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32481C - 齿轮机构及使用该齿轮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齿轮机构及使用该齿轮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32481C
CN100432481C CNB2005100058198A CN200510005819A CN100432481C CN 100432481 C CN100432481 C CN 100432481C CN B2005100058198 A CNB2005100058198 A CN B2005100058198A CN 200510005819 A CN200510005819 A CN 200510005819A CN 100432481 C CN100432481 C CN 10043248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mentioned
running shaft
driven
gea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0581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48489A (zh
Inventor
冈田知彦
杉田慎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48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84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248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248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7Drive mechanisms for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gea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Discharg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Shape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齿轮机构及使用该齿轮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齿轮机构是这样一种齿轮机构,将相对于自身的旋转中心即第1旋转轴可装卸地设置的被驱动齿轮在沿着第1旋转轴的轴线的方向即安装方向上移动、而将其安装到第1旋转轴上,由此使被驱动齿轮与定位了的驱动齿轮啮合,其中,在通过使被驱动齿轮向上述安装方向移动而使被驱动齿轮和驱动齿轮开始啮合之际,被驱动齿轮和第1旋转轴在上述安装方向上分离。

Description

齿轮机构及使用该齿轮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用于该图像形成装置的齿轮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形成于像载体上的潜像图像显影并形成墨粉图像,进而将该墨粉图像转印到由输送机构输送的记录纸上,然后通过定影来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作为该像载体,一般使用在外周面上形成有感光涂膜的圆筒状的感光鼓。
由于感光鼓需要定期进行更换以进行良好的图像形成,所以作成为容易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进行装卸的组件构造(参照特开2002-278364号公报(平成14年9月27日公开))。因此,感光鼓具有驱动力传递机构,用于通过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旋转驱动部接受旋转驱动力来使自身旋转。
作为该驱动力传递机构,一般使用齿轮或者将驱动部和被驱动部构成为凹部形状和凸部形状并使两者卡合的连接器(接头)机构。
在上述驱动力传递机构中使用齿轮的情况下,为了利用感光鼓形成良好的图像,需要通过齿轮之间的良好啮合来使感光鼓稳定地旋转,为此,提出了在例如特开2000-147948号公报(2000年5月26日公开)、特开平2-262668号公报(1990年10月25日公开)、特开2002-304030号公报(平成14年10月18日公开)、特开2000-267374号公报(平成12年9月29日公开)中所记载的方法。
但是,在驱动齿轮和被驱动齿轮啮合旋转时各齿轮的齿面发生磨耗,从而初期时本是无间隙地或者以适宜的间隙啮合的齿轮因此而在彼此啮合时产生晃动,由此有时会产生感光鼓的旋转不稳而导致图像品质下降。因此,有下述方法:通过减小被驱动齿轮和驱动齿轮各自的旋转轴之间的间隔,利用旋转轴的弹性使得即使在齿面上稍微产生磨耗,也可以保持较小的啮合间隙。
即,如图11所示,在感光鼓100的内周上压入有被驱动齿轮110,该被驱动齿轮110以旋转轴120为中心旋转。而且,被驱动齿轮110通过与该齿轮啮合并以旋转轴210为中心旋转的驱动齿轮200而旋转。又,感光鼓100通过清洁刮板300而被向旋转轴120侧施力,所述清洁刮板300用来刮取残留在感光鼓100表面上的墨粉。
在如图11所示那样构成感光鼓100及其周边的部件时,为了减小驱动齿轮200和被驱动齿轮110各自的旋转轴120、121之间的间隔,例如,可以采用如图12那样使旋转轴210向旋转轴120侧倾斜的构成。图12中,为了容易理解而省略了感光鼓100等的记载。
但是,在如上述那样使一个齿轮的旋转轴向另一个齿轮的旋转轴侧倾斜的情况下,如果无意中将感光鼓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则有时会使驱动齿轮和被驱动齿轮激烈地碰撞。如果发生这样的碰撞,则会在齿面上造成撞痕·伤口或者使齿面发生变形,从而使齿轮之间的啮合状态恶化,会加剧感光鼓的旋转不稳。
即,从如图13所示那样、感光鼓100以及被驱动齿轮110尚未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状态开始,如图14所示,向图14中箭头A所示方向移动感光鼓100,将被驱动齿轮110慢慢地安装到旋转轴120上。
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旋转轴210设置成向旋转轴120侧倾斜。即,如图12所示,这两个旋转轴设定为,前端附近的铅直方向距离(b)比根部附近的铅直方向距离(a)小(b<a)。因此,如图14所示,在被驱动齿轮110位于该齿轮与驱动齿轮200开始啮合的位置时,这两个齿轮110、200不能在图15所示那样的正常状态下啮合,而很可能如图16所示那样,互相的齿顶发生碰撞。如果这样两齿轮的齿顶之间发生碰撞,则会如上述那样,在齿面上造成撞痕·伤口或使齿面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防止使2个齿轮啮合时产生撞痕·伤口的齿轮机构及使用该齿轮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齿轮机构为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是这样一种齿轮机构,将相对于自身的旋转中心即第1旋转轴可装卸地设置的第1齿轮在沿该第1旋转轴的轴线的方向即安装方向上移动、而将其安装到该第1旋转轴上,由此使该第1齿轮与定位了的第2齿轮啮合,其特征在于,在通过使上述第1齿轮沿上述安装方向移动而使上述第1齿轮和上述第2齿轮开始啮合之际,上述第1齿轮和上述第1旋转轴在上述安装方向上分离。
根据上述构成,在为将第1齿轮安装到第1旋转轴上而在安装方向上移动第1齿轮、使得第1齿轮和第2齿轮开始啮合之际,设定为第1齿轮和第1旋转轴在安装方向上分离,所以第1齿轮并没有完全安装到自身的第1旋转轴上。因此,在第1齿轮和第2齿轮开始啮合之后,第1齿轮才完全安装到第1旋转轴上而完成该齿轮的定位。
由此,在从这两个齿轮开始啮合开始,在安装方向上移动第1齿轮直到使第1齿轮完全定位在第1旋转轴上的过程中,第1齿轮的齿顶沿第2齿轮的齿顶移动,所以第1齿轮自然地旋转而可以使这两个齿轮平稳地啮合。
即、这样可以使第1齿轮和第2齿轮平稳地啮合,其结果可以防止这两个齿轮的各自的齿顶互相激烈地碰撞。这样,可以防止在这两个齿轮的齿顶上造成撞痕·伤口或使该齿顶变形的情况发生。
因此,例如在感光鼓组件相对于自身可装卸地构成的数字复印机中,在使用第1齿轮而使包括于该组件中的感光鼓旋转时,可以防止在第1齿轮或第2齿轮的齿顶上造成撞痕,可以防止感光鼓的旋转不良。这样,本发明适合于提供能够进行良好的图像形成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越之处通过下述记载可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优点会通过参照附图而进行的说明变得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齿轮机构的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使用图1的齿轮机构的数字复印机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在驱动齿轮和被驱动齿轮完全啮合的状态下的图1的齿轮机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在被驱动齿轮未安装到驱动轴上的状态下的图1的齿轮机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驱动齿轮和被驱动齿轮开始啮合时、这两个齿轮的齿顶相互接触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1的齿轮机构中的定位导向部件的其他构成例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在被驱动齿轮未安装到驱动轴上的状态下的图6的齿轮机构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驱动齿轮和被驱动齿轮开始啮合的状态下的图6的齿轮机构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被驱动齿轮的齿顶与驱动齿轮的齿顶发生碰撞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了倒角加工的驱动齿轮或者被驱动齿轮的齿顶的端面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以往的用于使数字复印机的感光鼓旋转的驱动齿轮及被驱动齿轮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驱动齿轮的旋转轴朝向被驱动齿轮的旋转轴侧倾斜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被驱动齿轮未安装到旋转轴上的状态下的图11的齿轮机构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移动图11的齿轮机构的被驱动齿轮以将其安装到旋转轴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图11的齿轮机构的驱动齿轮和被驱动齿轮在正常状态下啮合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图11的齿轮机构的被驱动齿轮与驱动齿轮碰撞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数字复印机(主体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的概略构成。如图2所示,在设于数字复印机1的上表面且由透明玻璃构成的原稿台2上,备有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是将载置于原稿载置托盘中的多张记录纸一张一张地自动输送到原稿台2上的装置。
原稿读取部4配置在原稿台2的下部,扫描并读取载置于原稿台2上的原稿的图像,具有:第1扫描组件5、第2扫描组件6、光学透镜7、作为光电转换元件的CCD线传感器8。
第1扫描组件5由对原稿面上进行曝光的曝光灯组件9、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图像向规定方向反射的第1镜10构成。第2扫描组件6由第2镜11和第3镜12构成,所述第2镜11和第3镜12将从第1镜10反射来的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导引到作为光电转换元件的CCD线传感器8。光学透镜7使来自原稿7的反射光在CCD线传感器8上成像。
原稿读取部4通过与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的关联动作而在规定的曝光位置上读取由自动原稿输送装置3自动输送来的原稿的图像。由该原稿读取部4读取的原稿图像作为图像数据而被送往未图示的图像数据输入部。送往图像数据输入部的图像数据在经过了规定的图像处理之后被暂时存储在图像处理部的存储器中,根据输出指示被从存储器内读出,转送到图像形成部13中的光写入装置即激光写入组件14中。
激光写入组件14包括:半导体激光光源,根据从存储器中读出的图像数据或者从外部装置转送来的图像数据来射出激光;多角镜,使该激光以等角速度偏转;f-θ透镜,对偏转后的激光进行补正,使其在感光鼓(像载体)15上以等角速度偏转。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激光写入组件14作为写入装置,但也可以使用固体扫描型的光写入头组件,所述光写入头组件使用LED(发光二极管)或EL(电致发光)等发光元件阵列。
除此之外,图像形成部13在感光鼓15的周围还备有:带电器16,使感光鼓15带上规定的电位;显影器17,向形成于感光鼓15上的静电潜像供给墨粉来进行显影;转印器18,将形成于感光鼓15的表面上的墨粉像转印到记录纸上;清洁器19,回收多余的墨粉;除电器20。通过图像形成部13而转印了图像的记录纸随后被送往定影组件21,将图像定影。
在图像形成部13的排出侧,除定影组件21之外,还备有:转回通路22,使记录纸前后颠倒以在记录纸的背面再次形成图像;后处理装置24,,对形成了图像的记录纸进行两边固定处理等并且具有升降托盘23。由定影组件21对墨粉像进行定影了的记录纸,根据需要而经过转回通路22并由排纸辊25导引至后处理装置24,在这里实施了规定的后处理之后向后排出。
供纸部26配设在图像形成部13的下方,包括:备于主体上的手动供纸托盘27、双面印刷组件28、记录纸托盘29、备于多层供纸部30的记录纸托盘31·32。另外,供纸部26还备有输送机构33,将记录纸从这些托盘27·29·31·32向配置有转印器18的转印位置输送。
此外,双面印刷组件28与使记录纸颠倒的转回通路22相连通,在记录纸的双面上形成图像时使用。另外,双面印刷组件28可以与通常的记录纸盒互换,可以将双面印刷组件28置换成通常的记录纸盒。
在上述构成的数字复印机1中,感光鼓15通过与设于该感光鼓15上的被驱动齿轮(未图示)啮合的驱动齿轮(第2齿轮)34而旋转。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复印机1在该驱动齿轮34和被驱动齿轮的构成上有其特征,所以下面对该特征构成进行更加具体的说明。
如图3所示,作为用于使感光鼓15旋转的构成,在感光鼓15的周边设有:凸缘36、第1感光鼓旋转部件37、第2感光鼓旋转部件38。
在凸缘36的外周上形成有与驱动齿轮34啮合的被驱动齿轮(第1齿轮)35,并且在其端部上形成有压入到铝制的感光鼓15的内周的压入部39。进而,在凸缘36上贯穿设置有用于将被驱动齿轮35安装到旋转轴上的安装孔51。这样,凸缘36上的被驱动齿轮35与驱动齿轮34的旋转对应地旋转,由此使得感光鼓15旋转。另外,凸缘36由PC(聚碳酸酯树脂)形成。
另外,第1感光鼓旋转部件37由POM(聚甲醛树脂)制成,在第1感光鼓旋转部件37的位于感光鼓15一侧的外周上形成有驱动齿轮34,并且在与感光鼓15相反的一侧的外周上形成有齿轮40。进而,第1感光鼓旋转部件37以SUS制的第2旋转轴41为中心旋转。另外,在第2旋转轴41上形成有阶梯部42以及定位板43,第1感光鼓旋转部件37夹持在阶梯部42和定位板43之间,由此被定位而不会在第2旋转轴41的轴向上移动。
此外,在第2感光鼓旋转部件38的位于感光鼓15一侧的外周上,形成有与第1感光鼓旋转部件37的齿轮40啮合的齿轮44,并且在位于与感光鼓15相反的一侧的外周上形成有齿轮45。齿轮45通过设于数字复印机1上的未图示的马达等驱动装置驱动而旋转。
此外,凸缘36以及第2感光鼓旋转部件38以SUS制的第4旋转轴46为中心旋转。即,第4旋转轴46一体成型了第2感光鼓旋转部件38的旋转轴即第3旋转轴46a和凸缘36的旋转轴即第1旋转轴46b,使得两者的中心轴实现共用化。又,第3旋转轴46a与第1旋转轴46b不一定要成型为一体,也可以分别形成。
进而,在第1旋转轴46b的前端侧,即该轴与第3旋转轴46a相接的一侧的相反侧,形成有定位导向部件46c,以使得第1旋转轴46b平稳地插入到被驱动齿轮35中。该定位导向部件46c的构成如后所述。
另外,第2旋转轴41和第4旋转轴46也可以如在以往技术中所说明的图12那样构成。即,关于第2旋转轴41及第4旋转轴46,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将前端附近的铅直方向距离设定为比根部附近的铅直方向距离小,而使得第2旋转轴41向第4旋转轴46一侧倾斜。由此,可以缩小被驱动齿轮35及驱动齿轮34各自的旋转轴之间的间隔,从而可以利用这两个旋转轴的弹性,即使在这两个齿轮的齿面上多少产生一些磨耗,也可以较小地保持两齿轮的啮合间隙。
另外,“根部附近铅直方向距离”指的是,第2旋转轴41在相对于框架48的安装位置上的中心、与第4旋转轴46在相对于框架48的安装位置上的中心之间所形成的铅直方向距离。“前端附近的铅直方向距离”指的是,第2旋转轴41在其前端位置上的中心、与第4旋转轴46在其前端位置上的中心之间所形成的铅直方向距离。
进而,在感光鼓15的外径为大约30mm而齿轮的模数为0.7的情况下,上述根部附近的铅直方向距离a(参照图12)与前端附近的铅直方向距离b(参照图12)的差(a-b)设定为大约0.4mm是比较理想的,但并不一定要设定为该值。
另外,用于保护凸缘36和感光鼓15的壳体47的安装孔47a压入到第3旋转轴46a的外周上。进而,感光鼓15由设于清洁器19的清洁刮板19a向第1旋转轴46b一侧施力。
进而,第2旋转轴41和第4旋转轴46支承在数字复印机1的框架48上。另外,这些旋转轴41·46不一定要由框架48支承。即,也可以使第4旋转轴46中的第1旋转轴46b与第3旋转轴46a分别地构成,并且将第1旋转轴46b设置在相对于数字复印机1装卸自如地设置的感光鼓组件(未图示)上。而且还可以构成为,设于感光鼓组件上的第1旋转轴46b插入到数字复印机1的规定位置上。又,所谓感光鼓组件指的是,通过构成感光鼓以及感光鼓的周边零件作为组件,来使得感光鼓可以相对于数字复印机1进行更换。
根据这样的构成,第2感光鼓旋转部件38随着齿轮45的旋转而旋转。然后,第2感光鼓旋转部件38的旋转经由齿轮40·44而传递到第1感光鼓旋转部件37,第1感光鼓旋转部件37的旋转经由齿轮34·35传递到凸缘36,其结果,感光鼓15旋转。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复印机1的特征在于,驱动齿轮34和被驱动齿轮35的啮合开始之后,被驱动齿轮35的定位才完成。即,如图1所示,特征在于,在被驱动齿轮35位于与驱动齿轮34开始啮合的位置时,第1旋转轴46b的前端部的周缘50和形成于凸缘36的安装孔51的插入侧的周缘51a,在第1旋转轴46b的轴线方向上分离。
另外,“第1旋转轴46b的前端部的周缘”指的是,位于相对于第1旋转轴46b安装被驱动齿轮35的一侧的、第1旋转轴46b的端部的周缘。另外,“第1旋转轴46b的前端部的周缘”还可以说指的是,由第1旋转轴46b和定位导向部件46c之间的接缝所形成的周缘。“安装孔51的插入侧的周缘”指的是,在安装孔51中位于插入第1旋转轴46b的一侧的端部的周缘。
通过如上所述那样构成,可以得到以下优点。即,从如图4所示那样、感光鼓15、凸缘36以及壳体47尚未安装到复印机1上的状态开始,沿图4中箭头B所示方向移动感光鼓15等,由此,如图1所示,驱动齿轮34和被驱动齿轮35开始啮合。又,感光体15、凸缘36以及壳体47沿箭头B所示方向的移动,可以通过使包括这些部件的感光鼓组件沿导轨52(参照图2)滑动来实现。
驱动齿轮34和被驱动齿轮35开始啮合之时,这两个齿轮的齿顶相互接触(参照图5)。然后,进一步向图中箭头B的方向移动感光鼓组件时,因为被驱动齿轮35的齿顶沿着驱动齿轮34的齿顶移动,所以在如图3所示那样直到完成被驱动齿轮35的定位为止的期间内,被驱动齿轮35自然地旋转而可以使这两个齿轮平稳地啮合。
即、这样可以使驱动齿轮34和被驱动齿轮35平稳地啮合,其结果,可以防止两个齿轮各自的齿顶彼此发生激烈的碰撞。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复印机1具有下述优点:可以防止因在这两个齿轮的齿顶上造成撞痕·伤口或者该齿顶变形而导致感光鼓15的旋转不稳。
进而,为了更加有效地防止驱动齿轮34的齿顶和被驱动齿轮35的齿顶发生激烈的碰撞,优选地,使这两个齿轮在开始啮合之际、两齿轮的齿顶之间仅稍微接触。因此,例如,在将驱动齿轮34和被驱动齿轮35各自的齿顶圆半径之和设为D,被驱动齿轮35的旋转中心即轴线与第2旋转轴41的轴线之间的距离设为L,第1旋转轴46b和第2旋转轴41的轴线之间的距离设为a的情况下,优选地,满足D≥L>a。又,值L是在被驱动齿轮35位于开始与驱动齿轮34啮合的位置上时算出的值,值a是第2旋转轴41及第4旋转轴46各自都位于框架48的安装位置上时算出的值。
进而,如上所述,感光鼓15被清洁刮板19a向第1旋转轴46b侧一施力。这样,清洁刮板19a对感光鼓15施力的方向与使驱动齿轮34和被驱动齿轮35分离的方向一致。因此,也可以说是通过清洁刮板19a对感光鼓15施力,使得被驱动齿轮35与驱动齿轮34开始啮合之际,这两个齿轮各自的齿顶仅稍微接触。
进而,通过将被驱动齿轮35平稳地安装到第1旋转轴46b上,也可以有效地防止齿轮34·35之间发生激烈的碰撞。在上述记载中未详述的定位导向部件46c是为了将被驱动齿轮35平稳地安装到第1旋转轴46b上而设置的。
即,定位导向部件46c形成为下述锥状,沿着第1旋转轴46b的中心轴,随着逐渐接近第1旋转轴46b,其半径逐渐与第1旋转轴46b的半径一致。由此,在将被驱动齿轮35安装到第1旋转轴46b上之际,被驱动齿轮35沿着定位导向部件46c的侧壁移动,所以可以将被驱动齿轮35平稳地安装到第1旋转轴46b上。
又,定位导向部件46c不限于图3所示那样的锥状。即、也可以如图6所示那样,将定位导向部件46c构成为备有倾斜部46d、延长部46e、引导部46f。
其中,倾斜部46d形成为,沿着第1旋转轴46b的中心轴,随着与第1旋转轴46b的接近,其半径逐渐与第1旋转轴46b的半径一致。此外,延长部46e是圆柱状的部件,该圆柱的半径形成为,与倾斜部46d和第1旋转轴46b相接的一侧的相反侧的倾斜部46d的端面的半径相同。引导部46f是锥形状的部件,其底面半径与延长部46e的半径相同。
如图6所示,通过将定位导向部件46c构成为包括倾斜部46d、延长部46e、引导部46f,可以得到以下优点。即,在从如图7所示那样、被驱动齿轮35和驱动齿轮34尚未开始啮合的状态开始,移动被驱动齿轮35,直到如图8所示那样两齿轮开始啮合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沿着引导部46f、延长部46e以及倾斜部46d的侧面平滑地移动被驱动齿轮35。由此,可以更加平稳地将被驱动齿轮35安装到第1旋转轴46b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复印机1中,沿导轨52(参照图2)滑动感光鼓组件来移动感光鼓15和被驱动齿轮35,这从移动精度的观点来说,采用的是比较粗糙地移动感光鼓15的构成。因此,如果使用者无意中移动了感光鼓组件,如图9所示,也不是完全没有被驱动齿轮35的齿顶与驱动齿轮34的齿顶发生碰撞的可能。
因此,如图10所示,在驱动齿轮34和被驱动齿轮35的齿顶的端面上,实施了倒角加工34a(35a)。另外,这样实施倒角加工的端面是在要将被驱动齿轮35安装到旋转轴46b上之际、驱动齿轮34及被驱动齿轮35的与对方的齿轮相向的一侧的端面。通过这样对驱动齿轮34及被驱动齿轮35进行倒角加工,即使在两齿轮的齿顶之间发生了相互碰撞时,两齿轮也会沿倒角了的端面而自然旋转,所以可以使两个齿轮自然地啮合。又,也可以不在驱动齿轮34和被驱动齿轮35这两个齿轮上都进行倒角加工,而只对某一个齿轮进行倒角加工。
在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复印机1中,如上所述,使用齿轮机构,在通过在上述安装方向上移动被驱动齿轮35来开始被驱动齿轮35和驱动齿轮34的啮合时,被驱动齿轮35和第1旋转轴46b在上述安装方向上分离,所述齿轮机构设定为:将相对于自身的旋转中心即第1旋转轴46b可装卸地设置的被驱动齿轮35,在沿第1旋转轴46b的轴线的方向即安装方向上移动来安装在第1旋转轴46b上,由此使得被驱动齿轮35和被定位了的驱动齿轮34啮合,
根据上述构成,在为将被驱动齿轮35安装到第1旋转轴46b上而沿安装方向移动被驱动齿轮35、被驱动齿轮35和驱动齿轮34开始啮合之际,由于设定为被驱动齿轮35和第1旋转轴46b在安装方向上分离,所以,被驱动齿轮35并没有完全安装到第1旋转轴46b上。因此,在被驱动齿轮35和驱动齿轮34开始啮合之后,该驱动齿轮35才完全地安装到第1旋转轴46b上并完成该齿轮的定位。
由此,在从这两个齿轮开始啮合开始,直到被驱动齿轮35完全安装到第1旋转轴46b上为止的过程中,被驱动齿轮35的齿顶沿驱动齿轮34的齿顶移动,所以被驱动齿轮35自然地旋转而能够平稳地使两个齿轮啮合。
即、这样可以平稳地使驱动齿轮34和被驱动齿轮35啮合,其结果,可以防止两个齿轮各自的齿顶发生激烈的碰撞。这样,可以防止在这两个齿轮的齿顶上造成撞痕·伤口或者该齿顶变形。进而,将被驱动齿轮35的旋转不良防患于未然,从而可以使感光鼓15稳定地旋转,以良好的画质进行图像形成。
进而,上述构成的齿轮机构用于相对于数字复印机1可装卸地设置的感光鼓组件,优选地,被驱动齿轮35设置在感光鼓组件上,驱动齿轮34设置在数字复印机1上。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在被驱动齿轮35和驱动齿轮34啮合的状态下使驱动齿轮34旋转,可以使被驱动齿轮35旋转,从而使组件的各个零件动作。这里,在将组件安装到复印机1上之际,如果驱动齿轮34和被驱动齿轮35发生激烈地碰撞,则会在这两个齿轮的齿顶上造成撞痕。如果这样在齿顶上造成了撞痕,则有可能会导致被驱动齿轮35的旋转不良,从而引起通过被驱动齿轮35而动作的组件零件的动作不良。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在被驱动齿轮35和驱动齿轮34开始啮合之际,被驱动齿轮35和第1旋转轴46b在安装方向上分离,由此,在从两个齿轮开始啮合开始,到被驱动齿轮35完全地安装到第1旋转轴46b上为止的过程中,被驱动齿轮35自然地旋转而能够平稳地使两个齿轮啮合。因此,可以防止上述齿轮之间的碰撞或在齿顶上造成撞痕。这样,可以将被驱动齿轮35的旋转不良和组件零件的动作不良防患于未然。
进而,在上述构成的齿轮机构中,优选地,对第1旋转轴46b的安装被驱动齿轮35的一侧的端部进行锥形加工。根据上述构成,因为对第1旋转轴46b进行了锥形加工,所以可以将被驱动齿轮35平稳地安装到第1旋转轴46b上。由此,可以更有效地防止被驱动齿轮35和驱动齿轮34的碰撞,从而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在这两个齿轮的齿顶上造成撞痕等。
进而,在上述构成的齿轮机构中,驱动齿轮34的旋转中心即第2旋转轴41与第1旋转轴46b的距离优选地设定为,安装被驱动齿轮35的近侧的距离比安装被驱动齿轮35的里侧的距离小。
根据上述构成,使第1旋转轴46b和第2旋转轴41的距离变小,由此可以使被驱动齿轮35和驱动齿轮34啮合时的啮合间隙消失,可以产生朝向使两个齿轮互相啮合的方向的初始应力。因此,利用在向两齿轮传递动力时产生的压力而防止两齿轮的旋转轴之间的间隔变大,使两齿轮在齿侧间隙为0的状态下相互啮合,可以在长时间内降低两齿轮的旋转不稳。
进而,在上述构成的齿轮机构中,优选地,将第1旋转轴46b和第2旋转轴41中的某一个设置成朝向另一个旋转轴倾斜。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使一个旋转轴向另一个旋转轴倾斜这样简易的构成,可以缩小两个齿轮的旋转轴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利用简易的构成使两齿轮的啮合间隙消失,从而可以在长时间内使两齿轮稳定地旋转。
进而,在上述构成的齿轮机构中,优选地,将被驱动齿轮35和驱动齿轮34开始啮合之际、被驱动齿轮35的中心轴线和驱动齿轮34的中心轴线的距离设定为,在这两个齿轮各自的齿顶圆半径之和所得的值以下。
根据上述构成,在被驱动齿轮35和驱动齿轮34开始啮合之际,可以使这两个齿轮各自的齿顶互相稍微接触。因此,可以更有效地防止两齿轮之间的激烈碰撞,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在这两个齿轮的齿顶上造成撞痕·伤口或是使该齿顶变形的情况发生。
进而,优选地,对被驱动齿轮35及驱动齿轮34的某一个的齿顶的、与另一个齿轮相向的一侧的端面进行倒角加工。
根据上述构成,在要将被驱动齿轮35安装到第1旋转轴46b上而使被驱动齿轮35和驱动齿轮34的齿顶发生碰撞的情况下,两齿轮沿倒角后的端面自然地旋转,可以使两个齿轮自然地啮合。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在这两个齿轮的齿顶上造成撞痕等。
进而,优选地,将刮取残留在感光鼓15的表面上的墨粉的清洁刮板19a设置在与相对于感光鼓15配置驱动齿轮34的一侧相同的一侧。
根据上述构成,清洁刮板19a及驱动齿轮34相对于感光体15设置在同一侧,所以清洁刮板19a对感光鼓15向使被驱动齿轮35和驱动齿轮34分离的方向施力。由此,可以使被驱动齿轮35的齿顶和驱动齿轮34的齿顶相互稍微接触,所以可以有效地防止这两个齿轮的激烈碰撞。因此,可以更可靠地提供能够以良好的画质进行图像形成的数字复印机1。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齿轮机构将相对于自身的旋转中心即第1旋转轴可装卸地设置的第1齿轮在沿该第1旋转轴的轴线的方向即安装方向上移动而将其安装到该第1旋转轴上,由此使该第1齿轮与定位了的第2齿轮啮合,在这样的齿轮机构中,其特征在于,在通过使上述第1齿轮沿上述安装方向移动而使上述第1齿轮和上述第2齿轮开始啮合之际,上述第1齿轮和上述第1旋转轴在上述安装方向上分离。
根据上述构成,可以使第1齿轮和第2齿轮平稳地啮合,其结果,可以防止这两个齿轮的各自的齿顶互相激烈地碰撞。这样,可以防止在这两个齿轮的齿顶上造成撞痕·伤口或使该齿顶变形的情况发生。
进而,上述构成的齿轮机构用于主体装置以及相对于该主体装置可装卸地设置的组件中,优选地,上述第1齿轮设置在上述组件上,而上述第2齿轮设置在上述主体装置上。
根据上述构成,在第1齿轮和第2齿轮啮合的状态下使主体装置一侧的第2齿轮旋转,由此可以使组件一侧的第1齿轮旋转,从而使组件的各零件动作。这里,如果将组件安装到主体装置上之际、第1齿轮和第2齿轮发生激烈地碰撞,则如上所述,会在两个齿轮的齿顶上造成撞痕。如果这样在齿顶上造成撞痕,则会导致第1齿轮的旋转不良,并有可能引起通过第1齿轮而动作的组件零件的动作不良。
但是,在本发明中,设定为,在第1齿轮和第2齿轮开始啮合之际,第1齿轮和第1旋转轴在安装方向上分离,由此在从两个齿轮开始啮合开始至第1齿轮完全地安装到第1旋转轴上为止的过程中,第1齿轮自然地旋转而可以使这两个齿轮平稳地啮合。因此,可以防止因上述齿轮之间的碰撞而造成的在齿顶上产生撞痕的情况发生。这样,可以将第1齿轮的旋转不良及组件零件的动作不良防患于未然。
进而,在上述构成的齿轮机构中,优选地,上述第1旋转轴的安装上述第1齿轮的一侧的端部进行了锥形加工。根据上述构成,对第1旋转轴进行了锥形加工,所以可以平稳地将第1齿轮安装到旋转轴上。由此,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第1齿轮和第2齿轮的碰撞,从而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在这两个齿轮的齿顶上造成撞痕等。
进而,在上述构成的齿轮机构中,上述第2齿轮的旋转中心即第2旋转轴、与上述第1旋转轴的距离优选地设定为,安装上述第1齿轮的近侧的距离比安装上述第1齿轮的里侧的距离小。
根据上述构成,使第1旋转轴和第2旋转轴的距离变小,由此可以使第1齿轮和第2齿轮啮合时的啮合间隙消失,可以产生朝向使两个齿轮互相啮合的方向的初始应力。因此,利用在向两齿轮传递动力时产生的压力而防止两齿轮的旋转轴之间的间隔变大,使两齿轮在齿侧间隙为0的状态下相互啮合,可以在长时间内降低两齿轮的旋转不稳。
进而,在上述构成的齿轮机构中,优选地,上述第1旋转轴和第2旋转轴中的某一个设置成朝向另一个旋转轴倾斜。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使一个旋转轴向另一个旋转轴倾斜这样简易的构成,可以缩小两个齿轮的旋转轴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利用简易的构成使两齿轮的啮合间隙消失,从而可以在长时间内使两齿轮稳定地旋转。
进而,在上述构成的齿轮机构中,优选地,上述第1齿轮和上述第2齿轮开始啮合之际、上述第1齿轮的中心轴线和上述第2齿轮的中心轴线的距离设定为,在这两个齿轮各自的齿顶圆半径之和所得的值以下。
根据上述构成,在第1齿轮和第2齿轮开始啮合之际,可以使这两个齿轮各自的齿顶互相稍微接触。因此,可以更有效地防止两齿轮之间的激烈碰撞,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在两个齿轮的齿顶上造成撞痕·伤口或是使该齿顶变形的情况发生。
进而,优选地,对上述第1齿轮及上述第2齿轮的某一个的齿顶的、与另一个齿轮相向的一侧的端面进行倒角加工。
根据上述构成,在要将第1齿轮安装到第1旋转轴上而使第1齿轮和第2齿轮的齿顶发生碰撞的情况下,两齿轮沿倒角后的端面自然地旋转,可以使两个齿轮自然地啮合。因此,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在这两个齿轮的齿顶上造成撞痕等。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使用本发明的齿轮机构,并且采用电子照相方式,上述组件包括用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像载体,上述第1齿轮使上述像载体旋转。
根据上述构成,使用的是可以使第1齿轮和第2齿轮平稳地啮合的齿轮机构,所以在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安装组件时,可以防止因这两个齿轮之间发生相互碰撞而在齿顶上造成撞痕的情况发生。
因此,可以将第1齿轮的旋转不良防患于未然,使像载体稳定地旋转,从而可以提供能够以良好的画质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
进而,优选地,上述组件将刮取残留在上述像载体的表面上的墨粉的清洁刮板设置在与相对于上述像载体配置上述第2齿轮的一侧相同的一侧。
根据上述构成,清洁刮板及第2齿轮相对于上述像载体设置在同一侧,所以清洁刮板对像载体向使第1齿轮和第2齿轮分离的方向施力。由此,可以使第1齿轮的齿顶和第2齿轮的齿顶相互稍微接触,所以可以更有效地防止这两个齿轮的激烈碰撞。因此,可以更可靠地提供能够以良好的画质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
又,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可以进行种种变更。

Claims (7)

1.一种齿轮机构,将相对于自身的旋转中心即第1旋转轴(46b)可装卸地设置的第1齿轮(35)在沿着该第1旋转轴(46b)的轴线的方向即安装方向上移动、而将其安装到该第1旋转轴(46b)上,由此使该第1齿轮(35)与定位了的第2齿轮(34)啮合,
在通过使上述第1齿轮(35)沿上述安装方向移动而使上述第1齿轮(35)和上述第2齿轮(34)开始啮合之际,上述第1齿轮(35)和上述第1旋转轴(46b)在上述安装方向上分离,
上述第1齿轮(35)和上述第2齿轮(34)开始啮合之际、上述第1齿轮(35)的中心轴线和上述第2齿轮(34)的中心轴线的距离设定为,在这两个齿轮各自的齿顶圆半径之和所得的值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齿轮机构用于主体装置(1)以及相对于该主体装置可装卸地设置的组件中,
上述第1齿轮(35)设置在上述组件上,而上述第2齿轮(34)设置在上述主体装置(1)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对上述第1旋转轴(46b)中安装上述第1齿轮(35)一侧的端部进行锥形加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齿轮(34)的旋转中心即第2旋转轴(41)、与上述第1旋转轴(46b)的距离设定为,安装上述第1齿轮(35)的近侧的距离比安装上述第1齿轮(35)的里侧的距离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旋转轴(46b)和上述第2旋转轴(41)中的某一个设置成朝向另一个旋转轴倾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对上述第1齿轮(35)及上述第2齿轮(34)的某一个的齿顶的、与另一个齿轮相向的一侧的端面进行倒角加工。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1),是使用齿轮机构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所述齿轮机构将相对于自身的旋转中心即第1旋转轴(46b)可装卸地设置的第1齿轮(35)在沿着该第1旋转轴(46b)的轴线的方向即安装方向上移动、而将其安装到该第1旋转轴(46b)上,由此使该第1齿轮(35)与定位了的第2齿轮(34)啮合,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齿轮(35)相对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可装卸地设置,并且设置在包括用于该图像形成装置(1)的像载体(15)的组件上,
上述第2齿轮(34)设置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上,
设定为,在通过使上述第1齿轮(35)沿上述安装方向移动而使上述第1齿轮(35)和上述第2齿轮(34)开始啮合之际,上述第1齿轮(35)和上述第1旋转轴(46b)在上述安装方向上分离,上述第1齿轮(35)的中心轴线和上述第2齿轮(34)的中心轴线的距离设定为在这两个齿轮各自的齿顶圆半径之和所得的值以下,
上述组件将刮取残留在上述像载体(15)的表面上的墨粉的清洁刮板(19a)设置在与相对于上述像载体(15)配置上述第2齿轮(34)的一侧相同的一侧,上述清洁刮板(19a)对上述像载体(15)向使上述第1齿轮(35)和上述第2齿轮(34)分离的方向施力。
CNB2005100058198A 2004-01-27 2005-01-27 齿轮机构及使用该齿轮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248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18669A JP4071199B2 (ja) 2004-01-27 2004-01-27 画像形成装置
JP18669/04 2004-01-27
JP18669/2004 2004-01-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8489A CN1648489A (zh) 2005-08-03
CN100432481C true CN100432481C (zh) 2008-11-12

Family

ID=34792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581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2481C (zh) 2004-01-27 2005-01-27 齿轮机构及使用该齿轮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245858B2 (zh)
JP (1) JP4071199B2 (zh)
CN (1) CN10043248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40162B2 (en) * 2005-10-28 2010-11-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 which axis deviation of rotating member is prevented
JP4923673B2 (ja) * 2006-03-30 2012-04-2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動力伝達機構
JP5346785B2 (ja) * 2009-11-30 2013-11-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72877B2 (ja) * 2009-12-24 2013-03-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機構並びにクラッチ機構を備える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83523B2 (ja) * 2010-01-14 2014-01-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回転伝達機構
JP5171869B2 (ja) * 2010-03-31 2013-03-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駆動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326006B2 (ja) * 2012-01-30 2013-10-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駆動力伝達装置及び光学ユニット
KR102172796B1 (ko) * 2016-06-14 2020-11-02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전자 사진 화상 형성 장치
JP7058992B2 (ja) 2017-12-13 2022-04-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6800A (en) * 1990-02-17 1992-06-30 Can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able with same featuring selectively engageable drive mechanism
CN2343370Y (zh) * 1998-02-13 1999-10-13 玉环县三阳单向器厂 倒角弧面起动机单向器齿轮
JP2000267374A (ja) * 1999-03-16 2000-09-29 Minolta Co Ltd 感光体ドラムのための駆動装置
CN1088849C (zh) * 1996-11-08 2002-08-07 佳能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机构
JP2002278364A (ja) * 2001-03-21 2002-09-2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04030A (ja) * 2001-04-05 2002-10-18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45992B2 (ja) * 1986-05-20 1997-08-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262668A (ja) 1988-08-30 1990-03-02 Nec Corp 文章情報解析技法を用いた文章情報検索方式
JPH03101751A (ja) * 1989-09-16 1991-04-26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H03287175A (ja) * 1990-04-02 1991-12-1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駆動伝達機構
JP2757083B2 (ja) * 1991-11-06 1998-05-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感光体駆動装置
US5749028A (en) * 1996-06-26 1998-05-05 Xerox Corporation Multi-size photoreceptor flange bearing
JP3608961B2 (ja) 1998-11-10 2005-01-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感光体ユニット
JP2004028299A (ja) * 2002-06-28 2004-01-29 Ricoh Co Ltd 回転体支持構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42305A (ja) * 2004-01-26 2005-09-08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6800A (en) * 1990-02-17 1992-06-30 Can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able with same featuring selectively engageable drive mechanism
CN1088849C (zh) * 1996-11-08 2002-08-07 佳能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机构
CN2343370Y (zh) * 1998-02-13 1999-10-13 玉环县三阳单向器厂 倒角弧面起动机单向器齿轮
JP2000267374A (ja) * 1999-03-16 2000-09-29 Minolta Co Ltd 感光体ドラムのための駆動装置
JP2002278364A (ja) * 2001-03-21 2002-09-2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04030A (ja) * 2001-04-05 2002-10-18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163535A1 (en) 2005-07-28
JP4071199B2 (ja) 2008-04-02
JP2005214233A (ja) 2005-08-11
CN1648489A (zh) 2005-08-03
US7245858B2 (en) 2007-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32481C (zh) 齿轮机构及使用该齿轮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US5890040A (en)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developer replenishing apparatus
US824415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ing cartridge thereof
CN1648789A (zh) 可拆卸地装在电摄影成像设备上的装置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72201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39851C (zh) 转印方法及其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670635A (zh) 粉体排出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82236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ing unit thereof
KR101139245B1 (ko) 화상형성장치용 구동장치와 이를 가지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38774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6424365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pparatus
JP4466399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2001281770A (ja) 防塵ガラスの自動清掃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3249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用ギア
JP411688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02804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520303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62153B2 (ja) シート搬送回転体の着脱装置及び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06171200A (ja) 感光体ドラム機構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34312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94518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237217A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現像装置およびトナー補給装置の再生方法
JP2005321801A (ja) 現像器及び電子写真方式の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33607A (ja) 接触導通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5286206A (ja) 光記録用ledアレイの清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