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5170B - 动力车窗开关以及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 - Google Patents

动力车窗开关以及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5170B
CN104425170B CN201410448925.2A CN201410448925A CN104425170B CN 104425170 B CN104425170 B CN 104425170B CN 201410448925 A CN201410448925 A CN 201410448925A CN 104425170 B CN104425170 B CN 1044251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substrate
window
shutter function
automatic shu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489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5170A (zh
Inventor
和田康太郎
田中康英
能势隆
古河英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Mobili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25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5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5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51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 H01H23/006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adapted for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00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or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covered by H01H
    • H01H2300/01Application power window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Tumbler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车窗开关以及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能够削减基板的制造成本。在将多个窗户开闭开关收纳到一个盒中的动力车窗开关(100)中,将多个窗户开闭开关中的、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18a、18d、18u)设置于第二基板(9),所述第二基板(9)是安装了包括其他的无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的接点块(23)的第一基板(8)之外的基板。

Description

动力车窗开关以及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多个窗户开闭开关收纳到一个盒中的动力车窗开关、以及构成该窗户开闭开关的至少一个的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
背景技术
例如,存在以汽车的司机能够操作的方式在驾驶席的附近设置的、用于开闭操作各坐席的窗户的动力车窗开关。例如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那样,在该动力车窗开关中,多个窗户开闭开关被收纳在一个盒中,用于操作各窗户开闭开关的操作钮安装于该盒上。
多个窗户开闭开关中的至少一个例如是用于以自动或手动的方式来开闭驾驶席的窗户的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其他是用于以手动的方式来分别开闭其他坐席的窗户的无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所述各窗户开闭开关的电气接点设置于一块基板上。
在无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中,与单纯向开闭方向对操作钮进行操作相对应地切换电气接点的接通和断开状态即可,但是在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中,与向开闭方向对操作钮进行一级和二级操作相对应地,需要分别切换电气接点的接通和断开状态。因此,与无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相比,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数量多,结构也复杂。另外,需要这样的电子电路:在以自动方式开闭窗户的情况下,一旦对操作钮进行了二级操作之后,即使解除该操作,也要以继续窗户的开闭的方式来进行控制。
例如在专利文献1以及2中,公开了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结构。在该开关中,三个电气接点大致成一列地形成于基板上,在载置于基板上的橡胶部件中,以与各电气接点对置的方式设置有能够压曲变形的三个接触部。在各接触部上载置操作件,各操作件的上端与设置于操作钮的背面侧的凸部卡合。通过向开闭方向对操作钮进行一级操作,处于端部的某一操作件被操作钮按下,使处于端部的某一接触部与对置的电气接点接触,该电气接点成为接通状态。另外,通过向同一方向对操作钮进行二级操作,处于中央的操作件也被操作钮按下,使处于中央的接触部与对置的电气接点接触,该电气接点也成为接通状态。
另外,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开关中,在基板形成两个电气接点,在载置于基板上的橡胶部件中,以与各电气接点对置的方式设置有能够压曲变形的两个接触部。在各接触部上载置操作件,各操作件的上端与设置于滑块的下表面的凹部卡合。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设置于操作钮的工作片嵌入到设置于滑块的上表面的嵌入部中。通过向开闭方向对操作钮进行操作,滑块被工作片按压而向左右直线移动,一个操作件被滑块按下,使一个接触部与对置的电气接点接触,该电气接点成为接通状态。
还存在这样的动力车窗开关:除了上述的窗户开闭功能之外,还具有专利文献5所公开的浸没检测功能、和专利文献6所公开的夹杂检测功能。所谓浸没检测功能是如下功能:例如汽车浸没,检测出在动力车窗开关内产生浸水,防止窗户开闭用的马达的错误动作,或通过操作钮的打开操作进行窗户的打开动作。所谓夹杂检测功能是如下功能:例如在进行窗户的关闭动作时,检测出异物夹在窗户与窗框之间,停止窗户的关闭动作、或在停止关闭动作后立即进行窗户的打开动作。
用于实现浸没检测功能和夹杂检测功能的电路与用于实现窗户开闭功能的电路一起设置于同一基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44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9505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5399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5-16643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0-282749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2-3642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以往的动力车窗开关中,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不直接开闭流向窗户开闭用的马达的大电流的路径,而开闭控制用的电信号的路径。在该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使用了专利文献1~3的橡胶部件那样的橡胶接触器时,电气接点形成于基板上。一般地,该电气接点由铜等导体图案构成,为了防止表面氧化、或维持高导电性而实施镀金等表面处理。然而,在实施镀金等表面处理时,基板的制造成本变高。
另一方面,无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直接开闭流向窗户开闭用的马达的大电流的路径。因此,即使在基板上形成电气接点,由于流动的电流大,因此不需要在该电气接点的表面实施高价的镀金等表面处理。
但是,在将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与无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形成于一块基板上时,若不对基板整体进行镀金等表面处理,则不能在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的表面实施镀金等。另外,在无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的表面,虽然不需要却实施了镀金等。因此基板的制造成本多余地上升。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削减基板的制造成本的动力车窗开关以及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
本发明涉及的动力车窗开关是将多个窗户开闭开关收纳到一个盒中的动力车窗开关,窗户开闭开关中的、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设置于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是设置了其他的无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的第一基板之外的基板。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是构成设置于动力车窗开关的多个窗户开闭开关的至少一个窗户开闭开关的开关模块,所述动力车窗开关用于开闭操作多个坐席的窗户,所述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的电气接点设置于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是设置了构成其他窗户开闭开关的无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的第一基板之外的基板。
如上所述,在需要对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进行镀金等,且不需要对无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进行镀金等的情况下,若对第二基板进行镀金等表面处理,则能够在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的表面实施镀金等。另外,若不对第一基板进行镀金等表面处理,则不会在无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的表面浪费地实施镀金等,能够将第一基板的制造成本抑制得低。因此,作为整体能够削减基板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是,在所述动力车窗开关中具有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电连接的连接单元,第二基板的尺寸比第一基板的尺寸小。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是,在所述动力车窗开关中,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以板面彼此对置的方式沿板厚方向排列。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具有:第二基板,作为电气接点,在该第二基板设置有窗户打开接点、窗户关闭接点以及位于该两个接点之间的自动接点,所述第二基板被固定于盒内;保持架,其被固定于盒内;滑块,其能够沿电气接点的排列方向直线移动地保持于保持架;橡胶接触器,其配置于保持架与第二基板之间,在该橡胶接触器上以与各电气接点对置的方式设置能够压曲变形的三个接触部;三个球体,其以载置于各接触部上的方式保持于保持架;操作钮,其能够向开闭方向进行操作;以及操作部件,其与操作钮的操作联动地使滑块直线移动。在该情况下,通过向打开方向或关闭方向对操作钮进行操作,滑块借助于操作部件向一个方向或另一方向移动,从而按压处于端部的某一球体使处于该球体下方的接触部与窗户打开接点或窗户关闭接点接触,然后,滑块按压处于中央的球体,使处于该球体下方的接触部与自动接点接触。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在第二基板上的与前部坐席用的一对窗户开闭开关的设置位置相应的两个区域分别设置所述电气接点。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削减基板的制造成本的动力车窗开关以及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动力车窗开关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动力车窗开关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动力车窗开关的仰视图。
图5是图3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带有自动功能的开关模块的局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带有自动功能的开关模块的局部的组装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带有自动功能的开关模块的中立状态的图,(b)表示B-B截面,(c)表示C-C截面。
图9是表示图8的带有自动功能的开关模块的手动打开操作状态的图,(b)表示B-B截面,(c)表示C-C截面。
图10是表示图8的带有自动功能的开关模块的自动打开操作状态的图,(b)表示B-B截面,(c)表示C-C截面。
图11是表示图8的带有自动功能的开关模块的手动关闭操作状态的图,(b)表示B-B截面,(c)表示C-C截面。
图12是表示图8的带有自动功能的开关模块的自动关闭操作状态的图,(b)表示B-B截面,(c)表示C-C截面。
标号说明
1:窗户开闭开关、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
2~4:窗户开闭开关、无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
6:盒
8:第一基板
9:第二基板
10: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
11:操作钮
12:杆
13、14:保持架
15:滑块
16:橡胶接触器
16a、16d、16u:接触部
17a、17d、17u:钢球
18a:电气接点、自动接点
18d:电气接点、窗户打开接点
18u:电气接点、窗户关闭接点
19:连接器
23:接点块
100:动力车窗开关
R1、R2:第二基板上的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同一部分或对应的部分标注同一标号。
首先,一边参照图1~图5一边对本实施方式的动力车窗开关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动力车窗开关100为了由汽车司机开闭操作各坐席的窗户而设置于驾驶席附近的扶手。在动力车窗开关100设置有多个窗户开闭开关1~4和单一的窗户锁定开关5。
动力车窗开关100的盒6形成为矩形的箱状,如图2所示,通过罩7a、7b来封闭下方。盒6与罩7a、7b通过公知的锁定结构而嵌合(参照图1)。图2表示图1的A-A截面。
如图1所示,在盒6上安装有各窗户开闭开关1~4的操作钮11、21、31、41。详细来说,各操作钮11、21、31、41以分别覆盖设置于盒6上的四个筒部6t(在图1中,只对操作钮11、21、31下方的三个筒部6t进行图示)的方式经轴6j安装于该筒部6t。由此,各操作钮11、21、31、41能够以轴6j为中心向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各方向摆动。
窗户开闭开关1是用于以自动或手动方式开闭驾驶席窗户的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窗户开闭开关2是用于以手动方式开闭副驾驶席窗户的无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窗户开闭开关3、4是用于分别以手动方式开闭后部坐席的左右窗户的无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
如图2~图5所示,在盒6内收纳有:窗户开闭开关2~4的无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机构20、窗户开闭开关1的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10、以及两块基板8、9。在图3~图5中省略了盒6、罩7b、以及操作钮11、12、13、14的图示。
两块基板8、9由安装有电子部件、形成有电路的印刷基板构成。其中,在第一基板8上安装有用于驱动设置于外部的窗户开闭用马达(未图示)的驱动电路等,主要形成有大电流流动的电路。在第二基板9上形成有用于实现窗户自动开闭功能、夹杂检测功能、浸没检测功能等的电子电路。
如图5所示,第一基板8的尺寸比第二基板9的尺寸大。如图3所示,第一基板8固定于罩7a的上部。如图4所示,第二基板9固定于罩7a的下部。由此,第一基板8与第二基板9以板面彼此对置的方式沿板厚方向并排平行地配置。另外,第一基板8与第二基板9通过连接器19电连接(参照图3以及图5)。连接器19是本发明的“连接单元”的一个示例。
如图2所示,第二基板9的下表面侧被罩7b覆盖。罩7b与罩7a固定于盒6。
如图2、图3、以及图5所示,在第一基板8安装有:连接器29、和后述的窗户开闭开关2~4的接点块23等那样的大电子部件。如图4所示,连接器29的嵌合部29k从罩7a的下部露出。针对未图示的外部装置的信号输入输出用的线束与嵌合部29k嵌合。
窗户开闭开关2~4的无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机构20与各操作钮21、31、41对应地设置。其中,在图2中只有与操作钮31对应的无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机构20的整体进行了图示。以下,对该无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机构20进行说明,但是与其他操作钮21、41对应的无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机构20也是同样的。
如图2所示,无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机构20具有:操作钮31、杆22、以及接点块23。接点块23安装于第一基板8的下表面侧。在接点块23的内部设置有窗户打开接点与窗户关闭接点作为电气接点(未图示)。工作片24从接点块23的下表面向外方突出。杆22的下端部22k与工作片24卡合。杆22与操作钮31联动地以轴6j为中心摆动。
在图2所示的操作钮31的中立状态下,杆22处于铅直的姿势,工作片24处于中立位置。此时,接点块23内的窗户打开接点与窗户关闭接点双方都处于断开状态。
当按下操作钮31的前端部31a而向打开方向(图2中顺时针旋转)对操作钮31进行摆动操作时,杆22摆动,工作片24向一侧方(图2中左方向)直线移动。由此,接点块23内的窗户打开接点成为接通状态,仅在该接通状态期间后部坐席的右窗户进行打开(手动打开状态)。
另外,在上提操作钮31的前端部31a而向关闭方向(图2中逆时针旋转)对操作钮31进行摆动操作时,杆22摆动,工作片24向另一侧方(图2中右方向)直线移动。由此,接点块23内的窗户关闭接点成为接通状态,仅在该接通状态期间后部坐席的右窗户进行关闭(手动关闭状态)。
当解除针对操作钮31的操作时,通过未图示的恢复机构使操作钮31以及工作片24恢复到中立状态。由此,接点块23内的窗户打开接点与窗户关闭接点双方都返回到断开状态。
接下来,一边参照图1~图3以及图6~图8一边对窗户开闭开关1用的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1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以及图8所示,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10与操作钮11对应地设置。如图2以及图6~图8所示,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10具有:操作钮11、杆12、保持架13、14、滑块15、橡胶接触器16、钢球17a、17u、17d、以及第二基板9。在图6以及图7中,省略了操作钮11与杆12的图示。另外,在图7中省略了钢球17a、17u、17d的图示。图8的(b)表示图7的(b)的B-B剖视图,图8的(c)表示图7的(b)的C-C剖视图(后述的图9~图12也相同)。
图6所示的、第二基板9上的区域R1、R2对应于图1所示的前面坐席用的一对窗户开闭开关1、2的设置位置。在该俩区域R1、R2中分别形成有电气接点18d、18u、18a、18d’、18u’、18a’。各电气接点18d、18u、18a、18d’、18u’、18a’由具有导电性的一对分开的图案(电极)构成。具体来说,电气接点18d、18u、18a、18d’、18u’、18a’由铜箔图案构成,并实施了镀金等表面处理。在图3以及图5所示的第一基板8上没有设置需要实施高价的镀金等表面处理的图案等。
在图6中,位于区域R1的窗户打开接点18d、窗户关闭接点18u、以及自动接点18a构成右方向盘车用的窗户开闭开关1的电气接点。自动接点18a配置于窗户打开接点18d与窗户关闭接点18u之间,且是配置于不与该两个接点18d、18u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的位置。
另外,位于区域R2的窗户打开接点18d’、窗户关闭接点18u’、以及自动接点18a’构成左方向盘车用的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自动接点18a’配置于窗户打开接点18d’与窗户关闭接点18u’之间,且是配置于不与该两个接点18d’、18u’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的位置。
保持架13、14为两件结构。如图8的(b)以及(c)所示,将钢球17a、17u、17d与滑块15插入到保持架14的内侧,使保持架13从上方与保持架14嵌合。由此,组装好保持架13、14,滑块15能够在保持架13、14的长边方向上直线移动地保持在保持架13、14中。另外,如图6所示,设置于滑块15的侧面的两个凸部15t如图7所示从设置于保持架13的侧面的开口部13k突出。
另外,如图8的(b)所示,钢球17d与设置于滑块15的一端的凹状的第一卡合部15d、和保持架14的第一卡合孔14d卡合。另外,钢球17u与设置于滑块15的另一端的凹状的第二卡合部15u、和保持架14的第二卡合孔14u卡合。另外,如图8的(c)所示,钢球17a与设置于滑块15的中央的凹状的第三卡合部15a、和保持架14的第三卡合孔14a卡合。由此,钢球17d、17u、17a能够向上下方向移动地保持在滑块15与保持架14上。钢球17d、17u、17a是本发明的“球体”的一个示例。
滑块15的第三卡合部15a设置于不与其他卡合部15d、15u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的位置。保持架14的第三卡合孔14a也设置于不与其他卡合孔14d、14u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的位置。
如图2所示,从保持架13的上表面突出的一对凸起13b(参照图7等)与设置于盒6内侧的一对凸起接收部6h嵌合。另外,如图3以及图5所示,保持架14与设置于罩7a的嵌合部7k嵌合。由此,保持架13、14被固定于盒6内。另外,以保持架13、14的长边方向与第二基板9的电气接点18d、18a、18u的排列方向一致的方式将保持架13、14配置于电气接点18d、18a、18u上。并且,滑块15能够与基板8、9平行且沿电气接点18d、18a、18u的排列方向移动。
如图8所示,橡胶接触器16被夹持于保持架14与第二基板9之间。在橡胶接触器16上以与各电气接点18d、18a、18u对置的方式设置有能够压曲变形的三个接触部16d、16a、16u。在各接触部16d、16a、16u的下表面安装有导电体。各接触部16d、16a、16u的上部与保持架14的各卡合孔14d、14a、14u卡合。并且,在各接触部16d、16a、16u上载置有钢球17d、17u、17a。
如图2以及图8所示,滑块15的一个凸部15t与设置于杆12的下端部的卡合孔12k卡合。杆12与操作钮11联动地以轴6j为中心摆动,使滑块15与第二基板9平行地向图2以及图8中左右直线移动。杆12是本发明的“操作部件”的一个示例。
操作钮11能够通过未图示的点击机构以轴6j为中心分别向开闭方向以二级(两个阶段)进行摆动操作。另外,未操作时的操作钮11通过未图示的恢复机构来保持图8所示的中立状态。
接下来,一边参照图8~图12一边对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1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图8~图12的(b)中,为了容易看图,省略了橡胶接触器16的阴影线。
如图8的(a)所示,在操作钮11的中立状态下,杆12处于铅直的姿势,滑块15处于中立位置。另外,如图8的(b)以及(c)所示,各钢球17d、17a、17u与滑块15的卡合部15d、15a、15u和保持架14的卡合孔14d、14a、14u卡合,橡胶接触器16的各接触部16d、16a、16u处于从各电气接点18d、18a、18u离开的状态。也就是说,各电气接点18d、18a、18u为断开(非导通)状态。
如图9的(a)所示,当按下操作钮11的前端部11a,向打开方向(图9的(a)中顺时针旋转)对操作钮11进行一级(一阶段)摆动操作时,杆12摆动,使滑块15向一个方向(图9中左方向)移动。于是,如图9的(b)所示,通过滑块15的一方侧的卡合部15d的侧壁部分按下处于一方侧的钢球17d,使处于该钢球17d的下方的接触部16d压曲变形而与窗户打开接点18d接触。此时,如图9的(b)以及(c)所示,其他的钢球17u、17a没有被滑块15按下,处于该钢球17u、17a的下方的接触部16u、16a从窗户关闭接点18u和自动接点18a分离。由此,只有窗户打开接点18d经接触部16d成为接通(导通)状态,驾驶席的窗户只在该接通状态期间进行打开(手动打开状态)。
然后,如图10的(a)所示,当进一步按下操作钮11的前端部11a而向打开方向(图10的(a)中顺时针旋转)对操作钮11进行二级摆动操作时,杆12进一步摆动,使滑块15向一个方向(图10中左方向)进一步移动。于是,如图10的(c)所示,处于滑块15中央的卡合部15a的另一方侧(图10的(c)中右侧)的侧壁部分按下处于中央的钢球17a,处于该钢球17a下方的接触部16a压曲变形而与自动接点18a接触。此时,如图10的(b)所示,处于一方侧的钢球17d被滑块15按下,接触部16d与窗户打开接点18d接触的状态持续。另外,处于另一方侧的钢球17u没有被滑块15按下,接触部16u从窗户关闭接点18u分离的状态持续。由此,窗户打开接点18d经接触部16d维持接通状态,并且自动接点18a经接触部16a成为接通状态,驾驶席的窗户打开到全开位置(自动打开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11的(a)所示,在上提操作钮11的前端部11a而向关闭方向(图11的(a)中逆时针旋转)对操作钮11进行一级摆动操作时,杆12摆动,使滑块15向另一方向(图11中右方向)移动。于是,如图11的(b)所示,通过滑块15的另一方侧的卡合部15u的侧壁部分按下处于另一方侧的钢球17u,处于该钢球17u下方的接触部16u压曲变形而与窗户关闭接点18u接触。此时,如图11的(b)以及(c)所示,其他的钢球17d、17a没有被滑块15按下,处于该钢球17d、17a下方的接触部16d、16a从窗户打开接点18d和自动接点18a分离。由此,只有窗户关闭接点18u经接触部16u成为接通状态,驾驶席的窗户只在该接通状态期间进行关闭(手动关闭状态)。
然后,如图12的(a)所示,在进一步上提操作钮11的前端部11a而向关闭方向(图12的(a)中逆时针旋转)对操作钮11进行二级摆动操作时,杆12进一步摆动,使滑块15向另一方向(图12中右方向)进一步移动。于是,如图12的(c)所示,通过处于滑块15中央的卡合部15a的一方侧(图12的(c)中左侧)的侧壁部分按下处于中央的钢球17a,处于该钢球17a下方的接触部16a压曲变形而与自动接点18a接触。此时,如图12的(b)所示,处于另一方侧的钢球17u没有被滑块15按下,接触部16u与窗户关闭接点18u接触的状态持续。另外,处于一方侧的钢球17d没有被滑块15按下,接触部16d从窗户打开接点18d分离的状态持续。由此,窗户关闭接点18u经接触部16u维持接通状态,并且自动接点18a经接触部16a成为接通状态,驾驶席的窗户关闭到全闭位置(自动关闭状态)。
当解除对操作钮11的操作时,通过未图示的恢复机构使操作钮11以及滑块15恢复到图8的中立状态。并且,钢球17a、17d、17u通过接触部16a、16d、16u的弹性恢复力被上推从而与保持架14的卡合孔14a、14d、14u卡合,接触部16a、16d、16u返回到与各电气接点18a、18d、18u分离的状态。也就是说,窗户打开接点18d、窗户关闭接点18u、以及自动接点18a全部返回到断开状态。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动力车窗开关100中,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1的电气接点18a、18d、18u形成于第二基板9,所述第二基板9是安装了其他无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2~4的接点块23的第一基板8之外的基板。并且,需要进行镀金等表面处理的是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1的电气接点18a、18d、18u,在安装了无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2~4的接点块23的第一基板8上,不需要镀金等表面处理。
因此,通过只针对第二基板9进行镀金等表面处理,能够在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1的电气接点18a、18d、18u的表面实施镀金等。另外,不在第一基板8的表面的图案和焊盘等浪费地实施镀金等,能够将第一基板8的制造成本抑制得低。因此,作为整体能够削减基板8、9的制造成本。特别是,通过只对尺寸比第一基板8小的第二基板9实施镀金等表面处理,能够进一步削减基板8、9的制造成本。其结果为,能够降低动力车窗开关100的制造成本。
另外,即使两块基板8、9中的一方基板损伤,也不需要更换双方的基板,只更换一方基板,因此能够提高动力车窗开关100的维护性。
另外,一般来说,大多数情况下根据搭载的车辆不同,动力车窗开关的规格不同,随着动力车窗开关的外形尺寸改变,各操作开关的间隔和基板的尺寸会改变,因此不得不重新制作基板。
然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1与其他的无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2~4分别模块化,因此即使动力车窗开关100的外形尺寸改变、或各窗户开闭开关1~4的设置间隔和操作钮11、21、31、41的形状改变等,也能够组装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10。其结果为,能够广泛地使用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1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不仅是实现窗户自动开闭功能的电路形成于第二基板9,实现夹杂检测功能和浸没检测功能等的电路也形成于第二基板9,因此,能够与动力车窗开关100的外形尺寸的变更对应地容易地重新制作第一基板8。并且,不需要重新进行第二基板9的布局设计、或重新制作第二基板9,能够在不同规格的动力车窗开关中沿用第二基板9。
另外,在重新制作基板时,不得不再次进行性能评价,但是实现了高功能的电路部的性能评价很费事。然而,即使重新制作第一基板8,如果沿用第二基板9,则不需要再次实施形成于第二基板9的电路部的性能评价,只对第一基板8进行性能评价就已足够,能够减轻性能评价所需的工夫。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连接器19电连接第一基板8和第二基板9。因此,通过对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1的操作钮11进行操作,能够将该开关1的输出信号从第二基板9经由连接器19发送到安装于第一基板8的马达驱动电路(继电器等),从而使对应的驾驶席的窗户确实地开闭。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基板8与第二基板9以板面彼此对置的方式沿板厚方向排列地配置。因此,与将该基板8、9沿板宽方向排列配置相比,能够实现动力车窗开关100的宽方向的小型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10中,与向开闭方向对操作钮11进行一级和二级摆动(转动)操作对应地,滑块15与第二基板9平行地直线移动。并且,滑块15按压钢球17a、17d、17u,从而能够使橡胶接触器16的接触部16a、16d、16u相对于电气接点接触离开,从而分别切换电气接点18a、18d、18u的接通和断开状态。
此时,操作钮11的操作力经由杆12和滑块15之后,不仅经钢球17a、17d、17u和橡胶接触器16作用于第二基板9,还经保持架13、14作用于盒6和罩7a,因此,能够减轻作用于第二基板9的应力。另外,在操作钮11的摆动操作时,对操作钮11施加相对于第二基板9垂直的上下方向的力,但是将该力变换为与第二基板9平行的横向的力,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减轻作用于第二基板9的应力。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气接点18a、18d、18u中的自动接点18a配置于不与窗户打开接点18d以及窗户关闭接点18u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的位置。因此,能够实现电气接点18a、18d、18u的排列方向上的、开关模块10的小型化。
更进一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基板9上的与前部坐席用的窗户开闭开关1、2的设置位置相应的两个区域R1、R2分别设置有电气接点18a、18d、18u、18a’、18d’、18u’。因此,能够在右方向盘车用的动力车窗开关100、和左方向盘车用的动力车窗开关中组装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10,能够更广泛地使用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10。并且,当在动力车窗开关设置了两个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时,能够使形成该开关的电气接点的基板共通化。
本发明除了上述的以外还能够采用多种实施方式。例如,在以上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四个窗户开闭开关1~4的电气接点分开地设置于两块基板8、9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只限于此。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将多个窗户开闭开关的电气接点分开地设置于三块以上的基板。并且,还可以在其中的一个基板上分别设置多个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
另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10的电气接点由窗户打开接点18d、窗户关闭接点18u、以及自动接点18a三者构成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只限于此。除此之外,例如,还可以由四个以上的接点构成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的电气接点。另外,还可以将与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10不同结构的其他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组装到动力车窗开关100中。
另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右方向盘车用的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1的电气接点18a、18d、18u、以及左方向盘车用的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18a’、18d’、18u’设置到第二基板9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只限于此。除此之外,也可以将至少一个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设置于第二基板,使第二基板的大小更小。
另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在设置了四个窗户开闭开关1~4和一个窗户锁定开关5的动力车窗开关100应用了本发明的示例,但是对于设置了除此以外的数的窗户开闭开关和其他开关(窗户锁定开关和门锁定开关等)的动力车窗开关,也能够应用本发明。另外,对于用于以手动和自动方式开闭驾驶席的窗户以外的窗户的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Claims (8)

1.一种将多个窗户开闭开关收纳到一个盒中的动力车窗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户开闭开关中的、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设置于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是设置了其他的无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的第一基板之外的基板,作为所述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在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窗户打开接点、窗户关闭接点以及位于该两个接点之间的自动接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车窗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车窗开关具有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电连接的连接单元,
所述第二基板的尺寸比所述第一基板的尺寸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车窗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以板面彼此对置的方式沿板厚方向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车窗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具有:
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被固定于所述盒内;
保持架,其被固定于所述盒内;
滑块,其能够沿所述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的排列方向直线移动地保持于所述保持架;
橡胶接触器,其配置于所述保持架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在该橡胶接触器上以与各所述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对置的方式设置有能够压曲变形的三个接触部;
三个球体,其以载置于各所述接触部上的方式保持于所述保持架;
操作钮,其能够向开闭方向进行操作;以及
操作部件,其与所述操作钮的操作联动地使所述滑块直线移动,
通过向打开方向或关闭方向对所述操作钮进行操作,所述滑块借助于所述操作部件向一个方向或另一方向移动,从而按压处于端部的某一所述球体,使处于该球体下方的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窗户打开接点或所述窗户关闭接点接触,然后,所述滑块按压处于中央的所述球体,使处于该球体下方的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自动接点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车窗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与前部坐席用的一对所述窗户开闭开关的设置位置相应的两个区域分别设置有所述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
6.一种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其构成设置于动力车窗开关的多个窗户开闭开关中的至少一个窗户开闭开关,所述动力车窗开关用于开闭操作多个坐席的窗户,所述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的特征在于,
所述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的电气接点设置于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是设置了构成其他所述窗户开闭开关的无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的第一基板之外的基板,作为所述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在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窗户打开接点、窗户关闭接点以及位于该两个接点之间的自动接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具有:
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被固定于所述动力车窗开关的盒内;
保持架,其被固定于所述盒内;
滑块,其能够沿所述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的排列方向直线移动地保持于所述保持架;
橡胶接触器,其配置于所述保持架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在该橡胶接触器上以与各所述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对置的方式设置有能够压曲变形的三个接触部;
三个球体,其以载置于各所述接触部上的方式保持于所述保持架;
操作钮,其能够向开闭方向进行操作;以及
操作部件,其与所述操作钮的操作联动地使所述滑块直线移动,
通过向打开方向或关闭方向对所述操作钮进行操作,所述滑块借助于所述操作部件向一个方向或另一方向移动,从而按压处于端部的某一所述球体使处于该球体下方的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窗户打开接点或所述窗户关闭接点接触,然后,所述滑块按压处于中央的所述球体,使处于该球体下方的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自动接点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与前部坐席用的一对所述窗户开闭开关的设置位置相应的两个区域分别设置有所述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的电气接点。
CN201410448925.2A 2013-09-06 2014-09-04 动力车窗开关以及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 Active CN1044251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4627 2013-09-06
JP2013184627A JP6113031B2 (ja) 2013-09-06 2013-09-06 パワーウインドウスイッチ、オート開閉機能付き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5170A CN104425170A (zh) 2015-03-18
CN104425170B true CN104425170B (zh) 2017-05-24

Family

ID=52702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48925.2A Active CN104425170B (zh) 2013-09-06 2014-09-04 动力车窗开关以及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13031B2 (zh)
CN (1) CN1044251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04770B2 (ja) * 2015-05-25 2018-04-04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19873B2 (ja) * 1987-07-01 1997-06-1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車載用パワーウィンドスイッチ
JPH08138496A (ja) * 1994-11-16 1996-05-31 Kansei Corp 二段操作スイッチ装置
US5821483A (en) * 1995-01-11 1998-10-13 Omron Corporation Modular array of switches, switch actuators, printed circuit boards, housing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3152118B2 (ja) * 1995-07-27 2001-04-0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JP3504061B2 (ja) * 1996-03-12 2004-03-0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スイッチ装置製造方法
JP3967430B2 (ja) * 1997-09-02 2007-08-29 東洋電装株式会社 パワーウインド用モータ制御装置
JP2003022853A (ja) * 2001-07-06 2003-01-24 Alps Electric Co Ltd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取付構造
JP4047034B2 (ja) * 2002-02-27 2008-02-13 ナイルス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JP2004288389A (ja) * 2003-03-19 2004-10-14 Toyota Motor Corp スイッ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13031B2 (ja) 2017-04-12
CN104425170A (zh) 2015-03-18
JP2015053153A (ja) 2015-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95881B2 (en) Power window switch
JP2008210654A (ja) スイッチ
CN104425170B (zh) 动力车窗开关以及带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开关模块
DE102006051028B4 (de) Mit Wippschaltern bedienbare Schaltereinrichtung für Steuer- und Regeleinrichtungen
JP2008004322A (ja) スイッチ
US7667153B2 (en) Double-pole change-over switch
KR101602496B1 (ko) 슬라이드 스위치 유니트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파워 윈도우 스위치 모듈
EP1408523B1 (en) Switch device
KR200448349Y1 (ko) 접촉 시소 스위치 장치
DE102013215719B3 (de) Tastermodul
KR200470874Y1 (ko) 운전석 파워 윈도우 스위치 모듈
US11201023B2 (en) Change-over switch and switch device
CN102522242B (zh) 一种汽车电动后视镜开关结构
CN208385284U (zh) 开关和电子驻车开关总成
CN104916476B (zh) 开关装置
KR101171559B1 (ko) 차량의 파워윈도 스위치 어셈블리
CN202423200U (zh) 汽车电动窗控制开关
CN201237976Y (zh) 一种开关触点
KR200469355Y1 (ko) 차량용 도어락 스위치 장치
KR100828856B1 (ko) 파워윈도우의 락 스위치
JP2013225390A (ja) シーソースイッチ装置
CN106206135B (zh) 开关装置
JP7209233B1 (ja) エレベータ用のドアの開閉確認装置
CN104576138A (zh) 汽车电动门窗开关总成
CN211605055U (zh) 一种配电电器的止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