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35785C - 辊子间隔装置以及具有该辊子间隔装置的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辊子间隔装置以及具有该辊子间隔装置的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35785C
CN100535785C CNB2006101514205A CN200610151420A CN100535785C CN 100535785 C CN100535785 C CN 100535785C CN B2006101514205 A CNB2006101514205 A CN B2006101514205A CN 200610151420 A CN200610151420 A CN 200610151420A CN 100535785 C CN100535785 C CN 10053578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lever
gear
light
axle b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514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91619A (zh
Inventor
崔东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91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1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578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578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in the developing zone having an interaction with th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distance hold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3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7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辊子间隔装置以及具有其的成像设备。该辊子间隔装置包括:框架;具有第一轴的第一辊子构件;具有第二轴的第二辊子构件,在预定压力下与第一辊子构件紧密接触地旋转;至少一个间隔部分,将第一辊子构件和第二辊子构件隔开预定间隙,从而第一辊子构件和第二辊子构件当它们不被使用时不相互接触。至少一个间隔部分包括:轴衬构件,具有轴衬和杠杆,杠杆位于轴衬上以使轴衬旋转,轴衬用于在框架上旋转地支撑第一轴和第二轴中的第一轴,所述轴衬具有外直径部分和内直径部分,内直径部分和外直径部分为非同心圆形体;止动构件,布置在框架上以限制轴衬的工作范围;功率传送构件,将外部旋转力传送到轴衬,从而轴衬按照一个方向旋转。

Description

辊子间隔装置以及具有该辊子间隔装置的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构思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例如,激光打印机、数字复印机或者传真机。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总体构思涉及一种辊子间隔装置以及具有该辊子间隔装置的成像设备,该辊子间隔装置在预定的压力的作用下将两个彼此紧密接触地旋转的辊子(例如,感光介质和显影辊,或者感光介质和充电辊)隔开预定距离,并且使两个辊子在不用时(例如,在运输期间)保持在不接触的状态。
背景技术
通常,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例如,激光打印机、数字复印机或者传真机包括感光介质(例如,感光鼓)以形成显影图像。
充电辊、激光扫描单元(LSU)和显影辊绕着感光介质的外周沿着旋转方向布置在预定位置。充电辊对感光介质的表面充电到预定的电势,LSU用激光束对充电的感光介质进行扫描,从而在感光介质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然后显影辊对感光介质的表面提供显影剂,从而形成与静电潜像对应的显影图像。
显影辊和充电辊在预定的压力下与感光介质紧密接触地旋转。感光介质、显影辊和/或充电辊包括弹性层,例如橡胶层以提供保护,防止接触损坏。
如果成像设备直到将其交付给用户一直保持具有弹性层的感光介质与充电辊和/或显影辊的紧密接触,则弹性层被物理和永久地压缩变形或者发生化学变化,以使弹性层的高粘性低分子有机物从弹性层的表面出来。高粘性低分子有机物与显影剂结合并且附到感光介质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可以导致设备组件的故障并且可以导致图像退化。结果,设备的可靠性降低。在这些情况下,需要替换变形的辊子甚至成像设备本身。
将感光介质、充电辊和显影辊制作成处理盒(process cartridge),该处理盒是将各部件一体到壳体内成为单一模块单元,从而各部件可容易地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上卸下,便于修理或者更换。
如果不使用用于更换而制造的处理盒(例如,在用户购买后,在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体中前),在不被使用的期间,感光介质和充电辊和/或显影辊通常相互紧密地接触。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感光介质、充电辊和/或显影辊的弹性层可以被物理地或者化学地损坏。
这个问题正在努力被解决,成像设备或者处理盒包括当不使用时(例如,在非实用期间)用于将充电辊或者显影辊与感光介质隔开的装置。
图1至图3是示出传统的辊子间隔装置1的视图,其中,当不使用成像设备时,该传统的辊子间隔装置将显影辊20和感光介质10隔开。
参照图1至图3,辊子间隔装置1包括布置在显影辊20的轴21(即,显影辊轴21)上的间隔构件30,间隔构件30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如图2所示,如果间隔构件30处于第一位置(在接触状态),则显影辊20与感光介质10没有间隔。如图3所示,如果间隔构件30位于第二位置(非接触状态),则显影辊20与感光介质10隔开预定间隙“g”。
间隔构件30包括间隔突起35,当间隔构件30位于第二位置时(图3),该间隔突起35与感光介质10的驱动齿轮11的台阶部分12接触,并且将显影辊20与感光介质10隔开预定间隙g”。
通过间隔构件运动部分40,间隔构件30可沿着显影辊20的轴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间隔构件运动部分40包括第一旋转构件41和第二旋转构件42。第一旋转构件41绕着显影辊轴21惰性地旋转,第二旋转构件42在显影辊轴21的D形切口部分22的位置与显影辊轴21一体地旋转。第一旋转构件41和第二旋转构件42分别由固定构件48和47限制,从而第一旋转构件41和第二旋转构件42不会沿着显影辊轴21的纵向运动。
如图3所示,辊子间隔装置1具有旋转把手50,显影辊轴21的D形切口部分22插入该旋转把手50中以使第二旋转构件42旋转。当显影辊轴21在插入把手50后旋转时,显影辊轴21和第二旋转构件42按照相同的方向旋转。当成像设备工作时,第一旋转构件41根据感光介质的旋转运动而旋转。
现在将描述传统的辊子间隔装置1的操作。
旋转把手50在与经过图像质量测试的打印测试的成像设备或者处理盒的显影辊20的轴21结合后按照一个方向(即,逆时针方向)旋转。
当可旋转的把手50旋转时,第二旋转构件42和显影辊轴21与旋转的把手50一起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第二旋转构件42的第三旋转突起45和第四旋转突起46沿着间隔构件30的第二倾斜表面36旋转,从而使间隔构件30运动到显影辊轴21的第二位置。
如图3所示,由于间隔构件30的运动,间隔构件30的间隔突起35与感光介质10的驱动齿轮11的台阶部分12接触,从而显影辊20与感光介质10隔开和间隔突起35的高度一样高的距离。
因此,当图像形成设备或者处理盒位于市场上时,传统的辊子间隔装置1的作用在于将显影辊20与感光介质10隔开。直到成像设备或者处理盒交付给用户,显影辊20和感光介质10都要保持相互隔开。
当成像设备或者处理盒执行打印操作时,通过从成像设备的主驱动装置经感光介质10的驱动齿轮11传送到第一旋转构件41的驱动力,第一旋转构件41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可锁到间隔构件30的第一锁定部分31上的第一旋转突起43以及可锁到间隔构件的第二锁定部分32上的第二旋转突起44沿着间隔构件30的第一倾斜表面37旋转,从而使间隔构件30从显影辊轴21的第二位置运动到第一位置(即接触状态)。
由于间隔构件30的运动,当间隔突起35从感光介质10的驱动齿轮11的台阶部分12移开时,显影辊20与感光介质10接触。
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在间隔构件30旋转180°前,第二旋转构件的第三旋转突起45和第四旋转突起46被分别锁在第三锁定部分33和第四锁定部分34中,所以第二旋转构件42和显影辊20开始不旋转。
一旦显影辊20运动到第一位置的接触状态,当第一旋转构件41旋转至少一次时,间隔构件30旋转超过180°。因此,第二旋转构件42的第三旋转突起45和第四旋转突起46没有被分别锁到间隔构件30的第三锁定部分33和第四锁定部分34中。这样,第一旋转构件41的旋转力传送到第二旋转构件42,并且显影辊20按照逆时针方向与第二旋转构件42一起旋转。也就是说,感光介质10和显影辊20相互紧密接触地旋转并且执行显影操作。
如图2所示,当成像设备的主驱动装置停止执行驱动操作时,只要用户不使用旋转把手50强迫显影辊20的轴21旋转,间隔构件30的间隔突起35就与第一旋转构件41的第一旋转突起43和第二旋转突起44、第二旋转构件42的第三旋转突起45和第四旋转突起46的上述对应的元件相互作用,保持接触状态。
然而,传统的辊子间隔装置1具有间隔构件30和位于显影辊20的轴21的第一端部的第一旋转构件41和第二旋转构件42,用于将显影辊20与感光介质10隔开。
因此,在操作中,将显影辊20的第一端部与感光介质10仅隔开和间隔突起35高度一样高的距离。然而,显影辊20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和感光介质不能隔开与间隔突起35的高度一样高的距离,显影辊20的第二端部保持与感光介质接触的状态。这样,形成在显影辊20的第二端部上的弹性层或者形成在感光介质10的相应部分上的弹性层被物理和永久地压缩变形。否则,从显影辊20的弹性层或者感光介质10的弹性层出来的高粘性低分子的有机物与显影剂结合,从而固定到显影辊20和/或感光介质10的表面上。
由于传统的辊子间隔装置1具有引导或者限制间隔突起35运动的元件,该间隔突起35将显影辊20和感光介质10隔开,所以很难将间隔构件30的间隔突起35设置在感光介质10的驱动齿轮11之上。而且,当交付成像设备或者处理盒时,间隔突起35改变位置,因此不能获得间隔构件30的运动稳定性。换句话说,当辊子间隔装置1运动时,间隔构件30不会保持在预定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总体构思提供了一种辊子间隔装置以及一种具有该辊子间隔装置的成像设备,该辊子间隔装置防止当两个辊子(即,感光介质和显影辊,或者感光介质和充电辊)不使用时,两个辊子的弹性层物理和永久地压缩变形,从而保持两个辊子在接触状态或者局部接触状态,所述两个辊子在预定压力下可以彼此紧密接触地旋转。
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其它方面一部分在以下的说明书中阐述,一部分从描述中变得清楚,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实施而了解到。
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和效用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成像设备的辊子间隔装置来实现,该辊子间隔装置包括:框架;可旋转的第一辊子构件,具有第一轴;可旋转的第二辊子构件,具有第二轴,并且所述第二旋转辊子构件在预定压力下与所述第一辊子构件紧密接触地旋转;至少一个间隔部分,将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和所述第二辊子构件彼此隔开预定间隙,从而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和第二辊子构件当它们不被使用时不相互接触。所述至少一个间隔部分包括:轴衬构件,具有轴衬和杠杆,所述轴衬用于在框架上旋转地支撑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中的第一个轴,所述杠杆位于轴衬上以使所述轴衬旋转;所述轴衬具有外直径部分和支撑第一轴和第二轴中的一个轴的内直径部分,所述内直径部分和外直径部分为非同心圆形体,从而内直径部分的圆心与外直径部分的圆心位于不同的位置;止动构件,布置在框架上以限制所述轴衬的工作范围;功率传送构件,用于选择性地将外部旋转力传送到轴衬,从而所述轴衬按照一个方向旋转。
所述至少一个间隔部分还可包括:第一间隔部分,用于将所述第一轴的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轴的第一端部相互隔开预定间隙;第二间隔部分,用于将所述第一轴的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轴的第二端部相互隔开预定间隔。
所述止动构件可包括:第一止动突起,设置在所述框架上以限制所述杠杆的第一方向的运动;第二止动突起,设置在所述框架上以限制所述杠杆与所述第一运动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的运动。
所述功率传送构件可包括:功率传送齿轮,形成在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中的第二个轴上,通过外部的驱动力旋转;旋转齿轮,与所述轴衬在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中的第一个轴上一体地形成,以与所述轴衬结合在一起地旋转;惰轮,具有局部齿部分,当所述功率传送齿轮和所述旋转齿轮中的第一个齿轮旋转时,所述局部齿部分选择性地将所述功率传送齿轮和所述旋转齿轮中的第一个齿轮的驱动力传送到所述功率传送齿轮和所述旋转齿轮中的第二个齿轮。所述局部齿部分的形成方式为,所述功率传送齿轮和所述旋转齿轮中的第一个齿轮的旋转力在由止动构件限定的所述轴衬的工作范围内传送到所述功率传送齿轮和所述旋转齿轮中的第二个齿轮。
所述至少一个间隔部分还可包括:位置支撑构件,用于支撑杠杆,从而所述轴衬位于使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和第二辊子构件相互接触的第一位置或者使第一辊子构件和第二辊子构件相互隔开预定间隙的第二位置。
所述位置支撑构件可包括设置在框架上在所述止动构件的第一止动突起和第二止动突起之间的位置支撑突起,所述位置支撑突起在向上的位置和向下的位置之间可弹性地运动,其中,在所述向上位置中,位置支撑突起位于所述杠杆的运动路径内,在所述向下位置中,所述位置支撑突起位于所述杠杆的运动路径之外。所述位置支撑突起通过施加到其上的外力或者所述杠杆可弹性地运动。
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可包括感光介质,以具有形成在所述感光介质上的静电潜像;第二辊子构件包括显影辊,以将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到所述感光介质上。
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可包括感光介质,以具有形成在所述感光介质上的静电潜像;第二辊子构件包括充电辊,以将预定的电势充到所述感光介质。
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可包括感光介质,以具有形成在所述感光介质上的静电潜像;第二辊子构件包括转印辊,以将显影图像从所述感光介质转印到打印介质或者中间转印介质上。
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和效用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在成像设备中使用的间隔装置来实现,所述间隔装置包括:分别具有第一轴和第二轴的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第一间隔部分,布置在框架上,在所述第一轴的第一端部和第二轴的第一端部,以将所述的第一轴的第一端部和第二轴的第一端部隔开;所述第二间隔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一轴的第二端部和第二轴的第二端部上,以将所述第一轴的第二端部和第二轴的第二端部隔开。
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和效用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在成像设备中使用的间隔装置来实现,所述间隔装置包括:框架,具有在所述框架之间延伸的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杠杆,可旋转地布置在框架的外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并且被连接到所述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中的一个,从而当所述杠杆旋转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相互隔开,当所述杠杆旋转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相互接触。
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和效用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在成像设备中使用的间隔装置来实现,所述间隔装置包括:框架,具有在所述框架之间延伸的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布置在所述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的端部上;惰轮,在其一部分的圆周上具有齿,从而当所述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中的一个通过相应的齿轮旋转时,所述惰轮的齿的旋转相对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改变,以使所述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相对于彼此运动。
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和效用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成像设备来实现,所述成像设备包括:主体,具有主体框架和位于所述主体框架上的至少一个驱动电机;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可旋转的第一辊子构件,具有第一轴;可旋转的第二辊子构件,在预定压力下与所述第一辊子构件紧密接触地旋转,并且具有第二轴;至少一个间隔部分,将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和所述第二辊子构件彼此隔开预定间隙,从而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和第二辊子构件当它们不被使用时不相互接触;壳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框架上以将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和第二辊子构件与所述至少一个间隔部分成为一体。所述至少一个间隔部分包括:轴衬构件,具有至少一个轴衬和至少一个杠杆,所述至少一个杠杆位于所述至少一个轴衬上以使所述至少一个轴衬旋转,所述至少一个轴衬可旋转地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用于旋转地支撑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中的第一个轴,所述轴衬具有支撑第一轴和第二轴中的一个轴的内直径部分和外直径部分,所述内直径部分和外直径部分为非同心圆形体,从而内直径部分的圆心与外直径部分的圆心位于不同的位置;止动构件,布置在壳体上以限制所述至少一个轴衬的工作范围;功率传送构件,连接到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选择性地将旋转力从驱动电机传送到所述至少一个轴衬,从而所述轴衬按照一个方向旋转。
所述至少一个间隔部分还可包括:第一间隔部分,用于将所述第一轴的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轴的第一端部相互隔开预定间隙;第二间隔部分,用于将所述第一轴的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轴的第二端部相互隔开预定间隔。
所述壳体可包括固定孔;轴衬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钩构件,以将所述至少一个轴衬锁到所述固定孔的一个侧边缘上。
所述止动构件可包括:第一止动突起,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以限制所述杠杆的第一方向的运动;第二止动突起,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以限制所述杠杆相对于所述第一运动方向的第二方向的运动。
所述功率传送构件可包括:功率传送齿轮,形成在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中的第二个轴上,通过来自驱动电机的驱动力旋转;旋转齿轮,与所述至少一个轴衬在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中的第一个轴上一体地形成,以与所述至少一个轴衬结合在一起地旋转;惰轮,具有局部齿部分,当所述功率传送齿轮和所述旋转齿轮中的第一个齿轮旋转时,所述局部齿部分选择性地将所述功率传送齿轮和所述旋转齿轮中的第一个齿轮的驱动力传送到所述功率传送齿轮和所述旋转齿轮中的第二个齿轮。所述局部齿部分的形成方式为,所述功率传送齿轮和所述旋转齿轮中的第一个齿轮的旋转力在由止动构件限定的所述轴衬的工作范围内传送到所述功率传送齿轮和所述旋转齿轮中的第二个齿轮。
所述至少一个间隔部分还可包括:位置支撑构件,布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支撑杠杆,从而所述至少一个轴衬位于使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和第二辊子构件相互接触的第一位置或者使第一辊子构件和第二辊子构件相互隔开预定间隙的第二位置。
所述位置支撑构件可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在所述止动构件的第一止动突起和第二止动突起之间的位置支撑突起,所述位置支撑突起在外力或者所述杠杆的用作下在向上的位置和向下的位置之间可弹性地运动,其中,在所述向上位置中,位置支撑突起位于所述杠杆的运动路径内,在所述向下位置中,所述位置支撑突起位于所述杠杆的运动路径外侧。
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包括感光介质,以具有形成在所述感光介质上的静电潜像;第二辊子构件包括显影辊,以将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到所述感光介质上。
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包括感光介质,以具有形成在所述感光介质上的静电潜像;第二辊子构件包括充电辊,以将预定的电势充到所述感光介质。
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包括感光介质,以具有形成在所述感光介质上的静电潜像;第二辊子构件包括转印辊,以将显影图像从所述感光介质转印到打印介质或者中间转印介质上。
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和效用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在成像设备中使用的处理盒来实现,所述处理盒包括:框架;第一辊子,具有在所述框架的侧部之间延伸的第一轴;第二辊子,具有在所述框架的侧部之间延伸的第二轴;间隔单元,具有第一间隔部分和第二间隔部分,所述第一间隔部分布置在框架上,在所述第一轴的第一端部和第二轴的第一端部,以将所述的第一轴的第一端部和第二轴的第一端部隔开,所述第二间隔部分布置在所述框架上,在所述第一轴的第二端部和第二轴的第二端部,以将所述第一轴的第二端部和第二轴的第二端部隔开。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发明总体构思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示出成像设备中的显影辊使用辊子的传统的辊子间隔装置的分解剖视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传统的辊子间隔装置在感光介质和显影辊相互紧密地接触时的装配剖视图;
图3是示出图1中的传统的辊子间隔装置在感光介质和显影辊相互隔开时的装配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的示意性视图;
图5和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实施例的图4的激光打印机的处理盒的感光介质、显影辊和辊子间隔单元的局部透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实施例的图6的辊子间隔单元的右间隔部分的透视图;
图8A和图8B是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实施例的当杠杆处于竖直位置时图6的辊子间隔单元的右间隔部分的透视图和右侧视图;
图9A和图9B是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实施例的当杠杆处于倾斜位置时图6的辊子间隔单元的右间隔部分的透视图和右侧视图;
图10A至图10C是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实施例的图6的辊子间隔单元的右间隔部分的轴衬构件和功率传送构件的旋转齿轮的透视图、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实施例的除轴衬构件之外的图7的辊子间隔单元的右间隔部分的局部透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实施例的沿着图10B的I-I线截取的处于装配状态下的图6的辊子间隔单元的右间隔部分的轴衬构件的局部截面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实施例的图7的辊子间隔单元的右间隔部分的轴衬构件的操作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对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部件。下面通过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描述以解释本发明总体构思。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的示意性视图。虽然在图4中未示出,但参照图5和图6,成像设备100包括下面将描述的辊子间隔单元(roller spacing unit)200。
成像设备100可以是打印和输出从外部设备,例如从计算机输入的数据的激光打印机100。然而,应该理解本发明总体构思不限于激光打印机100,本发明总体构思也可用于其它成像设备。
激光打印机100包括:堆叠单元101,用于堆叠纸张P;传送单元102,用于将纸P从堆叠单元101传送;处理盒106,用于在通过传送单元102传送的纸P上形成显影图像;熔化单元107,用于通过使用热和压力将显影图像熔化在纸P上;排放单元108,用于将显影图像熔化在其上的纸P排放。
堆叠单元101包括具有纸板的送纸盒,所述纸板被弹性弹簧支撑以将纸P弹性地升起和降下。
传送单元102包括:拾取辊109,用于将纸P从堆叠单元101一张接一张地送进;第一传送辊121和第二传送辊122,用于将通过拾取辊109送进的纸P传送;套准调节辊(register roller)123和支撑辊(backup roller)125,互相接合以将通过第一传送辊121和第二传送辊122传送的纸P的引导端对齐。传送单元102可包括沿着纸传送路径设置的一个或者多个辅助辊128′。
纸传感器130位于套准调节辊123之后(即,纸传送路径的下游)以感测纸P的引导端的位置。
处理盒106包括感光介质单元140、显影单元160、辊子间隔单元200(见图5和图6)以及壳体118,所述壳体118将感光介质单元140、显影单元160和辊子间隔单元200结合为可拆卸地安装在激光打印机100的机身114(即,机身114的框架)中的单个组件单元。
感光介质单元140包括感光介质143,所述感光介质143具有由壳体118(例如,见图5和图6,分别为壳体118的右侧壁118a和左侧壁118b)可转动地支撑的相对端。右侧壁118a和左侧壁118b可以是其上布置有辊子间隔单元200的框架。感光介质143可以是,例如有机光导鼓(OPC)。
感光介质143包括感光介质齿轮(未示出),所述感光介质齿轮设在从壳体118的左侧壁118b突起的感光介质轴143a的左端部上。当处理盒106安装在机身114的机身框架中时,感光介质齿轮与从设在机身114上的感光介质驱动电机(未示出)接收驱动力的感光介质传动机构(未示出)的驱动齿轮(未示出)啮合。感光介质143通过感光介质传动机构的驱动齿轮沿着一个方向(例如,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由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感光介质传动机构的结构,所以将不提供对其的详细描述和举例。
电荷消除器148、感光介质清洁器149和充电器152按照感光介质143的旋转方向围绕感光介质143的外周布置在预定位置上。
电荷消除器148可使用电荷消除灯以消除充在感光介质143的表面上的电势。
在转印辊105将显影图像从感光介质143转印到纸P上之后.,感光介质清洁器149去除残留在感光介质143的表面上的显影剂(即,显影废料)。感光介质清洁器149包括清洁构件150,例如清洁刀片。与如上所述的显影图像被直接转印到纸P上相对,在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中,显影图像可被转印到中间转印介质上,随后被转印到纸P上。例如,可通过中间转印辊将显影图像从感光介质143转印到记录介质和/或存储介质上。
清洁构件150位于布置在感光介质外壳141中的清洁构件固定支架151上,从而清洁构件150在预定压力下接触感光介质143。
充电器152包括与感光介质143的表面接触地设置的充电辊,其通过从充电偏置电源(未示出)施加预定充电偏置电压在感光介质143的表面上形成预定充电电势。
显影单元160包括:显影辊163,位于显影外壳161中,与感光介质143相对,并与感光介质143隔开预定间隙G(见图13);供应辊165,用于将显影剂供应给显影辊163;显影剂调节刀片167,用于调节附着在显影辊163上的显影剂层的厚度;显影剂储存部分169,用于储存显影剂。
显影辊163通过将显影剂附着到静电潜像上而将静电潜像显影在感光介质143的表面上,所述静电潜像由激光扫描单元(LSU)104形成。显影辊163与感光介质143相对,并与感光介质143隔开预定间隙G(见图13)。从显影偏置电源(未示出)将低于施加给供应辊165的偏置电压的预定显影偏置电压施加给显影辊163。
返回图4,LSU 104固定到处理盒106之上的LSU固定支架301上。LSU104根据从外部设备(例如PC)输入的图像信号将从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束扫描到感光介质143的表面上,所述感光介质143的表面通过充电器152充有预定电势,从而形成具有低于充电电势的低电平电势的静电潜像。转印辊105设在处理盒106的感光介质143之下。
转印辊105将在感光介质143上形成的显影图像转印到纸P上,并且所述转印辊105被布置成将预定压力施加给感光介质143。预定转印偏置电压被从转印偏置电源(未示出)施加给转印辊105以将在感光介质143上形成的显影图像转印到纸P上。如上所述,在将显影图像转印到纸P上之前,或者不将显影图像转印到纸P上,转印辊105可以将显影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介质上。
熔化辊107包括:加热辊126,将通过转印辊105从感光介质143转印到纸P上的显影图像加热;压力辊127,将压力施加给显影图像。
排放单元108包括用于排放完全打印的纸P的排放辊128和用于堆叠和支撑排放的纸P的堆叠件129。
图5和图6是示出图4示出的激光打印机100所使用的处理盒106的感光介质143、显影辊163和辊子间隔单元200的局部透视图。参照图4至图6,显影辊163包括显影辊齿轮(未示出),所述显影辊齿轮形成在从壳体118的左侧壁118b突起的显影辊轴163a的左端部上。显影辊齿轮通过惰轮和减速轮(未示出)与感光介质齿轮啮合。因此,当感光介质143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显影辊163通过感光介质齿轮、惰轮、减速轮和显影辊齿轮按照相反的方向(即,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
供应辊165通过利用供应辊165和显影辊163之间的电势差将显影剂供应给显影辊163,所述供应辊165与显影辊163的一侧接触以形成辊隙(nip)。通过显影外壳161中的供应辊165将显影剂传送到供应辊165和显影辊163之间的下部空间中。
供应辊165包括供应辊齿轮(未示出),所述供应辊齿轮形成在从壳体118的左侧壁118b突起的供应辊轴165a的左端部上。供应辊齿轮与减速轮啮合,所述减速轮与显影辊齿轮啮合。因此,当感光介质143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供应辊165通过感光介质齿轮、惰轮、减速轮和供应辊齿轮按照相同的方向(即,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
通过显影剂供应偏置电源(未示出)将高于供应给显影辊163的显影偏置电压的预定显影剂供应偏置电压施加给供应辊165。因此,从供应辊165将电荷供应给传送到供应辊165和显影辊163之间的下部空间中的显影剂,所述显影剂携带电荷,从而所述显影剂被带有相对低电平电荷的显影辊163吸引。从而将显影剂传送到供应辊165和显影辊163之间的辊隙中。
显影剂调节刀片167调节通过供应辊165供应给显影辊163的显影剂,使得在显影辊163上形成的膜具有预定厚度。
显影剂储存部分169容纳和储存显影剂,并可拆卸地安装在显影外壳161中。搅拌器(未示出)设在显影剂储存部分169中,用于搅拌储存的显影剂。由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白搅拌器,所以这里不提供对搅拌器的详细描述。
辊子间隔单元200将显影辊163与感光介质143隔开预定距离,以当不使用激光打印机100和/或处理盒106时,保持显影辊163和感光介质143处于不接触状态。辊子间隔单元200保持不接触状态直到激光打印机100和/或处理盒106被交付给用户。辊子间隔单元200包括右间隔部分200a和左间隔部分200b。除了右间隔部分200a设在壳体118的右侧壁118a和感光介质143的右端部以及显影辊163的右端部,而左间隔部分200b设在壳体118的左侧壁118b和感光介质143的左端部以及显影辊163的左端部之外,右间隔部分200a和左间隔部分200b具有相似的结构。为了解释的目的以及保持描述简明,下文将仅解释右间隔部分200a。然而,右间隔部分200a的描述也可应用于左间隔部分200b。
图7是示出图6的辊子间隔单元200的右间隔部分200a的透视图。图8A和图8B是分别示出当杠杆220处于竖直位置时右间隔部分200a的透视图和右侧视图。图9A和图9B是分别示出当杠杆220处于倾斜位置时右间隔部分200a的透视图和右侧视图。图10A至图10C是分别示出右间隔部分200a的轴衬构件201和功率传送构件260的旋转齿轮266的透视图、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图11是示出除轴衬构件201之外的右间隔部分200a的局部透视图。图12是示出沿着图10B的I-I线截取的处于装配状态下的右间隔部分200a的轴衬构件201的局部截面图。图13是示出右间隔部分200a的轴衬构件201的操作的视图。
参照图5至图7,右间隔部分200a将显影辊163的右端部与感光介质143的相应的右端部隔开,并包括具有轴衬210的轴衬构件201、功率传送构件260和止动构件230。
轴衬构件201包括可转动地支撑在在右侧壁118a上形成的固定孔119a中的轴衬210。此外,如图7所示,右间隔部分200a还包括位置支撑构件240,所述位置支撑构件240设在止动构件230的第一止动突起231和第二止动突起235之间以在杠杆220将轴衬210运动到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之后支撑杠杆220。
如图10A、图10B、图10C和图12所示,轴衬210的内直径部分211可转动地支撑插入内直径部分211中的显影辊163的显影辊轴163a的右端部,轴衬210的外直径部分215由右侧壁118a的固定孔119a可转动地支撑。
如图13所示,支撑显影辊轴163a的右端部的内直径部分211和外直径部分215为非同心圆形体,从而所述内直径部分和外直径部分不具有公共中心,换句话说,内直径部分211的第一中心点01与外直径部分215的第三中心点03隔开δ。因此,当通过杠杆220将轴衬210从由实线绘制的第一位置(即,正常位置)旋转到由虚线绘制的第二位置(即,分离位置)时(下文将描述),内直径部分211的第一中心点01移位(运动)到第二中心点02,显影辊轴163a的右端部运动了预定距离“d”,从而将显影辊163从正常位置(实线)运动到分离位置(虚线)。在正常位置,显影辊163在预定压力下紧密接触感光介质143。在分离位置,显影辊163与感光介质143隔开预定间隙G。
参照图10A、图10B、图10C和图12,轴衬210的内端部210a具有第一钩构件250和第二钩构件253。第一钩构件250和第二钩构件253的每个从内端部210a突起预定距离并具有弹性。第一钩构件250和第二钩构件253分别包括形成在它们的端部的钩突起250a和253a。轴衬210的内端部210a沿着A方向(见图12)从右侧壁118a的外侧向固定孔119a运动以使轴衬210插入通过固定孔119a。在显影辊163的显影辊轴163a穿过内直径部分211插入轴衬210中的同时,第一钩构件250和第二钩构件253的钩突起250a和253a与轴衬210一起插入穿过固定孔119a,并被锁定在固定孔119a的内边缘上。
轴衬构件201具有用于使轴衬210旋转的杠杆220。杠杆220从轴衬210的外端部210b竖直地突起。
用户可操作杠杆220以使轴衬210旋转到第一位置(图6、图7和图13的实线)和第二位置(图5、图7和图13的虚线)。在处理盒106安装在激光打印机100的机身114的框架中之后(见图4),也可通过旋转力操作杠杆220使轴衬210从第二位置(即,分离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即,正常位置),所述旋转力通过功率传送构件260传送到轴衬210。
此外,当轴衬210插入穿过固定孔119a时,在钩突起250a和253a锁定在固定孔119a的内边缘上之后,杠杆220通过接触右侧壁118a防止轴衬210进一步沿着A方向运动。因此,由于杠杆220以及第一钩构件250和第二钩构件253的存在,使轴衬210不从固定孔119a脱离,而是被保持固定。
如图5至图7和图11所示,止动构件230限制杠杆220的旋转范围。
止动构件230包括第一止动突起231和第二止动突起235,所述第一止动突起231和第二止动突起235布置在右侧壁118a的外表面上,并互相隔开预定距离。第一止动突起231具有形成在其一端的第一倾斜表面232以限制杠杆220沿着第一方向运动。也就是说,第一倾斜表面232防止杠杆220运动超过轴衬210保持在第一位置(即,见图6的正常位置)的倾斜位置。第二止动突起235具有第一竖直表面236以限制杠杆220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运动。也就是说,第一竖直表面236防止杠杆220运动超过轴衬210保持在第二位置(即,见图5的分离位置)的竖直位置。因此,当用户或者通过功率传送构件260传送到轴衬210的旋转力操作杠杆220以将轴衬210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或者从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时,在轴衬210运动到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之后,杠杆220不会使轴衬210运动超过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并精确地使其停止运动。
如图8A至图9B所示,功率传送构件260包括功率传送齿轮261、旋转齿轮266和惰轮263。
功率传送齿轮261固定在左侧壁118a和感光介质143之间的感光介质轴143a的右端部。通过感光介质传动机构(未示出)从感光介质驱动电机(未示出)传送到感光介质齿轮(未示出)的驱动力使功率传送齿轮261旋转。
旋转齿轮266通过连接轴267与轴衬210一体地连接以与轴衬210结合地旋转。因此,当旋转齿轮266和轴衬210中的一个旋转时,旋转齿轮266和轴衬210中的另一个也一起旋转。
惰轮263通过固定轴265可转动地固定在右侧壁118a上,以当功率传送齿轮261和旋转齿轮266中的第一个旋转的齿轮旋转时选择性地将功率传送齿轮261和旋转齿轮266中的第一个旋转的齿轮的旋转力传送到功率传送齿轮261和旋转齿轮266中的第二个旋转的齿轮。
惰轮263包括局部齿部分264。形成局部齿部分264,使得功率传送齿轮261和旋转齿轮266中的第一个旋转的齿轮的旋转力在杠杆220的旋转范围内(即,轴衬2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旋转范围)被传送到功率传送齿轮261和旋转齿轮266中的第二个旋转的齿轮,所述杠杆220的旋转范围由止动构件230的第一止动突起231和第二止动突起235限制。
因此,如图8A和图8B所示,当通过杠杆220使轴衬210位于第二位置,并且感光介质143按照与成像处理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旋转方向旋转(即,由图8A和图8B的实线所指示的顺时针方向)时,通过局部齿部分264与功率传送齿轮261啮合的惰轮263绕着固定轴265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通过局部齿部分264与惰轮263啮合的旋转齿轮266绕着显影辊轴163a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结果,如图13的实线所示,轴衬210沿着使显影辊163与感光介质143接触的方向(即,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轴衬210延伸的杠杆220按照箭头C方向旋转。
因此,如图9A和图9B所示,当功率传送齿轮261进一步旋转,从而将惰轮263的局部齿部分264与功率传送齿轮261隔离时,功率传送齿轮261空转,惰轮263和旋转齿轮266停止旋转。结果,轴衬210位于第一位置(即,正常位置)。此时,第一倾斜表面232防止杠杆220的第二操作表面223运动。
另一方面,当轴衬210位于如图9A和图9B所示的第一位置,在位置支撑构件240的位置支撑突起242被推向向下位置(下面将描述)的同时,旋转齿轮266通过杠杆220按照箭头D方向旋转时,通过局部齿部分264与旋转齿轮266啮合的惰轮263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图9A和图9B的虚线)。
当旋转齿轮266进一步旋转,从而使惰轮263的局部齿部分264与功率传送齿轮261啮合时,局部齿部分264使功率传送齿轮261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
因此,如图8A和图8B所示,当通过第二止动突起235的第一竖直表面236使杠杆220的第一操作表面221停止在第一竖直位置时,轴衬210位于第二位置(即,分离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轴衬210使显影辊163与感光介质143隔开预定间隙G。
如图5至图7所示,位置支撑构件240具有位置支撑突起242,所述位置支撑突起242具有与右侧壁118a一体地形成并由切口部分120限定的支撑部分243,从而在向上位置和向下位置之间弹性地运动。在向上位置,位置支撑突起242向着杠杆220的运动路径突出。在向下位置,位置支撑突起242与杠杆220的运动路径分离。换言之,位置支撑突起242相对于右侧壁118a弹性地运动到壳体118中和从壳体118中运动出来。如图7和图11所示,位置支撑突起242包括面对第二止动突起235的第一竖直表面236的第二倾斜表面242a和面对第一止动突起231的第一倾斜表面232的第二竖直表面242b。
当杠杆220分别位于图7的虚线和实线所示的竖直位置和倾斜位置时,位置支撑突起242使第二倾斜表面242a和第二竖直表面242b分别与杠杆220的第二操作表面223和第一操作表面221接触,从而利用位置支撑突起242的弹力使杠杆220保持在竖直位置和倾斜位置。在处理盒106沿着箭头B的方向安装在激光打印机100(见图4)的机身114中之后,当杠杆220通过功率传送构件260传送到轴衬210的旋转力被按照箭头C的方向推动时,位置支撑突起242通过杠杆220的第二操作表面223运动到向下位置并使杠杆220运动到倾斜位置。
现在将参照图4至图13描述将辊子间隔单元200(上述)与处理盒106装配以及将装配的处理盒106安装在机身114中上的操作。
准备包括除辊子间隔单元200之外的元件的处理盒106并准备右间隔部分200a和左间隔部分200b的轴衬构件201。处理盒106具有装配在其中的右间隔部分200a和左间隔部分200b的功率传送齿轮261和惰轮263。
为了将右间隔部分200a的轴衬构件201安装在右侧壁118a的固定孔119a中,显影辊轴163a的右端部插入右间隔部分200a的轴衬210的内直径部分211和旋转齿轮266中。同时,轴衬210的内端部210a按照箭头A的方向插入穿过固定孔119a(见图12)。同时,第一钩构件250和第二钩构件253与轴衬210的内端部210a一起插入穿过固定孔119a。
因此,如图12所示,当第一钩构件250和第二钩构件253的钩突起250a和253a分别锁定在固定孔119a的内边缘上时,杠杆220接触右侧壁118a的外表面,从而防止轴衬210按照箭头A方向进一步插入。由于杠杆220以及第一钩构件250和第二钩构件253的存在,轴衬210不从固定孔119a脱离,并被可转动地固定。
如果杠杆220位于如图7和图13的虚线所示的竖直位置(即,如果轴衬210位于第二位置),则显影辊163与感光介质143互相隔开预定间隙G(即,分离位置)。因此,如图8A和图8B所示,如果杠杆220位于竖直位置,则惰轮263的局部齿部分264与功率传送齿轮261和旋转齿轮266啮合。
左间隙部分200b的轴衬构件201按照与右间隙部分200a相同的方式安装在左侧壁118b的固定孔119b中。
与辊子间隔单元200的右间隔部分200a和左间隔部分200b的轴衬构件201装配的处理盒106通过激光打印机100的门300(见图4)布置在机身114中,以执行用于图像质量测试的测试打印操作。
接着,如图7所示,处理盒106按照箭头B的方向沿着在机身114上形成的安装导向件运动。
因此,为了使显影辊163与感光介质143接触以执行测试打印,感光介质143通过感光介质传动机构(未示出)连接到感光介质齿轮(未示出)的感光介质驱动电机(未示出)的驱动力按照与成像处理相同的方向(即,顺时针方向)旋转预定角度,例如,旋转多于180°。
结果,如参照图8A至图9B的上面的描述,轴衬210通过功率传送齿轮261、惰轮263和旋转齿轮266从第二位置(分离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正常位置)。
因此,杠杆220旋转到轴衬210的内直径部分211的第二中心点02(图13中的虚线所示的第二位置),从而使第二操作表面223接触位置支撑突起242的第二倾斜表面242a,并按照箭头C的方向推动第二倾斜表面242a。由杠杆220推动的位置支撑突起242从向上位置运动到向下位置。因此,在杠杆220经过位置支撑突起242之后,旋转到倾斜位置。轴衬210的内直径部分211的中心点向着感光介质143从第二中心点02至第一中心点01运动预定距离“d”(如图13的实线所示),由内直径部分211支撑的显影辊轴163a的右端部和左端部向着感光介质143运动距离“d”。结果,感光介质143和显影辊163在预定压力下运动到互相紧密接触的正常位置(图6、图7和图13的实线)。
在这种状态下,执行测试打印,接着,处理盒106可从机身114拆卸并卸下,以与机身114分开包装。
如果从机身114卸下的处理盒106不使用(例如,在处理盒106交付给用户之前),则显影辊163和/或感光介质143的表面和弹性层可被物理地和化学地变形或者损坏。为了防止变形,辊子间隔单元200将显影辊163与感光介质143隔开。
更具体地讲,当用户将形成在右侧壁118a和左侧壁118b上的位置支撑突起242从向上位置运动到向下位置时,用户沿着箭头D的方向使右间隔部分200a和左间隔部分200b各自的杠杆220旋转,直到第一操作表面221与第二止动突起235的第一竖直表面236接触。
此时,如参照图8A至图9B的以上描述,通过局部齿部分264与旋转齿轮266啮合的惰轮263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以通过局部齿部分264使功率传送齿轮261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
因此,当杠杆220的第一操作表面221通过第二止动突起235的第一竖直表面236停止在竖直位置时,如图7、图8A和图8B的虚线所示,惰轮263的局部齿部分264被布置成与功率传送齿轮261和旋转齿轮266二者啮合。
此外,轴衬210的内直径部分211的中心点远离感光介质143从第一中心点至第二中心点02运动预定距离“d”,从而由内直径部分211支撑的显影辊轴163a的右端部和左端部与感光介质143隔开预定距离“d”。结果,感光介质143和显影辊163互相隔开预定间隙G(图5、图7和图13的虚线)。
从机身114拆卸的处理盒106具有互相隔开的显影辊163和感光介质143,并可与机身114分开包装。
然后处理盒106被交付给用户,并根据上述安装过程将其安装在机身114上。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例,激光打印机100的辊子间隔单元200包括右间隔部分200a和左间隔部分200b,用于当不使用感光介质143和显影辊163时,将感光介质143和显影辊163互相均匀地隔开(在旋转操作期间,所述感光介质143和显影辊163互相紧密地接触)。因此,通过将感光介质143和显影辊163均匀地隔开,可防止当不使用感光介质143和显影辊163时,感光介质143和显影辊163处于接触状态或者局部接触状态而引起的感光介质143和显影辊163上的弹性层的物理和永久压缩变形。此外,也可防止当高粘性低分子的有机物从弹性层的表面出来并与显影剂结合附着到表面上时而引起的图像退化。可提高具有处理盒106的产品的可靠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辊子间隔单元200包括止动构件230和位置支撑构件240以引导和限制杠杆220的运动,使得当感光介质143和显影辊163互相接触时,轴衬210位于第一位置,当感光介质143和显影辊163互相隔开预定间隙G时,轴衬210位于第二位置。因此,能够使杠杆220处于精确的位置,从而保证其稳定的操作。因此,在处理盒106的传送期间,能够防止杠杆220改变位置。
根据本实施例,使用激光打印机100的处理盒106的辊子间隔单元200以将感光介质143和显影辊163互相隔开预定间隙G,和/或使感光介质143和显影辊163互相接触。然而,所述描述不用来限制本发明总体构思的范围。本实施例的辊子间隔单元200可应用于激光打印机100或者其它成像设备中的在预定压力下互相紧密接触地旋转的任何两辊。例如,辊子间隔单元200可将感光介质143与充电器152的充电辊(未示出)互相隔开,和/或使感光介质143与充电辊互相接触。类似地,辊子间隔单元200可将感光介质143与转印辊105互相隔开,和/或可使感光介质143与转印辊105互相接触。
虽然辊子间隔单元200使用与感光介质传动机构(未示出)连接的感光介质齿轮(未示出)分开的右间隔部分200a和左间隔部分200b的功率传送构件260的功率传送齿轮261操作,但是应该理解,另一种方式是,辊子间隔单元200可使用感光介质传动机构操作,从而右间隔部分200a和左间隔部分200b的功率传送构件260的功率传送齿轮261中的一个用作感光介质齿轮,从而不需要感光介质齿轮。
因此,虽然辊子间隔单元200被在激光打印机100中使用,但是其也可在具有处理盒的其它类型的成像设备中使用,例如在复印机、传真机和具有类似结构和/或操作原理的其它设备中使用。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照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实施例的其中安装有处理盒106和具有辊子间隔单元200的激光打印机100的操作。应该理解下面的描述是示例性的,不用来限制本发明总体构思的范围。
当从例如外部PC输入文档打印命令以打印文档时,打印机100的控制器(未示出)驱动拾取辊109以拾取堆叠在堆叠单元101的最上部的纸P。通过第一传送辊121和第二传送辊122将纸P传送到套准调节辊123。
通过套准调节辊123和支撑辊125之间形成的辊隙调节传送到套准调节辊123的纸P的引导端。
接着,纸P通过套准调节辊123和支撑辊125之间的辊隙并继续运动。纸P的引导端操作设在套准调节辊123和转印辊105之间的纸传感器130,纸传感器130将纸感测信号传送到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纸感测信号计算时间直到纸P从纸传感器130运动到转印辊105。在纸P与其被传送到打印处理开始点所需要的时间对应地被传送预定时间之后,操作处理盒106和转印辊105。
在纸P被传送到打印处理开始点的同时,根据图像信号通过从LSU 104发出的激光束在处理盒106的感光介质143上形成静电潜像,在感光介质143上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辊163显影成显影图像。
当纸P到达处理盒106的感光介质143时,在感光介质143上形成的显影图像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转印辊105转印到纸P的表面上。如上所述,在将显影图像直接转印到纸P之前,或者不直接将显影图像转印到纸P上,转印辊105可将显影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
转印到纸P的表面上的显影图像在通过熔化单元107的同时通过来自加热辊126的热和来自压力辊127的压力熔化在纸上。然后,其上熔化有显影图像的纸通过排放单元108的排放辊128向着堆叠件129排放。
对于下一张纸P重复执行如上所述的拾取、显影、熔化和排放操作直到文档的全部内容被打印。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实施例,辊子间隔单元和具有辊子间隔单元的激光打印机包括右间隔部分和左间隔部分,以当不使用两辊时将它们互相均匀地隔开(例如,在旋转操作期间,互相紧密地接触的感光介质和显影辊或者充电辊)。因此,(1)能够防止当不使用两辊时,两辊处于接触状态或者局部接触状态而引起弹性层发生物理和永久压缩变形;(2)能够防止当高粘性低分子的有机物从弹性层出来并与显影剂结合附着到表面上时引起的图像退化;(3)能够提高产品可靠性,例如提高具有辊子间隔单元的处理盒和成像设备的可靠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实施例,辊子间隔单元和成像设备包括止动构件和位置支撑构件以引导和限制杠杆的运动,使得当感光介质和显影辊或者充电辊互相接触时,轴衬处于第一位置,当显影辊和感光介质互相隔开预定间隙时,轴衬处于第二位置。因此,能够将杠杆设在精确的位置,并且能够保证杠杆的稳定操作。此外,能够防止在其中设有杠杆的处理盒的传送期间杠杆改变位置。
虽然已表示和描述了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进行改变。

Claims (28)

1、一种成像设备的辊子间隔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框架;
可旋转的第一辊子构件,具有第一轴;
可旋转的第二辊子构件,具有第二轴,并且所述第二辊子构件在预定压力下与所述第一辊子构件紧密接触地旋转;
至少一个间隔部分,将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和所述第二辊子构件彼此隔开预定间隙,从而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和第二辊子构件当它们不被使用时不相互接触,所述至少一个间隔部分包括:
轴衬构件,具有轴衬和杠杆,所述轴衬用于在框架上旋转地支撑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中的一个轴,所述杠杆位于轴衬上以使所述轴衬旋转,所述轴衬具有外直径部分和支撑第一轴和第二轴中的所述一个轴的内直径部分,所述内直径部分和外直径部分为非同心圆形体,从而内直径部分的圆心与外直径部分的圆心位于不同的位置;
止动构件,布置在框架上以限制所述轴衬的工作范围;
功率传送构件,包括:
功率传送齿轮,形成在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中的另一个轴上,通过外部的驱动力旋转;
旋转齿轮,在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中的所述一个轴上与所述轴衬一体地形成,以与所述轴衬结合在一起地旋转;
惰轮,具有局部齿部分,当所述功率传送齿轮和所述旋转齿轮中的一个齿轮旋转时,所述局部齿部分选择性地将所述功率传送齿轮和所述旋转齿轮中的所述一个齿轮的旋转力传送到所述功率传送齿轮和所述旋转齿轮中的另一个齿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子间隔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间隔部分还包括:
第一间隔部分,用于将所述第一轴的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轴的第一端部相互隔开预定间隙;
第二间隔部分,用于将所述第一轴的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轴的第二端部相互隔开预定间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子间隔装置,其中,所述止动构件包括:
第一止动突起,设置在所述框架上以限制所述杠杆的第一方向的运动;
第二止动突起,设置在所述框架上以限制所述杠杆的与所述第一方向的运动相反的第二方向的运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子间隔装置,其中,所述局部齿部分的形成方式为,所述功率传送齿轮和所述旋转齿轮中的所述一个齿轮的旋转力在由止动构件限定的所述轴衬的工作范围内传送到所述功率传送齿轮和所述旋转齿轮中的所述另一个齿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子间隔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间隔部分还包括:
位置支撑构件,用于支撑杠杆,从而所述轴衬位于使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和第二辊子构件相互接触的第一位置或者使第一辊子构件和第二辊子构件处于相互隔开预定间隙的第二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辊子间隔装置,其中,所述位置支撑构件包括设置在框架上的在所述止动构件的第一止动突起和第二止动突起之间的位置支撑突起,所述位置支撑突起在向上的位置和向下的位置之间可弹性地运动,其中,在所述向上的位置中,位置支撑突起位于所述杠杆的运动路径内,在所述向下的位置中,所述位置支撑突起位于所述杠杆的运动路径之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辊子间隔装置,其中,所述位置支撑突起通过施加到其上的外力或者所述杠杆可弹性地运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子间隔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包括感光介质,以具有形成在所述感光介质上的静电潜像;
第二辊子构件包括显影辊,所述显影辊用于将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到所述感光介质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子间隔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包括感光介质,以具有形成在所述感光介质上的静电潜像;
第二辊子构件包括充电辊,以将预定的电势充到所述感光介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子间隔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包括感光介质,以具有形成在所述感光介质上的静电潜像;
第二辊子构件包括转印辊,所述转印辊用于将显影图像从所述感光介质转印到打印介质或者中间转印介质上。
1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主体,具有主体框架和位于所述主体框架上的至少一个驱动电机;
处理盒,包括:
可旋转的第一辊子构件,具有第一轴;
可旋转的第二辊子构件,在预定压力下与所述第一辊子构件紧密接触地旋转,并且具有第二轴;
至少一个间隔部分,将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和所述第二辊子构件彼此隔开预定间隙,从而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和第二辊子构件当它们不被使用时不相互接触;
壳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框架上以将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和第二辊子构件与所述至少一个间隔部分集成为一体;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间隔部分包括:轴衬构件,具有至少一个轴衬和至少一个杠杆,所述至少一个杠杆位于所述至少一个轴衬上以使所述至少一个轴衬旋转,所述至少一个轴衬可旋转地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用于旋转地支撑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中的一个轴,所述轴衬具有支撑第一轴和第二轴中的所述一个轴的内直径部分和外直径部分,所述内直径部分和外直径部分为非同心圆形体,从而内直径部分的圆心与外直径部分的圆心位于不同的位置;止动构件,布置在壳体上以限制所述至少一个轴衬的工作范围;功率传送构件,连接到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选择性地将旋转力从所述驱动电机传送到所述至少一个轴衬,从而所述轴衬按照一个方向旋转;
其中,所述功率传送构件包括:
功率传送齿轮,形成在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中的另一个轴上,通过来自驱动电机的驱动力旋转;
旋转齿轮,与所述至少一个轴衬在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中的所述一个轴上一体地形成,以与所述至少一个轴衬结合在一起地旋转;
惰轮,具有局部齿部分,当所述功率传送齿轮和所述旋转齿轮中的一个齿轮旋转时,所述局部齿部分选择性地将所述功率传送齿轮和所述旋转齿轮中的所述一个齿轮的旋转力传送到所述功率传送齿轮和所述旋转齿轮中的另一个齿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间隔部分还包括:
第一间隔部分,用于将所述第一轴的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轴的第一端部相互隔开预定间隙;
第二间隔部分,用于将所述第一轴的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轴的第二端部相互隔开预定间隔。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固定孔;
轴衬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钩构件,以将所述至少一个轴衬锁到所述固定孔的一个侧边缘上。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止动构件包括:
第一止动突起,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以限制所述杠杆的第一方向的运动;
第二止动突起,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以限制所述杠杆的与所述第一方向的运动相反的第二方向的运动。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局部齿部分的形成方式为,所述功率传送齿轮和所述旋转齿轮中的所述一个齿轮的旋转力在由止动构件限定的所述轴衬的工作范围内传送到所述功率传送齿轮和所述旋转齿轮中的所述另一个齿轮。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间隔部分还包括:
位置支撑构件,布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支撑杠杆,从而所述轴衬位于使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和第二辊子构件相互接触的第一位置或者使第一辊子构件和第二辊子构件相互隔开预定间隙的第二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位置支撑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在所述止动构件的第一止动突起和第二止动突起之间的位置支撑突起,所述位置支撑突起在外力或者所述杠杆的作用下在向上的位置和向下的位置之间可弹性地运动,其中,在所述向上的位置中,位置支撑突起位于所述杠杆的运动路径内,在所述向下的位置,所述位置支撑突起位于所述杠杆的运动路径之外。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包括感光介质,以具有形成在所述感光介质上的静电潜像;
第二辊子构件包括显影辊,所述显影辊用于将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到所述感光介质上。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包括感光介质,以具有形成在所述感光介质上的静电潜像;
第二辊子构件包括充电辊,所述充电辊用于将预定的电势充到所述感光介质。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辊子构件包括感光介质,以具有形成在所述感光介质上的静电潜像;
第二辊子构件包括转印辊,所述转印辊用于将显影图像从所述感光介质转印到打印介质或者中间转印介质上。
21、一种用于成像设备的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
框架;
第一辊子,具有在所述框架的侧部之间延伸的第一轴;
第二辊子,具有在所述框架的侧部之间延伸的第二轴;
间隔单元,具有第一间隔部分和第二间隔部分,所述第一间隔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一轴的第一端部和第二轴的第一端部的框架上,以将所述的第一轴的第一端部和第二轴的第一端部隔开,所述第二间隔部分布置在所述框架上,在所述第一轴的第二端部和第二轴的第二端部上,以将所述第一轴的第二端部和第二轴的第二端部隔开;
第一齿轮,具有第一齿,并且所述第一齿轮布置在所述第一轴的第一端部上以在此旋转;
第二齿轮,具有第二齿,并且所述第二齿轮布置在所述第二轴的第一端部上以在此旋转;
惰轮,布置在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并且具有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运动的局部齿,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惰轮与第一齿和第二齿啮合从而所述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隔开预定间隙,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惰轮与第一齿和第二齿中的一个啮合从而所述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相互接触;
轴衬,具有外直径部分和支撑第一轴和第二轴中的一个轴的内直径部分,所述内直径部分和外直径部分为非同心圆形体,从而内直径部分的圆心与外直径部分的圆心位于不同的位置。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惰轮最初设置在第一位置,当所述处理盒开始在成像设备中使用时运动到第二位置。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处理盒,还包括:
杠杆,通过所述框架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中的一个上,从而所述杠杆旋转以使所述惰轮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处理盒,还包括:
止动构件,用于限定所述杠杆相对于所述框架的旋转范围,从而所述惰轮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外不旋转。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杠杆在与所述惰轮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对应的第一杠杆位置和第二杠杆位置之间旋转,并且所述处理盒还包括:
位置支撑构件,从所述框架延伸,当所述杠杆位于第二杠杆位置时所述位置支撑构件支撑杠杆的位置。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轴衬布置在所述框架内,所述轴衬用于旋转地将杠杆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中的一个连接,从而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中的所述一个在所述杠杆的作用下可旋转,并且所述杠杆在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中的所述一个的作用下可旋转。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处理盒,还包括:
第一齿轮,布置在所述第一轴的所述第一端并在此旋转;
第二齿轮,布置在所述第二轴的所述第一端并在此旋转;
杠杆,通过所述框架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中的一个,从而所述杠杆在与所述惰轮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对应的第一杠杆位置和第二杠杆位置之间旋转。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处理盒,其中,当所述杠杆位于第一杠杆位置时,所述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隔开预定间隙,当杠杆位于第二杠杆位置时,所述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相互接触。
CNB2006101514205A 2005-12-28 2006-09-07 辊子间隔装置以及具有该辊子间隔装置的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578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50131955 2005-12-28
KR1020050131955A KR100729626B1 (ko) 2005-12-28 2005-12-28 롤러 이격장치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1619A CN1991619A (zh) 2007-07-04
CN100535785C true CN100535785C (zh) 2009-09-02

Family

ID=38193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5142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5785C (zh) 2005-12-28 2006-09-07 辊子间隔装置以及具有该辊子间隔装置的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643774B2 (zh)
KR (1) KR100729626B1 (zh)
CN (1) CN10053578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45934A1 (en) * 2008-03-26 2009-10-01 Chin-Lung Han Bushing structure for sheathing a shaft of a toner supply member
JP2010271472A (ja) * 2009-05-20 2010-12-02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5293663B2 (ja) 2010-03-24 2013-09-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440798B2 (ja) * 2010-07-16 2014-03-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清掃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768487B (zh) * 2011-05-03 2014-08-27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影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4199263A (zh) * 2011-05-03 2014-12-10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盒
JP5983233B2 (ja) * 2012-09-21 2016-08-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KR20160074232A (ko) * 2014-12-18 2016-06-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현상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6942949B2 (ja) * 2016-09-28 2021-09-29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現像装置及び現像ロール支持装置
KR20180054024A (ko) * 2016-11-14 2018-05-24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주식회사 현상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US10921731B2 (en) 2019-03-26 2021-02-1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cartridge
CN116351655B (zh) * 2023-05-31 2023-09-12 苏州宇量电池有限公司 双面涂布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88104B2 (ja) * 1992-02-25 1999-12-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現像器支持台車のロック機構
JP2991317B2 (ja) * 1993-03-19 1999-12-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85047A (ja) 1994-12-28 1996-07-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像形成装置
US5672640A (en) 1995-07-12 1997-09-30 Caschem, Inc. Polypropylene compatible grease compositions for optical fiber cable
JP3689504B2 (ja) 1996-09-26 2005-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5239A (ja) 1997-06-26 1999-01-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91265A (ja) * 2000-09-11 2002-03-27 Toshiba Tec Corp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CN2488082Y (zh) 2001-08-02 2002-04-24 珠海飞马耗材有限公司 充电辊与感光鼓间隔离装置
JP2003084647A (ja) 2001-09-13 2003-03-19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ユニット
JP2003337472A (ja) 2002-05-20 2003-11-28 Kyocera Corp 現像装置
KR100433422B1 (ko) * 2002-07-19 2004-05-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롤러 이격장치
KR100498045B1 (ko) 2003-07-14 2005-07-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현상장치
JP2005148665A (ja) * 2003-11-20 2005-06-09 Ricoh Co Ltd 帯電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829709B2 (ja) * 2005-09-05 2011-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147896A1 (en) 2007-06-28
KR100729626B1 (ko) 2007-06-19
CN1991619A (zh) 2007-07-04
US7643774B2 (en) 2010-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5785C (zh) 辊子间隔装置以及具有该辊子间隔装置的成像设备
US7689146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CN104345623B (zh) 成像装置
EP1785778B1 (en) Colou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age forming stations disposed along and below an inclined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in a pivotally movable section
CN201489284U (zh) 显影盒
KR100631219B1 (ko) 프로세스카트리지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CN101290502B (zh) 粉末传送部件、粉末传送装置、框架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110569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US7433632B2 (en) Flexible toner feed member
US7430387B2 (en) Developing unit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he same
US7570901B2 (en) Roller spac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3080851B (zh)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JP4917619B2 (ja)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66437B (zh) 显影盒、成像装置及成像装置上安装/分离显影盒的方法
US20080226352A1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3392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736483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容器
JP4440372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1358633B (zh) 组合齿轮、拆装组合件及使用了它们的图像形成装置
EP3144735A1 (en) A developer cartridge
KR100677560B1 (ko) 현상제 이송벨트를 구비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의현상기
CN201449519U (zh) 图像形成单元
JP200706500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023506A (zh) 成像装置
CN102968007A (zh) 成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2

Termination date: 2015090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