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35802C - 内燃机曲轴的轴承结构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曲轴的轴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35802C
CN100335802C CNB2004100832381A CN200410083238A CN100335802C CN 100335802 C CN100335802 C CN 100335802C CN B2004100832381 A CNB2004100832381 A CN B2004100832381A CN 200410083238 A CN200410083238 A CN 200410083238A CN 100335802 C CN100335802 C CN 10033580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nkcase
spring
bearing
plate
plu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832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03644A (zh
Inventor
神户敬司
横山英巳
大庭佑
木原照雄
高桥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394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9354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394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4576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03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36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3580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3580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7/00Casings, e.g. crankcases or frames
    • F02F7/0043Arrangements of mechanical drive elements
    • F02F7/0053Crankshaft bearings fitted in the crankca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B67/04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mechanically-driven auxiliary apparatus
    • F02B67/0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mechanically-driven auxiliary apparatus driven by means of chains, belts, or like endless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5/00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adjustable for wear or play
    • F16C25/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5/08Ball or roller bearings self-adjus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9/00Bearings for crankshafts or connecting-rods; Attachment of connecting-rods
    • F16C9/02Crankshaft b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曲轴的轴承结构,采用滚动轴承支撑曲轴箱上的曲轴,包括一个间隙吸收装置用于吸收滚动轴承的外圈和曲轴箱的轴承孔之间沿径向产生的间隙。该间隙吸收装置包括一个沿着与曲轴轴线垂直的方向推压滚动轴承外圈的推塞。该推塞被平行于曲轴设置在气缸和曲轴之间。滚动轴承的外圈向曲轴箱的轴承孔承受爆炸压力的一侧被弹性偏压。结果,即使对于产生很高爆炸压力的内燃机中也可以大大降低因为上述“间隙”而产生的撞击声。

Description

内燃机曲轴的轴承结构
相关申请
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涉及2003年9月30目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03-339418和2003-339416,其全部内容在此被引作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曲轴箱内旋转支撑曲轴的轴承结构。
技术背景
通常,关于摩托车等的单缸内燃机,一个曲轴通过一对滚动轴承被可旋转并以枢轴方式支撑在曲轴箱的轴承孔内,一个在缸膛内可滑动配合的活塞通过一个连杆被连接到曲轴的曲柄销,并且作用于活塞上的爆炸压力通过曲轴的滚动轴承对由曲轴箱承受。这样,就需要通过使上述滚动轴承对的外圈和内圈分别被压入配合到曲轴箱的轴承孔和曲轴的轴颈部分来保持期望的轴承功能,以确保曲轴平稳而轻松地旋转,并因此防止因为轴承孔和轴颈部分之间的间隙而产生撞击声。
但是,当左右滚动轴承对如上所述被压入配合到曲轴和曲轴箱时,将产生下面缺点,即将曲轴装配到曲轴箱以及在装配后进行维修都很难进行。
因此,传统上,为克服这一缺点,如图9所示,将曲轴装配到曲轴箱时,右侧滚动轴承的外圈在将曲轴连接到曲轴箱之前被预先压入配合到右侧曲轴箱双拼合体(crankcase two-split body),同时,左侧滚动轴承的内圈被压入配合到曲轴的左侧轴颈部分。此外,在装配曲轴时,曲轴的右侧轴颈部分被压入配合到右侧滚动轴承的内圈(外圈已经被压入配合到右侧曲轴箱双拼合体)。接下来,其内圈已经被压入配合到曲轴的左侧轴颈部分的左侧滚动轴承的外圈被松配合到(具有间隙)左侧曲轴箱双拼合体,如此便于将曲轴装配到曲轴箱以及此后的维修。
但是,在这一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现象,即在左侧滚动轴承的外圈和曲轴箱的轴承孔之间沿径向产生一些间隙。因此,运转内燃机时会产生下面缺点,即除了因为上述间隙产生撞击声之外还不能获得期望的轴承功能。
因此,在日本专利文献JP-A-2003-83080中提出了一种技术,其中球轴承对的任一外圈(左侧)的外表面被一个具有倾斜推压表面的推塞沿轴向推压,如此吸收上述“间隙(play)”。
但是,关于上述日本专利文献JP-A-2003-83080中说明的技术,上述推塞被塞设置在与气缸相对的一侧,而曲轴被夹在推塞和气缸之间,即推塞被设置在曲轴箱一侧以至将滚动轴承的外圈推向曲轴箱轴承孔的气缸一侧(与作用在活塞上的爆炸压力方向相对的一侧),因此,推压方向与作用在活塞上的爆炸载荷相反。因此,推塞实现的对间隙的吸收不充分,因此对于产生巨大爆炸力的高输出内燃机,滚动轴承的外圈撞击曲轴箱的轴承孔与气缸相对的一侧,由此产生下面缺点,即不能充分获得降低撞击声的效果。
此外,如果采用在上述日本专利文献JP-A-2003-83080中说明的传统装置(如本申请图10所示),在装配推塞的过程中,因为自由伸长状态的螺旋弹簧而被向外推压的推板与定位元件脱离啮合,因此,推塞的位置不确定,由此操作者必须在用手压缩螺旋弹簧或推压推板的同时装配推塞,于是产生如下缺点,即装配很困难并且不方便。
发明内容
考虑到这一情况而提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的内燃机曲轴轴承结构,它可以通过使支撑曲轴的滚动轴承的外圈推压曲轴箱轴承孔与气缸相对的一侧来克服上述缺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曲轴的轴承结构,所述内燃机包括一个气缸体和一个一体连接到气缸体的曲轴箱,其中与可滑动配合在气缸体气缸内的活塞以互锁方式通过连杆连接的曲轴通过滚动轴承被可旋转支撑在曲轴箱的轴承孔内,该轴承结构包括:防止在滚动轴承和轴承孔之间沿径向产生间隙的间隙吸收装置,其中该间隙吸收装置包括一个沿着与曲轴轴线垂直的方向推压滚动轴承外圈的推塞,该推塞被平行于曲轴设置在气缸和曲轴之间,并且滚动轴承的外圈向曲轴箱轴承孔承受爆炸压力的一侧被弹性偏压;其中所述间隙吸收装置包括:一个通过螺栓被固定到曲轴箱的弹簧设置板;和一个被插在推塞和弹簧设置板之间并将推塞向外圈弹性偏压的弹簧元件,其中弹簧设置板包括一个向曲轴箱弯曲的弯曲部分,并且当弹簧元件处于自由伸长状态并且弹簧设置板处于临时停止状态时,该弯曲部分与一个形成于曲轴箱上的定位部分啮合,于是可以定位弹簧设置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内燃机曲轴的轴承结构,其中曲轴通过滚动轴承被可旋转支撑在曲轴箱上,该轴承结构包括:一个用于支撑滚动轴承的曲轴箱轴承孔;和设置在滚动轴承的外圈和曲轴箱之间的间隙吸收装置,在滚动轴承的外圈和曲轴箱的轴承孔之间沿径向产生的间隙通过间隙吸收装置被吸收,其中该间隙吸收装置包括一个可移动地安装在曲轴箱内并沿曲轴径向推压滚动轴承外圈的推塞,该推塞被平行于曲轴设置在气缸和曲轴之间,并且滚动轴承的外圈向曲轴箱轴承孔承受爆炸压力的一侧被弹性偏压;其中所述间隙吸收装置包括:一个通过螺栓被固定到曲轴箱的弹簧设置板;和一个被插在推塞和弹簧设置板之间并将推塞向外圈弹性偏压的弹簧元件,其中弹簧设置板包括一个向曲轴箱弯曲的弯曲部分,并且当弹簧元件处于自由伸长状态并且弹簧设置板处于临时停止状态时,该弯曲部分与一个形成于曲轴箱上的定位部分啮合,于是可以定位弹簧设置板。
此外,所述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内燃机曲轴的轴承结构,所述内燃机包括一个气缸体和一个一体连接到气缸体的曲轴箱,其中与可滑动配合在气缸体气缸内的活塞以互锁方式通过连杆连接的曲轴通过滚动轴承被可旋转支撑在曲轴箱的轴承孔内,并且该轴承结构包括防止在滚动轴承和轴承孔之间沿径向产生间隙的间隙吸收装置,其中该轴承结构具有第一特征,即间隙吸收装置包括一个沿着与曲轴轴线垂直的方向推压滚动轴承外圈的推塞,该推塞被平行于曲轴设置在气缸和曲轴之间,并且滚动轴承的外圈向曲轴箱轴承孔承受爆炸压力的一侧被弹性偏压。
此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包括一个特征,其中具有推塞的间隙吸收装置被设置为比气缸的气缸中心轴线更偏向曲轴的旋转方向前侧。
此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内燃机曲轴的轴承结构,其中曲轴通过滚动轴承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曲轴箱上,间隙吸收装置被插入滚动轴承的外圈和曲轴箱之间,并且在滚动轴承的外圈和曲轴箱的轴承孔之间产生的径向间隙被该间隙吸收装置吸收,其中该轴承结构具有第一特征,即该间隙吸收装置包括一个被可活动安装在曲轴箱内并沿曲轴径向推压滚动轴承外圈的推塞、一个通过螺栓被固定到曲轴箱的弹簧设置板以及一个被插在推塞和弹簧设置板之间并将推塞向外圈弹性偏压的弹簧元件,其中弹簧设置板包括一个向曲轴箱弯曲的弯曲部分,并且当弹簧元件处于自由伸长状态并且弹簧设置板处于临时停止状态时该弯曲部分与一个形成于曲轴箱上的定位部分啮合,于是可以定位弹簧设置板。
此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包括一个特征,其中一个从外表面向外伸出的凸台部分一体形成于曲轴箱上,推塞被可活动地安装在该凸台部分上,一个接受弹簧元件自由端的凹入部分以如下状态形成于弹簧设置板的中间部分,即该凹入部分以相对方式面对凸台部分,并且凸台部分和凹入部分在弹簧设置板装配完成的状态中彼此配合。
此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包括一个特征,其中形成于曲轴箱上的定位部分形成为叉形,它向外表面张开以从曲轴箱外面接受弹簧设置板。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沿着与曲轴轴线垂直的方向推压滚动轴承外圈的推塞被平行于曲轴设置在气缸和曲轴之间,并且滚动轴承的外圈被弹性偏压,以至外圈被压向曲轴箱轴承孔承受爆炸压力的一侧。因此,因为内燃机的爆炸燃烧而使径向载荷作用在滚动轴承上时,滚动轴承的外圈和曲轴箱的轴承孔之间的“间隙”必定可以被吸收,因此,即使在产生很高爆炸压力的高输出内燃机中也可以大大降低因为上述“间隙”而产生的撞击声。此外,通过将推塞设置为与曲轴平行,不仅有可能使推塞的推力可以有效作用在滚动轴承的外圈上,而且可以将具有推塞的“间隙吸收装置”从曲轴箱外部轻松装入曲轴箱内。
此外,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通过推塞作用在滚动轴承外圈上的推力的作用方向可以基本与活塞承受的最大压力(爆炸压力)的作用方向对齐成直线,因此有可能使作用在滚动轴承外圈上的推力可以有效用作滚动轴承和轴承孔之间的“间隙”吸收载荷。
此外,按照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将由推塞、弹簧元件和弹簧设置板构成的“间隙吸收装置”装入曲轴箱的过程中,弹簧设置板可以在弹簧元件被保持在自由伸长的状态即弹簧载荷未施加的状态中被定位。因此,操作者可以将“间隙吸收装置”装入曲轴箱,而必不压缩弹簧元件或推压弹簧设置板,因此装配可操作性可以被大大提高。此外,弹簧设置板包括一个向曲轴箱一侧弯曲的弯曲部分,因此有可能将该弯曲部分装入曲轴箱一侧的定位部分,而弹簧设置板不会从曲轴箱显著伸出,由此可以减小“间隙吸收装置”为其装配所占据的空间。
此外,按照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形成于曲轴箱内的凸台部分和弹簧设置板的凹入部分在“间隙吸收装置”装配完成的状态中彼此配合,因此,有可能将“间隙吸收装置”装入曲轴箱的外表面,于是防止其某些部分从曲轴箱显著伸出。
此外,按照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相对于曲轴箱定位弹簧设置板的操作很方便。
但是,应该理解的是,当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时,详细说明和特殊实例仅仅是出于说明的目的而提出,因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参考详细说明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进行的各种变化和修改都很明显。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阅读下面的详细说明,可以更完全地了解本发明,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因此并不限制本发明,其中:
图1是一个纵向剖视图,显示了设置有本发明的曲轴轴承结构的内燃机的主要部分;
图2是沿图1中线2-2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中线3-3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线4-4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3中线5-5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一个推塞的透视图;
图7是一个移动限制元件的透视图;
图8是一个操作视图,显示了装配间隙吸收装置时的状态;
图9是一个解释曲轴箱中曲轴装配过程的图;和
图10是一个操作视图,显示了装配传统间隙吸收装置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在图1和图2中,一台OHC(凸轮轴顶置)型四冲程单缸内燃机E包括一个气缸体CB、一个固定到气缸体CB顶面的气缸盖CH、一个固定到气缸盖CH下部的双(左和右)拼合曲轴箱CC和一个安装在气缸盖CH上表面以至盖住气缸盖CH的头盖HC。在气缸1中,活塞3为可滑动配合,其中气缸1有一个形成于气缸体CB中心部分的气缸套2。燃烧室4形成于气缸盖CH中以至燃烧室4面对活塞3的顶面。连杆5的小头部被可旋转地连接到活塞3的活塞销,而连杆5的大头部被可旋转地连接到曲轴6的曲柄销7。曲轴6通过后面要说明的左和右滚动轴承BB、BR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曲轴箱CC上。
上述曲轴箱CC由铁、铝等轻合金构成的铸件形成,并通过使用大量螺栓14一体连接左侧曲轴箱双拼合体10和右侧曲轴箱双拼合体11而构成。左侧曲轴箱双拼合体10的一个开口的外表面被左侧盖12盖住,并且左侧盖12通过螺栓15被固定到该外表面上,而右侧曲轴箱双拼合体11的一个开口的外表面被右侧盖13盖住,并且右侧盖13通过螺栓16被固定到该外表面上。在左侧和右侧曲轴箱双拼合体10、11上,彼此面对并在其间具有空间的左和右轴颈壁10j、11j分别一体形成。在该左和右轴颈壁10j、11j内,左和右轴承孔18、19(左轴承孔18的直径大于右轴承孔19的直径)分别敞开并同轴形成。该左和右轴承孔18、19的支撑表面通过由铁(Fe)构成并在铸造曲轴箱时铸造而成的铸造环形成。在左和右轴承孔18、19中,曲轴6的左和右轴颈部分6jl、6jr通过左侧和右侧滚动轴承BB、BR被可旋转地支撑。如图4清晰显示,左侧滚动轴承BB由球轴承构成,而右侧滚动轴承BR由滚柱轴承构成。上述左侧滚动轴承,即球轴承BB的内圈22被压入配合到曲轴6的左轴颈部分6jl,同时,球轴承BB的外圈23被松配合到左轴颈壁10j的轴承孔18(径向存在微小间隙)。球轴承BB的外圈23沿轴向(远离气缸轴线的方向)比内圈22更向外伸出,一个具有凹入横截面并构成后面要说明的“移动限制装置S”的啮合槽41形成于延伸部分23e的内周表面上,并且移动限制元件40的钩形部分40f与啮合槽41可拆卸地啮合。如图4所示,在上述啮合槽41和钩形部分40f之间,形成一个微小间隙以至外圈23相对于钩形部分40f沿轴向可以轻微移动。
此外,上述右侧滚动轴承,即滚柱轴承BR的内圈26被插入曲轴6的右轴颈部分6jr中,而滚柱轴承BR的外圈27被压入配合到右轴颈壁11j的轴承孔19中。在这里,将内圈26插入到曲轴6的右轴颈部分6jr中之后,将内圈26固定到曲轴6的右轴颈部分6jr上是通过从曲轴6的一个轴端使用螺母来与齿轮系62、离心过滤器63(见图1)一起共同紧固而完成的。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曲轴6和气缸1之间,在左侧曲轴箱双拼合体10的左轴颈壁10j上,被设置用于吸收球轴承BB的外圈23和轴承孔18之间径向“间隙”的“间隙吸收装置A”被以如下状态沿曲轴6的轴向设置,即使得间隙吸收装置A被设置为靠近上述球轴承BB的上部外侧。
如图3、图4和图6清晰显示,上述“间隙吸收装置A”由一个推塞30、一个螺旋弹簧31和一个弹簧设置板32构成。推塞30形成为有底中空圆柱形,一个倾斜表面30s形成于底部端壁的拐角部分。此外,推塞30被可滑动地配合在形成于一个凸台部分(boss portion)34内的圆柱孔35内,其中凸台部分34相对于左轴颈壁10j的球轴承BB被设置在斜上位置,并且其轴线沿着曲轴6的轴向(垂直于气缸轴线的方向)。
如图4所示,球轴承BB的外圈23具有圆形截面的拐角部分23c伸入圆柱孔35内,并且上述推塞30的倾斜表面30s与拐角23c接触。上述螺旋弹簧31被容纳在推塞30内并且其外端比推塞30的开口端面更向外伸出。上述弹簧设置板32沿曲轴6的径向以伸长方式形成并包括一个形成螺栓孔33的近轴部分32b、一个具有凹入部分d用于在其内表面内接受弹簧的中间部分32n和一个具有向内折的弯曲部分b的自由端32f,其中近轴部分32b使用安装螺栓38被固定到左侧曲轴箱双拼合体10的外表面上,形成于中间部分32n内、用于接受弹簧的凹入部分d接受上述螺旋弹簧31的外端,并且上述自由端32f形成为具有比中间部分32n宽度更窄的宽度并与一个具有叉形截面(见图5)的定位部分36的内部啮合,该定位部分36与左侧曲轴箱双拼合体一体形成并形成为侧视图中的V形(chevron)(见图2),由此阻止弹簧设置板32的旋转,也就是说,弹簧设置板32可以被定位。
在这里,在将上述“间隙吸收装置A”装配到左侧曲轴箱双拼合体10中时,如图8所示,弹簧设置板32使用安装螺栓38被临时松紧固到左侧曲轴箱双拼合体10上。然后,在具有自由伸长长度的螺旋弹簧31的端部被中间部分32n的弹簧接受凹入部分接受的状态中,弹簧设置板32的自由端32f的弯曲部分b与左侧轴颈壁10j的叉形定位部分36啮合,因此,有可能在防止弹簧设置板32旋转的同时定位弹簧设置板32。因此,操作者可以进行“间隙吸收装置A”的装配而不进行麻烦的操作,如用手压缩螺旋弹簧31或推压弹簧设置板32以防止弹簧设置板32旋转。此外,通过进一步紧固安装螺栓38,如图8中双点划线所示,“间隙吸收装置A”的装配完成。在这一装配完成状态中,有可能使左侧曲轴箱双拼合体10的凸台部分34和弹簧设置板32的中间部分32n的凹入部分d彼此配合,由此“间隙吸收装置A”可以以一种紧凑方式被容纳在曲轴箱10的外表面内,并且可以防止“间隙吸收装置A”部分伸出。此外,如前所述,因为“间隙吸收装置A”的装配可以从左侧曲轴箱双拼合体10的外面进行,就有可能获得非常有利的装配可操作性。
如图4所示,在“间隙吸收装置A”的装配完成状态中,弹簧设置板32通过螺旋弹簧31向内推压推塞30,并因为推塞30的倾斜表面30s而以斜向下的推力F推压球轴承BB的外圈23。因为推力F的垂直方向分力Fr,也就是因为曲轴6径向的分力Fr,外圈23被沿径向推压,该推力就有可能吸收或消除外圈23的外表面和轴承孔18之间的上述径向“间隙”,由此有可能关于曲轴6因作用于活塞3的爆炸力而承受的径向载荷无间隙地适当支撑曲轴6,并且可以初步防止产生撞击声。
此外,上述“间隙吸收装置A”作用于球轴承BB的推力的作用方向基本与活塞3承受的最大压力(爆炸压力)的作用方向对齐成直线。也就是说,在该内燃机内,活塞承受最大爆炸压力的位置是稍微延迟于上死点的位置,如图2所示,因此当从曲轴6的轴向观看时,“间隙吸收装置A”被设置在比气缸轴线L-L稍微偏向旋转方向(图2中箭头R方向,逆时针方向)一侧的位置,并被按照沿气缸轴线L-L的方向设置。因此,就有可能使“间隙吸收装置A”作用于球轴承BB的推力的方向与曲轴6承受活塞3的最大压力的作用方向对齐成直线,因此使球轴承BB可以适当支撑曲轴6。
在这里,上述“间隙吸收装置A”的推塞30被平行于曲轴6设置在气缸1和曲轴6之间并弹性偏压球轴承BB以至球轴承BB被压向曲轴箱10的轴承孔18承受爆炸压力的一侧。因此,当径向过量载荷随内燃机的爆炸燃烧作用在球轴承BB上时,外圈23和曲轴箱10的轴承孔18之间的“间隙”必定可以被吸收,因此即使在具有很高爆炸压力的高输出内燃机中也有可能大大降低因为上述“间隙”而产生的撞击声。此外,通过平行于曲轴6设置推塞30,不仅有可能使推塞30的推力有效作用在球轴承BB的外圈23上,而且将具有推塞30的“间隙吸收装置A”从曲轴箱10外面装入曲轴箱10的操作可以轻松进行。
此外,上述推塞30作用于球轴承BB的推力的作用方向基本与活塞3承受的最大压力(爆炸压力)的作用方向对齐成直线。也就是说,在该内燃机内,活塞3承受最大爆炸压力的位置是稍微延迟于上死点的位置,如图2所示,因此当从曲轴6的轴向观看时,“间隙吸收装置A”被设置在从气缸轴线L-L稍微偏向旋转方向(图2中箭头R方向,逆时针方向)一侧的位置,并被按照沿气缸轴线L-L的方向设置。因此,就有可能使“间隙吸收装置A”作用于球轴承BB的推力的方向与曲轴6承受活塞3的最大压力的作用方向对齐成直线,因此有可能使作用在球轴承BB的外圈23上的推力有效并充分用作轴承BB和轴承孔18之间的“间隙”吸收载荷。
在这里,如图4所示,因为上述“间隙吸收装置A”的推塞30作用于外圈23上的推力F,水平方向即曲轴6轴向的分力Fs产生。因此,因为该分力Fs,轴向推动力不可避免在外圈23上产生,并且该推动力用作沿轴向移动球轴承BB外圈23的力。
在这里,按照该实施例,因为设置了后面要说明的“移动限制装置S”,就有可能承受该推动力并限制外圈23的轴向移动。
接下来说明“移动限制装置S”,“移动限制装置S”由多个(该实施例中为三个)移动限制元件40和啮合槽41构成,其中啮合槽41与移动限制元件40的钩形部分40f松啮合,并且啮合槽形成于球轴承BB外圈23的内表面。如图7所示,移动限制元件40形成为长板形,并且横截面以C形弯曲的钩形部分40f一体形成于该长板形的末端部分。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三个移动限制元件40沿圆周方向以等距方式被径向设置在左侧曲轴箱双拼合体10外面。移动限制元件40的外端使用安装螺栓43与球轴承BB同心地被固定到左侧曲轴箱双拼合体的外表面上。三个移动限制元件40指向球轴承BB的中心,并且形成于移动限制元件40内端的钩形部分40f向球轴承BB外圈的内表面弯曲并分别与形成于内表面内的啮合槽41啮合。在各钩形部分40f和啮合槽41之间,沿其轴向形成一个微小间隙。因为钩形部分40f和啮合槽41啮合,就有可能限制球轴承BB外圈23的轴向移动。结果,不再需要使右侧球轴承承受推动力(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说明的技术),由此,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有可能采用小直径的滚柱轴承BR(与球轴承BB相比)作为右侧滚动轴承。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通过在球轴承BB的圆周方向以间隔方式设置上述三个移动限制元件40,就有可能防止球轴承BB倾斜。
上述“移动限制装置S”由三个固定到左侧曲轴箱双拼合体10外表面上的移动限制元件40和形成于球轴承BB外圈23内表面的啮合槽41构成,因此该“移动限制装置S”具有简单的结构,由此在将“移动限制装置S”安装到左侧曲轴箱双拼合体10上时,就没有必要在左侧曲轴箱双拼合体10内采用安装形状,如V形切口槽(notches),因此消除了左侧曲轴箱双拼合体10强度被降低的可能性。此外,因为“移动限制装置S”可以从左侧曲轴箱双拼合体10的外面安装,因此装配可以轻松进行,并且不需要特殊工具和夹具来进行装配。
如图1和图2所示,一个用于定时驱动气门操作凸轮轴50的驱动链轮51被固定到设置在球轴承BB外面的曲轴6上。驱动链轮51与一个固定到气门操作凸轮轴50的从动链轮53连接,其中气门操作凸轮轴50通过循环链52被可旋转并以枢轴方式(pivotally)支撑在气缸盖CH上。曲轴6的旋转通过驱动链轮51、循环链52和从动链轮53被传输到气门操作凸轮轴50。在曲轴6下面,一个防止链52掉落的防掉链板54通过多个螺栓55被固定到左侧曲轴箱双拼合体10上。如图2所示,防掉链板54有一个弓形部分,该弓形部分被设置为靠近并面对缠绕在驱动链轮51周围的链52的弓形下表面,其中通过该弓形部分防止上述链52掉落。
在图1和图2中,其上固定交流发电机外转子60的飞轮61被固定到曲轴6的左侧端部,而以互锁方式与传动装置、配重等连接的齿轮系62和离心滤油器63被固定到曲轴6的右侧端部。
接下来说明该实施例的操作方式。
在这里,当内燃机E运行时,通过球轴承BB和滚柱轴承BR被支撑在曲轴箱CC上的曲轴6被旋转驱动。在这样的运行中,在球轴承BB的外圈23和左侧曲轴箱双拼合体10的轴承孔18之间产生的径向“间隙”可以被上述“间隙吸收装置A”吸收。特别是,推塞30平行于曲轴6被设置在气缸1和曲轴6之间并且球轴承BB的外圈23被弹性偏压以至外圈23被压向左侧曲轴箱双拼合体10的轴承孔18承受爆炸压力的一侧,因此,当因为内燃机的爆炸燃烧而使径向载荷作用在球轴承BB上时,球轴承BB的外圈23和左侧曲轴箱双拼合体10的轴承孔18之间的“间隙”必定可以被吸收。因此对于具有很高爆炸压力的高输出内燃机也有可能大大降低因为上述“间隙”而产生的撞击声。此外,因为安装上述“间隙吸收装置A”而不可避免存在球轴承BB的外圈23的轴向移动,该移动可以通过上述“移动限制装置S”来限制,因此,就有可能使支撑曲轴6的一对滚动轴承中的一个采用滚柱轴承(其直径小于球轴承的直径并具有很高的刚度),由此,内燃机E可以具有紧凑的结构。
换句话说,当内燃机E运行时,通过球轴承BB和滚柱轴承BR被支撑在曲轴箱CC上的曲轴6被旋转驱动。在这样的运行中,在球轴承BB的外圈23和左侧曲轴箱双拼合体10的轴承孔18之间产生的径向“间隙”可以被上述“间隙吸收装置A”吸收。因此,就有可能初步防止因为上述“间隙”而产生的撞击声,同时,有可能通过使用上述轴承BB、BR适当支撑曲轴6而确保曲轴6平稳而轻松地旋转。
此外,因为安装上述“间隙吸收装置A”而不可避免存在球轴承BB的外圈23的轴向移动,该移动可以通过上述“移动限制装置S”被限制,因此,就有可能使用滚柱轴承(其直径小于球轴承的直径并具有很高的刚度)形成一对支撑曲轴6的滚动轴承中的一个,由此,内燃机E可以具有紧凑的结构。
尽管在此之前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实施例并且各种实施例都被认为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可以使用一种滚柱轴承或其它滚动轴承代替左侧球轴承,或使用一种滚针轴承或其它滚动轴承代替右侧滚柱轴承。
上面说明了本发明,很显然,本发明可以以多种方式变化。这些变化不被认为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明显的所有这些修改都被认为包括在下面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内燃机曲轴的轴承结构,所述内燃机包括一个气缸体和一个一体连接到气缸体的曲轴箱,其中与可滑动配合在气缸体气缸内的活塞以互锁方式通过连杆连接的曲轴通过滚动轴承被可旋转支撑在曲轴箱的轴承孔内,该轴承结构包括:
防止在滚动轴承和轴承孔之间沿径向产生间隙的间隙吸收装置,
其中该间隙吸收装置包括一个沿着与曲轴轴线垂直的方向推压滚动轴承外圈的推塞,
该推塞被平行于曲轴设置在气缸和曲轴之间,并且
滚动轴承的外圈向曲轴箱轴承孔承受爆炸压力的一侧被弹性偏压;
其中所述间隙吸收装置包括:
一个通过螺栓被固定到曲轴箱的弹簧设置板;和
一个被插在推塞和弹簧设置板之间并将推塞向外圈弹性偏压的弹簧元件,
其中弹簧设置板包括一个向曲轴箱弯曲的弯曲部分,并且当弹簧元件处于自由伸长状态并且弹簧设置板处于临时停止状态时,该弯曲部分与一个形成于曲轴箱上的定位部分啮合,于是可以定位弹簧设置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曲轴的轴承结构,其中一个从外表面向外伸出的凸台部分一体形成于曲轴箱上,推塞被可活动地安装在该凸台部分上,一个接受弹簧元件自由端的凹入部分以如下状态形成于弹簧设置板的中间部分,即该凹入部分以相对方式面对凸台部分,并且凸台部分和凹入部分在弹簧设置板装配完成的状态中彼此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曲轴的轴承结构,其中形成于曲轴箱上的定位部分形成为叉形,它向外表面张开以从曲轴箱外面接受弹簧设置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曲轴的轴承结构,其中形成于曲轴箱上的定位部分形成为叉形,它向外表面张开以从曲轴箱外面接受弹簧设置板。
5.一种内燃机曲轴的轴承结构,其中曲轴通过滚动轴承被可旋转支撑在曲轴箱上,该轴承结构包括:
一个用于支撑滚动轴承的曲轴箱轴承孔;和
设置在滚动轴承的外圈和曲轴箱之间的间隙吸收装置,在滚动轴承的外圈和曲轴箱的轴承孔之间沿径向产生的间隙通过间隙吸收装置被吸收,
其中该间隙吸收装置包括一个可移动地安装在曲轴箱内并沿曲轴径向推压滚动轴承外圈的推塞,
该推塞被平行于曲轴设置在气缸和曲轴之间,并且
滚动轴承的外圈向曲轴箱轴承孔承受爆炸压力的一侧被弹性偏压;
其中所述间隙吸收装置包括:
一个通过螺栓被固定到曲轴箱的弹簧设置板;和
一个被插在推塞和弹簧设置板之间并将推塞向外圈弹性偏压的弹簧元件,
其中弹簧设置板包括一个向曲轴箱弯曲的弯曲部分,并且当弹簧元件处于自由伸长状态并且弹簧设置板处于临时停止状态时,该弯曲部分与一个形成于曲轴箱上的定位部分啮合,于是可以定位弹簧设置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燃机曲轴的轴承结构,其中一个从外表面向外伸出的凸台部分一体形成于曲轴箱上,推塞被可活动地安装在该凸台部分上,一个接受弹簧元件自由端的凹入部分以如下状态形成于弹簧设置板的中间部分,即该凹入部分以相对方式面对凸台部分,并且凸台部分和凹入部分在弹簧设置板装配完成的状态中彼此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燃机曲轴的轴承结构,其中形成于曲轴箱上的定位部分形成为叉形,它向外表面张开以从曲轴箱外面接受弹簧设置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燃机曲轴的轴承结构,其中形成于曲轴箱上的定位部分形成为叉形,它向外表面张开以从曲轴箱外面接受弹簧设置板。
CNB2004100832381A 2003-09-30 2004-09-29 内燃机曲轴的轴承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580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9418/03 2003-09-30
JP2003339416A JP3993547B2 (ja) 2003-09-30 2003-09-30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の軸受構造
JP339416/03 2003-09-30
JP339418/2003 2003-09-30
JP339416/2003 2003-09-30
JP2003339418A JP4145763B2 (ja) 2003-09-30 2003-09-30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の軸受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3644A CN1603644A (zh) 2005-04-06
CN100335802C true CN100335802C (zh) 2007-09-05

Family

ID=34425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323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5802C (zh) 2003-09-30 2004-09-29 内燃机曲轴的轴承结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051696B2 (zh)
KR (1) KR100649419B1 (zh)
CN (1) CN100335802C (zh)
BR (1) BRPI0404268B1 (zh)
MX (1) MXPA04009377A (zh)
TW (1) TWI2757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16959B2 (ja) * 2003-09-30 2008-07-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の軸受構造
DE202006020120U1 (de) * 2005-10-13 2007-10-11 Schaeffler Kg Radiallagerung
JP4736778B2 (ja) * 2005-12-16 2011-07-2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及びそのクランク軸受構造
JP5074369B2 (ja) * 2008-09-25 2012-11-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カム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ピボット取付構造
US7984704B1 (en) * 2010-04-21 2011-07-26 Tier David H Crankcase sidewall for supporting a crankshaft
US9074553B2 (en) 2010-12-29 2015-07-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ylinder block assembly
DE102012005932B4 (de) * 2012-03-26 2018-07-12 Thyssenkrupp Presta Aktiengesellschaft Lageranordnung
US10619720B2 (en) * 2014-03-28 2020-04-14 Honda Motor Co., Ltd. Transmission
TWI573931B (zh) * 2014-08-08 2017-03-11 Kwang Yang Motor Co Auxiliary mechanism for engine crankshaft
CN105332817B (zh) * 2014-08-14 2019-04-23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引擎曲轴的辅助机构
CN105626302B (zh) * 2014-11-07 2018-04-27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引擎曲轴的间隙消除机构
JP6497591B2 (ja) * 2015-12-16 2019-04-10 Smc株式会社 位置検出装置
WO2018015899A1 (en) * 2016-07-22 2018-01-25 Tvs Motor Company Limited System to arrest bearing assembly position at high engine temperatures
DE102016122845A1 (de) * 2016-11-28 2018-05-30 Tq-Systems Gmbh Harmonisches Pinring-Getriebe, Drehmomentmessvorrichtung und Freilaufanordnung
CN214787687U (zh) * 2020-11-20 2021-11-19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换挡装置及采用该换挡装置的摩托车发动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09422A (en) * 1993-09-09 1997-03-11 Dr. Ing.H.C.F Porsche Ag Crankshaft bearing
JP2000303906A (ja) * 1999-04-23 2000-10-31 Honda Motor Co Ltd 動弁駆動装置
CN1276490A (zh) * 1999-06-04 2000-12-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曲轴的支承构造
US6530353B2 (en) * 2000-05-10 2003-03-11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rankshaft holding structur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3083080A (ja) * 2001-09-12 2003-03-19 Honda Motor Co Ltd カムチェーンの脱落防止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95101A (en) * 1969-07-11 1971-07-27 Gaso Pump And Burner Mfg Co Reciprocating pump having improved crankshaft bearing arrangement
AT392132B (de) * 1987-11-03 1991-01-25 Steyr Daimler Puch Ag Verbindung der kurbelwelle einer schalldicht gekapselten brennkraftmaschine mit der koaxialen antriebswelle der ausserhalb der kapsel angeordneten hilfseinrichtungen
JP3943660B2 (ja) * 1997-06-25 2007-07-1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冷4サイクル汎用エンジン
JP3999617B2 (ja) * 2002-09-27 2007-10-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の支持構造
DE10255913B4 (de) * 2002-11-29 2005-07-28 Timken Gmbh Vorrichtung zum Dämpfen von Drehschwingunge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09422A (en) * 1993-09-09 1997-03-11 Dr. Ing.H.C.F Porsche Ag Crankshaft bearing
JP2000303906A (ja) * 1999-04-23 2000-10-31 Honda Motor Co Ltd 動弁駆動装置
CN1276490A (zh) * 1999-06-04 2000-12-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曲轴的支承构造
US6530353B2 (en) * 2000-05-10 2003-03-11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rankshaft holding structur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3083080A (ja) * 2001-09-12 2003-03-19 Honda Motor Co Ltd カムチェーンの脱落防止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75701B (en) 2007-03-11
BRPI0404268B1 (pt) 2016-03-22
US20050078895A1 (en) 2005-04-14
KR100649419B1 (ko) 2006-11-28
BRPI0404268A (pt) 2005-05-24
MXPA04009377A (es) 2005-04-04
US7051696B2 (en) 2006-05-30
KR20050031925A (ko) 2005-04-06
TW200519288A (en) 2005-06-16
CN1603644A (zh) 2005-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35802C (zh) 内燃机曲轴的轴承结构
AU2006203581B2 (en) Stroke-variable engine
US7360521B2 (en) Reciprocating engines
CN1062053C (zh) 活塞和连杆组件
CN1603643A (zh) 内燃机曲轴的轴承结构
CN1111655C (zh) 内燃机曲轴保持构造
CN1624342A (zh) 具有活塞和连杆的内燃机驱动装置
CN1594921A (zh) 摩擦马力减小用活塞
JP2010230102A (ja) 内燃機関のコネクティングロッド
CN1058827A (zh) 矩形活塞往复双向作用曲柄圆滑块式内燃机
CN2076608U (zh) 矩形活塞往复双向作用曲柄圆滑块式内燃机
CN1184412C (zh) 内燃机
CN1840884A (zh) 内燃机曲面滚动轴承式活塞
RU2309273C2 (ru) Двигатель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RU2161260C2 (ru) Двигатель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лударио-4"
RU2120048C1 (ru) Двигатель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KR100280625B1 (ko) V형 엔진의 소음 감소 구조
CN1032570A (zh) 双重曲柄往复活塞式机型
JPH07109931A (ja) 往復運動を回転運動に変換する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を用いたレシプロエンジン
CN1047364A (zh) 双活塞往复式内燃机
RU2367805C2 (ru) Способ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кривошипных двигателей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двс) в двигатели с постоянным плечом момента (варианты)
KR100219860B1 (ko) 진동소음 저감형 크랭크 축
JP2005105921A (ja)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の軸受構造
JPH0719286A (ja)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クランクバランサ
JP2520981Y2 (ja) 片クランク式一気筒二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連接棒の大端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905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