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2001C - 安全带卷收器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卷收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22001C CN100422001C CNB200610000365XA CN200610000365A CN100422001C CN 100422001 C CN100422001 C CN 100422001C CN B200610000365X A CNB200610000365X A CN B200610000365XA CN 200610000365 A CN200610000365 A CN 200610000365A CN 100422001 C CN100422001 C CN 100422001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ool
- safety strap
- along
- attachment
- g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10000000515 toot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1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41000269799 Perca fluviatil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666896 Homo sapiens V-type immunoglobulin domain-containing suppressor of T-cell activatio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38282 V-type immunoglobulin domain-containing suppressor of T-cell activatio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1 propul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36—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self-locking in an emergency
- B60R22/415—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self-locking in an emergency with additional means allowing a permanent locking of the retractor during the wearing of the bel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其可以避免安全带在其被完全拉出的状态下部分地留在卷轴中。在ALR开关杆中形成有切口状的空间部分。挤压ALR开关杆并将其转换至与卷轴接合的方向侧的凸轮板的凸轮凸起进入空间部分的内部,从而凸轮凸起可转动至在凸轮拉出方向侧相对于其与ALR开关杆的接触位置更靠前的位置,由此可完全拉出安全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限制车辆乘员身体的座椅安全带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长条状安全带的安全带卷收器。
背景技术
在构成用于车辆的座椅安全带系统的长条状安全带中,其纵向底端接合在安全带卷收器的卷轴上。当卷轴沿卷绕方向(即,围绕其自身轴线的一个方向)转动时,安全带被卷轴卷绕并存放。
在这种安全带卷收器中,锁定机构调节卷轴沿与卷绕方向相反的拉出方向的转动,从而限制安全带的拉出动作。
作为这种锁定机构的一个技术方案,已知一种紧急锁定卷收器机构(下文中称为“ELR机构”),其检测车辆的迅速减速状况,并调节卷轴沿拉出方向的转动。另外,还已知一种自动锁定卷收器(下文中称为“ALR机构”),其与ELR机构不同,并在安装安全带后不管车辆的状况如何而调节卷轴沿拉出方向的转动。
在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实开平(JP-U)No.03-121059中公开了具有ELR机构和ALR机构的安全带卷收器的示例。
在JP-U No.03-121059中公开的安全带卷收器具有锁定环。该锁定环相对于卷轴同轴并可相对转动地布置,并且和卷轴一致地转动,该卷轴通过驱动部件的驱动力转动。然而,当锁定环不能跟随卷轴沿拉出方向转动时,在卷轴和锁定环之间就产生相对转动,并且锁定装置工作以调节卷轴沿拉出方向的转动。
在上述文献中公开的安全带卷收器的ALR杆设置成:在其接合位置和从接合位置撤回的其撤回位置之间往复运动。ALR杆移动至接合位置以与锁定环接合,从而调节锁定环沿拉出方向的转动。
ALR杆通过释放机构在接合位置和撤回位置之间往复运动。该释放机构是与卷轴的转动相结合的减速齿轮,并且通过与卷轴转动相结合,使其围绕卷轴在完全存放状态(此时安全带被卷绕并存放)和完全拉出状态(此时安全带被完全拉出)之间转动一周。
在该释放机构中形成有凸轮等。当卷轴沿拉出方向转动直至即将处于完全拉出状态之前时,凸轮等与ALR杆接合,并且当卷轴在该状态下进一步沿拉出方向转动时,与该转动结合的凸轮等挤压ALR杆,以使其移动至接合位置。
另外,当卷轴沿卷绕方向转动直至即将处于完全存放状态之前时,形成在释放机构上的上述凸轮等或者不同的释放凸轮等与ALR杆接合,并且当卷轴在该状态下进一步沿卷绕方向转动时,释放凸轮等挤压ALR杆,以使其移动至撤回位置。
在上述安全带卷收器中,在释放机构和ALR杆之间的接合关系如此设定,使得当安全带即将处于完全拉出状态之前的状态时,ALR杆移动至接合位置。
还有另一种结构,其中在安全带到达其完全拉出状态之后,当卷轴沿卷绕方向转动特定角度时,ALR杆运动至接合位置。
座椅安全带系统在安全带从卷轴完全拉出的状态下装配到车辆中,并且在装配好之后,安全带被卷轴卷绕。
当将安全带卷收器装配到车辆中时,通过将释放机构的凸轮等定位在能够将安全带完全拉出的临时位置,可将安全带完全拉出,从而实现装配。
同时,在装配好之后,在安全带即将处于完全拉出之前的状态下,释放机构的凸轮等与ALR杆接触,并且凸轮等不再沿安全带的拉出方向运动。也就是说,在这种结构的安全带卷收器中,在装配好之后,安全带不能从卷轴完全拉出。
因此,在这种安全带卷收器中,在车辆的乘员等认为安全带完全拉出的状态下(下文称为“表面完全拉出状态”),实际上有一部分安全带留在卷轴中,因此在安全带的制造过程中必须将其全长设置得更长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其能够避免安全带在其表面完全拉出的状态下部分地留在卷轴中。
根据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的安全带卷收器包括:卷轴,长条状安全带的底端接合在其上,该卷轴卷绕并存放所述安全带,并通过拉出所述安全带使其转动以提供所述安全带;挤压部件,其与所述卷轴的转动一起运动;以及接合部件,该接合部件可沿着直接或间接与所述卷轴接合的接合方向以及与之相反的方向运动。所述接合部件在所述卷轴转动至所述安全带即将从所述卷轴被完全拉出之前时,被与所述卷轴一起运动的所述挤压部件挤压,并向所述接合方向运动。在所述接合部件处形成有空间部分,其在所述接合部件沿接合方向运动的状态下朝着挤压部件侧开口。当所述卷轴转动直至所述安全带被完全拉出时,与所述卷轴一起运动的所述挤压部件进入所述接合部件的空间部分内。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卷轴转动时,挤压部件与卷轴的该转动一起运动。当卷轴转动至安全带即将被从卷轴完全拉出之前时,挤压部件挤压接合部件。被挤压部件挤压的接合部件沿接合方向运动。
当接合部件沿接合方向运动或当接合部件沿接合方向进一步运动时,接合部件直接或间接地与卷轴接合。
在接合部件处形成有空间部分。在安全带即将被完全拉出之前的状态下,被挤压部件挤压的接合部件运动,并且接合部件的空间部分面向挤压部件。在该状态下,空间部分朝着挤压部件侧开口,并且挤压部件可进入空间部分内。当卷轴转动至安全带被完全拉出时,与该卷轴的转动一起,挤压部件进入空间部分内。
由于空间部分设置在接合部件处,因此当卷轴在挤压部件到达挤压接合部件的位置之后进一步沿拉出安全带的方向转动时,挤压部件可进入空间部分内并与卷轴的转动一起运动。
由此,接合部件不会阻止卷轴的转动直至安全带被完全拉出。因此,安全带没有留在卷轴中的部分,从而能够拉出全部的安全带。
根据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的安全带卷收器包括:卷轴,长条状安全带的底端接合在其上,并且该卷轴卷绕并存放所述安全带,并通过拉出所述安全带以提供所述安全带;挤压部件,其与所述卷轴的转动一起与所述卷轴同轴地运动,并在该挤压部件处形成一凸起,该凸起从所述卷轴的旋转中心转动径向的外侧相对于所述卷轴的转轴平行地伸出;和接合部件,其能够通过朝着所述挤压部件的旋转中心的方向运动,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卷轴接合。所述接合部件在所述卷轴转动至所述安全带即将从所述卷轴被完全拉出之前时,被与所述卷轴一起运动的所述凸起挤压,并向接近所述旋转中心的方向运动。在所述接合部件处形成有空间部分,其在所述接合部件朝着所述挤压部件的旋转中心运动的状态下朝着凸起侧开口。当所述卷轴转动至所述安全带被完全拉出时,与该卷轴运动一起运动的凸起进入所述接合部件的空间部分内。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挤压部件与卷轴的转动一起与卷轴同轴地运动。当卷轴转动至安全带即将被从卷轴完全拉出之前时,与卷轴的该转动一起转动的挤压部件的凸起挤压接合部件。接合部件沿朝着挤压部件的旋转中心的方向运动。
当接合部件在来自挤压部件的挤压力的作用下沿接合方向运动时,或者当接合部件沿朝着挤压部件的旋转中心的方向进一步运动时,接合部件直接或间接地与卷轴接合。
在接合部件处形成有空间部分。在安全带即将被完全拉出之前的状态下,被挤压部件的凸起挤压的接合部件运动,并且接合部件的空间部分面向凸起。当卷轴转动至安全带被完全拉出时,随着卷轴的该转动,挤压部件的凸起进入空间部分内。
由于空间部分设置在接合部件处,因此当卷轴在挤压部件的凸起到达挤压接合部件的位置之后进一步沿拉出安全带的方向转动时,凸起可进入空间部分内,并且凸起(并因此挤压部件)可以与卷轴的转动一起转动。
由此,接合部件不会阻止卷轴的转动直至安全带被完全拉出。因此,安全带没有留在卷轴中的部分,从而能够拉出全部的安全带。
在根据本发明第三技术方案的安全带卷收器中,长条状安全带被卷轴卷绕并存放,所述安全带的底端与该卷轴接合,并且通过拉出所述安全带,该卷轴沿围绕其自身轴线的一个方向转动而拉出所述安全带,并且所述安全带从所述卷轴整个拉出的状态为将所述安全带卷收器装配在车辆上时的初始状态。安全带卷收器还包括:挤压部件,其与所述卷轴的转动一起与所述卷轴同轴地运动,并在该挤压部件处形成一凸起,该凸起从所述卷轴旋转中心转动径向的外侧相对于所述卷轴的转轴平行地伸出;和接合部件,其可以沿朝着所述挤压部件的旋转中心和远离该旋转中心的方向运动,能够通过朝着所述旋转中心的方向运动,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卷轴接合。所述接合部件具有主体和突出部分,该突出部分形成为从所述主体朝着所述凸起的转动轨迹伸出。通过在所述安全带即将被完全拉出之前所述突出部分被所述凸起挤压,所述主体朝着所述旋转中心运动。在接合部件处形成有空间部分,其在所述运动的状态下朝着所述凸起侧开口。当所述卷轴转动至所述安全带被完全拉出时,与所述卷轴一起运动的所述凸起进入所述空间部分内。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凸起设在与所述安全带被完全拉出状态下所述凸起所处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处。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将安全带被完全拉出的完全拉出状态设定为初始状态,并且将安全带卷收器在该状态下装配到车辆中。
在装配好后,挤压部件与卷轴的转动一起与卷轴同轴地运动。当卷轴转动至安全带即将被从卷轴完全拉出之前时,与卷轴的该转动一起转动的挤压部件的凸起挤压形成在接合部件的主体处的突出部分。其突出部分被凸起挤压的接合部件沿朝着挤压部件的旋转中心的方向运动。
当接合部件在来自挤压部件的挤压力作用下运动时,或者当接合部件沿朝着挤压部件的旋转中心的方向从该状态进一步运动时,接合部件的主体直接或间接地与卷轴接合。
在装配的初始状况下,挤压部件的凸起定位在这样的位置:即沿着与卷轴沿拉出方向转动一起的安全带的拉出方向,该位置比接合部件的突出部分的位置靠前。因此,为了使卷轴在装配之后转动直至安全带被完全拉出,凸起必须从与突出部分接触的位置进一步转动。
当突出部分被凸起挤压并且接合部件的主体运动时,形成在接合部件的主体中的空间部分面向凸起。在该状态下,空间部分朝着凸起开口,从而凸起可进入其中。
卷轴从其中凸起挤压突出部分并且使接合部件的主体运动的状态下沿拉出方向进一步转动,从而随着该卷轴转动,挤压部件的凸起进入空间部分中。由此,凸起可转动至与装配的初始状态下的靠前位置相同的位置。
也就是说,即使当卷轴沿拉出方向转动以与装配时一样完全拉出安全带时,接合部件的突出部分和主体也不会阻止凸起转动,因此不会阻止卷轴沿拉出方向转动。
由此,在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卷收器中,可以以与在装配时的初始状态相同的方式完全拉出安全带,而不会导致安全带部分留在卷轴中。
另外,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中,可以设置旋转体和锁定部件。锁定部件设置为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与卷轴接合,并在与卷轴接合的状态下调节卷轴沿拉出方向的转动。旋转体可包括接合部件、旋转接合部件和连接部件。旋转接合部件与旋转体一起沿安全带的拉出方向转动,并使锁定部件随着该转动而直接或间接地与卷轴接合。连接部件分别在卷轴沿拉出方向迅速转动的状态和车辆迅速减速的状态下,将旋转体直接或间接地与卷轴连接并使旋转体与卷轴一起沿拉出方向转动。旋转体可以设置为与卷轴同轴并可相对于卷轴转动,或者可构造成在接合部件直接或间接地与卷轴接合的状态下与卷轴一起沿拉出方向转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例如当将安全带系到车辆乘员身上时,安全带处于被完全拉出和完全存放到卷轴上之间的状态中,并且接合部件与卷轴接合。当卷轴沿拉出安全带的方向转动时,其上设置有接合部件的旋转体与卷轴一起沿安全带的拉出方向转动。
设置在旋转体中的旋转接合部件与旋转体一起沿拉出方向转动。锁定部件通过旋转接合部件直接或间接地与卷轴接合,并且由锁定部件调节卷轴沿拉出方向的转动。
另一方面,例如,当卷轴在设在乘员身体上的安全带被迅速拉出的时候沿拉出方向迅速转动时,或者当车辆处于迅速减速的状态下时,设在旋转体中的连接部件将旋转体直接或间接地与卷轴连接。
当旋转体以这种方式与卷轴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时,旋转体以及因此的旋转接合部件与卷轴一起沿拉出方向转动,从而旋转接合部件使锁定部件直接或间接地与卷轴接合。因此,即使在这种状态下,锁定部件也可以调节卷轴沿拉出方向的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单个旋转体中设有:至少一部分所述部件的结构,其调节卷轴在车辆迅速减速的情况下沿拉出方向的转动;至少一部分所述部件的结构,其调节在卷轴沿拉出方向迅速转动时卷轴沿拉出方向的转动;以及用于在安全带从卷轴被基本完全拉出的状态下将旋转体与卷轴连接的结构。由此,可以简化卷收器的整体结构,并使得整个卷收器紧凑。
根据本发明第四技术方案的安全带卷收器包括:卷轴,长条状安全带的底端接合在其上,该卷轴卷绕所述安全带;挤压部件,其与所述卷轴的转动一起运动并挤压接合部件;和所述接合部件,其可沿着直接或间接与所述卷轴接合的接合方向、以及与该接合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在所述接合部件处形成有容纳所述挤压部件的空间部分。在所述安全带被完全从所述卷轴拉出的状态下,挤压部件容纳在所述空间部分中。
根据上述各技术方案,可以避免安全带在其被完全拉出的状态下部分地留在卷轴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带卷收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带卷收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正视图,并且是表示挤压部件靠近接合部件的状态的视图。
图3对应于图2,表示挤压部件进入空间部分内部的状态。
图4对应于图2,表示挤压部件到达其接合位置的状态。
图5对应于图2,表示在装配之前的状态。
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带卷收器的全部结构的简略放大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将描述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安全带卷收器10的整体结构。
图6的分解立体图中概略地表示了安全带卷收器10的整体结构。
安全带卷收器10具有框架12。框架12具有板状后板14,其厚度方向大致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由于后板14通过固定装置(例如,螺栓等)固定在车体的中立柱下端部分的附近,因此安全带卷收器10安装在车体上。
通过从大致沿着车辆的纵向方向设置的后板14的一个横向端,沿着车辆的横向方向(大致为车辆的左右方向)向内弯曲而形成脚板16。通过从后板14的另一横向端,沿着与脚板16相同的方向弯曲而形成脚板18。
卷轴24设置在脚板16和脚板18之间。卷轴24大致形成为筒形管的形状,其轴向沿着脚板16和脚板18彼此相对的方向延伸。插入通孔26形成在卷轴24中。
插入通孔26的两端在卷轴24的外周边部分处开口,并且这些开口的结构成形为沿着卷轴24轴向较长的狭缝。插入通孔26形成为避开经过卷轴24轴向中央部分的通孔28。细长的带状安全带30的纵向底端侧(近端侧)从插入通孔26的一个开口端插入并穿过插入通孔26。
沿安全带30的横向方向经过的管状部分32形成在安全带30的纵向底端部分处。通过在已经穿过插入通孔26的管状部分32的内侧处设置止动轴34,而在安全带30在拉出操作中被拉向与其底端侧相对的一端侧(远端侧)时,防止安全带30的底端侧从插入通孔26中拉出。
由于卷轴24沿着围绕其自身轴线的卷绕方向转动,因此安全带30从它的底端侧被层层卷绕在卷轴24的外周边部分上并且容纳在该处。
另一方面,杆形扭转轴36设置在通孔28的内侧,其纵向沿着卷轴24的轴向延伸。扭转轴36在被防止沿着围绕轴线的方向转动的情况下连接到卷轴24上,并位于卷轴24内侧的脚板18侧。另外,扭转轴36在脚板18侧的端部穿过脚板18并向框架12的外部伸出。
弹簧护罩38布置在脚板18的外侧。弹簧护罩38成形为朝着脚板18开口的箱形。通过例如螺钉等的固定装置,或者通过形成在弹簧护罩38或脚板18处的配合爪等的配合,而将弹簧护罩38固定在脚板18上。
蜷簧40容纳在弹簧护罩38的内侧。蜷簧40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即,由于其螺旋方向内侧端相对于其螺旋方向外侧端沿着与上述卷绕方向相反的安全带的拉出方向转动,因此蜷簧40的推力逐渐增加。蜷簧40的螺旋方向外侧端锚固在弹簧座42上,该弹簧座42设置成比蜷簧40更靠近弹簧护罩38的开口侧。
弹簧座42固定在弹簧护罩38上。蜷簧40的螺旋方向外侧端通过弹簧座42和弹簧护罩38连接在脚板18(框架12)上。另外,联接器(adapter)44设置在蜷簧40的螺旋方向内侧端附近。
蜷簧40的螺旋方向内侧端固定在联接器44的外周边部分上。另外,穿过弹簧座42的扭转轴36的脚板18侧端部固定在联接器44的轴向中央部分上。
另一方面,预张紧器50设置在脚板16的外侧。预张紧器50具有缸52。
在本实施例中,缸52通过在弯曲部分54(该弯曲部分例如设置于金属管的轴向中间部分)处适当弯曲而形成,同时塑性变形以使其截面形状适当变形同时保持其内部连通。缸52在弯曲部分54轴向侧的一端为安装部分56。气体发生器58安装在该安装部分56的开口端上。
气体发生器58电连接或机械连接到加速度传感器(未示出)上。当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在车辆进入迅速减速状态下的加速度(减速度)时,设置在气体发生器58内的气体发生剂被点燃。因此,气体发生剂在极短的时间内燃烧,并在瞬间产生气体。
缸52的在与弯曲部分54的放置安装部分56的一侧相对的一侧的部分是缸主体60。如上所述,保证了在弯曲部分54内部的连通,由安装在安装部分56上的气体发生器58产生的气体被供应到缸主体60的底部侧。另外,活塞62设置在缸主体60内。
活塞62形成为盘形,其外径大致等于(严格来说略小于)缸主体60的内径。成形为实心柱体的保持部分64与活塞62同轴并一体地形成在活塞62的端面处,该端面指向缸主体60的底部。保持部分64的外径小于活塞62的直径,并且密封件66装配在保持部分64的外周边部分上。
密封件66形成为环形且具有弹性。在活塞62布置于缸主体60内侧的情况下,密封件66与保持部分64的外周边部分和缸主体60的内周部分进行弹性压接触,从而将保持部分64和缸主体60之间的区域密封。因此,当气体被供应到缸主体60中并且缸主体60的内压升高时,活塞62朝着缸主体60的上端侧滑动。
用作滑动件的齿条68形成在活塞62的与放置保持部分64的一侧(即,缸主体60的开口端侧)相对的一侧处。齿条68成形为矩形杆,其沿着缸主体60的开口方向较长。多个齿条齿沿着齿条68的纵向方向以均匀的间隔形成在齿条68的一个横向端处。
用作支承件的齿轮箱(gear case)70设置在缸主体60的开口端附近中的脚板16侧。盖板72设置在缸主体60的与放置齿轮箱70的一侧相对的一侧。
盖板72形成为可从缸主体60的与放置脚板16的一侧相对的一侧覆盖齿条68的箱形,该齿条68从缸主体60伸出。盖板72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即至少不与从缸主体60开口端伸出的齿条68发生干涉。另外,多个紧固件74形成在盖板72的外周边部分处。通过将这些紧固件74用螺钉76紧固并固定在脚板16上,而将盖板72固定在框架12上。
在盖板72处形成有保持部分(未示出),缸主体60的开口端及其附近部分装配在该保持部分内。盖板72与缸主体60相连。小齿轮90布置在盖板72和齿轮箱70之间。
小齿轮90在齿条68的远端侧处与齿条齿啮合在一起,并且在扭转轴36的另一端被可转动地支承,该扭转轴36穿过脚板16和齿轮箱70。小齿轮90由于齿条68上升而沿着卷绕方向转动。
离合器92设置在小齿轮90的脚板16侧。因为离合器92可转动地支承在扭转轴36处,所以即使扭转轴36转动,离合器92也不会转动。但是,离合器92与小齿轮90接合,并且当小齿轮90沿卷绕方向转动时,由于其扭矩,离合器92的一部分变形并与扭转轴36相连。
锁定机构120设置在脚板16侧。锁定机构120具有传感器支架122。传感器支架122形成为凹形并且朝向脚板16侧部分开口。盖板72的一部分定位在传感器支架122内。
柱形管状凸起形成为从传感器支架122外周边部分的预定区域朝着脚板16伸出。该柱形管状凸起插入并装配在形成于脚板16中的孔中,并且“插钉”压配入该凸起中。因此,传感器支架122固定在脚板16上。
传感器罩124设置在传感器支架122的与放置脚板16一侧相对的一侧。在传感器罩124的外周边部分等处形成配合爪等,并且通过将配合爪与传感器支架122的预定区域装配在一起而使传感器罩124与传感器支架122机械连接。管状轴容纳部分(未示出)形成在传感器罩124处。穿过传感器支架122的扭转轴36的另一端部在该处被可转动地支承。
V形齿轮126设置在传感器支架122和传感器罩124之间。V形齿轮126是一棘轮,并同轴且一体地固定在扭转轴36上,其中在其外周边部分上形成棘轮齿。用作“旋转体”的传感器齿轮128设置在V形齿轮126的传感器罩124侧。
扭转轴36同轴地穿过传感器齿轮128的主体130。传感器齿轮128的主体130可转动地支承在扭转轴36处。复位弹簧132的一端锚固在传感器齿轮128的一部分上。复位弹簧132是螺旋拉伸弹簧,其另一端锚固在传感器罩124上。当传感器齿轮128围绕扭转轴36沿拉出方向转动时,复位弹簧132沿着卷绕方向推动传感器齿轮128。
W形棘爪134设置在V形齿轮126的传感器齿轮128侧。W形棘爪134支承在V形齿轮126处,从而可在相对于卷轴24的轴心偏心的位置处,围绕平行于卷轴24的轴线转动。
由于W形棘爪134相对于V形齿轮126沿卷绕方向转动,因此W形棘爪134相对于V形齿轮126在V形齿轮126的旋转径向外侧处移动。由于该移动,W形棘爪134与形成在传感器齿轮128的主体130处的接合部(未示出)接合。在其中W形棘爪134与主体130的接合部接合的情况下,V形齿轮126沿拉出方向的扭矩可通过W形棘爪134传送至传感器齿轮128,并且传感器齿轮128可与V形齿轮126一起沿拉出方向转动。
传感器弹簧136设置在W形棘爪134侧。传感器弹簧136是压缩螺旋弹簧,其一端固定在W形棘爪134上。传感器弹簧136的另一端固定在V形齿轮126上。传感器弹簧136沿围绕扭转轴36的卷绕方向相对于V形齿轮126推动W形棘爪134。
W形块(mass)138设置在W形棘爪134的与放置V形齿轮126一侧相对的一侧。W形块138是板件,其厚度方向沿着扭转轴36的轴向延伸,并作为W形棘爪134的配重(自重)安装。
除了图6之外,如图1所示,挤压部分168(纵向的“旋转接合件”)形成在传感器齿轮128的主体130处。挤压部分168形成在传感器齿轮128的V形齿轮126侧,并朝着V形齿轮126延伸。轴129形成为在挤压部分168的与V形齿轮126侧相对的一端伸出。用作“连接件”的接合爪140由主体130通过轴129支承,并能够围绕与扭转轴36的轴向平行的轴线转动。
如图6所示,加速度传感器142设置在接合爪140的下方。朝着传感器罩124开口的箱形壳体部分144形成在传感器支架122处。加速度传感器142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壳体部分144中。
加速度传感器142具有底部146。底部146形成为平板形,其厚度方向为垂直方向。在底部146的上侧端面处形成有向上开口的弯曲表面。用作惯性体的硬球体148放置在该弯曲表面上。传感器爪150设置在硬球体148的上方。
传感器爪150可转动地支承在垂直壁152的上端,该垂直壁152从底部146的外周边的一部分向上直立。由于硬球体148在底部146的弯曲表面上滚动并升高,因此传感器爪150被向上推动。在传感器爪150被硬球体148向上推动之后,传感器爪150与接合爪140接合并使接合爪140转动。
V形齿轮126定位在接合爪140的转动方向一侧,该接合爪140由于与传感器爪150接合而转动。这样,接合爪140与V形齿轮126啮合在一起。由于接合爪140与V形齿轮126啮合在一起,因此V形齿轮126沿拉出方向的扭矩被传送至接合爪140,从而传送至传感器齿轮128,并且传感器齿轮128抵抗复位弹簧132的推力而沿拉出方向转动。
另一方面,锁定机构120具有锁定爪160,其用作“锁定装置”。锁定爪160具有轴162。轴162的轴向与卷轴24的轴向平行(相同方向)。轴162的一端被可转动地支承在形成于脚板18的轴容纳孔(未示出)中。
轴162的另一端被可转动地支承在形成于齿轮箱70处的轴支承孔164中。棘爪部分166形成在轴162的另一端侧。棘爪部分166是板状部件,其厚度方向沿轴162的轴向延伸。在棘爪部分166的外周边的一部分处形成有外棘轮齿。
锁定底座170沿着轴162的旋转径向设置在棘爪部分166一侧。锁定底座170具有内装配部分171。内装配部分171形成为筒形,并且装配并插入到卷轴24的通孔28的一个端部中,且可相对于卷轴24转动并与卷轴24同轴。
扭转轴36在转动受到阻碍的情况下同轴穿过内装配部分171,从而穿过锁定底座170。内装配部分171和锁定底座170相对于扭转轴36一体并同轴地转动。
棘轮部分172与内装配部分171的脚板16侧一体形成。棘轮部分172相对于内装配部分171同轴形成。棘轮齿间断地形成在棘轮部分172的外周边部分上。
由于轴162沿着卷绕方向转动,因此棘爪部分166的棘轮齿与棘轮部分172的棘轮齿啮合在一起。在棘爪部分166和棘轮部分172啮合在一起的该状态下,棘轮部分172以及因此锁定底座170沿拉出方向的转动受到限制。
另外,挤压部分168与棘爪部分166相对应地设置,且当主体130沿拉出方向转动时,挤压部分168挤压棘爪部分166,并使得锁定爪160沿卷绕方向转动。
如图6所示,且如图1详细所示,在与传感器齿轮128的V形齿轮126侧相对的一侧上,设有作为挤压部件的凸轮板173。凸轮板173大致形成为盘形,并且由扭转轴36可转动地支承。
圆孔174形成在从凸轮板173的中心沿径向向外偏移的位置上,并且减速齿轮176围绕平行于卷轴24的轴线被可转动地支承。减速齿轮176具有齿轮部分178。齿轮部分178是外齿正齿轮,并相对于凸轮板173定位在传感器齿轮128的相反侧上。齿轮180与齿轮部分178相应地设置在扭转轴36的一端侧。齿轮180的齿数小于齿轮部分178的齿数,并且齿轮180与扭转轴36同轴且一体地设置,并与齿轮部分178啮合。
减速齿轮176具有齿轮部分182。齿轮部分182与齿轮部分178同轴并一体地形成,并具有小于齿轮部分178的齿数。另外,齿轮部分182定位在凸轮板173的传感器齿轮128侧。
如图2所示,在凸轮板173的传感器齿轮128侧的表面上,形成有与卷轴24同轴的环形肋184。在肋184的内周边部分中,形成有内齿齿轮186,其具有足够多于齿轮部分182的齿数。齿轮部分182与内齿齿轮186啮合。
当卷轴24以及因此扭转轴36围绕它们的自身轴线转动时,转动力通过由扭转轴36的齿轮180、减速齿轮176的齿轮部分178和齿轮部分182、以及肋184的齿轮186传递而减速。减速的转动力被传递至凸轮板173,从而凸轮板173围绕扭转轴36转动。同时,在下文中,将凸轮板173连同扭转轴36沿拉出方向转动的转动方向称为“凸轮拉出方向”(由图2中的箭头A表示的方向),相反,将凸轮板173沿卷绕方向的转动方向称为“凸轮卷绕方向”(由图2中的箭头B表示的方向)。
另外,如图1所示,在传感器齿轮128的主体130上,杆容纳部分188形成在挤压部分168的大致相对侧。在杆容纳部分188处,与卷轴24同轴的轴190形成为朝着与传感器齿轮128的V形齿轮126侧相反的一侧伸出。
如图2所示,作为“接合件”的ALR开关杆192安装在轴190上。ALR开关杆192具有底部194。轴190穿过底部194,以使得底部194以及因此ALR开关杆192由轴190支承,从而可围绕轴190转动。
延伸件196从底部194朝着其转动半径外侧延伸。在延伸件196的端部处形成有接合凸起198。螺旋弹簧200的一端接合在接合凸起198上。螺旋弹簧200的另一端与形成在主体130上的弹簧保持部分202的保持凸起204接合。
在ALR开关杆192围绕轴190的转动范围内,例如,弹簧保持部分202的保持凸起204沿着延伸件196从底部194延伸的延伸线定位的转动位置,被设为ALR开关杆192的中性位置(图2中所示的位置)。以该中性位置作为边界,当延伸件196围绕轴190沿接合方向(朝着传感器齿轮128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如图3和图4所示))转动,或者沿与该接合方向相反的脱离方向转动时,螺旋弹簧200推动延伸件196以及因此ALR开关杆192沿转动方向转动。
另外,从延伸件196的一端开始,连接棘爪206形成在V形齿轮126侧。连接棘爪206经过弹簧保持部分202和杆容纳部分188之间,并定位在V形齿轮126的外周边部分一侧,并且当延伸件196围绕轴190朝着传感器齿轮128的转动轴线(即,扭转轴36侧)转动时,连接棘爪206与V形齿轮126接合。
在ALR开关杆192上,杆部分208相对于凸轮板173的转动半径设置在相对于延伸件196的内侧。杆部分208在与凸轮板173的传感器齿轮128相对的一侧从底部194延伸。等同于“突出部分”的接触部分210形成为从其端部朝着凸轮板173的转动轴线伸出。与杆部分208的接触部分210相对应,凸轮壁214和等同于“凸起”的凸轮凸起212形成在与凸轮板173的传感器齿轮128侧相对的表面上。
凸轮凸起212形成为沿凸轮拉出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A所示)转动,并且如图2所示能够从杆部分208的前端侧与接触部分210接触,当卷轴24以及因此扭转轴36转动直到安全带30即将被从卷轴24完全拉出之前时,凸轮凸起212与接触部分210接触。
凸轮壁214形成为沿凸轮卷绕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B所示)转动,并从ALR开关杆192的底部194侧与接触部分210接触。当卷轴24以及因此扭转轴36转动直到安全带30即将被卷轴24完全卷绕,且有特定量的安全带30留在外部之前时,凸轮壁214与接触部分210接触。
另外,在杆部分208中,形成有沿延伸方向在一侧端部开口的切口部分216,并将该切口部分216的内部制成为空间部分218。当ALR开关杆192在凸轮凸起212与接触部分210接触的情况下进一步转动至凸轮板173的转动轴线时,凸轮凸起212能够进入空间部分218中,并且当凸轮凸起212以及因此凸轮板173在该情况下沿凸轮拉出方向进一步转动时,凸轮凸起212进入空间部分218的内部,如图3所示。
在本安全带卷收器10中,当处于卷绕在卷轴24上的状态的安全带30抵抗蜷簧40的推力被朝向安全带30的远端侧拉动时,卷轴24沿拉出方向转动,同时安全带30被拉出。以这种方式被拉出的安全带30绕在车辆乘员的身体上。由于例如设置在安全带30的纵向方向中部的舌板由设置在车辆座椅一侧的带扣装置保持,因此安全带30被施加以约束车辆乘员的身体。
在车辆迅速减速的情况下,当硬球体148滚动时,传感器爪150被硬球体148向上推动。被向上推动的传感器爪150与传感器齿轮128的接合爪140接合,并使接合爪140转动。通过转动,接合爪140与V形齿轮126啮合在一起。
当车辆乘员的身体在车辆迅速减速的情况下由于惯性而大致朝车辆前方运动时,安全带30被车辆乘员的身体突然拉出。当安全带30以这种方式被突然拉出时,卷轴24并因此V形齿轮126沿拉出方向迅速转动。
当V形齿轮126突然沿拉出方向转动时,W形棘爪134试图与V形齿轮126一起沿拉出方向转动。然而,因为W形块138设置在W形棘爪134处,所以W形棘爪134由于惯性试图保持在该位置而不转动。这样,在沿拉出方向转动的V形齿轮126和试图停止的W形棘爪134之间出现抵抗传感器弹簧136推力的相对运动。
由于W形棘爪134以这种方式相对于V形齿轮126运动,因此W形棘爪134与传感器齿轮128接合,从而使其通过W形棘爪134与V形齿轮126相连。
在传感器齿轮128以这种方式通过接合爪140或W形棘爪134与V形齿轮126相连的状态下,当安全带30被车辆乘员的身体拉出并且卷轴24沿拉出方向转动时,传感器齿轮128与V形齿轮126一起沿拉出方向转动。当传感器齿轮128抵抗复位弹簧132的推力沿拉出方向转动给定角度时,与接合爪140一体的推动部分168推动锁定爪160的棘爪部分166,并使棘爪部分166围绕轴162转动。
当棘爪部分166围绕轴162转动时,棘爪部分166与锁定底座170的棘轮部分172啮合在一起,从而锁定底座170以及因此卷轴24沿拉出方向的转动受到限制。这样,由于惯性而试图大致朝着车辆前方运动的车辆乘员的身体能够被安全带30可靠地约束并保持。
另一方面,在儿童座椅固定到加载有该安全带卷收器10的车辆座椅上时的情况下,安全带30立刻被完全拉出。
当安全带30被拉出时,卷轴24和扭转轴36沿拉出方向转动,结果齿轮180沿拉出方向转动。齿轮180沿拉出方向的转动通过齿轮部分178、182和齿轮186传递至凸轮板173,从而引起凸轮板173沿凸轮拉出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A所示)转动。
当凸轮板173沿凸轮拉出方向转动时,如图2所示,凸轮凸起212接近ALR开关杆192的接触部分210。当卷轴24并因此扭转轴36到达安全带30即将被完全拉出之前的转动位置时,凸轮凸起212与接触部分210接触。
当卷轴24在这种情况下沿拉出方向进一步转动时,凸轮凸起212挤压接触部分210,并且ALR开关杆192抵抗螺旋弹簧200的推力比中立位置更进一步地朝接合方向侧转动。
由于ALR开关杆192的转动,切口部分216的开口端与凸轮凸起212彼此面对。当卷轴24在该状态下进一步沿拉出方向转动直至安全带30被完全拉出时,凸轮凸起212进入切口部分216的内部到达空间部分218,如图3所示。
然而,在该状态下,凸轮凸起212与切口部分216的内壁接触,因此ALR开关杆192不会转动至连接棘爪206与V形齿轮126接合的位置。
在安全带30被完全拉出的状态下,安全带30被设定在安装于座椅上的儿童座椅的特定部分上。
当舌板与带扣装置接合以保持舌板时,安全带30的松弛部分被卷轴24卷绕,从而儿童座椅由安全带30保持并固定在座椅上。
当卷轴24沿卷绕方向转动以卷绕安全带30的松弛部分时,如图4所示,凸轮板173且因此凸轮凸起212从空间部分218露出。在该情况下,延伸件196转动至相对于中立位置的接合方向侧,因此ALR开关杆192通过螺旋弹簧200的推力沿接合方向转动。由此,连接棘爪206与V形齿轮126接合。
因此,当卷轴24在该情况下沿拉出方向转动时,传感器齿轮128与V形齿轮126一起沿拉出方向转动,并且如上所述,与接合爪140一体的挤压部分168挤压锁定爪160的棘爪部分166,并使棘爪部分166围绕轴162转动。因此,棘爪部分166与锁定底座170的棘轮部分172接合,并调节锁定底座170以及因此调节卷轴24沿拉出方向的转动。
因为卷轴24沿拉出方向的转动被调节,所以安全带30的拉出操作也被调节。因此,由于安全带30没有松弛,因此儿童座椅被牢固地固定在座椅上。
在从带扣装置移除舌板并从儿童座椅移除安全带30时,卷轴24由于蜷簧40的推力而沿卷绕方向转动,从而卷轴24卷绕安全带30。
当卷轴24以及因此扭转轴36沿卷绕方向转动时,凸轮板173沿凸轮卷绕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B所示)转动,导致凸轮壁214从拉出方向侧接近接触部分210。接触部分210处于其中ALR开关杆192定位在接合位置处的状态,如图4所示。
当卷轴24到达安全带30即将被完全存放状态之前的转动位置时,凸轮壁214与接触部分210接触。另外,当卷轴24沿卷绕方向转动至其中安全带30被完全存放的状态时,凸轮壁214挤压接触部分210。
ALR开关杆192抵抗螺旋弹簧200的推力转动至相对于中立位置的脱离方向侧。当ALR开关杆192转动至脱离位置时,连接棘爪206从V形齿轮126移开,并解除在连接棘爪206与V形齿轮126之间的接合。
同时,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将安全带卷收器10装配在车辆中时,安全带30被完全拉出。凸轮凸起212定位在相对于接触部分210的凸轮拉出方向处,但是在空间部分218中没有凸轮凸起212,这与如上所述在装配之后的完全拉出情况不同。
即使凸轮板173在装配期间沿凸轮卷绕方向转动,凸轮凸起212也挤压接触部分210并使ALR开关杆192沿脱离方向转动。因此,连接棘爪206不与V形齿轮126接合,并且卷轴24可沿着拉出方向转动,由卷轴24卷绕的安全带30可在装配时被拉出。
这里,如上所述,在安全带30在装配期间完全拉出的状态下,凸轮凸起212被定位成比接触部分210更进一步朝向凸轮拉出侧。相反,在安全带30装配好之后完全拉出的状态下,凸轮凸起212接近接触部分210并与其接触,另外朝着接合方向挤压接触部分210并使ALR开关杆192转动。因此,凸轮凸起212并不穿过接触部分210,并且被定位在相对于接触部分210的凸轮拉出方向侧。
然而,由于被凸轮凸起212挤压的接触部分210沿凸轮拉出方向转动,因此ALR开关杆192转动,并且切口部分216的开口端面对凸轮凸起212。凸轮凸起212能够沿能进入空间部分218中的方向、即凸轮拉出方向进一步转动,结果它可以转动直至与在装配期间安全带30的完全拉出状态相同的转动位置。
因此,在该安全带卷收器10中,即使在装配到车辆中之后,也可以在安全带30完全拉出的状态下消除安全带30部分留在卷轴24中的现象。
在根据本优选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安全带卷收器10中,ALR开关杆192、接合爪140和挤压部分168设置在传感器齿轮128中。
在该安全带卷收器10中,传感器齿轮128一般用作用于调节卷轴转动的相应机构的部件,即:“ALR机构”,其调节从安全带30的完全拉出状态至安全带30的完全存放状态卷轴24沿拉出方向的转动;“VSIR机构”,其调节在由加速度传感器142检测的车辆迅速减速状态下卷轴沿拉出方向的转动;和“WSIR机构”,其调节在卷轴24由于安全带30的迅速拉出操作而迅速转动的时刻卷轴沿拉出方向的转动。
因此,可以简化上述“ALR机构”、“VSIR机构”和“WSIR机构”的结构,从而简化该安全带卷收器10的结构。因此,可以使该安全带卷收器10变得紧凑。
Claims (4)
1. 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包括:
卷轴,长条状安全带的底端接合在其上,且该卷轴卷绕所述安全带;
挤压部件,其与所述卷轴的转动一起运动并挤压接合部件;
旋转体,其与所述卷轴同轴并可相对于所述卷轴转动;
锁定部件,其与所述卷轴接合并调节所述卷轴沿所述安全带的拉出方向的转动;
所述接合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旋转体中,并可沿着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卷轴接合的接合方向、以及与该接合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其中在该接合部件处形成有容纳所述挤压部件的空间部分,并且其中在所述安全带被完全从所述卷轴拉出的状态下,所述挤压部件容纳在所述空间部分中;
旋转接合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旋转体中,并且与所述旋转体一起沿所述安全带的拉出方向转动,并使所述锁定部件随着该转动而与所述卷轴接合;和
连接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旋转体中,并且将所述旋转体与所述卷轴连接并使所述旋转体与所述卷轴一起沿拉出方向转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中,在所述挤压部件处形成一凸起,该凸起向所述挤压部件的旋转中心的转动径向的外侧伸出,并且该凸起容纳在所述接合部件的空间部分中。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所述接合部件具有主体和突出部分,该突出部分形成为,当所述挤压部件的凸起与所述卷轴的转动一起运动时,该突出部分朝着该凸起的转动轨迹从所述主体中延伸,并且在所述主体和突出部分之间形成所述空间部分。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中,随着所述安全带从所述卷轴的拉出,所述凸起挤压所述突出部分,并且在所述安全带被完全从所述卷轴拉出的状态下,所述凸起容纳在所述接合部件的空间部分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001723 | 2005-01-06 | ||
JP2005001723A JP2006188148A (ja) | 2005-01-06 | 2005-01-06 |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
JP2005-001723 | 2005-01-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99906A CN1799906A (zh) | 2006-07-12 |
CN100422001C true CN100422001C (zh) | 2008-10-01 |
Family
ID=3582545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0036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2001C (zh) | 2005-01-06 | 2006-01-06 | 安全带卷收器 |
CNU2006200003157U Expired - Lifetime CN2913100Y (zh) | 2005-01-06 | 2006-01-06 | 安全带卷收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6200003157U Expired - Lifetime CN2913100Y (zh) | 2005-01-06 | 2006-01-06 | 安全带卷收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71873B2 (zh) |
EP (1) | EP1679238B1 (zh) |
JP (1) | JP2006188148A (zh) |
CN (2) | CN100422001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188148A (ja) * | 2005-01-06 | 2006-07-20 | Tokai Rika Co Ltd |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
JP4726727B2 (ja) * | 2006-07-18 | 2011-07-2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
WO2008064870A1 (de) * | 2006-12-02 | 2008-06-05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Sicherheitsgurtaufroller mit abschaltung seines gurtbandsensitiven und seines fahrzeugsensitiven steuersystems |
JP4859131B2 (ja) * | 2007-03-28 | 2012-01-25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
JP5013458B2 (ja) * | 2007-03-28 | 2012-08-29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
KR100835938B1 (ko) * | 2007-05-16 | 2008-06-09 | 델파이코리아 주식회사 | 안전벨트 리트랙터의 커버 구조체 |
CH702406A1 (de) | 2009-12-11 | 2011-06-15 | M Tanner Ag | Vorrichtung zum Aussortieren von falsch positionierten zylindrischen Körpern in einer Vereinzelungs- und Fördereinrichtung. |
JP5319566B2 (ja) * | 2010-01-21 | 2013-10-16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
JP5676283B2 (ja) * | 2011-01-11 | 2015-02-25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
JP5924987B2 (ja) * | 2012-03-07 | 2016-05-25 |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 |
JP5876332B2 (ja) * | 2012-03-07 | 2016-03-02 |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 |
US9789848B2 (en) * | 2016-03-15 | 2017-10-1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Seat-belt retractor assembly |
US10829085B2 (en) * | 2018-02-18 | 2020-11-10 | Joyson Safety Systems Acquisition Llc | Seat belt retractor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66649A (en) * | 1984-06-25 | 1986-01-28 | Irvin Industries Inc. | Conversion control for combination VSI and ALR retractor |
JPH08119064A (ja) * | 1994-10-25 | 1996-05-14 | Tokai Rika Co Ltd |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
EP0811535A2 (en) * | 1996-06-06 | 1997-12-10 |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 Webbing retractor |
JP2001233173A (ja) * | 2000-02-21 | 2001-08-28 | Nsk Ltd |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
JP2002059810A (ja) * | 2000-08-21 | 2002-02-26 | Nsk Ltd |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
JP2002220028A (ja) * | 2001-01-25 | 2002-08-06 | Takata Corp |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
EP1243487A2 (en) * | 2001-03-22 | 2002-09-25 | NSK Autoliv Co., Ltd. | Seat belt device |
CN1511740A (zh) * | 2002-12-24 | 2004-07-14 | 德尔斐自动化系统星宇株式会社 | 车辆安全带收紧器 |
CN2913100Y (zh) * | 2005-01-06 | 2007-06-20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安全带卷收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8533B2 (ja) * | 1986-12-12 | 1996-02-28 |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トベルトのリトラクタ− |
US5367917A (en) * | 1992-10-20 | 1994-11-29 |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 Retractor |
DE4421758A1 (de) * | 1994-06-22 | 1996-01-04 | Artur Foehl |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en Gurtstraffer |
US5507447A (en) * | 1994-10-24 | 1996-04-16 |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 Seat belt retractor with cinch mechanism |
US5601251A (en) * | 1995-03-31 | 1997-02-11 |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 Adjustable automatic locking retractor |
US5624087A (en) * | 1995-09-01 | 1997-04-29 |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 Seat belt retractor with cinch mechanism |
US5820059A (en) * | 1995-10-02 | 1998-10-13 | Nsk Ltd. | Retractor for seat belt |
US5692697A (en) * | 1996-02-09 | 1997-12-02 |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 Automatic locking retractor with alignment structure for assembly |
JP3204911B2 (ja) * | 1996-11-06 | 2001-09-04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
GB2330334A (en) * | 1997-06-02 | 1999-04-21 | Alliedsignal Ltd | Buckle pretensioner for a vehicle |
JP2001163181A (ja) * | 1999-12-06 | 2001-06-19 | Tokai Rika Co Ltd |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
DE20019468U1 (de) * | 2000-11-16 | 2001-03-29 |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 Co. KG, 73553 Alfdorf | Gurtaufroller für einen Fahrzeug-Sicherheitsgurt |
DE60106916T2 (de) * | 2001-09-27 | 2005-12-08 | Key Safety Systems, Inc., Sterling Heights | Gurtaufroller mit automatischem Blockiermechanismus |
DE10310020A1 (de) * | 2003-02-28 | 2004-09-09 | Takata-Petri (Ulm) Gmbh | Gurtaufroller für einen Sicherheitsgurt |
-
2005
- 2005-01-06 JP JP2005001723A patent/JP2006188148A/ja active Pending
-
2006
- 2006-01-02 EP EP06000037.9A patent/EP1679238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6-01-03 US US11/322,657 patent/US7571873B2/en active Active
- 2006-01-06 CN CNB200610000365XA patent/CN10042200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1-06 CN CNU2006200003157U patent/CN2913100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66649A (en) * | 1984-06-25 | 1986-01-28 | Irvin Industries Inc. | Conversion control for combination VSI and ALR retractor |
JPH08119064A (ja) * | 1994-10-25 | 1996-05-14 | Tokai Rika Co Ltd |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
EP0811535A2 (en) * | 1996-06-06 | 1997-12-10 |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 Webbing retractor |
JP2001233173A (ja) * | 2000-02-21 | 2001-08-28 | Nsk Ltd |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
JP2002059810A (ja) * | 2000-08-21 | 2002-02-26 | Nsk Ltd |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
JP2002220028A (ja) * | 2001-01-25 | 2002-08-06 | Takata Corp |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
EP1243487A2 (en) * | 2001-03-22 | 2002-09-25 | NSK Autoliv Co., Ltd. | Seat belt device |
CN1511740A (zh) * | 2002-12-24 | 2004-07-14 | 德尔斐自动化系统星宇株式会社 | 车辆安全带收紧器 |
CN2913100Y (zh) * | 2005-01-06 | 2007-06-20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安全带卷收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913100Y (zh) | 2007-06-20 |
US7571873B2 (en) | 2009-08-11 |
EP1679238A3 (en) | 2006-08-16 |
EP1679238B1 (en) | 2017-08-02 |
JP2006188148A (ja) | 2006-07-20 |
US20060186250A1 (en) | 2006-08-24 |
EP1679238A2 (en) | 2006-07-12 |
CN1799906A (zh) | 2006-07-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22001C (zh) | 安全带卷收器 | |
CN100358755C (zh) | 安全带卷收器 | |
CN100422002C (zh) | 安全带卷绕装置 | |
CN100575155C (zh) | 织物带卷收装置 | |
CN100447023C (zh) | 卷带装置、卷带方法以及车辆 | |
CN105531160B (zh) | 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 | |
CN100500484C (zh) | 预张紧器装置 | |
CN101927750B (zh) | 安全带卷绕装置 | |
US20060157607A1 (en) | Seat belt retractor with belt tightener | |
CN1297427C (zh) | 安全带收缩装置 | |
CN100439161C (zh) | 安全带卷绕装置 | |
JP3733007B2 (ja) |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 |
CN102079289A (zh) | 带卷收装置 | |
US5938138A (en) | Webbing retractor | |
CN101565030A (zh) | 安全带卷收器 | |
CN111114487A (zh) | 一种预紧式二级限力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 | |
CN100548753C (zh) | 安全带卷张紧器 | |
JP3617859B2 (ja) |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のプリテンショナ | |
JPH0848211A (ja) | シートベルト引き締め装置 | |
US20180297553A1 (en) | Webbing take-up device | |
JPS58130058A (ja) | 慣性リ−ル装置 | |
CN2860950Y (zh) | 卷带装置及车辆 | |
JPS6236899B2 (zh) | ||
JPH01229746A (ja) | 巻込み装置のための逆転防止装置 | |
JP4051149B2 (ja) | プリテンショ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