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06135B - 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06135B
CN106206135B CN201610344172.XA CN201610344172A CN106206135B CN 106206135 B CN106206135 B CN 106206135B CN 201610344172 A CN201610344172 A CN 201610344172A CN 106206135 B CN106206135 B CN 1062061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lider
press section
fixed contact
compression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4417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06135A (zh
Inventor
铃木孝
能势隆
笹谷祯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Mobili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206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61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061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61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5/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actuation in opposite directions, e.g. slide switch
    • H01H15/02Details
    • H01H15/06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5/10Operat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2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 H01H2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5/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actuation in opposite directions, e.g. slide switch
    • H01H15/02Details
    • H01H15/04Stationary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54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the operating part having at least five or an unspecified number of operative positions
    • H01H19/60Angularly-movable actuating part carrying no contacts
    • H01H19/635Contacts actuated by rectilinearly-movable member linked to operating part, e.g. by pin and slo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36Driving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 H01H23/02Details
    • H01H2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 H01H23/02Details
    • H01H2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3/16Driving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 H01H23/02Details
    • H01H2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3/16Driving mechanisms
    • H01H23/168Driving mechanisms using ca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3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00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or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covered by H01H
    • H01H2300/01Application power window

Landscapes

  • Slide Switches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Tumbler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并排布置的固定触点;触头,所述触头包括具有弹性的线性部分并包括可动触点;壳体,所述壳体保持所述触头的基部并且包括具有弹性的梁,每个梁均配置在对应的一个线性部分上方;以及配置在所述壳体上方的滑动器。第一按压部形成在每个梁的下表面上,并且受压部形成在所述梁的上表面上。第二按压部形成在所述滑动器上。当所述滑动器结合操作旋钮的操作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二按压部按压所述受压部以使所述梁向下弯曲,所述第一按压部按压所述线性部分以使所述线性部分向下弯曲,并且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

Description

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开关装置的结构,其中可动触点在固定触点上移动,以切换所述可动触点和所述固定触点之间的接触/分离状态。
背景技术
例如,JP 55-136132 Y和JP 9-245565 A公开了开关装置,其中可动触点响应于操作旋钮的操作而移动,以切换所述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之间的接触/分离状态。
在JP 55-136132 Y的开关装置中,多个固定触点配置在基板的上表面上,并且滑动器安装在基板上。所述滑动器包括具有弹性的多个接触件。可动触点形成在每个接触件的末端上,以与基板的上表面接触。可以操作成摆动的操作旋钮配置在滑动器的正上方。向下突出的突起形成在操作旋钮上。突起的下端与滑动器的上部接合。当操作旋钮操作成摆动时,突起转动,并且滑动器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从而,接触件在基板上滑动,并且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或远离固定触点。
在JP 9-245565 A的开关装置中,多个固定触点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并排布置在绝缘子的上表面上。固定触点在前后方向上具有不同的长度。每个固定触点均经由端子连接到基板。接触保持器安装在绝缘子上。可动触点配置在接触保持器上以与绝缘子接触。可以操作成摆动的操作旋钮配置在远离绝缘子的位置处。向下突出的突起形成在操作旋钮上。突起的下端与臂的一端接合。臂的另一端固定到接触保持器。当操作旋钮操作成摆动时,突起转动,并且臂和接触保持器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从而,可动触点在绝缘子上滑动,以与固定触点接触或远离固定触点。
当多个固定触点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以分散的方式配置在基板上时,基板的大小可在平面方向上增加。特别是,当设置多个操作旋钮时,固定触点的数量也增加。由此,基板的大小进一步增加。甚至当多个固定触点布置在对应操作旋钮的正下方时,基板的大小进一步增加。基板大小的增加阻碍了开关装置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基板的小型化的开关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一种开关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并排布置在第一方向上的多个固定触点;触头,所述触头包括具有弹性的多个线性部分并包括多个可动触点,每个所述可动触点均形成在对应的一个线性部分的下表面上;壳体,所述壳体被构造成保持所述触头的基部,使得每个所述固定触点均面对对应的一个可动触点,所述壳体包括具有弹性的多个梁,每个所述梁均配置在对应的一个线性部分的上方;配置在所述壳体上方的滑动器,所述滑动器被构造成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第二方向移动;多个第一按压部,每个所述第一按压部均形成在对应的一个梁的下表面上并被构造成向下按压对应的一个线性部分;多个受压部,每个所述受压部均形成在对应的一个梁的上表面上;以及形成在所述滑动器上的多个第二按压部,每个所述第二按压部均被构造成按压对应的一个受压部。当所述滑动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二按压部按压所述受压部以使所述梁向下弯曲,所述第一按压部按压所述线性部分以使所述线性部分向下弯曲,并且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
根据上文,所述多个固定触点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布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所述壳体保持所述触点,使得每个所述固定触点均面对对应的一个可动触点。即,所述固定触点以集体的方式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布置,并且所述可动触点以集体的方式沿侧方向并排布置在所述基板上。由此,所述开关装置的所述基板可以小型化。进一步,当所述滑动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时,所述滑动器的所述第二按压部按压所述壳体的所述受压部,以所述壳体的所述梁向下弯曲。从而,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按压部按压所述触点的所述线性部分,以使所述线性部分向下弯曲,并且每个所述可动触点与对应的一个固定触点接触。在接触期间,每个所述可动触点均抵着对应的一个固定触点滑动。由此,所述可动触点和所述固定触点两者的表面被清洁,这使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之间的接触可靠性得以改进。进一步,在正常状态下,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基板和所述固定触点分离。当所述滑动器移动时,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基板和所述固定触点接触。这使每个所述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以及所述基板的磨损得以减少。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开关装置可进一步包括:操作旋钮,所述操作旋钮构造成能够摆动;以及杆,所述杆包括联接到所述操作旋钮的上端以及联接到所述滑动器的下端。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可动触点可配置在离开所述操作旋钮正下方位置的位置处。所述滑动器可采取从所述操作旋钮正下方的位置延伸到所述壳体正上方的位置的方式进行配置。当操作所述操作旋钮时,所述杆可转动以使所述滑动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往复移动。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开关装置中,由对应的一个第二按压部向下按压每一个所述受压部的按压长度可根据所述滑动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移动长度而改变。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开关装置中,每个所述受压部均可包括朝向所述滑动器突出的突出弯曲表面。每个所述第二按压部均可包括突出台阶,所述突出台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朝向所述壳体以倾斜的方式突出。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按压部的位置可相对于其它第二按压部的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位。在这种情况下,当所述滑动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预定的量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按压部向下按压对应的一个受压部。当所述滑动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进一步移动预定的量时,其它第二按压部进一步向下按压对应受压部。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开关装置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按压部可不断地按压对应的那个受压部,并且对应的一个第一按压部可不断地按压对应的那个线性部分,使得至少一对所述可动触点和所述固定触点为常闭触点并且所述固定触点可连接到地面。其它对的所述可动触点和所述固定触点可以是常开触点并且所述固定触点可连接到电源。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开关装置可进一步包括构造成摆动的多个操作旋钮。结合至少最频繁操作的一个操作旋钮的操作,常闭触点的所述可动触点可抵着所述固定触点滑动。
本公开可以提供一种实现基板小型化的开关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开关装置的组装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基板、触点模块和滑动器的组装平面图。
图4是图1的基板的立体图。
图5是图1的触点模块的组装立体图。
图6是图1的触头的立体图。
图7是从背面观察的图1的滑动器的立体图。
图8是图1的开关装置的电路图。
图9的(a)至(c)是在中立状态和打开操作下沿着图2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10的(a)至(c)是在中立状态和打开操作下沿着图3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11的(a)至(c)是在中立状态和打开操作下沿着图3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图12A的(a)和(b)是在中立状态和打开操作下沿着图3的线D-D截取的截面图。
图12B的(b')和(c)是在打开操作下沿着图3的线D-D截取的截面图。
图13的(d)和(e)是在闭合操作下沿着图2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14的(d)和(e)是在闭合操作下沿着图3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15的(a)、(d)和(e)是在中立状态和闭合操作下沿着图3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
图16的(d)、(d')和(e)是在闭合操作下沿着图3的线D-D截取的截面图。
图1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将参考附图来描述。在图中,相同或等同的部件标示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许多具体细节被阐述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全面理解。然而,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明显的是,本发明可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其它情形下,公知特征并未详细地描述,以避免混淆本发明。
首先,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的结构将参考图1至图16的(e)来描述。
图1是开关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开关装置100的组装立体图。图3是图1的基板3、触头模块4和滑动器8的组装平面图。图4是图1的基板3的立体图。图5是图1的触头模块4的组装立体图。图6是图1的触头7的立体图。图7是从背面观察的图1的滑动器8的立体图。图8是开关装置100的电路图。图9的(a)至(c)和图13的(d)和(e)是沿着图2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10的(a)至(c)和图14的(d)和(e)是沿着图3的线A'-A'截取的立体图。图11的(a)至(c)是沿着图3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12A的(a)和(b)、图12B的(b')和(c)以及图16的(d)、(d')和(e)是沿着图3的线D-D截取的截面图。图15的(a)、(d)和(e)是沿着图3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图9的(a)至(c)以及图13的(d)和(e)的A-A截面与图10的(a)至(c)以及图14的(d)和(e)的A'-A'截面为相同的平面。
图1和图2中图示的开关装置100为安装在自动四轮车辆上的电动车窗开关模块。开关装置100用于打开以及闭合自动四轮车辆的驾驶席、乘客席、右后席和左后席处的窗户并且配置在驾驶席附近的扶手上。
开关装置100设置有图1中图示的上外壳1、下盖2、基板3、触点模块4、滑动器8和操作旋钮9。上外壳1、下盖2、触点模块4的壳体5、6、滑动器8和操作旋钮9由合成树脂形成。例如,基板3包括环氧玻璃基板。触点模块4的触头7由诸如铜的导电金属形成。
上外壳1形成为大致盒状形状并且向下敞开。如图2中图示的,下盖2与上外壳1的下部装配,以闭合上外壳1的开口部分。如图1中图示的,连接器部分2a以向下突出的方式形成在下盖2的下部上。
四个旋钮附接部分1a形成在上外壳1的上部上。每个旋钮附接部分1a的内侧是打开的,以与上外壳1的内侧连通(图9的(a)至(c)以及图13的(d)和(e))。四个操作旋钮9附接至相应的旋钮附接部分1a,以从上侧U覆盖相应的旋钮附接部分1a。
具体地,配置在每个旋钮附接部分1a的右侧面和左侧面上的支撑轴1b与形成在对应的那个操作旋钮9的右侧面和左侧面上的轴孔9b接合。从而,每个操作旋钮9均附接至如图2中图示的对应的那个旋钮附接部分1a。支撑轴1b平行于左右方向L、R。由此,每个操作旋钮9均能在打开方向和闭合方向(图9的(a)至(c)以及图13的(d)和(e)中的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上围绕支撑轴1b摆动。每个操作旋钮9均在不操作时保持在中立状态下,并且能由单击机构(未图示)在打开方向和闭合方向中的每个方向上以两阶段进行摆动。
在图2中,操作旋钮9(DR)操作成打开以及闭合驾驶席(右前席)处的窗户。操作旋钮9(AS)操作成打开以及闭合乘客席(左前席)处的窗户。操作旋钮9(RR)操作成打开以及闭合右后席处的窗户。操作旋钮9(RL)操作成打开以及闭合左后席处的窗户。在这些操作旋钮9之中,用于驾驶席处的窗户的操作旋钮9(DR)是最频繁操作的操作旋钮。用于乘客席处的窗户的操作旋钮9(AS)一般是第二最频繁操作的操作旋钮。
如图1和图2中图示的,除了旋钮附接部分1a,上外壳1的上表面1c是平坦的。另一方面,上外壳1的下部具有两阶段形状。具体地,上外壳1的配置有旋钮附接部分1a的后部(对应于B方向那一侧的部分)的向下方向D上的高度(厚度)低于上外壳1的前部(对应于F方向那一侧的部分)的向下方向D上的高度。相比其对应于上外壳1的形状的前部,下盖2的后部朝向上侧U升起得更高。
图1的基板3容纳在上外壳1的较高前部的内侧(图9的(a)至(c)以及图13的(d)和(e))。在图2的组装状态下,例如,基板3用螺钉固定在下盖2上。多个连接器端子10(图1)安装在基板3的前部上。每个连接器端子10均与下盖2的连接器部分2a接合。
多个(十四个)固定触点X在基板3的上表面的后端(B方向那一侧)的左右方向L、R(第一方向)上并排地配置成一行。每个固定触点X均包括铜箔。
如图4中图示的,从基板3的右侧R到左侧L的前三个是打开的固定触点X(DRO)、闭合的固定触点X(DRC)和自动化固定触点X(DRA),用于驾驶席处的窗户。下一个是第一公共固定触点X(CM1)。接下来的三个是自动化固定触点X(RRA)、闭合的固定触点X(RRC)和打开的固定触点X(RRO),用于右后席处的窗户。接下来的三个是自动化固定触点X(RLA)、闭合的固定触点X(RLC)和打开的固定触点X(RLO),用于左后席处的窗户。接下来的三个是打开的固定触点X(ASO)、闭合的固定触点X(ASC)和自动化固定触点X(ASA),用于乘客席处的窗户。位于最左侧L处的一个是第二公共固定触点X(CM2)
图1中图示的触点模块4包括两件式结构的壳体5、6和触头7。
触头7形成为梳状形状并且包括具有弹性的多个(十四个)线性部分7a(对应于梳齿的部分),如图6中图示。每个线性部分7a均形成为悬臂形状。线性部分7a在基部7b中彼此连接。每个线性部分7a的末端侧均沿向下方向D弯曲(图10的(a)至(c)),并且具有形成在其末端的下表面上的可动触点Y。每个可动触点Y均形成为沿向下方向D突出的圆弧形状。多个(十四个)线性部分7a和多个(十四个)可动触点Y设置为一对一地对应于基板3上的固定触点X。
如图6中图示的,从触头7的右侧R到左侧L的前三个是打开的线性部分7a(DRO)和打开的可动触点Y(DRO)、闭合的线性部分7a(DRC)和闭合的可动触点Y(DRC)以及自动化线性部分7a(DRA)和自动化可动触点Y(DRA),用于驾驶席处的窗户。下一个是第一公共线性部分7a(CM1)和第一公共可动触点Y(CM1)。接下来的三个是自动化线性部分7a(RRA)和自动化可动触点Y(RRA)、闭合的线性部分7a(RRC)和闭合的可动触点Y(RRC)以及打开的线性部分7a(RRO)和打开的可动触点Y(RRO),用于右后席处的窗户。接下来的三个是自动化线性部分7a(RLA)和自动化可动触点Y(RLA)、闭合的线性部分7a(RLC)和闭合的可动触点Y(RLC)以及打开的线性部分7a(RLO)和打开的可动触点Y(RLO),用于左后席处的窗户。接下来的三个是打开的线性部分7a(ASO)和打开的可动触点Y(ASO)、闭合的线性部分7a(ASC)和闭合的可动触点Y(ASC)以及自动化线性部分7a(ASA)和自动化可动触点Y(ASA),用于乘客席处的窗户。位于最左侧L的一个是第二公共线性部分7a(CM2)和第二公共可动触点Y(CM2)
如图8中图示的,关于电路,用于驾驶席处的窗户DR的打开操作电气开关包括固定触点X(DRO)和可动触点Y(DRO)。用于驾驶席处的窗户DR的闭合操作电气开关包括固定触点X(DRC)和可动触点Y(DRC)。用于驾驶席处的窗户DR的自动操作电气开关包括固定触点X(DRA)和可动触点Y(DRA)。用于右后席处的窗户RR的自动操作电气开关包括固定触点X(RRA)和可动触点Y(RRA)。用于右后席处的窗户RR的闭合操作电气开关包括固定触点X(RRC)和可动触点Y(RRC)。用于右后席处的窗户RR的打开操作电气开关包括固定触点X(RRO)和可动触点Y(RRO)。用于左后席处的窗户RL的自动操作电气开关包括固定触点X(RLA)和可动触点Y(RLA)。用于左后席处的窗户RL的闭合操作电气开关包括固定触点X(RLC)和可动触点Y(RLC)。用于左后席处的窗户RL的打开操作电气开关包括固定触点X(RLO)和可动触点Y(RLO)。用于乘客席处的窗户AS的打开操作电气开关包括固定触点X(ASO)和可动触点Y(ASO)。用于乘客席处的窗户AS的闭合操作电气开关包括固定触点X(ASC)和可动触点Y(ASC)。用于乘客席处的窗户AS的自动操作电气开关包括固定触点X(ASA)和可动触点Y(ASA)。第一公共电气开关包括固定触点X(CM1)和可动触点Y(CM1)。第二公共电气开关包括固定触点X(CM2)和可动触点Y(CM2)
可动触点Y彼此电连接。公共固定触点X(CM1)、X(CM2)连接到地面。其它固定触点X连接到CPU 11并且经过电阻连接到电源VCC。CPU 11安装在基板3上,并且检测固定触点X和可动触点Y中的每个的打开/闭合状态,以确定每个窗户的打开/闭合操作状态。CPU 11基于窗户的打开/闭合操作状态来驱动对应于每个窗户的电动马达,以打开或闭合窗户的窗户玻璃。
图1中图示的上壳体5和下壳体6与图5中图示的组合,并且将触头7保持在其内侧。具体地,如图10的(a)至(c)中图示的,上壳体5和下壳体6将触头7的基部7b夹在上侧和下侧之间以保持基部7b。在以这种方式组装的触点模块4的这种状态下,触头7的每个可动触点Y均经由沿壳体5、6的向下方向D敞开的开口6k而暴露。
如图5中图示的,具有弹性的多个梁5a配置在上壳体5的上部上。每个梁5a均形成为悬臂形状。梁5a在它们的基部上彼此连接。每个梁5a均配置在平行于线性部分7a(图10的(a)至(c))的触头7的对应的那个线性部分7a的上侧U上。即,多个(十四个)梁5a设置为一对一地对应于线性部分7a。
如图5中图示的,从上壳体5的右侧R到左侧L的前三个是打开的梁5a(DRO)、闭合的梁5a(DRC)和自动化梁5a(DRA),用于驾驶席处的窗户。下一个是第一公共梁5a(CM1)。接下来的三个是自动化梁5a(RRA)、闭合的梁5a(RRC)和打开的梁5a(RRO),用于右后席处的窗户。接下来的三个是自动化梁5a(RLA)、闭合的梁5a(RLC)和打开的梁5a(RLO),用于左后席处的窗户。接下来的三个是打开的梁5a(ASO)、闭合的梁5a(ASC)和自动化梁5a(ASA),用于乘客席处的窗户。位于最左侧L的一个是第二公共梁5a(CM2)
如图10的(a)至(c)中图示的,用于在向下方向D上按压对应的那个线性部分7a的中间部分的第一按压部5b形成在每个梁5a的末端的下表面上。第一按压部5b包括朝向触头7突出的突出弯曲表面。受压部5c形成在每个梁5a的末端的上表面上。受压部5c包括朝向滑动器8突出的突出弯曲表面。
如图9的(a)至(c)中图示的,触点模块4容纳在外壳1的台阶1d的内侧。在这种容纳状态下,壳体5、6固定在下盖2上。触头7的每个可动触点Y均面对基板3的上侧U处的对应的那个固定触点X。每个固定触点X和每个可动触点Y均配置在沿前后方向F、B离开每个操作旋钮9正下方位置的位置处。
如图1中图示的,多个(四个)滑动器8设置为一对一地对应于操作旋钮9。对应于操作旋钮9(DR)(用于驾驶席处的窗户)的滑动器8(DR)和对应于操作旋钮9(AS)(用于乘客席处的窗户)的滑动器8(AS)的前后方向F、B的长度短于对应于操作旋钮9(RR)(用于右后席处的窗户)的滑动器8(RR)和对应于操作旋钮9(RL)(用于左后席处的窗户)的滑动器8(RL)的前后方向F、B的长度。
如图9的(a)至(c)中图示的,每个滑动器8均以从对应的那个操作旋钮9正下方的位置延伸到上壳体5正上方的位置的方式容纳在上外壳1的内侧。上壳体5和上外壳1限制短滑动器8(DR)、8(AS)在上下方向U、D和左右方向L、R上的运动。上壳体5、下盖2和上外壳1限制长滑动器8(RR)、8(RL)在上下方向U、D和左右方向L、R上的运动。即,每个滑动器8均仅能在前后方向F、B上移动。
如图7中图示的,包括切除部分的凹部8k形成在每个滑动器8(DR)、8(AS)的后端部分(对应于B方向那一侧的端部)上。包括通孔的凹部8k形成在滑动器8(RR)、8(RL)中的每个的后端部分上。如图9的(a)至(c)中图示的,杆9r形成在每个操作旋钮9的内侧。在该示例中,杆9r与操作旋钮9一体。杆9r的上端一体地联接到操作旋钮9。杆9r的下端突出到上外壳1中,并且与对应的那个滑动器8的凹部8k接合,以联接到滑动器8。由此,如图9的(a)至(c)以及图13的(d)和(e)中图示的,当每个操作旋钮9均操作成用手指摆动时,其杆9r围绕支撑轴1b转动,这使对应的那个滑动器8在前后方向F、B(第二方向)上往复移动。
如图7中图示的,凹部8a在前侧(F方向那一侧)处形成在每个滑动器8的下表面8g上。上壳体5上的相邻三个梁5a的受压部5c装配到每个凹部8a(图11的(a)至(c))中。
每个凹部8a在前后方向F、B上的每端被划分成左右方向L、R上的三个部分,以一对一地对应于梁5a。如图11的(a)至(c)中图示的,每个被划分端部均形成突出台阶8c,突出台阶8c在前后方向F、B上从凹部8a的中心朝向上壳体5(下侧D)以倾斜的方式突出。与同一凹部8a连续的突出台阶8c的位置在前后方向F、B上彼此偏离。
如图7中图示的,在用于驾驶席处的窗户的滑动器8(DR)中,突出台阶8c(DRO)、8c(DRC)和8c(DRA)分别对应于打开的第二按压部、闭合的第二按压部和自动化第二按压部,用于驾驶席处的窗户。在用于右后席处的窗户的滑动器8(RR)中,突出台阶8c(RRO)、8c(RRC)和8c(RRA)分别对应于打开的第二按压部、闭合的第二按压部和自动化第二按压部,用于右后席处的窗户。在用于左后席处的窗户的滑动器8(RL)中,突出台阶8c(RLO)、8c(RLC)和8c(RLA)分别对应于打开的第二按压部、闭合的第二按压部和自动化第二按压部,用于左后席处的窗户。在用于乘客席处的窗户的滑动器8(AS)中,突出台阶8c(ASO)、8c(ASC)和8c(ASA)分别对应于打开的第二按压部、闭合的第二按压部和自动化第二按压部,用于乘客席处的窗户。打开的第二按压部8c(DRO)、8c(ASO)、8c(RRO)、8c(RLO)、闭合的第二按压部8c(DRC)、8c(ASC)、8c(RRC)、8c(RLC)和自动化第二按压部8c(DRA)、8c(ASA)、8c(RRA)、8c(RLA)的位置在前后方向F、B上彼此偏离。
凹部8b形成在用于驱动席和乘客席处的窗户的滑动器8(DR)、8(AS)中的每个滑动器的凹部8a的左侧L上。基于滑动器8(DR)、8(AS)中的每个的下表面8g,凹部8b比凹部8a更深。在前后方向F、B上朝向上壳体5(下侧D)以倾斜的方式突出的突出台阶形成在每个凹部8b的前侧F的端部上。与突出台阶连续的凹部8b的底面8d对应于公共的第二按压部8c(CM1)、8c(CM2)。公共的第二按压部8c(CM1)、8c(CM2)的位置在前后方向F、B上相对于其它第二按压部8c的位置偏离。
当每个滑动器8均在前后方向F、B上移动时,其第二按压部8c向下按压壳体5的对应梁5a的受压部5c(图9的(a)至图16的(e))。
接下来,开关装置100的操作将参考图9的(a)至图16的(e)来描述。
下文中,将作为示例来描述操作旋钮9(DR)、滑动器8(DR)、梁5a(CM1)、5a(DRC)、5a(DRO)、5a(DRA)、线性部分7a(CM1)、7a(DRC)、7a(DRO)、7a(DRA)、可动触点Y(CM1)、Y(DRC)、Y(DRO)、Y(DRA)和固定触点X(CM1)、X(DRC)、X(DRO)、X(DRA)(用于驾驶席处的窗户)的操作。用于其它坐席处的窗户的部分的操作与下面描述的操作相同。
<非操作>
如图9的(a)中图示的,当操作旋钮9(DR)处于中立(非操作)状态时,杆9r处于竖直姿态并且滑动器8(DR)处于中立位置。
在这样的中立状态下,如图10的(a)中图示的,上壳体5的公共梁5a(CM1)的受压部5c装配在滑动器8(DR)的凹部8b中。此时,公共梁5a(CM1)的受压部5c被公共第二按压部8c(CM1)的台阶下表面8d(凹部8b的底面)按压,并且公共梁5a(CM1)由此在向下方向D上被弯曲。从而,公共梁5a(CM1)的第一按压部5b按压触头7的公共线性部分7a(CM1)的中间部分,并且公共线性部分7a(CM1)由此在向下方向D上被弯曲。由此,位于公共线性部分7a(CM1)的末端上的公共可动触点Y(CM1)与基板3上的公共固定触点X(CM1)接触。即,公共可动触点Y(CM1)和固定触点X(CM1)处于闭路状态下。
在中立状态下,如图11的(a)、图15的(a)和图12A的(a)中图示的,上壳体5的打开的梁5a(DRO)、闭合的梁5a(DRC)和自动化梁5a(DRA)的受压部5c装配在滑动器8(DR)的凹部8a中。此时,每个受压部5c均与凹部8a的底面接触。然而,梁5a(DRO)、5a(DRC)、5a(DRA)在向下方向D上未被弯曲。打开的梁5a(DRO)的第一按压部5b与触头7的打开的线性部分7a(DRO)的中间部分接触。闭合的梁5a(DRC)的第一按压部5b与触头7的闭合的线性部分7a(DRC)的中间部分接触。自动化梁5a(DRA)的第一按压部5b与触头7的自动化线性部分7a(DRA)的中间部分接触。然而,线性部分7a(DRO)、7a(DRC)、7a(DRA)在向下方向D上未被弯曲。由此,打开的线性部分7a(DRO)的末端上的打开的可动触点Y(DRO)、闭合的线性部分7a(DRC)的末端上的闭合的可动触点Y(DRC)以及自动化线性部分7a(DRA)的末端上的自动化可动触点Y(DRA)分别与基板3上的打开的固定触点X(DRO)、闭合的固定触点X(DRC)和自动化固定触点X(DRA)分离。即,打开的可动触点Y(DRO)和打开的固定触点X(DRO)处于开路状态下,闭合的可动触点Y(DRC)和闭合的固定触点X(DRC)处于开路状态下,并且自动化可动触点Y(DRA)和自动化固定触点X(DRA)处于开路状态下。
在图8中,如上面描述的,当公共触点Y(CM1)、X(CM1)处于闭路状态下并且其它触点Y(DRO)、X(DRO)、Y(DRC)、X(DRC)、Y(DRA)、X(DRA)处于开路状态下时,CPU 11确定尚未执行用于驾驶席处的窗户的打开/闭合操作。然后,CPU 11不会打开或闭合驾驶席处的窗户的窗户玻璃并且维持停止状态。
<手动打开操作>
如图9的(b)中图示的,当操作旋钮9(DR)的前头部9f被下推以在第一阶段中沿打开方向(图9的(b)中的逆时针方向)操作所述操作旋钮9(DR)时,杆9r随着操作旋钮9(DR)的摆动在打开方向上转动,以前倾预定的角度。从而,滑动器8(DR)的后部由杆9r的下端沿向后方向B拉动,并且滑动器8(DR)借此在向后方向B上移动预定的量,如图9的(b)、图10的(b)、图11的(b)和图12A的(b)中图示。
在第一阶段中的这样的打开操作期间,如图10的(b)中图示的,公共梁5a(CM1)的受压部5c被公共第二按压部8c(CM1)的倾斜台阶表面8e按压,并且公共梁5a(CM1)借此在向下方向D上被进一步弯曲。从而,公共梁5a(CM1)的第一按压部5b在向下方向D上进一步按压公共线性部分7a(CM1)的中间部分,并且公共线性部分7a(CM1)借此在向下方向D上被进一步弯曲。由此,公共可动触点Y(CM1)抵着公共固定触点X(CM1)滑动,这增加了公共可动触点Y(CM1)与公共固定触点X(CM1)之间的接触力。进一步,公共可动触点Y(CM1)与公共固定触点X(CM1)之间的闭路状态得以维持。
在第一阶段中的打开操作期间,如图11的(b)中图示的,打开的梁5a(DRO)的受压部5c在台阶表面8f上滑动的同时被打开的第二按压部8c(DRO)的倾斜台阶表面8f按压,并且打开的梁5a(DRO)借此在向下方向D上被弯曲。从而,打开的梁5a(DRO)的第一按压部5b在向下方向D上按压打开的线性部分7a(DRO)的中间部分,并且打开的线性部分7a(DRO)借此在向下方向D上被弯曲。由此,打开的可动触点Y(DRO)在打开的固定触点X(DRO)上滑动的同时与打开的固定触点X(DRO)接触。即,打开的可动触点Y(DRO)和打开的固定触点X(DRO)进入到闭路状态下。
另一方面,在第一阶段中的打开操作期间,如图12A的(b)中图示的,自动化梁5a(DRA)的受压部5c保持插入在滑动器8(DR)的凹部8a中,并且与自动化第二按压部8c(DRA)的倾斜台阶表面8f分离。即,自动化梁5a(DRA)的受压部5c未被自动化第二按压部8c(DRA)按压。由此,自动化梁5a(DRA)在向下方向D上未被弯曲,并且自动化线性部分7a(DRA)在向下方向D上也未被弯曲。由此,自动化可动触点Y(DRA)与自动化固定触点X(DRA)保持分离。即,自动化可动触点Y(DRA)和自动化固定触点X(DRA)维持开路状态。
虽然未图示,但是在第一阶段中的打开操作期间,闭合的梁5a(DRC)的受压部5c保持插入在滑动器8(DR)的凹部8a中,并且由此未被闭合的第二按压部8c(DRC)按压。由此,闭合的可动触点Y(DRC)与闭合的固定触点X(DRC)保持分离。从而,闭合的可动触点Y(DRC)和闭合的固定触点X(DRC)维持开路状态。
在图8中,如上面描述的,当公共触点Y(CM1)、X(CM1)和打开的触点Y(DRO)、X(DRO)处于闭路状态下并且其它触点Y(DRC)、X(DRC)、Y(DRA)、X(DRA)处于开路状态下时,CPU 11确定已执行用于驾驶席处的窗户的手动打开操作。然后,CPU 11驱动对应的电动马达打开驾驶席处的窗户的窗户玻璃,同时公共触点Y(CM1)、X(CM1)和打开的触点Y(DRO)、X(DRO)维持在闭路状态下。
<自动打开操作>
如图9的(c)中图示的,当操作旋钮9(DR)的前头部9f被进一步下推以在第二阶段中沿打开方向操作所述操作旋钮9(DR)时,杆9r在打开方向上进一步转动,以进一步前倾预定的角度。从而,滑动器8(DR)的后部由杆9r的下端沿向后方向B进一步拉动,并且滑动器8(DR)借此在向后方向B上进一步移动预定的量,如图9的(c)、图10的(c)、图11的(c)以及图12B的(b')和图12B的(c)中图示。
在第二阶段中的这样的打开操作期间,如图10的(c)中图示的,公共梁5a(CM1)的受压部5c在台阶上表面8g上滑动的同时被公共第二按压部8c(CM1)的台阶上表面8g(滑动器8(DR)的下表面)按压,并且公共梁5a(CM1)借此在向下方向D上被弯曲。进一步,公共梁5a(CM1)的第一按压部5b按压公共线性部分7a(CM1)的中间部分,并且公共线性部分7a(CM1)借此在向下方向D上被弯曲。由此,公共可动触点Y(CM1)保持与公共固定触点X(CM1)接触,并且公共可动触点Y(CM1)与公共固定触点X(CM1)之间的闭路状态得以维持。
在第二阶段中的打开操作期间,如图11的(c)中图示的,打开的梁5a(DRO)的受压部5c在台阶上表面8g上滑动的同时被打开的第二按压部8c(DRO)的台阶上表面8g按压,并且打开的梁5a(DRO)借此在向下方向D上被弯曲。进一步,打开的梁5a(DRO)的第一按压部5b按压打开的线性部分7a(DRO)的中间部分,并且打开的线性部分7a(DRO)借此在向下方向D上被弯曲。由此,打开的可动触点Y(DRO)保持与打开的固定触点X(DRO)接触,并且打开的可动触点Y(DRO)与打开的固定触点X(DRO)之间的闭路状态得以维持。
进一步,在第二阶段中的打开操作期间,如图12B的(b')中图示的,自动化梁5a(DRA)的受压部5c在倾斜台阶表面8f上滑动的同时在F方向那一侧被自动化第二按压部8c(DRA)的倾斜台阶表面8f按压,并且自动化梁5a(DRA)借此在向下方向D上被弯曲。进一步,自动化梁5a(DRA)的第一按压部5b按压自动化线性部分7a(DRA)的中间部分,并且自动化线性部分7a(DRA)借此在向下方向D上被弯曲。由此,自动化可动触点Y(DRA)在自动化固定触点X(DRA)上滑动的同时与自动化固定触点X(DRA)接触。即,自动化可动触点Y(DRA)和自动化固定触点X(DRA)进入到闭路状态下。
然后,如图12B的(c)中图示的,自动化梁5a(DRA)的受压部5c在F方向那一侧在自动化第二按压部8c(DRA)的台阶上表面8g上爬升,并且被台阶上表面8g按压。从而,自动化梁5a(DRA)在向下方向D上进一步被弯曲,并且被自动化梁5a(DRA)的第一按压部5b按压的自动化线性部分7a(DRA)在向下方向D上进一步被弯曲。由此,自动化可动触点Y(DRA)在自动化固定触点X(DRA)上滑动的同时保持与自动化固定触点X(DRA)接触,并且自动化可动触点Y(DRA)与自动化固定触点X(DRA)之间的闭路状态得以维持。
虽然未图示,但是在第二阶段中的打开操作期间,闭合的梁5a(DRC)的受压部5c保持插入在滑动器8(DR)的凹部8a中,并且由此未被闭合的第二按压部8c(DRC)按压。由此,闭合的可动触点Y(DRC)与闭合的固定触点X(DRC)之间的开路状态得以维持。
在图8中,如上面描述的,当公共触点Y(CM1)、X(CM1)、打开的触点Y(DRO)、X(DRO)和自动化触点Y(DRA)、X(DRA)处于闭路状态下并且其它触点Y(DRC)、X(DRC)处于开路状态下时,CPU 11确定已经执行用于驾驶席处的窗户的自动打开操作。然后,CPU 11驱动对应的电动马达以打开驾驶席处的窗户的窗户玻璃到达全开位置。
<手动闭合操作>
如图13的(d)中图示的,当操作旋钮9(DR)的前头部9f被上拉以在第一阶段中沿闭合方向(图13的(d)中的顺时针方向)操作所述操作旋钮9(DR)时,杆9r在闭合方向上转动,以后倾预定的角度。从而,滑动器8(DR)的后部由杆9r的下端沿向前方向F推动,并且滑动器8(DR)借此在向前方向F上移动预定的量,如图13的(d)、图14的(d)、图15的(d)和图16的(d)中图示。
在第一阶段中的这样的闭合操作期间,如图14的(d)中图示的,公共梁5a(CM1)的受压部5c装配到滑动器8(DR)的凹部8b中,并且被公共第二按压部8c(CM1)的台阶下表面8d连续地按压。由此,公共梁5a(CM1)在向下方向D上被弯曲的状态以及公共线性部分7a(CM1)在向下方向D上被弯曲的状态得以维持,并且公共可动触点Y(CM1)和公共固定触点X(CM1)保持彼此接触。即,公共可动触点Y(CM1)与公共固定触点X(CM1)之间的闭路状态得以维持。
在第一阶段中的闭合操作期间,如图15的(d)中图示的,闭合的梁5a(DRC)的受压部5c在台阶表面8f上滑动的同时被闭合的第二按压部8c(DRC)的倾斜台阶表面8f按压,并且闭合的梁5a(DRC)借此在向下方向D上被弯曲。从而,闭合的梁5a(DRC)的第一按压部5b在向下方向D上按压闭合的线性部分7a(DRC)的中间部分,并且闭合的线性部分7a(DRC)借此在向下方向D上被弯曲。由此,闭合的可动触点Y(DRC)在闭合的固定触点X(DRC)上滑动的同时与闭合的固定触点X(DRC)接触。即,闭合的可动触点Y(DRC)和闭合的固定触点X(DRC)进入到闭路状态下。
进一步,在第一阶段中的闭合操作期间,如图16的(d)中图示的,自动化梁5a(DRA)的受压部5c保持插入在滑动器8(DR)的凹部8a中,并且与自动化第二按压部8c(DRA)的台阶表面8f分离。即,自动化梁5a(DRA)的受压部5c未被自动化第二按压部8c(DRA)按压。由此,自动化梁5a(DRA)和自动化线性部分7a(DRA)在向下方向D上未被弯曲。由此,自动化可动触点Y(DRA)与自动化固定触点X(DRA)保持分离。即,自动化可动触点Y(DRA)和自动化固定触点X(DRA)维持开路状态。
虽然未图示,但是在第一阶段中的闭合操作期间,打开的梁5a(DRO)的受压部5c保持插入在滑动器8(DR)的凹部8a中,并且由此未被打开的第二按压部8c(DRO)按压。由此,打开的可动触点Y(DRO)与打开的固定触点X(DRO)保持分离,并且打开的可动触点Y(DRO)和打开的固定触点X(DRO)维持开路状态。
如图8中,如上面描述的,当公共触点Y(CM1)、X(CM1)和闭合触点Y(DRC)、X(DRC)处于闭路状态下并且其它触点Y(DRO)、X(DRO)、Y(DRA)、X(DRA)处于开路状态下时,CPU 11确定已经执行用于驾驶席处的窗户的手动闭合操作。然后,CPU 11驱动对应的电动马达来闭合驾驶席处的窗户的窗户玻璃,同时公共触点Y(CM1),X(CM1)和闭合触点Y(DRC)、X(DRC)维持在闭路状态下。
<自动闭合操作>
如图13的(e)中图示的,当操作旋钮9(DR)的前头部9f被进一步上拉以在第二阶段中沿闭合方向操作所述操作旋钮9(DR)时,杆9r在闭合方向上进一步转动,以进一步后倾预定的角度。从而,滑动器8(DR)的后部由杆9r的下端沿向前方向F被进一步推动,并且滑动器8(DR)在向前方向F上进一步移动预定的量,如图13的(e)、图14的(e)、图15的(e)、图16的(d')和图16的(e)中图示。
在第二阶段中的这样的闭合操作期间,如图14的(e)中图示的,公共梁5a(CM1)的受压部5c装配在滑动器8(DR)的凹部8b中,并且被公共第二按压部8c(CM1)的台阶下表面8d连续地按压。由此,公共梁5a(CM1)在向下方向D上被弯曲的状态以及公共线性部分7a(CM1)在向下方向D上被弯曲的状态得以维持,并且公共可动触点Y(CM1)和公共固定触点X(CM1)保持彼此接触。即,公共可动触点Y(CM1)与公共固定触点X(CM1)之间的闭路状态得以维持。
在第二阶段中的闭合操作期间,如图15的(e)中图示的,闭合的梁5a(DRC)的受压部5c在台阶上表面8g上滑动的同时被闭合的第二按压部8c(DRC)的台阶上表面8g按压,并且闭合的梁5a(DRC)借此在向下方向D上被弯曲。进一步,闭合的梁5a(DRC)的第一按压部5b按压闭合的线性部分7a(DRC)的中间部分,并且闭合的线性部分7a(DRC)借此在向下方向D上被弯曲。由此,闭合的可动触点Y(DRC)保持与闭合的固定触点X(DRC)接触,并且闭合的可动触点Y(DRC)与闭合的固定触点X(DRC)之间的闭路状态得以维持。
进一步,在第二阶段中的闭合操作期间,如图16的(d')中图示的,自动化梁5a(DRA)的受压部5c在台阶表面8f上滑动的同时在B方向那一侧被自动化第二按压部8c(DRA)的台阶表面8f按压,并且自动化梁5a(DRA)借此在向下方向D上被弯曲。从而,自动化梁5a(DRA)的第一按压部5b按压自动化线性部分7a(DRA)的中间部分,并且自动化线性部分7a(DRA)借此在向下方向D上被弯曲。由此,自动化可动触点Y(DRA)在自动化固定触点X(DRA)上滑动的同时与自动化固定触点X(DRA)接触。即,自动化可动触点Y(DRA)和自动化固定触点X(DRA)进入到闭路状态下。
然后,如图16的(e)中图示的,自动化梁5a(DRA)的受压部5c在B方向那一侧在自动化第二按压部8c(DRA)的台阶上表面8g上爬升,并且被台阶上表面8g按压。从而,自动化梁5a(DRA)在向下方向D上进一步被弯曲,并且被自动化梁5a(DRA)的第一按压部5b按压的自动化线性部分7a(DRA)在向下方向D上进一步被弯曲。由此,自动化可动触点Y(DRA)在自动化固定触点X(DRA)上滑动的同时保持与自动化固定触点X(DRA)接触,并且自动化可动触点Y(DRA)与自动化固定触点X(DRA)之间的闭路状态得以维持。
虽然未图示,但是在第二阶段的闭合操作期间,打开的梁5a(DRO)的受压部5c保持插入在滑动器8(DR)的凹部8a中,并且由此未被打开的第二按压部8c(DRO)按压。由此,打开的可动触点Y(DRO)与打开的固定触点X(DRO)之间的开路状态得以维持。
在图8中,如上面描述的,当公共触点Y(CM1)、X(CM1)、闭合触点Y(DRC)、X(DRC)和自动化触点Y(DRA)、X(DRA)处于闭路状态下并且其它触点Y(DRO)、X(DRO)处于开路状态下时,CPU 11确定已经执行用于驾驶席处的窗户的自动闭合操作。然后,CPU 11驱动对应的电动马达来闭合驾驶席处的窗户的窗户玻璃到达全闭位置。
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固定触点X沿左右方向L、R并排布置在基板3上。壳体5、6保持触头7,使得每个可动触点Y均面对固定触点X的上侧U上的对应的那个固定触点X。即,固定触点X和可动触点Y以集体的方式沿左右方向L、R并排布置在基板3上。由此,与多个触点以分散的方式布置在前后方向F、B和左右方向L、R上的基板比较,开关装置100的基板3可以小型化。
当滑动器8在前后方向F、B上移动时,滑动器8的每个第二按压部8c均按压上壳体5的对应受压部5c,并且上壳体5的对应梁5a借此在向下方向D上被弯曲。然后,上壳体5的每个第一按压部5b均按压触头7的对应线性部分7a,并且线性部分7a借此在向下方向D上被弯曲。从而,可动触点Y和触头7中的每个均与对应的那个固定触点X接触。在接触期间,每个可动触点Y均抵着对应的那个固定触点X滑动。由此,可动触点Y和固定触点X两者的表面被清洁,这能改进可动触点Y与固定触点X之间的接触可靠性。
除了公共触点X、Y,在正常中立状态下,可动触点Y与基板3和固定触点X分离,并且在滑动器8移动时与基板3和固定触点X进行接触。由此,对于可动触点Y、固定触点X和基板3的磨损可以减少。
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固定触点X和可动触点Y配置在离开操作旋钮9正下方位置的位置处。滑动器8以从操作旋钮9正下方的位置延伸到上壳体5正上方的位置的方式进行配置。杆9r通过操作操作旋钮9而转动,这使滑动器8在前后方向F、B上往复移动。由此,固定触点X可以布置成行,并且可动触点Y可以在离开操作旋钮9正下方位置的任何位置处布置成行,这实现了基板3的小型化并且使操作旋钮9正下方的结构简化。进一步,上外壳1的位于操作旋钮9正下方的后部可以在高度方向U、D上小型化。进一步,可以增加固定触点X和可动触点Y的布置的灵活性。
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由第二按压部8c在向下方向D上按压上壳体5的受压部5c的按压长度根据滑动器8在前后方向F、B上的移动长度而改变。由此,上壳体5的梁5a的弯曲量和触头7的线性部分7a的弯曲量根据滑动器8在前后方向F、B上的移动长度而改变。从而,可以改变可动触点Y抵着基板3和固定触点X的接触压力。进一步,上壳体5的梁5a和触头7的线性部分7a响应于滑动器8在前后方向F、B上的运动而在向下方向D上被弯曲。从而,可以推动触头7的可动触点Y以抵着固定触点X而在其上滑动。
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滑动器8的第二按压部8c包括突出台阶,所述突出台阶在前后方向F、B上朝向上壳体5以倾斜的方式突出。上壳体5的受压部5c包括朝向滑动器8突出的突出弯曲表面。由此,可以在向下方向D上稳定地弯曲上壳体5的梁5a,同时允许第二按压部8c和受压部5c顺畅地滑动。上壳体5的第一按压部5b包括朝向触头7突出的突出弯曲表面。由此,可以在向下方向D上稳定地弯曲线性部分7a,同时允许第一按压部5b和触头7的线性部分7a顺畅地滑动,使得可动触点Y在固定触点X上滑动。
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滑动器8的打开的第二按压部、闭合的第二按压部、自动化第二按压部和公共第二按压部的位置在前后方向F、B上彼此偏离。由此,在第一阶段中沿打开/闭合方向操作所述操作旋钮9使得滑动器8在前后方向F、B上移动预定的量,这允许打开的或闭合的第二按压部使打开或闭合的梁弯曲。进一步,打开或闭合的梁使打开或闭合的线性部分弯曲,这允许打开或闭合的可动触点与打开或闭合的固定触点接触。进一步,在第二阶段中沿打开/闭合方向操作所述操作旋钮9进一步使滑动器8在前后方向F、B上移动预定的量,这允许自动化第二按压部使自动化梁弯曲。进一步,自动化梁使自动化线性部分弯曲,这允许自动化可动触点与自动化固定触点接触。即,在各阶段中执行的操作旋钮9的操作能够使多对可动触点Y和固定触点X顺序地进行彼此接触。
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公共第二按压部不断地按压公共梁的受压部,并且公共梁的第一按压部不断地按压公共线性部分,使得公共可动触点Y(CM1)、Y(CM2)和公共固定触点X(CM1)、X(CM2)为常闭触点。当操作旋钮9处于中立状态下时,其它第二按压部并不按压梁的受压部,并且梁的第一按压部并不按压线性部分。由此,其它可动触点Y和其它固定触点X为常开触点。进一步,公共固定触点X(CM1)、X(CM2)连接到地面,其它固定触点X连接到电源VCC,并且可动触点Y彼此电连接。由此,不必为每个操作旋钮9提供公共固定触点X(CM1)、X(CM2)和公共可动触点Y(CM1)、Y(CM2)。从而,可以减少公共固定触点X(CM1)、X(CM2)的数目和公共可动触点Y(CM1)、Y(CM2)的数目,以进一步使基板3小型化。在该示例中,两个公共固定触点X(CM1)、X(CM2)和两个公共可动触点Y(CM1)、Y(CM2)相对于四个操作旋钮9而设置。
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结合用于驾驶席处的窗户的操作旋钮9(DR)(为多个操作旋钮9中最频繁操作的那个)的操作,作为常闭触点的公共可动触点Y(CM1)抵着公共固定触点X(CM1)滑动。虽然未详细描述,但是结合用于乘客席处的窗户的操作旋钮9(AS)(第二最频繁操作的那个)的操作,作为常闭触点的公共可动触点Y(CM2)抵着公共固定触点X(CM2)滑动。由此,作为常闭触点的公共可动触点Y(CM1)、Y(CM2)分别频繁地抵着公共固定触点X(CM1)、X(CM2)滑动。从而,公共可动触点Y(CM1)、Y(CM2)和公共固定触点X(CM1)、X(CM2)两者的表面被清洁理,使它们之间的接触可靠性得以改进。因为设置了两对公共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甚至当两对公共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中的一对存在接触故障时,CPU 11也可以检测彼此接触的另一对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的开路状态或闭路状态。
本公开可以采用除说明性实施方式之外的各种实施方式。例如,虽然,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上壳体5的梁5a和触头7的线性部分7a具有悬臂结构的示例,但是本公开并不仅限于此。替代地,例如,壳体和触头可由可容易弯曲的材料形成,并且梁和线性部分可具有两端支撑的梁结构。除线性部分的末端的下表面之外,每个可动触点均可配置在线性部分的中间部分的下表面上。
虽然,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设置第二按压部、梁、线性部分、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以一对一的关系彼此对应的示例,但是本公开并不仅限于此。替代地,第二按压部、梁、线性部分、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中的任何一者都可设置为以一对多的关系彼此对应。
虽然,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四个操作旋钮9的开关装置100已经作为示例加以描述,但是本公开并不仅限于此。替代地,例如,本公开可以应用于设置有一个或两个操作旋钮的开关装置。进一步,本公开不仅可以应用于具有手动打开/闭合功能和自动打开/闭合功能两者的开关装置100,而且可以应用于仅具有手动打开/闭合功能的开关装置。
虽然,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设置两个公共可动触点Y(CM1)、Y(CM2)和两个公共固定触点X(CM1)、X(CM2)的示例,但是本公开并不仅限于此。替代地,例如,第二公共可动触点Y(CM2)和第二公共固定触点X(CM2)可省略,并且仅第一公共可动触点Y(CM1)和第一公共固定触点X(CM1)可如图17中图示来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在如图4至图7中图示设置的两个公共第二按压部8c(CM1)、8c(CM2)、两个公共梁5a(CM1)、5a(CM2)和两个公共线性部分7a(CM1)、7a(CM2)中,公共第二按压部8c(CM2)、公共梁5a(CM2)和公共线性部分7a(CM2)也可省略,使得基板3和触点模块4可以在左右方向L、R上小型化。
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这样的示例,即本公开应用于打开以及闭合自动四轮车辆的驾驶席、乘客席以及右后席和左后席处的每个窗户的开关装置100。然而,本公开还可以应用于其它开关装置。使用的元件的数目并不限于说明性实施方式,并且可取决于开关装置的功能而适当地选择。
虽然本发明已经参考数目有限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设计不脱离本文中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的其它实施方式。从而,本发明的范围应该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5年5月25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5-105135,其整个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Claims (6)

1.一种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并排布置的多个固定触点;
触头,所述触头包括具有弹性的多个线性部分并包括多个可动触点,每个所述可动触点均形成在对应的一个线性部分的下表面上;
壳体,所述壳体被构造成保持所述触头的基部,使得每个所述固定触点均面对对应的一个可动触点,所述壳体包括具有弹性的多个梁,每个所述梁均配置在对应的一个线性部分的上方;
配置在所述壳体的上方的滑动器,所述滑动器被构造成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上下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移动;
多个第一按压部,每个所述第一按压部均形成在对应的一个梁的下表面上并被构造成向下按压对应的一个线性部分;
多个受压部,每个所述受压部均形成在对应的一个梁的上表面上;以及
形成在所述滑动器上的多个第二按压部,每个所述第二按压部均被构造成向下按压对应的一个受压部,
其中,当所述滑动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二按压部按压所述受压部以使所述梁向下弯曲,所述第一按压部按压所述线性部分以使所述线性部分向下弯曲,并且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
其中,所述开关装置进一步包括:操作旋钮,所述操作旋钮构造成能够摆动;以及杆,所述杆包括与所述操作旋钮联接的上端以及与所述滑动器联接的下端,
其中,所述固定触点被配置在离开所述操作旋钮正下方的位置的位置处,并且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后端部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地配置成一行,
其中,所述触头从所述基部延伸到位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所述后端部上的所述固定触点,并且
其中,所述滑动器配置成从所述操作旋钮的正下方的位置延伸到所述壳体的正上方的位置,并且当操作所述操作旋钮时,所述杆转动以使所述滑动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中,每个所述受压部被对应的一个第二按压部向下按压的按压长度根据所述滑动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移动长度而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
其中,每个所述受压部均包括朝向所述滑动器突出的突出弯曲表面,
其中,每个所述第二按压部均包括突出台阶,所述突出台阶以随着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而朝向所述壳体倾斜的方式突出,
其中,至少一个第二按压部的位置相对于其它第二按压部的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偏离,
其中,当所述滑动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预定的量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按压部向下按压对应的受压部,并且
其中,当所述滑动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进一步移动预定的量时,其它第二按压部进一步向下按压对应的受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
其中,至少一个第二按压部不断地按压对应的受压部,并且对应的一个第一按压部不断地按压对应的一个线性部分,使得至少一对所述可动触点和所述固定触点为常闭触点并且该固定触点连接到地面,并且
其中,其它对的所述可动触点和所述固定触点为常开触点并且该固定触点连接到电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进一步包括构造成能够摆动的多个操作旋钮,
其中,随着所述多个操作旋钮中的至少最频繁操作的一个操作旋钮的操作,作为常闭触点的所述可动触点抵着所述固定触点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
其中,每个所述受压部均包括朝向所述滑动器突出的突出弯曲表面,
其中,每个所述第二按压部均包括突出台阶,所述突出台阶以随着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而朝向所述壳体倾斜的方式突出,
其中,至少一个第二按压部的位置相对于其它第二按压部的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偏离,
其中,当所述滑动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预定的量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按压部向下按压对应的受压部,并且
其中,当所述滑动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进一步移动预定的量时,其它第二按压部进一步向下按压对应的受压部。
CN201610344172.XA 2015-05-25 2016-05-23 开关装置 Active CN1062061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05135A JP6304770B2 (ja) 2015-05-25 2015-05-25 スイッチ装置
JP2015-105135 2015-05-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6135A CN106206135A (zh) 2016-12-07
CN106206135B true CN106206135B (zh) 2019-06-14

Family

ID=57398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44172.XA Active CN106206135B (zh) 2015-05-25 2016-05-23 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41510B2 (zh)
JP (1) JP6304770B2 (zh)
KR (1) KR20160138350A (zh)
CN (1) CN106206135B (zh)
DE (1) DE102016209166A1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14980A (en) * 1976-03-17 1977-09-27 Tektronix Inc Switch device
JPS55136132U (zh) * 1979-03-22 1980-09-27
US5065276A (en) * 1990-01-29 1991-11-12 Been-Chiu Liaw Tri-state dip switch
US5647478A (en) * 1994-12-20 1997-07-15 Niles Parts Co., Ltd. Switch assembly having a switch contact section installed between a substrate and a lower case
JPH09245565A (ja) * 1996-03-07 1997-09-19 Tokai Rika Co Ltd スイッチ
US6097105A (en) * 1997-09-02 2000-08-01 Toyodenso Kabushiki Kaisha Motor controlling equipment for power window
US6657316B1 (en) * 1998-12-23 2003-12-02 Johnson Contols Interior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ndow control apparatus
US6884954B2 (en) * 2002-02-27 2005-04-26 Niles Parts Co., Ltd. Switch apparatus with slide switch engaging bifurcation in a knob-leg of an operating knob
US7507919B2 (en) * 2007-04-10 2009-03-24 Panasonic Corporation Multi-directional input device
US7851714B2 (en) * 2006-06-21 2010-12-14 Omron Corporation Switch
JP2014034787A (ja) * 2012-08-08 2014-02-24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携帯機の位置判定システム、携帯機の位置判定方法、携帯機の位置判定装置
JP2015053153A (ja) * 2013-09-06 2015-03-19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パワーウインドウスイッチ、オート開閉機能付き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36132A (en) 1979-04-04 1980-10-23 Tanaka Kikinzoku Kogyo Kk Glass melting crucible
JP2015105135A (ja) 2013-12-02 2015-06-08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コンテナバッグ用シュート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14980A (en) * 1976-03-17 1977-09-27 Tektronix Inc Switch device
JPS55136132U (zh) * 1979-03-22 1980-09-27
US5065276A (en) * 1990-01-29 1991-11-12 Been-Chiu Liaw Tri-state dip switch
US5647478A (en) * 1994-12-20 1997-07-15 Niles Parts Co., Ltd. Switch assembly having a switch contact section installed between a substrate and a lower case
JPH09245565A (ja) * 1996-03-07 1997-09-19 Tokai Rika Co Ltd スイッチ
US6097105A (en) * 1997-09-02 2000-08-01 Toyodenso Kabushiki Kaisha Motor controlling equipment for power window
US6657316B1 (en) * 1998-12-23 2003-12-02 Johnson Contols Interior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ndow control apparatus
US6884954B2 (en) * 2002-02-27 2005-04-26 Niles Parts Co., Ltd. Switch apparatus with slide switch engaging bifurcation in a knob-leg of an operating knob
US7851714B2 (en) * 2006-06-21 2010-12-14 Omron Corporation Switch
US7507919B2 (en) * 2007-04-10 2009-03-24 Panasonic Corporation Multi-directional input device
JP2014034787A (ja) * 2012-08-08 2014-02-24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携帯機の位置判定システム、携帯機の位置判定方法、携帯機の位置判定装置
JP2015053153A (ja) * 2013-09-06 2015-03-19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パワーウインドウスイッチ、オート開閉機能付き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41510B2 (en) 2017-08-22
JP2016219336A (ja) 2016-12-22
KR20160138350A (ko) 2016-12-05
CN106206135A (zh) 2016-12-07
US20160351361A1 (en) 2016-12-01
JP6304770B2 (ja) 2018-04-04
DE102016209166A1 (de) 2017-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35083B2 (en) Plug-in connector
CN102262971B (zh) 按钮开关
KR100920631B1 (ko) 스위치
CN106206135B (zh) 开关装置
JP2013201131A (ja) 電流のためのホイルスイッチ
US6838630B2 (en) Switch device
JP2004134296A (ja) スイッチ装置
JP2001135196A (ja) スライド操作式スイッチ
CN210779023U (zh) 接地构件和接地对象物的接地构造
US6864454B2 (en) Switch apparatus
KR101602496B1 (ko) 슬라이드 스위치 유니트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파워 윈도우 스위치 모듈
JP2755283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KR100784186B1 (ko) 스위치
CN104425170B (zh) 动力车窗开关以及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
KR20080015996A (ko) 시트 스위치 구조
JP5679927B2 (ja) スイッチ
JPH0945185A (ja) スイッチ
JP4534849B2 (ja) タンブラスイッチ
KR200471193Y1 (ko) 마이크로 스위치 장치
CN104916476B (zh) 开关装置
KR200429781Y1 (ko) 시트 스위치 구조
KR100583877B1 (ko) 미러 스위치 장치
JP4537293B2 (ja)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スイッチ装置
JP2012256519A (ja) スイッチ装置
JPH1186683A (ja) 揺動操作形スイッ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