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84328C - 植物活化剂 - Google Patents
植物活化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84328C CN100384328C CNB008119295A CN00811929A CN100384328C CN 100384328 C CN100384328 C CN 100384328C CN B008119295 A CNB008119295 A CN B008119295A CN 00811929 A CN00811929 A CN 00811929A CN 100384328 C CN100384328 C CN 10038432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nt
- fatty acid
- ketol fatty
- growth
- ac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0 *CNOCCOCCO Chemical compound *CNOCCOCCO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4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within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a carboxylic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and a carbon atom having only two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keto-carboxylic acid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6—Treatment of growing trees or plants, e.g. for preventing decay of wood, for tingeing flowers or wood, for prolonging the life of pla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Saccharide Compounds (AREA)
- Epoxy Resin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Compounds Of Unknown Constitu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发现新颖的植物的活化方法,具体来说,是发现生长促进方法、休眠抑制方法、针对干燥及高温·低温及渗透压等的植物应激赋予抗性的方法、以及抗老化方法等等的植物的生长调节方法。本发明者是提供以碳原子数4~24的乙酮醇脂肪酸,特别是9-羟基-10-氧代-12(Z),15(Z)-十八碳二烯酸,作为有效成分的植物活化剂,而解决了上述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区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活化剂。
背景技术
植物活化技术的开发,由于可以提高谷物植物以及园艺植物的供应效率,因此是非常重要的事项。
在决定植物生长速度的因子,一般认为有温度、光、营养成分等。为促进植物的生长,向来皆是配合目标植物的性质,来尝试选择其温度条件以及日照条件。而在这些温度及光以外的生长促进技术,例如以施肥为代表的技术,可达到一定的效果。
然而,有关该施肥的效果,有其本身的限度,其后即使施用更多的肥料量,也不能期待一定程度以上的植物生长的促进效果,而且肥料施予过多时,还会成为植物生长的障碍,甚至会污染土壤。
特别是,在植物的生长初期,很容易因为施肥而造成营养障碍,一般而言,此时便须控制施肥。
本发明欲解决的目标,是发现与过去所施行的植物活化方法不同的植物的活化方法,具体来说,是发现生长促进方法、休眠抑制方法、针对干燥及高温·低温及渗透压等的植物应激赋予抗性的方法、以及抗老化方法等等的植物的生长调节方法,而不用抑制肥料的使用量及使土壤环境恶化,就可以使植物活化。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人为解决本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结果,在可以确认有“花芽形成促进作用”的特定的乙酮醇脂肪酸(特开平11-29410号公报)上,令人惊异地,发现了某种意义上的相对的“植物活化作用”,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亦即,本发明者在本发明中,是提供以碳原子数4~24的乙酮醇脂肪酸作为有效成分的植物活化剂(以下,称为“本植物活化剂”)。
本发明中所谓的“植物活化”,指以任何形式对植物的生长活动进行调整使之活性化或维持的意思,是包含有生长促进(包含茎叶的扩大、块茎块根的生长促进等概念)、休眠抑制、针对植物应激赋予抵抗性、以及抗老化等的植物的生长调节作用的概念。此所谓“植物活化”,其与特开平11-29410号公报中所记载的“花芽形成促进”,在某种意义下,是相对的概念。花芽的形成,是一种伴随着植物的消极的生命活动的现象,一般而言,已知在植物的生长被抑制时,花芽就会开始形成。在园艺领域中,若希望其开花的话,已知方法例如有①抑制氮肥的施肥量、②抑制浇水、③将根切短、④伤害茎干等,可以说是对于植物生长上消极的方法。花的形成,对于植物而言,可说是在其老熟的阶段,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生殖现象的一种,是一种相当耗费能源的现象。
因此,在已确认有花芽形成促进作用的上述的乙酮醇脂肪酸上,其竟然确认得到植物活化作用,完全地是预测范围以外的事。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表示探讨特定的乙酮醇脂肪酸(I)对牵牛花生长促进效果的结果。
图2是表示探讨特定的乙酮醇脂肪酸(I)对莴苣生长促进效果的结果。
图3是表示探讨特定的乙酮醇脂肪酸(I)对蚕豆生长促进效果的结果。
图4是表示探讨特定的乙酮醇脂肪酸(I)对草原龙胆生长促进效果的结果。
图5是表示探讨特定的乙酮醇脂肪酸(I)对仙客来生长促进效果的结果。
图6是表示探讨特定的乙酮醇脂肪酸(I)对毛地黄生长促进效果的结果。
图7是表示探讨特定的乙酮醇脂肪酸(I)对菊花生长促进效果的结果。
图8是表示探讨特定的乙酮醇脂肪酸(I)对天竺葵生长促进效果的结果。
图9是表示探讨特定的乙酮醇脂肪酸(I)对报春花生长促进效果的结果。
图10是表示探讨特定的乙酮醇脂肪酸(I)对秋海棠生长促进效果的结果。
图11是表示探讨特定的乙酮醇脂肪酸(I)对康乃馨生长促进效果的结果。
图12是表示探讨特定的乙酮醇脂肪酸(I)对水稻生长促进效果的结果。
图13是表示探讨特定的乙酮醇脂肪酸(I)对水稻栽培的实际情况生长调节效果的结果。
图14是表示探讨特定的乙酮醇脂肪酸(I)对草莓休眠抑制效果的结果。
图15是表示探讨特定的乙酮醇脂肪酸(I)对食用菌タモギダケ的菌丝增殖提高效果的结果。
图16是表示探讨特定的乙酮醇脂肪酸(I)对香菇的子实体生长促进效果的结果的形态照片图。
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本植物活化剂,是以特定的乙酮醇脂肪酸作为有效成分的试剂。
本乙酮醇脂肪酸,如上所述,是碳原子数4~24的乙酮醇脂肪酸(以下,此乙酮醇脂肪酸亦称为“特定乙酮醇脂肪酸”)。
亦即,特定乙酮醇脂肪酸,其特征为碳原子数4~24,且为在同一分子内具有醇类的羟基以及酮类的羰基的脂肪酸。
又,本发明中,特定乙酮醇脂肪酸,其构成羰基的碳原子以及与羟基结合的碳原子,是位于α位或者γ位,从发挥期望的植物活化效果上来说为优选,特别是α位从此观点来说更为优选。
又,在特定乙酮醇脂肪酸上,其碳原子间的双键可为1~6处(当然,此双键数,不应超过乙酮醇脂肪酸的碳原子键数),从发挥期望的植物活化效果上来说为优选。
又,特定乙酮醇脂肪酸的碳原子数为18,同时,其碳原子间的双键以2处为优选。
特定乙酮醇脂肪酸的具体例子,如9-羟基-10-氧代-12(Z),15(Z)-十八碳二烯酸[以下,亦称为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13-羟基-1 2-氧代-9(Z),15(Z)-十八碳二烯酸[以下,亦称为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I)]、13-羟基-10-氧代-11(E),15(Z)-十八碳二烯酸[以下,亦称为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II)]、9-羟基-12-氧代-10(E),15(Z)-十八碳二烯酸[以下,亦称为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V)]等。
以下,兹记载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以及(IV)的化学结构式。
又,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I)以及(III)的化学结构式,则揭示于后述有关于这些特定乙酮醇脂肪酸的化学合成法的叙述中。
特定乙酮醇脂肪酸中,已知至少有一部分是作为动植物的脂肪酸代谢物质的中间体,然而,其对于植物所直接扮演的角色则尚不明了。
例如,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是以在生体内丰富存在的α-亚油酸为起始物体的脂肪酸代谢路径的中间体为人所知。然而,此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对于植物所起的直接作用则未为人所知。
本发明人发现这些本发明涉及的乙酮醇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植物活化作用。
A.关于特定乙酮醇脂肪酸的制备方法
特定乙酮醇脂肪酸,可以利用与期望的乙酮醇脂肪酸的具体构造相应的方法来制备。
亦即,①已明确知道有包含于天然物中的特定乙酮醇脂肪酸,其可以由此天然物中萃取纯化而制造(以下,称为萃取法)。②在不饱和脂肪酸上,通过脂肪氧化酶等的酶,依据植物体内的脂肪酸代谢途径对其作用,而得到特定乙酮醇脂肪酸(以下,称为酶法)。另外,③根据需要的特定乙酮醇脂肪酸的具体结构,使用一般共知的化学合成法来得到特定乙酮醇脂肪酸(以下,称为化学合成法)。
①关于萃取法:
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其可由浮萍科植物中的一种,稀脉浮萍(Lemna paucicostata)而萃取·纯化得到。
此萃取法中的原料,稀脉浮萍(Lemna paucicostata),是一种小型的水草,其浮游于池塘及水田的水面上,漂浮于水面上的叶状体下各自有一根部深入水中,且相对地,其增殖速度快速。其花则于叶状体的体侧部分形成,其2朵仅由一个雄蕊所构成的雄花以及一个雌蕊所构成的雌花,共同地被包含于小花苞中。
将此稀脉浮萍的粉碎物,施以离心分离(8000×g·10分钟左右),由所得到的上清液与沉淀物中,扣除上清液的部分即可作为含有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的部分而使用。
如此,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就可以利用上述粉碎物质作为材料来源,而分离·纯化得到。
又,进一步,从制备效率上来说更优选材料来源,例如有将稀脉浮萍漂浮于其上或浸渍过后的水溶液等。此水溶液,只要是可让稀脉浮萍生长者即可,并无特别的限制。
此水溶液的制备的具体例子,将记载于后述的实施例中。
浸渍时间,即使在室温下2~3小时左右即可,并无特别的限制。
又,在以上述方法制备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的材料来源时,首先施予可由稀脉浮萍诱导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的应激,则对于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的制造效率的提升,为相当理想。
具体来说,前述特定的应激,例如有干燥应激、热应激、渗透压应激等。
干燥应激,其例如可以低湿度(优选相对湿度50%以下)在室温下,优选24~25℃左右,将稀脉浮萍以张开的状态放置于干燥的滤纸上而进行。此时的干燥时间,会因为干燥对象的稀脉浮萍的放置密度而有不同,大致为20秒以上,优选5分钟~5小时。
热应激,其例如将稀脉浮萍浸渍于温水中而进行。此时的温水温度,应视浸渍时间而作选择。举例来说,若浸渍5分钟左右时,可为40~65℃,优选45~60℃,更优选50~55℃。又,上述热应激的处理以后,是以快速地将稀脉浮萍放回常温的水中为优选。
渗透应激,其例如将高浓度的糖溶液等的高渗透压溶液,与稀脉浮萍互相接触而进行。此时的糖浓度,举例来说,若为甘露糖醇溶液是0.3M以上,优选0.5~0.7M。处理时间,若使用0.5M甘露糖醇溶液时,是1分钟以上,优选2~5分钟。
如此,就可以制备包含期望的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的起始物质。
又,作为上述各种材料来源的基础的稀脉浮萍种类,并无特别的限制,但以P441植株,从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的制造上来说特别优选。
将如上所制备的材料来源,进行以下的分离·纯化过程,就可以制备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
又,这里所表示的分离方法只是例示,由上述起始原料制造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的分离方法,其并不限定于这些分离方法。
首先,对于上述材料来源进行溶剂萃取,以萃取含有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的成分。在这种溶剂萃取中所使用的溶剂,并无特定的限制,例如可为氯仿、乙酸乙酯、乙醚等。在这些溶剂中,基于可以比较容易地除去杂质的观点,是以氯仿为优选。
由此溶剂萃取所得到的油层级分,其可以使用一般共知的方法加以洗净·浓缩,使用ODS(十八基硅烷)柱等的逆相分配柱色谱用柱,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利用鉴定·分离花芽形成诱导活性级分的方法,来分离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确认特定乙酮醇脂肪酸的花芽形成诱导活性,已是共知(可参见特开平10-324602号公报等)]。
又,配合原料来源的性质等,一般共知的其它分离方法,例如超滤、凝胶过滤色谱等,都可以组合使用,毋庸赘言。
以上,所说明者,是关于以萃取法制造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的步骤,所期望型态的特定乙酮醇脂肪酸,若存在于稀脉浮萍以外的植物时,可使用上述方法,或是将上述方法加以改变的方法,而制造其特定乙酮醇脂肪酸。
②关于酶法:
作为酶法的材料来源的典型物质,其例如有在期望的特定乙酮醇脂肪酸的相应位置上具有双键,且碳数为4~24的不饱和脂肪酸。
此不饱和脂肪酸,例如有油酸、异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γ-亚麻酸、花生四烯酸、9,11-十八碳二烯酸、10,1 2-十八碳二烯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6,9,12,15-十八碳四烯酸、11,14-二十碳二烯酸、5,8,11-二十碳三烯酸、5,8,11-二十碳三烯酸、11,14,17-二十碳三烯酸、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13,16-二十二碳二烯酸、13,16,19-二十二碳三烯酸、7,10,13,16-二十二碳四烯酸、7,10,13,16,19-二十二碳五烯酸、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等,但并不限于这些不饱和脂肪酸。
这些不饱和脂肪酸,是一般的动物·植物等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其可使用者,例如利用一般共知的方法由这些动物·植物等所萃取·纯化者,以及利用一般共知方法进行化学合成者,另外,市售物当然亦可,毋庸赘言。
在此酶法中,是将上述不饱和脂肪酸作为底物,被脂肪氧化酶(LOX)作用,而于这些不饱和脂肪酸的碳链上导入氢过氧基(-OOH)。
脂肪氧化酶,是一种氧化还原酶,其可于不饱和脂肪酸的碳链上,将分子型态的氧以氢过氧化基而导入,不论动物·植物,甚至在以酵母菌属为代表的酵母中,都确认有此种酶存在。
举例来说,若是植物时,在所有的被子植物[具体来说,后述的本植物活化剂,其可适用者有所有的双子叶植物以及单子叶植物]中,已确认有其存在。
在这些植物中,特别以大豆、亚麻、苜蓿、大麦、蚕豆、羽扇豆、平豆、豌豆、马铃薯、小麦、苹果、面包酵母、棉花、黄瓜、醋栗、葡萄、西洋梨、四季豆、稻米、草莓、向日葵、茶等作为脂肪氧化酶的来源为优选。又,由于叶绿素有很强的倾向会阻碍脂肪氧化酶的上述活性,因此尽可能地选择以不存有叶绿素的种子、根、果实等,作为脂肪氧化酶的来源为优选。
本发明中的脂肪氧化酶,其只要是可将氢过氧化基导入不饱和脂肪酸的碳链的期望位置者即可,其来源并无特别的限制,若为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时,则尽可能地以选择可以将亚油酸或者亚麻酸的9位上的双键氧化的脂肪氧化酶为优选。
这种选择性脂肪氧化酶的代表性脂肪氧化酶,例如有获得自稻米胚芽的脂肪氧化酶等(Yamamoto,A.,Fuji,Y.,Yasumoto,K.,Mitsuda,H.,Agric.Biol.Chem.,44,443(1980)等)。
又,可作为此种选择性脂肪氧化酶的底物而选取的不饱和脂肪酸,是以使用亚油酸或者α-亚麻酸为优选。
又,在以不饱和脂肪酸作为底物进行脂肪氧化酶的处理时,理当以脂肪氧化酶的最适温度以及最适pH值,来进行酶反应为优选。
又,利用上述脂肪氧化酶的反应步骤所生产的该制备上不期望出现的杂质,可以使用一般共知的方法,例如上述①中所述的HPLC等,而容易地进行分离。
在此所使用的脂肪氧化酶,其可使用一般共知的方法,由上述植物等进行萃取·纯化而得到者,亦可使用市售品。
如此,就可由上述不饱和脂肪酸制造氢过氧化不饱和脂肪酸。
此氢过氧化基不饱和脂肪酸,其在利用特定乙酮醇脂肪酸的酶法上,亦可作为制造步骤的中间体。
此氢过氧化基不饱和脂肪酸,其作为上述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的中间体,例如有将脂肪氧化酶作用于α-亚麻酸上,而得到的9-氢过氧化基-10(E),12(Z),15(Z)-十八碳三烯酸。
这些氢过氧化基脂肪酸中,兹将前者的9-氢过氧化基-10(E),12(Z),15(Z)-十八碳三烯酸作为本发明相关的氢过氧化脂肪酸(a),以及后者的13-氢过氧化基-9(Z),11(E),15(Z)-十八碳三烯酸作为本发明相关的氢过氧化脂肪酸(b),其化学结构式并记载如下。
然后,将此氢过氧化基不饱和脂肪酸作为底物,并以环氧丙烯合酶(alleneoxide synthase)进行作用,就可制造期望的特定乙酮醇脂肪酸。
环氧丙烯合酶,是一种具有可将氢过氧化基经由环氧化而变换成乙酮醇物质的活性的酶,其与前述脂肪氧化酶相同,是存在于植物、动物以及酵母的酶,若是植物时,在所有的被子植物[具体来说,后述的本植物活化剂,其可适用者有所有的双子叶植物以及单子叶植物]中,已确认有其存在。
又,此环氧丙烯合酶在植物中,已确认存在于大麦、小麦、玉蜀黍、棉花、茄子、亚麻(种等)、莴苣、燕麦、菠菜、向日葵等。
本发明的环氧丙烯合酶,举例来说,其只要是可将上述的9-氢过氧化基-10(E),12(Z),15(Z)-十八碳三烯酸的9位的氢过氧化基进行脱水,使其形成环氧基,进一步再通过OH-的亲核反应,而获得期望的特定乙酮醇脂肪酸者即可,并无特别的限制。
再者,在进行上述的环氧丙烯合酶处理时,理当以环氧丙烯合酶的最适温度以及最适pH值,来进行酶反应为优选。
又,在此所使用的环氧丙烯合酶,其可使用一般共知的方法,由上述植物等进行萃取·纯化而得到者,亦可使用市售品。
上述二步骤的酶反应,其可以各自进行,亦可以连续进行。进一步,将上述酶的粗纯化品或者纯化品使用于上述酶反应时,就可以得到期望的特定乙酮醇脂肪酸。又,亦可将上述酶固定于载体之上,再将这些固定化酶对于底物进行柱处理或者批处理等,就可以得到期望的特定乙酮醇脂肪酸。
又,上述二步骤所使用的酶的制备法,其亦可以使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亦即,可将编码这些酶的基因,利用一般方法,由植物等萃取·获得,或者,基于酶的基因序列来进行化学合成而获得,利用这种基因,将大肠菌及酵母等的微生物、动物培养细胞、植物培养细胞等进行转化,再由这些转化细胞,利用重组酶蛋白质的表达,就可以得到期望的酶。
又,在利用环氧基形成以后的OH-的亲核反应(上述),而获得特定乙酮醇脂肪酸方面,会因为其亲核物质在上述环氧基附近的作用方式,除了α-乙酮醇不饱和脂肪酸之外,还生成γ-乙酮醇化合物。
此γ-乙酮醇化合物,其可以利用上述①中所叙述的HPLC等的一般共知的分离方法,而容易地与α-乙酮醇化合物进行分离。
③关于化学合成法:
又,特定乙酮醇脂肪酸,可利用一般共知的化学合成法来进行制备。
可将一端具有醛基等的反应性基团,另一端附加有结合了保护基团的羧基末端的饱和碳链,以一般共知的方法来合成,另外再以顺-3-己烯-1-醇等的不饱和醇类等作为起始原料,而合成在期望位置上具有不饱和基团的具有反应性末端的不饱和碳链。然后,再使上述饱和烃链与此不饱和碳链反应,就可以制得特定乙酮醇脂肪酸。又,在此一连串的反应中,其不希望发生反应的末端上所附加的保护基以及促进反应的催化剂,可以针对具体的反应形式而作适当的选择。
进一步具体来说,其例如可以下述的步骤来合成特定乙酮醇脂肪酸。
i)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的合成
以壬二酸单乙酯作为起始原料,使其与N,N’-羰基二咪唑反应,成为酸咪唑烷酮以后,于低温下以LiAlH4还原,而合成相应的醛。又,上述起始原料例如有1,9-壬二醇等的二醇,亦可以合成相同的醛类。
另一方面,将顺-3-己烯-1-醇(cis-3-hexen-1-ol)与三苯膦及四溴化碳反应,所得到的溴化物再与三苯膦反应,进一步,于n-BuLi的存在下与氯乙醛反应而生成顺-烯烃,进一步将其与甲硫甲基对甲苯基砜反应以后,在NaH的存在之下,与上述的醛类反应,再将衍生得到的仲醇以叔丁基二苯基甲硅烷基氯(TBDPSCl)保护,进行酸水解,然后脱保护等,就可以合成期望的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
以下,是表示此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的合成反应中,一个例子的简单反应步骤。
其中,“1,9-nonanediol”是壬二醇。“protection”是“保护”的意思。“deprotection”是脱保护的意思。
ii)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I)的合成
以壬二酸单乙酯作为起始原料,使其与二氯亚砜反应,成为酰氯以后,用NaBH4还原生成酸醇。然后,将此酸醇的游离羧基加以保护以后,使其与三苯膦及四溴化碳反应,所得到的溴化物再与三苯膦反应,然后,于n-BuLi的存在下与氯化乙醛反应而生成顺-烯烃,进一步将其与甲硫甲基对甲苯基砜反应以后,在n-BuLi的存在之下,另外再与顺-3-己烯-1-醇通过PCC氧化所衍生的醛进行反应,最后再脱保护,就可以合成期望的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I)。
以下,是表示此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I)的合成反应中,一个例子的简单反应步骤。
其中,“nonanedioic acid mono ethyl ester”是壬二酸单乙酯。“protection”是保护的意思。“deprotection”是脱保护的意思。“n-hexane”是正己烷。“13-hydroxy-12-oxo-9(Z),15(Z)-octadecadienoic acid”是13-羟基-12-氧代-9(Z),15(Z)-十八碳二烯酸。
iii)本发明乙酮醇脂肪酸(III)的合成
以甲基乙烯基酮作为起始原料,在LDA及DME的存在下使其与三甲基甲硅烷基氯反应,所得到的甲硅烷基醚,在低温(-70℃)再添加MCPBA以及三甲胺氢氟酸盐,而制成酮醇。然后,将此酮醇的羰基加以保护以后,将三苯膦及三氯丙酮作为反应试剂,在烯烃没有加成氯化物的情形下使其反应,再使此反应物于三丁胂以及K2CO3的存在下,使其与甲酸反应,而生成反-烯烃,转变为氯化物。然后,将此氯化物与顺-3-己烯-1-醇通过PCC氧化所衍生的醛进行反应,并使此反应物与6-庚烯酸进行结合反应,最后再脱保护,就可以合成期望的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II)。
以下,是表示此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II)的合成反应中,一个例子的简单反应步骤。
“methyl vinyl ketone”是甲基乙烯基酮。“protection”是保护的意思。“deprotection”是脱保护的意思。“6-heptenoicacid”是6-庚烯酸。“13-hydroxy-10-oxo-11(E),15(Z)-octadecadienoic acid”是13-羟基-10-氧代-11(E),15(Z)-十八碳二烯酸。
B.关于本植物活化剂
本植物活化剂,可在植物上使用以后,而使植物活化。特别的,本植物活化剂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效果是使植物生长向着活化的方向进行各种调节。
以下将此“植物活化作用”或者“植物生长调节作用”的内容进行具体说明。
①生长促进作用
本植物活化剂是通过投放,加快植物的生长速度,以及提高收获效率等(如前所述,可期待者如茎叶的扩大、块茎块根的生长促进等)。在此意义下,本发明所谓的“植物的生长促进”,是指提供具有更具体效果的药剂(植物生长促进剂)。
本植物活化剂,若于植物生长促进的目的下使用,就特别可以促进到目前为止难于通过肥料促进生长的发芽后初期的植物的生长。
因此,本植物活化剂若作为植物生长促进剂使用而投放时,是以播种时或者发芽后的生长初期阶段进行为优选。
亦即,本植物活化剂,只要在发芽后的生长初期,利用喷雾进行投与,就可确认有植物的生长促进现象,而且,其生长促进效果亦确认具有持续性。又,如前所述,本植物活化剂即使使用过度,也几乎不会有如施肥过度的情形下那种植物生长障碍的情形发生,因此可在几乎不用考虑使用量的情形下来进行使用。
在园艺或农业的领域上,在交货后的处理上,已不使用处理麻烦的种子,目前主要渐以苗株来进行。特别是,在花卉商业上,一般的爱好者,几乎都是购买苗株的。本植物活化剂若在苗株的流通前使用,就可以在销售时得到较大的苗株。
特别是,在水稻等方面,一般而言,都是先在苗床上进行初期的生长,然后再插秧,若在苗床上投与本植物活化剂,其不只可以促进苗株的生长,还可以增加实际种植后每株的茎数,若以水稻为例,每一株的结穗数目增加了,收获的效率便可以提升。又,同样地,在麦类以及玉蜀黍类,以及其它的禾本科植物和大豆类等豆科植物上,亦可以提升收获的效率。
又,上述本植物活化剂的性质,亦适合使用于菠菜、莴苣、卷心菜、绿椰菜、花椰菜的收获增大上。
进一步,本植物活化剂,若投与使用于子囊菌类以及担子菌类,亦可以促进这些菌类的菌丝增殖,而提升子实体(菇类:例如有香菇、平菇、鸡腿菇(Lyophyllum)、蘑菇、滑子菇、树花菌(Grifola)、朴蕈等)的收获效率。又,若使用本植物活化剂,其在目前人工栽培尚有困难的菇类(例如松蕈),可以认为有助于确立人工栽培方法。
②休眠抑制作用
本植物活化剂,经由投与,可防止植物的休眠。亦即,使用本植物活化剂,植物在一定的期间,其生长会暂停的“休眠期”,就可以减短甚至结束。
在此意义之下,本发明是指“植物的休眠抑制”,是指提供具有更具体效果的药剂(植物休眠抑制剂)。
本植物活化剂,若作为植物休眠抑制剂使用时,只要在植物发芽以后的早期使用,就可以预防植物的休眠。又,已经休眠的植物在投与后,亦可能使该植物的休眠结束。
③抗应激作用
本植物活化剂经由投与,可赋予植物对抗各种应激的抵抗性,具体来说,有干燥应激、高温应激、低温应激、渗透压应激等。亦即,使用本植物活化剂时,可减轻造成栽培植物收获率的降低原因,如气候变动、种子的发芽诱导作业等对于植物造成应激的影响。
在此意义下,本发明所谓“对于植物应激的抑制”,是指提供具有更具体效果的药剂(植物应激抑制剂)。
本植物活化剂若作为植物的应激抑制剂使用时,其在植物的种子发芽时,以及发芽后,就可以赋予植物对于应激的抵抗性。
又,本植物活化剂经由投与,已确认可以抑制植物的老化。具体来说,例如一年生草本植物等,其植株在向衰老枯死转变的时期,若投与本植物活化剂,就可以延缓衰老(老化)的进行。
作为本植物活化剂的有效成分的特定乙酮醇脂肪酸,其对于植物的投与量上限并无一定的限制。亦即,本植物活化剂即使大量地投与特定乙酮醇脂肪酸,亦几乎没有确认出现对于植物生长阻碍等负面的效果。相对于此,过去一直使用的植物激素剂若过度使用时,其对于植物的负面效果马上就会显现,所以在使用时都要特别注意不要使用过量的情形,本植物活化剂可说是十分地优良。
又,上述的特定乙酮醇脂肪酸对于植物的投与量下限,会因为植物个体的种类及大小而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每次对于一株植物投与一次时,约1μM以上的标准。
本植物活化剂中的特定乙酮醇脂肪酸使用量,可根据其使用方式以及使用对象的植物种类,甚至于本植物活化剂的具体剂型等的不同,而作选择。本植物活化剂的形态,可将特定乙酮醇脂肪酸直接使用,而投与上述特定乙酮醇脂肪酸的标准,一般而言,是相对于药剂全体,以0.1~100ppm左右为优选,更优选1~50ppm左右。
本植物活化剂的剂型,例如有液剂、可湿性粉剂、粉剂、乳剂、底肥添加剂等的剂型,而配合其剂型的不同,且在不损及本发明所期待效果的植物的生长促进作用下,可以适当地配合使用制剂学上适合使用的共知的载体成分、制剂用辅料等。举例来说,关于载体成分可作为上述的载体成分使用者,若本植物活化剂为底肥添加剂或可湿性粉剂时,有滑石、粘土、蛭石、硅藻土、高岭土、碳酸钙、氢氧化钙、白土、硅胶等无机质及小麦粉、淀粉等固体载体;而在液剂方面,一般有水、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类、乙醇、乙二醇等醇类、丙酮等酮类、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等的醚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腈等的液体载体。又,制剂用辅料,可适量配合例如有烷基硫酸酯类、烷基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二烷基磺基琥珀酸盐等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高级脂肪族胺的盐类等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二醇烷基醚、聚氧乙烯二醇酰基酯、聚氧乙烯二醇多元醇酰基酯、纤维素衍生物等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明胶、酪蛋白、阿拉伯胶等的增粘剂、填料、粘结剂等。
进一步,若有需要时,可在不损及本发明所期待效果的限度内,适当地在本植物活化剂中配合使用一般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苯甲酸、烟酸、烟碱胺、吡啶甲酸等。
本植物活化剂可根据其剂型相应的方法,而使用于各种植物上。例如,本发明中,不只是植物的生长点,包括茎部及叶部的植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可以利用液剂及乳剂进行散布、滴下、涂布等,或者利用可湿性粉剂及粉剂,由地下使其根部进行吸收。又,在希望促进生长的植物,如浮萍等水草方面,可以利用底肥添加剂使其根部进行吸收,或者以可湿性粉剂的方式使其在水中慢慢地溶解。
本植物活化剂的投与频度,会因为植物个体的种类以及投与目的而有不同,基本上,只要一次的投与后就得到所期望的效果的。若是多次投与时,则以其间间隔一周以上为较有效率。
本植物活化剂所适合使用植物种类并无特别的限制,除了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以外,对于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及裸子植物,本植物活化剂皆为有效。
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例如有以旋花科植物〔包括牵牛属植物(牵牛花)、打碗花属植物(日本打碗花、打碗花、滨旋花(ハマヒルガオ))、番薯属植物(参薯(グンバイヒルガオ)、番薯)、菟丝子属植物(日本菟丝子、豆倒(マメダオシ))等〕、石竹科植物〔包括石竹属植物、繁缕属植物、高岭爪草(タカネツメクサ)属植物、卷耳属植物、漆姑草属植物、蚤缀属植物、大山襖(オオヤマフスマ)属植物、“瓦企盖”草(ワチガイソウ)属植物、滨繁缕(ハマカコベ)属植物、奥爪草(オオツメクサ)属植物、盐爪草(シオツメクサ)属植物、蝇子草属植物、剪秋罗属植物、秋罗属(フシグロ)植物、印度繁缕(ナンバンハコベ)属植物等〕、木麻黄(モクマモウ)科植物、三白草科植物、胡椒科植物、金粟兰科植物、杨柳科植物、杨梅科植物、胡桃科植物、桦木科植物、壳斗科植物、榆科植物、桑科植物、荨麻科植物、河苔草科植物、山龙眼科植物、铁青树科植物、檀香科植物、桑寄生科植物、马兜铃科植物、帽蕊草科植物、蛇菰科植物、蓼科植物、藜科植物、苋科植物、紫茉莉科植物、假繁缕科植物、商陆科植物、番杏科植物、马齿苋科植物、木兰科植物、昆栏树科植物、连香树科植物、睡莲科植物、金鱼藻科植物、毛茛科植物、木通科植物、小檗科植物、防己科植物、腊梅科植物、樟科植物、罂粟科植物、白花菜科植物、十字花科植物、茅膏菜科植物、猪笼草科植物、景天科植物、虎耳草科植物、海桐花科植物、金缕梅科植物、悬铃木科植物、蔷薇科植物、豆科植物、酢酱草科植物、牻牛儿苗科植物、亚麻科植物、蒺藜科植物、芸香科植物、苦木科植物、楝科植物、远志科植物、大戟科植物、水马齿科植物、黄杨科植物、岩高兰科植物、马桑科植物、漆树科植物、冬青科植物、卫茅科植物、省沽油科植物、茶茱萸科植物、槭树科植物、七叶树科植物、无患子(ムクロジ)科植物、清风藤科植物、凤仙花科植物、鼠李科植物、葡萄科植物、杜英科植物、椴科植物、锦葵科植物、梧桐科植物、猕猴桃科/五桠果科植物、山茶科植物、藤黄科植物、沟繁缕科植物、柽柳科植物、堇菜科植物、大风子科植物、旌节花科植物、西番莲科植物、秋海棠科植物、仙人掌科植物、瑞香科植物、胡颓子科植物、千屈菜科植物、石榴科植物、红树科植物、八角枫科植物、野牡丹科植物、菱科植物、柳叶菜科植物、小二仙草科植物、杉叶藻科植物、五加科植物、伞形科植物、山茱萸科植物、岩梅科植物、山柳科植物、鹿蹄草科植物、杜鹃花科植物、紫金牛科植物、报春花科植物、白花丹科植物、柿科植物、山矾科植物、安息香科植物、木犀科植物、马钱科植物、龙胆科植物、夹竹桃科植物、萝摩科植物、花葱科植物、紫草科植物、马鞭草科植物、紫苏科植物、茄科植物(茄子、蕃茄等)、玄参科植物、紫葳科植物、胡麻科植物、列当科植物、古苣苔科植物、狸藻科植物、爵床科植物、苦槛蓝科植物、透骨草科植物、车前草科植物、茜草科植物、忍冬科植物、五福花(レンプクソウ)科植物、败酱科植物、川续断科植物、葫芦科植物、桔梗科植物、菊科植物等。
相同地,单子叶植物例如有浮萍科植物[包括紫萍属植物(紫萍)以及浮萍属植物(稀脉浮萍、品藻)]、兰科植物[包括卡特兰属植物、“辛枇吉”兰(シン ビジウム)属植物、石斛属植物、蝴蝶兰属植物、万代兰属植物、兜兰属植物、瘤瓣兰属植物]、香蒲科植物、黑三棱科植物、眼子菜科植物、茨藻科植物、芝菜科植物、泽泻科植物、水鳖科植物、霉草科植物、禾本科植物(水稻、大麦、小麦、黑麦、玉蜀黍等)、莎草科植物、棕榈科植物、天南星科植物、谷精草(ホシグサ)科植物、鸭跖草科植物、雨久花科植物、灯心草科植物、百部科植物、百合科植物(芦笋等)、石蒜科植物、薯蓣科植物、鸢尾科植物、芭蕉科植物、姜科植物、美人蕉科植物、水玉簪科植物等。
实施例
以下,以实施例更具体地来说明本发明,但此并非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制造例]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的制备
如下所述,兹利用酶法来制造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9-羟基-10-氧代-12(Z),15(Z)-十八碳二烯酸)。
1.来自稻米胚芽的脂肪氧化酶的制备
将稻米胚芽350克以石油醚洗净,并经过脱脂及干燥者(250克),悬浮于0.1M醋酸缓冲液(pH4.5)1.25升中,再将此悬浮物匀浆化。
然后,将该匀浆萃取液以16000rpm离心分离15分钟,而得到上清液(0.8升)。在所得到的上清液上,加入硫铵140.8克(30%饱和),于4℃下静置过夜。其后,于9500rpm下离心30分钟,在所得到的上清液(0.85升)上,加入硫铵232克(70%饱和),于4℃下静置5小时。
然后,同样地于9500rpm下离心30分钟,将如此所得到的沉淀物(稻米胚芽萃取液的硫铵30~70%饱和级分),溶解于pH4.5的醋酸缓冲液300毫升中,于63℃下加热处理5分钟。其后,除去所生成的沉淀物,再将所得到的上清液,以RC透析管(Spectrum公司制,Pore4:MWCO 12000~14000)进行透析(3升×3)而脱盐以后,得到期望的来自稻米胚芽的脂肪氧化酶的粗酶液。
2.来自亚麻种子的环氧丙烯合酶的制备
亚麻种子是购自一丸フアルコス。在此亚麻种子200克中,添加2 50毫升的丙酮,匀浆化(20s×3),所得到的沉淀物以多孔板漏斗过滤,而除去溶剂。
然后,再将沉淀物以250毫升的丙酮悬浮并匀浆化(10s×3),而得到沉淀物。将沉淀物以丙酮及二乙醚洗净,干燥,而得到亚麻种子的丙酮粉末(150克)。
将此亚麻种子的丙酮粉末中的20克,悬浮于冰浴中的50mM磷酸缓冲液(pH7.0)400毫升中,再将其于4℃下以搅拌子搅拌1小时来萃取。
所得到的萃取物,以11000rpm离心30分钟,再将如此所得到的上清液(380毫升)加入硫铵105.3克(0~45%饱和),于冰浴中静置1小时,进一步将以11000rpm离心30分钟所得到的沉淀物,溶解于50mM磷酸缓冲液(pH7.0)150毫升中,透析以进行脱盐(3L×3),得到期望的来自亚麻种子的环氧丙烯合酶的粗酶液。
3.α-亚麻酸的钠盐的制备
作为材料来源的α-亚麻酸,因为在水中的溶解性明显地降低的缘故,为使其更容易地作为酶底物而作用,所以将α-亚麻酸进行钠盐化。
亦即,将碳酸钠530毫克,溶解于纯水10毫升中,加温至55℃,在于其上滴入α-亚麻酸(Nakalai Tescko公司)278毫克,并搅拌3小时。
反应结束以后,以Dowex 50W-X8(H+型)(陶氏化学公司制)进行中和,而生成沉淀物。将其过滤并除去树脂,以MeOH溶解以后,在减压之下蒸去溶剂。
将如此所得到的生成物以异丙醇进行重结晶,而得到所期望的α-亚麻酸的钠盐(250毫克,83%)。
4.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的制造
将上述所得到的α-亚麻酸的钠盐(15毫克,50μmol),溶解于0.1M的磷酸缓冲液(pH7.0)30毫升中。然后,在此溶液中,于氧气流通下,于25℃添加3.18毫升上述1所得到的来自稻米胚芽的脂肪氧化酶的粗酶液以后,搅拌30分钟,进一步同样地再添加来自稻米胚芽的脂肪氧化酶的粗酶液3.18毫升,再搅拌30分钟。
在此搅拌结束后,向此脂肪氧化酶反应物中,于氮气流通下,添加34.5毫升上述2所得到的环氧丙烯合酶的粗酶液以后,搅拌30分钟,再于冰浴中添加稀盐酸,将反应溶液的pH值调整为3.0。
然后,将反应液以CHCl3-MeOH=10∶1进行萃取。在所得到的有机层中加入硫酸镁以进行脱水,于减压之下,蒸去溶剂并进行干燥。
将如此所得到的粗产物上样至HPLC,并分取确认有该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的峰(保留时间:16分钟附近)。在分取的级分中,加入氯仿,分离氯仿层并以水洗涤,以蒸发器蒸馏除去氯仿,而得到纯化物。
为确认此纯化物的构造,以重甲醇溶液,测定其1H,以及13C-NMR光谱。
其结果,在1H-NMR中,确认有来源于末端甲基[δ0.98(t)]、2组烯键[(δ5.25,5.40),(δ5.55,5.62)]、仲羟基[δ4.09(dd)]以及多个亚甲基的信号,推定是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
进一步,在与13C-NMR化学位移值相比较,确认其是与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特开平10-324602号公报第7页的第11栏倒数第1行起所记载的(制造例(萃取法)中的13C-NMR化学位移值(同公开公报第8页第13栏第2行起的【0054】·【0055】))]为-致的(参见表1)。
因此,上述以酶法所得到的合成品,明确地,是9-羟基-10-氧代-12(Z),15(Z)-十八碳二烯酸而无疑。
表1
标准品 | 利用酶法的合成品 | |
C-1 | 178.5 | 178.4 |
C-2 | 35.7 | 35.4 |
C-3 | 26.8<sup>*</sup> | 26.9<sup>*</sup> |
C-4 | 31.1<sup>**</sup> | 31.1<sup>**</sup> |
C-5 | 31.0<sup>**</sup> | 31.0<sup>*</sup> |
C-6 | 31.1<sup>**</sup> | 31.1<sup>**</sup> |
C-7 | 26.9<sup>*</sup> | 26.9<sup>*</sup> |
C-8 | 35.4 | 35.4 |
C-9 | 78.6 | 78.6 |
C-10 | 213.8 | 213.8 |
C-11 | 38.4 | 38.4 |
C-12 | 123.0 | 123.0 |
C-13 | 133.5 | 133.4 |
C-14 | 27.5 | 27.5 |
C-15 | 128.4 | 128.4 |
C-16 | 134.6 | 134.0 |
C-17 | 22.3 | 22.3 |
C-18 | 15.4 | 15.4 |
*,**交换获得
[试验例A]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在植物的生长促进效果上的探讨(生长促进效果试验)
1.对牵牛花的生长促进效果的探讨
将9克的牵牛花(品种名称:村崎)种子以浓硫酸处理20分钟,其后于流水之下放置过夜。然后,将种子的种脐部位朝上,置于湿润的海砂中24小时,使其发芽。再将这些发芽的种子种植于海砂中1.5~2.0cm的深度,而于连续光下进行培养(5天左右)。
将如此培养而长叶子的牵牛花植物整体,移置于培养液[KNO3(250mg),NH4NO3(250mg),KH2PO4(250mg),MgSO4·7H2O(250mg),MnSO4·4H2O(1mg),柠檬酸铁水合物(Fe-citrate n-hydrate)(6mg),H3BO3(2mg),CuSO4·5H2O(0.1mg),ZeSO4·7H2O(0.2mg),Na2Mo O4·2H2O(0.2mg),Ca(H2PO4)2·2H2O(250mg)/1000ml蒸馏水]中。
在此培养体系中,以水或者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100μM水溶液进行喷雾,进行一夜(14小时)的暗处理。其后,于25℃下以16日的连续光使其生长,并于第16天测定植株的高度。该N=8的结果加以平均,其结果则示于图1中[图中,标示“I”者是指“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以下的附图中亦同)]。如图1所示,利用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明显地牵牛花的植株有变大的现象。
2.对莴苣的生长促进效果的探讨
在莴苣播种一个月以后,将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50μM水溶液,在5天中每日进行喷雾,并观察该植株其后的生长(植株幅度)。其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确认在莴苣中,由于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而具有生长促进效果。又,此生长促进效果,于试验开始48天以后亦继续维持。
3.对蚕豆的生长促进效果的探讨
在蚕豆播种一个月以后,将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50μM水溶液,在5天中每日进行喷雾,并观察该植株其后的生长(植株幅度)。其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确认在蚕豆中,由于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而具有生长促进效果。又,此生长促进效果,于试验开始48天以后亦继续维持。
4.对草原龙胆的生长促进效果的探讨
在草原龙胆播种三个月以后的莲座叶丛(rosette)叶上,将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50μM水溶液,在5天中每日进行喷雾,马上观察到抽苔。其后,经过48天,观察植株的生长,该植株的幅度虽没有夸张的增大,但其高度则在48天以后亦继续增大。其结果(植株高度)示于图4。
5.对仙客来的生长促进效果的探讨
在仙客来播种后经过4个月,将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50μM水溶液,在5天中每日进行喷雾。其后,经过48天,观察植株的幅度及叶数,全部都观察到有促进效果。其结果示于图5。
6.对毛地黄的生长促进效果的探讨
在毛地黄播种后经过2周,将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80μM水溶液,在5天中每日进行喷雾。然后,在试验开始3个月以后,将相同浓度的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在6周内每周喷雾一次。其后,经过5.5个月,测定叶片的大小及植株的高度,全部都确认有生长促进效果(参见图6)。
7.对菊花(Chrysanthemum)的生长促进效果的探讨
在菊花播种后经过2周,将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80μM水溶液,在5天中每日进行喷雾。然后,在试验开始3个月以后,将相同浓度的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在6周内每周喷雾一次。由于菊花在营养生长期没有抽苔的故,在上述的最终喷雾四个月以后,关于其植株的幅度进行测定,而发现菊花的植株的幅度显著增大(参见图7)。
8.对天竺葵(Geranium)的生长促进效果的探讨
在天竺葵播种后经过2周,将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80μM水溶液,在5天中每日进行喷雾。然后,在试验开始3个月以后,将相同浓度的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在6周内每周喷雾一次。又,对于该天竺葵,分成叶面上有花纹以及没有花纹2种,而分别进行试验。由上述的最终喷雾5.5个月以后,测定其叶片的大小,而确认不论何种类,均对于叶片的大小具有促进效果(参见图8)。
9.对报春花(Primula melacoides)的生长促进效果的探讨
在报春花播种后经过1.5个月以后,将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80μM水溶液,在5天中每日进行喷雾。进一步,在试验开始4个月以后,将相同浓度的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在6周内每周喷雾一次。由于报春花在营养生长期没有抽苔的缘故,在上述的最终喷雾6.5个月以后,对于其植株的幅度及叶片的大小进行测定,而确认两者均具有增大的情形(参见图9)。
10.对秋海棠(Begonia sempaflorens)的生长促进效果的探讨
在秋海棠播种后经过2周,将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80μM水溶液,在5天中每日进行喷雾。然后,在试验开始3个月以后,将相同浓度的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在6周内每周喷雾一次。由该最终喷雾4个月以后,测定其叶片的大小,而确认具有促进效果(参见图10)。
11.对康乃馨(Dianthus caryophyllus)的生长促进效果的探讨
在康乃馨(feeling scarlet)的苗株于10月初旬种植,其后,依据一般方法使其生长,而在第二年的四月中旬,将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100μM水溶液,以每株5毫升的量进行喷雾,其后再测定植株的高度,虽然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的喷雾只进行一次,但在投与组中,对于康乃馨株皆有生长促进效果(参见图11)。
12.对水稻(Oryza sativa L.)的生长调节效果的探讨
(1)将水稻(品种名称:月光)的种纫(良质者)200克,浸渍于水800毫升中,并于10℃下浸渍13天。其后,将其种纫均等地分成四组,于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水溶液(0μM、1μM、10μM、100μM溶液)的各200毫升中,再度浸渍(30℃,1.5天)。将这样浸渍处理过的种纫,种植于分成四份的苗床的苗盘上,在于27℃下,给予3天的暗期以后,使该苗暴露于一般外面的环境。
于6天后,随机地由各组抽选18个个体,测量其苗株的高度,再取其平均值。其结果,如图12所示,水稻的生长促进效果,是依赖于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的用量,而在植株的高度上得到确认。
基此,在上述各种植物上进行的试验中所被确认,由本植物活化剂所导致的植物生长促进效果,即使在水稻上亦明显地被确认。
其次,便是面临处理水稻秧苗时,更为实际的事情,就是进行关于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的投与效果的探讨。亦即,水稻的苗株上长出第3叶的时间点,由于是作为将水稻秧苗由苗床移植到田间的适当时期,因此就针对此第3叶,进一步探讨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对其有无生长调节效果。此探讨是于上述的明期处理3周后,将各组的苗株随机地割取,从而计算第2叶及第3叶的比例的平均值。其结果示于图13。如图13所示,即使由第3叶的生长调节效果的观点来看,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亦被确认有其效果,只是与上述的单纯的秧苗的长度不同,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的最适浓度为1μM。
由此结果,明显地,为达成水稻苗在苗床上育成时间缩短的目的,若将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作为本植物活化剂的有效成分而使用时,此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的投与量如何适当地调整就很重要了。
(2)依据上述(1)的方法相对于根据上述(1)的方法在苗床上进行育苗的水稻[各组16个体重复3次(对照组则重复4次)][不进行上述(1)的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的投与,而浸渍于10℃的离子交换水15天],在移植到外面环境后不久,就进行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的喷雾投与(0、25、50ppm)。又,在30天后,移植到田间,此时并在2组中进行25ppm的特定乙醇酮脂肪酸(I)的追加喷雾投与(前25+25ppm、前50+25ppm)。
其后,依据一般方法在田间使水稻生长,在种植于田间41天以后,在各组中,计算水稻的高度以及每株的茎数(茎数/株:种植四株的部分),而求取其平均值。
首先,关于植株的高度,相对于无处理组的56cm,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25ppm投与组则为57cm,同试剂50ppm投与组为58cm,同试剂25+25ppm投与组为57cm,同试剂50+25ppm投与组为58cm,各组中并没有统计上有意义的显著差别。
然后,关于(茎数/株),相对于无处理组的34,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25ppm投与组则为38,同试剂50ppm投与组为38,同试剂25+25ppm投与组为39cm,同试剂50+25ppm投与组为37cm,相对于无处理组,投与组约增加1成左右。不过,并没有因为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的投与形式而有差异。
基于此结果,确认了本植物活化剂的有效成分的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其具有增加水稻茎数的生长调节效果。此效果,基于可提高每作业单位的稻米收获量的观点,其在稻米的生产上具有相当大意义的效果。
根据上述的生长促进效果试验的结果,明显地发现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其优异的植物生长促进效果等,在很多的植物、且在各种的型态上,都具有其作用。特别是,即使在植物的生长初期,亦可确认有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的生长促进效果等,而且,其生长促进效果等是明显地保持持续性地作用。
如此,作为本植物活化剂的有效成分使用的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其对于对于广泛对象的植物种类的生长促进效果,业已被确认,从而本植物活化剂的有用性亦被确认而无疑。
基于上述,本植物活化剂可以作为植物生长促进剂或者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形态来使用。
[试验例B]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对植物的休眠抑制效果的探讨(植物的休眠抑制试验)
草莓的苗株,如果将其直接地暴露于冬季等的低温时,就会休眠并停止生长。兹探讨本植物活化剂是否具有将此休眠抑制的效果。
在草莓的苗株上,将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水溶液[10μM、100μM、0μM(对照组)],于8月27日(第0天)、9月3日以及9月8日进行喷雾投与。其后,不经过低温处理等人工处理,而直接于屋外进行栽培,并观察其经时地花芽的形成率,相对于对照组完全没有花芽形成被确认,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的喷雾投与组,则形成花芽并且花数有增加的情形(此花芽形成促进效果,是延续特开平11-29410号公报所记载的内容)。
在108天后,测定草莓的休眠率(在小叶芽上作记号,并于15天后观察,叶子若没有展开的植株就作为休眠株,而计算相对于试验株全体的休眠株的百分率),确认对照组中全部的植株均有休眠现象。相对于此,通过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水溶液的喷雾投与,明显地草莓的休眠被抑制了。又,亦确认低浓度投与组(10μM)较诸高浓度投与组(100μM)具有更优异的休眠抑制效果(参见图14)。
亦即,确认本植物活化剂在低浓度具有抑制植物休眠的效果,而无论作为植物的休眠抑制剂或者植物的生长调节剂的方式来使用,本植物活化剂的有用性皆被确认而无疑。
[试验例C]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在抑制对于植物的应激(干燥应激)上效果的探讨
将莴苣的种子(每试验组50个)浸渍于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水溶液[2μM、10μM、20μM、0μM(对照组)]72小时以后,以48小时使其自然干燥。将这些种子放置于含水的滤纸上,使其发芽,并计算各组试验组相对于种子全体的发芽种子的比例(%),而作为发芽率。
其结果示于表2。
表2
如结果所示,大部分对照组的种子,皆不耐干燥过程的干燥应激,而无法发芽。相反地,浸渍于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水溶液的种子,则几乎都是健康地发芽。
基此,确认了本植物活化剂,具有提高对抗干燥应激的抵抗性的效果,从而无论作为植物应激抑制剂或者植物生长调整剂的形式来使用,本植物活化剂的有用性皆被确认而无疑。
[试验例D]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对于菌类的生长调节效果
(1)属于担子菌类的平菇属的多摩奇菇(タモギダケ,食用菌)在菌丝增殖效果上的探讨
将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以高压蒸气灭菌以后,等待其温度降低至琼脂尚未凝固的程度,再将适当稀释的以滤膜灭菌的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的1mM水溶液,加入培养基中使成为设定浓度[0、10、30、100μM],在10cm的培养盘中等培养基固化以后,将多摩奇菇的菌丝以一白金耳接种于培养基中,于37℃培养,再观察菌丝的增殖(各组10盘)。菌丝的增殖,是以培养盘上增殖菌丝的直径平均来计算判定。其结果,是如图15所示。根据图15,明显确认由于添加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多摩奇菇的菌丝的增殖程度,是浓度依赖性地提高了。
(2)香菇的子实体生长促进效果的探讨
将围绕有香菇菌丝的原木切断约15cm长,各自浸渍于10℃的水中24小时,再直立静置于高湿度的容器内。然后,对于每组6根原木,以各浓度(0、3、30、100μM)的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水溶液,进行喷雾投与各5毫升,接着,在同一容器内,于18℃的弱光条件之下,进行香菇子实体的培养。此培养持续进行5天,并观察香菇子实体的生长情况。图16是表示各组中培养状况的形态照片(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①0μM、②同试剂3μM、③同试剂30μM、④同试剂100μM)。又,每株的平均子实体数,是无投与组0,3μM投与组0.17,30μM投与组1.0,100μM投与组1.0。
基于此结果,明确地确认了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其在香菇子实体栽培时的生长促进效果。
根据上述(1)(2)的结果,确认了特定乙酮醇脂肪酸(I)经由投与至子囊菌类及担子菌类,可以促进这些菌类的菌丝的增殖,并提高子实体的收获效率。又,由于使用本植物活化剂,显示在人工栽培仍有困难的菇类(例如,松蕈等),有可能将确立其人工栽培法。
工业实用性
基于上述,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植物活化剂,可在各种植物上发挥其生长调节的效果。
Claims (15)
1.植物生长促进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碳原子数18的乙酮醇脂肪酸的制剂投与植物。
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碳原子数18的乙酮醇脂肪酸中,构成羰基的碳原子以及与羟基结合的碳原子位于α位及γ位。
3.如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碳原子数18的乙酮醇脂肪酸中存在有1~6处的碳原子间的双键。
4.如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碳原子数18的乙酮醇脂肪酸中碳原子间的双键有2处。
5.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碳原子数18的乙酮醇脂肪酸,是9-羟基-10-氧代-12(Z),15(Z)-十八碳二烯酸。
6.植物休眠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碳原子数18的乙酮醇脂肪酸的制剂投与植物。
7.如权利要求6的方法,碳原子数18的乙酮醇脂肪酸中,构成羰基的碳原子以及与羟基结合的碳原子位于α位及γ位。
8.如权利要求6或7的方法,碳原子数18的乙酮醇脂肪酸中存在有1~6处的碳原子间的双键。
9.如权利要求6或7的方法,碳原子数18的乙酮醇脂肪酸中碳原子间的双键有2处。
10.如权利要求6的方法,碳原子数18的乙酮醇脂肪酸,是9-羟基-10-氧代-12(Z),15(Z)-十八碳二烯酸。
11.植物应激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碳原子数18的乙酮醇脂肪酸的制剂投与植物。
12.如权利要求11的方法,碳原子数18的乙酮醇脂肪酸中,构成羰基的碳原子以及与羟基结合的碳原子位于α位及γ位。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的方法,碳原子数18的乙酮醇脂肪酸中存在有1~6处的碳原子间的双键。
14.如权利要求11或12的方法,碳原子数18的乙酮醇脂肪酸中碳原子间的双键有2处。
15.如权利要求11的方法,碳原子数1 8的乙酮醇脂肪酸,是9-羟基-10-氧代-12(Z),15(Z)-十八碳二烯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36210/99 | 1999-08-23 | ||
JP23621099 | 1999-08-23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062785A Division CN100397988C (zh) | 1999-08-23 | 2000-08-22 | 菌类生长促进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70045A CN1370045A (zh) | 2002-09-18 |
CN100384328C true CN100384328C (zh) | 2008-04-30 |
Family
ID=1699741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0627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7988C (zh) | 1999-08-23 | 2000-08-22 | 菌类生长促进方法 |
CNB0081192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4328C (zh) | 1999-08-23 | 2000-08-22 | 植物活化剂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0627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7988C (zh) | 1999-08-23 | 2000-08-22 | 菌类生长促进方法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6987130B1 (zh) |
EP (1) | EP1210878B1 (zh) |
KR (1) | KR20020029106A (zh) |
CN (2) | CN100397988C (zh) |
AT (1) | ATE262278T1 (zh) |
AU (1) | AU6598700A (zh) |
DE (1) | DE60009311T2 (zh) |
WO (1) | WO200101372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24661B2 (ja) * | 2004-04-27 | 2011-07-13 | 株式会社 資生堂 | 植物発根誘導剤 |
US8137714B2 (en) | 2008-07-25 | 2012-03-20 | Mary Kay Inc. |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docynia delavajy extract and/or Elaeagnus lancelotus extract |
CN101611854B (zh) * | 2009-07-10 | 2011-12-28 | 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富集转化桑叶的鸡腿菇及其栽培方法和用途 |
EP2478767A4 (en) | 2009-09-16 | 2013-03-20 | Shiseido Co Ltd | PLANT GROWTH REGULATOR |
CN102812125B (zh) * | 2010-03-11 | 2015-01-14 | 株式会社资生堂 | 来自于稀脉萍的脂加氧酶 |
EP2549864B1 (en) | 2010-03-23 | 2019-01-23 | Crop Microclimate Management, Inc. | Methods for increasing tolerance to abiotic stress in plants |
US9185915B2 (en) | 2010-12-21 | 2015-11-17 | Bayer Cropscience Lp | Sandpaper mutants of bacillus and methods of their use to enhance plant growth, promote plant health and control diseases and pests |
JP5804803B2 (ja) * | 2011-07-01 | 2015-11-04 | 株式会社 資生堂 | 植物細胞分化促進剤 |
WO2013039937A1 (en) | 2011-09-12 | 2013-03-21 | Agraquest, Inc. | Methods of enhancing health and/or promoting growth of a plant and/or of improving fruit ripening |
US9428425B2 (en) | 2012-09-20 | 2016-08-30 | Core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Holdings, Llc |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soil and plants |
EP3510868A4 (en) * | 2016-09-08 | 2020-04-08 | Ibiden Co., Ltd. | PLANT ACTIVA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ES2979124T3 (es) * | 2017-03-14 | 2024-09-24 | Ibiden Co Ltd | Activador vegetal |
CN114903041B (zh) * | 2022-06-20 | 2023-08-15 | 华中农业大学 | 一种种子处理剂、制备方法和种子处理方法及应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29410A (ja) * | 1987-11-16 | 1989-05-22 | Elna Co Ltd |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
EP0823994A1 (en) * | 1996-03-04 | 1998-02-18 | Shiseido Company Limited | Flower initiation inducer |
JPH10324602A (ja) * | 1997-03-24 | 1998-12-08 | Shiseido Co Ltd | 花芽形成誘導剤及び花芽形成誘導用キット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279252A (ja) * | 1991-05-02 | 1993-10-26 | Tamanoisu Kk | 抗腫瘍剤 |
AUPN309995A0 (en) | 1995-05-23 | 1995-06-15 | Sst Australia Pty Ltd | Plant growth regulating method and composition |
JP3689543B2 (ja) * | 1997-03-04 | 2005-08-31 | 株式会社資生堂 | 花芽形成誘導剤及び花芽形成誘導用キット |
-
2000
- 2000-08-22 DE DE60009311T patent/DE60009311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8-22 KR KR1020027002293A patent/KR20020029106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0-08-22 AT AT00953559T patent/ATE262278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0-08-22 CN CNB2006100062785A patent/CN10039798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08-22 CN CNB008119295A patent/CN10038432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08-22 AU AU65987/00A patent/AU6598700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0-08-22 US US10/069,173 patent/US698713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8-22 WO PCT/JP2000/005614 patent/WO2001013728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0-08-22 EP EP00953559A patent/EP121087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
- 2005-02-16 US US11/058,368 patent/US2005014847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8
- 2008-01-25 US US12/011,322 patent/US2008023413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0
- 2010-12-06 US US12/960,656 patent/US831863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29410A (ja) * | 1987-11-16 | 1989-05-22 | Elna Co Ltd |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
EP0823994A1 (en) * | 1996-03-04 | 1998-02-18 | Shiseido Company Limited | Flower initiation inducer |
JPH10324602A (ja) * | 1997-03-24 | 1998-12-08 | Shiseido Co Ltd | 花芽形成誘導剤及び花芽形成誘導用キット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特开平10-324602A 1998.12.08 |
特开平11-29410A 1999.02.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6987130B1 (en) | 2006-01-17 |
WO2001013728A1 (fr) | 2001-03-01 |
CN1846492A (zh) | 2006-10-18 |
DE60009311T2 (de) | 2005-02-17 |
EP1210878B1 (en) | 2004-03-24 |
US8318638B2 (en) | 2012-11-27 |
EP1210878A4 (en) | 2002-09-18 |
US20050148474A1 (en) | 2005-07-07 |
DE60009311D1 (de) | 2004-04-29 |
KR20020029106A (ko) | 2002-04-17 |
US20110152101A1 (en) | 2011-06-23 |
CN1370045A (zh) | 2002-09-18 |
AU6598700A (en) | 2001-03-19 |
EP1210878A1 (en) | 2002-06-05 |
US20080234133A1 (en) | 2008-09-25 |
ATE262278T1 (de) | 2004-04-15 |
CN100397988C (zh) | 2008-07-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318638B2 (en) | Plant activator | |
CN101951765B (zh) | 植物成长调节剂组合物 | |
JP5276894B2 (ja) | イネの健苗育成向上剤 | |
CN103635572A (zh) | 植物细胞分化促进剂 | |
JP3571626B2 (ja) | 植物賦活剤 | |
EP2172105B1 (en) | Metal component absorption enhancer for plant | |
CN1946289B (zh) | 植物发根诱导剂 | |
CN102497780B (zh) | 植物生长调节剂 | |
JP2007238482A (ja) | 植物の特定元素の吸収向上剤 | |
WO2000005954A1 (en) | Treatment of plants with salicylic acid and organic amines | |
WO2014040572A1 (zh) | 苯并噻二唑衍生物的诱导抗虫作用及其应用 | |
JP2007503390A (ja) | 適用されたまたは誘発されたオーキシン類を用いる植物病原体および有害生物の抑制 | |
JPH10324602A (ja) | 花芽形成誘導剤及び花芽形成誘導用キット | |
JP5528165B2 (ja) | イネの深播耐性付与剤 | |
JP5461854B2 (ja) | 苗の塩締め処理における健苗育成剤 | |
JP2022183435A (ja) | 植物成長調整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S5885806A (ja) | 植物生長調整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30 Termination date: 20160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