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0603C - 小型二轮机动车 - Google Patents

小型二轮机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20603C
CN100420603C CNB2005100910169A CN200510091016A CN100420603C CN 100420603 C CN100420603 C CN 100420603C CN B2005100910169 A CNB2005100910169 A CN B2005100910169A CN 200510091016 A CN200510091016 A CN 200510091016A CN 100420603 C CN100420603 C CN 10042060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mentioned
engine
body frame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910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43218A (zh
Inventor
竹中正彦
高桥博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43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3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060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060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02Cycle fram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or cross-section of frame members
    • B62K19/04Cycle fram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or cross-section of frame members the material being wholly or mainly metallic, e.g. of high elasticity
    • B62K19/06Cycle fram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or cross-section of frame members the material being wholly or mainly metallic, e.g. of high elasticity tubul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04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7/00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 B62M7/02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engine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一种小型二轮机动车,在可转向地支承对前轮轴进行支承的前叉而设置在车体框架前端的头管与操作与所述前叉上部连结的操作转向手柄的车辆驾驶者所乘坐的乘车用座位之间,具有侧面看大致U字形的腿部进入空间,使主管的下方空间较大,增大发动机形状的自由度,同时,在车体框架上具有适当地挠性,谋求操纵性的最优化。构成车体框架F一部分的左右一对主管(20)如下构成,将从下管(19)向后上方延伸并且在中间部与旁通管(18)下端连设的前半倾斜部(20a)、向后下方延伸的后半倾斜部(20b)、以及向上方膨胀而弯曲并与前半倾斜部(20a)的后端及所述后半倾斜部(20b)的前端间连结的弯曲部(20c)一体地连接。

Description

小型二轮机动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二轮机动车,其在可转向地支承对前轮进行轴支承的前叉而设于车体框架前端的头管与操作与上述前叉上部连接的转向手柄的车辆驾驶者乘坐的乘车用座位之间,具有侧面看大致U字形腿部进入空间的小型二轮机动车。
背景技术
这样的小型二轮机动车例如公开于专利文献1中。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60081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小型二轮机动车中,车体框架的局部在腿部进入空间下方形成有沿前后大致水平延伸的水平框架部,在该水平框架部设有用于支承大部分配置于该水平框架部下方的发动机的发动机吊架。此时,希望在上述水平框架部的下方确保更大的空间,提高发动机形状的自由度。另外,在谋求操纵性最优化的基础上,还希望在车体框架上具有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二轮机动车,进一步增大主管的下方空间,增大发动机形状的自由度,同时,具有适于车体框架的挠性,可谋求操纵性的最优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小型二轮机动车,在可转向地支承对前轮进行轴支承的前叉而设置在车体框架前端的头管与操作连接于所述前叉上部的转向手柄的车辆驾驶者所乘坐的乘车用座位之间,具有侧面看大致U字形的腿部进入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框架具有:左右一对旁通管,其在所述腿部进入空间的前方从所述头管向后下方延伸;左右一对下管,其配置于所述这些旁通管的下方,同时,从所述头管向后下方延伸;左右一对主管,其从所述这些下管向后方延伸,所述主管构成如下,将前半倾斜部、后半倾斜部和弯曲部一体地连接,该前半倾斜部从所述下管向后上方延伸并且在其中间部与所述旁通管后端连设,该后半倾斜部向后下方延伸,该弯曲部向上方膨胀而弯曲,连接在所述前半倾斜部的后端及所述后半倾斜部的前端之间。
本发明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在所述旁通管的下端附近,在所述主管的前半倾斜部设置支承发动机的第一发动机吊架。
本发明第三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支承所述乘车用座位而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座位导轨的前端分别与所述两主管的后半倾斜部的前部接合。
本发明第四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具有相互构成V字形的前部及后部存储装置的V型的所述发动机,在前部及后部存储装置之间支承于所述第一发动机吊架上,而搭载于车体框架上,且后部存储装置配置于所述两主管的弯曲部间。
本发明第五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主管由具有使上下方向比左右方向长的直角四边形横剖面形状的四方筒构成。
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由于主管从下管向后上方延伸,进而在向上方弯曲后形成向后下方延伸的形状,故可使主管的下方空间较大,可增大发动机形状的自由度,同时,也可以适当地弯曲主管的中间的弯曲部,因此,可谋求操纵性的最优化。
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可在通过与旁通管的连接而增强刚性的部分,将发动机支承在主管上,可有效且可靠地将发动机支承在车体框架上。
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可适宜地调整主管及座位导轨构成的角度,可提高座位导轨对主管的接合刚性,同时,可平衡性好地进行弯曲。
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在主管中刚性较高的部分支承V型发动机的前部及后部存储装置间,可有效地将V型发动机搭载于车体框架上。
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可提高主管上下方向的刚性,另外,在左右方向具有挠性,可得到更适合的操纵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小型二轮机动车的侧面图;
图2是放大表示小型二轮机动车的前部的纵剖侧面图;
图3是发动机的正面图;
图4是图1的4-4线放大剖面图;
图5是放大表示手柄锁装置附近的局部缺口的侧面图;
图6是放大表示小型二轮机动车的后部的纵剖侧面图;
图7是图6的7-7线剖面图;
图8是第二实施例的小型二轮机动车的侧面图;
图9是放大表示小型二轮机动车的前部的纵剖侧面图;
图10是省略进气系统的状态的动力单元的平面图;
图11是图10的11向视图;
图12是图10的12向视图;
图13是图8的13-13线剖面图;
图14是第三实施例的小型二轮机动车的侧面图;
图15是放大表示二轮机动车的前部的纵剖侧面图。
符号说明
15  前叉
16  转向手柄
17  头管
18  旁通管
19  下管
20  主管
20a 前半倾斜部
20b 后半倾斜部
20c 弯曲部
23  座位导轨
32  发动机吊架
133 乘车用座位
135 腿部进入空间
BF  前部存储装置
BR  后部存储装置
EB、EB、EC  发动机
F  车体框架
WF  前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小型二轮机动车的侧面图,图2是放大表示小型二轮机动车的前部的纵剖侧面图,图3是发动机的正面图,图4是图1的4-4线放大剖面图,图5是放大表示手柄锁装置附近的局部缺口的侧面图,图6是放大表示小型二轮机动车的后部的纵剖侧面图,图7是图6的7-7线剖面图。
首先,在图1中,该小型二轮机动车的车体框架F包括:头管17,其可转向地支承对前轮WF进行轴支承的前叉15以及连接于该前叉15的转向手柄16;左右一对旁通管18...,其从头管17向后下方延伸;左右一对下管19...,其在旁通管18...的下方与所述头管17连设,并且以比两头管18...陡的倾斜向后下方延伸;左右一对主管20...,其从下管19...的例如下端向后方延伸,同时在中间部与所述两旁通管18...的后端连接设置。在所述下管19...的下端接合沿下管19...的延长方向延伸的发动机吊架托架19a...。上述主管20...从下管19...及上述发动机吊架托架19a...的接合部附近向后方延伸,在该实施例中,发动机吊架托架19a...作为将主管20...向下管19...下端连接的连接部件起作用。另外,在左右成对的旁通管18...及下管19...的中间部间设置增强用连结板21...。
再结合图2,所述主管20通过将从所述下管19的例如下端向后上方延伸的前半倾斜部20a、向后下方延伸的后半倾斜部20b、向上方膨出而弯曲,连接前半倾斜部20a的后端及后半倾斜部20b的前端间的弯曲部20c一体地连接而构成,如后述的图3所示,由使上下方向比左右方向长的大致直角四边形的四方筒构成。而且,在所述前半倾斜部20a的中间部通过焊接与所述旁通管18的下端连接设置。
在所述后半倾斜部20b的前部通过熔接接合连结板22,向后上延伸的座位导轨23的前端与上述连结板22连接,左右一对座位导轨23...的后部相互一体地连接。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连结板22前端侧的一部分以搭在弯曲部20c的方式进行配置,由此,连结板22及座位导轨23可有效地与主管20的后半倾斜部20b的前部结合。另外,在座位导轨23...的后部,使前端与后半倾斜部20b的后端接合并向后上方延伸的后管24...的后端分别通过熔接而接合。在左右成对的座位导轨23...及后管24...的中间部之间设置增强用连结板25...。
再参照图3,在车体框架F上,为驱动后轮WR而搭载由四冲程发动机EA、将该发动机EA的输出变速的无级变速机M构成的动力单元PA。上述发动机EA例如是水冷式单缸装置,其包括:曲轴箱28;汽缸体29,其具有沿上下延伸的汽缸轴线,从曲轴箱28向上方延伸;汽缸盖30,其在曲轴箱28的相反侧与汽缸体29结合;汽缸盖罩31,其与汽缸盖30的顶部结合。
但是,在上述车体框架F的旁通管18...的下端附近,在上述两主管20...的前半倾斜部20a...上设有第一发动机吊架32...,在上述发动机EA的汽缸体29前方,由第一发动机吊架32...支承汽缸体28的上部。另外,在与下管19...的下端相连的发动机吊架托架19a...的下端通过一对螺栓43...安装第二发动机吊架33...,在第二发动机吊架33...上利用螺栓44连接、支承曲轴箱28的前方侧下部。
这样,在刚性高的部分可在两个主管20...上支承发动机EA,而且,第一发动机吊架32...通过从两侧夹着上述旁通管18中心线的延长线的一对螺栓26...的连接而设于两主管20...的前半倾斜部20a...上,上述发动机EA的曲轴箱28通过在上述旁通管18...中心线的延长线上配置的螺栓27的连接而支承于第一发动机吊架32...上,效率好且刚性更高,可将曲轴箱28支承于第一发动机吊架32...上。
图4中,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曲轴箱28上的曲轴34一体地具有一对曲轴臂34a、34a和连接各曲轴臂34a、34a之间的曲轴销34b,滑动自如地嵌合于汽缸体29上的活塞35通过连接杆36与上述两曲轴臂34a、34a间的曲轴销34b连接。
在沿二轮机动车行进方向的左侧,曲轴34的一端部从曲轴箱28突出,由固定于该曲轴34一端部的转子37和收纳于该转子37内的定子38构成AC发电机39,该AC发电机39由结合于曲轴箱28的左罩40覆盖,上述定子38固定于左罩40上。
另外,在构成开闭驱动配设于上述汽缸盖30上的进气阀及排气阀(未图示)的动阀装置的一部分并且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上述汽缸盖30上的凸轮轴41、和上述曲轴箱28及AC发电机39间的曲轴34之间,设有正时传动装置42,曲轴34的旋转动力通过上述正时驱动装置42被减速到1/2,传递到上述凸轮轴41上。
在沿二轮机动车行进方向的右侧,在上述曲轴箱28上连接有从该曲轴箱28向后方延伸的箱主体45,由连接于该箱主体45右侧的右罩46、连接于上述箱主体45后部右侧的齿轮箱47和上述箱主体45构成变速机箱48,在箱主体45及右罩46之间形成变速室49,在箱主体45及齿轮箱47之间形成齿轮室50。
在上述变速机箱48的变速室49中收纳用于无级变速曲轴34的旋转动力并将其传递到后轮侧的带式无级变速机M。该无级变速机M包括:驱动带轮51,其安装于面临变速室49内的曲轴34的另一端侧;从动带轮52,其局部面临安装在具有与曲轴34平行的轴线并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变速机箱48后部的传动轴54的变速室49内;环状带53,其卷挂于驱动带轮51及从动带轮52上。
驱动带轮51通过由未图示的电动马达等的动作而沿上述曲轴34的轴向滑动的滑筒56的滑动动作,改变上述带53的卷挂半径。另外,从动带轮52根据驱动带轮51的带53的卷挂半径的变化,在与驱动带轮51相反的一侧改变卷挂半径,在该从动带轮52及传动轴54间介装离心离合器55。
上述传动轴54的另一端侧面临齿轮室50配置,具有与该传动轴54平行的轴线的输出轴57通过箱主体45及齿轮箱47旋转自如地支承,在齿轮室50中收纳将上述传动轴54的旋转动力减速并传递到上述输出轴57上的减速齿轮组58。另外,上述输出轴57的一端部贯通齿轮箱47的后部,突出到齿轮箱47的后部左侧。
但是,后轮WR的车轴59轴支承于摆臂60的后部,在该摆臂60的前端设置相互夹着构成上述变速箱48的一部分的箱主体45及齿轮箱47的后部间的一对支承腕部60a、60b。而且,一侧的支承腕部60a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上述输出轴57上,另一侧的支承腕部60b与上述输出轴57同轴,由设于上述箱主体45后部的支轴61可摆动地支承。即,摆臂60的前端部由上述变速机箱48可上下摆动地支承。
上述输出轴57的一端从上述摆臂60所具有的一侧支承腕部60a突出,在自该输出轴57的上述支承腕部60a的突出部固定驱动链轮62。另一方面,在沿二轮机动车的行进方向的左侧,在后轮WR的车轮59上固定有从动链轮63,在驱动链轮62及从动链轮63上卷挂环状链条64。而且,在上述支承腕部60a的前端外面侧安装有覆盖驱动链轮62的链轮罩65。
在上述变速机箱48的后部设有向上方延伸的一对托架66...,这些托架66...支承于主管20...的后端部。另外,如图1所示,在变速机箱48的后方侧下部同轴地设有一对主支架轴67...,由这些主支架轴67...可摆动地轴支承主支架68。另外,在上述两主管20...的弯曲部20c...之间架设有交叉管71,在该交叉管71和设于上述摆臂60前部的缓冲用托架60c之间设置具有前后延伸的轴线的后缓冲器72。
着眼于图2,在汽缸盖30的前方侧侧面连接节流阀体74的下游端。另外,配置燃料罐90A,使其跨越车体框架F的两旁通管18...,在节流阀体74的上游端连接配置于发电机EA前方且上述燃料罐90A下方的空气滤清器76A,在节流阀体74上安装燃料喷射阀77。
空气滤清器76A是在滤清器箱148内收纳滤清器元件149构成的。滤清器箱148将向后方侧打开的碗状的第一箱部件150、和向前方打开的碗状的第二箱部件151结合构成,以将滤清器箱148内划分成前方的未净化室152及后方的净化室153的上述滤清器元件149夹持在两箱部件150、151的周边部间。
在第一箱部件150上设置与未净化室152连通的外气导入管154,以从空气滤清器76B的前方导入外气,另外,通过第二箱部件151,将下游端与节流阀体74上游端连接的进气管155收纳于净化室153中。
在空气滤清器76A的第一箱部件150的前部下方配置用于冷却由水冷式发电机EA加温的发动机冷却水的散热器91,其位于该发动机EA的前方。在该散热器91的下部设置朝向车体框架F具有的发动机吊架托架19a...侧突出的安装腕部168...,该安装腕部168...通过支承缓冲橡胶170...支承于设于发动机吊架托架19a...上的托架169...上。另外,在散热器91的上部设置朝向其上方的下管19...侧突出的安装腕部171...,在设于下管19...的托架172...上通过未图示的支承缓冲橡胶支承上述安装腕部171...。即,散热器91支承于车体框架F的下管19...及发动机吊架托架19...上。
在构成上述空气滤清器76A的滤清器箱148的一部分的第一箱部件150的下部,一体地设置将来自前方的行驶风导向散热器91侧的导风板156,该导风板156从滤清器箱148的前端下部朝向散热器91侧向后下倾斜延伸。
在发动机EA的汽缸盖30的后部侧面连接排气管95的上游端,该排气管95的下游端与配置于后轮WR右侧的排气消声器97连接。
图5中,在车体框架F前端的头管17上设置可切换转向手柄16的锁定状态及开锁状态的锁机构101,该锁机构101通过配置于从锁机构101分开的位置的钥匙圆筒销子锁102的操作进行切换动作。
锁机构101具有可插拔地卡合在与上述转向手柄16及前叉15相连并可旋转地嵌合于头管17上的转向轴103中的锁销104,配置于头管17的前面侧,在固定于头管17前面的支承框105上,上述锁销104保持可在与转向轴103的轴线正交的方向进行动作。
在中空圆筒状的上述转向轴103的侧壁设有卡合孔106,在转向轴103在规定的转动位置时,在头管17的前面设置与上述卡合孔106同轴地相连的插通孔107。而且,上述支承框105具有从前方侧与上述头管17对向的支承板部105a,轴向移动自如地贯通该支承板部105a的锁销104的一端可向上述卡合孔106卡合,插通上述插通孔107。
另外,在锁销104的另一端设有向半径方向外突出的凸缘部104a,通过缩设于上述支承框105的支承板部105a及凸缘部104a之间的弹簧108将锁销104向解除其一端向上述卡合孔106卡合的一侧弹簧靠压。
另外,通过销109可转动地支承于支承框105的凸轮110与上述锁销104的另一端接触,在该凸轮110位于图5的实线所示的转动位置时,上述锁销104的轴向位置解除其一端向卡合孔106的卡合,定位在位于插通孔107内的位置。
在头管17上固定有向其前方斜上方延伸的支架111,在该支架111上端安装有配置于转向手柄16中央部前方的仪表盘112,另外,在支架111的上部安装有支承头灯113的支承部件114。
钥匙圆筒销子锁102的圆筒体115在上述仪表盘112附近安装于支架111上,插入标准的钥匙116,根据其旋转操作而转动的转子117可转动地插入圆筒体115内,在该转子117外面沿轴向具有间隔突设一对销118、119。
在锁机构101及钥匙圆筒销子锁102之间配置中间部由销120可转动地支承于上述支架111上的连杆部件121,该连杆部件121的一端部夹于上述转子117具有的一对销118、119之间。另外,在设于连杆部件121另一端部的长孔122中插通以其偏心位置埋设于上述锁机构101的凸轮110的连接销123。
而且,当由钥匙116操作钥匙圆筒销子锁102时,通过转子117的转动,对应一对销118、118沿周向的位移,连杆部件121在图5的实线所示的位置及虚线所示的位置之间摆动,在锁机构101中,对应上述连杆部件121的摆动,凸轮110在图5的实线所示的位置及虚线所示的位置之间摆动,由此,锁销104在解除与转向轴103的卡合的位置以及卡合于转向轴103的位置之间沿轴向移动。即,使连杆部件121的一端部与钥匙圆筒销子锁102的转子117连接,使其对应该转子117的转动而摆动,锁机构101为根据连杆部件121的转动切换锁定状态及开锁状态而动作,与连杆部件121的另一端部连接。
着眼于图1,由合成树脂构成的车体罩125覆盖燃料罐90A、空气滤清器76A及动力单元PA与车体框架F,该车体罩125包括:覆盖头管17的前部及前轮WF上部并且安装有头管113的前罩126;从后方侧覆盖头管17及燃料罐90A,与前罩126相连的中心罩127;与上述前罩126的左右两侧接合,覆盖乘客脚部前方的左右一对腿部挡风板128...;与用于支承乘客的脚下的腿部挡风板128...相连的左右一对脚踏部129...(参照图3);在这些脚踏部129...之间向上方隆起,与中心罩127后部相连的地板通道部130;从上述两脚踏部129...的外边分别向下方垂下的裙部131(参照图3);覆盖车体框架F后部的左右两侧,与脚踏部129...及地板通道部130接合的后罩132。
在后罩132上可开闭地设置乘坐转向操作转向手柄15的车辆驾驶者并且在车辆驾驶者后方可乘坐同乘者的小型乘车用座位133。但是,该乘车用座位133配置于燃料箱90A的后方,通过车体罩125中的从后方侧覆盖燃料箱90A的中心罩127、与该中心罩127后部相连的地板通道部130、设有上述乘车用座位133的后罩132,在前方侧燃料箱90A及空气滤清器箱76A和后方侧乘车用座位133之间配置侧面看大致U字形的腿部进入空间135,散热器91以及车体框架F的两旁通管18...及两下管19...都配置于上述腿部进入空间135的前方。
图6及图7中,在上述乘车用座位133下方配置收纳箱140,使其在该乘车用座位133的底板141上可开闭地闭锁上端开口部,该收纳箱140被上述座位导轨梁23...及后管24支承。
但是,收纳箱140配置于设置在车体框架F的交叉管71及摆臂60间的后缓冲器72上方,在收纳箱140的底壁140a设置收纳凹部142,其收纳上述后缓冲器72,使其轴线比上述底壁140a的下面靠上方位置。而且,如图7所示,该收纳凹部142配置于收纳箱14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通过配置这样的收纳凹部142,可将开放遮阳板144使其处于朝上的状态的喷气式安全头盔143收纳于收纳箱140中。
其次,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作用,由车体罩125形成在车体框架F的前端头管17、和操作由该头管17可转向地支承的转向手柄16的车辆驾驶者所乘坐的乘车用座位133之间配置的侧面看大致U字形的腿部进入空间135,车体框架F具有:在腿部进入空间135的前方,从头管17向后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旁通管18...;配置于这些旁通管18...下方,同时,从头管17向后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下管19...;从这些下管19...的下端向后方延伸并且在中间部与两旁通管18...的下端连设的左右一对主管20...,主管20将下述部件一体地连接而构成,即,前半倾斜部20a,其从下管19的下端向后上方延伸,同时,在中间部与旁通管18的下端连设;后半倾斜部20b,其向后下方延伸;弯曲部20c,其向上方膨胀弯曲,连接前半倾斜部20a的后端及后半倾斜部20b的前端之间。
根据这样的车体框架F的结构,主管20从下管19的下端向后上方延伸,进而向上方弯曲后,形成向后下方延伸的形状,因此,可使主管20的下方空间较大,可增大发动机EA形状的自由度,同时,也可以适当地使主管20中间的弯曲部20c弯曲,因此,可谋求操纵性的最优化。
另外,在旁通管18...下端附近,在主管20...的前半倾斜部20a...上设置有支承发动机EA的第一发动机吊架32...,因此,通过由于与旁通管18连接而刚性强的部分将发动机EA支承在主管20...上,可有效且可靠地将发动机EA支承在车体框架F上。
另外,支承乘车用座位133,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座位导轨23...的前端分别与两主管20...的后半倾斜部20b...的前部接合,由此,可使主管20...及座位导轨23...构成的角度适当,可提高座位导轨23...对主管20...的接合刚性,同时,可使平衡优良地弯曲。
而且,由于主管20...由具有使上下方向比左右方向长的直角四边形横剖面形状的四方筒构成,故可提高主管20...上下方向的刚性,另外,在左右方向具有挠性,可得到更适合的操纵性。
但是,在后部轴支承后轮WR的摆臂60的前部通过变速机箱48可上下摆动地被支承,在设于车体框架F及摆臂60之间的后缓冲器72上方且车辆驾驶者所乘坐的乘车用座位133下方配置收纳箱140,在收纳箱140底部140a的下面设置收纳凹部142,其收纳后缓冲器72,使其中心轴线比上述底壁140a下面靠上方位置,因此,可避免与后缓冲器72的干涉,可将收纳箱140的底壁140a设定在更低的位置,可较大地确保收纳箱140的容量。
另外,在发动机EA前方配置散热器91,在该散热器91上方配置有空气滤清器箱76A,在空气滤清器箱76A的滤清器罩148上一体地连设导风板156,其沿散热器91延伸,引导来自前方的行驶风,因此,可降低部件数量,同时,可有效地将行驶风导向散热器91侧,冷却散热器91。
而且,由于腿部进入空间135配置在燃料箱90A、空气滤清器箱76A及散热器91的后方,故在小型二轮机动车中,可确保燃料箱90A及空气滤清器箱76A的容量,且不在散热器91的后方配置具有高度的部件,可使导风板156的导风效果更好。
另外,相互分开地配置可切换转向手柄16的锁定状态及开锁状态的锁机构101,和在该锁机构101上作用切换操作力的钥匙圆筒销子锁102,在钥匙圆筒销子锁102的转子117上连接连杆部件121的一端部,使其对应该转子117的转动而摆动,所述锁机构101为对应上述连杆部件121的摆动来切换锁定状态及开锁状态而动作,与连杆部件121的另一端部连接。
因此,来自钥匙圆筒销子锁102的操作力通过连杆部件121的摆动传递到锁机构101侧,可减少部件数量,简单地构成钥匙圆筒销子锁102及锁机构101之间的操作力传递机构,而且,可在钥匙圆筒销子锁102的操作上得到舒适感,可提高商品性。
另外,钥匙圆筒销子锁102由于在转向手柄16的前方配置于仪表盘112附近,故车辆驾驶者可容易地进行对钥匙圆筒销子锁102的操作。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小型二轮机动车的侧面图,图9是放大表示小型二轮机动车的前部的纵剖面图,图10是省略了进气系统的状态下的动力单元的平面图,图11是图10的11向视图,图12是图10的12向视图,图13是图8的13-13线平面图,对应上述第一实施例的部分使用相同的参照符号,仅进行图示,省略详细的说明。
首先,图8及图9中,该小型二轮机动车的车体框架F具有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在该车体框架F上为驱动后轮WR,而搭载由四冲程的发动机EB和使该发动机EB的输出变速的无级变速机M构成的动力单元PB。
一并参照图10~图12,上述发动机EB例如是水冷式双缸的V型发动机,其具有:曲轴箱28;前部存储装置BF,其具有稍向前上方前倾的汽缸轴线,从曲轴箱28向前方延伸;后部存储装置BR,其与该前部存储装置BF构成V型,从上述曲轴箱28向上方延伸,各存储装置BF、BR分别具有:汽缸体29F、29R,其与曲轴箱28结合;汽缸盖30F、30R,其在与曲轴箱28相反的一侧,与汽缸体29F、29R结合;汽缸盖罩31F、31R,其与汽缸盖30F、30R的顶部结合。
在车体框架F的旁通管18...的下端附近,在设于上述两主管20...的前半倾斜部20a...的第一发动机吊架32...上,在发动机EB的前部及后部存储装置BF、BR之间支承曲轴箱28的上部,后部存储装置BR配置于两主管20...的弯曲部20c...之间。另外,在与下管19下端接合的发动机吊架托架19a...下端连接的第二发动机吊架33...上,由前部存储装置BF的下方支承上述曲轴箱28的下部。
这样,可通过刚性高的部分将发动机EB支承在两主管20...上,而且,第一发动机吊架32...通过从两侧夹着上述旁通管18...中心线的延长线的一对螺栓26的连接,设置在两主管20...的前半倾斜部20a...上,上述发动机EB的曲轴箱28通过配置于上述旁通管18...中心线的延长线上的螺栓27的连接而支承在第一发动机吊架32上,可高效且刚性更高地将曲轴箱28支承在第一发动机吊架32...上。
图13中,上述两存储装置BF、BR的活塞35...通过连接杆36...与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曲轴箱28上的曲轴34具有的两曲轴臂34a、34b之间的曲轴销34b共通连接。
另外,构成开关驱动分别设于上述两存储装置BF、BR的汽缸盖30F、30R上的进气阀及排气阀(未图示)的动阀装置的一部分,在分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上述两汽缸盖30F、30R的凸轮轴41...、上述曲轴箱28及AC发电机39间的曲轴34之间设有正时传动装置42,曲轴34的旋转动力通过上述正时传动装置42被减速为1/2,传动到上述凸轮轴41...上。
在结合于曲轴箱28的变速机箱48的后部设置的向上方延伸的一对托架66...支承于主管20...的后端部。另外,在架设于两主管20...的弯曲部20c...间的交叉管71与设于摆臂60前部的缓冲用托架60c之间设置具有前后延伸的轴线的后缓冲器72。
着眼于图9,发电机EB的进气系统73具有:在前部及后部存储装置BF、BR之间将下游端与这些存储装置BF、BR的汽缸盖30F、30R的一侧面连接的节流阀体74F、74R;分别与两节流阀体74F、74R的上游端连接的进气管75F、75R;与这些进气管75F、75R共通连接,配置于前部存储装置BF上方的空气滤清器76B,在各节流阀体74F、74R上安装燃料喷射阀77F、77R。
空气滤清器76B是在滤清器箱78内收纳滤清器元件79而构成的。滤清器箱78将向上方开口的碗状第一箱部件80、一体具有在上方的未净化室83及下方的净化室84中分隔滤清器箱78内的隔壁81a的第二箱部件81、以及向下方开口的碗状第三箱部件82结合而构成,以在第一及第三箱部件80、82的周边部之间夹持第二箱部件81的周边部,在设于上述隔壁81a的流通孔85上从上方侧即未净化室83侧可拆装地安装滤清器元件79。
上述进气管75F、75R突入净化室84中,与滤清器箱78连接,通过未净化室83的进气孔86设于滤清器箱78的第三箱部件82的侧部。
空气滤清器76B的滤清器箱78是使其前后方向的长度形成得大于上下方向的长度的滤清器箱,在该空气滤清器76B的上方跨越两旁通管18...配置的燃料箱90B搭载并支承于车体框架F的前部即两旁通管18...上。
另外,上述滤清器箱78的顶壁即第三箱部件82的顶壁82a,与燃料罐90B的底壁90Ba对向,沿前后大致水平地延伸,第二箱部件81的隔壁81a也沿前后大致水平延伸。
在上述发动机EB的前部存储装置EB的前方且上述空气滤清器76B的下方配置用于冷却由水冷式发动机EB升温的发动机冷却水的散热器91,该散热器91支承于车体框架F的下管19...上。而且,该散热器91、上述燃料罐90B及上述空气滤清器76B配置在由车体罩125形成的腿部进入空间135的前方。
而且,在上述空气滤清器76B的滤清器箱78的下部即第一箱部件80上一体地设有向散热器91侧导向来自前方的行驶风的导风板92,该导风板92从滤清器箱78的前端下部朝向散热器91侧向后下方倾斜地延伸。
如图9所示,在空气滤清器76B的滤清器箱78的第二箱部件81的后部面临上述腿部进入空间135侧,设置用于更换收纳于该滤清器箱78内的滤清器元件79的元件更换窗口136,该元件更换窗口136通过可开闭的盖部件137关闭。
另外,滤清器箱78的顶壁82a与燃料罐90B的底壁90Ba对向,沿前后大致水平地延伸,滤清器元件79也可从该元件更换窗口136大致水平地取出,以与上述顶壁82a对向的大致水平的姿势配置于滤清器箱78内。另外,对应上述元件更换窗口136,在地板通道部130上设置可进行盖部件137的开闭操作及滤清器元件79的插拔的开口部。
发动机EB的排气系统93具有:排气管94,其上游端与前部存储装置BF的汽缸盖30F的下部侧面连接,使动力单元PB的下方向后方延伸;排气管95,其上游端与后部存储装置BF的汽缸盖30R的后部侧面连接;集合排气管96,其与这些排气管94、95的下游端共通连接;排气消声器97,其与集合排气管96连接,配置于后轮WR的右侧。
前部存储装置BF的排气管94从汽缸盖30F向下方弯曲成大致C字形,通过上述动力单元PB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在动力单元PB的后方朝向后轮WR的右侧直立,在构成上述动力单元PB的箱的一部分的变速机箱48的底壁48a下面设置至少收纳上述排气管94的上部的收纳凹部98。
而且,如图13所示,上述收纳凹部98配置于曲轴34的驱动带轮51侧的曲轴臂34a和驱动带轮51之间,由此,避免与较大直径的驱动带轮51的干涉,可在变速机箱48的底壁48a的下面合理地形成收纳凹部98。
另外,后部存储装置BR的排气管95在主支轴67的后方与前部存储装置BF的上述排气管94并列,以从曲轴箱28的左侧进入变速机箱48的后部的方式弯曲形成。即,后部存储装置BR的排气管95从汽缸盖30R向曲轴箱28及变速机箱48的左侧延伸,进一步进入变速机箱48的后部,在上述主支架轴67的后方与前部存储装置BF的上述排气管94并列。
集合排气管96与在动力单元PB的后方侧并列配置的两排气管94、95的下游端共通连接,将排气消声器97的上游端与该集合排气管96的下游端连接。
另外,在车体框架F前端的头管17上设置可切换转向手柄16的锁定状态及开锁状态的锁机构101,该锁机构101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根据与在从锁机构101分开的位置上配置的钥匙圆筒销子锁102的操作相对应的连杆部件121的摆动动作,切换转向手柄16的锁定状态及开锁状态。
在乘车用座位133的下方配置在该乘车用座位133的底板141上可开关地闭锁上端开口部的收纳箱140,在该收纳箱140的底壁140a上设置收纳凹部142,其收纳后缓冲器72,使其轴线比上述底壁140a的下面靠上方。
根据该第二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较大地得到主管20的下方空间,可增大发动机EB形状的自由度,同时,也可以使主管20中间的弯曲部20c适当地弯曲,因此,可谋求操纵性的最优化,另外,通过由于与旁通管18...的连接而刚性增强的部分,将发动机EB支承在主管20...上,可有效地且可靠地将发动机EB支承在车体框架F上。
可避免与后缓冲器72的干涉,将收纳箱140的底壁140a设定在更低的位置,可较大地确保收纳箱140的容量。
另外,由于将沿配置于发动机EB前方的散热器91侧延伸的导风板92一体地连设于空气滤清器76B的滤清器箱78上,故可减少部件数量,并且可有效地向散热器91侧引导行驶风,冷却散热器91。
而且,由于腿部进入空间135配置在燃料罐90B、空气滤清器76B及散热器91的后方,故在小型二轮机动车中,可确保燃料箱90B及空气滤清器76B的容量,同时,不在散热器91的后方配置具有高度的部件,可进一步得到导风板92的导风效果。
另外,可减少部件数量而简单地构成钥匙圆筒销子锁102及锁机构101间的操作力传递机构,而且,可在钥匙圆筒销子锁102的操作上得到舒适感,可提高商品性。
搭载于车体框架F的V型发动机EB的前部存储装置BF具有前倾的汽缸轴线的汽缸体29F及汽缸盖30F,在该发动机EB的曲轴箱28右侧结合变速机箱48,其收容与发动机EB一起构成动力单元PB的无级变速机M,上游端与前倾的汽缸轴线的汽缸盖30F连接的排气管94通过动力单元PB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在变速机箱48的底壁48a的下面设有至少收纳排气管94的上部的收纳凹部98。
因此,通过动力单元PB近接排气管94,可将其配置在上方,由此,可确保最低的地上高度,将发动机EB配置在更低位置,谋求低地板式车辆的小型二轮机动车的低重心化。
另外,与发动机EB后部存储装置BR具有的汽缸盖30R的后部侧面相连的排气管95,在可转动地轴支承主支架轴68而配置于对应动力单元PB后部位置的主支架轴67的后方,和与前部存储装置BF的汽缸盖30F相连并通过上述动力单元PB下方的排气管94并列,以从曲轴箱28的左侧进入变速机箱48的后部的方式弯曲形成。由此,可确保要在后部存储装置BR后方确保的排气管95的配置空间,还可以将后部存储装置EB后方的空间有效地用于其它用途。另外,由于可使排气管95通过发动机EB最低部的上方,故可容易地确保最低的地上高度,可谋求小型二轮机动车的低重心化。
V型发动机EB搭载在车体框架F上,以在其前部及后部存储装置BF、BR之间支承于第一发动机32上,由于后部存储装置BR配置于两主管20...的弯曲部20c之间,故在主管20...中刚性较高的部分支承V型发动机EB的前部及后部存储装置BF、BR间,可有效地将V型发动机EB搭载在车体框架F上。
与搭载于车体框架F的发动机EB相连的构成进气系统73的一部分的空气滤清器76B配置于燃料箱90B的下方,在空气滤清器76B的滤清器箱78中,面临腿部进入空间135侧设置用于更换收纳于该滤清器箱78内的滤清器元件79的元件更换窗口136,因此,在更换滤清器箱76B的滤清器元件79时,在打开滤清器更换窗口136的状态下,可容易地从腿部进入空间135侧更换滤清器元件79。
另外,滤清器箱78的顶壁82a与燃料罐90B的底壁90Ba对向,沿前后大致水平地延伸形成,滤清器元件79可从元件更换窗口136大致水平地取出,以与顶壁82a对向的大致水平姿势配置于滤清器箱78内,因此,可充分地确保且高效地配置燃料箱90B及空气滤清器76B的各自容量。
而且,由于空气滤清器76B的滤清器箱78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形成得比其上下方向的长度长,故可充分地确保且高效地配置滤清器箱76B的容量。
图1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小型二轮机动车的侧面图,图15是放大表示二轮机动车的前部的纵剖侧面图,对应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的部分使用相同的参照符号,仅进行图示,详细的说明省略。
该小型二轮机动车的车体框架F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相同,在该车体框架F上为驱动后轮而搭载由四冲程发动机EC和对该发动机EC输出进行变速的无级变速机M构成的动力装置PC,上述发动机EC例如是水冷式单气缸结构,其包括:曲轴箱28、汽缸体29′,其具有前倾的汽缸轴线,从曲轴箱28向前方延伸;汽缸体30′,其在与曲轴箱28相反的一侧,与汽缸体29′结合;汽缸盖罩31′,其与汽缸盖30′的顶部结合。
在车体框架F的旁通管18...的后端附近,在设于上述主管20...前半倾斜部20a...的第一发动机吊架32...上支承曲轴箱28的上部。另外,在与接合于下管19...下端的发动机吊架托架19a...下端连接固定的第二发动机吊架33...上,支承曲轴箱28的前方侧下部。在与曲轴箱28结合的变速机箱48的后部设置的向上方延伸的一对托架66...支承于主管20...的后端部。另外,在架设于两主管20...的弯曲部20c...之间的交叉管71、和设于摆臂60前部的缓冲用托架60c之间设置具有沿前后延伸的轴线的后缓冲器72。
节流阀体74的下游端与汽缸体30′的上部侧面连接,在节流阀体74的上游端连接配置于跨越车体框架F的两旁通管18...配置的燃料罐90C下方且发动机EC上方的空气滤清器76,在节流阀体74上安装燃料喷射阀77。
空气滤清器76C通过在滤清器箱158内收纳滤清器元件159而构成。滤清器箱158由向上方侧开口的碗状第一箱部件160、构成向下方开口的碗状并从上方与第一箱部件160结合的第二箱部件161、以及构成向前方开口的碗状并在第一及第二箱部件160、161之间夹着滤清器元件159而与第一及第二箱部件160、161结合的第三箱部件162构成,滤清器箱158内被划分成滤清器元件159后方的未净化室160和滤清器元件159前方的净化室164。
在第三箱部件162的上部面临腿部进入空间135而连接通过未净化室163的外气导入管165,将通过第二箱部件161使下游端与节流阀体74的上游端连接的进气管166收纳于净化室164内。
用于冷却由水冷式发动机EC升温的发动机冷却水的散热器91配置在该发动机EC的前方,该散热器91支承于车体框架F的下管19...上。
在发动机EC的汽缸盖30′的下部侧面连接向后方延伸的排气管94的上游端,该排气管94使动力单元PC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同时,在动力单元PC的后方朝向后轮WR的右侧直立,在构成上述动力单元PC的箱的一部分的变速机箱48的底壁48a下面设置至少收纳上述排气管94的上部的收纳凹部98,排气管94的下游端与配置于后轮WR右侧的排气消声器97连接。
另外,在车体框架F前端的头管17上设置可切换转向手柄16的锁定状态及开锁状态的锁机构101,该锁机构101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根据与在从锁机构101分开的位置配置的钥匙圆筒销子锁102的操作相对应的连杆部件121的摆动动作,切换转向手柄16的锁定状态及开锁状态。
在乘车用座位133的下方配置在该乘车用座位133的底板141上可开闭地闭锁上端开口部的收纳箱140,在该收纳箱140的底壁140a上设置收纳凹部142,其收纳后缓冲器72,使其轴线比上述底壁140a下面靠上方位置。
根据该第三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相同,可较大地得到主管20的下方空间,增大发动机EC形状的自由度,同时,可较大的弯曲主管20之间的弯曲部20c,因此,可谋求操纵性的最适化,另外,通过由于与旁通管18...连结而刚性增强的部分将发动机EC支承在主管20...上,可有效且可靠地将发动机EC支承在车体框架F上。
另外,可避免与后缓冲器72的干涉,将收纳箱140的底壁140设置在更低的位置,可较大地确保收纳箱140的容量。
另外,可不减少部件数量而简单地构成钥匙圆筒销子锁102及锁机构101之间的操作力传递结构,而且,可在钥匙圆筒销子锁102的操作上得到舒适度,可提高商品性。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不脱离记载于权利要求范围的本发明,可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Claims (7)

1. 一种小型二轮机动车,在可转向地支承对前轮(WF)进行轴支承的前叉(15)而设置在车体框架(F)前端的头管(17)与操作连接于所述前叉(15)上部的转向手柄(16)的车辆驾驶者所乘坐的乘车用座位(133)之间,具有侧面看大致U字形的腿部进入空间(135),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框架(F)具有:左右一对旁通管(18),其在所述腿部进入空间(135)的前方从所述头管(17)向后下方延伸;左右一对下管(19),其配置于这些旁通管(18)的下方,同时,从所述头管(17)向后下方延伸;左右一对主管(20),其从这些下管(19)向后方延伸,所述主管(20)构成如下,将前半倾斜部(20a)、后半倾斜部(20b)和弯曲部(20c)一体地连接,该前半倾斜部(20a)从所述下管(19)向后上方延伸并且在其中间部与所述旁通管(18)下端连设,该后半倾斜部(20b)向后下方延伸,该弯曲部(20c)向上方膨胀而弯曲并且连接在所述前半倾斜部(20a)的后端及所述后半倾斜部(20b)的前端之间,
在所述旁通管(18)的下端附近,在所述主管(20)的前半倾斜部(20a)设置支承发动机(EA、EB、EC)的第一发动机吊架(32)。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二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支承所述乘车用座位(133)并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座位导轨(23)的前端分别与所述两主管(20)的后半倾斜部(20b)的前部接合。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二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具有相互构成V字形的前部存储装置(BF)及后部存储装置(BR)的V型的所述发动机(EB),在前部存储装置(BF)及后部存储装置(BR)之间以支承于所述第一发动机吊架(32)上的方式搭载于车体框架(F)上,且后部存储装置(BR)配置于所述两主管(20)的弯曲部(20c)之间。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二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20)由具有上下方向比左右方向长的直角四边形横剖面形状的四方筒构成。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二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管的下方,接合有沿延长方向延伸的发动机吊架托架,在所述发动机吊架托架的下端安装有支承发动机的第二发动机吊架。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型二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在空气滤清器的下方,且为发动机的前方设置散热器,通过所述下管支承所述散热器的上部,通过所述发动机吊架托架支承所述散热器的下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型二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滤清器的滤清器箱上一体地设置有导风板。
CNB2005100910169A 2004-09-03 2005-08-03 小型二轮机动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060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6554/04 2004-09-03
JP2004256554A JP4458991B2 (ja) 2004-09-03 2004-09-03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3218A CN1743218A (zh) 2006-03-08
CN100420603C true CN100420603C (zh) 2008-09-24

Family

ID=36138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101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0603C (zh) 2004-09-03 2005-08-03 小型二轮机动车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4458991B2 (zh)
KR (1) KR100715171B1 (zh)
CN (1) CN100420603C (zh)
IT (1) ITTO20050596A1 (zh)
TW (1) TWI2667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43511A (ja) * 2006-11-15 2008-06-26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体フレームおよび車両
JP5189845B2 (ja) * 2007-02-01 2013-04-2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
CN109649556B (zh) * 2018-12-17 2023-09-22 重庆宗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管式支撑结构的发动机悬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8763A (ja) * 1999-09-27 2001-04-03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2001171585A (ja) * 1999-12-20 2001-06-26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2003160081A (ja) * 2001-11-22 2003-06-03 Hond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WO2004071858A1 (ja) * 2003-02-17 2004-08-2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車両用フレーム組立体及びその組立体を有する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52873B2 (ja) * 2002-05-10 2008-02-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4243162B2 (ja) * 2003-10-15 2009-03-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軽車両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8763A (ja) * 1999-09-27 2001-04-03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2001171585A (ja) * 1999-12-20 2001-06-26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2003160081A (ja) * 2001-11-22 2003-06-03 Hond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WO2004071858A1 (ja) * 2003-02-17 2004-08-2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車両用フレーム組立体及びその組立体を有する車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049022A (ko) 2006-05-18
JP2006069407A (ja) 2006-03-16
JP4458991B2 (ja) 2010-04-28
CN1743218A (zh) 2006-03-08
KR100715171B1 (ko) 2007-05-08
TW200610692A (en) 2006-04-01
TWI266720B (en) 2006-11-21
ITTO20050596A1 (it) 2006-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0501C (zh) 摩托车的行李存放装置
CN1755075B (zh) 发动机的冷却结构
CN1944169B (zh) 两轮摩托车
KR100568097B1 (ko) 자동이륜차의 배기 제어장치
CN100443702C (zh) 两轮机动车的发动机排气结构
TW200404687A (en) Exhaust pipe structure of low floor type vehicle
BRPI0404327B1 (pt) Estrutura de suporte do calibrador de freio para motocicleta
CN100478244C (zh) 具有后座脚踏板及挡泥板的二轮机动车
CN100420603C (zh) 小型二轮机动车
CN100418837C (zh) 二轮机动车
CN100417572C (zh) 摩托车
CN101058330B (zh) 摩托车
CN102381393B (zh) 机动两轮车的后部结构
CN101947996A (zh) 混合动力式鞍乘型车辆
CN101333987A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JP4135717B2 (ja) 小型車両
CN100436242C (zh) 低底式车辆
TWI277555B (en) Two-wheeled vehicle
TWI296595B (zh)
CN1334216A (zh) 机动二轮车发动机的排气装置支承构造
JP4058874B2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CN101254804B (zh) 摩托车的把手结构
CN100532184C (zh) 车辆的钥匙开关装置
JP3480024B2 (ja) 車両の補機配設構造
CN1227456C (zh) 机动两轮车、三轮车发动机中的曲轴箱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24

Termination date: 201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