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3376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3376U
CN219433376U CN202320249454.7U CN202320249454U CN219433376U CN 219433376 U CN219433376 U CN 219433376U CN 202320249454 U CN202320249454 U CN 202320249454U CN 219433376 U CN219433376 U CN 219433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shell
indoor unit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4945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明波
施静
孙祥
陈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4945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3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3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33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其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换热风道,设于机壳内且与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连通;换热器,设于换热风道内;设于机壳底部的出风机壳,其与机壳隔绝;出风机壳内形成第一出风通道,其与换热风道隔绝;第一出风通道具有第二进风口,其形成于出风机壳上;第一出风通道具有第二出风口,其形成于出风机壳前侧;循环风机,设于第一出风通道内且驱动室内空气经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一出风通道内再经第二出风口流出。循环风机吹出的气流方向与换热风机吹出的空调风的方向相交叉,因而循环风机吹出的气流可将空调风的单股气流吹散,使得空调室内机吹出类似自然风的空调风。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挂式空调室内机一般安装在墙体或者其他支撑结构上,挂式空调室内机通常包括机壳,机壳的长度方向一般沿水平方向设置,机壳上通常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的长条形第一出风口,机壳上还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机壳内设有换热器和换热风机,使得室内空气经第一进风口进入到机壳内与换热器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流出。经换热后的室内空气从第一出风口吹出时,出风方向单一,影响用户舒适度的体检;尤其是在高风量出风时,大量的空调风直吹向用户,特别影响使用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其具有在其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前侧和后侧,以及在其高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顶部和底部;
第一出风口,设于所述机壳上,位于所述机壳的前侧
第一进风口,设于所述机壳上,位于其顶部;
换热风道,设于所述机壳内且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换热器,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
换热风机,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且驱动室内空气经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换热风道内与所述换热器换热,换热后的气体从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
出风机壳,设于所述机壳底部,且与所述机壳隔绝;所述出风机壳内形成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与所述换热风道隔绝;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具有第二进风口,其形成于所述出风机壳上;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具有第二出风口,其形成于所述出风机壳前侧;
循环风机,设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内且驱动室内空气经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内再经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出。
在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相互隔离;每个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内均设有所述循环风机;每个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均具有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
在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在所述出风机壳的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第二进风口在所述出风机壳的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在所述出风机壳的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
在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机壳前侧还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可沿所述出风机壳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可关闭或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
在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出风机壳内部,位于所述挡板后侧;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从动件,所述从动件与所述挡板连接以带动所述挡板移动;
驱动件,其与所述从动件配合连接以带动所述从动件运动;
驱动电机,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并可驱动所述驱动件运动。
在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外罩和设于所述外罩前侧且与所述外罩连接的前面板;所述外罩包括设于其顶部的进风面板,所述第一进风口设于所述进风面板上;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出风机壳的底部。
在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机壳前侧可转动的设有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
在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上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可转动的设有第二导风板。
在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出风腔,所述出风腔连通所述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出风腔靠近顶部的一侧。
在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具有在其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外罩包括位于第一侧的第一侧罩板和位于第二侧的第二侧罩板;所述第一侧罩板和所述第二侧罩板上均连接有端盖;
所述第一侧罩板和所述第二侧罩板上均开设有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所述端盖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第三进风口连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机壳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另一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另一视角的仰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机壳的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图12是图7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爆炸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另一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其中前面板被拆下;
图1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导风机构的立体图。
以上各图中:机壳1;第一进风口11;外罩1101;进风面板11011;第一侧罩板11012;第二侧罩板11013;前面板1102;端盖1103;通风孔11031;第一出风口12;换热风道13;第三进风口14;第四进风口;出风机壳2;出风顶板201;出风底板202;风道壳203;出风前板204;出风后板205;第一出风通道21;第二进风口22;第二出风口23;循环风机24;第一窗口25;挡板3;第一侧边31;第二侧边32;第一驱动机构4;从动件41;驱动件42;驱动电机43;齿条4101;齿轮4201;旋转轴4202;第一导风板5;第一侧边51;第二侧边52;第二导风板6;出风腔7;第一导风机构8;装板81;导风叶8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的部分,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空调室内机或空调室外机中。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下面参考图1-17对空调室内机进行描述。
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1、室内换热器和室内空气机。
参考图1-图3,机壳1可形成空调室内机的整体外观。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可为挂置在墙体上或者其他结构上的挂机。
文中所描述的方向以用户面朝空调室内机的方向为准,其中,定义空调室内机使用时面向用户的一侧为空调室内机的前侧,与前侧相反的一侧为后侧,用户面向空调室内机时用户的左右来定义空调室内机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空调室内机的顶端和底端为其挂在墙体上或者其他结构上时高度方向上设置的两端。机壳的顶部和底部为其高度方向上设置的两端,机壳的前侧和后侧为其宽度方向上设置的两侧,机壳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其长度方向上设置的两侧。
参考图1-图5,机壳1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2,机壳1内还设有换热风道13,换热风道13与第一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2均连通。
室内换热器和换热风机均设于换热风道13内,其中,室内换热器位于第一进风口11的内侧,换热风机位于室内换热器靠近第一出风口11的一侧。
其中,在换热风机运转时,在换热风机的驱动下,室内空气经第一进风口11进入到换热风道13内,室内空气流至室内换热器处与室内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室内空气可经第一出风口12排出换热风道13。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为挂机,第一进风口11设置在机壳1的顶部,第一出风口12设置在机壳1的前侧,具体的,第一出风口12设置在机壳1的前侧下部。
在本实施例中,机壳1底部还设有出风机壳2,出风机壳2与机壳1隔绝。出风机壳2顶部可作为机壳1的底部与机壳1连接。出风机壳2内形成第一出风通道21。出风机壳2内的第一出风通道21与机壳1内的换热风道13隔绝。第一出风通道21沿其出风路径的首端和末端具有第二进风口22和第二出风口23。第一出风通道21内设有循环风机24,循环风机24启动时可驱动室内空气经第二进风口22进入第一出风通道21内,再经第二出风口23流出。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出风机壳2包括出风顶板201和与出风顶板201相对设置的出风底板202,出风顶板201和出风底板202之间连接有风道壳203,风道壳203沿预设的出风路径设置,进而形成具有预设的出风路径的第一出风通道21。
如图8和图9所示,换热风机运行时,室内空气经第一进风口11进入到换热风道13内,室内空气流至室内换热器处与室内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室内空气可经第一出风口12排出换热风道;循环风机24运行时,室内空气经第二进风口22进入到第一出风通道21内,然后经第二出风口23排出第一出风通道21。循环风机吹出的气流方向与换热风机吹出的空调风的方向相交叉,因而循环风机吹出的气流可将空调风的单股气流吹散,使得空调室内机吹出类似自然风的空调风。
具体地,如图10所示,第二进风口22形成于出风机壳2上;第二出风口23形成于出风机壳2前侧。出风机壳2包括位于前侧的出风前板204和位于后侧的出风后板205,第二出风口23设于出风前板204上。第二出风口23设于机壳1外侧,位于第一出风口12底部,从而防止第一出风口12吹出的空调风与第二出风口23吹出的风形成对流,降低空调风的风量损失。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出风机壳2内设置多个第一出风通道21,多个第一出风通道21之间相互隔离,互不干扰,每个第一出风通道21内均设有循环风机24;每个第一出风通道21均具有第二进风口22和第二出风口23。相互隔绝的第一出风通道21使得每个循环风机24都设置在独立风道内。若多个第一出风通道之间不进行隔离设置,多个循环风机并用时,相互之间会串风引起风量损失。因而设置多个循环风机位于相互隔离的多个第一出风道道内,增加整体出风量。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第一出风通道21在出风机壳2的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第二进风口22在出风机壳2的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第二出风口23在出风机壳的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具体的,如图5-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出风通道21共设置四个,因而第二出风口23、第二进风口22也共有四个。四个第二出风口23沿出风机壳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距离。第二出风口23在出风机壳2长度方向上的延伸范围与第一出风口12在机壳1长度方向上的延伸范围相一致,第二出风口23吹出的气流尽可能多的与第一出风口12吹出的空调风相交叉,扩大第二出风口23的出风对空调风的吹散作用范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7所示,出风机壳2前侧还设有挡板3,挡板3可沿出风机壳2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可关闭或打开第二出风口23。挡板3至少能够覆盖其中一个第二出风口23,这样在挡板3移动的过程中,可选择性的关闭某个或某些第二出风口23,进而调节第二出风口23的出风位置,从而切换不同的出风模式。
如图5和图6所示,挡板3靠近第一侧的端部为第一端31,挡板3靠近第二侧的端部为第二端32。出风前板204上开设有第一窗口25,挡板3嵌入第一窗口25中,并可在第一窗口25中移动。第一窗口25不遮挡第二出风口23,第二出风口23通过第一窗口25与室内空气连通。如图5-7所示,第二出风口23有四个,挡板3设置在出风机壳2前侧,并可沿着出风机壳2的长度方向移动,挡板3最多能覆盖两个第二出风口23;当挡板第一端31与第一窗口25的第一侧相接时,挡板3覆盖靠近第一侧的两个第二出风口23,在挡板3从第一侧向第二侧移动过程中,挡板3过渡到覆盖中间两个第二出风口23,最后当挡板第二端32与第一窗口25的第二侧相接时,挡板3覆盖靠近第二侧的两个第二出风口23。挡板3覆盖的不同位置的第二出风口23,被覆盖的第二出风口23无法出风,因此,挡板3的移动可以调节不同位置的第二出风口出风。挡板3也可以设置成最多覆盖三个第二出风口23,当挡板第一端31与第一窗口25的第一侧相接时,挡板3覆盖靠近第一侧的三个出风口23,在挡板3从第一侧向第二侧移动过程中,当挡板3移动到其第二端32与第一窗口25第二侧相接时,挡板3覆盖靠近第二侧的三个出风口23。当然,挡板3也可以设置成覆盖一个第二出风口23。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1和图12所示,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4,其设于出风机壳2内部,位于挡板3后侧;第一驱动机构4包括:与挡板3连接以带动挡板3移动的从动件41;驱动件42,其与从动件41配合连接以带动从动件41运动;驱动电机43,其与驱动件42连接,并可驱动驱动件42运动。如图12所示,从动件为设于挡板3内侧的齿条4101;驱动件为与齿条4101配合的齿轮4201,齿轮4201的旋转轴4202设于出风底板202上,并且与出风底板202垂直。驱动电机43设置在出风顶板201上,并且驱动电机43的输出轴与齿轮4201连接。
参考图13和图14,机壳1包括外罩1101和设于外罩1101前侧且与外罩1101连接的前面板1102。第一进风口11设置于外罩1101顶部。外罩1101包括位于其顶部的进风面板11011,第一进风口11设于进风面板11011上。第二进风口22设于出风机壳2的底部。具体地,第二进风口22设于出风底板202上。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分别设置于空调室内机的顶部和底部,进风不会相互干扰,保证空调的进风风量,并且空气循环速率快。第一进风口可为设置在第一进风口上的格栅进风口。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导风板5,第一导风板5可转动的设于出风机壳2前侧,第一导风板5设置在第二出风口23处以打开或者关闭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23。第一导风板5设置在第二出风口23处以打开或者关闭第二出风口23和第一出风口12。
如图8、图9和图15所示,第一导风板5具有打开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23的开启位置,以及关闭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23的关闭位置。第一导风板5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51和第二侧边52。并且第一导风板5在关闭位置和开启位置间转动时,第一导风板5绕第二侧边52转动。第一导风板5的具有向上弯曲的弧度,用于将与其作用的气流向上导流。如图8所示,第一导风板5还具有第一位置,当第一导风板5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导风板5在第二出风口23的出风路径上,第一导风板5可向上导流从第二出风口23吹出的气流,使得第二出风口23吹出的气流吹散第一出风口12吹出的空调风。当第一导风板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导风板5还可与第一出风口12吹出的空调风作用,将空调风导流至室内。如图9所示,第一导风板5还具有第二位置,第二位置相对于第一位置,位于第一位置的下方,此时从第二出风口23吹出的气流较少的与第一导风板5作用。当第一导风板5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导风板5可向上导流第一出风口12吹出的空调风,使得空调风与第二出风口23吹出的气流交叉进而被吹散,并使空调风被送出更远的距离。挡板3可与第一导风板5配合工作。通过第一导风板5和挡板3的配合,可实现不同的出风形式,实现出风形式的多样化。
如图4和图16所示,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二导风板6,第二导风板6设于机壳上位于第一出风口12处,并可转动的与机壳1连接。经换热器换热后的从第一出风口12流出,一部分气流经第一导风板5导流至室内,另一部分经第二导风板5沿另一方向导流至室内。如图4所示,空调室内机包括出风腔7,出风腔7连通换热风道13和第一出风口12;第二导风板6可转动的设置在出风腔7靠近顶部的一侧。
如图13和图14所示,外罩1101包括位于第一侧的第一侧罩板11012和位于第二侧的第二侧罩板11013;第一侧罩板11012和第二侧罩板11013上均连接有端盖1103;第一侧罩板11012和第二侧罩板11013上均开设有第三进风口14,第三进风口14与换热风道13连通;端盖1103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11031,通风孔11031与第三进风口14连通,从而允许室内空气通过通风孔11031,然后经过第三进风口14进入换热风道13。第三进风口作为空调室内机第一侧和第二侧的进风口,扩大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区域,提高进风量。
如图13和图14所示,前面板1102顶部开设有第四进风口15,第四进风口15扩大了空调室内机顶部的进风区域,因而可以提高进风量。如图4和图17所示,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导风机构8,其设于出风腔7靠近底部的一侧;第一导风机构8包括:安装板81,其沿机壳1长度方向延伸;导风叶82,多个导风叶82沿安装板81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导风叶82可在多角度旋转,实现增大左右的送风范围。
空调室内机可还包括过滤网(未图示),过滤网可插设在空调室内机上且位于第一进风口11的内侧,过滤网可对从第一进风口11进入到换热风道13的室内空气进行过滤,避免灰尘等杂质随室内空气进入到换热风道内,且避免灰尘等杂质在室内换热器处沉积,避免灰尘等杂质脏污室内换热器影响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可减少室内换热器的清洁次数,提高室内换热器的使用寿命,节省使用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具有在其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前侧和后侧,以及在其高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顶部和底部;
第一出风口,设于所述机壳上,位于所述机壳的前侧
第一进风口,设于所述机壳上,位于其顶部;
换热风道,设于所述机壳内且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换热器,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
换热风机,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且驱动室内空气经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换热风道内与所述换热器换热,换热后的气体从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
出风机壳,设于所述机壳底部,且与所述机壳隔绝;所述出风机壳内形成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与所述换热风道隔绝;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具有第二进风口,其形成于所述出风机壳上;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具有第二出风口,其形成于所述出风机壳前侧;
循环风机,设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内且驱动室内空气经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内再经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相互隔离;每个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内均设有所述循环风机;每个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均具有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在所述出风机壳的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第二进风口在所述出风机壳的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在所述出风机壳的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机壳前侧还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可沿所述出风机壳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可关闭或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出风机壳内部,位于所述挡板后侧;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从动件,所述从动件与所述挡板连接以带动所述挡板移动;
驱动件,其与所述从动件配合连接以带动所述从动件运动;
驱动电机,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并可驱动所述驱动件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外罩和设于所述外罩前侧且与所述外罩连接的前面板;所述外罩包括设于其顶部的进风面板,所述第一进风口设于所述进风面板上;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出风机壳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机壳前侧可转动的设有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可转动的设有第二导风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腔,所述出风腔连通所述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出风腔靠近顶部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具有在其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外罩包括位于第一侧的第一侧罩板和位于第二侧的第二侧罩板;所述第一侧罩板和所述第二侧罩板上均连接有端盖;
所述第一侧罩板和所述第二侧罩板上均开设有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所述端盖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第三进风口连通。
CN202320249454.7U 2023-02-17 2023-02-17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9433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9454.7U CN219433376U (zh) 2023-02-17 2023-02-17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9454.7U CN219433376U (zh) 2023-02-17 2023-02-17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3376U true CN219433376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42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49454.7U Active CN219433376U (zh) 2023-02-17 2023-02-17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33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78827B (zh) 空调
KR102541386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9891161B (zh) 空调
CN212673372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3395604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EP3714213B1 (en) Air conditioner
KR20230069898A (ko) 공기조화기
CN21943337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17902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00190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94939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06514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06514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06514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76367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11995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06513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06515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40884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993522U (zh) 空调器
CN214791483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862707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36779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846292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763686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