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0915A -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0915A
CN111140915A CN202010061302.5A CN202010061302A CN111140915A CN 111140915 A CN111140915 A CN 111140915A CN 202010061302 A CN202010061302 A CN 202010061302A CN 111140915 A CN111140915 A CN 1111409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conditioner
controlling
deflecto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613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健
谢鹏
刘奇伟
翟富兴
郑辉
郭绍胜
姬安生
易正清
贺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6130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409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40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091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8956 priority patent/WO2021143333A1/zh
Priority to EP20914484.9A priority patent/EP4080125A4/en
Priority to US17/863,541 priority patent/US20220341622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1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for guiding air around a cur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2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slid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设有开口部;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与壳体相连,且第一导风板与开口部限定出出风口;散风组件,散风组件上形成有散风部件,散风部件适于供气流穿过且适于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其中,散风组件适于相对于壳体运动,且散风组件通过运动打开或关闭出风口。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在工作过程中,第一导风板与壳体限定出出风口,散风组件能够关闭或开启出风口,在空调器关闭时,散风组件能够与壳体形成空调器的外观,同时,也可通过散风组件形成多种形态的无风感出风。使用自由度更高,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送风通过导风板导向至特定方向,空调器的送风容易直接吹向人体,导致用户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设有开口部;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与壳体相连,且第一导风板与开口部限定出出风口;散风组件,散风组件上形成有散风部件,散风部件适于供气流穿过且适于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其中,散风组件适于相对于壳体运动,且散风组件通过运动打开或关闭出风口。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第一导风板与壳体限定出出风口,散风组件能够关闭或开启出风口,在空调器关闭时,散风组件能够与壳体形成空调器的外观,避免出风口裸露,在工作过程中,外部空气进入空调器进行换热后能够经由第一导风板与壳体之间限定出的出风口直接排出进行制冷或制热,也可以通过出风口经由散风部件对送风进行扩散口排出,提供了不同的工作模式,使用自由度更高,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通过第一导风板及散风组件的设置,在空调器未工作时,可以通过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散风组件、第一导风板及壳体具有一体化外观,能够提升产品档次。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通过散风组件相对于壳体运动,且散风组件通过运动打开或关闭出风口的设置能够提供不同的工作模式,在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的情况下,空调器的送风通过位于出风口处的散风组件排出,散风组件的散风部件能够对流经的气流进行扩散,从而实现无风感出风,可以理解的是,风经由散风结构后改变原来的流动方向可以朝不同的方向流动,从而实现无风感出风,即使人直接朝向空调器的出风口也不会感觉到过大的气流,提高了用户体验;在散风组件打开出风口的情况下,空调器的送风经由第一导风板与壳体的开口部限定出的出风口排出,空调器正常送风,空调器送风直接排出能够提高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开口部形成有凹口,第一导风板适于遮挡凹口的一部分并与凹口限定出出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壳体的开口部的形状以及出风口的形成方式。开口部形成有凹口,第一导风板适于遮挡凹口的一部分并与凹口限定出出风口,空调器可以通过凹口进行大量送风,提高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板转动设置,且第一导风板适于转动以改变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导风板转动设置,第一导风板转动设置可以改变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一方面便于用户控制空调器的送风方向,可以避免送风朝向人体以提高舒适度,或使送风朝向人体以尽快感受到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另一方面第一导风板转动设置可以与散风组件开启或关闭组合使用以提供不同的工作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例如,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同时第一导风板转动改变出风口的方向,使出风口方向朝向壳体的底部以避开人体,空调器的送风既可以通过散风组件的散风部件送出同时也可以通过出风口送出,能够在空调器无风感送风的情况下降低空调器送风的风阻,提高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再例如,散风组件开启出风口同时第一导风板转动改变出风口的方向,可以改变出风口的形状与大小,进一步在同样风量的情况下改变送风的流速。可以理解的是出风口越小送风流速越大,出风口越大送风流量越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板滑动设置,且第一导风板适于在滑出壳体和滑入壳体之间运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导风板滑动设置可以滑出或滑入壳体内,能够相对调整出风口的形状。一方面便于用户控制空调器的送风方向;另一方面第一导风板滑动设置可以与散风组件开启或关闭组合使用以提供不同的工作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例如,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同时第一导风板滑动改变出风口的形状,在出风口避开人体的情况下,空调器的送风既可以通过散风组件的散风部件送出同时也可以通过出风口送出,能够在空调器无风感送风的情况下降低空调器送风的风阻,提高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板适于与散风组件搭靠配合以拼合限定出腔体,腔体与出风口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腔体的形成可以通过腔体实现大量出风,同时在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时,腔体可以对空调器的送风起到缓冲作用,能够提高散风组件的散风效果,进一步提高空调器送风的无风感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壳体沿第一导风板与散风组件的拼合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侧开口,侧开口与腔体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腔体形成有用于排风的侧开口,气流由侧面吹出避免正面出风直接吹人,实现了无风感出风,并且还降低了整体出风阻力,进一步地提升了房间温度的均匀性,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板上设有出风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导风板上设置有出风部,空调器的送风可以经由出风部送出,避免正面出风直接吹人,实现了无风感出风,并且还降低了整体出风阻力,进一步地提升了房间温度的均匀性,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第一导风板可以设置在壳体的下部,散风组件位于壳体前侧。在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时,空调器送风可以经由第一导风板向空调器下部排出不会直接吹向人体,也可以通过散风组件对送风进行扩散后排出,能够实现无风感送风;在散风组件开启出风口时,空调器送风可以经由第一导风板向空调器下部排放,也可以通过出风口直接排风,能够提高制冷与制热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散风组件开启出风口时,出风口处于无遮挡状态,空调器送风优先经由出风口排出,第一导向板上的出风部起到降低风阻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出风部包括通孔;或出风部包括出风格栅;或出风部包括散风旋叶,散风旋叶适于供气流穿过且适于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出风部的具体样式,出风部可以包括通孔、出风格栅及散风旋叶中的至少一种。通过通孔的设置空调器的送风可以直接经由通孔排出,降低送风风阻,能够提高空调器制冷或制热效果;通过出风格栅的设置,在空调器送风经由出风部排出时便于调节送风的方向;通过散风旋叶的设置,在空调器送风经由出风部排出时能够使气流扩散流动,进而可以改变空调器送风的方向,实现无风感送风。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板具有导风面;其中,导风面至少部分限定为弧面,或导风面至少部分限定为平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第一导风板的具体结构,导风面的至少部分为限定为凹弧面,使得空调器的送风能够通过凹弧面进行导向。一方面能够避免空调器送风直接冲击第一导风板,导致送风流速衰减,使能够保障空调器的送风量,能够提高空调器制冷或制热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凹弧面的设置能够改变空调器送风的朝向,便于使空调器的送风朝向预期方向送风。例如当空调器为挂式空调时,通过凹弧面的设置能够使空调器的送风与挂设空调器的墙体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提高送风效率的同时使用户更为舒适,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散风部件包括:第一扇叶,第一扇叶具有第一叶片;第二扇叶,第二扇叶具有第二叶片,第二扇叶与第一扇叶沿轴向设置,第二扇叶适于转动,且第二扇叶适于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当第二扇叶处于第一位置,第二叶片与第一叶片沿散风部件的轴向错开,当第二扇叶处于第二位置,第二叶片与第一叶片沿散风部件的轴向至少部分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散风部件的结构,散风部件包括了第一扇叶与第二扇叶,第二扇叶能够转动与第一扇叶轴向错开或轴向部分重合,如此设置散风部件可以形成不同的出风方式,提供不同程度的散风效果。
具体地,当第二扇叶与第一扇叶轴向错开时,第二扇叶上的第二叶片与第一扇叶上的第一叶片之间缝隙较小,空调器送风通过散风组件排出的难度较大,从而大部分气流经由第一导风板排出,也可以通过第一导风板与壳体之间的缝隙排出;当第二扇叶与第一扇叶轴向部分重合时,第二扇叶上的第二叶片与第一扇叶上的第一叶片之间缝隙较大,气流流出的阻力较小,空调器送风可以通过散风部件排出,通过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进行气流扩散流动,实现无风感送风。进一步通过第一扇叶与第二扇叶不同的重合面积即可提供不同的散风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导风板,设于出风口处,第二导风板适于转动以调节由出风口流向第一导风板和散风组件的风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导风板转动调节第一导风板和散风组件的风量,使得用户可以基于自身需求合理分配送风方向及风量,用户自由度更高,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及散风组件的设置可以提供不同的工作模式。例如,当用户对制冷或制热要求较高时,可以控制空调器以正常送风模式进行工作,控制散风组件开启出风口,控制第二导风板转动,将空调器的送风风量朝向送风口进行分配,使送风经由出风口送出;当用户对送风舒适度要求较高,可以控制空调器以无风感模式进行工作,控制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控制第二导风板转动,向散风组件方向分配风量,使送风经由散风组件送风;也可以控制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控制第二导风板转动,向第一导风板及散风组件分配风量,送风经由第一导风板和散风组件同时排出,对送风风量起到分流作用,能够在总送风量未减少的前提下,减少或避免送风直接朝向用户,在无风感状态下能够确保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空调器具有第一形态,空调器处于第一形态下,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角度,第二扇叶处于第一位置,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二角度或第一导风板滑动以与散风组件搭靠配合;和/或空调器具有第二形态,空调器处于第二形态下,散风组件运动以关闭出风口,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三角度,第二扇叶处于第二位置,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四角度或第一导风板滑动以与散风组件搭靠配合;和/或空调器具有第三形态,空调器处于第三形态下,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出风口,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五角度,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六角度或第一导风板滑动以打开出风口;和/或空调器具有第四形态,空调器处于第四形态下,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出风口,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七角度,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八角度或第一导风板滑动以打开出风口;和/或空调器具有第五形态,空调器处于第五形态下,散风组件运动以关闭出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器具备多种形态,用户自由度更高,便于提高用户体验。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形态下,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第一导风板与散风组件搭靠配合,第二扇叶处于第一位置,此时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散风组件侧无风感送风,也即气流由第一导风板侧流出并扩散流动。具体地,出风口位于壳体的前部,散风组件用以关闭或开启送风口同样位于壳体的前部,第一导风板与壳体之间形成出风口,第一导风板位于壳体的底部,通过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角度将空调器的送风分配至第一导风板,且第二扇叶处于第一位置,使第二扇叶上的第二叶片与第一扇叶上的第一叶片之间缝隙较小,送风通过散风组件排出的难度较大,同时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二角度或第一导风板滑动以与散风组件搭靠配合,第一导风板与散风组件之间缝隙同样较小,从而大部分气流经由第一导风板排出,即可实现空调器前侧无风,第一形态特别适用于用户处于空调器前端时进行制冷送风,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二形态下,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第一导风板与散风组件搭靠配合,第二扇叶处于第二位置,此时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第一导风板侧无风感送风,也即气流由散风组件侧流出并扩散流动。具体地,出风口位于壳体的前部,散风组件用以关闭或开启送风口同样位于壳体的前部,第一导风板与壳体之间形成出风口,第一导风板位于壳体的底部,通过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三角度将空调器的送风分配至散风组件,且第二扇叶处于第二位置,使第二扇叶上的第二叶片与第一扇叶上的第一叶片之间缝隙较大,气流经由散风组件流出的阻力较小,使得大部分气流将由散风组件排出,即可实现空调器的下侧无风,第二形态特别适用于用户处于空调器底部时进行制冷送风,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三形态下,散风组件开启出风口,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五角度,此时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正常制冷模式送风。具体地,出风口位于壳体的前部,散风组件用以关闭或开启送风口同样位于壳体的前部,第一导风板与壳体之间形成出风口,第一导风板位于壳体的底部,散风组件开启出风口,通过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五角度将空调器的送风导向出风口,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六角度或第一导风板滑动以打开出风口,使出风口方向朝向壳体上部,便于空调器的送风实现偏向上侧送风,实现冷风均匀沉降不直吹,第三形态特别适用于制冷模式,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在第四形态下,散风组件开启出风口,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七角度,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八角度或第一导风板滑动以打开出风口,此时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送风。具体地,出风口位于壳体的前部,散风组件用以关闭或开启送风口同样位于壳体的前部,第一导风板与壳体之间形成出风口,第一导风板位于壳体的底部,通过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七角度将空调器送风分配制第一导风板方向,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八角度或第一导风板滑动以打开出风口,使出风口朝向空调器的下侧,便于空调器的送风实现偏向下侧送风,实现热风下压,第四形态特别适用于制热模式,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在第五形态下,散风组件运动以关闭出风口,在空调器工作时送风经由散风组件排出,能够实现无风感送风,在空调器关闭时,散风组件遮蔽出风口,散风组件、第一导风板及壳体具有一体化外观,提升产品档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壳体具有收容部,散风组件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收容部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进一步包括了收容部,散风组件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收容部内,收容部能够对散风组件起到固定与收容的作用,能够防止空调器的送风流经散风组件时,由于送风的推动作用导致散风组件与空调器发生脱离,提高了空调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与维护频率,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收容部包括容纳槽,散风组件与容纳槽滑动连接,其中,散风组件相对于容纳槽滑动以伸出容纳槽或收容于容纳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收容部进一步包括了容纳槽,散风组件与容纳槽滑动连接,散风组件能够相对于容纳槽滑动以伸出容纳槽或收容于容纳槽。容纳槽结构简单,且容易生产制造,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散风组件与容纳槽滑动连接,在散风组件收纳于容纳槽时,降低了散风组件对送风的分散作用,使得空调器正常送风,在散风组件伸出于容纳槽时,使得散风组件能够滑入容纳槽以实现散风组件的收纳,并且还能够由容纳槽滑出与导风部拼合成腔体以实现无风感出风,使空调器使用更为方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壳体还包括面框和面板,开口部形成在面框上,面板和面框限定出收容部;其中,收容部位于壳体的前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进一步包括了面板,同时进一步提供的收容部的设置位置。通过面板的设置便于收容部的形成,同时使空调器更为美观;收容部位于壳体的前部,从而散风组件能够收容在壳体的前侧,在空调器开启无风感出风模式时,散风组件直接由壳体前侧的收容部伸出,以与第一载体拼合成腔体,且将收容部设置在壳体的前侧,避免了对空调器高度的增加。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空调器,包括:接收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通过接收控制指令,进一步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空调器关闭时,能够控制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使得散风组件与空调器形成一体式外观,同时,空调器开启时,在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的状态下,也可通过散风组件实现无风感模式送风或控制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开启出风口,空调器送风直接经由出风口送出,能够提高空调器制冷或制热效果;同时在空调器不工作时也可以通过控制指令控制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使散风组件、第一导风板及壳体具有一体化外观,能够提升产品档次。
具体地,控制指令可以包括多种指令,例如关机指令与开机指令,开机指令中可以进一步包括制热指令、制冷指令,制冷指令进一步包括正常送风指令和无风感送风指令,无风感送风指令进一步包括了前侧无风感送风指令及下侧无风感送风指令。其中,关机指令和无风感送风指令用以控制散风组件运动关闭出风口;正常送风指令及制热指令用以控制散风组件运动开启出风口。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控制指令包括第一指令,接收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的步骤,具体包括:接收第一指令,根据第一指令控制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收第一指令,根据第一指令控制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具体地,第一指令可以为前侧无风感送风指令,用以控制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实现空调器的散风组件侧无风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接收第一指令,根据第一指令控制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控制空调器的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角度,控制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二角度,并控制空调器的第二扇叶处于第一位置;或控制空调器的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角度,控制第一导风板滑动以与散风组件搭靠配合,并控制第二扇叶处于第一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接收第一指令,根据第一指令控制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的步骤之后的步骤,通过该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空调器送风优先向下导风,实现前侧无风感送风,具体地,出风口位于壳体的前部,散风组件用以关闭或开启送风口同样位于壳体的前部,第一导风板与壳体之间形成出风口,第一导风板位于壳体的底部,通过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角度将空调器的送风分配至第一导风板,且第二扇叶处于第一位置,使第二扇叶上的第二叶片与第一扇叶上的第一叶片之间缝隙较小,送风通过散风组件排出的难度较大,同时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二角度或第一导风板滑动以与散风组件搭靠配合,第一导风板与散风组件之间缝隙同样较小,从而大部分气流经由第一导风板排出,即可实现空调器前侧无风,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控制指令包括第二指令,接收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的步骤,具体包括:接收第二指令,根据第二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关闭出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收第二指令,根据第二指令控制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具体地,第二指令可以为下侧无风感送风指令,用以控制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实现空调器的第一导风板侧无风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接收第二指令,根据第二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关闭出风口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控制空调器的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三角度,控制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四角度,并控制空调器的第二扇叶处于第二位置;或控制空调器的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三角度,控制第一导风板滑动以与散风组件搭靠配合,并控制第二扇叶处于第二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接收第二指令,根据第二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关闭出风口之后的步骤,通过该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空调器送风优先向前导风,实现下侧无风感送风,具体地,出风口位于壳体的前部,散风组件用以关闭或开启送风口同样位于壳体的前部,第一导风板与壳体之间形成出风口,第一导风板位于壳体的底部,通过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三角度将空调器的送风分配至散风组件,且第二扇叶处于第二位置,使第二扇叶上的第二叶片与第一扇叶上的第一叶片之间缝隙较大,气流流出的阻力较小,使得大部分气流将由散风组件排出,即可实现空调器下侧无风,第二指令特别适用于用户处于空调器底部时进行制冷送风,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第二扇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第二扇叶处于第一位置下保持第一时长,第二扇叶处于第二位置下保持第二时长。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扇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进一步第二扇叶处于第一位置下保持第一时长,第二扇叶处于第二位置下保持第二时长,使得第二扇叶上的第二叶片与第一扇叶上的第二叶片之间缝隙的大小交替性变化,能够切割流经散风部件的送风,进而对空调器送风起到扩散的作用,实现无风感送风,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控制指令包括第三指令,接收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的步骤,具体包括:接收第三指令,根据第三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出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收第三指令,根据第三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出风口。具体地,第三指令可以为制冷指令中的正常送风指令,用以控制散风组件开启出风口实现空调器的正常制冷送风。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接收第三指令,根据第三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出风口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控制空调器的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五角度,控制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六角度;或控制空调器的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五角度,控制第一导风板滑动以打开出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接收第三指令,根据第三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出风口之后的步骤,通过该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空调器的正常制冷送风,具体地,出风口位于壳体的前部,散风组件用以关闭或开启送风口同样位于壳体的前部,第一导风板与壳体之间形成出风口,第一导风板位于壳体的底部,通过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五角度将空调器的送风导向出风口,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六角度或第一导风板滑动以打开出风口,使出风口方向朝向壳体上部,便于空调器的送风实现偏向上侧送风,实现冷风均匀沉降不直吹,特别适用于制冷模式,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控制指令包括第四指令,接收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的步骤,具体包括:接收第四指令,根据第四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出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收第四指令,根据第四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出风口。具体地,第四指令可以为制热指令,用以控制散风组件开启出风口实现空调器的制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接收第四指令,根据第四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出风口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控制空调器的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七角度,控制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八角度;或控制空调器的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七角度,控制第一导风板滑动以打开出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接收第四指令,根据第四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出风口之后的步骤,通过该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空调器的制热。具体地,出风口位于壳体的前部,散风组件用以关闭或开启送风口同样位于壳体的前部,第一导风板与壳体之间形成出风口,第一导风板位于壳体的底部,通过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七角度将空调器送风分配制第一导风板方向,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八角度或第一导风板滑动以打开出风口,使出风口朝向空调器的下侧,便于空调器的送风实现偏向下侧送风,实现热风下压,特别适用于制热模式,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控制指令包括关机指令,根据接收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的步骤,具体包括:接收关机指令,根据关机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关闭出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控制指令进一步包括了关机指令,在接收关机指令时,根据关机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关闭出风口,此时散风组件、第一导风板及壳体具有一体化外观,提升产品档次。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因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任一技术方案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因而具备上述第二方面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开启出风口时的主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时的主视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工作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处于第一形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处于第二形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处于第三形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处于第四形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正常送风模式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无风感送风模式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散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散风组件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十二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1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十三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1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十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1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十五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十六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十七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十八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十九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十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十一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十二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十三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十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十五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十六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1示出了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控制空调器以第一形态工作示意流程图;
图32示出了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控制空调器以第二形态工作示意流程图;
图33示出了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控制空调器以第三形态工作示意流程图;
图34示出了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控制空调器以第四形态工作示意流程图;
图35示出了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控制空调器以第正常模式工作示意流程图;
图36示出了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控制空调器以无风感模式工作示意流程图。
其中,图1至图1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壳体,200第一导风板,300散风组件,400第二导风板,500底盘,600进风格栅,700换热器,102开口部,104出风口,106侧开口,110收容部,112容纳槽,114面框,116面板,202导风面,302散风部件,304第一基体部,306第二基体部,308连接部,310支撑杆,3022第一扇叶,3024第二扇叶,3082第一连接件,3084第二连接件,3086第三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6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100、第一导风板200及散风组件300。
其中,壳体100设有开口部102;第一导风板200与壳体100相连,且第一导风板200与开口部102限定出出风口104;散风组件300上形成有散风部件302,散风部件302适于供气流穿过且适于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散风组件300适于相对于壳体100运动,且散风组件300通过运动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04。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第一导风板200与壳体100限定出出风口104,散风组件300能够关闭或开启出风口104,在空调器关闭时,散风组件300能够与壳体100形成空调器的外观,避免出风口104裸露,在工作过程中,外部空气进入空调器进行换热后能够经由第一导风板200与壳体100之间限定出的出风口104直接排出进行制冷或制热,也可以通过出风口104经由散风部件302对送风进行扩散口排出,提供了不同的工作模式,使用自由度更高,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如图4所示,其中朝向空调器的箭头表示进风方向,远离于空调器的箭头表示出风方向,通过第一导风板200及散风组件300的设置,在空调器未工作时,可以通过散风组件300关闭出风口104,散风组件300、第一导风板200及壳体100具有一体化外观,能够提升产品档次。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通过散风组件300相对于壳体100运动,且散风组件300通过运动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04的设置能够提供不同的工作模式,如图3所示,在散风组件300关闭出风口104的情况下,空调器的送风通过位于出风口104处的散风组件300排出,散风组件300的散风部件302能够对流经的气流进行扩散,从而实现无风感出风,可以理解的是,风经由散风结构后改变原来的流动方向可以朝不同的方向流动,从而实现无风感出风,即使人直接朝向空调器的出风口104也不会感觉到过大的气流,提高了用户体验;如图2所示,在散风组件300打开出风口104的情况下,空调器的送风经由第一导风板200与壳体100的开口部102限定出的出风口104排出,空调器正常送风,空调器送风直接排出能够提高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100、第一导风板200及散风组件300。
其中,壳体100设有开口部102;第一导风板200与壳体100相连,且第一导风板200与开口部102限定出出风口104;散风组件300上形成有散风部件302,散风部件302适于供气流穿过且适于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散风组件300适于相对于壳体100运动,且散风组件300通过运动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04,开口部102形成有凹口,第一导风板200适于遮挡凹口的一部分并与凹口限定出出风口104。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壳体100的开口部102的形状以及出风口104的形成方式。开口部102形成有凹口,第一导风板200适于遮挡凹口的一部分并与凹口限定出出风口104,空调器可以通过凹口进行大量送风,提高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实施例三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100、第一导风板200及散风组件300。
其中,壳体100设有开口部102;第一导风板200与壳体100相连,且第一导风板200与开口部102限定出出风口104;散风组件300上形成有散风部件302,散风部件302适于供气流穿过且适于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散风组件300适于相对于壳体100运动,且散风组件300通过运动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04。
如图6至图11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板200转动设置,且第一导风板200适于转动以改变出风口104的出风方向。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200转动设置,第一导风板200转动设置可以改变出风口104的出风方向。一方面便于用户控制空调器的送风方向,可以避免送风朝向人体以提高舒适度,或使送风朝向人体以尽快感受到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另一方面第一导风板200转动设置可以与散风组件300开启或关闭组合使用以提供不同的工作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例如,散风组件300关闭出风口104同时第一导风板200转动改变出风口104的方向,使出风口104方向朝向壳体100的底部以避开人体,空调器的送风既可以通过散风组件300的散风部件302送出同时也可以通过出风口104送出,能够在空调器无风感送风的情况下降低空调器送风的风阻,提高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再例如,散风组件300开启出风口104同时第一导风板200转动改变出风口104的方向,可以改变出风口104的形状与大小,进一步在同样风量的情况下改变送风的流速。可以理解的是出风口104越小送风流速越大,出风口104越大送风流量越小。
实施例四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100、第一导风板200及散风组件300。
其中,壳体100设有开口部102;第一导风板200与壳体100相连,且第一导风板200与开口部102限定出出风口104;散风组件300上形成有散风部件302,散风部件302适于供气流穿过且适于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散风组件300适于相对于壳体100运动,且散风组件300通过运动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04。
如图11至图13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板200滑动设置,且第一导风板200适于在滑出壳体100和滑入壳体100之间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200滑动设置可以滑出或滑入壳体100内,能够相对调整出风口104的形状。一方面便于用户控制空调器的送风方向;另一方面第一导风板200滑动设置可以与散风组件300开启或关闭组合使用以提供不同的工作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例如,散风组件300关闭出风口104同时第一导风板200滑动改变出风口104的形状,在出风口104避开人体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其中朝向空调器的箭头表示进风方向,远离于空调器的箭头表示出风方向,空调器的送风既可以通过散风组件300的散风部件302送出同时也可以通过出风口104送出,能够在空调器无风感送风的情况下降低空调器送风的风阻,提高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实施例五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壳体100沿第一导风板200与散风组件300的拼合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侧开口106,侧开口106与腔体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腔体形成有用于排风的侧开口106,气流由侧面吹出避免正面出风直接吹人,实现了无风感出风,并且还降低了整体出风阻力,进一步地提升了房间温度的均匀性,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气流能够由第一导风板200上的出风部、散风部件302、壳体100两侧的侧开口106流出,从而形成至少四个出风的位置,在保证出风量的同时,削弱了气流的冲击性,也即形成4D无风感出风。
实施例六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壳体100沿第一导风板200与散风组件300的拼合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侧开口106,侧开口106与腔体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腔体形成有用于排风的侧开口106,气流由侧面吹出避免正面出风直接吹人,实现了无风感出风,并且还降低了整体出风阻力,进一步地提升了房间温度的均匀性,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七
如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第一导风板200上设有出风部。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导风板200上设置有出风部,空调器的送风可以经由出风部送出,避免正面出风直接吹人,实现了无风感出风,并且还降低了整体出风阻力,进一步地提升了房间温度的均匀性,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第一导风板200可以设置在壳体100的下部,散风组件300位于壳体100前侧。在散风组件300关闭出风口104时,空调器送风可以经由第一导风板200向空调器下部排出不会直接吹向人体,也可以通过散风组件300对送风进行扩散后排出,能够实现无风感送风;在散风组件300开启出风口104时,空调器送风可以经由第一导风板200向空调器下部排放,也可以通过出风口104直接排风,能够提高制冷与制热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散风组件300开启出风口104时,出风口104处于无遮挡状态,空调器送风优先经由出风口104排出,第一导向板上的出风部起到降低风阻的作用。
进一步地,出风部包括通孔;或出风部包括出风格栅;或出风部包括散风旋叶,散风旋叶适于供气流穿过且适于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出风部的具体样式,出风部可以包括通孔、出风格栅及散风旋叶中的至少一种。通过通孔的设置空调器的送风可以直接经由通孔排出,降低送风风阻,能够提高空调器制冷或制热效果;通过出风格栅的设置,在空调器送风经由出风部排出时便于调节送风的方向;通过散风旋叶的设置,在空调器送风经由出风部排出时能够使气流扩散流动,进而可以改变空调器送风的方向,实现无风感送风。
实施例八
如图6至图1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第一导风板200具有导风面202;其中,导风面202至少部分限定为弧面,或导风面202至少部分限定为平面。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第一导风板200的具体结构,导风面202的至少部分为限定为凹弧面,使得空调器的送风能够通过凹弧面进行导向。一方面能够避免空调器送风直接冲击第一导风板200,导致送风流速衰减,使能够保障空调器的送风量,能够提高空调器制冷或制热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凹弧面的设置能够改变空调器送风的朝向,便于使空调器的送风朝向预期方向送风。例如当空调器为挂式空调时,通过凹弧面的设置能够使空调器的送风与挂设空调器的墙体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提高送风效率的同时使用户更为舒适,提高了用户体验。
具体地,第一导风板200的导风面202为凹弧面,也即第一导风板200向空调器的底部凹陷,从而能够将风向空调器的上方引导,进而避免出风口流出的风正面吹人。
实施例九
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散风部件302包括:第一扇叶3022,第一扇叶3022具有第一叶片;第二扇叶3024,第二扇叶3024具有第二叶片,第二扇叶3024与第一扇叶3022沿轴向设置,第二扇叶3024适于转动,且第二扇叶3024适于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当第二扇叶3024处于第一位置,第二叶片与第一叶片沿散风部件302的轴向错开,当第二扇叶3024处于第二位置,第二叶片与第一叶片沿散风部件302的轴向至少部分重合。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散风部件302的结构,散风部件302包括了第一扇叶3022与第二扇叶3024,第二扇叶3024能够转动与第一扇叶3022轴向错开或轴向部分重合,如此设置散风部件302可以形成不同的出风方式,提供不同程度的散风效果。
具体地,当第二扇叶3024与第一扇叶3022轴向错开时,第二扇叶3024上的第二叶片与第一扇叶3022上的第一叶片之间缝隙较小,空调器送风通过散风组件300排出的难度较大,从而大部分气流经由第一导风板200排出,也可以通过第一导风板200与壳体100之间的缝隙排出;当第二扇叶3024与第一扇叶3022轴向部分重合时,第二扇叶3024上的第二叶片与第一扇叶3022上的第一叶片之间缝隙较大,气流流出的阻力较小,空调器送风可以通过散风部件302排出,通过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进行气流扩散流动,实现无风感送风。进一步通过第一扇叶3022与第二扇叶3024不同的重合面积即可提供不同的散风效果。
如图14和图15所示,散风部件可以通过第一基体部304和第二基体部306进行夹持固定,通过支撑杆310支撑散风部件,通过连接部308连接第一基体部304和第二基体部306,能够散风组件300的结构更为稳固,提高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连接部308包括了第一连接件3082、第二连接件3084及第三连接件3086,第二连接件3084用以连接第一连接及第二连接,第一连接件3082与第二连接中的一者设置在第一基体部304上,另一者设置在第二基体部306上。
实施例十
如图6至图1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导风板400,设于出风口104处,第二导风板400适于转动以调节由出风口104流向第一导风板200和散风组件300的风量。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导风板400转动调节第一导风板200和散风组件300的风量,使得用户可以基于自身需求合理分配送风方向及风量,用户自由度更高,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导风板200、第二导风板400及散风组件300的设置可以提供不同的工作模式。例如,当用户对制冷或制热要求较高时,可以控制空调器以正常送风模式进行工作,控制散风组件300开启出风口104,控制第二导风板400转动,将空调器的送风风量朝向送风口进行分配,使送风经由出风口104送出;当用户对送风舒适度要求较高,可以控制空调器以无风感模式进行工作,控制散风组件300关闭出风口104,控制第二导风板400转动,向散风组件300方向分配风量,使送风经由散风组件300送风;也可以控制散风组件300关闭出风口104,控制第二导风板400转动,向第一导风板200及散风组件300分配风量,送风经由第一导风板200和散风组件300同时排出,对送风风量起到分流作用,能够在总送风量未减少的前提下,减少或避免送风直接朝向用户,在无风感状态下能够确保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如图6至图13所示,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空调器具有第一形态,空调器处于第一形态下,散风组件300关闭出风口104,第二导风板400转动至第一角度,第二扇叶3024处于第一位置,第一导风板200转动至第二角度或第一导风板200滑动以与散风组件300搭靠配合;和/或空调器具有第二形态,空调器处于第二形态下,散风组件300运动以关闭出风口104,第二导风板400转动至第三角度,第二扇叶3024处于第二位置,第一导风板200转动至第四角度或第一导风板200滑动以与散风组件300搭靠配合;和/或空调器具有第三形态,空调器处于第三形态下,散风组件300运动以打开出风口104,第二导风板400转动至第五角度,第一导风板200转动至第六角度或第一导风板200滑动以打开出风口104;和/或空调器具有第四形态,空调器处于第四形态下,散风组件300运动以打开出风口104,第二导风板400转动至第七角度,第一导风板200转动至第八角度或第一导风板200滑动以打开出风口104;和/或空调器具有第五形态,空调器处于第五形态下,散风组件300运动以关闭出风口104。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器具备多种形态,用户自由度更高,便于提高用户体验。
如图7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形态下,散风组件300关闭出风口104,第一导风板200与散风组件300搭靠配合,第二扇叶3024处于第一位置,此时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散风组件300侧无风感送风,也即气流由第一导风板200侧流出并扩散流动。具体地,出风口104位于壳体100的前部,散风组件300用以关闭或开启送风口同样位于壳体100的前部,第一导风板200与壳体100之间形成出风口104,第一导风板200位于壳体100的底部,通过第二导风板400转动至第一角度将空调器的送风分配至第一导风板200,且第二扇叶3024处于第一位置,使第二扇叶3024上的第二叶片与第一扇叶3022上的第一叶片之间缝隙较小,送风通过散风组件300排出的难度较大,同时第一导风板200转动至第二角度或第一导风板200滑动以与散风组件300搭靠配合,第一导风板200与散风组件300之间缝隙同样较小,从而大部分气流经由第一导风板200排出,即可实现空调器前侧无风,第一形态特别适用于用户处于空调器前端时进行制冷送风,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如图7所示,其中朝向空调器的箭头表示进风方向,远离于空调器的箭头表示出风方向,第二导风板400转动至第一角度,第二导风板400与散风组件300朝向壳体100上收容部方向延长线的夹角为锐角,第二导风板400的导风面朝向第一导风板200侧;第一导风板200转动至第二角度或第一导风板200滑动以与散风组件300搭靠配合,第一导风板200一端与散风组件300抵接,使第一导风板200与导风组件之间缝隙较小,同时第一导风板200的另一端与壳体100之间形成缝隙,便于送风经由空调器下侧排出。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二形态下,散风组件300关闭出风口104,第一导风板200与散风组件300搭靠配合,第二扇叶3024处于第二位置,此时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第一导风板200侧无风感送风,也即气流由散风组件300侧流出并扩散流动。具体地,出风口104位于壳体100的前部,散风组件300用以关闭或开启送风口同样位于壳体100的前部,第一导风板200与壳体100之间形成出风口104,第一导风板200位于壳体100的底部,通过第二导风板400转动至第三角度将空调器的送风分配至散风组件300,且第二扇叶3024处于第二位置,使第二扇叶3024上的第二叶片与第一扇叶3022上的第一叶片之间缝隙较大,气流经由散风组件300流出的阻力较小,使得大部分气流将由散风组件300排出,即可实现空调器的下侧无风,第二形态特别适用于用户处于空调器底部时进行制冷送风,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如图8所示,其中朝向空调器的箭头表示进风方向,远离于空调器的箭头表示出风方向,第二导风板400转动至第三角度,第二导风板400与散风组件300朝向壳体100上收容部方向延长线的夹角为钝角或直角,第二导风板400的导风面朝向散风组件300侧;第一导风板200转动至第四角度或第一导风板200滑动以与散风组件300搭靠配合,第一导风板200一端与散风组件300抵接,便于送风经由空调器前侧排出。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三形态下,散风组件300开启出风口104,第二导风板400转动至第五角度,此时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正常制冷模式送风。具体地,出风口104位于壳体100的前部,散风组件300用以关闭或开启送风口同样位于壳体100的前部,第一导风板200与壳体100之间形成出风口104,第一导风板200位于壳体100的底部,散风组件300开启出风口104,通过第二导风板400转动至第五角度将空调器的送风导向出风口104,第一导风板200转动至第六角度或第一导风板200滑动以打开出风口104,使出风口104方向朝向壳体100上部,便于空调器的送风实现偏向上侧送风,实现冷风均匀沉降不直吹,第三形态特别适用于制冷模式,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如图9所示,其中朝向空调器的箭头表示进风方向,远离于空调器的箭头表示出风方向,第二导风板400转动至第五角度,第二导风板400与散风组件300朝向壳体100上收容部方向延长线的夹角为钝角或直角,第二导风板400的导风面朝向散风组件300侧;第一导风板200转动至第六角度或第一导风板200滑动以打开出风口104,便于送风经由空调器前侧出风口104导风。
在第四形态下,散风组件300开启出风口104,第二导风板400转动至第七角度,第一导风板200转动至第八角度或第一导风板200滑动以打开出风口104,此时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送风。具体地,出风口104位于壳体100的前部,散风组件300用以关闭或开启送风口同样位于壳体100的前部,第一导风板200与壳体100之间形成出风口104,第一导风板200位于壳体100的底部,通过第二导风板400转动至第七角度将空调器送风分配制第一导风板200方向,第一导风板200转动至第八角度或第一导风板200滑动以打开出风口104,使出风口104朝向空调器的下侧,便于空调器的送风实现偏向下侧送风,实现热风下压,第四形态特别适用于制热模式,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如图10和图13所示,其中朝向空调器的箭头表示进风方向,远离于空调器的箭头表示出风方向,第二导风板400转动至第七角度,第二导风板400与散风组件300朝向壳体100上收容部方向延长线的夹角为锐角,第二导风板400的导风面朝向第一导风板200侧;第一导风板200转动至第八角度或第一导风板200滑动以打开出风口104,便于送风经由空调器出风口104,向空调器下侧导风。
如图6和图11所示,在第五形态下,散风组件300运动以关闭出风口104,在空调器工作时送风经由散风组件300排出,能够实现无风感送风,在空调器关闭时,散风组件300遮蔽出风口104,散风组件300、第一导风板200及壳体100具有一体化外观,提升产品档次。
实施例十一
如图6至图1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壳体100具有收容部110,散风组件300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收容部内。
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00进一步包括了收容部110,散风组件300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收容部110内,收容部110能够对散风组件300起到固定与收容的作用,能够防止空调器的送风流经散风组件300时,由于送风的推动作用导致散风组件300与空调器发生脱离,提高了空调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与维护频率,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如图6至图13所示,进一步地,收容部110包括容纳槽112,散风组件300与容纳槽112滑动连接,其中,散风组件300相对于容纳槽112滑动以伸出容纳槽112或收容于容纳槽112。
在该实施例中,收容部110进一步包括了容纳槽112,散风组件300与容纳槽112滑动连接,散风组件300能够相对于容纳槽112滑动以伸出容纳槽112或收容于容纳槽112。容纳槽112结构简单,且容易生产制造,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散风组件300与容纳槽112滑动连接,在散风组件300收纳于容纳槽112时,降低了散风组件300对送风的分散作用,使得空调器正常送风,在散风组件300伸出于容纳槽112时,使得散风组件300能够滑入容纳槽112以实现散风组件300的收纳,并且还能够由容纳槽112滑出与导风部拼合成腔体以实现无风感出风,使空调器使用更为方便。
如图6至图13所示,进一步地,壳体100还包括面框114和面板116,开口部102形成在面框114上,面板116和面框114限定出收容部110;其中,收容部110位于壳体100的前部。
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00进一步包括了面板116,同时进一步提供的收容部110的设置位置。通过面板116的设置便于收容部110的形成,同时使空调器更为美观;收容部110位于壳体100的前部,从而散风组件300能够收容在壳体100的前侧,在空调器开启无风感出风模式时,散风组件300直接由壳体100前侧的收容部110伸出,以与第一载体拼合成腔体,且将收容部110设置在壳体100的前侧,避免了对空调器高度的增加。
实施例十二
如图16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
步骤802:接收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通过接收控制指令,进一步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空调器关闭时,能够控制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使得散风组件与空调器形成一体式外观,同时,空调器开启时,在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的状态下,也可通过散风组件实现无风感模式送风或控制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开启出风口,空调器送风直接经由出风口送出,能够提高空调器制冷或制热效果;同时在空调器不工作时也可以通过控制指令控制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使散风组件、第一导风板及壳体具有一体化外观,能够提升产品档次。
具体地,控制指令可以包括多种指令,例如关机指令与开机指令,开机指令中可以进一步包括制热指令、制冷指令,制冷指令进一步包括正常送风指令和无风感送风指令,无风感送风指令进一步包括了前侧无风感送风指令及下侧无风感送风指令。其中,关机指令和无风感送风指令用以控制散风组件运动关闭出风口;正常送风指令及制热指令用以控制散风组件运动开启出风口。
实施例十三
如图17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902:接收第一指令,根据第一指令控制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
在该实施例中,接收第一指令,根据第一指令控制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具体地,第一指令可以为前侧无风感送风指令,用以控制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实现空调器的散风组件侧无风感。
实施例十四
如图18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002:接收第一指令,根据第一指令控制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
步骤1004:控制空调器的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角度,控制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二角度,并控制空调器的第二扇叶处于第一位置。
实施例十五
如图19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
步骤1102:接收第一指令,根据第一指令控制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
步骤1104:控制空调器的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角度,控制第一导风板滑动以与散风组件搭靠配合,并控制第二扇叶处于第一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接收第一指令,根据第一指令控制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的步骤之后的步骤,通过该实施例可以实现空调器送风优先向下导风,实现前侧无风感送风,具体地,出风口位于壳体的前部,散风组件用以关闭或开启送风口同样位于壳体的前部,第一导风板与壳体之间形成出风口,第一导风板位于壳体的底部,通过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角度将空调器的送风分配至第一导风板,且第二扇叶处于第一位置,使第二扇叶上的第二叶片与第一扇叶上的第一叶片之间缝隙较小,送风通过散风组件排出的难度较大,同时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二角度或第一导风板滑动以与散风组件搭靠配合,第一导风板与散风组件之间缝隙同样较小,从而大部分气流经由第一导风板排出,即可实现空调器前侧无风,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十六
如图20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
步骤1202:接收第二指令,根据第二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关闭出风口。
在该实施例中,接收第二指令,根据第二指令控制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具体地,第二指令可以为下侧无风感送风指令,用以控制散风组件关闭出风口实现空调器的第一导风板侧无风感。
实施例十七
如图2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
步骤1302:接收第二指令,根据第二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关闭出风口;
步骤1304:控制空调器的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三角度,控制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四角度,并控制空调器的第二扇叶处于第二位置。
实施例十八
如图22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
步骤1402:接收第二指令,根据第二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关闭出风口;
步骤1404:控制空调器的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三角度,控制第一导风板滑动以与散风组件搭靠配合,并控制第二扇叶处于第二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接收第二指令,根据第二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关闭出风口之后的步骤,通过该实施例可以实现空调器送风优先向前导风,实现下侧无风感送风,具体地,出风口位于壳体的前部,散风组件用以关闭或开启送风口同样位于壳体的前部,第一导风板与壳体之间形成出风口,第一导风板位于壳体的底部,通过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三角度将空调器的送风分配至散风组件,且第二扇叶处于第二位置,使第二扇叶上的第二叶片与第一扇叶上的第一叶片之间缝隙较大,气流流出的阻力较小,使得大部分气流将由散风组件排出,即可实现空调器下侧无风,第二指令特别适用于用户处于空调器底部时进行制冷送风,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十九
如图23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
步骤1502:接收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
步骤1504:控制第二扇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其中,第二扇叶处于第一位置下保持第一时长,第二扇叶处于第二位置下保持第二时长。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扇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进一步第二扇叶处于第一位置下保持第一时长,第二扇叶处于第二位置下保持第二时长,使得第二扇叶上的第二叶片与第一扇叶上的第二叶片之间缝隙的大小交替性变化,能够切割流经散风部件的送风,进而对空调器送风起到扩散的作用,实现无风感送风,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十
如图24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
步骤1602:接收第三指令,根据第三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出风口。
在该实施例中,接收第三指令,根据第三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出风口。具体地,第三指令可以为制冷指令中的正常送风指令,用以控制散风组件开启出风口实现空调器的正常制冷送风。
实施例二十一
如图25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
步骤1702:接收第三指令,根据第三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出风口;
步骤1704:控制空调器的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五角度,控制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六角度。
实施例二十二
如图26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
步骤1802:接收第三指令,根据第三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出风口;
步骤1804:控制空调器的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五角度,控制第一导风板滑动以打开出风口。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接收第三指令,根据第三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出风口之后的步骤,通过该实施例可以实现空调器的正常制冷送风,具体地,出风口位于壳体的前部,散风组件用以关闭或开启送风口同样位于壳体的前部,第一导风板与壳体之间形成出风口,第一导风板位于壳体的底部,通过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五角度将空调器的送风导向出风口,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六角度或第一导风板滑动以打开出风口,使出风口方向朝向壳体上部,便于空调器的送风实现偏向上侧送风,实现冷风均匀沉降不直吹,特别适用于制冷模式,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十三
如图27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
步骤1902:接收第四指令,根据第四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出风口。
在该实施例中,接收第四指令,根据第四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出风口。具体地,第四指令可以为制热指令,用以控制散风组件开启出风口实现空调器的制热。
实施例二十四
如图28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
步骤2002:接收第四指令,根据第四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出风口;
步骤2004:控制空调器的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七角度,控制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八角度。
实施例二十五
如图29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
步骤2102:接收第四指令,根据第四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出风口;
步骤2104:控制空调器的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七角度,控制第一导风板滑动以打开出风口。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接收第四指令,根据第四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出风口之后的步骤,通过该实施例可以实现空调器的制热。具体地,出风口位于壳体的前部,散风组件用以关闭或开启送风口同样位于壳体的前部,第一导风板与壳体之间形成出风口,第一导风板位于壳体的底部,通过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七角度将空调器送风分配制第一导风板方向,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八角度或第一导风板滑动以打开出风口,使出风口朝向空调器的下侧,便于空调器的送风实现偏向下侧送风,实现热风下压,特别适用于制热模式,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十六
如图30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
步骤2202:接收关机指令,根据关机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关闭出风口。
在该实施例中,控制指令进一步包括了关机指令,在接收关机指令时,根据关机指令控制散风组件运动以关闭出风口,此时散风组件、第一导风板及壳体具有一体化外观,提升产品档次。
实施例二十七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因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因而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器具有壳体100,底盘500,散风组件300,进风格栅600,空调壳体100的背部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出设置有进风格栅600,进风部分为了留有足够的进风面积。
该实施例的空调器,外部空气进入壳体100与换热器700换热后通过进风口排出。
进一步地,壳体100的面框114的前部形成有出风口104且出风口104贯穿出风框的底部,面框114的左右两侧部的端盖上均形成有侧开口106,面框114的前侧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散风组件300以打开和关闭出风口104,在无风感模式时,散风组件300关闭出风口104且具有散风作用。
进一步地,壳体100还包括面板116,面板116位于面框114的前部,位于出风口104的上方。面框114与面板116之间限定出适于容纳散风组件300的至少一部分的收容部110。
进一步地,空调器包括了可以转动的第一导风板200,关机状态下散风组件300形成产品外观的一部分,更具体地,出风口104内部设置第二导风板400,出风口104底侧增加可旋转的第一导风板200,第一导风板200可以是平面形状,也可以是弧形。无风感出风模式下第一导风板200可与散风组件300搭接成无风感模式,第二导风板400可以设置成有通孔、出风格栅、散风旋叶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包括了可以滑动的第一导风板200,关机状态下散风组件300形成产品外观的一部分,更具体地,出风口104内部设置第二导风板400,出风口104底侧增加可以沿着出风方向延伸或者收缩的第一导风板200,无风感出风模式第一导风板200可与散风组件300搭接成无风感模式,第二导风板400可以设置成有通孔、出风格栅、散风旋叶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空调器的进风口设置在背部和顶部,出风口104设置在底部,无风感部件与空调整机外观一体。
进一步地,散风组件300处工作状态,在出风口104散风组件300、壳体100及第一第一导风板200之间形成腔体。该腔体侧面,正面,底部均有风口出风,实现无风感模式下,即实现将风弱化,有实现不同角度出风,避免冷风吹人,解决空调在弱风感、无风感下冷量不足的问题。散风组件300不工作时,不影响常规空调器制冷及制热模式工作。
进一步地,在空调器制热模式下:第二导风板400旋转至制热位置,第一导风板200也旋转或滑动到朝向壳体100底侧有利于制热位置;在空调器制冷模式下:第二导风板400旋转至制冷位置,第一导风板200旋转到朝向前侧与风道延长线平齐,有利于制冷。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控制方。
如图31所示,根据空调器控制方法控制空调器以第一形态工作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2302: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二导风板绕轴旋转到第一角度,通过往下导风实现偏向底侧送风;
步骤2304: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一导风板绕轴旋转到第二角度,同样的通过往下导风实现偏向底侧送风;
步骤2306: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散风组件往下滑动至关闭出风口,并且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二扇叶绕轴旋转65°,使第二扇叶上的第二叶片与第一叶片错开,通过第二叶片与第一叶片的间隙导风将前侧送风往四周打散,实现前侧无风效果。
以上通过控制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及散风组件的相互配合动作,实现空调器前侧的无风感。
如图32所示,根据空调器控制方法控制空调器以第二形态工作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2402: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二导风板绕轴旋转到第三角度,通过往上导风实现偏向前侧送风;
步骤2404: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一导风板绕轴旋转到第四角度,同样的通过往上导风实现偏向前侧送风;由第二导风板和第一导风板上的通孔将底侧出风打散;
步骤2406: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散风组件往下滑动至关闭出风口,并且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二扇叶绕轴旋转65°,使第二扇叶上的第二叶片与第一叶片重合,通过叶片间隙导风往前侧送风。
以上通过控制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及散风组件的相互配合动作,实现空调器底侧的无风感。
如图33所示,根据空调器控制方法控制空调器以第三形态工作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2502: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二导风板绕轴旋转到第五角度,通过往下导风实现偏向上侧送风;
步骤2504: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一导风板绕轴旋转到第六角度,同样的通过往下导风实现偏向上侧送风;
步骤2506: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散风组件往下滑动至打开出风口。
以上通过控制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及散风组件的相互配合动作,能够实现空调器制冷/送风模式下往上侧送风,实现冷风均匀沉降不直吹。
如图34所示,根据空调器控制方法控制空调器以第四形态工作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2602: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二导风板绕轴旋转到第七预设角度,通过往下导风实现偏向下侧送风;
步骤2604: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一导风板绕轴旋转到第八预设角度,同样的通过往下导风实现偏向下侧送风;
步骤2606: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散风组件往下滑动至打开出风口。
以上通过控制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及散风组件的相互配合动作,实现空调器制热模式下往下侧送风,实现热风往下压。
如图35所示,根据空调器控制方法控制空调器以正常模式下:
步骤2702: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二导风板绕轴旋转到第一预设角度位置;
步骤2704: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底部可滑动的第一导风板保持关闭位置;
步骤2706: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散风组件往下滑动至打开出风口。
如图12所示,以上通过控制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及散风组件的相互配合动作,实现空调器正常情况下最大冷量送风。
如图36所示,根据空调器控制方法控制空调器以无风感模式下:
步骤2802: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二导风板绕轴旋转到第三预设角度位置,通过往上导风实现偏向前侧送风;
步骤2804: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底部可滑动的第一导风板滑动至第四预设角度位置,由于底部可滑动导风板上都有微孔将底侧出风打散;
步骤2806: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散风组件往下滑动至关闭出风口,并且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二扇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第二扇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的具体步骤包括:
a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第二扇叶带动第二扇叶的第二叶片绕轴旋转65°后与第一叶片错开;
b驱动电机带动第二扇叶在当前位置停留15s;
c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二扇叶绕轴同向继续旋转65°后与第一叶片重合;
d驱动电机带动第二扇叶当前位置停留15s。
如图13所示,以上通过控制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及散风组件的相互配合动作,实现空调器的无风感。
该实施例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双面无风感:正面下面都是无风感;壳体内部通过第二导风板调节冷量朝前或朝下的分配比例;通过调节壳体正前方散风组件的开闭合,调节冷量朝前或朝下的分配比例实现双向冷量调节,无风凉感自由控。
无风感模式下,正面和下面冷量可调节,当侧重于正面或底面输送冷量时,对应的风量不小于总风量的50%。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7)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开口部;
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壳体相连,且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开口部限定出出风口;
散风组件,所述散风组件上形成有散风部件,所述散风部件适于供气流穿过且适于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其中,所述散风组件适于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且所述散风组件通过运动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形成有凹口,所述第一导风板适于遮挡所述凹口的一部分并与所述凹口限定出所述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设置,且所述第一导风板适于转动以改变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板滑动设置,且所述第一导风板适于在滑出所述壳体和滑入所述壳体之间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板适于与所述散风组件搭靠配合以拼合限定出腔体,所述腔体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散风组件的拼合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侧开口,所述侧开口与所述腔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板上设有出风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部包括通孔;或
所述出风部包括出风格栅;或
所述出风部包括散风旋叶,所述散风旋叶适于供气流穿过且适于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板具有导风面;
其中,所述导风面至少部分限定为弧面,或所述导风面至少部分限定为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部件包括:
第一扇叶,所述第一扇叶具有第一叶片;
第二扇叶,所述第二扇叶具有第二叶片,所述第二扇叶与所述第一扇叶沿轴向设置,所述第二扇叶适于转动,且所述第二扇叶适于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当所述第二扇叶处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第一叶片沿所述散风部件的轴向错开,当所述第二扇叶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第一叶片沿所述散风部件的轴向至少部分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导风板,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第二导风板适于转动以调节由所述出风口流向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散风组件的风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空调器具有第一形态,所述空调器处于第一形态下,所述散风组件关闭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角度,所述第二扇叶处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二角度或所述第一导风板滑动以与所述散风组件搭靠配合;和/或
所述空调器具有第二形态,所述空调器处于第二形态下,所述散风组件运动以关闭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三角度,所述第二扇叶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四角度或所述第一导风板滑动以与所述散风组件搭靠配合;和/或
所述空调器具有第三形态,所述空调器处于第三形态下,所述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五角度,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六角度或所述第一导风板滑动以打开所述出风口;和/或
所述空调器具有第四形态,所述空调器处于第四形态下,所述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七角度,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八角度或所述第一导风板滑动以打开所述出风口;和/或
所述空调器具有第五形态,所述空调器处于第五形态下,所述散风组件运动以关闭所述出风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收容部,所述散风组件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部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部包括容纳槽,所述散风组件与所述容纳槽滑动连接,其中,所述散风组件相对于所述容纳槽滑动以伸出所述容纳槽或收容于所述容纳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包括面框和面板,所述开口部形成在所述面框上,所述面板和所述面框限定出所述收容部;
其中,所述收容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前部。
16.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第一指令,所述接收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的步骤,具体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指令控制所述散风组件关闭所述出风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一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指令控制所述散风组件关闭所述出风口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角度,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二角度,并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第二扇叶处于第一位置;或
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角度,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滑动以与所述散风组件搭靠配合,并控制所述第二扇叶处于第一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第二指令,所述接收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的步骤,具体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指令控制所述散风组件运动以关闭所述出风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二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指令控制所述散风组件运动以关闭所述出风口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三角度,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四角度,并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第二扇叶处于第二位置;或
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三角度,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滑动以与所述散风组件搭靠配合,并控制所述第二扇叶处于第二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扇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其中,所述控制器的第二扇叶处于第一位置下保持第一时长,所述第二扇叶处于第二位置下保持第二时长。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第三指令,所述接收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的步骤,具体包括:
接收所述第三指令,根据所述第三指令控制所述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所述出风口。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三指令,根据所述第三指令控制所述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所述出风口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五角度,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六角度;或
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五角度,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滑动以打开所述出风口。
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第四指令,所述接收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的步骤,具体包括:
接收第四指令,根据所述第四指令控制所述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所述出风口。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四指令,根据所述第四指令控制所述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所述出风口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七角度,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八角度;或
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七角度,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滑动以打开所述出风口。
26.根据权利要求16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包括关机指令,所述根据接收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散风组件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的步骤,具体包括:
接收所述关机指令,根据所述关机指令控制所述散风组件运动以关闭所述出风口。
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02010061302.5A 2020-01-19 2020-01-19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1409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1302.5A CN111140915A (zh) 2020-01-19 2020-01-19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0/128956 WO2021143333A1 (zh) 2020-01-19 2020-11-16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20914484.9A EP4080125A4 (en) 2020-01-19 2020-11-16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FOR AIR CONDITIONING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7/863,541 US20220341622A1 (en) 2020-01-19 2022-07-13 Air conditioner, control method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1302.5A CN111140915A (zh) 2020-01-19 2020-01-19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0915A true CN111140915A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26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61302.5A Pending CN111140915A (zh) 2020-01-19 2020-01-19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40915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3333A1 (zh) * 2020-01-19 2021-07-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19896A (zh) * 2021-08-24 2021-11-30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导风板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4459115A (zh) * 2020-11-07 2022-05-10 广州联动万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吹风控制方法
CN114459114A (zh) * 2020-11-07 2022-05-10 广州联动万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多模式切换方法
CN114459113A (zh) * 2020-11-07 2022-05-10 广州联动万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快速制冷控制方法及送风控制方法
CN114623584A (zh) * 2020-12-09 2022-06-1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1908A (zh) * 2015-10-26 2015-12-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轴流叶轮及具有该叶轮的风扇或空调
CN105387595A (zh) * 2015-12-18 2016-03-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107631457A (zh) * 2017-10-02 2018-01-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挡风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726586A (zh) * 2017-10-24 2018-02-23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40720A (zh) * 2017-12-11 2018-04-20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489043A (zh) * 2018-03-09 2018-09-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57072A (zh) * 2019-05-31 2019-07-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导风结构及空调器
CN110186114A (zh) * 2019-07-10 2019-08-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319569A (zh) * 2019-08-09 2019-10-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319564A (zh) * 2019-08-09 2019-10-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319566A (zh) * 2019-08-09 2019-10-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19563A (zh) * 2019-08-09 2019-10-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319567A (zh) * 2019-08-09 2019-10-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319568A (zh) * 2019-08-09 2019-10-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440432A (zh) * 2019-08-09 2019-11-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701770A (zh) * 2019-11-13 2020-01-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导风组件、空调器的无风感结构以及空调器
CN110701771A (zh) * 2019-11-13 2020-01-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无风感结构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701772A (zh) * 2019-11-13 2020-01-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无风感结构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701683A (zh) * 2019-11-13 2020-01-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400031U (zh) * 2020-01-19 2020-09-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1908A (zh) * 2015-10-26 2015-12-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轴流叶轮及具有该叶轮的风扇或空调
CN105387595A (zh) * 2015-12-18 2016-03-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107631457A (zh) * 2017-10-02 2018-01-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挡风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726586A (zh) * 2017-10-24 2018-02-23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40720A (zh) * 2017-12-11 2018-04-20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489043A (zh) * 2018-03-09 2018-09-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57072A (zh) * 2019-05-31 2019-07-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导风结构及空调器
CN110186114A (zh) * 2019-07-10 2019-08-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319569A (zh) * 2019-08-09 2019-10-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319564A (zh) * 2019-08-09 2019-10-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319566A (zh) * 2019-08-09 2019-10-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19563A (zh) * 2019-08-09 2019-10-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319567A (zh) * 2019-08-09 2019-10-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319568A (zh) * 2019-08-09 2019-10-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440432A (zh) * 2019-08-09 2019-11-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701770A (zh) * 2019-11-13 2020-01-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导风组件、空调器的无风感结构以及空调器
CN110701771A (zh) * 2019-11-13 2020-01-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无风感结构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701772A (zh) * 2019-11-13 2020-01-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无风感结构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701683A (zh) * 2019-11-13 2020-01-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400031U (zh) * 2020-01-19 2020-09-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3333A1 (zh) * 2020-01-19 2021-07-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59115A (zh) * 2020-11-07 2022-05-10 广州联动万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吹风控制方法
CN114459114A (zh) * 2020-11-07 2022-05-10 广州联动万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多模式切换方法
CN114459113A (zh) * 2020-11-07 2022-05-10 广州联动万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快速制冷控制方法及送风控制方法
CN114459113B (zh) * 2020-11-07 2024-05-17 广州联动万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快速制冷控制方法及送风方法
CN114459114B (zh) * 2020-11-07 2024-05-17 广州联动万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多模式切换方法
CN114459115B (zh) * 2020-11-07 2024-05-24 广州联动万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吹风控制方法
CN114623584A (zh) * 2020-12-09 2022-06-1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23584B (zh) * 2020-12-09 2024-02-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19896A (zh) * 2021-08-24 2021-11-30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导风板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40915A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123120B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控制方法
CN108870542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6152463B (zh) 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48220B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211400031U (zh) 空调器
CN109340909B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110657495B (zh) 空调内机
CN106152447B (zh)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
CN111140922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0762627A (zh) 空调器
CN21157526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22001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US20220341622A1 (en) Air conditioner, control method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211476093U (zh) 空调器
CN107796047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1197852A (zh) 一种风道及空调器
CN111140914A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6287971B (zh) 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0801395U (zh)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CN214841206U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345544U (zh) 空调器
CN211400038U (zh) 空调器
CN211476096U (zh) 空调器
CN211476095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