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69572C - 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以及孔版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以及孔版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69572C
CN100469572C CNB2006101155128A CN200610115512A CN100469572C CN 100469572 C CN100469572 C CN 100469572C CN B2006101155128 A CNB2006101155128 A CN B2006101155128A CN 200610115512 A CN200610115512 A CN 200610115512A CN 100469572 C CN100469572 C CN 10046957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ylinder
plate
master
roller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155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48007A (zh
Inventor
小林一喜
佐藤卓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so Kaga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hoku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hoku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hoku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48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8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957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957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For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有效地防止原版的皱褶产生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以及孔版印刷装置。在具有开孔部(5c)并卷装原版(22)的孔版印刷装置(1)的印版滚筒(5)中,在开孔部(5c)的、除去中央部的印版滚筒旋转方向下游侧端部附近设置突出部(14)。

Description

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以及孔版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孔版印刷装置,详细来说涉及在外周面上卷装原版的印版滚筒的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简便的印刷方法,公知的是数字式热敏孔版印刷.这是使具有多个微细的发热元件的热头与贴合了热塑性树脂膜和多孔性支承体的原版(マスタ)相接触,通过一边对该发热元件进行脉冲通电一边由压印辊等运送机构运送原版,而在原版的热塑性树脂膜上将基于图像信息的穿孔图像热熔融穿孔制版,之后,把该穿孔制版了的原版卷装在多孔性圆筒状的印版滚筒上并利用压辊等推压机构向印版滚筒外周面推压纸张,由此使向印版滚筒内周面供给的墨从印版滚筒开孔部和原版穿孔部渗出,通过使该墨转移到纸张上而在纸张上得到印刷图像。
在进行该孔版印刷的孔版印刷装置中,虽然在印刷时由推压机构推压印版滚筒的外周面之际墨从印版滚筒开孔部渗出,但在原版的非穿孔部处墨并不渗出而蓄积,该蓄积的墨由推压机构向原版后端部推压,最终从原版后端溢出而污损机内,产生所谓后漏现象的不便。
为了防止上述后漏现象,分别在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墨不通过部的孔版印刷装置,所述墨不通过部与构成印版滚筒的多孔性支承板的开孔区域后部重合并将侵入的墨引导到开孔区域后部,此外,在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在多孔性支承板的墨不通过性的区域的印版滚筒旋转方向的前边缘处,配置由墨不通过性材料构成的元件的孔版印刷装置。
[专利文件1]特许第2860218号公报
[专利文件2]特公昭60-28670号公报
根据上述各技术,由于令蓄积的墨回到印版滚筒内部,所以可防止后漏现象的发生。但是,在印刷时在印版滚筒的外周面被推压机构推压之际,由于推压机构与印版滚筒压接时的冲击载荷或者纸张从分离供纸装置所受到的运送阻力,原版慢慢伸长,存在在原版的印版滚筒旋转方向下游侧出现皱褶的问题。由于墨所含水分等的影响而在附着有墨的部位和未附着有墨的部位之间产生伸长差,与具有非开孔部的原版的侧缘部相比中央部伸长,所以在原版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处产生该皱褶,在出于降低纤维纹的产生等目的而使构成原版的多孔性支承体的强度较低的原版中,该皱褶较为显著。在印刷过程持续的同时,产生的皱褶从最初作为其后端的非制版区域渐渐成长而到达制版区,若在该状态下进行印刷,则产生印刷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地防止原版的皱褶的产生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以及孔版印刷装置.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具有开孔部并卷装原版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中,在上述开孔部的、除去中央部之外的印版滚筒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端部附近,具有突出部。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中,上述突出部由弹性体构成,在安装在孔版印刷装置上并由推压机构推压纸张之际,所述弹性体可向印版滚筒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变形。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中,进而,上述突出部比上述推压机构的硬度低。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中,进而,上述突出部由高摩擦阻力部件构成。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是具有技术方案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印版滚筒的孔版印刷装置。
根据本发明,印版滚筒的外观直径只在突出部配置位置增大并且与之相伴印版滚筒的旋转圆周速度只在突出部的配置位置增加,由此起到使压接于突出部的推压机构的旋转圆周速度增速的作用,从而使卷装于印版滚筒的外周面上的原版在突出部配置位置处比其他部位更多地向印版滚筒旋转方向下游侧延伸,吸收与印版滚筒开口区域之间的原版的伸长差,由此防止原版的褶皱的产生,可继续进行良好的印刷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孔版印刷装置的主要部分概略主视图。
图2是说明用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印版滚筒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印刷动作用的孔版印刷装置的主要部分概略主视图。
图4是表示用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印版滚筒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表示用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的印版滚筒的概略立体图。
图6是表示用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又一其他变形例的印版滚筒的概略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孔版印刷装置
5,5A,5B,5C  印版滚筒
5c 开孔部
6  推压机构(压辊)
14,29,30,31  突出部
22 原版
P  纸张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采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孔版印刷装置的主要部分概略主视图。该图中孔版印刷装置1具有印刷部2、制版部3、供纸部4等.
印刷部2具有:印版滚筒5,位于未图示的装置主体的大致中央部并由未图示的印版滚筒驱动机构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作为推压机构的压辊6,相对于印版滚筒5的外周面接触离开自如地设置并相对于印版滚筒5推压从供纸部4供给的纸张。
印版滚筒5具有:将其两侧缘部分别安装在未图示的一对端板的各周面的多孔性支承板5a、和在多孔性支承板5a的外周面卷装多层的未图示的网眼,多孔性支承板5a上形成有具有多个开孔5b的开孔部5c。在多孔性支承板5a的非开孔部设置有构成沿印版滚筒5的一母线的平面的平台部7,在平台部7上配置有借助支轴开闭自如地支承的夹紧件8。夹紧件8在印版滚筒5处于既定位置时借助未图示的开闭机构开闭。
在印版滚筒5的内部配置墨供给机构9。墨供给机构9具有:兼做印版滚筒5的支轴的墨供给管10、墨辊11、调节辊12等。墨供给管10配置在未图示的一对端板之间,经由未图示的轴承分别旋转自如地支承各端板。未图示的墨泵以及墨包分别连接到墨供给管10,借助墨泵的动作将墨包中的墨从墨供给管10上设置的多个墨供给孔10a供给到印版滚筒5的内部。印版滚筒5与这些墨泵以及墨包一体地相对于未图示的装置主体装卸自如地构成。
墨辊11配置在未图示的一对端板之间,并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分别固设于墨供给管10上的未图示的一对侧板之间,被未图示的旋转驱动机构与印版滚筒5同步地向同方向旋转驱动。墨辊11配置在其周面与印版滚筒5的内周面之间产生微小间隙的位置。
在墨辊11的附近配置调节辊12.调节辊12也与墨管11同样,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未图示的侧板之间,被未图示的旋转驱动机构与墨辊11同步地向反方向旋转驱动。调节辊12配置在其周面和墨辊11的周面之间产生微小间隙的位置。
墨辊11和调节辊12的接近部处形成截面楔形的空间,从墨供给孔10a供给的墨贮存在该空间,由此形成墨存留部13。墨存留部13的墨在通过墨辊11和调节辊12的接近部之际向墨辊11的周面上薄层状地供给,在借助后述压辊6推压印版滚筒5时,通过墨辊11的周面和印版滚筒5的内周面的接触而供给到印版滚筒5的内周面。
在多孔性支承板5a的开孔部5c端部附近的、从平台部7观察在印版滚筒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原版后端侧,如图2所示,在印版滚筒5的除去轴方向中央的部位上配置有突出部14,所述突出部14由截面呈长方形的长方体构成。突出部14,利用海绵等发泡体、由低弹性的固体橡胶、低弹性的树脂等构成的弹性体形成,如图2所示,位于比开孔部5c的印版滚筒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更靠印版滚筒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的非开孔部上,在与开孔部5c的两侧缘部大致对应并可与后述压辊6接触的位置上分别固定。突出部14的高度,考虑污垢和磨耗等而设定为压辊6从印版滚筒5的外周面离开时不与压辊6的周面接触的高度(本实施方式中为5mm),此外,突出部14的硬度设定为比压辊6的周面的硬度低。
在印版滚筒5的下方配置压辊6.具有与印版滚筒5的轴方向长度大致相同长度且在芯部6a的周围卷有橡胶等弹性体而构成的压辊6,芯部6a的两端分别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一对压辊臂15的一端之间。作为板状部件的各压辊臂15的另一端分别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支轴16上,借助未图示的摆动机构而摆动。借助各压辊臂15的摆动,压辊6选择地位于令其周面从印版滚筒5的外周面离开的图1所示的离开位置,和令其周面以既定的压接力接触印版滚筒5的外周面的推压位置。
在印刷部2的右上方配置制版部3。制版部3具有:原版存储机构17、热头18、压印辊19、原版切断机构20、原版运送辊对21等。原版存储机构17旋转自如且装卸自如地支承将原版22卷成辊状而成的原版辊22a。
具有多个发热元件的热头18支承于制版部3的未图示的侧板上,借助未图示的施力机构而将其发热元件面向压印辊19的周面压接。压印辊19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制版部3的未图示的侧板之间,借助未图示的步进电机而被旋转驱动。
原版切断机构20具有固定于制版部3的固定刃和相对于固定刃移动自如的可动刃,可动刃相对于固定刃旋转移动或者上下运动而切断原版22。原版运送辊对21具有:被未图示的驱动机构旋转驱动的驱动辊和压接配置于驱动辊并在驱动辊旋转时从动旋转的从动辊,将借助热头18和压印辊19而制版运送后的原版22向印刷部2运送。
在制版部3的下方配置供纸部4。供纸部4主要包括:供纸托盘23、供纸辊24、分离辊25、分离垫片26、阻力辊对27等。在上表面上码放多张纸张P的供纸托盘23升降自如地支承于装置主体,借助未图示的升降机构上下运动。
供纸辊24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摆动自如地支承于装置主体的未图示的支架上,在供纸托盘23上升时,对位于其最上方的纸张P以既定的压接力压接。供纸辊24被未图示的驱动机构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供给供纸托盘23上的最上方的纸张。
在供纸辊24的纸张运送方向下游侧配置分离辊25。分离辊25也对供纸托盘23上的最上方的纸张以既定的压接力压接,被未图示的驱动机构与供纸辊24同步地向同方向驱动旋转。分离辊25的下方配置有分离垫片26。分离垫片26借助既定的压接力压接配置在分离辊25的周面,在借助供纸辊24以及分离辊25从供纸托盘23上抽出多张纸张P时,具有将其一张张分离的功能。借助上述的供纸辊24、分离辊25、分离垫片26而构成分离供给机构28。
在分离供给机构28的纸张运送方向下游侧配置阻力辊对27。由驱动辊27a以及与其压接的从动辊27b构成的阻力辊对27,借助齿轮、带等未图示的驱动传递机构而传递来自未图示的印版滚筒驱动机构的旋转驱动力,由此令驱动辊27a与印版滚筒5的旋转同步而旋转驱动,将借助分离供给机构28而分离供给的纸张P向印刷部2以既定的时机供给。借助阻力辊对27的供给纸张P的时机设定为,印版滚筒5上卷装的制版完的原版22的印版滚筒旋转方向上的图像前端位置与纸张P的图像形成区域前端相一致的既定时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动辊27b借助未图示的接触离开机构而相对驱动辊27a压接离合自如地配置,构成为,在从阻力辊对27供给的纸张P被印版滚筒5的外周面和压辊6夹持时,未图示的接触离开机构动作而令从动辊27b从驱动辊27a离开。
在印刷部2的左上方,配置有从印版滚筒5的外周面上将使用完的原版剥离而废弃的未图示的排版部。未图示的排版部具有:排版辊对、排版箱、压缩板等,借助排版辊对从印版滚筒5的外周面上将使用完的原版的端部捞起而运送,运送后的使用完的原版收容在排版箱内,之后用压缩板压缩收容的原版。
在未图示的排版部的下方,配置有从印版滚筒5的周面上将印刷完的纸张P剥离而运送的未图示的排纸部。未图示的排纸部具有:剥离爪、剥离叶片、排纸运送部件、排纸托盘等,通过剥离爪和剥离叶片的共同动作而从印版滚筒5的外周面剥离印刷完的纸张,将剥离后的纸张借助由吸引运送传送带构成的排纸运送部件向图1中的左方运送,向配置在纸张运送方向最下游位置的排纸托盘上顺序码放运送来的印刷完的纸张P。
根据上述结构,以下说明孔版印刷装置1的动作。
在装置主体的上部设置的未图示的图像读取部处放置应印刷的原稿,按下未图示的操作面板上的制版开始键后,在未图示的图像读取部进行原稿图像的读取动作,并且进行在未图示的排版部中从印版滚筒5的外周面剥离使用完的原版而废弃的排版动作.排版动作完成后,印版滚筒5旋转到夹紧件8位于大致正右侧的原始位置而停止,未图示的开闭机构动作而打开夹紧件8,孔版印刷装置1成为供版待机状态。
孔版印刷装置1变为供版待机状态后,接着进行制版动作。未图示的步进电机以及驱动机构动作而旋转驱动压印辊19以及原版运送辊对21,从原版辊22a抽出原版22。抽出后的原版22在通过热头18时,被多个发热元件加热穿孔,形成制版图像。形成制版图像的制版完的原版22借助压印辊19以及原版运送辊对21向打开的夹紧件8运送。
若未图示的控制机构从未图示的步进电机的步进数而判断原版22的前端到达平台部7和夹紧件8之间的既定位置,则未图示的开闭机构动作而关闭夹紧件8,原版22的前端部卡止于印版滚筒5的外周面上。此后,印版滚筒5以与原版22的运送速度相同的圆周速度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进行原版22的向印版滚筒5的卷装动作。然后,从未图示的步进电机的步进数判断相当于一版的制版完成,则停止压印辊19以及原版运送辊对21的旋转并且原版切断机构20动作而切断原版22。被切断的原版22借助印版滚筒5的旋转而从制版部3抽出,印版滚筒5再次停止在原始位置,则制版动作以及卷装动作完成。
接着卷装动作而进行加版(版つけ)动作。印版滚筒5开始低速旋转,借助分离供给机构28的动作而从供纸部3供给一张纸张,供给的纸张P进入阻力辊对27。然后,在卷装于印版滚筒5的原版22上所形成的制版图像的前端到达与压辊6对应的位置的时刻,阻力辊对27旋转,向印版滚筒5和压辊6之间供给纸张P。然后立刻使未图示的摆动机构动作,压辊6的周面压接到印版滚筒5的外周面。
借助此推压动作,压辊6、纸张P、原版22、和印版滚筒5的外周面压接,由墨辊11向印版滚筒5的内周面供给的墨经由印版滚筒5的开孔部、未图示的网眼、原版22的多孔性支承体以及热塑性树脂膜的穿孔部而转移到纸张P,进行所谓的加版。由加版而转印了墨的纸张P被送入未图示的排纸部,排出到未图示的排纸托盘上。借助这一连串的工序完成加版动作,孔版印刷装置1变为印刷待机状态。
之后,由操作员按下未图示的操作面板上的试印刷键,则印版滚筒5以比加版时高的速度旋转驱动,并且从供纸部4分离供给一张纸张P。分离供给的纸张P,与上述相同地借助压辊6而被推压到印版滚筒5的外周面进行印刷,然后从印版滚筒5的外周面上剥离而排出到未图示的排纸托盘上。
基于试印刷,确认印刷图像的浓度或者位置等,通过未图示的操作面板上的各种键调整它们而再次进行试印刷后,在设定印刷张数以及印刷速度后由操作员按下未图示的操作面板上的印刷开始键后,印版滚筒5以与设定的印刷速度对应的旋转圆周速度旋转,并且从供纸部4连续地供给纸张而进行印刷动作。然后用完了设定的印刷张数时,印版滚筒5在原始位置停止而印刷装置1再次变为印刷待机状态。
在上述加版时、试印刷时、印刷时,完成墨向纸张P的转印而纸张P的后端从印版滚筒5和压辊6的压接部脱离后,压辊6的周面压接到各突出部14。该压接时,由于配置有各突出部14,印版滚筒5的外观直径只在各突出部14的配置位置增加,与之相伴印版滚筒5的旋转圆周速度只在各突出部14的配置位置增加,由此起到使压接于各突出部14的压辊6的旋转圆周速度增速的作用。由此,印版滚筒5的外周面上卷装的原版22在各突出部14的配置位置比其他部位更加向印版滚筒旋转方向下游侧延伸,吸收和印版滚筒开孔区域之间的原版22的伸长差,由此防止原版22的皱褶的产生,可继续进行良好的印刷动作。
此外,各突出部14由比压辊6的周面硬度低的弹性体构成,在由压辊6压接时,各突出部14如图3所示,以向印版滚筒旋转方向下游侧倾倒的方式变形,所以原版22更加向印版滚筒旋转方向下游侧延伸,进一步防止原版22的皱褶的产生。进而,采用高摩擦阻力部件作为各突出部14,由此原版22更加向印版滚筒旋转方向下游侧延伸而进一步防止原版22的皱褶的产生。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采用具有突出部14的印版滚筒5的例子,所述突出体14由截面呈长方形的长方体构成、借助海绵等发泡体、由低弹性的固体橡胶、低弹性的树脂等构成的弹性体而形成,但作为具有突出部的印版滚筒不限于此,可使用例如如图4所示具有比突出部14在印版滚筒轴方向更长地形成的突出部29的印版滚筒5A、如图5所示具有将突出部14在印版滚筒圆周方向上排列两列的突出部30的印版滚筒5B、如图6所示具有截面形状为梯形的突出部31的印版滚筒5C等具有各种形状以及材质的突出部的印版滚筒。作为这些突出部,与使用的原版22的种类(平滑度、强度等)对应而分别选择最合适的形状以及材质,在印版滚筒的非开孔部设置有平台部,在任何情况下,这些突出部都配置在印版滚筒的开孔部端部附近的、从平台部观察在印版滚筒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在印版滚筒的除去轴方向中央的部位上。

Claims (5)

1.一种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具有开孔部并卷装原版,其特征在于,在印版滚筒的非开孔部设置有平台部,在印版滚筒的开孔部端部附近的、从平台部观察在印版滚筒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在印版滚筒的除去轴方向中央的部位上,具有突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由弹性体构成,在安装在孔版印刷装置上并由推压机构推压纸张之际,所述弹性体可向印版滚筒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变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比上述推压机构的硬度低。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由高摩擦阻力部件构成.
5.一种孔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印版滚筒。
CNB2006101155128A 2005-10-13 2006-08-15 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以及孔版印刷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957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99096 2005-10-13
JP2005299096A JP5107515B2 (ja) 2005-10-13 2005-10-13 孔版印刷装置の版胴及び孔版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8007A CN1948007A (zh) 2007-04-18
CN100469572C true CN100469572C (zh) 2009-03-18

Family

ID=38017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1551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9572C (zh) 2005-10-13 2006-08-15 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以及孔版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107515B2 (zh)
CN (1) CN10046957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7723A (zh) * 2014-06-04 2014-09-24 苏州铉动三维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打印滚筒
JP7365675B2 (ja) * 2019-08-30 2023-10-20 デュプロ精工株式会社 孔版印刷装置
DE102019216458A1 (de) * 2019-10-25 2021-04-29 Gallus Ferd. Rüesch AG Drucksystem für den Rotationssiebdruck, umfassend einen Siebdruckzylinder mit nachgiebigen Oberflächenelement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9360U (ja) * 1982-10-14 1984-04-18 デユプロ精工株式会社 輪転印刷機のインキ戻し機構
JP2921692B2 (ja) * 1989-10-23 1999-07-19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孔版印刷装置
JPH082083A (ja) * 1994-06-20 1996-01-09 Riso Kagaku Corp 孔版印刷用版胴
JP3309023B2 (ja) * 1994-11-28 2002-07-29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輪転式孔版印刷機のインク遮蔽部材
JP2001270213A (ja) * 2000-03-23 2001-10-02 Duplo Seiko Corp 輪転孔版印刷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105995A (ja) 2007-04-26
CN1948007A (zh) 2007-04-18
JP5107515B2 (ja) 2012-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9572C (zh) 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以及孔版印刷装置
CN100577433C (zh) 孔版印刷装置的排出印版装置及孔版印刷装置
JP2521448Y2 (ja) 孔版印刷装置
JP4068734B2 (ja) 排紙台
JP2880052B2 (ja) 両面印刷可能な製版印刷装置
JP4170485B2 (ja) 排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57719B2 (ja) 孔版印刷装置
US20040112231A1 (en) Stencil printer
JP4608086B2 (ja) 排紙台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817116B2 (ja) 孔版印刷装置
JP4598366B2 (ja) 製版装置・孔版印刷装置
JP4402892B2 (ja) マスタセット方法・製版装置・孔版印刷装置
JP3732567B2 (ja) 印刷機
JP4365466B2 (ja) 孔版印刷装置
JPH0640138A (ja) 排出原版の圧縮収容装置
JP3472598B2 (ja) 輪転謄写印刷機における印刷ドラム上の使用済み原紙剥取機構
JP4422983B2 (ja) 孔版印刷装置
JP4177133B2 (ja) 孔版印刷装置
US7712412B2 (en) Stencil printer with pressing member and moving device integrally movable out of printer body
JP4903594B2 (ja) メッシュスクリーン及び版胴及び孔版印刷装置
JP4402893B2 (ja) 製版装置・孔版印刷装置
JP3620754B2 (ja) 孔版印刷装置
JP2003237208A (ja) 孔版印刷装置
JP3026675B2 (ja) 孔版印刷機の排版ボックス及び自動排版装置
JP2002046336A (ja) 孔版印刷用版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RISO KAGAKU CORPORATION;RISO KAGAKU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OHOKU RICOH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213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21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Riso Kagaku Corp.

Address before: Miyagi Prefecture, Miyag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hoku Ricoh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8

Termination date: 2015081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