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96047B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796047B CN107796047B CN201610789098.2A CN201610789098A CN107796047B CN 107796047 B CN107796047 B CN 107796047B CN 201610789098 A CN201610789098 A CN 201610789098A CN 107796047 B CN107796047 B CN 10779604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panel
- dispersing
- air outlet
- indoor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24F2013/143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with electric mo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2013/221—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to avoid the formation of condensate, e.g. dew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24F2013/247—Active noise-suppre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散风面板、驱动装置和风道组件;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形成容纳腔,所述散风面板、驱动装置和风道组件均位于容纳腔内;风道组件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风道组件内形成气流通道,气流从进风口进入至容纳腔内经过换热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散风面板可通过切换装置移动至出风口处,用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所述散风面板上设有微型散风孔。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可以气流在经过散风面板上的微型散风孔时被疏散成众多细微的气丝蔓延,用户不需要被冷风或者热风直接吹在身上就能够感受到房间内的凉感或暖意,使用户感觉更加舒服、使用体验更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作为一种家用电器,已经逐渐应用于各普通家庭。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现有的空调器室内机中均是通过出风口向外吹冷风或热风来向室内提供冷量或热量的,但是由于冷风或热风直接空调器的出风口吹出,吹到室内的用户的身上,会使用户造成过冷或过热的感觉,用户感觉不舒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既能够向房间内提供冷量和热量,又能够使用户感觉舒服,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方形柜机,包括壳体、散风面板、驱动装置和风道组件;
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形成容纳腔,所述散风面板、驱动装置和风道组件均位于容纳腔内;
风道组件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风道组件内形成气流通道,气流从进风口进入至容纳腔内经过换热器换热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所述散风面板可通过切换装置移动至出风口处,用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所述散风面板上设有微型散风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散风面板以及微型散风孔的设置,使气流在经过散风面板上的微型散风孔时被疏散成众多细微的气丝蔓延,用户不需要被冷风或者热风直接吹在身上就能够感受到房间内的凉感或暖意,用户感觉更加舒服,使用体验更好。在散风面板设置微型散风孔,而不是直接在导风叶片设置微型散风孔,可以避免导风叶片排列不整齐以及避免产生噪音等问题。如果采用导风叶片设置微型散风孔,在进行操作时,容易导致导致多个导风叶片的调节不一致等问题,采用整块的散风面板可以很好的克服上述问题。并且能够避免出现在出风状态时,气流通过缝隙而造成的噪音,能够避免出现凝露问题。同时,在散风面板设置微型散风孔可以进一步提高出风效果,提高用户体验。
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切换装置的设置可以实现不同模式的切换。当散风面板升至出风口处,此时,为微风出风模式,如果有气流通过时,气流在经过散风面板上的微型散风孔时被疏散成众多细微的气丝蔓延,用户不需要被冷风或者热风直接吹在身上就能够感受到房间内的凉感或暖意,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如果此时没有气流通过,散风面板可以作为出风口的这挡板,用于关闭出风口。当散风面板收纳在出风口的下部时,此时,空调室内机具有常规的空调室内机的功能,例如:正常出风或处于关闭等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方形柜机,所述进风口位于方形柜机的壳体的下方两侧和/或下方后侧,所述出风口位于方形柜机的壳体的上方的前侧。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用于方形柜机中,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在壳体内的与出风口的对应位置处还设有出风框,所述出风框位于出风口与风道组件之间,所述散风面板通过切换装置安装在出风框上。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出风框可以方便安装散风面板等结构。
进一步,所述切换装置包括所述切换装置包括支撑座、齿条、齿条导槽和驱动装置;
所述散风面板的底部安装在支撑座的两端处,支撑座的中部固定在齿条上;
所述齿条安装在齿条导槽内,所述齿条导槽与出风框固定连接,驱动装置可驱动齿条沿齿条导槽上下移动,并通过支撑座带动散风面板上下移动。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驱动装置为齿条的移动提供动力,使齿条沿齿条导槽上下移动,由于支撑座与齿条固定连接,所以齿条带动支撑座上下移动,最终带动安装在支撑座上的散风面板上下移动。
进一步,在出风框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导槽;两个第一导槽沿竖直方向互相对应设置;
所述散风面板的顶部设有向出风框延伸的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可在第一导槽内滑动。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导杆和第一导槽配合使用,第一导槽具有导向作用,可以使散风面板沿着预定的轨迹运行。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安装座和齿轮,所述电机安装座固定在出风框上,所述电机安装在电机安装座内,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齿轮连接,所述电机带动齿轮旋转,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机带动齿轮旋转,齿轮与齿形结构啮合,可以实现散风面板的上下移动。
进一步,所述支撑座的两端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前后方向设置,散风面板的底部可在滑槽内滑动,支撑座带动散风面板上下移动的同时前后滑动。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壳体内需要布置的结构较多,有些结构可能会对散风面板的上下移动产生遮挡,单纯的上下移动的切换装置不能够满足安装和使用的需求,采用上下移动的同时前后滑动的方式的切换装置,可以使壳体内的空间利用更加合理,方便安装,满足使用需求。
进一步,在出风框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二导槽,两个第二导槽对应设置;第二导槽位于第一导槽的下方;
所述散风面板的底部的侧面设有向出风框延伸的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可在第二导槽内滑动。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导杆和第二导槽的配合作用,第二导槽具有导向作用,来实现散风面板沿着预设轨迹进行运行。
进一步,所述风道组件的气流通道内设有离心风机和换热器组件,所述离心风机和换热器组件沿着进风口到出风口的方向依次设置在壳体内。
进一步,所述微型散风孔为设于所述散风面板上的圆形通孔,多个所述圆形通孔在所述散风面板上均匀分布。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保证出风的均匀和通畅。
进一步,所述散风面板在厚度方向开设有贯穿散风面板的微型散风孔,每个所述微型散风孔的面积均为10-100mm2,且多个所述微型散风孔的面积之和占所述散风面板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气流在经过散风面板上的微型散风孔时被疏散成众多细微的气丝蔓延,用户不需要被冷风或者热风直接吹在身上就能够感受到房间内的凉感或暖意,进一步提高用户的舒适度,提高用户体验。
一种上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空调室内机上的控制板根据接收的控制信号选择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S2,根据所述控制板接收的控制信号,选择常规出风模式或微风出风模式;
S3,在微风出风模式下,切换装置控制所述散风面板关闭所述出风口,通过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温度T1,将室内温度T1与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当T1落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时,控制风道组件内的风机减速;
在常规出风模式下,切换装置驱动所述散风面板打开所述出风口,通过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温度T2,并将T2与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当T2落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时,空调室内机自动切换为微风出风状态。
附图说明
图1至图9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在关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图1A和图1B,图1A为主视图,图1B为图1A的A-A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在常规出风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图2A和图2B,图2A为主视图,图2B为图2A在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在舒适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图3A和图3B,图3A为主视图,图3B为图3A在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外观面板和散风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关闭状态时外观面板和散风面板的驱动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包括图5A至图5D,图5A为侧视图,图5B为主视图,图5C为俯视图,图5D为在图5C的D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1中舒适模式的外观面板和散风面板的驱动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包括图6A至图6B,图6A为侧视图,图6B为主视图;
图7为实施例1中第常规出风模式的外观面板和散风面板的驱动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包括图7A至图7B,图7A为侧视图,图7B为主视图;
图8为实施例1中不同模式下散风面板和外观面板驱动位置关系轴侧图,包括图8A至图8C,图8A为关机状态时的轴侧图,图8B为第二种模式时的轴侧图,图8C为第三种模式时的轴侧图;
图9为实施例1中散风面板、外观面板和驱动装置的爆炸图。
图10-图17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在关闭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图10A和图10B,图10A为主视图,图10B为A-A处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在常规出风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图11A和图11B,图11A为主视图,图11B为图11A在A-A处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在舒适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图12A和图12B,图12A为主视图,图12B为图12A在A-A处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散风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图13A和图13B,图13A为立体图,图13B为图13A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实施例2的常规出风模式时散风面板的驱动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包括图14A和图14B,图14A为侧视图,图14B为主视图;
图15为实施例2的关闭模式或舒适模式的散风面板的驱动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包括图15A至图15B,图15A为侧视图,图15B为主视图;
图16为实施例2的在舒适模式和常规出风模式下的在出风框上的位置的轴侧图;包括图16A和图16B,图16A为第二种模式下的在出风框上的位置的轴侧图,图16B为第三种模式下的在出风框上的位置的轴侧图;
图17为实施例2的散风面板和驱动装置的爆炸图。
图18-图25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在关闭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在常规出风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图19A和图19B,图19A为主视图,图19B为图19A在A-A处的剖视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在舒适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图20A和图20B,图20A为主视图,图20B为图20A在C-C处的剖视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散风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图21A和图21B,图21A为立体图,图21B为图21A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2为实施例3的关闭模式或常规出风模式的散风面板的驱动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包括图22A和图22B,图22A为侧视图,图22B为主视图;
图23为实施例3的舒适模式的散风面板的驱动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包括图23A至图23B,图23A为侧视图,图23B为主视图;
图24为实施例3的散风面板和驱动装置的爆炸图;
图25为实施例3的出风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26-图30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在关闭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图26A和图26B,图26A为主视图,图26B为图26A在A-A处的剖视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在常规出风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图27A和图27B,图27A为主视图,图27B为图27A在A-A处的剖视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在舒适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图28A和图28B,图28A为主视图,图28B为图28A在A-A处的剖视图;
图29为实施例4的外观面板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实施例4为外观面板和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散风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微型散风孔为横向设置的长条形通孔;
图32为散风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微型散风孔为纵向设置的长条形通孔;
图33为没有设置散风面板时空调室内机的出风示意图;
图34为设有散风面板时空调室内机的出风示意图;
图35为微型散风孔为圆孔时空调室内机直吹的出风示意图;
图36为微型散风孔为圆孔时空调室内机斜着出风的示意图;
图37是微型散风孔为长条形孔时空调室内机直吹的出风示意图;
图38是微型散风孔为长条形孔时空调室内机斜着出风的示意图;
图39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壳体,2、出风口,3、支撑座,31、滑槽,32、支撑杆,4、散风面板,41、微型散风孔,42、面板齿轮,43、支撑板,44、面板电机安装座,45、面板电机,5、齿条,6、离心风机,7、换热器组件,8、进风口,9、风道组件,10、出风框,101、安装框,11、齿条导槽,12、电机,13、电机安装座,14、齿轮,15、第一导槽,16、第一导杆,17、第二导槽,18、第二导杆,19、上下导风叶片,20、左右导风叶片,21、外观面板,211、齿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39所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散风面板4、驱动装置和风道组件9;
所述壳体1设有进风口8和出风口2;所述壳体1内形成容纳腔,所述散风面板4、驱动装置和风道组件9均位于容纳腔内;
风道组件9位于进风口8和出风口2之间,风道组件9内形成气流通道,气流从进风口8进入至容纳腔内经过换热器换热后从所述出风口2排出;
所述散风面板4可通过切换装置移动至出风口2处,用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2,所述散风面板4上设有微型散风孔41。
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方形柜机,所述进风口8位于方形柜机的壳体1的下方两侧和/或下方后侧,所述出风口2位于方形柜机的壳体1的上方的前侧。
在壳体1内的与出风口2的对应位置处还设有出风框10,所述出风框10位于出风口2与风道组件9之间,所述散风面板4通过切换装置安装在出风框10上。
所述切换装置包括所述切换装置包括支撑座3、齿条5、齿条导槽11和驱动装置;
所述散风面板4的底部安装在支撑座3的两端处,支撑座3的中部固定在齿条5上;
所述齿条安装在齿条导槽11内,所述齿条导槽11与出风框10固定连接,驱动装置可驱动齿条5沿齿条导槽11上下移动,并通过支撑座3带动散风面板4上下移动。
在出风框10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导槽15;两个第一导槽15沿竖直方向互相对应设置;
所述散风面板4的顶部设有向出风框10延伸的第一导杆16,所述第一导杆16可在第一导槽15内滑动。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2、电机安装座13和齿轮14,所述电机安装座13固定在出风框10上,所述电机12安装在电机安装座13内,所述电机12的输出端与齿轮14连接,所述电机12带动齿轮14旋转,所述齿轮14与齿条啮合。
所述支撑座3的两端设有滑槽31,所述滑槽31沿前后方向设置,散风面板4的底部可在滑槽31内滑动,支撑座3带动散风面板4上下移动的同时前后滑动。
在出风框10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二导槽17,两个第二导槽17对应设置;第二导槽17位于第一导槽15的下方;
所述散风面板4的底部的侧面设有向出风框10延伸的第二导杆18,所述第二导杆18可在第二导槽17内滑动。
所述风道组件9的气流通道内设有离心风机6和换热器组件7,所述离心风机6和换热器组件7沿着进风口8到出风口2的方向依次设置在壳体1内。
本发明对于微型散风孔41的形状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为圆形孔、方形孔或者其他形状的通孔。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型散风孔41为设于所述散风面板4上的圆形通孔,多个所述圆形通孔在所述散风面板4上均匀分布。这样使得整个散风面板的表面形状更加整齐,外观更好,同时也避免出风的地方都集中于一处导致用户的体验不佳。
对于微型散风孔41的孔径等参数也并无特别严格的限制,只要能够保证用户的舒适体验即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散风面板4在厚度方向开设有贯穿散风面板4的微型散风孔41,每个所述微型散风孔41的面积均为10-100mm2,且多个所述微型散风孔41的面积之和占所述散风面板4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发明人在研究中意外的发现,设置上述参数可以使出风时风速更加均匀、风速更小、出风效果更好,风吹到人体上的感觉更加轻微。另外,每个所述圆孔的面积在10-100mm2,优选地,圆孔的面积为30、35、50或60mm2,这样既能够使经过圆孔的气流被分解成细微的气丝,进入室内的气流不会被用户感受到,又能够满足送风量的需求,优选地,在所述圆孔的面积为50mm2时其出风效果最好。
如图31和图32所示,散风面板4上的微型散风孔41为长条形通孔,所述长条形孔在所述散风面板4上横向设置(即所述长条形通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散风面板4的宽度方向相同),且多个所述长条形通孔在所述散风面板4上均匀分布;这样使得整个散风面板4的表面形状更加整齐,外观更好;另外,每个所述长条形孔的面积在10-100mm2,优选地,长条形孔的面积为30、35、50或60mm2,这样既能够使经过长条形孔的气流被分解成细微的气丝,进入室内的气流不会被用户感受到,达到无风感送风的效果,又能够满足送风量的需求,优选地,在所述长条形孔的面积为30、35、50或60mm2时其出风效果最好;当所述微型散风孔41为长条形孔时,在直吹出风的时候,气流经过所述长条形孔时出风的方向不变,直接通过出风口向外侧出风;而在斜着出风时,气流斜着进入长条形孔内,在进过长条形孔后斜着从向外侧送风,送风范围更广、送风效果更好,同时直吹或者斜着出风的控制更准确;并且多个所述微型散风孔41的面积之和占所述导风板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能够使送风量满足需求,所述微型散风孔41的总面积之和为散风面板4总面积的80%以上,这样在实现无风感送风的同时,也能够满足送风风量的需求。
如图32所示,散风面板4上的长条形孔也可以是纵向设置的(即所述长条形通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散风面板4的长度方向相同),且多个所述长条形通孔在所述散风面板4上均匀分布;这样使得整个散风面板4的表面形状更加整齐,外观更好。
当然所述散风面板4上的微型散风孔41还可已设置成其他形式,如所述微型散风孔41为圆形通孔,在所述微型散风孔41为圆孔时直吹风时,气流经过所述圆孔时出风的方向不变直接通过所述圆孔向外侧送风,在所述微型散风孔41为圆孔且斜着出风时,气流倾斜着进入圆孔内,在圆孔内气流的方向发生改变,由倾斜的出风方向变成直吹风;当然所述微型散风孔41可以为三角形、梯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的通孔,只要所述微型散风孔41的面积在10-100mm2范围内,即能够满足无风感出风的需求,就同样能够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33是常规空调室内机(即没有使用设有微型散风孔41的散风面板4的空调室内机室内机1)的出风示意图。图34是采用设有微型散风孔41的散风面板4的示意图,在图33和图34中箭头线长表示的是风速大小,由图33和图34对比可知,不设有散风面板4的空调室内机在出风时,其出风的风速呈阶梯状分布,出风口各个位置的出风速度不均匀,且出风速度更大,出风效果较差;而图34中在使用设有微型散风孔41的散风面板4时,出风时风速更加均匀、风速更小、出风效果更好,风吹到人体上的感觉更加轻微,用户使用更加舒适。
如图35所示,当所述微型散风孔41为圆孔且直吹风时,气流经过所述圆孔时出风的方向不变直接通过所述圆孔向外侧送风,如图36所示,在所述微型散风孔41为圆孔且斜着出风时,气流倾斜着进入圆孔内,在圆孔内气流的方向发生改变,由倾斜的出风方向变成直吹风,送风效果更好,同时直吹或者斜着出风的控制更准确;另外多个所述微型散风孔41的面积之和占所述散风面板4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能够使送风量满足需求,所述微型散风孔41的总面积之和为散风面板4总面积的80%以上,这样在实现无风感送风的同时,也能够满足送风风量的需求。
如图37和图38所示,当所述微型散风孔41为长条形孔时,在直吹出风的时候,气流经过所述长条形孔时出风的方向不变,直接通过出风口2向外侧出风;而在斜着出风时,气流斜着进入长条形孔内,在进过长条形孔后斜着从向外侧送风,送风范围更广、送风效果更好,同时直吹或者斜着出风的控制更准确,送风更加均匀;并且多个所述微型散风孔的面积之和占所述微型散风孔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能够使送风量满足需求,所述微型散风孔的总面积之和为微型散风孔总面积的80%以上,这样在实现微风送风的同时,也能够满足送风风量的需求。
当然所述散风面板4上的微型散风孔41还可以设置成其他形式,如所述微型散风孔41为三角形通孔、方形通孔、长条形通孔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的通孔,只要所述微型散风孔41的面积在10-100mm2范围内,即能够满足将经过微型散风孔41的气流疏散成气丝来向室内舒适送风的需求,同样能够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如图39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空调室内机上的控制板根据接收的控制信号选择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S2,根据所述控制板接收的控制信号,选择常规出风模式或微风出风模式;
S3,在微风出风模式下,切换装置控制所述散风面板关闭所述出风口,通过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温度T1,并将室内温度T1与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当T1落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时,控制风道组件内的风机减速;
在常规出风模式下,切换装置驱动所述散风面板打开所述出风口,通过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温度T2,并将T2与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当T2落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时,空调室内机自动切换为微风出风状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空调室内机可根据检测到的控制信号选择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空调室内机可以根据控制信号选择常规出风模式或者微风出风模式,这样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式更加多样,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在需要快速改变室内温度时,可选择常规出风模式,由于常规出风模式下出风口是完全打开的,因此出风量较为充足,能够迅速的改变室内温度,同时在常规出风模式时,通过与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室内温度T1,同时将T1与预设的温度值进行对比判断,在室内温度T1快速调节至预设的温度范围时,控制空调室内机自动切换至微风出风状态,这样空调室内机的出风状态的切换更加智能化,不必使用者经常对空调器的出风状态进行调节,空调室内机的的使用更加便捷;当然,如果使用者需要空调室内机一直处于常规出风状态时,也可以通过对控制面板进行设定,这样在室内温度达到预定的温度范围时,空调器室内仍然进行常规出风,不自动对出风状态进行切换;另外,在微风送风状态时,通过与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室内温度T2,同时将T2与预设的温度值进行对比判断,在室内温度T2快速调节至预设的温度范围时,控制风道组件内的风机减速。
下面通过一些具体的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解释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9所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外观面板21、散风面板4、出风框10、风道组件9、离心风机6和换热器组件7。采用外观面板21,作为壳体的一部分相比导风叶片,具有密封面更好的优点。
所述壳体1内形成容纳腔,所述外观面板21、散风面板4、出风框10、离心风机6、换热器组件7、风道组件9均位于容纳腔内;所述壳体1呈方形,所述壳体1的下方两侧设有进风口8。所述壳体1上方设有出风口2,出风口2位于壳体1的前部。风道组件9位于进风口8和出风口2之间,风道组件9内形成气流通道,所述风道组件9的气流通道内设有离心风机6和换热器组件7,所述离心风机6和换热器组件7沿着进风口8到出风口2的方向依次设置在壳体1内;出风框10上安装有上下导风叶片19和左右导风叶片20,用于将气流导向出风口。
所述上下导风叶片位于出风口2处;所述外观面板21、散风面板4均位于上下导风叶片19的外侧;所述外观面板21位于散风面板4的外侧;所述散风面板4设有微型散风孔41,所述外观面板21和散风面板4通过切换装置可移动至出风口2处。
出风框10的顶部与壳体1固定连接。出风框10为一侧开口的框型结构,外观面板21、散风面板4均位于出风框的外侧,出风框10的内侧为气流通道,出风框10与气流通道接触的壁为风道外壁。
图1和图3分别示意了三种模式的空调室内机,分别为关闭模式、舒适模式(也可以称为微风出风模式)和常规出风模式。图1为关闭模式,即空调室内机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散风面板4和外观面板21组成的结构一起位于出风口2处,将出风口2挡住,外观面板21与壳体1形成了空调室内机时的外观。图3为舒适模式(也可以称为微风出风模式),该种模式下,外观面板21在切换装置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收纳在出风框10的底部,此时出风口2被散风面板4挡住,离心风机6吹出的集中气流再经风道9、换热器7进行热交换后,在经散风面板4的微型散风孔41后,被疏散成众多细微的气丝蔓延,从而提供了更加舒适的体验。图2为常规出风模式,在此出风模式下,外观面板21升至正对散风面板4处,利用切换装置将外观面板21和散风面板4一起收纳在出风口2下侧的壳体1与风道组件的壁外侧包围的腔体内。
将外观面板21、散风面板4和切换装置等安放在壳体1内,既不影响空调室内机的美观性,又能避免风直吹用户、产生使人不适的凉感。
通过切换装置可以实现外观面板21和散风面板4同时上下前后移动,另外还可以实现外观面板21相对散风面板4上下移动。如图5至图9所示,所述切换装置包括支撑座3、齿条5、齿条导槽11、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支撑座3包括两个滑槽31和连接两个滑槽31的支撑杆32;两个滑槽31位于支撑杆32的两端。齿条5和齿条导槽11均竖直设置,齿条5可在齿条导槽11内上下移动。
所述外观面板21和散风面板4均竖直设置,且位于齿条5和出风口之间。所述外观面板21的正面位于靠近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外观面板21的背面与散风面板4的正面安装在一起,所述外观面板21可滑动地安装在散风面板4上,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外观面板21可沿散风面板4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所述散风面板4的底部与支撑座3的滑槽31滑动连接,散风面板4可在滑槽31内前后滑动,支撑座3的支撑杆32固定在齿条5上;所述齿条5安装在齿条导槽11内,所述齿条导槽11与出风框10固定连接,第二驱动装置可驱动齿条5沿齿条导槽11上下移动,并通过支撑座3带动散风面板4上下移动的同时前后滑动。
为了保证外观面板和散风面板可以在预定的轨道上滑动,在出风框10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导槽15和第二导槽17;两个第一导槽15对应设置;两个第二导槽17对应设置;第一导槽15位于第二导槽17的上方;
所述散风面板4的顶部设有向出风框10延伸的第一导杆16,所述第一导杆16可在第一导槽15内滑动;
所述散风面板4的底部设有支撑板43,所述支撑板43的侧面设有第二导杆18,所述第二导杆18可在第二导槽17内滑动;所述支撑板43的底部与支撑座3的滑槽31滑动连接。
第一导槽15的形状为上下设置的折线,第二导槽17的形状为与数字“7”的形状类似。第一导槽15和第二导槽17不连通。
当散风面板4的底部滑动至滑槽31的最前端时,第二导杆18滑动至第二导槽17的“7”字型轨道的顶端的末端,第一导杆16滑动至第一导槽15的顶端。当散风面板4的底部滑动至滑槽31的最后端时,第二导杆18滑动至第二导槽17的“7”字型轨道的底端,第一导杆16滑动至第一导槽15的底端。
所述滑槽31倾斜设置,从前到后依次升高,所述滑槽31优选为弧形并向前上方凸出。
所述外观面板21通过面板滑槽约束在散风面板4上并可沿散风面板4上下滑动,所述外观面板21的背面的两侧设有齿形结构211。
面板滑槽可以设置在外观面板21上也可以设置在散风面板4上,只要能保证外观面板21和散风面板4有相互约束作用且可以上下滑动即可。具体设置时,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可以为设置在外观面板21的背面的两条竖直的滑道,散风面板4的左右两端在滑道内滑行。也可以为设置在散风面板4的正面或的两条竖直的滑道,外观面板21的左右两端在滑道内滑行。
为了节省人力便于操作,在驱动时,均采用电机驱动。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安装座和齿轮;电机安装在电机安装座内,电机驱动齿轮转动。
外观面板21和散风面板4的相对上下移动是通过第一驱动装置来实现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面板电机45、面板电机安装座44和面板齿轮42,所述面板电机45安装在面板电机安装座44上;所述面板电机安装座44固定在所述支撑板43;所述面板齿轮42设置在面板电机45的输出端,所述面板齿轮42与齿形结构211啮合,所述齿形结构211与支撑板43的面板齿轮42配合形成可上下升降的机构。
外观面板21和散风面板4的整体结构的上下前后移动是通过第二驱动装置来实现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2、电机安装座13和齿轮14,所述电机安装座13固定在出风框10上,所述电机12安装在电机安装座13内,所述电机12的输出端与齿轮14连接,带动齿轮14旋转,所述齿轮14与齿条5啮合。
本发明对于微型散风孔41的形状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为圆形孔、方形孔或者其他形状的通孔。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型散风孔41为设于所述散风面板4上的圆形通孔,多个所述圆形通孔在所述散风面板4上均匀分布。这样使得整个散风面板的表面形状更加整齐,外观更好,同时也避免出风的地方都集中于一处导致用户的体验不佳。
对于微型散风孔41的孔径等参数也并无特别严格的限制,只要能够保证用户的舒适体验即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散风面板4在厚度方向开设有贯穿散风面板4的微型散风孔41,每个所述微型散风孔41的面积均为10-100mm2,且多个所述微型散风孔41的面积之和占所述散风面板4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发明人在研究中意外的发现,设置上述参数可以使出风时风速更加均匀、风速更小、出风效果更好,风吹到人体上的感觉更加轻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如图39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空调室内机上的控制板根据接收的控制信号选择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S2,根据所述控制板接收的控制信号,选择常规出风模式或微风出风模式;
S3,在微风出风模式下,切换装置控制所述散风面板关闭所述出风口,通过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温度T1,并将室内温度T1与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当T1落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时,控制风道组件内的风机减速;
在常规出风模式下,切换装置驱动所述散风面板打开所述出风口,通过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温度T2,并将T2与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当T2落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时,空调室内机自动切换为微风出风状态。
在关闭状态时,外观面板覆盖在出风口处,外观面板与壳体一起形成了空调室内机的外观。在开机状态时,外观面板通过切换装置移动至出风口的下方并且收纳在壳体下部的空腔内。此时,空调室内机可根据检测到的控制信号选择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空调室内机可以根据控制信号选择常规出风模式或者微风出风模式,这样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式更加多样,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在需要快速改变室内温度时,可选择常规出风模式,由于常规出风模式下出风口是完全打开的,因此出风量较为充足,能够迅速的改变室内温度,同时在常规出风模式时,通过与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室内温度T1,同时将T1与预设的温度值进行对比判断,在室内温度T1快速调节至预设的温度范围时,控制空调室内机自动切换至微风出风状态,这样空调室内机的出风状态的切换更加智能化,不必使用者经常对空调器的出风状态进行调节,空调室内机的的使用更加便捷;当然,如果使用者需要空调室内机一直处于常规出风状态时,也可以通过对控制面板进行设定,这样在室内温度达到预定的温度范围时,空调器室内仍然进行常规出风,不自动对出风状态进行切换;另外,在微风送风状态时,通过与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室内温度T2,同时将T2与预设的温度值进行对比判断,在室内温度T2快速调节至预设的温度范围时,控制风道组件内的风机减速。
实施例2
如图10-图17提供了另外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简化了结构,不设置外观面板21,利用散风面板4本身打开或关闭出风口2。由于没有设置外观面板,同时用于驱动外观面板的第一驱动装置也不需要设置,其他的设置方式与实施例1的设置方式相同,通过实施例2的设置方式可以使得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简化,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安装维修成本。
图10-图12分别示意了三种模式的空调室内机。图10为关闭模式,即空调室内机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散风面板4位于出风口2处,将出风口2挡住,散风面板4作为空调室内机的外观的一部分,即散风面板4与壳体1形成了空调关机时的外观。采用散风面板的设置,散风面板可以作为壳体的一部分,相比导风叶片,具有密封面更好的优点。
图11为常规出风模式,在此出风模式下,利用切换装置将散风面板4收纳在出风口2下侧的壳体1与风道组件的壁外侧包围的腔体内。此时导风叶片出风,气流从出风口流出。
图12为舒适模式(即微风出风模式),该种模式下,散风面板4在切换装置的作用下向上同时向前移动至出风框11的上部,此时出风口2被散风面板4挡住,离心风机6吹出的集中气流再经风道9、换热器7进行热交换后,再经散风面板4的微型散风孔41后,被疏散成众多细微的气丝蔓延,从而为用户提供了更加舒适的体验。
本实施例中,散风面板4通过切换装置可以实现上下移动的同时前后移动。所述切换装置包括支撑座3、齿条5、齿条导槽11和第二驱动装置;支撑座3、齿条5、齿条导槽11和第二驱动装置等结构均与实施例1中的结构相同。
实施例2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也与实施例1的类似。与实施例1的控制方法区别之处在于,在关闭状态时,散风面板覆盖在出风口处,散风面板与壳体一起形成了空调室内机的外观。在开机状态时的步骤与实施例1的控制方法相同。
实施例3
如图18至图25所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散风面板4、上下导风叶片19、出风框10和风道组件9;
所述壳体1内形成容纳腔,所述散风面板4、出风框10和风道组件9均位于容纳腔内;
所述壳体1设有进风口8和出风口2;风道组件9位于进风口8和出风口2之间,风道组件9内形成气流通道;所述风道组件9的气流通道内设有离心风机6和换热器组件7,所述离心风机6和换热器组件7沿着进风口8到出风口2的方向依次设置在壳体1内;
所述上下导风叶片19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2;当上下导风叶片19旋转至竖直状态时关闭出风口2,当上下导风叶片19旋转至与竖直方向呈一定夹角或位于水平状态时开启出风口2。
出风框10安装于上下导风叶片19和风道组件9之间;
所述散风面板4位于上下导风叶片19和出风框10之间,所述散风面板4位于上下导风叶片19的内侧;所述散风面板4通过切换装置可移动至与出风口2对应的位置处;所述散风面板4设有微型散风孔41。
出风框10的顶部与壳体1固定连接。出风框10为一侧开口的框型结构,散风面板4位于出风框10的外侧,出风框10的内侧为气流通道,出风框10与气流通道接触的壁为风道外壁。
如图18至图20所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所述壳体1呈方形,所述壳体1的下方两侧设有进风口8,所述壳体1上方设有出风口2。所导风叶片包括上下导风叶片19和左右导风叶片20,用于将气流导入出风口2,上下导风叶片19设置在壳体1处,左右导风叶片20设置在出风框10上。
图18至图20分别示意了三种模式的空调室内机。
图18为关闭模式,即空调室内机处于关机状态,此时,上下导风叶片19旋转至竖直角度将出风口2封闭,上下导风叶片19与壳体1形成了空调室内机的外观,此时散风面板4收纳在出风口2下侧的壳体1与风道外壁包围的腔体内。
图19为常规出风模式,在此出风模式下,利用切换装置将散风面板4收纳在出风口2下侧的壳体1与风道组件的壁外侧包围的腔体内。此时上下导风叶片19出风,气流从出风口2流出。
图20为舒适模式(即微风出风模式),当开启该种模式下,散风面板4在切换装置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至出风框10的上部,直至散风面板4与上下导风叶片19对应,出风口内部被散风面板4挡住,离心风机6吹出的集中气流再经换热器组件7进行热交换后,再经散风面板4的微型散风孔41后,被疏散成众多细微的气丝蔓延,从而为用户提供了更加舒适的体验。
将散风面板4和切换装置等安放在壳体1内,既不影响空调室内机的美观性,又能避免风直吹用户、产生使人不适的凉感。
为了保证上述模式的实现,本发明提供了其中一种切换装置的具体结构。
如图22至图25所示,所述切换装置包括支撑座3、齿条5、齿条导槽11和驱动装置;
所述散风面板4的底部与支撑座3的两端固定连接,支撑座3的中部固定在齿条5上;
所述齿条5安装在齿条导槽11内,所述齿条导槽11与出风框10固定连接,驱动装置可驱动齿条沿齿条导槽11上下移动,并通过支撑座3带动散风面板4上下移动。
为了保证散风面板4可以在预定轨道上滑动,在出风框10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导槽15;两个第一导槽15沿竖直方向互相对应设置;
所述散风面板4的顶部设有向出风框10的侧壁延伸的两个第一导杆16,两个第一导杆16分别与两个第一导槽15配合使用,所述第一导杆16可在第一导槽15内滑动。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2、电机安装座13和齿轮14,所述电机安装座13固定在出风框10的安装框上,所述电机12安装在电机安装座13内,所述电机12的输出端与齿轮14连接,所述电机12带动齿轮14旋转,所述齿轮14与齿条5啮合。
如图21所示,所述微型散风孔41为设于所述散风面板4上的圆形通孔,多个所述圆形通孔在所述散风面板4上均匀分布。
所述散风面板4在厚度方向开设有贯穿散风面板4的微型散风孔41,每个所述微型散风孔41的面积均为10-100mm2,且多个所述微型散风孔41的面积之和占所述散风面板4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本发明对于微型散风孔41的形状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为圆形孔、方形孔或者其他形状的通孔。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型散风孔41为设于所述散风面板4上的圆形通孔,多个所述圆形通孔在所述散风面板4上均匀分布。这样使得整个散风面板的表面形状更加整齐,外观更好,同时也避免出风的地方都集中于一处导致用户的体验不佳。
对于微型散风孔41的孔径等参数也并无特别严格的限制,只要能够保证用户的舒适体验即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散风面板4在厚度方向开设有贯穿散风面板4的微型散风孔41,每个所述微型散风孔41的面积均为10-100mm2,且多个所述微型散风孔41的面积之和占所述散风面板4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发明人在研究中意外的发现,设置上述参数可以使出风时风速更加均匀、风速更小、出风效果更好,风吹到人体上的感觉更加轻微。
一种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在关闭状态时,上下导风叶片呈闭合状态且覆盖在出风口处,上下导风叶片与壳体一起形成了空调室内机的外观。在开机状态时,上下导风叶片打开出风口,可以使气流从上下导风叶片的间隙中通过。如图39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空调室内机上的控制板根据接收的控制信号选择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S2,根据所述控制板接收的控制信号,选择常规出风模式或微风出风模式;
S3,在微风出风模式下,切换装置控制所述散风面板关闭所述出风口,通过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温度T1,并将室内温度T1与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当T1落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时,控制风道组件内的风机减速;
在常规出风模式下,切换装置驱动所述散风面板打开所述出风口,通过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温度T2,并将T2与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当T2落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时,空调室内机自动切换为微风出风状态。
空调室内机可根据检测到的控制信号选择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空调室内机可以根据控制信号选择常规出风模式或者微风出风模式,这样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式更加多样,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在需要快速改变室内温度时,可选择常规出风模式,由于常规出风模式下出风口是完全打开的,因此出风量较为充足,能够迅速的改变室内温度,同时在常规出风模式时,通过与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室内温度T1,同时将T1与预设的温度值进行对比判断,在室内温度T1快速调节至预设的温度范围时,控制空调室内机自动切换至微风出风状态,这样空调室内机的出风状态的切换更加智能化,不必使用者经常对空调器的出风状态进行调节,空调室内机的的使用更加便捷;当然,如果使用者需要空调室内机一直处于常规出风状态时,也可以通过对控制面板进行设定,这样在室内温度达到预定的温度范围时,空调器室内仍然进行常规出风,不自动对出风状态进行切换;另外,在微风送风状态时,通过与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室内温度T2,同时将T2与预设的温度值进行对比判断,在室内温度T2快速调节至预设的温度范围时,控制风道组件内的风机减速。
实施例4
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增加了外观面板21,采用外观面板21来封闭或开启出风口,通过外观面板21的设置,可以使空调室内机具有外观容易清洁、更加方便外观设计、产品外观更加多样等优点,相应的增加了用于驱动外观面板的驱动装置,外观面板的驱动和散风面板的驱动可以独立实现,具有具有控制方式更加多样,更加灵活,操作方便,外观面板和散风面板的驱动不会彼此影响等优点。例如:当需要清洗或安装空调室内机的部件时,只需要利用外观面板打开出风口,散风面板不需要另外设置,此时散风面板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处于工作或非工作状态。
具体的的设置结构如下。
如图26至图30所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外观面板21、散风面板4、上下导风叶片19、左右导风叶片20、出风框10和风道组件9;
所述外观面板21可通过外观面板的驱动装置移动至出风口2处,此时与壳体1构成了空调室内机的整体外观;利用外观面板作为壳体的一部分,相比导风叶片,具有密封面更好等优点。外观面板21也可以通过驱动装置从出风口2处移开,用于打开出风口2。
所述壳体1内形成容纳腔,所述散风面板4、上下导风叶片19、左右导风叶片20、出风框10和风道组件9均位于容纳腔内;
所述壳体1设有进风口8和出风口2;风道组件9位于进风口8和出风口2之间,风道组件9内形成气流通道;所述风道组件9的气流通道内设有离心风机6和换热器组件7,所述离心风机6和换热器组件7沿着进风口8到出风口2的方向依次设置在壳体1内;
出风框10的顶部与壳体1固定连接。出风框10为一侧开口的框型结构,散风面板4位于出风框10的外侧,出风框10的内侧为气流通道,出风框10与气流通道接触的壁为风道外壁。上下导风叶片19、左右导风叶片20均安装在出风框10上,上下导风叶片19用于上下导风,左右导风叶片20用于左右导风。
所述散风面板4通过散风面板的切换装置可移动至与出风口2对应的位置处;所述散风面板4设有微型散风孔41。本实施中,关于散风面板4本身的结构与实施3中的散风面板4的结构相同。
当外观面板21、上下导风叶片19和散风面板4都移动至出风口2时,由外到内依次为外观面板21、上下导风叶片19和散风面板4。
如图26至图28所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所述壳体1呈方形,所述壳体1的下方两侧设有进风口8,所述壳体1上方设有出风口2。所导风叶片包括上下导风叶片19和左右导风叶片20,用于将气流导入出风口2,上下导风叶片19和左右导风叶片20均设置在出风框10上。
图26至图28分别示意了三种模式的空调室内机。
图26为关闭模式,即空调室内机处于关机状态,此时,外观面板21通过外观面板的驱动装置移动至出风口2处,外观面板21与壳体1形成了空调室内机的外观,此时散风面板4可以收纳在出风口2下侧的壳体1与风道外壁包围的腔体内,散风面板4也可以上升至与出风口2对应的位置处。
图27为常规出风模式,在此出风模式下,利用散风面板的切换装置将散风面板4收纳在出风口2下侧的壳体1与风道组件的壁外侧包围的腔体内,利用外观面板的切换装置也将外观面板21收纳在出风口2下侧的壳体1与风道组件的壁外侧包围的腔体内。此时上下导风叶片19出风,气流从出风口2流出。
图28为舒适模式(即微风出风模式),当开启该种模式下,散风面板4在散风面板的切换装置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至出风框10的上部,直至散风面板4与上下导风叶片19对应,出风口内部被散风面板4挡住,离心风机6吹出的集中气流再经换热器组件7进行热交换后,再经散风面板4的微型散风孔41后,被疏散成众多细微的气丝蔓延,从而为用户提供了更加舒适的体验。在此模式下,外观面板21通过外观面板的切换装置收纳在出风口2下侧的壳体1与风道组件的壁外侧包围的腔体内。
将散风面板4和切换装置等安放在壳体1内,既不影响空调室内机的美观性,又能避免风直吹用户、产生使人不适的凉感。
为了保证上述模式的实现,本发明提供了其中一种切换装置的具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散风面板的切换装置与实施例3中的切换装置的结构和设置方式均相同。具体为:所述切换装置包括支撑座3、齿条5、齿条导槽11和驱动装置;所述散风面板4的底部与支撑座3的两端固定连接,支撑座3的中部固定在齿条5上;所述齿条5安装在齿条导槽11内,所述齿条导槽11与出风框10固定连接,驱动装置可驱动齿条沿齿条导槽11上下移动,并通过支撑座3带动散风面板4上下移动。为了保证散风面板4可以在预定轨道上滑动,在出风框10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导槽15;两个第一导槽15沿竖直方向互相对应设置;所述散风面板4的顶部设有向出风框10的侧壁延伸的两个第一导杆16,两个第一导杆16分别与两个第一导槽15配合使用,所述第一导杆16可在第一导槽15内滑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2、电机安装座13和齿轮14,所述电机安装座13固定在出风框10的安装框上,所述电机12安装在电机安装座13内,所述电机12的输出端与齿轮14连接,所述电机12带动齿轮14旋转,所述齿轮14与齿条5啮合。
如图29和图30所示,外观面板的切换装置包括支撑座3、齿条5、齿条导槽11和驱动装置;所述外观面板21的底部与支撑座3的两端固定连接,支撑座3的中部固定在齿条5上;所述齿条5安装在齿条导槽11内,所述齿条导槽11的底部与出风框10的底部固定连接,驱动装置可驱动齿条5沿齿条导槽11上下移动,并通过支撑座3带动外观面板21上下移动。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2、电机安装座13和齿轮14,所述电机安装座13固定在齿条导槽11的安装框上,所述电机12安装在电机安装座13内,所述电机12的输出端与齿轮14连接,所述电机12带动齿轮14旋转,所述齿轮14与齿条5啮合。
一种上述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如图39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空调室内机上的控制板根据接收的控制信号选择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S2,根据所述控制板接收的控制信号,选择常规出风模式或微风出风模式;
S3,在微风出风模式下,切换装置控制所述散风面板关闭所述出风口,通过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温度T1,并将室内温度T1与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当T1落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时,控制风道组件内的风机减速;
在常规出风模式下,切换装置驱动所述散风面板打开所述出风口,通过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温度T2,并将T2与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当T2落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时,空调室内机自动切换为微风出风状态。
实施例4,在关闭状态时,外观面板覆盖在出风口处,外观面板与壳体一起形成了空调室内机的外观。在开机状态时,外观面板通过第一切换装置移动至出风口的下方并且收纳在壳体下部的空腔内。在开机状态时,空调室内机可根据检测到的控制信号选择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空调室内机可以根据控制信号选择常规出风模式或者微风出风模式,这样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式更加多样,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在需要快速改变室内温度时,可选择常规出风模式,由于常规出风模式下出风口是完全打开的,因此出风量较为充足,能够迅速的改变室内温度,同时在常规出风模式时,通过与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室内温度T1,同时将T1与预设的温度值进行对比判断,在室内温度T1快速调节至预设的温度范围时,控制空调室内机自动切换至微风出风状态,这样空调室内机的出风状态的切换更加智能化,不必使用者经常对空调器的出风状态进行调节,空调室内机的的使用更加便捷;当然,如果使用者需要空调室内机一直处于常规出风状态时,也可以通过对控制面板进行设定,这样在室内温度达到预定的温度范围时,空调器室内仍然进行常规出风,不自动对出风状态进行切换;另外,在微风送风状态时,通过与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室内温度T2,同时将T2与预设的温度值进行对比判断,在室内温度T2快速调节至预设的温度范围时,控制风道组件内的风机减速。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方形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外观面板(21)、散风面板(4)、驱动装置和风道组件(9);
所述壳体(1)设有进风口(8)和出风口(2);所述壳体(1)内形成容纳腔,所述外观面板(21)、所述散风面板(4)、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风道组件(9)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风道组件(9)位于所述进风口(8)和所述出风口(2)之间,所述风道组件(9)内形成气流通道,气流从所述进风口(8)进入至所述容纳腔内经过换热器换热后从所述出风口(2)排出;
所述外观面板(21)和所述散风面板(4)可一起通过切换装置移动至所述出风口(2)处,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2),所述散风面板(4)上设有将气流疏散成众多细微的气丝的微型散风孔(41),所述外观面板(21)相对所述散风面板(4)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散风面板(4),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关闭模式、微风出风模式和常规出风模式,
在所述关闭模式下,所述散风面板(4)和所述外观面板(21)一起遮挡所述出风口(2),且所述外观面板(21)形成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局部外观;
在所述微风出风模式下,所述散风面板(4)遮挡所述出风口(2),所述外观面板(21)相对所述散风面板(4)移至所述出风口(2)的下方,以避让所述出风口(2)且收纳隐藏在所述壳体(1)内;
在所述常规出风模式下,所述散风面板(4)和所述外观面板(21)均移至所述出风口(2)的下方,以避让所述出风口(2)且收纳隐藏在所述壳体(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8)位于方形柜机的壳体(1)的下方两侧和/或下方后侧,所述出风口(2)位于方形柜机的壳体(1)的上方的前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内的与出风口(2)的对应位置处还设有出风框(10),所述出风框(10)位于出风口(2)与风道组件(9)之间,所述散风面板(4)通过切换装置安装在出风框(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包括支撑座(3)、齿条(5)、齿条导槽(11)和驱动装置;
所述散风面板(4)的底部安装在支撑座(3)的两端处,支撑座(3)的中部固定在齿条(5)上;
所述齿条安装在齿条导槽(11)内,所述齿条导槽(11)与出风框(10)固定连接,驱动装置可驱动齿条(5)沿齿条导槽(11)上下移动,并通过支撑座(3)带动散风面板(4)上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出风框(10)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导槽(15);两个第一导槽(15)沿竖直方向互相对应设置;
所述散风面板(4)的顶部设有向出风框(10)延伸的第一导杆(16),所述第一导杆(16)可在第一导槽(15)内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2)、电机安装座(13)和齿轮(14),所述电机安装座(13)固定在出风框(10)上,所述电机(12)安装在电机安装座(13)内,所述电机(12)的输出端与齿轮(14)连接,所述电机(12)带动齿轮(14)旋转,所述齿轮(14)与齿条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3)的两端设有滑槽(31),所述滑槽(31)沿前后方向设置,散风面板(4)的底部可在滑槽(31)内滑动,支撑座(3)带动散风面板(4)上下移动的同时前后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出风框(10)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二导槽(17),两个第二导槽(17)对应设置;第二导槽(17)位于第一导槽(15)的下方;
所述散风面板(4)的底部的侧面设有向出风框(10)延伸的第二导杆(18),所述第二导杆(18)可在第二导槽(17)内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9)的气流通道内设有离心风机(6)和换热器组件(7),所述离心风机(6)和换热器组件(7)沿着进风口(8)到出风口(2)的方向依次设置在壳体(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散风孔(41)为设于所述散风面板(4)上的圆形通孔,多个所述圆形通孔在所述散风面板(4)上均匀分布。
11.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面板(4)在厚度方向开设有贯穿散风面板(4)的微型散风孔(41),每个所述微型散风孔(41)的面积均为10-100mm2,且多个所述微型散风孔(41)的面积之和占所述散风面板(4)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12.一种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空调室内机上的控制板根据接收的控制信号选择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S2,根据所述控制板接收的控制信号,选择常规出风模式或微风出风模式;
S3,在微风出风模式下,切换装置控制所述散风面板关闭所述出风口,通过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温度T1,将室内温度T1与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当T1落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时,控制风道组件内的风机减速;
在常规出风模式下,切换装置驱动所述散风面板打开所述出风口,通过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温度T2,并将T2与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当T2落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时,空调室内机自动切换为微风出风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89098.2A CN107796047B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89098.2A CN107796047B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96047A CN107796047A (zh) | 2018-03-13 |
CN107796047B true CN107796047B (zh) | 2020-07-28 |
Family
ID=61528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789098.2A Active CN107796047B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79604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74085B (zh) * | 2019-03-29 | 2023-04-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10887187B (zh) * | 2019-11-08 | 2021-05-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出风控制方法 |
CN113028623A (zh) * | 2021-04-12 | 2021-06-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风道挡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402A (zh) * | 1995-12-30 | 1997-09-03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机开闭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
KR20000056583A (ko) * | 1999-02-24 | 2000-09-15 | 구자홍 | 공기 조화기 |
CN201662192U (zh) * | 2010-01-29 | 2010-12-01 | 江苏春兰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出风口移动门的柜式空调器 |
CN104676759A (zh) * | 2015-02-13 | 2015-06-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042761A (zh) * | 2015-05-29 | 2015-11-1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的风速控制方法 |
CN206073273U (zh) * | 2016-08-31 | 2017-04-05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2016
- 2016-08-31 CN CN201610789098.2A patent/CN10779604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402A (zh) * | 1995-12-30 | 1997-09-03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机开闭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
KR20000056583A (ko) * | 1999-02-24 | 2000-09-15 | 구자홍 | 공기 조화기 |
CN201662192U (zh) * | 2010-01-29 | 2010-12-01 | 江苏春兰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出风口移动门的柜式空调器 |
CN104676759A (zh) * | 2015-02-13 | 2015-06-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042761A (zh) * | 2015-05-29 | 2015-11-1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的风速控制方法 |
CN206073273U (zh) * | 2016-08-31 | 2017-04-05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96047A (zh) | 2018-03-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52290B (zh) | 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123120B (zh)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控制方法 | |
CN106152463B (zh) | 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5807644U (zh) | 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6152464B (zh) | 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559949B (zh)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6152447B (zh) |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 | |
CN106225078B (zh)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152465B (zh) | 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225077B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140922A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7796047B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140915A (zh) |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6369797A (zh) | 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762627A (zh) | 空调器 | |
CN110657495B (zh) | 空调内机 | |
CN211400031U (zh) | 空调器 | |
CN106196306B (zh) |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 | |
CN111197852A (zh) | 一种风道及空调器 | |
CN211575269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6287969B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796048B (zh)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6073273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11575272U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0624869U (zh) | 机壳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