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63549C - 球囊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球囊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63549C
CN100563549C CNB2007100054139A CN200710005413A CN100563549C CN 100563549 C CN100563549 C CN 100563549C CN B2007100054139 A CNB2007100054139 A CN B2007100054139A CN 200710005413 A CN200710005413 A CN 200710005413A CN 100563549 C CN100563549 C CN 10056354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cculus
flow
endoscope
gas flow
conveying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0054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15440A (zh
Inventor
关口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n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n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n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n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15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5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354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354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B1/015Control of fluid supply or evacu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82Ballo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5/1018Balloon inflating or inflation-control devices
    • A61M25/10184Means for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inflation or def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247Semi-permanent or permanent transcutaneous or percutaneous access sites to the inside of the body
    • A61M2039/0279Semi-permanent or permanent transcutaneous or percutaneous access sites to the inside of the body for introducing medical instruments into the body, e.g. endoscope, surgical to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A61M2205/3331Pressure; Flow
    • A61M2205/3337Controlling, regulating pressure or flow by means of a valve by-passing a pum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5/1018Balloon inflating or inflation-control devices
    • A61M25/10184Means for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inflation or deflation
    • A61M25/10187Indicators for the level of inflation or deflation
    • A61M25/10188Inflation or deflation data display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Endoscop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球囊控制装置,该球囊控制装置可以不局限于消化道的种类,消除(或减少)球囊内部压力达到一定压力为止的时间(即,球囊被固定为止的时间)差。所述球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球囊,安装在内窥镜的插入部及/或插通引导所述内窥镜的插入部的插入辅助件上;流量调整装置,调整向所述球囊的输送气体流量及/或自所述球囊的排气流量;设定装置,设定输送气体流量及/或排气流量;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流量调整装置,使得成为由所述设定装置设定的输送气体流量及/或排气流量。

Description

球囊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球囊控制装置,尤其涉及可以不局限于消化道的种类,消除(或减少)球囊内部压力达到一定压力为止的时间(即,球囊被固定为止的时间)差的球囊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内窥镜的领域周知的有,从将插入于体腔内的内窥镜插入部(或者插通引导内窥镜插入部的插入辅助件)固定在体腔内的观点,将通过输输送气体体而膨胀,通过排气收缩的球囊设置在内窥镜插入部(或者插入辅助件)的带球囊的窥镜(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对于这些带球囊的内窥镜,在该球囊上通过管道等连接有气泵。
该气泵,通过打开输送气体用(加压用)开关,便开始输送气体,由此球囊开始膨胀。于是,球囊膨胀触到肠壁等,球囊内部压力达到预定的设定压力。
如此,当球囊内部压力达到预先设定的设定压力(例如5.6kPa),气泵则被控制为停止输送气体。
另一方面,气泵通过打开排气用(减压用)开关,便开始排气,由此球囊开始收缩。于是,球囊收缩,球囊内部压力达到预定的设定压力。
如此,当球囊内部压力达到预定的设定压力,气泵则被控制为停止排气。
【专利文献1】特开2002-3010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4-337288号公报
但是,消化道根据其种类直径而异(例如,小肠为25mm左右、大肠为35mm左右)。然而,以往的带球囊的内窥镜,以一定流量进行向球囊的输送气体或来自球囊的排气。因此,球囊膨胀触于肠壁,球囊内部压力达到一定压力为止所需的时间每个消化道都不同。例如,根据本申请的发明人所进行的实验(假定小肠的平均直径约为25mm、大肠的平均直径约为35mm,向配置在各肠内的球囊以一定量输送气体),球囊膨胀触于肠壁,球囊内部压力达到一定压力为止所需的时间,在小肠约为10秒、在大肠约为30秒。
如此,以往的带球囊的内窥镜,以一定流量进行向球囊的输送气体(或者来自球囊的排气)进行,因此,存在根据消化道的种类,球囊内部压力达到一定压力为止的时间(即,球囊被固定为止的时间)不同,使用便利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不局限于消化道的种类,消除(或者减少)球囊内部压力达到一定压力为止的时间(即,球囊被固定为止的时间)差。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成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具备:球囊,安装于内窥镜的插入部及/或插通引导所述内窥镜的插入部的插入辅助件上;流量调整装置,调整向所述球囊的输送气体流量及/或自所述球囊的排气流量;设定装置,设定输送气体流量及/或排气流量;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流量调整装置,使得成为由所述设定装置设定的输送气体流量及/或排气流量。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通过设定装置可以设定任意的输送气体流量(或者排气流量)。例如,可以按照插入内窥镜插入部等的体腔内部位(例如小肠、大肠等消化道)设定输送气体流量(或者排气流量)。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部位选择装置,其选择插入所述内窥镜的插入部及/或插入辅助件的体腔内部位,所述设定装置,设定对应于由所述部位选择装置选择的体腔内部位的输送气体流量或排气流量。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通过设定装置,可以对应于插入内窥镜插入部等的体腔内部位(例如小肠、大肠等的消化道)设定输送气体流量(或者排气流量)。即,根据体腔内部位(例如消化道的种类)设定流量,使得当选择小肠时设定流量R、当选择大肠时设定流量R×3流量。因此,在以往,若球囊膨胀触于肠壁而达到一定压力P为止所需的时间在小肠约为10秒、在大肠约为30秒,通过如所述设定流量,在大肠的球囊内部压力达到设定压力P为止的时间(即球囊被固定为止的时间)成为约1/3、与在小肠的所需要的时间大致相等。即,不局限于消化道的种类,可以消除(或减少)球囊内部压力达到设定压力P为止的时间(即球囊被固定为止的时间)差,可以提高使用便利性、有效地检查、治疗。
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发明,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手技选择装置,其选择内窥镜的手技,所述设定装置,设定对应于由所述手技选择装置选择的手技的输送气体流量或排气流量。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通过设定装置,可以设定对应于单个球囊法、双球囊法等内窥镜的手技的输送气体流量(或者排气流量)。即,可以按照手技设定流量,使得当选择单个球囊法时设定流量R1、当选择双球囊法时设定流量R2(R1>R2)。因此,在以往,若球囊膨胀触于肠壁而达到一定压力P为止所需的时间,即使在单个球囊法和双球囊法中大致同一时间,也可以通过如所述设定流量,缩短单球囊的膨胀·收缩时间、减少回拉的肠道恢复,因此也可以由单个球囊法,提高使用便利性、有效地检查、治疗。
根据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属性特定装置,其特定插入所述内窥镜的插入部及/或插入辅助件的受验者的属性,所述设定装置,设定对应于由所述部位选择装置选择的体腔内部位、以及由所述属性特定装置特定的受验者的属性的输送气体流量或排气流量。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加上由部位选择装置选择的体腔内部位(例如,小肠、大肠等消化道),还可以设定对应于由属性特性装置特定的受验者属性(性别、年龄等)的输送气体流量或排气流量。
根据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插入所述内窥镜的插入部及/或插入辅助件的体腔内部位是消化道。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可以设定对应于内窥镜插入部等被插入的消化道的种类的输送气体流量或排气流量。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具备:球囊,安装在内窥镜的插入部及/或插通引导所述内窥镜的插入部的插入辅助件上;流量调整装置,调整向所述球囊的输送气体流量及/或自所述球囊的排气流量;设定装置,设定输送气体流量及/或排气流量;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流量调整装置,使得成为由所述设定装置设定的输送气体流量及/或排气流量;连接部,与所述内窥镜连接;用途特定装置,特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内窥镜的用途,所述设定装置设定对应于由所述用途特定装置选择的内窥镜的用途的输送气体流量或排气流量。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连接有内窥镜时,自动识别内窥镜的用途(例如,大肠用内窥镜还是小肠用内窥镜),可以按照其内窥镜设定输送气体流量及/或排气流量。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用途特定装置,根据从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内窥镜读取识别符的读取装置、和由所述读取装置读取的识别符,特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内窥镜的用途。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在连接有内窥镜时,从其内窥镜读取识别符(例如内窥镜ID),基于其识别符自动识别内窥镜的用途(例如大肠用内窥镜还是小肠用内窥镜),可以按照其内窥镜设定输送气体流量及/或排气流量。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不局限于消化道的种类,消除(或减少)球囊被固定为止的时间(即球囊内部压力达到设定压力P为止的时间)差的球囊控制装置,从而可以提高使用便利性,有效地检查、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球囊控制装置的内窥镜系统的系统构成图;
图2是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部的透视图;
图3是球囊控制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球囊控制装置的内部构成的电路图;
图5是用于说明加工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说明利用流量控制器的流量调整模式的图表;
图7是用于说明减压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利用流量控制器的流量调整模式的图表。
图9是用于说明球囊控制装置的变形例的内部构成的电路图。
图中,10-内窥镜;12-插入部;14-手持操作部;20-光源装置;26-处理器;50-监视器;60-第一球囊;70-插入辅助件;80-第二球囊;100-球囊控制装置;102-装置主题;104-手动开关;106-第一压力显示部;108-第二压力显示部;140-流量控制器;142-压力传感器;143-流量计(流量传感器);PA1、PA2-泵;VA1、VA2、VA3-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有关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用球囊控制装置的最佳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球囊控制装置的内窥镜系统的系统构成图。如图1所示,内窥镜系统主要由内窥镜10、插入辅助件70、及球囊控制装置100构成。
如图1所示,内窥镜10具备,手持操作部14、连接设置于该手持操作部14且插入于体腔内的插入部12。在手持操作部14上,连接有通用电缆16,在该通用电缆16的前端设置LG连接器18。LG连接器18装卸自如地连接在光源装置20,由此照明光被传送到后述的照明光学系统54(参照图2)。而且,在LG连接器18上,通过电缆22连接有电连接器24,并且该电连接器24装卸自如地连接于处理器26。
在手持操作部14上,并列设置输送气体·送水按钮28、抽吸按钮30、开闭器按钮(shutter button)32、以及功能切换按钮34,同时,还设置一对角旋钮36、36。在手持操作部14的基端部上,由以L状弯曲的管形成有球囊输送气体口38。通过对该球囊输送气体口38供给、或者抽吸空气等流体,可以使后述的第一球囊60膨胀、或收缩。
插入部12,从手持操作部14侧依次由柔性部40、弯曲部42、以及前端部44构成,弯曲部42,通过转动手持操作部14上的角旋钮36、36,而进行遥控弯曲操作。由此,可以使前端部44朝向所希望的方向。
如图2所示,在前端部44的前端面45上,设置观察光学系统52、照明光学系统54、54、输送气体·送水喷嘴56、钳子口58。在观察光学系统52的后方配设有CCD(未图示),在支撑该CCD的基板上连接有信号电缆(未图示)。信号电缆,插通于图1的插入部12、手持操作部14、通用电缆16等且延设至电连接器24,并连接于处理器26。因此,在观察光学系统52所捕获的观察像,在CCD55的感光面成像并被切换为电信号,然后,该电信号通过信号电缆被输出到处理器26,再切换为影像信号。由此,连接于处理器26的监视器50上会显示观察图像。
图2的照明光学系统54、54的后方,配设有光导件(未图示)的射出端。该光导件,插通于图1的插入部12、手持操作部14、通用电缆16,且其射入端配设于LG连接器18内。从而,通过将LG连接器18连接在光源装置20,从光源装置20照射的照明光通过光导件被传送至照明光学系统54、54,并从照明光学系统54、54向前方照射。
图2的输送气体·送水喷嘴56,连通于由图1的输送气体·送水按钮28操作的阀门(未图示),而且,该阀门连通于设置在LG连接器18上的输送气体·送水连接器48。输送气体·送水连接器48上连接未图示的输送气体·送水装置,而供给空气或水。因此,通过操作输送气体·送水按钮28,可以从输送气体·送水喷嘴56朝向观察光学系统52喷射空气或水。
图2的钳子口58,连通于图1的钳子插入部46。由此,通过从钳子插入部46插入钳子等处置器具,从而可以从钳子口58导出该处置器具。而且,钳子口58连通于被抽吸按钮30操作的阀门(未图示),该阀门还连接于LG连接器18的抽吸连接器49。因此,抽吸连接器49上连接未图示的抽吸装置,通过用抽吸按钮30操作阀门,可以从钳子口58抽吸病变部等。
在插入部12的外周面,安装有由橡胶等弹性体而成的第一球囊60。第一球囊60形成为两端部紧缩的大致筒状,并插通插入部12,将第一球囊配置于规定的位置。然后,通过如图2所示在第一球囊60的两端部嵌入橡胶制的固定环62、62而在插入部12上固定第一球囊60。
成为第一球囊60的安装位置的插入部1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通气孔64。通气孔64,连通于设置在图1的手持操作部14的球囊输送气体口38。球囊输送气体口38通过后述的管道110连接于球囊控制装置100。因此,通过由球囊控制装置100供给(以下还称之为输送气体)、抽吸(以下还称之为排气)空气,可以使第一球囊60膨胀、收缩。第一球囊60通过供给空气而膨胀成大致球状,通过抽吸空气而紧贴在插入部12的外表面。
一方面,图1所示的插入辅助件70形成为筒状,具有比插入部12的外径稍微大的内径的同时,具有充分的可挠性。在插入辅助件70的基端设置有硬质握持部72,从握持部72插入插入部12。
插入辅助件70的前端附近,安装有第二球囊80。第二球囊80形成为两端缩窄的大致筒状,在贯通插入辅助件70的状态下被安装,并通过卷绕未图示的线而固定。在第二球囊80,连通有紧贴在插入辅助件70的外周面的管道74,在该管道74的基端部设有连接器76。在连接器76上,连接有管道120,通过该管道120连接于球囊控制装置100。因此,通过用球囊控制装置100供给、抽吸空气,而可以使第二球囊80膨胀、收缩。第二球囊80,通过输送气体而膨胀成大致球状,通过排气而紧贴在插入辅助件70的外周面。
在插入辅助件70的基端侧设有注入口78。该注入口78,连通于形成在插入辅助件70的内周面的开口(未图示)。因此,通过用注射器等从注入口78注入润滑剂(例如水等),可以将润滑剂供给到插入辅助件70的内部。由此,在插入辅助件70中插入插入部12时,可以减少插入辅助件70的内周面和插入部12的外周面的摩擦,并且,可以顺利地进行插入部12和插入辅助件70的相对移动。
球囊控制装置100是,对第一球囊60供给·抽吸空气等流体,同时,对第二球囊80供给·抽吸空气等流体的装置。球囊控制装置100主要由,装置本体102、以及遥控用手动开关104构成。
如图3所示,在装置本体102的前面设有,电源开关SW1、停止开关SW2、第一压力显示部106、第二压力显示部108、以及第一功能停止开关SW3、第二功能停止开关SW4。第一压力显示部106、第二压力显示部108分别为,显示第一球囊60、第二球囊80的压力值的仪表板,当发生球囊破裂等异常时,在该压力显示部106、108显示错误代码。
第一功能停止开关SW3、第二功能停止开关SW4分别为,对后述的内窥镜用控制系统A、插入辅助件用控制系统B的功能进行打开/关闭的开关,只使用第一球囊60和第二球囊80中的一方时,操作不使用侧的功能停止开关SW3、SW4将其功能关闭。在功能成为关闭的控制系统A或B,空气的供给、抽吸完全停止,则其系统的压力显示部106、或108也成为关闭。功能停止开关SW3、SW4,通过使双方成为关闭,可以进行初始状态的设定等。例如,通过将双方的功能停止开关SW3、SW4设为关闭、并同时按压操作手动开关104的全部开关SW5~SW9,而进行对大气压的校准。
在装置本体102的前面,连接向第一球囊60的输送气体·排气用管道110、以及向第二球囊80的输送气体·排气用管道120。各管道110、120和装置本体102的连接部分上分别设有逆流防止单元112、122,该逆流防止单元112、122,当第一球囊60或第二球囊80破裂时防止体液的逆流。逆流防止单元112、122是,通过在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装置本体102的中空圆盘状的外壳(未图示)的内部装入气液分离用过滤器而构成,并用过滤器防止液体流入到装置本体102内。
另外,压力显示部106、108、功能停止开关SW3、SW4、以及逆流防止单元112、122中,内窥镜10用和插入辅助件70用总是成为一定的配置。即,内窥镜10用的压力显示部106、功能停止开关SW3、以及逆流防止单元112分别相对插入辅助件70用的压力显示部108、功能停止开关SW4、以及逆流防止单元122配置于其右侧。
另一方面,手动开关104上设有,与装置本体102侧的停止开关SW2相同的停止开关SW5、指示第一球囊60的加压/减压的打开/关闭开关SW6、保持第一球囊60的压力的暂停开关SW7、指示第二球囊80的加压/减压的打开/关闭开关SW8、保持第二球囊80的压力的暂停开关SW9、设定小肠用输送气体流量以及排气流量用的开关SW10、设定大肠用输送气体流量以及排气流量用的开关SW11,该手动开关104通过绝缘电线130与装置本体102电连接。另外,虽然未在图1中图示,手动开关104设有,显示第一球囊60或第二球囊80的输送气体状态、或者排气状态的显示部。
接着,参照图4对于球囊控制装置100(装置本体102)的内部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说明球囊控制装置100的内部构成用电路图。
如图4所示,球囊控制装置100主要具备支配其整体的控制的CPU等控制装置(未图示)、控制系统A、以及控制系统B。
控制系统A用于控制安装于内窥镜10的第一球囊60。控制系统A具备受未图示的CPU等控制装置控制的输送气体·排气切换用电磁阀VA3。当该电磁阀VA3切换到输送气体侧,则在第一球囊60和输送气体用(加压用)泵PA1之间设定输送气体用管道。因此,若使输送气体用泵PA1作动,则通过该被设定的输送气体用管道向第一球囊60输送气体。由此第一球囊60开始膨胀。
一方面,当电磁阀VA3切换到排气侧,则在第一球囊60和排气用(减压用)泵PA2之间设定排气用管道。因此,若使排气用泵PA2作动,通过该被设定的排气用管道从第一球囊60排气。由此,第一球囊60开始收缩。
在电磁阀VA3和输送气体用泵PA1之间(的配管的途中)设有被未图示的CPU等的控制装置控制的流量控制器140。作为控制器140,例如可以考虑针型流量控制阀。通过该流量控制器140调整输送气体用管路内的流量(输送气体流量)。
而且,在电磁阀VA3和输送气体用泵PA1之间(的配管的途中)设有被未图示的CPU等的控制装置控制的开关用电磁阀VA1。当关闭该电磁阀VA1,则与第一球囊60之间的输送气体用管道设定于关闭管道。即,通过关闭电磁阀VA1,可以将输送气体用管道内(进而,第一球囊60的内部压力)保持在一定压力。
在电磁阀VA3和排气用泵PA2之间(的配管的途中)也设有被未图示的CPU等的控制装置控制的流量控制器140。通过该流量控制器140调整排气用管路内的流量(排气流量)。
而且,在电磁阀VA3和输送气体用泵PA2之间(的配管的途中)设有被未图示的CPU等的控制装置控制的开关用电磁阀VA2。当关闭该电磁阀VA2,则与第一球囊60之间的排气用管道设定于关闭管道。即,通过关闭电磁阀VA2,可以将排气用管道内(进而,第一球囊60的内部压力)保持在一定压力。
在电磁阀VA3和逆流防止单元112之间(的管道的途中)设有用于通过岐管141检测共通管路内(进而第一球囊60的内部压力)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142。另外,压力传感器142连接于未图示的CPU等控制装置。
并且,在电磁阀VA3和逆流防止单元112之间设有用于检测共通管道内的流量(输送气体流量、排气流量)的流量计143(还可以称流量传感器)。另外,流量计143连接于未图示的CPU等控制装置。
控制系统B用于控制安装于内窥镜插入辅助件70的第二球囊80,但与控制系统A为同样构成,因此,附同样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其次,参照附图说明如所述构成的球囊控制装置100的动作(加压处理)。
图5是为了说明加压处理的流程图。
以下动作(加压处理),在球囊控制装置100中,电源开关SW1被打开,在其内部存储器读入规定程序,通过未图示的CPU等控制装置执行该规定程序来实现。以下,对于控制系统A的处理进行说明。
在球囊控制装置100,设有开关SW10和开关SW11。开关SW10,对手动开关104设定小肠用的输送气体流量以及排气流量、开关SW11,设定大肠用的输送气体流量以及排气流量(相当于本发明的部位选择装置)。若要将内窥镜10(内窥镜插入部12)以及插入辅助件70插入在小肠,则操作开关SW10、若要插入在大肠,则操作开关SW11(步骤S10)。
操作开关SW10,设定小肠用的输送气体流量SR1以及排气流量HR1(步骤S12)。另一方面,操作开关SW11,设定大肠用的输送气体流量SR2以及排气流量HR2(相当于本发明的设定装置)。
接着,操作开关SW6而第一球囊60的加压指示被输入(步骤S14:Yes),则以在步骤S10所设定的流量(SR1或SR2)开始加压动作(步骤S16)。即,通过电磁阀VA3切换到输送气体侧、且电磁阀VA1被打开,从而在第一球囊60和输送气体用(加压用)泵PA1之间设定输送气体用管道。与此同时,使输送气体用(加压用)泵PA1作动,而且控制流量控制器140,使输送气体流量成为在步骤S10设定的流量(SR1或SR2)。
因此,对第一球囊60通过该被设定的输送气体用管道以流量SR1或SR2输送气体。由此,第一球囊60开始膨胀。
控制流量控制器140,使得被压力传感器142检测出的第一球囊60的内部压力达到预先设定的设定压力P1(步骤S18:Yes),则输送气体流量成为预定的流量R2(比流量SR1或SR2小)。如此,通过起初将输送气体流量增大(流量SR1或SR2)、从中途开始将输送气体流量减小(流量R2),从而可以将第一球囊60的膨胀速度高速化。
接着,若被压力传感器142检测出的第一球囊60的内部压力达到预先设定的设定压力P2(比设定压力P1大)(步骤S22:Yes),则停止加压动作(步骤24)。即,关闭电磁阀VA1。或者,如图6所示,控制流量控制器140,使流量经时间而降低。
由此,在电磁阀VA1(或流量控制器140)和第一球囊60之间设定闭管路。即,通过关闭电磁阀VA1,可以将输送气体用管道内(进而第一球囊60的内部压力)保持在一定压力(设定压力P2)。
如以上说明,根据所述加压处理,通过起初将输送气体流量增大(流量R1)、从中途开始(达到设定压力P1时开始)将输送气体流量减小(流量R2),从而可以将第一球囊60的膨胀速度高速化。
而且,可以通过开关SW10、SW11按照插入内窥镜插入部12等的消化道设定输送气体流量SR1或SR2。即,可以根据消化道的种类设定流量,使得小肠时设定流量SR1、大肠时设定流量SR2(=SR1×3)。因此,在以往,若第一球囊60膨胀触于肠壁而达到设定压力P2为止所需的时间,即使在小肠约为10秒、在大肠约为30秒,通过如所述设定流量,在大肠的第一球囊60内部压力达到设定压力P2为止的时间(即第一球囊60被固定为止的时间)成为约1/3、与在小肠的所需时间大致相等。即,不局限于消化道的种类,可以消除(或减少)第一球囊60内部压力达到设定压力P2为止的时间(即第一球囊60被固定为止的时间)差。
另外,在控制系统B也执行第二球囊80的加压处理,但是,其为与所述控制系统A同样的处理,因此,省略其说明。
其次,参照附图说明球囊控制装置100的动作(减压处理)。
图7是为了说明减压处理的流程图。
以下动作(减压处理),在球囊控制装置100中,电源开关SW1被打开,在其内部存储器读入规定程序,通过未图示的CPU等控制装置执行该规定程序来实现。以下,对于控制系统A的处理进行说明。
在球囊控制装置100,设有开关SW10和开关SW11。开关SW10,对手动开关104设定小肠用的输送气体流量以及排气流量、开关SW11,设定大肠用的输送气体流量以及排气流量。若要将内窥镜10(内窥镜插入部12)以及插入辅助件70插入在小肠,则操作开关SW10、若要插入在大肠,则操作开关SW11(步骤S30)。
操作开关SW10,设定小肠用的输送气体流量SR1以及排气流量HR1(步骤S32)。一方面,操作开关SW11,设定大肠用的输送气体流量SR2以及排气流量HR2。
接着,操作开关SW6而第一球囊60的减压指示被输入(步骤S34:Yes),则以在步骤S32所设定的流量(HR1或HR2)开始减压动作(步骤S36)。即,通过电磁阀VA3切换到排气侧、电磁阀VA1被关闭、且电磁阀VA2被打开,从而在第一球囊60和排气用(减压用)泵PA2之间设定排气用管道。与此同时,使排气用(减压用)泵PA2作动,而且控制流量控制器140,使排气流量成为在步骤S32设定的流量(HR1或HR2)。
因此,从第一球囊60通过该被设定的排气用管道以流量HR1或HR2排气。由此,第一球囊60开始收缩。
控制流量控制器140,使得被压力传感器142检测出的第一球囊60的内部压力达到预先设定的设定压力P3(步骤S38:Yes),则排气流量成为预定的流量R4(比流量HR1或HR2小)。如此,通过起初将排气流量增大(流量HR1或HR2)、从中途开始将排气流量减小(流量R4),从而可以将第一球囊60的收缩速度高速化。
接着,若被压力传感器142检测出的第一球囊60的内部压力达到预先设定的设定压力P4(比设定压力P3小)(步骤S42:Yes),则停止减压动作(步骤S44)。即,关闭电磁阀VA2。或者,如图8所示,控制流量控制器140,使流量经时间而降低。
由此,在电磁阀VA2(或流量控制器140)和第一球囊60之间设定闭管道。即,通过关闭电磁阀VA2,可以将排气用管道内(进而第一球囊60的内部压力)保持在一定压力(设定压力P4)。
如以上说明,根据所述减压处理,通过起初将排气流量增大(流量HR1、HR2)、从中途开始(达到设定压力P3时开始)将排气流量减小(流量R4),从而可以将第一球囊60的收缩速度高速化。
而且,可以通过开关SW10、SW11按照插入内窥镜插入部12等的消化道设定排气流量HR1或HR2。即,可以根据消化道的种类设定排气流量,使得小肠时设定流量HR1、大肠时设定流量HR2(=HR1×3)。因此,在以往,若第一球囊60收缩而达到设定压力P4为止所需的时间,即使在小肠约为10秒、在大肠约为30秒,通过如所述设定流量,在大肠的第一球囊60内部压力达到设定压力P4为止的时间成为约1/3、与在小肠的所需时间大致相等。即,不局限于消化道的种类,可以消除(或减少)第一球囊60内部压力达到设定压力P4为止的时间差。
另外,在控制系统B也执行第二球囊80的减压处理,但是,其为与所述控制系统A同样的处理,因此,省略其说明。
其次,对于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受CPU等的控制装置控制的针型流量控制阀控制输送气体流量以及排气流量的方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9所示,还可以通过受未图示的CPU等控制装置控制的旋转数控制器144来控制输送气体用泵PA1驱动用马达、以及排气用泵PA2驱动用马达,而控制输送气体流量以及排气流量。或者,作为流量计143使用内置多个固定节流阀的流量计,将各节流阀通过由CPU等控制装置切换,从而控制输送气体流量以及排气流量也可以。
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操作开关SW10或SW11选择消化道的种类(小肠还是大肠),设定按照该被选择的消化道的流量,以该被设定的流量进行输送气体或排气。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可以构成为能够选择小肠、大肠以外的其他的消化道(例如设置另外选择开关)。或者,还可以构成为,消化道的直径因性别或年龄而异,因此,特定消化道的种类的同时,还特定(或选择)受验者的性别或年龄的属性(相当于本发明的属性特定装置),设定按照该所特定的消化道、性别、年龄等属性的流量,以该所设定的流量进行输送气体或排气。
或者,如图1所示,还可以构成为,将内窥镜10连接在处理器26正面的连接部,该处理器26特定连接于该连接部的内窥镜的用途(相当于本发明的用途特定装置),通过连接处理器26和球囊控制装置100的电缆(未图示)等向球囊控制装置传递该特定的内窥镜的用途,该球囊控制装置100设定按照该所特定的内窥镜10的用途的流量,以该所设定的流量进行输送气体或排气。
对于特定内窥镜的用途的装置,可以考虑各种装置。例如,在内窥镜10(的内部存储器等)存储该内窥镜的识别符(例如,若大肠用的内窥镜,则为大肠用内窥镜ID、若小肠用内窥镜,则为小肠用内窥镜ID),内窥镜10连接于处理器26正面的连接部,则处理器26从连接于该连接部的内窥镜10读取识别符(相当于本发明的读取装置),基于该所读取的识别符特定连接于处理器26正面的连接部的内窥镜10的用途(例如,通过参照使识别符和用途相对应的表特定)。
如此,内窥镜10连接于处理器26时,从内窥镜10读取识别符(例如内窥镜ID),基于该识别符自动识别内窥镜10的用途(例如大肠用的内窥镜还是小肠用的内窥镜),可以按照其内窥镜10的用途设定输送气体流量及/或者排气流量。
另外,只使用内窥镜10的球囊,适用回拉肠道的单个球囊法时,与通常适用双球囊法时相比,多设定流量。即用单个球囊法回拉肠道时,使球囊膨胀而固定肠道,在该状态下回拉肠道。然后,使球囊收缩并在回拉的肠道复原为原来的状态之前使内窥镜(SCOPE)前进,又使球囊膨胀而固定肠道,因在该状态下反复回拉肠道的操作,所以,必须在肠道复原为原来的状态之前,下一个地方使球囊膨胀,瞬时进行球囊的膨胀与收缩。在此,操作开关SW11(相当于本发明的手技选择装置)。或者,另设相当于该开关SW11的高速开关,操作该高速开关,如此,可以按照手技设定流量,即,若由开关SW11选择单个球囊法则设定流量R1,由开关SW10或相当于开关SW10的低速度开关选择双球囊法则设定流量R2(R1>R2)。因此,通过如此选择单个球囊法增加设定流量,可以缩短第一球囊60的膨胀·收缩时间,减少回拉的肠道恢复,从而,根据单个球囊法,也可以有效地进行肠内检查。
另外,用单个球囊法和双球囊法切换为适当的输送气体流量及/或者排气流量时,不是用开关切换,而是用处理器读取内窥镜的识别符,用其所读取的识别符判断单个球囊法或双球囊法,从而自动地切换成适当的输送气体流量及/或排气流量也可以。
所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只不过是例示,本发明的解释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本发明只要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可以以其他各种形式实施。

Claims (8)

1.一种球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球囊,其安装于内窥镜的插入部及/或插通引导所述内窥镜的插入部的插入辅助件上;
流量调整装置,其调整向所述球囊的输送气体流量及/或自所述球囊的排气流量;
设定装置,其设定输送气体流量及/或排气流量;
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流量调整装置,以所述设定装置设定的输送气体流量及/或排气流量进行加压和/或减压,
还具备:部位选择装置,其选择体腔内部位,所述体腔内部位被插入所述内窥镜的插入部及/或插入辅助件,
所述设定装置设定对应于由所述部位选择装置选择的体腔内部位的输送气体流量或排气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选择装置,其选择单个球囊法或者双球囊法,
所述设定装置设定对应于由所述选择装置选择的单个球囊法或者双球囊法的输送气体流量或排气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属性选定装置,其选定插入所述内窥镜的插入部及/或插入辅助件的受验者的属性,
所述设定装置设定对应于由所述属性选定装置选定的受验者的属性的输送气体流量或排气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属性选定装置,其选定插入所述内窥镜的插入部及/或插入辅助件的受验者的属性,
所述设定装置设定对应于由所述部位选择装置选择的体腔内部位、以及由所述属性选定装置选定的受验者的属性的输送气体流量或排气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属性选定装置,其选定插入所述内窥镜的插入部及/或插入辅助件的受验者的属性,
所述设定装置设定对应于由所述属性选定装置选定的受验者的属性的输送气体流量或排气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球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插入所述内窥镜的插入部及/或插入辅助件的体腔内部位是消化道。
7.一种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球囊,其安装在内窥镜的插入部及/或插通引导所述内窥镜的插入部的插入辅助件上;
流量调整装置,其调整向所述球囊的输送气体流量及/或自所述球囊的排气流量;
设定装置,其设定输送气体流量及/或排气流量;
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流量调整装置,以所述设定装置设定的输送气体流量及/或排气流量进行加压和/或减压;
连接部,其与所述内窥镜连接;
用途选定装置,其选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内窥镜的用途,
所述设定装置设定对应于由所述用途选定装置选定的内窥镜的用途的输送气体流量或排气流量。
8.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途选定装置根据由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内窥镜读取识别符的读取装置、和由所述读取装置读取的识别符,选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内窥镜的用途。
CNB2007100054139A 2006-02-10 2007-02-08 球囊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354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34394A JP5019757B2 (ja) 2006-02-10 2006-02-10 バルーン制御装置
JP2006034394 2006-02-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5440A CN101015440A (zh) 2007-08-15
CN100563549C true CN100563549C (zh) 2009-12-02

Family

ID=38006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0541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3549C (zh) 2006-02-10 2007-02-08 球囊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887480B2 (zh)
EP (1) EP1818073B1 (zh)
JP (1) JP5019757B2 (zh)
CN (1) CN100563549C (zh)
AT (1) ATE480289T1 (zh)
DE (1) DE602007008965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54773A (ja) * 2008-03-28 2009-11-05 Fujinon Corp 超音波検査システム及びポンプ装置
US7892202B2 (en) * 2008-05-09 2011-02-22 Merit Medical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flation syringe with improved display
JP5254125B2 (ja) * 2009-05-11 2013-08-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膨張収縮部材の内圧検出装置および内視鏡装置
JP2010264060A (ja) * 2009-05-14 2010-11-25 Fujifilm Corp 流体制御装置及び流体制御方法並びに内視鏡装置
JP2010264061A (ja) * 2009-05-14 2010-11-25 Fujifilm Corp 膨張収縮部材の内圧検出装置および内圧検出方法、内視鏡装置
JP5280307B2 (ja) * 2009-07-03 2013-09-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バルーン制御装置及びその作動方法
EP2544580B1 (en) 2010-03-09 2021-07-14 Smart Medical Systems Ltd Balloon endoscop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thereof
US8752261B2 (en) * 2010-07-07 2014-06-17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Mounting stents on stent delivery systems
CN102100522A (zh) * 2010-12-10 2011-06-22 广州宝胆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红外线热扫描探头系统
ES2873366T3 (es) 2011-03-07 2021-11-03 Smart Medical Systems Ltd Sistema de control de presión en bucle abierto para un endoscopio
CN102319053B (zh) * 2011-08-09 2013-06-26 东莞麦可龙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宫腔观察器制造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观察器
US9724219B2 (en) 2012-10-04 2017-08-08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Method of uniform crimping and expansion of medical devices
JP6700172B2 (ja) 2013-05-21 2020-05-27 スマート・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リミテッド 内視鏡再処理方法
DK3485796T3 (da) * 2013-12-24 2022-02-07 Motus Gi Medical Tech Ltd Hjælpevakuummodul til anvendelse med et endoskop
EP3443897A1 (en) * 2014-06-09 2019-02-20 Innerspace Neuro Solutions, Inc. Automatic air management system
CN104287687B (zh) * 2014-10-31 2016-03-09 江苏瑞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体结构的小肠镜套管
CN110584577A (zh) 2014-12-22 2019-12-20 智能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气囊内窥镜再处理系统和方法
US10835107B2 (en) 2015-04-03 2020-11-17 Smart Medical Systems Ltd. Endoscope electro-pneumatic adaptor
US11414607B2 (en) 2015-09-22 2022-08-16 Hydrocarbon Technology & Innovation, Llc Upgraded ebullated bed reactor with increased production rate of converted products
US11414608B2 (en) 2015-09-22 2022-08-16 Hydrocarbon Technology & Innovation, Llc Upgraded ebullated bed reactor used with opportunity feedstocks
US10765304B2 (en) * 2015-09-28 2020-09-08 Bio-Medical Engineering (HK) Limited Endoscopi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in vivo procedures
US11421164B2 (en) 2016-06-08 2022-08-23 Hydrocarbon Technology & Innovation, Llc Dual catalyst system for ebullated bed upgrading to produce improved quality vacuum residue product
CN106237491A (zh) * 2016-08-23 2016-12-21 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球囊扩张压力泵
US10660773B2 (en) 2017-02-14 2020-05-26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Crimping methods for thin-walled scaffolds
US11732203B2 (en) 2017-03-02 2023-08-22 Hydrocarbon Technology & Innovation, Llc Ebullated bed reactor upgraded to produce sediment that causes less equipment fouling
WO2018216283A1 (ja) 2017-05-25 2018-11-2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集中制御装置及び機器操作方法
KR101823603B1 (ko) * 2017-06-23 2018-03-14 주식회사 엠비랩 질 내 용적 및 압력 진단 장치
KR101853620B1 (ko) * 2017-07-03 2018-05-03 주식회사 엠비랩 질압 측정 시스템
CN111465341A (zh) 2017-10-04 2020-07-28 杜克大学 阴道镜、乳房镜和具有弯曲端部的插入器以及相关方法
US10555825B2 (en) 2017-11-09 2020-02-11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Rotation of a medical device during crimping
CN108310597A (zh) 2018-02-12 2018-07-24 深圳世格赛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球囊扩张系统
US10967556B2 (en) 2018-06-11 2021-04-06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Uniform expansion of thin-walled scaffolds
CN109044565B (zh) * 2018-09-17 2021-03-30 武汉唯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尖瓣返流手术用修复装置
CA3057131C (en) 2018-10-17 2024-04-23 Hydrocarb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Llc Upgraded ebullated bed reactor with no recycle buildup of asphaltenes in vacuum botto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48739A (ja) * 1990-08-23 1992-12-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制御装置
US6328690B1 (en) * 1998-07-03 2001-12-11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ir feeding device for endoscope
JP2002301019A (ja) 2001-04-09 2002-10-15 Hironori Yamamoto 内視鏡装置
US7172553B2 (en) * 2001-05-16 2007-02-06 Olympus Corporation Endoscope system using normal light and fluorescence
JP3922211B2 (ja) 2003-05-14 2007-05-30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ダブルバルーン式内視鏡のバルーン制御装置
JP2005160660A (ja) * 2003-12-02 2005-06-23 Olympus Corp 検査マネージメントシステム及び検査マネージメント方法
WO2005089625A1 (ja) 2004-03-19 2005-09-29 Olympus Corporation 内視鏡バルーン制御装置及び内視鏡バルーン制御装置の異常判定方法
JP4481692B2 (ja) * 2004-03-19 2010-06-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バルーン制御装置
JP4418285B2 (ja) * 2004-04-09 2010-02-1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バルーン制御装置
JP4756851B2 (ja) * 2004-03-19 2011-08-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バルーン制御装置
JP3874296B2 (ja) * 2004-03-31 2007-01-31 有限会社エスアールジェイ バルーン制御装置
JP4409340B2 (ja) * 2004-04-09 2010-02-0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バルーン制御装置
JP3859081B2 (ja) * 2004-11-04 2006-12-20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用のバルーン制御装置
US20090306633A1 (en) * 2005-01-18 2009-12-1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caps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19757B2 (ja) 2012-09-05
CN101015440A (zh) 2007-08-15
DE602007008965D1 (de) 2010-10-21
EP1818073B1 (en) 2010-09-08
JP2007209626A (ja) 2007-08-23
US7887480B2 (en) 2011-02-15
EP1818073A1 (en) 2007-08-15
ATE480289T1 (de) 2010-09-15
US20070191678A1 (en) 2007-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3549C (zh) 球囊控制装置
US8083670B2 (en) Endoscope with axially displaceable balloon
CN100353904C (zh) 内窥镜装置
CN100431476C (zh) 内窥镜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US8439825B2 (en) Balloon controller for endoscopic apparatus
CN100459927C (zh) 内窥镜装置
CN100453030C (zh) 内窥镜用外罩、内窥镜、以及内窥镜用球囊的固定方法
EP2364637B1 (en) An overtube with a balloon and an endoscope system
JP6077973B2 (ja) 送気装置
JP2003135388A (ja) 内視鏡装置
JP2007014475A (ja) 内視鏡装置用のバルーン制御装置
CN101264005B (zh) 内窥镜装置
JP2007044481A (ja) 医療用カプセルの回収・搬送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内視鏡装置
CN104812287A (zh) 送气系统
JP2005270335A (ja) 内視鏡及び内視鏡装置
JPH09135834A (ja) 超音波内視鏡
US6565506B2 (en) Endoscope
JP3874292B2 (ja) 内視鏡装置
JP2014188080A (ja) 挿入装置
JP5400841B2 (ja) 内視鏡システム
JP4373358B2 (ja) 送気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送気装置及び送気装置を有する内視鏡システム
JP5276259B2 (ja) 医療装置
JP2003024270A (ja) 内視鏡
JP2006087519A (ja) 内視鏡
JP2008023102A (ja) 内視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2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