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2067C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2067C
CN100572067C CNB2006100673647A CN200610067364A CN100572067C CN 100572067 C CN100572067 C CN 100572067C CN B2006100673647 A CNB2006100673647 A CN B2006100673647A CN 200610067364 A CN200610067364 A CN 200610067364A CN 100572067 C CN100572067 C CN 10057206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g device
paper
main body
print cartridge
engine compon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673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24505A (zh
Inventor
工藤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24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45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20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206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ng or detecting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4Bodily-changeable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Abstract

一种成像装置,包括主体,设置在该主体中且包括喷射记录液滴的记录头的引擎部件,当在主扫描方向供给记录介质时,该引擎部件通过记录头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设置在主体内该引擎部件旁边的介质排放部件,在用引擎记录图像之后,该介质排放部件将该记录介质供给介质取出部件,和以可拆卸的方式支承记录液的墨盒的墨盒装载部件,该墨盒装载部件设置在成像装置的主体内,并将记录液供给引擎部件的记录头,其中,该墨盒装载部件设置在该介质排放部件的下面。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过记录头喷射记录液的液滴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上,有通过将电照相技术用于其成像部件,从而将打印机、传真机和复印机的功能集为一体的多功能成像装置。
此外,也有将喷墨记录技术用于其成像部件的多功能成像装置。对于这类记录装置,喷射记录液液滴的记录头是用于在介质上成像,记录液也称作“墨水”,介质也称作“记录纸”、“记录介质”、“记录对象”等等,其中这种图像的记录称作“记录”、“打印”、“复印”、“字符打印”等等。
【专利参考文献1】
日本公开专利申请2002-192711。
专利参考文献1公开了一种常规成像装置,该装置在排纸盘下面设置了墨盒(墨水容器)。因此,将上述墨盒中的墨水供给与记录头一同设置在滑架上的子墨盒中。
【专利参考文献2】
日本公开专利申请2004-9404。
此外,专利参考文献2公开了一种成像装置的结构,其中用记录头形成图像的介质被直接排放至设置在该成像装置内的排出托盘上。
【专利参考文献3】
日本公开专利申请2001-318494。
此外,专利参考文献3公开了一种既能面朝上排纸又能面朝下排纸的结构。
由于成像部件使用了喷墨处理,所以其必然能提供一种用于维持和恢复喷射记录液液滴的记录头的性能的机构,其中应当注意,维护机构通常包括湿度维持帽盖(humidity maintance cap),其紧密覆盖在喷嘴表面以防止由于记录液的蒸发所引起的记录液粘度的增加;抽吸帽盖(suction cap),往往也用作湿度维持帽盖,用于从喷嘴吸取并排出粘性记录液;刮板,也称作“清洁刀片”、“刮片”、“刀片元件”、或“刀片”,用于刮去粘附在喷嘴表面的记录液;伪喷射部件(dummy ejection part),用于执行不成像的液滴伪喷射等等。
对于采用在记录头设置于滑架上的情况下,使记录头在纸上沿主扫描方向扫描在纸上完成图像成形的连续扫描处理的记录装置而言,实际上将该维持和恢复机构设置在主扫描方向的一个端部。而且,实际上在主扫描方向的一个端部设置伪喷射部件,用以恢复用于记录的喷嘴。可选地,如专利参考文献4所述,该维持和恢复机构也能设置在该主扫描方向的两端。
【专利参考文献4】
日本公开专利申请2004-284084。
发明内容
然而,对于构造通过液体喷头的连续扫描处理来完成图像形成的成像部件而言,由于需要在滑架主扫描方向的一端或两端提供维持和恢复机构,因此出现装置的总尺寸会增加的问题。
此外,尽管近来的成像装置能够增加自身的打印速率,但是只要图像形成是使用记录液来完成的,就需要保证有用于干燥在这类成像装置的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液的时间。考虑到这点,在排出记录纸的同时完成图像记录的成像装置就如专利参考文献1或2所述的一样,不能提供足够的时间以干燥记录液,且由于打印速率增加所产生的摩擦,易于导致记录图像的劣化。因此在打印速率的改进方面存在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除了前述问题的成像装置。
更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在缩小装置尺寸的同时保证有足够时间用于在图像形成之后干燥成像介质上的记录液的成像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包括:主体;设置在所述主体中的引擎部件,所述引擎部件包括喷射记录液液滴的记录头,在将所述记录介质供应给所述记录头的同时,所述引擎部件通过所述记录头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设置在所述主体内的所述引擎部件旁边的介质排放部件,在用所述引擎记录所述图像之后,所述介质排放部件将所述记录介质供给介质取出部件;和以可拆卸方式安装所述记录液的盒体的盒装载部件,所述盒装载部件设置在所述成像装置的所述主体中,并将所述记录液供给所述引擎部件的记录头,其中所述墨盒装载部件设置在所述介质排放部件下面。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引擎部件形成了相对于所述成像装置的所述主体可拆卸的单元。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引擎部件包括保持所述记录头可使用的维持和恢复机构。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排纸部件,其在翻转状态下将所述介质排放部件供给的所述记录介质排出。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盒装载部件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前侧,所述成像装置包括产生热的部件,从而所述部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内的后侧。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产生热的部件与所述盒装载部件相对设置。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产生热的部件至少是所述成像装置的电源单元和控制板之一。
依照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因为记录介质通过设置在成像引擎旁边的介质排放部件所供给,所以能保证用于干燥形成图像的记录纸上的记录液的时间。此外,通过将盒装载部件设置于其中,能使用在介质传送部件下面的死角。
因此,在缩小该成像装置尺寸的同时,本发明可以保证图像形成之后用于干燥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液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轮廓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成像装置的图像形成部件和副扫描供给部件的平面图;
图3是副扫描供给部件的正视图;
图4是成像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斜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布局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成像装置从右边看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引擎单元的斜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后侧部分的斜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后侧部分的平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后侧部分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后侧部分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通过参照附图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图1-3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图1表示该成像装置的整体结构,而图2是图1的成像装置使用的成像部件和供纸部件的平面图。此外,图3表示本发明的成像装置所使用的供纸部件的正视图。
参照这些附图,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中该装置主体1包括其中的成像部件2,该部件在副扫描方向供给记录纸的同时,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并且供纸部件(副扫描供给部件)3也设置在该主体1中,用于在副扫描方向供给该记录纸。
更具体地,该供纸部件3从包括设置在主体1的底部的供纸盒的供纸部件4中拾取一张纸5,并将该纸供给到面对成像部件2的位置。由此,成像部件2喷出液滴,在纸5上形成预期的图案,如果仅在该纸5的正面成像,则通过纸片传送供给部件7将由此被记录上图案的纸5排放至设置在主体1顶部的排出托盘。
如果在该纸5的背面也成像,则将该纸5从纸片传送供给部件7送至设置在主体1底部的双面单元10,其中该纸5通过反向切换传送而翻转,并且在翻转状态下再次被供给到供纸部件3。由此,通过成像部件2在该纸5的背面进行图像记录,将由此双面记录图案的纸5传送至排出托盘8。
此外,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包括在主体1顶部、位于排出托盘8上、作为读取图像的输入系统的扫描部件11,其中该扫描部件11用于输入图像数据,以通过成像部件2进行记录。应当注意,图像读取部件11包括用于照明被扫描图像的光源13和包括反射镜14的固定光学系统15,其中还设置有包括反射镜16和17的活动光学系统18,并对放置在承片玻璃12上的原稿进行图像读取。由此,将原稿上的图像转换为设置于透镜19后面的图像信号20,并将由此形成的图像信号经数字化后进行图像处理。然后利用由此获得的图像数据作为打印数据,在记录纸5上进行图像记录。
此外,图1的成像装置能通过电缆或网络,从例如为包括个人电脑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外部主装置、或例如为外部图像扫描器的图像读取装置、或例如为数码照相机的照相装置中,接收待成像部件2记录的图像数据(打印数据)。由此,图1的成像装置能打印出经适当处理后的所述被接收的打印数据。
其间,该成像装置的成像部件2包括图2所示的通过导杆21和未示出的导向支架可移动地安装在主扫描方向的滑架23,其中滑架23借助主扫描发动机27通过位于驱动皮带轮28A和从动皮带轮28B之间的同步皮带29在主扫描方向移动。
滑架23传送其上的喷射各种颜色液滴的记录头24,由此成像部件2以往复类型成像引擎的形式形成,其通过在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滑架23在纸5上完成图像成形,该纸通过供纸部件3沿供纸方向(副扫描方向)供给记录头24,同时从其上的记录头24喷射液滴。
应当注意,记录头24包括五个液体喷射头,其中两个(液体喷射头24k1和24k2)喷射黑色墨水(Bk),而剩余的液体喷射头24c、24m和24y分别喷射青色(C)、品红(M)和黄色(Y)墨水。总体而言,这些液体喷射头称作“记录头24”。从安装在滑架23上的各个相应子墨盒向这些液体喷射头24提供各种颜色的墨水。
如图1所述,能从成像装置的主体1的前侧,在墨盒装载部件30上可拆卸地安装分别装有相应颜色,Bk、C、M和Y的墨水的墨盒26,各种颜色的墨水从墨盒26提供给相应的子墨盒25。由此,黑色墨水从一个墨盒26中供给到两个子墨盒25中。
对于记录头24,能使用压电头,其使用压电元件作为致动装置通过在形成墨水流动通道壁的振荡板中引起变形,从而向墨水流动通道(压力室)内的墨水施加压力以喷射墨滴。可选地,也能使用高温头,其通过由电阻加热器加热其中的墨水,在墨水流动通道内形成的气泡的压力来喷射墨滴。此外,也能使用静电头,该静电头包括面向振荡板的电极,并通过振荡板和电极间引起的静电力导致振荡板变形而喷射液滴,从而使得墨水流动通道的体积发生变化。
在成像装置的主体1中,设置有维持和恢复单元121,其维持和恢复记录头24的喷嘴的可操作状态,从而将该维持和恢复单元121设置在滑架23的主扫描方向的一端的非打印区域。
应当注意,该维持和恢复单元121包括:五个分别用于五个记录头24的湿度维持帽盖122k2、122k1、122c、122m和122y(统称为“湿度维持帽盖122”);抽吸帽盖123;用于擦拭记录头24的喷嘴表面的刮板124,和出于维持记录头的目的而接收液滴的伪喷射的伪喷射部件125。该伪喷射对图像记录不起作用。
另外,在滑架23在扫描方向的另一端的非打印区域,设置另一个伪喷射部件126,用于接收来自五个记录头24的液滴的对图像记录不起作用的伪喷射。该伪喷射部件126对应于记录头24形成有五个开口127k2、127k1、127c、127m和127y,其中所述开口127k2、127k1、127c、127m和127y也统称为“开口127”。
如图3所示,副扫描供给部件3包括:设置在起驱动辊作用的供给辊32和起张力辊作用的从动辊33之间的循环供给皮带31,该循环皮带31通过将从下方供给的纸5的供给方向偏转约90度而将纸5以面对成像部件2的方式供给;充电辊从高压源供应高AC电压,并用作给皮带31表面充电的充电设备;在面对成像部件2的区域引导供给皮带31的导向器35;两个推力(加压)辊36,其在纸5面向蒸发辊(transpiration roller)32的位置将纸5推向供给皮带31;两个支撑纸5顶面的齿轮辊37,在纸5上通过成像部件2形成图像;和用于将形成了图像的纸5从供给皮带31分离的分离钉38。
应当注意,副扫描部件3的供给皮带31在图2的供纸方向(副扫描方向),随着由副扫描电机131经由同步皮带132和同步辊133所导致的供给辊32的旋转而环绕。在所示实施例中,应当注意,供给皮带31具有双层结构,包括:用作纸片抽吸表面的正面层,其由未经过电阻控制的纯树脂层如纯热塑性氟树脂和与正面层材料相同但经历了使用碳的电阻控制的背面层(抗介质层或底层)制成。当然,皮带31不限于这类双层结构,且其可以具有三层或更多层,或者可以具有单层结构。
此外,供给辊32具有配置了高分辨率编码盘137的轴32a,其中透射型光传感器138与编码盘137配合,用于检测编码盘137中的缝隙。因而,该编码盘137和该光传感器138构成了旋转编码器。
供纸部件4包括:用于保存一堆纸5的手动供给盘46;用于从手动供给盘46中逐一取出纸5的手动供给辊47;和用于供给从安装在成像装置的主体1底部的备用供纸盒中或从随后将要描述的双面单元10中供给的纸5的供给辊48。应当注意,前述用于将纸5供给至副扫描供给部件3的元件,如供纸辊42、阻挡辊44、手动供给辊47、供给辊48等,由HB型步进式电机的供纸电机(驱动设备)49经由未示出的电磁离合器来驱动。
纸片排放供给部件7包括:三个排放辊71a、71b和71c(也统称为“排放辊71”),用于供给由副扫描供给部件3的分离钉38所分离的纸片5,和与前述辊71a、71b和71c相匹配的正辊72a、72b和72c(也统称为“齿轮辊72”);用于引导在排放辊71和齿轮72之间供给的纸5的下导向部件73和上导向部件74;和用于通过翻转传送路径81,将沿着下导向部件73和上导向部件74之间的路径供给出来的纸5面朝下送到排出托盘8的翻转辊对77,该翻转传送路径在纸5翻面后用作第一供给路径,以及翻转排放辊对78。
这里,在下导向部件73和上导向部件74之间的所述纸5的供给路径称作供给路径70,其中应当注意,供给路径70具有一段长度,使得当纸片沿着供给路径70排放时,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将形成在记录纸5上的图像干燥至摩擦的图像不会沾在板上。
此外,在供给路径70的出口侧,提供一转换机构60,用于在将纸排放至排出托盘8的第一路径81、将纸排放至直排出托盘181的第二路径82、和将纸5送至双面单元10的第三路径(双面排放路径)83之间,转换纸5的供给路径。
应当注意,第三路径83在成像装置的主体1的侧面垂直延伸,通过转换机构60转向的纸沿着该路径83垂直供给到双面单元10。此外,为了供给所述供给到垂直纸片供给路径83中的纸5,要提供输入辊对91和输出辊对92。此外,在成像装置的主体1的侧部提供导向板84,用于形成垂直纸片供给路径83。
双面单元10包括水平取出纸片供给路径90a,用于在水平方向取出并供给由垂直纸片供给路径83所供给的纸5,并翻转供给路径90b。水平取出纸片供给路径90a包括双面供给辊对93,而翻转供给路径90b包括由翻转辊构成的一个双面引出辊94,用于再次供给从取出纸片供给路径90a所供给、在翻转后的纸5,以及三个双面供给辊对95。
此外,为了使纸5的纸片供给路径从取出供给路径90a转换至翻转供给路径90b,再从翻转供给路径90b转换至用于再次供给的供给辊对48,要提供一活动转向板96,用于在两种如图1实线所示用于翻转的第一状态和如图1虚线所示用于再次供给的第二状态之间进行摆动。
此外,从双面单元10供给出来的纸5通过供给辊48传送到阻挡辊44。
此外,还提供如图1所示的活动开/关导向板110,用于在副扫描供给部件3的供给辊32和加压辊36以及阻挡辊44的位置之间形成纸5的回路(释放),并且用于当纸5从手动供给托盘46或双面单元10被供给并由阻挡辊44传送时,防止在纸5中形成反张力。
应当注意,当纸5从阻挡辊44传送至副扫描供给部件3时,该开/关导向板110通过从所示状态沿箭头方向摆动从而引导纸5,而在纸5到达副扫描供给部件3并形成回路的同时,该开/关导向板110返回到具有定时的图示状态。
用该成像装置,也提供如图1所示的手动供给托盘141,其在该装置主体1的侧面上在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移动,能够手动供给纸,其中当进行这样的纸片手动供给时,该手动供给托盘141开启至如图1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状态。因此,应当注意,从托盘141手动供给的纸5由开/关导向板110的顶面所引导,并直线进入副扫描供给部件3的供给辊32和加压辊36之间的路径。
此外,为了在图像形成之后直线排出纸5,成像装置的主体1在该装置主体1的另一侧面具有也在开启态和关闭态之间移动的直线排出托盘181。因此,通过开启该直线排出托盘181,会形成排放通过纸片排放传送供给部件7的下导向部件73和上导向部件74之间的路径所供给的纸5,所述纸直线排出至托盘181的第二、直线排出路径82。
这样,就能将纸5从手动供给托盘141直线输送至直线排出托盘141而不弯曲该纸5,当使用厚纸或OHP纸时,这种难以弯曲的供纸方式是有用的。当然,这种供纸方式也能用于普通的纸如普通纸张。
在操作中,向充电辊34提供了来自未示出的AC偏压源的正性和负性矩形脉冲形态的高AC电压,这样,在供给皮带31的绝缘正面上就有感应的正电荷或负电荷,其以预定带宽的带状形式交替。因此,有感应的非均匀电场。
因此,当纸5从纸片供给部件4、手动供给部件46、双面单元10、手动供给托盘141等任一部件中,通过供给辊32和加压辊36之间的路径,供给至这种皮带31时,该供给皮带31上的非均匀电场能瞬间感应纸5中相应的极化,且该纸5通过静电力吸附到该供给皮带31上。因此,纸5随着皮带31的移动而输送。
因此,纸5随着供给皮带31间歇地供给,并通过依据打印数据从记录头24喷射出液滴在纸5的表面上完成图像记录。然后通过将分离钉38与纸5的末端啮合,将由此记录了图像的纸5从供给皮带31分离,并将由此分离的纸5排放至排出托盘8或直线排出托盘181中的任一个,或供给用于在背面记录图像的双面单元10。
接下来,将参照图4-8来说明成像装置中各种元件的布局,其中应当注意,图4表示成像装置的斜视图,而图5是用于说明该成像装置的各种元件的布局的正视图。此外,图6是从右边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图,而图7是该成像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此外,图8表示引擎单元的斜视图。
该成像装置以图8所示的引擎单元(引擎部件230)的形式集合了成像部件2和副扫描供给部件3,引擎单元230与供纸部件4和纸片排放供给部件7一起设置在装置主体1内,其中图像读取部件11设置在该装置主体1的上部,用于排纸的排纸部件(排出托盘)8设置在该装置主体1的顶部。
在装置主体1前侧,在排出托盘8上方设置一操作面板201,用于将指令提供给包括图像读取部件11的成像装置的各部件,并用于显示各种信息,其中该操作面板201以其倾斜角可调节的方式设置。在所示实施例中,在装置主体的下部提供一可选的供纸托盘202,以多个供纸托盘202彼此堆叠的形式替代双面单元10。
此外,在装置1前侧,以右前盖301可以开和关的形式提供右前盖301,其中提供该盖301用于将集合了成像部件2和副扫描供给部件3的引擎单元230安装到装置主体1和从装置主体1拆卸下来。此外,提供一能开和关的左前盖302,用于使墨盒装载部件30的墨盒26能替换。
在所示实施例中,应当注意,在从上方俯视成像装置的平面图中,与左前盖302比较,对应于对应着图7所示(也可以参看图2)的该部件设置的引擎单元的伪喷射部件的右前盖301在前方更突出,而对应墨盒26的左前盖301相对于右前盖203要相对靠后。这样,被装置主体1所占用的区域就会缩小。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从前方观察时,引擎单元230设置在装置主体1中的右边,而具有供给路径70的纸片排放供给部件7设置在引擎单元230旁边,该部件在引擎单元230形成图像之后直线供给纸5。此外,用于可拆卸地装载墨盒26的墨盒装载部件30设置在该纸片排放供给部件7的下面。
因此,通过提供纸片排放供给部件7的直线供给路径70,使得在引擎单元230形成图像后纸5直线供给到装置主体1内部,在纸5以翻转状态传送至排出托盘8之前,能保证图像成形之后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干燥施加在纸5上的墨水,并且能消除由还是湿图像的摩擦导致的图像质量降低的问题。
另一方面,当成像后纸5以翻转状态立即排放至排出托盘8时,需要通过辊来支承其上承载着还是湿图像的纸的表面,然而辊与湿的纸表面的这种接触会导致图像质量降低,这是因为与辊的接触形成了摩擦。本发明通过提供在图像形成表面面朝上方的状态中在由成像单元形成图像后以直线供给的纸片的排放供给部件7而成功避免了这一问题,这能保证需用于干燥施加在纸表面上的记录液的时间。此后,将纸5翻转排出至托盘8上。将这种操作应用于已干燥的纸,不会引起图像质量降低的问题。
此外,通过将用于安装墨盒26的墨盒装载部件30设置在纸片排放供给部件7下面,能有效利用该纸片排放供给部件7下面的空间,且能缩小装置主体1前后方向的空间。
在连续扫描型成像装置中,出于设置如前所述的用于维持和恢复记录头24的功能的维持和恢复单元121和伪喷射部件126的需要,滑架23的扫描区域不可避免地会变得比普通用纸的宽度更大。因此,由于设置滑架23方向的结构,在装置主体1的前后方向进行扫描,则不可避免地要在该前后方向设置维持和恢复单元121以及伪喷射部件126,从而使得例如将该维持和恢复单元121设置在后侧并且将伪喷射部件126设置在前侧。
当成像装置是一种具有墨水容器安装在滑架23上的结构时,就不需要在装置主体1的前侧提供用于装载墨盒的装载部件,然而本发明的成像装置使用子墨盒,就需要在装置主体1的前侧提供用于装载墨盒的装载部件。
当墨盒装载部件设置在引擎单元230的下面时,则应当注意,由于维持和恢复单元121或伪喷射部件126设置在滑架主扫描方向两侧的结构,装置主体1的高度不必特别高。此外,在象目前这种引擎单元230相对装置主体1是可拆卸的成像装置中,不可能在引擎单元230前侧设置墨盒装载部件。
如图5所示,从装置主体1的前方来看,通过在装置主体1内的引擎单元230侧面的纸片排放供给部件7下面的空间中设置墨盒装载部件30,可能不增加该装置主体1的高度或侧向尺寸而设置墨盒装载部件30。此外,如图7所示,从平面图来看,通过将要定位的墨盒装载部件30设置在供纸路径的内部,能缩小装置主体1前后向的尺寸。此外,由于提供了用于保证干燥所施加液体的时间的纸片排放供给部件7,这类机构能使用该纸片排放供给部件7下面的空间。
此外,应当注意,本发明的成像装置,除了墨盒装载部件30是设置在装置1的前侧之外,如图7和5所示,产生热的电路部件400设置在装置主体1后侧的相对位置。
通常,电源单元或控制基板使成像装置产生热量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当电路部件400设置在处理记录液的成像装置2的维持和恢复单元121下面时,位于主体1中的维持和恢复单元121或记录头24会受到电路部件400所产生的热量加热并朝上移动。因此,易于记录液的干燥,且容易产生诸如记录头24堵塞这类的问题。
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不仅由在主扫描方向的相对侧设置恢复和维持单元121和伪喷射部件126所形成的空间能被有效地利用,而且包括产生热的元件的电路部件400也能设置在与墨盒装载部件30相对的装置主体1的后侧以及用于抑制在成像部件2的维持和恢复单元121上的热效应的维持和恢复单元121的侧面位置。
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电路部件400至少包括易于产生显著热量的电源单元和控制基板。
接下来,将参照图8简要地说明引擎单元230。如前所述,引擎单元230整合了成像部件2和副扫描部件3,以易于装载于装置主体1或从装置主体1拆卸,从而更易于维护。
本发明的成像装置使用在滑架23上的子墨盒,墨盒装载部件30包括装载墨盒26的框架260和用于将墨盒26中的墨水从安装在滑架23上的该墨盒26供给到子墨盒25的供给机构261,其中该供给机构261通过五条管道262将墨水供给到滑架23上的子墨盒25。
现在产生了一个问题,当将引擎单元230安装到装置主体1上或从装置主体1上拆卸引擎单元230时,需要通过管道262拆卸从墨盒装载部件30延伸至滑架23上的子墨盒25的墨水供给路径的结构,由于灰尘或颗粒容易透入到该墨水供给通道,所以会导致该墨水供给通道中的液体供给的堵塞。
因此,本发明中,将墨盒装载部件30的框架260固定在引擎单元230的框架231上,且墨盒26和引擎单元320整合为一个单元。由于这种构造,当引擎单元230安装到主体1或从主体1引擎单元230拆卸时,就不需要拆卸墨水供给路径,并且能确实地避免灰尘或颗粒透入到墨水供给路径中。
接下来,将参照图9-11对后侧包括电路部件400的装置主体的构造进行说明,其中应当注意,图9表示后部的斜视图,而图10是平面图。此外,图11是装置主体1的后部的示意性侧视图。
参照这些附图,能看出维持和恢复单元121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后盖501和侧板502之间,该侧板502形成有用于安装和拆卸引擎单元230的开口503。
此外,在维持和恢复单元121的侧面提供空间504,以使得该空间504不具有在垂直方向延伸的元件。此外,将电路部件400设置在该空间504的下面和侧面。
由此,将构成电路部件400且包括产生热的元件401a的电源单元401设置在没有元件的空间504的下面到侧面。此外,提供控制基板402,其上承载用于控制成像装置的整个操作的控制部件,和成像基板403,其上承载控制着在电源单元401上方空间504中的引擎单元230的每一部分的引擎控制部件(成像控制部件),以沿着空间504垂直延伸。此外,承载发动机的驱动电路的驱动基板404设置在维持和恢复单元121的上方。
此外,如图11所示,在其下侧部的后盖501上形成下开口511(如图9阴影所示),从而在空间504和装置主体1的外部之间提供通路,并在其上侧部的后盖501上再提供上开口512(如图9阴影所示),从而在空间501和装置主体1的外部之间提供通路。在这里应当注意,下开口511形成通常等于电源单元401的宽度的宽度(图7的后侧方向),而上开口512形成通常等于装置主体1的宽度的宽度。也可以参照图9。
因此,包括热产生元件如线圈和晶体管的电源单元401设置在空间504的右下方,而控制基板402和成像基板403沿着空间504垂直延伸设置。
因此,在空间504中,有由设置在下部的电源单元401的元件如线圈或晶体管所产生的热量诱发的向上的上升气流(对流),其中该上升气流诱导外部空气穿过下开口511吸入。此外,由此引入和由热量加热的空气通过上开口512排出至装置主体1的外部。因此,电路部件400用这种自然对流或上升气流来冷却。
因为前述空间504由维持和恢复单元121、位于原位的滑架、控制基板402、成像基板403、后盖501和侧板502所围绕,所以该空间504起烟囱的作用,并且实际上已证实有由位于主体1底部的电源单元401所产生的热量诱发在朝上方向的快速气流流动。用这类结构,就可能不使用鼓风设备如风扇来有效地冷却电路部件400。
该实施例也能在对应于空间504或驱动基板404的上方区域的后盖501的上部提供开口513,从而诱导气流516从开口513流至空间504外部,如图12所示。
在成像操作中,滑架23在图6所示的箭头方向往复移动,以形成图像,因此,滑架23在由框架(侧板)502和后盖501所限定的装置主体1中的腔室505进进出出地移动,其中随着滑架23的进/出运动而在室505中诱发的正压力和负压力在室505的空气中产生湍流。这种空气湍流所诱发的气流也有助于电路部件400的冷却。
应当注意,尽管滑架在非打印状态中安装在维持和恢复单元121上以备用,但是当设置在控制基板402上的温度传感器提供输出时,在成像部件的非打印状态下该滑架23也能往复移动。可替换地,当支承着纸片的供给时,通过往复移动该滑架23,也能获得与打印操作期间类似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不仅限于之前所描述的实施例,也包括未背离本发明范畴的各种变形和改进。
本发明要求以2005年2月24日申请的日本申请No.2005-048436为优先权,这里作为参考引入。

Claims (6)

1、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为:
主体;
设置在所述主体内的引擎部件,所述引擎部件包括喷射记录液液滴的记录头,在将记录介质供给所述记录头时,所述引擎部件通过所述记录头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设置在所述主体内的所述引擎部件旁边的介质排放部件,在用所述引擎部件记录所述图像之后,所述介质排放部件将所述记录介质供给介质取出部件;和
以可拆卸的方式支承着所述记录液的墨盒的墨盒装载部件,所述墨盒装载部件设置在所述成像装置的所述主体内,并将所述记录液供给所述引擎部件的所述记录头,
其中所述墨盒装载部件设置在所述介质排放部件的下面,所述墨盒装载部件的框架固定在引擎部件的框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引擎部件形成为相对于所述成像装置的所述主体可拆卸的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引擎部件包括维持所述记录头操作的维持和恢复机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墨盒装载部件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前侧,所述成像装置包括产生热的部件,从而使得所述产生热的部件设置在所述主体内的后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该产生热的部件设置成与所述墨盒装载部件相对。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产生热的部件至少是所述成像装置的电源单元和控制面板之一。
CNB2006100673647A 2005-02-24 2006-02-24 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206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48436A JP4738838B2 (ja) 2005-02-24 2005-02-24 画像形成装置
JP048436/05 2005-0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4505A CN1824505A (zh) 2006-08-30
CN100572067C true CN100572067C (zh) 2009-12-23

Family

ID=36426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6736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2067C (zh) 2005-02-24 2006-02-24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7497568B2 (zh)
EP (1) EP1695836B1 (zh)
JP (1) JP4738838B2 (zh)
CN (1) CN100572067C (zh)
DE (1) DE602006017762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78550B2 (ja) * 2007-10-29 2012-1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941334B2 (ja) * 2008-01-30 2012-05-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174724B2 (ja) * 2009-03-12 2013-04-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98751A (zh) * 2010-03-23 2011-09-28 株式会社东芝 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和喷墨图像形成方法
EP2821232A4 (en) * 2012-02-28 2016-10-26 Seiko Epson Corp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US8899741B2 (en) * 2013-01-25 2014-12-0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er including duplex media path
US10434805B2 (en) * 2015-04-17 2019-10-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ischarge of heated fluid from a printer
JP7434924B2 (ja) 2020-01-23 2024-02-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7443921B2 (ja) 2020-05-07 2024-03-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43448A (en) * 1985-08-05 1987-02-17 Michael Ladney Energy absorbing steering assembly
JP3175769B2 (ja) 1989-08-29 2001-06-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該記録装置に用いる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H0789161A (ja) * 1993-04-28 1995-04-0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H0747670A (ja) 1993-08-06 1995-02-21 Canon Aptecs Kk プリンタ
JP3516733B2 (ja) * 1994-10-12 2004-04-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64636A (ja) * 1994-12-13 1996-06-25 Canon Inc 複合画像形成装置
EP1324151B1 (en) * 1997-01-31 2008-02-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eveloping unit
US6151037A (en) * 1998-01-08 2000-11-21 Zebra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US6139140A (en) * 1998-09-29 2000-10-3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media handling system providing small bottom margin capability
JP4508329B2 (ja) 1999-01-14 2010-07-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3763726B2 (ja) * 1999-07-14 2006-04-05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755867B2 (ja) 2000-02-29 2006-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US6397023B1 (en) * 2000-06-06 2002-05-2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Techniques for achieving correct order in printer output
JP2002192711A (ja) 2000-12-26 2002-07-10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582039B2 (en) 2001-07-24 2003-06-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ement Company, L.P. Combination color inkjet and laser image-printing device with dual paper-pick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implementing same
US6682190B2 (en) * 2002-01-31 2004-01-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ntrolling media curl in print-zone
JP4145185B2 (ja) * 2002-04-16 2008-09-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2004009404A (ja) 2002-06-05 2004-01-15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140300B2 (ja) * 2002-07-23 2008-08-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そのインク充填方法
JP2004188964A (ja) * 2002-11-25 2004-07-08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画像記録方法
JP2004255679A (ja) * 2003-02-25 2004-09-16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4260618A (ja) * 2003-02-26 2004-09-16 Seiko Epson Corp プリンタ
JP2004284084A (ja) 2003-03-19 2004-10-14 Ricoh Co Ltd 液体吐出装置の回復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58258B2 (ja) * 2003-07-24 2007-08-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外部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48436A (ja) 2003-07-28 2005-02-24 Ntt Power & Building Facilities Inc 制振用ロープの設置方法
JP2005089125A (ja) 2003-09-18 2005-04-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260059B2 (ja) * 2004-05-11 2009-04-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25487A (ja) * 2009-07-24 2011-02-10 Kyocera Mita Corp 記録ヘッドの回復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95836A1 (en) 2006-08-30
JP2006231657A (ja) 2006-09-07
US20060187245A1 (en) 2006-08-24
US20090128597A1 (en) 2009-05-21
US7497568B2 (en) 2009-03-03
US8152259B2 (en) 2012-04-10
JP4738838B2 (ja) 2011-08-03
CN1824505A (zh) 2006-08-30
EP1695836B1 (en) 2010-10-27
DE602006017762D1 (de) 2010-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2067C (zh) 成像装置
JP46717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9127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75743A (ja) 記録装置、インクミスト回収方法、及び記録方法
US743492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2179761A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877737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60061638A1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391811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吐出面清掃方法
JPH0217974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36766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nveying part arranged to allow drying
JP428444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吐出面清掃方法
JPH0419763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0761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03053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jecting liquid for recording higher resolution image
JP317991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JPH0217975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322765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517798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3317694B2 (ja) スキャナ付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43107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6809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217975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2085564A (ja)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201100572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