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6858C - 鞍乘型车辆的风挡装置 - Google Patents

鞍乘型车辆的风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86858C
CN100486858C CNB200610171706XA CN200610171706A CN100486858C CN 100486858 C CN100486858 C CN 100486858C CN B200610171706X A CNB200610171706X A CN B200610171706XA CN 200610171706 A CN200610171706 A CN 200610171706A CN 100486858 C CN100486858 C CN 10048685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ways
baffle plate
vehicle body
sad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717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90332A (zh
Inventor
岛田和则
内田聪也
坂本顺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90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03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685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685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B62J17/04Wind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产生三维风流的风挡装置。图(a)中,风导入口(34)进入导向构件(50)内,一部分通过通孔(52)~(55)向图中靠近自己的一方流动。风的剩余部分在导向构件(50)内流动,从仪表保护盖(28)的吹出口(31)流向图中靠近自己的一方。(b)中,风从导入口(34)进入导向构件(50)内,一部分通过通孔(52)~(55)向挡板(16)一侧流动。风在向导向构件(50)内流动,通过突起部(25)的周围,从仪表保护盖(28)的吹出口(31)流向挡板(16)侧。风沿箭头(B)和箭头(c)汇合,并在挡板(16)里侧流动。沿箭头(B)和箭头(c)分流,从而控制三维的风的流动。

Description

鞍乘型车辆的风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行驶风导入挡板里侧的鞍乘型车辆的风挡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二轮摩托车为代表的鞍乘型车辆中,有的具有挡板(风挡装置)。但是,挡板有时发生摩擦风音,因而需要谋求其对策。
实施了摩擦风音对策的风挡装置已被提案(例如,参照特许文献1)。
特许文献1:特开2005—28894公报(图3、图7)
在特许文献1的图7中,符号14是内表盘,符号14b,14b是与内表盘14一体形成的突部。
而且,在特许文献1的图3中,符号15是在内表盘14的前方配置的挡板。
行驶风的一部分从挡板15的下方导入,穿过挡板15和内表盘14间的空间上升地流动。这时,风被突出部14b整流,因此可以抑制摩擦风音的发生。
但是,特许文献1的结构存在以下的问题。
第一,当产生为调整整流作用而改变突出部14b的形状和位置的要求时,必须更换整个内表盘14。但是,图3所示的表盘是非常大的表盘,构件的成本高,故不能说轻而易举就更换。
第二,如图3所示,沿挡板15的背面流动的风剩下二维的风流。但是,考虑精细地控制沿挡板15的背面流动的风时,控制三维的风流比控制二维风流的可能性高。即,特许文献1的结构对风的流动的控制性有一定限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产生三维风流的风挡装置,用低成本可以更换整流构件。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风挡装置,其在车身前部设置挡板,在该挡板的下方设置行驶风的导入口,在所述挡板和所述车身间形成导风路,且可将从所述导入口导入的行驶风导入挡板的里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风路上配置与所述车身及挡板不同并且引导流经导入路的风的导向构件。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导向构件是板状构件。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板状构件是沿风流扩展的逐渐扩展形状的构件。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在导向构件上设有通孔,使风的一部分沿导向构件的背面流动。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车身是车身罩,导向构件离开车身罩而配置。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特征在于,导入口设置在车身罩上。
本发明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风挡装置,其在车身前部设置挡板,在该挡板的下方设置行驶风的导入口,在所述挡板和所述车身间形成导风路,使从所述导入口导入的行驶风可以导入挡板的里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风路上配置引导流经导入路的风的导向构件,同时,在该导向构件上设置通孔,使风的一部分在导向构件的背面流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将导向构件作为与车身及挡板不同的构件。不使其对车身和挡板产生影响,就可以更换导向构件。因为不同构件容易小型化,所以,用低成本可以更换导向构件。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用板状构件构成导向构件。板状构件轻量而且便宜,因此能够进一步控制导向构件更换所需费用。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将导向构件制作为逐渐扩展的形状。可在使从导入口导入的行驶风在以逐渐扩展的形状扩散后,导入挡板的里侧。其结果是,可以实现摩擦风音的减小,同时可以提高风挡保护效果(因为是流经挡板的里侧并从上端吹到空中去的风,所以可以发挥风挡作用。可以节省挡板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导向构件上设置通孔,可以使风的一部分沿导向构件的背面流动。由导向构件将风变为三维风流。其结果,只要变更通孔的大小和形状,就可以产生出各种三维风流。可良好地发挥减小摩擦风音及风挡保护效果的三维风流的导向构件可以容易的制造,而且可以简单的装载在车辆上。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车身是车身罩,导向构件离开车身而配置。通过离开车身设置罩构件,可以确保车身罩和导向构件间有大面积的通风路。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导入口设置在车身罩上。使从车身罩上设置的导入口导入的风沿车身罩流动,可以圆滑地导入第五方面中设置的大面积的通路。因为流路阻力减少,所以能够将大量的风高效率的导向挡板的里侧。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导向构件上设置通孔,可以使风的一部分沿导向构件的背面流动。可以由导向构件将风变为三维流动。其结果,只要变更通孔的大小和形状,就可以产生出各种的三维风流。从而使可以良好的发挥减低摩擦风音和风挡保护效果的三维风流的导向构件容易制造,而且可以简单的装载在车辆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的正面图;
图2是图1的2—2线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车身前罩的详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仪表保护盖的安装图;
图5是本发明的导向构件的安装图;
图6是本发明的挡板以及装饰物的安装结束图;
图7是图6的7—7线断面图;
图8是图7的8部扩大图;
图9是本发明的导向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导向构件的作用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其它导向构件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导向构件的作用图。
符号说明
10 鞍乘型车辆(二轮摩托车)
14 车身前罩
16 挡板
17 装饰物
28 仪表保护盖
31 风吹出口
34 导入口
40 导风路
50、70 导向构件
52~55 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附图是向符号的方向看的假想的图。
图1是本发明鞍乘型车辆的正面图。鞍乘型车辆10是二轮摩托车,其在前叉11的下部具有旋转自如的前轮12,在前叉11上具有用于前轮12的前挡泥板13,车身前罩14包围前叉11的上部,该车身前罩14上具有左右前照灯用开口部15L、15R(L是表示从乘员看到的左侧的下标,R是表示从乘员看到的右侧的下标。以下同样)。从车身前罩14向上方延伸挡板16,在该挡板16的下缘和左右前照灯用开口部15L、15R的上缘上熔接V字形的装饰物,从而提高外观性,挡板16的后方(图面里侧)配置手把18L、18R以及后视镜19L、19R。
将该摩托车等乘员横跨座位的方式的车辆,如小型摩托车、三轮摩托车、四轮摩托车等称作鞍乘型车辆。
图2是图1的2—2线剖面图。车身前罩14由大致水平地向后方(图右)弯折的下边部21、在该下边部21的上方开的卡止孔22、向斜上方延伸的斜边部23、在该斜边部23的途中形成的凹部24、在该凹部24的上方位置从斜边部23向前(图左)延伸的突起部25和上缘部26构成。车身前罩14可以用树脂的注射模塑成形法制造。
使仪表保护盖28覆盖在该上缘部26上,将仪表保护盖28的下边部29与突起部25层叠。仪表保护盖28是从突起部25向上延伸的构件,在车身前罩14的突起部25和上缘部26之间,设置风的吹出口31。
仪表保护盖28是竖立在仪表前面的遮阳构件。通过设置仪表保护盖28可以提高仪表的视认性。
将本发明的导向构件50的上端与仪表保护盖28的下边部29层叠,并用止动螺钉32与突起部25拧合固定。
装饰物17上部有行驶风的导入口34。并且,将装饰物17的下端插入车身前罩14的卡止孔22内,将装饰物17的上端与导向构件50层叠,并用止动螺钉35连结。
以上说明的车身前罩14、仪表保护盖28以及装饰物17是车身罩36的构成要素。本实施例中的导入口34设置在车身罩36中的装饰物17上。另外,导向构件50离开车身罩36中的车身前罩14向前(向图左)设置。
而且,导向构件50通过粘结剂37与挡板16的下部结合。
从导入口34至吹出口31的通路是导风路40,该实施例中,导风路40由车身前罩14的局部、将装饰物17的局部、导向构件50和仪表保护盖28的局部构成。
现将以上所述的车身前罩14、仪表保护盖28、导向构件50以及装饰物17各自的形状以及安装次序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本发明的车身前罩的详细图,(a)是正面图、(b)是(a)的b—b线剖面图、(c)是(a)的c—c线剖面图。
如(a)所示,车身前罩14具有左右前照灯用开口部15L、15R、卡止孔22以及突起部25。而且,在呈现V字的凹部24竖立呈V(倒八字)状左右整流板27L、27R。这些整流板27L、27R可以使风按箭头w、w流动,且从中央部分至后部高度变低。(参照(c))。
如(b)所示,车身前罩14是由大致水平向后方弯折的下边部21、在该下边部21的上方开的卡止孔22、向斜上方延伸的斜边部23、在该斜边部23的途中形成的凹部24、在该凹部24的上方位置从斜边部23向前(图左)延伸的突起部25、上缘部26构成的成形品。
而且,如(a)所示,车身前罩14在中央上部有凹部24。该凹部24不是单纯的凹坑,而是大的槽。即,凹部24如(c)所示构成导风路的主要部分。整流板27L、27R在引导风的同时发挥向左右适度分配的整流作用。
下面,在(b)将用假想线表示的仪表保护盖28与车身前盖14层叠。
图4是本发明的仪表保护盖的安装图,(a)是正面图、(b)是(a)的b—b线剖面图。
如(a)所示,仪表保护盖28左右方向长,在中途有多个风的吹出口31。
如(b)所示,将仪表保护盖28覆盖在车身前罩14的上缘部26,将仪表保护盖28的下边部29与突起部25层叠。另外,将以假想线所示的导向构件50如空白箭头所示那样层叠。
图5是本发明的导向构件的安装图,(a)是正面图、(b)是(a)的b—b线剖面图。
如(a)所示,导向构件50是下边短、上边长的逐渐扩展形状的构件。如图3(c)所示也起将凹部24封闭的盖的作用。导向构件50实施有通孔和没有通孔的二种方式。详细后述。
如(b)所示,将以假想线所示的挡板16以及装饰物17如空白箭头所示那样层叠。
图6是本发明的挡板以及装饰物的安装结束图。因为剖面图和图2相同,所以省略。
在V字形且中央上部具有导入口34的装饰物17的内侧(图面里侧)配置挡板16,在该挡板16的里侧配置导向构件50以及仪表保护盖28。
图7是图6的7—7线断面图,表示的是将装饰物17覆盖在挡板16的左右两边。
图8是图7的8部扩大图,在装饰物17的边缘设置向挡板16侧折返的折回部38,同时在比折回部38更靠内侧设立凸起39。
该凸起39比折回部38长。在设折回部38和挡板16的间隙为Ga,设凸起39和挡板16的间隙为Gb时,使Gb<Ga。压缩兼作接合构件的海绵材料41后,凸起39就与挡板16接触,但折回部38与挡板16不接触。
假设折回部38与挡板16接触后在挡板16上产生擦伤,外观性就会降低。这一点,本发明中凸起39发挥止动作用,阻止折回部38与挡板16接触。其结果是,可以良好的维持挡板16的外观性。
下面,就本发明的导向构件进行详细说明。
图9是本发明导向构件的立体图,导向构件50是将薄板集合起来的板状构件,其由逐渐扩展形状的梯形部51、该梯形部51上开的四个通孔52、53、54、55、在相邻的通孔52、53之间设置的斜叶片56、在相邻的通孔54、55之间设置的斜叶片57、在梯形的窄边58上设置的螺钉孔59、61、62、在梯形的宽边63上设置的螺钉孔65及左右脚部66L、66R构成。
三个螺钉孔59、62、65是为固定导向构件50而用的。剩余的螺钉孔61是为与装饰物17(参照图2)连结而用的。
脚部66L、66R与车身前罩14(参照图2)接触,实现导向构件50的定位。
图10是图9所示的导向构件的作用图
在(a)中,行驶风在箭头a处从导入口34流入导向构件50内,一部分如箭头B、B所示通过通孔52~55流向图中靠近自己的一方。行驶风的剩余部分如箭头b、b所示流向导向构件50内,如箭头c、c所示,从仪表保护盖28的吹出口31流向图中靠近自己的一方。
即,在(b)中,行驶风如箭头a所示,从导入口34流入导向构件50内,一部分如箭头B所示通过通孔52~55(参照(a))流向挡板16一侧。将导向构件50的挡板16侧的面称作“导向构件50的背面”。行驶风的剩余部分如箭头b所示流向导向构件50内,通过突起部25的周围,如箭头c所示从仪表保护盖28的吹出口31流向挡板16侧。沿箭头b和箭头c流动的风汇合并在挡板16里侧流动。
流过挡板16内的风,增加沿箭头B的风后速度提高。减弱沿箭头B的风,增加沿箭头c的风后,流过挡板16内的风的膜厚就增加。这样,通过沿箭头B和箭头c分流,将风控制为三维的(车宽方向+行驶方向)的方向,从而可以使风的流动在适合的条件下进行。
图11是本发明的其它导向构件的立体图。导向构件70是用薄板构成的板状构件,由逐渐扩展形状的梯形部71、在梯形的窄边72上设置的螺钉孔73、74、75、在梯形的宽边76上设置的螺钉孔77以及左右脚部78L、78R构成。
板状构件是平板或在弯曲板的边缘有立起部的薄板构件。是用比较简单的金属模可以注射模塑成形制作的构件。容易实现板状构件的轻量、低成本化。
三个螺钉孔73、75、77是为固定导向构件70用的。剩下的螺钉孔74是为和装饰物17(参照图2)连结用的。
脚部78L、785R与车身前罩14(参照图2)接触,实现导向构件70的定位。
图12是图11所示的导向构件的作用图。
在(a)中,行驶风如箭头a所示,从导入口34流入导向构件70内,如箭头b所示,流向导向构件70内并向左右扩散,如箭头c所示,从仪表保护盖28的吹出口31流向图中的近人侧。
即,在(b)中,行驶风在箭头a处从导入口34流入导向构件70内,如箭头b所示流向导向构件70内,通过突起部25的周围,如箭头c所示从仪表保护盖28的吹出口31流向挡板16侧。
还有,在本发明第七方面中,导向构件可以与车身或挡板整体形成。
另外,导向构件是板状构件之外的筒状构件也可以。而且,导向构件是逐渐扩张形状之外的二叉分路或三叉分路也可以。
再有,由于称作裸露型车的车辆没有罩(车身罩),所以在车身侧设置导向板等导风路构成要素。这种情况下,在车身和挡板之间形成导风路。因此,本发明可以适用于有罩的车辆和没有罩的车辆两者。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二轮摩托车的风挡装置。

Claims (7)

1、一种鞍乘型车辆的风挡装置,其在车身前部设置挡板,在该挡板的下方设置行驶风的导入口,在所述挡板和所述车身之间形成导风路,能够将从所述导入口导入的行驶风导向挡板的里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风路上配置引导流经导风路的风的导向构件,并且在该导向构件上设置通孔,使风的一部分在导向构件的背面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风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构件是板状构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风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构件是沿风的流动而扩展的逐渐扩展形状的构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风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构件是与所述车身及所述挡板另体的构件。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风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是车身罩,所述导向构件离开所述车身罩而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风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口设置在车身罩上。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风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所述通孔之间设有斜叶片。
CNB200610171706XA 2005-12-27 2006-12-15 鞍乘型车辆的风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685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76366 2005-12-27
JP2005376366A JP4550735B2 (ja) 2005-12-27 2005-12-27 鞍乗り型車両の風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0332A CN1990332A (zh) 2007-07-04
CN100486858C true CN100486858C (zh) 2009-05-13

Family

ID=37902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7170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6858C (zh) 2005-12-27 2006-12-15 鞍乘型车辆的风挡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1803633B1 (zh)
JP (1) JP4550735B2 (zh)
CN (1) CN100486858C (zh)
DE (1) DE602006002868D1 (zh)
ES (1) ES2313533T3 (zh)
TW (1) TW20072668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60895B2 (ja) * 2007-09-28 2012-10-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風防装置
JP2009173208A (ja) * 2008-01-25 2009-08-06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風防装置
JP5149112B2 (ja) * 2008-02-05 2013-02-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スクリーン
JP5049822B2 (ja) * 2008-02-29 2012-10-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カウルおよびウインドスクリーン取付け構造
JP5171515B2 (ja) * 2008-09-29 2013-03-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5551567B2 (ja) * 2010-10-29 2014-07-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JP5988639B2 (ja) 2012-03-22 2016-09-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導風構造
US20140048347A1 (en) * 2012-08-20 2014-02-20 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 Group, LLC Ducted windshield for a motorcycle
JP6171321B2 (ja) * 2012-12-12 2017-08-0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輌の風防装置
JP5922172B2 (ja) * 2014-03-19 2016-05-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前部構造
JP6001615B2 (ja) * 2014-09-30 2016-10-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6323600B2 (ja) * 2017-07-03 2018-05-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輌の風防装置
JP6447673B2 (ja) * 2017-07-03 2019-01-09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輌の風防装置
JP6327390B2 (ja) * 2017-07-03 2018-05-23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輌の風防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88913B2 (ja) * 1988-03-11 1997-12-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ウインドスクリーン装置
CN1279181A (zh) * 1999-06-25 2001-01-1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CN1286192A (zh) * 1999-08-31 2001-03-0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两轮摩托车的防风装置
CN1376606A (zh) * 2001-03-28 2002-10-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的前整流罩支承构造和挡风构造
CN2528689Y (zh) * 2001-02-26 2003-01-01 皮亚乔公司 小型摩托车用组合式风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33296B2 (ja) * 1985-11-28 1996-09-1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輌のウインドシ−ルド曇り止め装置
JP3807218B2 (ja) * 2000-09-29 2006-08-09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風防装置
JP4108286B2 (ja) * 2001-03-28 2008-06-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4397636B2 (ja) 2003-07-07 2010-01-1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風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88913B2 (ja) * 1988-03-11 1997-12-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ウインドスクリーン装置
CN1279181A (zh) * 1999-06-25 2001-01-1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CN1286192A (zh) * 1999-08-31 2001-03-0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两轮摩托车的防风装置
CN2528689Y (zh) * 2001-02-26 2003-01-01 皮亚乔公司 小型摩托车用组合式风挡装置
CN1376606A (zh) * 2001-03-28 2002-10-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的前整流罩支承构造和挡风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50735B2 (ja) 2010-09-22
CN1990332A (zh) 2007-07-04
JP2007176297A (ja) 2007-07-12
EP1803633B1 (en) 2008-09-24
DE602006002868D1 (de) 2008-11-06
ES2313533T3 (es) 2009-03-01
TWI328543B (zh) 2010-08-11
EP1803633A1 (en) 2007-07-04
TW200726688A (en) 2007-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86858C (zh) 鞍乘型车辆的风挡装置
EP2712793B1 (en) Front cowl structure for a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CN101797943B (zh) 二轮摩托车的导风结构
CN105275680B (zh) 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
CN101152885B (zh) 防风装置
JP468482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JP3157145U (ja) 自動二輪車
CN203172806U (zh) 骑乘式车辆的导风部结构
CN100404361C (zh) 机动二轮车
JP2014069709A (ja) 鞍乗型車両のフロントカウル構造
CN103029784A (zh) 电动车辆
EP2767462B1 (en) Saddle type vehicle
CN105408194A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
US9598135B2 (en) Cowl of saddle-ridden type vehicle
CA2439064C (en) Windshield apparatus for motorcycles
CN101239635B (zh) 挡风装置和跨骑式车辆的冷风装置
JP2016150707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CN101423088B (zh) 鞍座型车辆的风挡装置
EP2876027B1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EP2436585B1 (en) Small-Sized Vehicle
CN210942089U (zh) 一种跨骑式摩托车
CN110949584B (zh) 鞍乘型车辆
CN102785731B (zh) 鞍乘型车辆
CN107021159B (zh) 跨坐型车辆
JPWO2018146881A1 (ja) 鞍乗り型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