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影盒、与之匹配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包含显影盒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美国公开专利US20070053717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与之匹配的显影盒,该显影盒上包括盒体、感光元件、显影元件和设置在盒体两端的侧板;所述显影元件被相对固定地支撑在盒体上;所述侧板被固定地设置于盒体的两端;所述感光元件通过感光元件支撑轴支撑,感光元件支撑轴的两端设置有转动轮,转动轮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侧板上,所述感光元件相对两端侧板可移动,转动轮在侧板上的旋转中心与感光元件支承轴的旋转中心不在一条直线上(相对偏心设置),因此当转动轮旋转时感光元件旋转中心可绕转动轮旋转中心移动以使感光元件靠近显影元件。
但该公开专利仅提供了一种使感光元件靠近显影元件的装置,当显影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后,感光元件与显影元件之间从不接触状态变为接触状态,此时显影盒可以正常工作;当显影盒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下来后,感光元件仍与显影元件保持接触状态。
现有技术的这种图像形成装置结构,当显影盒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下来后,感光元件仍与显影元件仍处于接触状态,感光元件与显影元件的长期接触极易造成感光元件与显影元件之间的污染,影响显影盒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与之匹配使用的显影盒,以解决现有显影盒因感光元件与显影元件在显影盒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下来后仍处于接触状态而造成感光元件与显影元件之间的污染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导轨,其特征是,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挡柱和第二挡柱,所述第一挡柱设置在所述第二挡柱的上方,并与所述导轨形成有一定距离,所述第一挡柱到导轨的距离比第二挡柱到导轨的距离小。
一种可安装拆卸于如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盒,所述显影盒包括感光元件和转动轮,所述感光元件支撑轴被所述转动轮支撑,所述转动轮的旋转中心与所述感光元件的旋转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转动轮上还设置有驱动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影盒沿所述导轨安装或拆卸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挡柱和第二挡柱通过对所述驱动杆形成的阻碍使所述转动轮旋转。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导轨和上导轨,其特征是,所述导轨包括弧形部分。
所述弧形部分向下弯曲。
所述导轨还包括导轨水平部分,所述弧形部分为向上倾斜的倾斜部分。
一种可安装拆卸于如上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盒,所述显影盒包括:感光元件、转动轮和突柱,所述转动轮设置在所述感光元件的端部,用于将所述感光元件支撑在所述显影盒盒体的两端,所述转动轮的旋转中心与所述感光元件的旋转中心偏心设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影盒沿所述导轨安装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过程中,所述突柱先沿所述上导轨和所述导轨滑动,后沿所述导轨的弧形部分滑动,使所述转动轮转动。
一种可安装拆卸于如上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盒,所述显影盒包括:感光元件、转动轮和突柱,所述转动轮设置在所述感光元件的端部,用于将所述感光元件支撑在所述显影盒盒体的两端,所述转动轮的旋转中心与所述感光元件的旋转中心偏心设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影盒沿所述导轨安装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过程中,所述突柱先沿所述导轨水平部分滑动,后沿所述导轨倾斜部分滑动,使所述转动轮转动。
一种显影盒,包括感光元件和设置在感光元件端部的转动轮,所述感光元件的旋转中心与所述转动轮的旋转中心偏心设置,其特征是,所述显影盒的盒体上还设置有突柱和连接所述转动轮与所述突柱的弹性元件。
一种与如上所述的显影盒匹配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导轨,其特征是,在显影盒安装前,所述转动轮处于竖直状态,弹性元件处于自然伸直状态,当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安装所述显影盒时,所述转动轮与所述导轨接触,实现转动。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导轨,其特征是,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旋转件,第二旋转件和挡块,所述转动轮沿所述导轨滑动,所述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可分别绕各自的旋转中心转动。
所述第一旋转件可在电机带动下沿顺时针旋转。
所述第一旋转件的旋转圆最下端到所述导轨的距离为B1,所述第二旋转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旋转件的最下端到导轨的距离为B2,所述转动轮与所述第一旋转件脱离接触时,所述转动轮的最上端到导轨的距离为B3,其中B1<B2<B3.
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图像形成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挡柱和第二挡柱,所述第一挡柱设置在所述第二挡柱的上方,并与所述导轨形成有一定距离,所述第一挡柱到导轨的距离比第二挡柱到导轨的距离小;可安装拆卸于如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盒,所述显影盒包括感光元件和转动轮,所述感光元件支撑轴被所述转动轮支撑,所述转动轮的旋转中心与所述感光元件的旋转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转动轮上还设置有驱动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影盒沿所述导轨安装或拆卸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挡柱和第二挡柱通过对所述驱动杆形成的阻碍使所述转动轮旋转。
实现了显影盒从容纳空间内拆除时感光元件与显影元件分离。解决了现有显影盒因感光元件与显影元件在显影盒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下来后仍处于接触状态而造成感光元件与显影元件之间的污染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当显影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当显影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指定位置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当显影盒从图像形成装置上拆卸下来时的过程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中当显影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过程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中当显影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指定位置后,转动轮处于竖直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当显影盒从图像形成装置上拆卸下来时的过程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三中当显影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过程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三中当显影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指定位置后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四中当显影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过程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四中当显影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指定位置后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五中显影盒上的转动轮不与导轨接触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五中显影盒上的转动轮与导轨接触后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2、3所示,显影盒11包括盒体12、感光元件13和显影元件14;显影元件14被固定地支撑在盒体12上,并相对盒体12不可移动;盒体12上设置有转动轮15,转动轮15上设置有驱动杆15a2;感光元件13通过感光元件支撑轴被转动轮15支撑,转动轮15的旋转中心15a与感光元件旋转中心13a不在同一直线上(相对偏心设置),在转动轮15绕其旋转中心沿正反方向旋转的过程中感光元件13相对盒体12前后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显影元件。图像形成装置上设置有导轨110、第一挡柱120a和第二挡柱120b;第一挡柱120a和第二挡柱120b设置在导轨110的上方,并与导轨110形成有一定距离。第一挡柱120a到导轨110的距离比第二挡柱120b到导轨110的距离小。
当显影盒11沿图1所示箭头方向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过程中,转动轮15上的驱动杆15a2受到第二挡柱120b的阻碍使转动轮15处于图示倾斜状态,此时感光元件13与显影元件14之间不接触;
当显影盒11沿导轨11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指定位置的过程中,转动轮15与第一挡柱120a接触,第一挡柱120a阻碍驱动杆15a2使转动轮15沿逆时针旋转,并到达图2所示竖直状态;在转动轮15沿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感光元件旋转中心13a沿转动轮旋转中心15a转动并使感光元件13与显影元件14接触,如图所示;
当显影盒沿图3所示箭头方向从图像形成装置上拆卸下来时,转动轮15上的驱动杆15a2与第二挡柱120b接触,转动轮15沿顺时针旋转到图3所示倾斜状态;当显影盒11从图像形成装置上拆卸下来的过程中,转动轮15的旋转使感光元件旋转中心13a绕转动轮旋转中心15a顺时针转动,感光元件13与显影元件14脱离,不再接触;
如图3所示,转动轮15由倾斜状态变为竖直状态时的旋转角度为R,第一挡柱120a、第二挡柱120b与导轨110的距离差为H3,转动轮15的中心到顶端的距离为L,旋转角度R满足以下公式:cos R=1-H3/L。
实施例二
如图4、5、6所示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显影盒21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显影盒结构相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图中所示22为显影盒盒体,23a、24a、25a分别为感光元件旋转中心、显影元件旋转中心和转动轮旋转中心;图像形成装置上设置有导轨210、第一旋转件220a、第二旋转件220b和挡块220c;显影盒21上转动轮25可沿导轨210滑动,第一旋转件220a和第二旋转件220b可分别绕各自的旋转中心转动;
在显影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过程中,当第二旋转件220b与转动轮25接触时,第二旋转件220b逆时针旋转,以使转动轮25能顺利通过第二旋转件220b而不受阻碍(如图4所示),此时感光元件23与显影元件24不接触;当第二旋转件220b不与转动轮25接触时,第二旋转件220b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回复到竖直状态(如图5所示);
当显影盒21沿导轨21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指定位置后(如图5所示),当图像形成装置工作时,第一旋转件220a在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机带动下沿顺时针旋转,在第一旋转件220a的旋转过程中第一旋转件220a与转动轮25接触,使转动轮25由图4所示倾斜状态旋转为图5所示竖直状态,此时感光元件23与显影元件24由不接触状态变为接触状态;如图5所示,第一旋转件220a的旋转圆最下端到导轨210的距离为B1;第二旋转件220b处于竖直状态时,第二旋转件220b的最下端到导轨210的距离为B2;转动轮25与第一旋转件220a脱离接触时,转动轮25的最上端到导轨210的距离为B3;其中B1<B2<B3。
当显影盒21从图像形成装置上拆卸下来时,第二旋转件220b受到挡块220c的阻碍,第二旋转件220b不能顺时针旋转,转动轮25与第二旋转件220b接触,第二旋转件220b使转动轮25顺时针旋转(如图6所示),此时感光元件23与显影元件24之间由接触状态变为不接触状态。
实施例三
如图7、8所示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显影盒31包括盒体32、感光元件33、转动轮34、突柱35和显影元件(未示出);转动轮34设置在感光元件33的端部,用于将感光元件33支撑在盒体32的两端;突柱35设置在盒体32上,并与盒体32形成为一体;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上导轨311、导轨312;导轨312包括向下弯曲的弧形部分312a。
当显影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过程中,如图7所示,盒体32上的转动轮34和突柱35沿上导轨311和导轨312滑动,此时显影盒31内的感光元件33和显影元件处于不接触状态。
当显影盒31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指定位置时(如图8中虚线所示),沿图示箭头方向转动盒体32,突柱35沿导轨312上的弧形部分312a转动,并到达最终位置(如图8中实线所示),此时盒体32转动了R角,而转动轮34因受到上导轨311和导轨312的限制而未转动;由于转动轮34的旋转中心与感光元件33的旋转中心偏心设置(如实施例一或二所示),因此当盒体32转动R角时,显影盒31内的感光元件33靠近显影元件,并与显影元件处于接触状态。
当显影盒31从图像形成装置上拆卸下来时,沿图8中箭头的反向转动盒体32,显影盒31内的感光元件33与显影元件回复到初始状态,不再接触;再将显影盒31沿上导轨311和导轨312抽取出来。
由图可知,导轨312的弧形部分312a为圆弧,其圆心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指定位置上;上导轨311和导轨312用于支撑和导引转动轮34,并限制转动轮34的转动,转动轮34在上导轨311和导轨312之间不可转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就能想到,弧形部分设置在上导轨;当显影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指定位置后,沿图8所示箭头方向的反向转动显影盒,也能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另外,由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上导轨只起限制驱动杆的作用,因此也可以直接制成限位块。
实施例四
如图9、10所示为本发明第四种实施例;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显影盒结构与实施例三中采用的显影盒结构相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导轨倾斜部分413和导轨水平部分414;导轨倾斜部分413和导轨水平部分414上均设置有上导轨411、导轨412。
如图9所示,显影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过程中,转动轮44和突柱45沿水平部分滑动,此时感光元件43和显影元件(图中未示出)处于不接触状态。
当转动轮44沿导轨水平部分414到达导轨倾斜部分413时(如图10所示),转动轮44发生转动,且其转动角度与盒体发生转动的角度差为R1,此时感光元件43与显影元件接触,显影盒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开始工作。
当显影盒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倾斜部分413拆卸下来时,显影盒从图10所示状态回复到图9所示状态,此时感光元件回复到初始状态,感光元件与显影元件回复到不接触状态。另外,由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上导轨只起限制驱动杆的作用,因此也可以直接制成限位块。
实施例五
如图11、12所示为本发明第五种实施例采用的显影盒结构;由图可知,显影盒包括有显影元件52、感光元件53、设置在感光元件端部的转动轮54、设置在显影盒壳体上的突柱55和连接转动轮与突柱的弹性元件56;图像形成装置上设置有导轨510;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56为一种压簧。
如图11所示,当显影盒处于图示所示状态时,转动轮54处于竖直状态,且转动轮54不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导轨510接触,此时感光元件53与显影元件52不接触。
如图12所示,当显影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时,转动轮54与导轨510接触,转动轮54在于导轨510接触的过程中旋转,使感光元件53向显影元件52靠拢,并最终接触,此时弹性元件56处于被压缩状态。
当显影盒从图像形成装置上拆卸下来时,转动轮54不再与导轨510接触,弹性元件56回复到初始状态(图11所示状态),转动轮54被弹性元件56推动并使感光元件53回复到初始状态,此时感光元件53与显影元件52不接触。将上述突柱55设置在图11所示转动轮54的对称位置,弹性元件56采用一种拉簧,也可实现同样的功能,或者将弹性元件56改为采用一种扭簧,显影盒壳体上不设置突柱,并将扭簧的一端与显影盒壳体连接,另一端与转动轮连接,也可使转动轮自动回复到初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