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31017C - 控制装置及具备控制装置的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装置及具备控制装置的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31017C
CN100431017C CNB2004800357390A CN200480035739A CN100431017C CN 100431017 C CN100431017 C CN 100431017C CN B2004800357390 A CNB2004800357390 A CN B2004800357390A CN 200480035739 A CN200480035739 A CN 200480035739A CN 100431017 C CN100431017 C CN 10043101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focal point
control signal
light
posit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357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90726A (zh
Inventor
吉川昭
渡边克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90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0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101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1017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5Methods for initialising servos, start-up sequenc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05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G11B7/08511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with focus pull-in on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1Protecting the head, e.g. against dust or impact with the record carri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信息处理装置具备:使来自光源的光聚焦的聚焦部;根据驱动信号,使聚焦部的位置沿垂直于记录介质的信息面的方向变化,从而使光的焦点移动的移动部;生成用于使聚焦部的位置按照与聚焦部的位置对应的速度而变化的位置控制信号的位置控制部;根据光量信号,生成用于使光的焦点位于对信息面而言在可以进行焦点控制的范围内的焦点控制信号的焦点控制部;选择性地输出位置控制信号及焦点控制信号中的某一个的切换部;以及根据由切换部输出的信号,输出驱动信号的驱动部。切换部,在输出位置控制信号使光的焦点移动到可以进行焦点控制的位置之后,输出焦点控制信号。能够实现避免物镜和盘装置内部件的碰撞,以及载置及排出盘时的高速动作和向焦点控制状态高速转移。

Description

控制装置及具备控制装置的光盘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旨在向光盘等记录媒体光学性地写入数据及/或从记录媒体读出数据的机器的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使用由激光器等光源发射的光,向DVD等盘写入数据及/或从盘读出数据,需要控制盘装置的动作,以便使光的收敛点(焦点)位置,始终位于盘的信息面上。这种控制被称作“焦点控制”。为了实现焦点控制,在光拾波器内的物镜,被配置在盘附近。
[0003]
物镜的位置靠近盘,进行焦点控制时,存在着物镜和载置的盘及盘装置内的部件接触、碰撞的危险性。
[0004]
因此,需要避免这种碰撞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公布了记载的盘装置,在装卸盘时,避免物镜和盘的托架碰撞的技术。因此下面参照图1及图2,讲述现有技术的盘装置的动作。
[0005]
图1表示现有技术的盘装置100的结构。盘101被纳入托架102中。盘101具有信息面L。光拾波器103具有物镜123和驱动它的致动器122,检出来自盘101的信息面L的反射光。聚焦误差生成电路112,根据光拾波器13的输出,检出表示光的焦点从信息面L上错开多少的聚焦误差信号。焦点控制电路120根据聚焦误差生成电路112的输出,输出为了使焦点位于信息面L之上的焦点控制信号。致动器驱动电路121按照驱动控制信号e,驱动致动器122,使物镜123向垂直于信息面L的方向移动。
[0006]
通电信号电路135,给致动器122通电,输出使物镜离开盘101的信号。切换电路131按照系统控制器130的指令,切换焦点控制电路120的输出和前期通电信号电路135的输出,向致动器驱动电路121输出。检出插入盘101的传感器输出和为了排出盘101的弹出按钮的输出,与系统控制器130连接。
[0007]
图2是在现有技术的盘装置100中进行透镜躲避动作时的内部信号的波形图。
[0008]
开始载置被托架102收纳的盘101时,传感器(未出示)检出插入盘101后,系统控制器130指令切换电路131将通电信号电路135的输出发送给致动器驱动电路121。电流流入致动器122后,物镜123向离开盘101的方向移动。在这种状态下,载置盘101后,因为物镜123不碰撞托架102,所以能够安全地载置。然后,在切换电路131的作用下,通电信号电路135的输出被遮断,致动器122返回初始位置。
[0009]
排出盘时也一样,操作弹出按钮(未图示),系统控制器130接收其输出后,系统控制器130向发出切换电路131指令,将通电信号电路135的输出发送给致动器驱动电路121。其结果,电流流入致动器122,物镜123向离开盘101的方向移动。在这种状态下,排出盘101后,物镜123就不碰撞托架102地安全的排出。排出然后,在切换电路131的作用下,通电信号电路135的输出被遮断后,致动器122返回初始位置。
专利文献1:特开平4-141830号公报(第1页、图1)
[0010]
采用现有技术的控制方法,尽管能够避免载置时及排出时的物镜和托架的碰撞,但是却不能指望避免物镜和盘装置内的部件的碰撞、接触。
[0011]
另外,装入盘后,例如在进行读出及/或写入动作的期间,由于物镜处在靠近盘的位置,所以仍然需要避免物镜和盘的碰撞。例如记录密度高达Blu-ray盘的程度时,盘和物镜之间的距离(Working Distance;动作间隔),比现有技术的CD等更短。另外,盘的面摆动大,盘旋转后局部性的动作间隔往往变短。这时,由于透镜和盘的碰撞的可能性增大,所以需要避免这种碰撞的技术。从各种方向外加强烈的振动及冲击的便携式的盘装置,尤其需要。因为振动等使致动器朝靠近盘的方向错开后,容易产生物镜和盘的碰撞。
发明内容
[0012]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切实避免物镜与盘的碰撞。进而,本发明的目的还要避免物镜和盘装置内的部件的碰撞,以及能够实现载置及排出盘时的高速动作和向焦点控制状态高速转移。
[0013]
采用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具备:光源;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聚焦的聚焦部;根据驱动信号,使所述聚焦部的位置在垂直于记录介质的信息面的方向上变化,使所述光的焦点移动的移动部;接收来自所述信息面的反射光,生成光量信号的受光部;生成旨在使所述聚焦部的位置按照与所述聚焦部的位置对应的速度变化的位置控制信号的位置控制部;根据所述光量信号,生成旨在使所述光的焦点位于对所述信息面而言在可以进行焦点控制的范围内的焦点控制信号的焦点控制部;选择性地输出所述位置控制信号及所述焦点控制信号中的某一个的切换部;根据所述切换部输出的信号,输出驱动信号的驱动部。所述切换部,在输出所述位置控制信号,直到所述光的焦点移动到可以进行焦点控制的位置为止后,输出所述焦点控制信号。
[0014]
在载置所述记录介质时,所述位置控制部,可以生成旨在使所述聚焦部的位置向离开记录介质的方向阶段性地变化的躲避信号。
[0015]
所述位置控制部,可以用第1速度使所述聚焦部的位置变化,到达第1位置后,用比所述第1速度慢的第2速度使其变化。
[0016]
在载置所述记录介质时,所述位置控制部,可以生成旨在使所述聚焦部的位置向靠近所述记录介质的方向阶段性地变化的位置控制信号。
[0017]
所述位置控制部,可以用第3速度使所述聚焦部的位置变化,到达第2位置后,用比所述第3速度慢的第4速度使其变化。
[0018]
所述焦点控制部,可以根据所述光量信号,判断所述光的焦点是否进入焦点可控范围,进入范围时生成切换指令;所述切换部,根据所述切换指令,取代所述位置控制信号,选择、输出所述焦点控制信号。
[0019]
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还具有根据所述光量信号,监视所述光的焦点的位置是进入焦点可控范围还是离开所述范围的监视部。所述监视部,在所述切换部输出所述焦点控制信号的期间,检出离开所述范围时,所述位置控制部,可以生成旨在使所述聚焦部的位置向离开所述记录介质的方向移动阶段性地变化的躲避信号。
[0020]
采用本发明的盘控制器,被安装到可以向盘中写入数据及/或可以从盘中读出数据的盘装置中。所述盘装置,具备:光源,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聚焦的聚焦部,根据驱动信号使所述聚焦部的位置在垂直于记录介质的信息面的方向上变化、使所述光的焦点移动的移动部,接收来自所述信息面的反射光、生成光量信号的受光部,根据驱动控制信号、输出驱动信号的驱动部。盘控制器具备:生成旨在使所述聚焦部的位置按照与所述聚焦部的位置对应的速度变化的位置控制信号的位置控制部;根据所述光量信号,生成旨在使所述光的焦点位于对所述信息面而言在可以进行焦点控制的范围内的焦点控制信号的焦点控制部;是选择性地输出所述位置控制信号及所述焦点控制信号中的一个、作为所述位置控制信号输出的切换部,在输出所述位置控制信号,直到所述光的焦点移动到可以进行焦点控制的位置为止后,输出所述焦点控制信号的切换部。
[0021]
采用本发明的信息处理方法,是包含下述步骤的信息处理方法:使用光学系统,使来自光源的光聚焦的步骤;根据驱动信号,使所述光的聚焦位置在垂直于记录介质的信息面的方向上变化,使所述光的焦点移动的步骤;接收来自所述信息面的反射光,生成光量信号的步骤;生成旨在使所述光学系统的位置按照与所述光学系统的位置对应的速度变化的位置控制信号的步骤;根据所述光量信号,生成旨在使所述光的焦点位于对所述信息面而言在可以进行焦点控制的范围内的焦点控制信号的步骤;选择性地输出所述位置控制信号及所述焦点控制信号中的一个的步骤;根据所述选择性地输出的步骤输出的信号,生成驱动信号的步骤。所述选择性地输出的步骤,在输出所述位置控制信号,直到所述光的焦点移动到可以进行焦点控制的位置为止后,输出所述焦点控制信号。
[0022]
采用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由可以向盘中写入数据及/或可以从盘中读出数据的盘装置的计算机实行。实行所述程序的盘装置,实行下述步骤:使用光学系统,使来自光源的光聚焦的步骤;根据驱动信号,使所述光的聚焦位置在垂直于记录介质的信息面的方向上变化,使所述光的焦点移动的步骤;接收来自所述信息面的反射光,生成光量信号的步骤;生成旨在使所述光学系统的位置按照与所述光学系统的位置对应的速度变化的位置控制信号的步骤;根据所述光量信号,生成旨在使所述光的焦点位于对所述信息面而言在可以进行焦点控制的范围内的焦点控制信号的步骤;选择性地输出所述位置控制信号及所述焦点控制信号中的一个的步骤;根据所述选择性地输出的步骤输出的信号,生成驱动信号的步骤。所述选择性地输出的步骤,在输出所述位置控制信号,直到所述光的焦点移动到可以进行焦点控制的位置为止后,输出所述焦点控制信号。
[0023]
采用本发明后,输出使聚焦部的位置以与聚焦部的位置对应的速度变化的位置控制信号,使光的焦点移动到可以进行焦点控制的位置为止。然后,输出旨在使光的焦点位于可以进行焦点控制的范围内的焦点控制信号。以与位置相应的速度使其移动后,与以相同的速度使其移动相比,可以进行柔软的焦点位置控制。例如,能够保持决定焦点位置的物镜和盘的间隔,避免碰撞。特别是为了进行高密度记录而加大光学系的NA,动作间隔变窄时,也能避免碰撞,所以在容易受到冲击及振动的可移动的机器用的光盘驱动器中也大有用处。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盘装置100的结构的图形。
图2是在现有技术的盘装置100中进行透镜躲避动作时的内部信号的波形图。
图3表示采用本发明的盘装置10的功能块的结构。
图4是表示载置盘1后盘装置10内的各种信号的波形及物镜位置的时间变化的关系的图形。
图5是表示盘装置10的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排出盘1的处理中,盘装置10内的各种信号的波形及物镜位置的时间变化的关系的图形。
图中:1-盘;10-盘装置;20-光拾波器;21-激光源;22-致动器;23-物镜;24-受光部;30-系统控制器;40-信号处理电路;41-FE信号生成电路;42-光量检出电路;50-盘控制器;51-监视电路;52-躲避控制部;53-速度控制部;54-焦点控制部;55-切换电路;56-位置控制电路;60-驱动电路;70-再生处理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参照附图,讲述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信息处理装置,是从Blu-ray盘1(以下简称“盘1”)读出数据,输出图象信号、声音信号等的盘装置。盘1是可在盘装置10中装卸的圆盘状的光信息记录介质,例如有25兆字节的记录容量。图3表示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盘装置10的功能块的结构。盘装置10具备:光拾波器20,系统控制器30,信号处理电路40,盘控制器50,驱动电路60和再生处理电路70。
[0027]
光拾波器20,向装入的盘1的信息面L照射激光。光拾波器20根据来自后文讲述的驱动电路60的电压信号(驱动信号),调整光学系的位置。然后,光拾波器20在盘1中给定的受光区域,接收反射的激光,输出与各受光区域的受光量对应的信号(光量信号)。
[0028]
下面,更具体地讲述光拾波器20。光拾波器20,具有激光器光源21、致动器22、物镜23和受光部24。
[0029]
激光器光源21,例如发射波长405nm的蓝紫激光。该波长的值不严密也行,例如可以是400nm~415nm的范围及400nm~430nm的范围。405±5nm的范围则更好。
[0030]
光拾波器20的致动器22,根据外加的驱动信号,沿垂直于盘1的方向移动。致动器22和物镜23连接。致动器22移动后,能够使物镜23的位置变化。物镜23是使激光器光源21发射的激光聚焦,形成焦点的光学系统。利用致动器22使物镜23的位置变化后,能够使光的焦点位于盘1的信息面L上。受光部24具有多个受光区域,该受光区域的每一个,输出大小与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光电流信号。
[0031]
系统控制器30,是控制盘装置10的整体动作的计算机。系统控制器30读出被程序ROM(未图示)存放的计算机程序后实行,从而向构成后述信号处理电路40等电路发出指令,使各电路实行处理。
[0032]
此外,在图3中,用虚线表示指令的传输途径,用实线表示控制信号等数据信号的传输途径。例如,利用由系统控制器30到其它电路的虚线,表示来自系统控制器30的指令a的途径。在本说明书中,接收指令的电路,实行根据其指令的处理。一部分电路,利用作为数据信号接收的数据,实行其处理。此外,检出装入盘1的传感器(未图示)的输出、指令排出盘1的弹出按钮(未图示)的输出,与系统控制器30连接。
[0033]
信号处理电路40,根据光拾波器20输出的光量信号,生成、输出聚焦误差(FE)信号b及反射光量信号。信号处理电路40具有FE信号生成电路41及光量检出电路42。FE信号b,通过其信号电平,表示有关盘1的垂直方向的激光的焦点位置和盘1的信息面L的错位。光量检出电路42,对光电流信号进行低通滤波,抽出、输出给定频率以下的频带的光量信号c。光电流信号,例如是来自构成受光部24的各受光区域的信号之和。光电流信号的信号电平,与受光量成正比。
[0034]
此外,信号处理电路40还可以具有生成跟踪误差(TE)信号的电路(未图示)。TE信号,表示有关盘1的半径方向的激光的焦点位置和盘1的所需的磁道的错位。为了从盘1读出所需的数据,也需要TE信号。但因其与本发明的处理的关系,不再做进一步的讲述。
[0035]
盘控制器50,输出旨在实现盘装置10的主要的控制动作的信号。例如:盘控制器50根据FE信号生成电路41输出的信号,生成焦点控制信号,根据焦点控制信号,控制光的焦点位置。另外,在装入及排出盘1时,盘控制器50生成旨在以给定的速度使透镜23的位置躲避的躲避信号。进而,盘控制器50生成长在使透镜23以给定的速度从透镜23的躲避后的位置移动到能够读出信息面L的数据的位置为止的速度控制信号。另外,在进行焦点控制之际,盘控制器50判断焦点的位置突然从信息面L离开后,就生成躲避信号,使透镜23躲避。
[0036]
下面,更具体讲述盘控制器50。盘控制器50具有监视电路51,躲避控制部52,速度控制部53,焦点控制电路54和切换电路55。
[0037]
监视电路51,在进行焦点控制时,监视光量检出电路42的输出信号c的信号电平。信号电平成为给定值(Clvl)以下时,在通知躲避控制部52的同时,还向切换电路55发出指令,以便选择来自躲避控制部52的躲避信号。在本说明书中,监视电路51在信号电平成为给定值(Clvl)以下时,判断光的焦点的位置突然从信息面L离开、即判断脱离焦点控制。
[0038]
躲避控制部52,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30的指令及来自监视电路51的通知,生成及输出旨在使透镜23躲避的躲避信号。在向驱动电路60输出躲避信号的期间,按照躲避信号的信号电平,决定物镜23的移动量(或躲避位置)。然后,作为躲避信号的信号电平,给予最终值后,物镜23移动到可能范围中离盘1侧最远的位置。从而完成躲避动作。该所谓“离得最远的位置”,例如是在物镜23的可能范围中的最下点,致动器22机构性地与光拾波器20内的其元部件接触的位置。此外,由于这时物镜23不与其它部件接触,所以不会损伤物镜23。
[0039]
速度控制部53,按照物镜23的位置,输出使其移动速度变化的速度控制信号。躲避信号及速度控制信号,使物镜23移动,用于控制其位置。这样,在本说明书中,包括躲避信号及速度控制信号,也有时称作“位置控制信号”。与此相同,躲避控制部52及速度控制部53,都输出旨在控制焦点的位置的信号。因此,也可以作为包括躲避控制部52及速度控制部53的功能的一个芯片电路(位置控制电路56)实现。
[0040]
焦点控制电路54,根据FE信号生成电路41输出的FE信号b,生成焦点控制信号。焦点控制信号用来使光的焦点继续位于信息面L上,在从盘1读出数据之际需要。另外,在根据焦点控制信号可以进行焦点控制时,焦点控制电路54对躲避控制部52发出指令,指令选择亲自输出的焦点控制信号。
[0041]
切换电路55,选择输出的一个以上的信号中的一个后,向驱动电路60输出。例如:切换电路55从焦点控制电路54接收焦点控制信号及其输出指令后,输出焦点控制信号。另外,切换电路55在从躲避控制部52接收躲避信号的同时,还从系统控制器30或监视电路51接收躲避信号的输出指令后,输出该躲避信号。进而,切换电路55在从速度控制部53接收速度控制信号的同时,还从系统控制器30接收速度控制信号的输出指令后,输出该速度控制信号。
[0042]
驱动电路60,根据来自盘控制器50的驱动控制信号,生成电压信号(驱动信号),外加给光拾波器20的致动器22。
[0043]
再生处理电路70,对光拾波器20的受光部24输出的光电流信号进行纠错等处理,将盘1记录的数据,例如作为图象信息及声音信息,向外部输出。
[0044]
接着,参照图4讲述盘装置10的动作。图4表示载置盘1后盘装置10内的各种信号的波形及物镜位置的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4(a)所示,从盘的开始载置时刻(时刻t0)起,依次表示时刻t1、t2、…t5。下面,沿着该时刻依次讲述。此外,图4的(b)~(e),分别表示图3所示的FE信号b、光量信号c、控制状态信号d、驱动控制信号e。进而,图4(f)表示与驱动控制信号e的信号电平对应的物镜的位置。就是说,图4(e)的驱动控制信号输入驱动电路60时,物镜23向图4(f)所示的位置移动。作为参考,在图4(f)中还示出信息面L的位置。
[0045]
此外,虽然下面讲述图4(e)所示的驱动控制信号输入驱动电路60的情况,但也可以将该驱动控制信号作为外加给致动器22的电压信号(驱动信号)。因为驱动电路60具有输出与驱动控制信号的电平对应的电压信号的功能,尽管信号电平的单位不同,但其波形及按照该波形的物镜23的位置(图4(f))的变化,却如下所述的缘故。同样,也可以将图4(f)作为致动器22的位置理解。因为致动器22和物镜23相互联结,所以可以认为有关盘1的垂直方向的位置,实质上相同。
[0046]
盘的开始载置时刻(时刻t0),是用户将盘1放置到盘装置10的盘托盘(未图示)上,开始向装置10内装入的时刻。具体地说,系统控制器30根据来自检出盘1的插入的传感器(未图示)的输出,驱动电动机,拉进盘托盘。因此,系统控制器30能够易于特定开始装入时刻t0。此外,还可以考虑不利用盘托盘,将盘1直接插入盘槽后装入的作法,但处理相同。因为这时也由传感器检出插入,驱动电动机,拉进盘1。
[0047]
在时刻t0中,系统控制器30将物镜23的躲避指令发送给躲避控制部52。接收躲避指令的躲避控制部52,生成躲避信号。切换电路55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30的指令,在时刻t0~t3的期间,输出由躲避控制部52生成的躲避信号。该躲避信号,与图4(e)所示的驱动控制信号中的起初的“躲避信号”对应。
[0048]
根据躲避信号的具体动作如下。就是说,躲避信号起初下降到信号电平Elvl1为止。该信号电平,与物镜23位于比最远的位置靠近盘1一侧的位置对应。在具有信号电平Elvl1的躲避信号的作用下,物镜23高速移动到从信息面L看只离开Lv1的位置(以下记作“位置Lv1”等)。物镜23移动到位置Lv1为止后,躲避信号慢慢地变化成为信号电平Elvl2为止。其结果,物镜23的位置下降到躲避位置Lv2为止。躲避位置Lv2相当于上述的“离得最远的位置”,物镜23到达该位置后,躲避即告结束(时刻t1)。以后,由于物镜23的位置固定在躲避位置,所以躲避信号的信号电平保持电平Elvl2。
[0049]
在时刻t2中,盘1被装入盘装置10内,载置完毕。确认载置完毕后,在时刻t3中,系统控制器30输出焦点控制ON的指令。
[0050]
接收焦点控制ON的指令后,速度控制部53输出速度控制信号。切换电路55,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30的指令,从时刻t3起,输出速度控制部53生成的速度控制信号。该速度控制信号,与图4(e)所示的驱动控制信号中的“速度控制信号”对应。此外,在该时刻,光拾波器20的激光器光源21开始发射激光。
[0051]
根据速度控制信号的具体动作如下。就是说,速度控制信号以比较大的变化率(图4(e)的曲线图中的斜率),从信号电平Elvl2上升到Elvl3为止。这样,物镜23就以比较高的速度从躲避位置(Lv2)向盘1的方向移动。信号电平达到Elvl3,物镜23到达位置Lv3后,速度控制信号的电平以比以前平缓的斜率慢慢上升。速度控制信号的的斜率变缓后,物镜23就以比先前缓慢的速度变化。
[0052]
此外,位置Lv3,例如对盘1规定面摆动的允许值时,可以根据该值规定。所谓“面摆动”,定义为对基准面(例如盘1中的被夹紧的面)而言的偏差。作为面摆动的允许值,例如考虑采用±0.3mm时,位置Lv3只要取给从与信息面L对焦的物镜位置到信息面L的深度加上0.3mm的值即可。此外,面摆动的允许值不局限于±0.3mm,例如可以采用±0.5mm等。可以对盘1的所有半径方向,单独测定面摆动。
[0053]
速度控制信号的电平持续增加后,由于物镜23靠近盘1,所以光的焦点也逐渐靠近信息面L。于是,被光量检出电路42检出的光量信号c(图4(c))的电平,开始慢慢增加。然后,在时刻t4中,FE信号(图4(b))的波形零交叉后,焦点控制电路54判断在现在的焦点位置中,处于可以进行焦点控制的焦点控制状态。然后,焦点控制电路54向切换电路55发送焦点控制信号及其输出指令。切换电路55根据输出指令,将输出信号切换成焦点控制信号。该信号,与图4(e)所示的驱动控制信号中的表示为“焦点控制信号”的信号对应。
[0054]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速度控制信号的斜率两个阶段地变化,物镜23开始移动时,在盘1的方向上比较高速地移动,到达位置Lv3为止后,用比较低的速度移动。这样,移动到可以进行焦点控制的位置为止之际,能够使光的焦点不会超过信息面L地加以控制。因此,能够切实使焦点在可以进行焦点控制的范围内移动。另外,由于与位置Lv3相比,盘1一侧的移动速度比较低,所以能够切实使物镜23停止。因此,能够适当地避免盘1和物镜23的碰撞。
[0055]
然后,通过切换电路55,将焦点控制电路54的输出发送给驱动电路60,焦点控制信号被输入致动器22。这样,物镜23位置受到控制,能够实现焦点控制。此外,到时刻t4为止,是不进行焦点控制的状态(非控制状态);时刻t4以后,是进行焦点控制的状态(控制状态)。图4(d)所示的控制状态信号d,利用信号电平表示是否进行焦点控制的状态。就是说,控制状态信号d在时刻t4中,从表示非控制状态的低电平,迁移到表示控制状态的高电平为止。时刻t4以后,可以一边持续进行焦点控制,一边从盘1的信息面L读出数据。再生处理电路70根据从受光部24获得的光电流信号,取得、输出数据。
[0056]
接着,讲述在焦点控制中避免物镜23和盘1的接触的处理。例如,假设外加来自外部的碰撞等的干扰。这种干扰,相当于用便携式的盘装置再生图象等时的振动。外加干扰后,物镜23和盘1的距离往往非常靠近。最严重时,物镜23和盘1接触,两者有受到损伤的危险。因此,在焦点控制中也需要进行避免两者的接触的处理。
[0057]
由于干扰,物镜23和盘1的距离接近后,FE信号b出现紊乱。在图4(b)中,在即将成为时刻t5之际,示出紊乱的FE信号的波形。FE信号的振幅变大,可以理解为聚焦误差变大。
[0058]
干扰较大时,光量检出电路42的输出(光量信号)也出现变化。具体地说,聚焦误差变大后,与以前相比,作为整体检出的反射光的光量减少,所以光量信号的电平变小。在图4(c)中,在即将成为时刻t5之际,示出和FE信号同时出现紊乱的光量信号的波形。
[0059]
现在,假设光量信号的电平比给定的基准值Clvl低。该基准值被监视电路51预先设定。检出光量检出电路42的输出小于基准值Clvl时,就判断为焦点控制偏移。然后,监视电路51通知躲避控制部52。接收该通知后,躲避控制部52开始生成及输出躲避信号。同时,监视电路51向切换电路55发送指令,以便选择、输出来自躲避控制部52的躲避信号。
[0060]
于是,切换电路55将来自焦点控制电路54的焦点控制信号,切换成来自躲避控制部52的躲避信号,发送给驱动电路60。这时的躲避信号的波形变化,与时刻t0~t3的躲避信号的波形变化相同。其结果,与载置盘1时一样,物镜23高速移动到位置Lv1为止,然后,用比较低的速度,缓慢移动到躲避位置Lv2为止。躲避位置Lv2,是致动器22机构性地与其它部件接触的位置。然后,在该位置保持,直到系统控制器30输出使焦点控制动作的指令为止。在开始躲避动作时,由于物镜23高速离开盘1,所以即使脱离焦点控制,也能避免物镜23和盘1的接触。
[0061]
下面,讲述从开始载置盘起到进行焦点控制为止的处理,以及在焦点控制期间不能维持其控制状态时的处理。该处理,按照图5所示的步骤进行。
[0062]
图5示出盘装置10的处理的步骤。首先,在步骤S51中,系统控制器30根据传感器输出,接收开始载置盘的指令后,在步骤S52中,利用躲避信号,使物镜23躲避到躲避位置Lv2为止。在步骤S53中,系统控制器30确认盘的载置是否完毕。载置没有完毕时,返回步骤52,在躲避位置Lv2上保持物镜23。载置完毕时,进入步骤54。在步骤S54中,根据系统控制器30的指令,躲避控制部52及切换电路55结束输出躲避信号。
[0063]
接着,在步骤S55中,速度控制部53及切换电路55输出速度控制信号,外加给驱动电路60,以比较快的速度将物镜23移动到位置Lv3为止。在步骤S56中,位置Lv3以后,以较低的一定速度使物镜23移动。
[0064]
在步骤S57中,焦点控制电路54判断可否进行焦点控制动作。如果可以,就进入步骤S58;如果不可以,就返回步骤S56,继续使物镜23慢慢靠近盘1。
[0065]
在步骤S58中,焦点控制电路54在向切换电路55输出切换指令的同时,还输出焦点控制信号,进行焦点控制。在进行该处理的同时,监视电路51在步骤S59中,监视是否维持着焦点控制状态,具体地说,根据光量信号的电平,监视是否脱离焦点控制。如果维持焦点控制,就返回步骤S58,继续进行焦点控制及其监视。如果没有维持,就进入步骤S60。
[0066]
在步骤S60中,躲避控制部52及切换电路55输出躲避信号,使物镜23躲避。躲避完毕后,在步骤S61中,继续输出信号电平Elvl2的躲避信号,从而将物镜保持在躲避位置上,直到指令重新开始焦点控制为止。
[0067]
上述处理,是利用干扰检出焦点控制脱离的情况。但是载置着具有超过上述允许值的面摆动的盘1时,往往达不到焦点控制状态。这时,光的焦点即使慢慢接近盘1,光的焦点和信息面L的相对速度也较大,FE信号波形的输出时间变得极短。因此,不能使物镜23跟随信息面L的面摆动地接近盘1,最终相互接触。因此,EF信号的波形的输出时间,比预先设定的时间短时,就判断为载置了不能进行焦点控制的盘,可以移行到从上述的时刻t5开始的处理。这样,能够避免盘1和物镜23的接触。
[0068]
下面参照图6,讲述将盘1从盘装置10排出的处理。图6表示在排出盘1的处理时盘装置10内的各种信号的波形及物镜位置的时间变化的关系。图6(a)~(f),分别与图4(a)~(f)对应。
[0069]
在盘装置10中,在进行焦点控制的状态下,假设在时刻t10中,按下盘1的弹出按钮。接收指令排出盘1的弹出按钮输出后,系统控制器30输出结束焦点控制的指令。该指令发送给躲避控制部52及切换电路55。接收该指令后,躲避控制部52输出躲避信号。另外,切换电路55将来自焦点控制电路54的焦点控制信号切换成躲避信号。这时的躲避信号的波形及信号电平,和图4的(e)的时刻t1~t3相同。就是说,接收该躲避信号后,驱动电路60驱动致动器22,使物镜23高速移动到位置Lv1,然后以低速慢慢下降到躲避位置Lv2。
[0070]
系统控制器30确认物镜23位于躲避位置Lv2时,在时刻t11中,输出排出盘的指令。于是,在物镜23保持在躲避位置(Lv2)的状态下,盘托盘(未图示)被送到盘装置10外,排出盘1。用户从盘托盘上取出盘1,盘托盘再次返回盘装置10内。然后,在时刻t11中,系统控制器30判断排出动作结束。系统控制器30指令躲避控制部52及切换电路55停止躲避信号的输出。这样,驱动电路60停止驱动致动器22。致动器22及和致动器22连接的物镜23,返回自然位置(初始位置)。
[0071]
采用本实施方式后,开始载置盘1后,根据躲避信号,使致动器22躲避到位置Lv2。进而,对焦点控制结束的指令也同样,使物镜保持在躲避位置。另外,在进行焦点控制的状态中,光量检出电路42的输出如果低于给定值(Clvl)后,监视电路51就检出焦点控制脱离的情况,躲避到躲避位置(Lv2)。因此,即使在不能正确进行控制的时刻,也能避免物镜23强烈碰撞盘1。
[0072]
经过以上动作后,在盘1和物镜23碰撞的危险性高等时,具体的说,在载置盘的过程中产生振动时、盘和物镜之间的距离(动作间隔)短时、盘的面摆动大时或者致动器的位置向靠近盘的方向变动时,也能保持物镜和盘的间隔,避免它们的碰撞。尤其是对于可移动的机器那样在容易接收振动及冲击的同时,使用时的朝向(姿势)也不能确定的机器,能够切实避免物镜和盘的碰撞,非常有效
[0073]
根据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躲避信号,在动作开始时,用比较高的速度驱动致动器22,将物镜23移动到位置Lv1为止。然后,从位置Lv1起,用低速驱动致动器22,使物镜23到达躲避位置Lv2。由于采用这种两个档的速度使物镜23躲避,所以能够在使物镜23高速穿过容易与盘碰撞的位置的同时,还能够抑制致动器22在躲避位置的机构性的接触碰撞,能够抑制给致动器带来的损伤。另外,还能减少盘装置产生的噪音
[0074]
进而,在躲避位置Lv2中,致动器22机构性地接触其它部件,从而不使致动器引起不必要的振动。而且,由于从躲避位置Lv2起,开始进行旨在进行焦点控制的动作,所以致动器22稳定,能够提高控制的稳定性。
[0075]
另外,速度控制部53输出的速度控制信号,用高速将位于躲避位置Lv2的致动器22移动到位置Lv3,从那里开始,用低速驱动致动器22。因此,在旨在进行焦点控制的动作中,物镜比拉入位置离的很远的地方用,高速穿过,能够将直到成为可以进行焦点控制的状态为止的时间高速化。进而,物镜23靠近可以进行焦点控制的位置后,抑制和盘1的相对速度,能够使焦点控制稳定。
[0076]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监视电路51只对光量检出电路42的输出c进行焦点控制的监视。但也可以将FE信号生成电路41的输出b及焦点控制电路54的输出等组合后使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躲避信号的一部分作为斜面状波形,从而降低机构性的冲击。但既可以是阶梯状波形,也可以是二次函数性的曲线波形。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速度控制信号,用低速和高速的两个档的速度使物镜23移动。但也可以进一步增加速度的档,或者使速度连续性地变化,从而在抑制物镜23的不需要的振动的同时,还能使直到焦点控制状态为止的动作高速化。
[0077]
另外,通过移动致动器22,从而在载置盘1时是物镜23躲避。但是也可以移动整个光拾波器3,使物镜23从盘1上躲避,在载置盘1后,利用致动器22进行躲避。
[0078]
本实施方式的系统控制器30,可以通过实行计算机程序,控制上述动作。这种计算机程序,例如包含实行图5所示的流程图规定的处理的指令。计算机程序,可以记录在以光盘为代表的光记录介质、以SD存储卡、EEPM0M为代表的半导体记录介质、以软盘为代表的磁记录介质等记录介质上。此外,盘装置10,不仅可以通过记录介质做媒介,还可以通过英特网等电气通信线路做媒介,获得计算机程序。
[0079]
盘控制器50,例如可以作为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之类的1个半导体芯片,或者作为搭载1个以上的半导体芯片的电路基板,以单体流通。而且,盘控制器50,例如安装到具备图3所示的盘控制器50以外的构成要素的装置上后,可以将该装置作为上述盘装置10发挥作用。
[0080]
此外,讲述了将圆盘状的盘1载置到盘装置10中的情况,但也可以载置可以光学性地读取的卡。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讲述了盘装置10从Blu-ray盘1中读出数据的处理。可是,盘装置10具有将数据写入Blu-ray盘1的功能,可以进行写入处理。
[0081]
本发明的盘装置,在为了进行高密度记录而加大光学系的NA,动作间隔变窄的光盘驱动器中大有用处,易于搭载到录象机等上。另外,在容易受到冲击及振动的可移动的机器用的光盘驱动器中也大有用处,易于搭载到视频播放器(video movie)等上。

Claims (9)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具备:
光源;
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聚焦的聚焦部;
检出开始载置记录介质后,输出表示已检出的检出信号的检出部;
根据驱动信号,使所述聚焦部的位置沿垂直于所述记录介质的信息面的方向变化,从而使所述光的焦点移动的移动部;
接收来自所述信息面的反射光,生成光量信号的受光部;
生成用于使所述聚焦部的位置按照与所述聚焦部的位置对应的速度而变化的位置控制信号的位置控制部;
根据所述光量信号,生成用于使所述光的焦点位于对所述信息面而言在可以进行焦点控制的范围内的焦点控制信号的焦点控制部;
选择性地输出所述位置控制信号及所述焦点控制信号中的某一个的切换部;以及
根据由所述切换部输出的信号,输出驱动信号的驱动部,
当所述位置控制部接收到由所述检出部输出的所述检出信号时,
所述位置控制部,作为所述位置控制信号,生成使所述聚焦部的位置向离开所述记录介质的方向变化的躲避信号;而所述切换部,作为所述位置控制信号,输出所述躲避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开始输出所述检出信号后,而且在所述记录介质载置完毕之前的期间,所述位置控制部,生成所述躲避信号,使所述聚焦部的位置躲避到给定的躲避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输出指令排出所述记录介质的排出指令信号的指令部;
在输出所述排出指令信号后,而且在所述记录介质排出完毕之前的期间,所述位置控制部,生成所述躲避信号,使所述聚焦部的位置躲避到所述给定的躲避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控制部,使所述聚焦部的位置以第1速度变化,到达第1位置后,使其以比所述第1速度慢的第2速度变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监视部,该监视部,根据所述光量信号,监视所述光的焦点位置是在所述焦点可控范围内还是自所述范围偏离;
所述监视部,当在所述切换部输出所述焦点控制信号的期间检出自所述范围偏离时,所述位置控制部,生成使所述聚焦部的位置向离开所述记录介质的方向变化的躲避信号,而所述切换部,作为所述位置控制信号,输出所述躲避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系统控制器,该系统控制器,在对所述信息面进行所述焦点控制时,生成所述焦点控制的停止指令;
响应所述停止指令的接收,所述位置控制部,作为所述位置控制信号,生成所述躲避信号;而所述切换部,作为所述位置控制信号,输出所述躲避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控制部,生成使所述聚焦部的位置阶梯性地变化的所述躲避信号。
8、一种盘控制器,是安装到向盘中写入数据及/或可以从盘中读出数据的盘装置中的盘控制器,
所述盘装置,具有:光源;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聚焦的聚焦部;检出开始载置记录介质后、输出表示已检出的检出信号的检出部;根据驱动信号、使所述聚焦部的位置在垂直于所述记录介质的信息面的方向上变化、从而使所述光的焦点移动的移动部;接收来自所述信息面的反射光、生成光量信号的受光部;以及根据驱动控制信号、输出驱动信号的驱动部,
所述盘控制器,具备:
位置控制部,其生成用于使所述聚焦部的位置按照与所述聚焦部的位置对应的速度而变化的位置控制信号;
焦点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光量信号,生成用于使所述光的焦点位于对所述信息面而言在可以进行焦点控制的范围内的焦点控制信号;以及
切换部,其选择性地输出所述位置控制信号及所述焦点控制信号中的一个,作为所述驱动控制信号而输出,并在输出所述位置控制信号而使所述光的焦点移动到可以进行焦点控制的位置后,输出所述焦点控制信号,
当所述位置控制部接收到由所述检出部输出的所述检出信号时,
所述位置控制部,作为所述位置控制信号,生成使所述聚焦部的位置向离开所述记录介质的方向变化的躲避信号,而所述切换部,作为所述位置控制信号,输出所述躲避信号。
9、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含:
使用光学系统,使来自光源的光聚焦的步骤;
检出开始载置记录介质后,输出表示检出的情况的检出信号的步骤;
根据驱动信号,使所述光的聚焦位置在垂直于所述记录介质的信息面的方向上变化,从而使所述光的焦点移动的步骤;
接收来自所述信息面的反射光,生成光量信号的步骤;
生成用于使所述光学系统的位置按照与所述光学系统的位置对应的速度而变化的位置控制信号的步骤;
根据所述光量信号,生成用于使所述光的焦点位于对所述信息面而言在可以进行焦点控制的范围内的焦点控制信号的步骤;
选择性地输出所述位置控制信号及所述焦点控制信号中的某一个的步骤;以及
根据由所述选择性地输出的步骤所输出的信号,生成驱动信号的步骤,
生成所述位置控制信号的步骤,当接收到由输出所述检出信号的步骤输出的所述检出信号时,作为所述位置控制信号,生成使所述光学系统的位置向离开所述记录介质的方向变化的躲避信号;
所述选择性地输出的步骤,作为所述位置控制信号,输出所述躲避信号。
CNB2004800357390A 2003-12-01 2004-11-25 控制装置及具备控制装置的光盘装置 Active CN10043101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01251 2003-12-01
JP401251/2003 2003-12-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0726A CN1890726A (zh) 2007-01-03
CN100431017C true CN100431017C (zh) 2008-11-05

Family

ID=34649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357390A Active CN100431017C (zh) 2003-12-01 2004-11-25 控制装置及具备控制装置的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276680B2 (zh)
EP (1) EP1701342A4 (zh)
JP (1) JP4718330B2 (zh)
KR (1) KR100753717B1 (zh)
CN (1) CN100431017C (zh)
TW (1) TWI298879B (zh)
WO (1) WO20050552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79783A (ja) * 2004-09-13 2006-03-23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対物レンズ制御方法
CA2554383C (en) * 2005-08-01 2012-03-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driv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optical disk drive
US20090180371A1 (en) * 2005-12-09 2009-07-16 Juil Lee Optical storage interface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optical storage interface
JP4272222B2 (ja) 2006-07-28 2009-06-03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光ディスク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234742A (ja) * 2007-03-19 2008-10-02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670830B2 (ja) * 2007-04-26 2011-04-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10009635A (ja) * 2008-06-24 2010-01-14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29934A (ja) * 1983-12-17 1985-07-11 Sony Corp 光学式デイスクプレ−ヤ−のフオ−カス装置
JPS62138315U (zh) * 1986-02-19 1987-09-01
JPH02162531A (ja) * 1988-12-16 1990-06-22 Toshiba Corp 光情報処理装置
JPH04358324A (ja) * 1991-06-05 1992-12-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対物レンズ衝突防止装置
CN1099144A (zh) * 1993-04-02 1995-02-22 索尼公司 聚焦伺服系统与获取焦点伺服的启动方法
CN1151581A (zh) * 1995-07-27 1997-06-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88745A (ja) 1985-02-15 1986-08-2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フオ−カスサ−ボ制御方式
JPS62138315A (ja) * 1985-12-10 1987-06-22 Fuji Carbon Seizosho:Kk 金属塩化物と黒鉛とからなる層間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DE3841692C1 (zh) * 1988-06-22 1990-06-28 J.M. Voith Gmbh, 7920 Heidenheim, De
JPH0276128A (ja) * 1988-09-13 1990-03-15 Pioneer Electron Corp フォーカスサーボ引込み方法
JPH0242214U (zh) * 1988-09-14 1990-03-23
JPH04141830A (ja) * 1990-10-02 1992-05-15 Ricoh Co Ltd 光学ヘッド及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29934A (ja) * 1983-12-17 1985-07-11 Sony Corp 光学式デイスクプレ−ヤ−のフオ−カス装置
JPS62138315U (zh) * 1986-02-19 1987-09-01
JPH02162531A (ja) * 1988-12-16 1990-06-22 Toshiba Corp 光情報処理装置
JPH04358324A (ja) * 1991-06-05 1992-12-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対物レンズ衝突防止装置
CN1099144A (zh) * 1993-04-02 1995-02-22 索尼公司 聚焦伺服系统与获取焦点伺服的启动方法
CN1151581A (zh) * 1995-07-27 1997-06-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18330B2 (ja) 2011-07-06
CN1890726A (zh) 2007-01-03
EP1701342A1 (en) 2006-09-13
KR100753717B1 (ko) 2007-08-30
TWI298879B (en) 2008-07-11
KR20060054445A (ko) 2006-05-22
JPWO2005055213A1 (ja) 2007-06-28
US7276680B2 (en) 2007-10-02
US20070040093A1 (en) 2007-02-22
WO2005055213A1 (ja) 2005-06-16
EP1701342A4 (en) 2008-06-25
TW200523909A (en) 2005-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51722B2 (e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switching focus point between layers
US5862113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obble-free data recovery from CD-rom or the like
CN100487802C (zh) 光盘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EP0926662A2 (en) Optical disc device
CN100431017C (zh) 控制装置及具备控制装置的光盘装置
WO2001065551A1 (fr)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e focalisation,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et disque optique reproduisant le dispositif
US6952387B2 (en) Optical disk pla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criminating optical disk
CN101501767B (zh) 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光学信息记录再生方法以及控制电路
EP1331632B1 (en) Focus control device and focus control method
US20040228234A1 (en) Read/write position controller for optical pickup
CN100412959C (zh) 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信息再现装置及方法
JP4320615B2 (ja)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US6934232B2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an unbalanced disk in an optical disk reading device
JP4187012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0578637C (zh) 记录控制方法
CN101123096A (zh) 聚焦伺服装置
JP2003157551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H10208368A (ja) 光ディスク駆動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8523535A (ja) 光記録担体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使用される装置及び方法
JP2012155797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