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1249007A1 - 电致变色组件和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致变色组件和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1249007A1
WO2021249007A1 PCT/CN2021/086982 CN2021086982W WO2021249007A1 WO 2021249007 A1 WO2021249007 A1 WO 2021249007A1 CN 2021086982 W CN2021086982 W CN 2021086982W WO 2021249007 A1 WO2021249007 A1 WO 2021249007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chromic
flexible substrate
layer
unit
wa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08698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袁广中
Original Assignee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1249007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1249007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5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structural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5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structural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2F2001/1536Constructional details structural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dditional, e.g. protective, layer inside the cell

Definitions

  • Fig. 7 show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diagram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according to an example of the present disclosure.
  • S100 Provide a first flexible substrate with a water and oxygen barrier layer, and set a pattern layer to obtain a water and oxygen barrier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制备电致变色组件的方法、电致变色组件和电子设备,方法包括:提供具有水氧阻隔层(130)的第一柔性基材(110),并在第一柔性基材(110)远离水氧阻隔层(130)的一侧设置图案层(120)以获得水氧阻隔单元(100),图案层(120)包括纳米压印亚层;提供电致变色单元(200),电致变色单元(200)包括第二柔性基材(210)、第三柔性基材(220)以及位于第二柔性基材(210)和第三柔性基材(220)之间的电致变色层(230),电致变色单元(200)是通过卷对卷工艺获得的;将水氧阻隔单元(100)贴附在电致变色单元(100)上,并令水氧阻隔层(130)靠近电致变色单元(200)设置。还包括电致变色组件(1000),以及具有电致变色组件(1000)的电子设备(5000)。

Description

电致变色组件和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优先权信息
本公开请求2020年06月12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号为202010536741.7的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并且通过参照将其全文并入此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电致变色组件和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电子技术的发展贡献非凡。电子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以满足用户越来越高的使用需求。如今,用户已不再仅仅追求电子设备的使用性能,而是对其外观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例如,需要颜色多样化、具有纹理效果、图案丰富等。电子设备的外观设计主要体现在壳体的设计上,但目前的壳体仍然存在颜色、图案相对单一的问题,不能呈现出具有丰富颜色和多样图案的外观效果。
虽然目前有一些相关技术利用电致变色原理来改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外观效果,但目前的电致变色组件、壳体和电子设备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缓解甚至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
发明人发现,由于电致变色组件多采用液态的电致变色材料,或者三明治结构的固态电致变色材料,因此,目前的电致变色组件多是在刚性基板上形成的,并且很难实现柔性封装。发明人发现,电致变色组件需要增加色彩装饰膜以实现颜色以及图案的多样化,而色彩装饰膜需要纳米压印等工序以增强纹理效果,但由于工艺的限制,色彩装饰膜多是利用片式加工制备的,由此导致电致变色组件也只能通过片式加工制备。片式加工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一方面片式加工效率太低,另一方面,在柔性基材上形成电致变色层时,由于柔性基材上的ITO容易脆裂,在片式加工中涉及到多道工序转运及加工过程中的上料下料,ITO破裂的风险非常高,会导致良率较低。
有鉴于此,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制备电致变色组件的方法,包括:提供具有水氧阻隔层的第一柔性基材,并在所述第一柔性基材远离所述水氧阻隔层的一侧设置图案层以获得水氧阻隔单元,所述图案层包括纳米压印亚层;提供电致变色 单元,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包括第二柔性基材、第三柔性基材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柔性基材和所述第三柔性基材之间的电致变色层,所述电致变色单元是通过卷对卷工艺获得的;将所述水氧阻隔单元贴附在所述电致变色单元上,并令所述水氧阻隔层靠近所述电致变色单元设置。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电致变色组件,包括:水氧阻隔单元,所述水氧阻隔单元包括具有水氧阻隔层的第一柔性基材,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柔性基材远离所述水氧阻隔层一侧的图案层;电致变色单元,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包括第二柔性基材、第三柔性基材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柔性基材和所述第三柔性基材之间的电致变色层;光学胶层,所述光学胶层位于所述水氧阻隔单元和所述电致变色单元之间,且所述水氧阻隔单元的所述水氧阻隔层一侧靠近所述电致变色单元设置。
在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电致变色组件,所述壳体限定出容纳空间;主板,所述主板收纳于所述容纳空间内部且具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电致变色组件电性相连。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示例的制备电致变色组件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示例的电致变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示例的电致变色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个示例的电致变色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个示例的电致变色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个示例的电致变色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示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发明详细描述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制备电致变色组件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单独的柔性基材上形成具有水氧阻隔功能和外观效果的图案层的水氧阻隔单元,可分别利用不同的工艺获得电致变色单元和水氧阻隔单元,再将水氧阻隔单元贴附在电致变色单元上制备电致变色组件。由此可以利用片式加工获得水氧阻隔单元,利用卷对卷工艺获得电致变色 单元,从而避免对电致变色单元进行片式加工导致的缺陷。
下面根据本公开的具体示例,对该方法的各个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参考图1,该方法包括:
S100:提供具有水氧阻隔层的第一柔性基材,并设置图案层以获得水氧阻隔单元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在该步骤中在第一柔性基材上形成图案层,以获得水氧阻隔单元。具体地,可首先在第一柔性基材上形成具有水氧阻隔性能的水氧阻隔层,并在第一柔性基材的另一侧设置图案层。图案层可以包括纳米压印亚层。由此可获得具有水氧阻隔功能和外观效果的水氧阻隔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形成第一柔性基材的材料只要具有一定的柔性即可。例如,形成第一柔性基材的材料可以选自PET、PC或PI。类似地,水氧阻隔层的具体材料、厚度等均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可具有水氧阻隔功能即可。具体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该水氧阻隔层在20℃、100%的相对湿度的条件下,水汽透过率可达到小于1x10 -2g/m 2/天。由此,可有效阻隔水和氧气对电致变色单元的侵蚀。
具体地,水氧阻隔层可具有多个亚层。该步骤中可在第一柔性基材的一侧形成多个阻隔亚层,多个亚层可包括多个无机材料的亚层,或是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依次层叠的亚层结构。即阻隔亚层可包括选自无机阻隔亚层和有机阻隔亚层中的至少一个。形成阻隔亚层的具体方法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形成的阻隔亚层具有水氧阻隔功能即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具体示例,阻隔亚层可以是通过闪蒸或原子层沉积形成的无机阻隔亚层。形成无机阻隔亚层的材料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具有水氧阻隔功能即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形成无机阻隔亚层的材料可包括陶瓷、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氮化铝和氧化镁的至少之一。上述材料具有良好的是水氧阻隔功能,可使形成的阻隔亚层满足水氧阻隔需求。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在第一柔性基材未设置水氧阻隔层的一侧设置图案层。由于根据本公开的电致变色组件中,水氧阻隔单元和电致变色单元不共用一个柔性基材,因此两个单元可采用不同的工艺制备,且二者之间不会互相影响。因此,将图案层设置在水氧阻隔单元可防止图案层的制备工艺(如片式工艺)导致电致变色单元中的结构,特别是较为脆性的透明电极材料发生损坏。进一步地,可令图案层的制备工艺和结构选择可更加丰富,而无需考虑图案层的工艺对电致变色单元的良率的影响。例如具体地,图案层可包括纳米压印亚层。纳米压印亚层可以是利用包括但不限于UV压印胶层形成的,可为该图案层提供压印的纹理外观效果。由于压印工艺目前无法和卷对卷工艺兼容,因此多采用片式工艺制备。因此将纳米压印亚层设置在第一柔性亚层上,可防止片式加工工艺中的上料、下料等操作导致透明电极的破损率大幅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外观效果,图案层也可包括多个亚层,以实现颜色、金属光泽等外观效果。 具体地,形成图案层的操作可进一步包括在第一柔性基材的一侧上设置颜色亚层、纳米压印亚层以及镀膜亚层的至少之一,并在颜色亚层、纳米压印亚层或者镀膜亚层远离第一柔性基材的一侧设置底漆层。颜色亚层、纳米压印亚层以及镀膜亚层的排列顺序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由于颜色亚层、纳米压印亚层以及镀膜亚层均为透明或半透明的,可在图案层最远离第一柔性基材110的一侧设置不透明的底漆层,例如可为黑色或白色的底漆层。根据本公开的具体示例,参考图3,可首先在第一柔性基材110未设置水氧阻隔层130的一侧形成颜色亚层121,随后在颜色亚层121远离第一柔性基材110的一侧形纳米压印亚层122。随后可在纳米压印亚层122远离第一柔性基材110的一侧形成底漆层123。或者,参考图4,颜色亚层121和纳米压印亚层122的位置也可互换。
S200:提供电致变色单元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在该步骤中提供电致变色单元。具体地,参考图2,该电致变色单元200可以包括第二柔性基材210、第三柔性基材220以及位于第二柔性基材210和第三柔性基材220之间的电致变色层230,电致变色单元200是通过卷对卷工艺获得的。形成第二柔性基材和第三柔性基材的材料不受具体限制,只要具有一定的的柔性即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形成第二柔性基材和第三柔性基材的材料可以选自PET、PC或PI。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具体示例,形成第一柔性基材、第二柔性基材和第三柔性基材的材料可以为PET。形成第一柔性基材、第二柔性基材和第三柔性基材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示例,电致变色单元只要具有第二柔性基材210、第三柔性基材220以及位于第二柔性基材210和第三柔性基材220之间的电致变色层230,并可以在电场作用下实现着色和褪色,在透明态和着色态之间转换即可。例如,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形成电致变色单元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参考图6,首先,可在第二柔性基材210的一侧上形成第一导电层240,并在第三柔性基材220上形成第二导电层250的操作。具体地,第一导电层240和第二导电层250可以均为透明导电材料,例如可以为包括但不限于ITO等透明的氧化物材料形成的。第一导电层240和第二导电层250均可以是通过卷对卷工艺形成的柔性基材上的。由于卷对卷工艺的滚轮直径通常比较大,因此ITO在加工的过程中不易发生开裂。卷对卷加工方式的优点是生产效率高,并且制程稳定性较好,因而可以成本较低。随后,可进行电致变色层的制备。电致变色层可以是通过刮涂和卷对卷工艺结合的方式形成的,即可以在具有导电层的第二柔性基材和第三柔性基材中的一个上刮涂用于形成电致变色层的材料,随后将另一个柔性基材通过卷对卷的工艺贴合在具有电致变色层材料的柔性基材上。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示例,电致变色层也可包括多个亚层,以实现离子传输、离子存储等功能。例如,可在第二柔性基材210具有第一导电层240的一侧设置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 231,并在第三柔性基材220具有第二导电层250的一侧设置第二电致变色功能层232。随后,可在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231或者第二电致变色功能层232上刮涂第三电致变色功能层233,并利用卷对卷工艺基于第三电致变色功能层233将第二柔性基材210和第三柔性基材220粘合。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由于电致变色材料通常为水氧敏感的材料,因此需要对形成的电致变色功能层进行封装。参考图5,可以在第二柔性基材和第三柔性基材的侧壁处设置封装结构10,以将电致变色层230密封于第二柔性基材和第三柔性基材之间。封装结构10可以是在利用卷对卷工艺形成电致变色层230之后进行的,或者,也可在第二柔性基材或是第三柔性基材一侧预先形成封装结构10,再在封装结构10限定出的封装区域内形成电致变色层230。
S300:将所述水氧阻隔单元贴附在所述电致变色单元上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在该步骤中,利用光学胶将水氧阻隔单元贴附在电致变色单元上,由此可获得电致变色组件。电致变色组件的结构可以为如图2所示出的。
具体地,光学胶形成的光学胶层300的厚度可以为不大于50微米。发明人发现,光学胶厚度不过厚时,即便将水氧阻隔层设置在第一柔性基材上也可获得较好的水氧阻隔效果。具体地,电致变色单元200具有封装结构,水氧阻隔单元100的水氧阻隔层130一侧靠近电致变色单元200设置,因此虽然环境中的水氧可以从光学胶层300的侧壁处向电致变色单元200内部侵蚀,但需要沿着第一柔性基材延伸的方向上向电致变色单元200内部延伸才能够侵蚀电致变色层230,因此当光学胶层300的厚度不大于50微米,例如为25微米左右时,该电致变色组件的整体防水氧能力不会受到影响。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具体事例,在将水氧阻隔单元贴附在电致变色单元上之后,还可以进一步进行盖板玻璃的设置。例如,可在电致变色单元远离水氧阻隔单元的一侧贴附盖板玻璃,以在电致变色单元200远离水氧阻隔单元100的一侧为电致变色层230等结构提供保护。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电致变色组件。参考图2,该电致变色组件1000可以包括水氧阻隔单元100和电致变色单元200,该电致变色组件可以是利用前述的方法获得的。具体地,水氧阻隔单元100可包括具有水氧阻隔层130的第一柔性基材110,以及位于第一柔性基材110远离水氧阻隔层130一侧的图案层120。电致变色单元200可以包括第二柔性基材210、第三柔性基材220以及位于第二柔性基材和第三柔性基材之间的电致变色层230,水氧阻隔单元100和电致变色单元200之间通过光学胶层300贴合,且水氧阻隔单元水氧阻隔层130一侧靠近电致变色单元一侧。
如前所述,图案层120可以包括多个亚层,如可以包括颜色亚层、纳米压印亚层以及镀 膜亚层的至少之一,其中颜色亚层或者纳米压印亚层靠近第一柔性基材设置,颜色亚层、纳米压印亚层或者镀膜亚层远离第一柔性基材的一侧进一步包括底漆层。由此,可利用水氧阻隔单元100实现水氧阻隔功能和一定的外观效果,且将水氧阻隔层和图案层设置在同一个柔性基材上可以将上述两个层的制备和电致变色单元分割开,从而可防止包括但不限于纳米压印亚层等结构的制备工艺对于电致变色单元的生产良率的负面影响。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具体示例,电致变色单元200可以具体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第二电致变色功能层、第三电致变色功能层等结构,还可以具有封装结构,以将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第二电致变色功能层和第三电致变色功能层密封于第二柔性基材和第三柔性基材之间。关于上述结构的具体位置,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例如,为了进一步提高该电致变色组件的性能,还可以在电致变色单元远离水氧阻隔单元的一侧贴附盖板玻璃。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参考图7,该电子设备5000包括壳体2000以及电致变色组件(图中未示出),壳体2000限定出容纳空间(图中未示出),主板4000收纳于容纳空间内部且具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与电致变色组件电性相连。该电子设备具有前面描述的电致变色组件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电子设备具有壳体可实现可控变色以及外观效果好等优点的至少之一。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电致变色组件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壳体2000的部分或全部,或者,可位于摄像头3000处,例如可位于摄像头3000的光圈或外围处。或者,该电致变色组件还可位于显示屏幕(图中未示出)的侧边或是前置摄像头等位置处。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由于根据本公开的电致变色组件的水氧阻隔单元具有图案层,因此该电致变色组件可具有一定颜色、纹理等外观效果。因此,该电致变色组件可构成壳体2000的部分或全部,从而实现可变色外观壳体,或是充当摄像头以及显示屏的边框,从而进一步丰富电子设备的外观,提升用户体验。
下面通过具体的示例对本公开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下面的具体的示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另外,在下面的示例中,除非特别说明,所采用的材料和设备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果在后面的示例中,未对具体的处理条件和处理方法进行明确描述,则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公知的条件和方法进行处理。
示例1
提供电致变色组件,电致变色组件结构如图2中所示出的,第二柔性基板和第三柔性基板内侧具有两层ITO以构成透明电极层,水氧阻隔单元结构如图4所示出的,采用二氧化硅为水氧阻隔亚层,纳米压印亚层122靠近第一柔性基材设置。第一柔性基材、第二柔性基材和第三柔性基材均为PET。电致变色单元采用卷对卷工艺制备。
对示例1获得的电致变色组件的水氧阻隔能力进行耐久度测试。将该组件在65摄氏度,湿度为95%的条件下连续运行,该电致变色组件可运行20天以上。在85摄氏度,湿度为85%的条件下连续运行,该电致变色组件可运行7天以上。对在湿度为85%的条件下损坏的电致变色组件进行测试发现,导致该电致变色组件损坏的原因也并非水氧阻隔层失效,而是于PET材料构成的基材损坏(PET的软化点温度为80摄氏度左右)。由此可证实,示例1获得的电致变色组件具有较好的水氧阻隔能力,可满足绝大多数电子设备对耐久度的要求。
示例性的,电子设备5000可以为移动或便携式并执行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系统设备中的任何一种(图7中只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形态)。具体的,电子设备2000可以为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例如,基于iPhone TM,基于Android TM的电话),便携式游戏设备(例如Nintendo DS TM,PlayStation Portable TM,Gameboy Advance TM,iPhone TM)、膝上型电脑、PDA、便携式互联网设备、音乐播放器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其他手持设备以及诸如手表、入耳式耳机、吊坠、头戴式耳机等,电子设备3000还可以为其他的可穿戴设备(例如,诸如电子眼镜、电子衣服、电子手镯、电子项链、电子纹身、电子设备或智能手表的头戴式设备(HMD))。
电子设备2000还可以是多个电子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多个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其他无线通信设备、个人数字助理、音频播放器、其他媒体播放器、音乐记录器、录像机、照相机、其他媒体记录器、收音机、医疗设备、车辆运输仪器、计算器、可编程遥控器、寻呼机、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打印机、上网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1或MPEG-2)音频层3(MP3)播放器,便携式医疗设备以及数码相机及其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20)

  1. 一种制备电致变色组件的方法,其中,包括:
    提供具有水氧阻隔层的第一柔性基材,并在所述第一柔性基材远离所述水氧阻隔层的一侧设置图案层以获得水氧阻隔单元,所述图案层包括纳米压印亚层;
    提供电致变色单元,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包括第二柔性基材、第三柔性基材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柔性基材和所述第三柔性基材之间的电致变色层,所述电致变色单元是通过卷对卷工艺获得的;
    将所述水氧阻隔单元贴附在所述电致变色单元上,并令所述水氧阻隔层靠近所述电致变色单元设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第一柔性基材、所述第二柔性基材和所述第三柔性基材的材料分别独立地选自PET、PC或PI。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得所述水氧阻隔单元包括:
    在所述第一柔性基材的一侧形成多个阻隔亚层,所述阻隔亚层包括选自无机阻隔亚层和有机阻隔亚层中的至少一个。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机阻隔亚层是通过闪蒸或原子层沉积形成的,形成所述无机阻隔亚层的材料包括陶瓷、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氮化铝和氧化镁的至少之一。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水氧阻隔层的水汽透过率小于1x10 -2g/m 2/天。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设置所述图案层包括:
    在所述第一柔性基材的一侧上设置颜色亚层、所述纳米压印亚层以及镀膜亚层的至少之一,
    并在所述颜色亚层、所述纳米压印亚层或者镀膜亚层远离所述第一柔性基材的一侧设置底漆层。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提供电致变色单元包括:
    在所述第二柔性基材上形成第一导电层;
    在所述第三柔性基材上形成第二导电层;
    在所述第二柔性基材具有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一侧设置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
    在所述第三柔性基材具有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一侧设置第二电致变色功能层;以及
    在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或者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功能层上刮涂第三电致变色功能 层,并基于所述第三电致变色功能层将所述第二柔性基材和所述第三柔性基材粘合,
    设置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设置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功能层、和粘合所述第二柔性基材和所述第三柔性基材均是通过所述卷对卷工艺实现的。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第三电致变色功能层之后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第二柔性基材和所述第三柔性基材的侧壁处设置封装结构,以将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功能层和所述第三电致变色功能层密封于所述第二柔性基材和所述第三柔性基材之间。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光学胶将所述水氧阻隔单元贴附在所述电致变色单元上,
    所述光学胶的厚度不大于50微米。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水氧阻隔单元贴附在所述电致变色单元上之后,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电致变色单元远离所述水氧阻隔单元的一侧贴附盖板玻璃。
  11. 一种电致变色组件,其中,包括:
    水氧阻隔单元,所述水氧阻隔单元包括具有水氧阻隔层的第一柔性基材,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柔性基材远离所述水氧阻隔层一侧的图案层;
    电致变色单元,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包括第二柔性基材、第三柔性基材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柔性基材和所述第三柔性基材之间的电致变色层;
    光学胶层,所述光学胶层位于所述水氧阻隔单元和所述电致变色单元之间,且所述水氧阻隔单元的所述水氧阻隔层一侧靠近所述电致变色单元设置。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其中,所述图案层包括:
    颜色亚层、所述纳米压印亚层以及镀膜亚层的至少之一,其中所述颜色亚层或者所述纳米压印亚层靠近所述第一柔性基材设置,
    所述颜色亚层、所述纳米压印亚层或者镀膜亚层远离所述第一柔性基材的一侧进一步包括底漆层。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包括:
    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二柔性基材上;
    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三柔性基材上;
    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位于所述第二柔性基材具有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一侧;
    第二电致变色功能层,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功能层位于所述第三柔性基材具有所述第二 导电层的一侧;
    第三电致变色功能层,所述第三电致变色功能层位于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和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功能层之间。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单元进一步包括封装结构,所述封装结构将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功能层和所述第三电致变色功能层密封于所述第二柔性基材和所述第三柔性基材之间。
  15.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其中,
    所述电致变色单元远离所述水氧阻隔单元的一侧具有盖板玻璃。
  16.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其中,形成所述第一柔性基材、所述第二柔性基材和所述第三柔性基材的材料分别独立地选自PET、PC或PI。
  17.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其中,所述水氧阻隔单元包括多个阻隔亚层,所述阻隔亚层包括选自无机阻隔亚层和有机阻隔亚层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所述无机阻隔亚层的材料包括陶瓷、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氮化铝和氧化镁的至少之一。
  18.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其中,所述水氧阻隔层的水汽透过率小于1x10 -2g/m 2/天。
  19.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其中,所述光学胶层的厚度不大于50微米。
  20. 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包括:
    壳体以及电致变色组件,所述壳体限定出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电致变色组件是由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的,或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为权利要求11~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
    主板,所述主板收纳于所述容纳空间内部且具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电致变色组件电性相连。
PCT/CN2021/086982 2020-06-12 2021-04-13 电致变色组件和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WO2021249007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6741.7A CN113805396A (zh) 2020-06-12 2020-06-12 电致变色组件和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202010536741.7 2020-06-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49007A1 true WO2021249007A1 (zh) 2021-12-16

Family

ID=78845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086982 WO2021249007A1 (zh) 2020-06-12 2021-04-13 电致变色组件和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05396A (zh)
WO (1) WO2021249007A1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44231A (ja) * 2004-06-28 2006-02-1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用基板及びディスプレイ
US20110236576A1 (en) * 2007-10-25 2011-09-29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Housing and surface treating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JP2015096879A (ja) * 2013-11-15 2015-05-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50331295A1 (en) * 2014-05-13 2015-11-19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chromic display element, display device, information system, and electrochromic dimming lens
US20170010514A1 (en) * 2015-07-07 2017-01-12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electrochromic device
JP2017071133A (ja) * 2015-10-08 2017-04-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ー性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電子デバイス
US20170329198A1 (en) * 2016-05-11 2017-11-16 Yuto MATSUOKA Electrochromic element
US20170329199A1 (en) * 2016-05-13 2017-11-16 Tohru Yashiro Electrochromic device
CN108549182A (zh) * 2018-06-19 2018-09-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制备壳体的方法、壳体、电致变色贴纸、电子设备
CN108594557A (zh) * 2018-06-01 2018-09-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板材及制备方法、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CN111025810A (zh) * 2019-12-09 2020-04-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组件、壳体和电子设备
CN111045270A (zh) * 2019-12-31 2020-04-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子晶体变色装置、变色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CN111218223A (zh) * 2020-01-03 2020-06-02 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电子器件中间层及其制备工艺
CN112147827A (zh) * 2020-09-04 2020-12-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电致变色模组及其封装方法
CN112147828A (zh) * 2020-09-04 2020-12-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组件、盖板组件以及电致变色模组
CN112165803A (zh) * 2020-09-04 2021-0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112162442A (zh) * 2020-09-04 2021-0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60109A (ja) * 2013-09-19 2015-03-30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素子
KR102488802B1 (ko) * 2014-12-19 2023-01-13 뷰, 인크. 부스 바 하에 있는 전기변색 디바이스에서의 결함들을 완화시키는 방법
JP6673000B2 (ja) * 2015-11-30 2020-03-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
JP2018005210A (ja) * 2016-06-28 2018-0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情報機器及び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調光レンズ
CN108549184A (zh) * 2018-06-01 2018-09-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及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208521114U (zh) * 2018-06-01 2019-02-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板材、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CN208872988U (zh) * 2018-09-05 2019-05-17 江西沃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组件及电致变色器件
CN109116652A (zh) * 2018-09-30 2019-0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09188818A (zh) * 2018-10-16 2019-01-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及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CN109581777A (zh) * 2019-01-12 2019-04-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组件、电致变色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210488202U (zh) * 2019-01-12 2020-05-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110727154A (zh) * 2019-10-31 2020-01-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和电子设备
CN110928096B (zh) * 2019-12-30 2022-09-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44231A (ja) * 2004-06-28 2006-02-1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用基板及びディスプレイ
US20110236576A1 (en) * 2007-10-25 2011-09-29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Housing and surface treating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JP2015096879A (ja) * 2013-11-15 2015-05-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50331295A1 (en) * 2014-05-13 2015-11-19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chromic display element, display device, information system, and electrochromic dimming lens
US20170010514A1 (en) * 2015-07-07 2017-01-12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electrochromic device
JP2017071133A (ja) * 2015-10-08 2017-04-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ー性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電子デバイス
US20170329198A1 (en) * 2016-05-11 2017-11-16 Yuto MATSUOKA Electrochromic element
US20170329199A1 (en) * 2016-05-13 2017-11-16 Tohru Yashiro Electrochromic device
CN108594557A (zh) * 2018-06-01 2018-09-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板材及制备方法、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CN108549182A (zh) * 2018-06-19 2018-09-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制备壳体的方法、壳体、电致变色贴纸、电子设备
CN111025810A (zh) * 2019-12-09 2020-04-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组件、壳体和电子设备
CN111045270A (zh) * 2019-12-31 2020-04-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子晶体变色装置、变色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CN111218223A (zh) * 2020-01-03 2020-06-02 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电子器件中间层及其制备工艺
CN112147827A (zh) * 2020-09-04 2020-12-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电致变色模组及其封装方法
CN112147828A (zh) * 2020-09-04 2020-12-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组件、盖板组件以及电致变色模组
CN112165803A (zh) * 2020-09-04 2021-0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112162442A (zh) * 2020-09-04 2021-0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5396A (zh) 2021-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83848B2 (ja) 表示装置
JP7377944B2 (ja) 表示装置
EP3851909B1 (en)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JP6701171B2 (ja) 電子機器
JP2022104974A (ja) 表示装置
WO2014131343A1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JP2022033879A (ja) 発光装置、電子機器
CN109164659B (zh) 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WO2020062935A1 (zh)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TWI675321B (zh) 觸控顯示裝置及觸控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
WO2021254317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7085480A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7450777A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面板、显示装置
CN109188818A (zh) 电致变色器件及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WO2023279841A1 (zh) 调光结构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壳体和电子设备
TWI494804B (zh) 觸控面板模組、觸控裝置與其製作方法
WO2015192686A1 (zh) 触控面板
US20200301528A1 (en) Touch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JP2014056578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449186B (zh) Oled显示基板母板及其制作方法、和oled显示装置
WO2021249007A1 (zh) 电致变色组件和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US10025409B2 (en) Transparent conductive thin film, substrate, touch scree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9495034B2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11935346A (zh) 电子设备的壳体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CN111508349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82298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182298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