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43896C - 开关 - Google Patents

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43896C
CN100543896C CNB2007101125790A CN200710112579A CN100543896C CN 100543896 C CN100543896 C CN 100543896C CN B2007101125790 A CNB2007101125790 A CN B2007101125790A CN 200710112579 A CN200710112579 A CN 200710112579A CN 100543896 C CN100543896 C CN 10054389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contact
contact
travelling
fixed
earth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1125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3761A (zh
Inventor
角野英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Mobili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93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37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389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389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 H01H23/02Details
    • H01H2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3/16Driving mechanisms
    • H01H23/164Driving mechanisms with rectilinearly movable member carrying the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 H01H23/003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with more than one electrically distinguishable condition in one or both posi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20Interlocking, locking, or latching mechanisms
    • H01H9/24Interlocking, locking, or latching mechanisms for interlocking two or more parts of the mechanism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5/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actuation in opposite directions, e.g. slide switch
    • H01H15/02Details
    • H01H15/04Stationary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22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 H01H2021/225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with push-pull operation, e.g. which can be pivoted in both directions by pushing or pulling on the same extremity of the operating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 H01H23/02Details
    • H01H23/04Case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00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or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covered by H01H
    • H01H2300/01Application power window

Landscapes

  • Tumbler Switches (AREA)
  • Contacts (AREA)
  • Slide Switches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其防止了固定接点绝缘性变差,设计、制造、组装的作业容易,并能实现小型化。在基板上,通过可动片向左右往复运动,设于该可动片的可动接点滑动,作为该基板上的固定接点,在中央设置有接地用固定接点(6e),在该接点的左右向左右并列设置有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6a)、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6b)、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6c)和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6d),手动上升/下降用固定接点位于比自动上升/下降用固定接点更接近接地用固定接点的位置,在该动力车窗开关中,接地用固定接点设置成:接地用固定接点的与手动上升/下降用固定接点接近的边部分(E1),比与自动上升/下降用固定接点接近的边部分(E2)凹陷。

Description

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可动片的直线往复运动来切换电连接状态的开关。
技术背景
在作为车载用的动力车窗开关等使用的开关中,设有可动接点和固定接点,通过可动片的直线往复运动,可动接点在固定接点上滑动,与固定接点接触或远离,从而形成关闭状态或打开状态(导通状态或非导通状态)。
图15是表示现有动力车窗开关的一例的立体图。动力车窗开关51是操作汽车驾驶席旁边的动力车窗的开关,其设置于未图示的开关模块。捏手52通过使未图示的轴穿过在其两侧面形成的孔52a,被支撑成可以向U、D方向转动。在捏手52的内侧,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设有操作件53。在操作件53的前端卡合有滑块54。在滑块54上通过嵌入成形而设有可动片55。可动片55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构成,从上方观察,其形成为H字形,且具有弹性。可动片55的各端部从滑块54的左右侧面向斜下方突出。在该各端部的前端设有可动接点55a~55d。滑块54以可动片55的各可动接点55a~55d以预定压力接触在基板56上的方式,被未图示的壁按压上表面,该滑块54仅能与基板56平行地向左右移动。
在基板56上,如图15和图16所示那样设有固定接点56a~56e。固定接点56a~56e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构成。接地用固定接点56e接地,且在中央以较大宽度设置。在接地用固定接点56e的左右,分别以窄宽度沿滑块54的移动方向并列设置有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56a、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56b、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56c和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56d。手动用固定接点56a、56c设置成比自动用固定接点56b、56d更接近接地用固定接点56e。此外,如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在开关单元的壳体上将上述五个固定接点以预定间隔沿左右直线排列地设置。另外,如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2所公开那样,在成为壳体内底面的晶片上将三个固定接点以预定间隔沿左右直线排列地设置。
在捏手52如图15所示那样位于未转动的中立位置时,可动片55的各可动接点55a~55d从基板56上的各固定接点56a~56e远离,接地用固定接点56e和其它固定接点56a~56d均处于非导通状态。在该状态下,未图示的动力车窗用的控制电路不驱动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旋转,因而动力车窗不会升降。在使捏手52向U方向小幅度转动时,可动片55经操作件53和滑块54向左移动,可动接点55c、55d与接地用固定接点56e接触,且可动接点55a与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56a接触。由此,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56a和接地用固定接点56e通过可动片55导通,控制电路仅在处于该导通的期间内反转驱动电动机,使动力车窗上升。并且,在使捏手52向U方向大幅度转动时,可动片55进一步向左移动,可动接点55b也与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56b接触。由此,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56b、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56a与接地用固定接点56e导通,控制电路反转驱动电动机以使动力车窗上升,直至完全关闭动力车窗。
相反,在使捏手52向D方向转动时,可动片55向右移动,可动接点55a、55b与接地用固定接点56e接触,可动接点55c与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56c接触,随后在该接触状态维持的同时,可动接点55d与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56d接触。由此,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56c和接地用固定接点56e导通,或者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56d也导通,控制电路仅在接点56c、56e处于导通的期间内或完全打开动力车窗之前正转驱动电动机,使动力车窗下降。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1838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2740384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接点结构中,中央的接地用固定接点56e和左右的手动用固定接点56a、56c接近,该接点56a、56c、56e的绝缘间隔变窄。因此,由于在固定接点56e与固定接点56a、56c开闭时、即在可动接点55a~55d相对于固定接点56a、56c、56e接触和远离时所产生的电弧放电,接点55a~55d、56a、56c、56e发生磨损,所生成的具有导电性的粉末附着在固定接点56a、56c、56e之间的绝缘体表面上,从而存在损害绝缘性的可能。此外,水滴等具有导电性的其它异物附着在固定接点56a、56c、56e之间的绝缘体表面上,从而损害绝缘性的可能很大。再有,在接点55a~55d、56a、56c、56e等、可动片和基板等各部件的设计、制造、组装时要求高精度,因而该作业变得困难。另一方面,若将接点56a~56d设置在接点56e的左右的较远的位置,虽然接点56a、56c、56e的绝缘间隔变宽,但相应程度地使基板56的接点56a~56e的占用面积扩大,导致动力车窗开关51大型化。此类问题在专利文献1、2的接点结构中也同样会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固定接点的绝缘性变差,且设计、制造、组装的作业容易,并能够实现小型化的开关。
在本发明的开关中,在基板上设置有固定接点,在可向左右往复运动的可动片上设有可在所述固定接点上滑动的可动接点,固定接点由以下接点构成:在中央设置的第一固定接点;在该第一固定接点的左右的一方设置的第二和第三固定接点;以及在另一方设置的第四和第五固定接点,第二到第五固定接点在可动接点的滑动方向上并列设置,从可动接点的滑动方向观察,所述第二固定接点设置成比第三固定接点更接近第一固定接点,从可动接点的滑动方向观察,所述第四固定接点设置成比第五固定接点更接近第一固定接点,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接点由接地的接地用固定接点构成,第二固定接点由用于手动使动力车窗上升的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构成,第三固定接点由用于自动使动力车窗上升的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构成,第四固定接点由用于手动使动力车窗下降的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构成,第五固定接点由用于自动使动力车窗下降的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构成,第一固定接点设置成:与第二和第四固定接点接近的边部分比与第三和第五固定接点接近的边部分凹陷。
这样,即使不将第二到第五固定接点设置在第一固定接点左右的较远的位置,也能够扩大比第三和第五固定接点更接近第一固定接点的第二和第四固定接点与第一固定接点之间的绝缘间隔。因此,可防止由于具有导电性的粉末附着在第一固定接点与第二或第四固定接点之间的绝缘体表面而导致绝缘性变差,所述粉末是由于在第一固定接点和第二或第四固定接点开闭时所产生的电弧放电使该接点磨损而生成的。此外,还可防止由于具有导电性的其它异物附着在第一固定接点与第二或第四固定接点之间的绝缘体表面上而导致绝缘性变差。另外,在可动接点、固定接点、可动片和基板等各部件的设计、制造、组装时不要求高的精度,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该作业。再有,可抑制基板上的固定接点的占用面积的扩大,能够实现开关的小型化。
并且,即使不在接地用固定接点的左右较远的位置处设置其它固定接点,也能够扩大比自动上升/下降用固定接点更接近接地用固定接点的手动上升/下降用固定接点与接地用固定接点之间的绝缘间隔。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具有导电性的异物附着在接地用固定接点与手动上升/下降用固定接点之间的绝缘体表面而导致绝缘性变差。另外,在可动接点、固定接点、可动片和基板等各部件的设计、制造、组装时不需要高的精度,从而可容易地进行该作业。再有,可抑制基板中的固定接点的占用面积的扩大,能够实现动力车窗开关的小型化。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和第五固定接点设置成夹着第一固定接点排列在可动接点的滑动方向上,第三和第四固定接点设置成夹着第一固定接点排列在可动接点的滑动方向上。
这样,第二和第四固定接点以及第一固定接点与第二或第四固定接点之间的绝缘体相对于可动接点的滑动方向倾斜地排列,从而能够进一步扩大该间隔。因此,即使在第一固定接点与第二或第四固定接点之间的绝缘体表面上附着有导电性或非导电性的异物,该异物也不会由于可动接点的滑动而从一个绝缘体表面向另一个绝缘体表面移动,从而可防止第一固定接点与第二或第四固定接点之间的绝缘性变差、以及防止固定接点和可动接点的接触可靠性变差。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和第三固定接点设置成:可动接点在与第三固定接点接触时,与第二固定接点也接触,第四和第五固定接点设置成:可动接点在与第五固定接点接触时,与第四固定接点也接触。
这样,通过可动片的往复运动,可实现以下五个电连接状态的切换:可动接点从第二到第五固定接点远离,对应接点不导通的状态;可动接点接触第一和第二固定接点,对应接点导通的状态;可动接点接触第一、第二和第三固定接点,对应接点导通的状态;可动接点接触第一和第四固定接点、该固定接点导通的状态;以及可动接点接触第一、第四和第五固定接点,对应接点导通的状态。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和第三固定接点设置成:可动接点在与第三固定接点接触时与第二固定接点不接触,第四和第五固定接点设置成:可动接点在与第五固定接点接触时与第四固定接点不接触。
这样,通过可动片的往复运动,可实现以下五个电连接状态的切换:可动接点从第二到第五固定接点远离,对应接点不导通的状态;可动接点接触第一和第二固定接点,对应接点导通的状态;可动接点接触第一和第三固定接点,对应接点导通的状态;可动接点接触第一和第四固定接点,对应接点导通的状态;以及可动接点接触第一和第五固定接点,对应接点导通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即使不将第二到第五固定接点设置在第一固定接点的左右的较远的位置,也能够扩大比第三和第五固定接点更接近第一固定接点的第二和第四固定接点与第一固定接点之间的绝缘间隔,所以可防止第一固定接点与第二或第四固定接点之间的绝缘性变差,能够容易地进行各接点和各部件的设计、制造、组装的作业,以及能够抑制基板上的固定接点的占用面积的扩大以实现开关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动力车窗开关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图3是沿图1中的B—B线的剖面图。
图4是沿图1中的C—C线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可动片和可动接点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基板上的固定接点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可动接点和固定接点的接触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基板上的固定接点的图。
图9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可动接点和固定接点的接触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基板上的固定接点的图。
图11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可动接点和固定接点的接触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基板上的固定接点的图。
图13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可动接点和固定接点的接触状态的图。
图14是车载用的开关模块的立体图。
图15是现有的动力车窗开关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现有的基板上的固定接点的图。
标号说明
1:动力车窗开关;5:可动片;5a~5d:可动接点;66:基板6a、16a、26a、36a: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6b、16b、26b、36b: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6c、16c、26c、36c: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6d、16d、26d、36d: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6e、16e、26e、36e:接地用固定接点;E1:接地用固定接点的接近手动上升/下降用固定接点的部分;E2:接地用固定接点的接近自动上升/下降用固定接点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车窗开关1的立体图。图2是动力车窗开关1的沿图1中的A—A线的剖面图。图3是动力车窗开关1的沿图1中的B—B线的剖面图。图4是动力车窗开关1的沿图1中的C—C线的剖面图。动力车窗开关1是操作例如位于汽车驾驶席旁边的动力车窗的开关,其安装在如图14所示的车载用的开关模块100上。开关模块100安装于驾驶席的门的扶手等上。动力车窗开关1的除捏手2以外的部件配置于开关模块100的锁定配合的上下壳体20、30内。
捏手2通过使在其两侧面上设置的孔2a与在上壳体20的筒部20b的两侧面上设置的轴20a配合,而以能够以轴20a为中心旋转地安装在上壳体20的上部。在捏手2的内侧,如图2所示那样与捏手2一体化地设有筒部7。筒部7贯穿上壳体20的筒部20b。在筒部7的内侧安装有掣子(detent element)8和弹簧10。在筒部7的下方,与上壳体20一体化地设有引导台9。在引导台9上设有大体V形的凹陷9k。在凹陷9k的左右倾斜面上设有阶梯9a~9d。掣子8被弹簧10按压在引导台9的凹陷9k中,并跟随捏手2的转动而左右摆动。此时,掣子8的摆动由凹陷9k的左右倾斜面引导。此外,在掣子8超越阶梯9a~9d时,由于掣子8和引导台9的接触力急剧变化,因而产生咔哒感(节奏(detent)感)。
此外,在捏手2的内侧,如图3等所示,操作件3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与捏手2一体地设置。操作件3贯穿上壳体20的筒部20b。操作件3跟随捏手2的转动而左右摆动。在操作件3的前端形成有凹部3a。凹部3a与设置在滑块4的内侧的横梁(cross beam)4a卡合。横梁4a架在滑块4的两侧壁4b、4c(图1)之间,并连接两侧壁4b、4cc在滑块4的内侧安装有可动片5。可动片5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构成,厚度薄且有弹性。
图5是表示可动片5的图,(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从可动片5的中央部5e在图5(a)中向上方延伸的端部5f,如图5(b)所示那样与中央部5e平行地突出。从中央部5e在图5(a)中向左右各延伸两条的端部5g、5h、5i、5j在途中变成两股,并且如图5(b)所示那样向斜下方突出。在端部5g、5h、5i、5j的前端,通过弯曲成圆弧状而设有可动接点5a~5d。通过将端部5f压入到在滑块4的侧壁4b上形成的未图示的孔中,并将中央部5e如图3等所示那样由滑块4的横梁4a和在两侧部4b、4c上设置的突起4d从上下支撑,可动片5就被保持和固定在滑块4上。滑块4由一体地设置在上壳体20上的未图示的壁按压上表面,从而仅可向左右与基板6平行地移动。因此,可动片5的各端部5g、5h、5i、5j发生弹性变形,各可动接点5a~5d以预定压力接触在基板6上。滑块4跟随捏手2的转动和操作件3的摆动而与基板6平行地左右移动。
基板6由上下壳体20、30夹持并固定。在基板6上,安装有未图示的电子部件,而且形成有未图示的电路。基板6的电路经未图示的电缆和连接器等与未图示的动力车窗用控制电路电连接。控制电路根据动力车窗开关1的操作来控制未图示的动力车窗动作用的电动机的驱动,使动力车窗升降,从而进行开闭。在基板6上设有固定接点6a~6e。固定接点6a~6e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构成。可动片5的可动接点5a~5d跟随捏手2的转动、操作件3的摆动和滑块4向左右的平行移动而在固定接点6a~6e上滑动。
图6是表示基板6上的固定接点6a~6e的图。接地用固定接点6e接地,并设于中央。在接地用固定接点6e的左侧,设有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6a和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6b。在接地用固定接点6e的右侧,设有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6c和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6d。固定接点6a~6d的短边方向宽度(相对于可动片5的滑动方向(左右)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比接地用固定接点6e的短边方向宽度要窄,接地用固定接点6e的短边方向宽度比固定接点6a~6d的短边方向宽度要宽。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6a用于手动使动力车窗上升。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6b用于自动使动力车窗上升。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6c用于手动使动力车窗下降。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6d用于自动使动力车窗下降。固定接点6a~6d在可动片5的可动接点5a~5d的滑动方向(左右)上并列设置。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6a设置成:在滑动方向上,比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6b更接近接地用固定接点6e的、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6b与接地用固定接点6e最接近的边部分。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6c设置成:在滑动方向上,比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6d更接近接地用固定接点6e的、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6d与接地用固定接点6e最接近的右侧的边部分E2。接地用固定接点6e设置成:与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6a和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6c接近的边部分E1,比与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6b和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6d接近的边部分E2,向远离固定接点6a、6c的方向凹陷。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6a和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6d、以及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6b和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6c设置成夹着接地用固定接点6e排列在可动接点5a~5d的滑动方向上。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6a和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6b、以及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6c和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6d设置成:可动接点5a~5d在与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6b或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6d接触时,可动接点5a~5d与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6a或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6c也接触。
图7是以表的形式来表示可动片5的可动接点5a~5d和基板6的固定接点6a~6e的接触状态的图。在图7中,上边一行表示将可动接点5a、5d和固定接点6a、6d、6e横剖的B—B剖面,在下边一行表示将可动接点5b、5c和固定接点6b、6c、6e横剖的C—C剖面。在没有用手指操作捏手2时,如图2所示,掣子8通过弹簧10的弹力被按压在凹陷9k的底9t上。因此,如图1~图4所示,捏手2静止于没有转动的中立位置N(在图2中用实线表示)。此外,操作件3以相对于基板6垂直的未摆动的姿态静止,如图3和图4等所示,滑块4和可动片5位于基板6的接地用固定接点6e的中央。由此,如图7中的左数第三列所示那样,所有的可动接点5a~5d和固定接点6a~6e远离,所有的固定接点6a~6e处于非导通状态。在该状态下,动力车窗用的控制电路不会旋转驱动电动机,因而,动力车窗不会升降。
在用手指提起捏手2的前端部2b(图2等)、使捏手2从中立位置N向U方向小幅度转动时,掣子8沿凹陷9k的左倾斜面向左摆动,越过左下的阶梯9a后静止。因此,向捏手2传递了咔哒感,捏手2在图2中由单点划线表示的手动上升位置MU处静止。并且,操作件3向左小幅度摆动后静止,滑块4和可动片5向左小幅度平行移动后静止。由此,如图7中的左数第二列所示,可动接点5d与接地用固定接点6e接触,可动接点5a与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6a接触,固定接点6a、6e经可动片5导通。当成为该状态时,控制电路仅在固定接点6a、6e处于导通的时间内,反转驱动电动机,以使动力车窗上升。
再有,在使捏手2从中立位置N向U方向大幅度转动时,掣子8向左大幅度摆动,越过凹陷9k的左上的阶梯9b后静止。因此,向捏手2传递了咔哒感,捏手2在图2中用双点划线所示的自动上升位置AU处静止。并且,操作件3向左大幅度摆动后静止,滑块4和可动片5向左大幅度平行移动后静止。由此,如图7中的左数第一列所示,可动接点5a和可动接点5d维持与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6a和接地用固定接点6e的接触,同时,可动接点5b与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6b接触,可动接点5c与接地用固定接点6e接触,固定接点6a、6b、6e经可动片5导通。当变成该状态时,控制电路反转驱动电动机以使动力车窗上升,直至动力车窗完全关闭。
相反,在用手指按下捏手2的前端部2b使捏手2从中立位置N向D方向小幅度转动时,掣子8沿凹陷9k的右倾斜面向右摆动,越过右下的阶梯9c后静止。因此,向捏手2传递了咔哒感,捏手2在图2中用单点划线表示的手动下降位置MD处静止。并且,操作件3向右小幅度摆动后静止,滑块4和可动片5向右平行移动后静止。由此,如图7中的右数第二列所示,可动接点5c与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6c接触,可动接点5b与接地用固定接点6e接触,固定接点6c、6e经可动片5导通。当成为该状态时,控制电路仅在固定接点6c、6e处于导通的时间内,正转驱动电动机以使动力车窗下降。
再有,在使捏手2从中立位置N向D方向大幅度转动时,掣子8向右大幅度摆动,越过凹陷9k的右上的阶梯9d后静止。因此,向捏手2传递了咔哒感,捏手2在图2中用双点划线所示的自动下降位置AD处静止。并且,操作件3向右大幅度摆动后静止,滑块4和可动片5向右大幅度平行移动后静止。这样,如图7中的右数第一列所示,可动接点5c和可动接点5b维持与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6c和接地用固定接点6e的接触,同时,可动接点5d与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6d接触,可动接点5a与接地用固定接点6e接触,固定接点6c、6d、6e经可动片5导通。当成为该状态时,控制电路正转驱动电动机以使动力车窗下降,直至动力车窗完全打开。
此外,在如上述那样转动操作捏手2后,当手指从捏手2离开时,如图2所示,掣子8通过弹簧10的弹力被按压在凹陷9k的底9t上。因此,如图1~图4所示,捏手2回到中立位置N后静止,操作件3回到相对于基板6垂直的姿态后静止,滑块4和可动片5回到接地用固定接点6e的中央后静止。由此,如图7中的左数第三列所示,所有可动接点5a~5d与固定接点6a~6e远离,所有固定接点6a~6e处于非导通状态。
代替图6等所示的固定接点6a~6e,例如可以将如图8所示的固定接点16a~16e设置在基板6上。图8中的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16a、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16b、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16c、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16d和接地用固定接点16e,与相同名称的固定接点6a~6e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用途。因此,各固定接点16a~16d与固定接点16e导通时的动力车窗的动作,和各固定接点6a~6d与固定接点6e导通时相同。固定接点16a~16e与固定接点6a~6e的不同点在于,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16a和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16b、以及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16c和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16d设置成:在可动片5的可动接点5a~5d与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16b或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16d接触时,可动接点5a~5d与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16a或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16c不接触。
图9是以表的形式来表示可动接点5a~5d和固定接点16a~16e的接触状态的图。在图9中,在上边一行表示将可动接点5a、5d和固定接点16a、16d、16e横剖的F—F剖面,在下边一行表示将可动接点5b、5c和固定接点16b、16c、16e横剖的G—G剖面。在捏手2处于中立位置N时,如图9中的左数第三列所示,可动片5位于接地用固定接点16e的中央,所有可动接点5a~5d和固定接点16a~16e远离,固定接点16a~16e处于非导通状态。当捏手2转动到手动上升位置MU时,如图9中的左数第二列所示,可动片5向左平行移动,可动接点5d与接地用固定接点16e接触,可动接点5a与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16a接触,该固定接点16a、16e导通。当捏手2转动到自动上升位置AU时,如图9中的左数第一列所示,可动片5向左进一步平行移动,可动接点5a从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16a远离,可动接点5b与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16b接触,可动接点5c、5d与固定接点16e接触,固定接点16b、16e导通。当捏手2转动到手动下降位置MD时,如图9中的右数第二列所示,可动片5向右平行移动,可动接点5b与接地用固定接点16e接触,可动接点5c与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16c接触,固定接点16c、16e导通。当捏手2转动到自动下降位置AD时,如图9中的右数第一列所示,可动片5向右进一步平行移动,可动接点5c从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16c远离,可动接点5d与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16d接触,可动接点5a、5b与接地用固定接点16e接触,固定接点16b、16e导通。
此外,例如也可以将如图10所示的固定接点26a~26e设置在基板6上。图10的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26a、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26b、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26c、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26d和接地用固定接点26e,与相同名称的固定接点6a~6e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用途。因此,各固定接点26a~26d与固定接点26e导通时的动力车窗的动作,与各固定接点6a~6d与固定接点6e导通时相同。固定接点26a~26e与固定接点6a~6e的不同点在于,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26a和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26c、以及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26b和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26d设置成夹着接地用固定接点26e排列在可动接点5a~5d的滑动方向(左右)上。此外,不同点还在于,接地用固定接点26e设置成:与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26a和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26c接近的边部分E1,比与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26b和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26d接近的边部分E2,向远离固定接点26a、26c的方向凹陷。
图11是以表的形式来表示可动接点5a~5d和固定接点26a~26e的接触状态的图。在图11中,在上边一行表示将可动接点5a、5d和固定接点26a、26c、26e横剖的H—H剖面,在下边一行表示将可动接点5b、5c和固定接点26b、26d、26e横剖的I—I剖面。在捏手2处于中立位置N时,如图11中的左数第三列所示,可动片5位于接地用固定接点26e的中央,所有可动接点5a~5d和固定接点26a~26e远离,固定接点26a~26e处于非导通状态。当捏手2转动到手动上升位置MU时,如图11中的左数第二列所示,可动片5向左平行移动,可动接点5c与接地用固定接点26e接触,可动接点5a与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26a接触,固定接点26a、26e导通。当捏手2转动到自动上升位置AU时,如图11中的左数第一列所示,可动片5向左进一步平行移动,可动接点5a和可动接点5c维持与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26a和接地用固定接点26e的接触,同时,可动接点5b与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26b接触,可动接点5d与固定接点26e接触,固定接点26a、26b、26e导通。当捏手2转动到手动下降位置MD时,如图11中的右数第二列所示,可动片5向右平行移动,可动接点5b与接地用固定接点26e接触,可动接点5d与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26c接触,固定接点26c、26e导通。当捏手2转动到自动下降位置AD时,如图11中的右数第一列所示,可动片5向右进一步平行移动,可动接点5d和可动接点5b维持与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26c和接地用固定接点26e的接触,同时,可动接点5c与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26d接触,可动接点5a与接地用固定接点26e接触,固定接点26c、26d、26e导通。
再有,例如也可以将如图12所示的固定接点36a~36e设置在基板6上。图12的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36a、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36b、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36c、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36d和接地用固定接点36e,与相同名称的固定接点6a~6e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用途。因此,各固定接点36a~36d与固定接点36e导通时的动力车窗的动作,与各固定接点6a~6d与固定接点6e导通时相同。固定接点36a~36e与固定接点6a~6e的不同点在于,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36a和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36c、以及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36b和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36d设置成:夹着接地用固定接点36e排列在可动接点5a~5d的滑动方向(左右)上。此外,不同点还在于,接地用固定接点36e设置成:与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36a和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36c接近的边部分E1,比与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36b和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36d接近的边部分E2,向远离固定接点36a、36c的方向凹陷。此外不同点还在于,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36a和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36b、以及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36c和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36d设置成:在可动片5的可动接点5a~5d与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36b或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36d接触时,可动接点5a~5d从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36a或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36c远离。
图13是以表的形式来表示可动接点5a~5d和固定接点36a~36d的接触状态的图。在图13中,上边一行表示将可动接点5a、5d和固定接点36a、36c、36e横剖的J—J剖面,下边一行表示将可动接点5b、5c和固定接点36b、36d、36e横剖的K—K剖面。在捏手2处于中立位置N时,如图13中的左数第三列所示,可动片5位于接地用固定接点36e的中央,所有可动接点5a~5d和固定接点36a~36e远离,固定接点36a~36e处于非导通状态。当捏手2转动到手动上升位置MU时,如图13中的左数第二列所示,可动片5向左平行移动,可动接点5c与接地用固定接点36e接触,可动接点5a与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36a接触,固定接点36a、36e导通。当捏手2转动到自动上升位置AU时,如图13中的左数第一列所示,可动片5向左进一步平行移动,可动接点5a从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36a远离,可动接点5b与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36b接触,可动接点5c、5d与固定接点36e接触,固定接点36b、36e导通。当捏手2转动到手动下降位置MD时,如图13中的右数第二列所示,可动片5向右平行移动,可动接点5d与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36c接触,可动接点5b与接地用固定接点36e接触,固定接点36c、36e导通。当捏手2转动到自动下降位置AD时,如图13中的右数第一列所示,可动片5向右进一步平行移动,可动接点5d从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36c远离,可动接点5c与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36d接触,可动接点5a、5b与接地用固定接点36e接触,固定接点36d、36e导通。
如上所述,即使不在接地用固定接点6e、16e、26e、36e的左右较远的位置设置其它固定接点6a~6d、16a~16d、26a~26d、36a~36d,也能够扩大手动上升/下降用固定接点6a、6c、16a、16c、26a、26c、36a、36c与接地用固定接点6e、16e、26e、36e之间的绝缘间隔。因此,可防止由于具有导电性的粉末附着在接地用固定接点6e、16e、26e、36e和手动上升/下降用固定接点6a、6c、16a、16c、26a、26c、36a、36c之间的绝缘体表面而导致绝缘性变差,所述粉末是由于在接地用固定接点6e、16e、26e、36e和手动上升/下降用固定接点6a、6c、16a、16c、26a、26c、36a、36c开闭时(即,可动接点5a~5d相对于固定接点6a、6c、6e、16a、16c、16e、26a、26c、26e、36a、36c、36e接触和远离时)所产生的电弧放电使该接点6a、6c、6e、16a、16c、16e、26a、26c、26e、36a、36c、36e磨损而产生的。并且还可防止由于具有导电性的其它异物附着在接地用固定接点6e、16e、26e、36e和手动上升/下降用固定接点6a、6c、16a、16c、26a、26c、36a、36c之间的绝缘体表面上而导致绝缘性变差。另外,在可动接点5a~5d、固定接点6a~6e、16a~16e、26a~26e、36a~36e、可动片5和基板6等各部件的设计、制造、组装时不要求高的精度,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该作业。再有,可抑制基板6上的固定接点6a~6e、16a~16e、26a~26e、36a~36e的占用面积扩大,能够实现动力车窗开关1的小型化。
此外,若如图6和图7或图8和图9所示那样,由于手动上升/下降用固定接点6a、6c、16a、16c、以及接地用固定接点6e、16e与手动上升/下降用固定接点6a、6c、16a、16c之间的绝缘体相对于可动接点5a~5d的滑动方向倾斜地排列,所以能够进一步扩大该间隔。因此,即使在接地用固定接点6e、16e与手动上升/下降用固定接点6a、6c、16a、16c之间的绝缘体表面上附着有导电性或非导电性的异物,也能够阻止该异物由于可动接点5a~5d的滑动而从一个绝缘体表面向另一个绝缘体表面移动。而且,可防止接地用固定接点6e、16e与手动上升/下降用固定接点6a、6c、16a、16c之间的绝缘性变差、和防止固定接点6a、6c、6e、16a、16c、16e和可动接点5a~5d之间的接触可靠性变差。
此外,若如图6和图7或图10和图11所示那样,通过可动片5的直线往复运动,可实现以下五个电连接状态的切换:所有可动接点5a~5d从固定接点6a~6e、26a~26e远离,对应接点6a~6e、26a~26e不导通的状态;可动接点5a和5d或5c接触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6a、26a和接地用固定接点6e、26e,对应接点6a、6e、26a、26e导通的状态;可动接点5a~5d接触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6a、26a、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6b、26b和接地用固定接点6e、26e,对应接点6a、6b、6e、26a、26b、26e导通的状态;可动接点5c或5d和5b接触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6c、26c和接地用固定接点6e、26e,对应接点6c、6e、26c、26e导通的状态;以及可动接点5a~5d接触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6c、26c、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6d、26d和接地用固定接点6e、26e,对应接点6c、6d、6e、26c、26d、26e导通的状态。
再有,若如图8和图9或图12和图13所示那样,通过可动片5的直线往复运动,可实现以下五个电连接状态的切换:所有可动接点5a~5d从固定接点16a~16e、36a~36e远离,对应接点16a~16e、36a~36e不导通的状态;可动接点5a和5d或5c接触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16a、36a和接地用固定接点16e、36e,对应接点16a、16e、36a、36e导通的状态;可动接点5b~5d接触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16b、36b和接地用固定接点16e、36e,对应接点16b、16e、36b、36e导通的状态;可动接点5c或5d和5b接触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16c、36c和接地用固定接点16e、36e,对应接点16c、16e、36c、36e导通的状态;以及可动接点5a、5b和5c或5d接触接地用固定接点16e、36e和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16d、36d,对应接点16d、16e、36d、36e导通的状态。
本发明可采用上述实施方式以外的各种方式。例如,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举出了将可动片5和可动接点5a~5d设置在基板6的上方(捏手2侧),并将固定接点6a~6e、16a~16e、26a~26e、36a~36e设置在基板6的上表面的例子,但除此之外,也可将可动片和可动接点设置在基板的下方(捏手的相反侧),并将固定接点设置在基板的下表面。该情况下,可将保持可动片的滑块设置在基板的下方,将传递使可动片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操作力的操作件贯穿基板进行设置。
此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举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动力车窗开关1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应用于用以使操作对象进行某种动作而进行操作的所有拨动式开关和滑动式开关。

Claims (4)

1.一种开关,
在基板上设置有固定接点,在可向左右往复运动的可动片上设有可在所述固定接点上滑动的可动接点,
所述固定接点由以下接点构成:在中央设置的第一固定接点;在该第一固定接点的左右的一方设置的第二和第三固定接点;以及在另一方设置的第四和第五固定接点,
所述第二到第五固定接点在所述可动接点的滑动方向上并列设置,
从可动接点的滑动方向观察,所述第二固定接点设置成比所述第三固定接点更接近所述第一固定接点,从可动接点的滑动方向观察,所述第四固定接点设置成比所述第五固定接点更接近所述第一固定接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接点由接地的接地用固定接点构成,
所述第二固定接点由用于手动使动力车窗上升的手动上升用固定接点构成,
所述第三固定接点由用于自动使动力车窗上升的自动上升用固定接点构成,
所述第四固定接点由用于手动使动力车窗下降的手动下降用固定接点构成,
所述第五固定接点由用于自动使动力车窗下降的自动下降用固定接点构成,
所述第一固定接点设置成:与所述第二和第四固定接点接近的边部分比与所述第三和第五固定接点接近的边部分凹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和第五固定接点设置成夹着所述第一固定接点排列在所述可动接点的滑动方向上,
所述第三和第四固定接点设置成夹着所述第一固定接点排列在所述可动接点的滑动方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和第三固定接点设置成:所述可动接点在与第三固定接点接触时与第二固定接点也接触,
所述第四和第五固定接点设置成:所述可动接点在与第五固定接点接触时与第四固定接点也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和第三固定接点设置成:所述可动接点在与第三固定接点接触时与第二固定接点不接触,
所述第四和第五固定接点设置成:所述可动接点在与第五固定接点接触时与第四固定接点不接触。
CNB2007101125790A 2006-06-21 2007-06-21 开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389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70984A JP2008004322A (ja) 2006-06-21 2006-06-21 スイッチ
JP2006170984 2006-06-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3761A CN101093761A (zh) 2007-12-26
CN100543896C true CN100543896C (zh) 2009-09-23

Family

ID=38477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1257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3896C (zh) 2006-06-21 2007-06-21 开关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851714B2 (zh)
EP (1) EP1870915A3 (zh)
JP (1) JP2008004322A (zh)
KR (1) KR100920631B1 (zh)
CN (1) CN10054389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35714B2 (ja) 2010-02-23 2013-11-0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US20110232051A1 (en) * 2010-03-23 2011-09-29 Tk Holdings Inc. Seat belt buckle mechanism
JP6370654B2 (ja) * 2014-03-03 2018-08-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多接点スイッチ、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接続箱
CN104505295B (zh) * 2014-12-15 2017-01-04 国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翘板开关
JP6304770B2 (ja) * 2015-05-25 2018-04-04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CN106923882A (zh) * 2017-03-09 2017-07-07 北京派尔特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吻合器开关控制组件、钉仓组件旋转控制系统及控制电路
EP4000732A1 (en) 2020-11-16 2022-05-25 Tecan Trading Ag Robotic arm of an automated pipetting system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9487A (en) * 1995-06-23 1997-09-23 Alps Electric Co., Ltd. Key top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 vehicular switch
CN1174389A (zh) * 1996-03-04 1998-02-25 株式会社T-T 滑动开关
JP2740384B2 (ja) * 1992-01-16 1998-04-1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JP3183813B2 (ja) * 1995-11-27 2001-07-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パワーウインドースイッチ
EP1288985A3 (en) * 2001-08-30 2004-12-15 Niles Parts Co., Ltd. Switch
CN1622241A (zh) * 2003-11-26 2005-06-01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电动车窗开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20002963B1 (ko) * 1988-05-13 1992-04-11 석윤기 자동차용 파워 윈도우 스위치
JPS6182321U (zh) * 1984-11-05 1986-05-31
JPS61256527A (ja) * 1985-05-07 1986-11-1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ツチ収容体
JPH071708Y2 (ja) * 1989-12-11 1995-01-1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シーソー式照光スイッチ装置
JP2628819B2 (ja) * 1992-04-01 1997-07-09 河西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トリム用ユニットパネル
JP2603481Y2 (ja) * 1993-10-14 2000-03-13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スイッチ装置
JP3064801B2 (ja) * 1994-03-29 2000-07-1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スイッチ
US5821483A (en) * 1995-01-11 1998-10-13 Omron Corporation Modular array of switches, switch actuators, printed circuit boards, housing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598918A (en) * 1995-05-18 1997-02-04 Trw Inc. Switch for vehicle power window
JP3628423B2 (ja) * 1996-03-01 2005-03-09 ナイルス株式会社 2段階操作スイッチ装置
JP3834862B2 (ja) 1996-03-07 2006-10-1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機械式電気スイッチ素子
JPH09265854A (ja) * 1996-03-28 1997-10-07 Niles Parts Co Ltd スイッチのストッパー構造
JP3967430B2 (ja) * 1997-09-02 2007-08-29 東洋電装株式会社 パワーウインド用モータ制御装置
EP0957498B1 (de) * 1998-05-11 2006-08-2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Fensterheberschalter
US6657316B1 (en) * 1998-12-23 2003-12-02 Johnson Contols Interior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ndow control apparatus
US6091038A (en) * 1999-05-27 2000-07-18 Trw Inc. Electrical switch with sliding terminal contacts
US6690131B1 (en) * 1999-08-02 2004-02-10 Kabushiki Kaisha Tokai Rika Denki Seisakusho Power window switch circuit
US6447301B1 (en) * 1999-09-24 2002-09-10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Electrically equipped part for automobile, automotive interior unit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JP3623141B2 (ja) * 1999-12-03 2005-02-23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パワーウインド装置
JP2001243850A (ja) * 1999-12-21 2001-09-07 Niles Parts Co Ltd 複合スイッチ装置
JP2002157940A (ja) * 2000-11-17 2002-05-31 Yazaki Corp 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JP2002160591A (ja) * 2000-11-27 2002-06-04 Yazaki Corp 車両用配線回路体
JP3889940B2 (ja) * 2001-06-13 2007-03-0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金型装置、金型装置の使用方法、及び金型装置の共用方法
JP4694047B2 (ja) * 2001-06-15 2011-06-01 ナイルス株式会社 シーソー型スイッチ
US6739640B2 (en) * 2001-09-04 2004-05-25 Lear Corporation Control panel for a vehicle
JP4047034B2 (ja) * 2002-02-27 2008-02-13 ナイルス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JP2004096918A (ja) * 2002-09-02 2004-03-25 Omron Corp スイッチ装置
JP4111798B2 (ja) * 2002-10-21 2008-07-0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2段動作シーソースイッ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40384B2 (ja) * 1992-01-16 1998-04-1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US5669487A (en) * 1995-06-23 1997-09-23 Alps Electric Co., Ltd. Key top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 vehicular switch
JP3183813B2 (ja) * 1995-11-27 2001-07-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パワーウインドースイッチ
CN1174389A (zh) * 1996-03-04 1998-02-25 株式会社T-T 滑动开关
EP1288985A3 (en) * 2001-08-30 2004-12-15 Niles Parts Co., Ltd. Switch
CN1622241A (zh) * 2003-11-26 2005-06-01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电动车窗开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851714B2 (en) 2010-12-14
US20080017490A1 (en) 2008-01-24
JP2008004322A (ja) 2008-01-10
CN101093761A (zh) 2007-12-26
KR100920631B1 (ko) 2009-10-08
EP1870915A2 (en) 2007-12-26
EP1870915A3 (en) 2009-06-17
KR20070121546A (ko) 2007-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3896C (zh) 开关
US3800104A (en) Low profile keyboard switch assembly with snap action cantilever contact
CN109314006B (zh) 开关及键盘
EP2804194B1 (en) Limit switch
JP2006049274A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キーボード及びキースイッチ組立治具
JP2007188682A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EP3129999B1 (de) Elektrischer tastschalter und bedienelement mit einem elektrischen tastschalter
EP1768142B2 (en) Large actuation area switching device
JPH0566832U (ja) キースイッチ
KR101278278B1 (ko) 푸시-버튼 방식의 로커 스위치
JP2002216575A (ja) キーボード装置
CN102683082A (zh) 开关装置
JP2012528423A (ja) 角度のついたプランジャを有する電気スイッチアセンブリ
JP2002216587A (ja) 滑動部作動式スウィッチ
JP4343932B2 (ja) キースイッチ及びこれを有するキーボード
JP5618868B2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キーボード
JP4395035B2 (ja) 揺動操作型電気部品
JP4592456B2 (ja) タンブラスイッチ
CN202217593U (zh) 按键及应用该按键的键盘
JP4343933B2 (ja) キースイッチ及びこれを有するキーボード
JP2002197943A (ja) 自動車用電装部品のスイッチ構造
ITMI960172A1 (it) Indicatore azionato meccanicamente per interruttore a pulsante
CN106206135B (zh) 开关装置
JPH08287783A (ja) スイッチ
KR20180007884A (ko) 파워 윈도우 스위치 유니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OMRON CORP.

Effective date: 201012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KYOTO-SHI, KYOTO PREFECTURE, JAPAN TO: AICHI PREFECTURE,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207

Address after: Aichi

Patentee after: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City,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mron Corporatio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23

Termination date: 2015062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