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88363C - 信息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88363C
CN100388363C CNB03806085XA CN03806085A CN100388363C CN 100388363 C CN100388363 C CN 100388363C CN B03806085X A CNB03806085X A CN B03806085XA CN 03806085 A CN03806085 A CN 03806085A CN 100388363 C CN100388363 C CN 10038836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data
address
convex ridge
rec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060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43579A (zh
Inventor
安东秀夫
渡部一雄
佐藤裕治
山田尚志
长井裕士
能弹长作
柏原裕
小川昭人
小岛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729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27217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290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8417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43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3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836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836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27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used signal is digitally cod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33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by adding special lis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4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sensing features on the record carrier other than the transducing track ; sensing signals or marks recorded by another method than the main 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6Overwrit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18Groove and land recording, i.e. user data recorded both in the grooves and on the lan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7Tracks or pit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73Tracks
    • G11B7/24082Meander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6Rewritable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8Write-once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3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has a specific layer structure
    • G11B2220/235Multilayer discs, i.e. multiple recording layers accessed from the same sid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 G11B2220/2575DVD-RAMs

Abstract

信息存储介质(1)具有在其上记录信息的轨道。轨道被形成为凹槽部分(2)和凸脊部分(3)。凹槽部分(2)具有其中在凹槽部分(2)的两壁上形成的摆动(2a)和(2b)在该介质的圆周方向互相不存在位移的同步结构,而凸脊部分(3)具有其中在凸脊部分(3)的两侧形成的摆动互相存在位移的异步结构。分别从凹槽部分和凸脊部分上再现良好信号。

Description

信息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再现设备以及信息记录与再现设备,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光盘的数据记录格式以及根据该数据记录格式的、光盘的摆动地址变换系统。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DVD-RAM标准中,利用L/G(凸脊/凹槽)记录格式提高记录密度。在这种格式中,信息记录标记被记录到螺旋状凸脊部分和凹槽部分的轨道上。
当前的DVD-RAM标准的基本策略是使凸脊部分和凹槽部分的记录条件(记录功率和记录脉冲条件)互相一致。因此,为了使凸脊部分的宽度与凹槽部分的宽度互相相等,并使这些部分的条件互相一致,用户不得不采用ZCLV(分区恒线速度)格式。在这种ZCLV格式中,光盘的记录区被划分为多个环形区域。在每个区域上,转速是固定的,而且转速向着光盘的外径降低。
凸脊部分与凹槽部分之间的边界是波浪形的。该波浪形边界被称为摆动。摆动产生的摆动信号可以用于产生采样时钟信号,以控制使光盘转动的主轴马达的转速,并从光盘上采样模拟再现信号,然后将它变换为数字信号。摆动可以用于记录光盘的扇区地址。
在ZCLV格式中,相邻摆动互相同步(即,不在轨道的切向位移)。摆动具有接近光盘的外部周长的较长波长。然而,在同一个区域内,利用光学拾取器光跟踪摆动获得的摆动信号的波长是固定的。
下列文献涉及光盘。
第2,663,817号专利:识别信息被凸脊(L)(land)与凹槽(G)(groove)共享,而且不对准凸脊和凹槽的中心。这涉及当前的DVD-RAM光盘标准。
平成第04-172623号日本专利申请和平成第2000-11460号日本专利申请:在凹槽位置形成记录标记,而在凸脊部分上设置地址凸脊前置坑(address land prepit)。这涉及当前的DVD-RW光盘和DVD-R光盘。
平成第11-149644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该文献说明了一种在凸脊和凹槽上记录信息的方法。根据利用格雷码进行的摆动调制,记录地址信息。
用户要求利用使用仅再现(reproduction-exclusive)DVD视频光盘的系统,观看“高清晰度”的视频,在该光盘上,以MPEG-2格式记录运动图像。如果响应这种要求,确保“高清晰度”,而且再现时间等于当前再现时间(135分钟)或者比当前再现时间(135分钟)长,必须显著提高信息记录介质(光盘)的容量。
为了提供“高清晰度”视频,对上述文献中的技术的适用性进行研究。
[第2,663,817号专利的技术]
1.该技术不能与DVD-ROM光盘实现充分格式兼容,DVD-ROM光盘是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因此,与DVD-ROM和DVD-RAM兼容的再现设备或记录与再现设备必须具有大规模的电路和复杂电路固件。因此,难以降低该设备的价格。此外,该设备缺少性能稳定性(可能发生控制故障)。
2.记录标记(可记录数据)不能记录在CAPA(前置坑)位置,以便互相重叠。因此,不能提高记录容量。
[平成第04-172623号日本专利申请和平成第2000-11460号日本专利申请的技术]
1.记录标记(可记录数据)仅记录在凹槽上。因此,从理论上说,与L/G记录方法相比,这些技术提供的记录容量小。
2.由于这些技术以串行记录为前提条件,所以难以利用小数据单元附加写或重写数据。如果利用小数据单元被迫执行受限重写,则可能部分破坏已经记录的数据。因此,已经记录的数据可能非常不可靠。
[平成第11-149644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的技术]
该技术利用径向推挽信号检测凸脊部分(该文献中的图1和图2)上关于不定位的摆动信息(其位内容在相邻凹槽之间变化的区域)。利用这种检测方法,当“跟踪期间发生偏移(偏离中心进行跟踪)”、“信息记录介质上发生倾斜”、“再现光头的特性发生变化”等时,在凸脊部分上的不定位位置,径向推挽信号的振幅和极性急剧变化。因此,利用该文献的方法,检测不准确,而且非常难以确保产品可靠。
此外,该文献没有说明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与附加可记录(additionally recordable)信息记录介质和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格式兼容性。此外,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数据只有3层,即,“ECC格式”、“帧(扇区(图4))”以及“分段”。因此,难以确保与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格式兼容。
此外,对于这种文献,不对具有格雷码特征的各种地址附加差错检验码(利用建立的多项式除格雷码获得的差错检验码不具有格雷码特征,因此可以认为不能对格雷码附加差错检验码)。因此,即使利用由摆动信号再现的信号确定各种地址,仍难以对确定结果是否正确进行评估。因此,不利的是,再现具有格雷码特征的各种地址信息的过程非常不可靠。
如上所述,利用文献1至4中的技术,难以容易地实现提供用户要求的“高清晰度”视频的目的。
作为光盘记录格式的完全CLV(恒线速度)格式可以使存储容量提高到高于上述ZCLV格式。然而,CLV格式产生的问题是,在凸脊部分和凹槽部分上,摆动互相不同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满足下列条件的信息记录介质:
α]不仅可以以比当前的DVD视频光盘可以实现的清晰度高的清晰度进行显示,而且可以提高信息记录介质的容量,以便长时间再现高质量视频。
β]在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下一代DVD-ROM]和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下一代DVD-R]以及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下一代DVD-RAM]之间,确保格式高度兼容。
γ]确保在一个信息记录介质上混合记录高质量视频和PC(个人计算机)数据,即,利用非常小的单元,例如用于PC数据的单元,附加写以及重写数据,而且即使利用非常小的单元附加写数据和重写数据,仍不会使已经记录的数据不可靠(不破坏已经记录的数据)。
δ]提高再现预先记录到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或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上的地址信息的可靠性。
ε]从预先记录到信息记录介质上的摆动信号中更精确提取基准时钟,即,在记录期间,使摆动信号中的基准时钟同步(锁相环处理过程),而且在从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标记再现信息时,使基准时钟同步(锁相环处理过程)。
ζ]确保高速存取,即,确保更频繁布置预先记录在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或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上的地址信息。
η]确保单侧双记录层结构的可扩充性,即,确保对于单侧双记录层结构,在一个记录层上,执行记录或再现时,其它记录层不影响操作。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从信息记录介质稳定再现数据的信息再现设备,或一种可以将数据稳定记录到信息记录介质上的信息记录与再现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其轨道上记录信息的信息存储介质,该轨道被形成为凹槽和凸脊,其中该凹槽具有在该凹槽的两壁上形成摆动,而且所述摆动互相同步的同步结构,而该凸脊具有在该凸脊的两壁上形成摆动,而且所述摆动互相异步的异步结构。
上述信息存储介质可以互相进行凸脊/凹槽记录和CLV记录,这样可以提高记录容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凸脊部分和凹槽部分并且将其沿径向方向交替排列,作为在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表面上的信息记录轨道;使用凸脊部分或凹槽部分的摆动调制记录所述轨道的地址信息;采用格雷码以生成所述地址信息;将检错信息附加至所述地址信息;以及将由于摆动调制而生成的未定义位分布排列在凸脊部分和凹槽部分中。
附图说明
图1A至1C是根据本发明的信息存储介质的凹槽部分和凸脊部分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现设备的记录单元的方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现设备的再现单元的方框图;
图4是示出应用于图2和3所示记录/再现设备的信息记录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A至5D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记录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应用于图2和3所示记录/再现设备的信息记录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摆动地址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A和8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摆动地址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摆动地址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产生记录数据字段的处理过程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数据帧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图11所示数据ID的内容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图12所示数据字段号的内容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记录类型的定义的示意图;
图15A和15B是示出主数据加扰之前的移位寄存器组内的初始值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ECC块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加扰帧的排列例子的示意图;
图18是其中在左块和右块中外奇偶(PO)交叉的ECC块的示意图;
图19A和19B是示出对其附加了同步码的ECC块中的调制数据的示意图;
图20是示出图19所示同步码的类型的示意图;
图21是示出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上的导入区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22是示出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各数据的数据单元的示意图;
图23A和23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的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的示意图;
图24A至24D是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信息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格式互相进行比较的示意图;
图2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的区域结构的示意图;
图26是示出摆动调制过程中的180°调相和NRZ方法的示意图;
图27A至27C是示出在摆动调制基于凸脊(L)/凹槽(G)记录过程的情况下,产生不定位的原理的示意图;
图28是示出格雷码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2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特殊轨道码的示意图;
图30A至30D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将可重写数据记录到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上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31A至31D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位于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上的摆动信息的示意图;
图32A至32E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如何在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上,在其上设置了各摆动地址的区上排列地址位的示意图;
图33A至33E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如何在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上,在其上设置了各摆动地址的区上排列地址位的示意图;
图34是示出在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上建立摆动地址数据的处理过程的示意图;
图35是示出应用于本发明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处理过程的内容的信号的示意图;
图36是示出用于设置具有格雷码特征的EDC信息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37是示出结合L/G记录过程,在凸脊上设置奇数/偶数识别信息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38是示出在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上设置轨道号信息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39A和39B是示出改变凹槽宽度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40是示出在L/G记录过程中,在凹槽区上排列不定位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41是示出ROM介质上的首标区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42是示出首标区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43是示出通过利用轨道地址数据对凹槽摆动进行调相获得的轨道形式与凸脊上的摆动检测信号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44是示出凹槽摆动中的凸脊轨道上的地址检测值的示意图;
图45是示出由凹槽摆动获得的轨道号和在凸脊轨道上检测的数据的示意图;
图46是示出寻址格式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47是示出在凸脊轨道上嵌入地址信息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48是示出其中通过改变部分凹槽的宽度,形成凸脊地址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49是示出根据部分凹槽的宽度变化,检测凸脊轨道的奇数轨道号或偶数轨道号的原理的示意图;
图50是示出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的寻址格式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51是示出地址布局的例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可重写信息存储介质(光盘)1的平面图(俯视图),图1B是图1A的部分放大图,图1C是信息存储介质1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如图1C所示,信息存储介质1包括:支承基底11,具有1.0mm至1.2mm的厚度;记录膜12,形成在基底11上;以及透明保护层13,具有25μm至300μm的厚度,而且形成在膜12上。通过透明保护层13,对记录膜12照射激光束14。通过物镜15,对信息存储介质1照射激光束14。
在本发明的凸脊记录和凹槽记录过程中,从激光束14的方向观看,将凸面部分(凹槽)称为凹槽(groove)部分2,而将凹面部分(边沿(bank))称为凸脊(land)部分3。凹槽部分2与凸脊部分3之间的边界被定义为壁部分4。
检验被基本集聚在记录膜12上的、激光束14的聚光点的大小时,通过分析矢量场,使对凹槽部分2照射的聚光点的大小相对提高,而使照射凸脊部分3的聚光点的大小相对降低。
因此,由记录在凹槽部分2上的记录标记5再现的信号的分辨率较低,因此,其可靠性也较低。当在凹槽部分2上形成记录标记5时,容易发生记录在相邻凸脊部分3上的记录标记被擦除的交叉擦除现象。
同样,由记录在凸脊部分3上的记录标记5再现的信号的分辨率较高,因此,其可靠性也较高。当在凸脊部分3上形成记录标记5时,不容易发生记录在相邻凹槽部分2上的记录标记被擦除的交叉擦除现象。
本发明的显著特征是,目的在于利用上述矢量场的分析结果提高信息存储介质的容量的记录方法。
如图1所示,其中由记录标记5再现的信号的可靠性较低的凹槽部分2的两个壁部分4同步,而且摆动(弯曲)。换句话说,在信息存储介质1的圆周方向(图1A至1C中的上下方向),凹槽部分2两侧的摆动2a和2b互相不发生位移。在该实施例中,利用CLV格式提高存储容量,而在该介质的整个表面上,摆动产生的摆动信号的频率固定。
采用CLV格式阻止了凹槽部分2与凸脊部分3上的摆动互相同步。因此,发生了下面的现象。凹槽部分2和凸脊部分3的宽度根据位置发生变化,而该宽度的变化改变再现信号的光量,从而降低由记录标记5再现的信号的特性。
由于将上述再现信号送到图3所示的记录/再现设备(之后进行说明)中的同步码位置检测部分45和解调电路52,所以降低了部分45和电路52的吞吐量。为了克服该缺陷,根据本发明,这样形成轨道,以使其中利用矢量场的分析结果获得的再现信号的可靠性高的凸脊部分3的两个壁部分4上的摆动位移。
现在,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现设备。
图2具体示出信息记录/再现设备的一组记录单元。通过接口部分42,将要记录的主数据(源数据或用户数据)送到给定信息附加部分68。部分68细分扇区的各单元上的主数据。
当用于记录的介质是可重写信息存储介质时,给定信息附加部分68将扇区的数据ID、IED、数据类型、预置数据和保留区附加到主数据的前面,而且还将EDC附加到主数据的后面,如下所述。由数据ID生成部分65产生数据ID,而由预置数据生成部分66产生预置数据。
相反,当用于记录的介质是仅再现信息存储介质(原始母盘(original master))时,给定信息附加部分68将扇区的数据ID、IED和版权管理信息附加到主数据的前面,而将EDC附加到主数据的后面。由数据ID生成部分65产生数据ID,而由版权管理信息生成部分67产生版权管理信息。
将给定信息附加部分68产生的扇区数据送到数据布局局部交换部分(或数据提取部分)63。数据布局局部交换部分63确定所发送的扇区数据的位置。
将数据布局局部交换部分63发出的扇区数据送到加扰(scramble)电路57,然后,进行加扰处理。
将这样加扰的扇区数据顺序送到ECC编码电路61。电路61利用预定数(例如,用于16个至32个扇区的数据)对该扇区数据进行ECC编码。
将ECC编码数据送到调制电路51。调制电路51对收到的数据进行给定的调制,而从调制变换表记录部分53获取必要信息(例如,该调制是8/16调制,而且可以采用另一种调制技术)。电路51将调制数据送到数据组合部分44。
DSV计算部分48计算送到部分44的调制数据的每个扇区的底部的调制数据(例如,6位通道)的DSV(数字和值)。部分48将计算的DSV送到同步码选择部分46。
根据DSV计算部分48计算的DSV和预置数据生成部分66或版权管理信息生成部分67产生的低位n位数据,同步码选择部分46从记录在同步码选择表记录部分47上的各种同步码表中选择特定(最佳)同步码。
在数据组合部分44上交替排列同步码选择部分46选择的同步码和调制电路51提供的调制数据。
利用信息记录/再现部分41,将这样组合的数据写入可重写信息存储介质(例如,采用相变记录格式的RAM光盘和RW光盘)。部分41包括光学拾取器,而且对信息存储介质发射激光束,以记录信息,或者形成记录标记。
当这样组合的数据用在仅再现信息存储介质时,(a)利用ROM光盘的原始母盘记录部分,将它记录到用于复制ROM光盘的原始母盘上,或者(b)利用信息记录/再现部分41,将它烧灼记录(burn)到仅再现R光盘上(例如,使用颜料的光盘,该光盘始终改变要将数据记录到其上的激光照射部分的反射率)。
根据写入部分43的ROM上的控制程序,控制部分43内的MPU控制上述设备的各单元的操作过程,在部分43内将RAM用作工作区。
图3是示出在信息记录/再现设备中,从可重写信息存储介质或仅再现信息存储介质再现信息的再现单元的方框图。
信息记录/再现部分41利用激光束照射信息存储介质,以再现信息。根据信息记录/再现部分41提供的再现信号,摆动信号解调部分50解调摆动信号。根据电路50提供的摆动信号,主轴马达旋转控制部分60控制主轴马达(未示出)的转速,该主轴马达使光盘转动。
同步码位置提取部分45检测记录在光盘上的每个扇区的顶部的同步码。根据同步码位置提取部分45检测的同步码信息,解调部分52可以检测再现部分41再现的数据的扇区顶部的位置以及该扇区上的同步码的位置。在解调电路52中,根据同步码位置提取部分45提供的同步码信息,从扇区上删除同步码。根据解调变换表记录部分54提供的解调信息,对剩余在扇区上的、被8/16调制的数据进行解调。
解扰电路58首先解扰加扰数据的数据ID部分和IED部分。数据ID和IED部分提取部分71提取解扰的ID和IED部分,然后,将它们送到控制部分43。控制部分43监视顺序提供的数据ID部分。根据解扰数据的内容,控制部分43可以检测出轨(out-of-track)。当控制部分检测到出轨时,它可以再一次在短时间周期内读信息。
还将解调电路52解调的数据送到ECC解码电路162。电路162将给定数量的扇区(16个或32个扇区)作为一个ECC块,然后,ECC解码ECC编码的数据,并将它送到解扰电路58和59。
解扰电路59解扰整个主数据,然后,将该解扰数据送到数据位置交换部分64。部分64将解扰数据的特定数据送到数据ID部分和IED部分提取部分71。
部分71从解扰数据中检测数据ID和IED,然后,提取检验到其差错的数据ID。数据ID部分差错检验部分72检验数据ID是否包括差错。如果检测到差错,则ECC解码电路62就校正该差错。此外,主数据提取部分73提取距每个扇区数据的顶部给定距离的主数据,然后,通过接口部分42输出该主数据。
图4是示出应用于图2和3所示信息记录/再现设备的信息记录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当将AV(音频视频)信息主要记录在信息存储介质1上时、它并不比写PC信息更频繁地重写。借助这种特征,图2和3所示信息记录/再现设备将信息记录到信息存储介质1上,如下所述。
信息存储介质1包括:数据区,用于记录信息;以及管理区,用于管理记录在数据区上的信息。将诸如视频数据的内容记录到数据区上。图2和3所示的控制部分43完全控制该处理过程。
1.基本上将信息顺序记录到未记录区上。
2.当用户发出指令以重写记录信息时,将该信息记录到未记录区上,先前记录的信息被保留,并通过删除管理信息中的数据,可以禁止将其送到用户。
3.在将信息完全记录到信息存储介质1的整个表面上后,禁止送到用户的信息被用户指定其记录的新信息覆盖写(overwrite)。
正如在图4所示的步骤ST101中那样,如果用户发出指令以记录信息,则首先,将该信息附加写到位于介质1的内径上的凹槽部分上。如果用户发出指令以删除文件,则通过删除介质1的管理信息中的数据,禁止将该文件提供给用户,并且不删除记录在数据区上的文件。如果用户发出指令以重写文件时,通过删除管理信息中的数据,禁止将该文件送到用户,而无需覆盖写该文件,并且将信息附加写到未记录区。
在完成将信息附加写到凹槽部分时(步骤ST103中的是),将信息附加写到凸脊部分(步骤ST104)。还是在这种情况下,当用户发出指令以删除或重写文件时,通过删除信息存储介质1的管理信息中的数据,禁止将该文件送到用户,并且将信息附加写到未记录区上。
在完成将信息附加写到凸脊部分上时(步骤ST105中的是),利用被给出重写指令或删除指令的记录信息的、凹槽部分或凸脊部分的文件区被新信息覆盖写。
上述记录方法减少了对位于光盘内径上的凹槽部分进行写的次数,而且可以防止破坏位于光盘的内径上的记录膜。
图5A是其中信息记录到介质1的中途,而且仅记录到凹槽部分的信息存储介质1的示意图。在图5A中,参考编号7表示仅用于半径为r的凹槽部分的记录区,而参考编号6表示从记录区7的半径到介质1的最外部半径的未记录区。图5B是对应于图5A中的半径r的范围的部分放大图。如图5B所示,在凹槽部分2的中途,形成记录标记5。图5C是其中完成将信息记录到所有凹槽部分2上,而开始将信息记录到凸脊部分3上的信息存储介质的示意图。在图5C中,参考编号9表示从存储介质1的最内部半径到半径r的凹槽部分和凸脊部分的记录区,而参考编号8表示仅用于从半径r到存储介质1的最外部半径的凹槽部分的记录区。图5D是对应于图5C中的半径r的范围的部分放大图。如图5D所示,在凸脊部分3的中途,形成记录标记5,然后,在所有凹槽部分2上,形成记录标记5。
图6是示出应用于图2和3所示信息记录/再现设备的、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根据图6所示的方法,在步骤ST201至ST203,首先,将信息附加写到(记录标记5被形成后)位于信息存储介质上的所有凹槽部分2然后,在步骤ST204和ST205,覆盖写用户指定对其进行删除或重写的凹槽部分2的文件区。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将信息完全记录到凹槽部分2上,则在步骤ST206至ST208,开始将它记录到凸脊部分3上。
如上所述,当根据矢量场的分析结果,将信息记录到凹槽部分2上时,在凸脊部分3上容易发生交叉擦除现象。因此,首先,将信息记录到凹槽部分2上(在这种情况下,不发生交叉擦除现象,因为在凸脊部分上不形成记录标记5)。在完成在凹槽部分2上进行记录之前,不将信息记录到凸脊部分3上,由于在将信息记录到凸脊部分3上时,较难在凹槽部分2上发生交叉擦除现象。因此,当在凸脊部分3上形成记录标记5时,在记录在凹槽部分2上的记录标记5上,不容易产生不必要的交叉擦除现象。因此,在凸脊(凸脊)/凹槽(凹槽)记录过程中,可以减小交叉擦除的影响,而且可以使CLV格式的轨道间距变窄,从而提高信息存储介质的记录容量。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现在将参考图7和8说明将根据摆动的摆动信号用作信息存储介质1上的地址信息的方法、在凹槽部分2的右壁部分和左壁部分4上,该摆动互相同步变化。
FSK(频移键控:根据频率的变化,信息项“1”和“0”重叠在摆动上)方法用作摆动形式的地址信息的记录格式。假定用于FSK方法的频率是f1和f2,则在摆动地址区内形成具有频率f1和f2的摆动(下面说明)。在位于摆动地址区与其相邻摆动地址区之间的壁部分上,形成其频率f3远低于频率f1和f2的摆动。然而,为了简单说明下面的实施例,将壁部分看作直线。
请注意图7所示的凹槽部分2,凹槽部分2的大多数右壁部分和左壁部分4不摆动,而是直的。然而,在奇数区21上,壁部分互相同步摆动(弯曲)。
在诸如DVD-RAM的可重写光盘上形成的摆动中,将对应于例如一个扇区的大小定义为包括块A和B的一组,每块的头半部分用作地址区,如图7所示。将块A的地址区定义为奇数区21,而将块B的地址区定义为偶数区22。奇数区21的总长与沿信息存储介质1的周边的轨道长度之比是1比4,而偶数区22的总长与该轨道的长度之比也是1比4。
通过检测记录膜12反射的、并通过物镜15的激光束14的总光量的变化,检测由记录标记5再现的信号,如图1C所示。相反,通过计算通过图1C所示物镜15的光轴(利用交替的长短虚线示出)的右侧的激光束14与通过物镜光轴的左侧的激光束14之间的总光量的差值,产生摆动检测信号。图3所示的摆动信号解调电路50处理这样产生的摆动检测信号,并将它解码为信息存储介质1上的地址信息。该摆动检测信号与在奇数区21的凹槽部分2的右壁部分和左壁部分4上形成的摆动的形状具有同样的波形。
当集聚在信息存储介质1的记录膜12上的聚光点跟踪(trace)凹槽部分2时,响应从图7所示的奇数区21检测的摆动信号,摆动信号解调电路50检测地址信息。当聚光点跟踪凸脊部分3时,响应在激光束通过与凸脊部分3相邻的凹槽部分2的壁部分4上(位于存储介质的内径上)的摆动时检测的摆动信号,电路50检测地址信息。在聚光点跟踪凸脊部分3时由与凸脊部分3相邻的凹槽部分2(位于存储介质的内径上)产生的摆动检测信号与在光点跟踪凹槽部分2时由奇数区21产生的摆动检测信号具有基本相同的波形。
尽管图3中未示出,但是为了使聚光点稳定跟踪凹槽部分2或凸脊部分3,产生出轨检测信号(跟踪误差信号)。在光点跟踪凹槽部分2时产生的出轨检测信号与在它跟踪凸脊部分3时产生的该信号的极性互相相反。通过检测出轨检测信号的极性,控制部分43确定摆动检测信号是表示凹槽部分2上的地址信息,还是表示凸脊部分3上的地址信息。
上面先对记录在凹槽部分2上的信息进行了说明,然后对记录在凸脊部分3上的信息进行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记录顺序,确定设置地址号的顺序。换句话说,如果利用奇数区21产生的摆动信号检测的凹槽部分2的地址号是“i”,则与位于信息存储介质1的外径的凹槽部分2相邻的凸脊部分3的地址号也被检测为“i”。这是因为,当光点跟踪凸脊部分3时,从与位于介质1的内径上的凸脊部分3相邻的凹槽部分2的壁部分4上的摆动信号中检测地址号。假定位于介质1的最外部半径上的凹槽部分2的最后一个地址号是“j”,则控制部分43利用下面的等式计算凸脊部分的地址k:
k=j+1
在凹槽部分2上,控制部分43直接根据检测的摆动信号计算地址号k。在凸脊部分3上,通过将位于介质1的最外部半径的凹槽部分2上的地址号j与直接根据摆动信号检测的地址信息相加,它计算地址号k。
如上所述,将信息记录到凹槽部分2上,然后,记录到凸脊部分3上。然而,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首先将信息记录到凸脊部分和凹槽部分之一上,然后,在首先的记录完成后,将信息记录到另一部分上。因此,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将信息记录到凸脊部分上,然后记录到凹槽部分3上的信息记录方法。
现在,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信息存储介质的另一个实施例。
为了稳定检测摆动信号,当聚光点跟踪凸脊部分3时,如果凸脊部分3的壁部分(右壁部分和左壁部分)之一摆动时,其它壁部分始终需要是直的。当正如在本发明中那样以完整CLV格式,记录信息时,根据信息存储介质1的半径,凸脊部分3的右壁部分和左壁部分可能同时摆动,如图8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现象,使摆动部分从偶数区22移动到奇数区21,如图8B所示。请仅注意凹槽部分2,在相邻凹槽部分2的奇数区21和偶数区22上交替形成摆动。换句话说,将摆动地址记录到与另一个凹槽部分相邻形成的凹槽部分的偶数区上,该另一个凹槽部分具有在其上记录了摆动地址的奇数区,其中凸脊部分插在这些相邻凹槽部分之间。
现在,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信息存储介质的又一个实施例。
在聚光点跟踪图7所示的凸脊部分3时读地址信息的方法中,从凹槽部分2的壁部分之一检测摆动。图9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存储介质的摆动地址结构。如图9所示,形成摆动,使凹槽部分2的摆动地址区23a与另一个与该凹槽部分2相邻形成的凹槽部分2的壁部分之一同步,凸脊部分3插在这两个凹槽部分2之间。换句话说,与在摆动地址区23的凹槽部分上相同,与摆动地址区23的凹槽部分2的两侧相邻的两个凸脊部分3之一具有同步结构。在凸脊部分3的摆动地址区23c上,凸脊部分3的右壁部分与左壁部分互相同步。因此,响应摆动检测信号,以较高稳定性和较高可靠性,从凸脊部分3检测地址信息,结果,以较高精度再现地址信息。
现在,将说明应用于不是将CLV系统应用于上述光盘的整个表面上的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各种摆动地址系统的实施例。不是基于CLV系统的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介质包括:基于ZCLV系统的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其在径向具有多个区域,而且在该记录介质上,在同一个区域内采用同样的转速,而且在多个区域上采用不同转速;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其仅能写一次(附加写);以及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在下面的说明中,将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和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共同称为“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
本实施例具有许多特征。因此,在详细说明该实施例之前,下面将作为发明要点简要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在下面的说明中,利用诸如A)的字母表示主要发明要点的内容。利用例如(a14)表示实现主要发明要点需要改进的内容(中级发明要点)。此外,利用例如(a141)表示实现改进内容需要的详细内容。即,将分层次一起全面说明发明点的内容。
利用圆括号内的相应字母数字,表示对应于下面的发明点的各实施例的部分详细说明。
A)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对于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可以设置多种记录格式。[效果]可以根据记录在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上的内容,优化介质(数据)结构。具体地说,使用下面说明的技术。
(aa)对于可以自由复制任意次数的内容(不非常重要的内容),与在现有技术中相同,通过将各分段(segment)连续连接在一起(互相靠近排列),记录数据。
(ab)对于限制复制的重要内容,在信息记录介质上,互相分离排列各分段,以便将“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的识别信息”、“复制信息”、“有关信息的加密密钥”等记录到各分段之间的间隙上。这样可以保护信息记录介质上的内容,而且确保提高的存取速度。为此,采用下面的技术。
(a11)在同一个光盘上采用共同格式(在同一个光盘上不能改变格式)。
(a12)根据记录内容,在同一个光盘上,可以将两种格式混合在一起。
(a13)两种格式局部具有共同格式区(在起动后,读该区)。
[效果]如果数据结构在整个信息记录介质上改变,则当再现设备第一次开始从信息记录介质再现数据时,它不能判定应该使用哪种数据结构。因此,开始再现需要不必要的长时间。当在信息记录介质的一部分(导入部分和导出部分)上采用共同数据结构时,起动后,首先存取该部分(在安装信息记录介质后,当信息再现设备或信息记录与再现设备立即开始再现时),以便能利用该同一种格式,再现所需的最少信息。因此,起动后,可以稳定、迅速开始再现。
(a14)将DVD-ROM的格式识别标志信息(包括第二建议的一部分)记录到光盘上。
(a141)将格式识别标志信息记录到共同格式区上。
(a142)将格式识别标志信息记录到可重写区上。
如图16和17所示,在本发明中,二维排列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数据。此外,作为纠错附加位,在行方向,附加设置PI(内奇偶校验(Parity In)),而在列方向附加设置PO(外奇偶校验(ParityOut))。根据擦除校正过程和垂直和水平重复校正过程,这种结构提供良好纠错能力。
(b11)一个纠错单元(ECC块)由32个扇区构成。具体地说,如图16和17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从“扇区0”到“扇区31”顺序排列32个扇区,构造ECC块。一个扇区由6列构成。[效果]即使在信息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具有某个长度的划痕,利用纠错过程,下一代DVD仍必须能够准确再现信息,该长度的划痕是当代DVD利用纠错过程可以准确再现信息的划痕。为了提供足以处理高质量视频的大容量,本发明的实施例提高记录密度。因此,当应用传统的一个ECC块=16扇区时,利用纠错过程可以纠错的物理划痕的长度降低。通过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那样,利用32个扇区构造一个ECC块,可以提高利用纠错过程可以纠错的信息记录介质表面上的容许划痕长度。这样还可以与当前DVD的ECC块结构兼容,并继续使用当前格式。
(c)将同一个扇区划分为多个部分。对各划分部分提供不同的乘积码(product code)(小于ECC块)。
如图17所示,分别来自扇区数据的172字节的数据集交替排列在左侧和右侧上,以获得右组和左组(使分别属于右组和左组的数据交错,以便被“嵌套”)。然后,划分右组和划分左组的32个扇区聚合在一起,构成较小ECC块。例如,图17中的“2-R”表示扇区号和右与左组识别号(例如,第二右数据)(图17中的L表示左)。
[效果]提高校正扇区数据中的错误的能力,以使记录数据更可靠。
例如,假定在记录期间轨道发生偏移,以致无意中覆盖写已经记录的数据,从而破坏一个扇区的数据。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处理一个扇区中的破坏数据,两个较小的ECC块用于实现纠错。因此,减小了对一个ECC块的纠错负担,以确保以提高的性能进行纠错。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即使在形成ECC块之后,将数据ID设置在每个扇区的头部位置。因此,在进行存取之前,可以迅速检验数据位置。
(c11)使同一个扇区上的数据交错(扇区分割成的同样长度的小数据集交替地属于不同的组)。各组属于不同的较小ECC块。[效果]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防止突发错误的结构。例如,假定存在沿信息记录介质的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划痕,因此可以预防172个字节以上的数据被读出。在这种情况下,172字节以上的突发错误分布式排列在两个较小ECC块上。这样可以减轻对一个ECC块的纠错负担,以确保以改进的性能进行纠错。
D)构成ECC块的扇区用于确定多种类型的同步帧结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同步帧结构根据构成一个ECC块的扇区的扇区号是偶数还是奇数发生变化。[效果]由于即使在构造了ECC块之后,仍将数据ID设置在每个扇区的头部位置,所以在进行存取之前,可以迅速检验该数据的位置。
(d1 1)使PO交错并插入PD的位置在右组与左组之间不同(图18)。[效果]由于即使在构造了ECC块之后,仍可以使数据ID位于每个扇区的头部位置,所以在进行存取之前可以迅速检验数据位置。
E)ECC块被分割为分段的结构。[效果]该结构可以在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和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以及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之间实现高度格式兼容。
结合L/G摆动调制:这适于区域布局(一圈轨道不能容纳ECC块)。
F)首标(header)设置在分段之间的结构。[效果]可以迅速、容易地将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以及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互相区别开。
(f11)在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和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以及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之间,数据内容不同(这用于进行区别)。
(f12)随机信号用于DVD-ROM首标。[效果]尽管相邻轨道之间的位置匹配,但是在DBD-ROM首标位置,仍可以稳定检测DPD信号。
G)对于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以分段格式记录防护区(guardarea),以便互相部分重叠。[效果]当在分段之间,在前防护区与后防护区之间,存在间隙(不存在记录标记的部分),从宏观观点出发,光反射率在该间隙内发生变化,因为光反射率根据是否存在记录标记发生变化。因此,利用单侧双记录层结构,该间隙干扰信息再现信号,以致在再现期间,频繁产生错误。与本发明情况下相同,通过以使它们互相部分重叠的方式排列防护区,可以防止产生其中不存在记录标记的间隙。此外,可以消除由单侧双记录层上的已记录区产生的层间串扰产生的负面影响,以提供稳定的再现信号。
H)每个分段多次排列地址信息。[效果]可以迅速检测记录期间的轨道偏移。如果在记录记录标记时,发生轨道偏移,则覆盖写已记录区,以破坏已记录信息。如果每个分段将地址信息排列n次,则在再现聚光点通过一个分段区时,可以理想地n次检测到地址信息。因此,随着每个分段设置的地址信息的条数的增加,再现一条地址信息所需的时间缩短。如本发明的情况,即使在记录期间发生了轨道偏移而破坏了一部分已记录信息,通过对每个分段多次排列地址信息,仍可以迅速检测轨道偏移。因此,根据ECC块,利用纠错过程可以内插破坏信息。
I)关于地址信息(特别是分段地址信息),调整应用地址号的方法。[效果]摆动符号(地址位)极性反转的频率升高,使得能更准确检测符号(地址位)之间的边界位置。
(i11)地址号从“1”开始,而不是从“0”开始,这样使所有位具有同样的值。
(i12)删除具有3个或者更多个连续“1”或“0”的地址号。
J)利用L/G记录+摆动调制过程,记录地址信息。[效果]可以使容量最大。
K)利用L/G记录+摆动调制过程,将未定义位分布排列在凸脊和凹槽上。[效果]当将所有未定义位排列在凸脊或凹槽上时,如果由在其上排列了未定义位的部分再现地址信息,则经常发生误检。通过在凸脊和凹槽上分布式排列不确定位,可以分散误检的风险,从而提供可以完全稳定检测地址信息的系统。
(k11)局部改变凹槽的宽度,以在该凹槽内形成不确定位(indefinite bit)。
(k12)局部改变凹槽的摆动振幅,以在该凹槽内形成不确定位。
(L)对于L/G记录过程,采用180°(±90°)摆动调相。[效果]关于“L/G记录+凹槽的摆动调制”,改变凹槽上的轨道数,以在相应凸脊上产生不确定位,从记录在凸脊上的记录标记产生的再现信号的总电平(general level)发生变化。因此,不利的是,由记录标记产生的再现信号的差错率在局部升高。然而,当如本发明的情况,将180°(±90°)的调相用于对凹槽进行的摆动调制时,在该凸脊上的不确定位位置,凸脊宽度以横向对称的正弦波形式发生变化。因此,由记录标记产生的再现信号的总电平变化具有与正弦波类似的非常简单的形状。此外,如果进行稳定跟踪,则可以预测该凸脊上的不确定位的位置。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电路用于对从记录标记再现的信号执行校正过程。这样提供了一种可以容易地提高再现信号的质量的结构。
M)格雷码用于轨道地址。[效果]降低在凸脊上产生不确定位的频率,对于“L/G记录+凹槽的摆动调制”,通过改变该凹槽上的轨道数,产生不确定位。在该凸脊上的不确定位位置,凸脊宽度以横向对称方式发生变化。因此,不能根据该凸脊上的不确定位的位置获得摆动检测信号。此外,由记录在凸脊上的记录标记产生的再现信号的总电平发生变化。因此,不利的是,由记录标记产生的再现信号的差错率在局部降低。因此,通过降低在凸脊上产生不确定位的频率,可以降低产生诸如上述描述的问题区的频率。此外,可以稳定再现摆动检测信号和由记录标记产生的再现信号。
N)对格雷码附加具有格雷码特征的检错码。[效果]1.由于对轨道地址信息附加检错码,所以可以显著提高再现轨道地址信息的准确性。2.由于检错码具有格雷码特征以减少凸脊部分上的不确定位的数量,所以可以更准确再现并确定凸脊部分上包括检错码的轨道地址信息。为此,使用下面描述的技术。
(n11)将摆动地址设置区561和562分别分割为纠错单元606和检错单元607和608。[效果]即使具有混合不确定位,仍可以使它们的不利影响包含在一个检错单元内,以便能更准确再现其它数据。此外,利用EDC信息613和614检测不确定位的位置,根据EDC信息与偶数轨道/奇数轨道检测信息的组合,可以确定不确定位混合在其上的区域上的轨道数。
O)利用“异或”计算过程,对格雷码进行加扰。[效果]加扰码仍满足格雷码条件。这样可以抑制凸脊部分上的不确定位数量增加。
P)以摆动地址格式设置移位保留区,以使地址信息的位置移位(结合其它技术,这样做有效)。
Q)每个不确定位均不与重新排列的轨道地址信息对准(结合其它技术,这样做有效)。
(q11)在同一个轨道上,不确定位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与分段的位置无关。
(q12)即使在同一个轨道上,不确定位的相对位置仍根据分段的位置变化。
(q13)即使在同一个轨道上,不确定位的相对位置仍根据分段的位置变化。
(q14)通过顺序循环轨道号信息A 611和B 612的较高位,可以改变不确定位的位置。
R)对地址信息进行加扰。[效果]每个符号(地址位)的摆动极性反转的频率升高,使得能更准确检测符号(地址位)之间的边界位置。
(r11)利用分段号作为籽数(seed),进行加扰。
(r111)利用M序列变化,改变要“异或”运算的目标的数据图形。
(r112)使要“异或”运算的目标的数据图形固定。
(r12)通过加扰该信息,而改变加扰M序列,可以在轨道号信息A 611与轨道号信息B 612之间改变加扰图形。
(r13)在同一个分段上,在两个地址区之间,改变加扰籽数。
(r131)提供用于前地址和后地址的两种类型籽数,并在光盘上的各处使用固定籽数。
(r132)将分段地址信息和摆动地址号信息用作籽数。
S)在同一个分段的两个地址区之间,改变图形的内容。[效果]提高摆动符号(地址位)的极性反转的频率,以便更准确检测符号(地址位)之间的边界位置。
(s11)对同一个分段上的两个地址区,执行位反转过程。
T)将轨道号的偶数/奇数识别信息设置在分段之间的区上。[效果]偶数/奇数识别信息位于由记录标记形成的记录信息区之外。因此,偶数/奇数识别信息不影响记录标记产生的再现信号。为此,使用下面描述的技术。
(t11)物理地放置偶数/奇数识别信息。[效果]可以快速、准确进行检测。
(t12)局部断开(sever)各条凹槽。[效果]这样可以提高可制造性和生产率,从而降低产品价格。使用一束光进行记录使得可以使用廉价、通用主记录设备。
(t13)在各凸脊部分上排列前置坑(prepit)。
(t14)各条凹槽在局部显著摆动(这种技术包括“凹槽断开+凸脊前置坑”)。[效果]这样可以提高可制造性和生产率,从而降低产品价格。使用一束光进行记录使得可以使用廉价、通用主记录设备。可以显著降低单侧双记录层上的已记录区产生的层间串扰(在信息再现期间,其它记录层对再现信号的不利影响)。
U)通过使偶数轨道号或奇数轨道号能被检测并改善格雷码,尽管存在不确定位,但是仍可以确定(define)地址。[效果]可以准确确定地址,而与根据不确定位的确定结果无关。
V)利用用于移位地址号的轨道号信息A/B(611/612)和特定轨道码,甚至可以确定各条凸脊上的轨道地址。[效果]该技术甚至可以使凸脊部分具有不含有不确定位、而且可以确定轨道地址的区。这样甚至可以准确确定凸脊部分的地址。为此,使用下面描述的技术。
(v11)交错递增轨道号。同样轨道号之间的凸脊区被定义具有该轨道号。利用用于确定轨道号是偶数还是奇数的装置,确定不同轨道号之间的凸脊区的轨道号。
W)还在凹槽区上,分布排列未定义位。[效果]该技术甚至可以使凸脊部分具有不含有任何不确定位,而且可以确定轨道地址的区。这样甚至可以准确确定凸脊部分的地址。可以预测凸脊部分和凹槽部分上不含有任何不确定位,而且可以确定轨道地址的区。这样可以更准确检测轨道地址。
(w11)在产生凹槽时,局部改变凹槽宽度,以产生具有固定凸脊宽度的区。
(w12)改变凹槽的摆动振幅,以在凹槽区上排列不确定位。
X)在每个分段上排列区域识别信息和分段地址信息。将轨道地址设置在分段之间的首标区上。[效果]1.通过进行摆动调制,记录所有信息、如当前DVD-RAM的情况,这样可以防止再现信号在前置坑首标部分具有断续部分。因此,根据记录标记,可以稳定再现数据。2.与当前的DVD-RAM相比,在每个分段上,排列区域识别信息和分段地址信息(可以将记录标记记录在同一个位置,以便互相重叠)。这样可以更有效进行记录,以提高容量。3.将轨道地址设置在分段之间的首标区上。因此,凸脊上不确定位的位置不存在于在分段区上。这样可以防止从记录标记再现期间差错率升高。为此,使用下面描述的技术。
(x11)在多个首标区上,分布式记录轨道地址。
将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ZCLV系统的信息记录介质的数据格式以及适合该数据格式的各种摆动地址系统。
1]根据本发明的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下一代DVD-ROM)、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下一代DVD-R)以及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下一代DVD-RAM)通用的数据结构部分。
如图10所示,取决于信号处理级将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的数据字段上的数据称为帧,加扰帧或记录帧或记录数据字段。数据帧由2,048字节构成,而且具有主数据、4字节数据ID、2字节ID检错码(IED)、6字节保留字节以及4字节检错码(EDC)。附加部分68(参考图2)将数据ID、IED以及EDC附加到主数据上。
附加了检错码(EDC)后,对主数据进行加扰。然后,对加扰的32个数据帧(加扰帧)附加交叉RS(Reed-Solomon)纠错码,以执行所谓ECC编码过程。这样可以构造记录帧。该记录帧含有外码奇偶校验(PO)和内码奇偶校验(PI)。
PO和PI分别是由32个加扰帧构成的、对ECC块建立的纠错码。
对记录数据字段进行4/6调制。以91字节的间隔,将同步码(SYNC)附加到记录数据字段上,以构成记录帧。在一个数据字段上记录4个记录数据字段。
图10示出如何使数据从主数据变更为记录帧的。图11示出数据帧的形式。该数据帧具有2,064字节,该2,064字节由172字节×2×6行构成,而且包括2.048字节的主数据。
图12示出由4个字节构成的数据ID。由位b31至b24构成的头1个字节是字段信息。接着的3个字节(位b23至b0)是数据字段号。
如下所述,数据字段信息在凸出数据区域(embossed data zone)上。该数据字段信息含有:扇区格式类型、跟踪方法、反射率、记录类型、区类型、数据类型、层号等。
扇区格式类型:1b表示区域格式类型,跟踪方法:0b表示坑跟踪,反射率:1b表示最大40%,记录类型:0b表示通用类型,而1b表示实时信息(不同的缺陷管理方法用于0b和1b),区类型:01b表示导入区,数据类型:0b表示只读数据,层号:0b表示双层0或单层光盘,而1b表示双层1。
下面将说明可重写数据区上的数据字段信息。
扇区格式类型:1b表示区域格式类型,跟踪方法:1b表示凹槽跟踪,反射率:1b表示最大40%,记录类型:0b表示通用类型,而1b表示实时信息(不同的缺陷管理方法用于0b和1b),区类型:00b表示数据区,数据类型:1b表示可重写数据,层号:0b表示双层0或单层光盘,而1b表示双层1。还必须根据上述规则,分配这些位。
图13示出所描述的数据字段号的内容。如果ECC块属于凸出数据区域、缺陷管理区或光盘识别区域,则无论如何要记录扇区号。如果ECC块属于数据区,则数据字段号是“逻辑扇区号(LSN)+031000h”。在这种情况下,ECC块含有用户数据。
此外,ECC块属于数据区,但是不含有用户数据,即,未使用该ECC块。这相当于下面描述的3种情况之任一。(1)在第一扇区上,以位0开始的3位是0。在每个后续扇区上,描述连续递增的字段号。(2)描述00 0000h与00 000Fh之间的字段号。(3)什么也没有描述。
图14示出记录类型的定义。
即,当出现在凸出数据区域上时,ECC块被“保留”。当出现在可重写区域以及导入区和导出区上时,“保留”ECC块。当ECC块出现在可重写数据区域和数据区上时,0b表示一般数据(general data),而1b表示实时数据。对于一般数据,如果该块存在缺陷时,对相应扇区应用线性替换算法。对于实时数据,如果该块存在缺陷,则不对相应扇区执行线性替换算法。
现在,将说明检错码(IED)。
当将以矩阵形式排列的每个字节被定义为Ci,j(i=0至11,i=0至171),而IED的每个字节被定义为C0,j(j=0至4)时,则IED被表示为如下:
IED ( X ) = Σ j = 4 5 C 0 , j · X 5 - j
= { I ( X ) · X 2 } mod { G E ( X ) }
在这种情况下,下面的等式成立:
I ( X ) = Σ j = 0 3 C 0 , j · X 3 - j
G E ( X ) = Π k = 0 1 ( X + α k )
其中α表示原始多项式的原根。
P(x)=x8+x4+x3+x2+1
RSV是6字节,而第一字节用作用于加扰的籽数信息。其它5个字节是0h,并保留该其它5个字节。
检错码(EDC)是4个字节的检验码并伴随有未加扰数据帧中的2,060字节。假定数据ID的第一字节的MSB是b16511,而最后一字节的LSB是b0。然后,EDC的每位bi(i=31至0)被表示为如下:
EDC ( x ) = Σ i = 31 0 b i x i
= I ( x ) mod { g ( x ) }
在这种情况下,下面的等式成立:
I ( x ) = Σ i = 16511 32 b i x i
g(x)=x32+x31+x4+1
图15A示出在产生加扰帧时,送到反馈移位寄存器的初始值的例子。图15B示出反馈移位寄存器,它用于产生加扰字节。准备16种预置值。
r7(MSB,最高有效位)至r0(LSB,最低有效位)中的8位被移位并被用作加扰字节。图15中的每个初始预置号等于数据ID 4位(b7(MSB)至b4(LSB))。在开始加扰数据帧时,必须根据4位数据ID,将r14至r0上的初始值设置为图15A所示表中的初始预置值。
该初始预置值用于16个连续数据帧。然后,转换初始预置值,然后,将该转换的预置值用于接着的16个连续数据帧。
提取初始值的低8位r7至r0作为加扰字节S0。随后,移位该8位,之后,提取加扰字节S1。将这种操作重复2047次。一旦从r7至r0中提取了加扰字节S0至S2047,数据帧就从主字节Dk改变为加扰字节D’k。加扰字节D’k被表示为如下:
D’k=DK·SK  对于k=0至2047
其中·意味着“异或”逻辑运算
现在,将说明ECC块的配置。(B)(C)
图16示出ECC块。ECC块由32个连续加扰帧构成。在垂直方向,排列192行+16列。在水平方向,排列(172+10)×2列。“B0,0”、“B1,0”...分别是1字节。PO和PI表示纠错码,而且分别意味着外奇偶校验和内奇偶校验。
在图16所示的ECC块中,将(6行×172字节)单元看作一个加扰帧。图17示出作为加扰帧的排列再示出(redrawn)的ECC块。即,ECC块由32个连续加扰帧构成。此外,该系统将ECC块看作一对(块182字节×207字节)。当利用L表示左ECC块中的每个加扰帧,而利用R表示右ECC块中的每个加扰帧时,如图17所示排列各帧交替出现在右块上。
即,ECC块由32个连续加扰帧构成。每行奇数扇区的左半部分被右半部分代替。此外,172字节×2×192行等于172字节×12行×32加扰帧,而且构成信息字段。将16字节PO分别附加到两个172字节列上,以形成RS的外码(208,192,17)。此外,将10字节PI(RS(182,172,11))附加到左块和右块上的两个208字节行的每一个上。
每个加扰帧内的号表示加扰帧号。尾标R和L分别表示加扰帧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利用下面描述的过程,产生图16所示的PO和PI。
首先,将16字节Bi,j(192=至207)附加到列j(j=0至171以及j=182至353)。利用如下所示的多项式Rj(X)定义Bi,j。多项式Rj(X)形成两个172字节列的每一个的外码RS(208,192,17)。
R j ( X ) = Σ i = 192 207 B i , j · X 207 - i
= { I j ( X ) · X 16 } mod { G PO ( X ) }
在这种情况下,下面的等式成立:
I j , k ( X ) = Σ i = 0 191 B m , n · X 191 - i
G PO ( X ) = Π k = 0 15 ( X + α k )
然后,将10字节的Bi,j(j=172至181,j=354至363)附加到行i(i=0至207)。利用如下所示的多项式Ri(X)定义Bi,j。多项式Rj(X)形成每一(208×2)/2字节行(对于j=172至181)的外码RS(182,172,11)。
R i ( X ) = Σ j = 172 181 B i , j · X 181 - j
= { I i ( X ) · X 10 } mod { G PI ( X ) }
在这种情况下,下面的等式成立:
I i ( X ) = Σ j = 0 171 B i , j · X 171 - j
G PI ( X ) = Π k = 0 9 ( X + α k )
(对于j=354至363)
R i ( X ) = Σ j = 354 363 B i , j · X 363 - j
= { I i ( X ) · X 10 } mod { G PI ( X ) }
在这种情况下,下面的等式成立:
I i ( X ) = Σ j = 182 353 B i , j · X 353 - j
G PI ( X ) = Π k = 0 9 ( X + α k )
其中α表示原始多项式的原根。
P(x)=x8+x4+x3+x2+1
图16所示每个B矩阵的元素Bi,j构成208行×182×2行。在B矩阵中,各行交错,以便元素Bi,j重新排列成元素Bm,n。利用下面的等式表示交错规则:
Figure C0380608500327
n=j[当i≤191,j≤181]
m=(i-191)×13-7    n=j[当i≥≥192,j≤181]
Figure C0380608500328
n=j[当i≤191,j≥182]
m=(i-191)×13-1    n=j[当i≥192,j≥182]
其中
Figure C0380608500331
意味着小于p的最大整数。
因此,如图18所示,单独分布16个奇偶校验行(由PO和PI构成)。具体地说,数据布局局部交换部分63(参考图2)将16个奇偶校验行的每一个设置在两个记录帧之间的间隔内。因此,先前由12行构成的记录帧现在由12+1行构成。在行交错之后,13行×182字节被称为记录帧。因此,在行交错之后,ECC块由32个记录帧构成。在图17所示帧的右侧和左侧中,每个记录帧含有总共6行。此外,在左块(182×208字节)和右块(182×208字节)的不同行排列PO。该图将该ECC块显示为一个完整ECC块。然而,在实际数据再现过程中,该ECC块顺序到达纠错部分。为了提高这种纠错过程的纠错能力,采用诸如图18所示交错系统的交错系统。ECC编码电路61(参考图2 )执行这种交错处理过程和纠错处理过程。
现在,将说明记录数据字段(点D)的配置。
调制电路51(参考图2)连续调制13行×182字节(2,366字节)的记录帧。然后,数据合成字段44将两个同步码附加到被调制的记录帧上。同步码之一附加设置到第0列的前面。同步码之另一附加设置到第91列的前面。当记录数据字段开始时,同步码SY0处于状态1(如图20所示)。记录数据字段由13组×2同步帧构成,如图19所示。在调制之前,29,016通道位长度(channel bit length)的一个记录数据字段等同于2,418字节。
在图19中,SY0至SY3表示从图20所示的代码中选择的同步码(SYNC)。图19所示的数24和1,092表示通道位长度。
在图19中,对于偶数记录数据字段和奇数记录数据字段,将PO(外奇偶校验)信息插入最后两个同步帧的同步数据区内(即,具有SYNC码SY3的最后一个同步帧和具有SYNC码SY1的后续同步帧)。
将图17中的“部分左PO”插入偶数记录数据字段的最后两个同步帧内。将图17中的“部分右PO”插入奇数记录数据字段的最后两个同步帧内。如图17所示,一个ECC块由左和右“较小ECC块”构成。对于每个扇区,交替插入不同PO组(属于左较小ECC块的PO和属于右较小ECC块的PO)中的数据。
图19A示出其中同步码SY3和SY1连续的左数据字段。图19B示出其中同步码SY3和SY1连续的右数据字段。
图2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上的导入区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2]根据本发明的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的第一实施例(A)
本发明可以将两种数据结构记录到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下一代DVD-ROM)上。内容提供商可以根据数据内容选择两种数据结构之任一。
2-1)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下一代DVD-ROM)的第一实施例的数据结构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可以位于或者记录到信息记录介质上的数据具有第一数据单元(ECC块),该第一数据单元由第二数据单元(分段)构成,第二数据单元由第三数据单元(扇区)构成,第三数据单元由第四数据单元(同步数据)构成,其特征还在于,可以检测和校正第一数据单元内的数据错误。
即,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数据具有与信息记录介质(仅再现/附加可记录/可重写)的类型无关的数据单元和分层结构,例如图22所示的数据单元和分层结构。本发明的最基本特征在于,将一个ECC块401,即其内的数据错误可以被检测或校正的最大数据单元分割为8个分段411至418[这对应于发明点(E)]。分段411至418分别由4个扇区230至233或234至238构成。如图19和18已经示出的那样,以及如图22再一次示出的那样,扇区230至241分别由#0 420至#25 429的26个同步帧构成。一个同步帧由同步码431和同步码432构成,如图20所示。一个同步帧含有1,116通道位(24+1,091)的数据,如图19所示。同步帧长度433是其上记录了一个同步帧的信息记录介质221上的物理距离,同步帧长度433在各处是固定的(假定排除了因为区域内(intra-zone)同步引起的物理距离变化)。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允许设置多种类型的记录格式[这对应于发明点(A)]。具体地说,在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示出两种类型的记录格式。图2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的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之间的差别。图23A示出第一实施例。分段#1 411至#8 418物理地连续记录到信息记录介质221上,以便在各分段之间没有任何间隙。相反,在第二实施例中,首标区#1 441至#8 448分别插在相应两个分段#1 411至#8 418之间[这对应于发明点(F)]。首标区#1 441至#8 448的物理长度分别等于同步帧长度433。
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21上的数据的物理距离基于同步帧长度433。因此,使首标区#1 441至#8 448的物理长度分别等于同步帧长度433在有助于管理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221上的实际数据布局和控制存取数据方面有效。
2-2)与根据本发明的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下一代DVD-ROM)的第二实施例共同的部分
具有这样的数据结构,即在导入部分与导出部分之间不产生间隙。[效果]如果在整个信息记录介质上,数据结构发生变化,则当再现设备第一次开始从信息记录介质再现数据时,它不能判定它应该使用哪种数据结构。因此,开始再现需要不必要的长时间。当对一部分(导入部分和导出部分)信息记录介质使用共同数据结构时,起动后(安装了信息记录介质后,当信息再现设备或信息记录与再现设备立即开始再现时),首先存取该部分,以便能利用同样的格式再现最少量的所需信息。因此,起动后,可以稳定、快速再现。
2-3)其上记录了两种格式的识别信息的位置[这对应于发明点(A)]
(2-311)在同一个光盘上使用共同格式(在同一个光盘上不能改变格式)。
下面是替换实施例:
(2-312)根据记录内容,可以将两种格式混合在一起。
(2-313)将DVD-ROM的格式识别标志信息(包括一部分第二建议)记录到光盘上。
(2-321)将格式识别标志信息记录到共同格式区上(在控制数据区上,如图21所示)。
(2-322)将格式识别标志信息记录到可记录区上。对于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将识别标志设置在可重写数据区域的光盘识别区域上。
3]根据本发明的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下一代DVD-ROM)的第二实施例
3-1)说明位于分段之间的“ROM-首标”的结构
配置在根据本发明的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的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记录格式,以使首标区#1 441至#8 448分别插在图23B所示的上述相应两个分段#1 411至#8 418之间[这对应于发明点(A)]。
3-2)说明第二实施例的“ROM首标”的具体数据结构[这对应于发明点(F)]
在传统ROM介质的再现操作过程中,必须首先读含有请求数据块的纠错块。然后,根据块号等的差别,计算并预测相对于当前位置、预期在其上存在指定块的位置。然后,开始寻道操作。在寻道操作进展到预测的指定位置后,从信息数据中提取读时钟。然后,执行通道位同步、检测帧同步信号以及符号同步,以读取符号数据。其后,检测块号,以确认这就是指定的块。即,在从公用ROM介质再现时,仅将基于信息坑的RF信号用作检测信号。因此,RF信号负责对光盘转动、信息线速度以及产生作为数据读时钟的通道位读时钟进行的所有控制。在记录与再现介质上,本发明关心的地址信息等以与数据信息的形式不同的信号形式存在,以指定记录位置。因此,通道位时钟生成PLL等可以利用这种信号检测线速度等。因此,可以进行控制,以使PLL的振荡频率接近正确通道位时钟频率。因此,可以提供不仅可以缩短PLL的锁定时间,而且可以防止失控的最佳系统。然而,ROM介质不允许使用这种信号,因而不允许使用类似的控制系统。因此,构造了使用信息信号中的最长代码长度(Tmax)或最短代码长度(Tmin)信号的系统。即,对于ROM介质,重要的是尽早锁定PLL。要求提供用于实现该目的的信号形式。然而,对于现有CD或DVD的ROM介质,通过仅聚焦于记录密度,然后构造记录与再现介质的数据/轨道结构,确定数据/轨道结构。结果,数据流等因介质而不同。
为了开发用于下一代介质、同时允许在诸如ROM介质和R/RAM的的记录与再现介质之间使用同样的数据流的记录系统,考虑采取措施提高记录密度。提高记录密度的一种方法是提高调制效率。考虑引入新型调制系统,相对于记录与再现光束的直径,该调制系统可以减小最短位长度(Tmin)。当相对于光束直径,缩短最短位长度时,不能控制信号振幅。此外,即使利用PPML技术等可以进行数据读,但是仍难以检测用于执行通道位分离的通道位时钟生成PLL的相位。为了提高密度而引入这种技术,使得更难以仅根据上述坑信号,锁定ROM介质上的PLL。因此,高速寻道也变得困难,而且为了进行寻道,必须插入辅助信号。
配置在根据本发明的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的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记录格式,以致即使对于ROM介质,仍可以将首标区#1 441至#8 448分别插在相应两个分段#1 411至#8 418之间,如上所述,而且如图23B所示。此外,将进行寻道和锁定通道位时钟生成PLL所需的信号插入每个首标区。这样可以实现与对可记录介质的再现过程执行的控制相同的控制。
图41是示出ROM介质上的首标区的实施例的示意图。首标区由首标同步1001和特定码1002构成。首标同步由每一比信息信号内的Tmax长的重复通道位长度构成。特定码由纠错ECC块号、分段号(分段序号)、版权保护信号以及其它控制信息信号构成。用于信息数据的帧同步信号的Tmax信号考虑通道位同步和符号同步能力确定其代码长度。然而,分段首标区上的同步信号几乎不受这种限制。因此,如果在变速再现过程的寻道操作期间,同步信号可以检测与其它信息数据区上的信号形式不同的信号形式,则可以预测线速度等。这使得可以进行控制,以致即使振荡频率失控,仍可以使通道位时钟生成PLL的振荡频率接近通道位时钟频率。特定方法可以建立多个信号,每一个信号代码长度比插入帧同步信号内的Tmax信号的代码长度长。
可以以特定码的方式,设置在数据区上未设置的特殊控制信号。例如,特殊控制信号包括版权保护信号或介质特定信息信号。设置这种特殊信息区使得该系统能够被扩展。
图42是示出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首标区由首标同步1001和随机码1003构成。在图41所示的特定代码区上设置随机信号,以便于锁定通道位时钟生成PLL。在诸如传统DVD-RAM的记录介质上,插入重复的固定码长度的信号(VFO),以便容易锁定PLL。ROM介质很可能象检测跟踪误差信号的方法那样,采用检测相差的方法。利用检测相差的方法,如果与目标轨道相邻的轨道的信号图形与目标轨道的信号图形相似,则相邻轨道产生的串扰使跟踪误差不能被检测。因此,采用由用于记录介质等的固定周期信号构成的VFO信号有问题。相反,如果利用PRML系统等以提高记录密度,则最短代码长度很可能使得难以利用通道位时钟生成PLL检测相差。当然,关于便于锁定PLL的相位,检测灵敏度一致地随相位检测次数提高。必须考虑该方面。因此,图42所示的随机码部分使用随机信号,该随机信号由有限码长度的组合构成,该有限码长度不取决于PLL相位检测可靠的代码长度的最短坑部分和减少检测次数的代码长度的最长坑部分。即,随机信号由具有有限行程(run length)的代码构成。
还可以利用随机数发生器产生的随机信号,加扰图41所示的特定代码,利用分段号指定随机信号的初始值。在这种情况下,当将解扰数据调制为记录信号时,要求分解(deform)调制表,以提供具有有限行程的记录信号流。与将加扰处理功能用于当前DVD-ROM中数据区的情况,这种处理过程可以防止特定代码区上的相邻轨道图形相同。
4]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与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下一代DVD-ROM)之间的格式关系
将参考图24,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与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下一代DVD-ROM)之间的记录格式(格式)关系。图24A和24B是图23所示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复制。与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的第二实施例相同,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具有首标区,每一首标区设置在分段#1 411至#8 418中的相应两个分段之间,该首标区的长度等于同步帧长度433。然而,将不同的数据(记录标记)图形记录到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的首标区上和图24C所示的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的首标区#2 452至#448上。同样,将不同数据(记录标记)图形记录到图24B所示的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的首标区#2 442至#8 448和图24D所示的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的首标区#2 462至#8 468上。这样可以确定信息记录介质221的类型。
在[5]中已经描述了使用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的首标区的方法。然而,将参考图24B、24C和24D说明根据这些介质之间的差别使用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和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的首标区的方法。在此所示的附加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是仅对其进行一次记录操作的一次性写入型记录介质。因为下面的原因,在图24中使用术语“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通常执行连续刻印过程,但是如果对特定块进行记录,则利用附加写系统继续将数据记录到2个相邻数据块上。
在说明介质之间的首标结构的差别前,先说明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与记录与再现介质之间的数据流的差别。在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上,在包括首标区的所有数据块上,在通道位与符号数据之间建立规定的关系。然而,在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上,通道位的相位至少在块之间的区以及对应于记录操作的停止的区上发生变化。在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上,相位很可能因分段而不同。即,在仅再现介质上,通道位相位从开始到结束保持不变,而在记录型介质上,通道位相位在首标区上显著变化。
相反,在记录型介质上,物理地形成记录轨道凹槽,作为记录轨道,而且为了控制记录速率或者能够插入地址信息,使该凹槽摆动。因此,即使在诸如变速再现的处理操作期间,仍可以控制通道位时钟生成PLL的振荡频率,而且可以防止该振荡频率失控(run away)。然而,在记录过程完成后,仅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用于再现。因此,为了处理其中作为[5]中描述的检测跟踪误差的方法,引入相差系统的情况,要求避免在相邻轨道上具有同样的记录信号图形。在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上,如果相差系统不用作检测跟踪误差的方法,则即使在相邻轨道上具有同样的信息信号图形,通常仍不发生问题。因此,首标区最好具有可以容易地锁定通道时钟生成PLL的结构,即,图42所示的随机码区最好具有诸如VFO的固定周期信号。
由于不同类型的介质具有相应特性,所以将考虑到介质的特性优化的数据结构分别引入图24B所示的首标区442、图24C所示的首标区452以及图24D所示的首标区462。
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的每个首标区由有助于检测线速度的图形和有助于根据随机信号锁定通道位生成PLL的信号构成。
为了处理首标区上的相位变化,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的每个首标区由有助于根据随机信号锁定通道位生成PLL的信号构成,因为摆动检测防止通道位时钟生成PLL的振荡频率失控,而且因为进行控制以将该振荡频率设置到接近通道位时钟频率。
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的每个首标区可以引入固定周期的VFO图形,以便于锁定PLL,而且每个首标区分别包括首标标记信号等。
通过根据信息记录介质的类型改变首标区,可以容易地识别该介质。此外,由于仅再现介质的首标区与可记录介质的首标区不同,所以提高了版权保护系统的保护能力。
5]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的各实施例的共同技术特征
5-1)说明区域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具有区域结构,如图25所示。
在本发明中,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具有:
再现线速度:5.6m/s
通道长度:0.086μm
轨道间距:0.34μm
通道频率:64.8MHz
记录数据(RF信号):(1,7)RLL
摆动载波频率:约700kHz(93T/摆动)
调制相差[deg]:±90.0
分段/轨道:12至29分段
区域:约18个区域
5-2)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地址信息的记录形式
在本发明中,利用摆动调制过程,将地址信息预先记录到记录型信息记录介质上。作为摆动调制系统,使用±90°(180°)相位调制,而且采用NRZ(不归零)方法。此外,使用L/G(凸脊和凹槽)记录方法用于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主要特征是,摆动调制系统用于L/G记录方法。参考图26做具体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利用8或12个摆动表示1个地址位(还被称为地址符号)区511。在1个地址位区511上的各处,频率、振幅和相位相同。如果连续的地址位具有同样的值,则在1个地址位区511的边界(在图26中利用带阴影三角形表示)上,相位保持不变。如果保留地址位,则保留摆动图形(被移相180°)。
5-3)说明L/G记录方法和由摆动调制产生的未定义位的混合
作为信息记录介质221上的信息指示地址,根据本发明的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具有3种地址信息,即,作为区域识别信息的区域号信息,作为分段地址信息的分段号信息以及作为轨道地址信息的轨道号信息。分段号表示一圈内的一个数,而轨道号是区域上的一个数。如果采用图25所示的区域结构,则对于区域识别信息和分段地址信息,相邻轨道具有同样的值。然而,对于轨道地址信息,相邻轨道具有不同的值。
如图27A所示,假定将“...0110...”记录到凹槽区501上作为轨道地址信息,而将“...0010...”记录到凹槽区502上作为轨道地址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插在“1”和“0”的相邻凹槽区之间的凸脊区504具有周期性变化的凸脊宽度。因此,未定义基于摆动的地址位。下面将简要说明其原因。光盘反射的激光束被光检测器PD检测,该光检测器PD由4个光电检测单元Sa、Sb、Sc和Sd构成,如图27所示的光电检测单元。如果利用A至D表示各检测部分的检测输出,产生摆动地址信号作为差值信号“A+B-(C+D)”。因此,如图27B所示,在凸脊区504上,摆动地址信号的振幅是不确定的,或者降低,从而防止定义地址位。
在本发明中,该区被称为“不确定位区504”。当聚光点通过不确定位区504时,凸脊宽度周期性地变化。因此,该区反射的并在通过物镜(未示出)后返回到它的总光量周期性地变化。由于记录标记被形成在凸脊上的不确定区504上,所以上述作用周期性地改变从记录标记再现的信号。这样不利于降低再现信号的检测特性(降低再现信号的差错率)。
5-4)说明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格雷码和特殊轨道码(根据本发明)的内容
为了减小不确定位区504的入射,本发明对已知的“格雷码”或上述格雷码进行了改进,而且使用本发明新建议的特殊轨道码(这构成发明点)[这对应于发明点(M)]。
图28示出格雷码。格雷码的特征在于,在十进制值每次改变1时,“仅1位变化”(以反射二进制方式)。
图29示出本发明新建议的特殊轨道码。特殊轨道码的特征在于,在十进制值每次改变2时,“仅1位变化”(轨道号m与m+2具有反射二进制关系),而且在2n与2n+1(n是整数值)之间,仅最高有效位发生变化,而其它较低位不变。根据本发明的特殊轨道码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代码,满足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该代码的特征在于,在十进制值每次改变2时,“仅1位变化”(轨道号m与m+2具有反射二进制关系),而且地址位因2n与2n+1之间保持的特定关系而变化。
6]说明摆动地址格式排列的实施例
6-1)说明分段格式的实施例
图30示出要记录到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上的可重写数据的记录格式。图30A示出与先前说明的、图24A所示内容相同的内容。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对每个分段重新可重写数据。图30B至30D示出可重写单元上的可重写数据的结构。利用分段#2信息的重写单元531,重写可以重写到信息记录介质上的数据。分段#2上的可重写数据525的数据内容具有同样的数据结构格式,而与诸如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图24B)和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图24C)的介质类型无关。因此,可以将9,672字节的数据记录到该分段上。具体地说,分段#2上的可重写数据525的数据内容由图22所示的4个扇区数据构成。每个扇区数据由图22或图19所示的26个同步帧构成(数据字段结构)。如图30C所示,在分段2上的信息的可重写单元531上,对进行复制保护的复制信息区524分配2字节,这2字节位于分段#2的可重写数据525之前。在复制信息区524之前,对用于指示VFO区的结束位置的预同步区523设置3字节。对VFO(可变频率振荡器)区522设置35字节,在再现期间,VFO区522用于可重写数据525的同步。紧接在可重写数据525之后设置后同步信号(postamble)区526,以指出可重写数据525的结束位置。分别在分段#2的信息的可重写单元531上的前端和尾端排列防护区521和527。前防护区521是30字节+J,而后防护区527是22字节-J。这样可以实现“随机移位”,在“随机移位”中,改变“J”的值,以改变分段#2的信息的可重写单元531的写开始位置和写结束位置。相变型记录膜的特征在于,在可重写数据的写开始位置和写结束位置,记录膜的特性很可能发生显著变化。随机移位,例如上面描述的随机移位可以防止相变型记录膜的特性降低。
为了将可重写单元的物理范围进行比较,图30B示出用于分段#1的信息的可重写单元530的一部分,而图30C示出用于分段#3的信息的可重写单元的一部分532。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重写时,在重叠部分541和542上,前防护区521和后防护区527互相部分重叠[这对应于发明点(G)]。在单侧双记录层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上,利用部分重叠进行重写可以消除层间串扰。
现在,将参考图31,说明通过进行摆动调制,用于将地址信息记录到根据本发明的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格式。图31A对应于图24C或24D。在图31中,描述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该方面,而且可以应用于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即,代替可重写首标区462和463,可以提供附加可记录首标区452和453。
根据采用180°调相的摆动调制,预先记录其上记录了分段#2412的信息的物理区,如图31B所示。凹槽区551摆动,如图26或27所示。在该区上,预先记录总共1,248周期的摆动。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26所示,使用8个或者12个摆动,利用NRZ方法表示一个地址位。此外,如图31C所示,将摆动地址区551分割为两个区,这两个区包括:区561,在其上设置摆动地址1w;以及区562,在其上设置摆动地址2w(在每个区上分别排列624周期的摆动)。在这两个区上记录基本相同的地址信息(调制信息形式因加扰过程而不同)。因此,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对每个分段#2 412多次排列地址信息[这对应于发明点(H)]。此外,如图31B所示,偶数/奇数轨道号确定区552和553存在于分别位于摆动地址区551之前,而且与摆动地址区551相连的这些区上,其中记录可重写首标区462和463上的信息。
图31D示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排列轨道地址记录区571和572,代替偶数/奇数轨道号确定区552和553。下面将详细说明轨道地址记录区571和572。
8-2)说明EDC被送到每个轨道地址的实施例
图32和33示出位于其上设置了摆动地址1w的区561上的以及其上设置了摆动地址2w的区域562上的数据的结构,如图31C所示。利用图26所示的地址位表示,描述这两种数据结构。在图32和33上,数据被分割为纠错单元606以及检错单元607和608。因此,不确定位的不利影响被限制在检错单元内,以确保可靠再现其它数据。通过检测偶数号轨道或奇数号轨道,可以确定不确定位的位置。在图32所示的例子中,0≤k≤4。格雷码或特殊轨道码用于“轨道号信息”。对应于分段地址信息的分段号以“000001”开始。
在图32和33所示的实施例中,利用8个摆动表示一个地址位。图32和33所示的“(...b)”指出地址位的每条信息的数据长度。数据长度总值是78地址位,对应于624个摆动。摆动地址设置区561和562中的数据主要由指出摆动地址的开始位置的地址同步信息603、轨道地址信息记录区605以及用于非轨道地址的其它地址的地址信息记录区604构成。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图32所示的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具有区域结构。图33所示的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具有CLV(恒线速度)结构。
因此,结构差别反映在图32与图33之间的格式差别上。在具有区域结构的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上,通过设置前地址位位置移位区601和尾地址位位置移位区602,以使至多4个地址位向前或向后移位,防止在图17所示的ECC块的垂直方向排列不确定位(后面将做更详细说明)[这对应于发明点(P)]。图32中的“K”具有在0至4范围内的任意值。利用随机数发生器(未示出)的输出值设置“K”的值,以便在其上排列各摆动地址的区561与562之间变化。
在图32所示的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上,将在下面的1、2、3和4中所述的地址信息记录到其上排列了各摆动地址的区561和562上。
1.轨道地址信息记录区506-表示区域上的轨道号。基本上将同一个轨道号写两次,作为轨道号信息A 611和轨道号信息B 612。然而,因为如下所述的数据加扰过程,在加扰之后,将轨道号信息A 611和轨道号信息B 612记录到轨道地址信息记录区605上,作为不同形式的数据代码[这对应于发明点(S)]。
2.分段地址信息621和633-指出轨道上的轨道号(信息记录介质221的一圈上的)。基本上将同一个分段号写两次,作为分段地址信息621和分段地址信息622。第一分段地址信息621用作数据加扰过程的“籽”信息,因此,以原始(raw)形式记录它(而不根据加扰过程,进行代码变换)。然而,以被数据加扰过程变换的代码形式,将第二分段地址信息622记录在到信息记录介质622上[这对应于发明点(S)]。地址位的值在图26所示的1地址位区511的边界(“三角形”示出)发生变化。因此,信息再现设备或信息记录与再现设备将PLL(锁相环)设置到边界位置,以检测地址位。因此,当地址位长时间保持同样的值(“0”或“1”)时,PLL的相位偏离边界位置。因此,为了防止地址位在长时间内保持同一个值,进行数据加扰[这对应于发明点(R)]。
然而,如上所述,第一分段地址信息621用作用于数据加扰的“籽”信息,因此以原始形式记录它(不根据加扰过程进行代码变换)。如图32所示,分段地址信息621具有6位的长数据长度。本发明对第一分段地址信息621进行处理,以防止同一个值保持长时间周期。当作为分段地址信息621,从“0”开始对分段号计数时,由6个连续“0”构成的图形“000000”出现在分段地址信息621上。为了避免出现该问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从“000001”开始对分段号计数[这对应于发明点(1)]。
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述内容,而且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调整设置地址号的方法。替换上述实施例的方法例如删除地址号信息中具有n(n为例如至少3或4)个连续“1”或“0”的地址号。
3.区域识别信息625和626-指出信息记录介质221上的区域号,而且含有“区域(n)”中的值“n”,如图25所示。将同一个区域号写两次,作为区域识别信息625和区域识别信息626,对区域识别信息625和区域识别信息626均进行数据加扰。
4.记录层识别信息626和627-无论是根据本发明的仅再现型、附加可记录型还是可重写型的信息记录介质221均具有“单侧双记录层”结构,这种结构具有记录层A 222和B 223,而且在该数据结构中,可以对同一侧再现和记录数据。记录层识别信息626和627指出现在正在对记录层A 222和B 223中的哪个进行再现或记录。将同一个记录层号写两次,作为记录层识别信息626和记录层识别信息627。
根据本发明原理,记录1、2、3和4中的信息。此外,如图31所示,将摆动地址区551分割为多个(在本发明例子上是2个)区,将地址信息记录到每个区上。在这种情况下,记录用于指出现在再现的地址信息对应于摆动地址设置区561和562中的哪个的信息,作为摆动地址号信息623和624。此外,在图32所示的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用于指出分段号是否是同一个轨道上的最终值的信息,作为轨道间最终分段识别信息628和629。
如图33所示,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采用上述CLV系统。因此,区域识别信息625和626以及轨道间最终分段识别信息628和629是不必要的。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相应的连号表示信息记录介质221上的所有轨道。因此,数据长度从图32所示的12位增加到图33所示的20位。
在图32或图33中,除了轨道地址外,在地址信息记录区604上建立一个纠错单元606。在轨道地址信息记录区605上,对相应轨道号信息A 611和B 612,建立检错单元607和608。这样,摆动地址设置区561和562被分离为纠错单元606和检错单元607和608。因此,可以将诸如图27所示不确定位区的不确定位区504的混合的不利影响包含在一个检错单元607或608内,以防止不确定位区504的混合对外部数据区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纠错过程和检错过程使得可以从不含有不确定位的纠错单元606和检错单元607和608可靠读取信息[这对应于发明点(N)]。此外,在这两个附图中,将出现在从位于头部的分段地址信息621到记录层识别信息626的区上的8位看作数据加扰过程的“籽”信息记录区641。将数据加扰目标数据642设置在图32内从区域识别信息625到轨道号信息B 612的范围内,或者设置在图33中从分段地址信息622到轨道号信息B 612的范围内。如果如本发明实施例的情况,分段地址信息621或摆动地址号信息623包含在数据加扰过程的“籽”信息中,则在同一个轨道上,用于加扰的“籽”信息因分段而不同。而且在摆动地址设置区(placed area)561与562之间变化,因此,加扰轨道号信息A 611和B 612中的记录代码(变换代码)因分段而不同,而且在摆动地址设置区561与562之间变化。因此,改变不确定位区(图27中的504)的位置,以防止不确定位以垂直方向排列在图18所示的ECC块上。
参考图34,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建立摆动地址数据的过程。首先,在步骤ST01,产生上述各种地址信息(未加扰原始数据)。然后,在ST02,分别对轨道号信息A 611和B 612执行图28或29所示的格雷码变换过程或特殊轨道码变换过程[这对应于发明点(O)]。此外,在ST03,从各条地址信息中提取8位,这8位存在于从位于头部的分段地址信息621到记录层识别信息626的区上,该区包含在用于进行数据加扰的“籽”信息记录区641上。然后,利用籽信息,对包含在范围642内的所有目标数据应用数据加扰,以进行数据加扰(ST04)[这对应于发明点(R)和(O)]。
因此,将8位ECC(纠错码)信息630附加到出现在从分段地址信息621到轨道间最终分段识别信息629的区上的24位上(在图33中,出现在从分段地址信息621到记录层识别信息627的区上的16位),该区包含在纠错单元606中。最后,在ST06,附加对应于检错单元607和608的EDC,(检错码)信息[这对应于发明点(O)]。
下面将说明数据加扰特征以及根据本发明附加EDC(检错码)信息的方法。如图35所示,利用任意数据,对格雷码序列或特殊轨道码序列的数据阵列651进行按位(bit-wise)“加法运算”、“减法运算”或“异或”运算,或者它们的组合获得的数据序列的特征在于,持续保持根据本发明的格雷码特征或特殊轨道码特征。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仅采用按位“加法运算”、“减法运算”或“异或”运算,或者其与任意数据的组合,利用上述特征进行数据加扰处理过程和附加EDC(检错码)信息的处理过程[这对应于发明点(N)和(O)]。
利用移位寄存器电路和“异或”电路的组合,可以构建加扰电路57(参考图2)。加扰电路57用作“M序列”的随机数发生器。在图34所示步骤ST03,加扰电路57利用“籽”数据进行加扰,以加扰包含在范围642内的数据(在图34中的步骤ST01产生的未加扰数据),从而进行图32或33所示的数据加扰过程[这对应于发明点(Q)]。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其上设置摆动地址1w的区561上和在其上设置摆动地址2w的区562上,用于加扰的“籽”信息含有具有不同值的摆动地址号信息623。因此,在同一个分段的两个地址区之间(在其上设置摆动地址1w的区561和在其上设置摆动地址2w的区562),可改变图形[这对应于发明点(S)]。
作为一种选择,通过在轨道号信息A 611与轨道号信息B 612之间,或者在其上设置摆动地址1w的区561与在其上设置摆动地址2w的区562之间进行位反转,而不进行加扰处理,可以改变图形内容[这对应于发明点(S)]。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异或”运算用于用于数据加扰过程。然而,本发明范围包括仅使用按位“加法运算”、“减法运算”或“异或”运算,或者它与任意数据的组合的执行数据加扰过程的任何方法。
此外,对于解扰,利用用于数据加扰的籽信息记录区641上的信息,解扰电路58(参考图3)顺序解扰加扰数据。
在图32或33所示轨道地址之外的地址信息记录区604上,该值在相邻轨道之间不发生变化。因此,产生ECC代码630的方法可以包括利用传统的建立多项式,执行除法,以获得余数,作为ECC代码630。
现在,参考图36说明根据本发明产生EDC信息613和614的方法,该EDC信息613和614指出轨道号。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指出轨道号的EDC信息613和614具有格雷码特征或特殊轨道码特征,以减小不确定位的入射(incidence)[这对应于发明点(N)]。
在逐渐升高(该数每次改变1)时,传统的二进制数据允许多个位同时改变。相反,在逐渐升高(该数每次改变1)时,图28所示的格雷码仅允许1位改变。图36示出建立具有格雷码特征或特殊轨道码特征的EDC(检错码)的方法的例子。
如果利用余项多项式除轨道号,并利用获得的余数值附加EDC,当轨道号改变“1”时,EDC中的多位发生变化。因此,可以认为难以对格雷码附加差错检验码。相反,根据本发明,如果对其附加EDC信息613和614的目标数据(轨道号信息A 611和B 612)上仅1位发生变化,则与特定数进行“加法过程”、“减法过程”或“异或”运算,或者它们的组合。EDC信息613和614,即由上述过程获得的数据的特征在于,仅对应于原始数据中被改变位的位。本发明采用了该特征。
在图36至图32和33所示的实施例中,轨道号信息611或612具有利用格雷码或特殊轨道码设置的12位。将具有格雷码特征或特殊轨道码特征的的4位检错信息613和614附加到轨道号信息上。将12位轨道号数据上的每4位相加在一起。然后,从附加获得的值的奇偶性(指出奇数号或偶数号)对应于检错码信息613和614。对于构成轨道号信息611和612的位“全部位a0(all to a0)”,例如,“a10”、“a6”、和“a2”相加在一起以获得“C2”。如果“C2”的值是奇数,则位于检错码信息613和614上的相应位置的“b2”被置位为“0”。如果“C2”的值是偶数,则“b2”被置位为“1”。例如,如果相邻轨道上仅“a5”改变,则仅将“C1”的奇数与偶数关系反转。因此,仅“b1”变化,而且检错码信息613和614满足格雷码特征或特殊轨道码特征。
将说明避免在ECC块上垂直排列不确定位的方法。将说明如果不对图32中的轨道号信息A 611和B 612进行数据加扰,而且如果不设置前地址位位置移位区601和尾地址位位置移位区602,可能产生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在同一个分段上,在径向并排出现轨道号信息A 611和轨道号信息B 612,并因此而并排出现图27所示的不确定位区504。如图27所示,在不确定位区504上,凸脊宽度或凹槽宽度发生变化。因此,由记录在不确定位区上的可重写记录标记再现的信号的电平发生变化,以降低可重写信息中的差错率。在图18所示的ECC块上的垂直方向,以直线方式,排列具有降低的差错率的区。
图18所示的、使用乘积码(product code)的ECC块结构的问题[这对应于发明点(B)]在于,降低了它对在垂直方向以直线方式排列的差错进行校正的能力。解决该问题的发明点是,移位很可能产生差错的不确定位位置,以提高图18所示的、使用乘积码的ECC块结构的纠错能力[这对应于发明点(Q)]。
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a)设置前地址位位置移位区601和尾地址位位置移位区602,以便移位不确定位位置[这对应于发明点(P)]。此外,(b)对轨道号信息A 611和B 612进行数据加扰。
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为了移位不确定位,可以采用例如在分段地址设置区561和摆动地址设置区562每次发生变化时,循环移位C轨道号信息611和612的较高位的方法。
7]说明在根据本发明的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上设置轨道地址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一种用于改善其中即使具有不确定位,仍可以设置格雷码,以便进行地址检测的方法的方法]。
(所有不确定位均包括在凸脊上的轨道地址信息内)[发明点(U)的内容]
在现有技术中,与DVD-RAM的情况相同,由凸出前置坑形成凸脊/凹槽记录轨道上的地址。此外,建议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凹槽轨道的摆动嵌入地址信息。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在凸脊轨道上形成地址。利用一种建议的方法,执行凹槽摆动,以分别排列凹槽摆动和凸脊摆动。通过使与两侧上的每条凸脊相邻的凹槽摆动,获得凸脊摆动。然而,利用使它似乎象是执行凸脊摆动的配置实现凸脊地址。
然而,该方法要求双倍或更大的轨道地址区,而且该方法不经济。如果一组地址信息既可以用作凹槽地址信息,又可以用作凸脊地址信息,则可以实现有效排列。为此,可以将格雷码用作轨道地址数据。
图43示出轨道形式与由凸脊获得的摆动检测信号之间关系,当利用轨道地址数据对凹槽摆动进行调相时,获得该关系。
作为地址数据,在夹在关于凹槽n的地址数据(..100..)与关于凹槽n+1的地址数据(..110..)之间凸脊n上,检测摆动信号(..1×0)。在这种情况下,部分X夹在凹槽n的(0)与凹槽n+1的(1)之间。摆动检测信号处于中心电平,而且其振幅为0。在实际系统中,利用读光束离开轨道的偏移,或检测器中的不平衡,产生振幅。因此,检测信号很可能更靠近(1)或(0)。可考虑到根据检测电平在夹在不同凹槽地址数据之间的凸脊区上降低的事实,对照地址区的位置校验该部分,以检测凸脊地址信号。然而,如果摆动检测信号具有高C/N,则该方法适用,但是如果存在大噪声,则该方法不可靠。
因此,作为一种从凸脊轨道上的摆动检测信号读取地址数据的方法,要求即使夹在不同的、相对的凹槽摆动数据之间的凸脊摆动检测数据是不确定的(可能确定为“0”或“1”),仍能够确定正确的凸脊地址数据。
因此,建议了下面的系统,配置该系统以利用格雷码数据对凹槽轨道地址进行摆动调制,而且通过在摆动调制过程中,附加特殊标记或附加特殊识别标记,容易确定该凸脊轨道是对应于奇数凸脊还是偶数凸脊。
如果可以确定凸脊轨道是奇数凸脊还是偶数凸脊,则根据格雷码的性质,可以容易地确定凸脊地址数据。参考图44说明其原因。
在每个步骤中,仅改变1位格雷码,如图28所示。当利用格雷码,寻址凹槽轨道时,检测由与两侧上的凸脊相邻的凹槽摆动形成的凸脊的摆动,作为不确定码。
具体地说,当地址数据,例如图44所示的地址数据排列在凹槽轨道上时,由夹在凹槽轨道之间的凸脊轨道获得的1位摆动检测信号是“0”、“1”,或者“不确定”。检测其它位,以具有与由相邻凹槽获得的摆动信号的值相同的值。在图44所示的偶数凸脊(n)上的摆动检测信号中检测(n)或(n+1)。同样,在奇数凸脊(n+1)上,检测(n+1)或(n+2)。
在此,预定凸脊轨道是奇数凸脊还是偶数凸脊,而且n是偶数。然后,对于奇数凸脊(n+1),如果检测到(n+1),则该数据是地址值。如果检测到(n+2),则(检测值-1)是地址值。同样,对于偶数凸脊(n),如果检测到(n),则该数据是地址值。如果检测到(n+1),则(检测值-1)是地址值。
如上所述,假定凸脊轨道被确定为奇数轨道或偶数轨道,则尽管在由凸脊轨道获得的摆动检测值中存在不确定位,但是仍可以容易地确定正确地址值。对于凹槽轨道,摆动检测信号与轨道地址直接对应。
图45示出在排列了4位轨道地址的格雷码时获得的具体检测内容。如果凹槽轨道G-(n)具有格雷码地址数据(0100),而凹槽轨道G-(n+1)具有格雷码地址数据(1100),则对于偶数凸脊L-(n),检测到(1100)或(0100),作为摆动信号。然而,根据图44上的描述,由于这是偶数凸脊,所以确定(0100)是正确地址位。
此外,即使未如图4所示,利用“0”或“1”校正检测值,如果已经确定它是奇数凸脊或偶数凸脊,则仍可以认为该凸脊轨道具有两个地址值。不考虑在图45所示的偶数凸脊L-(n)上检测到的是(1100)还是(0100),在其它偶数凸脊上检测不到该代码。因此,该检测值可以用于确定地址数据。
上述内容还可以应用于特殊轨道码,如图29所示。
8]说明用于设置用于确定偶数/奇数轨道号的信息的方法的实施例[这对应于发明点(T)的内容]
图46示出在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上,当凹槽轨道和凸脊轨道均被用作记录与再现轨道时使用的建议地址格式的例子。在图72中,设置摆动地址同步图形,代替图24所示的首标区,并将它附加到每个分段块上。利用摆动调制过程,将图25所示的区域号(Zn)、轨道号(TR-N)以及分段号(Sn)嵌入数据区。
为了如图44和45所示,确定凸脊具有奇数还是偶数,利用前置坑标记该凸脊的首标区。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凹槽摆动寻址系统,对于检测凸脊地址,重要的是确定奇数凸脊/偶数凸脊。各种方法可以用于识别标记系统。
图37示出一个实施例。在图37所示的实施例中,分割部分凹槽区502以产生凹槽分割区(groove severed area)508。如果再现聚光点跟踪凸脊区503和504,则通过检测轨道差信号迅速变化的方向,可以确定正在跟踪偶数轨道还是奇数轨道。
对于用作一次性写入型信息记录介质的附加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重要的是,记录数据流尽可能与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数据流相同。照目前的情况看,可以采用图46或37所示的凹槽轨道的摆动寻址(addressing)格式。
9]说明在根据本发明的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上设置轨道地址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仅在该凸脊上设置不确定位,而在每个凸脊上设置轨道地址确定区][这对应于发明点(V)的内容]
9-1)说明在根据本发明的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上设置轨道地址信息的方法
图38示出在图32所示实施例中设置轨道号信息A 611和B 612的值的方法。图38所示的值指出在进行特殊轨道码变换过程ST02和加扰处理过程ST04,例如图34所示的特殊轨道码变换过程和加扰处理过程之前,存在的原始信息。如图38所示,对相对于轨道号信息A611和B 612成锯齿形的凹槽区,设置轨道号。如果对两侧上的相邻凹槽设置同样的轨道号,则对凸脊区设置同样的轨道号。如果对两侧上的相邻凹槽区设置不同轨道号,则不确定轨道号。然而,可以利用图45所示的方法预测(predictively)确定轨道号。可以从图38所示信息中提取下面描述的特征。
1.在凹槽上,A和B的较小值对应于轨道号。
2.在凸脊上,对偶数轨道,确定轨道号A,而对奇数轨道确定轨道号B。
3.在该凸脊上,对偶数轨道确定轨道号B,而对奇数轨道,轨道号是不确定的。然而,可以利用图45所示的方法预测确定轨道号。
此外,根据图29所示的本发明,关于特殊轨道码,表现下面所述的特征。
4.在该凹槽上,对于偶数轨道,在进行了特殊轨道码变换后的两个值之间,不是最高有效位的所有位的值相同。对于奇数轨道,在进行了特殊轨道码变换后的两个值之间,较低位不同。
9-2)说明根据本发明确定轨道地址的方法
利用上面1至4所列的特征,可以确定轨道地址。
首先,描述利用图29、32和38所示的系统确定凹槽部分上的地址的方法。
控制部分43从摆动地址设置区A 561和B 562,读取信息。如果从区A和B再现的数据没有任何差错,则控制部分43进行解扰过程,以同时使对区A和B上的轨道号的代码执行的特殊轨道码变换进行反转。此外,控制部分43在轨道号信息A和B中选择较小值,并存储它作为例如Ts。
此外,执行了解扰过程后,在特殊轨道码状态下,控制部分43确定在A与B之间是否不是最高有效位的所有位均相同。控制部分43进一步确定轨道号是偶数还是奇数。如果在A与B之间各位均相同,则控制部分43选择轨道号码A。如果在A与B之间,各位不相同,则控制部分43选择轨道号码B。然后,控制部分43对选择码进行特殊轨道码反变换,并存储转换码作为例如Tc。
控制部分43将存储的Ts与Tc互相进行比较。如果Ts和Tc相同,则将该值定义为轨道号。如果Ts和Tc不相同,则从摆动地址设置区A 561和B 562读取信息,以发现由区A或区B再现的数据具有差错,控制部分43转移到从下一个摆动地址设置区A 561和B 562进行再现。
现在,将利用图29、32、37、38和45所示的系统,说明在凸脊部分上确定地址的方法。
控制部分43从凸脊部分的首标区462读取偶数轨道号信息/奇数轨道号信息,然后,存储读取的信息。然后,控制部分43从摆动地址设置区561和562读取信息,以确定由区A和B再现的每个数据是否具有任何差错。
如果只有一个再现数据具有差错,则对于偶数轨道,控制部分43确定轨道号码A是否具有差错。对于奇数轨道,控制部分43确定轨道号码B是否具有差错。如果这些确定的结果均是“否”,则控制部分43对轨道号码执行解扰过程。
进行了解扰过程之后,控制部分使用图105所示的方法预测确定偶数轨道的轨道号B或奇数轨道的轨道号A。然后,控制部分存储确定结果,作为例如Tp。此外,进行了解扰处理之后,控制部分对偶数轨道的轨道号A或对奇数轨道的轨道号B执行特殊轨道码反变换(在图67中确定的轨道号)。然后,控制部分存储处理结果,作为例如Tr。
然后,控制部分将存储的Tp与Tr互相进行比较。如果结果相同,则,将该值定义为轨道号。如果Ts与Tc不相同,而且从摆动地址设置区A 561和B 562读取信息以发现从区A和B再现的数据均具有差错,则控制部分43转移到从下一个摆动地址设置区A 561和B 562进行再现。
10]说明在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上设置轨道地址的方法的第三实施例
[局部改变凹槽宽度以也在该凹槽上定位不确定位][这对应于发明点(W)]
10-1)通过改变凹槽宽度,而不改变相邻凸脊的宽度,生产信息记录介质的方法
在以图77结束的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说明了利用固定凹槽宽度掩盖地址信息进行摆动调制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在凸脊部分的一部分上,可以改变凸脊宽度,而且该部分上的地址数据可以是不确定的(摆动信号的电平可以降低。尽管利用发生电平降低的位置,可以检测该数据,但是如果产生大量噪声等,则可能降低可靠性)。
图47显示凹槽(n+1)和凸脊(n+1)以及凹槽(n+2)之间的关系。当轨道凹槽(n+1)进行摆动调制时,记录地址数据(..100×2..)。在此,利用改变凹槽宽度以使凸脊(n)是“1”,而凸脊(n+1)是“0”的调幅过程,形成部分(x1)。同样,在凹槽(n+2 )的区(x2)上,利用改变凹槽宽度以使凸脊(n+1)是“0”,而凸脊(n+2)是“1”的调幅过程,形成凹槽。当引入这样部分改变凹槽宽度的系统时,即使由凹槽轨道插在其间的凸脊轨道获得不同的地址数据,摆动调制仍可以正确检测请求的奇数凸脊。图48示出基于凸脊/凹槽系统的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的地址格式的例子,在该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上,导入部分改变凹槽宽度的这种技术。
在图48所示的地址格式中,引入基于凹槽摆动,但是部分改变凹槽宽度的技术,以将每个凹槽轨道地址区和每个凸脊轨道地址区设置在单独位置。设置G同步信号(G-S),以识别凹槽轨道地址位置,并记录凹槽轨道上的地址数据。然后,设置指出凸脊地址区的信号(L-S),然后,记录该凸脊地址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相对的凸脊具有不同地址数据,则改变凹槽宽度,并记录该凹槽宽度,如同在对凸脊轨道进行摆动调制。如果为了对凸脊轨道进行记录或再现,而检测地址信息,则该过程可以获得正确检测信号。在图48中,凹槽跟踪地址数据和凸脊跟踪地址数据设置在单独位置。然而,利用同样的凹槽摆动调制过程,可以采用改变凹槽宽度的技术形成凸脊地址数据和凹槽地址数据。
图49示出该技术的实施例。如上所述,通过使它可以识别奇数和偶数,可以使同一个凹槽摆动既表示凸脊地址数据又表示凹槽地址数据。可以利用凸脊宽度调制识别奇数和偶数。具体地说,在图45所示轨道号之后的位,该系统对奇数凸脊设置“0”,而对偶数凸脊设置“1”,由于确定了凸脊轨道的轨道号,所以在检测时,可以忽略轨道号后面的冗余位。对于凸脊轨道,可以根据轨道号之后的检测位是“0”还是“1”,确定凸脊号是奇数还是偶数。因此,对于凸脊轨道,根据包括奇数/偶数轨道识别数据的数据阵列,确定轨道号。因此,可以检测凹槽/凸脊地址数据,而无需任何特殊奇数/偶数轨道识别标记。此外,还在凹槽轨道上产生仅利用凸脊轨道上的格雷码产生的轨道宽度改变区。因此,利用同样的技术配置凹槽和凸脊检测系统。这样可以优化系统平衡。
在上面的说明中,设置用于指出凸脊地址区的G同步信号(G-S)和信号(L-S)。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方面。例如,不设置用于指出凸脊地址区的G同步信号(G-S)和信号(L-S),而是与图32所示实施例的情况相同,在轨道号信息A 611和B 612的预定位区上设置凸脊地址数据和凹槽地址数据。具体地说,可以执行下面的操作。
()在轨道号A的轨道号信息A611和EDC信息613指出的区上的任何位置设置同样的凹槽宽度,以确定凹槽轨道地址信息(局部改变凸脊宽度,使得能在凸脊上设置不确定位)。
()在轨道号B的轨道号信息B612和EDC信息614指出的区上的任何位置设置同样的凹槽宽度,以确定凸脊轨道地址信息(局部改变凹槽宽度,使得能在凸脊上设置不确定位)。同时,执行下面的操作。
()将同样的轨道号信息既记录为轨道号信息A611,又记录为轨道号信息B612。在这种情况下,执行下面的操作。
(**)如果正在跟踪凹槽,则再现对其已经确定了轨道号的轨道号信息A611,并利用图49所示的方法预测确定轨道号信息B612的轨道号。
(**)如果正在跟踪凸脊,则再现对其已经确定了轨道号的轨道号信息A612,并利用图49所示的方法预测确定轨道号信息A611的轨道号。
这样,在同一个轨道上,可以设置:一部分凹槽,不含有不确定位,而且可以对该凹槽确定轨道地址信息;以及一部分凹槽,含有不确定位,但是利用图49所示的技术,可以预测确定轨道地址。在这种情况下,与此同时,在同一条轨道上设置下面各部分:一部分凸脊,不含有不确定位,而且可以对该凸脊确定轨道地址信息;以及一部分凸脊,含有不确定位,但是利用图49所示的技术,可以预测确定轨道地址。在这种情况下,与上面描述的过程相同,如下执行用于确定地址的方法:
1.利用EDC信息613和614,对不含有不确定位,而且可以确定轨道地址信息的部分,进行检错(如果未检测到差错,则该处理过程进行步骤2和后续步骤。如果检测到差错,则该处理过程进行从摆动地址设置区561和562再现摆动信号的过程)。
2.对含有不确定位而且可以预测确定轨道地址的部分,预测确定轨道号。
3.解扰过程
4.对格雷码执行的反变换过程
5.将可以确定轨道地址信息的部分的轨道号提取结果与可以预测确定轨道地址的部分的轨道号的预测确定结果进行比较。
(如果轨道号相同,则确定轨道地址。如果轨道号不同,则处理过程转移到由摆动地址设置区561和562再现摆动信号)。
图39示出为了在凹槽区内形成不确定位,局部改变凹槽宽度,而不改变凸脊宽度的方法。尽管在图39A所示的方法中未示出,但是通过在位置α与β之间,改变信息记录介质221的主记录设备使用的聚光点791的曝光以形成凹槽区502、改变凹槽宽度以及调整改变量,可以使凸脊区504和504的宽度保持固定值。
利用图39B所示的方法,主记录设备将两个光点702和703用作用于形成凹槽区的聚光点。主记录设备在位置γ与δ之间改变光点的相对位置。
12-2)说明在根据本发明的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上设置轨道地址信息的方法
导入部分改变凹槽宽度的技术就不需要在凸脊/凹槽记录与生成轨道系统中设置奇数/偶数凸脊识别标记,如图46所示,因此,这样就更类似于其它信息记录介质的地址结构。图50示出一个实施例。
12-3)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的格式
对于用于一次性写入型信息记录介质的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重要的是,记录的数据流与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的数据流尽可能相同。实际上,可以采用图50所示凹槽轨道的摆动地址格式。然而,由于奇数/偶数识别确定过程是不必要的,所以不需要改变轨道宽度。因此,去除相应部分,而将伪码填充到该部分。这样可构建与可重写凸脊/凹槽轨道系统的地址格式相同的地址格式。
11]说明在根据本发明的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上设置轨道地址的方法的第四实施例
[局部改变凹槽的摆动振幅,以使不确定位位于凹槽上][这相当于发明点(W)的内容]
根据如图39所示,局部改变凹槽宽度以在凹槽区上分布设置不确定位的另一个实施例,改变凹槽区502的摆动振幅,如图40所示。凹槽区502上的不确定位区710具有直壁表面,这样防止摆动检测信号被获得。然而,在与凹槽区502相邻的凸脊区503和507上的位置ε和η,壁之一是摆动的,因此可以获得摆动信号。与图39和27所示的方法相比,在不确定位区上,凹槽宽度不显著变化。因此,由记录在不确定位区上的记录标记再现的信号电平也不显著变化。这样可以有效抑制降低可重写信息中的差错率。如果使用该方法,则该格式与图47和50所示形式的格式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
12]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的第五实施例
[这对应于发明点(X)的内容]
12-1]概括说明分段之间的首标区上的系统设置轨道地址
作为信息记录介质的寻址系统,凹槽摆动系统具有大量优点。然而,如果凸脊轨道和凹槽轨道均被用作记录轨道,则难以象开头描述的那样,将地址数据嵌入凸脊轨道内。作为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开发了本发明的技术。然而,轨道宽度在局部发生变化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当减小轨道宽度以提高记录密度时,在具有小轨道宽度的区与具有大轨道宽度的区之间,记录信号的特性发生变化。这样导致数据可靠性发生变化。因此,本发明利用格雷码等,将轨道宽度变化的区降低到最小。然而,可能发生局部变化,因此提供希望的措施。在图48所示的配置中,作为指出本发明的基本配置的数据结构,在分段块上形成多个扇区,并使多个分段块聚合在一起,构成纠错数据块。如果将首标区441附加到每个分段数据块上的记录数据上,则每个分段均存在首标区。这对应于多次写信息。即,即使与主数据相比,降低了可靠性,但是不会产生问题。因此,作为凸脊-凹槽轨道系统的地址布局结构,地址数据由轨道号(T)、区域号(Z)以及分段号(S)的组合构成。将轨道号、轨道宽度改变的数据设置在首标区上。
12-2)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轨道地址记录格式。
图51示出作为用于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的凸脊/凹槽记录与再现轨道系统的地址数据,根据本发明的地址数据布局结构的实施例。在相对的轨道之间,区域号与分段号具有同样的数据。因此,不需要使用格雷码,而且无论使用什么代码,轨道宽度均不发生变化。因此,通过利用可以将其数据在相对的轨道之间改变的位的数量降低到最小的、诸如格雷码的代码,仅在首标区上设置轨道号,可以实现记录与再现,而不会使记录与再现信号以及地址信息信号不可靠。
12-3)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的格式
与其它发明的情况相同,实际上,在一次性写入型信息记录介质上采用凹槽摆动地址数据。
13]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信息再现设备或信息记录与再现设备
图60和61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再现设备或信息记录与再现设备的内部结构。在图60中,数据被装载到接口部分142上。将装载的数据引导到数据相加部分168,在数据相加部分168,开始进行数据处理,例如图10所示的处理过程。数据ID生成部分165输出数据ID,并将数据ID送到数据相加部分168。CPR MAI数据生成部分167输出关于复制保护的数据,并将该数据送到数据相加部分168。此外,预置数据生成部分166输出预置数据,并将该预置数据送到数据相加部分168。数据布局部分交换部分163排列数据相加部分168输出的数据。然后,该数据使其主数据部分被加扰电路157加扰。然后,ECC编码电路161将PO和PI附加到加扰电路157的输出上,然后,使PO交错,如图18所示。将获得的ECC块输入到调制电路151,以形成调制信号。此时,根据输入数据,选择用于调制变换表153的调制码。数据合成部分144对调制电路151输出的调制数据附加同步码,如图19所示。同步码选择部分146从同步码选择表记录部分147选择了同步码。在选择过程中,DSV值计算部分148对同步码的选择进行控制,以便“0”和“1”的游程(run)在在其上连续排列同步码和数据的区上的预定范围内。数据合成部分144将记录信号送到信息记录与再现部分141。控制部分143控制所有其它块。
图61示出再现系统。将信息记录与再现部分141输出的信号输入到摆动信号解调电路150、同步码位置提取部分145以及解调电路152。将摆动信号解调电路150解调的摆动信号用作例如主轴马达旋转控制电路160的基准信号。同步码提取部分145提取的同步码(SYNC)控制解调电路152的定时。利用记录在解调变换表记录部分154上的变换表,解调电路152对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将解调信号输入到ECC解码电路162。ECC解码部分162处理ECC块,例如图18所示的ECC块。即,将每个PO分别设置为原始状态,而且该PO(16字节)和PI(10字节)用于进行纠错处理。然后,解扰电路159对主数据部分进行解扰。然后,对于其上的左块与右块互相交换的各行,数据布局部分交换部分164使这些块返回其原始位置。在这种状态下,主数据提取部分173可以提取解调的主数据。然后,通过接口142,输出该数据。此外,将数据布局部分交换部分164的输出送到数据ID提取部分171。将提取的数据ID输入到控制部分143,作为识别数据和定时数据。解扰电路158部分解扰数据ID。此外,差错检验部分172检验该数据的差错。如果该ID是不正确的,则控制部分143再一次装载数据。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系统中:
<主数据具有基于分段的结构>
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利用聚焦的光,可以从该信息记录介质再现信息,也可以将信息记录到该信息记录介质上,其特征在于,可以位于或者记录到信息记录介质上的数据具有第一数据单元(ECC块),该第一数据单元由第二数据单元(分段)构成,第二数据单元由第三数据单元(扇区)构成,第三数据单元由第四数据单元(同步数据)构成,其特征还在于,可以检测和校正第一数据单元内的数据错误,或者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信息记录介质再现数据的信息再现设备,或者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数据记录到信息记录介质上的信息记录与再现设备。
<效果>由于ECC块被分割为多个分段,所以可以将分别由多个扇区构成的各分段单独设置在信息记录介质上。因此,根据该内容,可以优化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的结构。即,1A]对于可以自由复制任意次数的数据内容,通过将各分段顺序连接在一起(将它们互相紧密排列在一起),记录数据。1B]对于限制复制的重要数据,在信息记录介质上,互相离开排列各分段,以便将“关于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的识别信息”、“复制控制信息”、“关于加密密钥的信息”、“地址信息”等记录到各分段之间的间隙上。这样可以用于保护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数据,并确保提高存取速度。此外,2.确保该数据结构与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以及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全部兼容。因此,再现设备或记录与再现设备中的处理电路和控制软件可以用于多种用途,而且被简化。2A]如果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具有在[1A]描述的结构,则通过在分段之间的边界上分割在上述[1A]所描述的结构的数据,并将特定信息设置在分割数据之间,可以分别在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或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上执行各分段上的附加写过程或重写过程。2B]如果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具有在上面的[1B]描述的结构,则通过使数据插在在上面的[1B]所描述的结构的数据的分段(间隙内)之间,以将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附加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以及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互相区别开,分别在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或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上,执行各分段的附加写过程和重写过程。
此外,在本发明中,<利用格雷码记录轨道地址,或者将轨道地址设置在分段之间的间隙上>。
具体地说,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利用聚焦的光,可以从该信息记录介质再现信息,而且可以将信息记录到该信息记录介质上,其特征在于,可以记录到信息记录介质或者可以从信息记录介质再现的数据具有第一数据单元(ECC块),该第一数据单元由第二数据单元(分段)构成、第二数据单元由第三数据单元(扇区)构成,第三数据单元由第四数据单元(同步数据)构成,其特征在于,可以检测和校正第一数据单元内的数据错误,其特征在于,至少区域识别信息、分段地址信息以及轨道地址信息预先记录到信息记录介质上,其特征在于,利用摆动调制,记录区域识别信息或分段地址信息,以及其特征在于,利用特定格式记录轨道地址信息,或者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信息记录介质再现数据或信息的信息再现设备。
<效果>1.由于利用摆动调制记录区域识别信息和分段地址信息,所以在其上记录了区域识别信息和分段地址信息的区上,可以以重叠方式记录附加写数据或重写数据(记录标记)。因此,与在其上形成前置坑并防止在前置坑地址的位置附加写数据或重写数据(记录标记)的传统DVD-RAM光盘相比,可以提高记录容量。2.如果采用区域结构,则在相邻轨道之间,区域识别信息和分段地址信息记录在其内的摆动调制信息具有完全相同的形式。利用特定格式,记录在相邻轨道之间具有不同形式的轨道地址信息(利用格雷码间隙记录,或者设置在分段之间的间隙内)。可以这样将轨道地址信息记录到凸脊和凹槽上。因此,与进行凹槽记录的传统DVD-RW光盘(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相比,本发明提高了记录容量。
此外,<利用加、减或“异或”,或者它们的组合>,本发明可以将EDC附加到每个轨道地址。具体地说,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利用聚焦的光,可以从该信息记录介质再现信息,而且可以将信息记录到该信息记录介质上,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至少预先记录区域识别信息、分段地址信息以及轨道地址信息之任一,其特征在于,利用加过程、减过程或“异或”运算至少之一,或者至少两个这些过程的组合,将检错码附加到轨道地址信息。或者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信息记录介质再现数据或信息的信息再现设备。
<效果>利用加过程、减过程或“异或”运算至少之一,或者至少两个这些过程的组合,附加到具有格雷码或修改的格雷码特征的轨道地址信息的检错码,同样可以保持格雷码或修改的格雷码特征。
1.由于将检错码附加到轨道地址信息上,所以可以显著提高再现轨道地址信息的准确性。2.由于检错码具有格雷码的特征,所以凸脊部分几乎不含有不确定位。这样可以更精确再现或确定在包括检错码区的凸脊部分上的轨道地址信息。
现在,参考在附图说明之前引入的表1和2,概括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再现设备和再现方法以及用于该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设备和方法。
参考表1,说明通过将本发明的各发明点组合在一起产生的组合效果。
请注意]在该表中,“圆圈”表示从理论上说有助于产生原始效果的发明点的内容。“三角形”表示与原始效果的内容有关,但是是附加的,而非所需的必要发明点内容。
说明具有对应于表1的各效果编号的效果。
<确保提高容量以处理高质量图像,而且更可靠存取高质量视频>
(1)如果不将传统SD(标准清晰度)视频,而利用文件或文件夹分离技术,将HD(高清晰度)视频记录到信息记录介质,则必需提高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容量,因为HD视频要求的分辨率高。与凹槽记录相比,L/G记录过程可以提高记录容量。此外,在前置坑地址不能形成记录标记。因此,与使用前置坑地址相比,摆动调制可以更有效记录地址信息。因此,“L/G记录过程+摆动调制”可以将记录容量提高到最大。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轨道间距密。因此,必需进一步提高检测地址的能力,以使存取过程更可靠。由于“L/G记录过程+摆动调制”的问题在于产生不确定位,所以利用格雷码或特殊轨道码降低不确定位的发生率。此外,执行按位加、减或“异或”运算,以执行附加检错码的过程和加扰过程,同时保持格雷码特征或特殊轨道码特征。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地址的检测精度。
(2)为了对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高质量视频进行处理,需要提高子图像(sub-picture)的质量。然而,当不将传统2位表示,而将4位表示用于子图像时,必须记录大量数据。因此,需要提高在其上记录了子图像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容量。与凹槽记录相比,L/G记录过程可以提高记录容量。此外,在前置坑地址不能形成记录标记。因此,与使用前置坑地址相比,摆动调制可以更有效记录地址信息。因此,“L/G记录过程+摆动调制”可以将记录容量提高到最大。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轨道间距密。因此,必需进一步提高检测地址的能力,以使存取过程更可靠。由于“L/G记录过程+摆动调制”的问题在于产生不确定位,所以利用格雷码或特殊轨道码降低不确定位的发生率。此外,执行按位加、减或“异或”运算,以执行附加检错码的过程和加扰过程,同时保持格雷码特征或特殊轨道码特征。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地址的检测精度。
<有效进行区域分割,以提高记录效率,并且为了处理高质量图像,确保增加的容量>
(3)如果不将传统SD视频,而利用文件或文件夹分离技术,将HD视频记录到信息记录介质上,则必需提高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容量,因为HD视频要求的分辨率高。与凹槽记录相比,L/G记录过程可以提高记录容量。此外,在前置坑地址不能形成记录标记。因此,与使用前置坑地址相比,摆动调制可以更有效记录地址信息。因此,“L/G记录过程+摆动调制”可以将记录容量提高到最大。L/G记录过程使用图25所示的区域结构。然而,在设置区域时使一圈等于一个ECC块的整数倍,记录效率非常低。相反,如在本发明中,当一个ECC块被分割为多个(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8个)分段时,而且当排列各区域时使一圈信息记录介质等于一个分段的整数倍,记录效率非常高。
(4)为了对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高质量视频进行处理,需要提高子图像的质量。然而,当不将传统2位表示,而将4位表示用于子图像时,必须记录大量数据。因此,需要提高在其上记录了子图像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容量。与凹槽记录相比,L/G记录过程可以提高记录容量。此外,在前置坑地址不能形成记录标记。因此,与使用前置坑地址相比,摆动调制可以更有效记录地址信息。因此,“L/G记录过程+摆动调制”可以将记录容量提高到最大。L/G记录过程使用图25所示的区域结构。然而,在设置区域时使一圈等于一个ECC块的整数倍,记录效率非常低。相反,如在本发明中当一个ECC块被分割为多个(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8个)分段时,而且当排列各区域时使一圈信息记录介质等于一个分段的整数倍,记录效率非常高。
<保护高质量视频,识别介质类型以及确保存取速度>
(4)如果不将传统SD视频,而利用文件或文件夹分离技术,将HD视频记录到信息记录介质上,则HD视频要求高分辨率,而且最好增强防止HD视频被不正当复制的能力。如在本发明中,通过利用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上的两种记录格式,将ECC块分割为多个分段,并在要防止被不正当复制的高质量视频的各分段之间设置首标,不仅可以在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和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以及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确保格式兼容,而且便于识别介质类型。此外,在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和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上,在每个分段上将地址信息记录多次,作为识别信息的一部分。因此,同时产生了辅助作用,即,提高了存取速度。
(6)为了对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高质量视频进行处理,需要提高子图像的质量。对于不采用传统2位表示,而采用4位表示的高质量子图像,最好增强防止HD视频被不正当复制的能力。如在本发明中,通过利用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上的两种记录格式,将ECC块分割为多个分段,并在要防止被不正当复制的高质量视频的各分段之间设置首标,不仅可以在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和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以及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确保格式兼容,而且便于识别介质类型。此外,在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和可重写信息记录介质上,在每个分段上将地址信息记录多次,作为识别信息的一部分。因此,同时产生了辅助作用,即,提高了存取速度。
<即使为了处理高质量视频,提高了记录密度,但是仍允许表面划痕最长延伸与现有技术的划痕长度相同的长度>
(7)如果不将传统SD视频,而利用文件或文件夹分离技术,将HD视频记录到信息记录介质上,则必需提高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容量,因为HD视频要求的分辨率高。提高记录密度相对提高了信息记录介质表面上同样长度的划痕对记录数据的不利影响程度。与一个ECC块由16个扇区构成的传统DVD相比,在本发明中,一个ECC块由加倍数量的扇区,即,32个扇区构成,即使为了处理高质量视频,提高了记录密度,但是仍允许表面划痕最长延伸与现有技术的划痕长度相同的长度。此外,一个ECC块由2个较小ECC块构成,而一个扇区分布排列在两个ECC块上。这样可以使同一个扇区上的数据基本交错。因此,可以抑制较长划痕或突发差错的不利影响。
(8)为了对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高质量视频进行处理,需要提高子图像的质量。然而,在不将传统2位表示,而将4位表示用于子图像时,必须记录更大数量的数据。因此,需要提高在其上记录子图像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容量。提高记录密度相对提高了信息记录介质表面上同样长度的划痕对记录数据的不利影响程度。与一个ECC块由16个扇区构成的传统DVD相比,在本发明中,一个ECC块由加倍数量的扇区,即,32个扇区构成,以致即使为了处理高质量视频,提高了记录密度,但是仍允许表面划痕最长延伸与现有技术的划痕长度相同的长度。此外,一个ECC块由2个较小ECC块构成,而一个扇区分布排列在两个ECC块上。这样可以使同一个扇区上的数据基本交错。因此,可以抑制较长划痕或突发差错的不利影响。
(9)如果不将传统SD视频,而利用文件或文件夹分离技术,将HD视频记录到信息记录介质上,则必需提高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容量,因为HD视频要求的分辨率高。提高记录密度相对提高了信息记录介质表面上同样长度的划痕对记录数据的不利影响程度。与一个ECC块由16个扇区构成的传统DVD相比,在本发明中,一个ECC块由加倍数量的扇区,即,32个扇区构成,即使为了处理高质量视频,提高了记录密度,但是仍允许表面划痕最长延伸与现有技术的划痕长度相同的长度。此外,一个ECC块由2个较小ECC块构成,而在本发明中,对各扇区插入属于不同的较小ECC块的PO数据。因此,在每间隔扇区上,较小ECC块上的PO数据交错(分布式排列)。这样使得即使具有划痕,PO数据仍更可靠,因此实现精确纠错处理。
(10)为了对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高质量视频进行处理,需要提高子图像的质量。然而,在不将传统2位表示,而将4位表示用于子图像时,必须记录更大数量的数据。因此,需要提高在其上记录子图像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容量。提高记录密度相对提高了信息记录介质表面上同样长度的划痕对记录数据的不利影响程度。与一个ECC块由16个扇区构成的传统DVD相比,在本发明中,一个ECC块由加倍数量的扇区,即,32个扇区构成,以致即使为了处理高质量视频,提高了记录密度,但是仍允许表面划痕最长延伸与现有技术的划痕长度相同的长度。此外,一个ECC块由2个较小ECC块构成,而在本发明中,对于各扇区,插入属于不同的较小ECC块的PO数据。因此,在每个间隔扇区上,较小ECC块上的PO数据交错(分布式排列)。这样使得即使具有划痕,PO数据仍更可靠,因此实现精确纠错处理。
<在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与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确保良好匹配,而且利用小单元,可以进行附加写处理>
(11)传统DVD-R或DVD-RW的问题在于,利用小单元,不能进行附加写和重写。当执行受限覆盖写,以强迫执行这种附加写或重写时,可能破坏已经记录的信息。如在本发明中,通过对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设置多种类型的记录格式,以使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具有首标设置在分段之间的记录结构,该分段是由ECC块分割成的,在仅再现信息记录介质与附加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确保良好兼容。此外,可以在首标的中间,开始进行附加写或重写。这样可以防止附加写或重写过程破坏已经记录在各分段上的信息。此外,在附加写或重写期间,防护区被记录在首标上,以便互相部分重叠。这样可以防止在不含有记录标记的首标上出现间隙区。因此,可以消除因为间隙区而在两层之间产生串扰的不利影响,而且可以防止单侧双记录层上产生层间串扰。
<更经常设置确定的地址信息,以确保该存取速度>
(12)利用轨道号的偶数/奇数识别信息,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预测确定不确定位。然而,该信息仅用于预测确定,而不用于定义。相反,在不含有不确定位、但是对其附加了检错码的部分上,可以非常准确地检测轨道信息。因此,在本发明中,在凹槽区上设置不确定位,因此,不确定位分布排列在凸脊区和凹槽区上。这样使能在凸脊区上不含有不确定位、但是对其附加了检错码的部分上的信息。然而,由于不确定位分布排列在凸脊区和凹槽区上,所以相对降低以其设置不含有不确定位的轨道上的轨道号信息611和612的频率。相反,在本发明中,在每个分段上,地址信息被排列多次,以提高不含有不确定位、但是对其附加了检错码的部分的频率。这样可以更频繁再现地址信息,而且可以确保高存取速度。
<更准确读取摆动地址>
(13)如图26所示,通过在1地址位区511之间的边界(以“三角形”标记的)上,更频繁改变摆动的方向,可以提高读取摆动地址的准确性。因此,通过如图32和33所示,从分段地址信息621具有的一组数值中消除“000000”,然后进行数据加扰(642),在1地址位区511之间的边界(以“三角形”标记的)上,可以更频繁改变摆动的方向。这时,如果在用于加扰的籽信息641上以长周期连续出现“0”,则在进行数据加扰时,很可能提高摆动变向(reversal)频率。因此,通过从分段地址信息621具有的一组数值中消除“000000”,在进行数据加扰时,摆动变向频率提高,以在籽信息中更频繁出现“1”。
<通过确保可以从该凸脊上再现轨道号,从该凸脊上更精确再现轨道号>
(14)利用轨道号的偶数/奇数识别信息,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预测确定不确定位。然而,该信息仅用于预测确定,而不用于定义。相反,在不含有不确定位、但是对其附加了检错码的部分上,可以非常准确地检测轨道信息。因此,在本发明中,在凹槽区上设置不确定位  因此,不确定位分布排列在凸脊区和凹槽区上。这样使能在凸脊区上不含有不确定位、但是对其附加了检错码的部分上的信息。因此,可以从凸脊上准确读取轨道号,以确保对凸脊部分的存取稳定、高速。
现在,参考表2,说明各种组合配置与效果号(effect number)之间的对应关系。
[说明对应于表2的各效果号的效果]
<在凹槽区和凸脊区上,非常容易的方法用于分布式排列不确定位>
采用用于形成凹槽区并用于改变两个聚光点的相对位置、利用±90°摆动调相调制图39所示聚光点701至703的曝光的非常容易的方法,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凹槽区和凸脊区上分布式排列不确定位。因此,利用用于生产信息记录介质的传统主记录设备,可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由于利用现有设备可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以可以制造廉价信息记录介质,而无需增加仅设施。
<可以显著提高再现摆动地址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
(16)仅利用按位“加法运算”、“减法运算”或“异或”运算,或者它们与任意数据的组合,本发明的实施例既可以产生EDC码,又可以进行数据加扰过程。因此,利用非常容易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再现摆动地址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基于EDC的检测过程和加扰过程提高摆动变向位置的发生率,使得再现系统容易使用PLL)。此外,实现该方法,仅需要少量附加电路。因此,可以提供廉价信息再现设备或信息记录与再现设备。
<防止不确定位位于每个ECC块上的垂直方向的线上,以确保纠错能力>
(17)将各条信息非常规则地排列在图31C所示摆动地址设置区561和562上的数据布局和图32和33所示的轨道号信息611和612上  因此,不利的是,不确定位排列在图18所示每个ECC块上的垂直方向的线上,以致显著降低纠错能力。本发明使用各种方法改变不确定位的排列,以防止它们排列在每个ECC块上的垂直方向的线上。这样可以在ECC块上适当提供纠错能力。因此,可以降低从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标记再现信息的差错率,从而实现准确再现。
<可以非常容易地、廉价提高摆动地址信息的再现可靠性>
(18)利用非常简单的电路,例如图48所示的电路,可以进行数据加扰。此外,通过在地址位区之间的边界上,使摆动更频繁变向,可以提高摆动地址信息的再现可靠性,从而有助于检测地址位区之间的边界上的各位置。此外,可以非常廉价地制造图48所示的电路。因此,可以提供廉价信息再现设备或信息记录与再现设备。
(19)在两个地址区之间改变图形内容,以使摆动在地址位区之间的边界上更频繁变向,从而有助于检测地址位区之间的边界上的各位置。这样可以提高摆动地址信息的再现可靠性。
<可以设置轨道号的偶数/奇数识别信息,以便准确检测该偶数/奇数识别信息,而不影响记录标记>
(20)不是根据摆动调制的数据结构,而是根据物理形状的变化,例如图37所示的物理形状,记录轨道号的偶数/奇数识别信息。因此,可以准确检测轨道号的偶数/奇数识别信息。此外,可以在分段之间的首标上设置偶数/奇数识别信息。这样可以防止记录信息受记录在每个分段上的记录标记的影响。此外,该信息可以用于确定信息记录介质的类型,即,仅再现型、附加可记录型或可重写型。因此,可以容易地检测不正当复制高质量视频或要求防止被不正当复制的子图像信息。
<可以预先准确确定不确定位>
(21)不是根据摆动调制的数据结构,而是根据物理形状的变化,例如图37所示的物理形状,记录轨道号的偶数/奇数识别信息。因此,可以准确检测轨道号的偶数/奇数识别信息。将可以准确确定的轨道号的偶数/奇数识别信息用作基准,可以预测确定不确定位。这样可以实现较准确预测确定。
<在凸脊区上,可以准确定义地址号,而无需在凹槽区上设置不确定位>
(22)利用轨道号的偶数/奇数识别信息,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预测确定不确定位。然而,该信息仅用于预测确定,而不用于定义。相反,在不含有不确定位、但是对其附加了检错码的部分上,可以非常准确地检测轨道信息。如图38所示,本发明利用L/G记录方法顺序设置锯齿形轨道号信息。这样可以避免在凹槽区上设置不确定位,而附加其上不含有不确定位、但是对其附加检错码的设置部分,以便准确定义地址号。因此,不仅可以准确定义凸脊区上的轨道号,而且可以确保较高存取速度(因为更快速确定地址号)。
<在凸脊和凹槽上均可以快速、容易地确定地址号>
(23)如图48至50、32和33所示,对凸脊和凹槽,预测确定定义的地址和预测确定的区。因此,可以立即确定地址定义区和地址预测区,以定义或预测地址号信息。因此,不仅可以容易地实现再现地址信息的方法,而且可以快速定义地址号。因此,可以较快进行存取过程。
<由每个分段再现记录标记的可靠性>
(24)在本发明中,及每个ECC块分割为多个分段,而将首标设置在各分段之间。如图51所示,在首标区上设置轨道地址信息。因此,即使利用L/G记录过程的摆动调制,记录地址信息,仍可以防止不确定位被混合到分段区。因此,由分段区上的记录标记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再现信号。因此,可以使由记录标记进行的再现过程可靠。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显示“高清晰度”主视频和高质量子图像,而且具有增加的容量的信息记录介质,该信息记录介质确保格式高度兼容,以提高对PC数据的附加写过程或重写过程以及再现地址信息的可靠性,可以从摆动信号中更准确提取基准时钟,而且可以扩展到单侧双记录层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以从信息记录介质稳定再现数据的信息再现设备,或可以将数据稳定记录到信息记录介质上的信息记录与再现设备。
Figure C0380608500741
Figure C0380608500751
Figure C0380608500761
Figure C0380608500771

Claims (3)

1.一种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形成凸脊部分和凹槽部分并且将其沿径向方向交替排列,作为在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表面上的信息记录轨道;
使用凸脊部分或凹槽部分的摆动调制记录所述轨道的地址信息;
采用格雷码以生成所述地址信息;
将检错信息附加至所述地址信息;以及
将由于摆动调制而生成的未定义位分布排列在凸脊部分和凹槽部分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中所述检错信息具有格雷码特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中所述检错信息是通过如下处理中的至少一个或至少两个的组合而获得的:针对所述地址信息所进行的加法处理、减法处理和异或运算处理。
CNB03806085XA 2002-03-15 2003-03-14 信息记录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836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72925A JP2003272173A (ja) 2002-03-15 2002-03-15 情報記憶媒体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方法
JP72925/2002 2002-03-15
JP29078/2003 2003-02-06
JP2003029078A JP3984176B2 (ja) 2003-02-06 2003-02-06 情報記憶媒体と情報記録方法と情報再生方法と情報再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3579A CN1643579A (zh) 2005-07-20
CN100388363C true CN100388363C (zh) 2008-05-14

Family

ID=28043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608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8363C (zh) 2002-03-15 2003-03-14 信息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122890A1 (zh)
EP (1) EP1486956A1 (zh)
KR (1) KR100635318B1 (zh)
CN (1) CN100388363C (zh)
TW (1) TWI229334B (zh)
WO (1) WO200307933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0457A (zh) * 2011-04-26 2012-10-31 巨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录式光盘片及相容cdr可录式光盘片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77262B2 (en) * 2002-04-19 2007-02-13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Reproducing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wobbled land portions
JP2004013947A (ja) * 2002-06-04 2004-01-15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情報記録担体、再生装置、記録装置、記録再生装置、再生方法、記録方法及び記録再生方法
JP3848266B2 (ja) 2003-01-23 2006-11-22 株式会社東芝 ウォブルトラックを持つ光ディスクおよびこの光ディスクを用いる装置と方法
JP2004303395A (ja) 2003-03-14 2004-10-28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とその情報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JP3967691B2 (ja) * 2003-03-31 2007-08-29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記憶媒体と情報再生装置と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KR100585094B1 (ko) * 2003-06-26 2006-05-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미디어 시스템에서의 효율적인 데이터 저장/재생 방법및 장치
JP3753139B2 (ja) * 2003-06-27 2006-03-08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781027B2 (ja) * 2003-06-27 2006-05-31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WO2005055227A1 (en) * 2003-12-03 2005-06-1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ide-channel for record carriers with spiral tracks
JP2005285153A (ja) 2004-03-26 2005-10-13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再生装置、情報再生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方法
RU2376658C2 (ru) * 2004-09-13 2009-12-20 Эл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Носитель записи и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записи данных на носитель записи
US7804746B2 (en) * 2005-03-11 2010-09-28 Mediatek Inc. Land/groove track and pickup head movement direction detection
JP2007004856A (ja) * 2005-06-22 2007-01-11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20070102079A (ko) * 2006-04-13 2007-10-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리피트가 형성된 정보 저장 매체 및 기록/재생 장치 및기록/재생 방법
TWI427919B (zh) * 2009-05-27 2014-02-21 Foxnum Technology Co Ltd 解碼裝置及其解碼方法
JP2013033563A (ja) * 2011-08-01 2013-02-14 Sony Corp 光記録媒体、記録再生装置、記録再生方法
WO2015177955A1 (ja) 2014-05-20 2015-11-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
WO2016152412A1 (ja) * 2015-03-23 2016-09-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72420A (ja) * 1994-03-31 1995-10-20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方式
JPH0917033A (ja) * 1995-06-30 1997-01-17 Nec Corp 光ディスクとその信号再生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5673250A (en) * 1994-07-06 1997-09-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pit rows on every other boundary and re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00995A3 (en) * 1982-08-10 1985-10-1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Optical disk
JPH0697542B2 (ja) * 1985-05-14 1994-11-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インタ−リ−ブ回路
JPS6386042A (ja) * 1986-09-30 1988-04-16 Ricoh Co Ltd 消去フアイルの復元方式
JPH01204163A (ja) * 1988-02-09 1989-08-16 Brother Ind Ltd ファイル管理装置
JPH0554561A (ja) * 1991-08-23 1993-03-05 Sony Corp 光デイスクのデータ記録再生方式
JP2822859B2 (ja) * 1993-03-31 1998-11-11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媒体及びその再生情報信号の補正方法
JP3476647B2 (ja) * 1996-04-19 2003-12-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光ディスク製造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DE69729606T2 (de) * 1996-07-09 2005-07-07 Sharp K.K. Optische Platte mit verteilten Wobbelsektionen, Herstellungsverfahren und Verfahren zur Aufzeichnung und Wiedergabe
CN1516131A (zh) * 1996-10-22 2004-07-28 ������������ʽ���� 表示磁道摆动信息的信息记录媒体及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JPH10275365A (ja) * 1997-03-28 1998-10-13 Toshiba Corp 情報記憶媒体および情報再生装置
JPH10275364A (ja) * 1997-03-28 1998-10-13 Toshiba Corp 情報記憶媒体および情報再生装置
KR20000015990A (ko) * 1997-05-28 2000-03-25 다카노 야스아키 기록매체및그를위한재생장치_
EP0939398B1 (en) * 1998-02-26 2008-01-02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Optical disc record carrier with wobbled grooves that permit recording on the grooves and lands,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uch a record carrier, and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for such a record carrier
JP2000011460A (ja) * 1998-06-22 2000-01-14 Pioneer Electron Corp 光ディスク
JP2000231745A (ja) * 1999-02-09 2000-08-22 Sony Corp 光記録媒体、光記録媒体製造用原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96438B2 (ja) * 1999-06-09 2005-09-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1357534A (ja) * 2000-04-10 2001-12-26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情報記録媒体
JP2002008246A (ja) * 2000-06-20 2002-01-11 Sony Corp 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チルト検出方法
EP1341167B1 (en) * 2000-11-20 2010-03-03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disk device
JP2002208186A (ja) * 2001-01-09 2002-07-26 Sony Corp 光学記録媒体
JP2002216395A (ja) * 2001-01-18 2002-08-02 Sony Corp 光記録媒体、光記録媒体用原盤、光記録媒体原盤の製造装置、光記録再生装置
JP2003022580A (ja) * 2001-05-02 2003-01-24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情報記録担体、情報記録担体の製造方法、情報記録担体再生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担体記録装置
US7177262B2 (en) * 2002-04-19 2007-02-13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Reproducing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wobbled land portions
JP3714331B2 (ja) * 2003-02-14 2005-11-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光記録媒体製造用原盤、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記録再生方法
JP2004303395A (ja) * 2003-03-14 2004-10-28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とその情報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72420A (ja) * 1994-03-31 1995-10-20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方式
US5673250A (en) * 1994-07-06 1997-09-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pit rows on every other boundary and re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JPH0917033A (ja) * 1995-06-30 1997-01-17 Nec Corp 光ディスクとその信号再生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0457A (zh) * 2011-04-26 2012-10-31 巨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录式光盘片及相容cdr可录式光盘片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3079335A1 (en) 2003-09-25
KR100635318B1 (ko) 2006-10-18
KR20040091139A (ko) 2004-10-27
CN1643579A (zh) 2005-07-20
TW200305154A (en) 2003-10-16
US20050122890A1 (en) 2005-06-09
EP1486956A1 (en) 2004-12-15
TWI229334B (en) 2005-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88363C (zh) 信息记录方法
CN100514482C (zh) 在高密度只读记录介质上形成的链接区域的结构及其制造/再现方法和设备
US7123567B2 (en) Recording technique with particular bit-distance control in the synchronization pattern
US7269116B2 (en) Optical disc and physical address format
US20070086319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CN100409345C (zh) 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再现设备
CN1963926A (zh) 盘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JP2001143272A (ja) ウォッブル信号を用いたpidアドレッシング方法とその検出方法、ウォッブルアドレスエンコーディング回路とその検出回路及び記録媒体
JPWO2002039434A1 (ja) 光ディスク、光ディスクの記録装置、光ディスクの再生装置、光ディスクの再生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の生産方法
KR100557724B1 (ko) 광디스크와 그 정보 기록 방법 및 장치
JP2001143273A (ja) ウォッブル信号を用いたpidアドレッシング方法、ウォッブルアドレスエンコーディング回路、ウォッブルアドレス検出方法及び回路、並びに記録媒体
JP4228727B2 (ja) 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再生方法
US7196984B2 (en) Optical disk medium and optical disk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H11250572A (ja)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記録方法
JP2006269077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
CN1707674B (zh) 形成记录介质和在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的方法
JP2003187457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4966336B2 (ja) 光ディスク、並びに情報記録及び再生方法
JP2003077227A (ja) 記録媒体、ディスク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ディスク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8041247A (ja) 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再生方法
JP2003100031A (ja) 記録媒体、ディスク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ディスク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9104787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01067818A (ja) ディジタル信号記録方法、及びその装置、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14

Termination date: 201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