27
WO2007119387A1 (en) 2007-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40348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6612762B1 (en) Printer
EP0982144B1 (en) Duplex printing media handling system
KR19990023404A (ko) 기록 매체 처리장치 및 기록 매체 처리방법
EP1174276B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gap lever position detected through serial carriage position
CN100584634C (zh) 盒以及打印机
KR20180084075A (ko) 풀러 클램프에 의한 매체 정합
KR100330807B1 (ko) 프린터
US5000598A (en) Guide mechanism for dot matrix printer
CN100593471C (zh) 喷墨记录设备及记录方法
US20090127770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medium storag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toring printing medium
EP0359577B1 (en) Apparatus for feeding record media
JP713467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0307436A1 (en) Print media handling system for compact printer
US4761665A (en) High speed print/cartridge printer/feeder
US9022553B2 (en) Printer
JP4353622B2 (ja) プリンタ
JP5751951B2 (ja) ピンチロールレバー
EP3782821B1 (en) Paper stack press machine
JP3959631B2 (ja) 記録装置
JP4971842B2 (ja) 記録装置
KR20130012365A (ko) 라미네이터의 라미네이팅 필름 위치조정장치
JP2009196741A (ja) 記録装置
JP4612898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並びに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11167910A (ja) 連続用紙の手動切断用排出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7

Termination date: 2017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