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7736C - 电子设备和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和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7736C
CN100477736C CNB2006101621300A CN200610162130A CN100477736C CN 100477736 C CN100477736 C CN 100477736C CN B2006101621300 A CNB2006101621300 A CN B2006101621300A CN 200610162130 A CN200610162130 A CN 200610162130A CN 100477736 C CN100477736 C CN 10047773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open
lock
close lid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621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80327A (zh
Inventor
堀田伸司
椎桥贞人
山村正则
稻垣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80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03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773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773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1/00Arrangements for the associated working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with related apparatus
    • G11B31/006Arrangements for the associated working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with related apparatus with video camera or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 H04N23/53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bein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和摄像装置,该电子设备和摄像装置有利于谋求小型化、轻量化,又有利于可靠地关闭开闭盖。锁定机构(86)具有将开闭盖(27)保持于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与能使开闭盖(27)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摆动的非锁定状态。在开闭盖(27)的内表面设有通过该开闭盖(27)的中央部、并在该开闭盖(27)的相互相对的外周部延伸的臂(88),在臂(88)的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能卡合、脱离地与离开开闭盖(27)的摆动轴心(O1)的收容部(26)的2个部位卡合的2个锁定爪,锁定机构(86)是包括臂(88)和2个锁定爪而构成的。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和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和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供有使用作为记录和/或再现图像数据、声音数据的记录介质的、光盘等盘状记录介质的电子设备。
作为这样的电子设备,提出了如下的电子设备:在构成外壳的壳体上设有能装卸地收容盘状记录介质的收容部和对收容于收容部中的盘状记录介质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或再现的记录再现部,通过铰链在收容部上能摆动地设置开闭收容部的开闭盖,利用锁定机构来形成将开闭盖保持于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和使开闭盖能从开闭盖的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摆动的非锁定状态(参照日本特开2005-18466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182877号公报)。
在上述电子设备中,锁定机构是包括卡合爪、和卡合部而构成的,上述卡定爪是在开闭盖的外周设于与铰链相反一侧的开闭盖部位,上述卡合部被装入收容部中,并通过由柱塞等促动器驱动进行滑动而进行与卡合爪卡合和脱离。
发明内容
另一方面,在这样的电子设备中,因为要求小型化、轻量化,所以谋求壳体和开闭盖的薄壁化。
因此,如上述现有技术那样,开闭盖在一个部位被锁定的结构中在将开闭盖可靠地保持于关闭位置方面是不利的。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又在可靠地关闭开闭盖方面有利的电子设备和摄像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构成外壳的壳体;设在上述壳体中的、用于能装卸地收容盘状记录介质的收容部;对收容于上述收容部的上述盘状记录介质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或再现的记录再现部;设在上述壳体上的、设置成能在关闭上述收容部的关闭位置与打开上述收容部的打开位置之间摆动的开闭盖;形成将上述开闭盖保持于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与能使上述开闭盖从上述关闭位置向上述打开位置摆动的非锁定状态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开闭盖的内表面上设有通过该开闭盖的中央部的、向该开闭盖的相互相对的外周部延伸的臂;在上述臂的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能卡合、脱离地与离开上述开闭盖的摆动轴心的上述收容部的2个部位接合而形成上述锁定状态的锁定爪,上述锁定爪在与离开上述开闭盖的摆动轴心的上述收容部的2个部位卡合时形成上述锁定状态,上述锁定机构包括上述臂和2个锁定爪;该电子设备中设有锁定机构驱动装置,该锁定机构驱动装置使上述锁定机构成为上述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具有:构成外壳的壳体;设置在上述壳体的内部并面临上述壳体的前表面的摄影光学系统;组装入上述壳体的内部的、用于拍摄由上述摄影光学系统导入的被拍摄体像的摄像元件;使由上述摄像元件拍摄的图像数据记录于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部;设在上述壳体的右侧部的、用于能装卸地收容上述盘状记录介质的收容部;设在上述壳体的右侧部的、用于开闭上述收容部的开闭盖;用于形成将上述开闭盖保持于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和能使上述开闭盖从上述关闭位置向上述打开位置摆动的非锁定状态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开闭盖的内表面设有通过该开闭盖的中央部的、向该开闭盖的相互相对的外周部延伸的臂;在上述臂的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能卡合、脱离地与离开上述开闭盖的摆动轴心的上述收容部的2个部位接合而形成上述锁定状态的锁定爪,上述锁定爪在与离开上述开闭盖的摆动轴心的上述收容部的2个部位卡合时形成上述锁定状态,上述锁定机构包括上述臂和2个锁定爪;该摄像装置中设有锁定机构驱动装置,该锁定机构驱动装置使上述锁定机构成为上述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
因此,采用本发明,通过用单个的臂就可以锁定开闭盖的两个部位,因而既能谋求小型化、轻量化,又能可靠地关闭开闭盖,在谋求开闭盖或壳体的薄壁化方面有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摄像装置10的右视图。
图8是箍手带28与壳体12的安装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箍手带28与开闭盖27的安装部分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摄像装置10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11是表示开闭盖27的内面侧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锁定机构86的锁定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锁定机构86的中间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锁定机构86的非锁定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锁定机构86的锁定状态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锁定机构86的中间状态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锁定机构86的非锁定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摄像装置10的右视图,图10是表示摄像装置10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1~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是摄像装置10,以摄像装置10为摄像机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摄像装置10具有构成外壳的、而具有前后方向长度尺寸和上下方向高度尺寸都大于左右方向宽度尺寸的壳体12。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左右是指从后方看摄像装置10的状态下的左右,此外,在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上,将被拍摄体侧称为前方,将摄像元件侧称为后方。
在壳体12上部的前部,从前表面面临前方地设有组装入了摄影光学系统14中的镜筒16。摄影光学系统14被构成为具有变焦镜头、并可连续改变变焦率。
在壳体12的内部收容有拍摄由摄影光学系统14所导入的被拍摄体像的摄像元件18(参照图10)等。
如图4所示,在壳体12的上部的后部,从后面面临后方地设置用于目视确认由摄像元件18所拍摄的被拍摄体像的取景器(电子式取景器)20。取景器20被构成为具有设在壳体12内部的例如由液晶显示装置构成的显示屏22(参照图10),以目视确认该显示屏22上所显示的图像。
如图1、图6所示,在壳体12的左侧部可开闭地设有用于显示由摄像元件18所拍摄的被拍摄体像等的、例如由液晶显示装置构成的显示屏24,该显示屏24在被关闭了时被收容于收容凹部1202中。另外,在收容凹部1202的底壁上设有扬声器52(参照图10)。
如图3、图4所示,在壳体12的右侧部设有收容部26,该收容部26可装卸地安装用于记录图像数据、声音数据的盘状记录介质2(参照图10)。
如图3所示,收容部26包括收容盘状记录介质2的收容空间2602、设在收容空间2602内的构成安装部的转台2606、记录再现机构60、以及关闭该收容空间2602的开闭盖27,并且由开闭盖27的外表面形成了壳体12的右侧面。
开闭盖27设置成以下端的铰链2650(参照图5)为支点(摆动轴心)、其上端能向壳体12的外侧方摆动,开闭盖27在图2所示的关闭位置与图3所示的打开位置之间进行开闭,在打开位置上可以进行盘状记录介质的装卸。
此外,开闭盖27被构成为在关闭位置处由后述的锁定机构86锁定,并且通过解除锁定而允许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摆动。
转台2606被构成为:设在收容空间2602的底壁上,并由未图示的主轴电动机驱动而旋转,使盘状记录介质2的中心孔卡合保持于转台2606处,从而盘状记录介质2与转台2606一体地被旋转驱动。
此外,如图2~图5所示,在壳体12的右侧面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箍手带28,箍手带28设置成在开闭盖27的外侧方沿前后方向延伸,右手手掌可以插入到该箍手带28与开闭盖27的外表面之间。
此外,如图4所示,在壳体12的上面后部设有供可装卸地安装摄像灯或闪光灯等附件的热靴接口30。
此外,如图1所示,在壳体12的前表面下部设有用于接收声音的麦克风46(参照图10)。
如图1~图4、图6所示,作为用于执行与摄影有关的各种功能的操作构件,在摄像装置10上设有电源用操作构件32、静止图像摄影用操作构件34、变焦用操作构件36、模式切换用操作构件38、动态图像摄影用操作构件40、开闭盖用操作构件82等。
电源用操作构件32、静止图像摄影用操作构件34、变焦用操作构件36、模式切换用操作构件38、开闭盖用操作构件82都设在壳体12的上表面。
动态图像摄影用操作构件40设在壳体12后表面上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靠近右侧面的部位。
电源用操作构件32用于进行摄像装置10的电源的接通、切断。
静止图像摄影用操作构件34用于由摄像元件18进行静止图像的摄影。
变焦用操作构件36用于使摄影光学系统14的变焦率变化。
模式切换用操作构件38用于切换静止图像摄影模式与动态图像摄影模式。
动态图像摄影用操作构件40用于进行动态图像摄影的开始与停止。
开闭盖用操作构件82用于打开开闭盖27。
如图10所示,在摄像装置10中设有映像信号用放大电路42、图像数据处理部44、麦克风46、麦克风用放大电路48、声音数据处理电路50、扬声器52、输出用放大电路54、记录再现电路56、控制电路58、记录再现机构60、驱动电路62、接口电路64、存储卡用槽66、变焦驱动部68等。
此外,在摄像装置10中设有电源开关70、静止图像摄影用开关72、变焦用开关74、模式切换用开关76、动态图像摄影用开关78、开闭盖用开关84。
由摄像元件18生成的摄像信号被摄像信号用放大电路42放大后,被供给到图像数据处理部44。
图像数据处理部44通过对摄像信号进行规定的信号处理,生成动态图像数据和静止图像数据后,将该生成的动态图像数据和静止图像数据供给到记录再现电路56中。
由麦克风46收集的声音信号被麦克风用放大电路48放大,由声音数据处理电路50进行规定的信号处理后,作为声音数据供给到记录再现电路56中。
记录再现电路56按照控制电路58的控制将从图像数据处理部44供给来的动态图像数据和静止图像数据、从声音数据处理电路50供给来的声音数据供给到收容部26的记录再现机构60中。
记录再现机构60将动态图像数据和静止图像数据、声音数据记录于作为记录介质的盘状记录介质2中,构成了权利要求书中的记录再现部(记录部)。记录再现机构60例如通过由以往公知的光传感器将光束照射于盘状记录介质2的记录层来进行数据的记录,此外,通过由光传感器检测已照射于盘状记录介质2的记录层上的光束的反射光束来进行数据的再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用DVD-R等光盘作为盘状记录介质2,但作为盘状记录介质,当然也可以是DVD-R以外的光盘、或光磁盘。
此外,记录再现电路56通过接口电路64,将从图像数据处理部44供给来的动态图像数据和静止图像数据、从声音数据处理电路50供给来的声音数据记录在安装于存储卡用槽66内的作为记录介质的存储卡4中。
此外,记录再现电路56借助驱动电路62,将从图像数据处理部44供给来的动态图像数据和静止图像数据供给到显示屏22、24中而进行图像显示。
此外,记录再现电路56借助驱动电路62,将通过接口电路64从存储卡4供给来的动态图像数据和静止图像数据供给到显示屏22、24中而进行图像显示;并且借助输出用放大电路54,将通过接口电路64从存储卡4供给来的声音数据供给到扬声器52而进行声音输出。
此外,记录再现电路56借助驱动电路62,将由记录再现机构60从盘状记录介质2再现的动态图像数据和静止图像数据供给到显示屏22、24中而进行图像显示;并且借助输出用放大电路54,将由记录再现机构60从盘状记录介质2再现的声音数据供给到扬声器52中而进行声音输出。
电源开关70通过电源用操作构件32的操作而进行动作,控制电路58基于电源开关70的动作进行摄像装置10的电源的接通、切断。
静止图像摄影用开关72通过静止图像摄影用构件34的操作而进行动作;控制电路58基于静止图像摄影用开关72的动作向图像数据处理部44和记录再现电路56给予指令,由此通过从记录再现电路56将从映像信号用放大电路42供给到图像数据处理部44的静止图像数据供给到记录再现机构60,从而将静止图像数据记录于盘状记录介质2中。换言之,静止图像摄影用构件34作为所谓快门按钮发挥功能。
变焦用开关74通过变焦用操作构件36的操作而进行动作,控制电路58基于变焦用开关74的动作给予变焦驱动部68指令,由此通过使摄影光学系统14的变焦镜头移动来使摄影光学系统14的变焦率变化。
模式切换用开关76通过模式切换用操作构件38的操作而进行动作,控制电路58基于模式切换用开关76的动作给予图像数据处理部44指令,由此切换由图像数据处理部44生成动态图像数据的动态图像摄影模式、与由图像数据处理部44生成静止图像数据的静止图像摄影模式。
另外,在动态图像摄影模式中,由图像数据处理部44所生成的动态图像数据通过记录再现电路56被记录于盘状记录介质2或存储卡4中;在静止图像摄影模式中,由图像数据处理部44生成的静止图像数据通过记录再现电路56被记录于盘状记录介质2或存储卡4中。
动态图像摄影用开关78通过动态图像摄影用操作构件40的操作而进行动作,控制电路58基于动态图像摄影用开关78的动作进行动态图像摄影的记录的开始、记录的停止。即,控制电路58基于动态图像摄影用开关78的动作向图像数据处理部44和记录再现电路56给予指令,由此通过从记录再现电路56将从映像信号用放大电路42供给到图像数据处理部44的动态图像数据供给到记录再现机构60来使将动态图像数据记录于盘状记录介质2的动作开始,或者使该动作停止。换言之,动态图像摄影用操作构件40作为所谓摄影开始/停止的操作构件发挥功能。
开闭盖用开关84通过开闭盖用操作构件82的操作而进行动作,控制电路58基于开闭盖用开关84的动作将电流供给到后述的促动器90而使促动器90动作,由此驱动开闭盖27的锁定机构86。即,控制电路58基于开闭盖用开关84的动作而由锁定机构86进行开闭盖27的锁定与解除锁定,从而防止了在对盘状记录介质2的记录动作中不慎打开开闭盖27而使记录动作中途停止而损坏数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闭盖用操作构件82被构成为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使壳体12的前表面朝前方,在用右手手掌和除拇指之外的右手手指抓住壳体12的右侧部的状态下,在壳体12上表面的后部的右侧部,可以用右手食指操作的范围的部位沿前后方向将用于执行与摄影有关的相互不同功能的三个操作构件即电源用操作构件32、静止图像摄影用操作构件34、变焦用操作构件36排列配置成直线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壳体12的右侧面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箍手带28,在用右手手掌和除拇指之外的右手手指抓住壳体12的右侧部时,除拇指之外的右手手指可以穿过壳体12右侧面与箍手带28之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6所示,电源用操作构件32、静止图像摄影用操作构件34及变焦用操作构件36位于收容部26的后上方部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6所示,使取景器20面临壳体12的后表面地位于配置有电源用操作构件32、静止图像摄影用操作构件34及变焦用操作构件36的部位的左侧方。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6所示,电源用操作构件32、静止图像摄影用操作构件34及变焦用操作构件36中的电源用操作构件32被配置在最后方的部位,变焦用操作构件36被配置在最前方的部位。
如图4所示,静止图像摄影用操作构件34由推压用的按钮构成,通过推压操作静止图像摄影用操作构件34,使静止图像数据记录于盘状记录介质2或存储卡4中。
变焦用操作构件36由摆动杆构成,设成能绕着通过前后方向的假想轴摆动,常被向直立位置施力,并构成为通过朝壳体12的宽度方向的中心摆动来减少变焦率(成为广角侧)、通过向外侧方摆动来增加变焦率(成为望远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在变焦用操作构件36的前后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分隔壁1210,从而能更可靠地操作变焦用操作构件36。
电源用操作构件32与模式切换用操作构件38由圆盘状的单个的摆动构件80构成,该摆动构件80设置成能绕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假想轴摆动。
摆动构件80的后端面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与壳体12的后端面基本相同的位置,并向壳体12的后方露出。
通过在第1摆动位置与第2摆动位置之间摆动操作摆动构件80来进行电源的接通、切断,详细地说,在第1摆动位置处电源接通,在第2摆动位置处电源切断。
此外,每当使摆动构件80在第2摆动位置、与隔着第2摆动位置位于与第1摆动位置相反侧的第3摆动位置之间进行摆动操作时,交替切换成静止图像摄影模式与动态图像摄影模式,常对摆动构件80被作用力,以使其位于第2摆动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摆动构件80的外周部设有凹部8002,在该凹部8002的底面能推压操作地设有锁定按钮8004。而且,构成为在摆动构件80位于第1摆动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推压锁定按钮8004,就可以使该摆动构件80从第1摆动位置摆动到第2摆动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动态图像摄影用操作构件40设在电源用操作构件32下方的壳体12的部位,并处于这样的范围内,即当壳体12的前表面朝前方时,在用右手手掌和除拇指之外的右手手指抓住壳体12的右侧部的状态下,能用右手的拇指操作该动态图像摄影用操作构件40。
动态图像摄影用操作构件40由推压用按钮来构成,每当推压操作动态图像摄影用操作构件40时,就进行向盘状记录介质2或存储卡4记录动态图像数据的开始与停止。
如上所述,当配置电源用操作构件32、静止图像摄影用操作构件34、变焦用操作构件36时,就具有以下优点。
在使壳体12的前表面朝前方、用右手手掌和除拇指之外的右手手指抓住壳体12的右侧部的状态下,在壳体12上表面的后部的右侧部处能用右手食指操作的范围的部位,沿前后方向呈直线状地排列配置电源用操作构件32、静止图像摄影用操作构件34和变焦用操作构件36,因此,在抓住壳体12的状态下,用右手食指就可以顺利且容易地操作上述3个操作构件,在谋求操作性的提高方面是有利的。
下面,详细说明箍手带28。
图8是箍手带28与壳体12的安装部分的立体图,图9是箍手带28与开闭盖27的安装部分的立体图。
如图2~图5所示,箍手带28包括在开闭盖27的外侧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带主体2802,覆盖带主体2802中间部位的手背护垫2804。
带主体2802是挠性的,是例如将合成树脂的纤维编成带状而形成的。
手背护垫2804例如由布或人造皮革等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形成,并以大于带主体2802的宽度形成,以适合于手背。
由于在带主体2802的中间部位设置手背护垫2804,因此在右手手掌插入到带主体2802与开闭盖27的外表面之间时,手背护垫2804的部分与右手手背抵接,确保右手手掌与壳体12的右侧部及开闭盖27的外表面的合手感。
如图2、图3、图4所示,箍手带28的前后方向的一端安装于壳体12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另一端安装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与壳体12的前后方向的端部相反的方向的开闭盖27的前后方向的端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图8所示,带主体2802的前端2810安装于开闭盖27的下部前端。
即,在位于开闭盖27下部前端的朝向前方的壁部2610上形成有能穿过带主体2802的前端2810的开口2612,通过使从开闭盖27的内表面突出设置的卡合突起2614卡合于插入到开口2612的内部的带主体2802的前端2810的孔2812,从而使带主体2802的前端2810安装于开闭盖27的下部前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8所示,上述壁部2610所处的开闭盖27的下部前端设在前后方向上从壳体12前面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向后方位移了的部位。
此外,如图4、图5、图9所示,箍手带28的后端2820安装于壳体12的下部后端。
即,壳体12具有朝向后方的后表面1220,在位于后表面1220的下部的位置的靠右侧部的壁部2820上形成有供带主体2802的后端2820穿过的开口1222,通过将已插入到开口1222内的带主体2802的后端2820卡定在设于后表面1220的内表面的卡合轴部1224上,从而使带主体2802的后端2820安装于壳体12的下部后端的内部,箍手带28的靠近后端2820的部分通过开口1222、并从后表面1220向后突出。
另外,在带主体2802的接近开口2612、1222的部位上分别安装有金属零件2830,在这些金属零件2830之间进行带主体2802的长度调整。
当如述那样构成箍手带28时,获得下面这样的优点。
由于开闭盖27设置成能以下端的铰链2650(参照图5)为支点摆动,箍手带28的前端2810安装于开闭盖27的前端,后端2820安装于壳体12的后端,所以在打开开闭盖27的情况、或在关闭该开闭盖27的情况这任一情况下,箍手带28的前端2810都与开闭盖27的前端2820一起移动。
因而,因为箍手带28不会妨碍开闭盖27的开闭动作,故与以往不同,没有必要使箍手带28离开开闭盖27的移动轨迹,可以容易且顺利地进行盘状记录介质2对安装部26的更换操作,从而在提高操作性方面有利。
特别是,由于箍手带28的前端2810安装于开闭盖27的下部前端,后端2820安装于壳体12的下部后端,所以有利于提高操作性。
此外,在开闭开闭盖27时,箍手带28的前端2810与开闭盖27的前端一起移动,所以即使在将右手插入到箍手带28与开闭盖27的外表面之间的状态下,也可以进行开闭盖27的开闭动作。
因而,不将摄像装置10放在桌子上等,在将右手插入到箍手带28与开闭盖27的外面之间而用右手保持摄像装置10的状态下,能用左手进行盘状记录介质2的更换,可简单且迅速地进行盘状记录介质2的更换操作,有利于不错失机会地进行摄影。
此外,因为箍手带28的前端2810安装在设于前后方向上从壳体12前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向后位移了的部位的开闭盖27的下部前端,故即使金属零件2830位于开闭盖27的下部前端,也不在前后方向上占据空间,有利于谋求摄像装置10的紧凑化。
此外,因为箍手带28的前端2810安装于靠近开闭盖27的支点的开闭盖27的下部前端,故在将右手插入到箍手带28与开闭盖27的外表面之间时,从箍手带28的前端2810作用于开闭盖27的力作用于靠近上述支点的部位,因而,有利于使开闭盖27薄壁化、使摄像装置10紧凑化。
此外,即使在已插入到箍手带28与开闭盖27的外表面之间的右手的宽度大,右手的靠后方的部分伸到后表面1220的后方的情况下,也由于箍手带28的靠近后端2820的部分从后表面向后方突出,所以可以使箍手带28的靠近后端2820的部分贴紧着从后表面1220向后伸出的右手部分而延伸,有利于确保箍手带28和壳体12与右手的合手感。即,虽然箍手带28的后端2820也可以不安装于壳体12的后表面1220,而是安装于壳体12的右侧面的靠近后部的部位,但此时,在右手的靠近后方的部分伸出到后表面1220的后方的情况下,一旦箍手带28的后端2820向右侧方突出后向后弯曲,故虽然不利于得到箍手带28和壳体12与右手的合手感,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可以消除这样的问题方面变得有利。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箍手带28的前端2810安装于开闭盖27的前端、箍手带28的后端2820安装于壳体12的后端的情况,但是当然也可以将箍手带28的前端2810安装于壳体12的前端,将箍手带28的后端2820安装于开闭盖27的后端。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箍手带28的前端2810安装于开闭盖27的下部前端,将箍手带28的后端2820安装于壳体12的下部后端的情况,但当然也可以根据壳体12的形状、大小,适当改变箍手带28的前端2810与后端2820的安装位置。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开闭盖27设成以下端为支点、其上端能向壳体12的外侧方摆动的情况,但在开闭盖27以后端为支点、其前端设成能向壳体12的外侧方摆动的情况,如果将箍手带28的前端2810安装于开闭盖27的前端、将箍手带28的后端2820安装于壳体12的后端,则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下面,说明锁定机构86。
图11是表示开闭盖27的内表面侧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锁定机构86的锁定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锁定机构86的中间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锁定机构86的非锁定状态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锁定机构86的锁定状态的说明图,图16是表示锁定机构86的中间状态的说明图,图17是表示锁定机构86的非锁定状态的说明图。
锁定机构86是具有如图12、图15那样地将开闭盖27保持于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和如图14、图17那样地能将开闭盖27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的摆动的非锁定状态的锁定机构86。
如图7所示,开闭盖27具有大于盘状记录介质2的轮廓,在开闭盖27的内表面上设置通过该开闭盖27中央部的、在该开闭盖27的相互面对的外周部上延伸的臂88,在臂88的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能与离开开闭盖27的摆动轴心O1的收容部26的两个部位卡合、脱离地接合而形成锁定状态的2个锁定爪,锁定机构86是包括臂88和这2个锁定爪而构成的。
臂88沿着开闭盖27的内表面延伸设置,臂88在将开闭盖27保持于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下,在收容于收容部26中的盘状记录介质2的直径方向上延伸。
此外,臂88在将开闭盖27保持于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下,与摆动轴心O1一起沿前后方向延伸。
而且,如图12所示,设有使锁定机构86在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间进行动作的促动器90。
更详细地说,如图11、图12所示,臂88的中间部能摆动地被开闭盖27的内表面中央的轴2702支承,臂88的纵长方向的一端形成为第1锁定爪8802,臂88的纵长方向的另一端形成为第2锁定爪8804。
第1锁定爪8802是将臂88的纵长方向的一端朝离开开闭盖27的内表面的方向弯曲而设置的。
如图11所示,在臂88的靠近第1锁定爪8802的部位隔着该靠近第1锁定爪8802的部位设有对第1锁定爪88施力的弹簧8810和第1挡块8812,在臂88的靠近第2锁定爪8804的部位设有限制弹簧8810的弹力引起的臂88摆动的第2挡块8814。
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促动器90设在接近于收容部26的壳体12的内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促动器90例如由电动机和减速机构成,通过从控制电路58向电动机供给电流,如图15~图17所示,构成为使移动用突起9002突出、没入而进行往复直线移动,该促动器90的动作通过上述开闭盖用操作构件82的操作来进行。另外,作为促动器90可以采用电磁线圈、柱塞等以往公知的各种促动器。
此外,在壳体12的内表面设有与促动器90相邻的导向板92。
如图12、图15所示,借助轴9202与长槽9204的卡合,滑动构件94能往复直线移动地被支承在导向板92上,滑动构件94接合于移动用突起9002。
在滑动构件94上设有能卡合于第1锁定爪8802上的第1突起9402,还设有能卡合于后述的摆动片96的第2突起9404。另外,第1突起9402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卡定部。
另外,第2锁定爪8804能卡合、脱离地卡合在设于收容部26的壁面上的突起2620。
而且,在导向板92上除了设有滑动构件94外,还设有摆动片96。
摆动片96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被轴9210可摆动地支承着,该轴9210通过滑动构件94的长槽9410而被导向板92支承着,摆动片96的纵长方向的一端为第1卡合部9602,摆动片96的纵长方向的另一端为第2卡合部9604。
在摆动片96与滑动构件94之间设有弹簧9610,摆动片96被弹簧9610的弹力向以轴9210为支点摆动的方向作用力。
下面,对动作进行说明。
为了便于说明,对开闭盖27关闭而处于锁定状态,从该状态装卸盘状记录介质2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在开闭盖27关闭而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不对促动器90通电,滑动构件94由弹簧9610朝铰链2650方向作用力。
由此,臂88朝使第1锁定爪8802接近于铰链2650的旋转方向作用力,并被保持于如图11中假想线所示那样使靠近第1锁定爪8802的部分与第1挡块8812接触的状态。
而且,如图12、图15所示,设在滑动构件94上的第1突起9402卡合于臂88的第1锁定爪8802上,臂88的第2锁定爪8804卡合于突起2620(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卡定壁),阻止开闭盖27向离开收容部26的方向摆动,开闭盖27保持于关闭状态。将该臂88的摆动状态称为第1摆动状态。
在此,当通过开闭盖用操作构件82的操作驱动促动器90时,移动用突起9002突出,由此如图13、图16所示,滑动构件94朝离开铰链2650的方向移动。
如图11所示,由于臂88被弹簧8810朝使第1锁定爪8802离开铰链2650的方向作用力,所以靠近第1锁定爪8802的部分追随滑动构件94的移动而移动,结果,靠近第2锁定爪8804的部分抵接于第2挡块8814,成为图11中实线所示的摆动位置。将该臂88的摆动状态称为第2摆动状态。
在该第2摆动状态下,如图13、图16所示,第2锁定爪8804离开突起2620,而且,第1突起9402卡定于第1锁定爪8802,从而使锁定机构86成为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的中间状态。
而且,当滑动构件94朝离开铰链2650的方向移动时,第1突起9402如图14、图17所示那样离开第1锁定爪8802。
即,臂88维持在第2摆动状态不变,第2锁定抓8804离开突起2620,第1锁定抓8802离开第1突起9402,形成非锁定状态。
而且,当第1突起9402离开第1锁定爪8802时,因为摆动片96被弹簧9610作用力,所以借助摆动片96的第1卡合部9602,第1锁定爪8802被朝离开收容部26的方向推出,开闭盖27打开至规定的开度。
另外,通过使滑动构件94的第2突起9404卡合于摆动片96的第2卡合部9604,从而阻止滑动构件94朝铰链2650方向移动。
另外,在电流被供给到促动器90、移动用突起9002突出后,虽然停止对促动器90供给电流,但如图17所示,通过使滑动构件94的第2突起9404卡合于摆动片96的第2卡合部9604,从而使移动用突起9002保持在突出状态。
如果开闭盖27打开了规定的开度,则使用者将开闭盖27打开到打开位置后,进行盘状记录介质2的装卸。
在盘状记录介质2的装卸后,如果关闭开闭盖27,则第1锁定爪8802卡合于摆动片96的第1卡合部9602而使摆动片96摆动,从而解除滑动构件94的第2突起9404与摆动片96的第2卡合部9604的卡合。
由此,滑动构件94在弹簧9610的作用力的作用下朝铰链2650方向移动,如图13、图16所示,滑动构件94的第1突起9402卡合于臂88的第1锁定爪8802,臂88维持于第2摆动状态不变而锁定机构86成为上述中间状态。
然后,通过使滑动构件94借助弹簧9610的作用力进一步朝铰链2650方向移动,如图11中双点划线所示,臂88一直摆动到其靠近第1锁定爪8802的部分碰到第1挡块8812为止,臂88成为第1摆动状态。然后,如图12、图15所示,臂88的第2锁定爪8804卡合于突起2620,通过使第1突起9402与第1锁定爪8802的卡合、及第2锁定爪8804与突起2620的卡合而形成锁定状态,阻止开闭盖27朝离开收容部26的方向的摆动,开闭盖27被保持于关闭状态。
另外,滑动构件94在弹簧9610的作用力的作用下朝铰链2650方向移动,由此如图15所示,未进行电流供给的促动器90的移动用突起9002成为没入状态。
如以上说明那样地采用本发明,通过用单个的臂88,就可以锁定开闭盖27的两个部位,因而,既能谋求小型化、轻量化,又能可靠地关闭开闭盖27,有利于谋求开闭盖27、壳体12的薄壁化。
此外,通过由臂88锁定开闭盖27的2个部位,使开闭盖27的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牢固,可以充分地应对从箍手带28受到的力,所以也能如实施方式那样将箍手带28的一端安装于开闭盖27,可以容易且顺利地进行相对于安装部26更换盘状记录介质2的操作,从而有利于提高操作性。
此外,由于臂88沿着开闭盖27的内表面延伸、并配置于开闭盖27的内表面的空闲空间,所以用于配置臂88的空间为最小都行,有利于谋求小型化。
此外,由于臂88在将开闭盖27保持于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下,沿收容于收容部26中的盘状记录介质2的直径方向延伸,而且,在与铰链2650的摆动轴心O1平行的前后方向上延伸,所以有利于可靠地保持开闭盖27的关闭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将形成锁定机构86的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的促动器90设在开闭盖27上,而是设在收容部26(壳体12)上。因此,与将促动器90设在开闭盖27上的情况相比,不使开闭盖27复杂化,有利于薄型化、紧凑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锁定机构86引起的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之间形成第2锁定爪8804离开突起2620、且第1突起9402卡定于第1锁定爪8802的中间状态,锁定状态和非锁定状态分阶段地形成。因此,可以简单地而且可靠地形成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从而有利于顺利地进行盘状记录介质2的装卸操作。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由促动器90驱动锁定机构86的情况,但也可以不用促动器90而通过用操作按钮或连杆机构等来驱动锁定机构86。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锁定机构86为包括导向板92及滑动构件94、摆动片96等而构成的情况,但能在使臂88摆动而使第1锁定爪8802和第2锁定爪8804与收容部26卡合、脱离的机构中采用以往公知的各种结构,而不限定于实施方式的结构。即,虽然本申请人已经提出了具有锁定机构的摄像装置,该锁定机构具有导向板、滑动构件、摆动片、锁定爪,并通过锁定爪与滑动构件的卡合部相卡合、脱离而形成开闭盖的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日本特开2005-182877号公报),但例如,也可将与该锁定机构中的导向板、滑动构件、摆动片相同的结构应用到本发明的锁定机构86中。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电子设备为摄像装置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摄像装置,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使用时需要装卸盘状记录介质的电子设备,例如,便携式CD播放器或DVD播放器、或CD驱动器装置或DVD驱动器装置等。

Claims (18)

1.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壳体、收容部、记录再现部、开闭盖及锁定机构;上述壳体构成外壳;上述收容部设在上述壳体中,用于可装卸地收容盘状记录介质;上述记录再现部对收容于上述收容部中的上述盘状记录介质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或再现;上述开闭盖设在上述壳体上,并设置成可在关闭上述收容部的关闭位置、与打开上述收容部的打开位置之间摆动;上述锁定机构形成将上述开闭盖保持于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和能使上述开闭盖从上述关闭位置向上述打开位置摆动的非锁定状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开闭盖的内表面上设有臂,该臂通过该开闭盖的中央部向该开闭盖的相互相对的外周部延伸;
在上述臂的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能卡合、脱离地与离开上述开闭盖的摆动轴心的上述收容部的2个部位结合而形成上述锁定状态的锁定爪,上述锁定爪在与离开上述开闭盖的摆动轴心的上述收容部的2个部位卡合时形成上述锁定状态;
上述锁定机构包括上述臂和2个锁定爪;
该电子设备中设有锁定机构驱动装置,该锁定机构驱动装置使上述锁定机构成为上述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开闭盖保持于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下,上述臂沿收容于上述收容部的上述盘状记录介质的直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开闭盖保持于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下,上述臂与上述开闭盖的摆动轴心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锁定机构驱动装置为设在上述壳体上的促动器,该促动器通过使上述臂摆动来使上述锁定机构成为上述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锁定状态下能卡合、脱离地与离开上述开闭盖的摆动轴心的上述收容部的2个部位结合的锁定爪是第1锁定爪和第2锁定爪;
在上述壳体上设有使卡定部相对于上述第1锁定爪卡合、脱离而使上述臂摆动,使上述锁定机构成为上述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的促动器;
在上述臂的第1摆动状态下,上述卡定部卡定于上述第1锁定爪、并且设在壳体上的卡定壁卡定于上述第2锁定爪,从而形成上述锁定状态;
在上述臂的第2摆动状态下,上述第1锁定爪脱离上述卡定部、并且上述第2锁定爪脱离设在壳体上的卡定壁,从而形成上述非锁定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锁定状态下能卡合、脱离地与离开上述开闭盖的摆动轴心的上述收容部的2个部位结合的锁定爪是第1锁定爪和第2锁定爪;
在上述壳体上设有使卡定部相对于上述第1锁定爪卡合、脱离而使上述臂摆动,使上述锁定机构成为上述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的促动器;
在上述臂的第1摆动状态下,上述卡定部卡定于上述第1锁定爪、并且设在壳体上的卡定壁卡定于上述第2锁定爪,从而形成上述锁定状态;
在上述臂的第2摆动状态下,上述第1锁定爪脱离上述卡定部、并且上述第2锁定爪脱离设在壳体上的卡定壁,从而形成上述非锁定状态;
而且,在上述臂的上述第2摆动状态下,形成上述卡定部卡定于上述第1锁定爪、并且上述第2锁定爪脱离设在壳体上的卡定壁的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的中间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设有对上述臂施力以使之成为上述第2摆动状态的弹簧机构;
设有与上述臂抵接、并形成上述臂的上述第2摆动状态的止挡件。
8.一种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具有壳体、摄影光学系统、摄像元件、记录部、收容部、开闭盖及锁定机构;上述壳体构成外壳;上述摄影光学系统设置在上述壳体的内部,并面临该壳体的前表面;上述摄像元件组装入上述壳体的内部,用于拍摄由上述摄影光学系统导入的被拍摄体像;上述记录部使由上述摄像元件拍摄的图像数据记录于盘状记录介质中;上述收容部设在上述壳体的右侧部,用于可装卸地收容上述盘状记录介质;上述开闭盖设在上述壳体的右侧部,用于开闭上述收容部;上述锁定机构用于形成将上述开闭盖保持于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和能使上述开闭盖从上述关闭位置向上述打开位置摆动的非锁定状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开闭盖的内表面设有臂,该臂通过该开闭盖的中央部向该开闭盖的相互相对的外周部延伸;
在上述臂的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能卡合、脱离地与离开上述开闭盖的摆动轴心的上述收容部的2个部位结合而形成上述锁定状态的锁定爪,上述锁定爪在与离开上述开闭盖的摆动轴心的上述收容部的2个部位卡合时形成上述锁定状态;
上述锁定机构包括上述臂和2个锁定爪;
该摄像装置中设有锁定机构驱动装置,该锁定机构驱动装置使上述锁定机构成为上述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开闭盖保持于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下,上述臂沿收容于上述收容部的上述盘状记录介质的直径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摆动轴心沿前后方向延伸,上述臂在将上述开闭盖保持于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下沿前后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锁定机构驱动装置为设在上述壳体上的促动器,该促动器通过使上述臂摆动来使上述锁定机构成为上述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锁定状态下能卡合、脱离地与离开上述开闭盖的摆动轴心的上述收容部的2个部位结合的锁定爪是第1锁定爪和第2锁定爪;
在上述壳体上设有使卡定部与上述第1锁定爪卡合、脱离而使上述臂摆动,使上述锁定机构成为上述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的促动器;
在上述臂的第1摆动状态下,上述卡定部卡定于上述第1锁定爪、并且设在壳体上的卡定壁卡定于上述第2锁定爪,从而形成上述锁定状态;
在上述臂的第2摆动状态下,上述第1锁定爪脱离上述卡定部、并且上述第2锁定爪脱离设在壳体上的卡定壁,从而形成上述非锁定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锁定状态下能卡合、脱离地与离开上述开闭盖的摆动轴心的上述收容部的2个部位结合的锁定爪是第1锁定爪和第2锁定爪;
在上述壳体上设有使卡定部与上述第1锁定爪卡合、脱离而使上述臂摆动,使上述锁定机构成为上述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的促动器;
在上述臂的第1摆动状态下,上述卡定部卡定于上述第1锁定爪、并且设在壳体上的卡定壁卡定于上述第2锁定爪,从而形成上述锁定状态;
在上述臂的第2摆动状态下,上述第1锁定爪脱离上述卡定部、并且上述第2锁定爪脱离设在壳体上的卡定壁,从而形成上述非锁定状态;
而且,在上述臂的上述第2摆动状态下,形成上述卡定部卡定于上述第1锁定爪、并且上述第2锁定爪脱离设在壳体上的卡定壁的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的中间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对上述臂施力以使之成为上述第2摆动状态的弹簧机构;
设有与上述臂抵接、并形成上述臂的上述第2摆动状态的止挡件。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设有在上述开闭盖的外侧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箍手带,使得右手手掌可插入到该箍手带与上述开闭盖的外表面之间;
上述箍手带的前后方向的一端安装于上述壳体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其另一端安装于位于在前后方向上与上述壳体前后方向的端部相反的方向的上述开闭盖的前后方向的端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箍手带的前端安装于上述开闭盖的前端,上述箍手带的后端安装于上述壳体的后端。
17.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箍手带的前端安装于上述开闭盖的下部前端,上述箍手带的后端安装于上述壳体的下部后端。
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和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都大于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
CNB2006101621300A 2005-12-05 2006-12-05 电子设备和摄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773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50743 2005-12-05
JP2005350743A JP2007157238A (ja) 2005-12-05 2005-12-05 電子機器およ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0327A CN1980327A (zh) 2007-06-13
CN100477736C true CN100477736C (zh) 2009-04-08

Family

ID=37872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6213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7736C (zh) 2005-12-05 2006-12-05 电子设备和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49014A1 (zh)
EP (1) EP1793383B1 (zh)
JP (1) JP2007157238A (zh)
KR (1) KR20070058975A (zh)
CN (1) CN100477736C (zh)
DE (1) DE602006005772D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2201A1 (zh) * 2020-09-27 2022-03-3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相机及其卡盖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98375B2 (en) 2020-04-22 2024-02-13 Channell Commercial Corporation Shielded self-latching locking assembly for a utility vault
CN113286457B (zh) * 2021-05-08 2022-08-23 广州文森特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平板显示器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88743A (ja) * 2002-03-28 2003-10-10 Hitachi Ltd ディスク装置
CN1474246A (zh) * 2002-08-09 2004-02-11 ������������ʽ���� 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装置
JP2005184668A (ja) * 2003-12-22 2005-07-07 Sony Corp 撮像装置
CN1684175A (zh) * 2000-05-11 2005-10-19 索尼株式会社 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和记录介质盘盒支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73769A (ja) * 1990-01-16 1991-12-04 Hitachi Ltd Vtr一体形カメラ
CA2130011C (en) * 1993-08-24 2004-03-30 Masayoshi Morikawa Cassette eject mechanism, battery loading mechanism and mechanical chassis supporting mechanism
JP3612801B2 (ja) * 1995-07-03 2005-01-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20050147397A1 (en) * 2003-12-17 2005-07-07 Sony Corporatio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4175A (zh) * 2000-05-11 2005-10-19 索尼株式会社 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和记录介质盘盒支架
JP2003288743A (ja) * 2002-03-28 2003-10-10 Hitachi Ltd ディスク装置
CN1474246A (zh) * 2002-08-09 2004-02-11 ������������ʽ���� 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装置
JP2005184668A (ja) * 2003-12-22 2005-07-07 Sony Corp 撮像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2201A1 (zh) * 2020-09-27 2022-03-3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相机及其卡盖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058975A (ko) 2007-06-11
EP1793383B1 (en) 2009-03-18
EP1793383A1 (en) 2007-06-06
CN1980327A (zh) 2007-06-13
DE602006005772D1 (de) 2009-04-30
US20070149014A1 (en) 2007-06-28
JP2007157238A (ja) 2007-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12801B2 (ja) 電子機器
JP2001185874A (ja) 電子機器
CN100477736C (zh) 电子设备和摄像装置
JP2004252154A (ja) 撮像装置
JP2011076775A (ja) 電池保持構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2008165938A (ja) 撮像装置
JP2003149708A (ja)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JP2007133014A (ja) 撮像装置
JP4026424B2 (ja) 蓋開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13005055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JPH01227350A (ja) バッテリーのロック機構
US7492547B2 (en) Cartridge device with an ejection slider having a projection insertable into a positioning recess
JP4817838B2 (ja) データ書込み読取り装置
JP4264546B2 (ja) 撮像装置
JP4094145B2 (ja) 電子カメラ
JP2006157471A (ja) ビデオカメラ
JP2007158753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7150821A (ja) 撮像装置
JP4666220B2 (ja) 撮像装置
JPH03102979A (ja) カメラ一体型vtr
JP2005071426A (ja) 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を用いた撮影装置
JP2000152139A (ja) 電子カメラ
JP2000261702A (ja) 電子カメラ
JP2007281828A (ja) 撮像装置
JP2007148088A (ja) 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8

Termination date: 20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