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90466C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90466C
CN100390466C CNB2005100913383A CN200510091338A CN100390466C CN 100390466 C CN100390466 C CN 100390466C CN B2005100913383 A CNB2005100913383 A CN B2005100913383A CN 200510091338 A CN200510091338 A CN 200510091338A CN 100390466 C CN100390466 C CN 10039046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unit
blade
exhausting
unit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913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21776A (zh
Inventor
孙良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721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1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046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046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其包括:主机壳、前机架、热交换器、风机、排气格栅和排气叶片。主机壳构成后面的外形;前机架设置在主机壳前面,以形成前面的外形;热交换器和风机设置在主机壳的前面;排气格栅设置在主机壳的下部,以引导排放的空气,排气叶片用于在关闭模式、冷却模式和加热模式中控制排气格栅的状态。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单元的排气端口,空气可以在该排气端口中平稳地排出。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在空调器室内单元内排气端口的结构,该排气端口能够通过根据空调器的工作状态来适当地改变风向而使用户感到更舒适。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依照使用的目的来使室内空气保持优化的装置。例如,在夏天室内空气温度变得非常高的情况下,空调器吹出低温风以使室内冷却。相反,在冬天空调器吹出高温暖风以加热室内空气。
空调器大体上分为整体式和分体式。整体式空调器具有作为一个整体的一个单元,而分体式空调器具有分离的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其中室内单元安装在需要调节空气的空间内,而室外单元安装在外面。特别地,最近由于考虑到空调器的噪声和安装环境,分体式空调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图1为一种相关技术的分体式空调器的分解透视图,而图2为说明空气从相关技术的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吸入和排出的视图。
参照附图,主机壳1构成室内单元的机架。主机壳1具有构成其前侧的前面板3,以形成室内单元的外形。具有前面板3的主机壳1安装在室内的墙壁上。
在主机壳1和前面板3之间形成一空间,在该空间内安装将要在下面说明的部件。
同时,如图1所示,由主机壳1和前面板3构成的室内单元的外形整体向前侧突出。
在前面板3的前面上设置具有前吸气格栅5的吸气面板7,以形成室内单元的前部外形。在吸气面板7的上端设有绞链元件(未示出),以使吸气面板7可以转动。
前吸气格栅5为一通道,通过该通道将从需要调节空气的空间吸收的空气吸入到室内单元的内部。前吸气格栅5与吸气面板7一体成形。同时,沿前面板3上侧的左边和右边形成有上吸气格栅3′。上吸气格栅3′和前面板3一体成形或者分离成形。
在前面板3的后面安装热交换器9。该热交换器9使通过前吸气格栅5和上吸气格栅3′吸入的空气穿过热交换器9时进行热交换。在热交换器9的前面上安装用来净化吸入空气的过滤器9′。
在热交换器的后部安装贯流式风机10。贯流式风机10从需要调节空气的空间吸收空气并将空气排放到需要调节空气的所述空间。在贯流式风机10的右侧上安装用来向贯流式风机10提供转动动力的风扇马达10′,而且,还在主机壳1的内侧一体形成一用来引导贯流式风机10产生的气流的元件。
同时,通过贯流式风机10将穿过热交换器9时进行换热的空气排放到需要调节空气的空间。为了达到目的,在主机壳1和前面板3的下端处安装排气格栅11。
同时,在排气格栅11的内侧形成排气端口13,用来将穿过贯流式风机10的空气引导至需要调节空气的空间。
在排气端口13的内侧中设置排气叶片15和百叶。排气叶片15用来在垂直方向上控制排气的方向,而百叶用来在水平方向上控制排气的方向。设有多个百叶16,并且为了同时运行,这些百叶16通过连杆17彼此相连。
另外,在前面板3的下部上大约中心位置处设有显示部件19,该显示部件用来显示空调器的工作状态。
将对具有上述结构并在冷却模式下运行的空调器进行说明。
当空调器运行的时候,贯流式风机11将调节空气吸入室内单元的内部,即,通过前吸气格栅5和上吸气格栅3′将空气吸入室内单元内部,以使其穿过热交换器9。
穿过热交换器9的空气与在热交换器9内部流动的工作流体(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与热交换器9进行过换热的空气温度变得相对较低,并且该空气被吸入贯流式风机10。吸入贯流式风机10的空气排放到较低的方向并引导至排气端口13的内侧。
利用安装在排气端口13内侧的排气叶片15和百叶16,引导至排气端口13内侧的空气改变其排放方向,并通过排气格栅13排放到需要调节空气的空间。在这里,由于叶片15和百叶16使得排放的空气沿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散分开,所以空气均匀地排放到需要调节空气的空间。
为了固定热交换器9,固定支架8设置在主机壳1的左面,并且与热交换器9的螺钉连接端9a相对应的固定端8′设置在主机壳1的右面。在固定端8′的内侧应冲压出螺钉连接孔8″。
在固定支架8的前侧和上侧形成用来容纳热交换器9左端的接纳槽8a。用来钩位并固定热交换器9的左U形物(hair pin)9c的挂钩8b在接纳槽8a内侧突出。
在热交换器9的螺钉连接端9a的内侧冲压出螺钉通孔9b,该通孔与螺钉连接孔8″相对应。
通过利用螺钉S将固定支架8固定在主机壳1左面来将热交换器9固定。在这里,固定支架8的接纳槽8a开向右侧。
当将热交换器9的U形物9c插入固定支架8的接纳槽8a时,U形物9c钩住并固定在接纳槽8a内侧的挂钩8b内。在这里,首先将热交换器9的左端固定。
此后,热交换器9的右侧,更具体地说,螺钉连接端9a紧密地附连在主机壳1的固定端8′上,并且利用螺钉S将螺钉通孔9b与螺钉连接孔8″连接,以便将热交换器9固定在主机壳1上。
但是,由于在排气端口13处只设置了一个排气叶片15,所以难以平稳地引导排放空气。
另外,即使工作状态从冷却模式转换到加热模式或者从加热模式转换到冷却模式,空气的排放方向始终不变,从而使得用户很不方便。例如,在排放到房间的上部之后冷空气由于重力向下流动。但是,当热空气排放到房间的上部时,由于其重量轻,热空气聚集在上部,因此,室内房间变得更加暖和。
另外,像在冷却模式排放的空气一样,在加热模式排放的空气直接吹向用户,从而使得用户感到不舒服。
在美国专利US5194043中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其具有可转动的第一和第二偏转器,该第一和第二偏转器设置在排出受调节的空气的出口中。第一偏转器绕大致水平轴转动,以在垂直方向可变化地偏转受调节的空气。第二偏转器可转动,以阻挡出口的横向部分,同时,出口的剩余横向部分形成空气通道。第一和第二偏转器相互独立转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该室内单元显著地消除了由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造成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该室内单元能够通过根据冷却模式和加热模式而不同地变换空气的排放状况这样的方式,来使用户感到舒服。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该室内单元能够通过更加快速地使空气循环来大大地改善空气调节效果,所述循环空气从处于冷却模式和加热模式的室内单元吹出。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该室内单元能够控制更适合用户的空气的排放状态。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的和特点一部分将在下面的说明中阐明,同时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一部分可以通过研究下面内容而显而易见,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施中知晓。通过书面的描述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可以实现并达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和其它的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同这里概括并宽泛地说明的一样,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主机壳、前机架、热交换器、风机、排气格栅和排气叶片。主机壳构成后面的外形;前机架设置在主机壳前面,以形成前面的外形;热交换器与风机设置在主机壳的前面;排气格栅设置在主机壳的下部,以引导排放的空气;排气叶片用来在关闭模式、冷却模式和加热模式中控制排气格栅的状态,其中,排气叶片受到控制,以在冷却模式中使通过排气格栅排出的空气向上排出,而在加热模式中使通过排气格栅排出的空气向下排出。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个方面中,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主机壳、前机架、热交换器、风机、排气格栅和辅助叶片。主机壳构成后面的外形;前机架设置在主机壳前面,以形成前面的外形;热交换器与风机设置在主机壳的前面;排气格栅设置在主机壳的下部,以引导排放的空气;辅助叶片设置在排气格栅的一侧,只有当排气格栅在一个方向上转动的时候,辅助叶片才和排气格栅一起转动。
根据本发明,空气可以在空调器的室内单元中平稳地排出。由于根据室内单元使用状态的不同而将空气有差别地排出,所以用户感到更加舒适。另外,可以按照用户的要求更迅速地控制室内房间的空气调节环境。
应该理解的是,上面对本发明的概括性说明和下面的详细说明都是示例和解释性的,是用来对要求保护的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和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为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理解包括了这些附图,同时这些附图包括在本申请中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附图中:
图1为相关技术的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2为相关技术的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侧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透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空调器室内单元中的排气格栅的透视图;
图6为分解透视图,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空调器室内单元中排气叶片和辅助叶片的连接;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空调器室内单元中的排气叶片和辅助叶片关闭时的后透视图;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空调器室内单元中的排气叶片和辅助叶片在冷却模式下运行时的后透视图;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空调器室内单元中的排气叶片和辅助叶片在加热模式下运行时的后透视图;以及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空调器室内单元内的排气格栅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示出了这些优选实施例。
图3为透视图,其示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参照图3,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主机壳110和前机架120,二者构成整体的外形。主机壳110构成完整的机架并构成后部的外形。前机架120设置在主机壳110的前面,以构成前面的外形。
前机架120的前部由前面板130保护,在前面板130的上侧,即前机架120的上表面,形成吸气格栅140。优选的是前面板130与前机架120间隔预定距离。从而,通过前面板130和前机架120之间的间隙引入室外空气。同时,可以将前面板130安置成可绕下部转动预定角度。
在前机架120的下部形成排气端口122。从而,使引入室内单元的空气通过排气端口122再次排向外部。在排气端口122的内侧设有排气格栅200,稍后将对排气格栅进行说明。
显示窗口124设置在排气端口122的右上侧。显示窗口124是透明的,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核实室内单元100的运行状态,所述室内单元的运行状态显示在排气格栅200的显示装置上。
图4为分解透视图,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下面将参照图4对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单元100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4,主机壳110和前机架120构成室内单元100的整体外形,主机壳110安装在室内墙壁上。
在主机壳110和前机架120之间形成一个空间,多个部件将安装在该空间。如图4所示,室内单元的外形向前突出。
在主机壳110的左端部设有固定支架112,以固定热交换器190和横流风扇192的左端。在主机壳110的右端,固定部件114向前突出,以固定热交换器190和横流风扇192的右端。
在前机架120的前面形成吸气端口150,吸气端口150起通道的作用,通过该通道将空气从室内单元100的外部引入。这里,在右侧和左侧形成过滤网框架160。高性能的过滤网170安装在过滤网框架160上,并且过滤网框架160是成对地设置在左侧和右侧上的,即中心隔离元件152沿上下方向跨过吸气端口150的中央部分,过滤网框架160设置在中心隔离部件152的左侧和右侧。稍后将对高性能的过滤网进行说明。
高性能过滤网170安装在过滤网框架160上。高性能过滤网170可以有一种或者多种功能。例如,过滤网170包括用来除去烟雾或者多种气味的氨型除臭过滤网172、用来除去建筑材料产生的有害成分的甲醛除臭过滤网172、和用来除去挥发性有机材料的气味的甲苯(VOC)过滤网176。
吸气格栅140起通道的作用,通过该通道将空气引入用于调节空气的空间内的室内单元100中。将吸气格栅140安置成环绕过滤网框架160吸气端口150的上部。吸气格栅140安装在前机架120的上面,同时该吸气格栅与前过滤网180一体连接。
前过滤网180安装在前面板130和前机架120之间。前过滤网180过滤空气中和整个围绕吸气端口150的外部颗粒,也就是说,前过滤网180是弹性的并覆盖前机架120的上后部以及前机架120的前部区域。
热交换器190安置在前机架120的后部,热交换器190与通过吸气格栅140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优选的是,使热交换器190对应于前机架120的吸气端口150弯折多次。
在热交换器190的后面安置贯流式风机192。贯流式风机192从调节空气的空间吸入空气并将吸入的空气排到调节空气的空间。也就是说,贯流式风机192控制气流,以便使得该风机通过吸气端口150吸收室外的空气,并通过排气端口122排出空气。
在贯流式风机192的右面安装风机马达194,该马达为贯流式风机192提供力矩。优选的是,主机壳110的前表面具有与贯流式风机192的外周边相应的曲率,以便容易地引导贯流式风机192产生的气流。
在前机架120的内侧下部处设置排气格栅200。在排气格栅200内形成排气端口202,以便引导在室内单元100换热了的空气将其排放到外部。
排气叶片204和百叶206安置在排气格栅200内。排气叶片204用来控制通过排气端口202排放的空气的上/下方向,而百叶206用来控制上述空气的左/右方向。此处设有多个百叶206,并且这些百叶206借助连杆连接在一起,从而同时运行。
同时,另外在排气叶片204的内侧还安装叶片马达204′,以控制排气叶片204的转动。另外在排气格栅204的右侧还安装辅助叶片208,以和排气叶片204一起来控制空气的排放方向。
叶片马达204′的驱动轴装配在排气叶片204的转动轴上,以便于叶片马达204′转动排气叶片204。与排气叶片204的运转情况不同,叶片马达204′自身可以固定在任何部件上,用以制动排气格栅200。
图5为排气格栅的前透视图。参见图5,在排气格栅200的右前侧设置显示装置210。该显示装置210显示空调器运行状态的多种信息。从而显示在显示装置210上的信息从室内单元100向前突出,以便用户能够识别该信息。
也就是说,显示装置210设置在前机架120显示窗口124的后面,因此,用户通过显示窗口124可以识别显示在显示装置210上的多种信息。
在排气格栅200的右侧设置用来支撑排气叶片204和辅助叶片208的叶片支撑件220。如图所示,辅助叶片208外绞接轴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叶片支撑件220上,下面将对辅助叶片208进行说明。
图6为分解透视图,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空调器室内单元中排气叶片204和辅助叶片208的连接情况。
参见图6,在排气叶片204的两端形成支架222。叶片绞接轴224在支架222的外表面突出。如图6所示,在支架222的内侧安装叶片马达204′。叶片绞接轴224为排气叶片204的转动中心。优选的是,采用可以沿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双向马达做为叶片马达204′。更优选的是,在预定范围内能够被相对自由控制的步进马达可用作叶片马达204′。
突出引导突出部226与叶片绞接轴224间隔预定的距离。将引导突出部226滑动地插在辅助叶片208的引导槽234内,下面将对辅助叶片208进行说明。因此,辅助叶片208通过引导突出部226与排气叶片204邻接。
如图6所示,连接板230在辅助叶片208的右侧突出出来,辅助叶片208设置在排气叶片204的一侧。在连接板230的中心部,内绞接轴232向内突出。内绞接轴232和外绞接轴236一起成为辅助叶片208的转动中心,下面将对此进行说明。
在内绞接轴232的内侧形成辅助叶片绞接孔232′。排气叶片204的叶片绞接轴224可转动地插入辅助叶片的绞接轴232′中。
与内绞接轴间隔预定位置形成引导槽234,也就是说,内绞接轴232和引导槽之间的距离对应于绕叶片绞接轴224转动的引导突出部226的转动半径。从而将引导突出部226插在引导槽234内。
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形成引导槽234(例如离开内绞接轴232上部左侧和右侧大约45度),并且该引导槽呈圆弧形。通过以圆弧的形式形成引导槽234,即使当排气叶片204转动的时候,也使得辅助叶片208不工作,也就是说,辅助叶片不转动。
在辅助叶片208的左侧向左边突出外绞接轴236。外绞接轴236和内绞接轴232一起成为辅助叶片208的转动中心。
同时,在下述区域形成支架222和连接板224,所述区域为排气叶片204和辅助叶片208彼此面对的区域。由于插入叶片绞接轴224,所以可以保持支架222和连接板224的位置。同时,为了精确地保持排气叶片204和辅助叶片208的位置,另外在叶片绞接轴224的外周边设置了一构件,该构件从排气格栅200的位置固定部件处伸展,从而使得可以紧固地固定排气叶片204和辅助叶片208的位置。
下面将对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内单元的运行情况进行说明。
一旦空调器在冷却模式下运行,空气就通过贯流式风机192流入空调器的内部,也就是说,风机马达194运转并借助外部施加的电压产生转矩。当转矩使贯流式风机192转动时,就产生吸力。因此,通过吸气格栅140将空气从外部(调节空气的空间)引入室内单元100。
流入室内单元100的室外空气穿过热交换器190。借助在热交换器190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使穿过热交换器190的空气冷却。
在热交换器190内经过热交换的空气温度变得相对较低,并流入贯流式风机192。
流入贯流式风机192的低温空气沿贯流式风机192的柱面方向排出并引导至底部隔室内。
被引导的空气穿过排气格栅200的排气端口202。这时,空气的排放方向由安装在排气端口202内的排气叶片204和百叶206控制,然后空气被排到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内。
下面将详细说明排气叶片204的转动情况。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空调器室内单元中的排气叶片和辅助叶片关闭时的后透视图。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空调器室内单元中的排气叶片和辅助叶片在冷却模式下运行时的后透视图。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空调器室内单元中的排气叶片和辅助叶片在加热模式下运行时的后透视图。
当室内单元在冷却模式下运行的情况下,当排气叶片204处于如图7所示的关闭状态时,排气叶片204由于叶片马达204′的驱动而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由于引导突出部226设置在引导槽234的上部A处,所以如果排气叶片20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辅助叶片208也随同排气叶片204一起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因此,引导排放的空气朝室内空间相对向上的部分排出。由于叶片204沿逆时针方向(在图8中用箭头示出的方向)转动预定角度,所以向上引导穿过排气叶片204的空气,并且排放的空气接触碰撞排气叶片204的表面,从而使得相对较大量的空气被引导向上。
这样,在冷却模式中空气向上排出,以致利用冷空气向下流动的原理来使空气平稳地循环。
另外,在冷却模式中,辅助叶片208也像排气叶片204一样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在室内空间向上引导大量的空气,从而更加快速地冷却室内空间。
下面参照图7和图9对室内单元的加热运行情况进行详细的说明。
当空调器开始在加热模式下运行的时候,叶片马达204′使得排气叶片204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在图9中用箭头示出的方向)。从而,如图9所示,排气叶片204的引导突出部226从引导槽234的上部A向下滑动。
当沿引导槽234滑动的引导突出部226到达引导槽234的下部B时,排气叶片204停止转动,也就是说,由于将辅助叶片208设置成不借助排气叶片204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式,所以引导槽234起制动件的作用。
这样,当排气叶片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通过排气端口202排出的空气在室内空间向下排出。由于排气叶片204沿顺时针方向(在图9中用箭头示出的方向)转动预定角度,所以通过排气叶片204排出的空气被向下引导,并且借助排气叶片204的表面向下引导排放空气。
如上所述,当室内单元在加热模式下运行的时候,与冷却模式的情形相比,空气沿相对较靠下的方向排出。在加热模式中向下排出空气,从而以便利用热空气倾向上升的原理使空气在室内空间平稳地循环。
同时,在加热模式中,辅助叶片208不随排气叶片204一起转动而保持在停止状态。其原因为:诸如显示装置210的操作单元和设置在辅助叶片208后面的马达这样的部件相互连通。为了使这些部件移动至另外的位置,必须增大室内单元的尺寸,因而不选取这种方式。另外,在加热模式中使向下排出的空气向更靠下的方向排出,因此,由于空气量不大,所以无需使辅助叶片208转动。
通过向比辅助叶片208更朝上的方向引导更大量的空气,可以向上引导更多的空气。另一方面,通过辅助叶片208可以利用下述空间,该空间由于封闭而未得以利用从而导致无法使定量空气变向。因此,可以大大改善上述空气容量的转向效果。
图10为前视图,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空调器室内单元内的排气格栅。参见图10,诸如显示装置210这样的部件安放在辅助叶片208的后面,并且由辅助叶片208可以引导大量排放的空气,从而大大改善方向控制的效果。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然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多种修改和变换。因此只要对本发明的修改和变换落入附加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方案内,本发明就包括这些修改和变换。
例如,虽然在排气叶片204处形成引导突出部226,并在辅助叶片208处形成引导槽234,但是可以在排气叶片204处形成辅助叶片208和引导槽234。
另外,虽然辅助叶片208只在冷却模式中转动,而在加热模式中不开放,但是也可以将辅助叶片208构成为在加热模式中转动。
另外,可以将排气叶片204构成为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转动。
根据本发明,由于可以相对扩展空气的排放范围,因此可以提高空气调节效率,并且可以引导相对大量的空气的风向。因此,可以更迅速地进行室内空间的空气调节。
此外,在冷却模式中由排气叶片和辅助叶片引导的排放空气可以朝相对向上的方向排放,而且在加热模式中则可以朝相对向下的方向排放。因此,室内空间的空气可以更平稳地循环。
此外,在加热模式中通过沿墙壁向下引导空气,使得用户与空气不直接接触,从而使得用户感到更舒服。
而且,通过将马达的转动变换成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可以很容易地改变排气叶片的转动状况。由于可以改变空气的方向,所以可以提高对用户的便利性,并且可以简化结构。

Claims (14)

1.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
构成后面外形的主机壳;
设置在主机壳前面以形成前面的外形的前机架;
设置在主机壳前面的热交换器和风机;
设置在主机壳的下部,以引导排放空气的排气格栅;以及
排气叶片,用来在关闭模式、冷却模式和加热模式中控制排气格栅的状态,
其中排气叶片受到控制,以在冷却模式中使通过排气格栅排出的空气向上排出,而在加热模式中使通过排气格栅排出的空气向下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在关闭模式中排气叶片运行,以关闭排气格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在冷却模式中排气叶片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在加热模式中排气叶片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单元,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排气叶片的后面的马达,用于控制排气格栅的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所述马达为双向马达。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所述马达为步进马达。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单元,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排气叶片一侧的辅助叶片,该辅助叶片绕与排气叶片相同的轴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用于使室内单元工作的部件安放在辅助叶片的后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辅助叶片仅在关闭模式和冷却模式下运行。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单元,进一步包括连通部件,用于借助排气叶片与辅助叶片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连通部件包括:
在排气叶片或者辅助叶片的一侧突出的引导突出部;和
引导槽,引导突出部被安放在引导槽中并被引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引导突出部与排气叶片和辅助叶片的转动轴间隔预定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引导槽呈圆弧形。
CNB2005100913383A 2004-06-17 2005-06-17 空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046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40044811A KR100596254B1 (ko) 2004-06-17 2004-06-17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44811/04 2004-06-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1776A CN1721776A (zh) 2006-01-18
CN100390466C true CN100390466C (zh) 2008-05-28

Family

ID=34978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133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0466C (zh) 2004-06-17 2005-06-17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279118A1 (zh)
EP (1) EP1607693A1 (zh)
KR (1) KR100596254B1 (zh)
CN (1) CN10039046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15604B1 (ko) * 2006-01-16 2013-10-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WO2007081083A1 (en) * 2006-01-16 2007-07-19 Lg Electronics, Inc.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WO2007086643A2 (en) * 2006-01-24 2007-08-02 Lg Electronics Inc.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KR100809784B1 (ko) * 2006-05-20 2008-03-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횡류팬을 포함하는 공기 조화기
KR100885556B1 (ko) * 2006-12-29 2009-02-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DE102007029185A1 (de) * 2007-06-25 2009-01-08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Kältegerät
WO2010047443A1 (en) * 2008-10-21 2010-04-29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JP4582244B2 (ja) * 2009-04-17 2010-11-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CN101858641B (zh) * 2010-06-18 2012-05-30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柜机出风结构
CN102022813A (zh) * 2010-12-08 2011-04-20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体式拆卸入风口过滤系统及含有该系统的空调室内机
KR102040800B1 (ko) * 2013-04-11 2019-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블레이드 체결구조 및 이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CN104566901A (zh) * 2013-10-28 2015-04-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装置和空调器
KR102335152B1 (ko) * 2014-02-28 2021-1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블레이드 유닛
CN111886450B (zh) * 2018-03-07 2022-04-15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的室内机
KR20220135567A (ko) * 2021-03-30 2022-10-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및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KR20230015146A (ko) * 2021-07-22 2023-01-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동작방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4043A (en) * 1989-05-25 1993-03-16 Hitachi, Ltd. Air conditioner air deflector arrangement
CN2332945Y (zh) * 1998-05-18 1999-08-11 青岛市家用电器研究所 一种可换气的暖风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59603B1 (fr) * 1990-03-14 1992-06-05 Valeo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et de ventilation de l'habitacl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JPH0525242U (ja) * 1991-09-12 1993-04-02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風向変更装置
JP2844984B2 (ja) * 1991-09-20 1999-01-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調整装置
JPH064539A (ja) * 1992-06-22 1994-01-14 Fujikura Ltd 巡視支援システム
JP3356257B2 (ja) * 1996-06-06 2002-12-16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2993436B2 (ja) * 1996-09-11 1999-12-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吹出口構造
JP2001330307A (ja) * 2000-05-23 2001-11-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変更装置
JP4110863B2 (ja) * 2002-07-12 2008-07-02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4043A (en) * 1989-05-25 1993-03-16 Hitachi, Ltd. Air conditioner air deflector arrangement
CN2332945Y (zh) * 1998-05-18 1999-08-11 青岛市家用电器研究所 一种可换气的暖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1776A (zh) 2006-01-18
KR100596254B1 (ko) 2006-07-03
US20050279118A1 (en) 2005-12-22
KR20050119735A (ko) 2005-12-22
EP1607693A1 (en) 2005-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0466C (zh) 空调器
CN21024176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707170B (zh) 空调器
CN100404964C (zh) 空调器
CN100549549C (zh) 风向调节装置及具备该风向调节装置的空气调节器
KR100665999B1 (ko) 환기겸용 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
CA1247450A (en) Ventilator unit
CN107120733A (zh) 空调器
CN109882932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KR102362390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06846919U (zh) 空调器
KR101105765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13959009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032111U (zh) 一种车辆空调风门、车辆空调装置及车辆
KR20090042524A (ko) 공기조화기
KR20080101475A (ko) 공기조화기
CN212390490U (zh) 空调器
CN211345544U (zh) 空调器
KR100598422B1 (ko) 풍량조절 및 방향전환 댐퍼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CN109405069B (zh) 室内机及空调机组
KR20060119618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필터 제어 방법
CN109595689A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JPH0914690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CN216522068U (zh) 空气调节设备及系统
CN219433376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28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