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7170B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07170B
CN1707170B CN2005100878483A CN200510087848A CN1707170B CN 1707170 B CN1707170 B CN 1707170B CN 2005100878483 A CN2005100878483 A CN 2005100878483A CN 200510087848 A CN200510087848 A CN 200510087848A CN 1707170 B CN1707170 B CN 17071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unit
blower fan
main case
cross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878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07170A (zh
Inventor
李相宪
朴寅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707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7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07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71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5Cross-flow or tangent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其作为一个单独单元可以实现冷却、加热以及通风的功能。室内单元包括主机壳、通风口、贯流式风机、侧面风机和通风管。主机壳安装在机座部分上,并构成其外形。通风口穿过主机壳形成,用于吸入和排出空气。贯流式风机安装在主机壳的一侧,用于沿正交于旋转轴的方向吹送空气。侧面风机紧挨着贯流式风机形成。通风管与主机壳的通风口相连,通风管用于使侧面风机强制吹送的空气流通。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附加通风部件的空调器的室内单元。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单元,其通过附加的通风部件为使用者提供新水平的新鲜度。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一种能够按照要求使室内空气维持最优化的装置。例如,在夏天,在室内空气温度很高的情况下,空调器吹出来低温风使室内冷却。相反地,在冬天,空调器吹高温暖风使室内空气得以加热。空调器的其它特点包括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和最近包括的多种特征,例如室内空气净化。
空调器大致分为整体式和分体式两种类型。整体式空调器具有整体的一个单元,而分体式空调器具有分离的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室内单元安装在需要调节空气的空间内,室外单元安装在室外。特别地,考虑到空调器的噪声和安装环境,最近广泛使用分体式空调器。
图1为现有技术的分体式空调器的分解透视图,图2示出了从现有技术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吸气和排气的情况。
参照附图,主机壳1构成室内单元的框架。该主机壳1的前面具有前面板3,从而构成室内单元的外形。具有前面板3的主机壳1安装在室内的墙上。
在主机壳1和前面板3之间形成一个空间,下面将要说明的部件安装在该空间内。
同时,如图1所示,由主机壳1和前面板3构成的室内单元的外形作为一个整体向前侧凸出。
吸气面板7具有前吸气格栅5,该吸气面板7设置在前面板3的前面,用来构成室内单元的外形。在吸气面板7的上端部设置铰链元件(未示出),以使吸气面板7可以转动。
前吸气格栅5为一通道,通过该通道空气从需要进行调节空气的空间被吸入到室内单元的内部。前吸气格栅5与吸气面板7一体成形。同时,沿前面板3上面的左侧和右侧形成上吸气格栅3′。上吸气格栅3′与前面板3一体成形或分离成形。
热交换器9安装在前面板3的后面。热交换器9允许通过吸气格栅5和上吸气格栅3′吸入的空气在流经热交换器9时进行热交换。过滤器9′安装在热交换器9的前面,其用于净化吸入的空气。
贯流式风机10安装在热交换器的背面。贯流式风机10从需要调节空气的空间吸入空气并将空气排放到该需要调节空气的空间。风机马达10′为贯流式风机10提供转动动力,其安装在贯流式风机10的右边,并且进一步地,用于引导由贯流式风机10产生的气流的元件一体形成在主机壳1的内部。
同时,流经热交换器9而经过热交换的空气通过贯流式风机10排入到需要调节空气的空间。为此目的,排气格栅11安装在主机壳1和前面板3的下端。
同时,排气口13形成在排气格栅11的内侧,该排气口用来将流经贯流式风机10的空气引导到需要调节空气的空间。
用来在竖直地控制排气方向的叶片15和用来水平地控制排气方向的百叶16安装在排气口13的内侧。百叶16设为多个,而且为使它们同时运行,其通过连接件17彼此联接。
另外,在前面板3下部的中间位置附近设置用于显示空调器运转状态的显示部分19。
将对具有上述结构并在冷却模式下运行的空调器进行描述。
当空调器运行时,通过贯流式风机10将用来调节空气的空气吸入到室内单元的内部。也就是说,通过前吸气格栅5和上吸气格栅3′将空气吸入到室内单元的内部,以使其流经热交换器9。
流经热交换器9的空气与在热交换器9内流动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
与热交换器9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温度变得相对较低,并吸入到贯流式风机10。吸入到贯流式风机10的空气排出到下方并导向排气口13那一边。
导入排气口13内部的空气利用安装在排气口13内部的叶片15和百叶16改变其排气方向,并通过排气格栅13排向需要调节空气的空间。就这点而言,由于叶片15和百叶16使得排放的空气可以沿竖直和水平方向分布,所以空气均匀地排向需要调节空气的空间。
固定架8用于固定热交换器9,其位于主机壳1的左侧,并且在主机壳1的右侧设置固定端8′,其相应于热交换器9的螺钉联接端9a。应在固定端8′内冲出螺钉联接孔8″。
容纳槽8a用于容纳热交换器9的左端,所述容纳槽形成在固定架8的前面和上面。挂钩8b在容纳槽8a内部突出出来,其用于钩住并固定热交换器9的左U形物(hairpin)9c。
在热交换器9的螺钉联接端9a内侧冲出与螺钉联接孔8″相应的螺钉通孔9b。
通过用螺钉S将固定架8固定在主机壳1的左侧来固定热交换器9。就这点而言,固定架8的容纳槽8a开向右侧。
当将热交换器9的U形物9c插入到固定架8的容纳槽8a中时,U形物9c钩住并固定在容纳槽8a内的吊钩8b内。就这点而言,热交换器9的左端被首先固定。
然后,热交换器9的右侧,更具体地说螺钉联接端9a,紧紧地联接在主机壳1的固定端8′上,并且用螺钉S将螺钉通孔9b和螺钉连接孔8″连接,从而使热交换器9固定在主机壳1上。
然而,现有技术的室内单元存在下面的问题。
首先,因为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对封闭的室内空间长时间地冷却或加热,所以封闭在该空间内的空气变得不新鲜。换句话说,因为没有吸进外面的空气和排出里面的空气,所以虽然可以利用空调器获得理想的室内温度,但是不能获得清新的空气。此外,必须安装一单独的通风单元来使不新鲜的空气流通。在空调器旁边安装这样一通风单元既增加了额外的费用又占用了附加的内部空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致力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以显著地消除由于现有技术中的限制和缺点带来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单元,其带有内置的通风部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房间温度的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其具有设置在室内单元内的通风部件,以提供优化的室内环境。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单元,其根据温度和通风情况来调节空气。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的和特点一部分将在下面的说明中阐明,同时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一部分可以通过研究下面的内容而显而易见,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施中知晓。通过书面的描述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可以实现并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的优点。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和其它的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同这里概括并宽泛地说明那样,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其包括:主机壳,安装在机座部分,并构成室内单元的外形;通风口,穿过主机壳形成,用于吸入和排出空气;贯流式风机,安装在主机壳的一侧,用于向与其旋转轴正交的方向吹送空气;紧挨着贯流式风机的侧面风机;和通风管,与主机壳的通风部分相连,以使侧面风机吹送的空气流通。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其包括:主机壳,其具有以穿过的方式形成的通风口,该通风口用来吸进和排出空气;通风门,用于有选择地打开和关闭通风口;安装在主机壳一端的第一风机,用于向与其旋转轴正交的方向吹送空气;和紧挨着第一风机布置的第二风机,其采用不同于第一风机的驱动装置来向旁边吹送空气。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其包括:具有通风口的主机壳;通风管,与通风口相连并向室外排气;连接在主机壳一端的第一风机,用于使内部空气进行循环;和紧挨着第一风机布置的第二风机,用于使空气流通。
上述空调器的室内单元不仅能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而且为室内空间通风提供了便利的通风部件。因为使冷却和加热是与通风接合,所以使用者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得到满意的空气调节效果。
应该理解,本发明前面的概述和下面的详细说明都是示例和解释性的,并且这些解释用于对要求保护的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和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为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理解包括了这些附图,同时这些附图包括在本申请中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空调器室内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空调器室内单元内空气流动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内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侧面风机的透视图;
图5为剖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空调器室内单元在空气冷却模式下的气流;
图6为剖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空调器室内单元在吸入通风模式下的气流;
图7为剖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空调器室内单元在排放通风模式下的气流;
图8为剖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空调器室内单元在吸入和排放通风模式下的气流。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做详细说明,优选实施例的例子在附图中示出。
图3为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内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3,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主机壳110和前面板130,它们构成外形。
主机壳110作为空调器室内单元的基础元件,在其前面具有四边形的凹陷空间,并具有固定在室内、即需要调节空气的空间的墙面上的后部。
左排气孔112用于引导随后描述的由左排气风机420排放的空气,该左排气孔112形成在主机壳110的左侧,右排气孔114形成在主机壳110的右侧,其用于引导随后描述的由右排气风机430排放的空气。
通风口120和123成对地形成在主机壳110上,从主机壳的前部穿至后部。也就是说,通风口120和123由分别形成在主机壳110各端上的左通风口120和右通风孔123组成。
此外,通风门122和121分别设置在通风口120和123的一端,其用于有选择地开启和关闭通风口120和123。即左通风门122位于左通风口120的右侧,其用于开、关左通风口120,而右通风门121位于右通风口123的左侧,其用于开、关右通风口123。左、右通风门122和121通过在其上形成的各铰链(h)上进行枢轴转动来开启和关闭,并且在通风模式下打开通风口120和123。
此外,通风马达124和125分别布置在通风口120和123处,用于提供开启和关闭通风门122和121的动力。具体地说,左通风马达124布置在左通风门122的右边,用于开启和关闭左通风门122,而右通风马达125布置在右通风门121的左边,用于开启和关闭右通风门121。为了开启和关闭通风门122和121,通风马达124和125可以绕着门上的铰链(h)旋转,或者也可以采用其它各种各样的方法。
通风管126和127从通风口120和123向后面延伸。通风管126和127从室内空间穿过建筑物外侧。左通风管126与左通风口120相连,而右通风管127与右通风口123相连。相应地,空气通过通风管126和127在室内和室外之间流通。
随后描述诸如热交换器和贯流式风机这样的部件,其都安装在主机壳110和前面板130之间。同时,如图所示,由主机壳110和前面板130形成的室内单元的外形整体向前面凸出。
具有前吸气格栅155的吸气面板150安装在前面板130的前面。前吸气格栅155为一通道,通过该通道将从需要调节空气的空间吸入的空气吸到室内单元内部。为此,前吸气格栅155通过吸气面板150。另外,上吸气格栅156形成在前面板130的上侧,以使得可以将需要调节空气的空间上部的空气吸入到室内单元的内部。在前面板130和吸气面板150之间设置过滤器160。过滤器160过滤通过前吸气格栅155吸入的空气。
用于将热交换器左侧固定在主机壳110上的热交换器固定器200,通过螺钉(S)固定在主机壳110内部的左端。固定热交换器右侧的右固定器210凸出在主机壳110内部的右边。
详细地说,热交换器固定器200包括框架部分201,热交换器的左端与该框架部分紧紧连接,和一U形物导向装置203,其在框架部分201边缘冲压而成。U形物导向装置203的尺寸和数量与随后描述的热交换器的U形物相对应。
框架部分201作为构成热交换器固定器200的基本元件,并具有预定的厚度。框架部分201具有预定厚度的原因是其应能基本上承受热交换器的重量。
U形物导向装置203在框架部分201内冲压而成。U形物导向装置203是用于容纳并固定热交换器U形物的通孔类,其沿着框架部分201的外边缘形成。U形物导向装置203与热交换器的U形物相对应。因此,当热交换器具有一个台阶或两个台阶的弯曲形状时,U形物导向装置203具有大致呈“U”的形状。
热交换器固定器200可以作为单独的元件通过螺钉S固定在主机壳100上或者可以与主机壳100一体成形。由左排气风机420排放的空气通过的左导向孔202,形成在热交换器固定器200的后端。
右固定器210用于固定热交换器的右端。对应于热交换器固定端的通孔设置的联接孔211在右固定器210的一侧冲压而成。同样,在右固定器210的中心上以穿过的方式形成右导向孔212,由右侧的右排气风机430引导的空气穿过该右导向孔212。
控制盒安装在控制盒座部件230上,控制盒座部件230形成在右固定器210和主机壳100的右端之间。
同时,热交换器300安装在前面板130的后边,更明确地说,是在主机壳110和前面板130之间形成的空间内。
当通过前吸气格栅155和上吸气格栅156吸入的空气穿过热交换器300时,热交换器使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且热交换器300包括冷却剂管310和冷却管脚330。
冷却剂管310是一通过热交换循环流动的工作流体,也就是冷却剂穿过的通道,并且冷却剂管具有以预定的间隔装配到冷却剂管中的冷却管脚330。利用这种结构,通过冷却剂管310流动的冷却剂使管脚330得以冷却。因此,通过前吸气格栅155和上吸气格栅156吸入的空气在通过冷却管脚330时冷却下来。
同时,冷却剂管310在热交换器的左侧和右侧之间伸展数次,并且在其端部,即返回到相对侧的部分,形成大致呈“U”形的U形物311。U形物311随着冷却剂管310在左侧和右侧之间伸展数次而在两侧上凸出出来,并且插入热交换器固定器200的U形物导向装置203中。
贯流式风机400安装在热交换器300的后面,更明确地说是在热交换器300和主机壳100之间。
贯流式风机400吸入空气用于进行空气调节,并向下排出空气。也就是说,贯流式风机400向正交于贯流式风机400旋转轴下方的方向排出经过热交换的空气。
通常,贯流式风机具有直线形叶片。也就是说,由于贯流式风机具有沿旋转方向弯曲的叶片,所以不产生轴向的吸气/排气流动,而是在正交于贯流式风机轴线的平面内产生吸气/排气流动。
与热交换器300的宽度相比,贯流式风机400较小,其右边的风机马达410提供动力以使贯流式风机400旋转。
左马达416沿着贯流式风机400的轴的假想延伸部安装在其左边,并且在左马达416的左边安装有左风机420。也就是说,左马达轴417穿过左马达416的中心,左风机420安装在左马达轴417的左端上。相应地,左马达416提供动力以使左风机420旋转。室内单元内部的空气通过左风机420排放到左侧。左风机420形成在贯流式风机400假想的转动轴线上,从而使得空调器的内部结构能够更紧凑。
图4为本发明侧面风机的透视图。参照图4,左风机420优选为轴流式chi-风机(shaft-type chi-fan)。更具体地讲,该风机由圆柱形旋转体422和位于该旋转体422外表面上的多个叶片424组成。叶片424以螺旋形的形式盘绕在旋转体422的表面,当其旋转时就沿轴向推动空气。
参照图3,左风机罩425安装在左风机420的外面。左风机罩425引导由左风机420强制吹送的空气,并且在其内具有沿水平方向以穿过方式形成的排气导向孔(未示出)。排气导向孔具有与左风机420旋转叶片424的外直径相应的尺寸。
左风机罩425为圆柱形,并且其中心的直径与两端相比相对较小,也就是说,该中心的直径比两端的直径都小,并且向内被加工成圆形。
贯流式风机400的右边安装有右马达419;右马达419的右侧是右风机430。更具体地说,右马达轴418的右端上安装有右风机430,该右马达轴418穿过右马达419的中心。如同说明过的左风机420一样,右风机430是chi-风机。
相应地,右马达419使右风机430转动。右马达419的旋转力通过右马达轴418传送给右风机430。通过右风机430,空气从室内单元的右侧排放到内部空间。
右风机罩435安装在右风机430的周围。右风机罩435以与上述左风机罩425类似的形式形成,其强制吹送来自该单元右侧的空气。
出于调节空气的目的,流经热交换器300而经过热交换的空气由贯流式风机400排放到室内空间。为此,排气格栅500形成在主机壳100和前面板130的下部。
在排气格栅500的内部形成排气管510,用于将贯流式风机400吹送的调节空气的空气引导到室内空间。同样,百叶530形成在排气管510的内部,用于控制排气的方向。排气管510通过排气叶片540有选择地打开或关闭。
此外,在吸气面板150的大致中央位置布置有显示单元(P),该显示单元用来显示空调器的运行状态。
下面将参照图3到7来说明空调器室内单元的运行情况。
图5到图8为空调器室内单元的水平剖视图,示出了对应运行模式的各种气流。
首先,参照图3和图5,将对处于空气冷却模式中的空调器进行描述。
空调器由外部电源供电,外部电源驱动风机马达410旋转。提供给风机马达410的旋转力通过旋转轴412传递给贯流式风机400、左风机420和右风机430。
当贯流式风机400、左风机420和右风机430旋转时,在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内产生气流,从而从外部吸进空气。也就是说,外部空气通过前吸气口155和上吸气格栅156吸入并进入热交换器300进行热交换。
穿过热交换器300而被冷却的空气由贯流式风机400和左、右风机420和430向下引导和从侧面引导。具体地说,由贯流式风机400引导的空气从位于主机壳110底部的排放管510中向下排放;左风机420引导的空气穿过左排放口,以便从室内单元的左侧排出;右风机430引导的空气穿过右排放口114,以便从室内单元的右侧排出。
进一步详细地说,通过前吸气格栅155和上吸气格栅156吸入的空气,经过热交换器300的冷却通过室内单元的下方和侧面排出。也就是说,部分吸入的空气经由贯流式风机400排向下方,而另一部分空气由左、右风机420和430通过室内单元的左、右部分排出。
此外,左、右风机420和430强制产生的气流由左、右风机罩425和435引导,以便分别从左侧和右侧将这些气流排出。当空调器在上述冷却模式运行时,通风门122和121关闭通风口120和123。
现在将对在通风模式下运行的空调器进行说明。
参照图6,将对引入通风装置进行研究。这里,风机马达410不运行,因此贯流式风机400也不运行。左马达416转动左风机420,右马达419转动右风机430。
通风门122和121由通风马达124和125打开。也就是说,通风门在铰链(h)上移动,以在垂直于主机壳110的位置打开,如图所示(图6示出了沿逆时针方向打开的左门122和沿顺时针方向打开的右门121)。
从而,将空气通过通风口120和123从外部吸进来,并且通过所述侧面风机420和430使空气沿左右方向流动。也就是说,通过风机罩425和435导入空气并将其排出。从而,将外部的空气吸入并使室内空间通风。
图7示出了排放通风模式下的空调器。在这里,如同上述引入通风模式一样,风机马达410不运行,从而贯流式风机400也不运行。左马达416使左风机420转动,右马达419使右风机430转动,通风门122和121打开。然而,在排放通风模式下,不同于引入通风模式,右风机、左风机430和420沿相反方向转动。
因此,左、右风机420和430通过左右排气口112和114从室内空间吸入空气,并通过通风管126和127将空气排到外部。从而,通过将室内空气排放到室外实现室内空间的通风。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例只涉及两部分的空调器单元,但本发明不需限于这样的应用,并且为能够在多种室内单元中应用该单元,可以对其做多种变换。
此外,尽管前面的实施例涉及引入或排放通风模式的空调器,但是不必单独形成这两种模式,二者可以同时存在。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参照图8,两侧面风机420和430之一的左风机420可以用作排放风机,另一右风机430可以用作引入风机,从而可以同时实现吸气和排气功能。
在这里,所述的一对通风门122和121都打开,来自室内空间的空气通过左排气口112吸入到室内单元中,并通过左通风口120排出到外部。相反地,通过右排气口123吸入室外的空气并通过右排气口114将所述空气排向室内空间。从而,同时执行吸气和排气功能,以使室内空间通风。
此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包括了这样一种空调器,即其取消通风门122和121,但是具有用于将侧面风机420和430连接到通风口123和120上的单独的管道。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内单元在其中心部分内侧具有贯流式风机,和布置在贯流式风机各端部的类似风机。另外,主机壳具有连接到室内空间的通风管,使其构件以有效的布置方式集中在紧凑布置的室内单元空间内,用于起冷却、加热以及通风的作用。
此外,本发明不仅可以冷却和加热空气,而且还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从外部吸入空气或排放空气到外部来有选择地对室内通风。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单个单元实现多种功能的空调器,其可以提供新鲜的室内环境。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然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和变换。因此只要本发明的修改和变换落入附加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方案内,本发明就包括这些修改和变换。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
主机壳,安装在机座上并构成室内单元的外形;
通风口,穿过主机壳形成,用于吸入和排出空气,;
贯流式风机,安装在主机壳的一侧,用于沿与其旋转轴正交的方向吹送空气;
侧面风机,紧挨着贯流式风机形成;和
通风管,与主机壳的通风口相连,用于使由侧面风机吹送的空气流通,
其中侧面风机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以使空气沿不同方向运动;和
其中由通风管吸入的外部空气通过侧面风机排放到室内单元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侧面风机形成在贯流式风机的中心旋转轴的延长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由单独的驱动装置转动贯流式风机和侧面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侧面风机沿室内单元的侧面方向吹送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分别在贯流式风机的两侧都形成侧面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主机壳具有固定在所述机座上的后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通风口形成在所述主机壳的后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进一步包括用于有选择地开启和关闭通风口的通风门。
9.一种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
包括通风口的主机壳;
连接到所述通风口的通风管,用于与外部连通;
连接在主机壳一端的第一风机,用于使内部空气进行循环;和
紧挨着第一风机布置的第二风机,用于使空气流通,
其中第二风机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以使空气沿不同方向运动;和
其中由通风管吸入的外部空气通过第二风机排放到室内单元的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内单元,其中第一风机为贯流式风机,第二风机为轴流式风机。
CN2005100878483A 2004-06-11 2005-06-13 空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071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42819/04 2004-06-11
KR1020040042819A KR20050117666A (ko) 2004-06-11 2004-06-11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7170A CN1707170A (zh) 2005-12-14
CN1707170B true CN1707170B (zh) 2010-10-06

Family

ID=34941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8784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07170B (zh) 2004-06-11 2005-06-13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497090B2 (zh)
EP (1) EP1607689B1 (zh)
KR (1) KR20050117666A (zh)
CN (1) CN17071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56433A1 (en) * 2006-05-02 2007-11-08 Bhatti Mohinder S Portable air conditioner
US9057606B2 (en) 2009-09-10 2015-06-16 Nextnav, Llc Wide area positioning system
JP6128305B2 (ja) * 2012-04-27 2017-05-17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5967358B2 (ja) * 2012-04-27 2016-08-1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用の制御回路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533969B2 (ja) * 2012-09-28 2014-06-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678952B2 (ja) 2012-12-28 2015-03-0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5678953B2 (ja) 2012-12-28 2015-03-0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制御回路
JP5664644B2 (ja) 2012-12-28 2015-02-0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制御回路
CN105492836B (zh) * 2014-01-23 2018-05-01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JP6289294B2 (ja) * 2014-07-22 2018-03-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KR20160031715A (ko) * 2014-09-15 2016-03-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류 가변이 가능한 전면 송풍방식 공기조화장치
CN104296243A (zh) * 2014-09-30 2015-01-2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室内挂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KR101707617B1 (ko) 2015-09-30 2017-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18017486A (ja) * 2016-07-29 2018-02-01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CN207422394U (zh) 2017-09-12 2018-05-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EP3657081A4 (en) * 2017-09-12 2020-08-05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AIR CONDITIONER
CN108626803B (zh) * 2018-05-14 2021-07-06 何妮妮 空调内机风扇
US11175054B2 (en) * 2019-06-12 2021-11-16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Make-up air flow restrictor for a packaged terminal air conditioner unit
CN111425462B (zh) * 2020-03-31 2021-06-18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阵列机构及应用其的出风设备
USD943725S1 (en) * 2020-07-13 2022-02-15 Olympia Lighting, Inc. Ultraviolet air purifi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74425A (ja) 1997-03-31 1998-10-13 Daikin Ind Ltd 換気機能付き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の空気調和機を用いた換気空調システム
US5867994A (en) * 1997-09-19 1999-02-09 Kopko; William L. Dual-service evaporator system for refrigerators
JP2001324169A (ja) 2000-05-19 2001-11-22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2005472A (ja) 2000-06-16 2002-01-0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換気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KR100442237B1 (ko) * 2000-12-29 2004-07-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열전냉방기
JP2003074902A (ja) 2001-09-04 2003-03-12 Funai Electric Co Ltd 空調機器
US6874331B2 (en) * 2002-05-17 2005-04-05 Manitowoc Foodservice Companies,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a horizontal air curtain for a cooler
JP2004156880A (ja) 2002-11-08 2004-06-03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3343875A (ja) 2003-07-10 2003-12-03 Daikin Ind Ltd 換気機能付き空気調和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 2002-5472 A,说明书第1页第2栏第[0001]节至第5页第8栏第[0033]节,附图1-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07689B1 (en) 2017-03-15
US7497090B2 (en) 2009-03-03
EP1607689A1 (en) 2005-12-21
KR20050117666A (ko) 2005-12-15
CN1707170A (zh) 2005-12-14
US20050279120A1 (en) 2005-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07170B (zh) 空调器
CN100404964C (zh) 空调器
KR100665999B1 (ko) 환기겸용 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
CN106765847B (zh) 一种一体式换新风空调器
WO2017128785A1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00390466C (zh) 空调器
CN21005088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1129804Y (zh)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113074417B (zh) 空气调节器
CN100414186C (zh) 窗式空调机
CN217482887U (zh) 空调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1110602Y (zh)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106705230A (zh) 一种换新风空调器
CN21614381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0805959A (zh) 可控制引风量和风向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3308256B2 (ja) 床置型空気調和機
CN212252878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
CN210511918U (zh) 空调柜机
CN113483400A (zh) 空调器室内机
KR100672602B1 (ko) 공기조화장치의 실내 열교환유닛
CN210128426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2002039606A (ja) 給気ファンユニット
CN207334907U (zh) 空调柜机
KR20080062890A (ko) 공기 조화기
CN110486805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06

Termination date: 201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