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32111U - 一种车辆空调风门、车辆空调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空调风门、车辆空调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32111U
CN211032111U CN201921384889.2U CN201921384889U CN211032111U CN 211032111 U CN211032111 U CN 211032111U CN 201921384889 U CN201921384889 U CN 201921384889U CN 211032111 U CN211032111 U CN 211032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ehicle
sub
door
da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8488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骁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8488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32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32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321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空调风门、车辆空调装置及车辆,所述车辆空调风门包括风门本体、旋转轴和多个导风板,旋转轴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上,风门本体包括:风门板和两个支撑板,风门板和两个支撑板围成通风道,通过在通风道内设置多个导风板,用于将通风道分隔成多个子通风道,使得流过通风道的风量更加均匀,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减小车辆空调风门的抖动和噪音,同时,导风板可以增加车辆空调风门的强度,进一步减少车辆空调风门的抖动,减小了车辆空调风门的漏风以及与壳体之间摩擦发生异响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空调风门、车辆空调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空调风门、车辆空调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空调装置主要用于对车辆内部的空气温度以及环境进行调节,以提高车辆内部的乘坐舒适性。车辆空调风门作为车辆空调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变化角度可以改变车辆空调装置输出的冷风和暖风的混合比例,进而可以改变车辆空调装置输出的气体温度,实现车辆内部空气温度的调节。
现有的车辆空调风门为片状结构,设置在车辆空调装置的壳体上,并通过伺服电机控制连杆旋转,连杆再带动风门旋转,来调节风门的角度,以改变冷风和暖风的混合比例,进而达到调节输出气体温度的作用。
然而,片状结构的风门在使用过程中,当风量增大或者车辆抖动时,片状结构的风门会产生抖动,容易漏风或者与壳体之间摩擦发生异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空调风门、车辆空调装置及车辆,以解决由于车辆空调风门抖动,导致的漏风或者与壳体之间摩擦发生异响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空调风门,设置于车辆空调装置的壳体内,所述车辆空调风门包括:风门本体、旋转轴和多个导风板;其中,
所述风门本体包括:风门板和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风门板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所述风门板和两个所述支撑板围成通风道;
多个所述导风板设置在所述通风道内,多个所述导风板用于将所述通风道分隔成多个子通风道,靠近所述旋转轴的所述子通风道的截面积小于其它所述子通风道的截面积;
所述旋转轴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子通风道的截面积由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到所述风门板的一端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另一端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三导风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第三导风板的另一端设置在另一个所述支撑板上;
所述第二导风板、所述旋转轴和所述支撑板围成第一子通风道,所述第三导风板、所述旋转轴和所述支撑板围成第一子通风道,所述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和所述第三导风板围成第二子通风道,所述第一导风板、所述风门板和两个所述支撑板围成第三子通风道;
所述第三子通风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子通风道的截面积,所述第二子通风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子通风道的截面积。
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的外侧设置有除霜除雾风道,所述除霜除雾风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风门板靠近所述除霜除雾风道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除霜除雾风道延伸,并遮挡所述除霜除雾风道的进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除霜除雾风道的开关风门设置在所述除霜除雾风道的出风口处,所述第一端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用于遮挡所述除霜除雾风道的进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风门板靠近所述壳体的一端上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相对于所述风门板倾斜设置,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壳体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包括相连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靠近所述除霜除雾风道设置;
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倾斜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风门板为弧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空调风门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空调风门,包括风门本体、旋转轴和多个导风板,旋转轴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上,风门本体包括:风门板和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的一端与风门板连接,两个支撑板的另一端固定在旋转轴上,风门板和两个支撑板围成通风道,风门本体可以随着旋转轴相对于壳体旋转,以调节风门板的角度,进而改变通过通风道的风量,以改变输出气体的温度。通过在通风道内设置多个导风板,用于将通风道分隔成多个子通风道,支撑板、旋转轴和导风板围成第一子通风道,第一子通风道的截面积小于其它子通风道的截面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降低第一子通风道的截面积,可以提高第一子通风道内的风速,进而可以使第一子通风道内的风量与其它子通风道内的风量达到平衡,使得流过通风道的风量更加均匀,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减小车辆空调风门的抖动和噪音,同时,导风板可以增加车辆空调风门的强度,进一步减少车辆空调风门的抖动,减小了车辆空调风门的漏风以及与壳体之间摩擦发生异响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空调装置,以解决由于车辆空调风门抖动,导致的漏风或者与壳体之间摩擦发生异响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空调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容纳蒸发芯体的蒸发室、容纳暖风芯体的暖风室和上述的车辆空调风门;其中,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蒸发室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蒸发室上设置有与所述车辆空调风门的风门板匹配的通风口;
所述车辆空调风门的通风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车辆空调风门设置在所述通风口的外侧;
所述蒸发室和所述暖风室之间设置有控制风门,所述暖风室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所述车辆空调装置与上述车辆空调风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由于车辆空调风门抖动,导致的漏风或者与壳体之间摩擦发生异响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空调装置。
所述车辆与上述车辆空调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空调风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空调风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空调风门和除霜除雾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对车辆空调风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在全冷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在全热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在除霜除雾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辆空调风门,101-风门本体,1011-风门板,1012-支撑板,1013-凸起部,1014-密封件,10141-第一密封部,10142-第二密封部,102-旋转轴,103-导风板,1031-第一导风板,1032-第二导风板,1033-第三导风板,104-子通风道,1041-第一子通风道,1042-第二子通风道,1043-第三子通风道,20-除霜除雾风道,201-除霜除雾风道进风口,202-除霜除雾风道出风口,30-固定连杆,40-蒸发芯体,50-暖风芯体,60-进风口,70-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空调风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参照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空调风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空调风门10,设置于车辆空调装置的壳体内,车辆空调风门10包括:风门本体101、旋转轴102和多个导风板103;其中,风门本体101包括:风门板1011和两个支撑板1012,两个支撑板1012的一端与风门板1011连接,两个支撑板1012的另一端固定在旋转轴102上,旋转轴102、风门板1011和两个支撑板1012围成通风道,通风道用于通过气体。旋转轴102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上,风门本体101可以随着旋转轴102相对于壳体旋转,以调节风门板1011的角度,进而改变通过通风道的风量,以改变输出气体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导风板103设置在通风道内,多个导风板103用于将通风道分隔成多个子通风道104,靠近旋转轴102的子通风道的截面积小于其它子通风道的截面积,流过靠近旋转轴102的子通风道的风速大于其它子通风道的风速。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其它子通风道靠近风门板1011,流过其它子通风道的风量一般大于流过靠近旋转轴102的子通风道的风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降低靠近旋转轴102的子通风道的截面积,可以提高靠近旋转轴102的子通风道内的风速,进而可以使靠近旋转轴102的子通风道内的风量与其它子通风道内的风量达到平衡,使得流过通风道的风量更加均匀,减小车辆空调风门10的抖动和噪音,同时,导风板103还可以增加车辆空调风门10的强度,进一步减少车辆空调风门10的抖动,从而减小了车辆空调风门10的漏风以及与壳体之间摩擦发生异响的情况发生。
为了进一步增加流过通风道风量的均匀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子通风道104的截面积由旋转轴102的一端到风门板1011的一端逐渐增大。在实际应用中,靠近风门板1011的子通风道104的风量一般大于靠近旋转轴102的子通风道104的风量,将靠近旋转轴102的子通风道104的截面积设置地小于靠近风门板1011的子通风道104的截面积,可以增大靠近旋转轴102的子通风道104的风速,使得靠近旋转轴102的子通风道104的风量与靠近风门板1011的子通风道104的风量均衡,以提高通过通风道风量的均匀性。
在实际应用中,多个导风板103可以包括:第一导风板1031、第二导风板1032和第三导风板1033,第一导风板1031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板1012上,第二导风板1032的一端设置在旋转轴102上,第二导风板102的另一端设置在其中一个支撑板1012上,第三导风板1033的一端设置在旋转轴102上,第三导风板1033的另一端设置在另一个支撑板1012上。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导风板1031、第二导风板1032和第三导风板1033围成三角形,以将通风道分成四个子通风道104。
具体地,第二导风板1032、旋转轴102和支撑板1012围成第一子通风道1041,第三导风板1033、旋转轴102和支撑板1012围成第一子通风道1041,第一导风板1031、第二导风板1032和第三导风板1033围成第二子通风道1042,第一导风板1031、风门板1011和两个支撑板1012围成第三子通风道1043;其中,第三子通风道1043的截面积大于第二子通风道1042的截面积,第二子通风道1042的截面积大于第一子通风道1041的截面积。在实际应用中,当气体流过通风道的时候,靠近风门板1011的子通风道104的风量一般较大,即流过第三子通风道1043附近的风量会大于流过第二子通风道1042和第一子通风道1041附近的风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第三子通风道1043的截面积大于第二子通风道1042的截面积,第二子通风道1042的截面积大于第一子通风道1041的截面积,可以提高第二子通风道1042和第一子通风道1041附近的风速,从而使得第一子通风道1041、第二子通风道1042和第三子通风道1043内的风量趋于平衡,进而提高通过通风道风量的均匀性,减小车辆空调风门10的抖动和噪音。同时,第一导风板1031、第二导风板1032和第三导风板1033围成的三角形,本身具有稳定性,可以增加车辆空调风门10的强度,进一步减少车辆空调风门10的抖动,从而减小了车辆空调风门10的漏风以及与壳体之间摩擦发生异响的情况发生。
在实际应用中,由第二导风板1032、旋转轴102和支撑板1012围成的第一子通风道1041,和由第三导风板1033、旋转轴102和支撑板1012围成的第一子通风道1041的截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参照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空调风门和除霜除雾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中一个支撑板1012的外侧设置有除霜除雾风道20,除霜除雾风道20设置在壳体上,风门板1011靠近除霜除雾风道20的一端为第一端,第一端朝向除霜除雾风道20延伸,并遮挡除霜除雾风道进风口201。
可选地,除霜除雾风道20可以通过固定连杆30设置在壳体上,旋转轴102可以套设在固定连杆30上,并相对于固定连杆30旋转。
在实际应用中,风门本体101随着旋转轴102相对于壳体旋转到一定角度的时候,风门板1011会遮挡除霜除雾风道进风口201,以避免在非除霜除雾的模式下,气体从除霜除雾风道流出,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进一步地,除霜除雾风道20的开关风门设置在除霜除雾风道出风口202处,用于进一步阻挡在非除霜除雾模式下,气体从除霜除雾风道流出,节约资源。另外,第一端设置有凸起部1013,凸起部1013用于遮挡除霜除雾风道进风口201,当风门本体101随着旋转轴102旋转到一定角度的时候,凸起部1013会从除霜除雾风道20的侧面遮挡除霜除雾风道进风口201,提高风门板1011遮挡除霜除雾风道进风口201的效果,使遮挡更全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风门本体101的密封性能,风门板1011靠近壳体的一端上设置有密封件1014,密封件1014相对于风门板1011倾斜设置,密封件1014与壳体过盈配合,当风门本体101旋转到一定位置时,密封件1014会紧贴壳体,起到密封风门本体101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2所示,密封件1014包括相连的第一密封部10141和第二密封部10142,通过将密封件1014设置为两部分,可以降低密封件1014的硬度,第一密封部10141和第二密封部10142可以与壳体贴合地更紧密,进一步提高了密封件1014的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密封部10141靠近除霜除雾风道20设置,为了避免第一密封部10141与除霜除雾风道20之间发生干涉,第一密封部10141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二密封部10142的倾斜角度。
可选地,第一密封部10141和第二密封部10142分别为凸起结构,第一密封部10141和第二密封部10142的材料可以为橡胶材料,由于橡胶材料较软,可以更好地与壳体相贴合,且可以减少磕碰的噪音产生。
在实际应用中,风门板1011为弧形,在风门本体101随着旋转轴102旋转的时候,风门板1011的运动轨迹会与风门板1011的形状较吻合,从而可以减低风门板1011占用空间的大小,达到优化结构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具有双区功能的车辆空调装置,车辆空调风门10一般有两个,参照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对车辆空调风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一对车辆空调风门10对称设置,两个车辆空调风门10之间设置有两个除霜除雾风道20,两个除霜除雾风道20分别与其中一个车辆空调风门10相匹配,车辆控制模块会根据用户的需要,分别驱动两个车辆空调风门10的风门本体101旋转相同或者不同的角度,实现对车辆的两个不同区域空气的控制。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空调风门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空调风门,包括风门本体、旋转轴和多个导风板,旋转轴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上,风门本体包括:风门板和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的一端与风门板连接,两个支撑板的另一端固定在旋转轴上,风门板和两个支撑板围成通风道,风门本体可以随着旋转轴相对于壳体旋转,以调节风门板的角度,进而改变通过通风道的风量,以改变输出气体的温度。通过在通风道内设置多个导风板,用于将通风道分隔成多个子通风道,支撑板、旋转轴和导风板围成第一子通风道,第一子通风道的截面积小于其它子通风道的截面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降低第一子通风道的截面积,可以提高第一子通风道内的风速,进而可以使第一子通风道内的风量与其它子通风道内的风量达到平衡,使得流过通风道的风量更加均匀,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减小车辆空调风门的抖动和噪音,同时,导风板可以增加车辆空调风门的强度,进一步减少车辆空调风门的抖动,减小了车辆空调风门的漏风以及与壳体之间摩擦发生异响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空调装置,所述车辆空调装置包括壳体。参照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在全冷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如图5所示,车辆空调装置的壳体内设置有容纳蒸发芯体40的蒸发室、容纳暖风芯体50的暖风室和如上所述的车辆空调风门10,其中,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60和出风口70,蒸发室靠近进风口60设置,蒸发室上设置有与车辆空调风门10的风门板1011匹配的通风口,从进风口60进入的气体通过蒸发芯体40后,可以从通风口流向车辆空调风门10,接着通过车辆空调风门10的旋转可以改变流量的大小,从而达到调节气体温度的目的。
车辆空调风门10的通风道与出风口70连通,车辆空调风门10设置在通风口的外侧,从通风口流向车辆空调风门10的气体,会从出风口70流出,流向车辆内部。
蒸发室和暖风室之间设置有控制风门,用于调节从蒸发室流向暖风室的气体的流量,暖风室与出风口70连通,从暖风室流出的气体可以从出风口70流向车辆内部。
在实际应用中,出风口70可以为吹面出风口,也可以为吹脚出风口。
参照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在全热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在除霜除雾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图7所示,车辆空调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根据用户需求,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工作模式,例如,全冷模式、全热模式、中间模式以及除霜除雾模式,其中,图5示出的是在全冷模式下的车辆空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的是在全热模式下的车辆空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的是在除霜除雾模式下的车辆空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现对不同工作模式下的车辆空调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在实际应用中,车辆空调装置的壳体内还设置有鼓风机,鼓风机用于将气体从进风口60吹向蒸发室。
在全冷模式下,如图5所示,气体首先在鼓风机的作用下,从进风口60吹向蒸发室,此时,蒸发芯体40工作,吹入蒸发室的气体通过蒸发芯体40后产生冷风,车辆空调风门10旋转到使蒸发室的通风口完全打开的位置,同时,蒸发室和暖风室之间的控制风门关闭,冷风只能从通风口流向车辆空调风门10,并从车辆空调风门10的通风道流向出风口70,并从出风口70流向车辆内部,对车内的空气进行制冷。
在全热模式下,如图6所示,气体首先在鼓风机的作用下,从进风口60吹向蒸发室,此时,蒸发芯体40不工作,吹入蒸发室的气体温度不变,车辆空调风门10旋转到使蒸发室的通风口完全关闭的位置,同时,蒸发室和暖风室之间的控制风门完全打开,气体直接从蒸发室流向暖风室,此时,暖风芯体50工作,通过暖风芯体50的气体被加热得到热风,热风通过与暖风室连通的出风口70流向车辆内部,对车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关闭除霜除雾风道出风口202,防止气体从除霜除雾风道20流失。
在中间模式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温度,打开蒸发芯体40或暖风芯体50,调节车辆空调风门10旋转的角度和控制风门打开的程度,以调节到出风口70处的冷风和热风的混合比例,获得需要温度的气体。
在除霜除雾模式下,如图7所示,气体首先在鼓风机的作用下,从进风口60吹向蒸发室,此时,蒸发芯体40工作,吹入蒸发室的气体通过蒸发芯体40后产生冷风,可以除去气体中的水分,形成干燥气体。此时,车辆空调风门10旋转到使蒸发室的通风口完全关闭的位置,同时,蒸发室和暖风室之间的控制风门完全打开,气体直接从蒸发室流向暖风室,暖风芯体50工作,通过暖风芯体50的干燥气体被加热得到干燥热风,此时,关闭出风口70,打开除霜除雾风道出风口202,且车辆空调风门10所在的位置并未阻挡除霜除雾风道进风口201,干燥热风只能进入除霜除雾风道20,从而对车辆进行除霜除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空调装置,通过在车辆空调风门的通风道内设置多个导风板,用于将通风道分隔成多个子通风道,通过改变不同子通风道的截面积,使得流过通风道的风量更加均匀,减小车辆空调风门的抖动和噪音,且对出风口处风门的冲击量较均匀,减少了出风口处风门的抖动;流出的均匀风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同时,导风板可以增加车辆空调风门的强度,进一步减少车辆空调风门的抖动,减小了车辆空调风门的漏风以及与壳体之间摩擦发生异响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可以包括:上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其中,车辆空调装置的具体结构形式及工作原理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可以提高流过车辆空调风门通风道风量的均匀性,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减少了出风口处风门的抖动;同时,导风板可以增加车辆空调风门的强度,进一步减少车辆空调风门的抖动,减小了车辆空调风门的漏风以及与壳体之间摩擦发生异响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空调风门,设置于车辆空调装置的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空调风门包括:风门本体、旋转轴和多个导风板;其中,
所述风门本体包括:风门板和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风门板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所述风门板和两个所述支撑板围成通风道;
多个所述导风板设置在所述通风道内,多个所述导风板用于将所述通风道分隔成多个子通风道,靠近所述旋转轴的所述子通风道的截面积小于其它所述子通风道的截面积;
所述旋转轴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空调风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子通风道的截面积由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到所述风门板的一端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空调风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另一端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三导风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第三导风板的另一端设置在另一个所述支撑板上;
所述第二导风板、所述旋转轴和所述支撑板围成第一子通风道,所述第三导风板、所述旋转轴和所述支撑板围成第一子通风道,所述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和所述第三导风板围成第二子通风道,所述第一导风板、所述风门板和两个所述支撑板围成第三子通风道;
所述第三子通风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子通风道的截面积,所述第二子通风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子通风道的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空调风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的外侧设置有除霜除雾风道,所述除霜除雾风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风门板靠近所述除霜除雾风道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除霜除雾风道延伸,并遮挡所述除霜除雾风道的进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空调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除雾风道的开关风门设置在所述除霜除雾风道的出风口处,所述第一端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用于遮挡所述除霜除雾风道的进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空调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板靠近所述壳体的一端上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相对于所述风门板倾斜设置,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壳体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空调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相连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靠近所述除霜除雾风道设置;
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倾斜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空调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板为弧形。
9.一种车辆空调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容纳蒸发芯体的蒸发室、容纳暖风芯体的暖风室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空调风门;其中,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蒸发室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蒸发室上设置有与所述车辆空调风门的风门板匹配的通风口;
所述车辆空调风门的通风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车辆空调风门设置在所述通风口的外侧;
所述蒸发室和所述暖风室之间设置有控制风门,所述暖风室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
CN201921384889.2U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车辆空调风门、车辆空调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11032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4889.2U CN211032111U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车辆空调风门、车辆空调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4889.2U CN211032111U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车辆空调风门、车辆空调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32111U true CN211032111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62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84889.2U Active CN211032111U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车辆空调风门、车辆空调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321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2109A (zh) * 2020-08-17 2020-11-17 上海空调国际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风门结构
CN112622576A (zh) * 2020-12-21 2021-04-09 上海爱斯达克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风门结构及安装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2109A (zh) * 2020-08-17 2020-11-17 上海空调国际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风门结构
CN111942109B (zh) * 2020-08-17 2021-10-15 上海空调国际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风门结构
CN112622576A (zh) * 2020-12-21 2021-04-09 上海爱斯达克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风门结构及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0466C (zh) 空调器
CN107388370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WO2012114573A1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11032111U (zh) 一种车辆空调风门、车辆空调装置及车辆
CN101259823A (zh) 一种暖通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525143A (zh) 空调器
US10232679B2 (en) Air deflector device of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an automobile
CN107504570A (zh) 空调器
CN207146615U (zh) 空调器
CN109882932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3257547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0280724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S6229411A (ja)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CN201205858Y (zh) 一种暖通空调系统
JP2008114650A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4687435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07081106U (zh) 空调器
JPH106746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9127135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H0357530Y2 (zh)
JP4655256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インテークボックス
JP3637679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S6144017A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JP3991702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4262409A (ja) 車載用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