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3082A - 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3082A
CN102683082A CN2012100655057A CN201210065505A CN102683082A CN 102683082 A CN102683082 A CN 102683082A CN 2012100655057 A CN2012100655057 A CN 2012100655057A CN 201210065505 A CN201210065505 A CN 201210065505A CN 102683082 A CN102683082 A CN 1026830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switch
operation knob
push
action bars
fulcr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655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能势隆
吉河英俊
西冈卓哉
中野志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Mobili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83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30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22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 H01H21/24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biased to return to normal position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00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or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covered by H01H
    • H01H2300/01Application power window

Landscapes

  • Tumbler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适合做车载用电动车窗开关的、能够进行两级操作的开关装置,通过采用新的结构,减少了零件数目、组装工时以及空间等。开关装置包括:操作旋钮;支轴,其将操作旋钮支撑成能够摆动;基板,其与支轴大致平行;第一按钮式开关,其位于包含支轴且与基板垂直的垂直面的一侧,并且通过操作旋钮的摆动而被操作;第二按钮式开关,其位于垂直面的另一侧,并且通过操作旋钮的摆动被操作;以及第三按钮式开关,其与垂直面相交,并且通过操作旋钮的摆动而被操作,作用于第一按钮式开关的力的第一作用点位于远离垂直面的一侧,作用于第二按钮式开关的力的第二作用点位于远离垂直面的另一侧,作用于第三按钮式开关的力的第三作用点位于垂直面的附近。

Description

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装置,特别涉及适合做车载用的电动车窗开关的、能够进行两级操作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对例如汽车等车辆的窗户进行开闭,从对操作性、可靠性等的要求出发,公开有如下所述的开关:所述开关包括多个橡胶开关(按钮式开关),并且能够进行两级操作。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所述的波动开关(seesaw switch)(橡胶开关):所述波动开关包括每两个一组地夹持波动开关的支轴的四个按压开关,利用工作行程不同的按压件来对一侧的两个按钮式开关进行操作,由此,所述波动开关能够进行两级操作。
在这样的波动开关中,使操作旋钮向一个方向倾倒需要两个按钮式开关。为了使操作旋钮向另一个方向倾倒,还需要两个按钮式开关,即,总计需要四个按钮式开关。除此以外,需要五根用于从操作旋钮传递力的操作杆。这是因为:对于四个开关中的每个都需要操作杆,此外,需要用来输出操作感触的操作杆。因此,零件数量多。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所述的波动开关:所述波动开关包括操作旋钮、一对工作板以及每两个一组的按压开关,所述操作按钮被支撑成能够以支轴为中心摆动,所述工作板通过来自所述操作旋钮的按压力而倾倒,在这些工作板的下方各配置有一组按压开关,所述按压开关根据所述工作板的倾倒角度来工作,由此,所述波动开关能够进行两级操作。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如下所述的波动开关:所述波动开关包括操作旋钮、工作板以及总计三个按压开关,其中,所述操作旋钮能够摆动,所述工作板被操作旋钮按压驱动、并且俯视呈大致“く”字形,所述三个按压开关包括支撑工作板的两端部的两个按压开关和支撑工作板的弯曲部(中央部)的一个按压开关。通过使从操作旋钮延伸的驱动部与工作板中的相比于中央部的按压开关离两端部的按压开关更近的部分抵接,工作板根据驱动部的下降量使两端部中的一端部的按压开关与中央部的按压开关依次工作。另外,与此同时,根据驱动部的下降量使两端部中的另一端部的按压开关与中央部的按压开关依次工作,由此,所述波动开关能够进行两级操作。
所述波动开关使用了三个按钮式开关。此外,使用了用于供操作旋钮操作以使按钮式开关工作的工作板。另外,为了利用所述波动开关实现两级操作,需要在开关之间设置一定程度的距离,因此在本文献中,虽然工作板被形成为“く”字,但结构增大。
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有如下的监视器开关:所述监视器开关利用一个开关操作旋钮的操作来进行在显示器画面中显示的多个显示画面的切换选择以及与被选择的显示对应的功能确认。所述监视器开关包括:滑块,所述滑块以能够移位的方式被保持;操作旋钮(波动型旋钮),所述操作旋钮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轴支撑在所述滑块的壳体外侧端部;一对按压杆,所述按压杆与所述操作旋钮的转动移位联动;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接近所述滑块的壳体内侧端部进行配置;以及橡胶开关,所述橡胶开关分别接近所述一对按压杆的壳体内侧端部进行配置,接受所述滑块的动作而开闭的行程开关的动作行程被设定成比接受所述按压杆的动作而开闭的橡胶开关的行程小。所述监视器开关不是能够进行两级操作的开关,但从使用了共计三个按压开关这一点上来说,与专利文献3的开关类似。
另外,虽然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监视器开关整体上需要的按钮式开关的数量为三个,但所述监视器开关终究不是能够进行两级操作的开关。即,中央的按钮式开关通过按压操作旋钮的中央部而发挥作用,两端的按钮式开关通过接受滑块的动作而发挥作用,中央的按钮式开关与两端的按钮式开关不具有联动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2361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11114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13994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2940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通过采用新的构造,能够进行开关的两级操作,并且减少了零件数目以及必要的空间。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开关装置包括:操作旋钮;支轴,所述支轴将所述操作旋钮支撑成能够摆动;基板,所述基板与所述支轴大致平行;第一按钮式开关,所述第一按钮式开关位于包含所述支轴且与基板垂直的垂直面的一侧,所述第一按钮式开关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所述第一按钮式开关通过所述操作旋钮的摆动而被操作;第二按钮式开关,所述第二按钮式开关位于垂直面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按钮式开关设置在基板上,并且所述第二按钮式开关通过操作旋钮的摆动而被操作;以及第三按钮式开关,所述第三按钮式开关与垂直面相交,所述第三按钮式开关设置在基板上,并且所述第三按钮式开关通过操作旋钮的摆动而被操作,操作旋钮中的作用于第一按钮式开关的力的第一作用点位于远离垂直面的一侧,操作旋钮中的作用于第二按钮式开关的力的第二作用点位于远离垂直面的另一侧,操作旋钮中的作用于第三按钮式开关的力的第三作用点位于垂直面的附近。
由此,能够提供一种车载用的电动车窗开关,所述电动车窗开关能够进行两级操作,并且减小了零件数目、组装工时以及空间等。
此外,所述开关装置的特征也可以是,该开关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所述支轴;第一操作杆,所述第一操作杆从第一作用点向第一按钮式开关传递力;第二操作杆,所述第二操作杆从第二作用点向第二按钮式开关传递力;以及第三操作杆,所述第三操作杆从第三作用点向第三按钮式开关传递力,基板、第一操作杆、第二操作杆以及第三操作杆配置在壳体内,第一操作杆与操作旋钮的下表面相互接触,并且第二操作杆与操作旋钮的下表面相互接触,作为第三作用点的、第三操作杆与操作旋钮的下表面接触的部分具有如下形状:随着操作旋钮的摆动的倾斜度的增大,从支轴到所述接触的部分的距离变短。
此外,所述开关装置的特征也可以是,导通或者切断第一按钮式开关以及第二按钮式开关时操作旋钮的摆动所产生的倾斜的大小小于导通或者切断第三按钮式开关时操作旋钮的摆动所产生的倾斜的大小。
此外,所述开关装置的特征也可以是,通过使操作旋钮向一个方向倾斜,第一按钮式开关被导通或者切断,通过使操作旋钮进一步向一个方向倾斜,第三按钮式开关被导通或者切断,通过使操作旋钮向另一个方向倾斜,第二按钮式开关被导通或者切断,通过使操作旋钮进一步向另一个方向倾斜,第三按钮式开关被导通或者切断。
另外,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包括:操作旋钮;支轴,所述支轴将所述操作旋钮支撑成能够摆动;基板,所述基板与所述支轴大致平行;第一按钮式开关,所述第一按钮式开关位于包含所述支轴且与基板垂直的垂直面的一侧,所述第一按钮式开关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所述第一按钮式开关通过所述操作旋钮的摆动而被操作;第二按钮式开关,所述第二按钮式开关位于所述垂直面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按钮式开关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所述第二按钮式开关通过所述操作旋钮的摆动而被操作;第三按钮式开关,所述第三按钮式开关与所述垂直面相交,所述第三按钮式开关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所述第三按钮式开关通过所述操作旋钮的摆动而被操作;第一操作杆,所述第一操作杆设置于所述垂直面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操作杆通过所述操作旋钮的向第一方向的倾倒来按压所述第一按钮式开关;第二操作杆,所述第二操作杆设置于所述垂直面的另一侧,并且所述第二操作杆通过所述操作旋钮的向第二方向的倾倒来按压所述第二按钮式开关;以及第三操作杆,所述第三操作杆设置于与所述垂直面相交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三操作杆通过操作旋钮的向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的倾倒来按压所述第三按钮式开关。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适合做车载用的电动车窗开关的、能够进行两级操作的开关装置,与以往的开关装置相比,所述开关装置的零件数目、组装工时、以及空间等减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涉及的第一实施例的开关装置,其中,图1的(A)为俯视图;图1的(B)为侧视图;图1的(C)为主视图;图1的(D)为后视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涉及的第一实施例的开关装置,其中,图2(A)为沿A-A线的剖视图;图2的(B)为沿B-B线的剖视图;图2的(C)为沿C-C线的剖视图;图2的(D)为沿D-D线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涉及的第一实施例的未安装操作旋钮的状态下的开关装置,其中,图3的(A)为俯视图;图3的(B)为侧视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涉及的第一实施例的操作旋钮,其中,图4的(A)为仰视图;图4的(B)为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涉及的第一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剖视图)。其中,图5的(A)示出了手动向上的动作;图5的(B)示出了自动向上的动作;图5的(C)示出了手动向下的动作;图5的(D)示出了自动向下的动作。
图6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第一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立体图。其中,图6的(A)是示出开关装置整体的图;图6的(B)是示出将操作旋钮卸下后的状态的图;图6的(C)是示出将壳体的侧面卸下后的状态的图;图6的(D)是示出将操作杆卸下后的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第二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动作的动作说明图。其中,图7的(A)是示出中立状态的图;图7的(B)是示出第一级被导通的状态的图;图7的(C)是示出第二级被导通的状态的图;图7的(D)是操作杆与操作旋钮的下表面接触的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各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发明涉及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开关装置1。开关装置1具有:操作旋钮10,其在车辆的使用者操作电动车窗时使用;支轴20,其将操作旋钮10支撑成能够摆动;壳体50,其包括支轴20;以及基板30,其与支轴20大致平行,并且在该基板30形成有电路。此外,大致平行不意味着严格的平行,而是指通常在本技术领域内可以允许作为大体的平行的范围内的平行。操作旋钮10在正面侧(车辆的前进方向侧)形成手指容易搭上的弯曲,以使车辆的使用者容易进行操作。操作旋钮10以能够在侧视图(B)中左右摆动的方式被支轴20支撑。
例如,当使用者按压操作旋钮10、使其在侧视图(B)中向右侧(车辆的前进方向侧)倾倒时,操作旋钮10通过以支轴20为中心旋转而向右侧倾倒,并且按下内部的第一操作杆61。另外,相反地,当使用者按压操作旋钮10、使其在侧视图(B)中向左侧(车辆的前进方向侧的相反侧)倾倒时,操作旋钮10通过以支轴20为中心旋转而向左侧倾倒,并且按下内部的第二操作杆62。
这样,开关装置1通过操作旋钮10的在侧视图(B)中的左右摆动来操作操作杆,进而如后面所述地操作按钮式开关。
为了供车辆的使用者进行操作,操作旋钮10从壳体50露出,但基板30、操作杆(61、62)等被收纳在壳体50中。参照图2的剖视图,更详细地对壳体50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图2的(A)是沿图1的(A)中示出的剖面线A-A的剖视图,图2的(B)是沿图1(A)中示出的剖面线B-B的剖视图,图2的(C)是沿图1的(A)中示出的剖面线C-C的剖视图,图2的(D)是沿图1的(A)中示出的剖面线D-D的剖视图。此外,为了说明,在图2的(A)中示出了原本看不见的支轴20和包含支轴20并且与基板30垂直的假想的面S。
开关装置1具有夹着支轴20设置在基板30上的第一按钮式开关41和第二按钮式开关42,此外,在第一按钮式开关41与第二按钮式开关42之间的中央部附近的基板30上具有第三按钮式开关43。换而言之,第一按钮式开关41位于面S的一侧(车辆的前进方向侧),第二按钮式开关42位于面S的另一侧(车辆的前进方向侧的相反侧),第三按钮式开关43位于与面S相交、并且与第一按钮式开关41和第二按钮式开关42的位置相比最靠近支轴20的地方。
另外,开关装置1在壳体50内具有第一操作杆61和第二操作杆62,所述第一操作杆61与操作旋钮10的下表面抵接,并且所述第一操作杆61用于将操作旋钮10向右侧(车辆的前进方向侧)倾倒的变化量传递至第一按钮式开关41,所述第二操作杆62与操作旋钮10的下表面抵接,并且所述第二操作杆62用于将操作旋钮10向左侧(车辆的前进方向侧的相反侧)倾倒的变化量传递给第二按钮式开关42。此外,开关装置1在壳体50内具有第三操作杆63,所述第三操作杆63与操作旋钮10的下表面抵接,并且所述第三操作杆63用于将操作旋钮10向右侧(车辆的前进方向侧)和左侧(车辆的前进方向侧的相反侧)倾倒的变化量传递给第三按钮式开关43。
换而言之,操作旋钮10中,第一作用点P1被设置在操作旋钮10的下表面的远离面S的一侧(车辆的前进方向侧),所述第一作用点P1用于伴随着操作旋钮10向右侧的倾倒而按下第一按钮式开关41。另外,第二作用点P2被设置在操作旋钮10的下表面的远离面S的另一侧(车辆的前进方向侧的相反侧),所述第二作用点P2用于伴随着操作旋钮10向左侧的倾倒而按下第二按钮式开关42。此外,在开关装置1中,第三作用点P3被设置在操作旋钮10的下表面的面S的附近,所述第三作用点P3用于伴随着操作旋钮10向右左两侧的倾倒而按下第三按钮式开关43。
开关装置1具有:第一操作杆61,所述第一操作杆61从操作旋钮10的第一作用点P1向第一按钮式开关41传递力;第二操作杆62,所述第二操作杆62从操作旋钮10的第二作用点P2向第二按钮式开关42传递力;以及第三操作杆63,所述第三操作杆63从操作旋钮10的第三作用点P3向第三按钮式开关43传递力,所述第一操作杆61、第二操作杆62、以及第三操作杆63根据操作旋钮10的倾倒的变化量来操作各按钮式开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操作杆61与操作旋钮10在P1处,另外,第二操作杆62与操作旋钮10在P2处,以距离基板30的高度大致相等的高度抵接,结果,第一操作杆61与第二操作杆62具有大致相等的长度。但是,也并不限于此,P1与P2距离基板30的高度也可以不同,第一操作杆61与第二操作杆62的长度也可以不同。
另外,作为第三操作杆63与操作旋钮10抵接的点的、第三作用点P3距离基板30的高度位于高于第一作用点P1和第二作用点P2的位置,第三操作杆63的长度比第一操作杆61和第二操作杆62的长度长。但是,同样地,并不仅限于此,第三作用点P3的位置可以位于与第一作用点P1和第二作用点P2相同的高度,也可以低于第一作用点P1和第二作用点P2的高度,第三操作杆63可以具有与第一操作杆61和第二操作杆62大致相等的长度,也可以比第一操作杆61和第二操作杆62的长度短。
另外,第三作用点P3的位置位于比支轴20高的位置,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位于比支轴20低的位置。
在侧视图(图2的(A))中,作为第三作用点P3的、操作旋钮10的下表面的与第三操作杆63接触的部分的形状为以下形状:越靠近面S,从支轴20到第三作用点P3的距离越长,伴随着离开面S,所述距离变短。即,操作旋钮10的下表面的与第三操作杆63接触的部分的形状为以下形状:伴随着操作旋钮10的摆动的倾斜度的增大,从支轴20到接触部分的距离变短。接触的部分具有如上所述的形状,由此,通过操作旋钮10的左右摆动的倾斜,所述接触部分向下按下第三操作杆63。结果,第三操作杆63能够对第三按钮式开关43的导通、切断进行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三操作杆63接触的部分的形状为夹着面S对称的对称形状,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是非对称形状,只要第三按钮式开关43与第一按钮式开关41或者第二按钮式开关42能够分成两个阶段地发挥作用即可。
为了使第三按钮式开关43与第一按钮式开关41,或者,第三按钮式开关43与第二按钮式开关42分成两个阶段地发挥作用,只要使导通或者切断第一按钮式开关41和第二按钮式开关42时的操作旋钮10的摆动所产生的倾斜的大小大于或者小于导通或者切断第三按钮式开关43时的操作旋钮10的摆动所产生的倾斜的大小即可。即,只要导通或者切断第一按钮式开关41和第二按钮式开关42时的操作旋钮10的摆动所产生的倾斜的大小与导通或者切断第三按钮式开关43时的操作旋钮10的摆动所产生的倾斜的大小不相等,就可使第三按钮式开关43与第一按钮式开关41或者第二按钮式开关42分成两个阶段地发挥作用。
图3示出了处于未安装操作旋钮10的状态的开关装置1。第一操作杆61与第二操作杆62的末端呈半球形,但并不仅限于此,只要是能够被从作为作用点的操作旋钮10的下表面传递力的形状即可。另外,第三操作杆63的末端以沿着操作旋钮10的下表面的与第三操作杆63接触的部分的形状的方式形成为圆筒的侧面的形状。但是,并不仅限于所述形状,只要是能够被从作为作用点的接触部分传递力的形状即可。
壳体50形成为包围第三操作杆63,并且在壳体50的侧面具备支轴20。所述支轴20成为操作旋钮10的摆动的中心轴。在壳体50中,在第三操作杆63的下方示出了第三按钮式开关43。
图4示出了操作旋钮10的下表面。在操作旋钮10的中央部形成有成为第三作用点P3的与第三操作杆63接触的部分,在操作旋钮10的两端部形成有成为第一作用点P1和第二作用点P2的与第一操作杆61和第二操作杆62接触的部分。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分别设置有各两个接触部分,但这是作为通用地应用于左右的门的接触部分而形成的,因此也可以分别设置各一个接触部分。
图5是用来说明开关装置1的动作的剖视图。图5的(A)示出了手动向上的动作;图5的(B)示出了自动向上的动作;图5的(C)示出了手动向下的动作;图5的(D)示出了自动向下的动作。在图5的(A)和图5的(B)中,操作旋钮10在侧视图中向左侧(车辆的前进方向侧的相反侧)倾斜,从而关闭电动车窗。在图5的(C)和图5的(D)中,操作旋钮10在侧视图中向右侧(车辆的前进方向侧)倾斜,从而打开电动车窗。
在图5的(A)中,通过操作旋钮10向左侧倾斜,第二作用点P2按下第二操作杆62,结果,第二操作杆62操作第二按钮式开关42,第二按钮式开关42被导通或者切断。在该阶段,第三作用点P3也稍微按下第三操作杆63,但不至于导通或者切断第三按钮式开关43。在此,如果使用者松开操作旋钮10,则电动车窗的关闭动作停止。
在图5的(B)中,通过操作旋钮10进一步向左侧倾斜,第二按钮式开关42的状态被保持,并且第三作用点P3也进一步按下第三操作杆63,结果,第三操作杆63操作第三按钮式开关43,第三按钮式开关43被导通或者切断。在该阶段,第二按钮式开关42和第三按钮式开关43被同时导通或者切断,由此,能够实现两级操作。在此,即使使用者松开操作旋钮10,电动车窗的关闭动作也不会停止。
在图5的(C)中,通过操作旋钮10向右侧倾斜,第一作用点P1按下第一操作杆61,结果,第一操作杆61操作第一按钮式开关41,第一按钮式开关41被导通或者切断。在该阶段,第三作用点P3也稍微按下第三操作杆63,但不至于导通或者切断第三按钮式开关43。在此,如果使用者松开操作旋钮10,则电动车窗的开启动作停止。
在图5的(D)中,通过操作旋钮10进一步向右侧倾斜,第一按钮式开关41的状态被保持,并且第三作用点P3也进一步按下第三操作杆63,结果,第三操作杆63操作第三按钮式开关43,第三按钮式开关43被导通或者切断。在该阶段,第一按钮式开关41和第三按钮式开关43被同时导通或者切断,由此,能够实现两级操作。在此,即使使用者松开操作旋钮10,电动车窗的开启动作也不会停止。
图6是示出开关装置1的立体图,其中,图6的(A)示出了所述开关装置1的整体;图6的(B)示出了将操作旋钮10卸下后的状态;图6的(C)示出了将壳体50的侧面卸下后的状态;图6的(D)示出了将操作杆(61、62、63)卸下后的状态。操作旋钮10由壳体50所具备的支轴20支撑成能够摆动。在操作旋钮10的下方具备第一操作杆61、第二操作杆62以及第三操作杆63,各个操作杆由壳体50的各部分支撑成能够自由滑动。
在基板30上,在第一操作杆61、第二操作杆62以及第三操作杆63各自的下方具有第一按钮式开关41、第二按钮式开关42以及第三按钮式开关43。当对各按钮式开关进行操作时,基板上的电路被导通或者切断。
(第二实施例)
图7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1A的动作的说明图。图7的(A)是示出了中立状态的图;图7的(B)是示出了第一级被导通的状态的图;图7的(C)是示出了第二级被导通的状态的图;图7的(D)是操作杆与操作旋钮的下表面接触的部分的放大图。此外,为了说明,在图7中示出了原本看不见的支轴20A和包含支轴20A并且与基板30A垂直的假想的面S。
开关装置1A具有:操作旋钮10A,其在车辆的使用者操作电动车窗时使用;支轴20A,其将操作旋钮10A支撑成能够摆动;壳体50A(未图示),其包括支轴20A;以及基板30A,其与支轴20A大致平行,并且在基板30A形成有电路。操作旋钮10A被支撑于支轴20A,并且以支轴20A为中心向左右摆动。此外,在本图中,只对操作旋钮10A向左侧倾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向右侧倾斜的情况也相同。
图7的(A)示出了使用者未对操作旋钮10A进行操作的状态、即所谓中立状态下的操作旋钮10A。在基板30A上具备三个按钮式开关41A、42A以及43A。按钮式开关43A被设置成位于支轴20A的下方附近并且与面S相交。按钮式开关41A和42A夹着按钮式开关43A而设置于操作旋钮10A的两端的下方附近。
在三个按钮式开关41A、42A以及43A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操作杆61A、62A以及63A。操作杆61A的上端与操作旋钮10A的作用点P1A抵接,操作杆62A的上端与操作旋钮10A的作用点P2A抵接,操作杆63A的上端与操作旋钮10A的作用点P31抵接。在所述中立状态下,在任何一个作用点都未强烈地作用有力,操作杆61A、62A以及63A处于与操作旋钮10A的作用点P1A、P2A以及P31轻微接触的状态。
图7的(B)示出了使用者按压操作旋钮10A而使其向左侧倾倒的状态。操作旋钮10A通过以支轴20A为中心旋转而向左侧倾倒,并且按下操作杆62A,操作杆62A将使用者按压的力传递给按钮式开关42A,由于操作杆62A具有刚性,因此按钮式开关42A被下压与使用者所按压的移动距离相当的量。通过按下所述按钮式开关42A,按钮式开关42A被操作,从而使基板30A的电路导通或者切断。
另一方面,操作杆63A的上端与操作旋钮10A的下表面在作用点P32处抵接。在此,参照图7的(D),对作用点P31与P32的关系进行说明。在侧视图中,操作旋钮10A的下表面的与操作杆63A抵接的部分的形状为以下形状:越靠近面S,从支轴20A到作用点的距离越长,伴随着离开面S,所述距离变短。换而言之,操作旋钮10A的下表面的与操作杆63A抵接的部分的形状为以下形状:伴随着操作旋钮10A的摆动的倾斜度增大,从支轴20A到抵接的部分的距离变短。
即,如图7的(D)所示,在操作旋钮10A处于中立状态时(图7的(A)的状态)的作用点P31与支轴20A之间的距离L1、和在操作旋钮10A向左侧倾倒时(图7的(B)的状态)的作用点P32与支轴20A之间的距离L2满足L1>L2的关系。因此,由于操作旋钮10A由支轴20A固定,所以操作旋钮10A的下表面按下操作杆63A。但是,在该阶段,操作杆63A的移动距离没有达到操作按钮式开关43A的程度,按钮式开关43A不会被导通或者切断。
另外,通过操作旋钮10A向左倾斜,操作杆61A的上端与操作旋钮10A的下表面相互分离,在该阶段,作用点P1A不作为作用点发挥作用。因此,在该阶段,只有按钮式开关42A被导通或者切断,从而作为第一级的开关发挥作用。
图7的(C)示出了使用者按压操作旋钮10A而使其进一步向左侧倾倒的状态。操作旋钮10A通过以支轴20A为中心旋转而进一步向左侧倾倒,并且按下操作杆62A,操作杆62A将使用者按压的力传递给按钮式开关42A,由于操作杆62A具有刚性,因此按钮式开关42A被下压与使用者所按压的移动距离相当的量。但是,由于按钮式开关42A已经处于被导通或者切断的状态,因此不会发生进一步的开关操作。
另一方面,操作杆63A的上端与操作旋钮10A的下表面在作用点P33处抵接。如图7的(D)所示,在操作旋钮10A向左侧倾倒一级时(图7的(B)的状态)的作用点P32与支轴20A之间的距离L2、和在操作旋钮10A进一步向左侧倾倒时(图7的(C)的状态)的作用点P33与支轴20A之间的距离L3满足L2>L3的关系。因此,由于操作旋钮10A由支轴20A固定,所以操作旋钮10A的下表面进一步按下操作杆63A。由于操作杆63A具有刚性,因此按钮式开关43A被进一步按下与L2-L3的移动距离相当的量。通过按下所述按钮式开关43A,按钮式开关43A被操作,从而使基板30A的电路导通或者切断。
操作旋钮10A的下表面的与操作杆63A抵接的部分具有满足L1>L2>L3的形状,由此,通过操作旋钮10A的左右摆动的倾斜,所述抵接的部分向下按下操作杆63A。结果,操作杆63A能够对按钮式开关43A的导通、切断进行操作。这样,按钮式开关42A导通或者切断时的操作旋钮10A的摆动所产生的倾斜度和按钮式开关43A导通或者切断时的操作旋钮10A的摆动所产生的倾斜度不同,由此,开关装置1A中的开关操作能够被分成两级。
本实施例具有以下特征:按钮式开关42A导通或者切断时的操作旋钮10A的摆动所产生的倾斜度比按钮式开关43A导通或者切断时的操作旋钮10A的摆动所产生的倾斜度小。
此外,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举例说明的实施例,而是能够通过在不超出权利要求书的各项中记载的内容的范围内的结构来实施。
标号说明
1:开关装置;
10:操作旋钮;
20:支轴;
30:基板;
41:第一按钮式开关;
42:第二按钮式开关;
43:第三按钮式开关;
50:壳体;
61:第一操作杆;
62:第二操作杆;
63:第三操作杆;
P1:第一作用点;
P2:第二作用点;
P3:第三作用点;
S:包含支轴并且与基板垂直的面。

Claims (5)

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包括:
操作旋钮;
支轴,所述支轴将所述操作旋钮支撑成能够摆动;
基板,所述基板与所述支轴大致平行;
第一按钮式开关,所述第一按钮式开关位于包含所述支轴且与所述基板垂直的垂直面的一侧,所述第一按钮式开关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所述第一按钮式开关通过所述操作旋钮的摆动而被操作;
第二按钮式开关,所述第二按钮式开关位于所述垂直面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按钮式开关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所述第二按钮式开关通过所述操作旋钮的摆动而被操作;以及
第三按钮式开关,所述第三按钮式开关与所述垂直面相交,所述第三按钮式开关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所述第三按钮式开关通过所述操作旋钮的摆动而被操作,
所述操作旋钮中的作用于第一按钮式开关的力的第一作用点位于远离所述垂直面的一侧,
所述操作旋钮中的作用于第二按钮式开关的力的第二作用点位于远离所述垂直面的另一侧,
所述操作旋钮中的作用于第三按钮式开关的力的第三作用点位于所述垂直面的附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装置还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所述支轴;
第一操作杆,所述第一操作杆从所述第一作用点向第一按钮式开关传递力;
第二操作杆,所述第二操作杆从所述第二作用点向第二按钮式开关传递力;以及
第三操作杆,所述第三操作杆从所述第三作用点向第三按钮式开关传递力,
所述基板、所述第一操作杆、所述第二操作杆以及所述第三操作杆配置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第一操作杆与所述操作旋钮的下表面相互接触,并且所述第二操作杆与所述操作旋钮的下表面相互接触,
作为所述第三作用点的、所述第三操作杆与所述操作旋钮的下表面接触的部分具有如下形状:随着所述操作旋钮的摆动的倾斜度的增大,从所述支轴到所述接触的部分的距离变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导通或者切断所述第一按钮式开关以及所述第二按钮式开关时所述操作旋钮的摆动所产生的倾斜的大小小于导通或者切断所述第三按钮式开关时所述操作旋钮的摆动所产生的倾斜的大小。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所述操作旋钮向一个方向倾斜,所述第一按钮式开关被导通或者切断,通过使所述操作旋钮进一步向一个方向倾斜,第三按钮式开关被导通或者切断,
通过使所述操作旋钮向另一个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按钮式开关被导通或者切断,通过使所述操作旋钮进一步向另一个方向倾斜,第三按钮式开关被导通或者切断。
5.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包括:
操作旋钮;
支轴,所述支轴将所述操作旋钮支撑成能够摆动;
基板,所述基板与所述支轴大致平行;
第一按钮式开关,所述第一按钮式开关位于包含所述支轴且与所述基板垂直的垂直面的一侧,所述第一按钮式开关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所述第一按钮式开关通过所述操作旋钮的摆动而被操作;
第二按钮式开关,所述第二按钮式开关位于所述垂直面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按钮式开关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所述第二按钮式开关通过所述操作旋钮的摆动而被操作;
第三按钮式开关,所述第三按钮式开关与所述垂直面相交,所述第三按钮式开关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所述第三按钮式开关通过所述操作旋钮的摆动而被操作;
第一操作杆,所述第一操作杆设置于所述垂直面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操作杆通过所述操作旋钮的向第一方向的倾倒来按压所述第一按钮式开关;
第二操作杆,所述第二操作杆设置于所述垂直面的另一侧,并且所述第二操作杆通过所述操作旋钮的向第二方向的倾倒来按压所述第二按钮式开关;以及
第三操作杆,所述第三操作杆设置于与所述垂直面相交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三操作杆通过所述操作旋钮的向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的倾倒来按压所述第三按钮式开关。
CN2012100655057A 2011-03-14 2012-03-13 开关装置 Pending CN1026830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6022A JP2012195057A (ja) 2011-03-14 2011-03-14 スイッチ装置
JP2011-056022 2011-03-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3082A true CN102683082A (zh) 2012-09-19

Family

ID=46757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655057A Pending CN102683082A (zh) 2011-03-14 2012-03-13 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34661A1 (zh)
JP (1) JP2012195057A (zh)
CN (1) CN102683082A (zh)
DE (1) DE102012101789A1 (zh)
IN (1) IN2012DE0071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9205A (zh) * 2016-02-03 2017-08-11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开关装置
US20210388661A1 (en) * 2020-06-12 2021-12-16 Mauricio A. Lizama Adapted Power Window Switch Assembly and Retrofit Kit
US12000195B2 (en) * 2021-06-14 2024-06-04 University Of Puerto Rico Adapted power window switch assembly and retrofit kit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13725B2 (ja) 2013-10-22 2015-11-1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スイッチ装置
CN104201023B (zh) * 2014-09-26 2016-08-24 西南大学 一种单键多点多档位开关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5207A (zh) * 1999-12-16 2001-07-25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多方向操作开关
US20040074747A1 (en) * 2002-10-21 2004-04-22 Alps Electric Co., Ltd. Two-stage movement seesaw switch apparatus
DE102007051467A1 (de) * 2007-10-27 2009-04-30 Audi Ag Schalt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84380A (en) * 1993-09-02 1996-12-1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Seesaw switch
JP3128443B2 (ja) 1994-10-07 2001-01-2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2段動作シーソースイッチ装置
JPH10294041A (ja) 1997-04-21 1998-11-04 Kansei Corp モニタスイッチ
US6118234A (en) * 1999-01-07 2000-09-12 Eat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ecting dynamic braking of a direct current motor
JP3800904B2 (ja) 2000-02-24 2006-07-26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移動体の速度制御方法
DE102007051466A1 (de) * 2007-10-27 2009-04-30 Rafi Gmbh & Co. Kg Schaltvor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5207A (zh) * 1999-12-16 2001-07-25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多方向操作开关
US20040074747A1 (en) * 2002-10-21 2004-04-22 Alps Electric Co., Ltd. Two-stage movement seesaw switch apparatus
DE102007051467A1 (de) * 2007-10-27 2009-04-30 Audi Ag Schaltvorrichtung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9205A (zh) * 2016-02-03 2017-08-11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开关装置
CN107039205B (zh) * 2016-02-03 2018-12-04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开关装置
US20210388661A1 (en) * 2020-06-12 2021-12-16 Mauricio A. Lizama Adapted Power Window Switch Assembly and Retrofit Kit
US12000195B2 (en) * 2021-06-14 2024-06-04 University Of Puerto Rico Adapted power window switch assembly and retrofit k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N2012DE00718A (zh) 2015-08-21
JP2012195057A (ja) 2012-10-11
DE102012101789A1 (de) 2012-09-20
US20120234661A1 (en) 2012-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11798B2 (ja) 2段動作シーソースイッチ装置
EP1898435A2 (en) Switch and contact modules therefor
EP2149892B1 (en) Miniature switch
EP0966010A2 (en) Key switch and keyboard
EP1463077A1 (en) Two-step switch device
KR100689579B1 (ko) 누름 버튼 스위치
CN109889191A (zh) 触摸开关和带有触摸开关的机动车
CN102246253A (zh) 按钮开关
CN102683082A (zh) 开关装置
JP2015082375A (ja) スイッチ装置
JP2005032556A (ja) スイッチ装置
CN103493164B (zh) 按钮开关
US6617535B2 (en) Control device for a contactor, comprising a transmitter, and a transmitter for this device
JP2002208331A (ja) 多方向操作スイッチ
US7667153B2 (en) Double-pole change-over switch
US6130393A (en) Electrical rocker switch
EP3312863B1 (en) Switch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a use in a push pull window lifter mechanism
US6888080B2 (en) Switching device
RU2006111708A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ключения с полным различением состояния
CN102751126B (zh) 电机械式开关
JP3994664B2 (ja) 複合スイッチ
US20020056615A1 (en) Key-type control device
JPH08287783A (ja) スイッチ
JPH0431717Y2 (zh)
JP2004146069A (ja) 2段動作シーソースイッ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