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6768B - 后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后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6768B
CN101526768B CN2009100045942A CN200910004594A CN101526768B CN 101526768 B CN101526768 B CN 101526768B CN 2009100045942 A CN2009100045942 A CN 2009100045942A CN 200910004594 A CN200910004594 A CN 200910004594A CN 101526768 B CN101526768 B CN 1015267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sheet
pallet
staple
processing
initial condi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45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6768A (zh
Inventor
大川康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267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67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67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67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4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 B65H31/08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the articles being piled one above another
    • B65H31/10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the articles being piled one above another and applied at the top of the pil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8Devices for collating sheet copy material, e.g. sorters, control, copies in staples form
    • G03G15/6541Binding sets of sheets, e.g. by stapling, glueing
    • G03G15/6544Details about the binding means or proced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4Bottom with surface portions curved in lengthwise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6Bottom with means for changing geometry
    • B65H2405/11164Rear portion extensible in parallel to transport dir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22Binder, e.g. glueing device
    • G03G2215/00827Stapl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处理装置,能够一次对进行了订订书针处理的记录片材和不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记录片材进行处理,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后处理后的记录片材从托盘落下。后处理装置具备基于输入条件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后处理部(5)。后处理装置具备两个积载处理后的记录片材的托盘(8a、8b)。输入条件包含: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第一处理和不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第二处理的混合处理信息,控制部(90)基于所述混合处理信息,以一次处理对记录片材进行: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第一处理、和不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第二处理。这时控制部(90)将进行了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和进行了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积载在不同的托盘(8a、8b)中。

Description

后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记录片材的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图像形成等的处理后的记录片材进行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的开发在不断进展。后处理装置具备订订书针处理、打孔处理、装订处理等后处理功能。
被后处理过的记录片材积载在后处理装置的下游侧具备的托盘上。可是,根据输入条件(订缝枚数、订书针数、订书针位置、排纸册数等),有后处理后的记录片材不能够在托盘上积载所希望的册数,记录片材从托盘上落下的问题。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平06-008666号公报、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平03-063192号公报、以及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7-197188号公报中,公开了能够防止后处理后的记录片材从托盘上落下的后处理装置。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平06-008666号公报中记述的发明中,通过对每个排纸的记录片材的捆变更订书针位置,能够使每个记录片材的捆的订书针位置重叠而导致的蓬松度减少。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平03-063192号公报中记述的发明中,在一捆记录片材的枚数超过了能够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上限枚数的情况下,能够仅对可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枚数施加订订书针处理,对剩余的枚数不施加订订书针处理。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7-197188号公报中,在超过能够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上限枚数的情况下,能够解除订订书针处理。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平06-008666号公报中记述的发明中,为了不使记录片材的捆从托盘落下,对记录片材的捆的每一个随意地变更订书针的位置。因此,存在利用者不能在所希望的订书针位置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问题。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平03-063192号公报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7-197188号公报所记述的发明中,在超过了能够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上限枚数的情况下,随意地解除对剩余的枚数的订订书针处理。因此,存在不能以利用者所希望的方式进行处理的问题。
另一方面,利用者有将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记录片材和不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记录片材在一个任务中、即在一次处理中进行的希望。这样的希望通过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平06-008666号公报、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平03-063192号公报、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7-197188号公报所公开的发明不能够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处理装置,能够在一次处理中实现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记录片材和不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记录片材,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后处理后的记录片材从托盘落下。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后处理部,进行订订书针处理;控制部,基于输入条件控制所述后处理部;以及托盘,对后处理后的记录片材进行积载,所述输入条件包含: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第一处理和不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第二处理的混合处理信息,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后处理部进行控制,以使在一个任务中使进行了所述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和进行了所述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混合,积载到所述托盘上。
本发明的后处理装置,在一个任务、即一次处理中,生成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记录片材、和不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记录片材。在两种方式的记录片材中,基于输入条件中包含的混合处理信息,对多个记录片材进行订订书针处理。
输入条件包含:在后处理装置中,作为用于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订订订书针信息的订订书针条件。
订订书针条件包含:相对于记录片材的订书针的位置信息;相对于记录片材的订书针的朝向信息;每一册订缝的记录片材的订缝枚数信息;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第一处理和不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第二处理的混合处理信息。
后处理部基于输入条件中包含的混合处理信息,进行: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第一处理、和不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第二处理。混合处理信息也可以仅是所述第一处理和第二处理的任一方的处理。
再有,在具备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输入条件包含: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用于对记录片材形成图像的印刷信息的印刷条件。
印刷条件除了包含:仅在记录片材的单面上形成图像的方式(单面印刷);在记录片材的两面上形成图像的方式(两面印刷);在记录片材的单面上形成N个图像的方式(N个图像印刷)、等与印刷方式相关的印刷条件之外,还包含:记录片材的尺寸信息;记录片材的朝向信息;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片材的册数信息;记录片材的纸单位面积重量。
对记录片材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后处理装置被控制部控制。控制部将被订订书针处理过的记录片材积载在后处理装置的下游侧所具备的托盘上。在进行第一处理和第二处理的两个处理时,控制部能够将被订缝的记录片材和没有被订缝的片材在一个托盘上混合地积载。此外,在后处理装置具备多个托盘的情况下,控制部能够将进行了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和进行了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积载在不同的托盘上。在将进行了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和进行了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积载在一个托盘上的情况下,控制部也可以按照处理的每一个使记录片材偏移而积载。
根据托盘的大小和高度等的形状,能够积载的记录片材的最大积载量被限制。最大积载量基于包含订订书针条件的各种输入条件而设定,该订订书针条件包含:相对于托盘的订书针的位置或捆为一束而订缝的记录片材的枚数、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进行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等。
在控制部中,根据输入条件计算在特定的托盘上积载的记录片材的积载量。控制部判断计算出的积载量是否变得比托盘的最大积载量多。在计算出的积载量比托盘的最大积载量多时,控制部以在托盘上尽量多地积载记录片材的方式,变更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和进行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混合比例。即,控制部变更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和进行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的比例。
在对输入条件中包含的记录片材的混合比例进行变更时,控制部以在托盘上能够尽量多地积载记录片材的方式,生成具有不同混合处理信息的多个输入条件。例如,控制部基于混合处理信息,以削减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比例(枚数)、增加进行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比例(枚数)的方式进行变更。
控制部对包含变更后的混合处理信息的输入条件进行列表显示并对利用者告知。作为该告知单元,例如是在后处理装置中具备显示输入条件的显示部的结构。控制部也将显示部的显示作为控制对象。控制部使显示部显示变更后的输入条件的列表进行告知。或者,在后处理装置能够与外部终端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控制部对输入条件被输入了的外部终端,将变更后的输入条件的列表信息发送并告知。
在显示部和外部终端中,使利用者从显示的列表信息选择所希望的输入条件。输入条件的选择通过触摸键或键盘来进行。输入条件的选择信息从显示部或外部终端输入到后处理部的控制部。
在控制部中,基于变更后的输入条件对后处理部的后处理进行控制。基于变更后的输入条件,从后处理部形成更多的记录片材,与最大积载量符合的枚数的记录片材被积载在托盘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生成进行了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和进行了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的进行了两种方式的后处理的记录片材,所以与通过不同的任务个别地印刷各个方式的记录片材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作业效率提高,能够缩短作业时间。此外,在控制部中,将进行了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和进行了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积载在不同的托盘上,或在对不同方式的记录片材的每一个进行偏移而积载,因此记录片材的区分作业变得容易。
进而,根据输入条件判断后处理后的记录片材能否积载在托盘上,在处理后的记录片材的积载量比最大积载量多时,提示新的输入条件而促使利用者选择,通过从告知的列表中选择所希望的输入条件,能够将利用者所希望的最优方式的记录片材更多地积载在托盘上,能够使从托盘取出记录片材的频度减少。由此,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记录片材从托盘落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后处理部和托盘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后处理部和托盘的立体图,是表示伸缩的托盘在进行收缩并上升的状态下,盖板关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升降的托盘的下降状态和后处理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伸缩的托盘的伸张状态和后处理部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盖板打开的状态的后处理部和托盘的立体图。
图7是具备后处理部和多个托盘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8是表示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部的主要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9是表示相对于两阶托盘,将进行了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和进行了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积载在不同的托盘上的情况的图。
图10是表示相对于两阶托盘,将进行了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和进行了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积载在不同的托盘上,并且在积载到各托盘时使记录片材偏移的情况的图。
图11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A4横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定为记录片材的中央两点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12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A4纵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定为记录片材的中央两点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13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A3纵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定为记录片材的中央两点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14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B5横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定为记录片材的中央两点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15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A4横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定为记录片材的里面一点(平行)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16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A4纵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定为记录片材的里面一点(平行)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17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A 3纵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定为记录片材的里面一点(平行)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18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B5横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定为记录片材的里面一点(平行)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19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A4横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定为记录片材的前面一点(平行)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20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A4纵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定为记录片材的前面一点(平行)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21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A 3纵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定为记录片材的前面一点(平行)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22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B5横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定为记录片材的前面一点(平行)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23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A4横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定为记录片材的里面一点(倾斜)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24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A4纵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定为记录片材的里面一点(倾斜)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25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A3纵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定为记录片材的里面一点(倾斜)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26是表示将相对于纸张尺寸为B5横的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定为记录片材的里面一点(倾斜)时的管理表的图。
图27是表示在操作面板的显示部显示消息的例子的操作面板的整体图。
图28是表示在操作面板的显示部显示消息的例子的操作面板的画面详细图。
图29是表示托盘是一个的情况下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图30是接着图29的流程、表示托盘是一个的情况下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图31是接着图30的流程、表示托盘是一个的情况下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图32是表示托盘是两个的情况下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图33是接着图32的流程、表示托盘是两个的情况下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图34是接着图33的流程、表示托盘是两个的情况下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图35是表示在显示部显示消息的例子的操作面板的整体图。
图36是表示将记录片材积载到托盘上时的订书针和最大积载量的关系的图。
图37是表示在操作部的显示部显示输入需要册数的输入模式的例子的操作面板的画面详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后处理装置进行详细地说明。再有,为了说明方便,以在作为具有复印模式、打印机模式、扫描仪模式、传真模式、和归档模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的复合机上安装后处理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像处理装置1在记录片材(包含OHP等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如图1所示,具备:扫描仪部2;图像形成部3;原稿自动供纸部4、和后处理部5。图像处理装置1所具备的各模式能够通过利用者进行适当地选择。
再有,为了说明的方便,将图像处理装置1中除了后处理部5和托盘8之外的部分称为“装置本体”。
以下,对图像处理装置1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接着,对本发明的订订书针处理时的工作进行说明。
(扫描仪部2的结构)
如图1所示,扫描仪部2是对在通过透明的稿台玻璃构成的原稿台41上载置的原稿的图像、或通过原稿自动供纸部4一枚一枚地供纸的原稿的图像进行读取,生成原稿图像数据的部分。
扫描仪部2具备:曝光光源21;多个反射镜22、23、24;成像透镜25;光电转换元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26。
曝光光源21对在原稿自动供纸部4的原稿台41上载置的原稿、或对在原稿自动供纸部4中输送的原稿照射光。
如图1中的点划线A表示的光路那样,各反射镜22、23、24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暂时向图1中的左方向反射之后,再向下方反射。然后,各反射镜22、23、24以朝向成像透镜25的方式,使其向图1中的右方向反射。
原稿的图像读取工作包括下述的两种情况。有对原稿台41上载置的原稿进行读取的情况(作为“片材固定方式”使用的情况),和对在原稿自动供纸部4中输送的原稿进行读取的情况(作为“片材移动方式”使用的情况)。
在对原稿台41上载置的原稿进行读取的情况下,曝光光源21和各反射镜22、23、24沿着原稿台41在水平方向上扫描,读取原稿整体的图像。
另一方面,在对在原稿自动供纸部4中输送的原稿进行读取的情况下,曝光光源21和各反射镜22、23、24被固定在图1所示的位置上,在原稿通过后述的原稿自动供纸部4的原稿读取部42时读取其图像。
在各反射镜22、23、24反射并通过成像透镜25的光被导向光电转换元件26,在该光电转换元件26中反射光转换为电信号(原稿图像数据)。
(图像形成部3的结构)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部3具备:作为打印部的图像形成系统31;作为输送部的纸张输送系统32。
图像形成系统31具备:激光扫描单元31a;作为鼓型的像承载体的感光鼓31b。
激光扫描单元31a使基于在光电转换元件26转换的原稿图像数据、或从外部的终端装置等输入的图像数据的激光对感光鼓31b的表面照射。
感光鼓31b在图1中的箭头表示的方向上旋转,通过被来自激光扫描单元31a的激光照射,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在感光鼓31b的外周围,除了激光扫描单元31a之外,还在周向上依次配设显影单元(显影机构)31c;具有转印辊31d的未图示的转印单元(转印机构);清洁单元(清洁机构)31e;未图示的除电器;具有带电辊31f的未图示的带电单元(带电机构)。
显影单元31c通过调色剂(显影化物质)使在感光鼓31b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为可视像。转印单元31d将在感光鼓31b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片材上。
清洁单元31e在调色剂转印后将感光鼓31b的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除去。除电器将感光鼓31b的表面的残留电荷除去。带电辊31f使形成静电潜像之前的感光鼓31b的表面带电到规定的电位。
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时,感光鼓31b的表面通过带电辊31f被带电到规定的电位,激光扫描单元31a使基于原稿图像数据的激光向感光鼓31b的表面照射。显影单元31c对感光鼓31b的表面显影调色剂的可视像,通过转印辊31d,调色剂像被转印到记录片材上。之后,感光鼓31b的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被清洁单元31e除去,并且感光鼓31b表面的残留电荷被除电器除去。
由此,向记录片材的图像形成工作(打印工作)的一个循环结束。通过反复该循环,能够对多枚记录片材连续地进行图像形成。
纸张输送系统32对收容在作为供纸部的纸张盒33中的记录片材、或载置在手动托盘34上的记录片材一枚一枚地输送,使图像形成系统31进行图像形成,并且将图像形成后的记录片材经由后述的后处理部5排纸到托盘8。
托盘8设置在纸张盒33的上方且扫描仪部2的下方。
纸张输送系统32具备:装置本体中的主输送通路36、反转输送通路37、图2所示的后处理部5中的主输送通路51、和转回(switch back)输送通路52。
装置本体的主输送通路36和后处理部5的主输送通路51以装置本体的排纸辊36e为边界而彼此连接。关于后处理部5的主输送通路51和转回输送通路52,在后面进行叙述。而且,在图像处理装置1中,记录片材以所谓中央基准在纸张输送系统32中输送。即,记录片材以其宽度方向(与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中的中央位置为基准进行输送。
装置本体的主输送通路36的一端侧分路为两个。一方的分路端与纸张盒33的排纸侧相向,另一方的分路端与手动托盘34的排纸侧相向。此外,主输送通路36的另一端侧与后处理部5的打孔单元60相向。
反转输送通路37的一端侧在与转印辊31d的配设位置相比的上游侧(图1中的下侧)与主输送通路36连接。反转输送通路37的另一端侧在与转印辊31d的配设位置相比的下游侧(图1中的上侧)与主输送通路36连接。
在主输送通路36的一方的分路端(与用纸盒33的排纸侧相向的部分)上,配设有剖面为半圆状的拾取辊36a。通过该拾取辊36a的旋转,能够将收容在纸张盒33中的记录片材一枚一枚地间歇地向主输送通路36供纸。
同样地,在主输送通路36的另一方的分路端(与手动托盘34的排纸侧相向的部分)上,配设有剖面为半圆状的拾取辊36b。通过该拾取辊36b的旋转,能够将载置在手动托盘34上的记录片材一枚一枚地间歇地向主输送通路36供纸。
在与该主输送通路36中的转印辊31d的配设位置相比的上游侧,配设有定位辊36d。该定位辊36d一边进行感光鼓31b表面的调色剂像和记录片材的位置对准,一边输送记录片材。
在与主输送通路36中的转印辊31d的配设位置相比的下游侧,配设有定影单元39,该定影单元39具备:用于通过对转印到记录片材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从而使其定影的一对加热辊39a;和加压辊39b。进而,在主输送通路36的下游端上,与后处理部5的主输送通路51为边界配设有用于将记录片材排纸到后处理部5的排纸辊36e。
在相对于主输送通路36的反转输送通路37的上游端的连接位置上,配设有分路爪38。分路爪38在图1中的第一位置(以实线表示的位置)、和从该第一位置起在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并开放反转输送通路37的第二位置之间绕水平轴自由转动。
在分路爪38在第一位置上时,记录片材被朝向后处理部5的主输送通路51输送。在分路爪38在第二位置上时,记录片材能够向反转输送通路37供给。
在反转输送通路37上,配设输送辊37a。在后处理部5的转回输送通路52被转回的记录片材被供给到反转输送通路37的情况下,通过该输送辊37a输送记录片材,记录片材在定位辊36d的上游侧被导入到主输送通路36,再次朝向转印辊31d在主输送通路36中输送。即,变为能够对记录片材的背面进行图像形成。
(原稿自动供纸部4的结构)
如图1所示,原稿自动供纸部4作为自动两面原稿输送装置而构成。该原稿自动供纸部4能够作为片材移动式使用。原稿自动供纸部4具备:作为原稿载置部的原稿托盘43;中间托盘44;作为原稿排纸部的原稿排纸托盘45;在各托盘43、44、45之间输送原稿的原稿输送系统46。
原稿输送系统46将载置在原稿托盘43上的原稿经由原稿读取部42输送到中间托盘44或原稿排纸托盘45上。原稿输送系统46具备:主输送通路47;和用于将中间托盘44上的原稿对主输送通路47供给的副输送通路48。
在主输送通路47的上游端(与原稿托盘43的排纸侧相向的部分)上,配设有原稿拾取辊47a和分选辊47b。在分选辊47b的下侧配设有分选板47c。伴随着原稿拾取辊47a的旋转,原稿托盘43上的原稿中的一枚通过分选辊47b和分选板47c之间向主输送通路47供纸。
在与主输送通路47和副输送通路48的合流部分(图1中的B的部分)相比的下游侧上配设有PS辊47e、47e。该PS辊47e、47e调整原稿的前端和扫描仪部2的图像读取定时,将原稿向原稿读取部42供给。也就是说,PS辊47e、47e在原稿被供给来的状态下使该原稿的输送暂时停止,调整所述定时,将原稿向原稿读取部42供给。
原稿读取部42具备:稿台玻璃42a;和原稿按压板42b。在从PS辊47e、47e供给来的原稿通过稿台玻璃42a和原稿按压板42b之间时,来自曝光光源21的光通过稿台玻璃42a对原稿进行照射。这时,通过扫描仪部2进行原稿图像数据的取得。
对原稿按压板42b的背面(上表面),通过未图示的螺旋弹簧施加赋势。由此,原稿按压板42b对稿台玻璃42a以规定的按压力接触,在原稿通过原稿读取部42时,阻止其从稿台玻璃42a上浮起。
在稿台玻璃42a的下游侧上具备输送辊47f和原稿排纸辊47g。通过了稿台玻璃42a上的原稿经过输送辊47f和原稿排纸辊47g,被排纸到中间托盘44或原稿排纸托盘45。
在原稿排纸辊47g和中间托盘44之间,配设有中间托盘摇动板44a。该中间托盘摇动板44a以中间托盘44侧的端部为摇动中心,在图1中的位置1(以实线表示的位置)、和从该位置1向上方跳起的第二位置2之间能够摇动。
在中间托盘摇动板44a位于位置2的情况下,从原稿排纸辊47g被排纸的原稿向原稿排纸托盘45被回收。另一方面,在中间托盘摇动板44a位于位置1的情况下,从原稿排纸辊47g被排纸的原稿被排纸到中间托盘44。
向中间托盘44排纸时,成为原稿的端边缘在原稿排纸辊47g、47g之间被夹持的状态,通过从该状态起原稿排纸辊47g反旋转,从而原稿被供给到副输送通路48,经过该副输送通路48,再次向主输送通路47送出。该原稿排纸辊47g的反旋转工作是通过调整向主输送通路47的原稿的送出和图像读取定时而进行的。由此,能够通过原稿读取部42对原稿的背面的图像进行读取。
(后处理部5和托盘8的结构)
后处理部5能够对打印处理结束后从装置本体排纸的记录片材进行打孔处理、订订书针处理等多种纸张后处理。如后述那样,在这样的后处理部5中的纸张后处理是在打印请求时,作为输入条件存在后处理请求时而进行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不是将后处理部5和托盘8设置在图像处理装置1的装置本体的外部,而使利用通过装置本体形成的空间C而设置。具体地,在图像处理装置1的装置本体中,纸张盒33、图像形成部3(图像形成系统31)、扫描仪部2以大致“コ”字形状地配置,在通过该装置本体形成的“コ”字形状的内部空间C中设置后处理部5和托盘8。
由此,能够在图像处理装置1内的有限的空间中设置后处理部5和托盘8,能够对记录片材进行多种后处理。此外,能够抑制具备后处理部5的图像处理装置1的占有面积,谋求省空间化。
下面,使用图2~图6对后处理部5和托盘8进行详细说明。再有,为了说明的方便,将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参照图3)称为“纸张输送方向”。将与纸张输送方向正交的记录片材的宽度方向(参照图3)称为“纸张宽度方向”。
如图2所示,后处理部5配置在装置本体的排纸辊36e的下游侧。在后处理部5中,作为后处理装置具备:具备打孔功能的打孔单元60;具备订订书针功能的订订书针单元70。
如图6所示,后处理部5的前表面(面前侧的面)通过能够开闭的盖板50覆盖。而且,在后处理部5中,打孔单元60配置在上游侧,订订书针单元70配置在下游侧。
在后处理部5的下游侧设置有托盘8。从排纸辊36e排纸的记录片材经由打孔单元60、订订书针单元70,被排纸到托盘8。在通过后处理部5的订订书针单元70进行订订书针处理时,该托盘8作为订订书针处理用的纸张接受部分而使用。
再有,在图2~图6中,以一个托盘8进行了说明,但如图7所示,具备多个托盘8也可。具体地,在后处理部5的下游侧具备上阶托盘8a和下阶托盘8b。上阶托盘8a和下阶托盘8b上分别具备移位机构925。
移位机构925在向托盘8排纸记录片材时,使排纸时的排纸速度可变。即,在向托盘8排纸记录片材时,移位机构对被排纸的记录片材按照每一册(一套)进行偏移处理。详细地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6-8370号公报、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4-307137号公报中记述。
控制部90使移位机构925驱动,使记录片材偏移并积载到托盘8。在有多个托盘的情况下,例如,如图9所示那样,在后处理部5的下游侧具备两个托盘8a、8b的情况下,将进行了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a和进行了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b分别积载到不同的托盘8a、8b上(参照图9)。这时,在各托盘8a、8b中,也可以使记录片材a、b偏移并积载(参照图10)。
在移位机构925的上游侧附近,具备使记录片材分路到上阶托盘8a和下阶托盘8b的分路部。在分路部上设置有将铺在支路上的片材的行进方向切换到该托盘8a、8b中的任一个方向的切换门。
切换门根据记录片材的尺寸进行切换控制。切换门的切换控制基于在纸张盒33的记录片材的尺寸探测信息、在手动托盘34的记录片材的尺寸探测信息进行判别。
再有,在手动托盘34,有时被供纸不定型尺寸的记录片材,有不能正确进行记录片材的尺寸的探测、判别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在纸张输送时,定位前探测开关等被“接通”的时间,计算出记录片材的长度信息,根据该计算值判定记录片材的尺寸。
进而,有虽然(长边的)长度相等但(短边)宽度不同的纸张被输送的情况。例如,有A5纸张的纵向进给和A4纸张的横向进给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考虑到切换门的切换时间,基于纸张的长度和其移动距离,在离开能够探测A5宽度和A4宽度的区别的距离的位置上配置两个纸张探测开关。两个纸张探测开关配置在A5宽度时有一侧不能被探测到、在A4宽度时双方都能被探测到的位置上,由此能够作为宽度读取单元而使用。
从排纸辊36e排纸的记录片材,经由打孔单元60、订订书针单元70、被输送到朝向上阶托盘8a和下阶托盘8b的分路部,通过分路部被分配之后,经由移位机构925被排纸到上阶托盘8a和下阶托盘8b。
在排纸到各托盘8a、8b时,移位机构925对被排纸的记录片材按照每一册(一套)进行偏移处理。
这里,通过来自利用者对操作面板部的操作输入,在没有选择订订书针处理和偏移处理(被排纸的纸张的分类处理)的任一种的情况下,选择向下阶托盘8b的排纸。在选择订订书针处理或偏移处理的情况下,选择向上阶托盘8a的排纸。即使在选择了订订书针处理或偏移处理的情况下,对于禁止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尺寸的记录片材,也被排纸到下阶托盘8b。
在这些情况下,例如,通过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的操作面板部所包含的显示部(未图示)中的显示,对利用者告知变更被排纸的托盘8a、8b的情况。此外,也可以告知没有进行排纸,不能够输出的情况。
如此,在选择了偏移处理或订订书针处理的任意一个的情况下,记录片材经由切换门、分路部被排纸到选择的上阶托盘8a或下阶托盘8b。
(打孔单元60的结构)
打孔单元60对从排纸辊36e排纸的记录片材进行打孔处理(冲孔处理)。
如图2所示,打孔单元60具备:打孔机构部61、导引板62、打孔屑收容盒63等。在打孔单元60中,作为纸张输送系统32形成有主输送通路51。在打孔单元60上中,在主输送通路51的途中设置有输送辊56。
再有,打孔单元60与后述的订订书针单元70不同,被固定在装置本体上。
在打孔单元60中,在打印请求时,在作为输入条件有打孔处理的请求的情况下,使输送到打孔单元60的记录片材在导引板62上停止,通过打孔机构部61对每一枚打孔。这时,在基于打印纸张尺寸决定的位置上打孔。
打孔机构部61配置在打孔单元60的上部。在打孔机构部61上,沿纸张宽度方向以规定的间隔设置有两处与打孔的直径一致的直径的芯材64。
芯材64以能够上下升降的方式而设置,在芯材64下降时对记录片材开冲孔。此外,芯材64分别以在沿着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和沿着纸张宽度方向的方向上能够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如后述那样,能够进行在进行打孔处理时的位置对准。
导引板62配置在打孔机构部61的下方。在导引板62上形成有与打孔的规定位置对应的开口部。
如图6所示,打孔屑收容盒63是对通过打孔处理生成的打孔屑进行收容的盒子。打孔屑收容盒63配置在打孔单元60的下部。因此,打孔屑收容盒63能够回收落下的打孔屑。
打孔屑收容盒63以能够沿着纸张宽度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因此,打孔屑收容盒63如后述那样,在打开盖板50时能够从面前侧取出。由此,能够将收容在打孔屑收容盒63内的打孔屑取出。
在打孔单元60进行打孔处理时,使打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移动到与基于上述打印纸张尺寸决定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
此外,为了能够在基于上述打印纸张尺寸决定的位置上正确地打孔,进行打孔单元60的打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的微调整移动,该微调整移动是公知的技术,因此省却说明。
(订订书针单元70的结构)
订订书针单元70对从上游侧的打孔单元60输送来的记录片材进行订订书针处理。如图6所示,订订书针单元70在将盖板50上开地向面前打开时,以在沿着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上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此外,如后述那样,订订书针单元70相对于在订订书针单元70的上游侧配置的打孔单元60以拆装可能的方式设置。
如图2所示,订订书针单元70具备:订订书针机构部71、订订书针台72、整合板73、排纸辊74等。在订订书针单元70中,作为纸张输送系统32形成有主输送通路51和转回输送通路52。
在订订书针单元70中,在主输送通路51的下游侧和转回输送通路52的上游侧的连接位置上,设置有对引导记录片材的方向进行切换的分路爪53、和将记录片材排纸到订订书针台72的排纸辊54。在转回输送通路52的下游侧设置有转回辊55。
在订订书针单元70中,在打印请求时,在作为输入条件有订订书针处理的请求的情况下,对积载在订订书针台72上的规定枚数的记录片材,通过订订书针机构部71施加订订书针处理。这时,订订书针单元70对基于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记录片材的尺寸和所希望的订书针位置而决定的位置施加订订书针处理。
这里,所希望的订书针位置是例如在记录片材的左上角部一处固定、或在左端部两处固定那样,施加利用者所希望的订订书针处理的位置。
订订书针机构部71配置在排纸辊54的下方。订订书针机构部71将积载在订订书针台72上的记录片材的后端部以订书针订缝。订订书针机构部71构成为沿着纸张宽度方向能够往复移动。由此,订订书针单元71能够对基于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记录片材的尺寸和所希望的订书针位置而决定的位置施加订订书针处理。
在订订书针单元70进行订订书针处理时,使订订书针机构部71移动到与基于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记录片材的尺寸和所希望的订书针位置而决定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
订订书针台72载置从排纸辊54排纸的记录片材,是订订书针机构部71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用的处理台。订订书针台72使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向上方倾斜地配置。在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情况下,从排纸辊54排纸的记录片材通过自重沿着订订书针台72的倾斜向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滑落。另一方面,在不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情况下,记录片材从排纸辊74向托盘8排纸。
整合板73在订订书针台72的上表面(记录片材被排纸的面)的沿着纸张宽度方向的方向的两边相向地配置。一对整合板73以沿着纸张宽度方向能够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而且,在订订书针单元70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情况下,通过使整合板73沿着纸张宽度方向移动,从而对被排纸到订订书针台72的记录片材的每一枚进行纸张宽度方向的整合。
这时,与基于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记录片材的尺寸而决定的可动宽度对应,使整合板73移动。一对整合板73的往返移动例如能够通过齿轮齿条副机构而实现。
(托盘8、8a、8b的结构)
如图2~图7所示,在通过图像处理装置1的装置本体形成的“コ”字形状的内部空间C中,托盘8、8a、8b与后处理部5共同设置。在后处理部5中,被施加了打孔处理、订订书针处理等的后处理的记录片材被排纸到托盘8、8a、8b。
如图2所示,托盘8、8a、8b以能够上下升降的方式设置。托盘8、8a、8b对装置本体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如图3和图5所示,在沿着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上,托盘8、8a、8b以作为能够伸缩为一阶~三阶的托盘的方式而形成。托盘8、8a、8b对应于记录片材的尺寸,以利用者能够以手动使其沿着纸张输送方向伸缩的方式构成。再有,托盘的伸缩也可以通过电动机和驱动部等自动地进行。
如图5所示,托盘8、8a、8b具备:第一托盘81、第二托盘82、第三托盘83。
第一托盘81是尺寸最大的托盘,第一托盘81配置在最靠近后处理部5的地方。第一托盘81形成为从图像处理装置1的侧面(侧壁)不突出的长度。第一托盘81与装置本体整体地安装,成为不能向沿着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移动的结构。
第二托盘82是中间尺寸的托盘。第二托盘82收容在形成于第一托盘81中的收容部分81a中。第二托盘82以能够向沿着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进退移动的方式设置。
第三托盘83是尺寸最小的托盘。第三托盘3收容在形成于第二托盘82中的收容部分82a中。第三托盘83以能够向沿着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进退移动的方式设置。
如图3所示,在仅使托盘8、8a、8b收缩为一阶的状态下,托盘8、8a、8b的沿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的长度最小。具体地,第三托盘83完全地被收容在第二托盘82中,该第二托盘82被完全地收容在第一托盘81中。托盘8、8a、8b的沿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的长度与第一托盘81的沿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的长度相等、成为不从图像处理装置1的侧面突出的长度。
由此,通过使托盘8、8a、8b为最收缩的状态而不从装置本体突出,从而在不使用图像处理装置1时,能够将托盘8、8a、8b收容在装置本体的空间中。
相对于此,如图5所示,在使托盘8、8.8a、8b伸张为三阶的状态下,托盘8、8a、8b的沿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的长度变为最大。具体地,第二托盘82从第一托盘81最大限度地突出,第三托盘83从该第二托盘82最大限度地突出。托盘8、8a、8b的沿着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的长度,变得比在图像处理装置1能够打印的最大尺寸(例如,A3横的尺寸)的记录片材的纸张输送方向长度长。
由此,在使托盘8、8a、8b伸长为最大长度时,即使是可打印的最大尺寸(A3横尺寸)的记录片材也能够稳定地进行积载。如后述那样,托盘8、8a、8b能够与订订书针单元70一起滑动,但即使在积载有记录片材的状态下使托盘8、8a、8b滑动,记录片材也不会从托盘8、8a、8b掉落。
因为托盘8、8a、8b在沿着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上以能够伸缩的方式设置,所以能够对应于记录片材的尺寸将托盘8、8a、8b调节为最适合的长度进行使用。
在第二托盘82的上表面上,在其基端部附近形成有开口部82a,以从该开口82a向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有第一纸张探测传感器91的动作杆91a。
动作杆91a以总是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被赋势,在第二托盘82被收容在第一托盘81中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托盘81的内壁上表面将动作杆91a向下方按下。然后,在第二托盘82从第一托盘81完全地被拉出时(参照图5),动作杆91a返回恢复到从开口部82a向上方突出的通常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纸张探测传感器91以在动作杆91a向上方突出的状态时为“OFF”,在动作杆91a被第一托盘81的内壁上表面向下方按下时为“ON”的方式被设置。
同样地,在第三托盘83的上表面上,在其基端部附近形成有开口部83a,以从该开口83a向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有第二纸张探测传感器92的动作杆92a。该动作杆92a以总是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被赋势,在第三托盘83被收容在第二托盘82中的情况下,通过第二托盘82的内壁上表面将动作杆92a向下方按下。然后,在第三托盘83从第二托盘82完全地被拉出时(参照图5),动作杆92a返回恢复到从开口部83a向上方突出的通常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纸张探测传感器92以在动作杆92a向上方突出的状态时为“OFF”,在动作杆92a被第二托盘82的内壁上表面向下方按下时为“ON”的方式设置。即,该第一纸张探测传感器91和第二纸张探测传感器92在各托盘82、83被拉出的状态下为“OFF”,在该状态下当打印后的记录片材被排纸而积载在各托盘82、83上时,通过被积载的记录片材将动作杆91a、92a向下方按下,结果变为“ON”。而且,当利用者将打印后的记录片材从托盘8、8a、8b取出时,再次变为“OFF”。由此,能够探测托盘8、8a、8b上的记录片材的有无。
该第一和第二纸张探测传感器91、92在打印开始前,也能够作为探测第二托盘82和第三托盘83是否被拉出的伸缩探测传感器而利用。
即,在打印开始前第一纸张探测传感器91是“ON”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第二托盘82没有从第一托盘81拉出,在第一纸张探测传感器91为“OFF”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第二托盘82从第一托盘81拉出。此外,在打印开始前第二纸张探测传感器92是“ON”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第三托盘83没有从第二托盘82拉出,在第二纸张探测传感器92为“OFF”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第三托盘83从第二托盘82拉出。
如图2和图7所示,托盘8、8a、8b以作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升降的托盘而形成。在本例中,托盘8、8a、8b以对应于被积载的记录片材的量(枚数)进行升降的方式构成。
被排纸到托盘8、8a、8b的记录片材的量通过设置在下侧的排纸辊74附近的上限传感器84检测。该上限传感器84作为接触式传感器而设置。而且,当积载在托盘8、8a、8b上的记录片材的最上位面到达规定的高度时,上限传感器84变为“ON”。
由此,检测出托盘8、8a、8b盛满。当检测出托盘8、8a、8b盛满时,使托盘8、8a、8b下降规定的距离。通过该托盘8、8a、8b下降,上限传感器84变为“OFF”。由此,通过上限传感器84的“ON/OFF”切换,检测出积载在托盘8、8a、8b上的记录片材的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托盘8、8a、8b的原位置作为托盘8、8a、8b的最上升位置(参照图3),托盘8、8a、8b的上游侧的端部配置在排纸辊74的正下方。而且,积载的记录片材的量越增加,越使托盘8、8a、8b随之下降。再有,也可以将该上限传感器84作为光学式传感器而设置。
托盘8、8a、8b以能够伸缩的方式设置,其构成为在该升降移动时,通过第一托盘81升降,第二托盘82和第三托盘83与该第一托盘81一起升降。
如图2所示,第一托盘81的升降例如以下述方式进行。在第一托盘81的里侧,设置有用于使第一托盘8进行升降移动的驱动部85。在该驱动部85中收容有驱动带(未图示)。驱动带通过由布线86连接的未图示的驱动电源而能够驱动。在驱动部85上连结有支撑第一托盘81的前端部的支撑构件。支撑构件以通过对驱动带进行驱动而上下地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
经由这样的支撑构件,驱动部85的驱动带的动力被传递到第一托盘81,由此,第一托盘81进行升降移动。
在第一托盘81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托盘81的臂88。臂88被配置在第一托盘81和底部89之间。而且,臂88以屈曲为L字状的方式设置,该屈曲角度可变。该臂88的屈曲角度随着第一托盘81的升降位置而变化。
再有,在第一托盘81的靠近后处理部5的端部上,设置有突起。该突起与设置在后处理部5上的上下伸长的沟部咬合,能够在沟部内滑动。
托盘8、8a、8b具备对排纸的记录片材的取出进行检测的取出检测部(未图示)。作为取出检测部,例如可以考虑应用重量传感器或对记录片材的有无进行检测的机械式检测传感器。
(控制部90的结构)
图8是表示控制部90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功能框图,该控制部90收容:对图像处理装置1的图像形成过程进行控制的电路基板、和接受来自外部设备的图像数据的接口基板等。
如图8所示,控制部90以作为中央运算处理装置的CPU911为中心,通过图像信息接收部912、原稿读取部913、图像处理部914、操作部(输入部/显示部)915、驱动部916、供纸部917、打印部918、排纸部919、后处理部920、温度控制部921构成。控制部90还具备:通信部922、硬盘(HD)923、管理部924、移位机构925。
操作部915具有:具备各种输入键等的输入部、和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等的显示部。输入部对装置的操作和输入条件进行输入。显示部对输入条件进行显示。显示部的触摸键兼顾输入部。
输入条件包含印刷条件和订订书针条件。
印刷条件包含:记录片材的纸单位面积重量信息、记录片材的尺寸信息、记录片材的朝向信息、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片材的册数信息、两面印刷的有无、N个图像印刷的有无,后处理的有无等印刷条件。
订订书针条件包含:相对于记录片材的订书针的位置信息;相对于记录片材的订书针的朝向信息;每一册订缝的记录片材的订缝枚数信息;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第一处理和不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第二处理的混合处理信息等条件。
控制部90对构成图像处理装置1的各部分的工作进行监视,并且以作为图像处理装置1能够可靠地进行工作的方式,基于输入条件对装置整体进行控制。
通信部922与设置在网络上的个人计算机等外部终端进行通信。
硬盘923作为图像数据存储单元发挥功能,对从各种输入单元(输入通路:作为数字图像处理装置1而搭载的各模式、例如扫描、传真、网络)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存储。硬盘923能够作为具备磁存储介质的存储装置而构成。
管理部924对控制部90的装置各部分的控制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管理。在图像处理装置1具备并利用后处理装置5的情况下,在原稿读取部913被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从图像处理部914作为复印物而输出。
具体地,在原稿读取部913中具备CCD。原稿读取部913能够对被设置在读取位置的原稿的图像进行电子式读取。被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作为向易失性存储器上输出的图像而完成,暂时被存储在硬盘923中。在有多枚原稿的情况下,反复该读取、存储的工作。
之后,基于从操作部915指示的处理模式,存储在硬盘923中的图像数据以适合的定时依次被读出并向易失性的存储器送出。然后,配合向打印部918的写入定时,图像数据从存储器向打印部918传送。
在对被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多枚打印的情况下,同样地作为输出图像以页单位向硬盘923存储,配合输出模式从硬盘923向易失性存储器送出,按照输出的枚数的量配合写入定时反复向打印部918传送。
在将图像处理装置1作为打印机利用的情况下,将通过通信部922接收的图像数据经由存储器等从图像处理部914输出。
通信部922通过通信电缆等与网络连接,从作为与网络连接的外部终端的个人计算机等的设备接收图像数据。在通信部922接收的图像数据被作为输出的图像数据以页单位向存储器输出,暂时存储在硬盘923。然后,再次从硬盘923向易失性存储器送出,与作为复印机而利用的情况同样地向打印部918传送。
在将图像处理装置1作为网络扫描仪而利用的情况下,在原稿读取部913中被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能够从通信部922经由网络向作为外部终端的任意的个人计算机发送。这里,也通过原稿读取部913具备的CCD对原稿的图像进行电子式读取。然后,被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作为向易失性存储器上输出的图像而完成,暂时被存储在硬盘923中。然后,再次从硬盘923向易失性的存储器送出,在与经由操作部915被指示的发送目的地的通信确立之后,从通信部922向作为目标的发送目的地发送。
通信部922,除了网络以外与电话线路连接,在将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作为传真机装置进行利用的情况下也进行同样的工作,能够与外部通信装置进行原稿图像的发送和接收。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暂时存储图像数据的存储装置,以具备硬盘923的图像处理装置1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具备:即使从装置本体取出也能够保持被保存的图像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有备份功能的存储器、使用磁存储介质的其它的存储装置(介质)等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应用。
图像处理装置1的各结构部分被控制部90控制。控制部90对来自设置在操作部915中写字板或键组等的输入部的操作指示进行监视,并且经由显示部对与数字图像处理装置的状态相关的信息等应该向利用者通知的信息可靠地进行引导显示。
通过控制部90管理的各结构部分的相关信息被管理部924管理,基于这些信息,控制部90对图像处理装置1整体的工作进行控制。
控制部90具备输入条件变更功能,对订订书针处理后的记录片材进行积载的托盘8,根据输入条件计算出记录片材的积载量,判断计算出的积载量是否比最大积载量多,在计算出的积载量比最大积载量多时,变更输入条件。
具体地,在硬盘923中存储有如图11~图26所示那样的管理表,该管理表对订订书针处理的有无的混合的组合内容和工作停止的规定值进行规定。
如图11~图26所示,管理表基于订订书针条件(相对于托盘8的订书针的位置、订书针的数量、订缝到一册的记录片材的枚数)、印刷条件(记录片材的纸单位面积重量、记录片材的尺寸、记录片材的朝向、单面印刷、两面印刷、进行2in1印刷或4in1印刷等的图像形成的枚数)等信息,存储托盘8的最大积载量。再有,与托盘8的积载册数相关的规定值基于订订书针条件和印刷条件而决定。
详细地,在图11~图14所示的管理表中,存储订书针位置是中央两点时的托盘8的最大积载量。在图15~图18所示的管理表中,存储订书针位置是里面一点(平行)时的托盘8的最大积载量。在图19~图22所示的管理表中,存储订书针位置是前面一点(平行)时的托盘8的最大积载量。在图23~图26所示的管理表中,存储订书针位置是里面一点(倾斜)时的托盘8的最大积载量。
下面,对管理表的内容,以图11为例子进行说明。在图11所示的管理表中,存储纸张尺寸为A4横、将相对于记录片材的订书针位置设定为记录片材的中央两点时托盘8的最大积载量。
作为项目,有纸张(通纸)尺寸、订缝到一册的记录片材的枚数(一捆枚数)、纸单位面积重量为不足200g/m2的记录片材(薄纸)的每种订订书针条件(有订书针、无订书针)的能够输出的册数、纸单位面积重量为200g/m2以上的记录片材(厚纸)的每种订订书针条件(有订书针、无订书针)的能够输出的册数、排纸托盘能够积载的枚数。
例如,如图11的最上段落所示那样,在纸张尺寸为A4横、订缝在一册的记录片材的枚数为10枚以内时,纸单位面积重量不足200g/m2的记录片材(薄纸)的每种印刷条件的能够印刷的册数如下所示。
a)有订书针的是23册、无订书针的是0册
b)有订书针的是22册、无订书针的是2册
c)有订书针的是21册、无订书针的是4册
d)有订书针的是20册、无订书针的是6册
e)有订书针的是19册、无订书针的是8册
此外,纸单位面积重量为200g/m2以上的记录片材(厚纸)的每种印刷条件的能够印刷的册数如下所示。
a)有订书针的是24册、无订书针的是0册
b)有订书针的是23册、无订书针的是2册
c)有订书针的是22册、无订书针的是4册
d)有订书针的是21册、无订书针的是6册
e)有订书针的是20册、无订书针的是8册
排纸托盘的能够积载的枚数,在仅是有订书针时的最大积载量为240枚(10枚×24册),在有订书针的和没有订书针的混合存在时的最大积载量是280枚。
再有,如图11~图26所示那样,这些值根据订书针的位置、纸张(通纸)尺寸、订缝到一册的记录片材的枚数而不同。
但是,在图11~图26中,纸单位面积重量不足200g/m2的记录片材(薄纸)的能够积载的册数比纸单位面积重量为200g/m2以上的记录片材(厚纸)的能够积载的册数少。
这是由于,关于在订入相同长度的订书针时的订书针的折叠弯曲部分和记录片材的片材面的高低差,有纸单位面积重量不足200g/m2的记录片材(薄纸)比纸单位面积重量为200g/m2以上的记录片材(厚纸)变大的倾向(参照图19(a))。
即,与将相同长度的订书针订入纸单位面积重量为200g/m2以上的记录片材(厚纸)的情况相比,将订书针订入纸单位面积重量不足200g/m2的记录片材(薄纸)的情况下的订书针的折叠弯曲而重合的部分变多,因此订书针的折叠弯曲部分和记录片材的片材面的高低差变大,由此订书针的折弯部分和记录片材的片材面的高低差变大。因此,在将记录片材的捆积载到托盘8上时的倾斜变大,记录片材的捆变得容易滑动,变得从托盘8上容易落下(参照图36(b))。
因此,纸单位面积重量不足200g/m2的记录片材(薄纸)的能够积载的册数比纸单位面积重量为200g/m2以上的记录片材(厚纸)的能够积载的册数少。
在图11~图26中,在相同尺寸的记录片材中,随着每一册订缝的记录片材的枚数增加,托盘8的最大积载枚数变多。
这是与上述理由同样地,由于每一册的订缝的记录片材的枚数增加,所以即使订入相同长度的订书针,订书针的插出量变少。因此,订入订书针时的订书针的折叠弯曲部和纸面的高低差变少,在重叠排出纸时,记录片材的捆的倾斜变少,记录片材的倒塌掉落频度降低(参照图36(b))。因此,随着每一册订缝的记录片材的枚数增加,托盘8的最大积载枚数变多。
再有,与托盘8的积载册数相关的规定值基于订订书针条件和印刷条件而决定。图11~图26的管理表所示的内容不过只是例示,并不是限定。
控制部90根据从操作部915等输入的输入条件,对积载在托盘8上的记录片材的积载量进行计算。控制部90根据从操作部915等输入的输入条件,从管理表抽出托盘8的最大积载量。比较抽出的最大积载量和计算出的积载量,在计算出的积载量是最大积载量以上时,使输入条件变更功能启动。
例如,在判断为计算出的积载量比最大积载量多时,控制部90对利用者告知处理后的记录片材不能够积载到托盘8上的情况(参照图27)。然后,控制部90根据管理表,阶段性地做成多个相对于当初利用者所希望的输入条件的内容变化少的条件,例如利用者所希望的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和进行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混合比例,并进行抽出。
控制部90将抽出的条件列表并使显示部显示(参照图28),向利用者告知。或者,将抽出的条件的列表从通信部922向外部终端通信,使外部终端的例如显示部显示(参照图28),向利用者告知。
利用者从被显示的列表选择所希望的条件。控制部90变更到被选择的条件,开始处理。
例如,在输入条件是记录片材的尺寸为A4横、订书针位置为里面一点(倾斜)、一册的枚数是10枚、纸单位面积重量是200g/m2以上、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册数是18册、进行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的册数是2册的情况下,控制部90基于所述输入条件确认能否积载到托盘8上。
具体地,控制部90参照图23所示的管理表。如图23的管理表所示,托盘8的最大积载量如下述那样。
a)有订书针是16册、无订书针是0册
b)有订书针是15册、无订书针是2册
c)有订书针是14册、无订书针是4册
d)有订书针是13册、无订书针是6册
e)有订书针是12册、无订书针是8册
这里,仅有订书针的是160枚(10枚×16册),有无订书针混合存在的是200枚(有:10枚×12册,无:10枚×8册)。
因此,因为在所述输入条件的情况下,超过了托盘8的最大积载量,所以控制部90判断为积载量比最大积载量多。然后,控制部90将相对于当初利用者所希望的输入条件变化少的新的输入条件的列表对利用者告知。该新输入条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重视利用者所希望的订书针位置是里面一点(倾斜),以此为基准抽出的新的输入条件。
例如,如图28所示,对进行有订书针、无订书针的记录片材的册数的组合列表进行告知。
这里,对图28所示的条件的列表进行说明。图28所示的条件的列表,是在当初利用者所希望的输入条件中,不变更利用者所希望的订书针位置是里面一点(倾斜)进行输出时的托盘8的最大积载量。
条件列表的上阶表示订订书针条件。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条件中,因为订书针的位置是里面一点(倾斜),所以表示该状态的标志是以斜线进行标记而显示。在条件列表的下阶,显示每个印刷条件的组合册数(枚数)、复选框的项目。
具体地,告知以下的输入条件1阶)~5阶)。
1阶)有订书针是16册、无订书针是0册
2阶)有订书针是15册、无订书针是2册
3阶)有订书针是14册、无订书针是4册
4阶)有订书针是13册、无订书针是6册
5阶)有订书针是12册、无订书针是8册
控制部90基于印刷条件,以削减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册数、增加进行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的册数的方式进行变更,依次地进行告知。或者,将其列表进行告知。
利用者从列表选择所希望的条件的复选框。这时,复选框被以斜线标记(在图28中,表示第二阶被选择的情况)。控制部90基于被选择的输入条件,开始处理。
由此,在托盘8中能够首先将有订书针的记录片材全部积载,之后能够将剩余的无订书针的全部记录片材积载。因此,能够减轻从托盘8去除完成后处理的记录片材的作业的次数。
控制部90在具备多个托盘8a、8b的情况下,能够将利用者所希望的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和进行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积载到不同的托盘8a、8b。如上述那样,控制部90根据来自利用者的操作输入,将进行了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排纸到下阶的托盘8b。将进行了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排纸到上阶的托盘8a。在将记录片材排纸到各托盘8a、8b中时,控制部90进行偏移处理来排纸也可。
在具备多个托盘8a、8b的情况下,输入条件变更功能在各个托盘8a、8b中发挥功能。例如,在判断为计算出的积载量比上阶托盘8a或下阶托盘8b的最大积载量多时,控制部90对利用者告知处理后的记录片材不能够积载到托盘8a、8b上的情况。
控制部90根据管理表,阶段性地抽出多个相对于当初利用者所希望的输入条件的内容变化少的条件,例如利用者所希望的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和进行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混合比例。然后,控制部90使抽出的条件列表并使显示部显示,向利用者告知。或者,从通信部922向外部终端通信,向利用者告知。利用者从列表选择所希望的条件。控制部90变更到被选择的条件,开始处理。
具体地,例如在输入条件是记录片材的尺寸为A4横、订书针位置为中央两点、一册的枚数是10枚、纸单位面积重量是200g/m2以上、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册数是25册、进行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的册数是10册的情况下,控制部90参照图11所示的管理表,基于所述输入条件确认能否积载到各托盘8a、8b上。
在所述输入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各托盘8a、8b的最大积载量是仅是有订书针的为240枚(10枚×24册),有无订书针混合的是280枚(有:10枚×20册,无:10枚×8册)。
因此,因为在所述输入条件的情况下,超过了上阶托盘8a的最大积载量,所以控制部90判断为积载量比最大积载量多。因此,控制部90生成相对于当初利用者所希望的输入条件变化少的新的输入条件,向利用者告知。
在本实施方式中,重视利用者所希望的订书针的位置是里面一点(倾斜),生成以此为基准抽出的新的输入条件的列表,对利用者告知。例如,控制部90对以下的印刷条件列表进行告知。
a)有订书针是24册、无订书针是2册
b)有订书针是22册、无订书针是3册
c)有订书针是21册、无订书针是3册
d)有订书针是20册、无订书针是4册
控制部90基于混合处理信息,以削减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册数、增加进行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的册数的方式进行变更,依次地进行告知。或者,将其列表进行告知。
在该条件的情况下,在托盘8a、8b中,能够首先积载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一部分,之后将剩余的进行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全部积载。由此,能够减轻从托盘8a、8b清除完成后处理的记录片材的作业的次数。
再有,即使在利用者预先设定了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进行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各自的订订书针册数的情况下,也可以阶段性地抽出多个与该设定值相近的不同的订订书针条件的组合,将其进行列表进行告知。
接着,关于控制部90的打印请求时的处理工作,参照图29~图34所示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29~图31,对后处理装置5具备一个托盘8的情况进行说明。再有,为了说明的方便,在输入条件中包含混合处理信息。
利用者对操作部进行操作,对输入条件中包含的各种印刷条件和订订书针条件进行设定,当进行打印请求时(S1),控制部90确认输入的输入条件中是否有记录片材的订订书针处理的请求(S2)。
在有订订书针处理请求的情况下(在S2为“是”),控制部90与管理表进行比较,判断处理后的记录片材是否从托盘8落下(S3)。
在判断为不从托盘8落下的情况下(在S3为“是”),控制部90基于输入的输入条件开始打印处理(S4),到最后为止进行打印处理和订订书针处理,将进行了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和进行了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积载到托盘8上(S5)。当处理结束时,控制部90确认是否有接下来的打印请求,在没有打印请求的情况下,成为待机状态。
在没有订订书针处理请求的情况下(在S2为“否”),控制部90就这样开始打印处理(S4),到最后为止进行打印处理(S5)。当打印结束时,控制部90确认是否有接下来的打印请求,在没有打印请求的情况下,成为待机状态。
在S3中,与管理表比较,在是记录片材从托盘8落下的输入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90不对输入条件进行大的变更,为了能够最有效地积载到托盘8上,从管理表中抽出多个最适合的输入条件,使抽出的输入条件的列表显示(S6)。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相对于当初利用者所希望的输入条件变化少的条件进行显示的方式,但并不限定于此。
利用者从被显示的输入条件中选择任一个输入条件。控制部90对从显示的输入条件中选择的输入条件进行确认(S7)。控制部90确认输入条件包含的混合处理信息(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和进行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的内容之后,执行打印处理和订订书针处理(S8)。
但是,在没有利用者所希望的输入条件,利用者没有选择被显示的输入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90返回S6,抽出不同的输入条件,进行显示。在利用者选择之前反复进行该工作。当利用者选择了任意一个输入条件时,与上述同样地,控制部90确认从被显示的输入条件中选择的输入条件(S7),在确认了输入条件中包含的混合处理信息(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和进行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的内容之后,执行打印处理和订订书针处理(S8)。
控制部90进行第一处理。进行了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被排纸到托盘8。确认被排纸到托盘8的记录片材的枚数,判定被排纸到托盘8的排纸枚数是否到达了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排纸枚数是否到达了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的判定,是将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例如适宜地暂时存储到存储器(未图示)中,对所述存储的枚数和排纸到托盘8的枚数进行比较而计算。
在排纸枚数没有到达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的情况下,控制部90在排纸枚数到达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之前继续进行处理(S8)。在到达了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的情况下,控制部90开始第二处理。
控制部90基于来自上限传感器84的输入,确认是否到达了托盘8的最大积载量(S9)。在没有到最大积载量的情况下,控制部90在到达最大积载量之前继续进行处理(S8)。在到达了最大积载量的情况下,控制部90使处理暂时停止(S10)。然后,如图35所示,控制部90对利用者告知从托盘8清除处理完成的记录片材。
控制部90通过取出检测部对被排纸的记录片材是否被从托盘8清除了进行检测。在检测到记录片材从托盘8取出之前,控制部90对利用者告知清除记录片材。在检测到从托盘8取出记录片材时,控制部使处理恢复(S13)。
控制部90在处理恢复之后,确认全部处理是否完成(S14)。在全部处理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再次返回S8继续处理。在全部处理完成之前反复进行S8~S14的处理。
在全部处理完成的情况下(在S14为“是”),控制部90确认是否有接下来的打印请求(S15)。在有打印请求的情况下,基于打印请求的输入条件,反复进行S8~15的处理。在没有打印请求的情况下,成为待机状态。
如上所述,能够最有效果地使记录片材积载到托盘上,能够使从托盘取出后处理后的记录片材的频度减少。由此,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处理后的记录片材的落下。
接着,使用图32~图34,对后处理装置5具备上阶托盘8a和下阶托盘8b这两个托盘8a、8b的情况进行说明。再有,为了说明的方便,在输入条件中包含混合处理信息。将进行了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积载到上阶托盘8a,将进行了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积载到下阶托盘8b。
此外,图32中的S1a~S5a和图33中的S6~S7为止的处理,与后处理装置5具备一个托盘8的情况相同(参照图29和图30),因此省却其处理工作的说明,对S20以后的处理工作进行说明。
控制部90确认输入条件包含的混合处理信息(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和进行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的内容之后,执行打印处理和订订书针处理(S20)。
控制部90进行第一处理。进行了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被排纸到上阶托盘8a(S21)。确认被排纸到上阶托盘8a的记录片材的枚数,判定被排纸到上阶托盘8a的排纸枚数是否到达了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S22)。排纸枚数是否到达了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的判定,是将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例如适宜地暂时存储到存储器(未图示)中,对所述存储的枚数和排纸到上阶托盘8a的枚数进行比较而计算。再有,控制部90基于来自上限传感器84的输入,确认是否到达了上阶托盘8a的最大积载量。
在没有到达最大积载量、并且排纸枚数没有到达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的情况下,控制部90在到达最大积载量之前,或排纸枚数到达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之前继续进行处理(S20)。
在到达了最大积载量的情况下,或者排纸枚数到达了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的情况下,控制部90使处理暂时停止(S23)。然后,控制部90对利用者告知从上阶托盘8a清除处理完成的记录片材(参照图35)。
控制部90,在暂时停止处理的状态下,通过切换部,将排纸目的地从上阶托盘8a切换到下阶托盘8b(S24)。再有,将排纸目的地切换到下阶托盘8b的情况向利用者告知。由此,利用者能够在可靠并且稳定的状态下从上阶托盘8a清除处理完成的记录片材。这时,控制部90能够变更上阶托盘8a的位置。
控制部90使处理恢复(S30)。被处理的记录片材被排纸到切换了的下阶托盘8b(S31)。这时,控制部90进行第二处理。即,将进行了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排纸到下阶托盘8b。再有,向下阶托盘8b的排纸枚数与上阶托盘8a的计算方法相同。此外,控制部90确认是否到达了下阶托盘8b的最大积载量。
在没有到达最大积载量、并且排纸枚数没有到达进行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的情况下,控制部90在到达最大积载量之前,或排纸枚数到达进行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之前继续进行处理(S30)。
在到达了最大积载量的情况下,或者排纸枚数到达了进行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的情况下,控制部90使处理暂时停止(S23)。然后,控制部90对利用者告知从下阶托盘8b清除处理完成的记录片材。
控制部90判定是否将排纸目的地再次切换到上阶托盘8a(S33)。例如,将排纸目的地从上阶托盘8a切换到下阶托盘8b的理由是到达了上阶托盘8a的最大积载量的情况下,需要再次将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排纸到上阶托盘8a。即,在没有到达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的情况下(在S33为“是”),返回S20。再有,返回S20时,控制部90与在S23同样地使处理暂时停止。
从S33返回到S20时,或者从S33进入S34时,通过取出检测部对排纸的记录片材是否从托盘8a、8b被清除了进行检测。
以将排纸到各托盘8a、8b的记录片材向外部清除的方式进行告知的清除请求告知信号,优选是在S30~S32之间进行的结构。即,控制部90在向作为先前的排纸目的地的上阶托盘8a的排纸结束,向作为接下来的排纸目的地的下阶托盘8b切换排纸目的地时,或者,在向下阶托盘8b的排纸结束,向作为接下来的排纸目的地的上阶托盘8a切换排纸目的地时,向利用者告知。记录片材的清除请求告知信号的发生,例如能够以向显示部的显示、发声单元(未图示)的警告音或警告声音的发生等方式来执行。
通过该结构,控制部90能够在检测到上阶托盘8a或下阶托盘8b的记录片材的清除时,继续以后的处理。此外,在将记录片材排纸到下阶托盘8b时,利用者能够可靠地执行对排纸到上阶托盘8a的记录片材的取出。进而,控制部90在向下阶托盘8b的排纸之后,接着能够再次继续向上阶托盘8a的记录片材的排纸。
采用在检测到从上阶托盘8a取出记录片材时,从下阶托盘8b再次切换到向上阶托盘8a排纸记录片材的结构。或者,采用在检测到从下阶托盘8b取出记录片材时,从上阶托盘8a再次切换到向下阶托盘8b排纸记录片材的结构。
具体地,在记录片材的排纸目的地是“上阶托盘8a→下阶托盘8b”的情况下,在没有检测到排纸到上阶托盘8a的记录片材的取出的状态下,不执行下阶托盘8b以后的继续的记录片材的排纸。
在“上阶托盘8a→下阶托盘8b→上阶托盘8a”的情况下,在从下阶托盘8b再次执行向上阶托盘8a排纸记录片材时(S20、S22),在没有检测到排纸到上阶托盘8a的记录片材被取出的状态下,不执行下阶托盘8b以后的继续的记录片材的排纸。
根据上述结构,控制部90在确认从各托盘8a、8b的印刷物的取出之后,继续接下来的排纸。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托盘8a、8b中印刷物积攒,排纸卡纸等排纸堵塞。
在执行排纸分配时,在没有检测出从托盘8a、8b取出记录片材时,优选暂时停止接下来的处理。即,在没有确认从各托盘8a、8b取出记录片材时,停止接下来的处理。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后处理装置5中的排纸堵塞。
再有,在排纸枚数多,在向托盘8a、8b的记录片材的排纸后,结束向作为先前的排纸目的地的下阶托盘8b的记录片材的排纸,作为接下来的排纸目的地再次将排纸目的地切换到上阶托盘8a时(在S33为“是”),优选在以后的S20~S22之间发生清除请求告知信号的结构,使向下阶托盘8b的排纸(S31)的记录片材被向外部清除。
通过上述结构,在向下阶托盘8b排纸记录片材时,能够执行向上阶托盘8a排纸的记录片材的取出,在向下阶托盘8b的记录片材的排纸之后,接着进行向上阶托盘8a的记录片材的排纸。
在没有到达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枚数的情况下(在S33为是“否”),进入S34。控制部90确认接下来是否有打印请求(S34),在有打印请求的情况下,返回S20,再次开始处理。在没有打印请求的情况下,成为待机状态。
在如上述那样具备多个托盘8a、8b的情况下,能够将进行了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和进行了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排纸到不同的托盘8a、8b。由此,利用者能够容易地区分记录片材。此外,在将处理后的记录片材排纸到托盘8a、8b时,通过进行偏移处理能够更容易地区分。
此外,在将记录片材排纸到各托盘8、8a、8b中时,控制部90能够进行偏移处理。例如,在一个托盘8的情况下,控制部90对应于订书针位置进行偏移处理。即,在积载时,以使订书针位置不重叠的方式进行。具体地,在订书针位置是中央两点的情况下,偏移处理在相对于记录片材的排纸方向是垂直的方向上进行偏移。这时,交替地积载,或者依次向一个方向偏移进行积载。由此,能够使托盘8的最大积载量增加。
在是两个托盘8a、8b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各个托盘8a、8b进行偏移处理。或者,也可以仅在对进行了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进行排纸的情况下进行偏移处理。再有,该情况下的偏移处理与一个托盘8的情况的偏移处理相同地进行。
再有,偏移处理不局限于此,为了判别进行了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和进行了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而进行偏移处理并排纸也可。
再有,本发明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很多的修正和变更。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进行了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和进行了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积载在不同的托盘中,但混合积载也可。例如,在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是50册,进行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是3册的情况下,将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积载到上阶托盘,将上阶托盘积载不了的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和进行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积载到下阶托盘。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具备一个托盘和两个托盘的后处理装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如三个、四个那样,具备多个托盘也可。在具备多个托盘的情况下,对进行了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捆的每一个变更托盘也可。由此,不再需要在排纸时进行偏移处理,因此控制变得容易。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希望的记录片材的枚数超过了托盘的最大积载量时,将新的输入条件向利用者告知,利用者从被告知的条件中进行选择,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控制部选择与来自利用者的输入条件酷似的输入条件,自动地执行也可。在该情况下,利用者需要预先设定控制部按照什么样的基准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希望的记录片材的枚数超过了托盘的最大积载量时,控制部基于从利用者输入的输入条件生成新的输入条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37所示那样,利用者通过操作部设定需要订订书针的册数也可。由此,能够使在托盘可积载的册数增加,并且利用者仅使真正需要的册数进行订订书针处理,因此能够防止进行无用的订订书针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希望的记录片材的枚数超过了托盘的最大积载量时,控制部根据从基于利用者输入的输入条件生成的新的输入条件中选择的输入条件进行处理,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不变更列表,或者设置原样输出的不变更地进行处理的项目,在利用者选择该项目时,控制部不变更输入条件而输出也可。或者,利用者不从显示的列表中选择新的输入条件,而对操作部具备的开始按钮进行操作时,控制部不变更输入条件进行输出也可。

Claims (5)

1.一种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后处理部,进行订订书针处理;控制部,基于包含订订书针条件的输入条件控制所述后处理部;以及托盘,对后处理后的记录片材进行积载,
所述输入条件包含: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第一处理和不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第二处理的混合处理信息,
对应于所述输入条件,设定记录片材不从所述托盘落下的最大积载量,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输入条件计算所述记录片材的积载量,判断计算出的积载量是否为所述最大积载量以上,在所述积载量是所述最大积载量以上时,以削减进行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比例、增加进行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比例的方式,对进行了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和进行了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混合比例进行变更,以便基于所述输入条件,使在一个任务中请求的进行了所述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和进行了所述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混合积载到所述托盘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显示输入条件的显示部;以及能够输入操作指示的输入部,
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对被变更了的输入条件的列表进行显示,将原输入条件变更为通过来自所述输入部的输入从所述列表选择的输入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与外部终端进行通信,
控制部对输入了输入条件的外部终端告知变更了的输入条件的列表,将原输入条件变更为经由所述外部终端从所述列表选择的输入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部为了能使订书针导致的蓬松度变少,使记录片材的积载量变多,而对后处理部进行控制,以使所述记录片材偏移而积载到托盘上。
5.一种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后处理部,进行订订书针处理;控制部,基于包含订订书针条件的输入条件控制所述后处理部;以及多个托盘,对后处理后的记录片材进行积载,
所述输入条件包含: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第一处理和不进行订订书针处理的第二处理的混合处理信息,
对应于所述输入条件,设定记录片材不从所述托盘落下的最大积载量,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输入条件计算所述记录片材的积载量,判断计算出的积载量是否为所述最大积载量以上,
当在一个托盘中基于输入条件的积载量为最大积载量以上时,控制部对进行了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和进行了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的混合比例进行变更,后处理部在所述托盘上积载进行了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在其他托盘上积载进行了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或积载进行了第一处理的记录片材和进行了第二处理的记录片材。
CN2009100045942A 2008-03-07 2009-03-06 后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67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58234A JP4580431B2 (ja) 2008-03-07 2008-03-07 後処理装置
JP2008058234 2008-03-07
JP2008-058234 2008-03-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6768A CN101526768A (zh) 2009-09-09
CN101526768B true CN101526768B (zh) 2012-07-11

Family

ID=41053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459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6768B (zh) 2008-03-07 2009-03-06 后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77215B2 (zh)
JP (1) JP4580431B2 (zh)
CN (1) CN1015267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31834B2 (ja) * 2006-09-08 2011-02-1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用紙積載装置及び製本装置
US20100194036A1 (en) * 2009-02-05 2010-08-0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2066911A (ja) 2010-09-24 2012-04-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9733605B2 (en) * 2012-09-27 2017-08-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termining an available capacity
JP6248752B2 (ja) 2014-03-28 2017-12-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98327A (ja) * 2014-04-01 2015-1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156438B2 (ja) * 2015-05-01 2017-07-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と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711570B2 (ja) * 2015-08-04 2020-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984385B2 (ja) * 2017-12-19 2021-12-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053368A (zh) * 2018-01-19 2019-07-26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纸张尺寸检测模块
JP7079614B2 (ja) * 2018-02-09 2022-06-02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10723580B2 (en) * 2018-03-22 2020-07-28 Fuji Xerox Co., Ltd. Bin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7310353B2 (ja) * 2019-06-24 2023-07-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17351A (ja) * 2019-07-22 2021-02-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11422669B (zh) * 2020-04-09 2021-08-03 无为市泉康防护用品厂 一种口罩打片后整理装置
JP2022044974A (ja) * 2020-09-08 2022-03-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1039B1 (en) * 1998-09-17 2001-05-15 Sindoricoh Co., Ltd.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CN1782897A (zh) * 2004-11-30 2006-06-07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象形成系统、图象形成装置和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23987B2 (ja) 1989-08-01 1998-03-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後処理方法
JPH068666A (ja) 1992-06-29 1994-01-18 Nisca Corp 紙片処理装置
JPH092703A (ja) * 1995-06-19 1997-01-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302305B2 (ja) * 1997-10-09 2002-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6494449B2 (en) * 1997-12-01 2002-12-17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stacking apparatus with vertically movable tray
CN1142886C (zh) * 1997-12-01 2004-03-24 株式会社理光 纸装载装置
JP2001048412A (ja) * 1999-08-16 2001-02-20 Minolta Co Ltd シート収容装置
JP3973828B2 (ja) * 1999-10-08 2007-09-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積載装置
JP2002080168A (ja) * 2000-09-06 2002-03-19 Fuji Xerox Co Ltd 後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740480B2 (ja) * 2002-10-23 2006-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4325239B2 (ja) * 2003-03-24 2009-09-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
JP2006091423A (ja) 2004-09-24 2006-04-06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82561A (ja) * 2004-11-30 2006-07-1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126248A (ja) * 2005-11-02 2007-05-2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53543A (ja) * 2005-12-06 2007-06-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US7931262B2 (en) 2006-01-27 2011-04-26 Kyocera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system including finisher with stapler for binding printed papers
JP4252067B2 (ja) 2006-01-27 2009-04-08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後処理機能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その画像形成装置
JP4594406B2 (ja) * 2008-03-07 2010-12-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1039B1 (en) * 1998-09-17 2001-05-15 Sindoricoh Co., Ltd.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CN1782897A (zh) * 2004-11-30 2006-06-07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象形成系统、图象形成装置和程序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7-153543A 2007.06.2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14961A (ja) 2009-09-24
US20090226230A1 (en) 2009-09-10
JP4580431B2 (ja) 2010-11-10
US8177215B2 (en) 2012-05-15
CN101526768A (zh) 2009-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6768B (zh) 后处理装置
US6945715B2 (en) Printing condition sett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445461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228366A (zh)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526770B (zh) 图像处理装置
EP1584590B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811596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consistent rotation for pages in a job in accordance with post-processing requirements
JP540782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12234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17046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preventing mismatching of punched hole position and binding direction
CN101526769B (zh) 后处理装置
JP3130507B2 (ja) 2in1モード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97098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188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後処理装置
JP202103053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14927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4015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562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516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1604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364769A (ja) 情報記憶装置及び情報記憶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0840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911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用紙後処理装置および排紙トレイ部の切り替え方法
JPH041967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