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45544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45544U CN211345544U CN201922118799.5U CN201922118799U CN211345544U CN 211345544 U CN211345544 U CN 211345544U CN 201922118799 U CN201922118799 U CN 201922118799U CN 211345544 U CN211345544 U CN 2113455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wind
- air outlet
- outlet
- sen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换热器、风机和多个无风感部件。机壳上形成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多个无风感部件沿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排布,第一出风口包括在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上排布的多个出风区,每个无风感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机壳上,多个无风感部件与多个出风区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无风感部件在第一位置时关闭对应的出风区且无风感部件与出风区相对的部分为散风板,散风板上形成有散风结构,每个无风感部件在第二位置时打开对应的出风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可以实现第一出风口的多样化出风,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出风口出风方式单一,例如在空调器具有无风感模式时,在无风感模式下,出风口整体呈现无风感,无法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可以实现第一出风口的多样化出风,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形成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沿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延伸;换热器和风机,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风机设在所述机壳内;多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多个所述无风感部件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一出风口包括在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上排布的多个出风区,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机壳上,多个所述无风感部件与多个所述出风区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关闭对应的所述出风区且所述无风感部件与所述出风区相对的部分为散风板,所述散风板上形成有散风结构,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打开对应的所述出风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多个沿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排布的无风感部件且每个无风感部件可移动,通过每个无风感部件的移动可以打开和关闭第一出风口的出风区,由此通过控制无风感部件的移动,可以实现第一出风口的多样化出风,例如可以使得第一出风口实现局部无风感以及整体无风感,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两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分别独立控制。
可选地,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均独立控制。
进一步,用于驱动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移动的驱动装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驱动装置沿所述散风板的长度方向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无风感部件为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包括两个所述出风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所述机壳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在所述机壳的前部或前下部。
可选地,所述机壳的左端面和所述机壳的右端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第二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无风感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散风板收容于所述机壳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包括设在所述散风板的长度方向上两侧的导向筋板,相邻两个所述无风感部件的相邻的所述导向筋板互相配合且可相对彼此沿所述无风感部件的移动方向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包括设在所述散风板的长度方向上至少一侧的导向筋板,所述机壳上形成有与所述导向筋板配合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无风感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在所述无风感部件移动时所述导向筋板沿所述导向槽可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用于驱动所述无风感部件移动的驱动装置包括: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在所述机壳上;
齿轮齿条机构,所述齿轮齿条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齿条设在所述无风感部件上且沿所述无风感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齿条设在所述散风板上,所述齿条与所述散风板可拆卸地相连,或者所述齿条与所述散风板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壳内具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内设有可转动的内导风板,所述内导风板的转动轴线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壳内具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内设有可转动的多个导风摆叶,多个所述导风摆叶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排布,每个所述导风摆叶的转动轴线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宽度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无风感部件包括具有散风作用的散风模块,所述散风模块设在所述散风板上且位于所述散风板的内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散风模块包括: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形成有多个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排布的第一通风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散风板相连;
具有散风作用的散风机构,所述散风机构设于所述第一通风孔处。
可选地,所述散风机构包括:导叶组件,每个所述第一通风孔内均设有所述导叶组件,所述导叶组件包括静叶和可转动的动叶,所述静叶和所述动叶沿所述第一通风孔的轴向排布。
可选地,所述散风模块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散风板相连,所述限位板设在所述安装板的前侧且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所述限位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通风孔相对且连通的第二通风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限位板之间限定出适于容纳所述散风机构的容纳腔。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其中多个无风感部件共同关闭第一出风口;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其中多个无风感部件共同打开第一出风口;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其中左侧无风感部件关闭第一出风口的左侧出风区,右侧无风感部件打开第一出风口的右侧出风区;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其中左侧无风感部件打开第一出风口的左侧出风区,右侧无风感部件关闭第一出风口的右侧出风区。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
进风框11;进风口10;底盘12;面板13;左端盖14;右端盖15;第一出风口20;出风区201;第二出风口30;导向柱16;导向槽160;
风轮电机2;换热器3;内导风板4;导风摆叶5;
无风感部件6;散风板61;散风结构611;散风模块62;导向筋板63;
驱动电机71;齿轮齿条机构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
参照图1-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换热器3、风机和多个无风感部件6。
机壳上形成有进风口10和第一出风口20,进风口10可以形成在机壳的顶部,第一出风口20沿机壳的长度方向延伸,机壳的长度方向可以为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由此第一出风口20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或左右方向延伸。换热器3和风机设在机壳内,风机可以包括风轮和用于驱动风轮转动的风轮电机2,风轮可以为贯流风轮,风轮电机2可以为直流电机。在空调器工作时,风机运转驱动气流从进风口10进入机壳内并与换热器3换热,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20吹出至室内,从而可以调节室内环境温度。
多个无风感部件6沿第一出风口20的长度方向排布,例如多个无风感部件6可以沿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排布。第一出风口20包括在第一出风口20的长度方向上排布的多个出风区201,每个无风感部件6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机壳上,多个无风感部件6与多个出风区20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需要解释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每个无风感部件6在第一位置时关闭对应的出风区201且无风感部件6与出风区201相对的部分为散风板61,散风板61上形成有散风结构611,散风结构611可以为形成在散风板61上的多个散风孔,散风板61本身也可以形成格栅状,格栅状的散风板61的镂空结构构成散风结构611;每个无风感部件6在第二位置时打开对应的出风区201。
由此,在空调器工作时,若每个无风感部件6均处在第一位置时(参照图2),每个无风感部件6均关闭对应的出风区201,第一出风口20全部关闭,此时空调器处在整体无风感模式,从第一出风口20吹出风经多个无风感部件6的散风板61上的散风结构611的散风作用,可以将气流分散,从而降低直吹人体的风感,使得出风柔和,提高用户舒适度。
在空调器工作时,若每个无风感部件6均处在第二位置时(参照图3),每个无风感部件6均打开对应的出风区201,第一出风口20全部打开,此时空调器处在正常出风模式,此时出风量较大且出风距离较远,可以实现快速制冷、制热。
在空调器工作时,若多个无风感部件6中的一部分处在第一位置且多个无风感部件6中的另一部分处在第二位置时(参照图4和图5),第一出风口20的一部分打开且另一部分关闭,此时空调器处在局部无风感模式。由此,从第一出风口20吹出的风,其中一部分通过无风感部件6的散风板61的散风结构611的散风作用,可以将气流分散,从而降低直吹人体的风感,使得出风柔和,提高用户舒适度;从第一出风口20吹出的风的另一部分直接从第一出风口20吹出至室内,可以同时满足室内不同区域内用户对于出风的要求,实现同一时间段内差异化需求。
并且,通过控制多个无风感部件6关闭或打开第一出风口20的比例大小,可以实现第一出风口20的多种出风模式,使得第一出风口20的出风更加多样化,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时间段的差异化需求。
在空调器处在制冷模式时,空调器处在正常出风模式下的风轮转速可以大于空调器处在无风感模式下的风轮转速,由此可以使得空调器在无风感模式的出风更为柔和;在空调器处在制热模式时,空调器处在正常出风模式下的风轮转速可以与空调器处在无风感模式下的风轮转速相同,由此可以保证空调器的制热能力。
可选地,第一出风口20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由此,多个无风感部件6可以沿左右方向排布,通过控制多个无风感部件6的移动,可以实现第一出风口20在左右方向上的分区控制,从而实现第一出风口20在左右方向上分区实现无风感。
可选地,每个无风感部件6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机壳上。由此,通过每个无风感部件6的上下移动,可以实现无风感部件6打开和关闭对应的出风区201。
可选地,至少两个无风感部件6分别独立控制。由此,可以使得第一出风口20的至少两个出风区201的打开和关闭可以分别独立控制,从而可以实现第一出风口20的局部无风感模式。
例如,每个无风感部件6均独立控制。由此,可以使得第一出风口20的每个出风区201均可以分别独立控制,由此可以进一步地丰富第一出风口20的出风模式。进一步,用于驱动每个无风感部件6移动的驱动装置为两个,且两个驱动装置沿散风板61的长度方向排布。由此,每个无风感部件6的移动通过上述两个驱动装置进行驱动,可以使得每个无风感部件6的移动更加稳定可靠。
可选地,无风感部件6为两个,第一出风口20包括两个出风区201。由此,通过每个无风感部件6的移动,可以实现第一出风口20的两个出风区201的打开和关闭,从而可以实现第一出风口20的整体和局部无风感。
可选地,空调器可以为分体壁挂式空调器或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在空调器为分体壁挂式空调器或分体落地式空调器时,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100和空调室外机,其中空调室内机100包括上述的机壳、换热器3、风机和多个无风感部件6。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多个沿第一出风口20的长度方向排布的无风感部件6且每个无风感部件6可移动,通过每个无风感部件6的移动可以打开和关闭第一出风口20的出风区201,由此通过控制无风感部件6的移动,可以实现第一出风口20的多样化出风,例如可以使得第一出风口20实现局部无风感以及整体无风感,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和图3,第一出风口20形成在机壳的前部或前下部。由此,使得第一出风口20朝向前或朝向前下出风。其中,第一出风口20形成在机壳的前下部时,第一出风口20可以朝向前贯穿机壳的前侧壁且朝向下贯穿机壳的底壁,由此从第一出风口20吹出的风既朝向前出风且同时朝向下出风,可以增大出风范围。
可选地,参照图2和图3,机壳的左端面和机壳的右端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第二出风口30。由此,在空调器工作时,从第一出风口20朝向前或朝向前下出风的同时,可以从第二出风口30朝向左右方向中至少一个方向出风,从而可以扩大出风范围,增大出风角度。在空调器处在正常出风模式时,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效率;在空调器处在无风感出风模式时,在实现无风感的同时,可以保证制冷、制热效果。
例如,可以仅是机壳的左端面上形成有第二出风口30,在空调器工作时,空调器可以实现向前或向前下以及向左出风;或者,可以仅是机壳的右端面上形成有第二出风口30,在空调器工作时,空调器可以实现向前或向前下以及向右出风;或者,机壳的左端面和机壳的右端面上均形成有第二出风口30,在空调器工作时,空调器可以实现向前或向前下以及向左、向右出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图5,在无风感部件6位于第一位置时,散风板61收容于机壳内。由此,在无风感部件6位于第一位置时,可以使得散风板61隐藏于机壳内,使得空调器的外观更为美观,结构更为紧凑。并且,在无风感部件6的移动过程中,机壳的一部分还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无风感部件6的上下移动更为稳定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3,每个无风感部件6包括设在散风板61的长度方向上两侧的导向筋板63,相邻两个无风感部件6的相邻的导向筋板63互相配合且可相对彼此沿无风感部件6的移动方向滑动。由此,在无风感部件6移动时,可以通过相邻两个无风感部件6的导向筋板63的导向作用,使得无风感部件6沿设定方向稳定地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3,每个无风感部件6包括设在散风板61的长度方向上至少一侧的导向筋板63,例如可以仅是在散风板6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设置导向筋板63,也可以是在散风板61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导向筋板63。机壳上形成有与导向筋板63配合的导向槽160,导向槽160沿无风感部件6的移动方向延伸,在无风感部件6移动时导向筋板63沿导向槽160可滑动。由此,在无风感部件6移动时,通过导向筋板63沿着机壳上的导向槽160的滑动,可以使得无风感部件6沿着设定方向稳定可靠地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用于驱动无风感部件6移动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71和齿轮齿条机构72。驱动电机71设在机壳上,齿轮齿条机构72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和齿条,齿轮与驱动电机71的输出轴相连,齿条设在无风感部件6上且沿无风感部件6的移动方向延伸。由此,在驱动电机71工作时,驱动电机71驱动齿轮转动,由于齿轮与齿条啮合,齿轮带动齿条沿无风感部件6的移动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无风感部件6沿设定方向移动。例如在齿条沿上下方向延伸时,齿条带到无风感部件6沿上下方向移动;在齿条沿左右方向移动时,齿条带动无风感部件6沿左右方向移动。
可选地,齿条设在散风板61上,齿条与散风板61可拆卸地相连,由此方便齿条的拆装和更换。或者,齿条与散风板61一体成型。由此,可以简化空调器的装配工艺,提高齿条与散风板61的连接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3,机壳内具有与第一出风口20连通的出风通道,出风通道内设有可转动的内导风板4,内导风板4位于第一出风口20的内侧(所述第一出风口20的内侧是指第一出风口20的邻近机壳的中心的一侧),在无风感部件6处在第一位置时,内导风板4位于无风感部件6的内侧(所述无风感部件6的内侧是指无风感部件6的邻近机壳的中心的一侧),内导风板4的转动轴线沿第一出风口20的长度方向延伸。由此,通过调节内导风板4的转动角度,可以调节第一出风口20的出风方向,例如在第一出风口20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时,通过内导风板4的转动可以调节第一出风口20在上下方向上的出风方向。例如,在空调器处在制冷模式时,控制内导风板4转动至将出风朝向上引导的角度位置;例如,在空调器处在制热模式时,控制内导风板4转动至将出风朝向下引导的角度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3,机壳内具有与第一出风口20连通的出风通道,出风通道内设有可转动的多个导风摆叶5,多个导风摆叶5位于第一出风口20的内侧,在无风感部件6处在第一位置时,多个导风摆叶5位于无风感部件6的内侧(所述无风感部件6的内侧是指无风感部件6的邻近机壳的中心的一侧),多个导风摆叶5沿第一出风口20的长度方向排布,每个导风摆叶5的转动轴线沿第一出风口20的宽度方向延伸。由此,通过调节多个导风摆叶5的转动角度,可以调节第一出风口20的出风方向,例如在第一出风口20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且第一出风口20的宽度方向为上下方向时,通过多个导风摆叶5的转动可以调节第一出风口20在左右方向上的出风方向。例如,在多个导风摆叶5朝向左转动时,可以使得第一出风口20朝向左前方出风;在多个导风摆叶5朝向右转动时,可以使得第一出风口20朝向右前方出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无风感部件6包括具有散风作用的散风模块62,散风模块62设在散风板61上且位于散风板61的内侧(所述散风板61的内侧是指散风板61的邻近机壳的中心的一侧)。由此,在空调器处在无风感模式(包括整体无风感模式和局部无风感模式)时,通过在散风板61的内侧设置具有散风作用的散风模块62,在气流流向散风板61之前,气流可以通过散风板61进行分散,而后再流经散风板61的散风结构611再进行分散,由此可以使得空调器在无风感模式下的出风更为柔和,无风感效果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散风模块62包括:安装板和具有散风作用的散风机构,安装板上形成有多个沿第一出风口20的长度方向(例如左右方向)排布的第一通风孔,安装板与散风板61相连,散风机构设于第一通风孔处。由此,在气流流经安装板的多个第一通风孔时,可以对气流进行分散,并且散风机构可以对流经第一通风孔的气流进行进一步地分散。
可选地,散风机构包括:导叶组件,每个第一通风孔内均设有导叶组件,导叶组件包括静叶和可转动的动叶,静叶和动叶沿第一通风孔的轴向排布,动叶可以设在静叶的前侧或后侧。由此,在无风感部件6处在第一位置时,从第一出风口20吹出的风可以通过散风模块62进行旋流和散流,使得气流更为分散,且可以使得气流具有一定的旋向,进一步地增强无风感效果。
其中,动叶设在静叶的前侧时,在气流流经散风模块62时,气流依次经过静叶的导向、整流和分散的作用,而后流经动叶,动叶可以具有一定的旋向,使得气流流经动叶后具有一定的旋向,最后气流经过散风板61上的散风结构611进一步地进行分散,使得出风更为柔和,更接近自然风。
动叶设在静叶的后侧时,在气流流经散风模块62时,气流依次经过动叶和静叶,动叶可以具有一定的旋向,使得气流流经动叶后具有一定的旋向,而后气流通过静叶的导向、整流和分散,最后气流经过散风板61上的散风结构611进一步地进行分散,使得出风更为柔和,更接近自然风。
其中,可以通过控制动叶地转动,改变动叶的叶片与静叶的叶片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调节第一通风孔的通风面积,从而可以调节出风量和出风速度。在空调器工作且无风感部件6处在第一位置时,可以控制动叶转动至某个角度后停止转动,也可以控制动叶一直转动。
可选地,散风模块62包括限位板,限位板与散风板61相连,限位板设在安装板的前侧且与安装板相连,限位板上形成有与第一通风孔相对且连通的第二通风孔,安装板与限位板之间限定出适于容纳散风机构的容纳腔。其中,在气流流过散风模块62的过程中,气流依次流经第一通风孔内的散风机构以及限位板上的第二通风孔。由此,通过设置的限位板,可以对散风机构起到限位作用,同时安装板与限位板之间限定出适于容纳散风机构的容纳腔,方便散风机构的安装定位。
下面参照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为分体壁挂式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100和空调室外机。
参照图1,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换热器3、风机和两个无风感部件6,换热器3和风机设在机壳内。机壳上形成有进风口10、第一出风口20和第二出风口30,进风口10形成在机壳的顶部,第一出风口20形成在机壳的前下部,第二出风口30分别形成在机壳的左端面和机壳的右端面上。第一出风口20沿机壳的长度方向延伸,机壳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两个无风感部件6沿左右方向排布且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机壳上,第一出风口20包括左右排布的两个出风区201,每个无风感部件6可上下移动以打开和关闭对应的出风区201。
其中,机壳包括底盘12、面板13、进风框11、左端盖14和右端盖15,面板13设在底盘12的前侧,左端盖14和右端盖15设在底盘12和面板13的左右两侧,进风框11盖设在底盘12、面板13、左端盖14和右端盖15的顶部,底盘12、面板13、进风框11、左端盖14和右端盖15之间限定出安装空间,风机和换热器3设于安装空间内。其中面板13的底部和底盘12的前侧限定出第一出风口20,左端盖14和右端盖15上均形成有第二出风口30,进风框11上形成有进风口10。
在空调器工作时,若两个无风感部件6均处在第一位置时(参照图1),两个无风感部件6均关闭对应的出风区201,从而使得整个第一出风口20关闭,此时空调器处在整体无风感模式,从第一出风口20吹出风经两个无风感部件6的散风板61上的散风结构611的散风作用,可以将气流分散,从而降低直吹人体的风感,使得出风柔和,提高用户舒适度;同时,左右两侧的第二出风口30向外出风,在实现无风感的同时,保证制冷、制热效率。
在空调器工作时,若在两个无风感部件6均处在第二位置时(参照图3),每个无风感部件6均打开对应的出风区201,第一出风口20全部打开,两个无风感部件6的散风板61均收容在面板13的内侧,同时左右两侧的第二出风口30向外出风,此时空调器处在正常出风模式,此时出风量较大且出风距离较远,可以实现快速制冷、制热。
在空调器工作时,若左侧的无风感部件6处在第一位置且右侧的无风感部件6处在第二位置时(参照图4),第一出风口20的左侧出风区201关闭且第一出风口20的右侧出风区201打开,右侧的无风感部件6的散风板61收容在面板13的内侧,此时空调器处在局部无风感模式。由此,从第一出风口20吹出的风,左侧出风区201的气流通过左侧的无风感部件6的散风板61的散风结构611的散风作用,可以将气流分散,从而降低直吹人体的风感,使得出风柔和,提高用户舒适度;从第一出风口20吹出的风,右侧出风区201的气流直接从右侧出风区201吹出至室内,可以同时满足室内不同区域内用户对于出风的要求,实现同一时间段内差异化需求;同时,左右两侧的第二出风口30向外出风,在实现无风感的同时,保证制冷、制热效率。
在空调器工作时,若右侧的无风感部件6处在第一位置且左侧的无风感部件6处在第二位置时(参照图5),第一出风口20的右侧出风区201关闭且第一出风口20的左侧出风区201打开,左侧的无风感部件6的散风板61收容在面板13的内侧,此时空调器处在局部无风感模式。由此,从第一出风口20吹出的风,右侧出风区201的气流通过右侧的无风感部件6的散风板61的散风结构611的散风作用,可以将气流分散,从而降低直吹人体的风感,使得出风柔和,提高用户舒适度;从第一出风口20吹出的风,左侧出风区201的气流直接从左侧出风区201吹出至室内,可以同时满足室内不同区域内用户对于出风的要求,实现同一时间段内差异化需求;同时,左右两侧的第二出风口30向外出风,在实现无风感的同时,保证制冷、制热效率。
其中,参照图1-图5,每个无风感部件6还包括两个导向筋板63,两个导向筋板63设在对应的散风板61的左右两侧,机壳的左右两侧均形成有导向槽160,底盘12的左右两端还设有导向柱16,位于左端的导向柱16位于左端盖14和面板13之间且位于左端的导向柱16与左端盖14及面板13之间限定出导向槽160,位于右端的导向柱16位于右端盖15和面板13之间且位于右端的导向柱16与右端盖15及面板13之间限定出导向槽160。两个无风感部件6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导向筋板63相互配合接触,在无风感部件6上下移动时,既可以实现无风感部件6的稳定移动,同时可以避免气流从两个无风感部件6之间泄漏。两个无风感部件6的彼此远离的两个导向筋板63分别与两个导向槽160配合,从而可以进一步地使得无风感部件6的移动更加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用于驱动每个无风感部件6移动的驱动装置为两个且两个驱动装置分别位于对应的无风感部件6的散风板61的左右两端,由此可以使得散风板61的整体受力均衡,可以整体更为平稳地移动。
其中,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71和齿轮齿条机构72,驱动电机71设在底盘12上,齿轮齿条机构72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和齿条,齿轮与驱动电机71的输出轴相连,齿条设在散风板61上且沿上下方向延伸。驱动电机71可以为同步电机,在无风感部件6移动时,每个无风感部件6的两个驱动电机71的转动方向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形成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沿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延伸;
换热器和风机,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风机设在所述机壳内;
多个无风感部件,多个所述无风感部件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一出风口包括在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上排布的多个出风区,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机壳上,多个所述无风感部件与多个所述出风区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关闭对应的所述出风区且所述无风感部件与所述出风区相对的部分为散风板,所述散风板上形成有散风结构,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打开对应的所述出风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分别独立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均独立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用于驱动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移动的驱动装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驱动装置沿所述散风板的长度方向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风感部件为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包括两个所述出风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所述机壳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在所述机壳的前部或前下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左端面和所述机壳的右端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第二出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无风感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散风板收容于所述机壳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包括设在所述散风板的长度方向上两侧的导向筋板,相邻两个所述无风感部件的相邻的所述导向筋板互相配合且可相对彼此沿所述无风感部件的移动方向滑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无风感部件包括设在所述散风板的长度方向上至少一侧的导向筋板,所述机壳上形成有与所述导向筋板配合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无风感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在所述无风感部件移动时所述导向筋板沿所述导向槽可滑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用于驱动所述无风感部件移动的驱动装置包括: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在所述机壳上;
齿轮齿条机构,所述齿轮齿条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齿条设在所述无风感部件上且沿所述无风感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设在所述散风板上,所述齿条与所述散风板可拆卸地相连,或者所述齿条与所述散风板一体成型。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具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内设有可转动的内导风板,所述内导风板的转动轴线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具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内设有可转动的多个导风摆叶,多个所述导风摆叶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排布,每个所述导风摆叶的转动轴线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宽度方向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风感部件包括具有散风作用的散风模块,所述散风模块设在所述散风板上且位于所述散风板的内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模块包括: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形成有多个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排布的第一通风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散风板相连;
具有散风作用的散风机构,所述散风机构设于所述第一通风孔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机构包括:导叶组件,每个所述第一通风孔内均设有所述导叶组件,所述导叶组件包括静叶和可转动的动叶,所述静叶和所述动叶沿所述第一通风孔的轴向排布。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模块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散风板相连,所述限位板设在所述安装板的前侧且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所述限位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通风孔相对且连通的第二通风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限位板之间限定出适于容纳所述散风机构的容纳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18799.5U CN211345544U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18799.5U CN211345544U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45544U true CN211345544U (zh) | 2020-08-25 |
Family
ID=72108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18799.5U Active CN211345544U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4554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62627A (zh) * | 2019-11-29 | 2020-02-0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
2019
- 2019-11-29 CN CN201922118799.5U patent/CN21134554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62627A (zh) * | 2019-11-29 | 2020-02-0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59074B (zh) | 空调器 | |
CN110762627A (zh) | 空调器 | |
CN1979028B (zh) | 空调机 | |
CN216693751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1140922A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921588U (zh) |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
CN110440432B (zh) | 空调器 | |
CN106594881B (zh) | 空调柜机 | |
CN106152455B (zh) | 圆形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1380106A (zh) | 柜式空调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1345544U (zh) | 空调器 | |
CN211575269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1575272U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1575290U (zh) | 柜式空调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WO2021093728A1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11884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1575270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7796047B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701682A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1140924A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861385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1345541U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4198904U (zh) | 风机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WO2021143334A1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9558518U (zh) | 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