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98559C - 纸张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纸张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98559C
CN100498559C CNB031485030A CN03148503A CN100498559C CN 100498559 C CN100498559 C CN 100498559C CN B031485030 A CNB031485030 A CN B031485030A CN 03148503 A CN03148503 A CN 03148503A CN 100498559 C CN100498559 C CN 10049855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mentioned
stacking
processing device
hanging togot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485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69205A (zh
Inventor
加藤仁志
川田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469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69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855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855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8Devices for collating sheet copy material, e.g. sorters, control, copies in staples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1/00Collating or gathering sheets combined with processes for 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or signatures or for interposing inserts
    • B42C1/12Machines for both collating or gathering and 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the sheets or signatures
    • B42C1/125Sheet sorters combined with bin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0Piling apparatus of which the discharge point mov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height to the pile
    • B65H29/51Piling apparatus of which the discharge point mov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height to the pile piling by collecting on the periphery of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3Forming a pile of a limited number of articles, e.g. buffering, forming bu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2Handl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 B65H2301/4222Squaring-up pi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Forming Counted Batche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送入到纸张处理装置的纸间距小也可使向堆放部分的纸张排出速度减速、或没有必要采用以高速进行1次的对齐的对齐机构、或可减少对齐机构的动作次数的纸张处理装置。纸张重叠机构对输送的多张纸张进行重叠。堆放机构堆放从纸张重叠机构输送的纸张。对齐机构对堆放于堆放部分的纸张进行对齐。控制器与成为由纸张处理装置处理的单位的纸张叠堆无关地由纸张重叠机构进行纸张的重叠动作。

Description

纸张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对堆放于堆放部分的纸张进行对齐的对齐机构的纸张处理装置及设置了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提出有这样的纸张处理装置,该纸张处理装置由排出装置将从复印机和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排出的纸张每次1张地排出到处理托盘上,每将1张纸张排出到处理托盘时,由对齐板进行纸张的对齐,在将1份数量的纸张排出到处理托盘后,对该纸张叠堆进行装订,将该纸张叠堆由叠堆排出辊对排出到堆放托盘上。
然而,为了比过去进一步提高图像形成装置的生产率,假定在比过去更高速而且以小纸间距(纸张的输送间隔短的状态)排出纸张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场合,过去的纸张处理装置的纸张的对齐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存在限制,在纸张的对齐动作结束之前将下一纸张排出到处理托盘。为此,存在必须在纸间隔开距离使图像形成装置的生产率下降的问题。
另外,当单纯地将纸张排出到排纸托盘时,在以高速和小纸间距输送纸张的场合,如在纸张处理装置内使纸张输送速度减速,则在纸张的对齐过程中会发生后续纸张突入的现象,为此,不能进行纸张排出时的纸张跳出量(使纸张向排出托盘跳出的程度)的调节所需要的纸张的减速控制,纸张的对齐性变差,为了隔开纸间间距,必须降低图像形成装置的生产率。
另外,为了在每次以高速和小纸间距输送纸张、将纸张排出到处理托盘时进行对齐动作,如采用可进行高速对齐动作的马达,则存在成本提高、马达大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点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送入到纸张处理装置的纸间距小也可使向堆放部分的纸张排出速度减速或没有必要采用以高速进行1次的对齐的对齐机构或可减少对齐机构的动作次数的纸张处理装置及设置了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第1方面,提供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其中,包括用于重叠输送的多张纸张的纸张重叠机构、堆放从上述纸张重叠机构输送的纸张的堆放机构、对堆放于上述堆放部分的纸张进行对齐的对齐机构、及与成为纸张处理装置处理的单位的纸张叠堆无关地由上述纸张重叠机构进行重叠动作的控制器。
按照第1方面,最好在第1项发明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其中,上述控制器在将构成上述纸张叠堆的纸张的最后纸张N张前的纸张输送到上述纸张重叠机构之前,由上述纸张重叠机构分成每次至少2张以上的纸张地使构成上述纸张叠堆的纸张进行重叠。
按照第1方面,最好在第2项发明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其中,上述控制器在构成上述纸张叠堆的纸张的最后纸张N张前的纸张输送到上述纸张重叠机构时先行的纸张存在于上述纸张重叠机构的场合,由上述纸张重叠机构重叠上述最后纸张N张前的纸张与存在于上述纸张重叠机构的纸张,在构成上述纸张叠堆的最后纸张N张前的纸张输送到上述纸张重叠机构时先行的纸张不存在于上述纸张重叠机构的场合,由上述纸张重叠机构重叠上述最后纸张N张前的纸张与后续的纸张。
另外,按照第1方面,最好在第3项发明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其中,上述N张为从2张到比上述纸张重叠机构的最大的张数少1张的张数间的任一张数。
另外,按照第1方面,最好在第1项发明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其中,上述控制器由上述纸张重叠机构使构成上述纸张叠堆的纸张中的排出到上述堆放机构的第1张纸张与下一张纸张重叠。
另外,按照第1方面,最好在第1项发明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其中,上述控制器在构成上述纸张叠堆的纸张的最后纸张前1张的纸张输送到上述纸张重叠机构之前,由上述纸张重叠机构分成每次至少2张以上的纸张地重叠,上述最后纸张1张前的纸张由上述纸张重叠机构一定与最后的纸张重叠。
另外,按照第1方面,最好在第6项发明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其中,上述每次重叠张数为比上述纸张重叠机构的最大重叠可能张数少1张以上的张数。
另外,按照第1方面,最好在第1项发明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其中,具有以叠堆方式排出堆放于上述堆放机构的纸张的叠堆排出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按照第2方面,提供设置了上述第1项发明的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按照第3方面,提供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其中,包括用于对输送的多张纸张进行重叠的纸张重叠机构、堆放从上述纸张重叠机构输送的纸张的堆放机构、对堆放于上述堆放机构的纸张进行对齐的对齐机构、及在由上述对齐机构进行对齐动作的场合使向上述堆放机构输送的纸张间隔比纸张处理装置接受上述纸张时的纸张间隔大地由上述纸张重叠机构进行纸张重叠动作的控制器。
通过根据附图进行的以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以上的和其它的目的、特征、及优点将更明确。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适用本发明实施形式的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造的构成图。
图2为示出图1的纸张处理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构成图。
图3为图2的摆动导向件和处理托盘的纵断侧面图。
图4为图3的对齐装置的平面图。
图5为示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6为示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判别处理的流程图。
图7为示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非分类处理的流程图。
图8为示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分类处理的流程图。
图9为示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装订分类处理的流程图。
图10为示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非分类纸张顺序的流程图。
图11为示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分类纸张顺序的流程图。
图12为示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纸属性判别处理的流程图。
图13为示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纸属性判别处理的流程图。
图14为示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叠堆排出动作判别处理的流程图。
图15为示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装订处理的流程图。
图16(A)~16(E)为示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卷绕动作的具体例的图。
图17为示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非分类处理的另一例的流程图。
图18(A)~18(D)为示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卷绕动作的具体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式的具有图像形成装置的纸张处理装置用纸张重叠装置重叠至少2张纸张后,由排出装置排出到堆放装置,从而可在根据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生产率决定的纸间时间内对纸张进行对齐。另外,通过由纸张重叠装置重叠至少2张以上的纸张后由排出装置排出到堆放装置,从而可在根据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生产率决定的纸间时间内对纸张进行减速控制。
即,通过至少重叠2张以上的纸张后由排出装置和堆放装置排出,减少用于将纸张排出到纸张堆放装置后对齐的对齐装置的动作次数,而且扩大了排出到纸张堆放装置的纸张的排出间隔,从而实现对齐范围宽的纸张处理装置及设置了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1为示出适用本发明实施形式的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造的构成图。纸张处理装置不仅为作为本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机,而且也可在作为其它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传真机、及复合机等主体中构成为该装置的一部分。因此,本实施形式的纸张处理装置不仅安装到复印机主体中。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复印机主体)300包括作为原稿载置台的压纸玻璃906、对原稿进行照明的光源907、对来自原稿的反射光进行导光的透镜系908、用于进行纸张的收容和供纸的供纸部分909、在纸张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分902、及对图像形成装置各部分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905等,并在箱体上部附设将原稿供给到压纸玻璃906的自动原稿供给装置(RDF)500,在箱体侧部附设对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00排出的图像形成后的纸张进行堆放的纸张处理装置1。
供纸部分909包括可自由装拆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00对记录(图像形成)用的纸张P进行收容的盒910、911和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00的底座912对记录(图像形成)用的纸张P进行收容的台板913。在图像形成部分902分别设置有圆筒状的感光鼓914、配置于其周围的对形成于感光鼓914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器915、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的转印用带电器916、分离带电器917、清扫感光鼓914的残留调色剂的清扫器918、及一次带电器919等。在图像形成部分902的下游侧配置对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920、对输送的纸张P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904、及排出对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后的图像形成完毕的纸张P的排出辊对905等。
下面,说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00的动作。当从设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00侧的控制装置950输出供纸信号时,从盒910、911或台板913供给纸张P。另一方面,从光源907照射到载置于压纸玻璃906的原稿D后反射的光通过透镜系908照射到图像形成部分902的感光鼓914。感光鼓914预先由一次带电器919带电,通过照射光而形成静电潜像,然后由显影器915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图像。
从供纸部分909供给的纸张P由阻力辊901进行斜行修正,进一步校准时刻,输送到图像形成部分902。在图像形成部分902由转印用带电器916将感光鼓914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上述送来的纸张P,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由分离带电器917按与转印用带电器916相反的极性带电,从感光鼓914分离。然后,分离后的纸张P由输送装置920输送到定影装置904,由定影装置904将转印图像永久地定影到纸张P。将图像定影后的纸张P按照图像面为上侧的直接排纸模式或图像定影后输送到纸张反转通道830进行表背反转使图像成为下侧的反转排纸模式由排出辊对905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00排出。这样,在从供纸部分909供给的纸张P形成图像,排出到纸张处理装置1。
下面,说明附设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00的纸张处理装置(修整器)1的构成。图2为示出图1的纸张处理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构成图。图2为示出图1的纸张处理装置1的整体构成的构成图。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00和自动原稿供给装置(RDF)500的详细说明在这里省略。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00中,排出辊399将图像形成完毕的纸张排出到纸张处理装置1。在纸张处理装置1,入口辊对2取入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00排出的纸张。输送辊3输送纸张。入口传感器31检测纸张的有无。冲孔单元50在输送来的纸张的后端附近进行开孔。输送大辊(以下称缓冲辊)5由压下滚12、13、14推压纸张,可在辊面卷绕多张纸张,将卷绕的纸张输送到排出侧。
切换挡板11切换非分类通道21和分类通道22。切换挡板10进行分类通道22和用于使纸张一时存储而滞留的缓冲通道23的切换。输送辊6从缓冲辊5输送纸张。中间托盘(以下称处理托盘)130为一时将纸张聚集并进行对齐、装订的托盘。排出辊7将纸张排出到处理托盘130上。前端接触构件174设置于处理托盘130,为用于碰撞排出到处理托盘130的纸张前端的构件,具有排出的纸张从处理托盘130的堆放面凸出时碰撞纸张的突出位置和退避到堆放面外的退避位置,为了可使纸张对齐可朝纸张输送方向移动。
摆动导向件150可通过后述的摆动支点轴在开位置与闭位置之间摆动。叠堆排出上辊180b支承于摆动导向件150,当摆动导向件150来到闭位置时,与配置于处理托盘130的叠堆排出下辊180a协同动作,对处理托盘130上的纸张按叠堆方式进行输送,按叠堆排出到堆放托盘200上。由上述叠堆排出下辊180a、叠堆排出上辊180b构成将处理托盘130上的纸张叠堆排出到堆放托盘200上的纸张叠堆排出辊对。图2的符号9为排出辊,符号31为入口传感器,符号32、33为通道传感器。
下面根据图3说明纸张处理装置1的处理托盘单元129。处理托盘单元129配置到输送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00排出的纸张的输送部与接收和收容由处理托盘130处理后的叠堆的堆放托盘200之间。处理托盘单元129由处理托盘130、后端定程件131、对齐装置140、摆动导向件150、引入叶片160、出没托盘170、叠堆排出辊对180a、180b构成。
处理托盘130为使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图3的左侧)处于上方、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图3的右侧)处于下方的即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变高地倾斜的托盘,在下方的端部配合上述后端定程件131。处理托盘130也可形成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变低地倾斜的形状。由输送部分的排出辊对排出的纸张P在自重和后述的引入叶片160的作用下,在其后端接触到后端定程件131之前在处理托盘130上滑行。另外,在处理托盘130的上方端部附设叠堆排出下辊180a,另外,在后述的摆动导向件150附设与其接触的叠堆排出上辊180b,可从叠堆排纸马达M180接受驱动而进行正反转。
下面参照作为从图3的c向观看到的图的图4说明包含处理托盘和对齐壁移动机构的对齐装置140。作为对齐装置140的对齐构件141、142形成为图面上的前面和里面的对齐构件分别独立地朝前后方向移动的构成。前面的对齐构件141和里面的背面对齐构件142都立设于处理托盘130,由从推压纸张P的侧端面的对齐面141a、142a垂直地折曲并对纸张P的下面进行支承的支承面和与处理托盘130平行地朝前后方向延伸并刻设了齿条的齿轮部分141b、142b构成。2个对齐构件141、142分别支承于沿处理托盘13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开设的导向件,对齐面141a、142a从处理托盘130的上面凸出,齿轮部分141b、142b从处理托盘130的下面凸出地安装。
在各齿轮部分141b、142b接合各小齿轮143、144,小齿轮143、144通过皮带轮、皮带与马达M141、M142连接。由马达M141、M142的正反转使对齐构件141、142朝前后方向移动。在各对齐构件141、142附设用于检测起始位置的传感器(未图示),通常,对齐构件141、142在起始位置等候。在本实施形式中,前面对齐构件141的起始位置设于图面上的最前部(相对纸张侧面最远的位置),背面对齐构件142的起始位置设定于图面上最里部(相对纸张侧面最远的位置)。
摆动导向件150如图3所示那样在下游侧部(图3的左面)支承上述叠堆排出上辊180b,在上游侧部(图3的右面)配置摆动支点轴151。摆动导向件150通常在每次1张地将纸张P排出到处理托盘130时,处于开口状态(叠堆排出辊对180a、180b离开)(在图中用实线示出),不影响使纸张排出落下到处理托盘130而对齐的对齐动作,当从处理托盘130将纸张叠堆排出到堆放托盘200时,移动到闭口状态(叠堆排出辊对180a、180b接触)(在图中用2点划线示出)。
回转凸轮152配置到与摆动导向件150的侧面对应的位置,当回转凸轮152回转、对摆动导向件150的侧面进行推压时,摆动导向件150一边以摆动支点轴151为中心摆动一边开口,当从该状态使回转凸轮152回转180度、从摆动导向件150的侧面离开时闭口。回转凸轮152的回转驱动由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驱动系连接的摆动导向件马达M150进行。另外,摆动导向件150以开口状态作为起始位置,设置对其进行检测的传感器(未图示)。
下面,说明引入叶片160。引入叶片160如图3所示那样相对叶片轴161固定,叶片轴161相对前后侧板可自由回转地受到支承。叶片轴161连接到叶片马达M160,当从叶片马达M160接受驱动时,朝图中的逆时针方向回转。引入叶片160的长度设定得比到处理托盘130的距离稍长,引入叶片160的起始位置设定在不与由排出辊对排出到处理托盘130的纸张P接触的位置(图3的实线)。在该状态下,当纸张P的排出结束、纸张P接触于处理托盘130时,引入叶片160接受摆动导向件马达M150的驱动朝图中的逆时针方向回转,将纸张P引入直到接触于后端定程件131。此后,等候预定时间,引入叶片160返回到起始位置,准备下一纸张的排出。
下面,参照图5说明对图像形成装置整体实施控制的控制装置950的构成。图5为示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装置950的构成的框图。控制装置950如图5所示那样,包括CPU电路部分305、原稿供给装置控制部分301、图像读取器控制部分302、图像信号控制部分303、打印机控制部分304、修整器控制部分501。CPU电路部分305内装CPU(图示省略)、ROM306、RAM307,由存储于ROM306的控制程序统一地对原稿供给装置控制部分301、图像读取器控制部分302、图像信号控制部分303、打印机控制部分304、操作部分308、修整器控制部分501进行控制。RAM307一时保持控制数据,并在伴随着控制的运算处理的作业区域使用。
原稿供给装置控制部分301根据来自CPU电路部分305的指示对自动原稿供给装置500进行驱动控制。图像读取器控制部分302进行相对上述光源907、透镜系908等的驱动控制,将从透镜系908输出的RGB的模拟图像信号转送到图像信号控制部分303。图像信号控制部分303在将来自透镜系908的RGB模拟图像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后进行各处理,将该数字信号变换成视频信号后输出到打印机控制部分304。该图像信号控制部分303的处理动作由CPU电路部分305进行控制。打印机控制部分304控制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00的图像形成动作。
操作部分308具有用于显示用于设定与图像形成相关的各种功能的多个键、用于显示示出设定状态的信息的显示部分等,将与各键的操作对应的键信号输出到CPU电路部分305,同时,根据来自CPU电路部分305的信号在显示部分显示对应的信息。修整器控制部分501通过搭载于纸张处理装置1、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通信用IC(IPC)与CPU电路部分305进行信息交换,从而进行纸张处理装置整体的驱动控制。修整器控制部分501具有CPU401,并具有后述的卷绕计数器、缓冲通过计数器、排出计数器,根据存储于ROM(省略图示)的程序进行示于后述的各流程图的处理。在CPU401连接入口马达M1、缓冲马达M2、排纸马达M3等各种促动器、入口传感器31、通道传感器32、33等各种传感器。入口马达M1驱动入口辊对2和输送辊对3,缓冲马达M2驱动缓冲辊5,排纸马达M3驱动输送辊6、排出辊7、排纸辊9。
图6为示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判别处理的流程图。该动作模式判别处理根据存储于修整器控制部分501的ROM(图示省略)的程序由修整器控制部分501内的COU401实施。
首先,等候使纸张处理装置1起动的信号(步骤S1)。当压下处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00的操作部分308的复印开始的启动键时,使纸张处理装置1的动作开始的信号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00通过通信用IC(IPC)输入到修整器控制部分501内的CPU401。修整器控制部分501的CPU401开始入口马达M1、缓冲马达M2、排纸马达M3的驱动(步骤S2)。在这里,使纸张处理装置1开始的信号不输入到修整器控制部分501的CPU401的场合,纸张处理装置1成为等候状态。
接着,修整器控制部分501的CPU401判别动作模式(步骤S3),在动作模式为不进行纸张的分类的非分类模式的场合,实施非分类处理(步骤S4)。另外,在动作模式为进行纸张的分类的分类模式的场合,实施分类处理(步骤S5)。另外,在动作模式为对纸张进行分类并进行装订的装订分类模式的场合,实施装订分类处理(步骤S6)。
当结束步骤S4~步骤S6中的任一个处理时,修整器控制部分501的CPU401停止入口马达M1、缓冲马达M2、排纸马达M3的驱动(步骤S7),返回到步骤S1的处理,纸张处理装置1返回到等候状态。
图7为示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非分类处理的流程图。该非分类处理在上述图6的步骤S3判别为非分类模式的场合,由步骤S4实施。
在非分类处理中,首先,将对纸张相对缓冲辊5的卷绕进行计数的卷绕计数器的设定值设定为1(步骤S107)。在该场合,将纸张卷绕到缓冲辊5的目的是为了一时使输送纸张的滞留发生、与后续的纸张同时地进行排出从而使下游侧的处理在时间上具有富余,用于提高生产率。在卷绕计数器的设定值为0的场合,使卷绕于缓冲辊5的纸张数为0,在设定值为1的场合,卷绕于缓冲辊5的纸张张数为1,在设定值为2的场合,卷绕于缓冲辊5的纸张的张数为2。详细内容在后面说明,在卷绕计数器的设定值为1的场合,在重叠2张的状态下向下游侧输送,在设定值为2的场合,在重叠3张的状态下朝下游侧输送。然后,由于将纸张P引导至样本托盘201,所以,驱动切换挡板11,选择非分类通道21(步骤S101)。
然后,判别是否为修整器启动(分类开始)实施状态(步骤S102),在修整器启动为启动状态的场合,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00排出的纸张P被送入到纸张处理装置1内的纸通道。送入的纸张P由用入口马达M1驱动的入口辊对2和输送辊对3输送,其前端由配置于通道内的入口传感器31检测,等候入口传感器31启动(步骤S103)。
当入口传感器31启动时,使非分类纸张程序起动(步骤S108)。然后,等候输送的纸张P的后端脱离入口传感器31成为停止的状态(步骤S104)。当入口传感器31停止时,返回到步骤S102的处理,在再次为实施修整器启动的状态的场合,继续同样的处理。另一方面,在修整器启动为停止状态的场合,等候所有的纸张排出到样本托盘201(步骤S105),在所有的排纸完成的场合,解除切换挡板11的动作(步骤S106),结束非分类处理。
图8为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分类处理的流程图。该分类处理在由上述图6的步骤S3判别为非分类模式的场合,由步骤S5实施。
在分类处理中,为了获得将纸张P排出和对齐到处理托盘130的纸间时间,将卷绕良数器的设定值设定为2(步骤S208)。这样,可从第1张开始相对缓冲辊5对卷绕纸进行卷绕,即使在2张原稿的场合,也可从第1份开始获得高生产率。另外,卷绕的设定值不限于2,只要为在可重叠的张数以内的数值,为几都行。
然后,驱动切换挡板11,选择分类通道22(步骤S201)。判别是否为实施修整器启动的状态(步骤S202),在实施修整器启动的状态的场合,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00排出的纸张P被送入到纸张处理装置1内的纸通道。送入的纸张P由入口马达M1进行输送,等候由配置于通道内的入口传感器31检测其前端(步骤S203)。
当入口传感器31启动时,使分类纸顺序起动(步骤S204)。然后,输送的纸张P的后端脱离入口传感器31,等候入口传感器31停止(步骤S205)。当入口传感器31停止时,返回到步骤S202的处理,在再次为实施修整器启动状态的场合,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另一方面,当修整器为停止状态时,等候所有的纸张排出至处理托盘30(步骤S206),在所有排纸结束的场合,解除切换挡板11的动作(步骤S207),结束分类处理。
图9为示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装订分类处理的流程图。该装订分类处理在由上述图6的步骤S3判别为装订分类模式的场合,由步骤S6实施。在装订分类处理中,为了获得用于将纸张P排出和对齐到处理托盘130的纸间时间,将卷绕计数器的设定值设定为2(步骤S308)。这样,可相对缓冲辊5从第1张开始卷绕纸张,即使在2张原稿的场合也可从第1份开始获得高的生产率。
然后,驱动切换挡板11,选择分类通道22(步骤S301)。判别修整器开始是否为启动状态(步骤S302),在实施修整器启动状态的场合,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00排出的纸张P被送入到纸张处理装置1内的纸通道。送入的纸张P由入口马达M1输送,其前端由配置于通道内的入口传感器31检测,等候入口传感器31启动(步骤S303)。当入口传感器31启动时,使分类纸顺序起动(步骤S304)。
另外,输送纸张P,等候其后端脱出入口传感器31、入口传感器31停止(步骤S305)。当入口传感器31停止时,返回到步骤S302,再次反复进行与实施修整器启动的状态的场合同样的处理。另一方面,在修整器启动为停止状态的场合,等候所有纸张排出到处理托盘130(步骤S306),当所有排纸结束时,解除切换挡板11的动作(步骤S307),结束装订分类处理。
图10为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非分类纸张顺序的流程图。该非分类纸顺序处理在上述图7的非分类处理的步骤S108中实施,分配给输送的纸张的每1张。另外,该顺序处理在多任务下由修整器控制部分501的CPU401根据程序实施。
在非分类纸顺序处理中,首先,例如进行50mm距离的纸张输送(步骤S801),起动缓冲马达M2,驱动缓冲辊5(步骤S802)。在这里,由入口传感器31的启动使分类纸顺序起动,所以,在朝入口传感器31启动的位置的下游侧将纸张的前端输送50mm的距离的时刻使缓冲马达起动。该起动的时刻用于此后的纸张输送,另外,也为相对卷绕了“卷绕纸”而停止的缓冲辊5再起动的时刻。通过在该时刻起动,可与卷绕纸一起重叠地进行纸张输送。
在本实施形式中,作为规定该时刻的条件,示出纸张输送为50mm的场合,但可任意地设定。此后,输送纸张150mm(步骤S803),进行纸属性判别处理(步骤S804)。该纸属性判别处理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说明,为用于判别输送的纸张为“进行卷绕的纸张吗?”、“在处理托盘130上的叠堆堆放后进行叠堆排出的纸张吗?”这样的属性的处理。
根据纸属性判别处理的结果判别是否纸张为卷绕纸(步骤S805),在将纸张指定为卷绕纸的场合,驱动切换挡板10,选择缓冲通道23(步骤S806)。通过在该状态下进行纸张输送,可引导至将纸张卷绕于缓冲辊5的缓冲通道23。然后,当缓冲通道23上的通道传感器32启动时(步骤S807),开始缓冲马达M2的停止控制,将纸张卷绕到缓冲辊5(步骤S810)。当纸张的前端部越过通道传感器32时,使缓冲辊5停止,但在进行卷绕控制的场合,考虑越程量,使缓冲辊5停止。
在使缓冲辊5停止后,判别该纸张是否为任务的最终纸(步骤S808),在判别不为任务的最终纸的场合,卷绕于缓冲辊5的纸张在后续的另一纸张使缓冲辊5再起动之前保持卷绕于缓冲辊5的状态地等候。然后,再起动后,在结束向样本托盘201上的排出的时刻结束处理(步骤S811)。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808判断该纸张为任务的最终纸的场合,使缓冲辊5停止预定时间(例如300ms)后(步骤S815),起动缓冲辊5(步骤S814)。此后,输送纸张150mm(步骤S809),驱动切换挡板11,选择非分类通道21(步骤S812)。然后,在结束向样本托盘201上的纸张排出的时刻结束处理(步骤S813)。
另外,当在步骤S805判断纸张不为卷绕纸的场合,驱动切换挡板11,选择非分类通道21(步骤S812)。在结束纸张向样本托盘201上的排出的时刻,结束处理(步骤S813)。
在每次重叠排出2张纸张的场合,复印奇数张的原稿1份的场合或复印1张原稿奇数份的场合,不重合最终纸,不能获得排出控制所需要的纸间时间,但在如本实施形式那样将最终纸指定为卷绕纸的场合,即使没有重合的纸张,通过将最终纸卷绕到缓冲辊5、一时停止缓冲辊5后排出,也可时常获得一定的纸间时间。
在本实施形式中,设最终纸的停止时间为300[ms],但不限于300[ms],只要停止排纸控制所需要的时间则可。另外,根据排纸控制所需要的时间,也可仅是不停止最终纸地使其通过缓冲通道。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用于滞留纸张的通道与通常的通道虽然不为相同通道,但即使用于滞留纸张的通道和通常的通道处于相同通道上,也可进行本发明的控制。
图11为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分类纸张顺序的流程图。该分类纸顺序处理在上述图8的分类处理的步骤S204和图9的装订分类处理的步骤S304实施,分配给输送的每1张纸张。另外,该处理按多任务由修整器控制部分501的CPU401根据程序进行处理。
在分类纸顺序处理中,首先,例如进行50mm的距离的纸张输送(步骤S401),起动缓冲马达M2,驱动缓冲辊5(步骤S402)。在这里,由入口传感器31的的启动使分类纸顺序起动,所以,在朝入口传感器31启动的位置的下游侧将纸张的前端输送50mm的距离的时刻使缓冲马达M2起动。该起动的时刻用于此后的纸张输送,另外,也为相对卷绕于缓冲辊5而停止的“卷绕纸”再起动的时刻。通过在该时刻起动,可与卷绕纸一起重叠地进行纸张输送。
在本实施形式中,作为规定该时刻的条件,示出纸张输送为50mm的场合,但可任意地设定。此后,输送纸张150mm(步骤S403),进行纸属性判别处理(步骤S404)。该纸属性判别处理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说明,这里仅进行简单的说明,即,为用于判别输送的纸张为“进行卷绕的纸张吗?”、“在处理托盘130上的叠堆堆放后进行叠堆排出的纸张吗?”这样的属性的处理。
根据纸属性判别处理的结果判别是否纸张为卷绕纸(步骤S405),在将纸张指定为卷绕纸的场合,驱动切换挡板10,选择缓冲通道23(步骤S406)。通过在该状态下进行纸张输送,可引导至将纸张卷绕于缓冲辊5的缓冲通道23。然后,从缓冲通道23上的通道传感器32启动的时刻起开始缓冲马达M2的停止控制,将纸张卷绕到缓冲辊5(步骤S407、步骤S408)。当纸张的前端部越过通道传感器32时,使缓冲辊5停止,但在进行卷绕控制的场合,考虑到超出量使缓冲辊5停止。
在使缓冲辊5停止后,卷绕于缓冲辊5的纸张在后续的另一纸张对缓冲辊5实施再起动之前保持卷绕于缓冲辊5状态等候。再起动后,在结束向处理托盘130上的排出的时刻结束处理(步骤S409)。使示出排出到处理托盘130的纸张的张数的排出计数器增加1,结束处理(步骤S410)。
另一方面,在由步骤S405判断纸张不为卷绕纸的场合,驱动切换挡板10,选择分类通道22(步骤S411)。通过选择分类通道22,不引导至缓冲通道23,而是引导至作为向处理托盘130的排出路径的通道。在确认向处理托盘130的排出结束之后(步骤S412),使排出计数器增加1(步骤S413),使用2个对齐构件,在对每1纸张设定的纸张对齐位置进行对齐(步骤S414)。进行向该处理托盘130的排出动作时,在纸张的排出的同时,朝与纸张的输送方向大体成直角的方向进行纸张的对齐动作,另外,通过使引入叶片160回转,从而可进行纸张的输送方向的对齐。此后,进行后述的叠堆排出动作判别处理(步骤S415),结束处理。
图12和图13为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纸属性判别处理的流程图。该纸属性判别处理由上述图11的分类纸顺序处理的步骤S404和图10的分类纸顺序处理的步骤S804实施。
首先,使示出通过缓冲辊5的纸张的张数的缓冲通过计数器增加1(步骤S501)。当将纸张排出到处理托盘130时,为了进行叠堆的分类,将对齐到从操作者观看的场合的前侧和背侧中的哪一方设定为各纸张的信息(纸张对齐位置)(步骤S502)。接着,判断该纸张是否为1个叠堆的最终纸(步骤S503)。在这里,1个叠堆在分类模式的场合为进行分类的单位,另外,在为装订分类模式的场合为进行装订的单位,在非分类模式的场合为1个任务单位。
在判别该纸张不为1个叠堆的最终纸的场合,判别纸张的尺寸是否为可卷绕的尺寸(步骤S504)。在纸张的尺寸为可卷绕的尺寸的场合,判别是否该纸张为1个叠堆的最终纸2张前的纸张(步骤S506)。在该纸张为1个叠堆最终纸2张前的纸张的场合,参照示出可卷绕的张数的卷绕计数器,判别卷绕计数器是否为2(步骤S505)。在卷绕计数器为2的场合,使卷绕计数器减少1(步骤S518),将纸张指定为“卷绕纸”(步骤S512)。在这里,在缓冲辊5卷绕纸张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一时使输送纸张滞留进行与后续纸张的同时排出从而使得下游侧的处理在时间上具有富余,提高生产率。
另一方面,在步骤S504当卷绕计数器不为2的场合,判断是否为非分类模式(步骤S520),当判断为是非分类模式时将卷绕计数器设定为1(步骤S521),当判断为不是非分类模式时,将卷绕计数器设定为2(步骤S519)。在这里,将纸张的卷绕计数器设为2或1的目的在于通过相对排出到处理托盘130的纸张每次卷绕提高生产率和耐久性。另外,通过由处理模式改变卷绕计数器的值,在排出目的地为2个以上那样的构成中,当可同时排出堆放的张数不同时设定为与各排出目的地相应的的重叠张数。
下面,判别动作模式是否为分类模式(步骤S513)。在动作模式不为分类模式的场合即为装订分类模式的场合,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在为分类模式的场合,判别缓冲通过计数器是否为5以上(步骤S514),在缓冲通过计数器为5以上的场合,将缓冲通过计数器设为0,将卷绕计数器设定为2(步骤S510),指定示出从处理托盘130的叠堆排出的“叠堆排出纸”(步骤S511)。在此以外的场合,依按原状态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506判别不为叠堆的最终纸2张前的纸张的场合,判别是否卷绕计数器为0(步骤S508)。在卷绕计数器不为0的场合,使卷绕计数器减少1(步骤S518),将纸张指定为“卷绕纸”(步骤S512)。在这里,进行纸张的卷绕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一时使输送纸张滞留进行与后续纸张的同时排出从而使得下游侧的处理在时间上具有富余,提高生产率。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508卷绕计数器为0的场合,判别是否为非分类模式(步骤S520),在判别为非分类模式的场合,将卷绕计数器设为1(步骤S521),在判别不为非分类模式的场合,将卷绕计数器设定为2(步骤S519)。判别动作模式是否为分类模式(步骤S513)。在动作模式不为分类模式的场合即为装订分类处理的场合,结束处理。另一方面,为分类模式的场合,判别缓冲通过计数器是否为5以上(步骤S514),在缓冲通过计数器为5以上时,指定为示出从处理托盘130的叠堆排出的“叠堆排出纸”(步骤S510),将缓冲通过计数器设定为0,将卷绕计数器设定为2(步骤S511)。在此外的场合,以原有状态结束处理。
当在步骤S504判别不为可卷绕的尺寸时,判别是否为分类模式(步骤S507)。在不为分类模式而是为装订模式时,结束处理,当为分类模式时,判别是否缓冲通过计数器为3(步骤S509)。在缓冲通过计数器不为3的场合,结束处理,在缓冲通过计数器为3的场合,进行上述步骤S510、步骤S511的处理。
上述步骤S510、步骤S511的处理为指定为示出输送的纸张为进行叠堆排出的纸张的“叠堆排出纸”的处理和与其相随的计数器的设定处理(缓冲通过计数器的清零、卷绕计数器的设定)。在这里,指定为“叠堆排出纸”意味着当将输送的纸张排出到处理托盘130进行堆放时开始从处理托盘130向堆放托盘200的叠堆排出动作,在后述的叠堆排出动作判别处理中使用。
另外,在步骤S503,当判别输送的纸张为叠堆的最终纸的时,判断是否为非分类模式(步骤S522)。判断为是非分类模式时转移到上述的步骤S511的处理。另一方面,判断为不是非分类模式时,对设定的对齐位置信息进行相反的设定。对齐位置信息对每一纸张进行设定,例如,当从操作者观看的场合将前面侧设为对齐位置A、将里面侧设为对齐位置B时,在判别设定的对齐位置信息(步骤S515)、为对齐位置A的场合,将对齐位置信息设定为对齐位置B(步骤S516),另一方面,在为对齐位置B的场合,将对齐位置信息设定为对齐位置A(步骤S517)。这样,通过使对齐位置信息反转,可进行在处理托盘130和堆放托盘200上的各叠堆分类(偏置)。此后,转移到上述步骤S510的处理。
由以上所示处理完成与纸张相关的属性(是否进行卷绕控制、是否进行叠堆排出)的判别和设定处理。
图14为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叠堆排出动作判别处理的流程图。该叠堆排出动作判别处理由上述图11的分类纸顺序处理的步骤S415实施。
在叠堆排出动作判别处理中,先判别动作模式是否为装订分类模式(步骤S601)。在判别不为装订分类模式的场合,判别排出到处理托盘130的纸张是否为叠堆排出纸(步骤S602)。在判别不为叠堆排出纸的场合,结束处理,返回到上述分类纸顺序处理。
另一方面,在由步骤S602判别排出到处理托盘630的纸张为叠堆排出纸的场合,使摆动导向件150动作,使叠堆排出上辊180b接触于处理托盘130上的纸张叠堆(步骤S605)。此后,等候叠堆排出上辊180b的范围收敛,按预定量驱动叠堆排出上辊180b,一边进行叠堆排出马达(图中未示出)的速度控制一边将处理托盘130上的纸张叠堆排出到堆放托盘200上(步骤S606)。然后,使堆放托盘200升降,结束向堆放托盘200的叠堆堆放动作(步骤S607)。此后,将排出计数器设定为0(步骤S608),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由步骤S601判别为装订分类模式的场合,判别排出到处理托盘130的纸张是否为叠堆排出纸(步骤S603)。在判别不为叠堆排出纸的场合,结束处理,返回到上述图11的分类纸顺序处理。另一方面,在判别排出到处理托盘130的纸张为叠堆排出纸的场合,转移到图9的装订分类处理顺序(步骤S604)。在处理托盘130上的纸张叠堆的装订处理结束后,转移到上述步骤S605,进行摆动导向件150的下降动作,进行上述的叠堆排出动作(步骤S605~步骤S608)。此后,结束处理,恢复到图11的分类纸顺序。
图15为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装订处理的流程图。该装订处理在上述图14的叠堆排出动作判别处理的步骤S604实施。
在装订处理中,首先使装订器101按预定量移动到装订位置(步骤S701),由包括前面对齐构件141和背面对齐构件142的对齐装置140进行处理托盘130上的叠堆的对齐(步骤S702),进行装订动作(步骤S703)。然后,判别装订是否为2个部位装订模式(步骤S704),如不为2个部位装订模式,则解除由前面对齐构件141和背面对齐构件142构成的对齐装置140对的的对齐(步骤S707),结束装订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704中装订为2部位装订模式时,使装订器101按预定量移动到第2装订位置(步骤S705),进行第2个部位的装订动作(步骤S706),解除对齐装置140对叠堆的对齐(步骤S707),结束装订处理。
下面,根据纸属性判别处理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卷绕动作的具体例。图16为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卷绕动作的具体例的图。该图(B)为2张原稿的场合。在该场合,对于任务的最初的第1张的纸张,将卷绕计数器设定为2(图8的步骤S208、图9的步骤S308),指定为卷绕纸(图12的步骤S512),卷绕到缓冲辊5。然后,第1张的纸张与作为最终纸的第2张的纸张合在一起排出到处理托盘130。
这样,通过从任务最初的第1张的纸张指定为卷绕纸,从而在2张原稿的场合,从第1份开始也不会在由处理托盘130进行对齐处理的动作过程中下一纸张来到处理托盘,而且可不停止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的动作地进行对齐处理。
当不卷绕任务最初的第1张的纸张时,如该图(A)所示那样,当相对任务的最初第1张的纸张进行对齐处理期间,最终纸排出到处理托盘130,处理跟不上,发生堵塞等问题。
该图(D)为7张原稿的场合。在7张原稿中,对于任务最初的第1张的纸张,将卷绕计数器设定为2(图8的步骤S208、图9的步骤S308),指定为卷绕纸(图12的步骤S512),卷绕到缓冲辊5。同样,第2张的纸张也被指定为卷绕纸9图12的步骤S512),与第1张的纸张重合地卷绕到缓冲辊5。接下来的第3张纸张与卷绕到缓冲辊5的第1张的纸张和第2张的纸张合在一起,按合计3张排出到处理托盘130。
接下来的第4张被指定为卷绕纸(图12的步骤S512),卷绕到缓冲辊5。接下来的第5张纸张成为叠堆最终纸的2张前的纸张(从最终纸起第3张的纸张),所以,与卷绕于缓冲辊5的第4张纸张合在一起排出到处理托盘130。接下来的第6张的纸张被指定为卷绕纸(步骤S512),卷绕到缓冲辊5。作为接下来的最终纸的第7张的纸张与卷绕于缓冲辊5的第6张的纸张合在一起排出到处理托盘130。
这样,最终纸2张前的纸张(从最终纸起第3张)已到达缓冲辊5时,在已存在卷绕于缓冲辊5的纸张的场合,将最终纸2张前的纸张与已卷绕于缓冲辊5的纸张合在一起排出到处理托盘130,通过重叠余下的2张后排出到处理托盘130,可确实地获得2张量的纸间时间,在处理托盘130进行对齐处理的动作过程中下一纸张不会来到处理托盘130,而且不会使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的动作停止,可进行对齐处理。最终纸N张前的纸张指最终纸起第N+1张的纸张。另外,N张在从2张到比最大重叠张数少1张的张数之间。
在图12的步骤S506中,当该纸张为叠堆的从最终纸起2张前的纸张时,如指定为卷绕纸,则如图16(C)所示那样,在7张原稿中,当正对第4张~第6张的纸张进行对齐处理时,最终纸排出到处理托盘130,处理跟不上,发生堵塞等问题。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按照第1实施形式,在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的纸张处理装置的纸张排出处理中,即使纸张叠堆的张数为任何张数,也不一定非要采用这样的对齐装置,该对齐装置通过在重叠2张的状态下经由处理托盘130排出到堆放托盘200或样本托盘201,从而即使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00送到纸张处理装置1的纸张的纸间(纸张输送间隔)短也可进行排出装置的纸张排出的减速控制,同时,可高速地进行1次的对齐;可获得对齐装置的驱动系的小型化的效果,并可减少对齐装置140的动作次数,获得可使对齐装置的驱动系高耐久化的效果。
上述实施形式也包含这样的纸张处理装置,该纸张处理装置在由对齐机构进行对齐动作的场合,可使向处理托盘输送的纸张间隔比纸张处理装置接受纸张时的纸张间隔大地由纸张重叠机构进行纸张重叠动作。
在上述第1实施形式中,重叠排出3张纸张,当叠堆的最终纸2张前的纸张到达缓冲辊5时,控制是否卷绕到缓冲辊5,但在每次可重叠B张的纸张的场合,当纸张叠堆的最终纸(B-1)张前的任一纸张到达缓冲辊5时,也可控制是否卷绕到缓冲辊5。
在上述第1实施形式中,示出将2张纸张卷绕到缓冲辊5、与后续的第3张一起堆放到处理托盘130的场合,但卷绕纸张的张数不限于2张,可为1张也可为3张以上,从安装纸张处理装置1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00送来的纸张的输送速度和叠堆排出动作等适当地设定。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形式中,在重叠排出3张纸张、最后排出1张的纸张的场合,对最后的4张的纸张按从每次重叠张数减去1张获得的2张排出,但在如图16(E)那样最后排出1张的纸张的场合,也可仅最后按比每次重叠张数多1张的张数重叠。但是,在该场合,对齐装置140的驱动次数增大,耐久性提高的效果减小,每次对齐时的重叠张数减少,可获得更稳定的对齐。
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式在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的纸张处理装置中,对于每次至少重叠2张以上的纸张后排出到堆放装置、必须根据纸张叠堆的张数按1张将最终纸排出到堆放装置的场合,通过滞留预定时间后排出最终纸,使得纸张间隔必定扩大一定时间,由此实现对齐范围宽的纸张处理装置及具有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第3实施形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造(图1)、纸张处理装置的整体构成(图2)、摆动导向件和处理托盘的构成(图3)、处理托盘和对齐壁移动机构的构成(图4)、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装置的构成(图5)与上述第1实施形式同样,省略说明。
另外,第3实施形式的模式判别处理(图6)、分类处理(图8)、装订分类处理(图9)、非分类纸顺序(图10)、分类纸顺序(图11)、纸属性判别处理(图12、图13)、叠堆排出动作判别处理(图14)、装订处理(图15)也与上述第1实施形式同样,省略说明。第3实施形式与上述第1实施形式的不同点为非分类处理。
图17为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非分类处理的流程图。该非分类处理在由上述第1实施形式的图6的步骤S3判别为非分类模式的场合由步骤S4实施。
在非分类处理中,首先,为了判断是否将第1张的纸张卷绕到缓冲辊5,判断复印模式是否为不使用自动原稿供给装置500、将原稿载置于压纸玻璃906上由压板压住进行复印的压板模式(步骤S109)。在判别不为压板模式的场合,将卷绕计数器设定为1(步骤S107)。另一方面,在判别为压板模式的场合,当原稿张数为1张而且置数(复印份数)为奇数时(步骤S110、步骤S111),将卷绕计数器设定为0(步骤S112),在此以外的场合,将卷绕计数器设定为1(步骤S107)。
由该处理,在预先得知输送到纸张处理装置1的纸张的张数的场合,通过调整是否将第1张的纸张卷绕到缓冲辊5,不按1张将最终纸排出到托盘,不降低图像形成装置的生产率即可确实地获得向托盘的纸张排出控制所需要的纸间时间。
然后,由于将纸张P引导至样本托盘201,所以,驱动切换挡板11,选择非分类通道21(步骤S101)。然后,判别是否为实施修整器启动(分类器启动)的状态(步骤S102),在为实施修整器启动的状态的场合,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00排出的纸张P被送入到修整器内的纸通道。送入的纸张P由入口马达M1输送,其前端由配置于通道内的入口传感器31检测,等候入口传感器31启动(步骤S103)。
当入口传感器31启动时,使非分类纸顺序起动(步骤S108)。然后,等候输送的纸张P的后端脱出入口传感器31而停止(步骤S104)。当入口传感器31停止时,返回到步骤S102的处理,在修整器启动为实施状态的场合,继续同样的处理。另一方面,在修整器启动为停止状态的场合,等候所有的纸张排出到样本托盘201(步骤S105),在所有的排纸结束的场合,解除切换挡板11的动作(步骤S106),结束非分类处理。
下面根据纸属性判别处理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卷绕动作的具体例。图18(A)18(D)为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卷绕动作的具体例的图。该图(A)为在原稿读取时使用自动原稿供给装置500复印模式时的7张原稿的场合。在该场合,对于最初的第1张的纸张,将卷绕计数器设定为1,指定为卷绕纸,卷绕于缓冲辊5,与接下来的第2张的纸合在一起排出到样本托盘201。接下来的第3张和第4张的纸张与第5张和第6张的纸张也同样地每次2张地重叠后排出到样本托盘201。接下来的第7张由于为最终纸,所以,卷绕于缓冲辊5,滞留预定时间后,排出到样本托盘201。
这样,在最终纸必须按1张排出到样本托盘201的场合,通过在纸张处理装置内的滞留装置(缓冲辊5)滞留后排出于堆放装置(样本托盘201),从而不使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生产率下降即可在纸间内将纸张对齐。
当不使最终纸滞留时,由于在最终纸的1张前的纸张的排纸控制过程中最终纸到达样本托盘201,所以,存在纸张相互冲突、引起堵塞的问题。
图18(B)为在原稿读取中不使用自动原稿供给装置500的复印模式(上述压板模式)时的7张原稿的场合。由于7张原稿为奇数,所以,对于最初的第1张的纸张,将卷绕计数器设定为0,按1张排出到样本托盘201。接下来的第2张的纸张指定为卷绕纸,卷绕于缓冲辊5,与接下来的第3张的纸张合在一起排出到样本托盘201。接下来的第4纸和第5纸的纸张及第6张和第7张的纸张也同样每次2张地重叠后排出到样本托盘201。
图18(C)为在原稿读取中不使用自动原稿供给装置500的复印模式(上述的压板模式)时的6张原稿的场合。由于6张原稿为偶数,所以,关于最初的第1张的纸张,将卷绕计数器设定为1,指定为卷绕纸,卷绕到缓冲辊5,与接下来的第2张的纸张合在一起排出到样本托盘201。接下来的第3张和第4张的纸张及第5张和第6张的纸张也同样每次2张地重叠后排出到样本托盘201。
这样,在预先得知输送到纸张处理装置的纸张的张数的场合,通过按上述张数控制第1张的纸张的卷绕,不需要由滞留装置(缓冲辊5)使最终纸的1张滞留,可缩短作为滞留时间的图18(A)中的(a)[ms]的处理时间。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按照第3实施形式,在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的纸张处理装置的纸张排出处理中,由缓冲辊5至少重叠2张以上后经由处理托盘130排出到堆放托盘200或样本托盘201,在最终纸为1张、必须经由处理托盘130排出到堆放托盘200或样本托盘201的场合,由缓冲辊5滞留后经由处理托盘130排出到堆放托盘200或样本托盘201,从而不使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00的生产率下降即可在纸间内将纸张对齐。
另外,在由缓冲辊5至少重叠2张以上的纸张后经由处理托盘130排出到堆放托盘200或样本托盘201、最终纸必须以1张经由处理托盘130排出到堆放托盘200或样本托盘201的场合,通过在缓冲辊5滞留后经由处理托盘130排出到堆放托盘200或样本托盘201,从而不降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00的生产率即可在纸间内对纸张进行减速控制等。
另外,在预先得知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00输送到纸张处理装置的纸张的合计张数的场合,通过按上述合计张数控制第1张的纸张的卷绕,不需要由缓冲辊5使最终纸的1张滞留,可缩短最终的滞留时间量、处理时间。
上述实施形式也包含这样的纸张处理装置,该纸张处理装置在由对齐机构进行对齐动作的场合,可使向处理托盘输送的纸张间隔比纸张处理装置接受纸张时的纸张间隔大地由纸张重叠机构进行纸张重叠动作。
在上述第3实施形式中,每次重叠排出2张纸张,但在可每次重叠排出B张的纸张堆放到托盘的场合,当每次重叠B张的纸张后排出、最终纸为1张时,也可由滞留装置(缓冲辊5)滞留后排出到托盘。
另外,在上述第3实施形式中,在预先得知输送到纸张处理装置的纸张的合计张数的场合,上述纸张的合计张数为奇数或偶数,控制是否将1张的纸张卷绕到缓冲辊5,但也可通过控制最初排出到托盘的纸张的张数防止最终纸的1张排出。
另外,在上述第3第实施形式中,在预先得知输送到纸张处理装置的纸张的合计张数的场合,根据上述纸张的合计张数为奇数还是为偶数,控制是否将第1张的纸张卷绕到缓冲辊5,但也可如图18(D)那样根据上述纸张的合计张数控制最初排出到托盘的纸张的重叠张数,从而防止最终纸的1张排出。
在上述第1~第4实施形式中,列举出具有本发明的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复印机)单体的场合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可适用于可进行数据通信地连接具有本发明的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复印机)和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的系统。
在第1~第4实施形式中,列举出将图像形成装置(复印机)的图像形成方式作为电子照相方式的场合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适用于喷墨方式等其它图像形成方式。
在第1~第4实施形式中,列举出将本发明的纸张处理装置安装于复印机的场合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安装到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
另外,可适用于由多个设备构成的系统,也可适用于由1个设备构成的装置。
将存储用于实施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码的存储媒体等媒体供给到系统或装置,由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CPU或MPU)读出存储于存储媒体等媒体中的程序码加以实施,当然也可实现本发明。
在该场合,通过由从存储媒体等媒体读出的程序码自身实现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存储该程序码的存储媒体等媒体构成本发明。
作为用于供给程序码的存储媒体等媒体,例如可使用软(注册商标)盘、硬盘、光盘、磁光盘、CD-ROM、CD-R、CD-RW、DVD-ROM、DVD-RAM、DVD-RW、DVD+RW、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ROM、或通过网络的下载等。
另外,本发明还包含这样的场合,即,通过由计算机执行读出的程序码,不仅可实现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而且根据该程序码的指示由在计算机上运行的OS等进行实际的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由该处理实现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
另外,本发明还包含这样的场合,即,从存储媒体等媒体读出的程序码写入到在计算机中插入的功能扩展板或连接到计算机的功能扩展单元的存储器后,根据该程序码的指示进行该功能扩展板和功能扩展单元具有的CPU等进行实际的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由该处理实现上述的实施形式的功能。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按照本发明,由于与成为由纸张处理装置处理的单位的纸张叠堆无关地用纸张重叠装置重叠多张纸张后排出到堆放装置,所以,送入到纸张处理装置的纸张的纸间(纸张输送间隔)即使短,也可进行在排出装置的纸张排出的减速控制,同时,不需要高速地进行1次的对齐装置,可起到使对齐装置的驱动系小型化的效果,进而可减少对齐装置的动作次数,起到使对齐装置的驱动系高耐久化的效果。
另外,相应于先行的纸张是否存在于纸张重叠装置,控制是否使构成纸张叠堆的最后的纸张滞留,所以,可进行在排出装置的纸张排出的减速控制,同时,不需要采用可高速地进行1次对齐的对齐装置,可起到使对齐装置的驱动系小型化的效果,进而可减少对齐装置的动作次数,起到使对齐装置的驱动系的高耐久化的效果。
另外,由于相应于构成纸张叠堆的纸张的张数由纸张重叠装置控制纸张重叠动作,所以,不需要采用可高速地进行1次对齐的对齐装置,可起到使对齐装置的驱动系小型化的效果,进而可减少对齐装置的动作次数,起到使对齐装置的驱动系高耐久化的效果。

Claims (14)

1.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包括:
重叠被输送的多张纸张的纸张重叠机构;
堆放从上述纸张重叠机构输送的纸张的堆放机构;
对在上述堆放机构中堆放的纸张进行对齐的对齐机构;以及
控制器,使上述纸张重叠机构进行纸张重叠动作,该动作与被重叠的纸张是将作为第一份在上述堆放机构中堆放的纸张还是将作为第二或更后续份在上述堆放机构中堆放的纸张无关,
其中,即使在上述堆放机构中堆放的纸张是用于第一份,上述对齐机构以至少两张为单位对齐在上述堆放机构中堆放的纸张,
其中,上述控制器基于作为份在上述堆放机构中堆放的纸张数,确定哪些纸张将被相互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中,在N张纸张之后的一纸张到达上述纸张重叠机构之前,上述控制器使上述纸张重叠机构每次至少两张两张地重叠上述纸张叠堆的纸张,其中N表示上述纸张叠堆中的纸张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中,在上述纸张叠堆的上述N张纸张之后的纸张到达上述纸张重叠机构的时刻,在上述纸张重叠机构中存在一先行纸张时,上述控制器使上述纸张重叠机构将上述N张纸张之后的纸张与上述纸张重叠机构中存在的上述先行纸张重叠,并且
在上述纸张叠堆的上述N张纸张之后的纸张到达上述纸张重叠机构的时刻,在上述纸张重叠机构中不存在先行纸张时,上述控制器使上述纸张重叠机构将上述N张纸张之后的纸张与下一纸张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中,上述N为从2到比上述纸张重叠机构重叠的最大张数少1的值的范围内的任一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中,上述控制器使上述纸张重叠机构将第一份的上述纸张叠堆中排出到上述堆放机构的第1纸张与上述第一份的纸张叠堆的下一纸张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中,在上述纸张叠堆的最后纸张的前一纸张到达上述纸张重叠机构之前,上述控制器使上述纸张重叠机构每次至少两张两张地重叠上述纸张堆叠的纸张,
上述控制器使上述纸张重叠机构总是重叠上述最后纸张的前一张与上述最后纸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中,上述每次重叠张数比上述纸张重叠机构的最大重叠张数少1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中,包括以叠堆方式排出在上述堆放机构中堆放的纸张的叠堆排出机构。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
10.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包括:
输送从设置在纸张处理装置的上游的装置接收的多张纸张的输送机构;
重叠被上述输送机构输送的多张纸张的纸张重叠机构;
堆放从上述纸张重叠机构排出的纸张的堆放机构;
对在上述堆放机构中堆放的纸张进行对齐的对齐机构;以及
控制器,在上述对齐机构进行对齐动作时,用于控制上述纸张重叠机构重叠上述纸张,使得从上述纸张重叠机构排出到上述堆放机构的纸张之间的输送时间间隔大于被输送到上述纸张重叠机构的纸张之间的输送时间间隔,而与被重叠的纸张是将作为第一份在上述堆放机构中堆放的纸张还是将作为第二或更后续份在上述纸张堆放机构中堆放的纸张无关,
其中,上述控制器基于作为份在上述堆放机构中堆放的纸张数,确定哪些纸张将被相互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中,上述纸张重叠机构重叠包含第一纸张的纸张。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中,上述第一纸张用于第一份。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中,上述重叠机构反复重叠构成上述纸张堆叠的一部分并相继到达上述纸张重叠机构的纸张。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中,上述对齐机构反复对齐构成上述纸张堆叠的一部分并在上述堆放机构中相继堆放的纸张。
CNB031485030A 2002-06-28 2003-06-27 纸张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855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9924/2002 2002-06-28
JP2002189924A JP4208502B2 (ja) 2002-06-28 2002-06-28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69205A CN1469205A (zh) 2004-01-21
CN100498559C true CN100498559C (zh) 2009-06-10

Family

ID=29996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4850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8559C (zh) 2002-06-28 2003-06-27 纸张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318584B2 (zh)
EP (1) EP1396763A3 (zh)
JP (1) JP4208502B2 (zh)
CN (1) CN10049855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16140B2 (ja) * 2003-08-21 2009-0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280259B2 (ja) * 2005-11-09 2009-06-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0470389C (zh) * 2005-12-01 2009-03-18 佳能株式会社 薄片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20070273088A1 (en) * 2006-05-24 2007-11-29 Ling-Hwee Ong Media Output System And Method
JP2008063063A (ja) * 2006-09-06 2008-03-21 Ricoh Co Ltd シート整合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48121B2 (ja) * 2006-10-31 2010-04-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04582B2 (ja) * 2008-06-19 2012-12-1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538794B2 (ja) * 2008-09-30 2014-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5444999B2 (ja) * 2009-09-29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25905B2 (ja) * 2011-02-16 2013-10-2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386526B2 (ja) * 2011-02-17 2014-01-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2017114619A (ja) * 2015-12-24 2017-06-29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排出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6704619B2 (ja) * 2015-12-24 2020-06-03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排出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6834875B2 (ja) * 2017-09-20 2021-02-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81274B2 (ja) * 2018-01-24 2021-12-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DE102019127855A1 (de) * 2018-11-27 2020-05-28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Verfahren zum Wechseln von aus Bogen gebildeten Stapeln in einem Anleger
JP7259323B2 (ja) * 2018-12-27 2023-04-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積載装置、媒体処理装置及び媒体積載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22097930A (ja) * 2020-12-21 2022-07-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
JP2022099599A (ja) * 2020-12-23 2022-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排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57871A (en) * 1958-01-15 1961-01-04 Dickinson John & Co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machines for overlapping and piling paper sheets and the like
US4938657A (en) * 1989-05-09 1990-07-03 Reichel & Drews, Inc. Shingle stacking machine
US6283470B1 (en) * 1998-11-27 2001-09-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treating apparatus with alig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6354059B1 (en) * 1998-09-02 2002-03-12 Konica Corporation Sheet finish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wit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50900A (ja) * 1997-03-12 1998-09-22 Minolta Co Ltd フィニッシャ
US6142461A (en) * 1997-03-31 2000-11-07 Nisca Corporation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JP3250725B2 (ja) 1997-10-27 2002-0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6330999B2 (en) * 1998-05-14 2001-12-18 Graoco (Japan) Ltd Set binding, stapling and stacking apparatus
JP2000159414A (ja) * 1998-11-27 2000-06-13 Canon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89009A (ja) * 1999-09-17 2001-04-03 Minolta Co Ltd 後処理装置
US6450934B1 (en) * 1999-10-05 2002-09-17 Gradco Japan High speed post processing machine
JP3728178B2 (ja) * 2000-05-29 2005-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63898B2 (ja) 2000-06-20 2011-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方法、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740400B2 (ja) * 2001-09-14 2006-02-01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57871A (en) * 1958-01-15 1961-01-04 Dickinson John & Co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machines for overlapping and piling paper sheets and the like
US4938657A (en) * 1989-05-09 1990-07-03 Reichel & Drews, Inc. Shingle stacking machine
US6354059B1 (en) * 1998-09-02 2002-03-12 Konica Corporation Sheet finish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with
US6283470B1 (en) * 1998-11-27 2001-09-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treating apparatus with alig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08502B2 (ja) 2009-01-14
EP1396763A2 (en) 2004-03-10
US20040051228A1 (en) 2004-03-18
CN1469205A (zh) 2004-01-21
JP2004026481A (ja) 2004-01-29
EP1396763A3 (en) 2005-04-20
US7318584B2 (en) 2008-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8559C (zh) 纸张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00535C (zh) 纸张处理装置
CN1932658B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系统,薄片处理设备、方法及排出方法
JP3768965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26768B (zh) 后处理装置
CN1326758C (zh) 纸张叠放装置
CN100456148C (zh) 用纸后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4561956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7954817B2 (en) Sheet stack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equipped with a conveyance path change button
CN100560459C (zh) 纸张处理装置及纸张处理方法
CN101234715B (zh) 后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US8494435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1526770B (zh) 图像处理装置
JPH11255418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73543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1058739A (ja) シート整列装置
JP2005195858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H0780614B2 (ja) シート収納装置
JP2007246276A (ja)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39188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後処理装置
JPH0414493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H0780613B2 (ja) シート収納装置
JP2014051389A (ja) シート材後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H0780615B2 (ja) 記録装置
JPH08258377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0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