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2062C - 印刷机的供墨量调节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印刷机的供墨量调节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2062C
CN100572062C CNB2006101080865A CN200610108086A CN100572062C CN 100572062 C CN100572062 C CN 100572062C CN B2006101080865 A CNB2006101080865 A CN B2006101080865A CN 200610108086 A CN200610108086 A CN 200610108086A CN 100572062 C CN100572062 C CN 10057206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value
aperture efficiency
correcting value
adjustment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0808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03569A (zh
Inventor
印出明浩
平野正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or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mor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ori Corp filed Critical Komor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03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3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206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206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B41F33/0036Devices for scanning or checking the printed matter for quality control
    • B41F33/0045Devices for scanning or checking the printed matter for quality control for automatically regulating the ink supp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2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 B41F31/04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with duct-blades or like metering devices
    • B41F31/045Remote control of the duct ke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33/00Arrangements for the operation of printing presses
    • B41P2233/10Starting-up the machine
    • B41P2233/11Pre-in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印刷机的供墨量调节方法和设备。在供墨量调节方法中,测量印刷纸张的密度值。根据印刷纸张的测量密度值与预置的参考密度值之差,校正墨斗键开口比。在校正墨斗键开口比以增加或减少墨辊上的墨量之后,不进行印刷,执行传墨辊的给墨操作。

Description

印刷机的供墨量调节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机的供墨量调节方法和设备,其通过调节墨斗键(ink fountain key)的开口比,来调节印刷版的供墨量。
背景技术
通常,旋转印刷机包括多个彩色印刷单元,并且每个彩色印刷单元包括给墨设备(墨棒)。参考图12,给墨设备包括墨斗(ink fountain)1、墨斗1中储存的墨2、墨斗辊(ink fountain roller)3、沿墨斗辊3的轴向并列放置的多个墨斗键4-1至4-n、传墨辊(ink doctor roller)5、墨辊(ink roller)6、以及上面安装有印刷版7的印版滚筒8。图像印刷在印刷版7上。
在这种给墨设备中,通过墨斗键4-1至4-n与墨斗辊3之间的间隙,将墨斗1中的墨2提供给墨斗辊3。通过传墨辊5的给墨操作,提供给墨斗辊3的墨通过墨辊6提供给印刷版7。提供给印刷版7的墨通过橡皮布滚筒(blanket cylinder,未示出)印刷在印刷纸张上。
图13示出了该印刷机所印刷的印刷产品。除了图像区域9-1之外,在印刷产品9的边缘部分印刷带状色带9-2。在一般的四色印刷中,色带9-2包括区域S1至Sn,这些区域包括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密度测量色块(patch,也称色标)(100%百分比点区域的纯色块(solid patch))9a1、9a2、9a3和9a4。区域S1至Sn对应于印刷机的每个彩色印刷单元中墨斗键4-1至4-n的键区。
[色彩匹配]
预先设置每个彩色印刷单元的参考密度值。更具体地,预先为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中每一种设置参考密度值。在对印刷产品9进行印刷时,进行色彩匹配操作,以使每种色彩的密度值与参考密度值一致。这种色彩匹配操作由供墨量调节设备在测试印刷、校样(打样)印刷(proof printing)等中根据印刷产品9上印刷的色带9-2中每种色彩的密度测量色块9a(9a1、9a2、9a3或9a4)的密度来执行。
例如,将描述印刷产品9中区域S1作为代表。测量在测试印刷、校样印刷等时所提取的印刷产品9上每种色彩的密度测量色块9a的密度值。得到每种色彩的测量密度值与每种色彩的预设参考密度值之差。根据所获得的每种色彩的密度差,得到每个彩色印刷单元中墨斗键4-1的开口比的校正量(对区域S1的供墨量的校正量)。将所获得的校正量反馈,以调节每个彩色印刷单元中墨斗键4-1的开口比。
以类似方式,对于区域S2至Sn,得到每个彩色印刷单元中墨斗键4-2至4-n的开口比的校正量(对区域S1至Sn的供墨量的校正量)。将所获得的校正量反馈,以调节每个彩色印刷单元中墨斗键4-2至4-n的开口比。当调节了墨斗键4-1至4-n的开口比时,立即重新开始测试印刷、校样印刷等,以重复相同操作,直至每种色彩的密度值达到参考密度值(见日本专利待审公开No.2003-118077)。
在上述传统供墨量调节方法中,墨转移路径(从墨斗辊到橡皮布滚筒的路径)较长。因此,为了调节对印刷产品的供墨量,从调节供墨量直到在印刷产品上反映出调节的供墨量需要在大约100张印刷纸张上进行印刷,以获得稳定的校正密度。
特别是,在校样印刷以获得一些正常印刷的印刷产品时,要花费相当长时间,并且为了获得一些正常印刷的印刷产品,浪费的纸张量增加。
为解决此问题,本申请人增加了校样印刷时墨斗键开口比的校正量(当校正量具有正值时,墨斗键开口比增加,并且当校正量具有负值时,墨斗键开口比减小),以大大改变印刷产品的密度。在印刷产品密度改变同时,即在印刷产品密度变为稳定之前执行印刷。从所印刷的产品中选择具有适当密度的印刷产品来执行校验印刷。
然而,在这种方法中,当通过校样印刷不能获得所需数目的印刷产品时,必须重新开始校样印刷。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比通常更大程度地增加/减少供墨量,所获得的印刷产品的密度与正常密度大大不同,并且变为稳定。因此,必须重复相同的操作。这花费较长时间,并且浪费的印刷材料数量增加。
作为另一种方法,使用在美国专利No.5,884,562中所公开的“预给墨(+)”。在该方法中,在开始下一测试印刷之前,墨斗辊的旋转量增加密度差,以提供与该状态中的短缺相对应的墨量。在该方法中,因为以相同比率向纸张的整个表面提供墨,所以不能局部调节供墨量。特别是,当提供了过多墨的区域与墨不足的区域混合时,不能充分调节供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印刷机用的供墨量调节方法和设备,可以在短时间内调节供墨量,并且减少浪费的纸张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印刷机的供墨量调节方法,所述印刷机包括多个墨斗键、根据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调节从墨斗提供的供墨量的墨斗辊、及通过给墨操作将提供给墨斗辊的墨通过墨辊提供给印刷版的传墨辊,该方法包括步骤:测量印刷纸张的密度值;根据印刷纸张的测量密度值与预置的参考密度值之差,校正墨斗键的开口比;以及在校正墨斗键的开口比以增加或减少墨辊上的墨量之后,不进行印刷,执行传墨辊的给墨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印刷机的供墨量调节设备,所述印刷机包括多个墨斗键、根据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调节从墨斗提供的供墨量的墨斗辊、及通过给墨操作将提供给墨斗辊的墨通过墨辊提供给印刷版的传墨辊,该设备包括:密度值测量装置,用于测量印刷纸张的密度值;开口比校正装置,用于根据印刷纸张的测量密度值与预置的参考密度值之差,校正墨斗键的开口比;以及给墨控制装置,用于在校正墨斗键的开口比以增加或减少墨辊上的墨量之后,不进行印刷,执行传墨辊的给墨操作。
优选地,校正开口比的步骤包括步骤:计算参考校正量,以将印刷纸张的色块测量密度值与预置的参考密度值之差设置为0,以及将所计算的参考校正量作为实际校正量加到墨斗键的当前开口比。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校样印刷控制设备的方框图;
图2A和2B是详细示出了图1中存储器的内容的图;
图3是示出了如何设置图1中所示的色度计的侧面图;
图4A至4P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校样印刷控制设备(CPU)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5是示意性示出墨斗辊控制设备的内部布置的方框图;
图6是示出了墨斗辊控制设备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了与图1所示的校样印刷控制设备相连的墨斗键控制设备的示意布置的方框图;
图8A和8B是示出了图7所示的墨斗键控制设备(CPU)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9A和9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校样印刷控制设备中存储器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10A至10E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校样印刷控制设备(CPU)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11A和11B分别是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CPU的功能框图;
图12是示出了旋转印刷机中所包括的每种色彩印刷单元中供墨设备的主要部分的图;以及
图13是示意性示出校样印刷及印刷机所印刷的印刷产品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校样印刷控制设备。校样印刷控制设备10包括CPU 10A、RAM 10B、ROM 10C、输入设备10D、显示设备10E、输出设备10F、存储器10G、色度计10H、色度计移动电机10I、色度计移动电机用的旋转编码器10J、用于移动色度计的电机驱动器10K、用于测量色度计的当前位置的计数器10L、A/D转换器10M、D/A转换器10N、用于检测色度计原位的检测器10P、内部时钟计数器10Q、印刷机的驱动电机10R、印刷机驱动电机的驱动器10S、印刷机驱动电机用的旋转编码器10T、F/V转换器10U、A/D转换器10V、用于检测印刷机原位的检测器10W、用于对印刷机的总旋转速度进行计数的计数器10X、给纸设备10Y、以及输入/输出接口(I/O I/F)10-1至10-11。
CPU 10A在获得通过接口10-1至10-11给出的各种输入信息以及访问RAM 10B或存储器10G同时,根据ROM 10C中存储的程序操作。输入设备10D具有校验印刷预置开关SW1、校样印刷开始开关SW2、校样印刷重新预置开关SW3、以及控制结束开关SW4。
旋转编码器10J针对色度计移动电机10I的每一预定旋转速度(角度)生成旋转脉冲,并且将脉冲输出到计数器10L。旋转编码器10T针对印刷机驱动电机10R的每一预定旋转速度(角度)生成旋转脉冲,并且将脉冲输出到F/V转换器10U和驱动电机驱动器10S。
在图1中,标号13-1至13-m表示彩色印刷单元;14-1至14-m表示给墨设备;15-1至15-m表示墨斗辊控制设备;以及16-1至16-n表示各种色彩的墨斗键控制设备。
给墨设备14-1至14-m与图12中所示的各种色彩的色彩传墨辊5相对应地单独设置。墨斗辊控制设备15-1至15-m与图12中所示的各种色彩的墨斗辊3相对应地单独设置。墨斗键控制设备16-1至16-n与图12中所示的墨斗键4-1至4-n相对应地单独设置。
图2A和2B示出了存储器10G的内容。存储器10G包括存储器M1至M28。存储器M1存储要进行校样印刷的纸张数。存储器M2存储每种色彩在正方向中校正值的校正系数(>1)。存储器M3存储每种色彩在负方向中校正值的校正系数(>1)。存储器M4存储每种色彩的预给墨操作次数。存储器M5存储充当要由色度计测量的校样印刷样品的色带中各色彩的每一色块的位置。存储器M6存储针对校样印刷的与每种色彩的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图像面积比。
存储器M7存储每种色彩的墨斗辊的参考旋转量。存储器M8存储每种色彩的墨斗辊的旋转量。存储器M9存储每种色彩的“图像面积比-墨斗键开口比转换表”,其代表每种色彩的图像面积比与墨斗键开口比之间的关系。存储器M10存储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存储器M11存储印刷机的设置速度1(低速)。存储器M12存储印刷机的设置速度2(高速)。存储器M13存储来自与印刷机驱动电机用的旋转编码器相连的F/V转换器的输出。
存储器M14存储印刷机的当前旋转速度。存储器M15存储用于计数印刷机的总旋转速度的计数值。存储器M16存储用于测量色度计的当前位置的计数值。存储器M17存储色度计的当前位置。存储器M18存储来自色度计的色彩数据。存储器M19存储用作校样印刷样品的各色彩的每一色块的密度值。存储器M20存储色带中各色彩的参考密度值。
存储器M21存储每种色彩的参考密度值与用作校样印刷样品的各色彩的每一色块的密度值之差(测量密度差)。存储器M22存储每种色彩的“密度差-墨斗键开口比校正量转换表”,其表示每种色彩的密度差与墨斗键开口比的校正量之间的关系。存储器M23存储每种色彩的墨斗键开口比的参考校正量。存储器M24存储预给墨操作中每种色彩的墨斗键开口比的校正量(实际校正量)。
存储器M25存储校样印刷中每种色彩的墨斗键开口比。存储器M26存储预给墨操作中每种色彩的墨斗键开口比。存储器M27存储第一待机时间中的计数值。存储器M28存储第二待机时间中的计数值。
参考图3,色度计10H附在柱17-1和17-2之间布置的滚珠螺杆(丝杠)17-3上。色度计移动电机10I将滚珠螺杆17-3向前或反向旋转。当滚珠螺杆17-3向前或反向旋转时,色度计10H在被滚珠螺杆17-3引导同时,在柱17-1和17-2之间移动。色度计10H的头部10H1指向上面放置了待测对象的测量表17-4的表面17-4a。
[第一实施例中的示意操作]
在详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操作之前,为了易于理解,先解释示意序列。
(1)输入每个数据。
(2)打开校样印刷预置开关SW1。从输入图像面积比获得每个墨斗键开口比,以设置所获得的墨斗键开口比。另外,设置每个墨斗辊馈送速率作为参考值。
(3)将印刷机的旋转速度设置为设置速度1(低速)。
(4)打开校样印刷开始开关SW2。将印刷机的旋转速度设置为设置速度2(高速),以在设置数目的印刷纸张上执行校样印刷。此后,将印刷机的旋转速度设置为设置速度1(低速)。
(5)打开校样印刷重新预置开关SW3。测量经历了校样印刷的各色块的密度,以获得各色块的测量密度与参考密度之差。
(6)根据所获得的密度差,得到墨斗键开口比的参考校正量和预给墨操作中的校正量。
(7)将参考校正量加到当前墨斗键开口比,以获得校样印刷中的墨斗键开口比。另外,将预给墨操作中的校正量(实际校正量)加到当前墨斗键开口比,以获得预给墨操作中的墨斗键开口比。
(8)设置墨斗辊馈送速率作为参考值,并且将墨斗键开口比设置为在(7)中所获得的预给墨操作中的开口比。将印刷机的旋转速度设置为设置速度2(高速),并且使印刷机在所设置的第一待机时间中保持空闲。
(9)给墨设备操作(执行预给墨操作)预定次数,以向印刷机的给墨设备提供墨。此后,使印刷机在所设置的第二待机时间中保持空闲。
(10)将印刷机的旋转速度设置为设置速度1(低速),并且将墨斗键开口比设置为在(7)中所获得的校样印刷中的开口比。
(11)再次打开校样印刷开始开关SW2。将印刷机的旋转速度设置为设置速度2(高速),以在设置数目的纸张上执行校样印刷。此后,将印刷机的旋转速度设置为设置速度1(低速)。
(12)重复(5)至(11)的操作,直至执行了满意的校样印刷。
[第一实施例的详细操作]
[数据输入]
在校样印刷之前,操作者使用输入设备10D输入要进行校样印刷的纸张数(图4A:步骤S101)。操作者还使用输入设备10D输入每种色彩在正方向中校正值的校正系数、每种色彩在负方向中校正值的校正系数、每种色彩的预给墨操作次数、以及各色彩的每一色块在充当校样印刷样品的色带中的位置(步骤S103、S105、S107和S109)。
CPU 10A使存储器M1存储所输入的要进行校样印刷的纸张数(步骤S102),使存储器M2存储每种色彩在正方向中校正值的校正系数(步骤S104),使存储器M3存储每种色彩在负方向中校正值的校正系数(步骤S106),并且使存储器M4存储每种色彩的预给墨操作次数(步骤S108)。
根据所输入的各色彩的每一色块在充当校样印刷样品的色带中的位置,CPU 10A计算要由色度计测量的各色彩的每一色块在充当校样印刷样品的色带中的位置,即,用于测量色带中密度的各色彩的每一色块的位置(测量位置)。存储器M5存储所获得的测量位置(步骤S110和S111)。
然后,操作者输入校样印刷中在与每种色彩的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即,在用于印刷校样印刷产品的每个印刷版中与每种色彩的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每个区域中的图像面积比(步骤S112)。在该示例中,将上面写有每个印刷版中与每种色彩的墨斗键相对应的区域中的图像面积比的软盘放置在输出设备10F中。CPU10A从输出设备10F中放置的软盘中读出每个印刷版中与每种色彩的墨斗键相对应的区域中的图像面积比,并且将读出的图像面积比存储在存储器M6中。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测量印刷版每个区域中的图像面积比,使用本申请人在日本专利待审公开No.58-201008和58-201010中所公开的“image area ratio measuring device(图像面积比测量设备)”。将使用“图像面积比测量设备”测量的图像面积比写入软盘中。将其中写有图像面积比的软盘放置在输出设备10F中。CPU 10A和“图像面积比测量设备”可以在线连接,以直接从“图像面积比测量设备”接收新印刷版的每个区域中的图像面积比。
[校样印刷预置]
然后,操作者打开校样印刷预置开关SW1。当打开了校样印刷预置开关SW1时(图4B:步骤S114中“是”),CPU 10A从存储器M7读出每种色彩的参考墨斗辊旋转量(步骤S115)。将读出的参考旋转量在存储器M8中设置为校样印刷中每种色彩的墨斗辊旋转量(步骤S116)。另外,将读出的参考旋转量发送到每种色彩的墨斗辊控制设备15(步骤S117)。因此,将墨斗辊3的旋转量设置为每种色彩的印刷单元13中的参考旋转量。
CPU 10A从存储器M6读出校样印刷中与每种色彩的每个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步骤S118)。CPU 10A使用存储器M9中每种色彩的“图像面积比-墨斗键开口比转换表”,根据校样印刷中与每种色彩的墨斗键相对应的范围中的图像面积比,获得每种色彩的墨斗键开口比。将所获得的墨斗键开口比在存储器M10中设置为校样印刷中每种色彩的墨斗键开口比(第一次)(步骤S119和S120),并发送到每种色彩的墨斗键控制设备16(步骤S121)。另外,在每种色彩的印刷单元13中,将墨斗键4-1至4-n的开口比设置为校样印刷中的开口比。
在从所有墨斗键控制设备16接收到表示墨斗键开口比已经调节为校样印刷中的开口比的调节结束信号时(图4C:步骤S122中“是”),CPU 10A从存储器M11中读出印刷机的设置速度1(步骤123),以将其输出到印刷机驱动电机驱动器10S(步骤S124)。然后,CPU 10A从F/V转换器10U读出输出电压(步骤S125)。CPU 10A根据来自F/V转换器10U的输出电压,计算印刷机的当前旋转速度(步骤S126),以比较所计算的旋转速度和从存储器M11读出的设置速度1(步骤S127)。重复步骤S124至S127中的操作,以将印刷机的旋转速度设置为设置速度1(低速)。
[开始校样印刷]
操作者打开校样印刷开始开关SW2。当打开了校样印刷开始开关SW2时(图4B:步骤S128中“是”),CPU 10A从存储器M12中读出印刷机的设置速度2(图4D:步骤S129),以将印刷机的旋转速度设置为设置速度2(高速)(步骤S130至S133)。
CPU 10A将操作指令发送到每种色彩的给墨设备14(步骤S134),向每种色彩的印刷单元发送印刷开始指令(步骤S135),并向给纸设备10Y发送给纸开始指令(步骤S136)。然后,CPU 10A向用于对印刷机的总旋转速度计数的计数器10X发送复位信号和使能信号(步骤S137),以开始计数器10X的计数操作(步骤S138)。结果,将计数器10X的计数值设置为0,以开始校样印刷。
然后,CPU 10A从存储器M1中读出要进行校样印刷的纸张数(步骤S139)。当计数器10X的计数值(待印刷的纸张数)等于从存储器M1中读出的要进行校样印刷的纸张数时(步骤S141中“是”),CPU10A向给纸设备10Y发送给纸停止指令(图4E:步骤S142),向每种色彩的印刷单元13发送印刷停止指令(步骤S143),并且向给墨设备14发送停止指令(步骤S144)。此后,将印刷机的旋转速度设置为设置速度1(低速)(步骤S145至S149),以结束校样印刷。
[重新预置校样印刷]
操作者抽取一份印刷产品(通过校样印刷所印刷),并且将其放置在测量台17-4(图3)上作为校样印刷样品9′。在这种状态下,使校样印刷样品9′上印刷的色带9-2位于色度计10H的头部10H1之下。
[色彩数据采样]
在这种状态下,操作者打开校样印刷重新预置开关SW3。当打开了校样印刷重新预置开关SW3时(图4B:步骤S150中“是”),CPU10A沿向前方向旋转色度计移动电机10I(图4F:步骤S151)。通过沿向前方向旋转色度计移动电机10I,沿向前方向旋转滚珠螺杆17-3。滚珠螺杆17-3引导色度计10H从与柱17-1接触的原位向着柱17-2移动。
CPU 10A加载用于测量色度计的当前位置的计数器10L的计数值(步骤S152),并且根据所加载的计数值,计算色度计10H的当前位置(步骤S153)。在当前位置到达存储器M5中存储的第一测量位置时(步骤S155中“是”),位于测量位置处的色块9a的色彩数据由色度计10H采样,并且将采样的色彩数据存储在存储器M18中(步骤S156和S157)。
以相似方式,每当到达存储器M5中存储的测量位置时,CPU 10A使色度计10H对位于测量位置处的色块9a的色彩数据采样,并且将采样的色彩数据存储在存储器M18中。也就是说,CPU 10A执行色度计10H的自动扫描控制,以顺序对校样印刷样品9′上印刷的色带9-2中密度测量色块9a的色彩数据进行采样。
在CPU 10A确定校样印刷样品9′上印刷的色带9-2中所有色块9a的色彩数据采样是否结束时(步骤S158),停止色度计移动电机10I的向前旋转(图4G:步骤S159)。接着,CPU 10A沿反方向旋转色度计移动电机10I(步骤S160)。当色度计10H返回原位时(步骤S161中“是”),停止色度计移动电机10I的反向旋转。
[计算密度差]
CPU 10A根据存储器18中存储的各色彩的每一色块9a的色彩数据,计算各色彩的每一色块9a的密度值,并且在存储器M19中存储该密度值作为测量密度值(步骤S163)。在该实施例中,使用光谱仪作为色度计10H。来自光谱仪的每一波长的输出值乘以滤波器的每一波长的透射率,以由密度计用来测量各色彩的纯色块。将计算值汇总,以获得每种色彩的密度值。
CPU 10A从存储器M20读出每种色彩的参考密度值(步骤S164)。从每种色彩的参考密度值减去存储器M19中存储的各色彩的色色块9a的测量密度值。将所获得的值存储在存储器M21中作为校样印刷样品9′上各色彩的各色块9a的测量密度差(步骤S165)。
[计算墨斗键开口比的参考校正量和预给墨操作中的校正量]
CPU 10A从存储器M22读出第一色彩的“密度差-墨斗键开口比校正量转换表”(图4H:步骤S166)。CPU 10A从存储器M21读出校样印刷样品9′上第一色彩的第一色块的测量密度差(步骤S167)。CPU10A使用第一色彩的“密度差-墨斗键开口比校正量转换表”,根据校样印刷样品9′上第一色彩的第一色块的测量密度差,获得第一色彩的第一墨斗键开口比的参考校正量。将所获得的参考校正量存储在存储器M23中(步骤S168)。
CPU 10A检验第一色彩的第一墨斗键开口比的参考校正量是否具有正/负值(步骤S169)。如果参考校正量具有正值(≥0),则CPU 10A从存储器M2读出第一色彩在正方向中校正值的校正系数(>1)(步骤S170)。将第一色彩的第一墨斗键开口比的参考校正量乘以所读出的校正系数。将所获得的值存储在存储器M24中作为预给墨操作中第一色彩的第一墨斗键开口比的校正量(步骤S171)。
在步骤S169中,如果第一色彩的第一墨斗键开口比的参考校正量具有负值(<0),则CPU 10A从存储器M3读出第一色彩在负方向中校正值的校正系数(>1)(步骤S172)。将第一色彩的第一墨斗键开口比的参考校正量乘以所读出的校正系数。将所获得的值存储在存储器M24中作为预给墨操作中第一色彩的第一墨斗键开口比的校正量(步骤S173)。
CPU 10A从存储器M21读出校样印刷样品9′上第一色彩的第二色块的测量密度差(图4I:步骤S174)。CPU 10A使用第一色彩的“密度差-墨斗键开口比校正量转换表”,根据校样印刷样品9′上第一色彩的第二色块的测量密度差,获得第一色彩的第二墨斗键开口比的参考校正量。将所获得的参考校正量存储在存储器M23中(步骤S175)。
CPU 10A检验第一色彩的第二墨斗键开口比的参考校正量是否具有正/负值(步骤S176)。如果参考校正量具有正值(≥0),则CPU 10A从存储器M2读出第一色彩在正方向中校正值的校正系数(>1)(步骤S177)。将第一色彩的第二墨斗键开口比的参考校正量乘以所读出的校正系数。将所获得的值存储在存储器M24中作为预给墨操作中第一色彩的第二墨斗键开口比的校正量(步骤S178)。
在步骤S176中,如果第一色彩的第二墨斗键开口比的参考校正量具有负值(<0),则CPU 10A从存储器M3读出第一色彩在负方向中校正值的校正系数(>1)(步骤S179)。将第一色彩的第二墨斗键开口比的参考校正量乘以所读出的校正系数。将所获得的值存储在存储器M24中作为预给墨操作中第一色彩的第二墨斗键开口比的校正量(步骤S180)。
CPU 10A针对存储器M21中校样印刷样品9′上第一色彩的所有色块的测量密度差,复步骤S174至S181中的操作。如果对于所有色彩的操作没有结束,与针对第一色彩的处理(步骤S166至S182)类似,CPU10A针对存储器M21中校样印刷样品9′上所有色彩的所有色块各自的测量密度差,获得墨斗键开口比的参考校正量。CPU 10A确定参考校正量是否具有正/负值。将得到的参考校正量乘以正/负方向中的校正系数,并将得到的值存储在存储器M24中作为预给墨操作中墨斗键的校正量(图4J和4K:步骤S183至S199)。
[计算预给墨操作中墨斗键开口比和校样印刷中墨斗键开口比]
CPU 10A从存储器M10读出第一色彩的第一墨斗键开口比(当前开口比)(图4L:步骤S200),然后从存储器M23读出第一色彩的第一墨斗键打开量的参考校正量(步骤S201)。将第一色彩的第一墨斗键开口比的参考校正量加到第一色彩的第一墨斗键开口比(当前开口比)。将得到的值存储在存储器M25中作为校样印刷中第一色彩的第一墨斗键开口比(步骤S202)。
CPU 10A还从存储器M10读出第一色彩的第一墨斗键开口比(当前开口比)(步骤S203),并从存储器M24读出预给墨操作中第一色彩的第一墨斗键开口比的校正量(步骤S204)。将预给墨操作中第一色彩的第一墨斗键开口比的校正量加到第一色彩的第一墨斗键开口比(当前开口比),并将得到的值存储在存储器M26中作为预给墨操作中第一色彩的第一墨斗键开口比(步骤S205)。
CPU 10A从存储器M10读出第一色彩的第二墨斗键开口比(当前开口比)(步骤S206),并从存储器M23读出第一色彩的第二墨斗键开口比的参考校正量(步骤S207)。将第一色彩的第二墨斗键开口比的参考校正量加到第一色彩的第二墨斗键开口比(当前开口比)。将得到的值存储在存储器M25中作为校样印刷中第一色彩的第二墨斗键开口比(步骤S208)。
CPU 10A从存储器M10读出第一色彩的第二一墨斗键开口比(当前开口比)(步骤S209),并从存储器M24读出预给墨操作中第一色彩的第二墨斗键开口比的校正量(步骤S210)。将预给墨操作中第一色彩的第二墨斗键开口比的校正量加到第一色彩的第二墨斗键开口比(当前开口比)。将得到的值存储在存储器M26中作为预给墨操作中第一色彩的第二墨斗键开口比(步骤S211)。
CPU 10A针对存储器M10中第一色彩的所有墨斗键开口比(当前开口比),重复步骤S206至S212中的操作。如果针对所有色彩的操作没有结束,与第一色彩的处理类似(步骤所200至S213),CPU 10A针对存储器M10中所有色彩的各个墨斗键开口比(当前开口比),获得校样印刷中的墨斗键开口比。将得到的至存储在存储器M25中。此后,获得预给墨操作中的墨斗键开口比,并存储在存储器M26中(图4M:步骤S214至S227)。
[预给墨操作中开口比的调节]
当对所有色彩的操作结束时(步骤S227中“是”),CPU 10A从存储器M7读出每种色彩的墨斗辊的参考旋转量,并且将读出的参考旋转量发送到每种色彩的墨斗辊控制设备15。因此,每种色彩的印刷单元13中墨斗辊3的旋转量充当参考旋转量(图4N:步骤S228至S230)。
CPU 10A从存储器M26读出预给墨操作中每种色彩的墨斗键开口比。CPU 10A将所获得的预给墨操作中每种色彩的墨斗键开口比设置到存储器M10,并且将墨斗键开口比发送到每种色彩的墨斗键控制设备16。然后,CPU 10A将每种色彩的印刷单元中墨斗键4-1至4-n的开口比调节为预给墨操作中的开口比(步骤S231至S233)。
在从所有墨斗键控制设备16接收到表示墨斗键开口比调节为预给墨操作中的开口比的调节结束信号时(步骤S234中“是”),CPU 10A从存储器M12读出印刷机的设置速度2(步骤S235),并且将印刷机的旋转速度设置为设置速度2(高速)(步骤S236至S239)。
CPU 10A向内部时钟计数器10Q发送复位信号和使能信号(图4O:步骤S240),以开始内部时钟计数器10Q的计数操作(步骤S241)。此后,CPU 10A从存储器M27读出第一待机时间中的计数值(步骤S242),并且等待直至内部时钟计数器10Q的计数值达到第一待机时间中的计数值(步骤S243和S244)。在第一待机时间内,印刷机以设置速度2(高速)保持空闲。
[预给墨操作]
在第一待机时间过去之后,CPU 10A停止向内部时钟计数器10Q发送使能信号(步骤S245),并且向每种色彩的给墨设备14发送操作指令(步骤S246)。CPU 10A向用于对印刷机的总旋转速度进行计数的计数器10X发送复位信号和使能信号(步骤S247),并且开始计数器10X的计数操作(步骤S248)。因此,将计数器10X的计数值设置为0,并且在每种色彩的印刷单元13中开始传墨辊5的给墨操作。也就是说,在每种色彩的印刷单元13中,在墨斗键4-1至4-n的开口比设置为预给墨操作中的开口比而不进行印刷的状态下,开始传墨辊5的给墨操作(预给墨操作)。
在每种色彩的传墨辊5的给墨操作中,CPU 10A从存储器M4读出各种色彩的预给墨操作次数,并且比较读出的值与计数器10X的计数值(步骤S249至S251)。当计数器10X的计数值等于一种色彩的预给墨操作次数时(步骤S251中“是”),CPU 10A向相应色彩的给墨设备14发送停止指令(步骤S252)。以相似方式,重复步骤S249至S253中的操作,直至计数器10X的计数值等于所有色彩的预给墨操作次数。
因此,在每种色彩的印刷单元13中,墨斗键4的开口比在测量密度值小于参考密度值的区域中增加,并且向墨辊6提供与短缺相对应的墨量。另一方面,墨斗键4的开口比在测量密度值大于参考密度值的区域中减小,并且从墨辊6向墨斗1返回多余的墨。
也就是说,在测量密度值小于参考密度值的区域中,向墨辊6上的残留墨添加墨。另一方面,在测量密度值大于参考密度值的区域中,使墨辊6上的残留墨部分返回墨斗1,以减小墨辊6上的墨量。
如果所有色彩的印刷单元13中预给墨操作结束(步骤S253中“是”),CPU 10A向所有给墨设备14输出停止指令(步骤S253中“是”)。此后,CPU 10A向内部时钟计数器10Q发送复位信号和使能信号(图4P:步骤S254),以开始内部时钟计数器10Q的计数操作(步骤S255)。然后,CPU 10A从存储器M28读出第二待机时间中的计数值,并且使印刷机在第二待机时间中保持空闲(步骤S257和S258)。
[校样印刷中开口比的调节]
在第二待机时间过去之后(步骤S258中“是”),CPU 10A停止向内部时钟计数器10Q发送使能信号(步骤S259),并且将印刷机的旋转速度设置为设置速度1(低速)(步骤S260至S264)。
CPU 10A从存储器M25读出校样印刷中每种色彩的墨斗键开口比(步骤S265)。CPU 10A在存储器M10中设置读出的墨斗键开口比作为第二校样印刷中每种色彩的墨斗键开口比(步骤S266),并且向每种色彩的墨斗键控制设备16发给墨斗键开口比(步骤S267)。结果,在每种色彩的印刷单元13中,将墨斗键4-1至4-n的开口比设置为第二校样印刷中的开口比。
[开始校样印刷(第二次)]
然后,操作者再次打开校样印刷开始开关SW2。当打开了校样印刷开始开关SW2时(图4B:步骤S128中“是”),CPU 10A将印刷机的旋转速度设置为设置速度2(高速)(图4D:步骤S129至S133),并且执行第二校样印刷(步骤S134至S144)。此后,CPU 10A将印刷机的旋转速度设置为设置速度1(低速)(步骤S145至S149)。
以类似方式,重复“重新预置校样印刷”和“开始校样印刷”,直至执行满意的校样印刷。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再次执行校样印刷,通过每种色彩的印刷单元13中的“重新预置校样印刷”,在测量密度值小于参考密度值的区域中向墨辊6提供与短缺相对应的墨量,并且在测量密度值大于参考密度值的区域中从墨辊6向墨斗1返回多余的墨。因此,在重新开始校样印刷时,可以增加印刷密度的响应速度。结果,可以在短时间内调节供墨量,并且可以减少浪费的纸张量。
特别地,在第一实施例中,将墨斗键开口比的参考校正量乘以预定校正系数(>1),以获得校正量,并且将得到的校正量加到当前墨斗键开口比,以获得预给墨操作中的墨斗键开口比。也就是说,当参考校正量具有正值时墨斗键开口比增加,并且当参考校正量具有负值时墨斗键开口比减小,这导致高速执行正常校样印刷的优点。
注意,不需要总是将参考校正量乘以预定校正系数。例如,可以向参考校正量加上预定值,以获得校正量,该校正量具有相同符号,并且具有大的绝对值。可以将得到的校正量加到当前墨斗键开口比,以获得预给墨操作中的墨斗键开口比。
[墨斗辊控制设备]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墨斗辊控制设备15-1至15-m中每一个的内部布置。墨斗辊控制设备15包括CPU 15A、RAM 15B、ROM 15C、墨斗辊驱动电机15D、墨斗辊驱动电机驱动器15E、墨斗辊驱动电机用的旋转编码器15F、F/V转换器15G、A/D转换器15H、输入/输出接口(I/O I/F)15I和15J、以及存储器15K和15L。墨斗辊控制设备15通过接口15J连接到校样印刷控制设备10。存储器15K存储接收到的墨斗辊旋转量。存储器15L存储墨斗辊的目标馈送速率。
在从校样印刷控制设备10接收到墨斗辊旋转量时(图6:步骤S301中“是”),CPU15A使存储器15K存储接收到的旋转量(步骤S302)。存储器15L存储接收到的墨斗辊旋转量作为目标墨斗辊馈送速率(目标旋转量)。CPU 15A从存储器15L读出目标旋转量(步骤S304),并且将读出的目标旋转量发送到墨斗辊驱动电机驱动器15E,以将墨斗辊驱动电机15D的旋转量设置为目标旋转量(步骤S305)。
[墨斗键控制设备]
图7示意性示出了墨斗键控制设备16-1至16-n中每一个的内部布置。墨斗键控制设备16包括CPU 16A、RAM 16B、ROM 16C、墨斗键驱动电机16D、墨斗键驱动电机驱动器16E、墨斗键驱动电机用的旋转编码器16F、计数器16G、输入/输出接口(I/O I/F)16H和16I,以及存储器16J至16M。墨斗键控制设备16通过接口16I连接到校样印刷控制设备10。存储器16J存储接收到的墨斗键开口比。存储器16K存储目标墨斗键开口比。存储器16L存储计数器16G的计数值。存储器16M存储当前墨斗键开口比。
在从校样印刷控制设备10接收到墨斗键开口比时(图8A:步骤S401中“是”),CPU 16A使存储器16J存储接收到的开口比(步骤S402),并使存储器16K存储接收到的开口比作为目标开口比(步骤S403)。CPU 16A读出计数器16G的计数值(步骤S404),以根据读出的计数器16G的计数值,获得当前墨斗键开口比(步骤S405)。如果当前墨斗键开口比等于目标开口比(图8B:步骤S406中“是”),流程立即前进到步骤S414,以向校样印刷控制设备10输出墨斗键开口比调节结束信号。
如果当前墨斗键开口比不等于目标开口比(步骤S406中“否”),驱动墨斗键驱动电机16D,直至当前墨斗键开口比等于目标开口比(调节开口比)(步骤S407至S413)。此后,向校样印刷控制设备10输出墨斗键开口比调节结束信号(步骤S414)。
根据该实施例,测量所印刷的纸张(印刷产品)的密度值,并且根据印刷产品的密度值(测量密度值)与参考密度值之差,校正墨斗键开口比。传统上,在校正墨斗键开口比之后立即重新开始印刷。然而,在本发明中,在校正了墨斗键开口比而不进行印刷的状态下,执行传墨辊的给墨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当测量密度值小于参考密度值时,墨斗键开口比增加,向墨转移路径提供与短缺相对应的墨量,以增加重新开始印刷时印刷密度的响应速度。另一方面,当测量密度值大于参考密度值时,墨斗键开口比减小,从墨转移路径向墨斗返回多余墨,以减小重新开始印刷时印刷密度的响应速度。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将墨斗键开口比的参考校正量乘以预定校正系数(>1)以获得校正量。将该校正量加到当前墨斗键开口比以获得预给墨操作中的墨斗键开口比。与此不同,在第二实施例中,将墨斗键开口比的参考校正量加到当前墨斗键开口比以获得预给墨操作中的墨斗键开口比。在这种情况下,预给墨操作中每种色彩的墨斗键开口比等于下一校样印刷中每种色彩的墨斗键开口比。因此,在预给墨操作之后不需要调节墨斗键开口比。
[第二实施例中的示意操作]
(1)输入每个数据。
(2)打开校样印刷预置开关SW1。从输入图像面积比获得每个墨斗键开口比,以设置所获得的墨斗键开口比。另外,设置每个墨斗辊馈送速率作为参考值。
(3)将印刷机的旋转速度设置为设置速度1(低速)。
(4)打开校样印刷开始开关SW2。将印刷机的旋转速度设置为设置速度2(高速),以在设置数目的印刷纸张上执行校样印刷。此后,将印刷机的旋转速度设置为设置速度1(低速)。
(5)打开校样印刷重新预置开关SW3。测量经历了校样印刷的每个色块的密度,以获得每个色块的测量密度与参考密度之差。
(6)根据所获得的密度差,得到墨斗键开口比的参考校正量。
(7)将参考校正量加到当前墨斗键开口比,以获得预给墨操作和校样印刷中的墨斗键开口比。
(8)设置墨斗辊馈送速率作为参考值,并且将墨斗键开口比设置为在(7)中所获得的预给墨操作和校样印刷中的开口比。将印刷机的旋转速度设置为设置速度2(高速),并且使印刷机在所设置的第一待机时间中保持空闲。
(9)给墨设备操作(执行预给墨操作)预定次数,以向印刷机的给墨设备提供墨。此后,使印刷机在所设置的第二待机时间中保持空闲。
(10)将印刷机的旋转速度设置为设置速度1(低速)。
(11)再次打开校样印刷开始开关SW2。将印刷机的旋转速度设置为设置速度2(高速),以在设置数目的纸张上执行校样印刷。此后,将印刷机的旋转速度设置为设置速度1(低速)。
(12)重复(5)至(11)的操作,直至执行了满意的校样印刷。
在第二实施例中,校样印刷控制设备、墨斗辊控制设备和墨斗键控制设备与第一实施例中图1、5、7中所示相同,并且省略对它们的描述。注意,为了方便,图1中所示的CPU 10A和存储器10G在第二实施例中将描述为CPU 10A′和存储器10G′。
参考图9A和9B,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存储器10G′中,省略了用于存储每种色彩在正方向中校正值的校正系数的存储器M2、用于存储每种色彩在负方向中校正值的校正系数的存储器M3、用于存储校样印刷中每种色彩的墨斗键开口比的存储器M25、以及用于存储预给墨操作中每种色彩的墨斗键开口比的存储器M26。使用用于存储预给墨操作中每种色彩的墨斗键开口比的存储器M24′代替存储器M24。
图10A至10E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流程图。注意,第二实施例中除了图10A至10E之外的流程图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因此,图4N和4O的描述适用,并且省略对图4A至4G的描述。在第二实施例中,“校样印刷重新预置”处理,即从步骤S566(图10A)开始的处理内容与第一实施例中局部不同。下面将描述从步骤S566开始的处理。
与步骤S166至S168中的处理类似,CPU 10A′计算第一色彩的第一墨斗键的参考校正量,并且存储得到的参考校正量(步骤S566至S568)。CPU 10A′从存储器M21读出校样印刷样品9′上第一色彩的第二色块的测量密度差(步骤S569)。CPU 10A′使用第一色彩的“密度差-墨斗键开口比校正量转换表”,根据校样印刷样品9′上第一色彩的第二色块的测量密度差,获得第一色彩的第二墨斗键开口比的参考校正量。将所获得的参考校正量存储在存储器M23中(步骤S570)。
CPU 10A′针对存储器M21中校样印刷样品9′上第一色彩的所有色块的测量密度差,重复步骤S569至S571中的操作。与对第一色彩的处理类似,CPU 10A′针对存储器M21中校样印刷样品9′上所有色彩的所有色块各自的测量密度差,获得墨斗键开口比的参考校正量。将得到的参考校正量存储在存储器M23中(图10B:步骤572至579)。
[计算预给墨操作和校样印刷中的墨斗键开口比]
CPU 10A′从存储器M10读出第一色彩的第二墨斗键开口比(当前开口比)(步骤S583),并且从存储器M23读出第一色彩的第二墨斗键开口比的参考校正量(步骤S584)。将第一色彩的第二墨斗键开口比的参考校正量加到第一色彩的第二墨斗键开口比(当前开口比)。将得到的值存储在存储器M24′中作为预给墨操作和校样印刷中第一色彩的第二墨斗键开口比(步骤S585)。
CPU 10A′针对存储器M10中第一色彩的所有墨斗键开口比(当前开口比),重复步骤S583至S586中的操作。与第一色彩的处理类似,CPU 10A′将参考校正量加到存储器M10中所有色彩的所有墨斗键开口比(当前开口比)。将得到的值存储在存储器M24′中,作为预给墨操作和校样印刷中的墨斗键开口比(图10C和10D:步骤S587至S595)。
[预给墨操作和校样印刷中开口比的调节]
当对所有色彩的操作结束时(步骤S595中“是”),CPU 10A′从存储器M7读出每种色彩的墨斗辊的参考旋转量,并且将读出的参考旋转量发送到每种色彩的墨斗辊控制设备15。因此,每种色彩的印刷单元13中墨斗辊3的旋转量充当参考旋转量(图4N:步骤S228至S230)。
CPU 10A′从存储器M24′读出预给墨操作和校样印刷中每种色彩的墨斗键开口比。CPU 10A′将所获得的预给墨操作和校样印刷中每种色彩的墨斗键开口比设置到存储器M10,并且将墨斗键开口比发送到每种色彩的墨斗键控制设备16。然后,CPU 10A′将每种色彩的印刷单元中墨斗键4-1至4-n的开口比调节为预给墨操作和校样印刷中的开口比(步骤S231至S233)。
在从所有墨斗键控制设备16接收到表示墨斗键开口比调节为预给墨操作和校样印刷中的开口比的调节结束信号时(步骤S234中“是”),CPU 10A′从存储器M12读出印刷机的设置速度2(步骤S235),并且将印刷机的旋转速度设置为设置速度2(高速)(步骤S236至S239)。
CPU 10A′向内部时钟计数器10Q发送复位信号和使能信号(图4O:步骤S240),以开始内部时钟计数器10Q的计数操作(步骤S241)。此后,CPU 10A′从存储器M27读出第一待机时间中的计数值(步骤S242),并且等待直至内部时钟计数器10Q的计数值达到第一待机时间中的计数值(步骤S243和S244)。在第一待机时间内,印刷机以设置速度2(高速)保持空闲。
[预给墨操作]
在第一待机时间过去之后,CPU 10A′停止向内部时钟计数器10Q发送使能信号(步骤S245),并且向每种色彩的给墨设备14发送操作指令(步骤S246)。CPU 10A′向用于对印刷机的总旋转速度进行计数的计数器10X发送复位信号和使能信号(步骤S247),并且开始计数器10X的计数操作(步骤S248)。因此,将计数器10X的计数值设置为0,并且在每种色彩的印刷单元13中开始传墨辊5的给墨操作。也就是说,在每种色彩的印刷单元13中,在墨斗键4-1至4-n的开口比设置为预给墨操作和校样印刷中的开口比而不进行印刷的状态下,开始传墨辊5的给墨操作。
在每种色彩的传墨辊5的给墨操作中,CPU 10A′从存储器M4读出各种色彩的预给墨操作次数,并且比较读出的值与计数器10X的计数值(步骤S249至S251)。当计数器10X的计数值等于一种色彩的预给墨操作次数时(步骤S251中“是”),CPU 10A′向相应色彩的给墨设备14发送停止指令(步骤S252)。以相似方式,重复步骤S249至S253中的操作,直至计数器10X的计数值等于所有色彩的预给墨操作次数。
如果所有色彩的印刷单元13中预给墨操作结束(步骤S253中“是”),CPU 10A′向内部时钟计数器10Q发送复位信号和使能信号(图10E:步骤S622),以开始内部时钟计数器10Q的计数操作(步骤S623)。然后,CPU 10A′从存储器M28读出第二待机时间中的计数值(步骤S624),并且使印刷机在第二待机时间中保持空闲(步骤S625和S626)。在第二待机时间之后(步骤S626中“是”),CPU 10A′停止向内部时钟计数器10Q发送使能信号(步骤S627),并且将印刷机的旋转速度设置为设置速度1(低速)(步骤S628至S632)。
图11A和11B示出了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CPU 10A和10A′的功能块。参考图11A,CPU 10A(第一实施例)包括开口比校正单元101(开口比校正装置)和给墨控制单元102(传墨控制装置)。开口比校正单元101包括:用于计算预给墨操作中墨斗键的参考校正量的参考校正量计算单元101a(参考校正量计算装置)、用于根据预定系数和来自参考校正量计算单元101a的输出计算墨斗键的实际校正量的实际校正量计算单元101b(实际校正量计算装置)、以及用于将来自实际校正量计算单元101b的输出加到当前墨斗键开口比的加法器101c(相加装置)。
参考校正量计算单元101a执行步骤S166至S168、S174、S175、S183至S185、S191和S192中的处理。实际校正量计算单元101b执行步骤S169至S173、S176至S180、S186至S190及S193至S197中的处理。加法器101c执行步骤S203至S205、S209至S211、S217至S220及S223至S225中的处理。给墨控制单元102执行步骤S246至S253中的处理。注意,相加装置可以包括加法器101c和墨斗键控制设备16-1至16-n。墨辊控制装置可以包括给墨控制单元102和给墨设备14-1至14-m。
实际校正量计算单元101b可以计算参考校正量,以获得相同符号的具有较大绝对值的实际校正量。
参考图11B,CPU 10A′(第二实施例)包括开口比校正单元201(开口比校正装置)和给墨控制单元202(给墨控制装置)。开口比校正单元201包括:用于计算预给墨操作中墨斗键的参考校正量的参考校正量计算单元201a(参考校正量计算装置)、以及用于将参考校正量加到当前墨斗键开口比作为实际校正量的加法器201c(相加装置)。
参考校正量计算单元201a执行步骤S566至S579中的处理。加法器201c执行步骤S580至S595中的处理。给墨控制单元202执行步骤S246至S253中的处理(图4O)。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以校样印刷作为示例。然而,本发明可以类似地应用于测试印刷等。
参考图12,旋转印刷机的每种色彩的印刷单元中给墨设备包括多个墨辊6。然而,给墨设备可以仅包括一个墨辊6。
如上所述,在校正墨斗键开口比而不进行印刷的状态下,执行传墨辊的给墨操作。因此,向墨转移路径中提供与短缺相对应的墨量,并且从墨转移路径向墨斗返回多余墨,从而在重新开始测试印刷或校样印刷时可以增加印刷密度的响应速度。因此,可以在短时间内调节供墨量,并且可以减少浪费的纸张数。

Claims (16)

1.一种印刷机的供墨量调节方法,所述印刷机包括多个墨斗键(4-1至4-n)、根据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调节从墨斗(2)提供的供墨量的墨斗辊(3)、及通过给墨操作将提供给墨斗辊的墨通过墨辊(6)提供给印刷版的传墨辊(5),所述供墨量调节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测量印刷纸张的色块密度值;
根据印刷纸张的色块测量密度值与预置的参考密度值之差,校正墨斗键的开口比;以及
在校正墨斗键的开口比以增加或减少墨辊上的墨量之后,不进行印刷,执行传墨辊的给墨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执行给墨操作的步骤包括步骤:通过传墨辊向墨辊上的残留墨添加从墨斗提供的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执行给墨操作的步骤包括步骤:通过传墨辊将墨辊上的残留墨返回到墨斗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校正开口比的步骤包括步骤:
计算参考校正量,以将印刷纸张的色块测量密度值与预置的参考密度值之差设置为0,以及
将所计算的参考校正量作为实际校正量加到墨斗键的当前开口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校正开口比的步骤包括步骤:
计算参考校正量,以将印刷纸张的色块测量密度值与预置的参考密度值之差设置为0,
根据所计算的参考校正量,计算相同符号的具有较大绝对值的实际校正量,以及
将所计算的实际校正量加到墨斗键的当前开口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校正开口比的步骤包括步骤:
计算参考校正量,以将印刷纸张的色块测量密度值与预置的参考密度值之差设置为0,
通过将所计算的参考校正量乘以预定系数,计算实际校正量,以及
将所计算的实际校正量加到墨斗键的当前开口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计算实际校正量的步骤包括步骤:通过将参考校正量乘以大于1的系数,计算实际校正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在传墨辊的给墨操作之后,执行校样印刷。
9.一种印刷机的供墨量调节设备,所述印刷机包括多个墨斗键
(4-1至4-n)、根据每个墨斗键的开口比调节从墨斗(2)提供的供墨量的墨斗辊(3)、及通过给墨操作将提供给墨斗辊的墨通过墨辊(6)提供给印刷版的传墨辊(5),所述供墨量调节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
密度值测量装置(10H),用于测量印刷纸张的色块密度值;
开口比校正装置(101,201),用于根据印刷纸张的色块测量密度值与预置的参考密度值之差,校正墨斗键的开口比;以及
给墨控制装置(102,202,14-1至14-n),用于在校正墨斗键的开口比以增加或减少墨辊上的墨量之后,不进行印刷,执行传墨辊的给墨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给墨控制装置通过传墨辊向墨辊上的残留墨添加从墨斗提供的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给墨控制装置通过传墨辊将墨辊上的残留墨返回到墨斗中。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开口比校正装置包括:
参考校正量计算装置(201a),用于计算参考校正量,以将印刷纸张的色块测量密度值与预置的参考密度值之差设置为0,以及
相加装置(201c,16-1至16-n),用于将所述参考校正量计算装置计算的参考校正量作为实际校正量加到墨斗键的当前开口比。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开口比校正装置包括:
参考校正量计算装置(101a),用于计算参考校正量,以将印刷纸张的色块测量密度值与预置的参考密度值之差设置为0,
实际校正量计算装置(101b),用于根据所述参考校正量计算装置计算的参考校正量,计算相同符号的具有较大绝对值的实际校正量,以及
相加装置(101c,16-1至16-n),用于将所述实际校正量计算装置计算的实际校正量加到墨斗键的当前开口比。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开口比校正装置包括:
参考校正量计算装置(101a),用于计算参考校正量,以将印刷纸张的色块测量密度值与预置的参考密度值之差设置为0,
实际校正量计算装置(101b),用于通过将所述参考校正量计算装置计算的参考校正量乘以预定系数,计算实际校正量,以及
相加装置(101c,16-1至16-n),用于将所述实际校正量计算装置计算的实际校正量加到墨斗键的当前开口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中与参考校正量相乘的系数大于1。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在传墨辊的给墨操作之后,执行校样印刷。
CNB2006101080865A 2005-07-27 2006-07-27 印刷机的供墨量调节方法和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206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17176 2005-07-27
JP2005217176A JP2007030348A (ja) 2005-07-27 2005-07-27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量調整方法およ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3569A CN1903569A (zh) 2007-01-31
CN100572062C true CN100572062C (zh) 2009-12-23

Family

ID=37112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0808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2062C (zh) 2005-07-27 2006-07-27 印刷机的供墨量调节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22888A1 (zh)
EP (1) EP1747885A3 (zh)
JP (1) JP2007030348A (zh)
CN (1) CN10057206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20070A (ja) * 2006-10-18 2008-05-29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印刷機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印刷機
DE102009033905A1 (de) * 2008-08-22 2010-02-25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Farbwerks- und Feuchtwerksanalyse
JP5180006B2 (ja) * 2008-08-22 2013-04-10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輪転式孔版印刷機の同期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5513808B2 (ja) * 2009-08-10 2014-06-04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量調整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897853B2 (ja) * 2011-09-12 2016-04-06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インキ膜厚分布の形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897852B2 (ja) * 2011-09-12 2016-04-06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インキ膜厚分布の補正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093152B2 (ja) * 2012-11-12 2017-03-08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インキ供給方法およびインキ供給装置
JP6093151B2 (ja) * 2012-11-12 2017-03-08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インキ膜厚分布の補正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8025514A1 (ja) * 2016-08-01 2018-02-08 アイマー・プランニング株式会社 ダクターローラを備える印刷機、補正装置、及び印刷機の補正方法
CN113601992A (zh) * 2021-07-23 2021-11-05 漳州市三和兴业包装纸品有限公司 一种数码印刷分组上色节墨印刷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2721A (en) * 1985-12-10 1993-01-26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ktiengesellschaft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inking process in a printing machine
DE4100789C2 (de) * 1991-01-12 1994-06-16 Roland Man Druckmasch Verfahren zur Einstellung eines Farbzufuhrspalts in einer Rotationsdruckmaschine
DE4431270C2 (de) * 1993-10-21 1997-01-16 Roland Man Druckmasch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er Farbführung einer autotypisch arbeitenden Druckmaschine
JPH1016193A (ja) * 1996-06-27 1998-01-20 Komori Corp インキ膜厚の制御方法
JP3434177B2 (ja) * 1997-08-29 2003-08-0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色調早期安定化方法及び装置
DE19749066A1 (de) * 1997-11-06 1999-05-12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Verfahren zur Regelung des Farbauftrages bei einer Druckmaschine
JPH11188844A (ja) * 1997-12-26 1999-07-13 Komori Corp 印刷機におけるインキ膜厚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DE10056247B4 (de) * 1999-12-06 2011-07-21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69115 Verfahren zum Steuern der Farbmenge in einer Druckmaschine
JP3561459B2 (ja) * 2000-03-01 2004-09-02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インキ供給制御装置
JP3781941B2 (ja) * 2000-03-13 2006-06-07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3428578B2 (ja) * 2000-11-08 2003-07-22 株式会社東京機械製作所 インキポンプ制御装置
DE10152470B4 (de) * 2000-11-23 2014-08-14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Verfahren zur Farbvoreinstellung beim Mehrfarbendruck
DE10159698B4 (de) * 2000-12-14 2015-03-26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Verfahren zum Einstellen einer Farbmenge, die einem Druckzylinder einer Druckmaschine zugeführt wird
DE10131934B4 (de) * 2001-07-02 2010-03-11 Wifag Maschinenfabrik Ag Messung und Regelung der Farbgebung im Rollendruck
JP2003311928A (ja) * 2002-04-22 2003-11-0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オフセット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量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47885A3 (en) 2010-03-31
EP1747885A8 (en) 2010-06-09
CN1903569A (zh) 2007-01-31
US20070022888A1 (en) 2007-02-01
EP1747885A9 (en) 2010-06-23
EP1747885A2 (en) 2007-01-31
JP2007030348A (ja) 200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2062C (zh) 印刷机的供墨量调节方法和设备
CN102991120B (zh) 墨膜厚度分布校正方法和设备
CN101992587B (zh) 印刷机的油墨供给量调整方法和装置
JP4197379B2 (ja) 多色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量調整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11007916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register deviations through recursion analysis
JP4139012B2 (ja)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量調整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9234089A (ja) 印刷目標色設定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絵柄色調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US20090123206A1 (en) Marking sensor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markings
US6742452B2 (en) Method for presetting an ink feed in multi-color printing
US6295924B1 (en) Stencil printing apparatus
EP1872947B1 (en) Ink fountain key position adju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nting press
JP6093151B2 (ja) インキ膜厚分布の補正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472796B2 (ja) インキツボキーの原点位置補正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インキツボキーの現在位置補正方法および装置
EP1600293B1 (en) Ink supply amount adjus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nting press
EP2657029A1 (en) Ink supply method and ink supply apparatus
EP2730413A2 (en) Ink supply method and ink supply apparatus
JP6148128B2 (ja) インキ供給量調整装置および方法
JPH07164619A (ja) 印刷機制御装置
EP4166334B1 (en) Printing system of offset rotary press and offset rotary press
CN101391507B (zh) 印刷机滚筒着脱设备和滚筒着脱方法
JP2015054401A (ja) インキ供給量調整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8179169A (ja)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量調整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0062147A (ja) インキキー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8254453A (ja) 多色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量調整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9119743A (ja) 表示制御方法及び表示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23

Termination date: 201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