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8751A - 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和喷墨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和喷墨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8751A
CN102198751A CN2011100407936A CN201110040793A CN102198751A CN 102198751 A CN102198751 A CN 102198751A CN 2011100407936 A CN2011100407936 A CN 2011100407936A CN 201110040793 A CN201110040793 A CN 201110040793A CN 102198751 A CN102198751 A CN 1021987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recording medium
ink
ink jet
col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07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津和彦
久保田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98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87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和喷墨图像形成方法。该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用于喷出水性油墨的喷墨头、用于使记录介质的正反面翻转的记录介质翻转机构以及控制器。控制器在指定双面记录模式的情况下,检测记录预定的正反面图像的重叠部分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检测到的正反面的记录图像位置信息来求出该位置的正反面的记录预定的图像浓度,在一面的图像浓度大于另一面的图像浓度的情况下,进行使该位置的一面的图像浓度降低的控制,并基于降低浓度的控制来控制喷墨头。

Description

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和喷墨图像形成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0年3月2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1/316406号的优先权权益,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喷墨头喷出水性油墨,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和喷墨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请求式(on-demand)喷墨图像形成装置采用如下的非击打式(nonimpact):根据对应于记录信号的控制信号从喷嘴喷出墨滴,并附着于记录介质上。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噪音小、可高速记录高精度的图像,适用于小型化、低成本化,并且由于具有易于使用多色油墨来记录彩色图像等各种优点,因此近年来迅速普及。
作为从喷嘴喷出墨滴的方法提出有各种各样的方案。近年来,大多在PPC用的普通纸上进行印刷。如果用水性油墨在PPC用的普通纸上印刷,则由于油墨中的水分使纸纤维膨胀,从而易于发生纸皱(凹凸不平)、卷曲。
另一方面,近年来为了节约资源和能源,从有效地利用打印介质等记录介质的角度出发,大多在记录装置中在双面进行记录。用水性油墨在纸的正面印字后,直至在纸的反面印字为止,在纸上会形成很多凹凸不平(纸皱)、卷曲。因此,在纸的反面印字时,如果直接输送发生了凹凸不平(纸皱)、卷曲的纸,则在纸的记录面上会产生高低差,从而导致发生图像劣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从喷墨头喷出水性油墨,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和喷墨图像形成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喷墨头,用于喷出水性油墨;记录介质翻转机构,用于使记录介质的正反面翻转;以及控制器,在指定双面记录模式的情况下,检测记录预定的正反面图像的重叠部分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检测到的所述位置信息来求出该位置的正反面的记录预定的图像浓度,在一面的图像浓度大于另一面的图像浓度的情况下,进行使该位置的所述一面的图像浓度降低的控制,并基于降低浓度的控制来控制所述喷墨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喷墨图像形成方法,该喷墨图像形成方法是喷墨图像形成装置的喷墨图像形成方法,该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双面记录功能,在所述双面记录功能中,从喷墨头喷出水性油墨,在记录介质表面形成了图像之后,将所述记录介质的正反面翻转,在记录介质反面形成图像,其中,该喷墨图像形成方法包括:在指定双面记录模式时,求出记录预定的正反面图像的重叠部分的位置信息;根据检测到的所述位置信息求出该位置的正反面的记录预定的图像浓度;在一面的图像浓度大于另一面的图像浓度的情况下,降低该位置的所述一面的图像浓度;以及从喷墨头喷出油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记录介质干燥单元的一例概略结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一例框图。
图4是在双面印刷时,从喷墨头喷出的油墨附着渗入记录介质时的漏润状态的一个例子的油墨漏润模式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油墨漏润模式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记录图像的形成步骤的一例流程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油墨总量范围与干燥施加能量之间的关系的一例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干燥施加能量计算处理步骤的一例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一例概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具有四种颜色的喷墨头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概略结构图。
纸张盒100和纸张盒101用于保存大小不同的纸张p。供纸辊102或供纸辊103用于从纸张盒100或纸张盒101取出对应于所选纸张大小的纸张p,并向输送辊对104、105和对位辊对106输送。此外,纸张p不是专用纸,而是普通纸。
通过驱动辊108和两个从动辊109向传输带107赋予张力。在传输带107的表面按照规定的间隔设置有多个小径的贯通孔。传输带107是将橡胶层压在纤维上,将表面进行研磨而制造的环形带,在整个表面开设有未图示的小径孔。也可以通过对不锈钢等有端带进行端部处理来形成传输带107。
使负压室111的顶板以紧贴的方式设置在传输带107与驱动辊108相接触的面即反面上。负压室111经由管道23与风扇110连接。负压室111是设置有上部顶板和排出空气用的管道23连接用的孔的箱形框体,该上部顶板设置有多个槽和孔。其中,中空状的框体内部由于风扇110的吸引而形成负压。
通过风扇110产生的吸引力,通过管道23、负压室111、传输带107上的多个小径孔,纸张p被吸附在传输带107的传送面上。纸张p以被吸附在传输带107上的状态下进行输送。
在传输带107的上面并列四列地设置有根据图像数据而向纸张喷出油墨的行式(line)喷墨头115。从上游(图中的左侧)起依次配置有喷出蓝绿色(C)油墨的喷墨头115C、喷出品红色(M)油墨的喷墨头115M、喷出黄色(Y)油墨的喷墨头115Y以及喷出黑色(Bk)油墨的喷墨头115Bk。而且,在各喷墨头115上还设置有保持各种颜色油墨的蓝绿色(C)墨盒116C、品红色(M)墨盒116M、黄色(Y)墨盒116Y以及黑色(Bk)墨盒116Bk。并且,各个喷墨头115与墨盒116通过管118连接。
在喷墨记录头115主体的端面上按照规定的间距设置有喷嘴。另外,喷墨记录头115通过公知的任意方法进行印刷。
在排纸侧(图中的右侧)设置有输送辊对112、113、114和排纸辊对126。通过排纸辊对126向排纸托盘117排出纸张p。
设置有在进行双面印字时为了将纸张p再次向供纸侧(图中的左侧)输送的输送引导件130、输送辊对120、121、122、123、124、125以及为了进行反面印刷而切换纸张p的路径的输送引导件131。输送引导件130、131构成为以支点为中心改变引导件前端的方向。输送引导件130将纸张p的输送路径切换到排纸侧和供纸侧。输送引导件131切换使纸张p翻转的路径、和用于反面印刷而输送的输送路径。输送辊对120、121、122、123、124、125构成翻转机构的一部分,翻转机构位于各喷墨头115的上侧和与上侧直交的方向。
在传输带107的纸张输送方向的后段、即喷墨头115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设置有记录介质干燥单元320,该记录介质干燥单元320用于干燥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在记录介质干燥单元320中使用暖风加热器、陶瓷加热器、橡胶加热器或卤素加热器等。记录介质干燥单元320加热输送来的纸张p,以使其表面温度达到30℃以上,优选在40℃至80℃的范围。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记录介质干燥单元的一例概略结构图。记录介质干燥单元320包括卤素加热器150、风斗(hood)151和空气吸入管152。利用卤素加热器150加热从空气吸入管152吸入的空气153。向输送来的记录介质表面吹拂加热空气154,干燥附着在记录介质表面的油墨。记录介质干燥单元320也可以不完全干燥记录介质上的油墨。干燥到在随后的工序中不因凹凸不平而造成影响的程度即可。
一般在使用喷墨打印机进行灰阶印刷的方式中存在面积灰阶方式、浓度灰阶方式、多点驱动方式等各种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多点驱动方式。
另外,各种颜色的油墨是黑色(Bk)、黄色(Y)、蓝绿色(C)和品红色(M),在除了固体、添加剂的成分中使用占重量比30%~80%左右水分的水性油墨。
以下就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的双面记录动作和单面记录动作进行详细的说明。
用于记录的图像数据被转送到图1所示的各个喷墨头115C、115M、115Y以及115Bk。另外,通过供纸辊102或103从纸张盒100或101逐张取出纸张p,并向输送辊对104、105和对位辊对106输送。此时,使输送引导件131朝向规定的方向,以便沿规定的输送路径输送纸张p。对位辊对106修正纸张p的偏移并在规定的定时(timing)进行输送。
负压室111由于经由传输带107的许多小径孔而通过风扇110吸入空气,因此纸张p以被吸附在传输带107上的状态向喷墨记录头115的下侧输送。通过这样,喷墨记录头115与纸张p可保持一定的间隔。
与从对位辊对106输送纸张p的定时同步,根据图像数据从各个喷墨头115C、115M、115Y以及115Bk喷出各色的油墨,从而在纸张p的表面形成彩色图像。在表面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通过记录介质干燥单元320以适应性输出(如后所述)的方式进行干燥。
如果是双面记录,则纸张p通过输送辊对112、113、120、121、122、123、124、125、104、105临时返回至纸张盒100和101附近的供纸位置。根据通过输送辊对104、105和对位辊对106进行的转向路线操作,使纸张p的正反面翻转后重新输送到印字位置。此时,使输送引导件130和131朝向规定的方向,以便沿规定的输送路径输送纸张p。对位辊对106修正正反面翻转后的纸张p的偏移并在规定的定时进行输送。
负压室111由于经由传输带107的许多小径孔而通过风扇110吸入空气,因此纸张p以被吸附在传输带107上的状态向喷墨记录头115的下侧输送。与从对位辊对106输送纸张p的定时同步,从各个喷墨头115C、115M、115Y以及115Bk喷出各色的油墨,从而在纸张p反面的所需位置上形成彩色图像。
在正面和反面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重新通过记录介质干燥单元320并被干燥后,通过输送辊对112、113、113输送,利用排纸辊对126排出到排纸托盘117。此时,使输送引导件130朝向规定的方向,以便沿规定的输送路径输送纸张p。
双面记录时,如果是面朝下排纸,则反面是第一页,正面是第二页,如果是面朝上排纸,则正面是第一页,反面是第二页。
如果是单面记录,纸张p通过第一次记录(正面记录)而在纸张p的正面形成有图像后,通过记录介质干燥单元320以适应性输出(如后所述)的方式干燥后,被输送辊对112、113、114输送,通过排纸辊对126以面朝下(记录面朝下的状态)的方式排出至排纸托盘117。此时,使输送引导件130朝向规定的方向,以便沿规定的输送路径输送纸张p。单面记录时,如果面朝下排纸,则正面为第一页。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结构的一例框图。
喷墨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结构包括:处理器即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201、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202、数据存储器203、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204、CPU总线205、输入端口206和接口208、喷墨头驱动电路211、输送排出单元驱动电路214、加热控制电路215等。处理器也是控制器。
CPU 201整体控制喷墨图像形成装置的各部分。ROM 202和RAM 204经由CPU总线205与CPU 201连接,从而形成微型计算机。ROM 202存储执行驱动控制的操作程序。数据存储器203存储数据。输入端口206与操作面板207之间进行信息的收发。接口208与外部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的收发。
喷墨头驱动电路211驱动操作各喷墨头115。输送排出单元驱动电路214驱动与输送辊对104、105、驱动辊对108、输送辊对112、113、114、排纸辊对126等连接的各种电机220a、220b、…以及与输送引导件130、131连接的电磁元件221a、221b。负压控制电路222控制风扇110的风扇电机222a的工作电压。加热控制单元215控制记录介质干燥单元320的动作。
以下就控制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喷墨图像形成装置的各部分基本上由CPU 201控制。按照存储在ROM 202中的动作程序来控制各部分。
首先,从外部计算机经由接口208输送来的图像数据、印字指令被转送到RAM 204,根据存储在ROM 202中的动作程序、存储的指令数据,通过CPU 201进行处理。经过处理的印字数据被输送到喷墨头驱动电路211,从而向各喷墨头115输送用于印字的驱动信号。
另一方面,CPU 201从外部接口208接收是双面记录模式还是单面记录模式的信息。然后,CPU 201选定存储在数据存储器203中的记录浓度,并向喷墨头驱动电路211输出该信息。
根据图像数据等喷墨头驱动电路211动作,按照纸张p的输送定时来控制从喷墨头115喷出油墨。各喷墨记录头115根据这些驱动信号将油墨作为多滴墨滴从喷嘴向纸张p喷出。
CPU 201向输送排出单元驱动电路214发出指令,与各个喷墨头115的动作同步地移动纸张p。另外,CPU 201也根据是单面记录模式还是双面记录模式,为了改变输送路径而向输送排出单元驱动电路214发出指令,以控制输送引导件130、131。
另外,CPU 201从外部接口208接收是双面记录模式还是单面记录模式的信息,根据该信息选定存储在数据存储器203中的所需的输出条件。CPU 201根据正面印字、反面印字时的输出条件选定记录介质干燥单元320的使用能量。另外,CPU 201控制产生记录介质干燥单元320的干燥能量所需的电源供给。
以下就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双面记录图像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
图4是在双面印刷时,从喷墨头喷出的油墨附着渗入记录介质时的漏润状态的一例油墨漏润模式图。以下将在双面印刷时,最初印刷的记录介质的面称为第一面,将之后印刷的记录介质的面称为第二面。
朝向记录介质的第一面喷出的墨滴一旦附着在记录介质正面,则向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扩散渗入后定影。如果进行双面记录,则此后墨滴被向记录介质的第二面喷出,与上述同样地朝向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扩散渗入后定影。此时,已经渗入到记录介质的第一面的油墨有可能与新渗入的油墨在记录介质内部彼此混合,结果导致记录质量降低。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油墨漏润模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改变向记录介质的第一面喷出的墨滴的量,并使其少于规定量。向记录介质的第二面喷出的墨滴的量是规定量。其结果是,可避免附着在记录介质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的油墨在记录介质内部相互混合。
此外,如本实施方式所示,通过减少附着在记录介质的第一面的油墨量,从而可降低凹凸不平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记录介质的第二面的印刷时,有效地修正向传输带107的吸引附着力。因此,可以降低因墨滴的喷出位置偏移而造成的图像不均匀、色彩偏差,从而可在记录介质的所需位置上高精度地形成彩色图像,并可提高记录质量。
另外,在记录介质的第一面上减少墨滴的量的区域是在记录介质的第二面附着有墨滴的区域。即,如果在记录介质的第二面上存在未附着有墨滴的区域,则记录介质的第一面所对应的区域的墨滴的量不变。
另外,判断在记录介质的第一面上是否减少墨滴的量与油墨的渗入深度有关。即,根据记录介质的第二面上的油墨的渗入深度来判断是否减少记录介质的第一面上的油墨的量。因此,可以根据记录介质的第二面上的墨滴的量即图像浓度来判断是否减少记录介质的第一面上的油墨的量。由于油墨渗入的深度受到记录介质、油墨种类的影响,因此也可以根据记录介质、油墨的种类来确定用于进行判断的阈值。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一例记录图像的形成步骤的流程图。
在动作01中,CPU 201判断记录信息是双面记录还是单面记录。
如果记录信息是单面记录(动作01中为否),则在动作02中CPU 201根据记录信息分析图像浓度信息等。在动作03中,将这些分析数据保存在RAM 204中。另外,例如从外部计算机209经由接口208接收记录信息,并保存在RAM 204中。在动作04中,根据记录信息分析每张纸张p的油墨总量。在动作05中,进行干燥施加能量计算处理。在干燥施加能量计算处理中,根据油墨总量的范围来判断记录介质干燥单元320施加的干燥施加能量(施加电压或施加电流)。将在后面对干燥施加能量计算处理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动作06中,CPU 201将算出的干燥施加能量数据保存在RAM 204中。在动作10中,CPU 201向加热控制电路215指示干燥施加能量,并对记录介质执行加热控制。
以下就记录信息为双面记录时的处理步骤进行说明。
如果记录信息是双面记录(动作01中为是),则在动作11中,CPU 201根据记录信息分析记录介质的正反面的图像位置信息和图像浓度信息。然后,在动作12中,将有关反面(第二面)的图像位置信息和图像浓度信息作为反面记录数据保存在RAM 204中。在动作13中,根据记录信息分析反面(第二面)的油墨总量。在动作14中,进行干燥施加能量计算处理。该计算处理与上述动作05的处理相同,将在后面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在动作15中,CPU 201将算出的反面的干燥施加能量数据保存在RAM204中。
在动作21中,CPU 201根据图像位置信息检测正面、反面的图像数据的位置,对应每个位置判断图像是否重叠。如果判断出图像不重叠(动作21为否),则在动作25中不修正正面(第一面)的图像数据而直接保存在RAM 204中。
如果判断出图像重叠(动作21为是),则在动作22中,对应每个图像重叠区域中的位置来判断正面和反面的图像浓度的大小。如果判断为正面的图像浓度小于反面的图像浓度(动作23中为否),则在动作25中不修正正面(第一面)的图像数据就直接保存在RAM 204中。
如果判断正面(第一面)的图像浓度大于反面的图像浓度(动作23中为是),则修正正面(第一面)的图像浓度。然后,在动作25中,将正面(第一面)的图像数据保存在RAM 204中。
可以单独或适当地组合以下所示的各种方法来修正图像浓度。
(1)使正面(第一面)的图像浓度减少规定量x。根据记录介质的种类、油墨的种类以及环境条件等确定所减少的规定量x。
(2)使正面(第一面)的图像浓度小于等于反面(第二面)的图像浓度。根据记录介质的种类、油墨的种类以及环境条件等来确定减少的量。
(3)如果反面(第二面)的图像浓度大于规定值y,则使正面(第一面)的图像浓度减少规定量z。如果反面(第二面)的图像浓度小于规定值y,则将正面(第一面)的图像浓度更改为与反面(第二面)的图像浓度相同的值。例如,在推断出反面的油墨渗入深度小于记录介质厚度的一半时,使正面的图像浓度与反面的图像浓度相同。
(4)如果正面(第一面)的图像浓度大于规定值w,则将正面(第一面)的图像浓度更改为与反面(第二面)的图像浓度相同的值。如果正面(第一面)的图像浓度小于规定值w,则不改变正面(第一面)的图像浓度。例如,在推断出正面的油墨渗入深度小于等于记录介质厚度的一半时,不改变正面的图像浓度。
在动作26,根据记录信息分析正面(第一面)的油墨总量。在动作27,进行干燥施加能量计算处理。该计算处理由于与上述动作05的处理相同,所以将在后面对其进行具体说明。在动作28,CPU 201将算出的正面的干燥施加能量数据保存在RAM 204中。
在动作10,CPU 201向加热控制电路215指示干燥施加能量,并使其对记录介质进行加热控制。
然后,CPU 201根据对在动作25中保存在RAM 204中的图像浓度进行修正后的图像数据来控制喷墨头,使其喷出油墨。即,CPU 201按照已减少的图像浓度控制喷墨头。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油墨总量范围与干燥施加能量之间的关系的一例说明图。
如果从喷墨记录头115喷出的油墨总量在量α的范围,则施加给加热机构220的能量是A(无施加)。同样,如果是量B的范围则是B,如果是量γ的范围则是C,如果是量δ的范围则是D。在图7中,虽然对以分四个阶段控制油墨总量,以分四个阶段控制能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根据需要分为五个阶段、六个阶段。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干燥施加能量计算处理步骤的一例流程图。
如果油墨总量小于等于a(动作41中为是),则在动作42中将干燥施加能量设为A。如果油墨总量大于a小于等于b(动作43中为是),则在动作44中将干燥施加能量设为B。如果油墨总量大于b小于等于c(动作45中为是),则在动作46中将干燥施加能量设为C。如果油墨总量大于c小于等于d(动作47中为是),则在动作48中将干燥施加能量设为D。如果油墨总量大于d(动作47中为否),则在动作49中将干燥施加能量设为E。然后返回图6的动作06。
另外,根据记录介质的种类或油墨的种类、环境条件等事先确定上述各参数a、b、c、d、A、B、C、D、E。将各参数存储在数据存储器203中。
如果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115C、115M、115Y、115Bk进行记录的方式是多点方式,则也可以应对减少记录的墨滴数。另外,对于记录图像浓度降低的修正,为了降低记录图像的浓度,也可以缩小记录数据(体积控制),以便缩小从喷墨头115C、115M、115Y、115Bk喷出的墨滴。另外,也可以通过对大的图像的正反面的重叠部分进行内插(間引き)处理而实现。在内插处理中可用使印刷信息降低到例如50%的方式将图像数据进行内插。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录介质干燥单元320加热了全部印刷完毕的记录介质的面,但也可以仅加热双面印刷模式下的正面(第一面)。也就是说,控制器可对记录介质干燥单元发出仅对最初通过喷墨头进行印刷的正面或反面进行干燥的干燥指示。即,也可以构成为仅为了防止反面印刷时图像的劣化而使用记录介质干燥单元320。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喷墨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不同,但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3所示的控制系统的结构动作相同。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使用相同的符号,对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概略结构图。
纸张盒100和101、供纸辊102和103、输送辊对104、105和对位辊对106、传输带107、驱动辊108、两个从动辊109、风扇110以及负压室111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各喷墨头115和各墨盒116除了作为纸张p的正面记录专用的图像形成部而配置以外,其他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管118也一样。
在各喷墨头115和各墨盒116的上部、即相对输送方向的喷墨头的下游侧,以与纸张p的正面记录专用的图像形成部相同的结构配置有纸张p的反面记录专用的图像形成部。并且,还设置有用于将纸张p向反面记录专用的图像形成部输送的输送辊对132、133和对位辊对134。输送辊对132、133和对位辊对134构成翻转机构的一部分,翻转机构形成为U字形。
传输带307通过驱动辊308和两个从动辊309被赋予张力。在传输带307的表面按照规定的间隔设置有多个小径孔。在传输带307的内侧,为了将纸张p吸附在传输带307上,经由管道23与风扇310连接的负压室311的顶板紧贴着传输带307的背面而设置。
在传输带307的上面并排四列根据图像数据向纸张喷出油墨的反面印字专用的喷墨头315。从上游起,按照喷出蓝绿色(C)油墨的喷墨头315C、喷出品红色(M)油墨的喷墨头315M、喷出黄色(Y)油墨的喷墨头315Y以及喷出黑色(Bk)油墨的喷墨头315Bk的顺序配置。而且,在各喷墨头315上还设置有保存各色油墨的蓝绿色(C)墨盒316C、品红色(M)墨盒316M、黄色(Y)墨盒316Y以及黑色(Bk)墨盒316Bk,通过管318与各个喷墨头连接。这些图像形成部作为纸张p的正面印字专用的图像形成部而设置。
另外,在排纸侧设置有输送辊对135、136和排纸辊对126。在双面记录时,如果面朝下排纸,则反面是第一页,正面是第二页,如果面朝上排纸,则正面是第一页,反面是第二页。
各色油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黑色(Bk)、黄色(Y)、蓝绿色(C)和品红色(M)中,除了固体或添加剂以外的成分中使用占重量比30%~80%左右水分的水性油墨。
以下就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的双面记录图像形成动作进行说明。
利用图6的流程图进行说明,首先实施是双面记录还是单面记录的判断处理。
如果是双面记录,则分析记录信息及其属性信息。根据属性信息检测正面、反面的图像数据的位置信息,并判断是否重叠。如果判断为不重叠,则临时保管图像数据。如果判断为重叠,则进一步根据反面的重叠部分的图像浓度判断是否要进行浓度修正。根据该判断结果修正图像浓度并临时保管修正后的图像数据。
然后,用于记录的正面的图像数据被转送到各个喷墨头115C、115M、115Y、115Bk。另外,从纸张盒100或101逐张取出通过供纸辊102或103选择的纸张大小的纸张p,并向输送辊对104、105和对位辊对106输送。对位辊对106修正纸张p的偏移并在规定的定时进行输送。
由于负压室111通过风扇110经由传输带107的许多小径孔吸入空气,因此纸张p以被吸附于传输带107的状态被输送到喷墨头115的下侧。因此,喷墨头115与纸张p可保持一定的间隔。与从对位辊对106输送纸张p的定时同步,从各个喷墨头115C、115M、115Y以及115Bk喷出各色的油墨,从而在纸张p正面的所需位置形成彩色图像。
在正面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通过记录介质干燥单元320干燥到某一程度之后,通过输送辊对132、133和对位辊对134输送到反面印字专用的图像形成部。对位辊对134再次修正纸张p的偏移并在规定的定时向反面印字专用的图像形成部输送。
由于负压室311通过风扇310经由传输带307的许多小径孔吸入空气,因此纸张p以被吸附于传输带307的状态输送到喷墨记录头315的下侧。此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一次记录(正面记录)中,根据修正后的记录图像数据降低图像浓度(油墨的附着量)。因此,在纸张p正面产生的纸张的凹凸不平(纸褶)、卷曲也减少。而且,由于纸张p通过向传输带的吸引附着力得以修正,因此喷墨头315与纸张p可保持一定的间隔。
然后,与从对位辊对134输送纸张p的定时同步,从各个喷墨头315C、315M、315Y以及315Bk喷出各色的油墨,从而在纸张p反面的所需位置形成彩色图像。在正面和反面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通过输送辊对135、136输送,并通过排纸辊对126排出到排纸托盘117。在双面记录时,如果是面朝下排纸,则反面是第一页,正面是第二页,如果是面朝上排纸,则正面是第一页,反面是第二页。
另外,如果只进行单面记录,则使通过在使双面记录时的正面记录专用的图像形成部的记录(through),只在纸张p的反面通过反面记录专用的图像形成部进行记录后,通过输送辊对135、136输送纸张p,并通过排纸辊对126将纸张p以面朝下的方式(记录面朝下的状态)排出到排纸托盘117。
另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以及动作不局限于上述内容。并且,传输带可以是环形带状的带式,也可以是圆筒形的辊式。此外,使图像形成中的记录介质紧贴着传输带的方式也可以是利用负压风扇的吸气式,还可以是利用静电力的静电吸附式。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可得到各种效果。
在第一次记录(正面记录)时,根据已修正的记录图像数据降低图像浓度(油墨的附着量)。因此,在纸张p正面产生的纸张的凹凸不平(纸皱)、卷曲也减少。
而且,纸张p由于通过向传输带的吸引附着力得以修正,因此喷墨头115与纸张p可保持一定的间隔。因此,可以在纸张p的反面的所需位置上形成图像。
另外,如图5所示的油墨渗入模型所示,附着在纸张p反面的油墨液滴不会在纸张p内部彼此混合。
这样,通过使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从而可将通过在记录介质的表面进行记录而产生的凹凸不平(纸皱)、卷曲降低到不对反面记录时赋予影响的程度,然后输送记录介质,且可得到高印字质量的双面记录图像。
另外,通过根据记录介质上的油墨总量控制记录介质干燥单元320的加热部的输出,从而可有效地消耗干燥油墨所需要的能量,且可抑制功耗。
虽然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以从外部计算机接收数据并进行印刷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在喷墨图像形成装置上添加扫描仪的结构,在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内部通过可进行复制的装置来实现。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种功能可以使用硬件来构成,且也可以使用软件使计算机读入安装了各种功能的程序来实现。另外,也可以适当地选择软件和硬件中的任一种来构成各种功能。
而且,也可以通过使计算机读入存储在未图示的记录介质中的程序来实现各种功能。在此,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介质只要是可记录程序且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则其的记录形式可以是任何形式。
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这里描述的新的方法和系统可以通过多种其他方式来体现。而且,在不超出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所述方法和系统当然可以进行一些省略、替代或变形。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及其等同范围涵盖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和宗旨的这些方式或变形。

Claims (19)

1.一种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喷墨头,用于喷出水性油墨;
记录介质翻转机构,用于使记录介质的正反面翻转;以及
控制器,在指定双面记录模式的情况下,检测记录预定的正反面图像的重叠部分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检测到的所述位置信息来求出该位置的正反面的记录预定的图像浓度,在一面的图像浓度大于另一面的图像浓度的情况下,进行使该位置的所述一面的图像浓度降低的控制,并基于降低浓度的控制来控制所述喷墨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记录介质干燥单元,用于干燥形成有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对所述记录介质干燥单元发出仅对最初通过所述喷墨头进行印刷的所述一面或所述另一面进行干燥的干燥指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图像面积的大小来确定所述一面和所述另一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面是第一面,所述另一面是第二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一面的图像浓度大于所述另一面的图像浓度的情况下,将该位置的所述一面的图像浓度修正为所述另一面的图像浓度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一面的图像浓度大于所述另一面的图像浓度、且在附着在所述另一面的水性油墨对所述记录介质的渗入深度小于等于所述记录介质的厚度的一半的情况下,将该位置的所述一面的图像浓度修正为与所述另一面的图像浓度相同的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头存在多个,用于进行彩色印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头仅具有一个黑色用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所述双面记录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指示使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记录介质翻转机构内,并使所述记录介质向与所述喷墨头对应的位置多次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介质翻转机构位于所述喷墨头的上侧和与上侧直交的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头存在多个,一面印刷用的喷墨头和另一面印刷用的喷墨头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介质翻转机构是U字形状。
14.一种喷墨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喷墨图像形成方法是喷墨图像形成装置的喷墨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双面记录功能,在所述双面记录功能中,从喷墨头喷出水性油墨,在记录介质表面形成了图像之后,将所述记录介质的正反面翻转,在记录介质反面形成图像,所述喷墨图像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在指定双面记录模式时,求出记录预定的正反面图像的重叠部分的位置信息;
根据检测到的所述位置信息求出该位置的正反面的记录预定的图像浓度;
在一面的图像浓度大于另一面的图像浓度的情况下,降低该位置的所述一面的图像浓度;以及
从喷墨头喷出油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喷墨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图像面积的大小来确定所述一面和所述另一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喷墨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面是第一面,所述另一面是第二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喷墨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一面的图像浓度大于所述另一面的图像浓度的情况下,将该位置的所述一面的图像浓度修正为所述另一面的图像浓度以下。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喷墨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一面的图像浓度大于所述另一面的图像浓度、且在附着在所述另一面的水性油墨对所述记录介质的渗入深度小于等于所述记录介质的厚度的一半的情况下,将该位置的所述一面的图像浓度修正为与所述另一面的图像浓度相同的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喷墨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仅对最初通过所述喷墨头进行印刷的面进行干燥。
CN2011100407936A 2010-03-23 2011-02-18 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和喷墨图像形成方法 Pending CN1021987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1640610P 2010-03-23 2010-03-23
US61/316,406 2010-03-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8751A true CN102198751A (zh) 2011-09-28

Family

ID=44655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07936A Pending CN102198751A (zh) 2010-03-23 2011-02-18 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和喷墨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34672A1 (zh)
JP (1) JP2011194888A (zh)
CN (1) CN10219875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42012A (zh) * 2013-10-23 2015-03-25 冯林 一种文件修改喷墨装置
JP2017185653A (ja) * 2016-04-04 2017-10-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用画像加工方法
CN107662415A (zh) * 2016-07-27 2018-02-06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位置检测装置及位置检测方法
CN110267821A (zh) * 2017-02-16 2019-09-20 花王株式会社 印刷物的制造方法
CN110315849A (zh) * 2018-03-29 2019-10-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79544B2 (ja) 2012-05-07 2015-09-16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8911050B2 (en) * 2012-09-28 2014-12-1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roplet eject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US9348293B2 (en) 2014-08-28 2016-05-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corrects sheet curl by printing on the edges of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sheet
US10696069B2 (en) 2018-03-12 2020-06-30 Ricoh Company, Lt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US10654292B2 (en) 2018-03-16 2020-05-19 Ricoh Company, Lt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JP7168046B2 (ja) * 2020-02-24 2022-11-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9693A (en) * 1994-12-12 1996-12-03 Xerox Corporation Curl control of printed sheets
JP2000059630A (ja) * 1998-08-07 2000-02-25 Ricoh Co Ltd 画像記録方法及び画像記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媒体
CN1746029A (zh) * 2004-09-07 2006-03-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CN1824505A (zh) * 2005-02-24 2006-08-30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装置
CN1871315A (zh) * 2003-09-19 2006-11-29 株式会社理光 用于喷墨记录装置的记录油墨、和油墨墨盒、喷墨记录装置、喷墨记录方法和记录物
CN101519553A (zh) * 2008-02-28 2009-09-02 株式会社东芝 水性喷墨墨水以及喷墨记录方法
CN101541657A (zh) * 2007-03-02 2009-09-23 株式会社理光 传送设备,液体施加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50763A1 (en) * 2009-09-01 2011-03-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9693A (en) * 1994-12-12 1996-12-03 Xerox Corporation Curl control of printed sheets
JP2000059630A (ja) * 1998-08-07 2000-02-25 Ricoh Co Ltd 画像記録方法及び画像記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媒体
CN1871315A (zh) * 2003-09-19 2006-11-29 株式会社理光 用于喷墨记录装置的记录油墨、和油墨墨盒、喷墨记录装置、喷墨记录方法和记录物
CN1746029A (zh) * 2004-09-07 2006-03-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CN1824505A (zh) * 2005-02-24 2006-08-30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装置
CN101541657A (zh) * 2007-03-02 2009-09-23 株式会社理光 传送设备,液体施加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1519553A (zh) * 2008-02-28 2009-09-02 株式会社东芝 水性喷墨墨水以及喷墨记录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42012A (zh) * 2013-10-23 2015-03-25 冯林 一种文件修改喷墨装置
JP2017185653A (ja) * 2016-04-04 2017-10-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用画像加工方法
CN107662415A (zh) * 2016-07-27 2018-02-06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位置检测装置及位置检测方法
CN107662415B (zh) * 2016-07-27 2019-10-22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位置检测装置及位置检测方法
CN110267821A (zh) * 2017-02-16 2019-09-20 花王株式会社 印刷物的制造方法
US11072197B2 (en) 2017-02-16 2021-07-27 Kao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matter
CN110315849A (zh) * 2018-03-29 2019-10-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10315849B (zh) * 2018-03-29 2022-04-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34672A1 (en) 2011-09-29
JP2011194888A (ja) 2011-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8751A (zh) 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和喷墨图像形成方法
JP50148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115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010009B2 (ja)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200000101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23760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52659A (zh) 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及喷墨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方法
JP2005306016A (ja)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0302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106301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4314505A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623286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9952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7209873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0714483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17031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201219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80579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定着方法
JPH1117049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2211045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4224057A5 (zh)
JP434477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123051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77989A5 (zh)
JP200221106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