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1808U - 農具機的車體結構 - Google Patents

農具機的車體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1808U
TWM551808U TW106213040U TW106213040U TWM551808U TW M551808 U TWM551808 U TW M551808U TW 106213040 U TW106213040 U TW 106213040U TW 106213040 U TW106213040 U TW 106213040U TW M551808 U TWM551808 U TW M55180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vehicle body
agricultural implement
shock absorbers
body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30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ing-An Chen
Original Assignee
Kao Wei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Wei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o Wei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TW1062130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1808U/zh
Publication of TWM551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1808U/zh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Description

農具機的車體結構
本新型涉及一種農具機的車體結構,尤指一種前輪橫桿與車輪轉向軸連接處可相對擺動,藉以增加使用壽命的農具機的車體結構。
農具機係用於農地、果園等場地中的一種機械化動力設備,提供使用者省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現有的農具機係具有一橫桿模組,藉以連接該農具機的一本體與兩前輪,其中由於該兩前輪必須提供該本體轉向的作動,所以該兩前輪係分別由一轉向軸套設於一管件,再藉由該管件與該橫桿模組結合,而現有的農具機係將該兩管件直接與該橫桿模組的兩端相焊接結合,如此一來,當農具機行經顛簸路段而導致其中一前輪跨越路面凸起物時,該兩前輪的高度不一,將造成該兩管件與該橫桿模組焊接處所受的彎折力量上升且兩邊承受不同的應力,長期下來容易導致焊接處因疲勞破壞及不平衡受力而斷裂,讓農具機的壽命減少且維修成本提高。
進一步,現有的農具機係以本體直接於後輪模組結合,在行經顛簸路段時該本體會劇烈震動,容易使該本體、該橫桿模組、該兩管件及兩前輪的各部件間結合處承受較大的應力而容易損壞,綜上所述,現有農具機的車體結構確有其需加以改進之處。
為了解決現有農具機的車體結構所遭遇橫桿模組與連接車輪的管件焊接處容易斷裂的問題,本新型藉由使該橫桿模組與該兩管件可相對擺動,以避免連接處受到上升的彎折力,而導致連接處因疲勞破壞而斷裂,有效提升農具機的使用壽命,進一步說明如下。
本新型係一種農具機的車體結構,其係包括一本體、一橫桿模組以及兩管件,其中: 該本體係於前側底部的中間部位設有一前樞接部; 該橫桿模組係與該本體相連接並包括一對上、下主桿以及兩對上、下支桿,其中各主桿係一中空呈管狀且橫向設置的桿件且沿長度方向相互結合,且該上主桿以中段與該本體的前樞接部相結合,該兩上支桿係分別以一端伸入該上主桿的左、右兩端並相對稱地與該上主桿的內側壁相樞設結合,該兩下支桿係分別以一端伸入該下主桿的左、右兩端並相對稱地與該下主桿的內側壁相樞設結合;以及 該兩管件係分別結合於該橫桿模組的左、右兩端,且各與其中一對上、下支桿的另一端相樞接,而使該管件、該對上、下支桿及該兩主桿形成一四連桿機構。
上述農具機的車體結構,其中該兩管件的中空部位係分別外接一前輪的轉向軸。
進一步,上述農具機的車體結構,其中該兩管件分別於靠近該橫桿模組的一側設有一板狀部,且各板狀部係與其中一對上、下支桿遠離該前樞接部的一端相樞接,使該對上、下支桿相互平行,且使該板狀部、該對上、下支桿及該兩主桿形成一平行四連桿機構。
更進一步,上述農具機的車體結構,其係包括兩前避震器,各避震器以一端樞接於其中一上支桿,並以另一端連接該上主桿鄰近該相對應管件的一端。
上述農具機的車體結構,其中該本體前側底部鄰近該前樞接部位置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一限位件。
較佳的是,上述農具機的車體結構,其係包括一底座以及兩後避震器,且其中該本體設有一承載部以及兩後樞接部,該承載部係設在該本體前樞接部的後側,且具有一水平的承載面,該兩後樞接部係設於該承載部左、右兩側靠近前端的位置;該底座係呈一橫向設置的框體且與該本體結合,該底座前端的左、右兩側分別與該兩後樞接部相連接,且該底座左、右兩側靠近後段的位置係與一後輪模組相連接;該兩後避震器係連接該本體與該底座,各後避震器係以一端樞接於該承載部,並以另一端樞接於該底座靠近後段的位置的其中一側。。
藉由上述的技術特徵,本新型透過該橫桿模組左、右各對支桿分別以一端平行地樞接於該管件的板狀部,在農具機的其中一前輪跨越路面凸起物時,便會使各平行四連桿機構中的支桿相對於該兩板狀部偏擺,避免該橫桿模組與該兩管件的結合處直接受到彎折的力量,藉以提升農具機的使用壽命,較佳的是,藉由該底座可相對於該本體的承載部擺動且該兩後避震器可吸收衝擊力,讓本體在行駛時更加平穩,亦可避免農具機因顛簸過度震動而使得位於該本體前側的該橫桿模組、該兩管件以及該兩前輪各部件之間的結合處承受過多的應力,有效進一步地提升農具機的性能與壽命。
為能詳細瞭解本新型的技術特徵及實用功效並且能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來實現,茲進一步以圖式所示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後:
本新型係一種農具機的車體結構,其較佳實施例係如圖1至3所示,係包括一本體10、一橫桿模組20、兩管件30、兩前避震器40、一底座50以及兩後避震器60,其中:
該本體10設有一前樞接部11、兩限位件12、一承載部13以及兩後樞接部14,其中該前樞接部11係設於該本體10前側底部的中間部位,該兩限位件12係分別設於該本體10前側底部鄰近該前樞接部11位置的左、右兩側,如圖3所示,該承載部13係在該本體10前樞接部11的後側,且具有一水平的承載面,該兩後樞接部14係分別設於該承載部13左、右兩側靠近前端的位置。
該橫桿模組20係與該本體10相連接,並設有一上主桿21、一下主桿22、兩上支桿23以及兩下支桿24,其中該上主桿21係為一中空呈管狀且橫向設置的桿件,該上主桿21以中段與該本體10的該前樞接部11相結合,使該橫桿模組20可相對於該本體10以該前樞接部11為支點上、下擺動,該下主桿22係為一與該上主桿21相同的桿件,且沿長度方向結合於該上主桿21的下側,該兩上支桿23係分別以一端伸入該上主桿21的左、右兩端並相對稱地與該上主桿21的內側壁相樞設結合,使該兩上支桿23可相對該上主桿21上、下擺動,該兩下支桿24係分別以一端伸入該下主桿22的左、右兩端並相對稱地與該下主桿22的內側壁相樞設結合,使該兩下支桿24可相對該下主桿22上、下擺動。
該兩管件30係分別結合於該橫桿模組20的左、右兩端,且該兩管件30的中空部位係分別外接一前輪70的轉向軸,該兩管件30分別設有一板狀部31,各板狀部31係設於各管件30靠近該橫桿模組20的一側,且各板狀部31係與其中一上支桿23及其中一下支桿24遠離該前樞接部11的一端相樞接,使該兩支桿23、24相互平行設置,且使該板狀部31、該兩支桿23、24及該兩主桿21、22形成一平行四連桿機構。
該兩前避震器40係分別設於該橫桿模組20相對於該前樞接部11的兩側,且各前避震器40係以一端樞接於其中一上支桿23,並以另一端連接該上主桿21鄰近該相對應管件30的一端。
如圖3所示,該底座50係呈一橫向設置的框體且與該本體10結合,該底座50前端的左、右兩側分別與該兩後樞接部14相連接,使該底座50可相對該承載部13上、下擺動,該底座50並於左、右兩側靠近後段的位置,分別設有一支架51,該兩支架51的底部係與一後輪模組80相連接。
該兩後避震器60係連接該本體10與該底座50,各後避震器60係以一端樞接於該承載部13,並以另一端樞接於其中一支架51。
有關本新型的操作方式係如圖4所示,當使用者駕駛該農具機行經顛簸路段,且其中一前輪70跨越一路面凸起物90,使得該本體10右側(以駕駛員的方向為基礎)的上、下支桿23、24向上抬升,而分別相對該上、下主桿21、22擺動,並帶動該兩主桿21、22相對該前樞接部11以順時針方向些微的偏擺,另一方面,該本體10左側的構件受該兩主桿21、22轉動的影響,導致左側的該兩支桿23、24亦分別相對該兩主桿21、22偏擺,且該兩上支桿23與該上主桿21的相對偏擺進一步壓縮該兩前避震器40,藉以達到避震緩衝的效果,進一步,當該上主桿21擺動幅度過大時,其桿身會向上與其中一限位件12相抵靠,此抵靠關係能避免該橫桿模組20過度偏擺及該兩前避震器40撞擊該本體10,較佳的是,如圖3所示,行駛於顛簸路段時,該底座50會相對於該本體10的承載部13上、下擺動,並透過該兩後避震器60吸收衝擊力,藉以使該本體10在行駛時更加平穩。
藉由上述的技術特徵,本新型透過該橫桿模組20左、右各側的該兩支桿23、24,分別以一端平行地樞接於該管件30的板狀部31,在農具機的其中一前輪70跨越路面凸起物90時,便會使各平行四連桿機構中的支桿23、24相對於該兩板狀部31偏擺,避免該橫桿模組20與該兩管件30的結合處直接受到彎折的力量,藉以提升農具機的使用壽命,較佳的是,藉由該底座50可相對於該本體10的承載部13擺動且該兩後避震器60可吸收衝擊力,讓本體10在行駛時更加平穩,亦可避免農具機因顛簸過度震動,而使得位於該本體10前側的該橫桿模組20、該兩管件30以及該兩前輪70各部件之間的結合處承受過多的應力,有效進一步地提升農具機的性能與壽命。
以上所述,僅是本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新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若在不脫離本新型所提技術方案的範圍內,利用本新型所揭示技術內容所作出局部更動或修飾的等效實施例,並且未脫離本新型的技術方案內容,均仍屬本新型的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0‧‧‧本體
11‧‧‧前樞接部
12‧‧‧限位件
13‧‧‧承載部
14‧‧‧後樞接部
20‧‧‧橫桿模組
21‧‧‧上主桿
22‧‧‧下主桿
23‧‧‧上支桿
24‧‧‧下支桿
30‧‧‧管件
31‧‧‧板狀部
40‧‧‧前避震器
50‧‧‧底座
51‧‧‧支架
60‧‧‧後避震器
70‧‧‧前輪
80‧‧‧後輪模組
90‧‧‧路面凸起物
圖1係本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前視外觀圖。 圖2係本新型較佳實施例局部放大的前視圖。 圖3係本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外觀圖。 圖4係本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前視作動圖。
10‧‧‧本體
11‧‧‧前樞接部
12‧‧‧限位件
13‧‧‧承載部
14‧‧‧後樞接部
20‧‧‧橫桿模組
21‧‧‧上主桿
22‧‧‧下主桿
23‧‧‧上支桿
24‧‧‧下支桿
30‧‧‧管件
31‧‧‧板狀部
40‧‧‧前避震器
50‧‧‧底座
70‧‧‧前輪

Claims (9)

  1. 一種農具機的車體結構,其係包括: 一本體,其係於前側底部的中間部位設有一前樞接部; 一橫桿模組,其係與該本體相連接並包括一對上、下主桿以及兩對上、下支桿,其中各主桿係一中空呈管狀且橫向設置的桿件且沿長度方向相互結合,且該上主桿以中段與該本體的前樞接部相結合,該兩上支桿係分別以一端伸入該上主桿的左、右兩端並相對稱地與該上主桿的內側壁相樞設結合,該兩下支桿係分別以一端伸入該下主桿的左、右兩端並相對稱地與該下主桿的內側壁相樞設結合;以及 兩管件,其係分別結合於該橫桿模組的左、右兩端,且各與其中一對上、下支桿的另一端相樞接,而使該管件、該對上、下支桿及該兩主桿形成一四連桿機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農具機的車體結構,其中該兩管件的中空部位係分別外接一前輪的轉向軸。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農具機的車體結構,其中該兩管件分別於靠近該橫桿模組的一側設有一板狀部,且各板狀部係與其中一對上、下支桿遠離該前樞接部的一端相樞接,使該對上、下支桿相互平行,且使該板狀部、該對上、下支桿及該兩主桿形成一平行四連桿機構。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農具機的車體結構, 其係包括兩前避震器,各避震器以一端樞接於其中一上支桿,並以另一端連接該上主桿鄰近該相對應管件的一端。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農具機的車體結構,其中該本體前側底部鄰近該前樞接部位置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一限位件。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農具機的車體結構,其中該本體設有一承載部以及兩後樞接部,該承載部係設在該本體前樞接部的後側,且具有一水平的承載面,該兩後樞接部係設於該承載部左、右兩側靠近前端的位置。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農具機的車體結構,其係包括一底座以及兩後避震器,其中該底座係呈一橫向設置的框體且與該本體結合,該底座前端的左、右兩側分別與該兩後樞接部相連接,且該底座左、右兩側靠近後段的位置係與一後輪模組相連接;該兩後避震器係連接該本體與該底座,各後避震器係以一端樞接於該承載部,並以另一端樞接於該底座靠近後段的位置的其中一側。
  8.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農具機的車體結構,其係包括一底座以及兩後避震器,其中該底座係呈一橫向設置的框體且與該本體結合,該底座前端的左、右兩側分別與該兩後樞接部相連接,且該底座左、右兩側靠近後段的位置係與一後輪模組相連接;該兩後避震器係連接該本體與該底座,各後避震器係以一端樞接於該承載部,並以另一端樞接於該底座靠近後段的位置的其中一側。
  9.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農具機的車體結構, 其係包括兩前避震器,各避震器以一端樞接於其中一上支桿,並以另一端連接該上主桿鄰近該相對應管件的一端。
TW106213040U 2017-09-01 2017-09-01 農具機的車體結構 TWM551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3040U TWM551808U (zh) 2017-09-01 2017-09-01 農具機的車體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3040U TWM551808U (zh) 2017-09-01 2017-09-01 農具機的車體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1808U true TWM551808U (zh) 2017-11-21

Family

ID=61014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3040U TWM551808U (zh) 2017-09-01 2017-09-01 農具機的車體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18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6440A (zh) * 2018-08-31 2018-12-04 东莞威信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轮椅车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6440A (zh) * 2018-08-31 2018-12-04 东莞威信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轮椅车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14186B1 (en) Mechanism for causing leaning of a motorized reverse tricycle in the direction of turning
JP2017087990A (ja) フロント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JP2009029157A (ja) 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EP2487093B1 (en) Vehicle body frame of motorcycle
TWM551808U (zh) 農具機的車體結構
CN104723817B (zh) 横置多片板簧带转向前桥总成
CN2771091Y (zh) 越野车的双前支点摇臂式前轮悬挂装置
JP5561608B2 (ja) 車両のトルクロッド取付構造
CN107215159A (zh) 一种复合连杆式铰接式自卸车后悬架
CN103350629A (zh) 一种汽车悬挂系统
CN209241237U (zh) 一种可减震的自行车车架
CN202703177U (zh) 一种新型扭转梁悬架
CN204674743U (zh) 一种桥衍车架
CN206367551U (zh) 一种新型自行车用避震前叉
CN207670126U (zh) 一种大学生巴哈赛车前悬架
CN207403510U (zh) 拖曳臂带扭力直梁式后悬架结构
TWM550970U (zh) 農具機的緩衝裝置
CN203739564U (zh) 中型前置客车独立前悬机构
CN207450144U (zh) 一种三轮车车架后减震结构
CN207403511U (zh) 拖曳臂带扭力弯梁式后悬架结构
CN206914076U (zh) 复合连杆式铰接式自卸车后悬架
CN214822453U (zh) 一种卡丁车底盘多连杆悬挂结构
CN104589942A (zh) 扭转梁半独立悬架结构
CN215622500U (zh) 滑板车避震机构
CN207128535U (zh) 一种四连杆式铰接式自卸车前悬架