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60313C - 喷墨记录用处理盒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用处理盒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60313C
CN100360313C CNB2005100828198A CN200510082819A CN100360313C CN 100360313 C CN100360313 C CN 100360313C CN B2005100828198 A CNB2005100828198 A CN B2005100828198A CN 200510082819 A CN200510082819 A CN 200510082819A CN 100360313 C CN100360313 C CN 10036031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mentioned
lid
vibration
jet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8281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18434A (zh
Inventor
小川将史
高桥亘
安间弘雅
小泷靖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718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8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031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031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底面上设有记录元件基板的喷墨记录用处理盒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含有以下工序:第1工序是,用含有玻璃纤维的树脂材料做成收容墨水的容器,把封闭该容器开口部的盖按压在该容器的上面的开口部上;第2工序是,使保持上述盖的保持机构向沿容器的上表面的方向振动,将上述容器和上述盖振动熔接,上述振动熔接,是以相同的振幅使上述盖和上述容器在二者整个接触部位区域中振动而使上述盖和上述容器熔接的。在制造上述喷墨记录用处理盒时,不损伤记录元件基板,可以高精度地组装记录元件基板,制造成的喷墨记录用处理盒屏障性高,可使用各种墨水。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用处理盒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把收容墨水的墨盒和用于喷出墨水的记录元件基板组装成为一体的、进行喷墨记录的喷墨记录用处理盒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喷墨记录装置中,追求小液滴化以实现高像质,同时也追求高速化。其解决方法是显著增加喷嘴的数目。为了增加喷嘴数目,必须加大记录元件基板,其内部的中空部分所占的容积增加,该中空部分是由把墨水等的记录液体导向记录元件的流路构成的。另外,为了提高墨水的发色性和耐光性以及实现其它目的,墨水的组成成分也是年年进化的。
随之,进行了可精密成形的树脂材料的开发、溶质物更少的树脂材料的开发以及加入了玻璃纤维等的屏障性高的树脂材料的开发等。在把记录元件基板组装在墨水容器上而将两者一体化的喷墨记录用处理盒中,上述可精密成形树脂材料用于高精度地安装记录元件基板。上述溶质物更少的树脂材料用于使墨水的物性经过长时间也不发生变化。上述屏障性高的树脂材料用于抑制墨水成分的蒸发。
在喷墨记录用处理盒的制造工序中,是采用粘接、热铆接等的结合方法,尤其是,超声波熔接法由于具有时间短、精度高、再现性高、气密性高、熔接强度高的优点而通常最广泛地被采用。该超声波熔接法是,在用铝和钛等制成的轴式凹模和夹具将树脂相互压接的状态下,用超声波使轴式凹模振动,使树脂彼此的接触面上产生摩擦热,在互溶的时刻对其进行冷却而使两树脂相结合。其中,在外观形态如图1所示的喷墨记录用处理盒的制造中,采用如下的方法:一边按压盖7和被固定着的墨盒4并使两者接触,一边沿着其按压方向对盖7施加振动(施加纵振动),由此将两者接合起来。该方法之所以采用沿着按压方向使盖7振动的方法,是因为该方法与使盖7朝着不同于按压方向的方向振动时相比,在与制造装置的关系上容易进行。这时,记录元件基板2是向沿着墨水喷出方向(与墨水喷出方向平行的)的方向振动。
图13是概略地表示设在喷墨记录用处理盒1(墨盒4)底面上的记录元件基板2的墨水喷出构造的图。图中,51是墨水供给口。52是发热体,该发热体产生使墨水喷出的能量。53是墨水流路。54是墨水喷出口。55是墨水喷出口面。这样,沿着墨水喷出面55的方向与墨水喷出方向是交叉的,在设计上是正交的。
上述那样的屏障性高的树脂材料,是在诺里尔(聚苯撑氧)类树脂材料中混合了约25%玻璃填料(glass filler)的材料,用该材料成形墨盒。在把记录元件基板组装在该墨盒上后,使墨盒与盖结合的制造工序中,为了如上所述地对盖7施加沿着按压方向的振动而进行超声波熔接时,作用在墨盒4的盖7上的高频纵振动(20kHz)传递到导向部件9上,受到该振动后,振动传递到掺有填料的外周面上,这样,墨盒4的底面产生高频振动。该振动进一步传递到安装在墨盒4底面上的记录元件基板2,使得许多集聚在记录基板2表面上而构成的数十μm~数百μm级的中空墨水流路53和极薄板状墨水喷出口面55这些墨水喷出构造物,朝着与墨水喷出口面垂直的方向、即墨水喷出方向(图13中的箭头方向)高频振动。因此,有时会使这些构造物和记录元件基板2本身产生致命性的裂缝之类的破损。
记录元件基板在喷墨记录用处理盒的构成部件中是最重要且最高价的零件,在墨盒制造工序的最终阶段如果产生裂缝等的缺陷,则难以对用户提供廉价的产品。
作为防止上述裂缝的产生的对策,有将纵振动频率提高到40kHz,将轴式凹模前端振幅减半来减轻缺陷的方法。但是,施加于包含中空构造物的墨水喷出构造物上的重力加速度,与纵振动的频率为20kHz时没有大的差别,难以完全避免产生裂缝。
另外,如日本特开平10-16244号公报揭示的发明,还有采用横振动的超声波振动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纵振动超声波熔接中采用的轴式凹模侧面的振动取出横振动的方法。如图14所示,来自超声波熔接机的助力器61的纵振动,作为轴式凹模62的侧面63的横振动传递给被工作物64。这时,随着从前端63向轴式凹模62的中央侧接近,从横振动65渐渐向横振动66衰减。因此,实际可用的零件尺寸(熔接区域的长度)为10mm左右。即,该方法只适用于如该公报所示的那样的记录元件基板那样的超小型零件的组装。因此,在用于制造墨盒时,由于会产生熔接不均匀等,因而不能得到充分的熔接强度。
日本特开平9-94973号公报揭示的振动熔接方法是以用于大型的复杂形状的墨盒为目的的。  日本特开平10-16249号公报揭示的墨盒中,虽然记载有能防止墨盒自身的变形等,但是,其目的不是把记录元件基板那样的电子部件熔结在构造物上,对于对墨盒框体外面的振动传递等没有作任何揭示。
另外,还有为了使振动不从熔接着盖的墨盒上表面经过加入了填料的框体外表面传递到位于墨盒底面上的记录元件基板上而将振动吸收部件等缠绕在框体表面上的方法等的方法。该方法虽然能减少振动的传递,但是不能完全解决上述产生裂缝的问题。
为此,为了进一步减少振动传递,采用减少玻璃纤维的方法、或者采用变更材料的方法、或者采用在盖的结合后进行记录元件基板的结合的方法,或者采用将记录元件基板单元化,在注入后采用热铆接或者用粘接剂固定等的方法。但是,在盖的熔接后结合记录元件基板时,有时使在记录元件基板的结合中采用的粘接剂受到限定,在将记录元件基板单元化时,会造成尺寸增大,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记录用处理盒的制造方法,在该制造方法中,在制造喷墨记录用盒时不使记录元件基板产生损伤,可以高精度地组装记录元件基板,制成的喷墨记录用处理盒屏障性高,可使用各种墨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底面设有记录元件基板的喷墨记录用处理盒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第1工序是,用含有玻璃纤维的树脂材料做成收容墨水的容器,把封闭该容器开口部的盖按压在该容器的上表面的开口部上。第2工序是,使保持上述盖的保持机构向沿着容器的上表面的方向振动,从而将上述容器和盖振动熔接,上述振动熔接,是以相同的振幅使上述盖和上述容器在二者整个接触部位区域中振动而使上述盖和上述容器熔接的。
本发明的上述制造方法中,优选是,以使上述记录元件基板的长度方向与上述容器的上表面的长度方向为同一方向的方式将上述记录元件基板组装在上述容器上。
本发明的上述制造方法中,优选是,在上述容器的内部收容着墨水吸收部件,在上述盖的与上述墨水吸收部件相对的面上设有多个与该墨水吸收部件压接的、围绕大气连通口的肋。
本发明的上述制造方法中,优选是,上述压接肋被配置成由它们的沿其延伸方向的侧面围绕上述大气连通口。
本发明的上述制造方法中,优选是,在上述盖的里面上设有限制肋,在进行振动熔接时,该限制肋限制将上述容器内部分隔成多个室的分隔壁朝向与振动方向不同的方向位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喷墨记录用处理盒,包括:容器,其用于收容墨水吸收部件;盖,其封闭上述容器的上表面的开口部,以相同的振幅使该盖和上述容器在二者整个接触部位区域中振动并熔接;大气连通口,其设在上述盖上,用于使容器内与大气连通;记录元件基板,其设在上述容器底面上,用于使墨水喷出;多个肋,其设在上述盖的与上述墨水吸收部件抵接的面上,围绕上述大气连通口。
本发明的上述喷墨记录用处理盒中,优选是,上述压接肋被配置成由它们的沿其延伸方向的侧面围绕上述大气连通口。
本发明的上述喷墨记录用处理盒中,优选是,在上述盖的里面上设有限制肋,在振动熔接时,该限制肋限制把容器内部分隔成多个小室的分隔壁朝向与振动方向不同的方向位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之喷墨记录用处理盒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装有本发明实施方式之喷墨记录用处理盒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示意图。
图3A~3F是表示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之喷墨记录用处理盒的记录装置尺寸的示意图。
图4是说明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之喷墨记录用处理盒内使用的墨水吸收部件的纤维方向、叠层方向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之喷墨记录用处理盒的盖的里面侧的示意图。
图6A和图6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之喷墨记录用处理盒的粘接盖时所用的振动熔接机的示意图。
图7A~7F是表示由图6A和图6B的振动熔接机进行的熔接过程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被如图6A和图6B那样施加了振动的墨盒的内部的示意图。
图9A~9D是表示已往的具有肋的处理盒内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0A~10E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之喷墨记录用处理盒中的振动时的肋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1A和图11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用处理盒、即保持3种墨水的喷墨记录用处理盒的模示图。
图12是图11所示喷墨记录用处理盒中采用的盖的里面侧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采用已有技术的轴式凹模的超声波熔接的简图。
图14是表示采用另一已有技术的轴式凹模的超声波熔接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下述的喷墨记录用处理盒,具有盖7和记录元件基板2。盖7用于封闭容器(墨盒4)的上面开口部,为了抑制墨水成分的蒸发,该容器采用添加了玻璃纤维的屏障性高的树脂材料或其它的屏障性高的树脂材料形成的。记录元件基板2组装在与盖7的上表面相对应的容器底面上,用于喷出墨水。另外,该喷墨记录用处理盒中,墨水从记录元件基板2喷出的方向是,在将盖7结合在容器上表面上而用盖封闭开口部时的、与把盖7向容器上表面推压的推压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之喷墨记录用处理盒的外观立体图。
如图1所示,喷墨记录用处理盒1具有记录元件基板2、墨盒4及盖7。记录元件基板2具有使墨水滴喷出而在记录纸上进行记录的墨水喷出功能。墨盒4内收容着墨水吸收部件,该墨水吸收部件用于吸收保持液体墨。盖7用于在收容了上述墨水吸收部件后将墨盒的开口封闭。
记录元件基板2用粘接剂等粘接在墨盒4的端面且与墨盒的开口相对的一侧。在插入在墨盒4内的墨水吸收部件内部注入了墨水。
图1中用箭头表示了“墨盒长度方向”、  “墨盒宽度方向”,墨盒长度方向是指从墨盒的上表面或底面侧看,墨盒形状为相对长的方向,而相对较短的方向,则称为墨盒宽度方向。另外,  “墨盒长度方向”、  “墨盒宽度方向”都是沿着墨盒的上表面的方向,也是沿着记录元件基板2的墨水喷出面D的方向。“墨水喷出方向”是指与墨水喷出面D垂直的方向,是与“墨盒长度方向”和“墨盒宽度方向”都不同的方向。在图1中,  “墨水喷出方向”    “墨盒长度方向”、  “墨盒宽度方向”是相互垂直的方向。
图2是表示装有一个或多个喷墨记录用处理盒1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概略立体图。图2所示的喷墨记录装置1具有可装卸地安装喷墨记录用处理盒1的滑架21。滑架21沿与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例如垂直的方向进行扫描。
记录元件基板2被配置成:其长度方向为沿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a的方向(例如平行的方向)、且是与滑架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垂直的方向)。
墨盒4的长度方向与记录元件基板2的长度方向是同一方向。通常,记录元件基板2随喷咀数目增加而加长。墨盒4由于粘接矩形的记录元件基板2,以及为了使装有墨盒4的滑架2 1的扫描方向长度不增大而做成为墨盒4的长度方向大致与记录元件基板2的长度方向为同一方向。
图3A~3F是表示在最大能用A4尺寸的用纸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6上,采用容积相等的喷墨记录用处理盒1时的简图。图3A、图3B表示在与滑架扫描方向b平行的方向上将框体加长了时的墨盒和装有该墨盒的喷墨记录装置。图3C、图3D表示把与滑架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长度加长了时的墨盒及装有该墨盒的喷墨记录装置。图3E、图3F表示把与滑架扫描方向b铅直的方向(垂直于图纸面的方向)的长度加大了时的墨盒及装有该墨盒的喷墨记录装置。在图3A、图3B的情况下,除了A4纸的宽度外,还要在滑架扫描方向具有比喷墨记录用处理盒1宽的空间,所以,为了抑制装置的宽度,如图3C、图3D所示,将墨盒的形状做成为朝着垂直于或铅直于滑架扫描方向的方向延伸的形状。
如图4所示,由叠置纤维束而成的墨水吸收部件3,从与记录元件基板2相对的开口面插入到墨盒4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墨盒4的高度约为≥40mm,纤维方向是与墨水喷出方向平行的方向,叠层方向是与墨盒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将插入前的吸收部件3沿墨盒1的宽度方向压缩后插入到墨盒4中。
在插入墨水吸收部件3后,将预定的墨水注入墨盒4内的墨水吸收部件3内部,为了封闭墨盒4的开口面,用振动熔接结合盖(图1中标记7的部件)。
该盖与墨盒4的开口面大致为同一尺寸,如图5所示,该盖具有使墨盒4内部与外部空气连通的大气连通8,在与墨盒4的开口面的外周相对的面上设有大致矩形的导向部9。该导向部9较长,具有可传递结合盖时的能量的0.5mm的宽度,向与墨水喷出方向相向的方向突出约0.3mm。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振动熔接,与上述横振动的超声波振动不同,由于利用振动对滑动面赋予均匀的振幅,所以,即使是相同的横振动,也不产生熔接不均匀。
振动熔接
图6A是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振动熔接机的侧视图。图6B是图6A的熔接机中使用的夹具的放大示意图。
如图6A和图6B所示,把墨盒4固定在振动熔接机10的承载夹具10a的凹部(虚线部位),用振动熔接机10的上侧夹具10b的凹部(虚线部位)吸引并保持住盖7后,进行振动熔接。
在振动熔接中,已往的是需要在振动部件(本实施方式中是盖7)上设置与设在夹具10b上的凸部对应的凹部,通过使其凹凸相嵌合来抑制夹具10b和盖7在振动时的错位。但本实施方式中,不必设置这样的嵌合机构,而是使用在诺里尔(聚苯撑氧)类树脂中混合了玻璃填料的材料,可以使盖7的外形尺寸精度增高,也可抑制振动时的变形,配置上述凹部的区域也可作为墨盒的缓冲空间。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振动熔接。
首先,相对于将作为上述已有技术的纵振动的超声波振动置换为轴式凹模侧面的横振动而进行的超声波熔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振动熔接的优点是:对于进行振动一侧的整个部件(本实施方式中是盖7)均匀地作用横振动,能使该部件相对于对方侧部件(本实施方式中是墨盒4)进行相同振幅的横振动运动(滑动)。即,本实施方式的振动熔接,是使盖7和墨盒4在二者的整个接触部位区域中以相同的振幅振动来进行熔接的。这样,不产生上述已有技术中的熔接不均匀,即使对于一定以上大小的部件,也能得到均匀的熔接。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具体的工序。
将墨盒4一侧的夹具10a上升而与盖7相接触了时作为触发而开始进行熔接(图7A、7B)。
接着,盖7侧的夹具10b在与导向部9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相对于墨盒4开始滑动(图7B、7C、7D)。这时,由于盖7是在被夹具10b保持着的状态下进行振动,所以,导向件9的长度方向部分和与其接触的盖7的部分在整个区域中以相同的振幅振动。即,在盖7与墨盒4的任何接触部位,盖7相对于墨盒4的滑动量都是相同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产生上述横振动的超声波振动时产生的熔接不均匀。借助这时的墨盒4的上表面和导向部9的摩擦,树脂温度上升而相熔化。
在盖7和墨盒4的与振动方向平行的方向的相对关系达到预定位置时,并且达到预定的熔接量的时刻,使滑动停止,进行树脂的冷却(图7E)。
最后,墨盒4一侧的夹具10a下降(图7F),盖7与墨盒4的结合结束。
这样制造的喷墨记录用处理盒1,在制造时传递给记录元件基板2的振动,如图8的箭头所示,只是沿记录元件基板2的长度方向(墨水喷出口面)的方向(与记录元件基板2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因此,沿着记录元件基板2的墨水喷出方向的振动传递给构成为记录元件基板2的用于喷出墨水的构造物上,可以避免该构造物等产生裂缝。
墨水吸收部件压接肋
在盖7的里面(朝着墨盒4的内侧,与收容在墨盒内的墨水吸收部件3相对的面)设有突起(肋),该突起用于朝向下方压接墨盒4内的墨水吸收部件3。在日本特开2003-25603号公报揭示的墨盒中,用纤维吸收部件作为墨水吸收部件3,在用十字形肋11压接着墨水吸收部件3的状态下,进行纵振动的超声波熔接(图9A和图9B)。
但是,进行本实施方式那样的横振动的振动熔接时,如图9B所示,对保持有墨水5的墨水吸收部件3作用将导向部9熔入的压缩方向的力,十字形肋11一边与墨水吸收部件3相接触一边滑动,由于作用把内部的墨水5挤出的力。被挤出的墨水5,在熔接结束后经过一定时间,借助墨水吸收部件3的毛细管力,再次被吸入墨水吸收部件3的内部。但是,如图9C所示,由于十字形肋11的交叉角的原因,作用了朝向该角的毛细管力,所以,在毛细管力的作用下,被挤出的墨水5被吸上(图9D)。被吸上的墨水5,在被吸入吸收部件3之前,在毛细管的力作用下可能会被吸引到盖7的内侧,即被吸引到大气连通口的附近。
因此,需要采取为了使十字形肋11的交点的角的形状变平缓,而将其曲率半径进一步加大等的对策,但这样一来,有可能使墨盒内的上部空间(称为“缓冲空间”)减少。
为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导向部9的内侧,设置了与已往不同构造的压接肋12。在该构造中,大气连通口8位于肋与肋交叉形成的角的内方。具体地说,多个压接肋12被配置成:由其沿着各个压接肋12延伸方向的侧面围绕大气连通口8。
下面,参照图10A~10E,说明一直到熔接结束为止的过程。
墨盒4的夹具上升,在盖7的导向件部与墨盒4相接触之前,墨水吸收部件3先与压接肋12的前端相接触(图1 0A)。
借助该接触,由于压接肋12相接部分的毛细管力增高,所以,墨水吸收部件3内的墨水5被吸引到压接肋12附近。
接着,墨盒4的承载夹具进一步上升,盖7的导向部9与墨盒4相接触。这样,墨水吸收部件3内部的墨水5进一步被吸引到压接肋12附近(图10B)。
把导向件9与墨盒4的接触作为触发,使保持盖7的夹具沿与墨盒4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滑动(图10C)。
借助该滑动,压接肋12的前端在吃入墨水吸收部件3上表面的方向作用了力。这样,墨水吸收部件3的上表面附近被作用了力,而朝与由被吃入的压接肋12的前端产生的滑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由于对墨水吸收部件3内部的墨水5作用了墨水吸收部件3的毛细管力以上的力,所以,墨水5被挤出到墨水吸收部件3的外部。
被挤出的墨水5,借助压接肋12侧面的滑动时的移动,被朝着与振动方向垂直的方向送出。
当滑动方向反转时,被朝向此前的方向的上述滑动挤出的墨水,再次由墨水吸收部件3内部的毛细管力保持住(图10D)。
另外,由于压接肋12的内侧的墨水5被向此前的方向的上述滑动挤出,而从被多个压接肋12围绕的区域送出到外侧,所以,减少由于滑动方向反转所挤出的量,并能防止墨水5附着在盖7上。
随着压接肋12的动作反复以上的工序,一直到墨盒4和盖7的熔接完成为止。
另外,如上所述,各个压接肋12被配置成:用其沿着延伸方向的侧面围绕大气连通口8。因此,在由多个压接肋12围绕大气连通口8而形成的区域中,仿照该区域的形状作用着墨水5的表面张力,墨水5被保持在该区域内。另外,该区域内的墨水5的量增加了时,由于多个压接肋12相互间的间隙而将弯液面破坏,墨水5朝着下方向、即朝着墨水吸收部件3的方向移动,再次由墨水吸收部件3保持住。
盒壁限制肋
图11A、图11B是构成本实施方式之喷墨记录用处理盒1的墨盒4的立体图,该墨盒4可以保持3种墨水。
图12是图11所示喷墨记录用处理盒1的盖7里面侧的俯视图。
如图11B所示,墨盒4内部,与图12的盖7的导向部分(导向部9和分隔肋15起导向件的作用)对应地,由分隔壁42形成了收容墨水吸收部件3的3个小室43a、43b和43c。如图12所示,与分隔壁42的上端对应地在盖7上设有分隔肋15。在进行振动熔接时,分隔肋15也起到导向部9的作用。作为导向部的分隔肋15也在分隔壁42的上端上滑动。
在此,在相对于振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例如并列配置用于保持黄色、品红色、青色墨水的墨水吸收部件3时,喷墨记录用处理盒1的尺寸增大。其结果,喷墨记录装置6的尺寸也增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日本发明专刊第2887058号公报记载的墨盒同样,把墨盒内分割为大致T字形,把与振动方向垂直的分隔壁42的厚度做得比与振动方向平行的分隔壁42厚,这样,滑架扫描方向的墨盒4的宽度可以与进行超声波熔接时大致相同的宽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在盖7的里面上设有限制肋13,该限制肋13与压接墨水吸收部件3的压接肋12分开。该限制肋13的作用是,限制墨盒的侧壁41和分隔壁42在振动熔接时朝着与本来的滑动方向不同的方向位移。之所以要设置该限制肋13,是因为墨盒4和盖7在相压接的状态下向与推压方向垂直的方向滑动时,侧壁41和分隔壁42有时会朝着与滑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位移的缘故。尤其是厚度薄的分隔壁42更容易位移,在滑动中,该位移有可能妨碍进行良好的熔接。因此,在沿着滑动方向(振动方向)设置着的分隔壁42两侧的位置设置用于限制朝滑动方向不同方向位移的限制肋13。另外,限制肋13和分隔壁42在静止状态下位于相互接近但不接触的位置。
其它
上述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用处理盒1中,设在墨盒4底面上的记录元件基板2的长度是沿着墨盒4长度方向,沿着墨盒4的长度方向进行振动熔接。另外,喷墨记录用处理盒1装在滑架21上,喷墨记录用处理盒1的长度方向与滑架扫描方向垂直。
但是,如果墨盒4的壁面的变形很小或者在容许范围内,则施加振动的方向也可以是宽度方向。适于在宽度方向上施加振动时的设在盖7的里面上的压接肋12,与上述在长度方向施加振动时同样地,围绕大气连通口8地设有多个。另外,限制肋13也可以靠近宽度方向的壁设置,用于限制沿着振动方向的墨盒的壁、即沿着宽度方向的壁朝长度方向位移。
另外,也可以是使记录元件基板2的长度方向沿着墨盒4的宽度方向配置的结构的喷墨记录用处理盒,在这种情况下,沿墨水喷出方向的振动(或者也可以说是沿记录元件基板的墨水喷出口面的方向上的振动)不传递到记录元件基板2上,所以,可以避免记录元件基板2产生裂缝。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墨盒框体的材料使用的是在诺里尔类树脂中混合了约25%的玻璃填料的材料。但是,墨盒框体的树脂材料以及玻璃充料的混合量并不限定于此,在是施加到墨盒框体上表面上的振动容易传递到其底面的构造时,采用本发明,可以有效地抑制记录元件基板2产生裂缝等损伤。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通过将墨盒开口部和封闭该开口部的盖振动熔接,并使其振动方向为沿记录元件基板的墨水喷出口面的方向,可以在不会对记录元件基板带来致命的缺陷的情况下制造喷墨记录用处理盒。另外,即使在为了提高气体屏障性而增加填料的含有量,振动容易传递给墨水喷出构造物的情况下,也能提供可避免记录元件基板的损伤、进一步抑制蒸发的喷墨记录用处理盒。

Claims (8)

1.一种底面上设有记录元件基板的喷墨记录用处理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工序:第1工序,用含有玻璃纤维的树脂材料形成收容墨水的容器,把封闭该容器开口部的盖按压在该容器的上表面的开口部上;
第2工序,通过使保持上述盖的保持机构向沿上述容器的上表面的方向振动而将上述容器和上述盖振动熔接,
上述振动熔接,是以相同的振幅使上述盖和上述容器在二者整个接触部位区域中振动而使上述盖和上述容器熔接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用处理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使上述记录元件基板的长度方向与上述容器的上表面的长度方向为同一方向的方式将上述记录元件基板组装在上述容器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用处理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容器的内部收容着墨水吸收部件,在上述盖的与上述墨水吸收部件相对的面上设有多个与该墨水吸收部件压接的、围绕大气连通口的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记录用处理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压接肋被配置成由它们的沿其延伸方向的侧面围绕上述大气连通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用处理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盖的里面上设有限制肋,在进行振动熔接时,该限制肋限制将上述容器内部分隔成多个室的分隔壁朝向与振动方向不同的方向位移。
6.一种喷墨记录用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其用于收容墨水吸收部件;
盖,其封闭上述容器的上表面的开口部,以相同的振幅使该盖和上述容器在二者整个接触部位区域中振动并熔接;
大气连通口,其设在上述盖上,用于使容器内与大气连通;
记录元件基板,其设在上述容器底面上,用于使墨水喷出;
多个肋,其设在上述盖的与上述墨水吸收部件抵接的面上,围绕上述大气连通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记录用处理盒,其特征在于,上述压接肋被配置成由它们的沿其延伸方向的侧面围绕上述大气连通口。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记录用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盖的里面上设有限制肋,在振动熔接时,该限制肋限制把容器内部分隔成多个小室的分隔壁朝向与振动方向不同的方向位移。
CNB2005100828198A 2004-07-09 2005-07-08 喷墨记录用处理盒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031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03283 2004-07-09
JP2004203283 2004-07-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8434A CN1718434A (zh) 2006-01-11
CN100360313C true CN100360313C (zh) 2008-01-09

Family

ID=35540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281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0313C (zh) 2004-07-09 2005-07-08 喷墨记录用处理盒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7396118B2 (zh)
CN (1) CN10036031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75645B2 (en) * 2005-09-29 2010-08-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s of forming cartridges, such as ink cartridges
JP2009523878A (ja) * 2006-01-18 2009-06-25 スパルクシス・ビー.ブイ. 新規モノマー及びポリマー材料
US8313185B2 (en) * 2006-03-31 2012-11-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container package
JP2011512238A (ja) * 2008-01-04 2011-04-21 スパルクシス・ビー.ブイ. 金属酸化物のナノ粒子の表面修飾
US8251435B2 (en) * 2010-07-19 2012-08-28 Inoac Corporation Spoiler
JP5780785B2 (ja) * 2011-03-11 2015-09-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負圧発生部材の挿入方法および負圧発生部材挿入装置
JP2015044390A (ja) * 2013-08-29 2015-03-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
EP3047975B1 (en) 2013-09-18 2020-02-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and inkjet printer
EP3047976B1 (en) 2013-09-18 2019-11-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JP6308989B2 (ja) 2015-09-30 2018-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6700719B2 (ja) 2015-10-30 2020-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ヘッド
JP6602160B2 (ja) 2015-10-30 2019-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ヘッド
JP6611564B2 (ja) 2015-10-30 2019-1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ボトルおよび液体収納ボトルのパッケージ
JP2017081083A (ja) 2015-10-30 2017-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ヘッド及び液体充填方法
JP7267708B2 (ja) 2017-10-13 2023-05-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パッド電極を有する部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装置
CN111194266B (zh) 2017-10-13 2021-12-24 佳能株式会社 包括焊盘电极的构件、墨盒、记录设备
JP7242231B2 (ja) 2018-09-28 2023-03-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パッド電極を有する部材、記録装置
JP7154919B2 (ja) 2018-09-28 2022-10-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7224830B2 (ja) 2018-09-28 2023-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パッド電極を有する部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4973A (ja) * 1995-09-29 1997-04-0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16244A (ja) * 1996-06-26 1998-01-20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US6168266B1 (en) * 1995-09-29 2001-01-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tank cartridge,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a packaging structure of the ink tank cartridge
CN2516345Y (zh) * 2001-09-29 2002-10-16 刘原源 一种喷墨印表机的墨水匣
JP2003025603A (ja) * 2001-05-10 2003-01-29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25271A (en) * 1986-07-01 1991-06-1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Thin film resistor type thermal ink pen using a form storage ink supply
EP0589540B1 (en) * 1989-10-20 1997-10-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apparatus and ink jet cartridge and ink container mountable thereto
CA2272155C (en) * 1992-07-31 2004-05-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toring container for recording apparatus
US6170939B1 (en) * 1992-07-31 2001-01-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toring container for recording apparatus
JP2887058B2 (ja) 1993-11-29 1999-04-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
US5619239A (en) * 1993-11-29 1997-04-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placeable ink tank
JP3101482B2 (ja) * 1994-01-31 2000-10-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保持容器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AU688545B2 (en) * 1994-08-24 1998-03-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ontainer for ink jet printer, holder for the container carriage for the holder and ink jet printer
JP3226803B2 (ja) * 1995-11-02 2001-1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を注入させるインク吸収体、該吸収体を用いたインクタ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タンクの製造方法
JPH09314669A (ja) 1996-05-30 1997-12-09 Aisin Seiki Co Ltd 樹脂部品の接合方法
CA2209866C (en) * 1996-07-05 2003-12-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and loading mechanism for the ink cartridge
JP3714372B2 (ja) 1996-07-05 2005-11-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3608397B2 (ja) * 1998-10-06 2005-01-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分解方法
JP3586153B2 (ja) * 1998-12-21 2004-1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及び該インクタンクの製造方法
JP2001030513A (ja) * 1999-05-17 2001-02-06 Canon Inc インク供給機構、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1063089A (ja) * 1999-08-30 2001-03-13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記録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2001978A (ja) 2000-06-19 2002-01-08 Canon Inc 液体補給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なら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KR100438702B1 (ko) * 2001-09-27 2004-07-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 카트리지
US7134747B2 (en) * 2002-09-30 2006-11-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ontainer, recording head and recording device using same
KR100474493B1 (ko) * 2002-12-26 2005-03-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카트리지
JP4289998B2 (ja) * 2003-12-26 2009-07-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カートリッジ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4973A (ja) * 1995-09-29 1997-04-0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168266B1 (en) * 1995-09-29 2001-01-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tank cartridge,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a packaging structure of the ink tank cartridge
JPH1016244A (ja) * 1996-06-26 1998-01-20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JP2003025603A (ja) * 2001-05-10 2003-01-29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
CN2516345Y (zh) * 2001-09-29 2002-10-16 刘原源 一种喷墨印表机的墨水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007286A1 (en) 2006-01-12
CN1718434A (zh) 2006-01-11
US7396118B2 (en) 2008-07-08
US8020978B2 (en) 2011-09-20
US20080273068A1 (en) 200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60313C (zh) 喷墨记录用处理盒及其制造方法
KR100549743B1 (ko) 액체 용기 및 잉크 제트 카트리지
EP0722836B1 (en) An ink jet apparatus
CN110239224B (zh) 液体容器
US7331652B2 (en) Joint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EP0927636B1 (en) Ink jet recording system
US9475290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5948775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
JP5923963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EP0408978B1 (en) On-demand type ink jet print head
JP463694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US20220314629A1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2002120383A (ja) 容 器
JPH0531875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該装置用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タンク一体型記録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183803A (ja) 液滴噴射装置
JP200830778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13605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
JP2022158872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H0313686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該カートリッジを搭載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3101962A (ja) 液体噴射記録ヘッド、液体噴射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JP2013018250A (ja) 液体導入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導入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H0768778A (ja) 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JPH04247945A (ja) 記録ヘッド・インクタンク一体型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ヘッドユニット
JP2012121282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8089985A (ja) 液体収納容器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09

Termination date: 201807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